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装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外包装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外包装管理制度

外包装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概述 质量管理措施 条码设计环节的质量控制 条码印刷的质量控制点

一、概述

商品条码从外观上看似普通,但它在尺寸和光学特性方面的质量要求却是不容忽视的。印刷企业应加强对商品条码印刷质量的管理,对条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才不会导致因盲目印刷而出现大量废品,避免给印刷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二、质量管理措施

1.积极申请商品条码印刷资格认定

国家开展商品条码印刷资格认定工作的目的是:提高印刷企业的条码印刷质量水平,杜绝条码印制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流入市场。也可帮助印刷企业解决条码印刷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完善条码印刷质量控制与管理;对获得《商品条码印刷资格证书》的印刷企业,向系统成员及条码用户宣传获证企业,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增加经济效益。因此,条码印刷企业应积极申请商品条码印刷资格认定工作。

2. 制定必要的条码质量控制规章制度

(1)《条码印刷验证制度》

明确规定业务人员在承接条码印刷业务时,必须向委托单位索取有关证明文件,核查证明的有效性,确保企业承揽业务的行为合法、有效。

(2)《条码设计审查制度》

规定条码印刷前对设计稿样进行审查的程序和方法,预防不合格的稿要投入制版印刷。

(3)《条码印刷品、印版、胶片的管理制度》

明确规定条码印刷合格品、不合格品、残次品,印版、胶片出入库登记、保管、移交、监销程序和负责人员。确保企业对条码印刷全过程的有效控制。

(4)《条码印刷品质量检验制度》

明确规定各工序质量检验人员的职责和检验合格程序,确保只有经过检验的产品才能投入使用,杜绝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出厂。

上述规章制度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可以单独制定,也可以将其纳入企业的《商品条码印制质量保证手册》中,作为手册中的一部分内容制定。

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在印刷企业要进行内部进行条码知识上岗培训和参加外部组织的条码相关标准的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与条码有关的技术法规及条码专业知识,这样,使有关人员了解条码质量的重要性,了解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条码技术和法规要求,以保证条码印制质量。

三、条码设计环节的质量控制

产品包装设计是控制条码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控制条码质量的最根本、最直接、最经济的控制环节。从事产品外包装及商品条码设计的人员应熟悉和了解国家有关商品条码的法规、规章及相关国家标准,从以下几方面保证商品条码的设计质量。

1.商品编码唯一性

在商品条码应用系统中,商品及商品价格的差异是靠不同的商品编码来识别的。假如把两种不同基本特征的商品用同一编码标识,计算机系统就把它视为同一种商品,从而给企业或消费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不利于生产的控制。因此,在印制商品条码时,应先检查编码是否符合商品编码的唯一性原则:即不同商品的基本特征应编制不同的商品项目代码,商品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商品名称、商标、种类、规格、数量、包装类型等。

2.条码尺寸

商品条码太大则会占用过多的包装图案或印刷文字的空间;太小则容易造成印刷、识读困难。因此,条码尺寸大小要适当,通常根据商品外包装的大小及允许印刷的面积确定。

商品外包装上的商品条码EAN-13、EAN-8、UPC-A、UPC-E而言,应选择放大系数在0.8 0~ 2.00范围内,一般放大系数选择在0.90~1.20之间,对于放大系数0.80以下的条码符号,条码印制质量控制的难度比较大。

商品外包装上的条码ITF-14而言,其条码符号的宽窄比应选择2.25~3.00之间,Z尺寸应该选择0.495~1.016之间。

3.条空颜色搭配

条空颜色搭配是指条码中条的颜色与衬底颜色所产生的反差是否符合标准,直接影响到符号等级的大小。商品条码是用专用识读设备依靠分辨条空的亮暗和宽窄来识别的,因此要求条与空的颜色反差越大越好。一般来说,白色作底,黑色作条是最理想最安全的颜色搭配。

