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社区(村)财务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社区(村)财务管理现状
1.全面实施会计委托和电算化。从2005年社区组建成立以来,实施了村级财务镇(街道)委托记账制,且于2013年起社区(村)财务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有力地规范了农村财务。一是成立了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从事记账工作,统一由财政财务科(会计服务站)负责村级财务记帐、管理和审计。二是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结合实际,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明确工作责任,同时实施村级财务监督审计制度,以强化监督为重点,成立审计小组,全面开展社区(村)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专项审计工作。三是全面实施电算化。社区(村)账务于2013年全面实施电算化,由手工记帐转为电脑记帐,严格按照流程规范进行财务事项处理。
2.规范财务公开,增加财务透明度。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对财务公开的内容、公开的程序、公开的时间和公开的形式作了明确的规定。在每一季度末由会计服务站提供财务公开内容,由社区(村)公开上墙,农经站和财政财务科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3.全面实行财务跟踪监督管理。一是民主监督。成立了社区(村)民主理财小组,实行民主理财制度。二是实行财务监督。会计服务站按照政策、制度的规定,对每笔收支在入帐前进行审核监督,对不符合要求的票据予以退回补办手续,不合理和违规的单据予以退回,同时对社区(村)的现金、银行存款等进行不定期地盘点检查,严把库存关。
二、社区(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会人员素质较低,认识不足。现阶段大多数社区(村)财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财会专业知识培训途径少,甚至无证上岗。同时,部分社区(村)干部对自身承担的经济责任不够清晰,对财务问题认识不足,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找各种客观理由,存有推、托、应付消极思想,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
2.财务管理混乱,监督执行不到位。一是会计基础薄弱,部分社区(村)各类经济合同、重大经济问题的会议纪要等基础资料不完备,原始凭证存在附件缺失、白条入账、经手人、审核人签字不齐备,发票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大额现金不通过银行转账等现象。二是财务制度不完善,部分社区(村)包括招待费、考察费、差旅费等支出没有具体标准,不经过两委讨论,一律按实报销,随意性较大。三是部分社区(村)在重大项目建设上未实行公开招投标,操作不规范,无项目工程预决算书,在工程结束后也并未竣工审价。四是记账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对票据的合理性、合法性过问不深,没有切实起到监督作用。五是镇(街道)农经站、财政财务科在每年的社区(村)财务审计中,都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但部分社区(村)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对审计意见及审计决定执行不到位,无法起到完善整改的效果。
3.家底不清,社区和经济合作社账务核算混淆。由于农村集体资产的特殊性及历史原因,部分集体资产没有相应的资产登记簿,有账无物、有物无账,集体资产长期得不到清理,家底不清。现阶段社区和经济合作社办公地点和干部部分重叠,有些社区(村)应在社区支出的项目资金转嫁为村经济合作社支出,导致社区和经济合作社账目支出混乱,费用多头发生,造成账务核算混淆。
4.记账机构自身存在缺陷。财政财务科(会计服务站)既从事社区(村)财务记账工作,又负责对其的审计监督工作,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职责重叠冲突。
三、加强社区(村)财务管理的对策和思考
1.加大对社区(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力度,补充新鲜血液。针对社区(村)财会人员学历不高,专业技能欠缺等现状,应多渠道的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经济形势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新时期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部分社区(村)财会人员年龄略大,且身兼多职,可考虑通过补充新鲜血液等方式,由具备基础财务知识、年轻的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来专职担任财会岗位。
2.出台社区(村)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考核机制和奖惩制。结合社区(村)招投标、经济合作社三资管理等制度,制定一套完整的社区(村)财务管理和财务建设的制度。加大对社区(村)的财务审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及时对每个社区(村)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反馈。同时,镇(街道)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将社区(村)对财务制度和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纳入单位年度考核和干部年度考核体系,通过考核和奖惩措施来促进财务制度的落实,以规范社区(村)的财务管理情况。
3.继续完善社区(村)财务公开制度,强化社区(村)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
(1)财务公开要及时。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和普遍关注的筹资筹劳、大额资金管理使用等,根据需要随时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2)财务公开内容要具体。凡是要求公开的财务项目,都要按照内容全面、详略得当、层次清晰、通俗易懂的要求,及时向村民公开。
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范文2
根据嘉农经管(20*)1号精神和县委、县政府“一城三地”工作部署,结合我局20*年度工作思路,现将20*年全县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20*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为目标,继续抓好农村三大管理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指导、服务、协调工作。
一、以合作社作用的发挥为重点,抓好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以法律、法规为指导原则,重点从数量的增加向质量的提升转变,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加强规范化建设,发挥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年内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规范化合作社7家,“五化”合作社7家,省级示范性合作社1家以上,对县、市二级的示范性合作社实行动态管理,重新认定县级示范社10家,以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一)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合会作用,建立*名、特、优农产品直销店2家以上,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销售网络建设,增强联合会的凝聚力,增强合作社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竞争力;
