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1
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是孕育创新人才的摇篮。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小学阶段,知识经验正处于迅速积累时期。他们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他们思维的不良定势较少,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模仿能力。这些都为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就必须卸掉束缚学生创造力的枷锁,给其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还要鼓励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围绕议题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讨论,驱动思维,使每个学生在思索中得到发展、创新。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学生能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如在“8和9的认识”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这一活动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能找到知识的奥妙,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又如教“圆的周长”,我设计了这样的实验,让同桌的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在直尺上滚动,记下每个圆的周长……这样同学们带着明确的目的和极高的兴趣在操作实践中形象地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又培养了创新意识。
二、在创设问题情境中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里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诱发出创新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敢想、敢问、敢说的自信心。如教“四四十六”乘法口诀时,在学生学会了“每行栽4棵树,栽4行要16棵树”的基础上,让学生想:“如果只有12棵树,每行栽4棵栽4行又该怎样栽?”全班学生一下子议论开了“:明明4乘4得16,怎么能4乘4得12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马上想到“一树两用”,仅有12棵树也能实现“每行栽4棵,栽4行”的要求。
三、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结论,还要了解获得结论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会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发展的潜力,会真正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地发展。同时教给学生一些数学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概括法、假设法、图示法等,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从而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课堂讨论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质疑问难,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空间。通过实验,让学生大胆猜想,有目的地投入到动手和思考中去,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也就是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从而真正成为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小主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实验操作:先在一张平行四边形纸上画出一条线;然后沿着这条线剪开;最后把剪开的两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在拼出“长方形”后,有的学生拼出的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时,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比如讨论“这个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由这些关系,你能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吗?让学生理解它易变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但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发展而来,而且还要靠教师的指点,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为此,教师自己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勇敢地投身到教育改革中去。总之,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积极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与教的氛围,从我做起,从学科教学做起,真正使课堂教学变成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催化剂,变成激活学生创新能力的及时雨,不久的将来定能出现一批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克荣.我眼中的“智慧数学”[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1年04期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2
一、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气氛
1、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开展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学习,低年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插童话故事等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
二、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1、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时,先安排了一个抢答,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竞赛。
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l平方厘米,那么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回答前三个小题,学生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到第4小题时,大部分同学闭而不答,只有少数同学说是1平方厘米。此时教室里很安静,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师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老师继续说:“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发现这个规律。”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2、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策略
l、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些问题已经超出了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
2、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目的。
结合平时的作业,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挖掘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
我在教学一节三年级“万以内数的加法”课,感触颇深。我在上课时,首先出示了一幅同学们去春游的图画,画面上每班学生的代表举着各班人数的牌子,还有大轿车和一个思考问题的小朋友:每辆车最多能坐80人,哪两个班的学生在一辆车里比较合适?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创新教育 独立思考 质疑 激发创造思维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品质训练呢?
