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旅游市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旅游市场范文1
关键词:汉中;生态旅游;SWOT分析;策略
旅游是人们利用余暇在异地获得的一次休闲体验。[1]生态旅游不是普通旅游,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汉中的生态旅游资源,从全国来看,优势并不突出,影响力不大,但与周边的干旱少雨或者天气寒冷的地区相比较,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汉中生态旅游市场的现状
首先,从汉中市政府和开发商操作看,宽泛的生态旅游和普通旅游难以区分。其次,汉中生态旅游市场只是旅游市场的一部分,理论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最后,从市场份额看,传统的休闲观光旅游仍是主流,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仅限于科考,摄影,户外探险等。
二.汉中生态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
(一)汉中生态旅游市场优势(strength)
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上,气候温润;有特品级旅游资源,且体量大,景色优美;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强制保护了林区的生态;西汉和十天高速公路将川陕鄂之间的旅游交通条件大大改观。
(二)汉中生态旅游市场劣势(weakness)
对客源有较高要求,可以说是生态旅游者造就了生态旅游市场;生态资源比较脆弱,接待游客能力有限,由于缺乏科学指导,部分生态资源已经遭到破坏;生态景区的道路标识、宣传册子等都没有注重环保教育,生态旅游如果完全是公益性的,利益相关者不能自觉保护环境。
(三)汉中生态旅游市场机遇(opportunity)
当下政府把生态保护纳入政绩考核,为生态旅游铺平了道路;陕西大秦岭旅游的整体开发思路,把汉中也纳入进去了;借力国家的南水北调工程,治理污染的水利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提升旅游吸引力。
(四)汉中生态旅游市场威胁(threat)
生态旅游开发较早且较为成熟的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等景区,对其他景区形成遮蔽效应;汉中生态旅游市场的培育开发要保留原滋原味,远离人工雕琢,需要专业人才加入;景点必须配套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旅游救援系统等基础设施。
三.汉中的生态旅游市场吸引力分析
旅游吸引力的本质是旅游资源子系统与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之间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2]差异越大,吸引力越大。生态旅游供应市场早期是“三S”地区,但是随着游客环境意识的高涨,旅游热点从“三S”转变成“三N”,即上山下河。
(一)汉中生态旅游资源自身的品质
汉中的生态旅游资源按其本体属性分和自然两大块,在627个旅游单体中,拥有全部8个主类,26个亚类,占国标的83.87%。未获级的旅游资源有237个,普通级旅游资源有281个,优良级旅游资源有109个,其中:特品级有3个。[3]到目前为止,汉中有: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8个,国家水利风景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生态旅游最具核心吸引力的就是自然资源,汉中的自然资源不仅品位高,而且品种多,兼具南北之美。这些资源要么远离市中心空气中饱含负离子,要么碧波荡漾,要么潺潺的溪流、鸟儿婉转歌唱,一年四季景色不同。三月佛坪满山遍野山茱萸花、西乡樱桃沟满眼粉白的樱桃花、四月汉中有壮观的油菜花海,五月鲜红欲滴的樱桃采摘季,八九月桔园黄橙橙的橘子等你来摘,十月、十一月到米仓山看红叶,十二月到二月大雪封山,别有一番肃静之美。
(二)生态旅游者对汉中旅游的心理需求
普洛格(1972)把旅游者分为两类,安乐小康型旅游者和追新猎奇型旅游者。不同人格的旅游者对旅游产品有不同的心理需求。生态旅游者追求的是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olgia)”情结,使自己在溶入自然的同时进入精神领域的“天堂(Nirvana)”[4],追求的是较深入的了解自然,不是普通的走马观花式旅游。汉中的自然风光完全可以满足长期生活在各种嘈杂、浮躁中的白领。下面是2001年到2011年的11年间,到汉中旅游的中外旅游者人次和收入数据,除了2003年旅游业受“非典”冲击,发展减缓外,每年到汉中旅游的人次和收入逐年递增。
四.汉中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首先做好理念营销,[5]由汉中市政府出面,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汉中印象”系列全方位点对点广告。其次就是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品差异营销。对第一客源市场省内的陕北、关中地区,以及甘肃和内蒙古地区的产品策略是:对身体健康的中青年白领可以推出徒步,穿越的探险生态游。对这些地区的身体不太好的中老年人,推出普通的休闲观光游。对第二客源市场山西、河北、北京、东北、重庆等地,主要是打“绿色大氧吧”的牌子,对空气污染严重的大城市,推出空气清新愉悦的体验生态游。对第三客源市场海外的游客,我们主打“魅力历史名城”的牌子,宣传上,主要跟着陕西历史文化名城走。具体由合作旅行社对现有旅游线路针对目标客源市场进行整合,按客源市场的真实需求量身打造,获得他们的好口碑,树立起汉中旅游的品牌。产品包装设计理念就是“天然去雕饰”,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最好的包装。生态旅游产品不同一般意义上的产品,普通旅游产品在其不同生命周期,产品策略不同,生态旅游产品比较独特,重在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价格策略
普通品级的适合采用随行就市定价策略。特品级的,政府指导定价,等有了品牌后,可以按品牌地位心理定价。
(三)渠道策略
