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1
一 加大布局结构调整力度,提高规模办学效益
“十一五”初,我县有小学67所、初中30所、高中6所。80%的学校分布在川山区,规模均偏小,规模办学效益低;相当一部分教师跨学科兼课,学科教师少,难以按学科科学合理地配置师资;教师互助的校本教研难以开展。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是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按照“撤并村小,初中出山,高中进城,三教统筹”的基本思路,对全县基础教育空间布局进行了调整,撤并学校38所,教育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按照“总体稳定、局部调整 、中学宜撤则撤、小学宜留则留”的基本思路,在对家长、教师、学生进行深入细致调研及广泛征求乡镇政府及村级组织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延庆县“十二五”时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实施方案》,聘请专家充分论证,并上报县委县政府批准,确定了以“一城五镇”(延庆城区、永宁镇、千家店镇、康庄镇、旧县镇、张山营镇)为重点的整合工作目标,继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撤并学校12所,整合后的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了北京市均衡验收标准,学科教师配置更加科学。
通过布局结构的不断调整,优质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合理,规模办学效益大幅提升,为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完善三级课程体系建设,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精神需求
课程是实施学校教育的载体和有效途径,它解决的是学生学什么,培养学生什么素质的问题,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不断完善三级课程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培养学生诸方面素质全面、均衡、特色发展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中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升学教育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存在认识上的偏颇,表现为重国家级课程,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重中高考考试学科课程,轻非考试学科课程;重地方和校本教材的开发,轻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推进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建设。
国家级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我县把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级课程设置标准纳入学校评价,规范国家课程开设,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多开应考科目课时,少开甚至不开非考科目课程,从而保障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2年起,我县规范落实北京市地方课程设置要求,依据我县具体情况,开发了《妫川文化》地方课程,经过修改完善,2011年,被北京市审定通过为北京市地方教材,《妫川文化》分旅游篇、地理篇、历史篇,分别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七、八年级开设,全年开设13~16课时;开发了《延庆县生态教育读本》作为延庆县地方实验教材,分为小学册和中学册,分别安排在小学四~六年级和初中三个年级开设,每年级一个单元,每学年8课时。上述课程可由品德与社会、自然、科学及地理、历史、生物教师担任课程,与学科融合在一起教学,有效保证了地方课程按标准实施。
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实践性;关注教师的主导性,注重教师的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得到拓展;关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来形成学校特色,确保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在学校特色形成过程中的基础和保障地位。
中小学校依据新课程要求,对学校教师资源、学生需求、学校地域特点等进行认真分析,均开设了一门以上适合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有91.2%的小学自主研发校本教材并将其编辑成册,有64.7%的小学各年级都开设了校本课程,35.3%的小学只在部分年级开设校本课程,体现了因校制宜的特点;开设形式以学校自主开发为主的占70.6%,其他29.4%的学校以成果转化或引进教材为主。初中开发形成校本教材的学校占94.7%;19所初中校开发了72门学科拓展、文学素养、社科素养、艺术素养、兴趣素养、体育健康六大类校本课程。在课时安排上,小学、初中分别有88.2%和70.4%的学校每周安排1课时,其他学校安排每周2课时或0.5课时,课时安排相对灵活且科学合理。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着力打造凸显区域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不同的学生群体提供了精神食粮,促进了学生素质全面、均衡、个性发展。
三 深化开放式办学,优化教育资源
延庆县地域广阔,相对封闭,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影响着三级课程的有效实施,制约着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十一五”初,延庆县教委提出了开放式办学,把开放式办学作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十一五”期间,主要着眼于与县域外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对接和有效利用。建立了以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为基础,以首都师范大学、西城教育研修学院为重点,以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美国、加拿大培训机构等为补充的干部、教师培训基地,形成了一支由专家、名师组成的较为固定的培训者队伍。通过国外、国内和县域内集中组办培训、与教学同步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建立县内研训基地、专家深入教育教学指导等方式,开展分层分类全员培训,县域内外组班200多个,聘请专家讲座指导2000多人次,提高了干部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县内各中小学与市区优质学校开展广泛的手拉手活动,“十一五”期间与市区129所优质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围绕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开展广泛的干部、教师、学生双走进活动。
“十二五”初,县教委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开放式办学,着眼于从全县和学校的实际需求出发,聚焦合作内容,形成合作项目,精选合作对象,采用项目合作的推进方式,以区域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引领和指导,以县内干部教师为操作主体,以整体提升干部教师队伍的管理、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形成我县一定数量的干部教师个体和集体优质教育资源,逐步融入了市区优质教育资源发展的目标。目前,形成了培训、管理、科研、教研、德育、教学、信息等方面的系列合作项目。
同时,我县强化区域内校际间的开放与合作。“十一五”期间,主要采用联片教研的形式,以解决川山区学校校本教研难以开展的问题。“十二五”初,在联片教研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学区化管理”的实验探索。以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根本目的,以“既求优质师资的均衡分布,更求优质师资的均衡使用”为手段,以“协作区”为载体,最大限度地实现县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根据我县中小学地理位置的分布、学校规模大小和城乡学校的层次差异等多种因素,分学段选择城、川、山若干个学校分别组成协作区,小学组成五个协作区,中学组成三个协作区;建立协作区领导小组和学科大教研组,围绕学校管理、教师培训、教师使用、教研科研、德育活动、信息资源等方面,努力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
通过不断深化“开放式办学”,干部教师队伍的管理、教育、教学、研究水平整体提升,逐步实现融入市区优质教育资源发展的目标。
四 聚焦课堂,转变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十一五”以来,我县教委把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把整体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和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异作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着眼于以知识论为支撑的课堂教学向以学生主体论为支撑的课堂教学的转变,本着“研训教一体化”的原则,致力于体现学生主体的自主性、实践性、创新性等学习方式的实践探索。
