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管理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管理建议范文1
【关键词】高中美术 新课程
一、新课程实施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2006年秋季对基层学校以走访美术教师、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进行的调查情况看,高中新课程美术学科的教学实验工作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美术学科必修模块的开设时数不足。新课程标准把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各分为必修、选修两大块。美术学科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分为“音乐鉴赏”和“美术鉴赏”,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美术学科为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七小块。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美术必修模块的教学时数为18课时,根据调查的情况看,美术学科必修模块的教学时数我市绝大部分高中只完成了课程标准规定时数的一半,便不再进行鉴赏课的教学。更为严重的,个别县区的所有高中,美术鉴赏课竟然未开设。
2.美术学科选修模块开设不正常。根据省新课程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我市于2005年秋季专门下发文件,对新课程各门学科的教学实验做了全面部署。对音乐美术学科的教学建议分别为:高一上学期进行18课时的美术鉴赏(必修模块)教学。高一下学期和高二,再进行36学时的选修模块教学,其教学内容从音乐选修模块的诸项中选出绘画、设计两项供学生选择后进行学习,以达到美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开足54学时的教学时数,使学生达到两科各修满3个学分的国家要求。但现实的情况是,我市所有高中要么擅自不开选修模块,要么以专业化、技能化且价值单一的美术高考应试教学,取代素质化、平民化且富含教育意义的选修模块教学,从而改变了美术课程的性质及开设意义,削弱了学科的教育功能,剥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权力。
3.学科教材选用的情况混乱。我市高中自2005年秋季进行新课程实验以来,必修模块的教材选用和征订基本正常,但选修模块教材使用异常混乱。根据有关统计,06年秋季全市高中仅定了规定使用的选修教材共2600册,有的学校一本未定。有些学校借口使用校本教材不订选修模块用书,不少学校任由任课老师在市场上以高达一、二十元甚至数十元一本的价格为学生代购教材,也有教师使用未经审定的自编教材等。这不仅破坏了教材选用的严肃性和国家课程的完整,也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导致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育法规观念淡薄。有些同志置国家课程标准不顾,擅自不开、少开美术课程,随意更改教学内容,随意安排教学内容。其次是对新课程的学习、研究不够,对新理念不熟悉、不清楚,完全凭借老经验管理新课程,导致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仍然沿用国家教育委员会时期颁布的美术学科的课时标准和高中只用鉴赏这本书的情况的发生。第三是名利驱动。受高校艺术招生畸形发展的影响,学校为能多走几个艺术考生,不惜牺牲绝大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为名,教师为利,从而使学校的艺术教育出现了“应试教育红红火火,美术课程无人问津”的不正常状况。
二、加强对音乐、美术新课程实施工作的建议
上述严重问题的产生虽然有其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来源于我们的思想认识。我们是新时代美育任务的承担者,必须肩负起提升华夏民族未来一代建设者整体素质的重任,认真研究问题,思考对策,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以保证国家标准课程不折不扣地得以执行。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课程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督导。要保证美术学科的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开齐开足。建议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督导室、体卫艺和教研室的有关同志,对所属高中每一学期进行一次美术两科开设情况的专项检查督导,检查的内容主要为:规定模块是否开齐,课时开足与否,学生手头是否具有美术两科的必修与选修模块的教材,课堂教学质量状况,以及美术两科的学分认定是否造假等。及时指出发现的问题并要求学校加以改正,加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过程性评价手段,全方位衡量并及时落实。
2.确保美术课程的完整实施。建议各管理单位把美术课程完整意义上的开设与对学校的考核评先、奖励等联系挂钩,并将此作为高中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国家新课程的重要举措,以杜绝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美术课程教学放任自流状况的发生,促进美术新课程的健康良性发展。
课程管理建议范文2
关键词:管理;礼仪;教学;实践
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孟子讲究“修身”和培养“浩然之气”。荀子主张“隆礼”、“重法”,提倡礼法并重,并有“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的礼仪名言。礼仪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而如今礼仪课程是高校教学中一门重要的选修课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无常规,学无定法,对于中外礼仪这一课程,教学方法可以说是灵活多变。在高校礼仪课程的教学中,应当充分地准备并重视实践教学法的采用,这是旅游学科最实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
教学是基于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人的学习发展是在实施某种行为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情景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符合教学规律的学生第一主体,教师第二主体,共同参与实施,按部就班完成某一具体任务的实践操作行为。这是现代教学在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典型体现。
(一)礼仪实践教学在礼仪课堂中创设一种人为的虚拟环境。在这种优化环境中,教学单位及教师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硬件设施和智力支援。在这种优化环境中,例如在星级酒店演练,可以为实践主体提供极为丰富的情境环境,可以培养学生主体能动性和学习潜能的挖掘。而如果是在课堂内则可以为学生提供茶艺表演的相关器具,图片展示,音乐背景,身着演出服装的学生进行模拟现场演示。这符合主体感知学习的一般规律,有利于学生在特定环境中对所学知识特点的理解吸收。