生态旅游渠道可以选择直销,也可以选择包销或者代销。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在客源所在地设客户咨询联系点。另一方面就是设网络咨询报名平台。最后,与国内外各个旅行社合作,设咨询点。后期,可以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和保护环境的宗旨灵活调整商。
(四)促销策略
主要是提供免费体验之旅。其次,是利用名人效应。利用汉中走出去的名人宣传汉中。最后,在冬季和节假日,可以对特品级生态旅游产品之外的旅游产品及衍生产品打折,比如普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游,土特产、住宿、餐饮、歌舞表演门票等,用普通旅游来养生态旅游。
总之,汉中的生态旅游之路,重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此基础上惠及当地民众,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青山绿水,动物,植物,把生态旅游作为教育民众、提升汉中城市文化品位、调整产业格局的助推剂,把汉中建设成一个物资精神文明同步提升的城市。
参考文献:
[1]谢彦君.旅游的本质及其认识方法——从学科自觉的角度看[J].旅游学刊,2010,(1).
[2]谌贻庆,毛小明,甘筱青 旅游吸引力分析及模型[J].企业经济,2005,(6).
[3]徐映雪,任志远,薛亮 汉中市旅游资源特征分析与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8).
生态旅游市场范文2
论文摘要:本文以汉中略阳为例,提出了汉中略阳生态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对略阳生态旅游的实践有一定的启发性,对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生态旅游是指"为了解当地的与自然知识,有目的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上使当地居民受益"。生态旅游产品是一种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物质实体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它是旅游者支付一定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所获得的一种特殊的经历和体验。
一、汉中略阳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略阳生态旅游景点少而乱,布局不合理。生态旅游尚处于低层次、粗放型的发展状态,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
2、旅游配套产品稀少,旅游花费结构不尽合理。
在旅游者的旅游花费中,用于餐饮、长途、游览等基本旅游消费的支出所占比重达67.4%,而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所占比重仅32.6%。
3、客源市场不均衡。
客源主要来周边地区,汉中、甘肃、四川等。从2001年起国外旅游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4、无序竞争久禁不止。
由于旅行社数目的剧增,使得旅行社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些旅行社为了生存,采用了"零"团费、"负"团费的办法将旅游收益转嫁到导游和旅游客车驾驶人员身上,依靠景点门票和购物的回扣或宰客增加旅游收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旅游者的旅游质量和败坏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
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现象严重。由于忽视对当地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和生态旅游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使得一些旅游景点和酒店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考虑长期发展,最终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旅游者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走向大自然,对生态旅游的价值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忽视了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
同时,据专家预测,在未来的一个时期,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对旅游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国家采取鼓励发展的"假日经济"政策,假期的延长,为人们出门旅游提供了的机会,而生态型度假休闲旅游将是人们(特别是城市居民)的一大需求。随着"中五路"的即将完工,"十天"高速、"西成高铁"、"309"省道等重点交通项目的相继开工,以及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亚行贷款"等建设资金相继到位,五龙洞国家公园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对发展及时编制及修订完善公园建设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构建略阳生态旅游区是《汉中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之一。这为略阳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二、略阳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1、科学评价生态旅游资源。
略阳生态旅游处于起步阶段,生态旅游产品存在类型单一、档次低、低水平重复等问题。结合略阳地区的实际情况,立足资源优势,建立一套资源评估体系,正确评价资源的类型,开发独具特色的热带生态旅游产品。同时还要对生态旅游景点的环境承受能力进行评估,以保护环境不受游客的破坏。
2、明确产品定位。
