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技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技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现状;发展;趋势;研究
前言
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对于经济效益的追求已经成为主流的思想,而许多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牺牲环境,开发许多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更加严重,自然的整体环境各个方面均存在风险。尽管国家对于该类行业已经有了相关的法律发挥进行约束,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专门的部门对环境进行治理。对环境进行严密的监测,能够为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提供全面、真实、可靠的依据,是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及环境保护的基础条件之一,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环境监测的基本内涵
环境监测是实施环境质量评估的重要方式,可以为环境治理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传统的环境监测中,其检测对象仅仅包括放射性物质的监测,而现代社会形势的变化,如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加剧等,环境监测的对象逐渐丰富,如环境质量监测、环境污染检测等。其具体的工作是先在被检测地点的现场进行调查、布点,再采集检测样品、将其进行处理,妥善保存,带回实验室进行测试与分析,还需要处理其得到的数据,最后根据结果对环境实施综合性的评估,制作出相关的报告,作为今后制定环境治理方案或者其他环境工作的重要信息依据[1]。
2.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2.1信息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其在各个领域内的应用也是十分普遍,信息技术也不断渗透至各个行业及各个领域,环境监测也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方面。信息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具体是充分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把收集到的各类监测的数据传送至数据处理中心,环境监测人员再结合实际情况,查看数据内容,对于检测向基站发出命令。另外一种交接常见的技术即为PLC技术,优势在于耐热及抗震性能良好,且防尘性也十分优越,广泛应用于环境较为复杂,条件恶劣的野外作业及施工现场,如河水水位的检测、流动速度监测、水质检测等,能够深入了解河流的水文情况。利用PLC技术还能够有效的对雨水进行远程监控,促进防洪抗旱等事业的发展[2]。
2.23S技术
3S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其是把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完美融合后,深入研发出的综合性技术,其功能十分丰富,包括采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等,其优点在于信息的各项操作准确度高,效率良好,并能够量化处理各类信息,功能十分强大。该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在水资源的管理中,可以进行水资源各种情况的调查,包括分布情况、面积大小、运动规律,对其进行评价及检测水环境,如制作流域水文模拟、评价水资源质量、对比生态环境变化、监测水体沼泽、监测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掌握生态耗水变化情况等。另外,由于湿地的情况较为复杂,其分布的环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较大的变化,可以利用3S技术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湿地环境的变化情况[3]。
2.3生物监测技术
生物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技术,对其的深入研究及该技术的进步,使之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并逐步渗透到了环境科学中,且其以良好的性能、极高的准确度及监测精度,在环境监测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生物技术十分丰富,如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分析生物学等等,将其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环境工程等有机各项技术相结合,有效的扩大了各个学科的研究范围,促进了各项技术的发展及技术水平的提升。现代较为常用的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检测技术等,二者的适用范围及特点等均有所不同。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优点在于监测速度快、准确度良好,操作简单等,具有其他环境监测技术无法达到的高度,对环境监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检测技术的作用在于能够对环境变化的进行警示,且实用性较强,能够充分说明许多生态问题,从本质上分析出生物与环境的影响作用。该关系的分析为污染环境实施生物修复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资料[4]。
2.4物理化学科学技术
物理、高分析化学、分许化学等各类学科的深入研究发展,也不断的应用于环境监测方面,包括DOAS技术、动态膜压法监测技术等。其中DOAS技术的作用在于监测大气中各个成分的浓度及其变化。而动态膜压法监测技术能够深入研究被污染的水体或者其他的天然水系的微表层,全面掌握水体性质的变化。
3.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3.1全面监控有毒有害物质
有毒有害物质的分布十分广泛,包括空气、水体、悬浮物、沉积物等,人们长期处于该环境中,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该类有害物质的影响,损害身体健康,需要实施一系列措施对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全面的监控,进而制定治理方案,改善环境,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3.2痕量分析技术
由于现代社会环境十分复杂,许多工业生产会带来多种不同类型的有毒有害物质。该物质一般浓度较低,利用一般监测措施无法发现,或者并没有对其予以重视,但是其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巨大的伤害,对该类物质的检测需要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且更加全面细致的进行分析。因此发展和使用痕量和超痕量分析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其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检测的精度,使得监测信息更加全面、真实,并有针对性的实施控制措施,避免该类物质的影响继续扩大[5]。
3.3现场快速分析技术
在进行环境管理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情况,需要及时对临时发生的污染事故实施现场监测,如针对污染物排放源、现场污染状态等,判断污染物的类型、性质,分析出其中一种或者几种污染物的浓度,并预测其危害程度,因此现场分析技术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应大力发展该项技术,实现现场污染的有效监测,避免出现大型的污染事故。
4.总结
环境的治理对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治理之前则需要全面掌握环境的各种要素、状态及变化情况,而环境监测技术的作用即在于提供相关的准确信息与数据,可以作为指定环境治理或者保护方案时的主要依据,不断的优化环境治理及保护的效果。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各项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实践中还需要监测人员根据当地环境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技术类型,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改造各类监测,使之能够获得更加准确、全面、真实的信息,环境监测工作的深入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信息参考,提升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樵地英.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2):39-40.
[2]翠荣,宇文志峰.浅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绿色科技.2012(07):187-188.
[3]赵燃,崔再斌.中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06):20-21.