4.商品条码的印刷位置

商品条码的印刷位置应以条码符号不变形且便于识读为原则。商品包装上的商品条码放置位置变化越大,收银员寻找条码并通过扫描器进行结算的速度就越慢,零售效率就越低。因此,商品条码的印刷位置应尽可能标准化。为便于扫描结算,通常应将商品条码印刷在外包装便于扫描识读的位置。

5.条高

在任何程度上,截短商品条码符号高度,都将会影响对条码的扫描识读,因此,商品条码符号的高度不得截得太短。

6.空白区宽度

商品条码符号左右空白区的尺寸要留够,以便于扫描设备的正确识读。应保证在商品条码的左右空白区域内没有字符、图形、穿孔、划痕等,同时商品条码的印刷位置还应远离商品外包装的边缘,以满足对条码空白区的要求。

四、条码印刷的质量控制点

1. 承揽业务阶段

依据《商品条码管理办法》,业务人员在承接用户定单时,应严格按照《条码印刷验证制度》的规定,查验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印刷境外条码时,应索取由编码分支机构发放《使用境外注册商品条码备案通知书》,确保所承印的商品条码是合法使用的有效条码。对查验结果进行登记。

查验要求:

・证书应在有效期限内

外包装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药房;差错管理;差错预防;措施实践

药房作为医院面向群众的开放窗口,承担着所有科室的药物供给及患者的处方调剂工作,其服务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形象,还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用药恰当可防病治病,用药不当则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引发医患纠纷[1]。由此可见药房差错防治的重要性。笔者就当前普遍存在于药房的差错及其引发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预防管理手段,以期为提高药房服务水平及药物质量尽上绵薄之力。报告如下。

1 药房发生差错的主要因素

1.1主观因素 目前常见的药房差错根据用药阶段可分为以下几种:①在处方选药、剂型、剂类、滴速及书写等方面出现错误;②医嘱抄写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出现错误;③配给患者的药物在类型、剂型及剂量上出现差错,或是因药物贮存不当导致配发药物存在过期变质问题;④给药时发错患者、给错剂量、误给处方上未标明的药、给错时间、操作失误、配制失误、漏给药等[2];⑤在监测时未对临床数据、药物疗效及实验室数据等给出评价。导致上述现象发生主要原因为以下两个方面。

医师方面:①字迹潦草:部分医师开具的手写处方单字迹极为潦草,药房人员常因无法准确识别处方而以自身经验判断,导致配药错误;②药名混淆:因药名相近而发生差错,如氨甲喋呤与氨苯蝶啶,前者为抗肿瘤药物,后者为保钾利尿药,不可混用;③药物剂型、数量、规格出错:如将每周服用5片误写为服用5片/d,或是仅因成分相似而开具药物,未留意到两种药物间从剂型到规格均存在差异。

药师方面:①药物名称错误:药师未经详细核对即发出药品,导致因药名相似而错给药物的现象发生,如将地巴唑误发为他巴唑;②药物调剂出错:如将甲硝唑缓释片调剂成甲硝唑片,将本应10mg的孟鲁司特钠调剂为5mg;③药物外包装相似导致错发;④药物漏发或多发;⑤药师身体状况不良或存在消极情绪,降低给药正确率;⑥交待不清:一些患者文化水平较低,如不作任何解释直接将外用与内服药物直接交给患者,则患者极可能误服外用药,进而引发问题,追究药师责任;⑦离岗:药师纪律意识差,独自值班时擅自离岗,如危急患者需要抢救药品时无法找到值班药师,则必将延误抢救时机,引发责任事故。

1.2客观因素 药房布局不合理;未对药品摆放进行规划,导致误拿;患者因排队等候时间长而与药房人员发生摩擦,进而少拿或拿错药物;患者同名同姓或音近,导致药物给错。

2 药房差错的预防

经由上述因素发现,除去客观因素,还有诸多药房差错是由医师或药师疏忽所致,然而但凡是人,就不可避免会发生错误。药房工作强度极大,仅仅依靠人脑来记忆和完成所有任务是极为有限的,因而长期以来,如何降低给药错误率一直是药剂师所致力的目标[3]。目前,系统错误被认为是导致药房差错率无法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改进当前的管理系统,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减少差错的发生。研究证实,不同的药物分配系统,其差错率也有所不同,而自单剂量给药系统问世之后,实践发现该系统可将差错率由21%降低至8%,显著减少了药房差错的发生[4]。为此,笔者结合该系统与自身经验,提出以下预防措施:①应制定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培训药师专业技能,建立通报制度,并规范化调配操作流程;②为药房药品的摆放与贮存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③制定健全的药物管理与安全保护系统;④制订具体的差错预防对策与服务规范程序;⑤创建保密性的给药差错报告系统,从而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提高差错防治效率。

