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课程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上课程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上课程管理制度

线上课程管理制度范文1

一、目的

1.1培养公司的内部讲师,累积各岗位的专业知识与经验。

1.2降低学习的成本,并使培训课程更加贴近员工的需要,突出务实性。

1.3培养员工的自我学习能力与中高层主管的教练技能。

二、 适用范围

能立多内部讲师

三、 内部讲师甄选

3.1讲师级别

基于内部兼职讲师在表达与讲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和控场与引导能力三个能力维度的强弱,分为四个等级:预备讲师>初级讲师>中级讲师>高级讲师

级别

表达与讲授能力

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

控场与引导能力

高级

表达精炼准确,讲授清晰,逻辑严谨

具备3小时及以上高级课程独立开发与设计能力

能够很好的引导课程培训现场

中级

语言表达十分流畅,讲授非常清晰

具备3小时及以上中级课程独立开发与设计能力

对整场课程能够有效互动

初级

语言表达流畅,讲授清晰

具备1-3小时初级课程独立开发与设计能力

具有一定的现场互动能力

预备

语言表达基本流畅

不限

不限

3.2讲师报名条件

3.2.1 报名形式:自愿报名、部门推荐、人事行政部邀请

3.2.2 报名申请:首次报名仅限预备讲师和初级讲师(经理及以上级别首次认证可从中级讲师开始)

要求

预备讲师

初级讲师

意愿

n  认同澳优文化,愿意长期在澳优发展

n  乐于分享知识和经验、技巧、方法论等

学历

n  大专及以上(事业部工作满2年视为学历符合)

资历

n  本岗位工作满半年

n  本岗位工作满1年

能力

n  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n  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n  具备一定的课件制作能力

3.2.3 报名条件:

3.3讲师资格审核

人事行政部对报名的候选人资质及能力进行审核考量,符合报名条件者可进入认证。

 3.4讲师认证

3.4.1直接认证

Ø  已通过国家/国际上权威培训机构讲师授权认证的,可直接认证;

Ø  已经获得澳优大学认证的讲师,可凭课程直接认证;

Ø  已有课程并经过青苗计划培训授课且学员评分>95分,可凭课程直接认证;

3.4.2培养认证

不符合直接认证条件的申请人,需参加TTT课程或授课3次以上且每次学员满意度评分高于90分。

3.5讲师级别认证

3.5.1预备讲师认证

预备讲师在首次试教环节,评审小组评分为80分及以上;

3.5.2初级讲师认证

初级讲师在首次试教环节,评审小组评分为85分及以上。

四、 讲师发展管理

讲师发展分为三条路径:晋级、休眠和取消讲师资格,由人事行政部在每年年中和年末进行综合各项评估确定。

4.1取消讲师资格

a. 一年度内3次课程满意度低于85分(预备讲师分享评分低于80分);

b. 一年度内2次(含2次)无故拒绝授课;

c. 课堂言行不端、与学员发生口角等有违讲师职业操守行为;

d. 向学员传播负能量,散播信息影响公司形象;

4.2休眠

一年内未授课将进入休眠期,休眠期间不享受讲师福利,休眠半年将自动取消讲师资格;

4.3晋级

4.3.1晋升条件

讲师级别

培训评估得分

累计课时

讲授课程数量

新开发课程

任现职级时长

初级

≥85

≥8

1门

——

——

中级

≥90

≥16

2门

1门中级课程

1年

高级

≥95

≥40

3门

1门高级课程

2年

4.3.2晋级考核

内部讲师晋级主要从培训课时、培训效果、培训考核、工作态度、课件开发五个方面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布如下:

考核项目

培训课时

效果评估

培训考核

工作态度

课件开发

所占比重

15%

25%

20%

20%

20%

五、讲师激励管理

5.1讲师课酬激励

参与授课的内部讲师可享受相应级别课酬,由人事行政部按照标准月度核算发放。标准如下:

课时费/元

培训评估得分

预备/小时

初级/小时

中级/小时

高级/小时

<80

≥80

<85

≥85

<90

≥90

<95

≥95

40

50

80

100

160

200

240

300

5.2课程开发激励

课程开发激励分为传统面授课程与线上微课两个大类。面授课程或线上微课开发程度由人事行政部或总经办在第一次试教时综合判断予以确认,讲师完成两次面授课程的正式授课、培训评估得分达到标准;线上微课完成正式上线,由人事行政部统一发放课程开发激励。

