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医疗应急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医疗应急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医疗应急预案

安全医疗应急预案范文1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依那普利;治疗效果;倍他乐克;安全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和探讨心内科临床上采用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120例均为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方法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60例,年龄43~65岁,平均年龄(51.3±3.6)岁,其中男32例,女28例;观察组患者60例,年龄44~67岁,平均年龄(50.9±3.7)岁,其中男30例,女30例。本研究在征得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开展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等方法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扩血管药物(洋地黄制剂,国药准字H33021566)、利尿剂(甘露醇,国药准字H20052015)、抗感染药物(头孢噻肟钠,国药准字H20059228)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国药准字H31021938)进行治疗,10mg/次,1次/d;观察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00098)进行治疗,开始给药时,6.25mg/次,2次/d,待病情稳定时给药25mg/次,2次/d。

1.3疗效判断标准 本研究的治疗效果判断标准如下[1]:①:显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在2级以上,疾病引发的相应临床症状以及体征都明显好转或者完全消失,患者可以平卧进行休息; ②:有效: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情况在1~2级之间,疾病引发的相应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得到明显改善;③无效:患者的心功能没能得到有效恢复,且疾病导致的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未得到好转,甚至加重者。治疗的总有效=[(显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方法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以P

2 结果

120例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48/60),与观察组的93.33%(56/60)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是临床上心血管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2]。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发绀、水肿、上腹胀痛、咳嗽咳痰以及少尿等[3];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理相当复杂,主要由于患者的舒张末期压力过高导致前负荷加重,由于心肌收缩能力减弱导致患者的心输出量减少,引起患者的静脉系统出现淤血现象,以及由于外周血管的收缩外周阻力增大,导致患者的心脏后负荷也在不断增大[4]。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5],依那普利具有良好的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作用,从而有效的阻断从血管紧张素Ⅰ到为血管紧张素Ⅱ的转化,而且,该药物还能够有效的舒张患者的血管平滑肌,提升缓激肽水平,减少血管阻力,有效抑制患者的心室重构。倍他乐克是临床常用的β1受体阻滞剂之一,该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有效抑制患者交感神经的活性,从而达到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儿茶酚胺的临床效果[6]。

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对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采用硝普钠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治疗效果,该方法安全性能高,且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秀珍.依那普利与倍他乐克联合应用方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3,23:38-39.

[2]刘艳伟.依那普利与倍他乐克联用方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08:57-58.

[3]严士荣.依那普利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江苏医药,2009,11:1382.

[4]唐玉梅.倍他乐克、依那普利、安体舒通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心室重构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09,06:23-24.

安全医疗应急预案范文2

护士发生针刺受伤的应急预案

1.护士发生针刺受伤后,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出的血液。

2.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按压。

4.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2%碘酊或75%酒精消毒。

5.必要时进行伤口处理、包扎伤口,观察伤情。

6.如果病人时乙肝、丙肝或hiv阳性者,要进行抽血送检标本。

7.上报到护理部的预防保健科,必要时进行预防用药。

病房发现传染病患者时的紧急预案

1.发现甲类或乙类传染病时,立即通知有关部门。

2.根据传染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转移同室的患者。

4.用过的物品按消毒隔离要求处理。

5.患者出院、转院后,应按传染源性质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过敏性休克的紧急预案

1.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所用药物,就地抢救,并通知医生。

2.平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若症状不缓解,遵医嘱每隔30分钟再次注射肾上腺素0.5mg,直至脱离危险。

3.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建立液路,补充血容量。遵医嘱使用升压药和抗组织胺药物。

5.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6.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7.做好抢救记录。