3 药房差错的管理与实践

要减少药房差错,就需落实好以下管理制度。①药物摆放制度。为提高给药效率,应严格规划所有药物的摆放区域。药物上架前详细审核药物信息,根据使用期限摆放药物,有效期最近的药物放在前面,反之则放在后面,并不得随意更改先后顺序;同时,在大规模上药后,应根据流程实行常规检查。非药剂师不得对药物进行补充。②危险药物管理制度。危险药物即可对人体造成极大损害的药物,为避免误拿,应为该类药物设置专门的药架,并严禁与其它药物混放,同时还应于每层药架醒目位置挂上颜色鲜艳的警示牌,并注明高危药品[5],以提醒药房人员勿错拿该类药物。③近效期药物管理制度。每种药物都有其相应的使用期限,如误将超过期限的药物交予患者,则不仅不会起到明显疗效,还会加重患者身体负担,为此应指定专人每日进行药品使用期限的核查工作并及时将过期药物登记公示,以防止过期药物从药房发出。④物管理制度。主要做好交接班工作,确保清单与实际相符。⑤药物退回制度。一般情况下如无特殊原因,发给患者的药物均不予退回;但若遇到患者用药后发生诸如药物过敏,严重不良反应,或病情变化等问题时则应视情况退药,但仅限于注射类药剂。退药时,由医师负责开具退药处方并说明情况。⑥药物拆零管理制度。为方便拿取,拆零药物应摆放于其相应的完整包装药品前,或统一放置于专门的拆零药柜,并注意将药物原本的外包装与标签保留下来。⑦处方调配管理制度。所有药师上岗前必须通过严格的审核制度,明确其具有任职资格后方可上岗,并认真落实调剂处方的"四查十对",即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规格、剂型、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性、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做好后台配药师与前台发药师的双重审核,以最大程度保证发药准确性。

4 设立药物咨询窗口

为进一步实现药物知识的普及,方便大众了解相关事项,医院可单独设立药物咨询窗口。一方面,患者及其家属对药物的任何不解均可通过该平台得到答案,有效减少了药师在调配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这一平台,医师在用药方面的困惑均能得及时的解答,同时还能起到巩固与提高药师专业知识的作用,降低药房差错发生率。

综上所述,药房出现差错影响的不仅仅是医院形象,更重要的是其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绝不可放松警惕。目前医院在药房管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落实好管理及预防措施,既需要各级领导加强重视,也需要医院全体人员的共同支持与配合,以高度的责任感完成各个用药阶段的工作,从而降低差错率,保证用药安全性,继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彭丽华.基层医院药房差错分析和质量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2):334-335.

[2]何晓兰.浅谈加强医院药房管理及提高服务质量[J].医药杂志,2011,32(01):61-62.

[3]孔飞飞,谭兴起,郭良君,等.医院药房退药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药物警戒,2011,8(02):102-104.

外包装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 手术室;物质;管理

随着现代工业科技突飞猛进,医学科学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器械及一次性医用器材的大量使用,对高难度手术的开展及提高手术的安全系数,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如何管理好日益增多的各种仪器及一次性医疗用品,是现代手术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管理种类及方法

1.1 采购管理:手术室所有仪器设备及一次性的消耗品必须通过后勤支援科领用,手术室的设备直接关系到手术技术的提高及新项目的开展。但是,先进的医疗设备必须认真管理和保养,否则会造成设备的闲置、损坏及大量浪费,延边大学福祉医院加强医疗设备购置前的论证和竞价管理,对大型仪器设备,手术室根据具体需要,提出购物申请,经医院运营委员会讨论决定,最终能为医院购买到价格便宜,质量可靠,售后服务优良的医疗设备。