(二)开展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的培训,建立合作社财务报表体系和报表上报制度,加强对合作社财务活动的监督;
(三)深化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按照合作社规范化、“五化”、市级和省级示范性的建设标准,指导合作社对照、完善、提高。对已被认定为规范化和“五化”的合作社开展复查;
(四)完善对合作社的资金扶持政策,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开展对合作社的授信活动,解决合作社资金短缺问题;
(五)积极培育、发展服务型农民专业专业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统一服务水平;
(六)开展合作社农产品生产档案记录的专项检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开展合作社规范化、“五化”、示范性的检查、验收,提高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水平;
二、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重点,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以《*省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为指导,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土地承包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抓好土地承包仲裁机制建设,争取在年内制订出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措施、建立土地承包仲裁机构、新建土地股份经济合作社1家,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1家,实现新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2000亩。
(一)进一步做好土地承包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完善工作,并开展专项工作检查;
(二)加强土地承包权证的动态管理,做好权证的变更、换发、回收、注销等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地证相符;
(三)建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完善土地承包管理体制;
(四)制订出台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措施;
(五)做好因土地承包与流转而引发的纠纷调处,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
三、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重点,加强集体资产和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扶持,加快经济薄弱村的转化速度;100%的乡镇、村财务管理达到规范化要求,深化、完善农村财务公开;充分发挥县、镇二级农村财务监管网络,并向村级延伸,争取实现三级联网的村达50%;完成35个村的农村审计,完成1个以上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的改革。
(一)继续开展省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示范点的创建活动,总结于城镇的创建成效,充分发挥示范点的示范效应;
(二)继续做好经济薄弱村的转化工作。加强对07、*年重点扶持项目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确保安全,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提前完成这一轮的全部重点扶持项目,出台下一轮的扶持对象,并落实好扶持项目,加快经济薄弱村的转化步伐;
(三)组织开展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检查,确保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到位;
(四)召开农村审计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农村审计工作经验、问题,充分发挥农村审计在推进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中的监督作用;
(五)组织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村之间的交流活动,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进程。
四、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探索农民负担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加强农民负担监督员队伍建设,在于城、秦山、通元三镇设立农民负担监督员,并继续坚持月报告制度,健全预警体系,加强对各类涉农收费的监督管理,确保不出现因农民负担问题而引发的恶性案件和。
(一)召开全县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会议,部署今年的工作;
(二)完善农民负担监督员制度,健全减轻农民负担预警体系,确保农民负担管理规范化、正常化;
(三)组织开展农民负担暗访活动,对发现的案(事)件按规定严肃查处;
(四)组织开展农民负担年度工作考核,落实部门责任制,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五、以加强农经队伍建设为重点,强化农经基础业务工作。
(一)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等农村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积极开展调研;
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集体经济;资产;资金;资源;管理水平
一、健全“三资”管理长效监督机制,确保“三资”管理持久有效
(一)会计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
鄞州区自1997年逐步实行农村会计委托制,多年来会计委托对规范会计核算,加强财务监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区农村会计服务站各项建设不断得到加强。目前,各镇(乡)街道会计服务站工作经费已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进一步健全了会计岗位责任制考核。会计角色从以前的记账、做账为主转换到以监督财务和参与管理为主,部分镇(乡)街道会计机构已逐步向“三资”委托中心过渡。
(二)农村审计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
多年来鄞州区的农村审计工作在促进村级财务规范、打击违法违纪行为、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区农村审计工作量大面广,为此区农村审计工作室确定了“上访村重点审计,隐患村主动出击,常规审计突出抓整改”的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做好农村审计工作,树立农村审计权威。对群访审计事件投放重点力量,加班加点开展审计,为区委区府驻村工作组和区纪委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对存有财务隐患的村进行主动出击,开展审计,严历指出存在问题。对每年要求各镇(乡)街道完成的“三年一轮审”审计任务,突出抓问题的整改落实,并同每年的村级财务考核进行密切挂钩。
(三)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
