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就业工作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就业工作要求范文1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23-03
作为当前社会就业的关键性环节,高校就业一直是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中最引人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建设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整个高校就业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
一、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我国高校的就业人数在进一步增加,从而使得我国高校的学生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将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因此,高校的就业问题也就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工作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难题。当前我国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主要存有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不够重视就业指导的相应工作,没有真正意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继而就会使得我国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没有完善的指导机构,同时也缺少完善的硬件设备和师资力量,没有足够的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使得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仅仅能够应对高校日常的工作,很难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当前我国一些高校就业指导缺少相应的实用性以及针对性,很难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以及咨询,这种状况是与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学生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和指导需求不相符的。所以说,积极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具备相当指导理论的高素质就业指导队伍,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当前就业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
1.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高素质群体,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是整个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支撑,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能够有效地对我国的就业市场做进一步的开拓,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指导,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就业安置,从这一层面上说,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能够对整个高素质劳动力市场的打造产生较大的影响,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2.就业市场和大学自身的需求。当前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往往存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有相应的就业指导工作对问题加以解决,举一反三,使得高校的就业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健康地开展。从当前我国就业市场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就业市场正在一步步完善,这样就对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当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当开展有职业性、专业性的就业指导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对自己有更深一步的了解,高校通过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将就业市场的信息、用人单位的信息等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及时的就业信息,更好、更顺利地走向就业岗位。
高校不断扩招之后,毕业生的就业高峰时期也日益逼近,这样就会使得高校的毕业生在毕业之际将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在这样的发展状况下,高校的就业指导状况以及指导的质量怎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高校的就业形式,对高校的就业工作产生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和影响。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来说,就业指导队伍就是整个市场运作的管理人员,对高校的毕业生承担着重要的指导责任,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良好与否会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毕业生能够顺利找到工作。所以说,高校积极打造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十分重要,积极培养起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工作对于整个高校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必不可少,对于高校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来说,职业化以及专业化是整个队伍建设过程中的总方向。
二、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
近几年我国高校就业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状况、新问题。就业形势以及就业市场的新变化对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就业指导机构所需要做的不能仅仅是向相关的单位做人才推荐,同时还应当包括个人发展的自我设计、认识以及自我实现等多个方面,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当将心理咨询、就业技巧、心理素质以及职业规划等结合起来。其工作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不仅要向用人单位推荐相关的人才,同时还应当对高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要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深刻的认识和剖析,对用人单位进行理性的思考,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对市场的就业需求进行仔细的分析,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做出良好的规划。
1.新的就业形势对指导队伍的要求。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仅仅是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向企事业单位推荐人才,还应当提供具有良好质量的就业指导服务。对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来说,其应当向着专门化、专业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改变以往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就业指导方式,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具有系统性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良好的规划。需要注意的是,在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时候应当注意专业性,这样的专业性是政策性以及创造性的良好结合,是当前就业形式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另外,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应当是一项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工作,在工作的时候应当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专业性问题,能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比如说心理学的知识、法律知识以及管理学的知识等等,另外还应当具有相当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经验。