停水和突然停水的应急预案

1.接到停水通知后,做好停水准备。

1)告诉患者停水时间。

2)给患者备好生活用水和饮用水。

3)病房热水炉烧好备用,同时尽可能多备生活用水。

2.突然停水后,夜间要与院总值班联系,汇报停水情况,查询原因,白天要与后勤保障科联系,汇报情况,查询原因。

泛水的应急预案

1.立即寻找泛水的原因,如能自行解决应立即解决。

2.如不能自行解决,立即找后勤保障科,肿物、晚上找院总值班。

3.协助维修的人员降水扫净。

4.告诫患者,切不可涉足泛水区域或潮湿处,防止跌倒。

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

1.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蜡烛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电动机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2.突然停电后,如遇抢救,应立即寻找维持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保证抢救进行,并开启应急灯或点燃蜡烛照明。

3.通过电话于总值班联系,查询停电原因。

4.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失窃的应急预案

1.发现失窃,保护现场。

2.电话通知保卫科来现场处理,节假日、夜间通知总值班。

3.协助保卫科人员调查工作。

4.维持病室秩序,保证患者医疗护理的安全。

遭遇暴徒的应急预案

1.遇到暴徒时,护士应保持头脑冷静,正确分析和处理发生的各种情况。

2.设法报告保卫科,夜间通知总值班,或寻求在场其他人员的帮助。

3.安抚患者及家属,减少在场人员的焦虑、恐惧情绪,尽力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国家财产。

4.暴徒逃走后,注意其走向,为保卫人员提供线索。

5.主动协助保卫人员的调查工作。

6.尽快恢复病室的正常医疗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化学剂泄露的应急预案

1.当有不明液体喷溅到患者衣物。马上将接触衣物脱下,放在消毒液中清洗消毒。

2.溅到皮肤上时,在第一时间内用大量流动水冲洗,也可用棉花或吸水布吸干皮肤上药液,千万不要擦拭,然后用清水冲洗。

3.通知医生并协助明确液体的性质,遵医嘱进行解毒处理。

4.及时向上级汇报,协助了解事情经过,制定相应措施,总结经验防止类似时间发生。

有毒气体泄露的应急预案

1.发现有毒气体泄露后,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通知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协助组织疏散在场人员。

2.立即开窗通风,应利用病室内所有通风设备,加强通风换气。

3.如毒气源在病室或附近,设法关闭毒气阀门,叮嘱在场人员远离毒气源。

4.及时通知医生,积极救治出现中毒症状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5.维护病室秩序,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安抚患者及家属。

医疗护理纠纷的应急预案

1.发生医疗护理纠纷后,护士应积极参与抢救于护理。

2.耐心细致解释,进行安抚,维持好正常诊疗秩序。

3.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汇报,正确在科内解决。

4.科内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应向院办、医务科、护理部汇报。

火灾的应急预案

1.立即报告保卫科、院总值班。

2.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和人员积极扑救。

3.发现火情无法扑救,马上拨打119报警,并告知火灾的准确方位。

4.关好临近房间的门窗,减少火势扩散的速度。

5.将患者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

6.尽可能撤出易燃易爆物品并抢救贵重仪器设备及科技资料。

7.撤离时使用安全通道,切勿乘电梯,防止因断电致撤离不成功。

护理差错及事故防范的基本措施

1.护士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护理部定期进行考核。

2.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必须坚守岗位,不得随意脱岗。

3.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均需履行告知制度,对新技术、新业务、自费项目、创伤性操作等需履行签字手续。

4.按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患者,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规范书写特护记录及一般患者护理记录。 5.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按医疗护理常规进行,必须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6.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7.患者当日用药只能当日领,不得留存,节假日按规定领取。对停药、转出、出院患者及时办理退药手续。

8.病房各类药品放置有序,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9.如出现护理差错或护理投诉按规定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及护理部。

10.护理用具、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备用状态,护士要熟悉放置为止,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

11.按规定认真交接班,危重患者、新患者、年老体弱者、手术行特殊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12.按规定使用一次性物品,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装破裂、潮湿、污染等现象发生。