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敢于让学生独立思考,把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学发现问题的质疑过程。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少的。如,教学二年级“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个难点。一上课,我出示下面的问题情境:小明带着2元钱高高兴兴地准备到文具店买3本数学练习簿。假如你是小明,你在买的时候将思考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请同学们讨论,学生讨论热烈,积极参与。接着,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每本作业本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一共要给售货员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应找回多少钱?学生思维活跃,我马上给予肯定——太棒了!你真会想。顺着学生的思维,我接着问:你是怎样解决的?这时学生又纷纷举手发言。再经过例题的分析和教师的恰当点拨,很快就能找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这样,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既揭示了知识的奥秘,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创造思维。
二、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趣的练习是培养学生解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性的好方法。如在一次练习中,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小红有一些苹果,送给小明一半,送给小青一半的一半,自己还剩下9个,小红原来有多少个苹果?”学生思维活跃地思考着,交流着,教室里形成了一片探索发现的学习气氛。过了片刻,有的学生这样做:9×4=36(个),我及时表扬了他们,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思考着。有的学生这样做:9+9+9+9=36(个),我也给予肯定。有的学生又是这样做:18+18=36(个)等,方法很多。学生们的思维得以开拓,并且方法是多样化。因此在这样的练习中,要鼓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新颖、独特。设计这样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能力
所谓思维灵活能力是指:一是思维起点灵活,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方向,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二是思维过程灵活,全面灵活地分析;三是概括迁移能力,运用规律的自觉性提高;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在教学实践中,对优等生和差等生的解决问题过程作一个跟踪,经过观察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优等生对一道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应用各种方式进行分析遐想,然后就每一种可能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一旦思维受阻,能马上改变思维方式。而差生则不然,不但想法单一、缓慢,而且思维一旦受阻,就会停止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反复大量地实践,尽量一题多解,让学生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最终上升为多解归一,使学生逐步养成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教材中这样的问题很多,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能力。
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4
P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创新思维;途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在应试制度下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在解决的过程中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对于小学教学中问题的出现及探讨应该从长计议,进行深刻的反思,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更多的人才,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宗旨。
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不强,对于数学知识及数学思维没有一个科学理性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满足于通过记忆来做题,通过做题来提高分数的初级阶段,根本无法发挥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也无法使学生真正爱上这门课程,这是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阻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主要阻碍因素
(一)课堂教学死板,无法提高学生积极性
学生之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创新意识,主要就是因为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及课堂形式太过死板,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最终出现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烦的局面,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就慢慢磨灭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无从谈起,当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模式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我讲你听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思维束缚之中,无法从课堂讨论中来获得思维上的灵感和学习上的动力,很多时候,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仅仅以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而忽略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实小学生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表现的是非常积极的,但正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会教,所以才导致学生对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甚至发展到厌恶的程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种困惑和阻力,使得小学数学教育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发展相对缓慢。
(二)教学方式落后,不适合小学学生的心理年龄
当前社会是多媒体时代,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教育生活,我们都留不开互联网的使用和大数据的运用,因此将互联网及多媒体思维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纵观当前很多小学数学课堂,尤其是乡村数学课堂,教师的教授方式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时期,仍然采取板书的形式,这种教学方式被运用几十年之后已经渐渐被淘汰,根本不符合当前小学生活泼好奇的心理,因此其觉得数学课堂无趣,丧失创新思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当然,很多小学多媒体技术没有运用到课堂的具体原因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一线教师往往都是资历较老的老教师,对于新事物尤其是互联网模式及多媒体技术不是非常了解,几十年的固定思维注定使得他们无法适应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思维模式的发展。因此也就无法给学生创造太多的思想发挥空间,也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当前这种情况已经给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者们敲响了警钟,只有从实际出发,真正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现阶段的发展特点,才能真正的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据可依,才能为自己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三)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填鸭式教学消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我们很多学生没有树立起创新思维,究其原因,与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是分不开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教育模式有问题,尤其是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填鸭式教学,仅仅将学生的成绩看作一切,根本不管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只顾模板式教学,而不顾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需求,这种教育模式在学习实践中已经被验证是错误的,如果不加以改革,必然会对我国小学教育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总之,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从各方面思考,通过具体的实践调查来提高我们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如何培养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弊端和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转变填鸭式教学的教学思想,那么最终必然会影响到我国小学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提升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增强其创新意识,已经刻不容缓。