(二)礼仪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第一主置。学生在教学中充当第一主体,并不等于离开了教师的主体教学过程,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基本由教师引导,这样作为第一主体的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进行高效率地学习。任何一种教学活动,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思考,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与正确引导,都不可能是成功的。
(三)实践教学构建了四个层面的逻辑结构:主体参与现场操作、模拟实践情境演练、知识概念现场感知、操作思维反馈总结四个层面的逻辑结构。
在礼仪课堂的实践教学中,学生作为第一主体直接参与课堂操作活动,通过感官直观地发现事物的特征并通过理性的分析获得事物内部与外部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模拟情境强化演练并获得知识概念的深入理解,最后做出思维反馈总结,得到课堂实践教学的知识深化理解并掌握。
二、礼仪课堂实践教学过程
旅游学科的礼仪课堂可以是教室内的实践模拟教学,也可以是教室外的实践实训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地点可以选择在教室、学院实验室、实训的星级酒店等地方。礼仪课程强调以学生为第一主体,教师为第二主体,教学过程以师生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掌握礼仪基础知识,强化对实践技能的深入理解,提高自身的思想情操,提高自身的礼仪操作能力。即遵照体验感受、质询问疑、强化操作等方法开展礼仪实践教学。礼仪课程实践教学可以依照以下具体步骤逐步开展:
(一)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在礼仪课程教学进程中,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制定和教材的纲目特点,把教学计划分为几个教学专题,并确定每个专题的教学目的,在每个专题下面安排实践操作的模拟情景。重在培养学生相应的各种操作技巧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单位和学科老师要为实践教学模拟情景的进入准备好相应的软硬件条件,并做好对相关场景的解说,分小组进行模拟实践操作。
(二)导入课程。作为引导的教师,可以通过解释性情境描述,对所要进行的实践操作进行解说,可以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合乎情境的音乐及视频展示,来增加课堂的渲染力,以此使学生融入特定的实践情境中。这可以通过课前师生精心准备,使得整个操作过程遵照预期的教学进程步入下一个环节。
(三)教学过程。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作为导演的教师,应当随时关注场景的变化及情境角色扮演中学生的行为,并在教学进程中,采取适当的体态与口头语言维持操作行为的稳步发展,适时适当又不过度地纠偏。未介入场景的学生则可以体验感受,操作结束后,可以总结归纳,及时反馈实践教学信息。
1、体验感受。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体验是抓住情感在认知转化为行为过程中这一不可缺少的要素,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充分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主动应对。
舞会礼仪是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舞会礼仪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关注t·p·o原则(时间、地点、场合),精心准备穿着,同时要重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即邀请舞伴和共舞礼仪。在场地选择上,可以选择学院的咖啡厅,在咖啡厅里设计出舞会场合的庄重典雅气氛,在针这种情境之下,学生有着强烈的展示欲望,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饰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
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学单位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创设虚拟而又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主观创造力,体验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2、质询问疑。在实践教学中,同样可以选择饭店或者咖啡厅,引导学生分小组模拟角色,选择座次,通过不同座次的选择,提出问题,分析讨论,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断反思,不断总结,获得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例如对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的探究,可以明确在座次礼仪中,我国的政务礼仪与涉外礼仪对座次的讲究。在课堂演示中,给出鸿门宴的图片,对其位次进行分析,明确中国传统礼仪是“以左为尊”。
3、强化操作。寓知识于实际操作中,突出训练环节,在训练中求提高,在训练中求能力。礼仪课程的实践操作环节,强化训练十分重要的。训练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发展需要,设计不同梯度的训练内容与形式,让学生选择,从而激发学生以较强的主体意识投入行为技能的练习中。这正是“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这一阶段,要传授给学生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
在站姿训练中,标准站姿所要求的头正、微笑、肩平、挺胸、收腹、立腰、提臀、夹腿,练习时间一般为一个课时。对于条件差的学生,一个课时往往只能解决一个问题,而对于条件好的学生,一个课时单项强化练习后就能进行综合练习和持久性练习。练习进程因人而易,使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与协作意识都得到了增强,练习不再是一件被动、强迫的事,因为谁都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训练合格,考核过关。同时,学生的练习可以设计多种有趣的形式:微笑练习有“咬着一根筷子找感觉”;挺胸练习有“双人背靠背”、“单人靠墙”;腿形训练“膝盖夹纸”等。学生回到宿舍后,可以自主训练,教师则可以督促其学习进程。
(四)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情况反馈是整个实践教学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学情况反馈最终对各种能力和行为加以考查,以利教学单位和教师经验的总结提高。教学反馈可以通过比较教学效果来进行总结。例如,可以由卸去角色的扮演者开始,要求他对这个角色的感受和下个扮演者将要获得的感受做出区别,并把他们的体验与这堂课的教学目的联系起来,同时要求其他未参与表演的学生阐述自身的感受并写出相应的课堂作业对此进行分析总结。