13.按规定处理医疗垃圾,防止再次污染及交叉感染,给患者带来伤害。

14.住院期间要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各种意外发生。

15.对专科开展的新项目及新技术应及时制定护理常规,以使护士能够遵照执行。

婴儿发生溺水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操作,注意新生儿、婴儿的保暖,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立即报告儿科医生,门诊部主任、护士长。

3.通知急诊科携带必要的器械、药品,配合抢救。

4.必要时送特婴室留观。

引流管脱落的应急预案

1.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每班交接引流的通常情况并做好记录。

2.密切观察腹腔引流部位的纱布的清洁情况及病人的周身情况,生命体征,引流液的性状及量。

3.一旦发生引流管脱落,立即按压伤口,协助病人保持半卧位,安慰病人及家属。

4.报告经治医生,同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安全医疗应急预案范文3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规范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增强职工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抗灾能力,保护职工生命安全,维护企业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和《福建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__集团《安全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1.较大安全生产事故;

2.较大自然灾害;

3.较大公共卫生事件;

4.较大社会安全事件;

5.其他突发应急事件。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职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危害。

2.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本公司的突发应急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公司其他部门根据分工各司其职。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遵循科学原理,依靠科学进步,依照法律法规,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应急与预防相结合。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质准备和经费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二、组织机构及部门职责

(一)组织机构

1.公司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和分工:

组长:__x总负责,第一时间报告突发事件,调查处理,完成灾后恢复和总结。

副组长:__x调动人力物力,协调各方工作,防灾减灾。

成员:__x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及公共卫生事件防灾措施监管,监督整改。

__x搜集信息,修订预案。及时汇报联络,提供交通工具和后勤、医务保障。

__x筹集、管理应急物资器材,确保应急物器材资供应。

__x负责应急小分队,实施现场救援和治安。适时进行预案演练。

__x掌握思想动态,做好职工群众工作。应对社会安全事件,处理善后,维护安定和谐。

2.应急小分队

队长:__x

成员:____________

(二)部门职责

(1)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在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司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统一指导、协调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决定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负责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善后处理和工作总结。必要时协调当地人民政府、武警部队和消防部队参加应急救援工作。

(2)应急小分队:

听从应急领导小组长调遣,保持联络。随时准备赶赴应急现场,实施救援和治安。平时组织必要的应急演练。

(3)各分厂: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方面进行生产活动,一方面提供尽可能多的人力,听从指挥,投入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全员投入应急救援工作。

(4)综合管理部:

负责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及时通报突发事件,保持通信畅通,落实交通工具和后勤、医务保障,做好灾情评估。掌握思想动向,化解矛盾。表彰先进,查处失职和违纪行为。

(5)生产运行规划部:

负责安全生产事故、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防灾措施监管,督促隐患整改。保证动力、照明运行安全。配合做好灾情评估。

(6)物资公司:

负责筹集、管理应急物资器材,确保应急物器材资供应。

(7)人力资源部:

负责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待遇的支付工作,协调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从业人员的抚恤、补偿、赔偿工作。配合做好安抚稳定和善后处理工作。

(8)

财务部:负责必要的应急资金准备,从事突发事件受灾情况统计报告编制,处理财产保险理赔事宜。

(9)其他部门:

协助综合管理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三、现场紧急处置

1.突发事件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上报灾情、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联系当地救援力量。组织职工开展自救、互救。根据危害程度,疏散、撤离、安置可能受到事故波及的人员,实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及其他保障措施。

2.迅速控制危险源,保护现场。及时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及其他控制措施。

3.立即调用救援物资和安全防护装备,抢修被破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等公共设施。

4.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5.社会安全事件发生时,应及时联系政府部门,强制隔离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事人,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必要时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查看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依法采取措施,尽快恢复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

四、应急结束

当突发事件现场得以控制,环境合乎有关部门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

五、后期处置

1.善后处理:

善后处理包括伤员救治、遇难人员亲属的安抚、抚恤、补偿、救援费用支付、灾后恢复生产或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消除突发事件产生的后果和影响,确保企业稳定。

