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旅游市场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旅游市场前景范文1
傩文化是高级的巫文化,是人们在傩神观念支配下的农耕生息方式,是以敬奉傩神为主的多神论信仰的观念体系和操作系统。湘西一带,自古以来巫傩之风盛行,至今仍遗存于山野村间,显露出原生古朴、粗犷豪放、幽默惊险、神秘奇特、可观赏性强等突出特点,具有审美、认知、娱乐、科考等重要旅游功能。最近几年,大湘西人民已经牢牢抓住本地傩文化的特点,已经看重傩文化的功能,正在努力保护和打造傩文化旅游品牌,把傩文化的旅游功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仅就大湘西傩文化旅游开发的市场需求作一简单分析,以期大湘西傩文化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打造“神秘湘西之旅”的品牌。
一、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的需求
需求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某种事物渴求满足的欲望。旅游市场需求实际上是指人们为满足旅游活动的欲望,以及他们在一定时间和价格条件下所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傩文化的旅游市场需求,是指旅游者购买傩文化产品的欲望,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期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购买傩文化产品的数量。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的需求,可分为宽度需求、深度需求和需求的弹性状况等多个层面。
从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宽度需求看,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观动机和旅游目的不同,他们对傩文化产品的需求表现在:一是出于观赏猎奇的心理需求和旅游动机,购买傩文化演出或展出的产品;二是出于认知、求知的动机和需要,出于了解傩文化,了解大湘西的旅游目的,购买傩文化旅游产品;三是出于科研、考察的动机和需要,购买傩文化旅游产品等等。另一方面,旅游者在旅游活动各个环节的需求,一是购买傩文化氛围中的住宿产品需求;二是购买具有傩文化特征的饮食产品的需求;三是购买傩文化的遗迹文物、演出或展出类产品的需求;四是参与傩文化游艺活动的需求;五是购买傩文化纪念品的需求;六是乘坐傩味浓郁的交通工具等“行”的需求。这就是在傩文化氛围中,购买傩文化的食住行游购娱之类旅游产品的需求。产品宽度是指不同品种产品的数量。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宽度的需求,是受他们对傩文化各系列产品的认知情况等因素制约的,表现在他们购买不同品种傩文化产品的数量。
从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深度需求看,旅游者的主观动机和可自由支配的购买力不同,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购买傩文化产品层次就不一样。产品深度是指同一品种的产品在规格、型号、层次等方面具有差异性的系列的长短,即产品链的长短。傩文化产品深度是很复杂的,如傩技系列中的上刀山产品线就有上刀梯、上刀树、走刀桥等不同形式的产品,傩面具系列就有傩公傩母面具、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面具、谷神面具等,傩戏产品系列就有《姜女戏》、《龙女戏》、《庞女戏》等。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深度的需求表现在购买同一品种不同规格、型号、产品的数量。
从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的需求弹性看,他们对此类产品的需求具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一是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具有买与不买、多买或少买的可选择性;二是具有购买过程中的可替代性,如低档替代高档,一品种替代另一品种等;三是需求的紧迫度的大小,即购买傩文化产品的欲望强烈程度。这些因素使傩文化旅游市场需求具有明显的弹性。当然,就大湘西傩文化的神秘性等特点和旅游的求异性特征表明,傩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又具有稳定性和钢性。如果说,“不上黄石寨,枉到张家界”,那么可以说,“不看傩文化,枉到大湘西”。到大湘西旅游的客人,总想看看“还傩愿”是怎么回事,总想观赏赤着脚如何在红炭火中游走等等。傩文化的神奇与神秘吸引力,使广大游客一睹为快。这种需求是确定的、稳定的,也就是钢性的。
从总体上看,游客到大湘西的旅游动机主要有二:一是观赏大湘西奇特的山水;二是观赏大湘西神秘的人文环境,尤其是民族风情中的巫傩文化。这种动机决定了大湘西傩文化旅游市场的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也决定了大湘西傩文化旅游经济开发的巨大市场。
大湘西傩文化旅游市场需求,已为近几年的事实所证明:开发较早的张家界土家风情园,前几年每晚举办一场傩技表演,每晚观众都在200~300人左右,黄金周更是场场暴满。吉首德夯的椎牛舞、苗鼓舞等演出,观众较少时,每晚也在100人左右,最多时则上千人。后起的凤凰更显示了傩文化旅游产品需求状况。近几年兴起的凤凰7家演艺中心(或风情园),每个中心都有傩戏、傩技表演。县城的3个中心每晚都有两三百观众,黄金周期间,场场暴满,一个中心的观众就多达800余人。凤凰山江镇风情园一般情况下每天一场,客多时每天三、四场。这些观众的需求是现实需求,已经把购买的欲望变成了购买的行动。应当看到,观看演出的游客只占到大湘西旅游者人数的一小部分。2004年张家界的游客1200万人次,如果来张家界的游客都有观赏傩文化节目演出和傩文化展品的潜在需求,这个潜在市场就相当大了。如果把1200万人次的潜在市场变成购买傩文化产品的现实市场,那将会极大地促进大湘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大湘西傩文化旅游市场需求前景