2.新的就业形势对指导教师素质的要求。所谓的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主要就是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多种知识素养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对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来说,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能力状况怎样将会对整个队伍的建设以及工作能否良好地开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本身具有明显的专业性,是政策性以及创造性的结合。所以说,高校要想良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就应当有较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首先,就业指导教师应当有良好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会引导学生树立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才会更好地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遵循和履行国家政策;其次,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应当有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同时还应当具有应对问题的完备能力,引导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身;再次,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还应当具有相当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阅历,具有对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对学生自身的兴趣做到积极的了解,掌握相当的心理指导能力和咨询的技巧,对自身的职业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
三、新就业形势下建立和完善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措施
1.优化队伍结构。高校的就业指导队伍有比较明显的科学性,为了使得队伍建设中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合理地对资源进行分配,应当对整个队伍的建设进行良好的规划和科学的研究,整个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中不仅要有相关的就业培训人员,还应当包含咨询人员、市场培训和公关人员等。就业咨询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公关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对企业事业单位做好沟通与联系。
2.加强培训力度,提升就业指导队伍的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对于当前我国高校来说,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比较科学而又相当严肃的任务,其有自身的业务知识以及规律,要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就应当掌握其规律、特征以及相关的就业知识。逐步建立和完善当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完善培训的机制,真正达到专业化以及职业化的水准,同时还应当依据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式采取相应的培训措施,提升指导人员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培训的内容主要有:通过技能培训、调研学习、理论培训、岗前培训等方式,培养指导教师自身的技能、理论以及指导方法,继而提升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及工作能力。
3.加强指导实践锻炼,提升指导工作的能力。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有相当的理论知识储备,同时还应当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对自身的指导工作进行总结,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成功的经验,继而使得自身的业务能力得到不断地提升,通过实践的方式对教师进一步加强训练是提升指导人员自身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要不定期或者是定期对指导人员开展社会调查或者是社会考察,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指导人员更好地接触社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做到及时的了解和掌握,要通过岗位轮换或者是进行校外挂职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使得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自身的视野得到开拓,使得自身的阅历得到增加,继而逐步提升指导人员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从而真正打造出一支真正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就业指导人员。
四、结束语
对于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来说,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是临时性的事务性工作,而是我国高等院校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关键性环节,对推动高校教育的发展以及我国就业民生等社会问题的改善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方面依旧存有不少问题,不仅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不高,同时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机构的设置上也不够完善,这样就会使得我国高校很难针对学生自身的就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实用性的就业指导服务,从而也就会使得我国高校毕业生很难及时获取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很难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做出良好的规划,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市场,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支撑,没有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人员对其进行引导、疏导,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难以赢得生存之地。我国高等院校的高等管理者应当意识到我国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就业指导队伍对高校就业工作开展的重要作用;另外,就业指导人员应当对自身的就业指导方式进行不断地总结以及进行不断地创新,结合学生自身的需求以及特征,结合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以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制定出真正切合实际、符合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自身的需求的指导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建新.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8).
[2]刘克荣.浅谈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3]丁丽娟.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
[4]张毅刚.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瓶颈”分析――从有效需求谈起[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
高校就业工作要求范文2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他们对就业指导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就业指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需要塑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以满足这种需求,它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人才保障。
一、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政策性强的工作,工作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对就业指导教师的要求高,如果没有一支经过系统培训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就难以完成高校的就业任务,对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将带来不利影响。
2003年4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大就业经费投入,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也要求高校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在经费、办公条件、人员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切实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重要位置。”由此可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业务扎实、经验丰富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是高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开展高水平的就业指导工作的人才保障。