2.清点工作: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应认真核对参加应急救援人数,清点救援装备、器材。

3.救灾报告:

核算救灾费用,整理应急救援记录、图纸、音像资料等,编写救灾报告。

4.总结报告: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结束后15天内,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并书面报告集团和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基本情况,接报后救援过程,救援组织指挥和应急预案执行情况,救援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抢险或处置效果,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及建议等。

六、保障措施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1.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联络方式:

地点:公司综合管理部(办公大楼二楼)

电话:

传真:

3.应急小分队联络方式:

地点:公司门卫一号岗

电话:

(二)应急支援与保障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及各责任部门根据具体分工,提供救援物资装备、应急队伍、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环境治安及经费保障。

(三)宣传培训和演习

1.公众信息交流

向职工说明本企业生产作业特性、危险性和可能存在的危害,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避免、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

2.培训

对职工和专兼职救援队伍进行应急救援培训,应急小分队要加强日常战备训练,确保战斗力。

2.演习

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和可能存在的危险情况,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防患于未然。

(四)奖励与责任

1.公司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2.职工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不变。

3.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职工,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给予医疗、补偿、抚恤。救援工作中为抢救他人或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牺牲的,报请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后,追认为烈士。

4.对不服从调遣、临阵脱逃、谎报情况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监督检查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安全医疗应急预案范文4

1.编制目的。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建立机制、加强管理、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减少灾害、保障安全等。

2.编制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及上级相关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适用城区内符合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级别限定要明确,针对性要强。

4.工作原则。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职责明确、规范有序,预防为主、快速处置,依靠科技、协同应对,平战结合、公众参与等原则。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根据处置突发事件实际设立应急指挥机构,详细列明指挥机构的组成单位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并要明确其职责。

(三)运行机制

1.预防预警机制

(1)预防与监控。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2)预测与预警。建立相关预测预警系统,明确预警级别的确定原则、信息确认与程序等。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

和紧急程度,分为特别严重Ⅰ级、严重Ⅱ级、较重Ⅲ级、一般Ⅳ级的四级预警,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

2.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规范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的报告程序、时限、要报告的内容等,并根据相关级别做出有效反应。

(2)应急响应行动。根据突发事件级别确定响应主体,明确应急预案启动级别和条件,明确相应级别指挥机构工作职责、权限和要求。

(3)指挥和协调。按单位职责为主原则,建立统一领导下的以突发事件主管部门为主、各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明确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

(4)处置与救援。制订详细、科学的应对突发事件处置技术方案、处置措施,明确各级指挥机构的工作要求;明确各部门的救援职责、救援保障等。

(5)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状态解除的机构及程序。

(四)恢复重建

1.善后处置。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救助制度的建立,以及做好卫生防疫、保险理赔工作等。

2.调查与评估。对突发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处置过程以及引起的后果、造成的损失等进行调查和评估。

3.恢复重建。明确灾后进行灾害分析评估、工作总结等。

(五)应急保障

1.应急抢险队伍保障。要求列出各类应急抢险队伍详细名单表,明确防汛抢险队信息联络人员,加强应急指挥与抢险队伍的信息联系,形成严格的信息上报制度,确保应急抢险工作快速、高效运转。

2.财力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制订应急状态时经费的保障措施。

3.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流程的技术方案储备。

4.通信保障。建立通信系统维护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5.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与专长,卫生疾控机构能力与分布,各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被调用方案等。

6.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信息,紧急情况下的交通工具征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等。