略阳生态游客的组成结构,显示出不合理的目标市场结构,因此要重新调整目标市场的组成结构,将略阳生态旅游从以观光旅游为主向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结构升级;向高档次、高消费的旅游市场目标转变;挖掘出富有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丰富生态旅游内容。
3、改进产品组合。
略有丰富的亚热带森林资源和温带资源,但开发的生态旅游产品却没有完全利用这些资源,仅是开发一些低级,大众的旅游观光项目,旅游产品线比较单一,应结合略阳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开发形式多样的旅游项目。
(二)价格策略
1、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
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价格杠杆为略阳旅游发展服务,政府有关部门要配合旅游协会组织会员协商由企业自行定价的旅游项目价格及浮动范围,通过协调机制,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对于国有的生态旅游产品应以政府价作为价格。
2、加强价格监督。
既要防止低于价倾销,又要防止高价联盟坑害旅游者,使价格水平既体现价值又符合。通过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略阳生态旅游区发展。
(三)渠道策略
生态旅游市场范文3
关键字:生态旅游;意向;开发;客源市场
森林生态旅游是指依托森林资源,具有很强的自然性、真实性、观赏性,能使游客的身心享受达到精神愉悦的游憩活动。游客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审美活动,是现代社会的人们对孕育人类文明的大自然的一种回归。截止2002年底,北京市已建成森林公园24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区6个,市县级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区17个。森林公园总面积3.93hm2,14个国有林场被批建立森林公园,占本市国有林场总数的41%。但迄今,北京市生态旅游开发力度仍不够,知名度不高,生态旅游形势仍不乐观。因此对生态旅游客源市场特征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发展北京市生态旅游市场。
北京鹫峰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城西大西山风景区中部,是距离京城最近的国家森林公园之一。园内最高峰海拔1153米,鹫峰主峰海拔465米。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6.4%,共有陆地植物684种,昆虫种类800余种,还有狍子、稚鸡、野兔等多种小动物。可谓是绿色植物的天然宝库,是良好的生态旅游点。
一、研究方法
以鹫峰森林公园的森林旅游者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法发放的方式了解游客的情况。对鹫峰森林公园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当前公园主要游客来源,同时根据调查需求,参考相关文献,使结果更具参考价值。
本次调查选择在2011年7月8日到9日,共发放12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2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客源市场基本特征、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意向、潜在消费能力等方面。
二、调查分析
(一)客源市场基本特征
1.性别结构
在抽样调查的102名旅游者中,男性旅游者占59人,占57.8%,女性43人,占42.2%,男性旅游者的比例高于女性,可能原因在于男性较女性有更多的出差的机会,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也更加充裕。
2.年龄结构
年龄是影响旅游者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年龄的人由于对事物的感兴趣程度不同、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旅游的需求也存在差异。从调查结果来看,25—40岁所占比重最大为38.2%,其次是18—25岁占24.5%,41—60岁占17.6%,这说明森林生态旅游年轻人较多,森林生态旅游以一种远离喧嚣的新时尚受年轻群体的喜欢。
3.教育结构
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02名旅游者中,受教育程度本科、大专偏多,占42%,其次是高中、中专,占36%,再次是初中、小学占22%。总体受教育水平较高。
4.收入结构
收入中,月收入在1000—2800居多占39.2%,其次是1000元以下占36%,其主要原因是消费群体的多数年龄偏年轻化,特别是18—25岁阶段多为学生,月收入在1000以下,所以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针对中低收入人群的经济型消费。
(二)客源市场森林生态旅游意向
1.客源市场森林生态旅游的信息来源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游客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来此地旅游,占28.43%,通过网络了解的占17.65%,报纸、杂志等媒介所占比重14.7%。由此可以看出,客源市场的开拓很大程度上受游客对景点的印象影响,良好的口碑是创建稳定客源的基础,因此,媒体、网络、旅游指南派送都是一种强有力的宣传途径。
2.客源市场对生态旅游资源的选择
通过问卷了解游客对森林生态旅游的认识,知晓他们参与森林生态旅游时对不同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兴趣关注度。问卷结果显示,游客最感兴趣的依次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占47.06%、森林植被占27.45%、农家文化占21.57%,其他占3.92%。这也充分证实了现代城市生活的人对幽静天然的清新自然环境的渴求,需要回归自然寻求一方心灵的净土,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对都市人来说有较大吸引力。
3.客源市场旅游次数
