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1

收稿日期:2012-11-12

基金项目:福州大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给水排水工程(项目编号:036191)

作者简介:刘德明(1963-),男,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市政工程系系主任,主要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研究,(E-mail)。

摘要: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四个方面,探讨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课内和课外时间,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学习与应用过程中不断提高知识水平。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综合教学体系;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0;TU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3-0058-04 一、教学背景

截至2012年,中国共有150余所高校设置本科给排水科学工程专业(原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12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率全国排名第六,该专业70~80%的毕业生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工作。本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有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三大方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对应的国家级考试为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其中给水工程方面的内容占30%、排水工程占30%、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占40%。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具有发展变化快、知识点多、应用性强、涉及面广、规范与标准图集多的特点。福州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4年本科教学中,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堂教学48学时(3学分)、2周课程设计(2学分)、12周毕业设计(12学分,选择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作为毕业设计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主要存在教学与发展脱节、教学与需求脱节、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脱节、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等问题。

二、需要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如何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4个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综合教学体系,充分利用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时间,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与应用过程中,不断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面的知识水平。需要解决以下4个主要教学问题。 一是,如何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学整体,相互之间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二是,如何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解决教学单元时间短与内容多的矛盾,在有效的时间内,把更多知识和信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三是,如何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和效率,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充分应用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保证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设计过程一致,通过做设计巩固所学知识。

四是,如何把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工作延伸到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充分利用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多参与、多动手、多合作,通过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活动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三、解决教学问题的主要方法

(一)加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综合教学体系教材建设

目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材除了全国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第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之外,没有与之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近年来,我们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综合教学体系教材建设做了一定的努力:主编了高等学校学习辅导与习题精解丛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习题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包括课题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习题以及答案,作为该课程唯一一本习题集,一直与推荐教材配套使用;主编《快速识读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福建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1月);参与大型工具书《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的编写,该书是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必备的工具书;主编《建筑灭火器配置计算手册》(福建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3月)和《消防给水排水工程常用强制性条文汇编》都作为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必备参考书;主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11月)作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材已正式出版,是该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唯一一本教材。这一系列教材与教学辅助用书的建设使学校在开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院校中,成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综合教学体系教材建设最为完善的学校之一,极大地促进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综合教学体系已成为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3]。

(二)加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网络课程建设

2010年9月在公共互联网平台开设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网站。2011年11月申请学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网络课程建设项目立项(校教〔2011〕44号),在福州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开设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网站,内容涵盖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各个环节。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时把工程信息和学科前沿引入教学,使教学环境信息化,构成比较完整的教学资源库,并在学科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方面,具有广泛的辐射性和示范性。网络课程以图、文、声、像、动画等形式表现课程教学内容,发挥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优势,形成积极主动的新型教学模式[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创新思维,适应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需要,并逐步发展为包括课程管理、课堂教学、课外自学、师生交互、工程实践认知、信息交流等综合性的教学系统[5]。

(三)加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体系建设与实践

在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中,除了教材建设和网络课程建设外,制定了《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工作实施细则》,强调与工程实际结合,注意加强毕业设计单位基地建设,已与国内几十家民用建筑设计院有过学生毕业设计交流活动。

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保证一人一题,课题来源于生产实践,提倡开放型毕业设计方式[6],即“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就是把设计单位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工程师请进来,带着课题进学校指导,让学生走出去,到设计单位做毕业设计。学生毕业设计力求真题真做。2006—2012年7届共60位学生选择做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其中真题真做56位,真题习作4位;取得优秀成绩的22位(其中9位学生获得校优秀毕业设计奖、2位学生获得全国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优秀毕业设计奖)、良好的30位、中等的8位。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毕业设计教材、要求、指导方法已趋于成熟,毕业生就业良好,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领域有很高声誉[7],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称赞。