二、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数量少。在教育部[2002]18 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中,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配备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就业指导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不能低于 1:500。然而,我国高校目前就业指导教师配备普遍达不到这一比例,甚至有些高校与这一比例还相差甚远。
(二)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国内大部分高校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不重视,就业指导教师的准入门槛低,对其学历、所学专业等没有特别的要求,对就业指导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无鼓励政策和硬性的规定。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大部分是“半路出家”,原有专业及工作岗位与就业指导的相关性不强、缺乏职业心理学、高等教育学、人力资源学、管理学、咨询学、市场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就业指导教师缺乏系统培训。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从事职业指导的专业,大部分就业指导教师本身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培训和系统的就业教育指导,凭借对职业的零星认知和经验开展工作,使职业指导停留在表面。多数高校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培养重视不够,没有形成系统、长期的培训机制。
(四)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制度保障。由于高校缺少就业指导教师方面的岗位标准、待遇标准和职称系列,忽略了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管理,导致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的方向感、认同感和成就感缺失,教师队伍流动性大,从而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一)规范选聘机制,建立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首先要把好就业指导教师的“入口关”,在选拔和聘任就业指导教师时,可以参照国家标准,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就业指导教师的选聘设定的入职标准。要坚持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原则,使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既有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又有大量的热衷于就业指导工作、熟悉学生情况的兼职人员(如辅导员、专业教师等)来共同协作完成,以满足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
(二)发掘各类资源,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就业指导工作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因此高校在充分挖掘校内资源的基础上,还要紧密结合社会的用人需求,适当的引进社会资源,建立一支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校内人员主要包括学校及院系领导、学校级院系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辅导员、专业教师等。校外可以聘请成功校友、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行业专家、政府负责就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社会职业指导机构的专业人士等共同参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讲座、报告、座谈会的形式来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有力的补充。
(三)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高校要完善培训机制,重视就业指导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在教师上岗前,要接受严格的岗前培训,掌握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咨询技巧、本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与特点等。其在岗教师也要有系统接受继续教育与培训,学习当前的就业形势与政策、最新的职业发展理论、特别要加强中级、高级职业咨询师的培训。通过讲座、专题报告、研讨会、组织参观等多种形式,坚持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相结合等原则,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提高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水平。
(四)加强制度保障,稳定教师队伍。高校在扩充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同时,还要稳定教师队伍。高校可以通过划出专门经费,政策上给予倾斜、工作上提供方便、经济上给予补贴等方式,提高就业指导教师岗位的吸引力,留住一批业务精通、业务经验丰富的人才,使就业指导教师感受到重视和尊重。 要制定一整套制度和就业指导工作条例,使就业指导教师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五)强化考核,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高校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就业指导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增强就业指导意识,强化就业指导责任,提高就业指导效果。在考评方法方面,要坚持定期考核和日常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建立考核档案,将考核的结果作为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中。
参考文献:
高校就业工作要求范文3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主要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大部分高校将就业指导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对做好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和更高的要求,但是,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上基本局限于分析就业形势、讲解就业政策、搜集就业信息、传授就业技巧等服务性工作, 就业指导大多数是采取讲座或报告会的形式。就业指导还没做到因人而异、分类指导,不够系统化、专业化和个性化。以肇庆学院为例,笔者认为高校在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中,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乏个性化就业指导
高校在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中,应该以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和变化发展规律为依据,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对象、不同群体开展不同形式、不同方法、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活动。目前,很多高校都把就业指导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来抓,大多高校都开设了覆盖全校学生的就业生涯规划课或就业指导课,但在个性化指导方面却缺乏有力的措施。以肇庆学院为例在就业指导的形式方面,利用课堂和讲座的方式开展就业指导较为普遍,但个性化的指导、一对一的辅导与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却很缺乏。特别是学生在进行了就业生涯规划设计后,其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无法得到有效地指导,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细致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缺实效性
教育部要求从2008 年起全国所有普通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以肇庆学院为例就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程来指导学生,贯彻四年一贯制的指导思想,每个年级设置不同内容进行授课,组织指导实践活动。并且四年中要不断的关注学生人格的合理发展和各种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目前,多数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并把就业指导课列为必修课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但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普遍缺乏实效性。首先在授课时间上较为集中,多在临近毕业阶段,从而导致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作用认识存在偏差,缺乏学习热情。其次在授课形式上,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以大班形式进行授课,采取讲座、课堂讲授等共性化教学手段。最后,从教学内容上看,就业指导课程着重于介绍择业的程序与途径以及国家有关部门毕业生就业政策法规,缺乏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求职技巧个性化的指导。根据肇庆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重要性不如专业课,上课不能有效投入,课程学习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此外,师资队伍还存在专业化程度偏低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就业指导师资数量不足,本科扩招带来学生数量的骤增,高校教师总体不足,其次从事就业指导课程专职教师比较稀缺,很多高校没有就业指导专职教师,大部分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由辅导员、党团委书记甚至行政教辅人员作为兼任。以肇庆学院为例(见表1),