按照现代课改要求,依据教育学关于主体实践的观点,把教学活动看成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学习工具、方式、方法,遵循一定的学习程序,作用于学习对象,并获得预期的学习目标,满足个体一定需要的主体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划分为主体(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主体意识等)、对象(教材、课标、考试说明等)、目标(三维目标)、过程(教学环节和细节)、工具(肢体工具、物化工具和文本工具)、方式(课堂组织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方法(思维方法、学科方法、学习习惯)、反馈等基本要素,对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着眼于学生知识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师对教材、课标、考试说明等的研究探索,提炼知识点、能力点,以落实“知识与能力”维度的目标;着眼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主体意识的培养,强调对知识的伦理价值和评价反馈方式的研究,以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工具、方式、方法选择与运用的研究,以落实“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基于上述思路,我们制定了学期教学设计方案、章节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教学设计研究》一书。
为了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2010年开始,组织全县骨干教师分工合作,进行了专题课型的教学研究探索,依据学科特点把各学科的日常课堂教学分为不同专题课型,如概念课、实验课、推理证明课、阅读课、写作课、字词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探索不同学科基本课型的教学模式,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5册《专题课型研究》。
通过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实践探索,整体提升了区域课堂教学效率,逐步使课程改革落到了实处,缩小了校际之间的质量差异。
五 加强三个质量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区域教育质量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了引导学校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延庆县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县以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管理工作三个质量体系建设为基本框架,以实现学校评价工作导向的科学化、常态化为目的,制订了《延庆县中小学校发展评价方案》。方案的实施,促进了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促进了学校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化,整体提升了区域教育质量,缩小了城乡校际之间差异。
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2
关键词: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艺术教育;学校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1)01-0036-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的办学实践,适应了国家关于普通高中改革发展的方向性要求。
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苏州市第六中学)是江苏省第一所依托普通高中建立的艺术特色学校。学校以艺术特色教育为立校之本,以“学校规范有特色,学生合格有特长”为办学宗旨,以“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艺术教育,让每一个学生的审美个性都得到张扬”为办学理念,勇于改革,锐意进取,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在实施艺术教育方面,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加强组织领导,视艺术教育为学校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管理水平,确保学校艺术教育政策的落实,是保证学校艺术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健全艺术教育管理机制
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并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和把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主方向;确立了以校长室和艺术教育处(简称“艺教处”)、艺术教研组、年级组为组织协调部门的三级管理网络。多年来,学校坚持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管理体系。
首先,科学制定规划,实现目标管理。学校根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江苏省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的精神,制定了《苏州市六中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3-2010年)》。为落实发展规划,学校还先后制定了学校五年工作目标、近三年工作目标及年度工作目标。2009年学校已着手制订《苏州市六中艺术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一步明确学校艺术特色教育新的发展目标。
其次,加强体制建设,狠抓组织落实。学校成立了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并专门设立艺教处,由一名校级领导分管。艺教处负责全校范围内艺术教育的计划制订、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及教学活动的实施,并对艺术特色班的专业考试、填报志愿等工作进行指导。学校建立了完备的艺术教师考评机制,促使艺术教师增强素质、提高形象,促使青年艺术教师快速成长。为提高艺术教师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艺术教师全部担任艺术班班主任工作,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教学相长。
最后,建立必要制度,实施规范管理。在认真贯彻各类教育法规的基础上,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制定了《苏州市第六中学管理手册》,其中有“艺教处工作职责”“艺术教学常规管理条例”“教育科研成果奖励条例”等,“奖励条例”明文规定:艺术竞赛获奖者享有与文化学科竞赛获奖者同等待遇。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重视以德管理、以情管理、以法管理,注重日常的指导和检查,并组织好评价工作,使各项制度得到落实。
(二)全面规划,创新发展,扩大交流
一所学校要保持活力,就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必须引有源之水,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办学经验。所以,学校提出了“内引外联、上引下联”的做法,了解和研究国内艺术高校的课程设置特点,根据高校的要求来制订学校的教学计划,在课程的设置上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首先,学校与国内外很多高校联动,开展合作办学。学校与世界著名的乌克兰中央美院签约合作办学之后,学校成为该院的教学基地,开设了“乌克兰班”,聘请该院的教师来校授课,学校优秀的学生可以免试进入乌克兰中央美院。学校还与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合作办学,成为对方在苏州的教学及培训基地,也成为该校高考招生在江苏的招生点。学校又与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每年可以直接选派一批学生到新加坡留学。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沟通,使学校把握了发展的契机,拓宽了学生进入高校的路径,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档次。
其次,学校还与国内外同类学校进行联动,使学校在国内教育发展基础上逐步融入国际教育的轨道。学校与英国艾塞克斯郡香菲尔德中学结成友好学校,两校师生建立了网上联系,增进了相互了解。通过交流,学校借鉴了英国艺术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也扩大了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国际影响,现在两校每年都有师生互访。学校还与全国美术特色教育名校――青岛第六中学建立姐妹学校,并加强了与河南、福建、浙江等地艺术特色学校的联系,借以实现信息互通、师资交流,并且虚心学习他们成功的办学经验。国内外多渠道办学经验的融合与交流,为提高学校的美术教学水平、拓宽学校毕业生进一步深造的渠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此外,学校与苏州市同类学校、市区艺术特色初中校、苏州市区小学、少年宫等进行联动,充分发挥了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扩大了苏州市艺术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也拓宽了学校的生源。
二、强化师资管理,以师资建设推动艺术教育高水平发展
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是提高艺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素质,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艺术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依托课题,理论引领实践,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多年来,学校以开设艺术特色班作为切入口,进行艺术教育改革。随着艺术教育改革成果影响的逐年扩大,学校艺术特色班级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而我国现行的高中艺术课程很难适应艺术特色班使用。为此,学校从办学实际和特色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特长出发,从学校师资的现状出发,把叶圣陶课程思想与开发适合普通高中艺术特色班学生的艺术校本课程作为研究的课题。“叶圣陶课程思想与特色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文化底蕴和当代价值”子课题,现已顺利结题。应该说,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为学校赢得了许多荣誉,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比较而言,校本课