(四)强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科研训练和创新实验与教学的有机联系

重视课外学习对学生的影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和创新实验。2006—2012年7年间指导学生校科研训练和创新实验7项,参与学生共31人。由福州大学建筑给水排水课题组制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科研平台构建策划书》,以学习专业知识和加强工程实践为主要目的,激发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掌握有关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拓展知识面,充分发挥学生在科研中的自主性,获得必要的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人才。为此,专门构建了科研训练和创新实验科研平台,科研平台以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创新性实验研究计划(IRP)、福州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等科研训练项目为依托,形成一个有准备的、高年级与低年级间的科研训练良性循环的机制,由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在形成一定基础之后相互探讨,相互促进。一方面为本科生科研训练和创新实验创造条件,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另外一方面研究生也可以依托此科研平台,针对自身的科研方向,在辅导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同时,完成自身的研究生科研课题。通过此科研平台,把科研训练和创新实验作为常规性教学工作[8],形成良性循环,做到早动手、早做准备、早出成果。

四、结语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综合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实践,有助于各教学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有助于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效果。主要创新与特色如下。

第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整体,突出了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办学特色。

第二,完善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综合教学体系教材建设,主编出版了与教材配套的唯一一本习题集,唯一一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材和必备参考书。

第三,建设了两个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网站,满足校内外学习和交流,促进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综合教学体系建设的效果。

第四,规范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具体体现在制定了实施细则、有专门的教材、有必备的参考书,学校学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成果居于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先进水平。

第五,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科研训练和创新实验成为制度化,成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综合教学体系必须的一部分,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高,促进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综合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查建中.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产学合作与国际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08(1):21-27.

[2] 董发勤,彭煜,晏斌.合纵连横建设开放平台 持续提升工程实践效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0,438(9):39-40.

[3] 许俊鸽,刘德明.大土木背景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2,21(2):66-68.

[4] 矫桂琼,支希哲,苟文选.深化改革 注重创新 建设一流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J].中国高教研究,2004,134(10):68-70.

[5] 刘德明,庞胜华,李泽裕.《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网络课程建设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5(2):73-75.

[6 ]刘德明.开放型毕业设计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4,83(2):34-37

[7] 庞胜华,刘德明.卓越工程师计划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5(2):73-76.

[8] 翁曼亭,刘德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加强实践性教学的体会[J].高等教育研究,2004,83(2):46-49.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 teaching system for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sewerage engineering course

LIU Demi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P. R. China)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2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专业实习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153-02

A Study of the Teaching Reform in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iu Fen Liu Shengbao

(College of Water ang Literatur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Xinjiang,832000,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ining for students,professional practice is vital to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for students.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for example,there are some problems,such as less practice unit,low process capability of teachers,single approach of exam,etc.In order to raise teaching result,the author puts forward innovatio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base,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process capability ability and to establish a multi-link,integrated and comprehensive checking-up system.

Key Words: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rofessional practice;Teaching reform

工程R档母叩冉逃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统一,只有实现了理论认知向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的转化,才能保证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而实践教育正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必要条件。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同时服务社会发展成为实践教学环节发展的关键。

专业实习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通过专业实习,学生可以参观实际工程,了解生产工艺及设备,并通过与设计、施工、管理等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学习实际工程经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激发其学习热情[1]。因此,该文对合理组织和管理专业实习环节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讨。

1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1 工程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由于实习经费紧张,导致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困难,高校同企业之间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官方”合作模式。“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对学生的培养采用双导师制,对企业方的指导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内不乏具有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但在对于如何教育学生,却没有多少经验。同时企业指导教师的薪酬难以落实,导致其对指导学生工作缺乏热情。

1.2 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环节相对薄弱

从本科生培养来说,学生接触工程实践的机会很少,即使到生产单位进行实习,也多为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出于安全等多种因素的考虑,企业很少给在校学生提供实战的机会,只能看不能动,无法对生产过程和工艺亲身体会,并压缩实习时间,对一些可能存在危险的工艺环节拒绝参观使实习流于形式。由于参观的生产企业如给水厂 、污水处理厂一般全负荷生产,构筑物内部的设计也难以通过简单的参观得到了解,同时学生也难以在短时间内了解生产工艺的运行特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1.3 实习考核方式单一,无法保证实习效果

目前的实习考核方式主要以学生提交实习报告为主,缺乏过程监控与考核,使得很多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态度不认真,参观时“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实习内容一知半解,也不虚心与企业指导老师进行交流,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2]。实习报告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实际工程的认识程度,更无法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提交实习报告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难以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部分学生甚至造假实习经历以图蒙混过关。