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是村级“三资”规范化运行的坚强后盾。近几年来,鄞州区村级“三资”民主化管理水平得到切实提高。一是村级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村级资产资源发包、村级基建工程开展等主要经济事项的操作都要经社员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充分保障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民主理财活动进一步规范。2010年4月,全区分6期对全区约500名理财小组组长开展了系统理财培训。通过培训,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理财意识和理财水平都有了实质性的提高,民主理财活动开展进一步规范。
(四)信息化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
鄞州区村级财务自2006年开始统一实行会计网络化记账,村级财务监管网在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及统一业务操作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009年,在原来网络基础上又成功实现区、镇、村三级联网,全区各村出纳现金及银行日记账于2010年1月份开始统一实行网上记账,村级日记账的记账效率和记账质量都得到质的提高,并且区、镇二级可通过网络对村级资金流动情况随时随地实行监督,村级“三资”网络化监督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村级财务公开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
推行村务财务公开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鄞州区的村务财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工作已深入人心,全区99%的村已达到“五化”标准,做到了公开时间统一化、公开内容明细化、公开场所标准化、公开设施整洁化、公开程序规范化。每季度财务公开日,成立由两个区委副书记和一个副区长带班的三组检查组,进村入户开展财务公开检查。通过公开栏这一“窗口”,广大村民对村务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了充分体现,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2010年4月,全区又印发了《鄞州区村经济合作社财务公开实施细则》(鄞农财办发[2010]2号),对村级财务公开时间、内容、程序、形式及公开日接待和监督逐项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区村级财务公开工作。
二、确立考核为“三资”管理抓手,促进“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
强化措施,从严考核是促进鄞州区村级“三资”规范化运行的有力支撑。2006年,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挂帅的考核领导小组,对全区各镇(乡)、街道“三资”管理情况实行考核,几年来通过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区大多数村“三资”管理水平已达到省级规范化创建标准。考核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强强相争、末位淘汰”的竞争机制
全区22个镇(乡)街道分A、B、C三组进行考核,每组全年综合测评前2至3名的单位确定为先进集体,由区委、区府拨出专项资金进行奖励;每组考核未位的,如果未能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或因村级“三资”管理问题引起群众集体上访的,确定为重点管理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实行排名通报制度
每次检查排名结果在全区进行通报,并在《鄞州日报》进行公开刊登,借助新闻媒体力量扩大社会影响面。排名通报制度不仅表彰了先进,同时对名次相对落后的镇(乡)、街道更是有力的鞭策,促使他们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当地村级“三资”管理还存在的薄弱环节。
(三)采取突击检查和常规检查相结合的手段,确保考核评分公平、真实
每次检查,都对检查评分标准的核定、检查人员的挑选、检查步骤和检点等都进行周密安排,确保检查人员公平、公正开展检查活动。同时也通过开展各项专项突击检查活动如货币资金突击盘点、村级财务月公开检查等,有效打击了部分村在“三资”管理中存在的注重应付常规检查、忽视长期日常性管理的思想。
(四)建立培训常规化机制,加强“三资”管理队伍建设
培养锻炼业务素质过硬的“三资”管理队伍,加强对镇、村相关干部培训,是确保村级“三资”规范化运行的重要保障。几年来鄞州区采取“分级培训、多方渗透”的方式,在全区建立了一张完备的村级“三资”培训网:一是加强对村主要干部的培训。村干部是村级“三资”管理制度的主要执行者,提高他们对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提高他们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是确保全区村级“三资”规范运行的重要基础。为此从各个层次、多个渠道对全区村干部开展培训,无论是区委、区府组织的村干部培训班、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农村工作指导员培训班,还是各镇(乡)、街道组织的镇、村主要干部培训班都开设了村级财务管理这一课,极大提高了广大村干部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二是加强对村级财务人员的培训。村级文书、出纳综合业务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该村“三资”规范化水平的高低。几年来始终把加强对村级财务人员的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重点工作加以开展。2008年开始,通过分期分批培训和综合考核,全区实行了村级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并出台《鄞州区村级财务人员上岗资格证管理办法》,对全区900余名村级文书、出纳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极大提高了村级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有效克服村级财务人员调换随意频繁的弊端。三是加强对会计业务培训。近年来确保每位会计每年有两次受训机会,不断提高会计的综合业务素质。
三、村级集体经济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村级基建工程项目规范化操作程度日益提高
各村在工程的发包程序、合同签订、竣工验收及结算上做到了合法规范。原来在少数村社存在的为逃避公开招投标而将工程拆分、非正式工程发票入账等现象也得到消除。
(二)村级资产项目在发包程序规范的基础上合同兑现率显著提高
许多镇(乡)、街道出台了合同兑现率同村干部报酬相挂钩的考核政策,促使村社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催讨应收承包款,确保村级经济收入正常流入,提高资产质量。全区村级集体资产承包总收入从2008年的7.1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76亿元,其中下应街道2009年应收承包款4600余万元,当年合同兑现率在99%以上。在提高合同兑现率的同时,不少村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债权债务也得到有效清理。
(三)村级财务民主化管理程度日益提高
通过实行村级重大事项经济议案决议书制度,规范民主理财活动,加大财务公开力度等措施使得广大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得到有效体现,村干部权力受到了较好的监督与约束,在财务问题上犯错误现象明显减少,群众对村级财务的信任度明显提升,全区因村级财务问题而引起的群众上访事件明显减少,促进了农村基层廉政建设,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促进行业行风建设