程开发更重视教师的发展,因为教师是艺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路、教学艺术及基础素质直接关系着艺术教育的成效,所以学校一直在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加强师资培训
在全面、系统地提高每位教师的理论水平的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参与各种艺术活动,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为参与艺术教育提供有利条件,搭建各种平台。学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历层次。
师资培训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学校特级教师、市级名教师、学科带头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目前,学校已形成一支以特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为核心,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力,以青年教师为梯队的艺术师资队伍,艺术教师的教科研论文在省市相关评比中也屡屡获奖。师资建设取得的进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得到了保障。
三、完善课程建设,将教学“七认真”贯彻艺术教学始终
2002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指出:“深化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加强科学研究,大幅度地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高中阶段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应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特点,使学生在普遍达到艺术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对艺术课程各个学习领域的自主选择。”为此,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学校课程建设进行完善。
首先,按照规定开足、上好艺术课。学校艺术课的开设分为两大类,即普通班的艺术课和艺术班的艺术课。其中,高中普通班按国家规定开足、开齐艺术课,根据艺术新课程标准,以普及艺术教育、提高艺术素养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高中艺术班的艺术课则侧重培养学生向艺术专业领域发展,艺术课的设置更趋专业化。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次教学,美术专业每班控制在30人以内,音乐和表演专业采取理论大课和声乐、视唱小课交叉上课的形式。由于普通班和艺术班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不同,学校根据实际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高中三年各学科教学总计划和每学期各学科相应的教学计划,为教师教学提供了重要指导。
其次,开发艺术校本课程,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课程体系。学校明确艺术课程的目标、结构和内容,把握艺术课程的实施程序和管理要求,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开展艺术校本课程学生问卷调查,制定了《苏州市第六中学艺术课程实施计划》《苏州市第六中学高中艺术课程实施方案》《年度艺术课程计划和总结》等,开发出学校特有的包括美术、音乐、表播三个专业的艺术校本课程。该课程涵盖面广、渗透度深、实用性强,并充分挖掘有地域校本特色的教学内容。
为建立健全校本课程考查体制,学校通过听课、说课、评课活动,师生音乐会,美术教师作品展,音乐、美术教师业务考核等形式,对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艺术课列入期末考核和毕业考核科目。为了创新评价方式,学校专设学生艺术成绩册,记载学生高中三年来校本课程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教师的综合评语。同时,通过江苏省专业统考和省外单招院校专业考试成绩的反馈,学校会对下阶段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进行改进,使艺术教育校本课程更加合理。
四、丰富艺术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课外艺术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要考虑学校教育及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选择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为了让艺术班学生走出课堂,到更加广阔的舞台上体验艺术的真正魅力、展示各自的艺术才华,学校积极搭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每学期,学校会开展为期一周的校园艺术节,举办班级合唱比赛、校园艺术之星评选、学生歌咏比赛、器乐比赛等;有专为艺术班学生展示才华的汇报演出、独唱、独奏音乐会、学生美术画展;深受学生喜爱的时尚Cosplay秀和涂鸦秀等。
学校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参加各种社会艺术实践。学校多次在苏州著名的艺术场馆举办画展,如在苏州著名的“艺苑画廊”和“古吴轩”等地举办“六中师生作品展”“六中师生速写作品展”“学生漫画展”,并参与了许多大型演出活动,如苏州市新年音乐会、苏州市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广场音乐会,还到部队、农村、社区和街道演出。
苏州市艺术高级中学校的艺术教育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提高了学校艺术教育的质量,实现了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共同发展。在新时期,学校在开展艺术教育中定会遇到新的困难和阻力,但是笔者相信,在领导的关注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艺术教育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创出自己的品牌。
参考文献:
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3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指针,落实关于足球讲话精神和全国校园足球电视电话精神,围绕以球育人这个核心,以足球课程为基础,以足球特色校建设为依托,以教体融合为主体,普及足球基本技能,弘扬足球文化精神,发挥足球育人功能,培养足球后备人才,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我区足球事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学生行动纲领:踢足球,踢出大健康;玩足球,玩出大快乐;爱足球,爱出大精神。
(二)学校行动纲领:以球养德,以球健体,以球启智,以球育美。
(三)区域行动纲领:育人与学球融合,以育人为本;普及与提高兼顾,以普及为先;教育与体育联手,以教育为主。
以实施“十、百、千”培养工程为目标,通过5年时间,在全区创建10所左右足球特色校、百个左右足球特色班、千名左右足球兴趣生。
通过校园足球的推广,使学生基本掌握足球运动技能,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意志品质得到锤炼,人格品格更加健全;学校足球特色基本形成,学校体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足球人才的培养取得明显进步。
(一)学校实施校园足球“种子计划”。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足球兴趣,提高学生足球基本技能,弘扬足球文化精神,撒播校园足球发展之种。
一是开设足球课程。结合学段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开发校园足球系列校本课程(国家校园足球材正在编制)。充分利用“班班通”现代信息资源和平台,开展足球电化教学和远程教育。把足球教学纳入学校体育课程计划,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各中小学每周体育课至少安排一课时用于足球教学,确保每周上好一节足球课。
二是开展足球活动。通过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体育节等载体,开发足球游戏、足球操、足球进家庭、进社区等活动,丰富校园足球生活。大力开展足球布点校“一球一操”(足球、啦啦操或健身操)活动,深入推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
三是组建足球社团。吸纳对足球兴趣浓厚、具有一定足球特长的学生,组建足球队、足球社团,利用课外活动、课余时间和假期,开展足球训练、比赛、观摩和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足球技能和水平,培养足球后备人才。
四是举办“校长杯”班际足球联赛。坚持以赛促训、以赛促玩,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按年级划分设组,开展形式活泼多样的班际联赛,营造足球氛围,传播足球文化,弘扬足球精神。
五是创造校园足球发展条件。健全校园足球工作机构,扩大学校财力、物力、智力投入,加强足球教师培养,优化足球教学训练环境。
(二)实施校园足球“苗子计划”。主要任务是创建校园足球发展机制,建设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搭建区域提高平台,培育校园足球发展之苗。
一是建立校园足球发展保障机制。安排校园足球专项经费,加大体育设施投入,扩大和完善学校足球场地场馆和设施设备。建立足球教师、教练员长效补充机制,拓宽足球教练补充渠道。健全足球师资培训体系,加强足球师资队伍建设。