三、结语
最后在学院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时,教学单位和教师可以召开师生实践教学研讨会,选择学生进行现场展示,总结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表扬和建议。学生群体还可以通过教学评估,给相关课程以相应的等级,以此对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总结。
参考文献:
[1]李兴国.社交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金正昆.商务礼仪教程[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金正昆.涉外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课程管理建议范文3
1 “对分课堂”的内涵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基于对大学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和实践,于2013年提出、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的课堂改革教学方法,目前正不断在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中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尝试和认可。
“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是“隔堂讨论”。该教学方法将传统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进行整合,把一部分课堂时间分给教师主导讲授基本知识,另一部分课堂时间分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在实施“对分课堂”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和学生交互式学习的讨论需要在时间上分隔开来,即“隔堂讨论”,学生在本次课上所讨论的内容是教师在上一堂课上根据讲授内容而提出的任务。
实施“对分课堂”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时间安排的灵活性。“对分课堂”对一次课中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的比例没有进行硬性的规定。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状态灵活安排讲授和讨论的时间,可以五五开,也可以八二开,甚至九一开。“对分课堂”强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内化”。教育家杜威认为实现有效学习必须“将思考作为学习的中心”。所谓思考,就是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情和从这种尝试引发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间段能对课堂讲授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学生通过内化对课程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学习任务明确,学习内容清晰。思考的成果会在后续的交互式讨论中得到体现,并作为对学生学业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使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得到有效的统一。
2 “对分课堂”在《饭店收益管理》的教学实践
我国的饭店业发展经历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与暂时调整时期,饭店市场日趋成熟,竞争日益激烈。而收益管理是当今饭店业瞩目的管理策略与工具,国内外实施收益管理的饭店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饭店收益管理》是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通过课程的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具有饭店收益管理的理念,熟悉饭店收益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饭店收益管理的实战方法和技巧。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本课程理论性较强,逻辑思维要求高,学生易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对2014级酒店管理专业的一个教学行政班尝试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该班有学生44人。《饭店收益管理》共有36学时,每星期2学时,每次课连续80分钟。
2.1 《饭店收益管理》的课堂教学实施步骤
该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有9周的授课安排了“对分课堂”。根据对分课堂的理念和操作要求,每次课的前部分时间由学生4人为一组的分组讨论上次课所布置的任务,每次“对分课堂”的小组成员都是不固定的,由学生当时的座位情况决定,共分成11组。后部分时间由教师讲授后续新知识的框架、基本概念和重点难点,并布置新的任务,作为下次课讨论的题材。
学生可以在讨论时间交流自己在解决任务的过程、方法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彼此分享学习体会,发表自己对相关问题的观点和建议,并解答疑难。教师在大局上把握学生的讨论节奏,调节学生的讨论氛围。讨论阶段由4个环节组成,即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教师总结。每次都按照该次序组织讨论。小组讨论的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为5到20分钟不等。
每一个专题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完成读书笔记。鉴于高职学生的学情,读书笔记以“亮考帮”的形式完成。“亮闪闪”是指在本专题的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收获最大、最欣赏的内容,至少1个,更多不限;“考考你”是指自己已经弄懂了,但是别人可能还不懂得,可以拿来考其他同学的地方,至少2个,更多不限;“帮帮我”是指自己还不懂的,需要在讨论时请其他同学给予帮助的问题,至少2个,更多不限。“亮考帮”的内容也会作为课堂讨论的题材,通过上述的讨论过程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具体地,以“实用的预测方法”为例,第一次课介绍饭店收益管理中实用的预测方法,如定量预测法、定性预测法、根据预订进度预测等。在讲授过程中,教师不会对每种预测方法都给以面面俱到的全盘讲授,而是重点分析、讲解预测方法应用中的难点,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和提升的空间。然后给学生一个预测的案例,请学生思考是否同意该收益经理所做的预测?为什么?以该案例为载体,学生在课后自主安排学习,对课堂上提到的预测方法进行内化吸收,并对案例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第二次课前面部分时间先按照上述程序组织讨论,互相解惑答疑,共同成长。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学会了饭店收益应该怎样做预测,而且学习主动性和合作学习能力得以激发和提高。
