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法制教育校本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法制教育校本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法制教育校本课程

小学法制教育校本课程范文1

关键词:中职 创新教育 校本课程 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67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功利化思想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中职学校创新教育推行起来困难较大。调查表明,部分学校对创新教育的态度不太积极,有的学校随便开设一些所谓的创新课程,其实不过是花架子,根本不可能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只有准确把握切入点,开发切合实际的创新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科学的创新教育活动,才能实现对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才能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情境,促进其创新品格的形成。

本文所提及的创新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校为本的创新教育课程的开发,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创新教育课程和地方创新教育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创新教育课程和地方创新教育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创新教育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创新教育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创新教育课程。

笔者现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就开发中职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几个重要的切入点进行探讨,以期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1 确立合理的课程目标,激发创新冲动

优秀的校本课程内容是保障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核心。为提升学生对创新教育的期望值,自然地激起浓厚的兴趣,课程目标任务制定要适合不同性别、不同个性、不同年级的学生,不要过于简单,也不要过于高远;同时要给学生发展留下空间和可能性,不要过于具体,也不要过于抽象。在课程内容的选材中,可通过以往学生科技创新成功的案例介绍,让学生理解本课程开设的意义和价值,明确课程要求和努力方向,初步感受创新的魅力,从而产生创新冲动,与此同时,“我也要制作一项创新作品”的目标便油然而生。

2 编写优质的校本教材,提升教学效益

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二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要想开发科学、系统的创新教育校本课程,首先必须组织专门人员编写切合实际的、高质量的创新校本教材。在这一方面,笔者所在的学校已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尝试。在江苏省创新大赛最佳伯乐奖获得者颜廷财老师的带领下,已成功编写了《职中生如何创新发明》、《职中生如何创办一个小企业》等多套校本教材,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已有40余件创新作品在国家或省级创新大赛中获奖。

3 培养良好的教师素养,提供人才保障

斯腾豪斯曾指出:“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课程实施的主导者,教师素质结构优化是提升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关键。校本课程开发在本质上要求教师具有教育行动研究的素养。长期以来,笔者所在学校高度重视创新教育的实施,为了提升老师在创新教育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早在2008年就选派颜廷财、林海明两位老师参加由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和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举办的培训活动,目前两位老师已正式成为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和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联合授权的NFTE创业教育培训师。其中,颜廷财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创新大赛共获得8金16银20铜,徐金奎、杨冬云、周洪春等老师也多次指导学生在国家或省级创新大赛中获奖。正是由于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学校的创新教育工作和创新教育成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4 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发挥资源优势

校本课程的开发依赖学校的现有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学校资源的再利用和延伸。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不例外,因此课程开发时,首先要考虑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具有优势的条件,将这些特色及优势纳入校本课程体系中,从而发挥更好的教育和辐射效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江苏省四星级中等专业学校,拥有机电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多个十二五省级在建品牌专业,这些专业中师生的作品在国家、省级创新大赛中屡屡获奖,如徐金奎、章宏明老师指导的作品《防打滑膨胀螺栓》获第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陈广东、周洪春老师指导的学生作品《改进型自行车省力脚踏杆》获江苏省第四届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二等奖;另外,学校师生的创新作品已获取25项国家授权专利。学校已将这些宝贵的资源财富融入创新教育的校本教材中,并对部分作品的作者、原理、制作背景等作了详细阐述,供广大师生教学使用,产生了积极地辐射效应。

5 挂靠先进的地方产业,丰富课程内涵

学校作为经济社会中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联。中职学校在开发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同时,应积极加强与社区的沟通,通过走访有关部门和企业,开展实地考察、调研等形式活动,利用社会力量参与校本课程的共同开发。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开发创新教育校本教材时,本着“服务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原则,组织相关师生参观淮安富士康集团、淮安达方电子有限公司、涟水锦纶化纤有限公司等地方企业,访问本土企业家、邀请企业经理来校讲演等形式,了解企业发展历史和经营情况,学习企业家的创业、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校本教材《职中生如何创办一个小企业》等,极大地丰富了校本课程的内涵。目前,学校机电专业团队与江苏瑞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单片机实验箱开发系统、智能网络型电子电工综合实验台,已投入批量生产,受到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小学法制教育校本课程范文2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 校本教材开发 教学实施