从旅游次数来看,游客中第一次来此地旅游的占66.7%,第二次占14.2%,第三次、第四次及以上一共占19.1%,这说明游客的重复旅游次数较低,对重游游客的吸引度不大。
4.客源市场在旅游地的停留时间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游客在景区停留的时间多数为1天,占46.2%,其主要原因是该森林公园是离市区最近的森林公园之一,游客在游憩一天后可以方便地坐车回家,减少许多在外住宿的麻烦;其次是1—2天,占34.8%,因为该景区设置多处适合野餐露营的地方,多数年轻游客喜欢住上一夜,享受露天烧烤、野营住宿带来的快乐;半天的停留时间占11.2%;2天以上达7.8%,且多为组织野营活动的学生群体。
5.客源市场对于森林生态旅游的旅游动机
调查显示,对于来此景区旅游的游客,选择休闲度假的占39.4%;其次为选择“体验、了解自然”的游客,占26.3%;选择到空气清新的地方避暑的游客占15.7%;还有小部分比例为宗教、朝拜等其他选择。
(三)客源市场潜在消费能力
客源市场在景区的消费能力不仅和游客的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有关,同时还与景区的服务水平,景区的服务设施、景区整体旅游资源品位的影响有关。统计结果表明该景区客源市场潜在消费能力处于中低消费水平。消费水平在
三、针对客源市场的鹫峰森林生态旅游模式初探
(一)森林生态旅游区旅游可开发等级
森林生态旅游区适宜开展大面积传统大众观光旅游的区域比较少,但绝对地不宜开发旅游的区域也较少。大多介于观光旅游与生态旅游之间。根据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开发的等级划分标准,开展旅游活动的形式及保护对象的脆弱性、环境容量和开发原则等,森林生态旅游区的旅游可开发程度被划分为4个等级,见表1。
(二)鹫峰模式
客源市场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保障,旅游市场潜力的大小决定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的大小。鹫峰作为一个林场式的森林公园是以森林中的生态资源为基础,游客来此地多以观光游览为主,辅以其他参与性活动,通过观光活动体验大自然的意趣,因此较适合发展观光森林生态旅游。观光森林生态旅游其开发要以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为重点,适度开发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虽然鹫峰是距北京市区最近的森林公园之一,但是由于市区去鹫峰的交通线路较少,旅游区内的交通有待提高,同时提高景区各项服务质量水平,以便吸引更多的游客。其次,生态旅游资源能开发出迎合都市不同心理层次需要的产品。从对鹫峰潜在客源市场的调研中可以看出,鹫峰的主要消费群体为青年,且多以中低型消费为主,游客的出游方式多为团队出游。生态旅游一方面能满足白领阶层对于享受自然,远离工作压力、拥抱自然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满足喜欢探险追求刺激的群体的旅游需求。调查显示儿童不是生态旅游的主要客源,因此鹫峰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就要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项目,把握市场需求。
四、基于客源市场的开发建议
(一)合理规划,重视风景旅游资源建设
生态旅游目的地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游客在观光旅游中感受到亲近自然的快乐。近几年,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将开发力度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但缺少对景区内自然资源的管护和建设,从长远看,这将严重影响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极易造成景区资源的破坏。因此,旅游开发时应合理规划景区设置,重视景区风景旅游资源的建设,在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经济,维持人类生存和环境、自然、文化之间的平衡。
(二)多系列旅游产品特色发展
在调查中显示,鹫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产品市场定位应为大众休闲度假产品。大多数游客选择的出游方式是和亲朋好友、家人在一起结伴团游,这说明鹫峰的生态旅游要吸引客源就要满足大众需求,生态旅游需突出休闲度假的特征。在保持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下,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项目,使产品具有生态旅游的特色,以中低价位拓宽各类旅游产品的消费群体,满足游客多样需求,形成大众旅游新格局。
(三)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森林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配套的服务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部分。鹫峰景区内的住宿多为农家乐式的民宿,宾馆、酒店类似的配套服务设施相对缺乏,因此需全方位地开发能提供住、行、玩、游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项目,创造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服务使游客有可逗留的环境。同时在交通问题方面,鹫峰景区也有待进一步的完善,让游客真正能进得来,出得去,在景区游得开。
(四)开拓多渠道市场
由于旅游者主要是通过电视媒体宣传、亲朋好友介绍、网络传播等方式获取旅游地的信息,这也充分说明了良好口碑在客源市场开拓上的重要作用。因此,只有多渠道宣传,拓宽市场,将景区特色风光、优质服务“植入”每一位潜在消费者的脑海中,才能真正触动潜在客源的消费欲望。要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规范景点并加强对导游的管理,只有让游客体验到规范中的上乘服务,才能最终实现客源市场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程道品,刘宏盈.桂林市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5.
