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 全科医疗;全科医师;社区卫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R12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c)-117-0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我国政府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健康教育、妇女儿童保健及疾病康复服务而设立的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提供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经济、综合、方便、连续、有效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也是全科医师开展全科医疗的场所。
1 全科医疗概述
全科医疗是将全科医学理论应用于病人、家庭和社区,是一种照顾式的基层医疗保健专业服务,是以解决社区人群健康问题为主的一种基层医疗。它是由全科医师提供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1]。推行全科医疗摸式是实现WHO提出的“二十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公正,公平、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的适宜技术,是以个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慢性病人、残疾人及低保人群为重点,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为目的。推行全科医疗模式是为广大社区人群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保健服务的最佳途径。要提供优质的全科医疗服务,必须先培养全科医师,而培养好的全科医师,必须要发展全科医学。
2 全科医师
全科医师是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是在家庭、诊所、服务中心向个人、家庭和社区人群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人性化,综合的连续不断的医疗服务的医生[2]。全科医师需经过全科医学专业培训才能成为临床技能全面、医德医风高尚的高素质基层医疗卫生保健人才,要富有成效,有独立工作能力,为个人家庭及社区人群提供便捷、廉价的防、治、保、康全方位的优质服务[3]。在社区开展全科医疗服务,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做坚实的基础,工作将缺乏生气和动力,那种以单纯的专科医疗为主的服务体系在社区是行不通的。全科医生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人们的心态,人际交往及疾病的来龙去脉,是初级医疗卫生保健的专家。全科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有疾患的人,还包括广大的健康人群,我们可利用社区的一切资源,解决居民的具体困难,根据疾病的需要就地治疗或将其妥善的转入专科或大医院诊治,全面协调医患之间的关系,为人们负起全程的责任。
3 全科医生应具备以下特点
3.1 综合性的医学知识
全科医生应掌握全面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的基本知识,除此以外,还应学习社会学、心理学、政治、法律、经济学及宗教知识,以便解决各种个体的身心疾患和群体的卫生健康问题。
3.2 高尚的品质
全科医生肩负着对生命周期健康照顾的重任,对服务对象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对每个问题需始终站在公正的立场上,遇到问题必须具备冷静的头脑、良好的思想境界,调节人们的情绪,使人们相对的思想平静,生活安逸,工作舒畅,精神愉快。因此,他们除了具有良好的医学才能外,还必须有高尚的人品,良好的修养。全科医生一生需要不断进取。
3.3 丰富的工作及生活经验
全科医生面临的是疾病和生活交织多种问题,是医学知识与社会常识及人文科学边缘的结合。我们生活在社区,工作在社区,距居住人群最近,我们不是在高墙内的专科医院,而是不时的介入个人和家庭之中,最能了解人们的生活情境,了解个人心愿和家庭状况,从实践中获得和总结生活经验。正是由于这些丰富了我们的头脑,使其对这些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并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卓越的管理才能
全科医师应该以人为中心,维护公民的利益,站在高层次观察和管理社区内个人和家庭问题,并对整个社区卫生状态进行监测,随时提出干预措施,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共管。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更要进行细致的业务、人事、经济管理,才能在工作中施展卓越的管理才能,也只有具备这些才能,才能当好一名全科医生。
3.5 执着的科学精神
随着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我国卫生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全科医师为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必须对各门学科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只有具备谦虚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不断进展和变化的科学和社会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才能管理好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师。
4 全科医师的业务范畴
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一般急症,对危重急症进行院前处理后及时转院。
对平稳后转回的慢性病病人和急重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及定期随访。
社区卫生管理包括传染病,多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查及监测,居民饮食卫生,生活环境卫生,公害的管理。
对个人及家庭问题开展心理咨询。对慢性病人和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上门诊治。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方便服务。
为妇女儿童提供卫生保健服务,进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协调疑难病人转诊,会诊,专家咨询以及对低保人群进行医疗救助和支持,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5 全科医师的培养
全科医师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我们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相结合来实现全科医师的培养。
参加省市举办的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内容为《全科医学概论》、《全科医学基础》及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包括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
内部培训,在院内,由已取得国家认可的全科医学专业的主治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务人员作为学科带头人,对现有的医师队伍进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
通过国际互联网参与世界全科医学专业知识和全科医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我们生活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真正实现全世界信息共享。
全科医疗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等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199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后,特别是1997年国务院在《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里正式提出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全科医疗。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开始起步。因此,全科医疗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全科医疗,无疑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同时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不断完善社区卫生保健工作,推动全科医疗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秉辉.全科医学概论[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2.