论文摘要: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现今的头等大事。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自身存在许多特点,使得一般的教材难以满足其教学需要,校本教材的编写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文章作者对汽车类专业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教学实施进行了探讨。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私人购车的迅猛增加刺激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为适应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全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汽车专业,以培养汽车后市场高级技能型人才。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飞速发展的技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现今的头等大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其关键在于课程改革。由此引出了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择、教材编写、双师教师培养、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组织等一系列课题。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课程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课程为公共及基础类,着重介绍基础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例如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政治理论、思想品德、法律常识、形势与政策以及汽车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等。第二类课程为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例如汽车结构与拆装、发动机机械检修、汽车传动系检修、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检修等,有一些专业课还在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不断演进,例如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轿车电控系统检修、柴油机电控系统检修等。与第一类课程相比,这些课程具有行动导向性强、对教学环境依赖性强、技术更新迅速等特点。由院校结合当地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状况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工作实际,总结一些对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和经验,提出汽车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原则、教学实施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

关于如何编写校本教材和提高校本教材的质量,很多相关文献中都有详细的阐述1]2]3]。笔者在实际编写教材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又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

1.迫切性与工学结合原则。汽车专业的教学工作者们从50年代末至今已经开发了很多优秀的汽车专业教材。然而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自身存在许多特点,使得一般的教材难以满足其教学需要,校本教材的编写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汽车行业的发展在不同省市有各自的特点,地方企业需要依据环境特点制定自身的发展路线。现有的教材能从国家经济战略的高度出发,从原理上指明方向,但很难覆盖到每一种具体的情况。校本教材则能深入到基层进行调研,使教材内容来自生产第一线,使教育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第二,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既需要重视实践能力又不能忽视理论基础,现有的教材或强调理论与科学研究,或单独针对实践,这使得我们很难找到一本合适的教材同时兼顾两方面的要求,而同一门课程使用两本甚至多本教材无疑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并给学生带来负担。校本教材则较易做到二者的兼顾,因此为学生与老师所喜爱。第三,各学校具备的教学条件和设备不尽相同,尤其对于一些国内外的较新设备,往往还没有配套的教材可供教学使用。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接受培训并亲手实践,然后通过校本教材这一媒介把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时有据可依。从以上几点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校本教材开发具有迫切性与必要性,而这是与专业课程“工学结合”这一特性密不可分的。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4],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应当紧密围绕着课程来进行。我们在编写专业课程校本教材时应严格遵循“工学结合”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好教材建设规划,教材内容及结构要反映当前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符合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需求,反映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体优化,提倡选用生产一线收集的故障案例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所设计的教学工单上应列一些讨论题,但不给标准答案,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打开思路,让校本教材满足教学的需求,真正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时效性与统筹优化原则。汽车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更安全、更便捷、低能耗、无污染、智能化等新的需求更是不断催生出新的技术。校本教材必须有较强的时效性,并经常更新,只有时刻关注最新的动态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投入校本教材编写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都比较有限,如何组织教师在短时间内编写时效性好的教材是一个挑战。聘请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不失为一个良策。在横向上,笔者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根据课程组建了不同的教学团队,例如发动机教学团队、底盘教学团队等。教材的编写由各教学团队组织教师进行,每本教材至少由3名教师参与编写。不同团队之间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共享一些共同的注意事项、统一绘制插图等等。在纵向上,一本教材的编写时间一般是一学年,而使用时间一般是2~3年。新教材与旧的相比,在内容上约有20%的更新,这使我们的编者可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对新技术的学习和调研,以及对教材结构的调整方面,保证了快速、高质量的教材编写。我们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尽可能减少那些教学中不涉及而学生又没有兴趣阅读的内容。我们还专门针对课程开发合适的校本教材,做到一本教材对应一门至多门课程,如《汽车结构与拆装》,一门课程最多使用一本教材,以减小开销并提高使用效率。在实际中,我们编写的《汽车结构与拆装》、《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电控汽油发动机检修》、《电控柴油发动机检修》、《汽车传动系检修》、《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检修》、《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轿车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应急维修》等9本校本教材都在使用当中,没有作任何无用的开发。  三、教学场所的设计

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需要特定的教学场所,应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要求,为学生创设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个工作环境中,学生使用工具,通过与工作人员合作与沟通,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取得特定的工作成果,并学习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必要的工作经验。教学场所设施布置合理与否,对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以及最终实现课程目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可将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成专业教室或实训车间。在专业教室中可设置针对全班的理论教学区,并为每个学生设置一个实践工位。大的专业教室还可划分为小组工作讨论区、资料查询区、实验区和实操区等,从而把理论和实践教学合二为一。专业教室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也有相应的提高。单纯的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都无法独立承担起专业教室里的教学任务。实践中,在“双师型”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共同组成教师小组承担教学任务。与专业教室相比,实训车间更强调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性和生产性。按照功能的多少,可把综合实训车间设计成单一功能和多功能实训车间。在笔者所在学院的实际教学中,教学场地已由原来的一块黑板、几十张桌椅板凳的理论教室,改成了理实一体教室(相当于专业教室),如汽车发动机理实一体教室、汽车底盘理实一体教室等,有的课程如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汽车应急修理等就直接进入实训车间进行。学生对于这样的设计普遍反映很好。