经过笔者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上述问题:
(一)丰富课堂内容,转变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学生来说,他们最希望在数学课堂上探讨有意思的话题,越是新奇,他们越是感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者就应该抓住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从课堂内容改革入手,来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我们的教育者可以利用课本上的内容及课后讨论内容及练习题,来组织一次小组竞赛,或者小组活动,使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学生能够在竞争中进步,竞争中发展,并从竞争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另外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者还可以在课堂内容教授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来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使其探索出更多的数学奥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者在课堂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抱残守缺,固守自己传统经验和教学模式不放,我们要积极改变自身的发展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去接受互联网模式思维的感染,并主动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具体运用,使其在教学课堂上能够通过三维模式将数学的魅力充分的展现出来,这些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往往能够起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其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意识的作用。这种教育模式与我国当前的时展也是相匹配的。
(二)改革教育制度,杜绝填鸭式教学
应试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人才选拔机制的公平,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于我国人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有着很大消极影响的,尤其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现阶段的小学生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处于成长发育期,对于知识的接受往往比较迅速,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能够利用良好的教育制度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那么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如果在这个阶段发展过程中我们采用填鸭式教学,不顾一切的将数学知识强行灌输到学生脑子中去,那么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下降,而且也使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得到阻碍,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小学数学的思想和精髓。因此我们认为杜绝填鸭式教学,转变教育理念,转变应试教育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发展进步及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增强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的关键改革。当然在当前应试教育盛行的状态下,要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育一线教师要对教育制度进行微创新,就是在顺应当前教育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的具体转变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从而维护好小学数学教育的思想精髓。
三、总结
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在发展的^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我们必须焦点关注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解决方式来慢慢解决,在探索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新道路的过程中,一定要维护好孩子的天性和个性特征,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的变革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最终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与制度的整体发展和变革,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这是我们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和宗旨。如果违背这一宗旨,必然会使我国当前的教育制度与当今时展相脱节,这是我们社会及教育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线小学数学教育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郭春堂.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初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2]代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王晓琴,王永松,王新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4:92-96.
[4]江玮.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61
小W数学课程改革以来,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而数学课堂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数学课堂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小学数学中,要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注重把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在课堂教学任务的首位,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灵活运用教材
按传统的教学观念,教科书是神圣的,教师要忠于教材,只能跟着教材走。现行教材的呈现方式是结论式的,不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而当代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获取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解决那种开放性的、含糊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并需要更多创造的、非单纯练习题式的创造能力”。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用身边的事物加以改造,使之更现实、更真实,有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来自现实世界的一些生动活泼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地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讲解、自己动手、自己小结,改变学生只学答不研究创新的现状。
