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

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范文1

在连接无处不在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渗入各个行业。人与人相连、人与物相连、物与物相连的“万物互联”时代,将对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变革。“网络”和“连接”也是今年PT展上的热门关键词。

竞技5G

5G技术是未来无线网络发展的主题,本次展会在5G方面,“通信国家队”大唐电信对5G进行了全面布局,并提出了“以场景为核心,围绕场景布局技术,场景带动应用,打造核心技术+生态合作”的5G生态圈战略。

大唐电信集团通过丰富的5G多媒体互动呈现以及产品样机展示,勾勒出未来5G生活的美好图景。同时会在展会首次亮相5G毫米波样机,不仅体积小巧,通过应用毫米波频段,频谱带宽可以翻10倍,传输速率也可得到巨大提升,为5G实现1Gb/s的传输速率铺设道路。同时,在“4.5G应用蓝海”展区,大唐电信集团也将展示从4G到4.5G再到5G的网络演进路线。

通信设备制造商巨头华为公司也将以“拥抱云时代”为主题亮相通信展,而“拥抱云时代”的前提就是强化管道。在本届通信展上,华为将集中展示5G、4.5G、超宽网络等管道技术的最新进展。展示5G网络的两大演进方向、三大核心技术和四大部署架构,全方位阐释未来5G网络演进的同时,还将展示64T64R的5G高频和低频原型机。在超宽接入领域,华为从40G PON向100G PON全面突破,最新的家庭互联方案和商业模式也将呈现。

中兴通讯将展示Pre 5G、5G整体解决方案、基于IT架构的BBU等面向未来网络架构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诺基亚和上海贝尔将在展会上面向5G的网络转型服务,助力运营商向5G演进。新服务采用了诺基亚及诺基亚贝尔实验室的多项技术,运用了在转型与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支持电信云、无线设计和优化的工具。同时,诺基亚还将基于AirScale的4.5G Pro与4.9G,为运营商实现5G铺平道路。

爱立信将展示其5G的发展战略,5G插件,准5G核心网,最新的设备原型以及技术应用场景。

在今年PT展上,中国联通将以“匠心网络 精彩不断”为展示主题,展示“产业互联网、公众互联网、家庭互联网和未来通信”四大板块。在其未来通信板块将展示联通公司多项基于5G网络的前沿科技及设备,包括可支持大于10Gbps的5G大数据速率传输的Massive MIMO技术、为未来新型基站实现方案可灵活适应不同地区差异化业务需求的5G虚拟化基站。

比拼物联网连接

物联网方面,大唐移动将重点展示蜂窝物联网部署计划和整体解决方案。大唐移动可提供性能优异的NB-IoT及通信模组产品,实现停车场智能管理、市政管网自动抄表、位置追踪、资产管理等服务。同时,大唐移动还在积极推进TDD与FDD网络融合,积极探索NB-IoT和eMTC技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弹性方案。据了解,大唐移动已成为运营商物联网应用生态中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与三大运营商共同开展了基于物联网的一系列合作,致力配合运营商在2017年着手开始相关的网络建设。

而华为的物联网商业解决方案包括商业规划,生态建设,专业服务和1+2+1解决方案,基于运营商存量网络进行平滑演进,帮助运营商快速拓展行业市场,使能多行业IoT创新。

诺基亚和上海贝尔将展示涵盖了NB-IoT的连接技术、IMPACT物联网管理平台等的智能城市解决方案、融合的政企解决方案、针对互联网公司的流量调优和超大数据中心互联方案、针对公共安全的联动解决方案等。

爱立信将展示窄带物联网技术标准,爱立信水联网解决方案、智能停车与车队管理解决方案。

中国电信此次参展,展示内容将包括六大板块“网宽世界、云网融合、双创空间、天翼物联、智慧家庭、移动互联”。天翼物联展区将让观众了解窄带物联网技术特点,以及在工业制造、远程监控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体现依托自身集约运营的物联网专用平台,全方位打造“万物互联”的产业生态圈。

应用是王道

“互联网+”作为年度热词,在本次展会上也得到充分诠释。中国移动在今年PT展上的展示将凸显“连接”的概念,主展区将以“和你一起,连接未来”为主题,包括4G+业务、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智慧家庭业务、5G发展和信息安全五大区域。在智能家居方面,将展示移动极光宽带、魔百和、智能家居等各类和家庭业务,现场观众可进行VoLTE业务、VR、咪咕游戏、音乐等现场体验,让大众体验到更宽、更快、更精彩的互联网+服务;在集团信息化方面,将展示移动云、大数据、智慧城市、车联网等不同领域的解决方案,展现从芯片到平台再到应用的全方面研发成果。

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板块包括教育信息化、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面向行业用户的创新业务,其中教育信息化是为“互联网+教育”转型,促进教育信息化快速规模发展的行业产品,包括班班通、未来教室和互动宝宝业务。“互联网+”环保云业务面向区域环境热点,以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为核心,为环保管理部门提供先进的、智能的、全面的环保信息化解决方案。

中国电信打造的“智慧家庭”,融合家庭娱乐、家庭智能应用、家庭云的整体服务,构建起智能家居生态圈;为制造企业提供包含“智能制造”、“制造业服务化”和“工业云”的整体解决方案,覆盖企业生产、运营、销售全渠道。

中兴通讯将展示Pre 5G、5G之路(5G整体解决方案)、未来网络演进(基于IT架构的BBU等面向未来网络架构的产品和解决方案)、Big Broadband解决方案(以NG-PON2为主的10G以上backhaul解决方案)、NB-IoT为主的IoT接入解决方案。

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范文2

和所有的ICT厂商一样,华为很早就开始研究物联网相关技术,但产品的开发是在2010年左右开始启动。到今天,华为已经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实现了从“零”到“一”的跨越。与其他厂商不同的是,华为的切入点除了传统行业之外,还在加强“工业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某个核心产品为中心,结合行业需求,推出一整套解决方案。

那么,华为如何看待物联网?怎么寻找落地的结合点?本报副社长兼计世网总经理张群英邀请华为企业网产品线总裁刘少伟,一同探讨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以及ICT厂商的机会。

为标准努力

计世:就中国市场而言,你是怎么看待物联网目前的进展,尤其是技术和标准的问题?

