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形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本课程的形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本课程的形式

校本课程的形式范文1

一、结合教材特色,贴近心理增兴趣

我校英语教学采用义务教育小学《英语》(译林版)为指定教科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译林版英语教材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的主线进行编写,以学生在各个年能阶段“能做某事”作为能力划分的标准,可以说,实例活泼,情境生动,贴近生活,符合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需求。笔者认为,在以“儿童个性化学习”为核心的校本教学应紧扣教材本身,实现英语课堂的外延内化,为学生提供夯实所学知识的第二课堂,以此站在学生的角度,倾听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了解他们对教材的认同程度与吸收能力,用学生们熟悉的英语教材,打开学生们英语学习的另一扇大门,激发他们个性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儿童个性英语学习”校本课程的开设与落实扫清障碍,提供可能。

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Unit 3 My day》这单元后,笔者考虑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时间为节点,根据一天当中早、中、晚各个时间段的活动安排展开教学,教学脉络清晰。因此,在校本课程教学活动中,笔者结合教材内容与教材话题特点,引导学生们以“My weekend”为主题,展开小组探究活动。在这个活动中,笔者要求学生们以英语学习小组为单位,以report的探究形式展开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对小组成员的周末活动情况进行探究,并形成报告,说明本小组周末活动特点,成员的周末活动情况进行探究,并形成报告,说明本小组周末活动特点,成员的周末活动情况进行探究,并形成报告,说明本小组周末活动特点,设计出最理想的周末安排表。在这个校本探究活动中,笔者以学生们刚刚完成的单元学习为背景,以学生们的自主实践、合作探究为

二、搭线少先队活动,增进合作融个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波好动,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渴望在教师及同伴群体中表现自己,期待得到关注与肯定,有着较强的好胜心与不适度的自尊心。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无论是语言还是观点,都显得过于自我。因此,在儿童个性化英语学习的校本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以集体性、小组性的少先队社团活动为背景,开展如英语配乐朗诵、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书法比赛、英语合唱比赛等少先队活动,营造争学奋进的“红领巾”学习氛围,在丰富多彩的英语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们语言创造的潜能,引领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个性化英语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小学三四年级的英语校本课程活动中,笔者考虑到三、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弱,兴趣广泛但自觉性与自制力较弱,处于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十分关注学生英语书写能力的培养与英语书写的规范。由此,笔者利用校本课程活动平台,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了以三、四年级为活动对象的英语书法比赛,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书写指定英语文本。在作品的评选过程中,我们遵循既坚持英文书写规范,又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与个性创造的评选原则,在一、二、三等奖的基础上,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具潜力奖”等荣誉称号,并将优秀作品张贴至校园宣传栏,以此规范学生们的英文书写,鼓励学生们的个性创造,实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英文书写习惯。

三、善用主题节日,丰富特色促发展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应有意识地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西方文化知识与社会风俗习惯,积极地拓展学生们的文化视野,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英语学习。

在六年级的校本英语课程中,笔者在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期间,开展了以感恩节为主题的活动周,在本周的教学设计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感恩节的背景材料,包括它的起源、寓意以及西方人们庆祝这个节日的主要途径等。随后,笔者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生们一同走进这个节日,了解更多有关感恩节的背景知识、感人故事以及学习有关感恩的英文歌曲,如seasons in the sun。最后,笔者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动手设计一张英文贺卡,写上简单的英文祝福(PPT呈现范例),送给自己最想感恩的那个人。在动手实践环节,学生们集思广益,创意无限,不少学生甚至把卡片设计成立体式,十分精美。在这个校本课程的主题节日活动中,笔者依托节日积极地拓展学生们的文化视野,有意识地提高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帮助学生们形成乐于分享、学会感恩的情感价值观。