7.人员防护。要有明确的应急避险场所、

应急避险路线,应急预案要有人员疏散方案及救援人员安全措施等。

(六)监督管理

1.应急预案演练。包括应急处置演练的工作要求等。

2.宣传和培训。包括相关应急管理知识宣传和培训的工作要求等。

3.责任与奖惩。明确奖励对象、方式及责任追究程序等。

(七)附则

1.名词术语解释。应急预案中专用名词、术语解释。

2.应急预案管理与更新。明确定期评审与更新制度、备案制度、评审与更新方式方法和主办机构等。

3.应急预案解释部门。应急预案批准机关、印发机关和解释部门。

4.应急预案实施时间。应急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一般从印发之日起施行。

(八)附件。

二、编写应急预案基本要求

主管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应符合预案及公文编写基本要求,并符合以下规范要求: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规定,符合我市处置突发事件工作实际,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要与国家、省、市相关应急预案衔接。应急预案的制订要与已有的预案保持连贯,不能产生冲突。

(三)应急预案要符合公文规范:

1.单位名称应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2.结构层次序数,如第一层为“1”,第二层为“1.1”,第三层为“1.1.1”,第四层为“(1)”。

3.预案中的数字除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安全医疗应急预案范文5

l.1编制目的

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卫生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l.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1.4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职责;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2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2.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1)一次事件出现特别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省(区、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2重大事件(Ⅱ级)

(1)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市(地)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3较大事件(Ⅲ级)

(1)一次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2.4一般事件(Ⅳ级)

(1)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3医疗卫生救援组织体系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同级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医疗卫生救援组织机构包括: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的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医疗卫生救援机构[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疗急救中心(站)、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3.1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协调、部署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省、市(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承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协调任务,并指定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3.2专家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建专家组,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

3.3医疗卫生救援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任务。其中,各级医疗急救中心(站)、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和伤员转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3.4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设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4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

4.1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分级响应

4.l.1Ⅰ级响应

(1)Ⅰ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Ⅰ级响应:

a.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启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b.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有关部门启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c.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特别重大事件(Ⅰ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Ⅰ级响应行动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特别重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组织和协调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导和协调落实医疗救治等措施,并根据需要及时派出专家和专业队伍支援地方,及时向国务院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和反馈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事件发生地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协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

4.1.2Ⅱ级响应

(1)Ⅱ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Ⅱ级响应:

a.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人民政府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b.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有关部门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c.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Ⅱ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Ⅱ级响应行动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和有关人员到达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并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省级应急预案和省级专项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督导,根据需要和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请求,组织国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和有关专家进行支援,并及时向有关省份通报情况。

4.1.3Ⅲ级响应

(1)Ⅲ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Ⅲ级响应:

a.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市(地)级人民政府启动市(地)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b.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Ⅲ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Ⅲ级响应行动

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市(地)级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报告后,要对事件发生地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督导,必要时组织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并适时向本省(区、市)有关地区发出通报。

4.1.4Ⅳ级响应

(1)Ⅳ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Ⅳ级响应:

a.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县级人民政府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b.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Ⅳ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Ⅳ级响应行动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同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县级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必要时应当快速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进行技术指导。

4.2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及指挥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实施医疗卫生救援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现场情况,做好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工作,使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在事发现场设置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主要或分管领导同志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抢救进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要接受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置指挥机构的领导,加强与现场各救援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4.2.1现场抢救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4.2.2转送伤员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4.3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情况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等有关专业机构和人员,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执法监督,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4.4信息报告和

医疗急救中心(站)和其他医疗机构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后,在迅速开展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承担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的医疗机构要每日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情况。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信息工作。

4.5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经本级人民政府或同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或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可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5医疗卫生救援的保障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是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组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制订各种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方案,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5.1信息系统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医疗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5.2急救机构

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可根据服务人口和医疗救治的需求,建立一个相应规模的医疗急救中心(站),并完善急救网络。每个市(地)、县(市)可依托综合力量较强的医疗机构建立急救机构。

5.3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机构

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依托专业防治机构或综合医院建立化学中毒医疗救治和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依托实力较强的综合医院建立化学中毒、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专业科室。

5.4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建综合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并根据需要建立特殊专业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保证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队伍的稳定,严格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医疗卫生救援演练需要公众参与的,必须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

5.5物资储备

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计划建议。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运,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5.6医疗卫生救援经费