四、教学的实施

有了教材和教学场所的基础,如何组织实施教学呢?我们在实际中根据具体情况遵循了下面几点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在没有教师直接帮助下,围绕已经明确的学习目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在多变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独立选择劳动工具、设计工作方法、控制工作过程和保证工作质量的能力,较好地发展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独立学习起咨询和辅导作用。

2.行动导向的教学:通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这里的行动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活动或劳动,同时还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3.自我管理式的学习:教师设计和构建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情境和资源条件,学生以现实生活和工作情境为基础,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和方法,确定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从教师、同学甚至是竞争伙伴那里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职责只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自我管理式学习包括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笔者所在学院已将所有专业课程全部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此外,教师还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的最多的包括四阶段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岗位培训法等6]。

五、总结

高职汽车专业的实践教学既不同于普通高校也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因此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有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地方。在校本教材编写方面,为了更好地为课程和教学目标服务,在编写时不能一味地按照普遍原则进行,而应当有侧重地选择指导思想和原则,用工学结合与统筹优化的方法着重解决迫切性与时效性的问题。在教学场所的设计方面,需要根据实践性和生产性的需求将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成专业教室或实训车间。在教学的实施方面则应当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涂永忠.高职教材的现状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4,9(26):13.

[2]葛力力.提高校本“教材”质量的三个“切实”[J].职教论坛,2003,(10):25-26.

[3]刘平娥,罗建远.高职高专校本教材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5,28(446):59-60.

[4]李世春.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主要区别[J].教学与管理,2006,(8):34.

小学法制教育校本课程范文3

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强国的治国方针。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小学生首先要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目前看,中小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程度远远低于九年制义务教育水平,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学校法制教育作为实施依法治国方针的重要场所,必须要做好普法教育工作。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而综合实践活动恰恰把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融为一体,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搭建了平台,提供了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素质。结合吉林省实际,几年来,各地相继建立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场所(基地校),在承担课程改革重任的同时,还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历史重任。在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接受法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教育。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素质教育基地校发挥综合实践基地作用,强化法治教育在整个活动中的作用,开设了法治课堂,聘请了长春市朝阳区检察院丁书达检察官定期讲解法律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青少年普法讲座;基地还设立模拟法庭,由学生亲自设计、参与,把法庭引入校园,让法律走进学生的生活。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达到了普法的目的。

在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要接受法制教育,养成良好的遵法、守法的习惯,摒弃不良陋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法制教育,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克服课堂上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把法制教育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愉快参与活动,自主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知晓法律就是共同遵守的原则、法律就在身边、法律能保护我们,从而让法律在学生内心深深扎根。

二、法制教育的形式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法制教育不同于与课堂上的德育课教育教学,也不同于常识课中的法律知识,而是有实践、有理论,还能走向社会,理论联系实践是法制教育的重要特点。如,禁毒教育作为法制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值得各地效仿。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禁毒教育观看宣传片,由缉毒警察讲解,观看实物,学生发表禁毒声明,看似和学校课堂上的法制教育课程没有太大区别,实际上取得的效果不同。由于整个实践活动是以实践为主,将动手、动脑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成了禁毒活动的主角,学生近距离查看,然后分成小组,查阅资料,了解的特性、危害,然后再总结写报告,交流感想。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对的危害,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从而从思想上做到禁毒的目的。

各地综合实践活动也围绕法治教育进行了,积极开展活动。如临江市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小学生到临江市监狱参观,走进社会,用生动事例宣传法制,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通过学习《消防法》中“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等条款,很好地保护了青少年生命安全。

三、设置法制教育课程,应有相应的课程标准

法律不同于其他课程,具有严肃性、强制性和特殊性。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同落实普法工作相结合。要结合这些法律法规单独编写校本教材,根据课改要求将法律知识课从德育课和常识课中分出来,列入小学课程计划,使之逐步成为必修课程,并加以完善。切入点是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角度入手,编写法律课校本课程,寓教于乐、寓法于活动中,让学生从小学思想品德活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法、懂法、守法。

四、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阵地,培养合格学生

综合实践实践活动要做到“三个结合一个联系”,即: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同落实普法工作相结合;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同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法制教育必须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密切学校同家长、社区的联系,全面开展创建青少年法制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小学法制教育校本课程范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35-02

