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1
一、充分发挥文化和学校特色,充实“熏陶+培养”互补的校本意识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渠道和主战场,而作为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以其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因此,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校园文化资源,让它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育,开创出“熏陶和培养互补”的校本资源开发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是一种大家都在寻找的学校教育的新“增长点”。
校园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校园显性文化资源和隐性文化资源。从大处说:学校硬件设施、教师学生、办学理念,往小处说,学校的制度文化、校纪、校风甚至一草一木都是校园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从动态的,校园内人们的日常言行和开展的各种娱乐性、文体性、学术性活动到静态的,环境的绿化、净化、美化、诗化都属于校园文化资源的范畴。校园文化资源尽管丰富多样,但也各有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发现,积极创造,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尤其是校园隐性文化资源,潜移默化,具有“桃李不言,不自成蹊”的独特作用,更应挖掘创新。开发校园文化资源还要注意它的时代性,应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发展,使之富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的、渐进的和持久的,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必须立足校园文化来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使之产生辐射力,筑成塑造力,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社区和学校特色,充实“实践+创新”并举的校本内容
校本课程充分体现了社区与学校的特色,其内容与社区生活和学生生活发生更为直接、密切的联系。社区丰富的课程资源给儿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提供了鲜活的材料。各类课程资源中,区域文化、社区文化对学生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挖掘社区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把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的场所,是开展校本课程最好的选择。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东六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所在地区背靠长江,南临京杭大运河,沪宁高速是本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这里经济发达,有全国闻名的灯具之乡,享有江苏“小温州”的美誉,这里更是革命先驱恽代英的故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开发校本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长江之歌》就是我校开展校本课程的一个课题。通过深入实践活动,孩子们的自主性被唤醒了,创造性被激活了。同时,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还培养了他们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使其形成了亲近自然、关注生活的责任感。
三、充分发挥时代和潮流特色,确立“时尚+实用”共存的校本宗旨
调查发现,80%的学生有上网的习惯,60%的学生在使用QQ聊天工具,30%的学生关注影视文艺动态,40%的学生会上网查找资料,20%的学生有看新闻或其他内容的习惯。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也发现现在的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非常丰富,眼界较广,张口网络“新”词,闭口时尚“潮”语,如果此时,教师稍有懈怠,便会“OUT”了。因此,我们每位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时时把握主动权,与社会接轨,与时代接轨,与学生接轨,切实担起“重塑中国人”的重担,培养与社会接轨、与时代同步的一代新人。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时代潮流等因素,把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现象纳入课程,在学生与社会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促使学生成为“社会化”的人。
四、充分发挥家长优势与作用,开创“社会+学校”同行的校本模式
虽然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教师为开发主体,但它的旨趣决定了它必须与外部力量合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社会参与力量中,家长的参与对学生能够产生最为直接、有效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其影响程度不亚于学校教育这一方面。因为每个班的任课教师只有几位,而每个班学生的身后却有数位家长。这些家长都是珍贵的、可供利用的校本资源。只有通过让学生共享到各位家长提供的校本资源,学生的成长才能事半功倍。所以家长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促进学校教育民主化,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适切性等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为家长不仅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言献策,提供思路,还能及时反馈信息,提供服务。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家长还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以增加校本课程的针对性和确切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2
一、开发的途径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学校贯彻教育思想、创建特色教育的突破口,应本着开发一门、成熟一门、实施一门的原则,不断摸索实践,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大胆尝试,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1.从教育教学问题到课题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充满问题和挑战的。教师的成长过程满载了问题和反思,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满载了问题和欣喜。教师是问题的发现者、引导者、研究者,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冲突与对立,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差距等便是问题的来源,问题在课堂上稍纵即逝,让教师以撰写教学反思来积累提炼问题,把问题归纳、整理、提炼,当一项课题来研究。研究,会让教师对教育教学有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2.从课题研究成果到校本课程。从事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奠基石,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在研究中收获快乐。课题研究的成果是从学生问题中收获的,校本课程的形成当然也是从这里来的,一切以学生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学习是有兴趣和有效果的。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学做人”的课题结题后,得出了各学段学生的人生体验100问,开设了人生体验课程,帮助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二、开发的过程
摸索出了校本课程开发途径后,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需要学校整体规划,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研究与开发,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摸索前行,总结反馈的同时进一步思考完善,让课程体系更加完整,更有实效性、民主性、持续性和发展性,更受师生欢迎,更益于师生成长。
1.制定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个漫长的持续过程,学校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同时,要着手构建“校本研究工程”,以校本研究为起点,校本培训为中介,校本课程为落脚点,校本管理为组织协调,开始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遵循一边开发,一边实践,一边摸索,一边完善的原则,制订整体规划,并分步实施。
2.成立研发小组,编写教材。学校按照整体规划,选择研究成熟的课程加以开发,按照学科的课程特点,科学配备师资,组成研发小组。例如研发古诗文课程,由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组成研究小组,加上学校聘请的专家组成员,共同研发教材。由专家作理论指导,语文教师根据学生学段特点,收集课程资料,信息技术教师根据专家的意见,制作相应的课件和学件。研发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师生教材的编排。
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3
关键词: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62.2