刘少伟:物联网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也曾经和IPv6联系在一起讨论。首先,以炒作曲线来讲,物联网应该过了炒作的高峰期。通常一项技术过了炒作曲线高点之后,有两个发展趋势:要么下降一段时间后开始回升,要么是死亡或者仅仅在局部应用。这两年,物联网开始真正落地,不再是前期的单纯炒作。

其次,物联网相关的标准和技术在一起往前走,这个很重要。标准可以推动产业链成熟,同时也是支撑技术前行的“引路人”。

第三,从我国国情看,物联网发展的快慢将直接影响相关行业效率的提升,国家在“十二五”期间也提出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性意见和要求。

华为成立企业业务之后,也进行了物联网相关产品的研究探索,这个早在2011年就已开始了;在2012年,形成了初具雏形的整体方案和研发;2013年,华为已经拿出更多的产品解决方案。

华为是谨慎乐观地做出尝试,既然踏出这一步,接下来也会和我们的客户一起投入,共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计世:为了使物联网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物联网标准的定制已经体现在了“十二五”规划里面,华为是否会在标准的定制过程中参与进来?

刘少伟:说到物联网标准,这是个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因为物联网涉及的领域非常多,而这些领域已经有些比较老的或者事实上的标准。实际上,有很多组织在研究物联网相关标准,例如在2007年,3GPP已在考虑物联网方面的标准和框架,但这几年下来未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2009年之后,有更多组织参与进来研究物联网标准,比如一些欧洲的或者全球性组织。后来做大成立了one M2M标准组织,这个组织发展很迅速,有几十家机构参与其中,最近也推出了R1的标准基线,业界还是比较认可的。在这些组织中,华为都在积极参与,并扮演了重要角色。

做标准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先做标准,然后做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二是等整个产业兴起之后,再整合所有的标准,统一成一个标准。第一种情况很容易成为学术上的讨论,如果没有实际的应用,踩不上应用热点的话,不容易落地。第二种情况,如果统一标准的时间点晚了,很多标准已成事实标准,则需要对前面的很多事实标准进行更改或兼容妥协,这在后续标准制定中也存在问题。

所以,物联网标准的制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目前来说,很多行业已经着手为标准“献计献策”,只是还没有形成最终的框架。华为长期参与通信行业标准的制定,也有一些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如果是别人做标准,而企业跟着标准做产品,就一定会出现滞后,因为你对标准的理解不够深入。

总体看,物联网可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标准制定的同时,企业最好还是深入跟踪,投入精力去研究。

从需求切入

计世:华为针对物联网在第一季度了自己的产品方案, 在一开始的时候,华为是怎么发现物联网领域的机会的?

刘少伟: 华为可能是个比较幸运的企业,在物联网方面产品成型都要归功于我们的客户,是他们给了华为“灵感”。去年年初我们的海外某电力客户需要部署智能抄表,也正是这个机会使华为真正走上了“物联网”的道路。

当时这家客户需要更换系统,相关的设备太多,有各类采集器、路由器和交换机,同时对设备工作环境要求比较苛刻。客户提出,华为能否做一个设备,将所有的设备集成在一起。其实不是简单的集成,重要的是要节约成本,并可承载多种应用,同时还需要有可二次开发的软件接口。我们评估后发现,投入没有想象中的大,于是做出产品。这个产品实际上带来了机会。

在智能交通领域,很多国家同样要求设备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中。为了满足这种环境,经常要增加防尘功能、带空调机柜等。这对客户而言,无形中增加了成本,也带来了安装维护的不便。

同时一些国家也希望推进节能减排,尤其在一些楼宇空调、机房等用电上,希望华为或者同华为一起提供良好的节能方案。

我们综合客户需求,推出了一个“盒子”,叫做工业路由交换一体机。实际上在一些行业中也有类似的工业级的“盒子”,但支持的协议少、功能简单,无法满足多业务叠加和组大网的能力。华为的做法是做成一个平台,除了拥有传统交换、路由的功能之外,还有通信、数据采集、安全等功能。

计世:请介绍一下华为在物联网方面具体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刘少伟:简单地说,在工业领域,可以利用工业路由交换一体机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也就是涉及到数据的计算、存储、分发、处理等技术问题。我们不但能采集数据,还能做到控制,通过平台软件的API,将数据通过指令传递下去。这个软件平台本身是开放的、标准化的、对第三方开放的,可应用于不同行业,如交通、电力、智能楼宇等。这个设备具有多种接口,除了传统的以太网口以外,还有RS485、电力线传输PLC、ZigBee等接口。另外设备的可靠性也做了增强,如防尘、防水、耐高温等,可以适应恶劣环境。

华为推出的产品符合IP51的标准,适应工业现场的恶劣环境,有些特殊的配件都是专门设计的。华为的硬件设计团队来自铁路信号产品的研究开发团队,他们在可靠性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保障了这个产品的快速推出。

在今年4月华为召开的全球分析师大会中,对这个产品的演讲获得了最多掌声。

我们将这个解决方案叫MSCoIP物联网管道,MSC含义是仪表(Meter)、传感器(Sensor)和控制器(Controller),将MSC承载到IP网络中的解决方案称为MSCoIP。华为MSCoIP 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IP管道,使得物联网广域连接变得简单易用、经济可靠,是一种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

目前我们做的项目有工业电网、智能楼宇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有不少厂商,只靠华为一家也是做不大的。所以,华为还是集中精力做自己擅长的领域如通信,其他的上层应用软件和底层终端交给合作伙伴。像电表,华为肯定不会做,华为会和合作伙伴共同做解决方案。在智能楼宇方面,最近有很多项目在做,如在澳大利亚,华为会先在自己园区部署方案,看效果之后再推广,这也需要和合作伙伴一道努力。

计世: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应该同样存在安全问题,华为在这方面是否有准备?

刘少伟: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确实存在安全问题,当越来越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例如电梯、监控、家居等连接到网络的时候,保证它们正常运行,不被攻击、利用是物联网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我看过一个咨询报告,在美国工业设施中,水厂受到攻击是最多的,这个设施和我们生活以及人身安全联系很紧密,如果被任意操控,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华为拥有业界一流的安全研究团队,拥有防火墙、Anti-DDOS、IPS等众多安全产品,在安全领域也有很长时间的积累。 目前来看,物联网的安全和互联网的安全有很多类似。华为在安全方面采用平台化策略,安全成果可以很快被集成到某个产品。就拿华为的AR系列工业产品来说,该系列产品集成了丰富的“安全功能”在里面,可以保障数据安全加密传输,保护物联网应用安全。

带动传统产业

计世:在规范物联网发展的相关批文中提到一个细节,物联网在两化融合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未来两三年中,华为在推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方面会有何行动?