大湘西傩文化旅游市场需求还将会进一步扩大。一是因为国内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将会促成我国在今后15年内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我们将会努力将旅游大国打造成旅游强国。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观赏独具特色的傩文化旅游品牌必然成为大多数旅游者出行的重要动机之一。二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旅游这个带动中西部地区崛起的重头产业,必将迅速发展,旅游市场需求也必将迅速旺盛。傩文化旅游开发必将激发数量巨大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三是大湘西的交通条件正在迅速改善。近几年,张家界至吉首公路段改造升级,常德至张家界的高速公路即将竣工通车,常德至吉首和邵阳至怀化新晃、玉屏高速公路已经动工,此后吉首至重庆,张家界至桂林的高速公路也将修建,芷江机场改造完毕已经通航。交通的便捷,将会为大湘西的游客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必然会大幅度提高来大湘西旅游的出行率,必然会大幅度地增加来大湘西旅游的人次数和过夜的人天数。这样,也必将激发出更多的傩文化旅游需求。四是傩文化产品的诱惑力将与日俱增。今后傩文化旅游产品建设将会系统化、特色化,结构将会不断优化,地理布局将会渐趋合理、整体营销效果将会显着增强,因此,大湘西傩文化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林河.中国巫傩史[J].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2]赵西萍,等.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田里,等.旅游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张军.市场分析与预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5]罗明义.旅游经济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
[6]王文明.湘西傩文化的价值及开发方略[J].船山学刊,2003,(4).
[7]菲力普·科特勒..旅游市场营销[M].谢彦君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培生教育出版社,2002.
文化旅游市场前景范文2
关键词: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内需
一、农民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200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可见,农民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旅游,农村将会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
随着国家富农政策的出台,“十一五”期间农民的收入水平将显著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很快将成为即期旅游消费的需求者,其旅游花费数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将为我国旅游消费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并且农民不受工作日的限制,相对比较自由,这也是农民旅游的一大优势。
二、农民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消费层次低
统计数字表明,在消费水平方面,200元~400元的人均花费构成了当前农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流,这种消费水平约为城镇人口旅游消费水平的1/4。农民旅游消费层次较低。
(二)针对性市场供给不足
现有旅游产品在供给内容、价格和服务网络三大方面都很难与农民旅游的特殊需求相接。目前的旅游企业还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农民设计旅游产品的意识。开发的旅游产品不能很好满足农民需求。再就是价位问题。虽然一些农民富裕了,但农民出游一般还是能省的钱尽量会省下来,这和以营利为目的的旅行社形成很大的反差,认为利润不大,这也是旅行社不太愿意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一个原因。现在的旅行社一般只设到县城,乡镇一级基本没有。城市化的旅游广告显然也不适合相对地广人稀的农村,成本太高,效度也低。
(三)缺乏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
农民游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集中的出游观念一般是想到大城市里看个热闹,或者到一些宗教文化比较浓郁的地方祈神纳福,旅游意识不强,旅游观念普遍落后,对于休闲游、专项旅游等旅游形式认识不足。
(四)缺少专门服务于农民旅游团的导游人才
我国为农民旅游团服务的导游大多数都是专门为城镇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与农民游客的要求差距太大,且思想意识又大有不同,交流沟通起来相对困难,造成服务质量相对不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将会制约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对于农民游客这一特殊群体,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对开拓和占领市场更具有战略意义。
三、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对策研究
(一)高度重视农民旅游
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进一步使农民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在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工作中,应将农村居民旅游纳入全国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来,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事业。
(二)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
我国更要加强对农民旅游的宣传力度,要使旅游丰富人生的观念深入富裕农民群体的心中。帮助农民正确认识旅游的价值,激发农民出游的热情,传输新的消费观念,创造一种适合农民旅游的出游环境。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将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上议事日程,全面规划,系统考虑,以使农民旅游适应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
(三)细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农民旅游产品