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应由政府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所必需的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工作。

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各级财政按照有关规定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或给予补助。

安全生产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单位应向医疗急救中心(站)或相关医疗机构支付医疗卫生救援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

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中发生的人员伤亡,由有关部门确定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各级财政可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或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对医疗救治费用给予补助。

各类保险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参加人身、医疗、健康等保险的伤亡人员,做好理赔工作。

5.7医疗卫生救援的交通运输保障

各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救护车辆、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

铁路、交通、民航、公安(交通管理)等有关部门,要保证医疗卫生救援人员和物资运输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情况特别紧急时,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5.8其他保障

公安机关负责维护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治安秩序,保证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科技部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研究方案,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科研攻关,统一协调、解决检测技术及药物研发和应用中的科技问题。

海关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急需进口特殊药品、试剂、器材的优先通关验放工作。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药品、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监督管理,参与组织特殊药品的研发和生产,并组织对特殊药品进口的审批。

红十字会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负责组织群众开展现场自救和互救,做好相关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情况,向国内外发出呼吁,依法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

总后卫生部负责组织军队有关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力量,支持和配合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6医疗卫生救援的公众参与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知识普及的组织工作;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要扩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宣传教育;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宣传资料的提供和师资培训工作。在广泛普及医疗卫生救援知识的基础上逐步组建以公安干警、企事业单位安全员和卫生员为骨干的群众性救助网络,经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7附则

7.1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2预案制定与修订

本预案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并报国务院审批。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本预案定期进行评审,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

安全医疗应急预案范文6

1.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2.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3.配合医生抢救。

4.迅速通知患者家属,如医护抢救工作紧张,恰家属未在,可通知院总值班,由院总值班通知家属。

5.某些重大抢救或重要人物抢救,应按规定及时通知护理部或院总值班。

发生猝死时的应急预案

1.发现后立即抢救,同时通知医生值班护士长。

2通知家属,抢救紧张可通知院总值班,由院总值班通知家属。

3向院总值班或护理部汇报抢救结果。

4抢救无效患者死亡,要等到家属确认后,再通知将尸体接走。

5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对同室患者进行保护。

患者有自杀倾向时的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有自杀念头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

2通知医生。

3没收锐利的物品,锁好门窗,防止意外。

4通知家属,要求24小时陪护,不得离开。

5详细交接班,同时多关心患者,准确掌握患者的心里状态。

患者自杀后的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自杀,应通知医生立即赶赴现场,看患者是否有抢救的可能,如有则立即抢救。

2保护现场。(病房及病房外现场)

3通知护士长或院总值班,服从领导安排处理。

4通知家属。

当患者发生坠床摔到时的应急预案

1患者不慎坠床摔倒,立即通知医生。

2在医生检查后,再搬动患者

3进行必要的检查,如x线检查等,及时治疗

4向护士长汇报,由护士长报告护理部。

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时的应急预案

1通知医生。

2通知院内总值班

3通过家属查找

4患者回来后立即通知院内总值班

5若确属外出不归,需两人共同清理患者物品,贵重物品,钱款需登记上交领导。

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预案

1当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遵医嘱给与抗过敏药物。

2报告医生及病房护士长,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验。

3病情紧急的患者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与氧气吸入。

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按要求上报检验科。

6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检验科。

7加强巡视并情观察,做好抢救记录。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

1当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出所输液体,从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时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护理部和药剂科,填写《输液反应申请表》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设备科和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当患者发生静脉空气栓塞时的应急预案

1.发现输液器内出现气体或患者出现空气栓塞症状时,立即停止空气输入体内,更换输液器或排空输液器内残余空气。

2.通知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3.将患者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与氧气吸入及药物治疗。

5.认真记录护理病情变化及抢救经过。

当输液过程中出现肺水肿的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或将输液速度降至最低。

2.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紧急处理。

3.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的负担。

4.加压给氧,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同时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酒精,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5.遵医嘱给与镇静、扩血管和强心药物。