如,我们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对教材做了改动,将教材重组为五大板块:1.呈现问题情境――“王师傅给了徒弟小张一根圆柱形木头,让他做一个底面直径是12厘米、高是7厘米的圆锥。如果你是小张,你准备怎样做?”2.提出思考问题:(1)请你估计一下,这个做成的底面直径是12厘米、高7厘米的圆锥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并说出估计的理由。(2)根据已知圆柱体及它的体积,请你估计一下圆锥的体积是多少?(3)通过刚才的练习,请你说一说怎样估计一个圆锥体的体积?3.实验验证,得出结论:(1)操作;(2)讨论。4.运用结论,抽象归纳。5.巩固应用。把这些大块的问题留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始终把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放在首位,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自主探索、体验、琢磨和创造学习的时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知识很重要,但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的一切,社会在想象中发展,想象也推动知识的不断丰富。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新可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并且培养他们更丰富的想象。我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培养,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与想象形成创造性的答案。比如:在低年级“1的认识’教学时,让同学们看课本上的图上想一想,你看到哪些“1”有关的图片?学生能说出很多的“1”,比如一只小鸟、一本书、一块橡皮、一把椅子……突然有个学生冒出一句“还有一条凳子!”引得大家笑了起来,我问这位调皮的学生:图上没有一条凳子,但你为什么要说呢?“因为椅子与凳子都可以坐!”多好的想象啊,及时表扬了他善于想象,大家要向他学习,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在课堂上经常会想象出我所想不到的想法,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提高。
三、鼓励求异思维
创新就是创造与以前不同的事物,新事物与旧事物是相异的,所以求异就是创新的基础,所有新的事物都是从求异做起。有了求异思想在学习中思路就会得到开发。所以,学生从小学起就会形成不拘泥于一种答案的习惯,老师鼓励学生善于,面对教材要关于质疑,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比如在,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时,学生可以根据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办法来进行,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旋转平移,构成一个新的行四边形,从而得出梯形面积公式。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比如,有的学生说:把一个梯形分解成两个三角形,再运用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就可以得出梯形面积公式。对于这种一反常态的推导方法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鼓励学生多向这位同学学习,从而鼓励学生的创新性学习。
四、培养学生个性
(一)动手实践
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出后,教师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二)让学生勇于质疑,让学生会创新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交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如“除数”为什么不能为零?比、分数、除法间的三者关系为什么不用“等于”,而用“相当于”?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时要先通分……问题一提出,同学们探知兴趣浓烈,思维活跃,发言就更加积极,比、分数、整数和比例间的关系就一清二楚了。
(三)提出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6
摘 要:数学是小学中的基础学科,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全面实施,小学数学老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已经发生了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当前数学老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创新意识
新课程理念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通过本文给出了自己的部分见解,希望为小学数学老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老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老师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和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数W老师要改变这种教学观念,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前这种僵化的教学局面,将教学中心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方面,营造出有效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很多小学生由于性格内向、害怕老师或者害怕出错,很少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而仅仅只扮演一个“听众”的角色,老师应当帮助这些学生克服畏惧心理,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在课堂上发言,保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创新精神。只有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之中,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二、丰富教学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一直保持着对学习的乐趣,参与到教学之中,老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方式有很多种,如情境教学、小组讨论、数学竞赛等,这些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就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有效的培养作用。例如,在学习“比例尺”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比例尺的相关内容。譬如让学生在图纸上画出校园里的某棵大树和教学楼的平面图。如何将看起来高大的树木和教学楼等比例画在图纸上,学生肯定会产生很多疑问,继而对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在图纸上画出相关的平面图。然后老师再让小组之间相互观察、相互交流和讨论,最后老师再对每一个小组画出的平面图进行点评。每个小组选择的比例不一样,因此画在图纸上的平面图形大小也不一样,老师应当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物品,可以呈现出不同大小的平面图?学生在自主探索和思考之下就会得出答案,最后也就能准确、深刻地掌握比例尺的相关知识点。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创建问题情境的方式,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兴趣和探究兴趣,继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联系生活实际
知识源于生活。小学生认知能力较低,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对于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点不能一下子全部理解和掌握。因此,数学老师要结合生活实际,从实际中寻找教学素材,既帮助学生理解了数学教学中抽象的知识点,加强了学生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按比分配”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从生活实际着手,创建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场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我们班一共有20个学生,隔壁班有16个学生,而体育老师只有18个篮球,那么老师应当怎么做,才能合理将这些篮球分给各班呢?对于这种生活化的问题,学生的回答肯定很踊跃,有的学生提议按照各个班男生人数分,有的学生建议两个班平分,每个班分9个篮球。老师再将所有学生的答案总结起来,让全班学生对其进行研究,找出自己认为最合理的分配方法。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之后,就会得出“按照人数比例来分配篮球”这种最合理的分配方法。即我们班和隔壁班人数比例为5 ∶ 4,因此篮球也要按照5 ∶ 4这种比例进行分配,我们班一共拿10个球,隔壁班拿8个球,这样每两个人都可以玩一个球。学生对这种分配方法自然是心服口服,这种分配方法保证了公平公正。学生在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究中不仅加深了印象,也有效掌握了“按比分配”这一节数学内容。并且在不断质疑别人分配方法的同时也开阔了思维,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四、设置开放性作业
作业能够起到巩固学生知识并且帮助学生查缺补漏的作用,也是课堂延伸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数学老师一定要对数学作业的布置加以重视。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老师应当布置一些开放式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和周长”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的作业:有一个长为500cm的铁丝,小明的爸爸想用这个铁丝围成一块园地,问如何设置园地的长和宽,才能使围成的园地的面积最大?这种数学问题的答案虽然只有一个,但是思考过程却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这种多角度的开放性作业,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数学老师首先要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通过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式以及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达到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