1.2 一次性消耗品的管理:一次性消耗品有专人管理,由于一次性的医用产品越来越多,消耗量大,生产厂家也越来越多,为了保证质量严防伪劣商品、降低医疗保险费用,使采购规范化。对于每一个新增项目,先有手术室护士长向后勤支援科申请,经运营委员会审核,通知后勤支援科,检查供应商“三证”,并核准价格进货。特殊情况时提前提出申请,如遇到特殊情况一定及时和临床科室沟通,从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如:进行复杂的心脏手术时使用的缝合线品种和种类繁多,为了避免漏收费,保管好手术中使用过的一切缝合线包装标签,手术结束后清点收费。设立出入账本,按需所求,月计划出入,护士长根据手术量及产品消耗来有计划进货。无一次性消耗品挤压现象,也常备无患。一次性消耗品领回后,检查每期物品的外包装和有效期,必须存放于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室内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由专人保管和检验,排列整齐,以保证物品先到先用,防止有效期过期和外包装材料的破损。每天记账本,每个月点库1次[1]。

1.3 精密器械的管理:手术室的一切物质建立档案,设两本,一本存放后勤支援科,一本存放在手术室。内容有名称、机型、生产厂家、购置时间、价格。另外,对随机带来的全部资料复印一份存放在手术室和后勤支援科,便于维修查询。每半年1次与后勤支援科清点审核。由护士长对精密器械进行管理。负责定期保养、登记,制定精密器械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由于精密器械专科性强,常需要配套使用。为了保证整套器械的使用完整,避免清洗后在配套时发生搭配错误,科室里制定护士专门管理。整套腔镜设备由制定护士专门管理。

1.4 使用管理:设备仪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医生操作和情绪,最终影响手术效果。手术室新设备购进后,请生产厂家专业的工程师跟手术室护士和专科医生示范讲解设备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技术性能、适用范围、操作方法以及在使用保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容易发生的问题,了解正确的消毒方法。手术第1次使用设备时,要求生产厂家的工程师到手术室指导。护士长认真阅读使用说明,掌握其操作顺序和保养技术,然后制定操作和保养的规程,并教会全体护士。手术室进口产品多,使用的电压110V、220V两种,为了防止插入错误,每个物质上贴电压数。手术器械准备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是保证手术正常进行的必备条件。根据各手术的需要,使各个手术器械包的物品数固定。术前1天上台护士根据手术安排,准备好特殊器械等等。

1.5 废弃物管理:手术室是医院感染检测控制的重要部门,担负着各种常规手术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任务,对手术室医用废弃物进行有效的管理。为了更好的防止交叉感染,手术室每天要使用大量的一次性物品,所以在处理一次性物品时尤为重要,由于手术室的废弃物品,基本上都沾有患者的血迹和体液,属严重污染物品,预防和控制手术室的医院感染,防止疾病的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的健康,方法以废弃物管理条例为准则,对手术室废弃物进行分类制度,回收管理制度,是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避免造成社会环境危害的重要环节。

2 存在的问题

2.1 为了加快医院资金的流动,后勤支援科如:心脏瓣膜等比较贵的物品固定数目少,用一个补充一个,手术比较多的时候不能满足手术室的要求,因此手术室需要备一定的货物,因为手术室的物品种类繁多,一旦忽视检查,就有可能造成缺货而影响手术进行。目前是护士长每天检查补充库存,无形中增加了护士长的工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2.2 手术室的库房甚小,灭菌物品存放拥挤,放取不方便,且外包装容易损坏。