校本课程的形式范文2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校本课程 课程开发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基础教育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管理政策,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三级管理模式”。三级课程的管理政策实施以来,加大了地方与学校对课程的自,对课程和教材的选择也更加灵活多样,校本课程开发在学校课程中的意义与价值受到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普遍关注。如何在实施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大前提下,开发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服务于学校办学理念的校本课程,是当前学校课程改革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的思想源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1973年,在英国召开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CERI)国际讨论会上,菲鲁马克(Furumark)等人首次提出“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此后,校本课程开发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开始受到重视。1974年,日本东京召开的国家课程研讨会将“校本课程开发”当做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学者关注。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菲鲁马克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关成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家长与学生,为改善学校的教育质量品质所计划、指导的各种活动。”沃尔顿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其结果可以是教材的选择、改编,也可以是教材的新编。”[1]崔允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但包含由学校完全自主地决定教什么的问题,而且包括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致力于为提供的课程准备教学材料。”[2]2008年6月6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洪志忠、崔允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怎样理解新课程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一文,综合阐述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在国内外都已进行了较长时间,但检索到的资料显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其成果创作的主体更多的是高校教师,其反映的情况更多的是城市中小学,而一线教师和与农村中小学相关的成果则不多,专门针对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很少涉及。

(二)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随着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农村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日益明显,要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真正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显得格外重要。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农村学生的家乡建设责任感和使命感都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的必然抉择,是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通过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课程观念、开发农村的各种教育资源,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新的课程改革,国家在课程方案中对三级课程的比例有硬性规定,即“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占课程总量的16%―20%,但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对国家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校本课程,甚至有关研究也显示,绝大部分的农村小学没有校本课程[3]。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困难重重,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外部因素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来自于外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第一,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课程的开发需要制度上和经费上的保障,农村小学大部分分布在交通不便、信息资源匮乏的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短缺,部分学校只能维持基本的教学,软硬件上都较城市学校差距很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对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资金投入,且在政策的制定上也比较倾向于城市学校。第二,社会对校本课程缺乏相应的认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依然停留在分数和升学率上,导致大部分学校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师的教学上仍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只是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实施,因此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就没有兴趣可言。第三,缺少课程专家的指导。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课程专家的指导能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提供理论上和技术实践上的帮助,避免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出现问题。农村小学在教学过程中和课程的设置上基本上都是校长或者教师根据自身经验安排,缺少专家指导,从而影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二)内部因素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来自于内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第一,校长。有学者提出,校长领导是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关键,校长应充分重视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并做出宏伟规划: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创造条件[4]。也就是说,校长的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制约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发开的成败,决定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高低。农村小学校长由于自身因素和工作压力等,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一定的了解和支持,这也是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困难之处和重要问题。第二,教师。如高慎英教授在《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一书的前言所述:“如果一个教师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这个教师就是一个只会‘照本宣科’的教师。如果一个学校不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这个学校就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学校。”[5]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直接参与人和执行人,在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第一学历以中师毕业者居多,部分教师通过进修、函授与自考获得专科、本科文凭,但是普遍的起点都比较低,又缺乏进一步进修提升的机会,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且部分农村小学由于师资缺乏,教师一人兼任几个学科的教学,教学压力大,但是待遇相对城市小学教师来说还存在较大差距,一般同一县域内的农村教师平均每月要比城镇教师少收入200―800元[6]。同时,对于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也缺少相应的奖励机制,种种原因也导致农村小学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不重视也不愿参与。第三,学生及家长。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需要学校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民主决策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求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参与其中,但是现在大部分农村学生都缺乏校本课程开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愿望不强烈。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大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都进城务工,家里只有老人照顾小孩,留守儿童比较多,家长的参与性也不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只关心小孩的学习成绩,对其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兴趣不大,这些原因都导致在农村小学开发校本课程并实施的难度加大。

三、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有三种,即“需求主导模式、条件主导模式和目标主导模式”[7]。需求主导模式强调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宗旨,条件主导模式强调以学校已有条件和资源为基础,目标主导模式强调优先考虑学校的办学目标。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困难重重,不管从以上哪个模式出发都不容易,要解决这些困难,改变现有的课程实施方式,真正开发出适合农村小学生使用的校本课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做好相关制度的保障工作