5.2.1面授课程激励标准

开发程度

课时

激励标准/元

 初级

中级

高级

部分优化(需打磨美化)

≤3小时

300

500

800

>3小时

600

800

1000

全新开发(无需打磨可用)

≤3小时

800

1200

1600

>3小时

1500

2000

2500

5.2.2线上课程激励标准:时长要求4-6分钟

开发程度

激励标准/单位时段

完全自主开发

200元

六、 讲师的职责

6.1担任讲师者须总结和分享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6.2根据年度员工培训和发展需要,开发、实施和更新各类管理培训课程及技术培训课程;

6.3接受人事行政部安排的授课任务后,须按时上课,若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上课的应提前一周通知人事行政部相关负责人;

6.4根据培训需求变化、业务变化和技术改进主动更新授课资料。同事应积极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工作中与课程相关的案例,并提供给人事行政部作为课程资料的积累;

七、讲师的权利

7.1任职的内部讲师,在职位晋升和年度评先中可做绩效加分;

7.2讲师可优先参加由人事行政部推荐的外部公开课程、研讨会、协会等;

线上课程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高校管理;制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

高等教育是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等学校是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管理的科学合理化能有效促进高校健康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高校的蓬勃发展,大力推进高校管理制度化改革与人性化管理改革,已成为我国高校制度管理改革的重要趋势。而高校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1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现状

制度化管理是指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高校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理论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的古典管理理论家马克斯•韦伯在他的名著《社会和经济理论》中提出来[1]。制度化管理制度被称作“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科层制”或“官僚制”,是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手段协调各个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它主要依靠的是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高校实行制度化管理,那么高校管理的各项活动就应该遵照制度来执行,高校管理者行驶权力的范围、方式都应该以制度作为依据,所有被管理者的工作和言行都必须符合高校管理制度的规章制度。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以制度化管理为主,以制度约束教师的行为,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人性化管理是指以人为中心,在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人性要素,并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高校人性化管理就是高校管理者从以人为本的理论出发,强调教职员工在高校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尊重、依靠教职工,努力构建和谐环境,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高效完成管理目标活动[2]。

2制度化管理的缺陷

制度化管理在我国高校被普遍采用,越来越多的学校事务上升为学校规章制度。但是,制度化管理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

2.1制度化管理具有僵化、不够灵活的特点

大部分高校制度制定的出发点是把教师当成被管理的客体,把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等级化和量化,按照统一的标准,以完成教学目标、工作任务、科研项目和提升高校品牌作为目标所制定出来的。因此,会出现高校管理者以行政职务自上而下的管理,强调管理者本身的权威性和地位,常常以不容置疑命令的形式布置工作任务,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积极性。长期以往,教师队伍只能被动地按照制度和命令开展工作,教师队伍本身的所思所想以及真实的心声被压制,容易造成教师队伍出现职业倦怠,抵触高校管理层,引发不良情绪。而实践当中,出现了不少高校管理者通常是行政人员与教师队伍对立,双方互相不理解的情形。

2.2制度化管理容易造成一刀切的问题

制度化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一视同仁,统一安排统一执行。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通过量化的形式,如按照教师的上课课时、参与培训情况、所发表的论文的数量和级别、所参与的课题以及所获得的奖项来进行考核。这种方式有它本身的优点,它相对于以情感打分显得客观科学。但是同样存在一定的弊端,过于精细和量化容易造成极端,只有原则,没有灵活,没有变通,与被管理者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相违背。

2.3不利于与被管理者的沟通交流

高校制度化管理一般以强制力为主,以权力为中心,崇尚权力而轻视人。在管理过程中,以条条框框对教师进行约束,以经济和行政手段对教师进行约束,但是制度不可能穷尽教师出现的所有情形,也无法对每一种情形进行细化,容易造成一些惩罚出现偏差,造成被惩罚者的心理不适。如果制度不能给教师一个公正的处理方式,容易造成教师的逆反,甚至出现逆反行为,进而把这种不良情绪和行为带给学生,造成恶性循环。

2.4管理制度内容的滞后性

比较早期的高校管理制度一般是根据国家或地方的计划与安排进行制定,没有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习惯性地按照国家或地方的需求来规划和安排教育教学工作,也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修改和完善制定,使高校管理趋同于行政管理,一成不变。这些都不利于高校的发展,如教学安排与课程设置缺乏特色与创新,导致教学模式与内容的僵化和呆板,培育出的学生也不具有社会竞争力。