6.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接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血带,可有效的减少回心血量。

7.认真记录患者的抢救过程。

8.患者病情稳定后,加强巡视,重点交接班。

当患者发生化疗药液外渗时的紧急预案

1.立即停止化疗药液的注入,可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漏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出针头。

2.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后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3.经医生同意后用0.4%普鲁卡因(2%普鲁卡因1ml+生理盐水4ml配制)局部封闭,既可以稀释外漏的药液和阻止药液的扩散,又可以起到止疼的作用。封闭的量可根据需要配制。

4.外渗24小时内可用冰袋局部冷敷,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阻止扩散。

5.避免患者局部受压,外涂喜疗妥,外渗局部肿胀严重的可用50%硫酸镁湿敷。

6.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

当患者发生误吸时的紧急预案

1.当发现患者误吸时,立即使患者采取俯卧位,头低脚高位,叩击背部,尽可能使误吸物排出,并同时通知医生。

2.及时清理口腔内痰液、呕吐物等。

3.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如出现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呼吸频率、深度异常,在采用建议呼吸器维持呼吸的同时,急请麻醉科插管吸引或气管镜吸引。

4.做好记录,必要时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5.协助医生通知家属,并向家属交代病情。

6.做好护理记录。

当患者发生躁动时的紧急预案

1.当发现患者突然发生躁动,立即说服并制动束缚患者,防止发生意外,并通知医生。

2.检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与镇静药物,约束制动。

3.通知家属,向家属交代病情。

4.做好记录,必要时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备好抢救仪器。

当患者发生精神症状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通知医生及病房护士长,夜间通知院总值班或护理部值班护士长。

2.同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以免患者自伤或伤及他人。

3.协助医生通知患者家属。

4.24小时设专人陪护。

5.如果患者出现过激行为时,应立即通知保卫科或相关部门,协助处理,并考虑对患者采取躯体束缚,以防发生意外。

6.协助医生请专科医生会诊。

7.遵医嘱给与药物治疗。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1.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后,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出的血液。

2.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按压。

4.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2%碘酊或75%酒精消毒。

5.必要时进行伤口处理、包扎伤口,观察伤情。

6.如果病人时乙肝、丙肝或HIV阳性者,要进行抽血送检标本。

7.上报到护理部的预防保健科,必要时进行预防用药。

病房发现传染病患者时的紧急预案

1.发现甲类或乙类传染病时,立即通知有关部门。

2.根据传染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转移同室的患者。

4.用过的物品按消毒隔离要求处理。

5.患者出院、转院后,应按传染源性质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过敏性休克的紧急预案

1.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所用药物,就地抢救,并通知医生。

2.平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若症状不缓解,遵医嘱每隔30分钟再次注射肾上腺素0.5mg,直至脱离危险。

3.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建立液路,补充血容量。遵医嘱使用升压药和抗组织胺药物。

5.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6.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7.做好抢救记录。

停水和突然停水的应急预案

1.接到停水通知后,做好停水准备。

1)告诉患者停水时间。

2)给患者备好生活用水和饮用水。

3)病房热水炉烧好备用,同时尽可能多备生活用水。

2.突然停水后,夜间要与院总值班联系,汇报停水情况,查询原因,白天要与后勤保障科联系,汇报情况,查询原因。

泛水的应急预案

1.立即寻找泛水的原因,如能自行解决应立即解决。

2.如不能自行解决,立即找后勤保障科,肿物、晚上找院总值班。

3.协助维修的人员降水扫净。

4.告诫患者,切不可涉足泛水区域或潮湿处,防止跌倒。

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

1.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蜡烛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电动机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2.突然停电后,如遇抢救,应立即寻找维持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保证抢救进行,并开启应急灯或点燃蜡烛照明。

