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1

关键词:血荒;无偿献血;原因;对策

昆明、青岛、南京……全国各大城市出现的血荒危机日益频繁。最严重的要数昆明市,几乎有关于输血的手术都不得不被迫停止。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血管中不停流淌着的血液,却成为了一种最为严重的稀缺而宝贵的资源,为什么会发生血荒?献血和用血的背后,都存在有哪些问题呢?我们该如何改善“血荒”问题。本文就主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简单的说明,希望能够引起有关单位对当前的血液管理机制体制进行系统的反思。

一、“血荒”问题出现的原因

产生血荒现象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采血和供血机构的采血量不能满足相关医疗机构对于临床用血的大量需求,这主要是由于供、需双方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因此我们就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分析血荒问题出现的原因。

1、采血供血机构方面的因素

(1)公众对于无偿献血的意愿有所下降

受到“郭美美”事件的影响,尤其在经过了网络以及新网各大媒体的广泛宣传与发酵,更加加重了公众对于这种公益性事业的公益性的怀疑,这种怀疑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公众对于无偿献血的意愿急剧下降。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公众对于无偿献血的工作都具有较强的抵触情绪,这是血荒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对于无偿献血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大

在《献血法》颁布实施的这十多年间,公众对于无偿献血的认识仍然还存在着比较大的误区,对于“无偿献血利人利己”的这种思想仍然没有能够真正的深入人心。据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主要担心会因为献血而感染疾病或伤害身体,还有一部分公众对《献血法》以及血液的使用政策还没有了解。这就使得我国无偿献血的工作难上加难,无法对公众产生应有的说服和说明的作用,这就会对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造成长期性的制约。

(3)无偿献血者不力的队伍建设

长久以来,很多献血站的无偿献血者的来源均来自于大学生,献血者的队伍结构过于简单,这种情形下,在学生放假阶段容易导致季节性血荒的发生。除此之外,由于血站基本分布在一些大中小城市,但对于农村的覆盖面积却很有限,这就导致占据我国人口重要比重的广大农民在无偿献血的队伍中占有很小的比例,成为了献血工作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4)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一些地区,政府对于无偿献血工作不够重视,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针对性和计划性,采血和供血机构所需要的各种人力、财力、物力都得不到应有的保证,《献血法》的第七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但是仍然有很多地区,国家的公务员在无偿献血的队伍中占有很小的比例,这不仅仅没有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甚至有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

(5)对于血液的调度和调剂制度的缺乏

各个地区的血站都是按照地域的划分各自管辖各自区域的献血工作,除了有重大事件或是出现特殊情况以外,鲜有血液制品的地区性以及全国性的调度,并没有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贯彻落实,这就导致基层血站的工作潜力没有办法发掘。

2、相关医疗机构方面的因素

(1)医疗机构内业务量的日益增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险机构的范围也不断的扩大,尤其是在新农合工作不断的深入开展以来,我国医疗机构的业务量更是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农村人口普遍用血多献血却很少,这就导致临床的用血量呈现出了刚性的增长,这无疑是给采供血机构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2)医学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随着我国现代医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医疗技术方面也随之产生了新的变化,对手术的不断突破,临床业务量的不断攀升进一步促使临床用血量的增加。

(3)一部分医疗机构不能对临床用血进行合理的运用,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对输血的指征掌握的太宽;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薄弱的自体输血工作上。

二、新时期改善“血荒”问题的应对策

1、各级地方政府要切实的担负起相关责任

各级地方政府要严格按照《献血法》的有关规定正确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的发挥各项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作用,制定出科学而有效的工作计划和相关政策,使政策发挥出应有的导向和调节作用,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对整体工作进行把握,从而有效的保证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执行。

2、要加强对无偿献血工作的宣传力度

(1)建立起长效的机制

采供血机构要争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政策支持,积极的将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作为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科普知识,组织学生进行血站的参观活动,鼓励学生做血站的志愿者和宣传员,培养学生正确的奉献精神和健康观念。

(2)加强普及宣传工作

采供血机构要广泛的利用各种媒体传播渠道将无偿献血进行强化和普及,消除民众心中对于无偿献血的恐惧感,使民众了解关于血液的使用,积极的投身到无偿献血的事业中来。

3、要加强对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建设

(1)大力建设位于农村的采血点,扩大血站在农村的覆盖面积。

(2)积极的发挥志愿者的作用,争取建立起一支人员素质高、血液质量高的献血者队伍。

(3)合理的加强对于用血的监督管理工作,将合理用血的观念贯彻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当中。