3 设想

为了既减少库存又保证货物的正常供应,有必要运用计算机管理物品,建立手术室的计算机管理网络与医院收费处、后勤支援科联网,每间手术间的巡回护士将患者的有关资料,手术名称和用去的物品,准确地输入计算机,费用的支出可自接进入收费处,库房也可知道手术室已用去的物品,准备进货,而手术室护士长只需每天通过电脑检查每位患者收费情况,用去的物品和该物品的库存和有效期,然后向后勤支援科输入要购置的物品,这样,既节约开支又减少劳动力,使护士长有更多时间管理,提高手术室的业务质量,同时也保证物品的及时供应和手术的正常进行,真正实行优质、高效、低耗的医院管理。

4 小结

现在手术室使用物品的数量和品种繁多,手术室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了解物品的性能、保养、消毒和使用方法,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确保患者的安全,降低器械的丢失和损耗。

外包装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定量包装商品;计量检验;管理制度;计量;具体措施

为推动单位整体利益的提高,要增强定量包装产品的净含量情况,方便处理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监视管理的水准,要求有关工作者提高其自身素质,下面就对这些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述。

1 加强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保证的重要性

定量包装产品计量的监管是法制计量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下顾客对加工单位最根本的需要。定量包装产品的重量是不是精确直接关系到广大顾客的利益是否得到保证,对生产商品的厂家信誉建造甚至厂商的经济利益有着巨大影响。假如大量商品在包装中存在过多的质量问题,势必就会遭到顾客的申诉,对单位的形象以及诚信有着极其不好的影响,甚至会丢失重要的合作顾客。假如大量生产的包装产生大量的超重情况,那么对单位的利益就会存在影响。所以,综合单位定量包装商品称重的真实情况,按照我国质量监管机构颁发的《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方法》规范需求,落实商品称重作业根本,改善商品称重管制作业程序,提升法制称重思想,创建完善包装商品的称重监管监测制度,要以顾客以及单位的利益为根本,完成精细称重、精确称重,防止品质投诉情况的出现。进而保证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称重达标率提升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称重性能,这是一家单位称重作业中关键,同时也是提升一家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根本。

2 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企业计量知识匮乏、计量管理不到位

称重设施配置以及检测称重设备选用不科学,选择的称重设施的称重、检验精准度级别达不到运用标准;针对新配备的称重设施、工具,假如出厂是达标的,就不用进行校准以及检验,没有差异存在;许多称重设备长时间使用,有些都没有开展过称重校验,许多称重设施操纵以及管制工作者对运用情况、操纵方式、校准不够熟悉了解,这都是导致定量包装产品重量不达标的关键因素。并且,单位称重管制不严谨,包装抽样检测、审核机制不完整,在制造程序中没有相关的称重监督手段,重量太高或者太低时不能够随时检查出来,导致很多商品不达标。很多单位对商品定量包装根本不关注,对包装设施的需要也不严谨,还有可能存在人为原因,再加上在输送以及存储中管制不达标,导致净重的缺少。

2.2 定量包装商品外包装物的监管不到位

单位对产品包装的称重监管能力不足。在平时定量包装产品监管检测中,察觉有的单位对商品包装的重量不关注,一些单位还会选择包装的整体重量进行去重,还有的直接忘记去掉包装的质量。有的单位所称重的质量没有减掉相关的水分等,在单位内部抽样检查中一般都会忽视这些要素。都是会导致商品净含量出现差异的原因。

2.3 企业计量法制意识薄弱

企业领导、管理部门缺乏对计量法律法规的学习,对定量包装商品的相关汁量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技术规范知之甚少,特别是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允许偏差、标准净含量的法定要求不了解,净含量允差标识错误很常见。同时有个别企业急于牟利,故意计量作弊,甚至销售商、生产者及商品外包装生产者串通,使定量包装商品实际净含量低于标称值,打价格牌,以低价出售并迅速占领市场,赚取更多的非法利润严重破坏和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3 产生问题的原因

3.1 大部分生产企业对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不清楚、不了解,某些生产企业根本不知道该《规定》中规定的允许负偏差是多少,工人在罐装时,仅靠主观臆断,所以超差现角严重。

3.2 一些单位自己制定相关的重量差异值。在检测中负差值普遍都是百分之五,很少有百分之十,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国家制定的负差值。