生态旅游市场范文4
关键词:生态补偿机制;旅游者;政策措施;旅游城市;秦皇岛
一、引言
生态补偿最早源于1976年德国实施的Engriffs-regelung政策,1986年美国开始实施的湿地保护No- net- loss政策也体现了生态补偿原则。生态补偿是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运用财政、税费、市场等手段,调节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利益方经济利益关系,以公平分配相关各方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外部利益内部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总的来说,生态补偿是一种将生态环境的外部公共性转为内部效应的一种经济调节工具,是改善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一种对策。我国广泛开展了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但旅游城市生态补偿机制的文献极少,秦皇岛作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与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的“双试点”城市,也开始逐步探索生态补偿实践方案;本文借鉴国内外生态补偿经验,创新性把旅游者纳入生态补偿中,构建了旅游城市的生态补偿机制模型,以改善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与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补偿国内外研究述评
纵观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研究文献,生态补偿多是从生态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进行的,研究内容包括生态补偿概念(CuPera,1996; Lofo ReSources Focu,1999;庄国泰,1995;贾大武,2004);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资本理论、产权经济理论、利益博弈理论等理论研究(2001;Perrot-Maitr);生态补偿方式的研究(万军,2005;吴学灿,2006);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Bienab,2006;Morana,2007;郑海霞,2006);生态补偿评价和效应分析进展(Morris,2006;刘明远,2006)。国内外的生态补偿实践集中于林场、湿地、自然保护区、耕田、河流湖泊、海洋流域、矿产资源等方面。针对旅游城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文献极少,而旅游者的来访对旅游城市的生态环境的确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节假日期间;韩国、新加坡、威尼斯等旅游城市开始征收旅游税,用于当地生态环境恢复,探索我国旅游城市生态补偿机制成为新课题,比如秦皇岛北戴河区为了旅游发展放弃了许多高税收的工业项目,可通过一定的途径予以补偿。
三、秦皇岛生态补偿现状和实践
秦皇岛作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与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的“双试点”城市,旅游业在其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2014年,秦皇岛国内外旅游人数达2 851.9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93.6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4.47%,旅游业逐渐成为秦皇岛市的战略支柱性产业。秦皇岛为了修复当地生态环境,在流域、海洋环境、排污减排等方面开展了生态补偿的初步实践,逐步实施了海滨生态恢复工程、碧海行动计划、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措施。另外,以主要河流断面生态补偿机制为重点,强力推进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强化重点排污企业的整治与补偿收费,新出台的《生态补偿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生态补偿金收缴和管理。随着旅游者逐年递增,旅游者不当的行为也会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在构建秦皇岛生态补偿机制时把旅游者纳入其中。
(一)水生态环境方面
水库和河流水质方面,秦皇岛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各监测断面水质年均值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秦皇岛市设置各类水质监测断面19个,集中在戴河、汤河、石河、洋河、青龙河、饮马河、新开河等流域,全年共进行了12次监测,水质监测类别如图1,V类及劣V类的断面主要集中在洋河卢王庄断面和饮马河全程。
秦皇岛在水生态环境方面开展了生态补偿的实践,设置水质监测面,实施跨界断面水质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对各县区跨界断面水质目标考核,扣缴生态补偿金130万元,实施“七河”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促进水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海洋生态环境方面
海洋环境方面,秦皇岛大部分海域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编制完成《北戴河及关联区域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实施方案》,为做好海洋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加强入海河流综合治理,实施污水集中处理、河道生态修复、重点污染企业治理、流域生态建设等措施。于2011年6月发生的溢油事故对秦皇岛市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中海油和康菲公司高层与秦皇岛市达成初步共识,提供30 455.7万元生态补偿金,用于秦皇岛市渔民补偿和海洋生态环境修复,这是生态破坏主体通过支付生态成本对生态环境进行的修复。
(三)农林生态环境方面