对大多数的农村小学来说,经费不足是困扰其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需要加大教育部门对农村小学的教育经费的投入,从软硬件上提高农村小学的整体办学质量,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教师保障和激励机制,确保教师能安心工作,进而投入到正常的教学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中。社会也应该进一步关注农村小学的发展,确保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自2006年起,国家多部门已提出了多种农村教师补偿计划和行动:(1)农村教师“特岗”计划;(2)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3)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4)“三支一扶”计划;(5)免费师范生政策[8]。这些政策的实施都是从制度上为农村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从师资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二)提高农村小学管理者和教师的总体素质

农村小学管理者和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与执行者,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总体比较低,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要从整体上提高农村小学校长和教师的素质,必须做好培训、进修等一系列工作。除了可以通过教师比较熟悉的观摩教学和教研活动等培训方式提升其专业化水平外,还可以通过自学、学校外派、专家指导等形式提高其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从时间和经费上做好保障,为农村小学校长和教师顺利开发校本课程提供必要保障。

(三)培养合作开发意识

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相比,在各方面都有一定差距。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就更需要注重合作开发的意识,应广泛接触校长、其他教师和课程专家,是农村小学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专家的合作,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合作,以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都是促进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方法,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更好地开发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

(四)明确“以学生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主要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农村小学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农村本地的特色,了解农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同时要兼顾他们的差异性,以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为目标,设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组织校本课程活动,增强校本课程的可选择性。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广泛开发农村现有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农村的乡土自然资源、农村民间文化资源和农村实践活动资源,这些都是城市小学所无法比拟的课程资源。让农村学校学生在学习基本文化知识的同时,能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农村的基本情况,参与到农业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从总体上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建立有效的多元评价机制

校本课程的实施作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对其的评价也需要在多元主体的全方位参与下进行,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互动。农村小学生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体,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不具备对校本课程的评价能力,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和帮助。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鉴赏和评价能力了,可以从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进行相应选择,这种选择其实就是对校本课程的一种评价。同时,可以通过召开各年级的学生代表座谈,或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农村小学教师也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的评价,让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提出建议,从而获得家长的支持和信任,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持续发展提供宝贵资源。

新课程改革于2001年秋季正式进入实验区开始实施,至今已经过了十余年的检验,进入了逐步调适并实现常态化的阶段[9]。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三级管理模式”之一,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在实施好国家课程的同时,能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校本课程,并合理实施贯彻,对提高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崔允.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7.

[2]崔允.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6.

[3]王标.西南农村义务教育三级课程实施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4]王冠明.校长领导: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关键[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7(3):31-32.

[5]高慎英.小学校本课程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6]邬跃,程恒.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J].教育探索,2009(8):84-86.

[7]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125-126.

[8]邵泽斌.新世纪国家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特别性支持政策:成效、问题与建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74-79.

校本课程的形式范文3

关键词:初中;校本课程;有效性;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3

初中教学过程中教材质量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保证初中教材的质量,国家鼓励初中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是国家统一课程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人们对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实现科学高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水平还不高,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低效率问题。校本课程的低效率最终会影响到教学质量。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从校本课程开发的效率入手逐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水平。

一、 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

当前我国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效率还很低,具体表现在校本课程管理还很不规范,校本课程中有许多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不紧密,同时课程本身的教学质量也很难得以保证。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多种因素的决定的。造成校本课程实施低效,主要是三个原因:一是教师自身素质不过关;二是学校的文化塑造与校本课程实施存在矛盾;三是校本课程与学校的外部评价有矛盾。接下来,就来深入分析这三方面的原因。

(一) 教师自身素质不过关。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对于校本课程实施的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教师素质过硬,校本课程实施就有效,相反教师自身素质不过关,校本课程的实施就会存在低效率问题。在对初中校本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有许多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还很不足。不能够开发出高水平的教材。此外就是教师自身由于工作压力而没有时间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这也是造成校本课程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二) 学校文化塑造与校本课程的实施有矛盾。当前我国的校本课程实施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机制推动的,而这与学校自下而上的文化塑造是相背离的。

(三) 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外部评价相脱节。当前在针对学校的外部评价中,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占据的比重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会导致当前人们对校本课程的实施重视程度不够。此外当今的校本课程开发由于与学生的升学考试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因而针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并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监督机制。这是导致校本课程实施低效率的主要原因。