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范文4
一、完善提升,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集中主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实施已批复的1.2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499万元,争取中央、宁波、市等上级财政支持1407万元。
重点突出,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____年度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建设面积15734亩,投资总额315万元,其中:宁波级功能区6625亩,__级6943亩,镇级2165亩,已全部完成。宁波市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试点工程,试点面积1000亩,投资101万元,目前工程基本完成。全佳桥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已顺利通过省、市级的验收
二、继续推进粮食生产,确保粮食重镇地位。
全镇18个行政村,耕地面积43500亩,____年度早稻种植面积29851亩,亩产470公斤,总产达1.4万吨。晚稻种植面积34995亩,总产达1.6万斤。全镇20亩以上种粮大户115户,承包耕地面积6486.16亩,其中50亩以上种粮大户35户,面积3041.01亩。20亩以上种粮大户承包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14.89%。
三、继续抓好水稻生产机械化重点,推进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
我镇有与粮食生产有关的农资供应服务商店18家,农机专业合作社6个,粮食专业合作社2个,农机专业服务队15个。积极推广机插基质育秧、大棚育秧、集中育秧点15个。建立工厂化育秧中心5个,新建育秧大棚2.5万平方米。全镇农机总动力42281千瓦,主要机械有:中型拖拉机125台、插秧机87台(____年新增22台)、收割机126台、烘干机16台(____年新增5台)。全年水稻机插面积45135余亩,机耕机收率达到100%。新建粮食烘干中心5个,烘干总吨位达到540吨。
四、突出水稻优质高产示范区建设,积极发挥示范效应。
1、粮食高产示范方(肥—稻—稻模式栽培技术示范项目)。面积1460亩,早稻亩产达520公斤,比全镇早稻亩产470公斤,增产50公斤,增产幅度达10.6%。
2、农业部 粮食高产创建项目。涉及瑶街弄、乐安湖、长冷江、渚北四个村。
3、__市全佳桥村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项目面积20__亩,从去年开始累计投入资金63.87万元(到10月底),通过冬绿肥种植、秸秆快速腐熟还田、因缺补缺配化调整、冬季土壤翻耕等措施,地力得到了提升,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3、超级杂交水稻甬优系列繁种优质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项目面积800亩,其中200亩为繁种,600亩为制种,设计渚北、长冷江、姚家三个村,经济效益显著,亩纯收入比种植常规水稻增加3倍。
五、注重特色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
优化品种结构。重点发展优质米、糯米与特种米,在乐安湖科技生态农业园的特种稻米农业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引导农业企业向粮食深加工、提升品牌方向发展。__市第二届农博会上我镇共有11家企业参加,展示展销____农产品20多个系列品种,销售额达20余万元。全镇共有无公害、绿色、有机出口等认证产品20只,创建了宁波级4个、__市级4个名牌(知名商标)。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粮经结合、种养结合、林牧结合、渔牧结合等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全镇家禽年饲养量达到85万羽,生猪饲养量为1.51万头。在充分发挥黑鱼、黄颡鱼、青鱼、南美对虾四个养殖精品园区作用的同时,指导渔业向生态套样、种养结合以及第二、三产业延伸发展,形成生态渔业模式。同时发挥西山杨梅专业合作社宣传推广,拓展服务的作用,改良品种,提升品质,打响品牌。
____年根据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高效农业315示范工程的意见精神,__市四联果树种植有限公司组织实施了蟠桃高产高效师范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从____年1月至____年3月底结束,该项目完成了项目设计的各项建设指标,并取得了成效。该项目位于____镇四联村,西河头西岗畈46亩与黄洋山54亩地块,项目流转土地202亩,新建道路800米,修缮沟渠1000米,引进良种果苗10000株。该项目符合__市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__市蟠桃种植的总体水平的提升,项目设计布局科学合理实用,具有很强的带动能力,产品竞争力强,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通过该项目实施,____年该公司蟠桃亩产1500公斤,亩收入2万元,亩净收益1万元。在高效的鼓动下,通过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通过统一的技术与品种品牌,现已带动辐射周边果农20户,面积达60多亩,年产值达100万元,亩净效益约0.8万元,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六、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加强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科技下乡,新型农民培训等形式,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模式、新科技推广。并继续发挥支农快贷通作用,落实政策性农业
保险。
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和保护。__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测土配方和科学施肥技术推广项目。项目面积1.2万亩,设计瑶街弄、渚北、长冷江、乐安湖四个村。3月份进行了土壤测验,7月份复混有机肥、复合肥的发放,公发放肥料600吨,3月、6月、9月份分别举办了技术培训班,参训人数达252人次。
落实了河道保洁管理,对全镇河道165公里(其中镇级26.8公里,村级138.2公里)。174条(其中镇级16条,村级158条)进行长效管理宝洁。
动物防疫和细产品安全指挥体系健全,年初成立“____镇重大动物疫性和重大畜产品安全领导小组”,由镇长谢高任组长,农业镇长黄于波任副组长。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防火、防虫工作。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概念,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目标,切实抓好病虫草鼠害调查。检测与防治,有力地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出病虫情报十期,印发技术资料20__份,发放农旺757药剂360公斤,甲磺隆16公斤,药剂防除面积430亩,人工铲除面积30亩,一枝黄花得到了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做到预报准确及时,防治做到统一时间、药剂、方法,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带来的危害。
七、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加快土地流转。创建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和市场,为土地流转双方搭建一个平台。积极指导各村规范土地流转手续,完善合同,做好合同鉴证。做好土地整理(全佳桥山塘复垦项目)工程扫尾和验收工作。重点加大政策扶持、流转服务、机制创新、招商引资等方面力度,转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打下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基础。