生物技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 生物制药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R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380-2
生物技术药物是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创新生物技术生产的治疗药物。如:细胞因子、纤溶酶原激活剂、重组血浆因子、生长因子、融合蛋白、受体、疫苗和单抗、干细胞治疗技术等。生物技术药物是生物经济的重要载体。可以医病。生物技术药物包括细胞团子、重组蛋白质药物、抗体、疫苗和寡核苷酸药物等,主要用于防治肿瘤、心血管疾病、传染病、哮喘、糖尿病、遗传病、心脑血管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疑难病症,在临床上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为制药工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我国自1986年实施“863”计划以来,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获得了飞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在我们如今的医疗方面也已经进行了广泛的运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的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五千多年的医学就已经非常的发达了,有很多的文字的记载说明了这一切,像是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等都是我们的瑰宝。手术的麻醉剂在我国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对于医疗体系有着自己独到的模式,被西方医学所不能理解,但是却有很好的疗效。当西方西医不断地发展的时候,我国由于朝代的更替,政策的变化,使得我们与世界的沟通交流变少了,这样对于我们的向前发展的方向受到了阻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于西方的学习机会慢慢的增加,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的作用。但是由于起步的晚在很多的方面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面对于这些问题在初期的表现不是那么的明显,但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体现的非常的明显,我们对我国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一定要更好的融入到我国的基本的国情,把我国的古老的医学进行很好的融入,只有这样我们生物医药技术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生物制药现状
目前生物制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一)肿瘤
根据统计,全世界人们因肿瘤而死亡的人数最多,例如美国平均每年会诊断出100万患有肿瘤的人数,且死于该疾病的人数高达50万。另外,国家拨出治疗肿瘤的费用有1020亿美元。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使某个局部组织的细胞因子失去正常的生长调控,最终导致病变,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疾病,目前在医学界只能运用诊断、化疗等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对该疾病的研究,相信在未来的十年里会不断增加抗肿瘤生物药物,例如采用基因工程来抑制肿瘤的发生,采用导向IL-2受体的融合毒素治疗CTCL肿瘤,应用基因治疗法治疗肿瘤(如应用γ-干扰素基因治疗骨髓瘤)。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NMPS)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阻止肿瘤生长与转移。这类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广谱抗肿瘤治疗剂,已有3种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
(二)神经退化性疾病
神经退化性疾病主要包括老年痴呆症、脑中风、退化性心脏病、帕金森氏症等,现目前相关研究者已对这一类疾病进行生物技术药物治疗,将胰岛素生长因子进行多期临床试验。将神经生长因子与脑源神经营养因子来对末梢神经炎和肌肉萎缩硬化症进行科学的治疗,进行多期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治疗效果良好。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
生活节奏的不断的加快,科学技术的不断的提升,使得我们很多在以前未发现的疾病在不断的被人们发现,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是很好的例子,越来越多的相关的疾病被人们发现,对于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像是哮喘等疾病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大大的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以便攻克这个医疗的难题,并且在有的领域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冠心病
冠心病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可怕的字眼,尤其对于老人来说就是噩耗,每年因为该病失去生命的人很多,这样就很大的程度上刺激了相关方面的发展,尤其在该领域的生物制药方面。Centocor's Re-opro公司将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冠心病症当中, 这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治心绞痛,恢复心脏功能,充分说明了抗冠心病治疗药物的诞生。目前,随着医学界的基因组的建立以及操作技术的不断纯熟,基因治疗技术与方法也逐渐走向了商业化道路,为日后的治疗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研究者也逐渐将这一技术运用在转基因动植物当中,采用转基因动物的细胞因子来生产担保酶抑制剂,以此来治疗肺气肿病症,现已进入第二期和第三期临床试验,试验效果良好。由此可见,转基因动植物是日后制药工业发展的又一领域。
二、生物技术药物的分类
第一代重组药物是一级结构与天然产物完全一致的药物, 第二代生物技术药物是应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的重组药物。自1982年第一个重组药物――人胰岛素上市以来,第二代生物技术药物正在取代第一代多肽、蛋白质类替代治疗剂。
(一)重组蛋白质和重组多肽药物
即利用DNA重组技术,将重组对象的基因插入载体,拼接后转入新的宿主细胞,构建成工程菌(或细胞),实现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使目的基因在工程菌内进行复制和表达,最后将表达的目的产物纯化并做成制剂,得到重组多肽、蛋白质类药物。
(二)重组DNA药物
基因治疗是指向靶细胞或组织中引入外源基因DNA或RN断,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关闭或抑制异常表达的基因;刺激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三、生物制药展望
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来,结构基因组,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研究计划相继起动。这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各国对此十分重视,并把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之一。
在我们生物科学领域的发展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发展模式, 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单一领域的发展,而是在多个领域共同的发展,最终通过技术的整体的结合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今在这些方面的发展都非常的迅速,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也在不断的加强,基因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快速,对于整体的生物科学来说是很大的促进的作用。各方面的发展有利于新的药物的研发。对于如今的科研方面的研究来说投入的非常的巨大,对问题的分析预处理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进行多领域的协同合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开发新的药剂。在单一的方向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现阶段的需求了,想要有技术方面的突破就要不断地进行新的思路的创新,通过技术的手段把问题更好的进行解决,对于药物的合成的过程对于其他的领域进行不断的拓展。
四、总结
医学的进步是我们人类未来生存的本钱,想要很好的生存就要有健康的身体,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根本。生物制药在这样的情形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的稳定期,这样想要更好的发展,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应该加大问题分析的广度与深度,只有这样,我们的问题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上文我们通过我们生物领域的医学研究看到了很多显得发现,对于未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指引的作用,我相信以当前的发展的趋势未来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显文,陈惠鹏,汤仲明.美国、欧盟和中国生物技术药物的比较[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9,26(2).
[2]彭俊文,蒋铭敏.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现状及前景[J].生物技术通讯,2008.
生物技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3
生物化学工程(又叫生化工程或生物化工)是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生物化工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分支。与传统化学工业相比,生物化工有某些突出特点:①主要以可再生资源作原料;②反应条件温和,多为常温、常压、能耗低、选择性好、效率高的生产过程;③环境污染较少;④投资较小;⑤能生产目前不能生产的或用化学法生产较困难的性能优异的产品。由于这些特点,生物化工已成为化工领域重点发展的行业。
1.世界生物化工行业的现状
生物化工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最早主要是生产抗生素;随后,是为氨基酸发酵、舀体激素的生物转化、维生素的生物法生产、单细胞蛋白生产及淀粉糖生产等工业化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生物化工又利用重组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等手段生产药用多肽、蛋白、疫苗、干扰素等。而且,生物化工的应用已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业生产、化轻原料生产、医药卫生、食品、环境保护、资源和能源的开发等各领域。随着生物化工上游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以及化学工程、信息技术(IT)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等学科技术的发展,生物化工将迎来又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生物化工行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整个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态势。下面简要描述生物化工行业的现状。
1.1工业结构
由于生物化工涉及面广,涉及的行业多,所以从事生物化工的企业较多。据报道,90年代中期,美国生物化工企业有:000多家,西欧有580多家,日本有300多家。近年来,虽然由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生物化工企业有较大幅度减少,但与生命科学(主要指医药和农业生化技术)诸侯割据的局面相比,生物化工行业依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有象诺华、捷利康等从事生命科学的世界性大公司,也有象DSM、诺和诺德等大型的精细化工公司,当然也有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小公司如Altus等。而且,由于世界大公司正把注意力向生命科学部分转移,生物化工行业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什么改变。