3.通过电话于总值班联系,查询停电原因。

4.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失窃的应急预案

1.发现失窃,保护现场。

2.电话通知保卫科来现场处理,节假日、夜间通知总值班。

3.协助保卫科人员调查工作。

4.维持病室秩序,保证患者医疗护理的安全。

遭遇暴徒的应急预案

1.遇到暴徒时,护理人员应保持头脑冷静,正确分析和处理发生的各种情况。

2.设法报告保卫科,夜间通知总值班,或寻求在场其他人员的帮助。

3.安抚患者及家属,减少在场人员的焦虑、恐惧情绪,尽力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国家财产。

4.暴徒逃走后,注意其走向,为保卫人员提供线索。

5.主动协助保卫人员的调查工作。

6.尽快恢复病室的正常医疗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化学剂泄露的应急预案

1.当有不明液体喷溅到患者衣物。马上将接触衣物脱下,放在消毒液中清洗消毒。

2.溅到皮肤上时,在第一时间内用大量流动水冲洗,也可用棉花或吸水布吸干皮肤上药液,千万不要擦拭,然后用清水冲洗。

3.通知医生并协助明确液体的性质,遵医嘱进行解毒处理。

4.及时向上级汇报,协助了解事情经过,制定相应措施,总结经验防止类似时间发生。

有毒气体泄露的应急预案

1.发现有毒气体泄露后,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通知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协助组织疏散在场人员。

2.立即开窗通风,应利用病室内所有通风设备,加强通风换气。

3.如毒气源在病室或附近,设法关闭毒气阀门,叮嘱在场人员远离毒气源。

4.及时通知医生,积极救治出现中毒症状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5.维护病室秩序,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安抚患者及家属。

医疗护理纠纷的应急预案

1.发生医疗护理纠纷后,护理人员应积极参与抢救于护理。

2.耐心细致解释,进行安抚,维持好正常诊疗秩序。

3.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汇报,正确在科内解决。

4.科内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应向院办、医务科、护理部汇报。

火灾的应急预案

1.立即报告保卫科、院总值班。

2.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和人员积极扑救。

3.发现火情无法扑救,马上拨打119报警,并告知火灾的准确方位。

4.关好临近房间的门窗,减少火势扩散的速度。

5.将患者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

6.尽可能撤出易燃易爆物品并抢救贵重仪器设备及科技资料。

7.撤离时使用安全通道,切勿乘电梯,防止因断电致撤离不成功。

护理差错及事故防范的基本措施

1.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护理部定期进行考核。

2.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必须坚守岗位,不得随意脱岗。

3.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均需履行告知制度,对新技术、新业务、自费项目、创伤性操作等需履行签字手续。

4.按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患者,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规范书写特护记录及一般患者护理记录。

5.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按医疗护理常规进行,必须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6.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7.患者当日用药只能当日领,不得留存,节假日按规定领取。对停药、转出、出院患者及时办理退药手续。

8.病房各类药品放置有序,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9.如出现护理差错或护理投诉按规定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及护理部。

10.护理用具、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备用状态,护理人员要熟悉放置为止,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

11.按规定认真交接班,危重患者、新患者、年老体弱者、手术行特殊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12.按规定使用一次性物品,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装破裂、潮湿、污染等现象发生。

13.按规定处理医疗垃圾,防止再次污染及交叉感染,给患者带来伤害。

14.住院期间要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各种意外发生。

15.对专科开展的新项目及新技术应及时制定护理常规,以使护理人员能够遵照执行。

婴儿发生溺水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操作,注意新生儿、婴儿的保暖,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立即报告儿科医生,门诊部主任、护士长。

3.通知急诊科携带必要的器械、药品,配合抢救。

4.必要时送特婴室留观。

引流管脱落的应急预案

1.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每班交接引流的通常情况并做好记录。

2.密切观察腹腔引流部位的纱布的清洁情况及病人的周身情况,生命体征,引流液的性状及量。

3.一旦发生引流管脱落,立即按压伤口,协助病人保持半卧位,安慰病人及家属。

4.报告经治医生,同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