[2]吴春容.全科医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8-10,12.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 建立 居民健康档案 问题 对策
健康档案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以及历次诊疗经过,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1]。通过信息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全科医师可以充分掌握和了解居民个人及其家庭的健康状况,为社区内高危人群的筛选,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奠定基础,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保障社区卫生连续、方便、综合的前提和基础[2]。所以建立真实的、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意义重大,如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保证建档工作能顺利开展,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1 建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目前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不足,相关部门重视力度不够,严重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体现,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要把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引入政府工作目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要调整卫生经费的支出结构,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安排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但是,这些政策目前大多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使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营利性方向发展,很难抽出人力和物力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的准确定位、服务质量的提高及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未完全普及,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未建立强制性医疗关系,大多数居民不愿到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检诊疗,建立这部分人群的健康档案往往成了“死档”,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首诊负责”和“双向转诊”的作用,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档率和建档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未被广大居民信任和认可,目前由于各类上门推销产品活动的泛滥,已经严重干扰了居民的生活,使居民对上门建档和提供服务的社区医护人员持有戒备心理,经常出现不理睬、不开门的现象。
1.4社区居民观念传统,健康意识欠缺,普遍存在“健康时疾病离我很远,生病后再上医院”的观念,对“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十分陌生,大多数居民不懂得许多疾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来预防的,也没有听说过健康档案这一新事物,不理解建档的意义和作用,担心个人信息会被泄露,大多采取避重就轻、隐瞒病史或者回避等方法,大大降低了建档的完整率和真实度。
1.5社区居民身份复杂,住所易变,租住户多,流动性大,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之后,租房合同到期,变更地址,另租他处居住,有的居民居住地和户口所在地不一致,即所谓的人户分离,易造成漏建档和重复建档,不利于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1.6社区居民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对建档工作有不同的认识,知识层次低者对建档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够透彻,知识层次高的群体大多是国家公务员或企事业干部,单位每年都安排有常规的体检,因此这部分人多数认为没有必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形中影响了社区居民对建档工作的配合。
1.7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过分主观强调自身工作时间安排,工作时间与社区居民外出作业时间相重合,建档前未能及时与居民预约就上门建档,使得医务人员入户建档时,碰到的大多是老人、儿童、保姆以及病、残、智障等弱势群体,他们和医务人员交流存在障碍,也对上门建档的工作人员保持警惕,更重要的是他们大多没有自主权,必然影响建档工作顺利开展。
1.8社区医务人员上门建档时,大多数仍常规着装:医生配穿白大褂、护士配穿白裤子、护士鞋、燕尾帽,但是由于传统信仰原因,有的居民对传统的医护人员以“白大衣形象”上门建档特别排斥,不愿意让其靠近,尤其住宅高档、装修考究的家庭,更是难以接受,入户建档的医护人员大多被拒绝甚至遭辱骂,更别提开展建档工作。
1.9建档工作多数都是大规模开展,健康档案中许多内容涉及到居民的隐私,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在公共场合为居民建档时,往往忽略保护个人隐私,当场询问建档者的相关隐私,使社区居民感到尴尬和无奈而不予回答,甚至被当场拒绝建档。
1.10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观念陈旧,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对居民健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都是从其他医疗专业转型而来,缺少专业的全科医师,同时政府的促进政策落实不到位和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偏见,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全科医师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人认为从事全科医学低人一等,没有自信心,建档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质量和进程。
2 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2.1强化各级政府部门职能,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完善各项补偿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积极主动与卫生、民政、财政、计生、残联、医疗保险和辖区居委会等有关部门取得联系,重点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的社会公益事业,如果没有政府各部门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将难以长期、有效地开展。同时必须完善各项补偿机制,争取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投入,为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经济保障。
2.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不断改善环境,强化自我,努力完善软硬件的配置,争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逐步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意识。
2.3充分做好建档前的宣传工作,通过与居委会联合发放“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媒体宣传、张贴墙报、健康教育等形式,重点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逐渐引导居民了解、信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居民对居民健康档案的认识程度,更好的开展各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4建立健康档案过程也是健康促进的过程,要向社区居民灌输健康的新概念,使居民明白“不是有病才上医院,日常预防保健才是关键”的健康理念,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能让全科医生及早发现有患病倾向的信号和行为,作出科学指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同时通过建档,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之间多
一份信任和了解,从而争取居民主动配合,提供真实、完整的健康信息。