聋校语文校本课程是聋校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聋生语文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有效途径。本文拟从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基本原则、基本形式三个方面阐述笔者对于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与研究。
一、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
(一)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具有丰富的学科内涵。这一学科性质决定着语文学习的多样性,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不应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以及语文课堂之中。聋校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在观念上实现由"课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向"世界是课程资源"的根本性转变,努力开发并积极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展了聋生的语文视野和语文学习渠道,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将大大丰富和发展语文教育的内涵,这是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使然,也是解决语文学科内容的丰富性与当前聋生语文素养相对贫乏这对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符合聋校语文教育的特殊情况
聋校语文遵循语文教育的普遍规律,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需要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着语文教学的特殊性,需要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其次,聋校语文教材的特殊性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聋校语文课程呼唤全新的教材,但是短期内国家编写与出版统一的新教材却不太现实,因而优化聋校语文课程,深化聋校语文新课改,需要教师从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入手,不管使用的是聋校教材还是普校教师,都需要聋校教师加以改革,顺应本校聋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顺应学生的认知与发展能力。
(三)推动聋校师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师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课程意识,变被动使用为主动开发,变课程"消费者"为课程的"创建者"。开发优秀的语文校本课程需要以教师全面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为基础,包括学科素养、教育理论素养、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学活动组织能力等,聋校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然会逐步认识自己知识结构的欠缺、能力与素养的不足,从而加强学习与充电。这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一)整合性原则
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体现整合性原则。首先,教学目标的整合性。聋校语文校本课程要促进聋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具有较强的阅读、写作、口语(手语)交际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其次,教学内容的整合性。校本课程可以整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整合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整合生活与实践活动内容,让聋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校本课程学习过程中,丰富知识,提高素养。
(二)适切性原则
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体现适切性原则。首先,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适切聋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只有适合聋生的课程才是有效的课程,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目标,才能尽可能地促进聋生的全面发展。再次,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适切学校的实际情况。校本课程的真正内涵就是学校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以"学校为本""学校为基础"开发的课程,因而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体现学校的特色,不能照搬其他学校的课程,也不能想当然的随意开发。
(三)灵活性原则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决定了语文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顺应这种不确定性,体现灵活性原则。首先,语文校本课程教学方式的灵活性,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实施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以课堂为主阵地,也可以走出课堂,主动构建语文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或讨论、或合作、或实践,从而使语文课程散发出生命的活力。其次,学生学习方式的灵活性。语文校本课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再次,教学过程的灵活性。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生成性,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种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是语文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校本课程灵活性的重要体现。
三、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形式
(一)以教材为依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聋校语文教材是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从语文教材入手,挖掘文本素材,对语文教材适当延伸拓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形式。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了语言,学习了人际交往的方法与习惯,从而实现了语文课程教学的优化,完成了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以问题为基点,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以问题为课题,围绕问题定向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是提高聋校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充分利用问题激发聋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从而通过自主查阅读资料,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相应的语文知识,发展一定的语文能力。学生通过文本材料的阅读、网络资料的收集、学校周围环境的调查与走访,然后汇报、总结、交流,继而写作成文,设计一期以"环境"为主题的黑板报。在这一系列的主题探究活动中,学生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加强,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以乡土为资源,开展语文综合学习
乡土资源为聋校语文校本课程提供了鲜活的营养与素材,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应将乡土资源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将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相结合,组织学生走进学校周边的工厂,走进生活的社区,走进家乡的田野,走进自己的家庭,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聋校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掘自然资源、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一系列乡土资源中可以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通过梳理,将这些内容确立为一个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语文校本课程的编排和实施,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语文底蕴,培养敏锐的认知力、独特的领悟力、丰富的情感力。
总之,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聋校语文教师应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校本课程,为聋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帮助与服务。对于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本文笔者所述及的内容仅是本人的一己之见,期待能给予同行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也希望以此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的特教同行予以关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R].2001年6月.
2.教育部.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R].2007年2月.