3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3.1加强人性管理力度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管理制度化有它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以上的缺陷,针对这些缺陷,应该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人性化管理。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人性化来源于人的多种属性之间的相互制约[3]。人性化管理于制度化管理,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以尊重管理对象为基本出发点,运用非行政权力手段与教师建立情感联系,与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层级差别,使被管理者比较容易接受管理,自愿地接受和承担工作任务,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指标,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和智慧。人性化管理具有多方面的优点。首先,它强调人的平等性、社会性,突出人的个性化,注意人的个性需求。与其他管理方式相比,人性化管理更加注重人的感受和需求,是更高层次的管理方式[4]。人性化管理使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关系融洽和谐,从而形成教学管理的和谐本化环境。其次,人性化管理可以使教师达到心悦诚服的效果,教师对工作将更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人性化管理以教师本身为出发点,尊重教师的心灵需求,听取教师的心声,突破了管理者和教师队伍之间的心灵鸿沟,突破了层级间的隔阂,使教师与管理者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沟通交流更加充分,使管理者管理起来更加的顺利。再者,人性化管理的“人文关怀”特征,根据人的需求和内在动因对待每个被管理者的具体情况,可以增强被管理者的成就感、责任感和归属感,使被管理者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激发和展示。最后,高校的规章制度不可避免会存在僵化和不够灵活性的特点,因为人是无时无刻在变化的,因此可辅助于人性化管理增加管理的弹性,做到既能适应高校的发展需要,又可以照顾到高校教职工的利益。一个在现在还相当不错的制度,在未来的发展中,如果没有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那么在调整和完善前的过渡期更会出现诸多问题,此时就应当充分发挥人性化管理的作用。

3.2人性化管理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要充分了解教师的需求,要尊重教师的人格,要为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平台,要保障教师合理的利益,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最终达到实现学校发展的目的。这种管理模式表面上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实际也推动了高校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双赢”。实行人性化管理,必须要明确以下两点。

3.2.1人性化管理不等同于人治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的,并由制度提供保障,强调在管理中要有“人情味”,制度是第一位的,但权力不是第一位的,管理过程中使教师乐于接受,减少教师抵触心理。人治化的本质就是处理问题过于弹性化[5]。人治化的管理指当权者以个人意志代替规章制度,即“以人为治”,凭个人喜好或观点对教师进行管理。人治化管理下,容易造成“阿谀奉承”之风,真正的民意和有用的建议都得不到重视,长此以往,学校表面一片祥和,实际干实事有能力的人却得不到重视和发展,学校容易流失人才,制约了学校的发现,也使教师消极怠工,学校呈现逐步走向衰落的局面。

3.2.2人性化管理不等同于宽松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遵循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是在管理制度范围内,结合实际情况,对同一事情不同情况可以在合理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处理,给教师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一概而论,使之永世不得翻身。宽松化管理是只教育不处罚,是在超出管理制度范围外,管理者变成毫无原则的老好人,只追求与教师“打成一片”,使规章制度变成一种形式,最终使学校呈现“一盘散沙”的状况。综上所述,加强高校人性化管理的力度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制度化管理本身具有不可克服的缺陷,需要依靠人性化管理进行弥补,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两大支柱与基石,而人性化管理的力度直接影响了高校管理效果。因此,在高校管理中应该在制度化管理的前提下,加强人性化管理的力度,对提高管理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志远.新建本科院校内部管理制度化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11(6):96-99.

[2]金友鹏.略论高效科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1):78-80.

[3]韩奇生.高校建立人性化教育管理制度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9):31-33.

[4]尉乐音.高校管理中的人性化追求[J].前沿,2013(16):14-15.

线上课程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英语语音室;管理;维护;建议

随着英语语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英语语音室承担的教学任务越来越多,如英语专业及大学公共外语听力课程的实验教学,全国公共英语等级和ETS-TOPE职业考试任务。总的说来,英语语音室管理工作服务对象的层次、规格、范围提高,对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提供的服务数量也越来越多,语音室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在现有条件下如何适应形势、搞好英语语音室的管理和维护,适应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提高服务意识、加强管理、搞好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一、英语语音室的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深入发展,高校英语语音室建设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各高校从软硬件投入和人员配备方面加大建设和管理力度。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高校英语语音室管理和维护仍存在不少问题,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下英语教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专职、专业队伍建设薄弱

