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美术校本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美术校本课程范文1
关键词: 小学教育;美术课程;教学分 (二 )课程设置上过于强调基础美术课程 与过分强调专业指 性 。
并 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处在一个探索期 ,各高校所编写的教学大纲基本上呈现 出两个特点。
“美术教育”是美术学科在教育学理论指导下的专业教育,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l9世纪的德国。高等 院校 的小学教育专业,大部分是最近几年在原中等师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专业。
主要培养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各科教师 。小学教育专业 (本科 )的美术课程在大多数普通院校课程设置 中都是在选修课 中出现的,课时量一般不超过32个课时。而美术课程在培养小学各科教师中的实际作用远大于其在课程设置中的定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 。以下就现阶段小学教育专业 (本科)的美术课程现状做一梳理和分析。
一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美术素养的目标和定位美术课是小学教育专业 (本科)课程 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1.美术鉴赏能力主要指的是对艺术的感知 、体悟 、迁移、想象的能力,与之相对应的是情怀、品位、眼界、视野 。这一 目标在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中具有前提性 、根本性的意义。
培养 良好的艺术修养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艺术感知力 、体悟力。
同时高 尚的艺术审美能力也必须在良好的艺术感知能力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无法想象一个对造型、空间、结构、色彩均无起码认识的人能真正欣 赏一件美术作品?培养较高审美鉴赏力,必需通过中外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来实现 。当然 ,在实践课 中,也要注意鉴赏知识的有机渗透 。
2.有了一定的艺术感知力,还得有相对广 阔的艺术视野及掌握艺术常识鉴赏的方法规律,才能真正让感性层面的认知升华为思想 、观念 ,体悟到艺术作品的丰富 内涵 。虽无法达到专业性的高度 ,但作为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应 比一般的本科大学生要更深 、更广一些。这是小学教育中的 “综合性 ” “通识性 ”等性质决定的。这一特性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之外,还须具备广博的人文素养,学习艺术鉴赏的过程本身就是增强人文素养的过程,更是提升学生品格 、心灵、情操的过程 ,同时还是 “传承文明”的过程 。
二、普通高校小学教育专业 (本科)在构建美术基础课程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对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现在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在课程定位、课程设置、教材选编、师资配备都沿袭 了原中师的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
(一 )对课程认识与定位的偏离 (师生们对课程资源 了解 的片面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 层次的教 学,现阶段存在一个很大 的问题是师生对课程认识与定位的偏离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弱化美术课程的基础性地位 。美术课在整个四年的课程设置中处在一个弱势的地位。这和课程设置的主导思想有很大的关系。随着信息化 的发展 ,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求远远超前于课本上的知识。美术课应该从选修课提升为必修课 ,课时量要适当加大,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更为重要 的是应该体现在各科教学之中。
二是美术课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多元性、交叉性。美术课成为一种综合型课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它 已经依托数码 、网络、媒体等多种手段传播 ,我们生活的方方面无不被渗透着 ,同样小学课程也是如此,不管是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等都通过 “美术”的形式展现 出来,形成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交叉。
l_沿用八九十年代中等师范的模式。美术过于强调基础课程的作用,将基础美术取代其他一切美术教学。这是国内高校具有的一个共性问题。以绘画基础为主的教学手段 ,无疑对丰富美术的教学体系大有裨益。但在执行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盲 目扩大绘画基础作用的倾向。我们必须明白绘画基础教学只不过是整个美术训练系统中的一个训练科 目而已。应该加大应用性美术的教学,如手工制作、设计、装置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相当一部分院校,把美术课按照美术学专业的课程来上 。
过分强调专业性,课程设置上分的过细,如美术理论、静物、风景、人物等。因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学前基本上没有美术基础 ,绘画性过强,学生很难接受。同时课时少 ,难 以保证教学质量,使教学面临很被动的局面。
小学教育专业应该根据专业特点,突出应用性的教学。是 目前教育界比较认同的一种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对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空间想象力都大有裨益。不仅如此,在专业美术院校出现的一些实验性涂鸦教学,对于我们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三 )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育应该突出交叉性。
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是一门交叉性的课程。交叉性体现在绘画课的基础上可以有机的融入到其他课程里 。如英语课通过图示的方式进行教学,既可 以回避母语带来的干扰,又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舞蹈课的道具制作,语文课 中的情景创设等,数学课中抽象数字教学等都可 以与美术造型语言交叉进行。综合性体现在我们现在提出 “大美术”的概念。什么是大美术,是指突破传统绘画艺术形式,前提背景是社会 的信 息化发展 。如包装、舞台美术、广场美术;还有各种前卫艺术形式 ,如烟花,装置、电光等,美术呈现一种综合化的趋势,不能苦守基础绘画。
美术发展到今天 已经成为多元化的课程。
(四)师资队伍建设单一、落后。