秦皇岛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方面采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以物理防治和生物农药防治为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秸秆焚烧进行综合利用。森林方面进一步创新造林激励措施,安排“以奖代补”资金2074万元,对造林绿化完成得好的县区实施奖励,努力打造绿化亮点工程。另外,秦皇岛于2013年核定了1031户排污申报,征收排污费23422.27万元;市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135项,安排资金16518万元。并建立《秦皇岛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积极开展燃煤锅炉污染综合治理,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生态乡镇,为旅游立市奠定良好环境基础。
四、秦皇岛生态补偿机制模型构建
目前很多国家开始征收旅游税,韩国于2004年开征观光税,威尼斯及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陆续征收旅游税,征收的旅游税用于旅游相关公共服务支出,比如景区公共设施改善、旅游生态环境修复,也用于补贴保护环境的企业和当地居民。
(五)完善生态补偿管理体制,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由于生态补偿客体的区域性特性,比如秦皇岛流域生态补偿、林场生态补偿、海洋生态补偿等,补偿范围较大,具体主管部门也较难界定,可能流域的一段由一个主管部门负责,另一段区域隶属其他主管部门管理,造成生态补偿多头管理的现状,生态补偿机制无法高效运行。秦皇岛可将环境保护局作为生态补偿的牵头管理部门,并发动林业局、环保局、旅游局、土地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协同管理,同时加强区域合作,制定规范化的补偿标准,完善生态补偿管理体制。同时,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功能,加大旅游城市生态补偿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环保参与意识,鼓励公众监督补偿机制的实施;旅游咨询服务部门、旅行社等旅游机构倡导旅游者进行生态旅游,旅游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政府监管力度,促使秦皇岛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有效运行。
六、结论
伴随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也会对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本文创新性把旅游者纳入生态补偿中,构建了旅游城市的生态补偿机制模型,剖析了生态补偿运行机理,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旅游城市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措施,以期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多赢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蔡邦成,温林泉,陆根法.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思考[J].前沿论坛,2005 (03).
[2]俞海,任勇.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分析[J].资源科学,2007(02).
[3]Cuperas.J.B. Assessing Wild life and environmental values in cost benefit analysis: state of art[J].Joum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6(02).
[4]Lofo Resourees Foeus. Financing environmental services: the Costa Rican experience and its implications[J].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1999,157-169.
[5]庄国泰,等.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A].国家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司编.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C].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6]贾大武.全方位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C].生态补偿机制与设计政策-国际研讨会,2004.
[7]万军,张惠远,王金南,葛察忠,等.中国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框架初探[J].环境科学研究,2005(02).
[8]吴学灿,洪尚群,吴晓青.生态补偿与生态购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0l).
[9]Bienabe E,Hearne R R. Public preference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scenic beauty with in a framework of environmental services payments[J].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es, 2006 (09).
[10]Moran D,M Vittie A,Allcroft DJ,etal.Quantifying public preferences for agri-environmental Policy in Scotland: a comparison of methods[J].Ecological Economies,2007(0l).
[11]郑海霞,张陆彪.流域生态服务补偿定量标准研究[J].环境保护,2006(01).
[12]Morris M.o. Integrating loeal ecological services into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transfers: The case of the ecological ICMS in East England Land Use Policy[J].Ecological Economies,2006(25).
[13]刘明远,郑奋田.论政府包办型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低效性成因及应对策略[J].生态经济,2006(02).
[14]卢艳丽,丁四保. 国外生态补偿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9(03).