表1:肇庆学院2013年-2015年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类别情况统计
他们本身就承担大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就业指导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在精力和教学经验上还难以兼顾;最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专业程度不足。
(三)就业技能培训欠缺有效性
高校就业工作要求范文4
1.公共就业服务
按照《就业促进法》关于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的规定,教育、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相关机构要加强合作和信息共享,对高校毕业生免费开展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服务,主动开展公益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就业招聘活动。
按照国家大学生就业供求信息制度和网上联合招聘制度的要求,加快完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
2 .技能培训与就业见习
劳动保障部门将根据高校毕业生需要,组织专场职业技能鉴定,教育部门应积极配合,努力使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相关专业80%以上的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各地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支持,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鼓励企业优先录用见习毕业生,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
3.就业指导课程和队伍建设
高校要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将就业指导课程切实纳入高校教学计划,鼓励和提倡所有高校从2008 年起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并依据各校自身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各地和高校要定期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开展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资格认证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要适应新形势需要,以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操作性为原则,加快推进就业指导课程教材建设。
4.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
各地和高校要及时总结和推广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典型和经验,以多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大力倡导创业精神,培养创业能力。劳动保障部门与高校要加强合作,将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工作纳入创业培训总体规划,开展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实训,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基地建设。
5.树立新型就业观和成才观
开展主题突出、生动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推广“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劳动最光荣”的新型就业观和成才观。
6.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积极组织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就业见习,按规定落实培训、鉴定补贴和见习基本生活补助。各地要对离校回原籍的零就业家庭未就业毕业生实施重点帮扶,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岗位帮助。各地要采取综合措施,力争到2008年底,使半数以上返回原籍登记失业的毕业生能够实现就业。
高校就业工作要求范文5
一、指导思想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以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为目标,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具体承担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形成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服务对象,以实践、实习和灵活就业为主要运行方式,并与政府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体系相衔接的预备就业工作机制,以缓解我州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二、工作要求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针对缺乏社会实践及职业经验的毕业生开展的专项就业援助行动,其依托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实操、管理等预备就业岗位,接纳高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为期6个月左右的职业见习。见习期间,见习者和用人单位不建立劳动关系,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参加见习毕业生提供免费人事服务和失业登记管理服务;用人单位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发放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见习工资并为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政府对见习单位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费用从当地就业再就业资金中列支。
见习工作由州人事局负责组织实施,州人事局人才开发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人才中心)具体运作并承担完成相关具体工作任务。就业见习供求信息和相关工作表格(附件)可通过*州信息公开网查询、下载。
三、实施对象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指*州生源,自愿提出见习申请并符合见习岗位条件及专业要求的未就业或已办理了失业登记手续的应历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上述人员原则上只能享受一次政府提供的见习补贴。
工作中要重点安排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优先参加见习实践。
四、工作程序
(一)宣传发动通过各类媒体信息,广泛宣传发动,使各科室和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充分了解就业见习制度的内容及其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见习计划中来。
(二)组织开发见习单位和见习基地
1、见习单位申报条件。见习单位应当是具备一定规模、管理规范、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自愿提供各类就业见习工作岗位,并能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管理、技术含量的见习岗位。市本级(含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开发区)今年将确定5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单位。
2、见习基地申报条件。在具备见习单位条件的基础上,一年内为毕业生提供10个以上见习岗位的见习单位,并能从见习毕业生中录用10%以上为正式员工的,可确定为“*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授予由州人事局等六部门印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牌匾。挂牌期限为三年,三年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并能持续提供较多见习岗位的可以继续挂牌,今后可长期参加我市毕业生见习计划的实施。
3、见习单位申报程序。通过新闻媒介,公布我市的见习工作政策和申报程序。能够满足见习条件和要求的用人单位,可自愿提出参与申请,向市人才中心进行申报,填写《*州毕业生就业见习单位申报表》(见附件1)。并提供下列申报材料:(1)企业单位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2)组织机构代码证;(3)见习单位简介。人才中心根据申报情况报上级部门审核认定。确定为见习单位的用人单位,须与组织实施机构签订《见习单位参与实施机构开展*州毕业生就业见习协议书》(见附件2)。
见习单位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试运行一期后,经评估合格的,可以认定为“*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
(三)见习实施
1、见习信息。根据见习单位上报的见习岗位需求信息,由市人才中心统一在*州信息公开网向社会,信息内容包括:见习单位名单、见习岗位、见习人数、见习期限、条件、要求等。
