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总体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本课程总体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本课程总体方案

校本课程总体方案范文1

一、顺应教师发展需要,把握课程开发契机

我校自2000年至2003年先后经历了两次县级教育改革试点和两次镇级教育内部调整,都涉及了教师的切身利益,有的教师因为业务水平不高而下岗,近似残酷的改革现实教育了广大教师。使他们认清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要想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首先要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要想不下岗,自身的专业素质必须不断提高。教师对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发展有了空前的需要。我们洞悉到教师这种需要,结合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举措和要求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重视学习型学校建设,奠定课程开发理论基础

教师专业发展有了内部动因,没有课程开发的实践理论支撑,要做好课程开发工作是一句空话。为此,我们在加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以及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采取了四项措施和四个步骤来落实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四项措施:一是开展创建学习型学校,强化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二是加大课程校本教研工作力度;三是研制、开发校本课程;四是强化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四个步骤:一是深入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理论和操作技术;二是借鉴先进学校的做法;三是开发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是打造校本课程和文化。

1. 在创建学习型学校强化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工作中,我们本着急用先学的原则,通过专题培训、网络学习、观摩教学、自主研修等形式开展了各项学习培训工作。在创建学习型学校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针对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着眼于宏观指导而研制的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纲要,地方和学校则要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我校制订了《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总体方案》,不仅从指导思想、内容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作了比较详尽的说明和要求,并且提出了3~6年级分阶段的课程目标。使教师课程开发有标可依,避免了课程开发的随意性,保证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效果。

2. 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步骤上,我们在学习、借鉴、开发的基础上,围绕打造学校特色,将学校特色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整合起来开展工作。例如,我校在办学特色定位上确定了以校本教研为主、以美术刮刮画、乒乓球为辅的学校特色建设发展方向。通过不断发掘课程资源、不断完善校本教研、乒乓球、刮刮画课程实施,不仅使校本课程逐步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利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三、加大校本课程研究,提升校本课程开发质量

在校本教研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我校利用自2000年以来先后开展的“强化思维品质训练,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生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校本教研”以及“构建双效课堂,促进教师发展”主题教研活动为校本教研课程资源。开发并形成了以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引领、自主实践、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校本教研活动课程结构。用“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测试、反思、专题研讨、领导点拨”八项内容作为校本教研课程的主要内容。进一步使教师经历、感受课程开发,形成课程开发意识,明确学校教育教学处处有课题,处处有课程。与此同时,针对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实践经验,开展课程存在畏难情绪等实际问题,我校立足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都是一门课程的本质属性,并注意了这是一门教师暂时难以掌握的课程实际,将校本课程纳入了我校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开展并形成的以“专业引领、自主实践、同伴互助、反思提高”为载体,以“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测试、反思、专题研讨、领导点拨”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中,将校本教研与课程改革有机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有机结合、与学校发展需要有机结合、与教育科研有机结合为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来。通过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不断研究解决课程开发与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质量。例如,我们在理论培训引领的基础上,首先通过组织骨干教师运用典型引路的形式,使广大教师明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内容选择,教学基本模式和操作要求;在自主实践活动中,引导教师在自己实践课中,按照学校提供的范例进行强化学习、实践并结合自己与学生的实际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同伴互助活动中,我们将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中遇到、发现的问题和有推广价值的经验进行提炼放到教研活动中,通过观摩研讨、课题研究、问题诊断、案例研究等教研模式,运用同伴互助的方式使先进的经验得到推广,发现的问题得到研究解决;在反思提高阶段,我们通过教学反思、优秀课例评选等活动使任课教师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形成了我校课程开发与实施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良好运行机制,提高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质量。

四、整合课程实施力量,形成课程开发实施合力

我校是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将学校工作要求与家长对学生的需要整合起来,开展教育工作是我校家长学校工作的优势。为此,我们针对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特点,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通过印发《家长报》、《小学生生活能力与家长联系卡》,家长学校上课等方式,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努力营建齐抓共管的工作运行机制,使综合实践活动得以全方位实施。每年寒暑假,学校都要求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完成一件小制作作品,孩子们用棉花、布、铁丝、纸板、木片、塑料泡沫等多种材料动手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在开学后学校组织的评比表彰活动中,各班以《小小发明从这里起步》为栏目,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分门别类地陈列在学校为各班级配备的素质教育展板中,让丰富充实、琳琅满目的作品对参观的学生有所启发、学有所得,营造积极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文化氛围。