二是建设校园足球特色校。按照小学、初中学段衔接、学区对接、统筹兼顾、合理匹配、做好存量、发展增量的原则,遴选一些足球发展基础条件较好的学校,建立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和重点建设,通过3-5年时间,在校园足球布点校的基础上,力争创建10所左右校园足球特色校,以特色校带动全区形成重视校园足球的氛围。
三是建立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深化教体合作,依托有条件的学校、有名望的教练或有影响的校外培训机构建设__区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使之成为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足球苗子培养的摇篮。
四是举办“区长杯”校际校园足球联赛。每年9-12月举办小学、初中校际足球联赛,以联赛促进校园足球推广、足球特色校建设和足球文化的传播。
五是积极参加市级冠军联赛。区级联赛产生的中小学男子和女子组的冠军队于每年的3-5月参加市级总决赛。
(一)健全领导体制。成立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__区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区发改委、区教育局、区文广体旅局、区
财政局、团区委等相关部门组成。工作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校园足球发展的日常工作。校长是校园足球的第一责任人,各校也要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年级组长、班主任、体育教师为成员的工作组。(二)完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区政府从文秘站:教育附加中按比例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校园足球发展。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通过多渠道的市场开发筹集资金。充分发挥足球影响广泛的优势,吸纳企业和社会团体的资助,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经费保障机制。
(三)改善场地设施。区政府把学校体育场地场馆建设纳入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统筹规划,分布实施。把足球场地建设,纳入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一并实施:新建学校确保体育场地场馆达标;已建成的学校具备条件的实施挖潜改造,因陋就简,因校制宜,确保有一块足球小场地;占地狭小、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社区空间、附近公共体育场所开展足球活动;农村学校可以利用校外空闲的场地,建立校外简易足球场。确保我区至少有1个标准的足球场、每一个校园足球布点校至少有一个足球运动场地。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立培训机制,用三年时间实施学校体育教师足球专项培养计划,建立一批能够基本胜任足球基础教学任务的体育教师队伍。建立足球专业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加大足球师资的补充。创新体育、艺术等紧缺学科教师管理制度,通过交流、支教、走教、兼职等方式,合理调剂,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体育部门足球人才优势,教体结合,师资融合,共办运动队,共建特色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拓宽思路,聘请国内外足球专家、高校足球教师、高级足球教练员和退役足球运动员,参与校园足球发展和足球教育教学工作。全区通过5年时间使每个校园足球布点校至少有一名体育老师(足球教练员)胜任足球教学和训练工作。
(五)建立激励机制。实施校园足球工作“五个纳入”,即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参加校园足球活动的记录和成绩,作为评优、奖励、升学的参考依据;纳入体育教师绩效管理,把体育老师课余训练、带队参加比赛计入绩效考核和评优评先依据;纳入特色学校创建考核评价,开展校园足球特色校动态管理,采取“以奖代补、以奖促建”的办法,支持和奖励学校发展校园足球;纳入对学校的学年度工作目标,作为对学校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纳入区政府对教育、体育部门的工作考核,并实行问责制度。
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4
本学期我校的教学工作在教育局及学校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教务处工作,以“加强精细化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培养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式;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研组管理,提高教研质量。”为工作目标,努力提高学生巩固率,用科研促教研,逐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1、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研究落实好教学各个环节,夯实教师基本功
①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
要求做到“三结合”,即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智力开发相结合,德育渗透、知识体系及心理素质相结合。加强教学常规检查,教务处将常规教学检查融入平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采取分学科、分小组进行,每月至少检查二次,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教研组长和任课教师,教研组长负责及时反馈信息,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和提高备课水平,确保课堂教学的容量、密度和内容能面向全体学生。
②上课要精细、方法要灵活: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规定课程,根据实际增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安排好教师,排好课表,确保教学的正常有序地进行。
上课精心组织,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引导,夯实基础,积极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和信息反馈,要突出自主学习、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具有创新意识。
要求做到“三个不”,即不上无准备、无教案的课,不上无目的、无要求的课,不上无容量、无密度的课。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感受和反应,要教得扎实,讲得到位,练得科学。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得当,信息反馈及时。
③训练要及时、容量要恰当:
要重视基础训练,作业分层要求,抓好错题过关,提倡“小题大做”。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讲究实效,尽量做到精而少。作业分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内作业指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测;课外作业即发展性作业,但要严格控制作业量。语文学科每学期作文不少于8个。英语作文每学期不少于十个。做到及时批改,全批全改。提倡面批面改。
④辅导要及时、针对性要强:
要求特别重视个别辅导,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宗旨。充分发挥分类辅导、分层推进的作用,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为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提升空间。
⑤测评要科学、难度要适中: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次数、难度、题量,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下阶段的教学工作,重在发挥测评的诊断功能,同时要根据中考改革的情况,深入研究,把握好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2)抓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学期在注重教学质量目标管理的同时,将着力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①加大听、查课的力度:按照我校本学期查课安排,本学期每天都进行学风巡查,一查授课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做好记载,根据教学常规考核细则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继续加大对听课考核的力度。行政干部每学期累计听课不得低于20节,教师每学期累计听课不得低于15节。二查早晚自习辅导的情况,要求辅导老师准时到班,做好学生的考勤、辅导工作,切实履行辅导教师的工作职责。②加大教学工作检查的力度:本学期除每月一次的常规检查外,将不定期检查教师备课及作业批改情况并及时记载,作为学期结束考核的依据之一。③充分发挥对课堂教学工作的管理监控作用,特别要重视作业的时效性意义,批改认真及时,上午的作业下午发到学生手中,下午的作业放学前最晚明天一早发给学生。加强对作业的有效控制,学生作业、练习布置要科学合理,严禁乱印乱订,教务处定期检查,严格控制,重在质量,做到有效练习,练有效果。④严抓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落实,科任教师制定计划要细心、用心,教研组长把关专心、精心,教务处审核耐心、尽心。⑤严格考试纪律,加强考风建设.⑥加强理化生教学的管理、规范实验教学,在学生实验期间加强巡回指导,严格操作规程,质量第一,安全至上。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保证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操作技能,效率优先。⑦加强老师业务档案管理,完善教师电子业务档案。