二、 实现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措施

上文详细探讨了初中校本课程开发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接下来就来详细论述实现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措施。实现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是要科学定位课程目标;二是要完善参与机制;三是要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四是要加强信息反馈。

(一) 科学定位课程目标。定位课程目标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只有有正确的课程目标,才能保证校本课程实施的方向不发生偏差,也才能谈得上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效率。校本课程的实施必须要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状况来进行设计。在校本课程实施前,必须要明确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要认真分析学生自身的需求和学习特点,而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一般性的目标,在确定了一般性目标之后再来根据初中各年级的具体特点来设计具体目标。这样做可以使得课程目标的定位更加科学,更有效。

(二) 完善参与机制。校本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初中学校教师的参与机制直接影响着校本课程实施的效率。我们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完善教师的参与机制。学校应该建立教师广泛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机制。要协调好学校教师资源,要通过广泛参与来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校本课程实施队伍。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必须要认真对自身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要根据调查结果来科学设计实施方案。要根据课程开发的目标,结合初中学校教师自身的特点来分配开发任务。在分配开发任务的过程中必须要让每个教师都清醒地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要校本课程开发的责任落实到每个教师身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

(三) 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校本课程开发效率的提高,重点在这个环节。广义上的课程资源整合包括课程资源筛选,课程内容规划与整合。在课程资源筛选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选择性,教育性,适应性原则。课程的筛选必须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要能够达到实现教学的目的。在筛选过程中必须要从以上几个环节入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校本课程实施的效率。在课程内容的规划阶段,必须要根据课程目标来进行规划。在规划的时候,进行专门实验非常必要。在规划过程中学校必须要设计具体的课程案例并且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确定课程效果,从而最终决定是否实施这一课程。整合课程资源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当前整合课程资源的方式有综合式,引入式,延伸式等方式。

(四) 加强信息反馈。校本课程实施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常的信息反馈。只有获得正确的信息反馈,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同学生的沟通,要多倾听学生的意见,要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学生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参与者。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如何,学生感受的最为真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倾听学生的意见,要加强信息反馈。

校本课程实施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环节。初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校本课程的影响。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校本课程实施效率的三个因素,而后又详细论述了提高实施效率的四个措施。在初中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从这四个方面出发,这是提高校本课程实施效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校本课程的形式范文4

关键词:课程实践;学前教育;实效性

本研究从课程专业实践能力、课程实践态度两个维度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148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0份,有效回收率为74.3%,研究还对7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

一、课程实践实效性的现状调查

1.课程专业实践能力调查

(1)专业知识能力调查。对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进行检验是课程实践的重要功能。在调查中,有82%的被试者通过课程实践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了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在课程对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方面,有86%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了解”,有72%的学生认为“课程实践有利于对国内外幼教理论如多元智能理论、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掌握”。同时,课程实践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75%的学生表示通过“课程实践以后会关注学前教育领域的新理论、新思想”,课程实践对学生教研能力有显著提升,82%的学生认为通过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教研能力,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

(2)专业技能能力调查。调查显示,能将所学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的有71%,仍有29%的学生在实践中还无法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此外,在对实践过程中自我角色认知的调查中发现,有31%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课程的被动执行者,有69%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在对具体专业技能的调查中,有70%的学生表示“能够很好地维持幼儿集体活动的秩序,能对活动进行适度控制”,有24%的学生还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见,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较好锻炼,但教学能力仍有待提高。

2.课程实践态度调查

态度源于自身内在的感受和体验,调查显示75%的学生通过实践坚定了从事学前教育相关工作的信念,86%的学生表示经过课程实践自己变得更加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88%的学生会针对自己的工作情况主动反思,但也有12%的学生还不能进行主动反思和调整。在访谈中发现,课程实践促使学生在态度和行为上都有积极的变化,在“是否能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反思”的问题中,受访者均表示能主动反思并尝试寻求解决办法,如会选择选修相关的课程、和其他有经验的工作者进行交流和学习等。

二、影响课程实践实效性的原因分析

1.校方、幼儿园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校方、幼儿园对课程实践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课程实践的质量,合理的计划编制、充足的资金保障、完善的沟通机制、及时的指导调整、有效的评价体系等是学生高质量完成课程实践的重要保障。但从目前来看,校方、幼儿园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2.部分课程实践设计还有待完善