旅行社在开发农民需求的常规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必须为农民旅游量体裁衣,开发和丰富农民喜爱的旅游产品,形成一批适应农民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如城市精品游、宗教游等,以进一步推动农民旅游。旅游企业在确定农民旅游目标市场时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我国的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较富农村中的较富农民。富裕农村的旅游者在经济上与发达的城市没有多少区别,人均花费与城市旅游者比较毫不逊色。同时应积极引导、培育乡村旅游中介组织,如可以采取设立分社等方式,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便捷。
(四)重视人才培训工程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和所有工作一样,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开展农业旅游的人才更是奇缺。客观来讲,农民群众普遍知识面不宽,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较陈旧,信息不通畅。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规范,农业旅游需拥有特殊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把培训农民导游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尽量在农民中培养自己的导游。要选择一批在农村工作、生活过,对农村、农民有较深的感情,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形象气质较好,会讲普通话、特殊方言的人为培养对象,进行系统全面正规的旅游知识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的导游资格考试,取得导游证,壮大丰富导游队伍。
(五)注重提高农民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市场的成功开发不仅得益于到位的宣传和适销对路的产品,还需要优良的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农村基本没有旅游业务机构,旅行社在农村旅游市场的销售还是一项空白。对此,旅行社既可采取在农村设立专门门市部和收客点的办法,还可利用一些成熟的网络来方便农民外出旅游报名。从目前来看,利用一些成熟网络来方便报名可能更为有效。因为根据农民传统心理,相信熟人总比相信看不到、摸不着的旅行社好。因此旅行社可和各地的邮政代办点、村委会、居委会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他们宣传来招徕游客。要注意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餐饮、交通、卫生、安全、回扣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以打消农村居民旅游的后顾之忧。坚决打击宰客和欺骗游客的行为,同时要做好投诉处理服务。
(六)旅游与帮助农民致富相结合
如果农民在旅游的同时,能够有助于他们发展生产和经济增收,那将是获得农民认可的可行之举。让农民在游览休闲的同时,能参观一些农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先进典型事例,如华西村、等,能受到一些启示(包括生产发展、市场运作、文化生活、农村社区建设等),开阔一下眼界,看到一些差距,产生一点触动,对农民自身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措施,给我们发展农民旅游赋予更高、更深的意义。让旅游走向农业、走进农业、惠及农民,为切实解决好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文化旅游市场前景范文3
200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可见,农民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旅游,农村将会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
随着国家富农政策的出台,“十一五”期间农民的收入水平将显著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很快将成为即期旅游消费的需求者,其旅游花费数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将为我国旅游消费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并且农民不受工作日的限制,相对比较自由,这也是农民旅游的一大优势。
二、农民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消费层次低
统计数字表明,在消费水平方面,200元~400元的人均花费构成了当前农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流,这种消费水平约为城镇人口旅游消费水平的1/4。农民旅游消费层次较低。
(二)针对性市场供给不足
现有旅游产品在供给内容、价格和服务网络三大方面都很难与农民旅游的特殊需求相接。目前的旅游企业还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农民设计旅游产品的意识。开发的旅游产品不能很好满足农民需求。再就是价位问题。虽然一些农民富裕了,但农民出游一般还是能省的钱尽量会省下来,这和以营利为目的的旅行社形成很大的反差,认为利润不大,这也是旅行社不太愿意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一个原因。现在的旅行社一般只设到县城,乡镇一级基本没有。城市化的旅游广告显然也不适合相对地广人稀的农村,成本太高,效度也低。
(三)缺乏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
农民游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集中的出游观念一般是想到大城市里看个热闹,或者到一些宗教文化比较浓郁的地方祈神纳福,旅游意识不强,旅游观念普遍落后,对于休闲游、专项旅游等旅游形式认识不足。
(四)缺少专门服务于农民旅游团的导游人才
我国为农民旅游团服务的导游大多数都是专门为城镇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与农民游客的要求差距太大,且思想意识又大有不同,交流沟通起来相对困难,造成服务质量相对不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将会制约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对于农民游客这一特殊群体,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对开拓和占领市场更具有战略意义。
三、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对策研究