2、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强化学风班风建设,优化班级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①引导和培养学生课后巩固预习;②上课认真做好笔记;③早晨进教室前先上交作业;④注重形成学习策略,主动学习,勤于思考,敢于质疑。提倡教师设计出质量较高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发问、发现”意识。同时要正确对待学生,全方位的衡量学生、评价学生,给学生以人格尊严;教师要关怀和帮助出错的学生,师生共同关注珍惜有价值的错误;从而引导学生重视错误,纠正错误。
3、开展对新教师的培训活动
为了让近几年新分配的老师迅速站稳讲台,本学期继续实行青蓝结对工程,在教研组内实行校本培训工程,我们要求:新分配的教师与一名老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形成:师傅---徒弟培养模式;“师傅”要不遗余力、不吝赐教,上好示范课;“徒弟”要勤奋好学、虚心请教,上好研讨课。采取多种办法和措施,促进和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
4、健全学校教研组工作
①抓好集体备课,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充分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备课要突出启发准确、激发兴趣、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为目的。抓好集体备课,每个教研组做到一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计划和定主讲人,做好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和集体教案的编写,活动结束后将材料及时上交到教务处。
②配合“天津市东丽区初中校教师教学技能大比武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从第二周开始开展我校各年龄段的教学技能大比武比赛,内容包括:中青年教师(工作5年以上至45岁以下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公开课和教学反思;中老年教师(45岁以上教师)的评课比赛。
③进一步明确各学科教研组的活动要求和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完善各项教研组工作制度,如业务学习制度、公开课活动制度、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制度等。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考核评价。根据工作职责,定期考核,利用各组的教学资源,激励各教研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形成各自的教研特色和教研文化。学期末评选校级先进教研组。
5、做好教务处常规管理工作
教务处将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教师座谈会,以及相关测评,及时了解各年级的教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调整相应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问卷调查每学期一次。及时准确上报各类数据,做好各类教育教学科研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及时追收流失生。加强对各专用教室的使用和管理。图书室要做好服务工作,确保正常提供借书和阅览。电教人员要主动与各教研组联系,使各教研组及时利用电教资源。做好各类账册的登记工作,加强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保养。实验室做好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的实验准备及教学工作。
6、抓好毕业班的教学,做好迎接中考的研究工作
⑴认真抓好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工作。定期召开“三会”:毕业班教师会、毕业班学生会、成绩分析会。每学期每会至少3次。跟踪好毕业班的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毕业班的教学策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的,落到实处。
⑵做好迎接中考的研究工作。毕业年级各科都要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什么和怎么考;研究近三年中考卷(教师必做),弄清题型、题量和难度变化,把握命题特点和趋势;研究中考复习的策略及措施,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⑶对考试说明和中考卷的研究一要抓得早,要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就开展研究;二要拓宽面,不仅毕业班要研究,非毕业班也要进行研究,使中考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年级、每一个教师;三要经常化,使中考要求落实到教学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对考试说明和中考卷的研究,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使研究富有成效。
7、做好防辍控辍工作,提高学校的巩固率
通过以下措施不断提高我校学生的巩固率:①积极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营造社会氛围;②严格学生请假制度和请假程序;③做好帮扶贫困、后进生工作;④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⑤解决好学生在学习上的个性差异;⑥强化管理育人的意识;⑦建立学生流失档案,班主任要将学生流失的原因、家访情况、家长意见及时报教务处。
8、做好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5
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自查报告范文(一)一、序言:
1、学校基本情况
洪洞县登临中学始建于1991年,位于辛村乡北端,辐射半径1.5公里,辐射人口9500人。校园占地面积8991平方米,建筑面积3311平方米,学校仪器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齐全,是一所环境优美、设计合理的农村三轨制初级中学。学校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8人,教职工37人,所有教师都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其中40%以上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专任教师配备齐全,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总体呈现教师年轻化趋势。
2、自评过程
我校的自评工作从20**年10月10日起到20**年10月18日止,历时1周的时间,在这次自评中我校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发动、组织、准备阶段。
我校在接到教育局督导室文件后,学校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马上召开校委会,成立了以校长闫德胜为组长,以许鸿雁、宋红强、贺飞虹、徐林平、徐红莲、许建辉为组员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督导室文件《关于做好2019年度初中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洪洞县2019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让各位组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督导工作的重要性,把本次督导工作作为自我检查、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一个契机。然后对照自查内容,明确了每位组员的自查任务。并对组员提出:认真细致、不缺不漏、实事求是等要求。把各项工作都落实到人,谁出问题,谁负责任。限时定期向组长汇报各自的自查进展。另外,为了做好本次督导自评工作,我校还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认真学习了有关评估的文件,对教职工进行宣传、动员,并在教师会上宣布了学校自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位组员的分工,要求各位教师积极配合各项自评工作的开展。
(2)、查漏补缺,认真整改阶段。
自评工作的第二步是:查漏补缺,认真整改。我校对照《洪洞县20**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逐项进行了认真落实。图书、仪器、电教器材等,领导小组成员分别进行检查、测试;对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各处室工作计划的实施落实和过程资料进行了整理,对不完善的进行了整改。
(3)、资料收集整理阶段。
借这次督导评估工作,我校把各处室过程性资料收集起来,进行统一的编排整理。资料根据《洪洞县2019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分为办学思想、制度建设、规范办学、德育与活动、课堂教学、办学成效六大块,分类进行整理,并编写了目录以供查找方便。
(4)、初步小结阶段(学校的主要成绩,经验,存在问题等)。
通过自查,各组员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进行了小结。并在自评工作领导小组会上向组长一一汇报。在小结中,既找出了学校的一些成绩、经验、特色,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结,学校对各项工作都有了一个全面真实地了解,对学校的自我评价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
(5)、评估综合结论(包括:定性、定量情况)。
通过几天的自查,我校根据自查结果,按照指标评定标准,按给分标准及督评要点,分别仔细分析信息资料,确定被评项目的客观实际与等级标准的符合程度,确定相应的等级及分值。认真填写了《洪洞县20**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自评打分和《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登记表》。