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课程实践的内容单一,基本上是对所学专业的学科教学和一些简单的班主任辅助工作,学生很少协助幼儿园组织活动。

3.课程实践时间不足

专业课程教师会要求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自行完成课程实践任务,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只能安排半天的课程实践,时间利用率不高,难以达到实践的目标。

三、提升课程实践实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多元化课程实践体系

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课程实践体系,包括参观、观摩、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等,应在学生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特点选取不同层次和方式的课程实践模式,使学生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课程实践经验,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2.加强课程实践的规范管理

首先,做好课程实践工作的整体设计,从实践环节、实践形式、实践内容目等方面系统设计、统筹考虑;其次,应延长实践时间,课程实践要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最后,建立合理的教育实践评价制度,应建立反馈―互动的评价体系,通过教师科学的诊断式评价,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成长。

校本课程的形式范文5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兴起,对于网站建设知识及技能熟练掌握的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大,因此,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站建设》课程也在积极展开和寻求新的发展,为了满足用人企业的需求。《网站建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对于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是十分适用的,它企在培养以网站的方案设计、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站调试与维护等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为目标的专业人员。本文中,就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站建设》课程的实践教学探讨”为话题来进行浅谈,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教学来进行探究和分析,为此而做出一份贡献之力。

1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站建设》课程中出现的问题

《网站建设》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是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们的主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意识,强化学生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技能,与学生们的未来的工作岗位需求为目标来实现学生培养目标,使得学生们可以在走向社会之后直接胜任自己所面对的实际工作和岗位需求。

但是,目前的《网站建设》课程在应用本科院校中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弊端,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实际能力和此专业课程的顺利开展和发展。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来加强学生们的实际操作技能,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们今后的工作的。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对于《网站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基本上还是采用的封闭考卷的形式来对学生们进行考核,即:期末总成绩就是期末笔试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的累加,而期末笔试成绩占到了总成绩的70%到80%。可见,学生们只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背诵网站设计的一些基本概念、操作步骤等理论知识就可以拿到高分,而需要实际的操作训练和练习,使得他们的学习成为纯理论性的学习,失去了这门课程学习的意义,也达不到其学习目标的实现。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站建设》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水平,使得学生们通过上机操作和实际应用训练等;爱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2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站建设》课程中问题的应对之策

笔者根据自身的多年教学经验和体会并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如下的有关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站建设》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建议:

第一,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站建设》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要改革教学方法等,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积极互动以及相互交流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而《网站建设》课程中的一些程序内容的知识往往会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到枯燥和难度偏大,这就导致了“教师不爱教和教不好而学生们学无味和学不会”的现象,使得教学活动难以展开,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怎样使得这门课程变得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趣味性就成为了教学中的关键性环节,而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就显得分外重要了。这些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案例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课程之中的一些具有难度的知识除了要采用传统讲授式方法,还需要案例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辅助。例如,在我们进行有关“Dreamweaver表格”内容讲解时,教师首先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来就“表格如何插入以及如何应用”,此时,教师讲授的是理论知识,学生们就会感到没有什么兴趣去学习。那么,此时的案例式教学就可以辅助我们的教学,使得学们可以带着兴趣去学习,例如将一个漂亮的网页给他们进行展示,然后告诉学生们今天的教学内容就是完成这样的例子,再通过这样的例子的讲解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使得学生们可以获得兴趣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将讲授法与案例法进行取长补短式的结合,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最大化的激发,不但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转化为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形式,还可以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不断的比较,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2)实践操作教学法。通过实践操作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的形式来获取知识的应用和体会。由于《网站建设》这门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如果教师们只是讲授和讲解,难么,学生们永远只是在记笔记而没有实际的操作,其结果就是当时懂了而过后又会遗忘或是不明白。所以,这门课程最好要结合在机房中实践操作来进行,使得学生们与教师在机房中可以互动,教师们通过控制学生机等方法来进行展示和操作教学,即:教师演示完一遍以后让学生们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面进行实际操作,然后教师当场检查学生们的完成情况并进行解决,使得这些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3)项目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使得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成为主体,而教师们的作用只是引导和监督,这样就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有效和易于交流。具体操作方法就是,教师可以在定期的知识讲解之后安排一定的课时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网站的建设,这个项目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得学生们感受到学习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可以检查他们在学习中的学习效果以及出现的问题并给与及时的纠正和指导。例如,教师们可以让他们进行诸如个人主页或者班级主页项目式的操作,要求他们每个人的网站都有自己的风格和较为完善的内容,并让学生们通过网页上进行一些健康内容的上传并且进行自我日常维护,诸如更新网站的页面和内容等。总之,通过项目式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实施,可以让学生学到了实际网站建设中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所需解决问题的各种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并更好的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了最终培养了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站建设》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还要进行新考核方式的改革。