2.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之初应考虑到电子化和信息化问题,提前做好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过渡的准备,通过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才能实现多部门间合作和资源共享,达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这是健康档案能有效管理和利用的必要条件和发展趋势。
2.6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有两大类人群,即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和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这两大类人群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频率相对较高,依赖性大,是建档的优先人群,在建好以上两大类人群的基础上,在逐步扩大到全体社区居民,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死档”、“漏档”。
2.7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键,通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医患沟通和地方语言技能培训,使他们不仅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心理学、社会学、地方语言等相关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沟通能力、岗位技能和诊疗服务水平,才能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和依赖,最终成为居民身边的健康卫士和知心朋友。
2.8加强建档环节的人性化管理,“一切以居民为中心”,建立灵活工作机制,建档前提前与居民预约,选择适当时间入户,尽量避免在居民工作、午休以及就餐时间段建档,如因特殊情况必须更改上门时间时,应征得居民的同意及谅解后安排好下次建档时间。上门建档时,做到统一着装,佩戴工作胸牌,尽量不穿白大褂、燕尾帽等常规工作服。上门时注意仪表及言谈举止,用语文明,谈话时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可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实行“一对一”建档制,避免当着其他人员的面询问档案中涉及居民隐私的问题,尊重居民隐私及意愿,与居民交谈一般只按调查表项目进行询问,如涉及居民不愿提及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应说明调查意义及资料必须保证真实性的情况,并向其保证资料保密,在尊重其意愿情况下进行填写。上门建档应听从居民的安排,尽量选择在会客厅建档,避免进入居民的卧室及其他秘密场所。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建档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也没有固定的工作模式,工作量大,环境复杂。因此,应加强协调,及时完善各项措施,做好宣传,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让每个社区居民都拥有一份真实、完善的健康档案,并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利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 考 文 献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范文3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者对服务竞争性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深度,形成并获得患者期望的正确认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开展市场调查,了解国家政策,分析自身差距和优势,定期开展卫生服务调查,重视监督投诉机制的健全,多渠道收集信息,掌握居民需求,及时调整服务策略,有针对性、目的性制定发展规划[4]。
2综合素质培养
针对医护人员开展风险教育,分析医疗纠纷事件,增强全员风险意识。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提供符合服务质量标准的服务,明确各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如慢性疾病管理、医疗、重点人群管理、义诊、健康教育等。并对标准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考虑,全面、系统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3建立服务运营机制
重视内部营销,宣传灌输服务标准、企业文化,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完善服务流程,建立考核奖惩机制,理顺民政局、居委会等外部和卫生服务中心团队、科室等内部间的关系,综合提高卫生服务质量[5]。依据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需要、政府部门需制定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和人员编制制度,以吸引高素质医务人员。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构置适宜设备,减少风险,并完善监督机制[6-7]。
4观察指标
4.1健康知识掌握
采用自制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发放,内容包括疾病基础知识、自我照护、用药等,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好。
4.2生活质量评分
包括睡眠、规范饮食、生活环境等评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好。
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讨论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范文4
积极准备与认真发动
市档案局从去年开始就抓住机遇,积极配合市卫生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全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建档工作,首先,研究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建档工作指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将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建档列入各区档案工作年度计划,并提出工作步骤和要求;其次,主动宣传搞好社区卫生服务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工作的迫切性,提高有关部门对开展规范建档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三,进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召开现场会,市档案局与市卫生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档案工作的意见》,对全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档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市卫生局拟将社区卫生服务建档工作逐步纳入县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内容,每年与其他工作一并进行考核。
严格要求与灵活掌握
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发展迅速,服务项目不断完善,形成的档案门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却缺少太多资金投入。为此,市档案局在指导建档中坚持了“因地制宜,科学规范,简便易行,便于利用”的原则,抓了三件事:一是对归档范围进行明确,提出重点要收集好在开展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免疫接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工作中形成的材料;二是对保管保护条件要求因地制宜,不搞过度投资,但在业务建设上要多下工夫,建立健全必需的档案管理制度;三是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为今后管理打好基础。要求有条件的机构尽快采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为建立卫生服务档案资源数据库网络体系创造条件。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范文5
在我国现在,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同时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及居民卫生需求的增长,社区卫生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的朝阳事业,但社区卫生服务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也是必须想办法解决的。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分析,期待能找出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的模式,并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2002802