2、见习学员报名。符合见习岗位要求的高校毕业生,应填写《*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申请登记表》(见附件3),并持下列有效证件到市人才中心报名:(1)身份证、户口簿;(2)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报到证、就业协议书或失业登记证;(3)学历证明;(4)低保家庭提供《低保证》,零就业家庭、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家庭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所在社区居委会提供证明并由街道办事处民政部门签署意见(农村的提供村委会证明并由乡镇民政部门签署意见)。
3、见习供需对接。见习毕业生报名经人事部门复核后,由人才中心负责建立见习岗位需求信息和毕业生申请参加就业见习报名信息的供需信息库,搭建就业服务平台,通过网上双向选择或依托人才市场供需直接见面等形式,按照双向选择、择优使用的原则,帮助见习毕业生和见习单位实现供需对接。见习毕业生与见习单位达成就业见习意向,由见习单位和见习毕业生双方签订《*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协议书》(见附件4),并报实施机构鉴证备案。
五、见习管理与跟踪服务
1、见习期限一般为6个月。见习毕业生在见习期间或期满后被见习单位聘用的,应为见习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在见习期间被聘用的,中止见习活动)。在该单位见习期可作为工龄计算。
2、见习期间各方应按照协议要求,认真履行职责,配合完成任务。见习单位不得随意解除与见习学生的见习关系,出现违规并拒不改正者,经核实人事部门可取消其参与见习计划的资格;见习学员无正当理由不得提前终止见习。
3、见习期间,人事部门负责对见习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和服务,督促检查见习单位的日常管理情况,协调解决见习期间出现的问题。
4、见习期满,见习单位应根据毕业生的实际表现能力和工作能力,对毕业生见习情况进行考核鉴定。出具《*州见习毕业生就业能力鉴定表》(见附件6),作为实践锻炼经历和就业证明,作为今后招聘选用的依据。
5、见习单位应做好就业见习毕业生的日常管理,密切与他们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和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应及时与人事部门沟通研究,共同把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抓实做好。
高校就业工作要求范文6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及管理人员;素质;建议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我国高等教育迅猛的发展的同时,提前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目标,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却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工作,从小的方面讲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和高校在社会上的地位与声誉,从大的方面讲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尚不能令人满意,难以满足毕业生成才和发展的需要。如何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及就业指导人员的整体素质已成为目前高校顺利开展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途径。
一、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一)对高校就业指导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在一些高校中,与教学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相比,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别是就业指导工作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因为认识不到位,通常忽略了系统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所谓的毕业指导往往局限于简单地给毕业生找个单位,并没有考虑到这份工作是否适合就业学生的专业要求,是否能发挥学生的特点,学生从事能够在此项工作中发展其具有的潜力。总体情况就是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也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从而会影响人力资本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
(二)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以全过程就业指导理念为基础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传统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往往属于教学活动,作为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仅仅体现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甚至最后一个学期。直到现在仍有许多人认为就业指导工作就是在学生毕业前举办几次有关就业的讲座,殊不知就业指导工作其实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事实上,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就业指导完全可以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全程就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在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的基础上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就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三)高校对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目前来看,各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也配备了一定的就业指导人员,但多数人员在担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时间和精力分散太多,真正用于开展指导工作的时间确非常有限。而且,多数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人员欠缺的现状也很常见,并多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来搪塞,致使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根本无法满足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就更无法实现全面提升就业工作质量,实现毕业生高就业率的未来工作目标。
(四)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专业素质待提高
就业指导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不能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从理论上讲,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不仅仅只是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而且要担负起帮助学生自我评价、正确定位的重任。这就要求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有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经验,而且还要掌握心理学、劳动人事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目前,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研究和探索的能力,因而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不强,效果也不理想。
二、高校就业指导队伍人员存在的不足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十分贴近,且极具时效性和现实性,需要一直专业素质高、与时俱进的就业指导队伍。”因此,大力提高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水平,已经成为高校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就业率的一项重要举措。经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及就业指导人员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不足。
(一)高校就业指导及管理人员欠缺主动服务意识
高校就业指导及管理人员是就业工作的具体执行者,特别是教育资源的普及和均衡发展的现今,学校间的竞争已由硬件竞争转化为软件竞争并进一步转化为服务意识的竞争。多数管理人员还未真正意识到这点,致使总是坐等学生“上门”,被动地进行就业指导,不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就业指导及管理工作。而且“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现象也是仍旧存在,所以,高校应当完善相关制度,充分用好这支队伍,才能有序的开展好学生就业信息交流、个性化职业辅导等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二)高校就业指导及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