1.2产品结构
传统的生物化工行业主要是指抗生素(如青霉素等)、食品(如酒精、味精等)等行业,而在目前,它已几乎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方面如医药、保健、农业、环境、能源、材料等。同时,生物化工产品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医药方面有各种新型抗生素、干扰素、胰岛素、生长激素、各种生长因子、疫苗等;氨基酸和多肽方面有赖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等以及各种多肽;酶制剂有160多种,主要有糖化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青霉素酶、过氧化氢酶等;生物农药有Bt、春日霉素、多氧霉素、井岗霉素等;有机酸有柠檬酸、乳酸、苹果酸、衣康酸、延胡索酸、已二酸、脂肪酸、卜酮戊二酸、l亚麻酸、透明质酸等。还有微生物法1,3.丙二醇、丙烯酞胺等。
目前,全球生物化工年销售额在400亿美元左右,每年约以7%~8%的速率增长。从产品结构来看,生物化工领域生产规模范围极广,市场年需求量仅为千克级的干扰素、促红细胞生长素等昂贵产品(价格可达数万美元/g)与年需求量逾万吨的抗生素、酶、食品与饲料添加剂、日用与农业生化制品等低价位产品(部分价格不到:美元/g)几乎平分秋色。高价位的产品市场份额在50%~60%,低价位的产品市场份额在40%~50%。而且,根据近年来生物化工的发展趋势及人们对医药卫生的重视来看,高价位产品的发展速率高于低价位产品。
1.3技术水平
生物化工经过80年代以后的蓬勃发展,不仅整个行业技术水平有大幅度提高,而且许多新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
1.3.1发酵工程技术已见成效
据估计,全球发酵产品的市场有120~130亿美元,其中抗生素占46%,氨基酸占16.3%,有机酸占13.2%,酶占10%,其它占14.5%。发酵产品市场的增大与发酵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现代生物技术的进展推动了发酵工业的发展,发酵工业的收率和纯度都比过去有了极大的提高。目前世界最大的串联发酵装置已达75m\许多公司对发酵工艺进行了调整,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如ADM(ArcherDanie1sMid1and)和Cargill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对其发酵装置进行改造,将以碳水化合物为原料的生产工艺改为以玉米粉为原料,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ADM公司生产的赖氨酸成本比原先降低了一半。
1.3.2酶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酶工程技术包括酶源开发、酶制剂生产、酶分离提纯和固定化技术、酶反应器与酶的应用。目前世界酶制剂从酶源开发到酶的应用都已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各阶段生产企业和用户关系密切,合作广泛。据报道,1998年全球工业酶制剂的销售额为13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增长到30亿美元,每年以6.5%的速率增长。其中食用酶占40%,洗涤用酶占33%,其它(主要是纺织、造纸和饲料等用酶)占27%。
1.3.3分离与纯化技术也有很大进步
影响生化产品价格的因素,首当其冲的是分离与纯化过程,其费用通常占生产成本的50%~70%,有的甚至高达90%。分离步骤多、耗时长,往往成为制约生产的“瓶颈”。寻求经济适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已成为生物化工领域的热点。已大规模应用的分离纯化技术有:双水相革取、新型电泳分离、大规模制备色谱、膜分离等。
1.3.4上游技术广泛应用于下游生产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成倍地提高了酶的活力,而且还可以将生物酶基因克隆到微生物中,构建基因菌产生酶。利用基因工程,使多种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氨基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得到改造、克隆,使酶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得到提高,氨基酸合成的代谢流得以拓宽,产量提高。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的蛋白质工程发展迅速,显示出巨大潜力和光辉前景。利用蛋白质工程,将可以生产具有特定氨基酸顺序、高级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的新型蛋白质,可以定向改造酶的性能,从而生产出新型生化产品。
1.3.5新技术在生物化工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应用
比如,在超临界液体状态下进行酶反应,从而大大降低酶反应过程的传质阻力,提高酶反应速率。超临界C02无毒、不可燃、化学情性、易与反应底物分离。利用超临界CO2取代有机溶剂进行酶反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又比如,微胶羹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细胞和酶的固定化以及蛋白质等物质的分离方面。
2.世界生物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
2.1工业结构
行业与行业间的划分将日趋模糊,企业间的合作将加大。目前,许多从事医药、农业、环境、能源等方面生产的企业,正在从事生物化工生产。特别是某些从事传统化工行业的生产厂家,也纷纷涉足生物化工领域。如杜邦公司,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有机化工和聚合材料的生产,现在正加大生物化工的开发力度,已开发成功了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工艺,并正在开发用改性大肠杆菌生产己二酸工艺。DSM公司以前主要从事抗菌素方面的生产,现也加大了生物化工的投资力度。
由于生物化工涉及面广,许多生化公司都有自己的专长,它们之间为了商业利益的合作也非常活跃。此外,随着从事传统行业的生产厂家的加入,由于技术与生产方面的原因,它们与从事生物化工开发与生产的企业合作也很频繁。所有这一切,都使生物化工行业的合作越来越广泛。如杜邦公司与杰宁科乐公司合作开发用生物法生产1,)丙二醇,进一步生产PTT树脂。荷兰的Purac公司与美国Cagill公司合资建设年产3.4万tL。乳酸装置,并计划进一步发展到6.8万V入DSM公司与美国Maxygen公司签定了三年的研究合同,以利用Maxygen的DNA重排和分子培养技术,开发在7一ADCA和其它青霉素生产中使用的酶和菌种。
2.2产品结构
生物化工产品正向专业化、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传统的低价位产品受到冷落,而高价位产品如生化药物、保健品、生化催化剂等则备受青睐。许多公司为了追求较高利润,都将低附加值的产品剥离。如日本武田药品工业公司不再生产味精,转而生产其它高附加值的调味品如肌甘酸二钠(IMP)和鸟甘酸二钠(GwtP)。另外,生物化工将涉足它以前很少涉足的领域如高分子材料和表面活性剂等。
生化药物由于附加值高而成为今后生物化工领域发展的重点。1997年生化药物市场销售额达130亿美元,其中细胞分裂素80亿美元,激素30亿美元,其它20亿美元;就具体药物而论,促红细胞生长素35亿美元,人胰岛素18亿美元,粒性白细胞克隆刺激因子16亿美元,人生长激素15亿美元,小干扰素11亿美元。预计今后其市场销售额还将以8%的速率增长。
在氨基酸方面,虽然用于药物合成氨基酸的量相对较小,但其发展潜力很大。据报道,500种主要药物中,有18%含有氨基酸或其衍生物的合成。在药物合成中,使用最广泛的是L。脯氨酸、r苯甘氨酸和r对羟基苯甘氨酸。L。脯氨酸用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合成,匹苯甘氨酸和r对羟基苯甘氨酸用于抗生素的合成。另外,多肽也是今后的发展重点之一。多肽是指有2以上氨基酸用肽键组成的化合物,在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治疗癌症、HIV病毒和兔疫系统功能减退、对传统抗生素产生抗体的感染以及疫苗等。全球合成多肽原药的产量在100kg左右,但销售额达2.5亿~3亿美元,而做成制剂的销售额则达25亿~30亿美元。多肽原药需求量的年增长率在10%以上。
碳水化合物方面,用于临床的碳水化合物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用于临床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复杂,如一对单糖,其不同的化学键就多达22种。因此,用化学法合成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比较困难,难以实现工业化,而用酶法合成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作为生化催化剂的酶,也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1997年,生化用催化剂销售额约1.3亿美元,在过去的3~5年间,每年增长速率在8%~9%,预计在未来的3~5年间,将以同样速度增长。生化催化剂主要用于手性药物的合成。当前,手性药物已成为国际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新方向之一。
1997年手性药物制剂世界市场的销售额为879亿美元,占药品市场的28.3%,到2000年将达到900亿美元。在未来的25年内,约有一半的手性药物要通过生化催化合成,因此,生化催化剂无论从需求量和需求种类来看,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生化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无毒、生物降解性好等优点,今后可能成为表面活性剂的升级换代产品,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生物化工在高分子材料、特殊化学品、生物晶片、环保等方面也将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3技术水平
不断提高菌株活力、发酵水平、生化反应过程、分离纯化水平,依然是生物化工面临的课题。
在菌种开发方面,由于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自然界中筛选菌种以获得新的代谢产物的机会明显减少,人们便考虑利用已知菌种经适当改变其代谢特性后生产新的产品。如日本协和发酵公司已成功地把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改为生产色氨酸。
在生化反应器方面,反应器放大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整个生化反应过程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优化反应过程,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分离纯化方面,亲和层析受到广泛重视,并有人研制了一种综合专家系统软件包,可在几分钟内告知对方被分离物系的分离方法和顺序,以便根据产品所需进行取舍。
另外,在生化过程的在线检测和控制方面,利用生物传感器和计算机监控,依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酶催化反应中将发展有机溶剂中的催化反应。
生物上游技术的发展,将对生物化工产生深远影响。人们对从病毒、细菌、植物、动物到人类基因组顺序测定工作十分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因许多产品一哄而上,盲目上马,遍地开花,最终形成恶性竞争,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也是元气大伤,难以进一步组织技术改造。如仅江苏省停产的发酵生产线就多达上百条。另外,行业内企业间的生产水平相差悬殊,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20%~30%,多数处于20世纪60~70年代水平。
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低档次产品重复生产,不能适应需求。在我国高档的医药生化产品如激素、生长因子、干扰素、药用多肽等,有的产量很小,有的没有生产,因此每年都需进口。
三是在生产技术上,工艺、设备不配套,上下游技术不配套,产物的收得率低。我国虽然某些产品如柠檬酸、乳酸等发酵水平较高,但大多数产品的收率都低于国外,酶制剂的活力也明显低于国外,生化反应器和分离纯化技术更是落后国外15~20年。每年都要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进口生物反应器、细胞破碎机、分离纯化设备及分离介质、生物传感器和计算机监控设备。
四是有些产品投入产出比达15/=以上,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五是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吸收能力差,生产发展多数依靠传统的夕蜒型、粗放型扩大投资的增长模式,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低。
3.2建议针对我国生物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建议:
3.2.1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竞争力要鼓励建设大型的生物化工企业集团公司,使之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干一体。尤其要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时,也要鼓励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特色的小型技术创新型生化公司的发展,并淘汰一批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从整体上优化我国生物化工的产业结构。
3.2.2调整产品结构要发展高档产品,如高档医药生化产品、功能性食品及添加剂(主要有低热值、低胆固醇、低脂肪、提高免疫功能、抗炎、抗癌等产品)、生化催化剂等。另外,也应发展众多精细化工产品及用化学法无法生产或很难生产的产品,如微生物多糖、生物色素、工业酶制剂、甜味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材料等。
3.2.3节约有限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在生化生产组学(genomics)。近年来又在信息学(informatics)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信息学的内容包括信息科学十生物技术十生物工程十生物动力学等的综合信息系统。可以预见,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化工中应用的商业前景极为可观。
另外,其它行业的新技术如分子蒸馏技术、组合化学(combinatoricalchemistry)等,也将在生物化工中得到应用。
3.我国生物化工的发层现状及建议
3.1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化工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生物化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生物化工产品也涉及医药、保健、农药、食品与饲料、有机酸等各个方面。
在医药方面,抗生素得到迅猛发展61998年我国抗生素的产量达到33486h青霉素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其它生化药物中,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乙型肝炎工程疫苗。
在农药方面,生物农药品种达12种,主要有苏云金杆菌、井岗霉素、赤霉素等。其中,井岗霉素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在食品与饲料方面,作为三大发酵制品的味精、柠檬酸、酶制剂的产量也有很大的增加/1998年味精产量从1990年的22.3万、增加到56.4万一柠檬酸产量从1990年的6.13万、增加到56.4万一酶制剂从1990年的8.5万t增加到24万t。酵母及淀粉糖的产量也有明显增加。我国的味精生产和消费居世界第一,柠檬酸的生产和出口也居世界第一。另外,1998年乳酸的产量在1.5万t左右,赖氨酸的产量在2万t左右,卜苹果酸的产量在6000t。
在有机酸方面,衣康酸的产量达5000乙我国开发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工艺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生产能力达500Va以上,并有数家企业有建设长链二元酸生产装置的意向。
在保健品方面,我国已能用生物法生产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核酸等。另外,我国生物法丙烯酞胺的生产能力达到2万V山与日本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化工行业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我国的生物化工产业主要以医药、轻工、食品业为主。部分企业对生物化工产品大都是精细化工产品这一点了解不够,加之行业规范也不够,导致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原料,以降低成本与消耗,并加强废物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3.2.4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特别是下游技术水平因为我国生物技术上游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差仅3~5年,而下游技术水平则比国外相差15年以上,改造传统发酵产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发酵法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开发生物反应器,提高我国生物化工产品分离和提纯技术,大规模开发生物化工装备等应首先提上议事日程。另外,还应积极采用微生物法代替化学法,开发基础化工新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3.2.5加强产学研结合,注重上下游结合国内生物化工技术力量分散,为了做到优势互补,应加强产学研结合。另外在生物化工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上、下游结合不够紧密而影响技术经济指标。因此,在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上,应考虑上下游结合,以加快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
生物技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淡水渔业;发展现状;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9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183-1
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水库、河道、湖泊等适合淡水渔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所以我国一直在世界淡水养殖业和出口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近年来对水体污染的加剧和过度捕捞等问题,给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带来了很多破坏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在对渔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积极探讨世界淡水渔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并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增加淡水渔业发展投入等措施,促进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生态化、绿色化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2009年,我国的淡水鱼类养殖总产量达到1957万吨,占我国鱼类总产量的65%以上,2010年我国水产养殖的总量为3800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72%以上,其中出口量为333.88万吨,金额达到了128.28亿美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贸易国。在淡水渔业的养殖方面,2010年我国淡水养殖的总产量为2346.5万吨,加上2011年的初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淡水渔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形势。但是由于受到环境污染、消费观念、市场需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淡水渔业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长期以来,我国的淡水养殖业都处于分散经营、各自为站的局面,政府缺乏有效的引导,养殖户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配合,不注重对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很难准确把握市场上的变化趋势,一旦遭遇市场风险,往往缺乏必要的风险应对能力,这与我国的淡水养殖相对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有很大的关系。
1.2 科学水平相对低下,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
从整体上看,我国淡水渔业对养殖机械和先进养殖技术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养殖与生产的方式相对落后,很多养殖用户以及企业对养殖业的经济投入和科技投入远远不够,使得淡水渔业养殖的现代化、自动化程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加上很多养殖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不高,限制了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效率的提升。
1.3 生态破坏严重,养殖环境日益恶化
由于受到我国经济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使我国的很多河流和湖泊遭受了污染,养殖水域富营养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另一方,使得我国的很多河流出现断流,湖泊的面积在不断萎缩。这不仅造成淡水养殖面积的减少,还会造成水产养殖病害的增加,严重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时甚至还会对食品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1.4 深加工水平低,附加值不高
淡水渔业初级鱼产品的销售利润比较低,提高淡水渔业的深加工水平是延伸淡水渔业产业链、提高行业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淡水鱼产品的加工技术不高,深加工水平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企业仍旧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低端,导致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2 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趋势
2.1 科技化水平越来越高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淡水渔业的发展也必然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随着我国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渔业设施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发展,我国淡水渔业的科技化水平必然会越来越高,会促进淡水渔业设施的不断完善,带动整个产业的不断升级。
2.2 休闲渔业会越来越受欢迎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为我国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如饮食、垂钓、观光、观赏鱼开发等都可以作为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方向,会进一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需求,休闲渔业的发展道路也会越来越宽阔。
2.3 生态渔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绿色生态渔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传统生态渔业的基础上,现代化的生态渔业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实行农牧渔多种经营、提升综合效益的生态渔业的发展思路将会越来越清晰,绿色健康、无公害产品的市场潜力也将会逐渐被挖掘出来,会促进我国生态渔业的更好发展。
2.4 规模化和深加工的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在市场和国家调控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的淡水渔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趋向于规模化、自动化和现代化,渔业生产的效率会不断提升。同时,为了进一步优化淡水渔业的产品结构,提高整个行业产业链上的附加值,淡水渔业的深加工水平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 结语
总之,在发展绿色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淡水渔业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就需要不断转变发展观念,提高淡水渔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深加工程度,加大在生态渔业、休闲渔业发展上的投入力度,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辛琰.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现状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30):217.