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应突出应 用型,而这种应用性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一、手工制作 (剪纸、泥工 、陶艺、综合材料 );二、电脑美术 (图像处理、课件制作、数码美术 );三、现当代美术形式 (包装 、影像、装置、网络美术)。美术课程的多维性要求老师要更全面。而 目前我们配备的教师基本都是美术学专业教师 ,只能教学绘画,或者只能教学设计。单一型的教师是不能适应课程教学的,急需合理配备师资。但这里面出现了一个矛盾,就是一个美术课程不可能配备多个美术相关老师,需要我们整合学校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力量,不能单条腿走路。
(五)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应努力挖掘目前的美术基础课教学,手段和方法太过单一。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来弥补这一缺陷,如幻灯、影像、多媒体,网络,这里面最有效地当数多媒体和网络,他可以综合各种教学手段的优点,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如讨论法,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也可以让学生 自我评价;游戏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 的气氛中领悟所学的知识;综合训练法可以在基础训练后,让学生做综合练习。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有其特殊性,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 中不断的探索、创新和发展。
(六 )教学设施 的缺乏
小学教育 专业 美术课程教学设施建设严重滞 后这 是一个普遍性 的问题,所有新升本 的地方 院校 ,尤其是原中等师范升格基础上成立 的小学教育专业 ,都存在这个问题。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针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设施缺乏的问题应该换个角己57度去思考。设施缺乏是个现实,但今天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知识的传播呈现出网络化 ,数码化。艺术或者美术发展呈现出大众化,大美术的概念开始出现。不要总是认为美术就是要在画室里进行,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大型广场艺术、媒体、图书杂志、电脑网络、各种博览会等。当然作为地方性院校在这方面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但这是一种可行的思路 ,要因地制宜。
三、 对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作为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教师,不仅在专业上要紧跟学科发展,工作中更要具备必要的能力素质,才能适应课程 的要求,才能胜任本职工作。笔者认为新课程对教育者的新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加强道德修养,形成严谨的治学作风。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 己”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还要 以教师 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美术教育者教别人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 ,而美的内涵首先体现在道德情操的美,只有一个道德修养 良好的学生 ,才能担当起传递美、创造美的责任。
(二)强化教育理论水平与专业 素养 。这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永远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基本 的素质。很长时间以来,大家都认为美术教师只是教授绘画技能,忽略了教育理论对美术教学的基本指导作用 。很难想象一个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不强的教师,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来?美术教师需要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尽可能的吸收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研究规律,找到有效的施教途径。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将知识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 )教师要能够灵 活变换角色 ,促进教学 。我们处在 一个咨询高速发展的时代 ,学生很容易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 ,如网络、杂志、各种展览等。美术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讲授和传播知识 ,应该成为知识的促进者和引领者。比如帮助学生制定适 当的学 习目标,选择达到 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形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技能、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之有效的学习。
(四)加强专业合作,努力形成终身学习的 自觉性 。美术教师要加强同专业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更要加强各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改变 自我封闭与孤立的现象 。作为美术教育者,惟有坚持与时俱进充分照顾到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帮助学生开阔思维,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 ,才能使美术教育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初中美术校本课程范文2
尽管上述方向清晰,但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农村校开展美术课程实验的难处:1.学生情况,有的学生在初中没有上过美术课,或被其它学科占用,或美术老师不够重视。2.地理条件,地处农村,就南安而言,乡镇不如市区,市区不如泉州,学生接触美术作品的几率极低,比如说展览。3.高考现状,美术学科不能挤占高考学科的时间,只能在课堂内进行,有些美术课余作业无法完成。但是我们也认识到农村美术教育的不同之外,以最小的代价促进课堂的变革,大胆推动理念及教学、教研的转变。
一、构筑更为宽泛、丰富的美术课堂模式及师生互动方式
我校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在课堂上作了大量的尝试,按照新《课标》的精神及课本中的要求,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合作的鉴赏活动过程,唤起学生对生活中一些平常事物的关注,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懂得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艺术和世界,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美术课堂师生互动形式的教学案例。比如“我是谁”高一新生自我介绍课,让学生用独特的图文方式设计自已的姓名,然后在班级介绍,让老师和同学记住他(她),不仅加深了新同学的相互认识,也让美术老师更亲近每一位学生。还有“我眼中的自己”,让学生自画像,然后由其他同学辨认,让学生间增进感情及互动。“我拼我精彩”服装设计课,让学生找报刊、杂志或其它材料制作拼贴,用实物投影仪投放,学生解说作业,不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还提高的自我表现力,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又易于操作的课型,也是几年来我们比较成熟的常态课。