一、基础分析

我校从2000年起实施青少年法制教育,“以人为本建设青少年法律特色学校”,“法制教育促特色,法制教育促发展”是我们十年来始终坚持的办学目标和办学举措。

“四・五”普法期间,学校努力探索,建立稳固的、独具岩小特色的“八个一”,“二走进”法制教育模式,树立了学校办学特色。“五・五”普法期间,努力创新,谋求发展,在传承深化原有法制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将法制教育与学生的文学艺术创作相结合,法制教育与益智游戏相结合,让学生“乐学法、学法乐”,青少年法制教育特色持续发展。我校成为“全国青少年法律示范学校”、“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柳州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学校”。我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办学特色业已形成,但未能较好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特色办学成效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扩散,实现“以人为本建设青少年法律特色学校”办学目标。

二、方案制定

通过对自身特色和发展现状的分析把握,经过城区、市级专家组的指导,特别是受到自治区教育厅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校长管理能力提升”项目组专家提出“学校特色建设需有界定、有理念、有路径”的指导意见启发,我们形成了“立足青少年法制教育特色建设基础,回归行规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和谐思想”的特色建设思路。

有界定:将“法”的内涵界定为行规习惯、法律法规、方法规律;将法制教育拓展至“尊规守法”、“讲究方法,尊重规律”教育。

有理念:万物皆规律,有法天下和。

有路子:创新养成教育课程、法制教育课程、书韵课程、学科课程、环境课程,推动以我们对“法”的内涵界定为主题的各课程教育内容的有机联系建构。

2010年10月完成学校“法治文化育人创建和谐校园”特色建设方案制定。

三、工作开展

依照学校特色建设方案,以“统一规范+个性创造”、“内核牵动+团队发展”为工作策略,全面启动特色建设各课程。

(一)扎实基础――养成教育课程全面实施。由德育部门和各年级组长组成专项工作“智囊团”,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结合我校德育常规工作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确立以“微笑问好、卫生保洁、军事化出操、快乐阅读”四项行为习惯为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制定“四大行规”养成教育课程方案。

组织开展奖章设计、展示、评选系列活动,在奖章的设计创作、欣赏评选中,对四大行为规范的内涵要求形成思考和把握。举办隆重启动仪式,将行规要求用文艺节目展演的形式传达给学生。编写出“行规要求”、“名人遵规故事”、“行规童谣”等板块组成的“四大行规”课时教材。将行规要求编成简洁上口的童谣,以《手册》的形式印发给学生背诵学习。制作四大行规规范图解、行规表现教学光盘,实现教学直观化。印制奖章、创作“岩小娃”形象,形成激励引导学生的课程形象符号,让教育生动有趣、富有儿童气息。

设置梯级评价机制,确定目标激励。设置铜、银、金质奖章,每月进行评比,激励学生持续达标;设置阳光少年、形象代言人奖项,每学期进行评选,激励学生深度达标,较好地解决行规养成过程时间长、易反复等问题。学生面貌、校园风貌发生显著变化。

(二)优化核心――打造法制教育课程主阵地。传承活动课程,寓教于乐。继续实施“八个一”(一个模拟法庭、一份法制校报、一个法制宣传室、一节法制班会课、一台法制文艺节目、一个法制主题网站、一节法制课、一套法制教材),“二走进”(走进家庭、走进社区),“两结合”(法制教育与学生的文学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法制漫画童谣创编活动;法制教育和益智游戏相结合的法制棋谱创作活动)法制教育活动课程。“法制棋”系列活动获自治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一等奖。

研究课堂教学,拓展阵地。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法制教育也不例外。为此,我们积极开展法制课堂教学研究,首先利用课程方案中的校本课程课时,每周安排一节法制课,调整师资,法制课执教由班主任兼任到由政教部门人员和信息技术小组老师专门任教,更利于保证老师的教学精力,形成研究力量。法制课执教老师参加了市司法局举办的“法制教师培训”活动,定期开展法制课校本教研活动,采用《小学生法制教育》和《法制教育课本》进行教学和相关研究,打造了三节法制精品课,在柳州市司法局的支持和帮助下,录制了教学光盘,逐步向市级推广。探究法制课教学基本环节、模式,着手从我校法制教育新内涵出发,对现有教材进行选取、整编,形成我校法制教育的教材。

(三)追求提升――寻求书韵课程连接纽带作用。书香教师培养以教师“漂书”活动为载体,每学期完成一轮教师漂书活动,简短的阅读眉批、小小漂书交流卡在教师中传递阅读的收获体验。此外,利用学校论坛,开展阅读交流;组织专题总结活动,分享教师阅读收获。