3.3 制造厂家不关注商品的称重情况。很多单位把重力都放在商品品质上,因为单位不关注称重,没有下发明确的详细标准,加工工作者在工作时,没有相关的执行标准,导致制造出的商品称重乱七八糟,一些单位一个生产线上的商品,偏重值和偏轻值能够有几十倍的差距。

3.4 制造单位的称重设施配置的不科学,不符合精准度需求亦或没有及时进行相关的称重检测机构检测,致使称重设备不准确。

3.5 技术设施比较落后的小规模单位以及私营单位还开展小作坊形式的加工,没有配置自动的罐装设备。

4 对定量包装商品实施计量检验监管的措施

要做好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包括计量技术机构)的努力,也需要各相关企业单位的积极配合,又需要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以下对计量检验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进行分析:

4.1 加强计量法律法规知识宣传

督促定量包装商品的《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的义务,并帮助他们提高计量检测技能在组织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开展计量法律法规和检验知识的学习,健全组织机构、组织人员培训,制定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管理制度,掌握必要的检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知识。对定量包装商品计量工作做得好的企业应当鼓励它们进行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考评,申报“C”标志:对缺斤短两的违法行为,依据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并通过舆论工具给予曝光。

4.2 加强对生产领域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监督检查工作

每年年初制定对关系民生的重要日用品、食品等的监督抽查计划,以及抽样方案、监督抽查后处理方案,促使生产企业重视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计量工作。

4.3 加强对计量设备和计量器具的管理

对列入国家强检计量器具目录的计量器具,每年应进行执法检查,对未按强制检定要求按期送检的应加大执法力度,未列入强检目录的计量器具,敦促企业自觉送检或进行自校,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注意日常维护,保持其完好性。

4.4 加强企业内部的计量监督工作,落实考核责任制

对定量包装产品加工程序开展相关的监管,划分责任落实在每一个人身上,时常监察检验工作者是不是根据相关标准开展定量包装产品净含量的审核。需要时可以让相关检测工作者到有资质的部分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称重管制作业和单位效益息息相关,按时对主要检测工作者开展审核。

5 结束语

对定量包装产品成长的额标准管制,是称重检测审核机构中首要的作业之一,对制造单位来说也是最重要的。尽管在生产中肯定会存在差异,不过身为一位称重工作人员,要持续提升本身的理论水准以及素质,在详细的检测作业中,根据本身的工作经历,把称重差异值减少到最低,完成顾客权益和加工厂家销售商家利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S].

[2]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S].

外包装管理制度范文5

为落实本店的食品安全责任和义务,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本店应当自觉遵守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重要食品产销挂钩制度、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品质量自检制度、食品信息公示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条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本店组织食品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工作,并将健康证明存档备查。

第三条

重要食品协议准入制度。

本店经营的粮食、食用油、蔬菜、肉类、禽类、豆制品、水产品、熟食等重要食品,应当与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食品质量合格的生产加工单位等管理规范的供货商建立产销挂钩关系,签订协议,明确食品质量安全责任和准入、退出等有关规定,做好供货方的主体资格和产品质量证明的审查把关工作,建立优质食品进入流通环节的快速通道,保障上市食品安全。

第四条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本店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负责食品进货查验等工作,确保营业时间内坚守岗位。

本店采购食品,应当查验或索取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进口食品要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或者进口批号、保质期、出口商等内容。

本店采购按规定必须检疫的家禽、牲畜及其产品,应向供货者按批次索取《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牲畜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并在显眼位置公示,留存记录备查。

第五条 食品质量自检制度。

本店应当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贮存、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和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销售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第六条 食品信息公示制度。

本店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设立食品信息公示栏,向消费者公示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本店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每天食品检测信息、退市食品清单和处理情况等。

第七条 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对自行检查、检验发现有质量问题的食品、超过保质期、保存期的食品和行政部门抽检以及公布的不合格食品,应当立即采取下架、封存、停止销售等措施,立即通知供货者和消费者退货,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理不合格食品,并记录好停止经营等相关情况。

经营者:

间:

食品流通安全承诺书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维护食品流通安全,本经营者郑重承诺:

一、严格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从事食品经营活动,认真履行食品经营者必须承担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对本单位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对社会和公众负责,诚信经营,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二、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地,符合下列要求:

(一)经营场所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距离;

(二)经营场所与个人生活空间分开;

(三)经营场所保持内部环境整洁。

三、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符合下列要求:

(一)设备及设施空间布局和操作流程设计合理;

(二)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安全、无害,保持清洁,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起运输;

(三)备有数量足够、安全无害的工具、容器,标志明显,防止直接入口食品与非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

(四)食品容器、工具和设备与个人生活用品严格分开。

四、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经营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从事食品经营活动。保持个人卫生,销售食品时洗净双手,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定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馆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之日起五年内不从事食品经营管理工作。

六、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采购食品时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真实,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在条件成熟时尽量使用电子方式记录台帐。

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

七、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货架及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八、对于自检或行政部门公布的不合格食品,立即采取下架封存、停止销售等措施,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并协助做好不合格食品的召回工作。

九、食品广告的内容真实合法,不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十、经营预包装食品的,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一)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

(二)进口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载明食品原产地以及境内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十一、经营散装食品的,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一)贮存散装食品,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二)销售散装食品,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十二、经营直接入口食品的,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一)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从事经营活动;

(二)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三)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四)用水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五)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对人体安全、无害;

十三、经营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业务的,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一)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安全、无害,保持清洁;

(二)不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和装卸。

十四、经营食品批发业务的,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一)出具有溯源功能的销售凭证,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其中一联用于建立销售台帐;

(二)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设置食品检测室,配备专门的检测设备,有专职的检测人员,每天开展食品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在醒目位置公示。

十五、食品集中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一)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明确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

(二)发现食品经营者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工商部门。

十六、如有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承诺赔偿消费者损失,并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十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后,将食品流通许可证正本悬挂在经营场所的显眼处。

十八、以上承诺如有违反,自愿接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给予的处罚。

承诺单位(盖章):

承诺人(签名):

外包装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 医院;药品;账,物符合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a)-111-02

医院药房担负着保障临床用药的重任,每天都有大量的药品周转、调配、发放,如何做到使药品账物相符已成为药房药品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概念的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院药房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对提高药房药品的账物符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药房的日常工作中,仍然有很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药品的账物符合率的提高。本文结合我院药房多年来的药品管理经验,多方面探讨药品账物符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药品账物符合率的方法,以资同行参考。

1药品账物符合率的影响因素

1.1 人为因素的影响

1.1.1药品出入库环节在保障临床用药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急需药品的情况。例如由于临床告急,在药品刚刚办理了入库登记后,就被药房提前领取,过后才补办出库手续,这样就可能留有差错隐患。

1.1.2药品调剂环节有不少药品外包装极其相似,特别是同一厂家生产的药品,外包装从颜色、样式到形状几乎完全相同,在药品调剂过程中很容易混淆。另外,发药后的处方未在计算机上及时进行确认扣除库存,也会造成药品账物不符。

1.1.3药品陈列环节药品陈列过挤或重叠堆放,领、发药后药品没有准确按位摆放,都会造成药品陈列错位,给下一次药品调剂和药品盘点留下差错隐患。

1.1.4药品调拨环节在各药房之间进行药品调拨时,通常是先写借条,后由药库进行统一作账、调拨,但有时会因借条上的药品名称、数量、规格等书写不规范而产生药品调拨错误。

1.1.5药品盘点环节药品盘点前准备工作不足,药品陈列不规范,盘点时不认真,都会造成药品漏点或错点的现象。

1.2 系统因素的影响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药房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然而,由于目前有些系统还不够完善,在某些环节上也会对药品的账物符合率产生影响。例如,有时由于系统本身的原因,使本月盘盈或盘亏的品种在下个月盘点时又可能自动盘回账物相符。另外,系统对库存为“0”的品种有时不能自动上“锁”,造成负库存;再有,当一台计算机进行住院患者药品记账,而另一台计算机同时进行药品库存盘点时,就会出现不减库存的现象,造成药品盘点出现误差。