二、不断摸索具有时代性、本土化的美术研究性学习
我校在2006年8月份举办了各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指导讲座,其中,美术学科的电视讲座从视觉感知能力、视觉思维能力、视觉表达能力、选题等方面系统介绍。在这期间,我校美术组教师一直在探索“研究性学习”如何融入高中美术课堂,并不断地进行实践。因为,单纯的美术欣赏活动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深入一个学习领域,才会对某些美术门类有更深的体验和认识。我们深知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可以在多方面弥补课堂教学的许多不足,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课题的开发,使美术教育与人文学科、时代内容相融合,增加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使美术教育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比较成功的案例是《闽南民居建筑风格研究》,教师通过利用校外的一些古大厝,引导学生对周围生活进行实际考察,从而在对现实的关注下加深对美术社会价值的理解。学生通过调查对问题作出回答,不仅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而且促使学生完全自主独立地进行学习研究,并且要完成学校的《综合实践手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记录表,加上老师的评价及学分认定。
三、努力尝试富有国光特色、亲近自然的美术校本课程
除了研究性学习之外,我们还重视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在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美术组开发了一个《国光风景速写》案例,是校园环境资源利用的典型,当把学生的作品展览出来的时候,引起了学校老师、学生的赞赏和讨论,校本课程居然能做得这么美。可以看出校本资源之所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热情,是因为贴近学生生活,蕴涵情感因素,课堂形式多样、新颖,作业内容实用、体现价值。还有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对校本资源开发利用时,降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难度和要求,把学习艺术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升到艺术的学习层面,注重学生参与程度与过程的表现,注重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与学生的认知,情意和能力相适应。
四、以课题为依托,深化和巩固高中美术教研的成果
我们注重以课题的形式,把新课程实验以来美术教学成果理论化并巩固下来,所申报的课题《高中艺术研究性学习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在2006年9月通过泉州市教科所立项;2008年6月通过中期检查;2009年5月顺利通过结题验收,这是美术组第一次做课题,我们认为很成功。这个过程中,美术组教师深入学习和探索开发校本课程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索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研究性学习及校本课程,并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案例。同时,注重联系教学实践,把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途径,对农村的高中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多项成果在市级研讨会交流,并发表于CN刊物上,有借鉴推广的作用。“名师引领进入角色、同伴互助智慧共享、立足反思扎实研究”是成功的窍门。我们认为这样的做法:一是全面地整合学校的艺术研究性学习及校本课程资源。二是有效地整合、利用校外的各种艺术教学资源并形成模式。三是“合作・探究”的艺术活动过程改变了师生的思维方式。所以,此课题获得我校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一等奖及福建省首届中小学优秀校本课题。
五、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及处理与其它高考学科的关系
通过新课程以来的美术教学实践使教师们形成了这样的认识:课标是大纲、课本是工具、学生是主体。因此,我们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强化课标的纲领性,淡化课本的权威性。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落实新课标为终极目标来开展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把握课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与运用教材。有取有舍、有轻有重、“节外生枝”、“移花接木”、取长补短等手段,都有可能成为科学处理教材的有益尝试,让课本为我所用、为学生所用,常常会用出新意来,用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来。如果按照教材内容,不考虑学校、学生实际,没有取舍,不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内容及模式,美术课也会了无情趣的。
初中美术校本课程范文3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功能;定位;重点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138-03
一、美术教育具有的功能
美术教育和美术一样在古今中外几千年的探索中被不断完善,随着不同时期的社会变化和教育思想的不断演变,美术教育曾被科学、政治、经济等多方面主导,对其本质的追求也逐步深入。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育已经被注入各种元素,使其具备了多样化的功能,从萌芽时期培养工匠的纯技能传授,到19世纪后期开始探索的美术欣赏,再到20世纪初由科学和经济主导的实用主义潮流,直至较为成熟的罗恩菲德“工具论”和艾斯纳“本质论”两大流派的提出,美术教育已先后被赋予包括美育、智育、德育等多方面功能。之所以不同时期对美术教育功能有如此多不同的看法,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对教育目的思考的逻辑起点不同导致,从教育发生、发展的基本动力来看,从教育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来看,教育所面临的基本矛盾,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1]因而,从强调服务对象的不同,美术教育功能大致可被划分为这么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人自身成长的功能,包括培养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审美意识的培养,陶冶情感,增强身体协调能力,开发右脑促进学科思维能力,心理治疗作用,充实人的业余生活、提高道德修养等;二是满足社会的需要,包括美术的商业价值、价值观的培养、帮助批评社会、改善人际关系、传递美术文化等。