(4)修订相关的政策法规,从而更好的保证无偿献血者进行再次献血的积极性。

总结:

无偿献血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又是一项民生工程,切实的关系到治病救人。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以及社会性和持续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对其进行长抓不松懈,才能从根本上有效的遏制“血荒”问题的发生,促进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不断发展。(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管理系)

参考文献:

[1] BOBO.血荒背后的几个为什么[J].中国科技奖励,2010(12)

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2

【关键词】 无偿献血; 晕针反应; 原因; 护理

doi:10.14033/ki.cfmr.2016.36.08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6-0158-02

近年来,参与无偿献血的人数逐渐增多,促进了献血事业的良好发展。与此同时,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也不断提高,其中,晕针反应最为常见,尽管晕针症状不会长时间持续,但会对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献血站的护理人员应实施有效的护理,以减少晕针反应的发生。本研究中,回顾性分析了在笔者所在血站中进行无偿献血的献血者的相关资料,观察晕针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引起原因,制定预防性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6年1-6月在中心血站中无偿献血的献血者11 376例,男6020例,女5356例;年龄19~55岁,平均(34.8±4.2)岁;体重45~75 kg,平均(57.3±8.4)kg;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2526例,大专3080例,高中及中专1970例,初中2060例,小学及以下1740例;职业类型:学生1616例,工人3210例,农民1540例,干部2490例,私营业主1120例,其他1400例。纳入标准:自愿在本血站中无偿献血,符合无偿献血健康体检标准,资料完整,排除伴有血液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心脏病、肝炎者。

1.2 方法

收集所有无偿献血者的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无偿献血者的献血量为200~400 ml,采血时按照规定流程进行。仔细阅读无偿献血者资料,统计发生晕针反应的人数,并记录具体的晕针症状表现,利用分析法总结导致晕针反应的原因,针对原因,参照相关文献,制定护理措施。

2 结果

11 376例无偿献血者中,发生晕针反应443例,发生率为3.9%。443例发生晕针反应无偿献血者中,症状以头晕为主154例,以面色苍白为主109例,以冷汗或心慌为主90例,脉搏细弱、血压降低45例,恶心、呕吐45例。

通过分析导致原因发现,443例晕针反应无偿献血者中,因精神/心理因素导致236例,占53.1%;因环境因素导致27例,占6.1%;因睡眠因素导致36例,占8.2%;因饮食因素导致27例,占6.1%;因采血者操作因素导致117例,占26.5%。

3 讨论

1998年10月1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献血法》,此后,我国以法制化的方法管理献血事业,整体上提高了献血质量。无偿献血是我国献血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发现,晕针反应会不同程度的发生在部分无偿献血者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积极性,不利于献血事业的发展。现阶段,无偿献血晕针反应的预防及处理工作成为研究重点,而制定预防性护理措施时需要针对原因进行,方能提高护理的效果。

3.1 无偿献血者晕针反应的原因

3.1.1 献血者自身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睡眠因素、饮食因素等均属于献血者自身存在的影响因素,其中,影响最大的为精神/心理因素。由于无偿献血者的来源、知识水平、对献血的认知程度等均存在差,一定程度上增加晕针反应的发生风险。研究显示,与再次或多次无偿献血者相比,初次无偿献血者更容易出现晕针反应[1]。此种现象不仅与献血者缺乏献血知识相关,还与献血者的思想负担过重关系密切,献血过程中,献血者过度紧张、恐惧,导致头晕、恶心、心慌等晕针反应的出现。女性、学生、公司职员为晕针反应多发人群,女性相对比较怕疼,采血时担心伴有严重疼痛,导致精神紧张、焦虑,易出现晕针反应,学生缺乏生活经历,加之适应能力比较差,也较易发生晕针,而公司职员则与工作环境有关联。部分无偿献血者并不是十分了解献血,献血前未充足的睡眠、饮食不健康等均可能导致晕针反应。