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监督,且落实各项财务制度、民主管理等制度,坚持民主理财。落实____年度村级公共事业建设一事一议项目,同时加强村级“三资”管理,督促村(社区)财务公开和村级债务调查工作。认证做好村级财务“三资”管理,____年全镇22个村及股份制经济合作社20个已达到市级规范化经济合作社和规范化乡镇。____年做好了土地流转工作并完成市下达考核任务,土地面积580亩。做好村级一事一议工程项目5个,3个基本完成2个还在实施建设中。
着力培养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全镇现有宁波市农业龙头企业3家,__市农业龙头企业3家, 3家镇内农业龙头企业,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9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工作,积极引导农业企业进行绿色、无公害等各项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巩固现有的有机、绿色、无公害、出口认证等创建成果,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定期抽检各基地产品,监督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措施。积极鼓励和扶持大学生等青年农民在农业创业就业,培植现代农业的生力军。
农业经济今后三年的工作思路和主要工作打算:
1、完善提升,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____年项目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市综合开发办的支持,计划使全镇4万亩耕地综合开发项目全覆盖。二是重点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在三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试点的基础上,争取和配合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的推进,预计建设面积1万亩,争取上级财政支持1000万元。三是着力抓好水利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提高三防设施和农田水利设施。明年具体抓好山塘水库的整治、河道疏浚、生态河道建设等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800万元。重点谋划中河、贺墅江等河道整治工程,既提高我镇三防能力、改善水环境,又把建成区河道建成集镇的主要景观轴线。四是着力抓好特色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借助上级标准化渔塘改造、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林业特色示范区建设等扶持政策,提升我镇特色产业发展基础。
2、继续转型升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是在粮食生产与经营上有新的突破。经营上引导农业企业向粮食深加工、提升品牌方向发展。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效益农业上有新的突破。重点发展粮经结合、种养结合、林牧结合、渔牧结合等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三是着力推进土地流转,在规模经营上有新的突破。重点加大政策扶持、流转服务、机制创新、招商引资等方面力度,转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打下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的基础。
3、典型示范,树立农业特色高效园区。一是督促落实万亩特种稻米基地建设,扩大有色米、功能米等特种稻米生产的示范效应,有序推广特种稻米的产业化经营。二是积极推进高效农业“315”示范工程建设,争取每年有一个“315”工程在平原稻区开花结果,使广大农户可看可学,增收增效,三是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 建设,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园区建设,争取和实施2个省级农业精品园建设,树立起一个又一个的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基地。
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借鉴;乌鲁木齐市芦草沟乡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133-03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基础力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农业农村宏观调控和微观服务,创新农业和农村经营机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近几年,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都在积极推动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协会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在依法健康发展,“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福一方群众”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芦草沟乡根据辖区的自身特点建立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辖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芦草沟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 现状
芦草沟乡2001―2005年间拥有7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包括1个养猪协会,1个奶业协会,2个牛羊育肥养殖协会,3个种植协会。2007年,由于行政区划调整,芦草沟乡辖区中有3个村被划入水磨沟区,芦草沟乡拥有的7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有2个育肥牛羊协会,1个奶业协会和1个种植协会,共4个协会随着行政辖区的划分也归入了水磨沟区,仅存的3个协会又由于人员文化素质不高、专业知识匮乏、经验不足、制度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因素,到目前基本上处在瘫停状态,并没有发挥出专业合作组织应有的功能。
(二)特点
一是规模速度处在初级阶段。全乡2001―2005年只拥有7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仅存的3个协会也处在瘫停状态,数量少且发展缓慢,没有发挥出协会的作用。二是产业领域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主要集中在瓜果、蔬菜等特色种植领域,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作物领域分布较少。三是利益连接不紧密。利益连接方式处在技术合作、信息合作而多没有发展成较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四是服务水平处在初级阶段。处在向社员单纯提供技术、信息和购销服务的阶段,而没有延伸到储运、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
二、 存在的问题
根据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来看,芦草沟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偏差