2应对措施

2.1 严格执行药品出入库管理制度

药品在入库时,应同时在计算机上录入药品的相关资料,如果遇到通用名及规格相同而生产厂家不同的药品,应在其通用名后的括号内附加商品名,如果没有商品名则应在括号内注明别名或产地以示区别,避免调剂药品时发生错误。当购进临床急需的或药房曾断货的药品时,应当立即办理入库手续,及时通知药房办理出库手续后领药,杜绝未经办理出入库手续就直接将药品发放给药房的现象。

2.2 严格执行药品调剂制度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我们安排了药师以上职称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药品调剂的复核工作。严格执行双人复核发药制度,严禁调剂人员未经双人复核即发放药品,最大限度地避免差错的发生。药品调剂后,应先在计算机上进行处方确认再发放药品,并在下班前再由专人负责核查一遍,确保发出药品的处方都已得到确认。

2.3 严格执行药品陈列制度

根据药品的剂型及药理作用进行分类,将药品分区按位摆放,同区内外包装雷同的药品应间隔摆放。设立专人负责药品货位的维护,及时在计算机上为新增品种添加货位号,药品定位摆放后不得随意变更[2,3]。

2.4 制定合理的药品调拨程序

多年来,各药房之间药品调拨的操作均由药库系统操作完成,通常每周进行一次集中作账、调拨,由于我院的用药量比较大,各药房之间药品调拨频繁,这样无疑给药库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而且也容易出现药品调拨错误。去年,这一操作程序交由各药房之间进行,即由各药房负责人对当日产生的药品调拨情况及时作账处理。实践表明,此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在药品调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差错。

2.5 严格执行药品盘点制度

2.5.1确定合理的盘点周期经过季盘点和月盘点的对比分析发现,季盘点时间跨度较大、查找数据困难、积累错误也较多,实践证明每月进行一次药品盘点比较科学合理。

2.5.2实行药柜专人负责制每个药柜的药品都设有专人负责药品的日常养护和月末盘点。如发现有原包装破损的药品应及时登记报告,联系厂家更换。盘点前,责任者都要做好药品归位摆放和药品有效期核查等准备工作;盘点时如发现药品账物不相符应认真进行查找核对,仔细清点每种药品的存留数量,杜绝因药品盘点错误造成的账物不符合现象[4,5]。

2.6 合理控制库存量

利用帕累托原理中的库存管理ABC分析法[6]将管理资源集中于重要的“少数”。对A级药品,即品种数只占库存总数的15%,库存成本占总数70%~80%的贵重药品,进行重点监测,严格控制库存量及账物符合率,同时,根据特殊药品管理规定,对品和进行逐日盘点、窗口常备药品逐班核对;对B级药品(品种占库存总数的30%,库存成本占总数的15%~25%)和C级药品(品种约占55%,库存成本约占总数的5%)则可以放宽库存量进行月盘点。合理控制库存量的管理方式既提高了账物符合率,同时也提高了金额符合率。

2.7修正系统误差

对计算机系统定期进行全面维护和升级,并在日常操作中多加注意,尽量消除由于系统原因所造成的药品账物不符现象。

长期以来,大型综合性医院都因为受临床用药品种多、投药数量大、药品周转率高等因素的影响,如何真正做到使药品账物相符成为药房管理的一大难题。通过对药品账物符合率的诸多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结合我们实际工作总结和完善了上述各项应对措施,并严格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实行以来成绩较为显著,既提高了药品的账物符合率,也全面提升了我院药房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慧明,梁志源,黄必义,等.医院药房提升质量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5):345-346.

[2]袁进,李贤文,季波,等.医院药房库存管理中药品上下限设定及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药房,2005,16(13):984-986.

[3]黄乃智. 谈我院西药库房规范化的药品质量管理[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9):108-111.

[4]宋新余,毛巧贤.医院药房的规范化管理探索[J].中国药房,2005,16(6):428-429.

[5]陈素珍. 新形势下处方规范化和合理用药探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5):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