3.1.2 献血环境因素 血站、献血车均为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地点,由于献血人数比较多,而采血车内可容纳的人数有限,如果过于拥挤,会影响室内空气的流通性,导致不良的室内环境,部分献血者出现不良情绪,如烦躁、焦虑等,当不良情绪比较严重时,心理状态变差,不仅采血工作的顺利开展会受到影响,而且可能引发晕针反应[2]。

3.1.3 采血人员操作因素 采血人员在进行采血操作时,其操作的熟练程度、语言、态度等均会较大的影响无偿献血者,增加晕针反应的发生风险。采血人员的采血操作不熟练时,会降低无偿献血者的信心,而且一次未能穿刺成功时,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痛苦程度,影响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甚至发生晕针反应[3]。采血人员态度比较差,且语言生硬时,会影响无偿献血者的心情,引发晕针。

3.2 护理对策

3.2.1 认知干预 护理人员应大力的开展献血知识宣传工作,提高献血者的认知程度,对于献血者提出的相关问题,护理人员应耐心、详细的解答,以消除献血者的担忧。献血者等待采血期间,护理人员可主动与其交谈,采取和蔼、热情的态度,鼓励性的语言疏导献血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增强献血者的信心[4]。向无偿献血者解释相关事项,并给予其安慰,指导献血者以正确的技巧放松身心,避免不良心理因素对献血的影响,防止晕针反应的发生。告知献血者献血之前一定要进食,主要食用素食,而且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饮酒、服药,将晕针反应的发生尽可能降低,并提高献血者的血液质量。

3.2.2 严格体检 对于主动献血的无偿献血者,护理人员应按照相关的规定标准给予献血者体检,检查项目包含心率、血压、脉搏、血比重、乙肝表面抗原,转氨酶等检查,全面的了解献血者的健康状况,同时,了解献血者献血之前的睡眠情况、饮食情况等,避免影响因素的存在,预防晕针反应[5]。

3.2.3 优化采血流程 献血者在采血室中的等候时间越长时,其情绪状态会越差,因此,血站应对采血流程做出优化,将献血者的等待时间尽量缩短,预防其产生不良的情绪状态,并减少体力消耗,保证采血的顺利进行。献血者等候期间,护理人员可宣传无偿献血的科普知识,比如血液生理知识、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献血与健康关系等,促使献血者正确的认识献血工作,并形成积极主动无偿献血的意识。

3.2.4 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 人的心理状况可受到环境的直接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无偿献血者以良好的心理状况献血,护理人员还应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在室内规划出等候区、采血区等,避免所有的献血者拥挤在一个空间内,防止拥堵现象的出现,保证采血室内空气流通,合理的控制室内温度(18 ℃~20 ℃)及湿度(50%~60%),防止室内温度过高[6]。可播放舒缓的音乐,或播放娱乐性的节目,促使献血者放松心情,减少晕针反应。

3.2.5 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采血人员要具备娴熟的采血操作水平,做到一次穿刺成功,避免重复穿刺增加献血者的痛苦程度及心理负担,保证操作的规范性、无菌性,预防感染。以和蔼可亲的态度面对献血者,与献血者交谈时,应使用文明用语,并让献血者感受到语言中的温暖,提高献血者的亲切感,防止消极心理的出现[7]。对于献血者的合理要求,护理人员应尽量满足,提高献血者的满意程度,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促使献血者产生安全感,避免晕针反应的出现。献血完成后,护理人员指导献血者正确的按压针眼10 min,嘱咐其在原地休息半小时之后再起身,防止一过性脑缺血及延迟献血反应的发生,献血者离开之前,将献血后的注意事项详细的告知。

3.2.6 晕针反应的处理 献血者一旦发生晕针反应后,护理人员应冷静、沉着的对待,采血操作立即停止,在原地帮助献血者摆放头低足高位,在人中、合谷穴采取按压的方法处理,并在内关穴处按压,冬天应注意遮盖保暖,如伴有抽搐症状,于献血者上牙与下牙之间放置包裹纱布的压舌板,保护舌头,将头偏向一侧,预防呕吐引起窒息[8]。同时,晕针恢复后及时的疏导献血者的心理,消除其恐惧感。

综上所述,晕针反应为无偿献血者较为常见的献血反应之一,护理人T应在平时加大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并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预防晕针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陶刚.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6):75.