实施“书韵童年”课程,建立班级图书角,通过读书小报制作、读书卡制作、班级读书会等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学校开展“经典诵读进文庙”、“开学第一诵”、“农历节日经典诗词诵读”等活动。

重新完善“书韵童年”课程方案,对必读和选读书目进行调整,设立与“规”、“法”、“和”教育主题相衔接的书目,发挥阅读在各课程有机联系建构上的纽带作用。每两周设立一节阅读课,为阅读课程的实施提供时间保障。

(四)综合渗透――建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行为课堂。建立全校层面以一二年级为内核,各年级团队发展;班级层面以班主任为内核,科任老师团队发展的工作模式。通过《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培养方案》,让教师明确需要培养的各项习惯及其达标特征,规范课程内容。以课堂观察、学生访谈为评价方式,以问题追踪、阶段反馈为引导手段,推动教师行为课堂建构水平提升。前一阶段,基本完成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引领,促进学生良好“听”、“说”、“读”、“写”习惯培养的研究,进行了教师课堂经典评价语言收集。将工作重点确立为“学习习惯培养与学科素养落实有机结合”的研究,通过优秀课例展示、分析,对“行为课堂”特征进行描述,让教师明确方向。组织开展“行为课堂建构”专题赛课活动,推动有效行为课堂的建构。

(五)全面覆盖――彰显法治文化。组建部门管理人员和普通教师共同参与的各子课程实施项目“智囊团”,参与课程方案制定、活动策划;组织寒、暑期专题培训活动;进行特色建设工作师生问卷调查分析,促使最大范围的学校成员深入思考学习、理解把握学校特色建设的目标、理论、策略。

在校园、楼道建立“四大行规”课程、习惯养成课程、法制课程、书韵课程等特色教育主题宣传板块,营造环境文化。实施“一班一特色”工作,班级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同步。班级环境文化“三角”、“五台”体现四大特色支柱课程内容,并通过指导班主任撰写工作手记,提升教师实施特色课程的能力。

小学法制教育校本课程范文5

一、基本情况

目前学校教学设备在逐步完善中,拥有微机室、自然实验室和仪器室、美术室、音乐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教室和少先队室等专用教室,本期已建成班班通工程。

学校坚持三个面向,秉承 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和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课程建设,推进课堂改革,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二、课改措施与成效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认识到位

领导重视是推进 两课顺利进行的首要因素。每学期伊始,学校领导就召开教研工作会议,商议本学期的教研思路。指出学校发展一定要让教研先行,要放开手脚大胆实践,力求闯出一条既省力又有效的路子。学校成立了以校长饶东南为组长,由学校分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徐德刚任副组长的课改实验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改实验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并结合本校实际,建立了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成立了文理科、艺体科共计5个课改实验组,组织教师开展课标培训、课程建设、课堂改革等活动。

(二)全员培训,全体参与,着力抓好队伍建设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我们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扎扎实实 、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教师业务学习,利用多渠道、多种方式组织教师学习、培训,给教师洗脑、充电,彻底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学习培训方式注重四个结合:一是集中引导和分散自学相结合;二是读书活动与网络教研相结合;三是专家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四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三)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我们将课程开设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来对待,按照市区的相关文件精神开设各类课程、开齐各类课程,开足各科课时,坚决杜绝随意增减周课时数的现象发生,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安全一致。学校每周进行不定时巡查,对违反课程设置计划、私自调课的现象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按要求、按规定进行正常开课,从未发现任何违规现象。

(四)认真落实地方课程,积极研发校本课程

按照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地方课程,将环境教育,法制教育、信息技术等学科开齐上好,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教师工作考核。我们立足学校和学生实际,在实践活动中针对不同年级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近三年来主要开设了乒乓球、小制作、《一日常规歌》、《美丽南川我的家》等校本课程,学生们在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中,自己动手,搜寻各种废旧材料,创作了各种器材,且行之有效。学校乒乓球队在区十届乒乓球运动会获小学男子团体第四名,单打第二名的历史性好成绩。在片区、区才艺展示中十几人次获奖,小制作与小论文也有2人在区获奖。按规划,来期将开设群文阅读指导课这一校本课程。