1.4 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亟须加强

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本身工程实践经验匮乏,对于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中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不多;行业的生产技术日新月异,难免对最新工程技术了解得不够全面,指导教师本身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对实际工程不熟悉,加上一些学校在考核上重科研、轻教学,导致在指导学生实习上不够重视,使得学生失去对工程实践知识了解的机会,导致实习效果不佳。

2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2.1 建设企业培养基地

稳定的实习基地是确保实习教学环节得以开展的基础。学校应主动开展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用人需求,通过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等方式,建立高校与企业良好合作关系,如:实习基地、产学研基地等,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技术难题,又可以增加企业的人才储备,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双赢,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对实习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建设稳定的企业培养基地。在企业培养基地运作的过程中,要落实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的薪酬待遇,也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才能够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2.2 改革实习教学手段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主要是集中参观实习和自主实习两种方式。集中参观实习一般为认识实习,开展于专业课之前,周期一般为1~2周,主要目的为提高学生对给排水专业的感性认识。实习期间,可适当安排讲座,通过视频、PPT课件、三维仿真模型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更直观了解与认识,例如:水厂的内部结构、运行特点、动态的水处理效果,结合参观实习,两厢对照,可以使实习更具目的性,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实习热情,从而提高实习质量。自主实习一般为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开展于大部分专业课之后,学生可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亦可由学校联系实习单位,为分散实习,周期一般为3~4周,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确定实习内容。为更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统筹校企合作,构建学校导师+企业导师联合培养模式,在专业实习期间结合培养目标和企业具体工程条件,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深度参与企业开发设计项目和生产的运行管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及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专业实习质量。由于学生在不同的单位进行实习,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可以增加学生对全行业的深度了解,为未来的就业提供一定指导作用。

2.3 完善实习考核方式

科学合理的实习考核方式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实习,通过考核也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实习效果,以便调整实习内容进行反馈,提高实习质量。专业实习考核可分成两部分、三环节,加强实习中的过程管理,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两部分指的是实习成绩分别由校内和企业指Ы淌进行考核;三环节指的是考核由学生记录实习日记、举行实习答辩会和提交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企业导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实习情况,可以根据实习过程评价指标如出勤率、主观能动性和实践动手能力等,结合实习内容难度给出公正且符合实际的过程成绩;校内导师可通过三环节了解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程度,特别是答辩环节,可以通过学生的陈述,学校导师、企业导师提问,针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互式探讨,对开拓师生思路,增强师生交流有很大帮助,达到以考核促提高的目的。

2.4 加强教师工程能力培养

近年来,很多高校加强了“双师型”教师力量培养[3],特别是注重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培养,使之不仅能有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的科技动态,还有过硬的工程实践能力。鼓励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加强教师与工程人员的交流,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参与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增加其实践创新能力;安排青年教师在企业兼职,参与实际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积累相关工程经验;学校还应引进工程型人才,在考核上对社会服务、参与相关工程等方面有所侧重,增加工程型师资队伍力量;同时还可以建立“一帮一”的方式,以老带新,工程经验丰富教师指导年轻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实习教学环节,提高其工作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专业实习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学生专业实习效果,需要学校、企业和学生积极协作,共同努力,通过改革专业实习环节,进一步完善实际教学体系,使其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多方参与、分工明确、考核规范的实习制度,提高给排水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积极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3

关键词:给排水专业;实习质量;实践教学管理;改进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134-02

一、引言

当前形势下,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是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控制等环节的技术骨干力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给排水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加的同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了更高的要求[1,2]。

在这种情形下,对于给排水工程专业,其毕业实习就是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桥梁,是高校专业人才型培养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3]。通过提高毕业实习教学质量,使其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增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培养学生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正确思想方法。然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各样的问题,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毕业后工作适应能力差与用人单位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期望值有较大差距,更甚是实习过程存在形式化,未能很好到达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的目的。所以探求与改善给排水毕业实习管理体系以提高实习质量的研究,对于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有重大意义。

二、现今给排水工程毕业实习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毕业实习管理体系是实习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合理的管理体系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合理的毕业实习管理体系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引起学生对毕业实践环节的重视性,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在这个方面出现问题。