二、初中美术教育应考虑的因素
教育必须具有针对性,而要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初中美术教育至少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教育对象的普遍特征,二是这个阶段在整个美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三是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的现实要求。首先,在教学管理上,从这个阶段的教学对象,即初中生来说,他们还处于从少年儿童向青年过渡的阶段,因此他们的特征便带有过渡性质,是一个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一般来说,他们具有以下普遍特征:他们的书面语言和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已发展到相当的水平,但具体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知识面日益开阔,个性、气质进一步显现,兴趣开始分化,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审美趣味已初步形成。这个时期的感知觉发展较快,他们的注意力比小学生更集中更稳定,但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仍有很大的吸引力;认识和探究事物都带有强烈情绪色彩,对学习内容有无兴趣会直接影响其学习质量;他们的情感丰富而且易外露,对于别人的评价非常敏感。然而正由于上述特点,反而使少年的美术作品失去了儿时想入非非的构思、纯朴天真的造型、无所顾忌的表现力,而变得理智、冷静、谨慎,甚至因过于犹豫、顾虑而从此告别了美术。这是公认的美术教育的艰难时期。根据罗恩菲德、艾斯纳、常锐伦等人的研究,人在美术方面的成长要经过若干个阶段,具体参见下表:
根据对我国少年儿童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初中阶段的少年更接近于常锐伦的研究结论,即处于模仿成人的写实期,但他们的创作热情仍埋藏于心底深处,如何按照卢梭和杜威的自然主义教育原则、围绕初中生自身的天性、挖掘他们的创造力,是初中美术教育获得良好效果所必须研究的。
其次,作为基础美术教育中的中后期阶段和专业美术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美术教育有着承上启下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既不能给予过高的期望,期待通过少量的课时完成专业技能所要求的全部训练;也不能过于降低标准,使其沦落到可有可无的地步。显而易见的是,大部分的初中生并不会成为专业的美术家,因而我们的培养重点不应该放在专业技能上,而应该更多考虑那些基础性的教育目的。
再次,在制定我们的教学目标时,也应充分结合我国的国情,充分考虑时代的需要,而不能脱离现实去奢谈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由于我国仍是一个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在较长时期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条件仍未足够发达,接受现代文明洗礼的时间还很短,国民素质普遍不高,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短时间内要求达到他们那种教育水平既不现实也没必要,较为合理的做法是根据现有的条件先解决最为迫切的问题。
三、初中美术教育功能定位
综合上述几个方面,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已经为我们指明了大体方向,如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2]。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1年的美术课标也特别强调了美术教育的人文属性,说明了其在素质教育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所有这一切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即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第一要义,同时兼顾社会的需要。笔者认为,这其实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观相当接近,其核心便是培养社会个人自我实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本人认为,此次新课程改革的指向可谓切中要害。当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无疑比之改革开放前有了巨大的进步,从受教育面的扩大、受教育人口的大大增加、普遍文化水平的大大提高均可说明我们教育的进步,但是,社会上愈演愈烈的诸如三聚氰胺事件、周老虎事件等各种丑恶现象,以及唯利是图、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让我们又无法感到乐观。社会上反映的种种弊端,其根源恐怕就在于普遍缺失的人文素质。根据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主持的《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调查报告》披露的数据,在总分102分的问卷中,我国公民的平均得分只有70.827分,其中尤以人文精神方面得分为低,考虑到中国公民普遍对自己的评价过高,则实际水平更低,现状堪忧。而这种缺失很明显与我们先前的教育制度和理念有着密切的关联,文理分科制度从高中时代开始就剥夺了理工科学生接触人文教育的机会,致使很多人的人文素质严重缺失。另一方面,对于美术教育这种可以直接灌输人文精神的学科,我们也从来没有真正重视过,这直接导致了我们的教育产品——“人”无法全面发展,进而导致我们的社会产生严重缺陷。因而,从现在开始,我们务必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弥补这种缺失,为我们的下一代打下良好基础。考虑到初中阶段美术教育与高等美术教育和专业美术教育培养目的和面向人群的显著不同,考虑到它所具有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国民素质教育,因此,我们更应首先将初中美术教育的重点定位在我们最缺乏的素质,即人文素质的培养。具体而言,即通过美术教育传递给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和相互关爱的人文情怀,教给他们各种理想、信仰、价值取向的知识,培养他们具有完整的、高尚的人格。与此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操,让他们具有基本的分辨美丑的能力。另一方面,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各方面快速成长的阶段,其可塑性很强,根据加德纳等人的多元智能理论,美术教育可对传统教育所忽略的六种智能进行开发和锻炼,因而可将这个阶段美术教育的另一个重点定位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力,使他们具备全面发展的条件。最后,鉴于美术教育自身所特有的造型能力训练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锻炼,以及其在当今社会中所具有的实用价值,我们也应适当地给予他们基本的造型能力训练,为他们将来可能面临的其他专业技能教育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调整初中美术课程设置,突出重点教育功能