(五)善思善研,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

1.模式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在课改小组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前提下,探索适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教科室根据建设生长式卓越课堂要求,结合各组研究情况,总结构建了导、探、拨、练、思五字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全校模式推广。模式要领为:导,即激趣导入。高速度、强有力,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同化。探,即探究新知。大密度,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指导学法。探的步骤:①明确研究探讨的问题、目的,创设探讨的条件。②提出引导探讨研究的具体指引和要求。③让学生循序渐进开展探讨活动。④让学生有序有据地发表自己研究问题的结果和意见。拨,即点拨释疑。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练,即巩固运用。设计要精,既有针对性,又有充分的练习量、多层次、大容量。既巩固新知识又发展能力。既抓重点又有梯度。思,即反思评价。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归纳知识,自我评价,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教科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领导亲自抓教科研工作,从分析教学现状入手,找出教学工作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确立研讨课题,学校领导干部带头上课,经常深入一线听课、评课,学校各部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开展工作认真履行课改职能。

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研究制度、研究机构;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教学研究计划;定期开展主题明确的、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如每学期都进行听评课活动、人人一节公开课活动、课堂教学示范研讨活动、讲课比赛活动、课堂教学质量考评活动,并详实记录活动开展情况,并及时进行总结,不断积累丰富经验,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教师上课,备课上能够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对重难点的分析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目标;比较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练习安排适当,绝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加大经费投入,为课程改革提供保障

教学手段的变革,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对教育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课改实验更需要现代化教育技术力量的支持。几年来,学校争取上级投入建成多媒体教室、班班通工程、六大功能室。

小学法制教育校本课程范文6

在“滋养德育”的统领下,吴兴区提出德育的“五养”目标:一是养仁,继承优秀传统,关注优秀品德的培育;二是养心,培育具有阳光心态和健康人格的少年儿童;三是养行,培育学生的文明素养;四是养责,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特别是培育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意识;五是养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积极向上的个人理想,助力实现中国梦。

一、心育为源,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中育人

“滋养德育”,是要用爱滋养孩子的心田,不能走进孩子心灵的德育是难以取得实效的。积极向上、健康阳光、洋溢幸福的精神状态对于德性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德育具有基础性作用。作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吴兴区在这方面有很多成熟经验,“养心”是“五养”目标之一,心育在德育工作中也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实施。

首先是个体辅导的精细化。湖州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一方面通过在“和合共生”理念指引下的共生环境的建设,开展面向全体的教育;另一方面,对一些出现了问题的个体,学校也通过各种手段开展精细化的心理辅导。副校长谈琦虹说:“当一个学生在班级里面坐不下去,学校里不能容纳他,他一定会在社会上引发别的问题。如果在青少年阶段不加以制止,现在是在学校里违反校纪校规,长大了就可能要违反法律法规。我们要重拾老师、家长对问题孩子的信心,不能把他们推到社会上、把他们边缘化。”

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都是一个问题家庭和有问题的家庭教育。四中把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家访当中,针对家长、教师、学生三个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学校首先是对学生进行筛查。一是根据心理测量的结果进行筛查。学校根据年龄对学生进行侧重点不同的心理测量。针对初一年级新生进行适应性测量,初二年级侧重于人际关系的测量,初三年级侧重于对学习方法的测量。二是根据班主任的观察进行筛查。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感觉常规教育很难奏效的学生,也会形成一个名单在年级或学校例会上讨论。三是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情况进行筛查。当心理老师与孩子进行交流达到互信阶段以后,有一部分孩子会主动来向心理老师求助。筛查完成后,心理老师与德育处、班主任会开一个协商会,对这次家访的目的、措施,进行研讨。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在家访中,通过交谈,使家长和孩子能够感受到对方的爱,而不是冷漠和暴力,这是创造良好家庭氛围的关键。在老师的帮助下,家长和学生把协商的内容形成一份报告。家访结束后,老师之间要进行沟通总结,对家长也要进行回访,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对学生进行随访。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家访,对学生的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是团体辅导系统化。龙泉小学使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进社团、融学科、融活动,同时与学校的特色项目――足球――相结合,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促进个体主动成长。一是进课堂。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会课,隔周一次专门进行授课,以“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关系、生活适应”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展开教学。二是进社团。2016年开始,学校开设了以“儿童游戏”为主题的心理健康社团,激活儿童自身的潜能,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三是融学科。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各学科,特别是心理健康与品德课程。四是融活动。孩子们每周通过“心灵驿站”,收听广播、观看视频,听心理小故事、了解心理小知识;每月有“心灵小语”,把学生的奇思妙想在每月黑板报和队角上进行展示;每学期有“心理主题月”,第一学期举办男生节,第二学期举办女生节,男生整理书包、穿衣服、叠被子、煎荷包蛋,女生才艺展示、剪纸、扎辫子,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自理自立、自尊自强。