(一)对毕业实习重视度不够

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管理部门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倾向。一方面,他们认为工程类,尤其是给排水专业的实习,由于学生无法动手和参与具体工作,加上实习水厂对水处理工艺技术的保护,很多情况下,学生无法对工艺流程、生产技术和管理体系进行更为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对指导实习重视度不足,部分老师认为科研、理论教学比实地指导更重要,不愿意去带领学生现场指导。特别是在分散实习比较多的情况下,多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指导教师往往顾此失彼。再有学生对毕业实习作用缺乏认识性,部分学生没能摆正心态,认为毕业实习是一次大型的公费旅游,到了现场不积极了解各部分工艺实际运行情况,不去主动提问以拓宽实际工程应用的知识面,不好好把握实习机会,而是以自由散漫的态度对待。综上原因,使得毕业实习变成另一次认知实习,流于形式,走马灯花了事。

(二)管理难到位

当今社会形势下,给排水工程在毕业实习一般有去当地居民区的建筑给排水实习,给水厂实习和污水厂实习这三个方向。近几年高校不断扩展高校师资紧缺是普遍现象,参加外排指导的教师人数相对不足,现场指导教师的工作量相对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本就对毕业实习重视度不足,如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要求其在管理上就很难到位了。

(三)实习受经费、场地限制,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因实习经费的限制,实习周期被缩短,大多采用参观实习的形式,由水处理厂的人员或指导教师现场解说各工艺流程及其实际运作情况,或因缺少经费,不能安排学生进行现场施工、生产管理,可以说学生在整个过程上处于被动状态,如污水方向的学生虽能接触新兴城市的水处理工艺,但较短的实习周期、参观式实习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技术要点,缺乏分析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之后毕业设计中还是感到无从下手,而这些因素都使最终的实习质量难得到保证。

三、针对于给排水专业毕业实习教学管理的改进方案

(一)提高实习重要性认识,确立新的实习观

毕业实习是学生步入社会的一个衔接点,提供一个学生综合锻炼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对于工程类学科,给排水专业更需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区别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不同点,培养为应用型人才,为今后从事的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必须要认识到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和意义性,确立正确的实习观,提高对毕业实习的重视性。

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学生、教师、学校必须意识到毕业实习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及毕业实习实践环节改进措施的必要性,以提高对毕业实习的重视性。实际上,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希望能通过毕业实习的环节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预考察,确定对其的录用。学生应该摆正自身的心态,意识到毕业实习不止对专业知识的培养与巩固有帮助,而且对人际关系交往,实际处理的能力也有帮助,毕业实习就是提升其综合性能力的平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渠道。一,建立完整的工程概念。毕业实习目的不是培养熟练的工人,而是期望学生能从水厂(居民或商业建筑楼)现场观测其实际运行情况,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其整个工艺流程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观察、记录、思考其设计的细节处,作为之后毕业设计的资料。二,锻炼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给排水专业,理论设计是不够的,要想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在运行时往往需要进行不断的调式和改进,这些就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灵活的变通能力,而毕业实习就是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三,端正态度。在毕业实习中,除了指导教师,通常会有技术人员带领学生进行现场讲解。学生应端正态度,积极听从指挥,认真了解其工艺流程及典型事故解决方案,心存疑惑时要虚心请教,并整理好相关资料便于后续的设计。

(二)完善实习管理制度体系

在深化对毕业实习认识的基础上,还必须有配套的管理制度与措施,才能保证毕业实习环节真正落到实处,并达到预期目的。为保证实习质量,除完善实习管理体系也要相应完善实习执行过程的教学大纲,做到以提高其实习中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效率性。

完善校、院、系三级式的管理制度。校级管理主要是宏观管理,制定学校的实习管理制度,规范实习要求,可通过抽查各学院毕业实习的准备工作、实习过程、实习答辩及实习成绩评定等环节对毕业实习进行检查监督;院级管理主要负责制定学院的实习管理文件,考核要点及标准,各系实纲和实习计划的审批工作,保证实习按计划、高质量的完成[4]。系级实习管理主要包括联系实习地点,确认实习单位,制定相应的实纲和具体可行的实习计划、实习要求与管理规章制度,特别要强调组织性和安全性。要安排教学经验丰富,对生产实际较为熟悉,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特别是在执行实习教学大纲的过程中,除现场技术人员讲解,指导教师也应全程陪同指导,为学生解惑。毕业实习完毕后期,应不断吸收教训总结以往实习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做到能按实际情况定期修改,丰富和完善实习教学大纲,提出更为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5,6]。制定合理符合给排水专业情况的实习教学方案。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实习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能在实习过程中真正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会到实际工程的不同之处,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