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中,认识上存在偏差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已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发展的无形障碍。村领导干部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重视不够,缺乏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了解。一些人思想观念更新慢,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缺乏了解,看不到其发展的前景,对政府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也没有精心组织引导,致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农民群众认识上的偏差,主要将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视为走形式,缺乏领导和参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思想基础。
(二)发展规模小、质量高的不多
目前的合作经济组织一般只能带动和辐射本社或本村范围内的部分农户,能够发挥区域性带动作用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较少。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不足,公共积累少,制约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大多还只是在种植、养殖、传统收购销售,产前产后常规服务的层面,涉及现代物流、精深加工方面的少,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发挥。
(三)管理不规范,组织化程度不高
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民主管理和规范运作。一方面,组织与入社农户之间多是技术、信息咨询联系,利益联系不紧密,出现“空壳问题”;另一方面,存在规章制度不规范、组织机构不健全的问题,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执行机构。
(四)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
农产品市场竞争不仅是产品质量的竞争,也是产品形象的竞争。因此,商标、品牌、包装、信誉等有形和无形资产都显得十分重要。但是,芦草沟乡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甚至没有注册商标,更谈不上市场知名度,因而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受到负面影响。
(五)农民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但有的农民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识模糊,怀疑加入后的收益,所以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主要模式借鉴
(一)新疆疆外主要成功模式
疆外一些省份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发展内容丰富。主要模式有:
1. 能人依托型
这是“能人牵头,农户参与”的模式,在“能人”效应下建立和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有较强的自发性和独立性。这种模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大都规模比较小,运作不规范,往往由能人一手包办,有的甚至连章程也没有,主要依靠能人的个人权威来维系组织与成员之间的关系。还有,产权往往比较模糊,能人个人的财产与合作组织的公共财产所属往往不很清晰。
2.农民专业协会
如山东青州市弥河镇食用菌协会,它是农民在自愿基础上组成的非企业性合作经济组织,为社员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销售信息等方面的服务。该协会于1999年成立,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千家万户,积极为食用菌业提前、产中、产后等系列化服务。
3.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依托型
由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把一部分专业农户组织起来,开展服务,促进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一种运作模式。它与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不矛盾,反而成为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组织依托。这种模式多出现在“一村一品”发展较好的地区,但其产权不太清晰,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专业合作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村委会班子与合作经济组织班子之间的关系,成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
4.基层农技部门依托型
这是在当地农技服务站等涉农服务部门的牵头下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一种运作模式。依托基层农技部门,利用其技术、服务等优势组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约占浙江省总数的30%,是主要的运作模式之一。农技部门利用其信息、技术及设施的优势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形成一种多方共赢的结果。对农技部门来说,不仅使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有了保证,而且推动了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在农民中重新获得了地位。
5.运销型合作社
如宁津县刘营优生猪运销型合作社,它是针对农民卖难问题,围绕搞活农产品流通,确保农产品产得出、卖得掉、卖个好价格而建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1999年由6名生猪运销户发起成立。现有生猪运销大户50多户,社员400多人,300多辆车,固定资产80万元,年外销生猪10万头,盈利140万元。
6.公司依托型
以从事农产品加工或销售等业务为主的公司为依托,吸收相关农户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的运作模式。这类模式在浙江省约占10%,也是很重要的运作模式。
(二)新疆疆内主要成功模式
新疆经过农村改革30年的探索与实践,新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2009年上半年,全区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近2 000个。主要成功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1.能人领办型
由种养殖大户或经营能手牵头,积极吸纳农户参加。在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件尚不成熟的地区,以从事农产品购销为主,形成“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这种的模式因为组织便利而被大量采用。同时,这种模式为进一步成立专业合作社提供了资金、管理、技术等基础。能人领办型直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例如,昌吉市铁牛农机合作社由13名农机能手自发组织,自2007年成立以来主要开展跨区农机作业服务,与周边农场及种植大户签订作业订单上万亩。
2.“支部+协会”型和村干部引领型