与学科专业建设相比,英语语音室专职、专业队伍的建设显得相对滞后。语音室管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很少,且许多人专业不对口,往往缺乏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专业技术职务结构也明显不合理,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比例较大,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很少。不足10%,远达不到实验室评估规定专职人员中高级技术职务人员占20%以上的要求。还有一个问题是语音室管理队伍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基础好、业务精,受过专门训练的年轻管理人员十分缺乏,这也制约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相对其他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有关英语语音室管理与维护制度就显得粗疏,有的高校几近空白。英语语音室管理与维护制度包括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对教学质量的管理等三个方面。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学校对英语语音室(当然也应包括其他实验室)的建设和教辅人员的培养、使用、考核等缺乏积极主动的措施,特别是对教辅人员的使用、职务津贴、外出进修、职称评定等方面问题不够重视,未能与教学人员同等对待,出现教辅人员待遇不公或偏低,缺乏激励机制,导致思想不稳定,缺乏进取心,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

二、加强英语语音室管理与维护的几点建议

纵观我国外语教学,学生听说能力较差已成为外语教学的弱点和缺陷。以英语教学为例,过去传统英语教学“教育”出来的学生,尽管有些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但他们当中有部分人仍然是“哑巴英语”。要改变大学生“哑巴英语”的现状,需要在英语教学方面行彻底的改革,而加强英语语音室建设则是极为重要的环节。

(一)加强英语语音室管理与维护队伍建设

要建设、管理好外语语音室,必须有一支工作认真负责、实验技术精、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队伍,这是科学管理外语语音室的根本保证。

一是要充分认识语音室队伍的地位和作用。语音室队伍肩负着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只有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语音室队伍,才能管好、用好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语音室是与理论教学平行的教学实体。语音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虽然不能表现为独立的成果,但在人才培养活动中同样融入了他们的辛勤劳动。

二是加强语音室管理人员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修养。要通过政治学习、思想教育、典型引路等有效措施,使语音室管理人员切实树立起事业心、责任感,真正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充分认识所从事的工作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努力提高语音室人员的业务能力。制订语音室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对他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要有计划地安排语音室管理人员参加各种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技术培训活动、参观考察活动等,达到激活思想、开阔眼界、学有专长、提高业务素质、促进自身发展的目的。

四是引入激励机制,调动语音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学校领导要消除不重视语音室队伍的旧观念,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到语音室人员和第一线上的教师是平等的,在晋升职称、外出进修、职务津贴、科研经费使用上都要同等对待,并考虑外语语音室工作的特殊性,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与此同时,要定期评选先进外语语音室和先进个人,及时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五是构建合理的语音室人才梯队。鼓励在职进修提高,拓宽知识面,增强语音室工作的后劲:有计划地引进研究生、本科生充实语音室队伍。

(二)加强英语语音室基础设备建设

对于英语语音室来说,如果说管理队伍建设属于软件,那么基础设备建设就属于硬件。在加强英语语音室建设中,不仅要抓好软件建设,而且还必须抓好硬件建设,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注重队伍建设,而设备跟不上,那就会出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窘况。在抓基础设备建设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要注意设备先进,即性能良好,质量可靠,功能齐全,操作简易,安装维修方便。

二是配套齐全,即除了语言教学装置外,还应配备足够数量的配套仪器设备,如监视器(电视机),幻灯机,录像机,投影仪,磁带复录机,计算机,无线(耳机)播放发射机等,只有这样才能为英语教学和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线上课程管理制度范文4

一、全省教学管理情况

(一)整体情况大部分县级农广校能够合理安排授课计划,任课教师做好教学辅导,编写教案、制作教学辅导课件,班主任尽最大可能组织学员参加学习,保证到课率,按照省校要求做好考试考务工作,将主要教学环节采取留文字、留视频、留照片等形式丰富教学档案,学籍管理基本规范,录取、毕业、学籍异动记录完整。