(三)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给排水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强的专业,特别是如今国家对水环境治理的投入,更需实际应用型人才在其专业上的贡献。给排水专业的毕业实习,就是将专业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环节。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实习质量的关键。可采用多种合作方式同给排水专业企业广泛联系,建立牢固的实习基地。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经费,利用各种有机机制,扩大实习基地规模,不止在省内,在省外也能建立多个固定的实习基地[1,2]。与实习企业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为学生寻找更多厂内相关资料,加深其对实习场地了解的同时,也为学生之后的毕业设计做良好铺垫。

四、结束语

毕业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是高校专业性人才培养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提高毕业实习的质量,针对毕业实习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对毕业实习重要性认识,实习管理体制存在不合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难调动,管理难到位,实习环节受场地和经费限制等等,结合给排水专业的特点,提出几项改进措施。通过提高对毕业实习的重视度,完善实习管理体制,建立稳定实习基地以提高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宗平,左椒兰,任拥政,周爱娇,吴晓辉,罗凡,陆谢娟,潘柳燕.给水排水工程实践环节质量保障体系教学改革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5):132-134.

[2]龚为进,段学军,陈启石,刘海芳.给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0,(11):212-213.

[3]潘柳燕.加强毕业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J].高教论坛,2004,(1):139-142.

[4]孔荣,王旭,王宗善,熊莹,陶智.浅谈独立学院集中型毕业(生产)实习教学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5,(7):227-228.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4

关键词:高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项目化教学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高职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能力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从事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一线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传统教学内容包括建筑给水、消防、排水、屋面雨水排水、热水供应、饮水供应、居住小区给排水、中水等系统,内容涵盖广泛。就笔者所从事该课程的教学经验来看,其教学内容过多,学生学习难度大;理论学时比例过多,学生实践技能没有得到充分锻炼,整体的课程教学质量很难达到理想状态。因此,传统的静态讲授型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当前高职教学的要求,应当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来扭转这种教学局面。由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这门课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能力,而设计项目化特点突出,非常适合项目化教学改革。因此,笔者主要从项目化教学这个角度出发,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一、课程教学项目的选取

所谓项目,即课程教学项目,是指以实际的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按照认知论的要求改造一件具体工作。对于项目化教学来讲,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是展开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这门课程的项目化改造中,比较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引入实际案例教学就认为是项目化教学,其实这是不妥的,实际案例和教学项目的区分需要把握学生能否参与进去这一特点。案例是已成事实,在上课时可以拿过来进行分析,而项目是一件没有完成的工作,要师生共同参与。还有另外一点需要注意,不经改造的企业活动也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课程教学项目,即课程教学项目不是实际生产项目,必须要经过改造这一环节,课程教学项目服务于教学,实际生产项目追求利润,这样的实际生产项目缺少认知元素,学生很难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获得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真正符合要求的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需要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教学功底,还要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后者是我院年轻教师的短板,因此,我们选择将“案例”改造成“准项目”来进行初步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这也是项目化教学专家戴士弘在“论课程项目”中认可的做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选取三个左右的实际项目案例,以民用建筑为主,涵盖住宅、公共建筑,有多层和高层,并结合教学进程,以先易后难、先小后大、难度台阶式递进的方式引入。

二、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制订项目化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单元设计等教学文件,这是项目化教学实施的前提。教学文件的编写应紧扣课程项目化设计理念。我院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团队在已有教学经验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逐步提炼出了该课程的设计理念,即从设计单位对从事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一线设计人员岗位要求出发,以“理论知识为项目服务、为项目所用”为原则,基于实际设计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和梳理,并基于设计工作程序开发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认知学习运用”的学习规律,完成课程教学项目的制订,即“建筑给排水系统认知实习建筑给水系统设计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设计建筑排水系统设计某建筑给水、消防给水、排水系统设计”五个项目。第一个教学项目围绕参观、模拟实验、设计程序等方面展开认知实习,第二到四个教学项目是围绕“教学做一体”展开的三大系统学习,最后一个项目是整周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给定设计任务,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运用。