[2]邱红梅.心理暗示干预对晕针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5):97-98.

[3]朱红.护理干预模式对献血者晕针反应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32(22):74-75.

[4]矫蕊睿,赵颖晶.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3):73-74.

[5]张春梅.无偿献血围采血过程中的常见负性事件与护理对策综述[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183-184.

[6]朱春莲.采血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招募中的积极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5):133-135.

[7]梁文彬.静脉抽血发生晕针的环境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152.

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3

血液采集是无偿献血采供血的关键环节, 实际采血过程中, 由于多种原因会出现血液流出状态呈滴状或中断即发生采血不畅[1]。若处置不当, 会造成血源的严重浪费, 给无偿献血者造成身体和心理的痛苦, 影响献血者的捐血热情, 同时由于血液的采集时间过长导致血液质量及血液制备效果受到影响。血液采集中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正确处置,这样才能使血液质量及献血者安全得到保障。根据多年血液采集经历, 对有关血流不畅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和汇总, 探讨相应的对策及预防措施, 降低此类情况的发生。

1 血流不畅的因素

1. 1 采血技术因素 静脉穿刺失误, 采血护士在进行采血操作时, 由于进针的力度、角度以及进针掌握不准, 过浅可以导致穿刺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内, 导致血管内血液外渗, 出现血流缓慢。过深可导致穿剌针头剌穿静脉, 出现血流停止现象。

1. 2 献血者个体因素 ①对于初次献血者来说, 精神紧张表现尤为明显。在献血过程中, 献血者血管收缩, 引起血流缓慢。②献血者自身的血管细, 管腔狭小, 采血过程中极易引起血流不畅。

1. 3 压脉带因素 在整个采血过程中, 压脉带压力并不是始终一致, 首先, 进针前脉压带压力一般为80 mmHg左右, 进针后压力降至为40~50 mmHg。在血液采集过程中, 压力过小或过大, 会导致深部静脉回流受阻或浅表静脉充盈不足, 极易引起血流不畅。

1. 4 针头因素 ①针头不锐利导致进针速度过慢。②针头的斜面紧贴血管壁, 血液流出受到影响。③针尖带有皮下组织碎片, 导致针头阻塞, 血流缓慢引起纤维蛋白析出, 凝血块堵塞针头。

1. 5 一次性血袋采血导管因各种因素造成弯曲、打折、粘连, 从而导致血流不畅或中断。

1. 6 环境因素 在冬季, 献血环境温度过低, 血管会产生生理性收缩反应, 使穿刺困难或血流不畅。

2 血液采集不畅的结果

采血不畅引起献血者穿刺静脉损伤、渗血、疼痛、血肿或进行二次穿刺时, 献血者容易产生严重恐惧心理, 发生各种类型的献血不良反应, 给献血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痛苦和恐惧, 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积极性, 对无偿献血宣传工作造成负面影响。此外, 血液采集不畅导致采血时间延长发生, 极有可能在采集的血液中出现凝块, 或纤维蛋白析出和血液采集量不足等情况的发生, 造成血液报废[2]。

3 预防及对策

3. 1 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 采血护士应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 从自身做起, 熟练掌握正确的静脉穿刺技术:采血穿刺时针尖斜面向上、角度要合适, 针柄与皮肤呈30°为宜。一般来说, 对静脉较深者应适当增加穿刺角度, 对静脉表浅者要适当减小穿刺角度, 并从血管正中进针, 针头有落空感时再沿静脉方向推进大约0.5~1.0 cm为宜。要避开静脉瓣, 且进针动作迅速, 以减少献血者疼痛及组织损伤, 做到“一针见血”, 努力提高一针率。

3. 2 穿刺部位静脉的选择 采血护士应熟悉肘部静脉的解剖学结构及走向, 选择相对粗直、清晰、弹性好、充盈度饱满、较易固定的静脉, 一般来说, 肘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为首选, 头静脉和前臂正中静脉为次选。

3. 3 献血者的心理护理 血液采集前详细询问每一位献血者的睡眠及饮食状况, 避免疲劳和空腹献血。血液采集过程中操作应做到轻、准、稳, 对献血者态度和蔼, 语言亲切, 并做好对献血者的献血全程护理工作, 以保证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3. 4 作为一名血液采集护士,采血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血流情况, 防止血流中断或呈滴注状, 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分析处置:首先检查采血袋采血导管是否通畅, 其次检查针尖斜面位置是否合适, 最后注意调整压脉带压力及位置是否合适, 并嘱献血者放松心情、握拳加压配合。