(一)高度重视农民旅游
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进一步使农民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在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工作中,应将农村居民旅游纳入全国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来,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事业。
(二)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
我国更要加强对农民旅游的宣传力度,要使旅游丰富人生的观念深入富裕农民群体的心中。帮助农民正确认识旅游的价值,激发农民出游的热情,传输新的消费观念,创造一种适合农民旅游的出游环境。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将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上议事日程,全面规划,系统考虑,以使农民旅游适应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
(三)细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农民旅游产品
旅行社在开发农民需求的常规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必须为农民旅游量体裁衣,开发和丰富农民喜爱的旅游产品,形成一批适应农民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如城市精品游、宗教游等,以进一步推动农民旅游。旅游企业在确定农民旅游目标市场时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我国的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较富农村中的较富农民。富裕农村的旅游者在经济上与发达的城市没有多少区别,人均花费与城市旅游者比较毫不逊色。同时应积极引导、培育乡村旅游中介组织,如可以采取设立分社等方式,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便捷。
(四)重视人才培训工程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和所有工作一样,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开展农业旅游的人才更是奇缺。客观来讲,农民群众普遍知识面不宽,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较陈旧,信息不通畅。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规范,农业旅游需拥有特殊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把培训农民导游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尽量在农民中培养自己的导游。要选择一批在农村工作、生活过,对农村、农民有较深的感情,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形象气质较好,会讲普通话、特殊方言的人为培养对象,进行系统全面正规的旅游知识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的导游资格考试,取得导游证,壮大丰富导游队伍。
(五)注重提高农民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市场的成功开发不仅得益于到位的宣传和适销对路的产品,还需要优良的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农村基本没有旅游业务机构,旅行社在农村旅游市场的销售还是一项空白。对此,旅行社既可采取在农村设立专门门市部和收客点的办法,还可利用一些成熟的网络来方便农民外出旅游报名。从目前来看,利用一些成熟网络来方便报名可能更为有效。因为根据农民传统心理,相信熟人总比相信看不到、摸不着的旅行社好。因此旅行社可和各地的邮政代办点、村委会、居委会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他们宣传来招徕游客。要注意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餐饮、交通、卫生、安全、回扣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以打消农村居民旅游的后顾之忧。坚决打击宰客和欺骗游客的行为,同时要做好投诉处理服务。
(六)旅游与帮助农民致富相结合
文化旅游市场前景范文4
一、优化旅游消费结构,提高创汇能力
在力争接待旅游人数全面增长的同时,树立效益观念,提高国际旅游创汇能力,是当前重庆开拓国际旅游市场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方面要提高旅游者的总体消费水平,另一方面还要优化旅游市场的消费结构。旅游消费结构的优化,是指旅游消费中,食、住、厅、游、购、娱及其各自内部的支出比例要恰当,即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旅游消费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旅游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目标。(1)挖掘旅游基本消费中餐饮与游览的增长空间。从旅游消费结构的分析来看,在基本旅游消费中涉及旅游的“食、住、行、游”四方面内容中,目前的重点应从“食”和“游”上提高旅游市场的消费水平。因为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接轨,行业价格垄断将逐渐被打破,未来旅游交通即“行”方面的消费基本没有增长的空间,而重庆的宾馆、饭店等旅游住宿设施建设也己形成一定规模,行业竞争激烈,所以“住”的方面消费增长空间也很有限。而在“食”和“游”上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重庆的饮食文化,除了自身的麻辣特色外,大江南北的特色菜系也云集于此,因此大有文章可做,目前主要是缺乏对饮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宣传,再加上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行业管理还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使得餐饮食业在旅游中发挥的作用不够突出,只要加强饮食文化的推广与宣传、加大市场秩序整顿力度、规范行业管理,入境游客在这个领域的消费水平就可以大大提高。