由村党支部或村干部牵头,利用外部资金或威信优势,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阜康市黄土梁惠农经济合作社就是由党支部牵头组织,合作社下设贮藏保鲜、棉花、大白菜、奶牛、大米、牛羊育肥6个分会。还有如玛纳斯兰州湾镇金土豆合作社,就是由村干部引领58户农户组建,生产早熟土豆形成规模并连续几年出口到哈萨克斯坦,带动了农民增收。
3.技术人员领办型
由技术人员牵头,以提供技术服务为核心组建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如吉木萨尔县大有乡金土地合作社,合作社依靠自身技术优势并通过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向社员提供服务,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发挥很好的作用。再比如玛纳斯县头工乡绿藤葡萄专业合作社由头工乡农技站技术人员和农户联合组建,带动了这个乡葡萄规模化生产。
4.龙头企业依托型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由农民组建合作经济组织,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这种模式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如依托工业番茄加工龙头企业、甜菜制糖龙头企业、葡萄酒龙头加工企业、奶制品加工龙头企业组建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订单跟企业形成联合与合作关系。如泰昆集团与呼图壁县大丰镇联合兴办的养鸡合作社,采取农户入股,鸡由公司统一饲养,农户通过从公司分红获利;或由泰昆集团提供鸡苗、防疫、养殖技术指导、销售等服务,农户通过提供饲养劳动获利。
5.基地带动型
以一定区域的农产品基地为基础,以技术、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为纽带,形成“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运作形式。如且末县、若羌县形成的红枣产业带,焉耆盆地的工业番茄、葡萄、打瓜、色素辣椒等经济作物产业带,发展了香梨、工业番茄、红枣、打瓜、色素辣椒、无公害蔬菜等专业协会,同时,结合现代畜牧业发展,在库尔勒、焉耆、和静等地建立了奶牛养殖协会。昌吉市围绕红色产业抓大农业,番茄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成为新疆主要的番茄种植基地,并有中粮屯河、新中基、新疆昌通等多家番茄加工企业。昌吉市番茄协会顺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为番茄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会员已由最初的49人发展到930多人,辐射带动了4个乡镇、5 000多户农民增收。
6.股份合作联合型
引入股份合作机制,由农户、合作组织和企业自愿联合,按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是近年出现的以股金为主,以土地、厂房设备、技术为补充的自愿合作与联合组建的合作经济组织,其中有一些从开始入股登记注册即为法人经济实体。如塔城丰农玉米合作社,开始以每股50元入股,资金20万起家,经过两年的运营,形成了250户社员、200万元固定资产、300万元流动资金的规模,2008年购销玉米等农产品2.5万吨。
需要说明的是,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中,政府、企业、科研、大户等主体在市场这个前提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模式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如2009年3月成立的塔城市汇丰农作物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有自治区小麦育种基地和塔城地区丰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两个集体会员。科研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同时加入,使该合作社形成“科研+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所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模式必将随着实践经验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呈现出更多适应市场需要的新形式。
四、芦草沟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本模式选择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普遍性决定了它的可仿效性,其特殊性决定了它的选择性。结合芦草沟乡实际情况,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采用以下的发展模式:
模式一:目前,有优势产业但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的,可以采取“政府组织模式”。这类模式就是“政府+协会+农户”的模式,要求政府围绕优势产业组建协会,开发优势资源,培植新产业,使潜在的优势变成市场竞争优势。从芦草沟乡实际情况出发,“低起点、高着眼”,采取“两步走模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先由政府参与,调动各方力量办协会,然后再引导协会向专业合作社发展。这符合芦草沟乡当前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实际情况。
模式二:未来,形成产业集群。农产品出现卖难的,可以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型”以及“农民自办型”等发展模式。这类模式要求政府积极引导经纪人、企业、党政干部兴办协会或市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开拓市场,以便获取各种市场信息,降低交易费用,避免恶性竞争,提高农户的谈判能力,用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实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政府要做好裁判,确保经纪人、公司与会员的利益不受损害,促进协会的健康成长。
五、芦草沟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对策
(一) 加强组织领导
芦草沟乡成立发展农村经济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具体事宜,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职能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要求,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来抓。要努力营造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
(二)加强宣传教育
采取各种方式向农民群众宣传国家、自治区对开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政策,介绍外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验,向农民讲清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是民建、民管、民受益的群众组织,目的是让农民按照自愿的原则组织起来,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大力宣传形成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激发农民群众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三)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技能培训