刘少伟:我们要做一个领域的时候,一方面要看行业趋势,另一方面要看华为的积累能在其中做些什么,有些领域虽然很热,但与华为相关性不大或积累不够,我们就会对投入非常慎重。

就物联网而言,华为之前实际上在网络方面有很多积累,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形成方案。首先华为在自己有一定经验的行业做方案,比如电力、交通。华为在电力行业已介入了20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创新,形成了AMI智能抄表方案和配电自动化方案。

对于一些新的行业,华为会从自己的擅长出发,和伙伴一起形成方案。像楼宇自动化,华为对通信擅长,可以从通信角度推动技术和方案往前走,把客户效率提升上去,同时也会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做方案。

在这些方案成熟后,华为会和一些业内供应商一起合作,把方案延伸到新的领域,最终满足客户需求。

计世:物联网会提升传统行业运营效益,但是否也存在冲击传统行业的可能?

刘少伟:很多年前一个外籍专家给我讲了一则笑话,说为什么要IPv6,原因是有了IPv6后不会被狗咬。听起来很奇怪。他解释说,在美国,电表抄表都锁在一个屋子里,而抄表员有钥匙可以进去查看电表,而有些人家里养着狗,若是主人不在家,狗就可能出来咬人。如果说每个电表都有一个IPv6地址,就可以实现智能抄表,抄表员就可以远程办公,也避免了被狗咬。这虽然是个笑话,但是说明了物联网将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和效率。

我们都知道物联网能提升效率。另外,有些地方污染严重,有些地方高温高压,有些地方收集数据比较分散,有了物联网人不必去现场,远程即可解决。比如物联网在医院的一些简单应用,以前医生巡房,需要敲门看病人是否在病房。如果病人带上手环之类的产品,就能远程看到病人所在的区域,医生巡房的时候就能知道病人的位置了。

当然,物联网的发展或许真的使一些传统行业消失,但是我相信同时也会兴起一些新兴产业,提供新的机会。在行业中看久了就会发现,本来它不是你的竞争对手,但就是突然杀出一匹黑马抢走了你的“饭碗”。传统行业不一定会消失,更多的是它们转移了,就好比智能手机或多或少都影响了照相机产业。

期待产业链成熟

计世:现在的物联网与几年前相比,有哪些质的变化?

刘少伟:2002年的时候,提出了“3C合一”的概念,那时是希望将家电通过网络整合到一起进行远程控制,但也仅此而已。

后来的物联网经过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物体之间的静态相连,只是物体和物体发生联系,叫做M2M,典型的应用如刷公司员工卡可进入公司。

第二阶段不仅是物和物之间的局部连接,还需要物体和人之间,甚至和更广泛的云侧(Matrix)动态联系起来,更加智能化,我们称之为M3(M2M to Matrix)。在这种智能化之前,需要做许多技术的工作,支撑智能化往前走。例如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数据有各种各样的格式和内容,怎么收集和统一?这在早期物联网落地的时候被提出来较多的问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一一解决。

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大数据的处理和研究也将成为一个热点,有了用武之地。物联网连接了海量的事物,收集了海量的信息,这两者结合起来,将很可能打破已有的工业领域和边界,产生很多奇妙的事情,这是第三阶段。

计世:物联网作为话题火起来有好几年了,但是实质性的行业落地并不是很多,原因在于技术还是其他?

刘少伟:不仅是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都会有这样的过渡期。我大概总结了一下,原因有这么几点。

第一,客户需求是逐步产生的。对于客户而言,如果原有的方式完全可以满足现有需求,而且投入“新东西”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收益,那么客户就不会愿意为这个“新东西”付钱或者付这么多钱,但是目前有些行业的客户需求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所以物联网在这些领域已经开始发展起来,比如说电力领域,客户愿意向物联网这块投资,所以在电力领域就开始有进展。

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范文3

“做一个只比别人领先半步的企业。”黄孝斌如是总结自己的创业经验。 北京时代凌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黄孝斌

从央企辞职创业,做大“物联网”

回顾自己的创业往事,黄孝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做一个‘从0到1’的企业,不是一帆风顺的。”

从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黄孝斌进入中国冶金设备总公司工作。1999年,该公司创办北京佰能电气。彼时,但任佰能电气市场总监的黄孝斌只有26岁。这成为他创业的“第一次尝试”。

“我们原来在央企,主要是从事工业控制领域。公司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意识到工业控制逐渐成为夕阳产业,于是把工控理念向外扩展,希望将工控的技术和理念运用到社会管理其他领域。” 黄孝斌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在分析整个社会管理层面IT的时候就发现,企业非常关注实时数据。

“实时数据采集和有效传播恰恰是工业控制能力非常核心的一个环节,只有实时的数据才能对工业生产智能化控制,基于这一点,我们要选IT底层,所以就研发了无线传感和物联网的技术,将工业领域的控制技术和控制思想运用到城市管理领域,从而使城市管理由数字化变为智能化、智慧化。” 黄孝斌说。

带着这样的判断,2007年,黄孝斌辞职后创立了时代凌宇。他带领着几十个年轻人,主打物联网产品和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其实,公司成立之初,与其他公司一样面临同样的困难:没有知名度,没有资金,没有人才,没有市场,在经营过程中,同样也遭遇政府职能转变、原有市场萎缩、竞争更加激烈、新业务不能及时推出等情况。

“当时吸引风投、拿钱也很困难。所以我们尽量从有现金流的项目做起,从小事做起,实现滚动发展。”黄孝斌告诉记者,公司最早开发了一些楼宇控制系统以及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行业解决方案,以工控方面的技术优势屡屡打败那些纯软件商,并迎合数字城市、平安城市的建设,在城市综合管理领域大显身手。

与此同时,黄孝斌还通过一个模拟沙盘,立体地展示整体解决方案和实际场景应用的例子。他的目的在于:当物联网的概念刚刚兴起,别人都只是在PPT上展示概念的时候,让所有来过公司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概念,“物联网,我在时代凌宇见过”。

很长一段时间里,时代凌宇作为行业先行者被城市管理者邀请去做发展规划、培训讲座,他们参与了北京市物联网的顶层设计,承建了多项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如北京市电梯安全监测平台、北京市城市生命线物联网监测平台、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城管物联网平台建设工程项目、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等。