3. 5 采血器材的检查 采血前做好血袋的有效期及外观检查(无破损、无渗漏、无污染, 抗凝剂和保养液无变色)外, 还应仔细检查血袋导管有无粘连、扭曲、打折等现象, 保证采血导管管路通畅。

参考文献

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4

这份检察建议最初来源于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青浦检察院)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这份研究报告的提交还要从该院办理的―起非法组织卖血案说起。

村子充指标“血头”牟暴利

2010年6月26日上午,正在为献血指标发愁的青浦区某村负责卫生工作的黄玲玲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操着外地口音的女子自称姓施,并说她的一些老乡在镇上工业园区上班,如果村里的献血指标完不成的话,可以叫他们过来帮忙。

黄玲玲听完喜出望外,这些天来,她一直在为完不成献血指标的事头疼不已。虽然村里一直动员村民积极献血,而且还强调每献血200毫升就可以得到800元补贴,可是一个月过去了,只有两个人报名,离达到30人的指标还差很远。此时,有人找上门来说可以帮忙,黄玲玲心里的―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2010年7月初,犯罪嫌疑人施某、刘某两人在浙江省平湖市通过“爱心献血”小广告,或者利用老乡、同事、朋友等社会关系,以献血一次400毫升可得800元为诱饵,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或者外来务工人员中招募献血者。

招集好献血人员后,2010年7月6日,施某、刘某带领18名献血人员到青浦区某村验血。验血合格后,2010年7月18日,刘某又将这些人带到了某村村部献血点。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献血者的身份被伪造成了青浦某村村民,或是“外埠户籍,在上海居住6个月以上”的务工人员。随后,这些人完成了“义务”献血,并如约拿到了卖血钱。只是他们并不知道,施某、刘某一滴血都没有卖,却拿得比他们多得多。这次卖血,刘某从每一卖血人员处获利350元,施某则从每人处获利450元至500元不等。

几乎没什么成本投入,却能赚来巨额利润,这种发财方式令“血头”施某、刘某兴奋不已。2010年7月20日上午,刘某又带着几个献血者到某村献血点献血。当她准备到村委会那里去领取献血补偿款时,却被守候在那里的民警逮个正着。

2010年8月,青浦检察院以涉嫌非法组织卖血罪,将刘某及其他同案犯批准逮捕。后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涉案人员均被判处相应刑罚。

深入调研发出检察建议

虽告一段落,但远未达到案结事了的效果。青浦检察院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敏锐地感觉到这种非法组织卖血的现象并不是个案,其他区县农村也很可能存在这种现象。那么,导致这种现象屡禁不绝的原因在哪里?又有什么危害?面对这些疑问,检察官们深感责任重大,若不查个水落石出,又何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带着这种高度的责任感,青浦检察院的干警在检察长的带领下,多次深入献血点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实地调研,逐渐摸清了案件背后隐藏的症结所在。

“自2007年以来,本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10件发生在农村地区非法组织卖血案的17名犯罪嫌疑人。这种现象屡禁不绝的原因,主要在于基层无偿献血制度宣传不到位,没有真正激发献血意愿,因此导致了农村地区自愿无偿献血的村民很少。”青浦检察院的周红亚副检察长向前来采访的记者介绍道,“与此同时,巨大的利润驱使靠非法组织卖血来牟取暴利的‘血头’、‘血霸’不惜挺身走险;而村干部为了顺利完成献血任务,面对自愿献血人数少的尴尬境地,为了完成工作指标,当‘血头’主动找上门时,也就不加深究地与之合作了”

“而非法组织卖血的危害也是相当大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损害了献血者自身的健康;二是对血液质量产生巨大危害:三是扰乱了社会无偿献血制度。”针对非法组织献血的危害,周红亚条分缕析,娓娓道来,“针对这―块,我们也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血站对献血者的每次采血量以及采集间隔期,《献血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倘若频繁、过量地供血,则极易引起脏器功能衰退,甚至危及生命。还有更为关键的―点,由于对身份审查存在漏洞,有的献血者冒充他人身份进行献血,照样能够通过验血抽血。而这种血液与身份错位的现象会影响血液质量追溯链。增加血液传染病的风险,对临床用血造成安全隐患。另外,非法组织卖血者冒用他人身份,则会造成献血者与义务献血证上不是同一个人,与无偿献血的发展方向相悖,直接扰乱了我国无偿献血的相关制度。”