绝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及管理人员接受培训的机会不多,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就更少,缺乏专业性。一线的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更是整天被日常事务缠身,导致就业指导及管理工作缺乏创新,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感觉没有新意,老调从谈,激发不了学生的就业创业热情。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就业指导课程包含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创业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等多门课程,是一个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目前,大多数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多为党政干部、辅导员,且多为从事学生工作兼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全校专职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一般很少,同时,就业指导人员又缺乏完整的、系统的培训,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
(三)高校就业管理及就业指导人员开展就业工作的形式单一
多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单一、内容空洞。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 没有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开展就业指导的随意性大、内容空洞、方法单一,仅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和收集需求信息等方面,关于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生涯的规划等方面的内容较少。就业指导人员将就业指导和就业管理工作简单的看成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对学生传达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向学生就业信息,举办就业招聘会、互选会,为毕业生办好就业离校手续等。
三、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2011 年11 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就业指导教师、新任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培训计划,把西部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培训纳入‘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项目。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名师评选’,落实普通高校就业指导专职教师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系列的政策,着力提升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各高校应当自觉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组织多种形式扩大就业指导及管理队伍,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高校就业指导及管理人员工作队伍。
(一)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应树立主动服务意识
高校就业指导及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我。多渠道开展教育,让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思想,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实实在在考虑就业问题,真正形成新型的“以人为本”的就业理念。高校就业指导及管理人员应树立与市场用人机制相适应的服务意识,切切实实做到对学生,对用人单位热情周到、诚实守信。既要将学生具备的就业优势加以宣传,又要将学生存在的不足向用人单位予以说明,这样才能让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就业的稳定性。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严肃的、科学的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和业务知识。要搞好这项工作,必须下功夫掌握其规律、特点、方法和有关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技能。建立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职业能力培训制度,使之达到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开展就业指导的再学习和再培训是保证这支队伍能够紧跟社会发展形势、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有力措施。对学生就业指导应进行经常性的培训,主要内容为和就业工作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有计划的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理论培训、调研学习、工作研讨等途径,对广大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培训,不断提高就业教师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聘请一些在职业教育发展和就业指导及管理方面有着较深理论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来开展系列讲座和进行讲学,同时积极创造机会加强各高校就业指导及管理人员间的沟通,使其充分交流,认真学习、借鉴和吸收其他高校就业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推动就业指导及管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就业指导也是一项政策性的工作,随着就业形势变化的日新月异,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师资必须接受在岗继续教育和培训, 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最新的职业发展理论、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技能等,尤其应该普及中、高级就业咨询师培训”。
(三)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促进就业指导工作向专业化发展
就业指导工作不是临时的事务性工作,它要研究社会就业市场的变化, 要研究人才供求关系, 要研究人力资源使用的最优原则,因此需要有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队伍来完成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求职的需求,才能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要加强高校就业中心的建设,就业中心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熟悉学生工作和就业市场的人才,必须能经常开展就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功能要齐全,能开设一定的讲座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知识。为了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更好地为高校的就业工作以及实现高等教育长远办学目标提供有力保障,改变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经验指导、粗放指导的现状,使高校就业工作再上一个台阶,需要一支专业化的、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应增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紧迫感,采取多种措施建设一支精干的、素质优良的职业化、专业化指导教师队伍。
(四)构建以网络为主体的信息平台,创新指导方法
高校就业指导及管理人员应加强现代化信息服务建设,努力拓宽就业信息渠道,构建以网络为主体的信息平台,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随着就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沟通的方式,开辟一条实用性强、效率更高的信息沟通主渠道,将是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高校应完善就业网站,与社会上各就业人才市场、专门型人才网站联合,充分利用其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的人机模式,实现个别咨询,使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成为可能。高校就业指导及管理人员在积极创新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方法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软件以及目前较为普及的QQ私聊、飞信、电子邮件等网络平台和电话通讯等与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广泛深入的了解沟通,让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
结语
高校就业指导及管理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目前我国各高校努力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因此,各高校都要认真总结毕业生就业指导及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就业指导及管理人员要用改革创新的思路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路子,同时,各高校还应规范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程序,完善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保障性措施,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才能真正提高高校学生就业工作业务质量,最终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