“比别人领先半步”中的商机

“公司这几年处于快速发展期。” 黄孝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8年多来,公司吸引了包括央企员工、外企职员、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知名高校硕士、博士等众多优秀人才加盟,逐渐从一个30人的小团队扩展到将近300人的团队。2015年,时代凌宇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2012年后,智慧城市开始井喷式地发展。黄孝斌和公司由于取得了先机,率先为众多实现智慧过程的城市提供建设和营运服务。“无论是以前还是未来的发展,公司的核心定位都在于,如何让解决方案更好地满足需求,如何更好地运用好的技术降低成本。这是我们要做的事。”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解决方案是核心,它会把产品和技术跟人的需求结合起来,不单单只是产品或是技术。但解决方案并不容易,一方面它必须对需求非常清晰,因此就必须对一个行业的发展机制了解得非常透彻。另一方面,它要求对技术非常熟悉,有能力将客户抽象、模糊的需求落实到技术层面上来。” 黄孝斌表示。

据介绍,时代凌宇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从最初提供系统集成服务获取盈利的商业模式转变至现在的“产品―平台―服务”创新型物联网商业模式。通过从产品到平台再到服务的商业模式,实现从物联网架构底层到上层应用的全覆盖,为智慧城市管理、安监、质监、环保、水务、交通等多领域提供服务。现在,黄孝斌正在思索从研发产品到研发平台,从供应商到服务商的转型。

“要比别人领先半步,对行业、对未来发展要有一个认识。”黄孝斌说,这是他的信念,“做任何事情,走错一步就会变成‘先烈’,而领先不够就无法前行。”

“智慧城市”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智慧城市”理念的不断推进,“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等新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的顶层规划。

在黄孝斌看来,智慧城市是一个发展趋势,整个社会能提供的能源、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以有限的资源去不断满足人不断提高的需求,必定会产生矛盾。因此,只有提高现有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才能令这些需求不断满足。

“但是现阶段,智慧城市发展又是参差不齐的。一线城市,如北上广已经达到非常先进的程度。而二三线城市才刚刚起步。”黄孝斌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潜力是巨大的。许多人都看准了这个市场,因此你会看到许多公司说,我是做智慧城市的。”

与此同时,黄孝斌判断,如同电商一样,“智慧城市”一定会细分到交通、环境、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每家公司都会在不同的细分领域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在5到10年内,我们的规模一定会超过百亿。”黄孝斌底气十足地表示,“我们的目标是,一定要成为行业真正的领军者。”

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范文4

 

如何看工业4.0落地

 

记者:SAP中国研究院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智能制造示范产线已于上个月在沈阳落地。去年12月,这条示范产线还应邀在浙江乌镇举办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亮相,赢得了各界广泛的关注。这是否意味着工业4.0已经在中国落地?

 

陆凯德:SAP与沈自所工业4.0联合创新项目,以及智能示范产线在真实应用场合的落地,证明工业4.0已经不仅仅是个概念了。SAP与沈自所的合作,也是SAP与合作伙伴联合创新的范例,双方将各自所处领域的专业知识与优势进行整合,真正打造面向物联网的工业4.0最佳实践案例。

 

在今天大会之前,我和一家生产制造设备龙头企业的高层进行了会面,对方希望借助工业4.0解决方案针对单台机械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我们还就实施平台、物联网、大数据、可预测性维护、自动化码头、智慧港口建设、商业模式转型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记者:中国制造业正在转型升级之中,这个过程势必产生对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很大需求。同时,中国制造业完备的体系覆盖了制造业的所有领域。SAP把工业4.0一半的研发力量放在中国,是想把中国作为工业4.0的最佳实践场所,进而将在中国制造业取得的最佳实践推向全球吗?

 

陆凯德:“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品牌,中国正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这也是中国制造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你说得很对,工业4.0解决方案如果在中国制造行业的实践获得成功验证的话,我们也会推广到世界其他地方。

 

其实其他国家也在考虑制造业升级的问题。美国一直在讲重返制造业,他们以前认为生产只是整个创新或者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完全可以外包。现在他们已经意识到如果不从事生产的话,美国会在未来错失针对这个产品进行创新的机会和能力。如今,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生产制造这一块重返本土。你刚才谈到中国可能会是工业4.0成功案例的落地的地方,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讲得通的。

 

记者:在德国制造业有很多“隐形冠军”,在细分领域他们的技术已经是全球领先的。在德国实行工业4.0时,这些“隐形冠军”是独立实施呢,还是作为大企业的一部分?

 

陆凯德:德国有很多这样的“隐形冠军”,在他们所在的行业领域内拥有强大的优势。与SAP所积累的行业专业知识相比,他们的行业知识是一笔巨大的资产。SAP已与其中部分公司进行联合创新,开发新的应用。在合作中,双方可以分享行业知识、专业技术,最终实现双赢,推动行业数字化的发展。SAP希望使得他们在所处的领域里能够做得更强,而不是占领他们的市场或商业模式。

 

为了让中小型企业轻松实现工业4.0,减少巨大的前期投入,SAP携手西门子、惠普、捷德、德国电信、费斯托等企业,并联合德国信息产业、电信和新媒体协会(Bitkom)、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德国电工和电子产品制造商协会(ZVEI)构建了一套“工业4.0研究网络”。截至目前,工业4.0在德国有300多个示范场景,所有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可以对相关概念进行论证,也可以将其作为测试和验证的场所。当这些示范场景付诸实施时,SAP会提供各类协助。我们提供以SAP HANA云平台为基础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包括终端的联接等。

 

工业4.0催生新型集成商

 

记者:以往的IT系统集成商只要对IT系统和管理流程熟悉,就可以做项目了。因为流程是将不同行业管理的共性提取出来的,而工业4.0要涉及生产,生产环节的行业属性差异很大,请问新一代系统集成商该如何产生?

 

陆凯德:我相信,未来系统集成商的角色会发生很大变化。以前,他们只关注流程、IT产品,根据参数做配置实施就可以了。现在他们的角色有了转变,包括帮助客户识别市场机会,给客户关于商业模式,甚至定价方式的建议。

 

比如说SAP与德国压缩空气系统制造商凯撒公司的合作,是将原有销售设备的模式,转变为销售“压缩空气”给客户。凯撒对空气压缩机的产品重新进行设计。凭借 SAP解决方案,凯撒公司可以对压缩空气流量进行远程监控,并提供远程服务,成功地将自己的业务转变为按照压缩空气的使用量和服务水平进行收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记者:那么,新的系统集成商会从原有集成商转变过来呢,还是行业内厂商自己做起来?

 

陆凯德:两种都有。一部分是现有系统集成商的转型,这些系统集成商的一些员工经过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能够掌握数字化经济时代下的运作模式,有做数字化SI的能力。当然还有一部分员工没有这样的技能或者能力,慢慢这部分人就有被淘汰的风险。另外一种是新进入市场的系统集成商,他们非常了解互联网以及数字技术对工业流程和工业发展带来的变化。在我们客户这边,我也看到过这两类集成商是并存的,一些是从现有的演变过来的,还有一些是全新的。

 

记者:新的系统集成商面临的挑战要比原来多得多。作为工业4.0平台供应商,SAP如何进一步降低IT的复杂性,比如说在开发工具或者产品形态上,以便系统集成商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生产过程上的问题?