明确了初中美术教育三个方面的重点功能定位后,我们必须对现有的初中课程设置适当加以调整,以凸显这些功能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讲,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加大美术欣赏和参观、外出等体验活动所占的课程比例。正如艾斯纳所说:“美术教育家们不仅日益有志于让孩子们提高鉴赏能力,以培养对美的感受,而且他们也关心通过伟大美术作品讲述的故事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3]事实上,一些伟大的美术作品所具有的强大艺术感染力比很多苍白的说教更有帮助,艺术家们通过刻画艺术形象,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社会的客观世界。当复杂的人生与纷繁的社会浓缩在艺术作品中的时候,便容易看出其是非曲直,进而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4]如:从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着人民》、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人类社会中美好事物与正义事业的热爱、对进步的信仰和对真理的渴求。而古希腊的雕塑《维纳斯》、罗中立的《父亲》、王式廓的《血衣》、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作品更能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崇敬、对苦难的同情和对罪恶的仇恨。另外,可通过与校外的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结合,开发更多的课程资源,形成新的课程模式。如2001年上海美术馆与中小学合作,进行了“摩尔在中国——上海美术馆之旅系列活动”,这种新型的美术活动将更加吸引学生,也是美术课程发展的趋势。
2.课程内容应追求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实施人本管理。在设定具体课程内容时,应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大的自,以适应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智能开发的需要。由于美术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性,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给出了一个指导性的大纲,但具体执行过程中仍有很多不确定性,况且新课程改革已经改变了教师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的传统观念,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这就赋予教师更多的自,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现阶段广大教师和学生基本都能满足生理、安全和社会等需要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激励教师和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成了每个学校管理者必须研究的问题。在笔者看来,管理学上应对这一问题最合适的理论即人本管理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人能够自我有效地进行管理,而人之所以能自我管理,归根到底是由于他们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由于初中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造力等高层次的能力,教学内容存在很大的空间,因而非常适合采用灵活的人本管理方式,在遵循大纲基本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形成适合自己的特色课程;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开放式研究学习。例如,美术教材第13册第三课的主题是:团结合作,通过设计一次郊外旅游路线图,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综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态度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是一节集综合性、探索性于一身的课程,我在课堂中的要求是:以设计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路线图、评选最具团结合作精神的小组为目标。学生以4人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开始创作本组的旅游路线图和旅游备忘录。虽然有的组出现了意见不统一的状况,有的组出现了会想不会画的状况,等等,但也有出乎意料的作品,其中第6组派出代表以旅游团“导游”的身份出现在讲台上,有声有色地向下面每个“游客”介绍自己组“公司”的旅游路线,并且还将各个旅游景点的人文特色描述得很精彩来吸引“游客”,这是本节课最具创意的一组。本来只是一个简单的旅游路线图,学生在短短的时间里却能够通过团队合作策划出属于他们的作品,并运用了他们自己掌握的其他学科知识,将本组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迎来其他各组的阵阵掌声。可见,通过这种开放式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知识的交流与增值,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思维活动的固定僵化的思维模式,产生出种种联想和灵感,这种教学上的互动的确能帮助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自由发挥、产生创造欲望、保持良好心理的氛围,进而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多方面能力。
3.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按照新课标的精神,在保证国家“指定动作”的前提下,也提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用更多“自选动作”,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发校本美术课程,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和不足。通过校本课程建设,能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地方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更好地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也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为教师创设了展现自己才干和特长的舞台,增进了学校教育工作的人文性和灵活性。比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地处广州这个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充分挖掘一些富有艺术特色的人文景观来进行课程开发。