另外,对于“游”的消费来讲,它是反映旅游产品结构是否合理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目前重庆的旅游产品仍是观光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最强,而这方面产生的景点门票带来的旅游收入相对稳定增长空间不大,但随着对重庆文化旅游、修学旅游以及郊区的休闲度假、森林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产品开发的不断深入,旅游游览的消费水平会随之不断提高。(2)提高旅游非基本消费水平。目前,优化重庆入境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购物、娱乐等非基本消费的比重。“购”和“娱”是旅游六要素中消费弹性最大的领域,也是重庆旅游产业中的薄弱环节。重庆旅游产业中休闲娱乐业的发展还未形成产业化趋势,其核心未摆脱“观光”,游客的参与性不强。。旅游购物消费方面,应抓好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流通三环节。设计调查问卷研究旅游者对旅游商品的偏好,继续办好重庆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产品,并且实现各景点旅游商品都有自身的特色,起到宣传促销景点旅游资源的作用。为使商品货畅其流,必须建立和健全旅游商品市场,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建设一批市级和准市级商业中心,有选择的建设一些特色旅游商品市场、反映民俗风情的民俗旅游购物街。
二、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
从全球情况来看,网上旅游市场前景广阔。世界旅游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5年之内旅游电子商务将占所有旅游交易的25%,而随着网上旅游交易的迅速发展,2――3年内旅游电子商务也将在所有电于商务中占据半壁江山的地位。因此,重庆要建立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健全旅游统计体系和旅游信息调查制度,建立健全旅游咨询服务系统,及时把握旅游者的需求动态,提供优质的旅游市场信息服务。
三、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重庆旅游市场目前存在四大顽疾即为:旅行社违规经营,零团费、负团费现象时有发生:导游员私拿回扣,欺诈游客:违法经营,黑车、黑导游屡禁不止;景区周边环境问题多。由此引发的游客投诉较多。为此,整顿旅游市场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需要关注的问题。(1)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旅游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旅游法规规章体系,强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行业的管理职能,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加强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和综合治理,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和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着力整顿“黑车”和无照商贩尾随兜售、强买强卖现象,建立良好的旅游环境。(2)抓紧完善旅游行业接待服务标准。在旅游区(点)、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产品方面,进一步推行旅游标准化建设,严格各项等级标准的实施和评定。鼓励旅游企业开展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服务质量。(3)加强旅游行业队伍建设。以国际一流标准建设好旅游院校和旅游职业学校。大力推进岗位培训认证,实行旅游从业人员资幡认证制度和考试制度。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的旅游行业队伍,使旅游从业人员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4)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监测与管理。加强环境绿化工作,营造优美的旅游环境和优越的旅游氛围;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环保意识和个人素质,改善旅游的自然、人文环境,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游客保护环境意识的引导。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
文化旅游市场前景范文5
作者:王居海 单位:渭南师范学院
据调查统计,在体育型游客的年龄构成方面20—40岁的旅游者居多数,占64%左右,不难看出中青年旅游群体是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的主体,该年龄区间段的游客群有着追新求异、寻求刺激的心理特征以及精力充沛、经济较为宽裕的硬件优势,因而体育旅游对他们有着较大的吸引力.此外,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在选择体育旅游项目时呈现出年龄越小,越倾向于刺激强度大、体能要求高的项目这一总的趋势.文化程度文化程度的高低是影响游客体育旅游动机强弱和旅游体验感受深浅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查分析,在文化程度上,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游客约占86%,表明了国内体育旅游者的文化素质大大提高,受教育水平明显较高.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决定其消费需求和支出结构,也是实现需求的必要前提.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总需求水平与其经济收入成正相关的关系,随着收入的提高,需求水平也不断提升.据统计数据显示,在体育旅游市场消费群体中,月收入薪金在2000元左右档层次收入者居多,占58.5%;低中收入者比重较低,而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高档层次收入者也以16.6%的比例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部分比重,表明了我国体育旅游市场客源主体是以中档或中上收入群体为主,这为制定体育旅游产品的价格提供了一定参照.职业状况从事不同职业的体育旅游者,在收入水平、消费结构、休闲时间等方面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进而呈现出不同的消费行为和倾向,他们主要从事的职业为:个体劳动者、学生、外企员工、机关工作人员、农民等.