 

陆凯德:我们正在着手从两个方面做:一是通过标准化的商业实践和服务标准API,使得解决方案构建模块化,以便集成商像搭乐高积木一样,快速搭建工业4.0的解决方案,从而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我们的企业用户也有这方面的需求,他们希望使用更高效的标准化模块服务进行解决方案的快速搭建。在快速部署新的应用的同时,大幅降低IT的实施成本。

 

工业4.0改变软件厂商

 

记者:在今天上午的演讲中,我注意到作为你们客户的立邦公司,使用了多种SAP的商务软件。显然,他们不可能用到所有这些软件中的所有功能。随着云计算的普及,SaaS模式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我想知道的是,基于工业4.0模式下的软件创新,比如说用户是否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使用SAP云平台上提供的不同商务软件中相关的模块搭建自己的解决方案?

 

陆凯德:过往,SAP为客户提供通过企业预置软件,构建基于云部署的完整解决方案。随着SaaS的流行,SAP把整个端到端的软件服务全部放到SAP HANA云平台上供客户用。客户可以在云平台上用自己所需要的一部分,通过所用的这些服务来构建针对其行业相关的解决方案。

 

我们一直强调如何分解应用,然后将其细化为多个模块,为服务功能开发者提供标准的接口,以便开发商在模块的基础上快速架构服务模块化解决方案,进而使得客户可以模块化地提取所需要的应用,而不是将整个应用全部买下来。

 

SAP未来的愿景,不仅只是商务软件的模块化,也不仅是采用SaaS的访问方式,而是在网络上构建模块化服务的目录,它涵盖了全部SAP产品的数据。客户及合作伙伴可以通过访问上述目录,从中选取他们所需要的服务。

 

在现有商务软件的功能之外,我在今天上午的演讲中还谈到架构在软件产品之上延展的服务。以财务或者电子商务应用为例,每家公司所应对的财务情况不一样,每家企业电子商务的需求各有不同。因此,除了产品要满足用户需求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延展服务,比如说支付服务,以及与终端进行通信互联的解决方案或者接口。再如,未来用户购买空调时,他们将获得包括数字化遥控、预测性维护,以及监测空调实时运行工况等在内的延展。

 

记者: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再工业化计划”和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相互之间不应形成孤岛。如何互联互通?谁去做互联互通的相关标准和协议?

 

陆凯德:我们觉得每个国家都有意愿进行全球协作,没有一个国家会选择把自己孤立开来。工业4.0平台由德国经济事务部在牵头,也被邀请到中国来进行信息的分享。在会议中也明确了工业4.0平台的参考架构将来也适用于中国。

 

美国的重点放在软件工程和流程上,而德国目前主要是参考架构的方式。目前来讲这些方式是互补的,而不是孤立的或相互冲突的。但是有一点,将来互通的标准不太可能像其他一些标准那样,在一个圆桌上由各国政府,或者不同的联盟协商解决。未来的标准最终还得看谁的解决方案能够最快在市场上落地,并为工业界广泛接受,进而形成业界的事实标准,然后,这个事实标准再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认可,最终形成国际标准。在标准形成过程之中任何孤岛式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当然,在有的具体领域,比如说数据保护和数据安全这块,采取的方式是不同的。因为这样的领域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比如说数据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归属问题,是归终端使用者还是终端部件生产商。在这方面,我们必须依照相关条例规定进行有效监管并明确责任。

 

超越工业4.0

 

记者:我们知道丰田的精益思想,不仅用于汽车行业,其“消除一切浪费”的核心理念也适用于其他领域。但是当SAP与工业4.0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给人以SAP只是专注于制造业的印象。

 

陆凯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SAP不仅为制造型客户提供服务,而且也为非制造型客户提供服务。SAP战略框架基于时下的数字经济。数字经济融合了五大技术趋势,即高度互联、超级计算、云计算、更智慧的成果导向型世界,以及网络安全。在这些趋势的影响下,企业认识到,高度互联和大数据是推动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因素。SAP 与全球数千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基于这一点,帮助全世界不同规模的企业重新构建业务模式、重新构想业务流程、重新设计工作方式,以具备面对数字经济时代下挑战的竞争力。

 

而工业4.0是SAP数字经济战略中面向制造业的一部分。它不只包含技术,还涉及指导方针、最佳实践、工作流、组织架构设计和社交工程。从而,在全新的制造业时代,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客户进行合作,开展有效竞争。工业4.0覆盖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而不仅仅局限于生产制造环节。如今在制造行业,产品本身已经成为信息的载体。即使一款产品被制造出来并准备交付,这也不意味着工业4.0的结束。后续还涉及如何将产品投向市场,以及产品到用户手里之后的服务问题。例如,企业在整个产品周期内对产品进行跟踪,并通过跟踪来进行预测性的维护,预先知道这些产品什么时候发生故障,从而提前进行干预。

 

记者:相对于工业4.0而言,知道SAP在推动非制造行业转型的人还是少数,请介绍一下SAP在这方面的实践。

 

陆凯德:工业4.0主要关注制造业,而SAP的物联网战略则聚焦所有25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涉及零售、金融、保险等行业。在金融行业,我们有一个客户现在的商业模式与传统相比,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传统上都是银行门店的销售人员针对客户提供银行服务和信贷保险的咨询建议,这些知识都储存在销售人员的头脑里。现在这家客户把这些信息数据集中到一个系统平台。这样,客户可以自行通过这个平台查看银行和保险服务的类别,自己去对比相关服务的优劣,同时还可以看到整个市场上类似产品并进行比对,从而使得整个市场变得透明。

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范文5

“+”什么?这是个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说,所谓“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加上各种新技术、新应用。而从三大管理软件厂商的战略看来,大致的思路亦是如此。早已经积极向互联网转型的管理软件厂商,在管理软件+互联网的同时,还加上了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物联网和现代制造等因素。

用友和浪潮给出的答案都是“互联网+企业”,也就是互联网+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章培林指出:“在大型企业这个层面,我们的企业互联网化战略就是基于在大型企业管理方面的深厚积累,充分利用物联网、移动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来帮助大型企业更好地连接客户、员工、合作伙伴和其他外部资源。”