二、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年来,我校以清新的校园文化环境陶冶人,以扎实的校本研究活动造就人,以生动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励人,以课程的特色研究成果发展人。激励教师做有文化底蕴的教师,引导学生做有文化知识的学生,努力实现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 。
我校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洪洞教育电视台》、《槐乡教苑》先后为我校作过报导。学校先后被评为“洪洞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课程改革工作先进学校”、“县级文明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先进学校”,“临汾市远教应用先进单位”、“临汾市优秀资源库”、“山西省远教应用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在此次督导来临之际,我校领导带领教师对照《洪洞县2019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在制度建设上寻找欠缺点;在德育活动上寻找增长点;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实效;在办学成效上彰显优势,使我校的素质教育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具体自查结果如下:
(一)、确立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中的一种主导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与超越,是以育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全体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我校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用高效课堂绽放生命光彩,用爱心责任塑造健康人格,用科学管理成就完美人生”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提高学生素质,积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始终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不仅重视抓好智育,更是把德育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评价制度。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各部门实行各处室、年级组两条线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用心管。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学校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制定检查方案,规范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用客观、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老师和学生。学校每学年实行优化组合,年级组聘请班主任,班主任聘请任课教师。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意识,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我校依据《山西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结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教育教学、总务后勤、德育常规、安全、体卫艺等方面。同时建立了跟踪督导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学校还通过每周一次的中层例会,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重视制度的过程管理,基本上实现了“有制度、有督导、有奖惩”的管理局面。
我校还依据教育局有关文件,制定了“创建和谐校园实施方案”,积极创建“和谐校园”。在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我们先后开展了“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感恩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努力营造和谐共进的团队。
在安全防范和安全教育方面,由校长牵头,政教主任分管,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护校、值班制度,加强了领导值班,杜绝了学生的安全事故,免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学校制定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平时定期举办安全知识、心理健康、法制教育讲座,有效地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提高了自我防护能力。
(三)、落实政策,规范办学行为。
我校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坚持教育的公平公正,不办重点班、实验班,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认真落实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有规范的作息时间表。我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开全开足音体美等课程。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实行教案学案练案统一,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完善了教师考核细则。
1、为切实做好2019年秋季开学工作,校委会全体成员于暑期就到岗到位。及早谋划,制定了各处室工作计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对本期工作和开学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逐周安排,责任到人,整个开学工作有条不紊。
2、开学工作中,全体教师表现积极,详细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全体班主任负责报名工作,坚守工作岗位,做好了学生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做好家访工作,控流保学效果好。
3、在教学工作中,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做到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4. 开全开足课时,完善课程体系,努力开发完善校本课程。
5. 充分利用实验仪器,开展好实验教学工作。
6、学校认真贯彻《学生体育工作条例》,按照课程标准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坚持做好课间操和上、下午的眼保健操,每周安排两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四)、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德育教育工作。
首先,学校明确了指导思想,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深入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其次,通过丰富多彩的专项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宽学校文明建设领域,丰富建设内容,提高建设品位,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1、深化“文化”育人
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校园,力求使优美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育人效果,拓宽了养成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内涵。加强班级文化氛围的布置,要求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这既丰厚了校园文化,又美化了校园环境,而且陶冶了学生情操;学校设立了校园广播站,每天广播弟子规诵读,文学作品欣赏,表彰好人好事,在潜移默化中起到育人作用;学校还设有公示栏,将文明班级、先进集体,三好学生、常规检查结果公布等,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2、强化“责任”教育
强化责任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意识,其它规范要求的养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责任教育主要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育。教师将责任教育渗透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常抓不懈,取得了一定实效。
3、突出“秩序”教育
秩序指学习、活动、生活、工作都要讲究客观规律和规程要求,给人一种井井有条的感觉。学校生活中的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等,即学习、活动、生活三个方面的秩序。秩序没有要求的层次划分,只有要求实现的方式不同,实施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学校生活秩序化。
4、加强“礼貌”教育
礼貌首先在于观念上,主要指学生对长辈、对老师、对同学和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礼貌意识的养成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礼貌行为训练要持之以恒,并辐射到家庭、社会中去。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目前,学校的所有学生几乎都能做到见到师长止步、鞠躬、问好!