其中以机关工作人员、个体经营者、外企工薪层及学生在体育游客中占据的比重相对较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部分群体受教育程度较高、娱乐休闲、健身强体的意识相对强烈,而且有着可靠的经济保障.出游方式体育旅游者的出游方式大多数是散客结伴,游客自行选择和家庭成员、同学、朋友、同事或情侣共同出游,结伴出游方式也体现出我国内敛稳健的旅游文化特性;其次便是以旅行社组团的形式参与体育旅游,一般老年人由于体力等各方面原因而会选择参加旅行社,既安全也方便;最后单位以绩效奖励、员工福利的名义组织外出体育旅游也占据小部分市场,这缘于野外体育旅游的冒险刺激性,员工间的相互合作为休闲体育旅游增添了一份融洽感.在出游时间偏好方面,体育旅游存在季节周期性,游客大多选择春季和秋季参加体育旅游活动,选择夏季和冬季出游的人数相对要少.目前,体育旅游仍以散客结伴出游为主,将长期占领重要市场地位,应着力开拓散客体育旅游热潮.体育旅游项目的个性化与多元化游客选择的共性体育旅游项目主要包括:潜水、海上游艇漂流、沙滩运动、垂钓游泳、冰雪旅游等.男性游客偏向于选择运动强度大、刺激冒险性强的体育旅游项目,如登山、攀岩和帆船等,而女性游客倾向于选择那些减肥健美、放松休闲的体育旅游项目,如温泉游泳、高山瑜伽等.可见,游客在选择体育旅游项目上,因个人追求喜好的不同,反映出个性化及多元化的特征.
据此,体育旅游市场基于游客的旅游动机可划分为以下几种:休闲度假体育旅游由于人们所从事的行业不尽相同加之年龄段的影响,导致用于休闲度假体育旅游的时间比较分散,20—30岁间的年轻人已成为休闲度假体育旅游的主力军,总体消费偏低且时间不整,尚处于初级发展市场阶段.[4]为此,为迎合大众休闲度假的主流趋势,应以各种沙滩、草原、海滨等娱乐休闲项目为主,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开展一些大众化的垂钓、游泳骑马、冲浪、沙滩足球或排球等体育旅游项目.健身体育旅游对于健身娱乐体育旅游市场,营业利润率相对较高,主要投入基础体育健身设施和商业文化设施等固定资产,找准场所或旅游景区,建立完善健身网络,开展诸如保龄球、台球、健美操、冰雪运动、网球、溜冰、水上摩托、羽毛球等促进健康的体育旅游活动.观摩活动体育旅游观看一场竞争激烈、高技能水准的体育比赛,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愉悦.因而这类市场的发展空间广大,通过组织热心体育游客参与激动人心的奥运会旅游、世界杯足球赛旅游、美国NBA蓝球赛旅游以及观看其他大型运动会比赛等,观摩体育活动的旅游者既能去异地观看赛事,又能体验赛事举办地为其特意准备的特色旅游活动.野外刺激性体育旅游目前,刺激体育旅游市场以身强力壮、血气方刚的青少年为主体,这类游客群喜好新鲜事物、求知欲望强烈、思维活跃并且追求个性化,把刺激看成一种享受,进而满足其变化多端的消费心理.刺激体育旅游主要以险峻的自然资源为对象,开展诸如攀岩、高山滑翔、海上激流、徒步沙漠、秘境穿越、野外露营等充满冒险和刺激性的体育旅游项目,营造使人兴奋、惊心动魄的旅游探险经历.竞赛体育旅游竞赛体育旅游通过参加某种富有挑战性的体育竞赛项目,如马拉松赛跑、帆船、铁人三项、滑雪、自行车等,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竞赛体育旅游中“体育迷”占据多数,具有很强的参与性,旅游目的地相对确定且旅游时间较短,行程单一.[6]在我国竞技体育走向旅游市场起步较晚,一些射猎和射箭等竞技项目受到广泛欢迎,市场前景可观.