(二)值得推广的经验1.双班主任制教学班多方管理,实行双班主任制,有效确保教学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学员到课率。(1)平泉市农广校衔接中专的各个教学班都安排了双班主任,1名是为农广校专职教师,1名为村两委班子成员,负责教学班的组织与管理。(2)丰南农广校对特色中专班实行“双班主任制”管理,即学校安排一名班主任,乡镇或企业安排一名班主任共同进行管理。从而保证了面授辅导落到实处。(3)安新县农广校农村干部中专班实行双班主任制,农广校教师和乡镇组织委员担任班主任,由镇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学员,农广校负责教学管理,学生到课率和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4)藁城农广校实行三人管理制,即农广校两名教师负责教学班管理,聘一名课外实习实践指导员,班主任不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调研活动,增强学员学习凝聚力,提升教学预期效果。通过统计和调查,学员到课率达到了85%以上,学员对教学满意率达到95%以上。2.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1)廊坊市农广校注重课前准备、授课、课后等各教学环节的管理。课前准备。对教师提出“五备”的明确要求:备教材、备教学目标、备时间、备授课方式方法、备学生,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有效授课。一是严格组织到课率,二是有效讲授、有效互动,在有限的教学单元时间内完成课程目标。永清县校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每次开班前都要大造宣传声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每次上课都要签到,课中要录像和拍照。另外,每个班都建立了班级微信群,确实做到了整个教学过程可查可视。事后评价。一是收集各种有效信息,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上课学员的反馈,教学组织者的反映等,二是将学校形成的正式评价意见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传达给授课教师,以利其改进提高,形成良性机制。(2)藁城区农广校结合农药经营人员专项培训,制定详细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做到四统一,即案设置、材、学指导、统一考试考核。科学组织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教学及实践教学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根据专业特点,增加了进销货查验和可追溯管理、农药安全使用模拟实训—无人机植保应用现场教学等内容,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便于学生接受。(3)平泉市农广校在教学班中成立了班级组织和学习小组。学员按照学校创新的“635225式”办学形式,即集中6天到县城或是就近的专业合作社进行大课堂学习,共享专家培训和互动交流,教师下沉到村35天的分段集中理论、实践培训和跟踪服务,学员进行225天的生产自学。

二、农广校教学管理新模式探索

教学管理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加强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过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措施和有效途径。因此,探索出一套适合农广校教学管理的新模式,有效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是省农广校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教学督导形成常规机制,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长效发展。加强对市、县各基层教学点的监查督导,省校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组,定期对全省各市、县基层教学点、教学班进行全面普查。采取听汇报、看设施、问问题、查档案、提建议、促规范的办法,对各基层教学点实施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点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学生出勤管理、考核与成绩管理、文书档案管理等进行重点督查。同时通过与学生座谈,和任课教师座谈,与班主任座谈,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情况,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研讨教学方法。在检查过程中,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促进教学和管理质量的提高。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督导制度,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做到整个督导过程在符合督导制度约束下的痕迹化管理。

(二)完善全省教学管理工作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规范,加强教学档案管理。教学档案工作在学校档案工作中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反映学校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加强教学档案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学校教育管理、教学活动、教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档案的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教学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服务。教学档案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教学管理制度,纳入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作为考核教学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为了进一步完善全省农广校系统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省校将制定《教学档案管理规定》,对各级校教学档案的管理进行规范,包括教学档案的内容、归档流程、保管期限、档案管理人员职责等,努力实现教学档案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

线上课程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英语语音室;管理;维护;建议

随着英语语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英语语音室承担的教学任务越来越多,如英语专业及大学公共外语听力课程的实验教学,全国公共英语等级和ETS-TOPE职业考试任务。总的说来,英语语音室管理工作服务对象的层次、规格、范围提高,对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提供的服务数量也越来越多,语音室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在现有条件下如何适应形势、搞好英语语音室的管理和维护,适应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提高服务意识、加强管理、搞好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一、英语语音室的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深入发展,高校英语语音室建设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各高校从软硬件投入和人员配备方面加大建设和管理力度。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高校英语语音室管理和维护仍存在不少问题,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下英语教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专职、专业队伍建设薄弱

与学科专业建设相比,英语语音室专职、专业队伍的建设显得相对滞后。语音室管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很少,且许多人专业不对口,往往缺乏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专业技术职务结构也明显不合理,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比例较大,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很少。不足10%,远达不到实验室评估规定专职人员中高级技术职务人员占20%以上的要求。还有一个问题是语音室管理队伍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基础好、业务精,受过专门训练的年轻管理人员十分缺乏,这也制约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相对其他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有关英语语音室管理与维护制度就显得粗疏,有的高校几近空白。英语语音室管理与维护制度包括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对教学质量的管理等三个方面。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学校对英语语音室(当然也应包括其他实验室)的建设和教辅人员的培养、使用、考核等缺乏积极主动的措施,特别是对教辅人员的使用、职务津贴、外出进修、职称评定等方面问题不够重视,未能与教学人员同等对待,出现教辅人员待遇不公或偏低,缺乏激励机制,导致思想不稳定,缺乏进取心,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