2.2 “对分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
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中,我们对学生《饭店收益管理》课程业绩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弹性评价机制,强调对学生平时学习状态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个人作业的质量、“亮考帮”的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对学生的课程成绩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具体来说,在学校对学生课程考核的规定前提下,《饭店收益管理》课程业绩的评价由平时评价和期末评价两方面构成,各占50%。在平时评价中,学生的到课率占比10%,课堂讨论参与程度占比20%,个人作业和“亮考帮”各占30%,阶段测验占比10%。期末评价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内容为课堂上教师重点讲授的,并且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内化吸收和课堂讨论阶段掌握的知识点和基本内容。
3 “对分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及反思
3.1 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饭店收益管理》实施“对分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一学期的课程教学结束后,我们对该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有8个题项,涉及三个维度的效果反馈:课堂学习意愿、课后自主学习和“对分课堂”本身。发出问卷44份,回收44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调查结果的汇总分析表明,在课堂学习意愿维度上,52.3%的学生基本同意“对课堂学习感到很有兴趣”,13.6%的学生非常同意;56.8%的学生基本同意“课堂学习能吸引他们投入到讨论中”,25.0%的学生非常同意;47.7%的学生非常同意“不懂的内容能通过课堂讨论得到解决”,而4.5%的学生则对此持否定态度。在课后自主学习维度上,29.5%的学生表示他们会在课后花时间进行自主学习,40.9%的学生也基本同意;11.4%的学生认为课后自主学习中要解决的任务是合适的、是他们能胜任的、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感到有成就感,而38.6%的学生是部分同意,另有9.1%的学生觉得课后自主学习的负担重了,感到有压力;在“对分课堂”教学方式本身这一维度上,68.2%的学生表示他们能够很好地适应或基本适应这种教与学的新方式,9.1%的学生则表示这种上课方式较累;79.5%的学生同意或基本同意“对分课堂”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习的热情,而6.8%的学生则对此觉得没有很明显的感受;68.2%的学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方法下的学习效果持非常肯定或基本肯定的态度,并希望将来能继续通过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方式学习其他课程。
课程管理建议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备课;教案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的地位、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学方式提倡由原来的“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教学方法提倡由原来的以讲授法为主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课堂的主导者、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通过课堂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的体验,更注重学生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而这些变化要想真正有效地落到实处,作为教师必须还回到“备课”这一点上。因为备课是思想上的准备,而上课是行动上的落实,思想决定着行动。所以备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
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它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去落实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呢?我想应该做到以下
几点。
一、课前精心准备
1.尊重文本,深研课标,吃透教材
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的目标基础,它对每一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都有明确的定位,教师只有准确把握一节课的目标,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方法,才能准确设计一节课的深度与广度,才能使教学不偏离轨道。所以说,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指南针,任何脱离课程标准的备课,都是无效备课。
教材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载体。新课程教材的设计给教师留下了更多发展的空间,一些概念性的、抽象的东西在逐渐被弱化,直观性的东西在增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积累,得出规律、结论,这一意图十分明显。所以教师要吃透教材,用教材去教,并做适当的拓展延伸,发挥教材的作用。教师备教材要关注以下几方面:(1)深究课题,抓住关键字词句,把握教材的中心和实质,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2)分析教材中插图、表格、辅助资料、音注的作用,明确在教学中怎样运用这些辅助材料,把抽象的知识原理外化,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分散难点。(3)钻研习题。教师对教材中例题、练习题的作用及难易程度要认清,怎样运用这些例题来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或引导学生得出规律性结论,或与基本题相匹配的变化题,发展提高题应怎样选取,教师都要做到了然于胸。