1.理论知识的删减与编排

我院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共有90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践36学时,其中包含26学时为1周的整周课程设计。传统教材涵盖系统多、范围广,很难在54学时内讲完,更难以保证一定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团队首先考虑删减教学内容,并最终确定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最常接触到的给水、消防(包含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灭火器)、排水(包含屋面雨水)三大系统作为课程教学环节的主要内容,其他系统的学习资源在本门课程的网络平台,主要依靠学生自学完成。理论知识在项目中的编排以“为项目服务,为项目所用”为原则,以教学任务的实施为载体来完成。

2.实践教学环节的制定

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在设定实践教学环节时紧扣这门课程的主要技能点,比如系统方案制订、设备选型、设计图纸绘制、水力计算等。在不同的设计项目中,尽量避免实践教学项目类别的重复,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以正向实施、逆向验证、错误问题分析解决等不同形式体现。

3.考核评价指标的确定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这门课重在培养学生对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制订考核评价指标时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即着重考核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课程综合评价中专业能力考核占80%,方法和素质能力考核占20%。专业能力考核包括实践教学考核、理论知识考核两个方面,实践教学评价以技能点考核为依据,理论知识评价以平时作业、期末考试为指标,实践教学评价占50%,理论知识评价占30%。方法能力和素质能力考核,以教学任务完成过程中体现的网络资源检索应用能力、个人自主学习和分析、总结创新能力、小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课堂考勤等为指标。

三、项目化教学实施

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以“教学做一体化”为核心,辅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做到以学生“做”为核心的能力培养主线,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门课程的教学可安排在本校给排水设计实训室进行,该实训室配备有规范、图集、工程案例图纸等教学资源,可供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本门课程搭建有校级网络教学平台,可供师生交流互动。此外,教师还利用微信、QQ、云平台等进行资源共享与。

四、项目化教学遇到的问题

1.教学团队经验不足

我院给排水专业教师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不足,这是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需增加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的机会。此外,在实践教学环节引入企业兼职教师代课是另外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2.项目化教材缺乏

目前我国市面上虽有适用于高职高专教学的建筑给排水教材,但是从内容来讲,与传统的本科教材相差无几,无法适应项目化教学的需要。因此,编写项目化教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5

【关键词】西部;小城镇;给水;排水

一、传统小城镇给水排水系统规划问题

当前,西部小城镇水资源、水环境等日益恶劣,其主要是由于在规划小城镇给水排水系统中缺乏规划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西部小城镇给水排水设施建设问题突出,具体表现有:

首先,在西部小城镇给水排水系统规划过程中,缺乏区域规划观念,偏重于本地区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城镇区域外水资源体系保护不足,导致西部小城镇发生区域性水危机。

其次,在西部小城镇内部缺乏科学规范的给水与排水整体性规划,出现给水排水管道随意布置、给水排水管道配置不合理等问题,造成了水资源严重浪费等。

第三,在西部小城镇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缺乏必要的动态近期建设规划与战略性的远景规划,导致规划延续性、应变性以及预见性相对较差,导致雨季易发生洪涝水灾而旱季易发生严重干旱等问题。

第四,西部小城镇给水排水系统规划过于独立,与城镇整体规划协调性偏差,尤其是小城镇市政道路建设与市政给水排水系统建设矛盾尤为突出,例如给水排水管线坡度的确定等。

二、小城镇给水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作为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镇整体规划是否合理决定了城镇能否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在城镇规划中,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必须做好小城镇给水排水系统规划设计[1]。一方面,针对西部小城镇实际相关基础数据与资料进行科学规范收集,着重对小城镇内部径流系数、水压、水量、生活用水情况、工业用水情况等资料进行汇总,为小城镇给水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在小城镇给水排水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既要针对当前实际情况进行规范引导,又要考虑未来发展需求,确保小城镇给水排水系统可持续性发展。

针对当前西部小城镇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现状问题,为优化西部小城镇给水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改善西部小城镇给水排水系统,对小城镇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建设施工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具体为[2]:

(1)针对西部小城镇给水排水系统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应根据西部小城镇发展特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辖区范围内各村镇和对应项目进行合理、全面布局。将给水排水系统规划与小城镇整体规划协调统一,特别是应具体布置建筑、道路、绿化、管线工程等,细致规划,尽量减少拆迁量,避免浪费。