生态旅游市场范文5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区生态空间结构;模式与策略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批准成立,长株潭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长株潭区域旅游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长株潭市区为中心、以各景区为支撑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1]。然而,长株潭旅游区的生态空间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旅游区集群效应不明显,缺少具有明显优势的旅游景区群落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景区个体,景区间的联动效应不明显等,制约了该区域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利用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以及借鉴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长株潭旅游区生态结构现状进行可分析,并为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区生态空间结构优化提出了建议。
一. 研究区概况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是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国城市群建设的先行者,被《南方周末》评价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在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不协调之下,通过项目推动经济一体化,长株潭为其他城市群做了榜样。不与中部六省争龙头,致力打造成为中部崛起的“引擎”[2]。长株潭三市旅游资源种类齐、品位高,类型结构互补性明显,发展区域旅游业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3]。
二. 生态学原理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模式
(1)种群生态学理论
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两个种群的相互关系可以是间接的,也可以是直接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利的。正相互作用中的互利共生关系是种群关系中的最佳状态,世界上大部分的生物量是依赖于互利共生的。旅游景区种群之间也是一种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共生导致有序,共生的结果使城市群旅游生态空间结构合理有序,旅游资源得到整合,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旅游系统获得多重效益。共生者之间差异越大,系统多样性越高,从共生中受益也就越大[4,5]。
(2)群落生态学理论
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群落的结构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之分。群落的结构越复杂,对生态系统中的资源的利用就越充分。群落的结构越复杂,群落内部的生态位就越多,群落内部各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就相对不那么激烈,群落的结构也就相对稳定一些。旅游区生态结构优化的主要目标形成以优势景区种群为主体的景区群落,以优势景区群落为主题的景区集群,增强长株潭旅游景区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3)协同进化理论
协同进化是指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协同进化的意义在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促进物种的共同适应、维持生物群落的稳定性等。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生态空间结构与城市群经济结构之间、城市群旅游生态空间结构内部旅游景区群落之间以及城市群旅游生态空间结构内部旅游景区种群都是一种协同进化的关系,城市群旅游区生态结构有序合理,有利于城市群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
三. 长株潭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旅游区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
景区空间结构的优化主要包括区类型与功能、景区规模和景区数量,空间结构的优化模式也就相应的具有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集群结构三个层面。长株潭城市群的旅游景点(区)数量多,但整个旅游区生态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
(1)水平结构优化
优势旅游景区个体不明显,某些优势景区种群不突出即便某些景点的资源禀赋良好,但鲜为人知,品牌效应不强。旅游景点比较散乱,缺乏共生性和联动性。例如应该作为长株潭生态旅游优势景区种群优势个体的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其知名度并不高,从未出现游客涌入的情况,而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的对该景区的研究成果显示,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的空气负离子含量很高,空气很清洁,环境资源良好,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绝佳场所[6]。而长株潭乡村旅游景区种群在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景点分布散乱,低标准建设等。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生态结构水平的优化应着力打造该区域的具有明显特征的优势旅游景区种群,进一步优化红色旅游景区种群结构和乡村旅游景区种群结构,构建生态旅游景区种群结构,着力打造城市旅游景区种群结构;培养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优势生态旅游景区个体,强化韶山、花明楼红色旅游景区个体在“金三角”旅游种群中的地位,优化乡村旅游景区种群内部景点个体的布局,着力打造望城千龙湖及周边休闲农庄、长沙黄兴镇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乡村旅游优势景点个体。
(2)垂直结构优化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区生态结构垂直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旅游景区个体互利共生关系不足,联动性差;红色旅游景区、乡村旅游景区普遍数量多而规模比较小;生态旅游景区少、规模大,则集中在城市群远郊;城市旅游区域核心地位不明显。如作为湖南红色旅游“金三角”的宁乡花明楼,其影响力远低于韶山故居,由于旅游线路的组织问题,韶山对花明楼的带动作用不强。
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优化旅游景区种群内部个体的结构,强化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协作联系,形成强势旅游线路,同时应加强旅游景区种群之间的协作关系,如城市旅游与红色旅游之间的组合、生态旅游与红色旅游的组合、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的组合等,从而弥补弱势旅游景区种群的不足。
(3)集群结构优化
集群结构的优化主要表现在景区个体之间、景区群落与景区群落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例如可以作为生态旅游优势个体的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可以向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昭山、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眼神,进而形成覆盖长株潭的绿色网络;而韶山可以借助其在“金三角”中的地位向湖南第一师范、清水塘等其他景点延伸。进而形成旅游景区个体之间以及旅游景区种群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和协同进化关系,并形成网络化的景区(点)空间分布结构。
四. 结论
(1)生态学理论,尤其是协同进化理论、互利共生理论、群落生态学理论、种群生态学理论对长株潭一体化旅游生态空间结构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2)长株潭一体化旅游生态空间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旅游景区个体互利共生关系不足,联动性差;旅游景点比较散乱,缺乏共生性和联动性等;
(3)城市群范围内旅游集群规模大小合理、密度适宜,旅游生态空间结构组织有序,旅游生态空间结构优化高效,旅游业发展促进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之间互利共生、协同进化,城市群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方世敏,廖珍杰.长株潭旅游景区群落空间关系及其结构优化[J].经济地理,2009,29(2):342-346.
[2]资料来源:http:///view/1504277.htm
[3]黄利娜.生态学视域的长株潭城市群景区空间结构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杨士弘,等.城市生态环境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45.
[5]张金屯.应用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74.