发现这些问题后,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负责的高度责任感,青浦检察院在经过深入的调研后,研究撰写了《上海农村地区非法组织卖血现象调研报告》,分析特点,查找问题,并通过市院《检察情况反映》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提出对策建议,努力争取市领导的支持。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对这份报告高度重视,迅速向上海市卫生局等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检察建议引起了市人大、市委政法委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为规范上海市无偿献血管理制度,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专项治理凸显成效

检察建议发出后,上海市人大内司委、教科文卫委召集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卫生局等单位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落实相关工作。上海市卫生局在接到检察建议后,立即向全市各区县转发,并迅速开展“打击非法组织卖血”专项治理活动。

上海市检察院与青浦检察院多次走访市血液管理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就检察建议落实情况进行回访,并及时通报案件办理情况和案件暴露出的问题,组织相关人员座谈,认真听取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在完善制度方面的意见,共同探讨管理措施,积极参与整改,确保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的专项综合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目前,上海市全市正积极开展自愿无偿献血宣传,采取了在献血现场摆放血源安全警示展板,突出各区县血源安全举报电话,加大身份审查力度等改进措施,以弥补献血流程中的漏洞,推动采供血工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

检察建议“及时雨”

关注民生,立足本职,拓展思路,找准检察工作与社会管理的结合点,多措并举创新发展,―直是青浦检察院开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只是在办理非法卖血案上,在其他事关民生的领域,青浦检察院也会适时发出检察建议,主动参与社会管理。

青浦检察院在办理某公司违规排污案时,本着为“绿色青浦”建设大局服务的宗旨,以该案为切入点,对青浦区的整体水环境展开专项调研。对有可能存在的制度隐患和漏洞,通过向相关主体制发检察建议书的方式,来彰显检察监督权在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应有的作用。

在办理某速递公司员工窃取客户包裹案时,青浦检察院发现该公司由于在快递件收发流程及监管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和漏洞,于是向公司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对不同网点的快递件作明确的区域划分,加强公司对快递件收发流程的监管,和对运送快递件车辆的常规检查,防止客户包裹失窃。同时建议加强对公司员工的管理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

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5

关键词:血荒 临床用血 错误的输血观念 血液的滥用和浪费 公益精神

所谓“血荒”,指的是血液偏型或告急现象[1]。血荒现象国内早已有之,2005年以前血荒偶尔在个别地区出现;2006~2008年在全国多个省市出现季节性血荒;2009年以来血荒逐步严重,在春秋季节亦频繁出现;2010年,青岛、威海、昆明、南京、成都等地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程度血库告急,有的城市甚至启动二级预警,造成全国范围“血荒”。从全国范围内来看,血荒严重程度发达地区重于欠发达地区,大城市重于中等城市,主要是因为大城市集中了半数以上的医疗资源。作为军队医疗机构,我们在依托自身血站供血的基础上,通过控制临床不合理用血、积极开展自体输血业务、促进输血科规范化管理等“开源节流”的措施和办法,努力做到“血荒不慌”。

造成“血荒”现象的原因分析

第1,血液资源的有限性。目前血液的来源是公民无偿献血,但人类个体血液是有限的,且不是所有个体都适合献血,尽管国家大力倡导公民献血,但作为临床医生也应该意识到血液来源不是取之不尽的。据统计,大学生、农民工无偿献血比例超90%,但以昆明为例,公务员参与无偿献血的比率仅占0.92%,医务人员的比率则仅1.2%。由于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如此单一的献血群体势必影响固定献血者队伍的建立。

第2,传统思想的禁锢。中国有句老话“一滴血,十碗饭”,一些病人因此认为,血液富有营养,输血能让自己更精神,临床上不乏这类要求输“营养血”的病人。对此,医生们表示,受血过多会引起身体不良反应,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的白细胞抗体或血小板抗体与供血者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可引起发热,还会降低身体免疫力。