最后是把人生幸福作为心育的目标和归宿。湖州市第十二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开展20多年,学校从80年代心理帮扶制的实践,发展到2011年提出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并把幸福作为心育的关键词,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幸福教育。幸福学生、幸福班主任、幸福教师、幸福家长、幸福班级、幸福课堂、幸福家庭,积极语言、反思思维评价管理等,共同组成了幸福教育的同心圆。很多外校的老师们都说:“喜欢你们十二中的学生,因为他们有十二中的范儿:阳光自信、能说会道、自主学习能力强。”俞月琳校长说:“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教育的话,我一定会选‘唤醒’。”这也道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归宿――唤醒学生健康向上的积极心理和成长自觉,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二、水流涓细,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育人

道德学习不同于知识传递,更加需要学习者作为主体的生活实践。体验学习也是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缺失主体性教育”弊端的反思和调整。学生只有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和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吸收、融会和组织新的价值信息,才能完成德性培养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像流水一样,慢慢滋养心田、锤炼品格的过程。唯其涓细,才能走进内心。

身教胜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道德寻访团已经开展多年。校长邓承敏说,她在跟学生聊天时,发现孩子们对社会有不少负面看法。学生的这种想法来源于哪里?媒体、特别是网络新d媒体起了很大作用,其中有些报道是真实的,但也有不少是夸大甚至是虚假的报道。未成年人的心灵是纯净的,他们还缺少甄别能力,接触到这些信息以后会先入为主,认为社会上没有好人,好人好事都是骗人的,这引起了学校的担忧。

2010年,新风成立了道德寻访团,让孩子们去寻找、感受真善美的人和事,通过正面榜样去影响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成长。寻访团的第一位寻访对象就是住在隔壁社区的身残志坚的道德楷模,之后,孩子们陆续寻访了在基层社区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实际困难的全国优秀警察、十佳女护士、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等。孩子们还进一步将寻访对象拓展到身边的普通人,发现他们的道德闪光点。比如爷爷奶奶、邻居、老师、同学以及小区里的保洁阿姨、保安叔叔等。孩子们把寻访过程和所思所感用文字、图片记录下来,带到学校里,通过国旗下讲话等活动与大家一起分享,并通过在社区参加公益活动等方式身体力行。寻访对象的外延也在实践中不断扩大,从道德楷模到身边人,并进一步从人延伸到了物,比如去湖笔博物馆了解湖P的历史,从道德寻访拓展到文化和历史的寻访。邓承敏说,学校教育既需要课程引领,也需要文化浸润。

东风小学则是通过“红领巾护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推动家庭、社会、学校与少先队协作,实践育人。校长李培芳介绍,实践“护照”的想法来自于世博会护照,收集印戳是世博会参观者最热衷的活动之一。在这个创意的启发下,东风小学设计了红领巾实践护照,仿照护照的格式,列出学生的权利、义务、紧急联络人和联系电话等,并把孩子们在小学六年中要考察的社会实践基地和要完成的社会实践项目整合在这个童趣化的小本当中,使之成系列、成体系。李培芳说,实践活动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但也是学校教育力有不及的领域,这本护照的设计是希望让家长能够牵起孩子的手,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历史,去看、去听、去想、去做,在自主实践和体验中留下成长的足迹,通过学中玩、做中学去感受进步点滴,在亲身体验中收获成长。六年下来,盖有各种印章、填满实践经历的小本就是送给孩子们的一份成长礼物,更是一个美好的追忆性体验。红领巾护照的实践也获得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很多家长表示,实践护照不但帮助孩子开阔视野、丰富经历,也促进了亲子关系。

小学生的生活实践中,玩是一项重要内容。顽皮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在玩耍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释放,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吴兴区第一小学提出“教育,从玩开始”的办学理念,并把学校的德育课程整合为3W(an)德育。所谓3W理念,是指尊重孩子“顽”皮的天性,寓德育于“玩”中,让孩子在快乐体验中品格完善,成为坚韧、雅致的“完”童。第一个“顽”指天性,第二个“玩”指途径,第三个“完”指目标,在3W理念的统领下,学校把德育活动归纳为“节庆”“实践”“仪式”三条主线,建构起相应的三类子课程,以趣味引发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启发孩子们的智慧、培育孩子们的情感。

三、因势而行,在独特的生活际遇中育人

学生的道德学习是在独特的生活实践中完成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会是千人一面,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德性养成的过程也是在个人化的、社会性不断丰富的点滴过程中实现的。吴兴区提出“德育活动项目化”,鼓励学校将特色德育活动以项目的形式推进,不断提升目标、优化效果。例如东林中学的法制教育、白雀学校的少年军校、十一中教育集团的“三好五会”和城南实验学校对新居民子女的蒲公英幸福教育等,都已坚持多年,并形成了特色。学校内生的、各具特色的育人实践对于帮助学生构筑自己的生活和有意义的道德学习具有重要的滋养作用。