(2)根据西部小城镇水厂运营模式现状,结合小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农业灌溉用水等实际情况,不断探寻出各种样式新颖的运营模式,如BOT模式等,确保城镇给水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健康运行,保障小城镇给水系统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此外,改变传统理念,加强对小城镇内部及周边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和水环境保护等,不断提升给水系统供水质量安全,确保小城镇整体用水安全性。

(3)针对西部小城镇给水与排水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做好小城镇给水排水系统基础资料的收集与管理,改变当前小城镇内部给水和排水系统中出现的混乱状态,并为后期优化小城镇给水与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组建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小城镇给水与排水系统管理全面工作,并且对给水和排水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养护,进而确保建成后的给水和排水管道系统能够运行正常。

(4)针对小城镇排水系统中污水处理问题,一方面应充分结合小城镇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的水质特点,另一方面应结合小城镇自身环境与地质特点,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合理选择,确保污水处理运行成本低廉且效果显著。此外,污水处理过程中,应考虑流域整体的环境容量,既要对污染物浓度进行有效控制,又要控制污染总量。

三、小结

总而言之,给水和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事关西部小城镇整体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西部小城镇自身发展特点,并与西部小城镇整体规划协调统一,完善给水和排水系统,进而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6

关键词:水工程施工;实践教学;教学团队

基金项目:兰州理工大学2015年教学重点项目

TU712

水工程施工是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综合性和较强的实践性,主要介绍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给水排水管道施工、给水排水设备的制作与安装、水工程施工组织与质量管理,以总结介绍国内外成熟而广为应用的给排水施工技术为主旨。

对于如何讲授好这门课程,一些任课老师都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教学改革尝试[1~3]。而对于西北高校,根据其地域特点和培养学生的方向,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教学改革方向。

一、水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

水工程施工是一门实践性及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主要讲授的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方法的基本原理、施工的具体细节和步骤、施工规范及施工组织计划的编制等内容,涉及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因此,水工程施工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内容丰富,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该课程的修习次序靠后,要求在学习其他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这门课程。从学习基础上,要求学生在掌握其他专业必修课(如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水质工程学等)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基础上开始本课程的学习。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首先,授课教师要全面掌握给水排水专业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熟知给水排水专业的各方面内容;其次,要求授课教师有给水排水施工经验,掌握给水排水专业施工技术;最后,还要求授课教师了解行业动态,熟悉给水排水专业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及时了解给水排水专业施工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技术更新,及时修订新的授课内容。

综上所述,水工程施工是一门综合、实践性强的专业课。因此,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会发现授课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二、水工程施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西北高校现设置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水工程施工课程,采用的理论学时是32学时,现有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设置仍然囿于理论讲授,没有设置针对水工程施工课程的实践和现场环节的教学活动。

现有培养计划设置的实践课程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设置在大学一年级,是对入学新生的一个专业了解性质的实践课,不具有学习专业理论的准备和可能;生产实习通常设置在大学三年的第一学期,主要是为水质工程学和建筑给水排水这些专业必修课打基础,主要的实践地点通常是给水厂、污水厂和高层建筑物,对于具有流动性、随机性、露天和机械化程度低的施工课,意义不大;而毕业实习是一个综合的实践课,受毕业设计时间的限制,也不可能完成水工程施工的相应实践课。因此,现有的条件和授课安排基本没有水工程施工的对应实践课,只是理论知识的介绍和总结,使该课程偏离了原来课程设置的教学意义,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学习难度大,收获小。而且由于理论课时的限制,在施工的各个环节和部分基本属于蜻蜓点水,没人深入到技术操作层面,受聘于施工单位的毕业生反映,在工作单位这部分相关知识基本需要重新学习,工作难度大。

(二)教学方法与内容

现有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以板书理论授课为主,辅助使用PPT,将施工过程和环节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对具体操作细节和重点关键技术的连接介绍不清晰。

教W内容落后,现有教材内容理论化、滞后化,没有结合实际工程的操作,对国家推广的一些新材料和新的施工方法介绍少,没有结合国家规范、标准的更新。

水工程施工的理论课学时不足。一般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施工课程多的可达80学时,工科专业以工程设计和施工为主体,施工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课时都较多。而在32学时内,深入、全面的介绍给水排水施工技术的内容,基本是不可能的。