[2] 林建华,吴林坤,沈振华,等.保护生态 科学发展 全面构建太湖渔业管理的新体系——太湖渔业管理现状及发展[J].中国水产,2008,(12):26-28.
[3] 安红伟.河南省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河南科技:乡村版,2009,(3):4.
生物技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5
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强种子科技研究,推动种子产业发展,列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常年农业用种量在125亿公斤左右,巨大的种子需求量使得我国种子市场日趋成为国际种业竞争的焦点。2002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既给我国种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也使我国种业面临着具备资金、技术和经营优势的国际跨国种业集团的挑战。如何使我国种业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国内市场,着眼于国际市场,把我国种业做大、做强,是我国种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当今世界种业的发展趋势
综观世界种业的发展现状,当今世界种业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行业高度集中,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二是高新科技和人才成为未来种业竞争的焦点;三是兼并重组成为企业发展方向,种子公司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
(一)行业高度集中
在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的竞争,企业不断的并购重组,种子行业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少数几家大的种子集团垄断了世界种子行业的大部分市场。行业的集中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品优势互补和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种业集团公司的规模优势。根据国际种子贸易联合会1998年统计,1998年世界种子年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有22家,其中美国有8家,法国有5家;这22家企业当年的营业总额达到了75亿美元,约占世界种子市场份额的50%左右。在美国的玉米种子市场上,共有190多家经营机构,其中营业额排在前十位的十家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其中先锋公司占了40%,迪卡占了10%。墨西哥的圣尼斯公司则拥有世界蔬菜种子市场份额的26%。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世界种业的集中程度会越来越高,将逐渐形成少数几家跨国公司垄断经营世界种业的格局。
(二)竞争的焦点是科技和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当今世界种业甚至世界农业竞争的焦点就是科学技术和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谁抓住了技术和人才,谁就在竞争中占据了主动。跨国种子公司之所以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得益于基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
1、种业竞争的焦点之一——生物技术
目前,世界种业研究已从传统的常规育种技术进入依靠生物技术育种阶段。科学家已从单个基因的测序转到有计划、大规模地测绘水稻等重要生物体的基因图谱,全世界已有6000多项农作物方面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进入田间试验。所以这些都表明,未来世界种子产业竞争的焦点主要是生物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生物技术向人类展示了种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创造着农业革命的未来。许多发达国家已明确提出了“向生物技术要产量”的口号,如美国先锋公司利用转基因技术,已开发并推广了转基因抗虫玉米、抗除草剂玉米和转基因大豆,效益显著。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也推动了种子产业的并购重级,加速了行业的集中。如美国孟山都公司在收购迪卡公司以后,又以17亿美元收购了德尔塔与松地种子公司,进入了农业生物技术育种的领域。
2、种业竞争的焦点之二——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正取代资本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因素,企业的竞争最根本的是知识的竞争,而知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掌握知识的人才的竞争,种子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企业需要大批科研人才,即育种专业技术人才,这是把科技物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提高种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另一方面,还需要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种业企业家,即具有企业创新管理理念、能够根据企业内外环境适时整合企业资源、积极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的创新、有效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企业管理人才。
(三)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
不断的并购重组,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种子企业的发展方向。由于种子产业本身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其对农业发展的特殊战略意义,世界各国都把种子产业放在突出的位置,以种子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大跨国公司也纷纷调整战略,大肆兼并种子公司,向种子产业进军。如美国化工巨头杜邦公司兼并了世界最大的玉米种子公司——先锋种子公司;总部在瑞士的汽巴加基化公司兼并了山度士公司、美国NK公司、罗克斯公司和汉城种苗公司,成为欧洲的种业巨头;法国最大的种子公司——利玛格兰公司先后并购重组了蔬菜、花卉、甜菜等五家种子公司,成为欧洲最大的种子公司之一。
二、我国种业的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在政府主导下我国的种业体制形成了大田作物品种选育以科研机构为主,种子生产经营以国有种子公司为主渠道,各级乡镇推广机构为分销网络,瓜果、蔬菜、花卉等种子科研、生产、经营以科研机构、种子公司、私人种子公司、外国种子公司为主的格局。
(一)种子科研的现状
在种子科研方面,我国目前有450家专门从事作物品种选育和改良的机构,创办了约3000余家种子公司。其中,具有农业部全国性种子经营许可资格的企业11家,占22.9%,百强企业10家,占11.8%。由此可见,我国育种机构的数量位居世界首位,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在我国承担育种任务的主要是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种子企业的育种能力很低,绝大多数的公司几乎没有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种子企业只是把种子购进,充当销售的“中间商”。而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单位的种子科研和开发也不尽人意,虽然《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种子法》已经颁布实施,育种科研单位和育种者个人对培育的新品种的知识产权自身保护能力较差,再加上科研经费有限,致使许多优良品种遭受侵权,以至于形成了育种的不如卖种的、搞科研的不如搞经营的怪现象,大大挫伤了农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我国的种业快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作物有10000种左右,大部分为未利用的野生植物,栽培植物仅600余种(全世界栽培植物约有1200余种),其中300余种起源于中国或已在中国种植2000年以上。我国植物遗传育种科研人员长期艰苦奋斗,共收集整理编目了160种植物,38万份种质资源,并进行了开发利用,先后选育出各类农作物品种6000余个,其中杂交水稻、杂交油菜、高油玉米等育种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在育种技术水平方面,虽然我国在某些领域如杂交水稻的研究居于世界前列,但总的来说研究设施和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由于育种水平的落后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与产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根据FAO统计资料,法国、日本、德国每公顷谷物产量分别为6516公斤、5847公斤和5334公斤,而我国只有3067公斤。荷兰每公顷产量,小麦为8000公斤,土豆为4500公斤,甜菜为6800公斤,分别是我国的2.3倍、3.3倍和3.4倍,且质量也优于我国。
(二)种子产业的规模和效益
从市场容量来看,我国商品种子国内市场销售额大约在200~300亿元人民币左右,居世界第二位;常年种子使用量在125亿公斤左右;种子商品率为30%左右,约为发达国家的10%~20%。总的来说,种子市场容量较大,但是种子的商品率比较低,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
从经济效益来看,目前大田作物种子的毛利率较低,平均水平在10%~30%之间,而蔬菜和经济作物等的毛利率则在50%以上(其中以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抗虫棉和瓜菜种子的毛利率较高,高达60%以上)。总的来说,我国种子行业的盈利水平略高于其他传统产业。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子的相对价格和毛利率仍然很低,以美国为例,美国主要粮食作物种子和粮食价格比为30:1,而我国为3:1,相差10倍;美国种子成本占种植业产值比重为6%,而我国仅为1.5%,相差4倍,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从社会效益来看,我国种子对种植业产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0%~40%,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巨大。同时,种子产业的社会效益还体现在其科技价值上。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而引发的育种科技革命,使种子产业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未来农业的竞争已经变成了种业的竞争,种子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科技水平高低的标志。