抓好每一节课的四个点:即新知识点、新旧知识联系点、兴奋点、创新点。教师明确了一节课要学会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与前面哪些知识或学生生活实际有联系,学生在哪个环节中最有可能产生兴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提出哪些疑问,尤其是提出与书本或其他学生不同的见解,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做好预设。这样在授课中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生成,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做到轻车熟路。
2.把握学情,以学定教
教师授课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而学生又是这一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这一活动中获益多少,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现象:教师教案备得很细致,课进行得也很精彩,可通过检测式评价,发现学生得到的东西却很少,该掌握的点没有全部掌握,该提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教师精彩的表演学生并不买单。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不了解学生,造成课堂上曲高和寡这一现象。所以在备课阶段,备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备课中一定要分析好以下几点:(1)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2)学生兴趣、爱好、学习态度;(3)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差异;(4)学生可能产生的困惑和障碍。把以上四点弄清,教师在创设情境中、组织活动中、设置问题中就有了依据,才能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兴趣、需要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就会充满激情参与到课堂中来,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二、科学设计,确定方法,形成教案
在前面的基础上,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应做一个系统的规划,并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案,便于积累经验。教案设计要充分体现目标意识、能力意识、方法意识、训练意识。目标做到明确具体,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可检测性。内容上要突破教材的局限,浓缩简化达到易学;选材调整重组达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设疑激趣让学生探究体验,拓展延伸让学生实践操作;方法选择上应因“课”选法,因“人”选法。我们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但决不排斥“接受性学习”,一些理科中的概念、原理等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学会变通,不能单调死板,因为没有哪一种方法是最好的,只有哪种方法更适合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接受。
三、课上实践,课后反思,积累经验
备课只是一种预设。再好的备课在课堂实践过程中都会出现偏差,因为课堂的主体是活生生的学生,一些生成问题,往往是我们在备课时预想不到的。一些方法的运用,有时也不会达到预期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要善于反思每一环节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并把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形成文字材料做好整理,以便于再去应用实践。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就会更多发现别人备课时想不到的点,同时会使得自己的课堂教学更精彩。
课程管理建议范文5
关键词:课程设计 工商管理 教学改革 一体三层次
1.工商管理专业开设课程设计环节的必要性
工商管理本科层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而根据当前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企事业单位最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结合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与创新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能力培养的重点。课程设计环节给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练习平台,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文献查阅、团结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
2.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各课程设计之间衔接不足
课程设计是理论教学后的环节,许多任课教师在完成一门课程后,自主出题,要求学生进行本课程的设计,而不会过多的考虑到本课程与其他课程设计之间的联系,这样就难以让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理论形成一个综合整体的认识。 由于一些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之间具有重叠的内容,也造成了课程设计中内容的重叠。这都是在课程设计改革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2.2 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单一
从课程设计形式上分析,目前许多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采用的都是由教师出题,学生回答,并完成书面报告的方式,单一的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随便到网上下载一个跟题目相符的报告应付教师。这样的课程设计起不到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2.3 课程设计选题不适当
恰当的课程设计选题应该有新意,考虑到社会当前的管理问题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但是一些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给出的选题没有及时更新,每年题目相近,于是有些学生直接把上届学生做好的东西拿来照抄。这种选题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及时与社会需求匹配;选题的另一个问题是不具有可操作性,太大或太空,这都不利于课程设计作用的发挥。
3.基于“一体三层次”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原则