作为企业管理信息化深化的必然趋势,大数据分析早已吸引力管理软件厂商们的关注。2013年,用友了“数据驱动的企业”战略,指出数据的价值已经从原来只是说明过去演变为直接驱动企业的经营、生产和管理运营。浪潮也早已经在管理软件中纳入大数据分析功能,作为其管理软件的一大优势,并全力打造大数据服务平台(DroData/BA),为企业提供基于物联网数据、企业经营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的智能决策服务。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指出,智能决策可以通过实现企业内部数据、外部数据的采集、整合、存储,形成企业大数据,然后利用分析模型,揭示数据规律,通过可视化工具向最终用户直观呈现,在传统的分析应用之外,提供了一些创新的数据服务。

“+”移动社交也是各大管理软件厂商的共同选择。诸如销售易这样的将移动、社交和管理软件结合起来的新兴移动互联网企业曾一度在管理软件市场上冲锋陷阵,雄心勃勃。这些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出现使得各大管理软件厂商不得不加快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步伐。在用友,2014年新组建的面向成长型企业的用友优普的定位就是成为“具备移动互联网基因的传统ERP管理软件”提供商,并在构建了企业社交平台――“企业空间”;高端市场,用友网络推出了移动平台UAP Mobile平台,作为用友移动战略的基础;在中低端市场,CSP平台是畅捷通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完全重构的平台。金蝶也提出了“双核(指ERP和用户体验)驱动,加速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战略,推出了涵盖EAS应用、K/3 Cloud应用、K/3 WISE应用、房地产应用、协同应用、KBI(关键行为指标)应用和HR应用在内的金蝶移动应用。浪潮也推出了移动互联网应用。

除此以外,浪潮在“中国制造2025@浪潮”战略会上指出,要通过“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关键领域”等形成行业、领域的公有云应用,如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政务、互联网+电子采购和互联网+人力资本等。

这一段时间,互联网+金融让用友在股票市场上格外引人注目。用友于2014年提出了企业互联网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把互联网金融业务作为战略业务之一。而企业互联网,被王文京认为是管理软件对“互联网+”的一个完美诠释。

传统优势仍在

不能忽略的是,在“互联网+”阵营中,互联网企业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也是管理软件厂商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之前,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很多互联网企业积极向企业级市场扩张。腾讯在“两会”之前就已经提“互联网+”概念。业界开始有人谈论,管理软件厂商们可能会半路遇到一个程咬金,而这个程咬金就是某个互联网企业。

可以预见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将殊途同归: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希望与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传统企业希望借助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简化交易,提升用户体验。

不过章培林认为,在这个情况下,传统管理软件厂商长期积累的行业优势仍在,关键在于如何借助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强化已有的优势。他解释说,尽管此时传统管理软件厂商对于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深感忧虑,但是互联网企业同样面临压力,因为互联网终究要与传统产业结合起来才能落地,为客户带来价值。比如,再好的电子商务企业也需要优秀的产品、服务作为支撑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产品、服务就是它们通往“互联网+”的入口。它们要做的,是建立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将产品、服务、业务运营和管理进行融合,简化交易流程、提高用户体验。

借助在传统管理软件领域的深厚积累,并不断融入互联网等新技术,将前后台打通,形成价值链全覆盖的全面解决方案,成为用友网络的关键优势。比如,用友网络较早就提出了数字营销概念,也就是当前的全渠道营销概念,形成涵盖B2B电子商务、B2C商城、订单服务中心、CRM、会员管理和移动应用等在内的全渠道营销解决方案。

王兴山告诉记者,近期他在接触一些央企时发现,他们当前关注更多还是的传统的财务等管理。和用友的观点基本一致,在浪潮看来,在传统管理软件业务上积累的优势在“互联网+”时代格外重要。这种优势已经体现在实际的用户解决方案选型中。记者了解到,近日某企业就出于要将SaaS应用和后端的ERP打通的考虑,决定放弃原来供应商的解决方案,转而选择浪潮的解决方案。

“企业需要的是融合互联网技术的ERP产品。”王兴山说。

SaaS?混合云!

来自浪潮方面的解释说,上述客户决定选择浪潮HCM(人力资本管理)云,是因为浪潮HCM云能够与浪潮本地的HCM核心相结合,再与浪潮的ERP结合起来。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加入管理软件领域的互联网公司或者移动互联网往往是从某个应用点逐步发展开来,如CRM(客户关系管理)、OA等,将这个应用做到极致,但是这些应用很难跟其他应用整合、协同起来。

王兴山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的是混合云解决方案,而非单纯的基于公有云的SaaS服务。王兴山认为,这是因为在短期限内,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央企,不可能将核心应用、核心信息放到公有云上,因而私有云应用将发挥巨大价值。正因为如此,浪潮要面向大中型企业大力发展GS(面向大中型企业的ERP)、BA(商业分析)、HCM(人力资本管理)、CRM、PS(面向中小企业的ERP)等私有云应用。

但是同时,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公有云快速部署、灵活性大、易用等优势。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浪潮在公有云方面也已经有所布局。据悉,浪潮通过“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关键领域”等形成行业、领域的公有云应用,如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政务、互联网+电子采购和互联网+人力资本等,发展电子采购云SRM、企业电商云ECP、企业协同云ECM等公有云应用,以及HCM Cloud等SaaS应用。

浪潮希望将公有云、私有云结合起来,以混合云推动企业互联网化。在浪潮的混合云战略中,浪潮GS将发挥重要作用。来自浪潮的资料显示,浪潮GS是支持混合云模式的企业云应用平台,充分体现互联网+时代的“精细、互联、智能”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各层级、全要素、完整的价值链管理,是中国制造2025@浪潮战略落地的关键支撑。基于GS,浪潮可提供“云+端”的混合云解决方案和公有云服务,支持私有云、浪潮公有云、第三方公有云的混合云部署模式,不同应用集成运行,并为用户提供“透明”的多终端访问能力。

尽管没有明确提出来混合云战略,但是用友也已经关注到了这一点。用友优普专家崔晓阳认为,在互联网模式下,依托传统的ERP应用形成的企业内部协同比以往更加重要,因为不管是产业链协同还是社会化商业,都需要连接企业内部的数据才能实现。

事实上,用友优普的USMAC企业互联网应用架构也是一个混合云架构的思维。USMAC是用友优普提出的企业互联网应用模式。其中,U为U8+、U9,即优普ERP产品;S为Social,即社交化;M为Mobile,即移动应用;A为Analyst,即数据分析;C为Cloud,即云计算。用友优普基于USMAC企业互联网应用架构提供统一的数据开发接口服务OPEN API,一方面,保证平台能够接入更多优秀的第三方企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如企业网银、企业差旅管理、企业薪酬、企业招聘、企业采购比价、企业社会化营销、企业网络广告等;另一方面,方便企业同时应用其他第三方企业提供的互联网应用,实现企业内外数据的方便、快速的交换,彻底打通企业互联网化的最后一公里,将企业原有数据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不能不重视的智能制造