如前所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站建设》课程的考核方式基本上还是采用的封闭考卷的形式来对学生们进行考核,即:期末总成绩就是期末笔试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的累加,而期末笔试成绩占到了总成绩的70%到80%,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们进行实践性操作的应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站建设》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还要进行新考试方法的改革,使得学生们在新的考核形式下更加注重实践性操作环节的重要性并予以不断操练和应用。那么,我们可以尝试将考试中的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的比例适当调整,增加关于实践操作考核的比例,可以从分数中给与体现。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认为这种考核方法具有以下好处:其一,能够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展开和发展,以解决考试中的存在中的一些问题为目标,提高学生们进行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得学生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态度。其二,通过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比例的改革使得学生们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将今后的工作岗位内容进行学习目标和应用目标,保障学生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其三,这种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使得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并进一步促进学生们的各种操作能力的实际掌握和应用。其四,新的考试方法要有良好的操作性,这样就可以起到指挥棒的作用,使得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更加具有实践意义,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受到今后工作的内容的实际应用性,让学生们学有所用,增强在实践工作中的工作技能和工作适应性。

第三,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站建设》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还要进行实践成果检验的考核。

校本课程的形式范文6

一.建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实行成本核算必须与具有激励机制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配套,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可保障优化人力资源结构,解决医院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问题,对医院经营劳务人力成本的高低起直接的影响。 

二.建立医院科室成本管理核算结构体系 

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是全员参与的一项经济管理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复杂,医院科室之间联系密切,综合性强,需要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配合。划小成本核算单位,是促进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关键,对此,应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和相应配套的核算管理规章制度,在规范相关制度的基础上,重点组织实施医院质量控制考核中心和经济成本核算控制中心的运作。 

三.根据科室的不同性质,确定成本核算模式 

根据医院科室业务性质、特点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实行四种不同成本核算管理模式,有利于医院对不同业务性质和不同经营对象的管理核算,使成本核算更加细化,突出利润中心及成本中心的重点管理目标。正常运营的临床、医技科室实行全成本管理模式。新组建临床、医技科室在试业期间(半年至1年)实行准成本核算模式。后勤保障部门实行有偿服务和目标成本控制核算模式。职能管理部门实行定编、定员和目标成本定额控制核算模式。 

四.明确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原则 

经济原则。 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再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 

因地制宜原则。确定适合特定医院的成本管理核算模式,适用所有医院的成本控制模式是不存在的。 

全员参与的原则。要求全体员工了解医院成本核算的原则方法,养成控制成本的愿望和意识。 

五.确立成本核算对象、项目、方法 

医院按照成本核算管理的原理确立成本核算的对象、核算项目和核算方法。 

科室成本核算对象。 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对象是科室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指科室的一切业务直接收入以及与医技科室检查收入的分成收入的总和。支出主要指科室的直接业务支出及提取的使用设备有偿占用费和分摊的管理费用之和。 

确立成本核算项目。(1)人员劳务经费: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津贴、夜班费、误餐补助、福利费、社会保障缴费、职工医药费。(2)业务费:科室水电费、取暖费、办公费用、印刷费、科室人员进修培训费、设备维修费、洗涤费、无菌消毒,以及与科室业务有关的接待费用。 (3)其他费用:发生的与科室直接有关的医疗纠纷费用、赔偿费用、各种违纪罚款费用、业务用借款利息、住院病人医疗欠费、仪器设备和房屋等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及医院管理费用分摊。 