(三)种子产业产品结构和经营机构
1、产品结构
我国种子市场主要产品结构如表1所示。从种子商品化程度来看,经济作物和蔬菜的商品率较高。在大田作物中,商品率最高的是玉米,最低的是小麦,也就是说,
大多数的农民种植小麦是用自留种子,而很少到市场购买。从市场占有率的情况来看,玉米的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了30%。
2、经营机构
到2002年12月为止,我国种子经营机构多达63000多家,其中仅国有种子公司就达27000多家(国有种子公司主要是按照行政区域设置);其它各种类型的种子公司也很多。如果再加上各级科研院所和育种站,总数将达到67000多家(如表2所示)。如此多的种子经营机构导致了我国种子行业过于分散,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低,缺少行业科学管理。因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表2种子经营机构种类数量构成
经营机构类别
数量(个)
所占比重(%)
备注
以育种为主的科研院所
3000
4.5
以繁种为主的乡镇农技站和良种场
1000
1.5
多数为受托繁种
县级及以上国营种子公司
3000
4.5
乡镇种子站
50000
74.6
大多隶属县级种子公司
非国有种子销售机构
10000
14.9
主营瓜、菜、牧草种(苗)
合计
67000
100
——
资料来源: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种子与植物检疫处
三、我国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种业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起步晚,投入不足,并且种业本身也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使得我国种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业过于分散,缺乏竞争力
我国种子经营机构数量多,行业过于分散,集中程度差,仅国有种子公司就有27000多家,其他类型的种子公司就更多了。经营机构数量虽多,但是大多数经营规模狭小,经济效益低,缺乏竞争力。种子产、加、销机构的平均年销售额仅有450万元,增值额100多万元;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种子企业不到100家,超过1亿元的仅有7家;没有一家种子公司种子公司的市场份额达到2%,没有净资产超过10亿元或种子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公司,而1999年仅美国先锋种子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就远远高于我国所有种子公司的销售收入之和,这个差距是较大的。
跨国种子公司早就对中国种业市场虎视眈眈,这些公司集种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资金雄厚,营销经验丰富,运行机制灵活,生产的种子质量好,信誉高,深受农民欢迎。加入WTO之后,我国将逐步降低关税,这不可避免的对生产经营规模狭小的国内种子公司产生冲击,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种子行业结构调整,面对具备雄厚技术、资金和经营优势的跨国种子公司的挑战,缺少了国内保护的中国种子企业将难以抗衡。
值得重视的是,这个问题已引进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0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对种子行业各参与主体做了明确规定,要求种子公司重新进行登记,省内经营的,其注册奖金不得小于500万元;全国经营的,其注册奖金必须在3000万元以上;还规定“……种子经营者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有效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可以不再输种子经营许可证……”。这一系列规定将打破目前我国种业市场的地区封锁,淘汰大批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种业企业,最终形成一些较具规模的在全国种业市场上占有一定位置的大型种子公司。
(二)观念落后,宏观调控不力,市场化程度低
我国的种子企业绝大多数是国有种子公司,长期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生存,基本上都是封闭的经营,普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观念落后,机制僵化,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主要表现在:
1、政企不分,权责不明
目前,大多数国有种子公司名义上虽然都是独立法人企业,但由于没有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企业资产依然为国家所有,国家是唯一的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和利益主体,两权不分,政企不分,出现了国有企业常见的弊病。具体表现为人员冗重,产权不明晰,职责不明确,奖惩激励机制不健全,权利和义务不统一等。在经营上也没有长期规划,短期行为严重。
2、对种子行业的宏观管理力度不够
宏观调控不力主要表现在: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完善,没有建立健全对育种者、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权利和义务进行有效保护和约束的机制;种子的质量监督、控制体系不健全,检测手段落后,执法不力;种子的市场信息网络体系没有形成,政府对种子市场的管理和调控不能及时奏效等。所有这些都使得种子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品种杂乱,假冒伪劣种子横行。
3、市场化程度低
当前,我国的种子市场已渐趋成熟,进入买方市场阶段。一些小种子公司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以县境为界限,封锁市场,不准其他任何单位在本地销售种子,从而实现区域范围内的独家经营,抬高价格,以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了我国种子市场处于条块分割、行政垄断状态。既影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又削弱了这些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对农业生产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种子企业运行机制僵化,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
我国多数的种子企业运行机制不灵活,资金规模小,盈利水平低,经营管理手段落后。许多企业自身没有科研人员和育种条件,主要经营科研单位育成的品种,企业依附性强,专业化协作水平低,一方面经营品种小而全,另一方面经营领域专而窄,企业生产要素配置极不合理,缺乏躲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另外,我国种子企业还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营。
(四)投入不足,缺乏科技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种子的科研、生产、推广和销售是相互分离的,科研经费完全依靠国家投入,科研水平低,成果转化速度慢,很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同时,由于行业分散,单个种子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大都不具备科技创新能力,虽然有少数企业自身也从事科研育种,但其农业科研条件、科研人员数量和科研成果推广都因资金不足而落后于其他产业,这使我国种业科技创新严重不足,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科研育种是种子企业的生命,没有新品种,企业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本。国外的种子公司都非常重视科研育种,对其投入巨资,如美国先锋公司1998年的育种科研投入就达到了2亿美元,到现在仍坚持每年销售收入的10%~12%用于科研投入。由于投入大,育种技术高,所以其新品种更新速度快,市场占有率必然就高,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育种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种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
(五)对品种知识产权缺乏有力的保护
长期以来,不论是育种者,生产者还是种子经营者都对品种知识产权缺乏充分的了解,没有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给种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但是由于起步晚,宣传力度不够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力度依然不够,育种成果本身还没有成为一种商品。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科研机构及育种专家在转让品种时,种子公司通常不愿意或不按照要求支付转让费,严重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科技创新的后劲;另一方面,品种权的私下转让、假冒侵权、盗取亲本现象严重,使得品种权人不能取得培育或转让新品种而应得的报酬。这一方面使研机构研究经费补充不足,育种者积极性受挫,新品种开发缓慢;另一方面又使种子企业缺乏新品种来源,后续品种跟不上,从而使种子科研和经营两大系统都处于低效率运转的状态,不利于我国种业的协调发展。
四、我国种业的发展策略和应对措施
随着加入WTO和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完善,种子行业走向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是大势所趋。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面对实力雄厚的跨国种业集团的竞争,我国种业该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所有种业经营者面前的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种业发展的经验,我国种业发展应当采取如下的发展策略和应对措施。
(一)当今我国种业的发展策略