二、加强英语语音室管理与维护的几点建议

纵观我国外语教学,学生听说能力较差已成为外语教学的弱点和缺陷。以英语教学为例,过去传统英语教学“教育”出来的学生,尽管有些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但他们当中有部分人仍然是“哑巴英语”。要改变大学生“哑巴英语”的现状,需要在英语教学方面行彻底的改革,而加强英语语音室建设则是极为重要的环节。

(一)加强英语语音室管理与维护队伍建设

要建设、管理好外语语音室,必须有一支工作认真负责、实验技术精、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队伍,这是科学管理外语语音室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充分认识语音室队伍的地位和作用。语音室队伍肩负着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只有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语音室队伍,才能管好、用好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语音室是与理论教学平行的教学实体。语音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虽然不能表现为独立的成果,但在人才培养活动中同样融入了他们的辛勤劳动。二是加强语音室管理人员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修养。要通过政治学习、思想教育、典型引路等有效措施,使语音室管理人员切实树立起事业心、责任感,真正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充分认识所从事的工作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努力提高语音室人员的业务能力。制订语音室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对他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要有计划地安排语音室管理人员参加各种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技术培训活动、参观考察活动等,达到激活思想、开阔眼界、学有专长、提高业务素质、促进自身发展的目的。四是引入激励机制,调动语音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学校领导要消除不重视语音室队伍的旧观念,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到语音室人员和第一线上的教师是平等的,在晋升职称、外出进修、职务津贴、科研经费使用上都要同等对待,并考虑外语语音室工作的特殊性,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与此同时,要定期评选先进外语语音室和先进个人,及时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五是构建合理的语音室人才梯队。鼓励在职进修提高,拓宽知识面,增强语音室工作的后劲:有计划地引进研究生、本科生充实语音室队伍。

(二)加强英语语音室基础设备建设

对于英语语音室来说,如果说管理队伍建设属于软件,那么基础设备建设就属于硬件。在加强英语语音室建设中,不仅要抓好软件建设,而且还必须抓好硬件建设,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注重队伍建设,而设备跟不上,那就会出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窘况。在抓基础设备建设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注意设备先进,即性能良好,质量可靠,功能齐全,操作简易,安装维修方便。二是配套齐全,即除了语言教学装置外,还应配备足够数量的配套仪器设备,如监视器(电视机),幻灯机,录像机,投影仪,磁带复录机,计算机,无线(耳机)播放发射机等,只有这样才能为英语教学和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线上课程管理制度范文6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创建于1995年,是一所滨州市教学示范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在籍学生数242人,在职教职工19人,40岁以下教师18人,占总数的94.73%,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17人,占专任教师数的89.47%,执教县及以上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并获奖的教师11人,占专任教师数的57.89%。学校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人才”为办学目标,以“让社会满意,叫家长放心,使学生成才”为办学宗旨,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学工作始终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围绕教学要为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打基础这一核心问题,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着力推动教学创新,转化教育价值观、质量观、教学观,强化教学管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育效率,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大力推进教学科研工作,扎实组织落实学生学习活动规范化,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的基础建设,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积极创造条件落实课程计划,建立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把教育教学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学校制订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教研制度等一系列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以之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学科计划、教研组计划等较全面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教学工作。我校积极推进目标化管理,对教职工的工作任务、工作常规和工作效果逐一分解,量化评分,实行奖优罚劣。严格学校教学秩序,树立严谨教风,学校秩序井然。

三、切实加强常规过程管理,常规教学长抓不懈,扎实有效

学校严格进行教学过程和终端管理,以规范教学常规,把各科教学常规制度内化成教师的自觉意识,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为此,学校一方面重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设,初步形成了教学常规管理体系,使备课、上课、作业、检测、评估等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为正常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重要保证。另一方面学校注重教学常规的落实,坚持领导随机听课、课业负担问卷调查、月底作业、教案普查等等,强化教学常规,实行科学管理,形成认真负责的良好教风。

我校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检查过程中,树立一批备课实、讲课精、批改细、辅导诚的常规教学教师典型。我们的教师备课认真详细,科学规范,字迹工整;备课是教师的职业劳动。教师在吃透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研究学生、摸清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按照教学的规律,进行课堂教学的创造性设计。备好课是教师的基本职责。1、备课程标准。老师们备课前认真学习《国家课程标准》,以《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备课和教学。认真钻研,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及低、中、高各年段的具体教学目标和任务,把握各年级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2、备教材。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把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哪些是重点章节或重点内容,按照教学目标,认真组织和处理教材内容,确定重点、难点、关键。课堂是变化的,我们提倡写个性教案、实用教案、创新教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3、备学生。备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兴趣要求。备学生要摸清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底子(上、中、下)及发展变化情况,经常分析学生,特别是中下学生的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学习上的障碍,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教学有的放矢。还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况、兴趣爱好,使教学符合学生实际。要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特别对学习困难学生要深入了解,分析原因,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4、备教法学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研究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抓住关键的方法,探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途径。根据现有条件,充分运用教具、学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5、大力提倡教师写教学后思,因为许多精彩的教学片断或教学遗憾是课前无法预料的,教师不断总结教学实践情况,积累教学经验。