1引言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综合、经济、方便的基层卫生服务。在我国现在,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同时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及居民卫生需求的增长,社区卫生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的朝阳事业,但社区卫生服务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也是必须想办法要解决的。寻找新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已经成为现阶段综合卫生改革的关键。
2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
近几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是健康的,目前,全国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植根于民众、服务于民众,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朝阳事业。但是社区卫生服务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2.1组织管理系统不健全,经费不足
虽然国家卫生部已经颁发了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文件,但还是没有具体的制度及实施安排,目前公费医疗大多数是面向医院服务的,社区服务还较少,如果这样,居民是不愿自付社区服务费的。这些情况必定阻碍到社区卫生服务的推广和发展。
2.2居民保健意识不强
大多数居民对防病及保健意识很淡漠,卫生习惯也差,在社区,许多老年病、慢性病及伤残者等患者,不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
2.3社区卫生资源相对短缺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效率不高、资金浪费和低效率使用的情况,很多因素造成社区卫生资源的相对不足,但社区卫生资源配置是按照人数进行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却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人口老龄化造成的慢性病发病率增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扩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的挑战。
2.4人才的缺乏影响了社区卫生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顺利进行是离不开专业的医务专业人员的,但由于全科医生的培养机制、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和社会地位等原因,造成专业的医务人员不能适应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因此,卫生改革迫在眉睫的事是培养和引进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2.5社区卫生服务缺乏相应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我国现在还缺乏一些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服务过程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对于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他们缺乏对相应工作的绩效考核,缺乏对工作数量和质量有效和精确的统计、评价手段,因此,应该建立一套与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的科学、简便、可行的考核评估体系。
3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1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的新模式
一是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离不开社区卫生服务;二是要突出社区卫生服务的自身的特色,引导社区卫生人员转变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技能;三是提高公共卫生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地位,改善卫生人员的待遇,并给卫生工作人员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
3.2重点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
要加大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力度,必须要壮大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同时需补充医务工作人员的新生力量,调整社区卫生服务人力机构,充分发挥护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同时,根据居民的需求适当配备一些专业的医务工作人员。
3.3适当地推进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
为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整合社区现有的医务人员,组建以资深全科医师为主体的家庭医生工作室,由全科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医生组成工作室的服务团队。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和家庭开展卫生服务,把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家庭医生延伸到家庭,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承担起居民健康“第一人”和“守门人”的职责。
3.4基于信息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
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是社区卫生改革的关键,可以通过开发利用社区医生工作站,整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电子健康档案和公共卫生管理等功能及模块,与上级业务单位的信息系统交互数据,实时生成相关数据,这样就可以为绩效考核所使用了。
3.5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融入我国传统医学的中医药治疗和服务
由于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对慢性病控制的效用很明显,它是很适宜社区卫生服务的,同时,中医药在防病治病时采用的手段很多,如有药物/非药物治疗、食疗、按摩和推拿等治疗方式,在社区卫生治疗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向病患者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同时其服务成本也较低,也较适合社区的卫生服务。
4结论
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并将不断的完善,这也为在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保健服务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环境;因此需积极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适应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逐渐增多,同时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也是适应我国国情,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仍存在诸多问题,但是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案,适应社区服务的发展,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加以构建和创新,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王高玲.卫生服务需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05):886887.
[2]赵秀玲,赵军.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01):3739.
[3]倪建华.上海市松江区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2):2122.
[4]金国军.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模式研究与绩效评价[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
[5]梁万年.社区卫生服务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8123.
[6]李云鹏,倪建华,张颖.基于信息化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的探[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9):1113.