第3,有限血液资源的浪费。目前许多人,甚至一些医生仍然对输血有不正确的认识,比如即使术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正常也要求输血,或认为对一些术中出血不多但年龄偏大的患者输血有利于早日康复,于是没能有效、合理利用有限的血液资源,造成浪费。临床不合理用血现象广泛存在不合理用血占较大比例。据四川省临床输血专委会2009年对16家三甲医院和199家二甲医院的调研,临床不合理用血现象高达22%~40%,以血浆不合理用血最为严重。而据其他省市的临床用血调查资料显示也存在相同的情况[2]。

第4,用血量的增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过去一些被认为不治之症或重危患者,现在可以采取外科治疗了,因而手术日益增多,手术规模越来越大,对输血的需求也就逐渐增加,从医学进步的角度看,这部分用血不仅不能限制,还要想方设法满足其需求。临床用血需求增长过快用血紧张的根本原因,还是临

床用血需求增长过快。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保报销制度的全覆盖,居民的刚性医疗需求被释放,医疗机构门急诊量激增,手容量、手术量随之提升,用血必然紧缺。近几年,我国临床用血需求量以10%~15%的速度快速增长。

宁波市民营医院临床用血的基本情况与问题

一是整体规模偏小,临床用血量少,在数量上占全市临床用血医院的17.3%(18/104),但用血量只占全市用血总量的5.8%。

二是虽然设置血库,但仅4家医院有独立的储血室,8家医院配备血库冰箱,且均挂靠于检验科。三是输血用途主要以计划生育为主。占55.6%(10/18),但用血量少,只有305.5单位,占全部民营医院用血量的3.6%;综合医院和骨伤科占33.3%(6/18)和11.1%(2/18),用血量分别占84.4%和12.0%。这都与民营医院总体规模小,结构单一,医疗技术、人才、设备、服务设施等与公立医院相差悬殊,以及病源少,病种单纯有关。此外,没有进入医保和社会对民营医院的接受程度也可能是原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管理体制不健全。输血科、血库、检验科的关系定位比较模糊,职能不清楚,职责不明确,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前只要是执业医师都有用血权,《办法》将权力收缩到中级以上医师,超过800毫升的用血还需要科主任核准。此外,行政部门要对医疗机构合理用血情况进行排名,违规使用还要进行处罚。

二是运行机制不顺畅。输血科、血库的行政、业务管理、协调职能比较弱化,对临床科室业务指导、质量监督等方面难度较大,有的是纯业务技术科室。

三是科学合理、规范化的临床输血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是质量体系不完善。大多数民营医院没有一整套完整、切合实际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对一些关键环节、控制点控制不够,“文件”与操作不相适应,输血医疗文书记录资料、病历书写难以应对举证责任倒置的需要。

对策

民营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二是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三是质量第一、服务第一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四是管理体系运行、实施、监控、评价、改进相结合的原则;五是系统性、综合性、科学性、适宜性的原则。

民营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的基本职能

卫生行政部门科学规划设置临床输血科(血库);合理配置输血资源;对医疗机构的临床输血能力,输血科、血库建设进行认定和评审,审核批准供血协议书,对开展特殊血液治疗的(如器管移植、非血缘干细胞移植等)实行准入;监督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血液质量监管;紧急情况下的采供血预案的起草与实施。

采供血机构为临床提供安全、数量充足的血液及血液成份;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开展血液及血液成份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区域临床用血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对输血科(血库)建设进行指导和监督。

民营医院临床用血建立和完善院内临床输血管理组织并明确职责、任务;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确定医院输血工作的方针和目标;审核临床输血计划并监督实施;按标准建设输血科(血库);科学合理规范临床用血;建立和完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指导下一级用血单位的业务技术。

加强民营医院输血科建设与管理该科是全院各科用血的管理组织,具体负责临床输血管理工作,主要任务是为临床提供合格、安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以满足临床需要。为保证血液安全,医院输血科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输血科内部及临床输血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同时向当地中心血站申报用血计划,贮备血液,确保临床医疗用血的需求;培训临床输血技术人员;指导临床科室及下一级用血单位科学合理用血;配合临床开展成份输血和血液方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血型鉴定、抗体筛选、交叉配血及相关的血清学实验诊断服务;结合临床开展输血医学科学研究,推广应用输血新技术新项目。