五、强化校本课程管理,保障课程开发和实施质量

我们立足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推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点、热点和亮点。同时也是对习惯了按本教学、封闭教学的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上的难点。为此,我校把教师培训工作列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先后通过上级和校本级《走进新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开设意义与要求》、《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操作技术》等专题培训,使广大教师认识到: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针对现行课程结构存在着严重不足,经验课、综合课严重不足,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所推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本质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中,通过切身体验达到综合素质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为了保证培训工作质量,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各种教育、教学工作制度,并将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工作业绩纳入了《教师工作考核细则》之中,与教师晋级、评优等切身利益挂钩。

与此同时,对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及时地进行总结、反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学期,不仅要有每次小结,还要有阶段性总结、专题性总结、还需要学期性总结。在总结中既要看完成了那些任务,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应该推广,还要明确有那些问题需要解决和继续研究。例如,我们发现一些在过去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很多曾经是被肯定的做法和经验,在新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又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现象。对此,我们通过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及时开展研制教学模式、细化课程评价量表等措施,有效地规避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反弹现象发生,促进了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六、取得的成绩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校本课程总体方案范文2

一、加大政府的课改推动力

强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府行为,切实加强政府对课改实验推广工作的领导力。按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切实转变观念、加强领导、落实职责,及时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问题。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制定课程改革工作的总体方案,统筹本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深入基层了解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的实施情况,研究课程改革实验中的问题。专家指导小组成员深入课程改革一线,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实验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支持。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等重点问题,集中力量寻找对策,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把课改作为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契机。对不同地区的学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尤其是贫困县市、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和教师给予更多关心,提高他们的课程实施能力,帮助他们开发课程资源。倡导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成长。树立农村课程改革的先进典型,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新模式。

二、提高新课程实施的执行力

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对课程改革的推进作用,促进课程改革在科学的轨道上运行。各级教研机构紧紧围绕推进课程改革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课程改革的大局,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实现重心下移到学校,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教研员要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课程改革实验中去,深入学校、课堂一线,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把握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及时解决学校、教师课程实施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课程改革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研究的层次和水平。

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中,探索整合资源、沟通城乡的“片组”教研模式。即针对农村学校教研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将辖区几十所中小学按照地域相邻就近原则,组合成多个“校际联合教研组”(简称“片组”),开展以“片组”为基地、有区县教研员参加的每周一日的“新课程教研日”活动。树立农村课程改革的先进典型,加强农村学校“绿色证书”教育,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新模式。

提高地方、学校的课程管理与开发能力,建立和完善地方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增强地方课程对不同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采取政策支持、业务指导、成果推广与评价等多种形式,鼓励学校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努力建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相互配合、目标一致、内容开放的课程体系。

三、发挥教师在课改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践行课程改革的主力军,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师整合课程与创建特色课程的质量。要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素质,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课程意识,教师不仅要有教学意识,更要有课程意识,积极主动地驾驭课程;二是课程知识,教师要掌握有关的课程政策和课程实施与开发的知识;三是课程能力,教师要能结合具体课程环境和学生的实际与需要,具备对已有课程进行改造、开发和发展的能力。

要确保课程具有最大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必须建立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相应机制。要邀请优秀教师代表参与,吸取广大教师的意见,尤其是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倡导课程的多元化和特色化,给予教师一定的创造空间,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给予教师实施课程研发以必要的政策、资金和资源的支持,为他们创造性地实施三级课程内容、开发校本课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他们能够因地制宜地开发课程资源。

注重一线教师的业务进修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群体的课程改革理念、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人员等方面的作用,坚持以中小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整合学校内部的研究力量,建立多学科、跨学科的协作教研组,形成以教师、教研组为基础的校本教研新机制。不断增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倡导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探索教育规律,共同成长。

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研究在大班额情况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情感的关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

四、完善相应的课改机制建设

建立系统、科学、过硬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教育目标管理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指挥的权威性、评价的精确性和机制的激励性。评估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制导系统,强化评估体系是取得课改成功的有力保证。研究出台管理水平评估办法,结合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和要求,分类制订和完善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评估细则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考核细则,使各项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真正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贯彻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文件精神,明确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目标和方向,坚决改变长期以来以升学率作为唯一或主要指标评估教育政绩优劣、办学水平高低的做法。在学生评价方面,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建立起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发展性评价、单项测验等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方式,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在教师评价方面,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为突破口,从教学组织、教学工作、教研工作等方面来确定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要将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更新广大教师的评价理念,掌握评价技术。鼓励教师积极探索科学简便、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社会认同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的方式方法。

校本课程总体方案范文3

关键词: 校园足球 足球文化 文化浸润

学校是给学生提供欢乐的地方,也是学生梦想开始的地方。要营造健康向上的足球文化氛围,提高足球技术水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多方面协调配合才能实现。