教师们的教案除了有较完整的教学步骤外,还针对每节课的得失,撰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创新;教师们备课针对新课程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课时制订出知识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性目标,体现了知识点、能力点、德育和美育的渗透点,学法指导上用功夫,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 转变;教师们在备课时因生制宜,就地取材,收集、剪贴、制作教学需要的资料、图片、投影片,上网查找扩展教育信息,很好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老师们在备课中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中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的思想,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把好心情、微笑、鼓励、趣味、游戏、音乐带进课堂,创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授课,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充分利用四十分钟,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指点学法、方向,引导深入求异,设疑探究指导自学,及时点拨,理顺思路,激发兴趣。教师们用好学具、教具、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实效、优化、反馈、活动四大原则。

老师们精心设计作业。做到“讲科学,重实效,严要求”,精心设计,精心筛选。课堂作业在课上完成,课外作业按有关文件要求布置,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对学生的作业有规范化的要求,严格进行训练。学生作业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清洁,格式规范。不允许以做作业来惩罚学生。让学生自己订正、修改作业的错误之处,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练习设计既面向全体,又注意因材施教。

认真批改作业。做到思想性、科学性、无错误,对作业中出现的普通性、典型性错误及时分析评讲,个别问题个别辅导。教师的改笔一律用红笔,字迹端正,书写清楚。及时批改。书面作业批改认真及时,不得有漏批、不批或代批现象。有鼓励性的评语,对学生实行二次评价,用许学生有再学习后改正的机会。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倡分层布置作业。

考核和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鉴定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考核和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也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进程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质量。(1)做好平时考查记载(作业、课堂情况、单元检测等)作为期末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2)严格执行考试规则,阅卷公平,评分公正,成绩真实,做好等级评价,做好成长档案袋的收集整理工作,严禁按成绩排名次。(3)认真做好考查后的质量分析,根据考查情况,采用相应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管理还需要考核来加以约束,严格考核不仅可以起到奖优罚劣的作用,而且这种奖优罚劣中体现一个规范标准。我们的目标管理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了考核,如教学计划、听课、期末检测成绩及质量分析、备课作业批改检查、学生问卷调查、听课笔记、出勤情况、校内外公开课、论文及课题研究等等。总之,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们以常规为依托、以考核为手段,通过实施反馈,使教师对教学工作做出及时的调整,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发展

我校成立了语文、数学和综合三个教研组,每个教研组又根据学段或学科划分为两个备课组,并以此为载体,组织教师定期(每周一下午)或不定期开展听课、说课、评课、议课活动,通过举行公开课、优质课等活动,推动学校教研教改工作的深入发展。各备课组的教师们联合教研,共同教改,效果明显。

课程改革为教师的发展和创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实施课程实验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生命质量的过程。尊重教师、理解教师、激励教师,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创设展示的空间。我校从学校教研方式的改革入手为培养研究型的教师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以教师需求为切入点,体现教研的服务性

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革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学校课改的组织者首先自要从教师需求出发,为一线教师解决实际困难,使教研为课改实际服务。

2、解决资源需求问题,为课改铺路架桥

我们首先进行了资源需求调查。教师们反映新教材的内容添加了很多和学生生活实际、社会事件相关联的内容,需要更丰富的资源给学生更直接、更直观地感受。老师们还感到课改相关资源缺乏,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和理论指导。我们迅速得到书店、出版社等地为课改教师购买相关的书籍资料,还开通了网站,方便教师查询课改信息,为实验年级的课堂提供更丰富的资源。

3、实行集体备课,加强教师沟通,实现资源共享

“新课改”要求教师们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了能够运用合适的教学法体现教学内容,并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实行集体备课,具体做法是:对本学段或学科内容统筹安排,确定某一单元或某一课时后,各备课组人员同时对同一内容进行备课,然后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汇总交流,每一位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设计意见。这样使每位老师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思路,进行“资源共同享”。同时,同一课的不同构思又为教师们扩展了思路,教师们从中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设计,并适当进行调整,应用于教学实际中。这样充分体现了师师沟通、资源共享,达到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水平的目的。