民营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的基本思路

1建立区域内输血管理组织 一是辖区内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卫生行政部门牵头,采供血机构、临床医院等机构人员组成。主要职责:规划、协调、组织重大问题的调查、业务检查、质量监督,突发事件应急情况下的采、供用血的组织协调等。二是辖区内的血液质量管理委员会或办公室。负责采供血机构、临床用血单位的血液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三是临床医疗用血单位内部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本院的临床用血管理及质量监督工作。

2资质评审 一是对辖区内所有临床用血单位进行检查和评审,符合条件的,签订供血协议,予以供血;二是按照卫生部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建设输血科及储血点,对符合临床输血科、血库标准的,按区域输血科建设规划进行指导并建设,发放许可证件,并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临床输血科建设 按照科学规划设置,合理配置资源,分级分类管理,强化质量监督,确保安全高效的原则。

民营医院临床用血的质量管理

安全输血对于达到输血治疗目的,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保障社会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不论是民营还是公立医院都应当严格按照《办法》和《规范》的要求执行。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质量管理网络,提出临床输血的质量方针、目标;二是建立质量手册,明确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三是建立各种程序文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四是建立临床输血各项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五是制定各种记录表格,严格临床输血质量标准;六是从严监督、检查、考核和评审,注重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对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改进,并提出预防、纠正措施。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确保临床输血规范、科学、高效和安全。

多方式增加供应血液

自体输血,就是采集或收集患者自身的血液,经适当保存或处理后再回输给患者,这样就不需要用他人的血液,避免患者在使用他人血液时感染上疾病。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最安全、经济的输血方式。这两年,宁波市自体输血例数大幅上升,全市有近50%的用血医疗机构开展了自体输血,今年上半年自体输血率占总用血量比例为14.6%,在全省最高。

参考文献:

[1]刘莹莹,李尚敏.血荒危机呼唤服务型政府[J].社会人文,

2011,(2):217.

[2]叶萍,席惠君,李宁,等.大连地区临床用血情况调查[J].

中国输血杂志,2008,21(5):331-333.

[3]余成普,景军“血荒背后:公共物品的滥用及其社会后果”[J]思想战线20111-4

[4]刘莹莹,李尚敏“血荒危机呼吁服务性政府”[J]社会人文江南大学法政学院江苏无锡2141222011(2)217-218

[5]孟雨“从血荒现象看《献血法》在实施中的问题与完善”[J]卫生软科学第25卷第11期2011(11)746-748

[6]虞雪融,陈明雁“从源头上治理血荒无血医疗成效显著”[J]北京协和医院宣传处医学新闻2010(9)1-1

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6

关键词:卫生行政执法;体系;模式;现状;对策

        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期影响尚未消去,“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又接踵而来……近期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推到风口浪尖之上;2010年张家港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纠纷引发社会群体事件刚平息不久,武汉就发生了“王贝整容事件”,医疗乱象也被媒体与民众炒的沸沸扬扬。食品安全、医疗安全、职业病界定、无偿献血等问题均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一系列的卫生事件引起人们的讨论,也引起笔者的深思:卫生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卫生行政执法遇到了什么问题?

        卫生行政执法,是国家管理卫生事务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我国卫生行政执法起步较慢,外界对执法多方干预、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直接阻碍了依法行政的进程。新形势下,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对卫生行政执法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当前的卫生行政执法工作中,执法力度不强,手段不完善、目标不够明确,效果不佳的问题持续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在一定范围内时有发生,其行为严重阻碍了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正常开展,已成为卫生行政执法部门特别是基层部门执法工作中最主要的问题[2,3]。要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仅靠行政命令约束已远远不够,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执行卫生行政执法,已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

        国外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科学完善的卫生行政执法法律体系是确保卫生行政执法公平有效的基础,鉴于我国独特的文化及社会环境,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仅需要科学完善的卫生行政执法法律体系,还需要深刻了解当今社会卫生行政执法的存在的问题及由此探究其本质,根据其本质辅以必要的对策措施,如创造良好的卫生行政执法环境、规范政府行为、提高卫生行政执法人员素质等。只有建立起完整的卫生行政执法模式,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强化卫生行政执法,彻底解决当前卫生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