足球是什么?千人千面,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答案,足球是孕育梦想的宝贵种子,足球是一棵承载梦想的参天大树,足球是一片绽放梦想的博大林海,足球是一片放飞梦想的完美天空……

是什么让足球的发展上升到国家的高度?为什么要把足球作为推动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试验田?应该说,这是由足球自身影响力决定的,也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选择。作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现在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却在下降,原因何在,应对之策如何,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怎样开展校园足球

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需要大笔的财力,但是只要是领导重视并支持的,那么没有条件也会创造条件。

1.学校足球教育设备设施经费有了保障。学校设施的完善,更激起学生少年足队球的训练热情,更积极、更吃苦。当学生来到一块平整的足球场上时,就有想踢球的冲动,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条件要建大小不一的足球场,场地里有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器材,如,不同型号的足球、充气假人、充气球门、标志碟、步梯、跨栏、障碍杆、网式足球等。我校在原有一块标准的足球场外,为了衔接无锡市的五人足球比赛,2016年暑假准备在学校的篮球场地上重新规划,建设两块五人制足球场地,到时学生不仅多了足球活动场地,而且学习了解了不同规则的足球比赛。

2.足球走进课堂,确保学生每周一节足球课。以前学生想踢球,苦于没有时间,自从申办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后,目前我校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让足球走进课堂,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使学生由“球盲”逐渐看球、懂球、爱球。比起以前挤时间踢球,现在时间更加充裕。

3.可以聘请专业足球教练。自从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以来,学校聘请了专业足球教练,将通过课堂指导、定期训练、比赛等活动,激发队员的运动热情,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加深队员之间的了解与友谊,提高球队的技战术水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及协调的团队精神。

二、校园足球开展的过程

1.课外足球兴趣小组。为了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提高学生的足球水平,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足球兴趣活动。每周四下午的校本课程,由四年级学生通过自主报名,进行两节课的足球兴趣活动。每天两节课后的校队训练,由学校中高年级学生组成,这部分学生相对训练时间长、技能水平高,是代表学校参加各区级比赛的学生。周末的足球训练营,由家长自愿报名,这部分学生主要由一二三年级学生组成。

2.级部联赛。学校级部足球联赛的全面开展,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足球水平和热情,为学生展现自我、绽放青春提供了舞台,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进一步推动学校足球运动的发展。我校每年在四至六年级举行级部联赛,通过抽签确定比赛对手,然后通过一级级淘汰的方法,最后决出各年级前四名。

3.兄弟学校友谊赛。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学校的足球水平,要经常跟周边兄弟学校进行友谊赛。一方面,让运动员适应不同的场地、环境和技战术,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增加学校、师生之间的友谊,增进感情。本学期我们跟周边的查桥实小、锡山实小都进行过校际间的友谊比赛,学生开阔了眼见,对手成了朋友,老师之间增进了交流。

4.区、市级比赛。区市级比赛就是运动员的舞台,多参加这些比赛能全面锻炼运动员,获得更多的荣誉和关注,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和家长的支持,为后备力量提供保障。学校每两年要参加区小学足球比赛,每年要参加区校园足球联赛。本学期我们还参加了无锡市青少年小学女足足球冠军赛,比赛分为足球技术技能测试、足球宝贝规定动作评比、体育道德风尚奖评比、比赛名次四部分相加的综合评比,通过四项评比,最终获得无锡市冠军赛综合评比二等奖的好成绩。

三、在学校中如何实现足球文化浸润

中国足球的一大特点就是缺乏文化底蕴。因此,从校园足球这个基础性阶段加强文化建设成为重要任务。

1.校园橱窗文化。学校橱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宣传阵地,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高度重视橱窗足球文化建设,以图片文字等不同形式宣传足球。每个年级的楼道里体现出与之年龄阶段相符的足球特色。

2.校运会文化。校运会不仅是助力推广体育运动,更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彩的校运会文化,无论是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还是志愿人员的无私奉献,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在组织足球比赛活动时,可以有年级申请各志愿小队:绿色环保队、红色啦啦队、黄色小记者队、礼仪队、裁判队、后勤服务队,等等。

3.足球史文化。学校要专门建立一个足球荣誉室,里面介绍足球的历史、名人,陈列足球比赛获得的各项荣誉,定期请学生代表去参观、学习,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对足球的追逐与热爱。

总之,校园足球不但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开展素质教育很好的载体和途径。因此,要转变人们的观念,鼓励孩子们走出教室,在校园亲近足球、玩转足球、献身足球。唯此,足球运动才能够发展,才能够进步,才有未来。

参考文献:

[1]吴义华.中国足球,路在何方?.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01.

[2]陈学东.论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搏击(体育论坛),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