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4
[关键词] 职高教育;体育教学;校本课程
当前职高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职高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使得职高体育课程开发上出现一些问题。如今职高体育课程的教材大多数都是国家课程教材和地方课程教材,而校本课程教材很少。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教材不能完全适应职高学校的需求,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迫在眉睫。
一、校本课程开发概述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努力和参与,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
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能够有效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职高学校的体育课用的都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这些课程教材有一个明显的特点―统一性。我国拥有众多职高学校,学校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如果所有职高学校的体育课都用统一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就会造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资源和条件的脱节,使得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2、有助于促进教育民主化的进程
目前我国课程管理主要分为三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根据国家的要求,政府学校一定的自,让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能参与到课程开发的工作中来,推动了教育的民主化建设。
3、有利于发挥职高学校自身的体育教学特色
每个职高学校的体育教学都有自身的特色,是因为学校在体育方面形成了一种带有普遍性和相对稳定的集体的体育行为风尚,它是学校体育的一种氛围与环境。因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特色形成的一种具体表现。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结合自身体育教学的特点,利用本校体育教师和学生,自行规划、自行设计、自行实施的一种课程,能够充分体现职高学校的体育教学特点。
4、有利于职高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职高学校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学校要拥有专业型教师队伍,这些教师不仅理论知识过硬、实际教学经验丰富,并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是广大一线在职教师,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性,这样才能够适应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特色性原则
如前所述,校本课程是针对学校自身的特点所开发出来的课程,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学生内部中去,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或个案研究等途径认真分析当前体育教学的现状,找出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入研究。
2、创新性原则
职高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创新性原则,使得校本课程能够具备一些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所不具备的一些内容和特点,在某些方面进行创新,体现校本课程的特点。
3、实用性原则
课程教材最终是要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重实用性原则。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在内容的编排上要和本校学生的需求相挂钩,此外在编排中要还要注意涉及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使得校本课程能够灵活应用在体育教学中。
四、职高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1、改革课程管理模式
课程模式的多样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基本前提,因此职高学校要改革以往的单一的课程模式,在课程管理上逐步走上多元化道路。具体来讲职高学校要制定完善的课程开发制度、课程监管制度、课程评价制度等,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制度和管理上的保障。
2、学校提供必要的课程开发支持
学校首先要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必要的经费,其次,学校要给体育教师提供一些实际交流的机会,第三,学校要完善体育教学设施,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础。
3、在学校中发掘校本课程资源
一方面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校自身的条件对该学校的体育教学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并且教师要对学校体育教学现有的设备资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要把这些学校自身的体育教学特色加入其中。另一方面,教师也要认真研究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吸收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优点,不能对国家课程 和地方课程一概否定。
4、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
校本课程开发这项工作最主要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因此职高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一方面学校要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另一方便学校要对采取多种途径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专业知识、课程开发知识和一些其他知识水平,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洪辉.影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因素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2) 13-14.
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5
(一)校本课程能够突显学校的地域特色
学校所处环境的地域文化与地域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背景,充分发挥当地课程资源的优势是成功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前提。当地的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都可以有选择地经过改造成为校本课程的内容。如果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再美好的课程设想也难以变成实际的教育成果,且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当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水平。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因此校本课程的课程资源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这种不均衡性,一方面表现在不同地区在其社会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另一方面表现在城乡社会发展不平衡且课程资源类型差别明显:城市学校拥有诸如图书馆、博物馆、工厂、社会团体等社会资源,而农村学校则拥有动植物、田野、山川等自然资源。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应因地制宜选择课程内容,既可以体现学校所在社区的地域特性,也能够扬长避短,展现出城乡不同学校的特色,更好地满足学生具有地域特点的发展需要,也使学生对校本课程有更强的适应性。
(二)校本课程建设有利于学校形成自身的课程文化特色
一所学校的课程理念是其课程实践的精神核心,反映了学校课程文化的价值取向,规范着课程的实践行为。以校本课程开发为重要内容的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在科学、民主、开放的理念下,彰显学校的教育愿景和文化个性,探索并推进学校课程文化特色的形成。校本课程建设不只局限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置,还包含保障这一课程方案得到有效落实的相关的组织、制度的建立与落实,诸如课程实施和评价、校本课程开发、课程管理机构的运行、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学校建立相关的组织和制度,对校本课程建设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建构起学校课程实施的完整实践体系,进而形成学校独特的课程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自主选择课程、采用走班制等方式进行学习提供了可能,为学分制的学业管理制度的推行提供试验田,进而使学校的课程文化得以初步彰显。
(三)校本课程开发有力地推动特色学校的创建
校本课程的“灵魂”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它决定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由于不同的学校在办学理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校本课程的设计与规划必须从本校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学校的传统、特色、优势与劣势,明确“要把学校办成什么样子”,“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把校本课程建立在学校的课程传统、学校在课程和教师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学校的愿景和使命、教师和学生课程需求的基础之上,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搭建起学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找到理想课程与学校现实之间的结合点。只有这样,在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中,校长、教师和学生的智慧、兴趣和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才会如影随形地实质性地展开。