[7]朱月伟.社区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践与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566.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范文6
一、明确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目标任务
到20*年底,月湖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5%以上,贵溪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50%以上。到20*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0%,建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
——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
——坚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地方为主,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二、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三)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优化城市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促进优质卫生资源向社区转移。将政府举办的现有部分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按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进行转型或改造改制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符合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规划和基本标准,原则上按照每个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建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各地要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用房落到实处。在城市新建和改建居民区中,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要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城市规划部门在批准新建或扩建居民小区时,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在公共服务设施中按标准(不少于150平方米)预留小区医疗卫生用房,由所在社区负责日常管理,鼓励优先和优惠提供给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由所在区(县、市)政府、街道办事处无偿或按成本价提供。
(五)加强社区卫生队伍建设。按每万人口至少配备2名以上全科医师、医护比例不低于1:1的原则,配备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以岗位培训为重点,加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认真抓好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充分利用现有各类教育资源,开展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业务素质,确保在20*年前基本实现所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执业要求。城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提供人才培训服务,通过传、帮、带等形式帮助社区培养适宜人才。做好优秀人才引进和开发工作,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和护士,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对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卫技人员职称晋升,给予适当倾斜。鼓励城市业务水平较高、身体状况较好的退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其开展服务提供便利,享受相应待遇。
三、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六)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质。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通过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各区(县、市)政府和卫生、计生等部门要采取措施,整合公共卫生资源,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移,将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各项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如慢性病调查与管理、免疫接种、疫情报告、部分妇幼卫生工作(围产期保健、儿童保健工作)、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咨询和技术服务等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并设立药具发放点,由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提供国家免费的药具,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相应公共卫生服务创造必要条件。积极应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七)积极开展惠民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惠民服务,开设惠民门诊。鼓励慈善机构和社会各界对惠民医疗机构进行扶助和捐赠。
四、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八)依法实行准入和监管。开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符合设置规划,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申报、审批、注册登记等手续。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规划和机构准入标准,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考核、监督和指导;各区(县、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社区卫生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人员培训和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和考核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行服务信息公开制度,严禁超范围行医和无证行医,规范服务行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对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要及时调整、退出,保证服务质量。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人员要依法严肃查处,确保医疗安全,提高服务质量。
(九)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引导和组织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积极落实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相关医院要指定专门的职能科室和人员负责双向转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流程和处理规范,对转来的患者及时提供选择科室、预约检查、组织会诊及安排住院等服务,同时将康复期患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住院患者转回社区,并提供跟踪服务。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度,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方便群众就医。
五、改革城市社区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事业单位,要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原则,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对经培训仍达不到要求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行管理机制,规范收支管理,有条件的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收入相分离,根据劳、责、绩、效综合考核,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形成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与技术水平、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的综合考核紧密挂钩的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十一)深化和完善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完善相关政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药品(含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生产、供应质优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开展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药品和医药分开试点,努力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六、落实城市社区卫生经济政策
(十二)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房屋和医疗卫生设备等设施,对业务培训给予适当补助,并根据社区人口、服务项目和数量、质量及相关成本核定预防保健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从20*年起,建立市、区(县、市)两级财政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专项经费补助机制,按照服务人口和服务项目安排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补助,财政按城市社区服务人口每人每年2元的标准,安排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由市、区(县、市)两级财政分别各负担1元。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适时、适当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财政补助标准。市、区(县、市)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考核,根据其任务完成情况划拨经费。对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应采取购买的方式给予补偿。
(十三)做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工作。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以方便群众就医。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个人自付比例应分别比二、三级医院降低*%、20%以上。慢性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的医药费,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部分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十四)规范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和价格管理。按照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和收费的有关规定,继续落实《收费许可证》管理、价格公示和收费结算清单制度,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价格行为。个性化服务可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签订合同,按服务时间、次数或服务人数收取费用;不列入国家统一规定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之内的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可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合理补偿成本的原则自主定价,报所在地价格和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十五)落实优惠政策。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费,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收费使用财政票据。财政票据按行政事权由所属的财政部门发放。
七、努力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切入点,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统筹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发展环境。市政府成立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市)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及时研究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大问题,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十七)落实有关部门职责,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卫生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督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机构编制部门负责牵头研究制订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的意见。
——发改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价格部门负责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
——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办法。
——人事部门负责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订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吸引优秀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制订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
——规划部门负责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并依法加强监督。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