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同时,还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的专业性很强,是互联网企业较难深入进去的,这使得在管理软件“互联网+”战略中,智能制造占有很重的份量。

“中国制造2025@浪潮”这一主题可以看到浪潮对智能制造的重视程度。浪潮指出,要积极应对“互联网+”与传统企业融合的挑战,抓住中国制造2025重大机遇,以混合云应用模式为主攻方向,以实现智能制造为目标,加快以数据为中心的企业云落地步伐,成为中国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领导厂商。

对于智能制造,浪潮不仅提出目标,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在产品研发方面,浪潮成立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中心,强化美国研发中心的实力,新建德国研发中心,建立“海外―国内”协同研发机制,重点汲取德国工业4.0的理念精髓和实践经验,加大GS6、GSP+的研发投入。浪潮还提出了“关键环节技术应用、整体技术应用、智慧企业”三步走的智能制造落地策略:关键环节技术应用阶段,以精细化提高质量和效益,用“互联网+”改造关键业务环节,开启智能分析与决策应用;整体技术应用阶段,实现从设计开发、生产计划到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应用集成,实现设备、产品、客户的全面连接;智能企业阶段,以智能优化决策为核心,以大数据驱动业务活动执行,形成以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产品为标志的智慧企业。为此,浪潮着力打造精益运营管理平台(GS6)、智能供应链平台(SRM)、工业电商平台(ECP)、智能制造集成平台(GSP+)、大数据服务平台(DroData/BA)和浪潮数据中心平台(IOP)六大平台。

用友也对智能制造寄予厚望。章培林说,工业4.0,或者说是智能制造是用友网络发展的战略领域。章培林介绍,事实上用友网络在智能制造领域无论在产品和解决方案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已经有所积累。除了核心的平台iUAP和核心产品NC以外,用友网络曾经在2009年收购了重庆迈特,如此进入了PLM(产品生命周期)领域。随着产品的逐步完善和与用友NC的不断整合,如今用友PLM被认为已经到了在智能制造领域发挥关键作用的时候了。

这在实际应用方面,用友网络与全球冲压件产业领导厂商之一创美公司共建了智能工厂。在该项目中,用友网络为创美公司提供用友NC产品和iUAP平台作为智能工厂的系统支撑,创美公司则充分利用自身在设备数字化改造方面的能力,形成了能够支撑C2B个性化生产、科学车间管控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据悉,用友网络和创美公司还希望将该解决方案推广到其他制造企业。

生态圈重构

实施“互联网+”战略,对于管理软件企业来说,也是一次大规模的转型。这势必关系到生态系统的重构,很多以前不相关的合作伙伴将被纳入这些管理软件厂商的生态系统中。

用友希望借助这次转型,成为企业互联网生态圈构建者。用友董事长兼CEO王文京曾表示,用友希望在落实企业互联网化的战略背景下,以企业互联网生态圈构建者为核心目标,强化软件业务发展优势,加速发展互联网服务业务,把互联网金融业务作为战略业务之一加快布局、发展,实现软件、互联网服务、金融服务业务的融合发展。

据悉,为了配合生态圈发展策略,用友采取两个具体行动:一是在北京用友产业园建立用友企业互联网孵化器,二是建立企业互联网生态基金,向企业互联网领域的各类服务商投资。此外,用友还牵头与太极、京东、阿里云等20多家企业、协会与科研机构联合成立了“中国企业互联网化推进联盟”。

在中端市场,用友优普积极拓展新的生态链伙伴类型,而不仅局限于以往的基于传统软件的伙伴,如互联网运营伙伴。互联网运营伙伴原来从事的是互联网运营业务,之前可能是百度等互联网公司的伙伴。

浪潮也联合20多家机构发起成立了“中国智能制造信息化推进联盟”。据了解,该联盟致力于打造成协同创新平台与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联合体,共同推动国家智能制造产业相关标准制定和推广工作。

供应商将分化

从各个管理软件厂商的策略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大家都是践行“互联网+”战略,但是加的内容却不尽相同。前几年,管理软件厂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质化都比较严重,如今看来,“互联网+”将把他们引向不同方向。

用友的企业互联网战略将关系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其中包括以往几乎未曾涉猎的互联网金融、通信服务等。这使得用友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但是面对不熟悉的领域也将给用友带来更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金蝶则更加侧重于ERP云服务。4月22日,金蝶集团还和亚马逊 AWS 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金蝶希望基于 AWS 云服务平台打造世界级的企业 ERP 云服务平台。

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范文6

“当今客户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5-10年之前迥然不同,互联网为消费者赋予巨大的能力,世界迎来了数字化和高度互联的时代。中国的政府、中国的企业都已经在确定明确的项目,为未来转型进行创新。中国我们在进入一个“新常态”,重点不光是增长,强调的是有质量的增长。”纪秉盟说,“‘中国制造2025’是第一个十年计划,来推动国有企业尤其是制造行业的国有企业的转型,同时还有智能材料、智能产品、智能设备、智能流程和智能服务五个智能项目的落地。这是政府与企业共同找到的。为此,SAP将全力支持《2025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及一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执行。”

迪普科技为辽宁省肿瘤医院带来全面安全防护

日前,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医院安全虚拟园区网解决方案成功应用于辽宁省肿瘤医院,该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对辽宁省肿瘤医院园区现有网络进行全面的改造与升级,解决园区网络目前存在的设备老化、性能不足、网络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对医院园区网络的安全防范进行加固,在达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对网络安全的相关要求的同时,建立满足未来管理和数据业务发展要求的网络、安全及应用交付一体化平台网络。迪普科技安全虚拟园区网解决方案价值在于:简化了组网结构,运维管理更加方便;电信级可靠,业务运行更稳定;持续的扩容能力,有效保护投资。据悉,迪普科技解决方案帮助辽宁省肿瘤医院降低30%的建设成本,同时使管理效率提升50%,其模块化结构,可通过扩展相应的业务模块,实现整机性能与业务功能的平滑扩容,满足辽宁省肿瘤医院未来5~8年业务发展要求。