当今我国种业的发展策略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确定发展方向;二是强化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在种子企业中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三是重视科技创新,加强科研投入。
1、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根据我国国情和世界种业发展趋势,当今我国种业应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一是对传统育种技术进行改造,利用生物技术向传统育种技术进行渗透,提高农作物的育种效率,向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育种技术转变。利用传统的品种间杂交选育新品种周期较长、效率较低,而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与传统的育种技术相结合,则可以快捷高效的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因此,实施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战略,逐步提高我国种业的科技含量。
二是种子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种子生产单位基本上是采取粗放的生产方式进行种子生产,对生产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与指导,这就导致了商品种子质量不过关,合格率低,对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危害。今后的制种过程必须采取集约方式,变一家一户的繁殖为集中大面积繁殖,加强对播种、去杂、收获等种子生产关键环节的管理。
三是由科研、生产、经营脱节向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国外种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种子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必须走一体化经营,使科研、生产、销售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因此,我国种业必须改变目前分散的、小规模的区域经营模式,通过科研成果转让、知识产权入股、企业资助科研、资产捆绑重组等方式,实现种业科研、生产、经营的强强联合,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2、强化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目前,我国国有种子企业经营不力、活力不强,与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有关。因此,当今我国种子企业要想发展,必须更新观念,强化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体制创新指在企业中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进行资源重组和资本运营,实现种子企业的强强联合,促进种子产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机制创新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管理机制创新,主要指企业经营思路、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及基本制度建设等方面要有所创新;二是经营机制创新,主要是改变现有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的企业运行机制,改革种业的产权制度,推行现代企业的经营机制;三是监督机制创新,有效的监督机制有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人尽其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重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和潜力之所在,种子企业应当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走育种、繁育、推销一体化的道路。国外种子公司非常重视科技创新,不惜投入巨资,如美国诺华公司平均年投入的科研经费达3.7亿美元,占其种子销售额的6%;而先锋公司平均年投入科研经费则高达1.8亿美元,占其销售总额的10%。因此,我国种子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根,必须重视科技创新。一方面,增强技术储备,利用各种手段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仪器设备;另一方面,重视引进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把人才做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导因素,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二)应对措施
面对加入WTO之后跨国种子公司的激烈竞争,我国种业发展应当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积极推行种子认证制度,规范种子产业发展
种子认证是指依据程序通过品种合格性认可、系谱繁殖、过程控制、验证等方式来确认种子的遗传质量(品种真实性和品种纯度)以及通过认可种子检验室确认种子的物理质量符合种子认证方案的要求而给予的书面保证(种子认证证书和认证标签)。
我国种子行业起步较晚,规模小,经营分散,种子营销行为非常不规范;而现有的种子质量管理体系始终是以种子检验为主线,难以保证种子质量。借鉴国际经验,实行种子认证制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既有利于规范种子行业主体的行为、加强宏观管理、促进种子贸易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开展,有效保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
2、利用WTO的绿箱政策,加大对种子行业的投资力度
虽然加入WTO之后,我国将取消农副产品的出口直接补贴,但是我们可以抓紧时机,利用WTO的绿箱政策,加大对种子行业的投资力度,以这种方式对种子产业提供支持。加大投入力度主要包括增加对种子基础科研、高新技术研究和种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我国育种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品种资源搜集和利用不足,而这些方面的研究周期长,投入大,企业无力负担,这项工作就应当由政府来承担。同时,我们还应当利用绿箱政策,增加对种子生产基地设施、仓储等基础性设施的投入,增强我国种子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3、彻底消除区域分割、行政垄断造成的国内市场壁垒,实现全国统一市场
我国的种子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站住脚,必须走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企业与企业之间实行强强联合,兼并重组。而我国目前种子产业要想组成能够抵御国际市场冲击、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集团还有很大阻力,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由于实行“双重管理”造成了种子行业区域分割,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阻碍了跨地区的大型种业集团的组建。所以说,我们必须利用加入WTO之后的这段缓冲期,彻底消除国内存在的市场壁垒,促进种子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4、加快国有种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目前,我国种子产业的经营主体仍然是国有种子公司,提高国有种子公司的经营效率有利于增强我国种业的整体实力。因而现有的国有种业企业大都是从原事业单位分离出来的或者目前仍属于事业性质的单位,这些单位产权不清、责权不明,因而影响了种子企业经营效率。因此,国有种子公司要想成为未来种业市场的竞争主体,就必须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在现阶段,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国有种业企业的现状,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具体化的产权结构,健全企业法人治理制度。具体来说一是明确产权,二是完善监督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奖惩制度。
5、树立品牌意识,完善营销策略
一个种子企业,要想有竞争实力,必须制定完善的营销策略,树立自己的品牌,并让广大客户接受,得到社会的认可。目前我国种子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意识,目光短浅,不考虑长远发展,没有一套完善的营销体系,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的话,将无法对抗跨国种子集团的竞争。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树立品牌、完善营销策略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加强对自己产品的宣传;二是严格把关,保证企业经营种子的质量,以质取胜,树立品牌;三是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包括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等,以此来占领市场,赢得客户。
主要参考文献
1、郑渝:《中国种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国际种子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10:10-16。
生物技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6
未来一段时间,是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加速期,是北京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加速期,也是包括生物产业在内的北京高技术产业向“高端高效高辐射”发展的加速期。
北京生物产业的现状及特点是怎样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建设是否能加快北京生物产业的发展?在接受采访时,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员张燕友将北京生物产业未来发展的一副蓝图展现出来。
投资北京:近年来,北京市生物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何?呈现出哪些特点?