确定成本核算方法。 主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成本归集,全面了解各科室的投入与产出,便于比较、分析、考核各科室与各部门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1)要明确科室收入归属项目以及科室与科室之间的检查项目收入的分成原则。(2)确立科室费用消耗成本的分摊比例的原则。(3)确立科室分配管理费用的方法和比例。(4)形成科室核算的计算公式:科室收支盈亏=科室直接业务收入十科室间横向分配收入—(业务支出十折旧费+借贷款利息展出分成十管理费用分配额)。(5)科室收支盈亏额将成为科室效益工资核发的主要依据。 

六.确定科室收入分成方法 

科室医疗收入主要包括直接业务收入和间接横向分成收入两大类。直接业务收入是科室直接为本科室就诊病人服务所收取的治疗费、护理费、床位费等;间接收入是医技科室为临床各科室提供的检查项目收入,按一定比例分成的收入。科室与科室之间收入分成和院方与科室费用消耗分摊是医院和科室两极核算的重要一环,由于医疗服务不可能由一个科室单独完成,势必出现最终成果分成问题,因此,各医技科室的业务收入和支出要合理分摊到各临床科室的业务收支指标中去,科室之间都应本着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互惠互利的原则处理好收支分摊问题。 

临床科室的横向收入从医技科室的收入中分成,分成比例根据医院的经营性质、科室的业务特点等因素制定。临床医生在手术麻醉科开展的手术,与手术相关的一切收入归手术医生所在的临床科室,手术中发生的卫生材料费用等支出由手术麻醉科负责按手术分别统计核算,计入所在临床手术科室。手术麻醉科发生的其它费用,如人员经费、设备折旧、管理费用等按科室手术分成收入比例分摊给手术临床科室,计入其成本。 

七.确立费用提取分摊方法 

为体现“成本—效益原则”,针对成本核算中几种主要费用分摊方法,提出个人的看法: 

1.资产占用费提取方法。医院投入科室的医疗仪器设备、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医院对科室按月计提在用固定资产有偿使用费,直到仪器、设备报废,退出科室使用为止。原则上房屋的占用费每月按原值的0.5%计提;医疗仪器设备每月按原值的1.5%提取,其他固定资产每月按原值的0.8%提取。 

2.管理费用的分配。职能部门所发生的各项支出不能直接计入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的管理费用,如职能部门的人员劳务费支出、公务费、业务费、广告宣传费、利息支出及其他费用。 

某科室应分配的管理费用=[管理费用/(医疗部门人数十药品部门人数)]*某科人数。 

3.科室之间仪器、设备借用收入分成。各科室借用其他科室的大、中型医疗设备、仪器的收费,由病人所在科室按医疗收费标准输入计算机收费,,出借仪器的科室不再记收费。该项收入分成方法:出借仪器设备的科室按1/3计其收入,使用仪器的科室按2/3计其收入。 

在美国、日本一些发达国家,医院的成本核算到具体最低一层的科室、班组或个人,每年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及对市场的预测,制定医院的年度计划、预算,再分解预算到每一责任中心,年终医院总决算,各责任中心要做具体详细的决算报告,将一年的成本核算完成情况做全面的总结,医院经济核算中心再根据各部门的完成情况做出奖惩的建议报告,提请董事会表决,最大的区别是他们的医院不经营药品,或者和医药公司合营药店,药品的盈亏独立核算,而我国的医院大都依靠药品养医,医疗服务的收费偏低,财政补贴太少,如没有占业务收入50%的药品收入,医院难以生存,但药品的核算给医院成本效益核算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药品核算在科室核算的标准和具体方法大家有好多种观点,也是我国医院管理近一步讨论的课题。 

“成本—效益”核算模式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有效地把它“嫁接”到医疗服务与医院管理中,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医院管理水平的象征,是医院经济管理发展和探讨的方向。 

注释 

参考资料: 

1.于芳,《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原则》,现代情报,2003年1月 

2.马金中,《认识成本领先的策略、政策与管理》,200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