5、凸显“励志”教育
励志是指学生应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指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要努力向上,学榜样、赶先进、创优秀、攀高峰。励志首先是一种意识,又是一种意志,励志意识的培养主要靠教师的示范,靠教师用正确的方式激励强化学生的励志行为,此外还要宣传引导。如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于丹教授的《中学生人格教育》专题片,《没有四肢的人生》、《一横感恩》励志片,通过励志教育的实施,学生们有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
6、确立“班主任”教育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直接管理者,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形象对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起着巨大的影响,为了使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也为了加强队伍建设,学校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做到“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学生”。利用班会、活动等时间,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为此2019年5月开展了第一届“红五月”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课改明星班级评选”活动,全面推进了班级工作的开展。
(五)、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注重“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的实现。
1、加强师资培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
几年来,我校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参加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课程培训活动,积极开展新课程校本培训。采用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学科《课程标准》,每位教师都写出了一定数量的教学反思、教育随笔、读书笔记。教师理论水平获得大辐度提高,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2、探索校本研修新途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学校千方百计为教师搭建平台,创设条件,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校本研修活动,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新课改理念还没有在深层次上内化为他们的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此,我校于2019年6月开展了登临中学第一届“课改明星教师”的评选活动。用持续一月的时间,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全面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学校综合考试和学科竞赛成绩。
学校坚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搭建展示学生能力的平台,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近三年学生毕业考试,一次性合格率为97%以上;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合格率均为100%,在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通过率均达100%,中考成绩三年三大步。
三、存在的问题:
1、全校教职工对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和工作能动性有待提高,新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需进一步转变;同时,目前学校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尚不能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目前不利于素质教育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在社会和家长的压力下,学校不得不迎合各方面的要求,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两全”方针上不够坚决和彻底。
3、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德育工作的实施及评价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教育科研还存在形式主义,尚未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特别在学科课题研究方面还比较滞后。
四、今后的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指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抓好校本教研和培训,不断提高全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能力,进一步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和评价机制,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提供制度与组织保障。
只要我们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认真整改,坚持内涵发展不动摇、坚持校本发展不动摇、坚持全面育人不动摇、坚持质量立校不动摇,振奋精神,发愤图强,以十倍的努力、百倍的汗水,以“对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为工作目标,打造“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就一定能够加快发展,创造更显著的业绩,开创登临中学更加辉煌的明天。
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自查报告范文(二)一、立足实际、立足校情,明确办学方向,提升办学水平。
**市**中心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学生至上"的办学理念;遵循"为师生可持续发展,为师生展示才华搭建平台"的办学思想,坚持以“传承民族精神,塑造美好人生”为工作目标;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学校发展规划,紧紧抓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契机,不断开拓进取,力争把我校办成校园美,校风好、教风正、学风纯、文化氛围浓厚的省级农村示范初中。办校以来,我们不断地朝着这一目标迈进,特别是近一两年来,在上级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新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校争创省级农村示范初中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的领导班子和中层骨干力量。
1.学校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团结进取、勇于开拓的校级领导班子。校级领导共有5人,校长兼书记1人,副校长4人。校领导均符合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均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班子成员能够不断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水平,所有同志都任教一门主科,站在教学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积极引领全体教师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下的教学新模式。定期召开校长办公会,讨论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检查前阶段工作落实情况,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班子成员能够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每一项学校制度和方案的出台,都先经过教代会的审议。学校的基本建设、大宗物品的采买都严格按招投标程序公开公平,实行阳光操作。班子职责明确,团结协作,勤政廉洁,作风民主,是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的领导群体。
2.学校拥有一支乐于奉献、业务精干、团结协作的中层领导班子。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下设教导处、总务处、办公室、团总支四个职能部门,这支队伍共10人,其中中学一级教师3人,本科学历5人,其余均为中学初级职务。大专学历,男5人,女5人,分布在5门学科担任教学任务,均为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各处室分工具体明确,职责到位,处室之间团结协作,是一支有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年青骨干队伍。
三、努力打造一支理念超前、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
学校初中部现有教职工120人,其中专任教师102人,具有本科学历23人,占22.5%;大专学历76人,占74.5%;中级教师22人,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21.5%;专任教师均能胜任循环教学。新聘任教师均具有教师资格证。
1. 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开展评选先进教育教学工作者活动,从德、勤、绩、能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在教师中形成人人争先,人人争优的局面。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加大对教师德行的监督;开展学习典型事例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感染教师。近几年来,学校涌现了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教师。
2. 以培训为手段,促进师资水平提高。
①学校将教师培训纳入正轨,培养教师的学习自觉性。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升自身素质。近三年,有10人已取得本科学历。目前尚有38人本科在读。全校教师均取得普通话二乙等级以上证书。有86人已取得信息技术考试中级合格证书。学校有21名骨干教师参加并完成了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均接受岗前或岗中培训,严格执行新教师"不培训不上岗"的制度。
②学校还积极创设培训条件,拓宽教师培训渠道。通过举办讲座、观看录相、听观摩课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近三年来,先后安排3名教师参加省级课改培训,有102名教师参加市级课改培训。学校教师全员参加了**市教育局举办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均通过考核。