3.1 实践能力的培养
(1)内容的设计应符合系统性特点
每一门课程都是相对独立的,在课程设计中,设计方案应该综合反映相关课程的理论体系,以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为例,项目管理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项目目标确定、范围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费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集成管理等模块,这些模块之间有密切联系,进度管理的目标及手段就会作用于费用管理、质量管理等,对于一个单一的模块,从过程上说,又分为计划、组织、控制等环节,为了让学生在课程设计中体会到各模块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管理环节之间的联系,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做出综合设计。
(2)内容应该具有可操作性
在校学生的劣势是缺乏实践经验,进行课程设计的初衷也在于此,通过对给定课题的分析,诊断,提出相应的方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循序见进的过程,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本科课程设计阶段选定的题目应该满足可操作性原则,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易于收集数据的课题。
3.2 创新能力的培养
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发展动态,有助于提出新的思想和方法 完成学术上的重大突破,因此,课程设计中选择的题目应该具有一定的前沿性。特别是鼓励教师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把承担的科研项目引入到课程设计中,使本科学生提前接触到学术前沿的课题。
课程设计的开放性是指教师在给出课程设计题目时,应该给予学生自行发挥的空间。当前的课程设计教学中,教师往往已经把设计的环境、要求、条件给定,学生只需要套用理论方法即可,这就如给出了一个综合习题,虽然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有一定锻炼,但没有给予学生提出新方法的机会。为此,建议在给出课题时,应该有一定的开放性,如在技术经济课程设计中,我们只给出部分数据和限定条件,其他的由学生根据当前的市场环境补充。
3.3 综合能力的培养
(1)对于综合性较强课程设计,应该采用团队形式完成
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要求中,都会强调独立完成,目的是锻炼学生的独立性,考核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真实水平,但独立完成不等于没有分工合作。对于一些知识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设计,如市场营销课程设计、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建议采用团队形式完成,成员明确分工,最后进行整体考核。这样,对学生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2)课程设计考核采用设计报告加答辩的方式
课程设计的成果通过设计报告表现,完成报告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汇总、归纳、总结提炼等能力培养的过程,除此之外,我们还建议在考核中,加入答辩环节,即由学生对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行陈述,教师对关键的知识点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种方式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使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广泛应用模拟软件中
在课程设计中引入应用软件或模拟软件,可以提高学生应用专业软件的能力,如在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应用的project 2007、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中应用的技术经济分析软件、电力负荷预测课程设计中所应用的Matlab或自行开发的经济预测系统软件等,都是一些专业软件,学生可以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规划、测算。
4.课程设计实施中的全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由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控和过程改进四个环节组成,为了提高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效果,应该建立相应的过程管理体系,每一个实践环节,应该有详细的过程设计,包括设计任务书下发,给出设计实践过程的要求,让学生按任务书规定的时间完成阶段性任务。指导教师要认真负责地对课程设计实施全过程进行监控,分析和总结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根据学生的设计效果和评价进行适当的改革,从而进一步提高该课程设计环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课程管理建议范文6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艺术管理专业的发展在2000年前一直处于空白状态,2001年中央戏剧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创立了国内高校中首家艺术管理系;2004年中央美术学院开设了国内第一所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的研究生班。在2001?2005年期间,鲁迅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等艺术类院校或综合类院校也陆续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据相关数字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近400百所高校开设艺术管理方向的相关专业。
一、构建以开放性、创新性、复合性为核心的艺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艺术管理ArtsManagement一词源于西方,其内涵一是人们对艺术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管理行为;二是艺术与管理交叉所产生的新学科,旨在研究艺术史、文化政策、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相结合的问题。