典型的如广东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保存最完好的传统祠堂建筑——陈家祠,因集岭南地区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而闻名遐迩,堪称一座岭南建筑艺术和民间工艺的博物馆。其建筑装饰无处不在,岭南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建筑装饰工艺“三雕二塑一铸一画”——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彩绘壁画等不同风格的美术工艺,都在这里得到了和谐、巧妙的运用。通过组织学生到陈家祠参观、写生、记忆、描述这里的艺术作品,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和人文精神,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如,我们可以利用当地的一些民俗活动,开发“综合·探索”型校本课程。如家喻户晓的粤剧、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元宵节的闹花灯等活动,在民间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因此,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开发设计《粤剧人物脸谱》、《元宵花灯欣赏》、《龙舟竞渡》等校本美术综合实践课。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抓住同学们的兴趣点,鼓励他们步入社会,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了解活动方式,学习活动技能(如学唱粤剧、学做花灯等);同时收集资料,利用学过的相关美术知识技能开展探索活动;最后通过营造当地民俗活动的气氛,让学生在游戏中表现自我,超越自我,展示活动成果。这样的一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接受科学、文化、审美教育,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又可以得到人文、历史、艺术、民俗等潜移默化的熏陶,实现多个层次的综合,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优势。
只有明确了初中美术教育功能的基本定位和重点,才能懂得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实施,就可以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样才能引领在基层学校的领导和一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和美术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马菁汝.罗恩菲德和艾斯纳美术教育思想与当代中国美术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4.
[2]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扈中平.教育目的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冯增俊.教育人类学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王学泰.人文素质与背诵《论语》《老子》[N].新京报,2008.
初中美术校本课程范文4
播种吧——就在这个季节!
一、 教学指导思想: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推行新课程改革,结合实际工作,反思课改以来得与失,反思一年来学习贯彻《美术课程标准》的体会以及对教材的感受。在新的学年里制定符合学校、教师自身特长的整体教学方案。本学期教学重点以抓常规教学为基础,探讨具有学校特色、教师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机制;养成课前思考、课后反思的工作习惯。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小学:小学年级多、跨度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心理、生理、情感有较大的变化,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点也呈跳跃发展,由于小学美术教师跨多个年级教学,容易麻木学段的教学特性或忽视学生在小学期间学习美术的整体性。因而,教师对所教的学段有个清晰地认识,无论教那个学段都要从整体出发。如:学生认知美术的特点;学生学习美术的规律;教师教学科知识技能的连贯性;避免盲目被动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注重学科知识技能与学生学习兴趣地结合。注重学生学业评价的多样性、人文性、整体性、真实性。
初中:因目前各学校的教学结构都有侧重,学生学习的侧重点也不同,以及高考的风向标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志向,这些都无疑给中学美术教学造成明显困境。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来从事教学,不自卑自弃矮化美术学科。在教学中以教科书为基础,根据学校条件、教师自身特长、学生兴趣大胆创设具有新意的教学内容。把趣味性、知识性融入到每一节课堂中。初中美术教学,最大的困难是课堂纪律与带学习用具,这就要老师学会运用多种课堂管理方式管理课堂教学。起初老师培训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事关重要;多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学业也会起到一定作用。如把学生带用具、课堂表现、作业效果等一并记入学生成绩册。在初中阶段就逐步灌输高中模块学分制理念,为学生升入高中学习美术打好基础。
高中:根据高中课程改革精神,高中美术学科模块学习制度和学分管理制度即将在教学中逐步实施。这就要求全体高中美术教师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学业管理理念以及自身知识结构。市、区教研室将有组织有计划指导高中美术教师深入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和《广州市普通高中美术教学指导意见》。使每一个教师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和价值追求,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特点。根据目前天河区情况,高中美术教师缺少,要求高中美术教师熟练掌握两个模块知识技能和两个一般掌握的知识技能。
(以下为建议)现高一为过渡年级,考虑到他们两年后毕业将要有学分成绩,建议现在高一就实施模块学习和学分管理。把目前选修美术课的学时划分三段,学三个模块,必选一个自选两个 。有条件的学校可向学生提供校本课程。美术课模块由教师、学校共同制定,目前不宜多,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3——5个模块供学生选修。根据目前教师情况,建议开设以下模块:
1、作品欣赏(必选)
2、国画或水彩或素描(自选)
3、硬、软书法、工艺设计、陶艺、摄影(自选)
必选课:作品欣赏(中外美术史、各时期绘画流派、中外知名画家、
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学时:14课时 学分:1学分
自选课:国画、水彩、素描、(其中一项)。学时:11课时 学分:1学分
自选课:书法、篆刻、陶艺、摄影、设计、(其中一项)学时:11课时。学分:1学分
二、 区、市活动:
6月1号举办《首届天河区中小学生美术展览》(主办:美术教研会)