二、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今的多元化社会要求人必须具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和更广泛的适应性。因此,教育必须适应学生,培养具有丰富内涵的个体,去满足社会变化与需求。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自己的学生,研究他们的特殊需要和他们彼此的差异,从而使其课程与学生的紧密结合成为可能,使课程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需要与发展。从表面上来看,它是课程向学生“生活世界”的一种回归,但实质却是对“人”及“人性”的关怀。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的校本课程开发应更贴近学生,必然促使学校和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需要,其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因此能合理地开发和组织校本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尊重和满足学生个体差异,贴近学生实际,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个体兴趣需要和个性特点在课程上得到了尊重,提高了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体制内有了实现自由、充分、全面发展的机会。选修课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一种重要途径,它使学生享有了课程选择权,体现了学生受教育的自主性与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权,更好地满足了学生日益多样化的课程需要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并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而校本课程中的选修课程开设、学生走班上课的学习方式,恰恰能很好地体现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有力地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能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校本课程的实施能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的知识和技能
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对教师专业发展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校本课程的实施,将课程开发的任务摆到了教师面前,教师成为了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也就对其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和课程开发技能有了一定的要求。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教师全程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课程的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教师与课程间建立起了智力联系,教师与课程实现了相互包容,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了教师的心血,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将更加深刻。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也帮助教师们认识到自己所教学科与学校整体的教育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系,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课程观和“课程意识”,而不是狭隘的“学科意识”或“教材意识”。在传统的课程管理体系中,教师只是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忠实的执行者,教师从站在讲台那天起就被固定在学科教学上,不需要关心课程开发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多数教师对课程的理念往往是模糊的,对课程的理解往往是肤浅的。
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6
关键词 校本课程 课程资源 普洱茶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将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就校本课程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的一项基本建设。在我国,对于校本课程概念的理解有多种,本文采纳叶澜教授的观点,即“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
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是校本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所在,以“普洱茶与茶文化”为例,普洱市地处丘陵地区,当地茶叶资源十分丰富,绵延数十里的茶园不仅繁荣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使当地人民长期接受着茶文化的熏陶。基于此,当地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对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为主题进行茶文化的二次开发,对普洱茶叶的色、香、味、韵的品饮,茶艺和茶谣等璀璨的民间茶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当地的学校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浓厚的人文情怀两方面的条件推进下,校本课程的建设就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开发茶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当地学校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该小组主要承担课程实施的开发、规划、指导、监督、评估等工作。实施起步阶段在确保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通过短期或定期的师资培训,将各班的班主任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指导教师,让教师在培训中掌握基本的课程内涵、目标、原则和教学评价,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使教师成为校本课程实践活动主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实施茶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研究,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资源,主要是教师在学生了解普洱茶文化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把课堂延伸到自然、生活、社会中,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此外,在教学实践中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基地的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基地,在茶山或学校种植园里进行栽种、管理等劳动实践。
其次,引进当地的高校资源,多渠道开展中学生的实践活动。组织高校的教师到中学开展普洱茶文化的相关专题讲座,让职业学院的同学们与中学生们进行茶文化交流。利用当地高校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茶文化沙龙,组织同学们参观高校茶文化社团学习的开展,与高校社团同学建立茶文化学习的一对一指导小组,组织茶道表演、品茶会、手工艺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再次,普洱茶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从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来看,绝大部分校本开发的课程领域仍然集中于选修课和活动课,对中学的课程实施而言,每学期定期安排一定的课时开展茶文化教育,开设适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在自主实践中得到锻炼。在课程的落实和教学的组织、学习下,让“校本课程开发”在新的课程领域中不再是一个空而泛的新名词,而是通过具体的实践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一种崭新的课程理念和一种新的课改模式。
最后,普洱茶文化校本课程的评价。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校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的教学评价,既可以在评价中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又可以在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操能力。在对校本课程的评价中学校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积极性,参与的情况等;二是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课堂讨论等学习方式形成的作业成果;三是学生在校外的实践情况,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家长、专家、社区人员、社会专业人士等。当然以上这三方面只是对校本课程评价实施的一个方略,在实际教学中课程评价应坚持评价的多元化,这些多元化可以表现为主体上的多元例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也表现为评价方式的多元如教师观察、杰出表现记录、活动产品分析、评议法、专题作业法等评价方式。
普洱茶文化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对于当地的中学而言它既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又是一个新的挑战。一个学校能否成功创办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对于校本课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以当前中学课程资源建设的情况来看,课程资源的开发就要注意: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利用地域优势,开发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辅助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纳入课程改革计划以及树立课程资源共享观念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一个亮点,同时它也是各校因地制宜,彰显学校办学的特色之一。在充分发挥校本课程优势之余,学校还应在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上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为学生打造适合学生学习兴趣和需要的课程,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教学资源创建实验基地和文化中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真正的校本特色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旭东.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