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础,必须在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工作的同时,夯实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对合作社的培训辅导,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辅导制度。通过举办各种农业知识培训班,传授农业技术和技能,重点辅导农业合作社的运营和管理知识,以提高合作社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的素质,促进合作社提升整体素质。通过合作社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增强农民的合作意识,培养有文化、有技术、善合作、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典型示范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先抓典型。开展试点示范,然后在巩固试点成果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某行业的成功模式,再逐步推开,稳步地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典型示范、总结推广,使广大农民亲自体验或亲自看到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好处,从而调动更多的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也使政府部门领导在实践中掌握了如何指导合作组织发展的经验,然后再去指导实践。从实际出发,选择和确定相应的示范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示范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体系。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积极争取自治区、米东新区财政支持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为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自治区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2009年9月起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2 000万元),重点扶持开展工作较好的典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择优扶持成为自治区级典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地州和县市财政每年也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的项目,只要符合专项资金投向的,各级财政部门应优先立项。安排一定数量的支农周转金和信贷资金,用以扶持符合政府产业政策的新技术引进、教育培训等。
二是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政策。凡是国家规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享受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都要帮助争取政策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向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和劳务所得收入,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凡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其销售属于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范围内的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销售农产品,按1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对收购的免税农产品原料,可凭税务机关批准使用的收购凭证,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三是帮助落实金融信贷扶持政策。农村信用社及其他金融机构,要积极研究制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简化审批手续,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季节性、临时性所需资金,提供各种类型的低息贷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配建服务场所和农产品经营网点、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购置农产品运销设备。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自有资产抵押或社员联保的形式办理贷款手续。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如实行“小额信贷”,并且给予财政贴息,农业产业化等贴息资金要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倾斜。
四是落实用地用水用电和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政策。根据国家政策。农民合作社发展需要的用地应依法优先优惠从快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养殖基地、发展花卉苗木所需用地,在不改变农用地用途的情况下,可依法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租赁、入股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予以解决。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所需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的,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优先安排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农民合作社从初加工、贮藏保鲜应按农业生产水价电价标准执行。对农民合作社整车并合法装载自产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在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绿色通道”上通行,在原有车型收费标准的基础上降一型征收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通行费,对农民合作社的产品认证、商标注册等实行补贴奖励等优惠政策。通过对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扶持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优惠政策的细化及有效落实,为芦草沟乡农民合作社建设发展开绿灯,创造宽松的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1] 唐志强.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57.
[2] 黄俐晔.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模式的实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7,(3):83.
[3] 贺小林,武国航.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2009,(2):45-49.
[4] 姜明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来自云南省的调查[J].江苏农业经济,2006,(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