艺术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较强的交叉学科,由文艺学、经济学、管理学三大学科结合形成的,其中包含艺术理论、市场营销、统计学、会计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这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注重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凸显专业特色,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交叉性的学科特色,既要注重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交叉,也要注重管理学与文化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与交叉,才能形成既有艺术特色,又有经济、管理特色的系列课程,这些课程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形成—个有机整体。以鲁迅美术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系为例冻北三省首家开办艺术管理专业的院系,该专业在学科课程设置上注重文化、管理、经济三者的紧密结合。其中,艺术理论课程艺术概论、艺术史等占31.43%;管理类、经济类课程(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学、文化法规、统计学等)占;广告、新闻、策划类课程广告策划、新闻写作、市场营销等占28.57%;艺术创作类课程书'法、国画、设计等占11.63%。文化传播与管理系结合鲁迅美术学院具备的专业优势资源,建立了一套特色的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能够以艺术创作为媒介从事跨文化传播或艺术管理工作。该专业建立于2004年,至今已经有两届本科毕业生、两届硕士研究生。学生的就业主要分布于新闻出版、广告策划相关领域,通过对历届毕业生工作情况调查,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可以做到一身兼多职,既可以参与公司的管理,又可结合自身的专业进行相关的美术创作工作。该专业的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具备扎实艺术理论基础,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的基本知识。了解艺术市场的相关文化政策、法规,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行规律,参与艺术创作活动,成为了既懂管理又了解艺术创作的“厚基础、宽口径、多技能”复合型人才。同时,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更多地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应具有开放性。将文化艺术管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作为主干课程,要立足于社会现实,要确立教学面向社会现实、面向市场的开放意识,教学要以社会和经济发展为导向。鲁迅美术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系在本科教学中,注重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并与多家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如沈阳棋盘山文化产业园区、罡夫广告策划公司、辽宁盘锦文化产业园区、私人画廊建立实训基地。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制定相应的实习方案。通过实践类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化市场调研、决策能力及科学管理能力,为学生从事展览会策划与管理、画廊管理、图书市场管理等艺术管理事业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为艺术经纪人、策划人、策展人等艺术产业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素质”的艺术管理人才。
二、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整合教师资源,打造一支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在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学问题同样面临着尴尬,从事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相近专业领域转过来的,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这就需要进一步整合教师队伍,打造一支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懂实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1.“走出去”吸收国内外优秀的教学经验。艺术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对于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教师来说,还需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为了使从业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艺术管理专业要重视对本专业教师的培训,应积极采取“走出去”战略,多提供教师参加国内外的有关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研讨会,不定期地输送本专业内的青年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深造,吸收国内外成功的教学经验。同时,艺术管理专业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担任艺术管理教学工作的教师既要具有比较丰富的艺术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在加强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专业课教师在研究本专业领域知识的同时,要打破“固守本土”的局面,要多鼓励他们进行交叉学科的探索和讲授,加大力度扶持专业课教师对与本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科研项目审批和科研经费的投入。
2.“请进来”达到资源共享。在艺术管理教学过程中,除了整合本专业自身师资力量外,还应积极聘请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文化产业企业的成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做兼职或客座教授,利用他们实践能力强并拥有成功的经营管理、文化创作、科学技术等丰富经验的强大优势。对于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学而言,需要通过产、教、研一体化模式来丰富学生们的实践经历和强化自身的实践技能,利用这一强大的教学资源,能够将他们实践中掌握的操作技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解决了书本中缺少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的问题。
三、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