展览地点:区府展厅。参选形式:以学校为单位送一件贴有若干学生作品的展板,作品内容、形式不限,打竖排版(展板用KD板做 1×2M 展板,不要支架 展板颜色最好选银灰、黑、赭)。评选集体奖、学生奖、教师辅导奖1、2、3若干名。
3月11日广州市高中美术模块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交流
4月8日高中课例录像片段交流,评比优秀录像课
4月22日高中美术课教学观摩
5月13日高中课标测验或竞赛
举办《广州学校民族民间美术特色年》评选、展览活动
初中美术校本课程范文5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学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63-01
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以教师单向讲述式教学为主,鼓励学生安静上课,课堂上出现学生互动交谈,教师则强烈禁止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相对剥夺了同学互动成长与学习社会技巧的机会,而合作学习可以提供学生同学互动,彼此互相讨论、沟通协调,达成个人与团体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并不是将学生置于小组中学习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组织合作小组,促进小组的合作学习。要成为真正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中每个成员必须是沉浮与共、休戚相关的,彼此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分享资源,而且彼此相互助长学习[1]。
一、初中美术教学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小组学习通常都是异质或同质随意分组进行学习,虽然小组成员间以小组方式进行学习,彼此分享沟通信息,但相互依赖性低,同学间不了解合作的益处,只着重于个人的表现,很少顾及他人的学习情形,仍属于个别的学习。而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做异质性的分组,小组间成员必须兼顾自己和他人的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强调的是团体的绩效而不是英雄式的个人成就。虽然现在有很多科技可以辅助教学,也有更多教学方法可以让课堂上更加丰富,但是教师在教学指导时要有具体性。很多教师的教学传达信息方式都只有单向且缺乏想象力。只注重课堂的场景布置、声音和效果多变,却不注重表演和教学内容的相符性,会让学生该学的没学,沉溺于无益的活动中,让求知和发展的欲望逐渐消逝,甚至会扼杀了学生刚要萌芽的创造欲和学习欲[2]。学习评价方式不拘一格看似很有变化,但是缺乏整体的考虑。虽然教师会避免传统、呆板和单调的方式去精心设计各式各样的学习单,但透过学习单一的复习仅学到一些美术的知识,很容易没有目的性,像是无的放矢,会让学生脑中是零乱的,难有合理的认知系统。
二、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学生合作学习学习态度
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与促进自我学习的学习行为,学习策略是解决问题、达成学习目标的工具,而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者应采取合宜的学习策略,以促进有效学习。学生在美术学习态度上,学生喜欢合作学习的上课方式,他们认为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获得别人的帮助,并且可以跟小组成员讨论与分享自己的看法,透过同学间的讨论与讲解可以将困难或复杂的概念简化,使美术概念于学习。可见,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正向的影响。本研究针对个案班级美术单元教学活动之教学内容以学生小组成就区分法、团体探究法、共同学习法交替运用,以期达最佳教学效果。
(二)提供给学生自动自发和充满兴趣的情境
在课堂活动中如能提供给学生自动自发和充满兴趣的情境,并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学生能随时随地的收集资料,学习的目的接近生活上的经验,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主动参与学习[3]。因此学生能否产生兴趣并产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是教学者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活动内容要配合学生的程度,让学生能在学习中亲自动手,通过体会经验,来获得跟生活有关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做中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思维的历程,在制作教材应考虑教材是否能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帮助学生在学习时养成思考的习惯。权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生活是发展,因此推论到教育方针,是教育即为生长、发展与生活。为了能因应社会环境,所以需要透过教育,在经由学习后产生对社会的能力,这便是生活的历程,透过生活历程使经验能融会贯通,刺激想象力,使想象力丰富,让人们在思考和言行时都能有正当性的行为产生。
兴趣的产生初出于好奇,这种好奇心既有生理性动机,也有认知心理特征。初中学生更关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开始在广泛的兴趣背景下,逐渐形成以自己的个性特征为中心的兴趣.并越发明显地与个人的志向相连接、这种兴趣的恒定与自觉标志着他们的个性心理趋于成熟。所以我们既不可强求每个学生把志向定在美术学习上,但也应努力在不影响其主导兴趣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他们在美术学习中的兴趣,所以,我们要根据教学需要来优化教学内容,合理编排内容,运用科学、生动的教学方法去完成美术教学任务。
(三)合理的合作学习氛围创设
《初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应该坚持既有趣又有效的原则[4]。教师要把问题置于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的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既提高了自身解决美术问题的能力,又感受到了美术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及时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点的理解。总之,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有效策略。
结论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知,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是获得众多研究者肯定的教学策略,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可以提升学生美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增进学生美术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钮晓莹. 初中美术教学开展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4,10:127.