文化旅游市场前景范文6
关键词:民族旅游商品;资源;生产;销售;旅游经济
民族旅游商品是指由少数民族地区就地取材,主要靠手工制作的,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能体现少数民族民情风俗和历史文化艺术的各种手工艺品、服饰、生活用品、节日用品和土特产品。由于它们具有旅游者购买后用作纪念、馈赠和收藏的价值,因而叫做“民族旅游商品”。
从现代旅游发展来看,少数民族居住地的自然风貌和少数民族文化,由于其自身的巨大吸引力已经成为了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的重点项目。近几年来,久居都市“水泥森林”中的广大民众,已经把观赏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体验少数民族的生活、购买少数民族商品作为当今旅游的时尚。因此,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商品,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可以促进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贵州省民族旅游商品特点概括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共有4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36%。贵州境内的各个少数民族,无论从语言、房屋建筑、服饰装扮、节日歌舞看,还是从食物结构、生活用品到风俗习惯看,都极具各自的特色。即使是同一个民族,也因不同支系、不同村寨而使特色各异,以至有着“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说法。在这些姿彩万千的民族风俗和产品中,不乏绚丽多彩的民间工艺,甚至堪称世界一绝的精品,如苗族的刺绣服饰和银饰品,布依族的蜡染等。这些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不仅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而且也具有很大开发价值,是贵州省独特的民族旅游商品资源。
根据贵州民族旅游商品资源情况和各自的文化特色,将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进行组合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民族织、绣、染等手工艺品类
这类手工艺品,主要有布依族的蜡染、织锦;苗族的刺绣、挑花、蜡染;侗族、土家族、水族、瑶族、仡佬族的挑花、刺绣、染织等。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不仅各具民族特色,而且做工精致,艺术价值极高。特别是安顺蜡染,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从传统的蓝白两色发展为如今的彩色,并将古今中外各种艺术风格引入构图,使图案更加丰富多彩,蜡染制品已畅销海内外。还有苗族的传统刺绣,技艺精湛、针法独特,其图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韵味,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2. 民族服饰类
民族服饰是民族历史、心理素质和审美意识长期沉积的印记。贵州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日常服饰和节日盛装,就是同一民族,地区不同,服饰也各有差异。仅苗族服饰就有100多种,苗族的各个支系,例如花苗、白苗、青苗、歪梳苗、喇叭苗服饰各异,五彩缤纷;侗族服饰也分为南北两类;布依族、水族、土家族、彝族等各个民族的服饰不仅形态各异,而且图饰、色彩也千姿百态,工艺精湛,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收藏性。
贵州少数民族妇女都喜欢佩带项圈、手镯、耳环、银扣、银花、银冠等银饰品。为此,贵州的传统银饰加工手工业非常发达,如台江九摆苗族传统银饰工匠村,几乎家家都有银饰作坊,世代相传,久负盛名,打制的各种银饰品不仅做工细腻,造型优美,而且很有民族特色。有些银饰品,一套最重可达十几公斤,这看起来似乎很不“现代”,但在这些饰品的“沉重”、“厚重”中,却透出了各民族发展历史的曲折和厚重;正是在这些历史发展的曲折和厚重中,蕴含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习俗和民族文化的内涵。这些轻重各异、各有特色的银饰,已成为旅游者乐于购买的纪念品和收藏品。
3. 民族乐器类
贵州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有苗族的芦笙、古瓢琴,侗族的琵琶、侗笛,布依族的勒贡木(吹管)、布依笔管,彝族的“抹轰”(即唢呐)、月琴,土家族的长号唢呐,水族的铜鼓、大革鼓等。这些民族乐器不仅造型别致、音色独特、悦耳动听,而且蕴含了各个民族独特的文化韵味和审美情趣,它们以各自的音韵特色成为了我国多民族音乐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族旅游商品开发的意义和现状
贵州旅游商品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2009年和2010年的旅游购物创汇占旅游创汇收入的23.2%和16.8%,高于周边的四川、云南、广西、重庆等省、市、区,但低于旅游业发达的北京、上海、新疆等省、市、区。而这个比例和贵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旅游商品资源却极不相称的。我们通过对贵州旅游市场的调查、了解和分析,发现长期以来,在贵州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购”一直是贵州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旅游商品销售收入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因此大力发展旅游商品,特别是发展极具特色的民族旅游商品,对于贵州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民族旅游商品有较强的创汇能力。
民族旅游商品由于其自身的民族文化性质的表现,常常倍受海外旅游者所青睐。海外游客大多崇尚东方文化,对中国享誉数千年的文明敬仰倍至,他们对于我国的民族旅游商品,比中国人自己要感兴趣的多,因为很多民族旅游商品,还保留了中华文明若干的“活化石”特征。从这方面看,民族旅游商品具有较强的创汇能力。
其次,发展民族旅游商品,既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又可以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剩余劳动力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在旅游购物需求的推动下,在旅游市场的带动下,可以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到民族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中,这样,既可以为之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解决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问题,又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