中科曙光以技术创新大会聚力共赢数据中国

“2015中科曙光技术创新大会”日前召开,会上中科曙光携手众多合作伙伴,了解读地球计划、全新架构的高性能计算机――硅立方(Silicon Cube)、国内首款规模化量产的液冷服务器-TC4600E-LP、龙芯系列产品、龙安联盟首台一体机产品、曙光公司携手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NVIDIA公司展开深度学习战略合作和XSystem深度学习产品、曙光高端服务器、曙光高密度存储服务器、曙光云就绪Stack系列产品家族等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计划与创新产品,同时展示了曙光在云计算、大数据、高性能计算、自主可控等众多关键科研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本届技术创新大会上最受关注的重量级,无疑是首次进入公众视野的“解读地球计划”。该计划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发起,是对“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预研及原型系统建设项目建设意义和社会倡导的解读。

卡巴斯基最新版OS X安全产品

卡巴斯基实验室推出最新OS X系统安全解决方案――卡巴斯基安全软件for Mac 2015。这款解决方案已集成于卡巴斯基安全软件多设备版和卡巴斯基全方位安全软件多设备版中,能够高效帮助用户抵御金融在线欺诈和网页威胁,同时提供更多安全管理功能。对于此次的新产品,卡巴斯基实验室首席技术官Nikita Shvetsov表示:“卡巴斯基实验室的安全专家调查了影响常见操作系统的网络威胁,并开发出应对这些威胁的技术。例如,卡巴斯基安全软件for Mac就能够守护用户数字生活的方方面面:保护用户个人数据和资金安全,同时不影响操作系统的性能。”据了解,卡巴斯基安全软件for Mac 2015涵盖反病毒保护、金融安全、家长控制上网管理、性能和可用性等四大全新和改进功能,将为Mac用户提供更为强劲的安全保护。

国Orange下一代IaaS云服务助力企业创建混合云基础设施

日前,Orange Business Services宣布进一步扩展其亚太地区的下一代IaaS云服务,即Flexible Computing Advanced。该服务针对大型全球性跨国企业,因为开展跨国经营,所以这些企业一般有着多个不同的数据中心与网络需求。Flexible Computing Advanced将客户的云基础设施标准化,并整合为一个全球一致而可靠的虚拟私有云,这样客户便能够极大地节约其总体拥有成本。各企业能够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轻松地扩展或收缩其IT资源,并且仅须按照实际的使用情况付费。它们还能够极大地受益于行业领先的全球网络所支撑的企业级控制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同时,lexible Computing Advanced使得各企业能够创建资源(CPU、RAM、存储、备份、网络带宽等)可随意扩展的虚拟数据中心。它既可以由客户通过自助服务门户管理,也可以由Orange代管,Orange为整个基础设施提供端到端的服务等级协议SLA和管理。在亚太区,Flexible Computing Advanced通过香港、新加坡和悉尼的Orange云服务数据中心节点提供交付,可覆盖本地区及欧洲的客户。客户的数据和应用托管于3+级数据中心,并享有全面的备份与灾难恢复服务。

2015长风论坛在浙江嘉善成功举办

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浙江省嘉善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长风论坛”在浙江世博大酒店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互联网+智能制造”。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张晓峰在讲话中表示:长风论坛是“长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心围绕理念更新、知识传播、经验交流打造的高端论坛品牌。针对“互联网+智能制造”主题,张书记表示:无论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互联网+都得到广泛关注,为什么是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因为在工业4.0阶段,互联网不仅仅是工具和手段,它是产业变革的主体,它引领着传统企业的升级和转型;相反,如果是+互联网,互联网就成为了被动的角色,这是工业3.0阶段的特征,不适合工业4.0时代。本次论坛包括中国制造2025、智慧工厂、智能制造、互联工厂、互联网+信息安全、3D打印和云制造等六个细分主题,演讲嘉宾分别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研究机构、重点院校、行业协会和知名企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王喜文发表了“‘互联网+工业’与中国制造2025”的主题演讲,从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智能制造以及《中国制造2025》政策的落实三个方面探讨智能制造对中国工业发展的影响与颠覆。他指出:“互联网+工业”开创了制造业的新思维,重视物理到信息、群体到个体的转变,满足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并利用大数据推动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

富士施乐启动彩色及办公解决方案巡展

富士施乐彩色及办公解决方案巡展日前在古城西安正式启动。此次巡展,富士施乐将已成功应用并可创造更多价值的解决方案带给更多二线城市的客户,以满足当地企业对彩色及高效办公快速增长的需求。巡展将历时4个月,预计陆续登陆苏州、南京、成都、重庆等城市。目前,富士施乐不仅在文印解决方案和彩色办公领域位居市场领导者地位,更已率先提出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定制化办公解决方案,包括:针对政府机构的红头文件解决方案;为酒店量身定制的酒店行业解决方案;适合大型企业的移动办公解决方案等。这也让富士施乐真正成为业内唯一具有全行业解决方案能力的服务供应商。

博通亚洲媒体峰会打造互联中国

近日,博通在北京召开了以芯联新2015博通亚洲媒体峰会,此次博通看好了中国的“互联网+”策略,并宣布与包括华三通信、浪潮和四达时代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签署了一系列合作谅解备忘录。作为一家有线和无线通信半导体创新解决方案提供商,博通需要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将自身在半导体行业的领先技术带入到有线无线厂商的产品中。博通公司全球销售执行副总裁MichaelHurlston表示:“中国电子市场正迎来令人激动的时代,正完成从全球制造基地向设计开发领导者的转型。快速增长且不断演进发展的行业不仅是我们当前战略中推动现有市场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向多元化新领域进军的关键要素。与本地区的多家领先机构合作,推动创新发展,对我们来说深感兴奋。”

甲骨文中国描绘云版图

甲骨文近日在北京召开新闻会,宣布为满足亚太区快速增长的云计算需求而启动的1000名专业销售人才招募计划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包括中国区新招募的200多名新员工,甲骨文已在亚太地区成功招募到800多名专业销售人员,他们拥有多样化的职业背景和行业积累,在为公司带来丰富资源和宝贵经验的同时,为甲骨文向“全球最大的企业级云计算公司”迈进,增添强大的内部驱动力。甲骨文高级副总裁及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翰璋说:“当前中国政府的政策跟甲骨文的科技、战略发展重点也是非常契合的,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在SaaS的领域,我们着手推动互联网+相关的一些社区、方案;在PaaS层面,我们也有很多机会。在国家策略互联网+方面应用是变化很快的,用云计算技术,利用Oracle的PaaS技术可以充分地享受拥抱变化。可以很容易地支持ISV的客户去做这方面来回的变迁和特别方便的部署,这也是甲骨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