[2]陆青.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 中国校外教育,2014,13:154-155.
初中美术校本课程范文6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丰富美术教学素材库
我认为,特色化美术教学要顺应教改的需要,努力开发各校本地的美术课程资源,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应贴进本地区生活,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增”即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教师擅长或有特殊意义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我们正是基于这一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合理地选择,触景动笔,开展了校内校外实物写生的校本教材的探索、研究,依托本地资源开展课程教学,既神形兼备,又便于操作,这样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二、活用多种材料,开拓表现方法
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作画,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老师尽可能和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多种材料,给学生提供各种绘画技法指导,让学生在尝试新的画种的绘画过程中,掌握一些新的表达方式,更加随心所欲地创作,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例如,进行盘画教学,起初是以绘画的方法在真实盘子上创作,接着又引导学生用泥塑的方法造型,然后又引导学生用纸浮雕的形式表达,呈现出不同的立体效果,学生很感兴趣,受到启发的同学还尝试运用树叶,种子等身边能找到的材料进行设计,有一定的创新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想像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成效性的开发我校的盘画教学特色,从中提高学生艺术综合素质,这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三、结合时展,拓展美术教育特色
当前,低碳生活成为人们倡导的一个生活目标。在选择内容的时候,我们要寓趣味性于教育意义的内容中,通过有教育意义的趣味课,能够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利用取材于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类废弃物,设计成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的意义。在教学中结合环保教育,学生不但掌握创作的技巧以及创作中的应变能力,还使孩子们了解可以将一些物品变废为宝,潜移默化中渗透了环境保护的教育,从而也使许多学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四、注重校本教材内容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从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利用校本教材,让每一课内容的选择和实施又都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这样使各个层面上的学生都获得发展。例如,用泥成图中摆脱纸和笔的束缚,让学生用双手和泥土进行创作。低年级的学生想像丰富,但在造型和构图能力上还较低,在了解和泥成图的创作过程基础上,让学生将泥形摆上课桌,利用勾勒法、捏造法、拼贴法进行有趣想像创作。内容比较简单,难度也不大,易于操作。中年级学生在基本的创作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探究组合法及其他的方法进行创作。创作作品的方法要多样,内容上应该讲究创新;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我们引导学生用泥巴进行造形设计,并进行色彩渲染,形成彩泥造型中各种动物或常用物品,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做事认真细致的良好的精神。这种泥塑的方法表现,现在我们想在不同的年级尝试用纸造型的方法进行设计,使其立体感更强,更富有装饰的味道。
五、让“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中
在特色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要让学生亲身地参与搜集、整理材料,体验创作,课堂上注意体现以课堂时间、以教室空间、以活动主动权、以探索权利、以创新可能、以个性张扬的教学特色,满足学生自主的需要,让他们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真正做到以“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短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学生能说的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学生做,学生能想的学生想,学生能写的学生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如在泥巴造型趣味课中,先让学生体验收集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归类整理,然后确定主题,大胆选择“奇”、“异”、“怪”之类,并展开自己的想象,在相互合作讨论交流之中完善着自己的想法,使孩子们在思维火花碰撞中找到了回归自然的乐趣。他们的创新的想法,表现得淋漓尽致,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兴趣更加浓郁了。
六、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意识显着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