张燕友: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其他部委的关心支持下,近年来北京生物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特征的生物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要素更加集聚,生物研发产业快速起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发展态势良好。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十五”期间,北京生物产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20.2 %,盈利能力全国领先;2006年北京生物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0.3亿元,同比增长15.6%。
高端发展趋势明显。北京在疫苗、诊断试剂、抗体药物等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万泰生物研制出世界首个基因工程重组戊肝疫苗和禽流感检测试剂;北京科兴的SARS疫苗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研发处于世界前列,同时北京在甲肝、甲乙肝联合、乙肝、乙脑、麻风腮联合疫苗等生物制品居于国内主导地位。
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北京生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创新体系开始完善,拥有新型疫苗(天坛)、中药复方药物开发(同仁堂)、蛋白质药物(江中集团)、生物芯片(博奥)和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五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化、医用加速器、新药开发等三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药物分子设计平台、VERO细胞大规模培养平台等两家国家级研究中心,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到工程研究的创新链条。博奥公司(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5年来,已申请国内外专利62项,其中6项获得美国专利授权,产品与服务超过40项,生物芯片扫描仪已经出口美国和欧盟;其年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16万元快速增长到2006年的5637万元,年均增速达到430%。
创新要素更加集聚。北京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促进科技、人才、信息、临床等创新要素同产业资源对接,并着力吸引国际产业资源落户北京。北京拥有全国五分之一药品安全评价中心、六分之一的国际临床研究基地,集中了二分之一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和三分之二的生物医药领域科学家、工程师。秉承这些创新要素,近年北京承担了近二分之一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获得了三分之一的国家产业投资。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借力国家产业项目,充分利用北京创新要素,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产品最齐全的体外免疫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其艾滋病和丙肝诊断试剂产销量全国第一,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近亿元,实现利税2417万元。
研发服务快速起步。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已有100多家专注研发服务的企业和机构,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已成为国内生物研发服务业的核心城市。中国首家生物技术外包联盟(ABO)、中关村CRO联盟、北方抗体产业联盟(CAG)、北京肿瘤研究联盟(GCCU)是北京生物研发产业的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已初步形成包括动物试验、临床试验、化学药物合成、基因组分析研究、蛋白质组分析研究、生物芯片分析在内的CRO产业链条。
2005年9月,中国第一家专注于生物技术服务外包的产业联盟ABO(中国生物技术外包联盟)成立,已拥有成员11家,2006年技术服务收入达到1.6亿元。
海外资本青睐北京。北京生物医药上市企业已达14家,融资总额达220亿元,其中海外上市企业数量约占一半。北京源德生物是国内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首次融资9600万美元;北京奥瑞金种业公司通过与美国柜台交易板(OTCBB)上市公司合并,融资2500万美元;中生北控生物科技公司登陆香港创业板。在美国主板上市的北京科兴生物2007年5月底市值已达到1.15亿美元。
投资北京: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功能定位是怎样的?
张燕友: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是北京发展高端生物产业的核心区域。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北京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来,我们按照“科学谋划、重点突破、高端发展、产业集聚”的原则,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突破口,突出比较优势,构建符合北京资源禀赋特征的生物产业体系,提高重点领域国际竞争力;积极探索促进生物产业基地健康发展的新机制和先进管理模式,全面推进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带动北京生物产业整体跨越式发展。
我们结合北京生物产业资源禀赋特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复要求,确定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功能定位:一是完善软件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聚集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二是立足“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发展道路,促进北京生物产业向规模化国际化发展,提高产业内外竞争力;三是发挥产业基地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京津冀促进区域生物产业经济合作与发展。
投资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大兴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基地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医药园三个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在功能定位方面有何差异?
张燕友: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由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大兴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基地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医药园三个核心区组成。总面积为16.5平方公里,其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园区面积为2.5平方公里,亦庄和大兴两个产业化区已规划的园区总面积为14平方公里。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作为产业研发创新区,主要承担吸引一批高端研发资源、转化一批创新成果的功能,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园和大兴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基地是产业化区,主要承担吸引一批高端制造资源,提升一批存量资源竞争力的功能。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作为产业基地的研发创新区,已有60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支撑到临床资源的比较完整的产业创新链条。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医药园作为产业基地的国际园,以国际化为切入点,聚集了拜耳、第一制药、安万特、GE航卫、GE华伦等一批跨国企业。
大兴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基地是产业基地三个核心区中发展历史最短的园区,以吸引国内重量级企业为着力点,初步形成国家级生物医药技术检测、药品审评中心(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国家级疫苗研发生产基地(国家新型疫苗工程中心、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现代中药及天然药物和新型制剂生产基地(同仁堂、以岭集团)的“两中心双基地”的产业格局。
投资北京:您能介绍一下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重点发展领域及未来的主要任务吗?
张燕友:我们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本着发挥科技、人才、市场、临床等资源优势,确定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领域:一是加快发展疫苗、诊断试剂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产品,强化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二是扶持专有技术服务机构,促进研发服务业发展;三是以高端数字化诊疗设备(如数字化B超、数字化X线机、核磁共振)为核心,加快数字医疗装备发展;四是强化基于生物芯片、诊断芯片技术的重大关键技术平台建设,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五是加快新型制剂、新型给药系统产品及装备的开发,提高产品竞争力。
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承担着北京加快发展生物产业的重要任务,通过实施“三个加强,两个加快”工程,又好又快地推进产业基地发展的同时,探索建立符合市场惯例的基地专业管理机构,吸引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人才参与基地管理。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坚持走开放创新道路,吸引一批国内外创新资源,逐步完善产业基地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加快在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三是争取一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落户产业基地;四是吸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产业基地。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发挥协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具有较高代表性、权威性和行业影响力的协会组织;二是加快孵化器、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专业咨询机构等发展,构建适应基地发展、符合国际惯例、开放式的专业中介服务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竞争。一是开展同世界知名生物科技园区的交流合作;二是支持优势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参与国际分工;三是在重点产业领域建立产业联盟,开拓国际市场。
加快研发产业发展。一是支持研究机构、科技型企业运用自身专有技术参与国际、国内研发服务;二是支持从事研发服务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发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形成一批具有品牌的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企业。
加快“三个一批”发展,壮大产业规模。一是借助一批优势品牌(同仁堂、天坛),快速提升产业基地存量资源市场竞争能力;二是扶持一批优势潜力项目(科兴、万泰、康辰、维信),发挥亿元产品专特优新的市场竞争潜力;三是促进一批科技成果在生物产业基地转化。
投资北京: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北京市着力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十一五”期间有什么具体的战略规划?
张燕友: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是北京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自主创新、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目前,北京生物产业已经形成化学制药、中药制药、医疗器械三足鼎立,生物制药快速发展,研发服务业快速起步的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