4、以教研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提高教研实效性

各教研组把抓好抓实课堂教学作为教研教改的突破口,组织教师开展讲一堂好课活动,组织教师之间进行“传帮带”,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研教改的重头戏,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改革教学方法,效果明显。并结合立项的课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课程实验的特殊性将学校领导与教师摆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以往惯用的“领导讲、老师们听”的教研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式,对于教学研讨活动,我们提出了:

a、倡导参与式教研活动

以教研活动改革带动课堂教学改革,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倡导“参与式”、“互动式”、“交流式”的教研活动。在组织形式上体现参与式,在研讨内容中突出重难点,在研讨效果上注重实效与迁移,要求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教研活动中呈现出“百家争鸣”的互动局面,大大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

b、提供课堂教学中的“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立足教育科研求出路,图发展,把“问题——设计----行动----反思”作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结合课程改革开展学习讨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分层推进,逐步提高。我们把实验中课例的作用定位为“为教师提供研讨的载体,引发思考”,并开展同一主题不同处理的教学观摩,不固定模式,鼓励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开展互动式诊评,进行校际间交流。同时还鼓励教师将工作中有创新、效果好的教学方法进行“辐射”,并以分组参与式讨论等方式共同研究成功、不足及建议,使教师逐步改变“唯书、唯教参”的思想,将课堂教学的研究立足于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求上。

c、加强反思性教学

课改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校采取一课一反思,一单元一总结的办法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并通过校内教研展示教师的优秀反思,以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先导作用。

各教研组坚持每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题研究,认真研究、反思、总结本学科的教学,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学习如何将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做到人员落实、记载落实、时间落实,各教研组有教研活动计划,老师们认真记录每一次活动情况。并对各组的教研活动情况组织评比。

四、抓实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全面、深刻的变革,建立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全面提升学校和教师的自我的研究能力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成为新课程推进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校本教研”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研究方式,它的内涵是行动研究,强调的是研究主体的观念、价值、目的,相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自身行为的改善。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力量。

(一)、自我反思,提升教学研究的自主性、目的性。

教师的课后反思,各组听课后教师的说课,大家的评课,教师的自我反思不仅要在教学层面,更要在教育层面;不仅在教学后进行批判性反思,也要在教学前进行前瞻性反思、在教学中进行调整性反思。要求教师的反思在内容上要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效果四个方面;不仅要进行自我反思,还要在同伴互助中进行反思,帮助同伴,提升自我。通过反思,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

(二)、同伴互助,体现校本教研的开放性、合作性和经常性

强调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主动的与教学伙伴进行合作性的切磋和讨价还价式的探讨,可共同分享经验,也可共同探究问题。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形式,可随时发生,也可随时结束。

教研活动中,老师们总结、交流、反思每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无论是主讲教师,还是普通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通过开展实效性强的集体教研活动,集中了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的智慧,把合作学习方式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中,强化了合作意识,实行了资源共享,做到了优势互补。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教学现象和问题,寻求共同认可的教改方案。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学会寻找教学目标、教学期望与实际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在这种合作式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集思广益,既有相互间的合作,又有教师个性化的发挥。他们就课改实验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畅所欲言,思维的火花频频碰撞。

(三)、专业引领,注重实效性

校本教研虽然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因为校本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困于经验总结水平上的反复,甚至导致形式化、平庸化。我们参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刘华良博士提出的“问题一一计划一一行动一一反思”和上海教科院周卫先生提出的“发现问题-一一组织团队一一学习准备一一设计实施一一总结反思”来指导我校校本教研。

问题式校本教研活动中所指的教学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是在教学中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我们校本教研强调的是研究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就像有些老师说的我们的教研活动扎扎实实的讨论了两节课时间,我想这是因为这些都是老师们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再通过同伴互助将问题转化为本备课组的小课题。

反思与困惑:

如何高质量完成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对历史和民族高度负责?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我们也有不少困惑。

1、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勤工俭学,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办学投入,更新教学设施,集中有限的资金,分步骤、有计划地解决学校的教学设施问题。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尽可能地为广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切实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培训和业务培训,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师德和实践新课程的能力上来。

3、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要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的办法,促使教师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要狠抓教师备、教、改、导、考、析、研等各个环节的落实,夯实教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