[6]张双全,谭益民.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水平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科版),2012,32(12):200-202,207.
生态旅游市场范文6
【关键词】生态旅游 深圳市 开发策略
一、深圳市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深圳市经3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一线城市。其旅游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突破性发展。根据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统计数据,2010年深圳市总收入首次超600亿元大关,全市年接待游客人数7698万人次,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由此可见,深圳市旅游经济发展迅速,名列全国前列,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与旅游创汇基地。
深圳市的旅游是典型的城市旅游,以城市观光游与主题公园为主,旅游产品相对单一,开发价值较少,可持续发展性较弱。目前虽然发展势头强劲,但可以预见,随着国家的中西部开发的政策导向的继续推进,深圳经济结构的转变以及出国游的热度增加,深圳传统的城市旅游业必然会收到冲击,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根据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于1980年所提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知,深圳的旅游正处于巩固阶段到停滞阶段的过渡时刻,发展突破创新性的旅游业对于深圳实现正确过渡这一旅游发展关键时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二、深圳市发展生态旅游的现实意义
1.生态旅游的特点及要求
生态旅游是目前国际先进的旅游发展理念,首先具有自然性,保护性和参与性。因此,生态旅游的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带动旅游地经济进步的同时,强化了游客,旅游地居民等旅游市场主体的生态道德与环保意识,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并且,促使经济与社会进步提高,也使得生态文明建立并流传,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三方效益。
2.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目前,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向内推动与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作为最先进行开发的经济特区,深圳特区的特殊地位也随沿海及内陆经济开发区的相继建立而有所下降。因此,深圳应依托境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优化深圳目前旅游行业的传统结构,形成 “以生态旅游为主,城市旅游为辅”的旅游产业结构,实现旅游业的突破和创新,进而带动第三产业的稳步推进,最终提高深圳市的持续竞争力,让深圳市的总体经济水平得到新的飞跃。
3.推动社会生态观的建立
深圳市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提高游客和旅游地居住者的生态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与自然共生意识,使得政府,游客等市场主体树立生态保护观念,明确生态环境在旅游市场中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从而使市场主体不仅从政策上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在自身利益角度落实生态保护,为生态环境的发展建立坚实的社会基础,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氛围,进而实现全社会的生态价值观的建立。
4.促进生态文明的落实
当前,深圳市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与旅游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生态文明理念推动设计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发展生态旅游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绝佳途径。以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转型,向着环境友好社会与绿色经济推进,促进社会生态文明的落实与建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和谐统一及永续发展。
三、深圳市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1.系统整合,因地制宜
生态资源丰富多样,种类繁多,因此应该进行系统分类,统筹整合,进而实现合理规划与开发。
深圳市的生态资源各有不同,可以初步分为:以大小梧桐山,羊台山等山丘资源为主的探险生态游,以红树林,海上田园,动植物园为主的自然生态游和湿地生态游,以光明农场等为主的农业生态游,以大鹏所城,南头古城等为主的人文生态游,以观澜湖高尔夫俱乐部等为主的休闲生态游。这样综合整合,条理分类,系统开发,实现深圳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效益最大化。
2.基础设施,全面完善
生态旅游地区往往亲近自然,山水相接,有一定的进入性难度,而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是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条件,实现通达的可进入性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因此,深圳市应建立完善的生态旅游地基础设施,向游客提供与生态旅游相适应的“绿色公交”,“环保交通”等生态交通设施,同时建立“绿色商场”,“绿色酒店”,“绿色旅行社”等环保配套的旅游地基础设施,提高生态旅游的可进入性,在与生态观念相适应的基础上,全面改善旅游地基础设施环境,实现全面的生态旅游产业结构,推动生态旅游发展
3.制定政策,规范市场
我国生态旅游市场目前较为混乱,既未得到有效开发,也未实现市场规范,发展程度低,质量不高,难以得到持续性发展与长足进步。因此,深圳市的生态旅游市场应进行政策制定,合理规范旅游市场,实现效益与秩序。
四、总结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市场,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与广阔的发展前景。以深圳市为例,研究深圳市生态旅游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意义,为深圳市发展生态旅游开发提出相关建议与策略,推动深圳市生态旅游的发展与开拓,进而实现我国生态旅游市场的全面进步与深化拓展,创造我国旅游市场的新兴活力与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帅方敏,范迎春.深圳市发展生态旅游可行性分析[J].资源与环境发展,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