吴兴区在法制教育方面提出“四有”机制,即有课时、有教材、有教师、有测评。东林中学的法制教育已经开展十多年,青少年法制学校于1999年挂牌,现在已经从当年简单的法制知识的讲授发展到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宣法、用法。经过多年积累,东林中学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并于2006年开发了中小学法律读本,这套读本在2011年作为吴兴区中学生法律教育试读本被推荐到吴兴区其他中学。学校特别注重运用生活中实际的案例教育学生,并通过模拟法庭等形式让学生角色扮演,亲身去申辩、体验。校长王建申说,法制教育和国学教育都是东林中学的育人特色,前者重规范行为,后者重道德约束,一方一圆,共同服务于育人目标,使学生成为优雅的人。他特别谈到法制教育也要注意向家长宣传。他提到一件小事,一位家长在路上捡到一个新的柳筐,就近拿到学校传达室,还让学校转告她儿子放学的时候带回去。王建申说,这在法律上就是不当得利啊,学校由此也意识到法制教育不仅是对学生,也要向家长宣讲。

“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习惯养成教育是德育中的重要内容。十一中教育集团在2013年结合学校实际,对学生应该养成的习惯进行了梳理提炼,归纳为“三好五会”,即阳光健康形象好、言行文明素养好、运动锻炼身体好,会学习、会沟通、会劳动、会上网和会自省,每一条都对应几条具体的细则,也就是学校希望孩子们养成的好习惯。校长费建光说,初中年段并不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但这个年龄的习惯养成依然很重要。对于成年人,仍然需要强调养成好习惯、改变坏习惯,对于未成年人更是如此。“三好五会”不仅是习惯养成,实际上也是十一中的育人总目标,既体现了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也凸显了行为习惯的时代内涵。比如“会学习”中就要求学生自觉传承“三余”学风,勤奋努力、惜时如金。十一中曾以“吴兴县私立三余初级商业学校”为校名,“三余”取自三国时董遇利用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惜时读书的典故。再比如“会上网”,作为“五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结合网络时代的实际特别提出的,学校德育要正视网络媒体对青少年所构成的全新成长环境,也要积极引导他们在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间理性地自由穿行,保障学生的精神发育。“三好五会”把学校的课程和活动统领了起来,几年下来,达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四、水流无形,在完整的教育时空中育人

学生不可能被隔离在学校之中,学校教育也不能把学生的生活割裂开来。水流无形,才能遍布流经之处。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滋养”“浸润”学生生活的全部时空,才能有效达到育人目的。

吴兴区优化“一校一家委会”建设,吸收家长、社会人士参与,建立家委会参与并监督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制度。创新家长学校活动机制,推行体验式、互动式课堂,为家长提供更多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的机会;开展亲子关系测评,拓展亲子教育指导,努力为孩子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家庭教育环境。凤凰小学的小岗位实践引入了家庭和社会岗位体验,湖师附小的仪式教育引入家长参与,爱山小学的大拇指评价引入家长和社区评价,都在形成育人合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湖师附小教育集团在开展仪式教育时特别注意引入家长的参与。学校在四年级学生中举行成长仪式,为这些孩子举办十周岁的集体生日。这一天,不但老师送上祝福,孩子们表演节目,家长也要送上礼物,家长与孩子一同唱生日歌、许愿、吹蜡烛,让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陪伴下w验长大的感觉、感恩追梦。副校长金静提到这样一件事情:成长仪式那天,一名学生的家长因为突发状况不能来参加。老师知道以后就和孩子说,她来代替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份礼物。仪式开始以后,孩子的爷爷还是千辛万苦从外地赶来了,为孩子送上了礼物,孩子给爷爷鞠躬感谢,这个鞠躬的画面也很巧地被摄影师拍了下来。金静说:“我相信这个孩子通过这件事学会了感恩,感恩家长的爱,也会去传递感恩。”仪式当天,有二年级的学生专门从另一个校区,带着架子鼓赶过来为学长助演。还有已经五年级的学生主动来为成长仪式忙前忙后。金静说,德育的成果并不是靠奖状来代表的,学校最大的收获是看到孩子们身上的变化。我们总希望,若干年后,在他们的人生中,会有些许学校教育的闪光痕迹,那可能就是因为我们今天种下了善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