(三)考核方式

水工程施工课的考核方式为综合测评,授课教师通常以专业小论文或是开卷、作业的形式进行考核,属于书面考核的方式。而对于需要动手能力强、操作要求高的实践课程,这种考核方式基本不具有实际的评价意义。

(四) 师资力量

基于水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综合的给水排水专业知识,掌握给水排水专业的复杂施工技术。现有水工程施工课程是由一个任课教师承担,要想达到授课师资力量的要求基本不可能。

(五)专业知识整合

由于教学课时所限,水工程施工课程基本不涉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施工管理专业知识。大多数工程院校在课程讲授环节上过于强化施工技术,认为这是真正吃饭的本事,不自觉的弱化了施工组织管理。其实这二者互为犄角,施工管理虽然融合大量的管理科学,但管理本质仍然是管理科学和施工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配置过程,它离不开施工技术的支撑。而管理也为施工技术的选择和高效配置提供了方法。因此,原有的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存在专业知识割裂现象。

三、水工程施工课程的教改探讨

(一)教学学时合理分配

应适当增加水工程施工的总学时,按理论、实践学时“五五开”设置,增加现场实践教学活动,即一个学时的理论教学应对应一个学时的现场教学课,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技术的学习。对理论课时进行合理分配,对于学生就业方向的施工技术可以多占用课时,进行重点讲解,达到一定的技术深度;其他方向的施工技术可以作为技术储备,保证该方向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广度。

(二)教学重点及更新

要求授课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材料、新技术传授给学生,将规范修改、标准更新、淘汰的材料和施工方法、技术发展趋势等信息进行讲解,使学生可以掌握最新的施工技术,了解施工技术的发展状态,进入工作岗位后能迅速的将理论学习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同时,结合近年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重点讲解急需的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和施工管理知识,使学生可以在工作岗位学以致用。建立课程资料库,对典型施工项目、常规施工的具体过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等技术问题制作相应的视频库,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水工程施工课程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除了板书、PPT,应多采用视频、计算机模拟动态施工过程及现场教学的形式。多建立教学基地,使学生有机会进入现场学习,实际操作,可以直观、迅速的掌握关键技术,熟悉施工过程和施工管理知识。由于施工项目动态、多变,如果在水工程施工的开课期间部分授课内容没有相应的施工项目,此时可采用视频和动态模拟现场的教学方式。

(四)考核方式全面

根据水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应以现场考核和实习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由于西北高校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的本科毕业生就业80%以上是施工单位,因此,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技术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在理论合格的基础上要求更高的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由此,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考核应以发现问题、解决问}的实际操作类考核为主体。

(五)建立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基地

基于水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一个人授课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建议成立水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团队,由理论基础丰厚的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强及熟悉施工技术的教师和施工单位技术管理人员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因兰州理工大学的给水排水科学工程专业设置在土木工程学院,在教学资源配置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水工程施工的土方工程可配置岩土系的老师讲授;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可配置建筑工程系的老师讲授;室内外管道施工安装技术可配置给水排水系老师讲授,施工组织管理可配置工程管理的老师讲授。也可聘请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技术骨干作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导师,全权负责现场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测。

建立多点给排水工程施工教学基地。由于工程施工的特点,在水工程施工课程的授课阶段可能单一基地并不能配合完成全部实践教学任务,因此,应在西部企业多建立教学基地。

(六)加强专业知识交流更新

成立水工程施工课程学习群和微信群,探索微课教学,及时交流、学习、共享施工技术及文件,快速更新施工技术的相关知识。也可邀请本专业从事施工方向的毕业生和教学基地专业工程人员,开展专业讲座和工作状态交流,把握施工技术的变化动态。实现水工程施工课程的全方位立体教学。

结语: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技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尤其是水工程施工技术,鉴于西北湿陷性黄土的特点与其他地区的施工技术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应加强和重视水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根据西北高校“立足西部,服务西部”的方针和国家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落实国家一带一路的西部开发战略,未来培养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的本科生以掌握实际操作技术的人才为主体,对于水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西北高校的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的毕业生就业以施工单位为主,因此,学校应着力培养专业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加强水工程施工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康怀,赵文玉,林华. ?水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断想[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