四、以德育建设为主阵地,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1、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的德育环境。学校坚持每周一上午举行升国旗仪式,坚持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校园板报、班级板报、校广播站等为宣传阵地,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经过广大师生的努力,我校面貌日新月异,校园整洁、文明、文化氛围浓厚。加大德育制度建设。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师生行为。进一步密切了家校联系。学校通过向家长发放各种学习材料,召开家长会,家访的等形式,与家长广泛接触,听取家长的意见,让家长了解学校,参与到学校管理与教学中来。与社区开展共建活动。学校邀请了关工委、**市司法局、吴窑派出所、司法办等单位的领导到我校开设《自我防患意识专题讲座》、法制专题讲座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邀请校外辅导员经常性到校为学生做报告,与派出所联手对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等,在各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学校无一违法犯罪事件发生。
2、努力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德育队伍。石建平校长担任德育工作领导组组长,袁建峰、张跃发两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年级分管主任、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组成。
3、以活动为载体,推动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展主题班会,文明班级,标兵班级评比活动,文明学生、文明寝室的评比活动,开展以"走进田野"、"走进社区"、"走进园区,体验生活"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开展师生健身活动和球类比赛等。每年都组织学生祭扫张永清烈士墓,并在墓前举行入团宣誓仪式。今年正逢胜利60周年,根据中央指示和市关工委统一部署,我校组织了规模盛大的集体教育活动——听宣讲报告、集体宣誓、千人联名签字、高唱革命歌曲……使学生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培育并弘扬了民族精神。
五、坚持以课改为中心,大兴科研兴校之风。
(1)探索和创设新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我校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方法,初步建立了问题情境──合作探究──多项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创设良好的研讨氛围。遵循“以评促学、以学促思、以思促研、以研促改"的工作思路,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近几年,教导处每年都开展了教学反思、理论学习、集体备课、结对帮扶、观看教改录像、听专题讲座、公开课、听课、评课、交流研讨等多种活动,大大丰富教研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教研活动,有效地帮助教师把课改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涌现出一批新的课改骨干教师。王莹老师曾获**市数学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夏剑丽老师曾获**市英语优秀课评比二等奖。沈继德、郭夕忠两位老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丁陆一等三名同志被评为市级教坛新秀。
(3)整合教学资源,开展课程改革。
一是开展课题攻关,加强探索研究。《课程改革中学习动机与行为研究》的研究课题已申请立项,在做好各级课题的征集和指导的同时,我们成立了由学校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相关骨干教师组成的新课程实验课题攻关组,每个教师就相关的内容进行深入攻关。各子课题正按时序开展研究,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二是深化课堂改革,构建新的评价标准。首先,我们致力于改变原有备课的刻板的模式,把原有的备课本由学校统一设计变为学科组按自身实际自主设计,力求简洁实用。同时,我们推行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并变单干户为互助组,提出是不是好教案,主要在于是否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是否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是否具有个性特色和创新表现。其次,加强诚信教学,淡化教学的纯艺术性追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研讨性,杜绝观赏表演。凡校级公开课一律不搞试教,且课后均应安排开课教师的教学反思叙述。再次,制订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不面面俱到,宜粗不宜细;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于评学,逐步组成"以学论教"、"以学促教"的共识。明确把"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达成状态"作为评课的基本准则。这对我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评价引导作用。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落实、细化并有效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我校改革学生评价的着力点。我们初步探索"考核目标的导向性和促进性;考核内容的全面性和基础性;考核对象的全体性和层次性;考核形式的多样性和实践性;考核时间的灵活性和分散性"的评价思路。
六、以质量为生命,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1).围绕全面落实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目标,管理保证措施全面、明确、具体、可行,切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强。各项考核制度健全、科学,各种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业绩考核标准完备严谨。各项检查、考核全部到位,真实、认真、不走过场。能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比较全面、规范地考评,各项考核资料齐全、规范。
(2).严格执行学科课程计划。主管教学校长和教导处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不定期深入课堂听课,认真指导教学工作,及时反馈听课意见,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定期举办教学沙龙,定时检查教师备课及作业批改情况。对学困生耐心帮教,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不厌其烦,认真做好帮教记录,保存资料,建立学困生档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客观、全面,教导处有计划,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找出差距、不足,协调整改。学科组认真备课,按计划定期开展科教研活动,做到每次活动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校领导和教导处分管主任按时参加并活动。
我校的学科竞赛呈现良好态势,本年度共有60名学生在市级及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5人获国家级奖,获省一等奖10人,二等奖11人,南通市级奖36人。
由于学校重视了教研对教学的推进作用,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负担相应减轻。学校依据国家课程计划,按规定开齐、开足所有的课程,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控制在7.5小时以内,学生家庭作业量控制在1.5小时以内。学校杜绝了为学生订购教辅资料的现象。切实减轻了学生负担。
(3)积极进取,打好普九攻坚战
控辍工作是我校工作的难点,如何确保适龄学生入学,按时毕业,控制学生流失,一直是我校和上级有关部门关注的问题。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一是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学校与班主任,科任老师落实"控辍"责任制。对在"控辍"工作中不到位以及出现留生的班主任及相关科任老师,学校采取在评先晋级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是强化学校外部管理。学校邀请镇政府和村两委领导针对控辍问题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部署了"控辍"工作任务。我镇政政府把"控辍"工作纳入了镇政府对村两委的考核任务,确保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三是建立有效的控辍机制,加大辍学生动员复学工作力度。
四是通过有效的机制确保特殊儿童在校不受歧视,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七、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以适应验收要求。
学校初中部现有在校生1588人,校园面积34020平方米,生均面积达22平方米,校舍总面积14289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近3000平方米。学校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年被确认为“**省**中学优质生源基地”,是一所基本达到省教育现代化示范要求的农村中心初中。为适应形势,办人民满意教育,我们着眼于未来发展,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的原则,在市教育局党委、局长室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本学期学校新增占地30亩,一个建筑面积达7500多平方米的学生生活小区即将全部竣工。1500名寄宿生在校安居乐学。投资200多万元兴建的实验综合楼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5个标准理化实验室和两个拥有102台电脑的微机室在市局的援助下,已经配置到位。250㎡环型跑道的晴雨操场已交付使用。**集团资助一个高标准,具有现代化气息的花园及北院墙(预计投入资金100万元)。工程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校校通工程现已完成了全部基础设施的安装。学校的网管中心和演播中心正在施工安装之中。
学校各种教学仪器、器材配备符合国家标准。实验室装备达到国家Ⅰ类标准。学校图书室现有图书 616345本,生均达36.2本。齐全的现代教育装备,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学校重视劳动技术教育,把“**市**时装有限公司”作为本校学生劳动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