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的进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技术的进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技术的进展

生物技术的进展范文1

关键词:生物基聚酰胺;聚酰胺纤维;可再生资源;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TQ342+.1 文献标志码:A

Latest Technology Developments of Bio-based Polyamide and Its Fiber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antly growing public awareness and interests in bio-based plastics around world has improved the development of several kinds of bio-polymer including polyamide.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quo of global polyamide industry, and gave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on the latest R&D developments of bio-based PA6, Pa66 and long-chain polyamides as well as their down-stream products.

Key words: bio-based polyamide; polyamide fiber; renewable resources; bio-technology

1 全球聚酰胺材料的发展概况

根据统计,聚酰胺(PA)材料的38%用作纤维,46%注塑成型,14%挤压成型,其余深加工制品大约占2%左右。PA纤维(主要包括PA6和PA66)是仅次于聚酯纤维的第二大合成纤维品种。在过去的10年中,全球PA纤维生产呈持续下滑趋势,2010 ― 2012年间西欧地区的PA市场下降了6%,美国下降了9%,2012年全球PA纤维产量维持在400.81万t。

与此同时,中国PA纤维的产能不断拓展。据统计,2005― 2010年期间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7.69%,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全球PA及其纤维制品的下跌形势,2012年国内PA纤维产量达到181.46万t,其中长丝纱173.0万t,短纤维8.44万t,设备的运转率视品种不同在70% ~ 83%之间。

全球性经济减速影响下的PA纤维产量的变化,主要对PA长丝纱和短纤维的市场供给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产业用纱的生产亦受到明显波及。期间己内酰胺及其树脂的价格不断上涨,2011年我国进口的己二酸己二胺盐价格上涨了24.22%,己内酰胺价格上扬了31.70%。

PA地毯纱产量下跌明显,年下滑速率达9%,作为地毯重要市场的美国其产量下降了16%,相继关闭了Shaw等多家地毯纱工厂。地毯市场的变化亦与聚酯BCF量化及其替代PA地毯绒头纱的趋势日益明显有关。期间美国的聚酯BCF份额由2002年的1.1%升至目前的30%;欧洲地毯生产亦出现了相似的状况,其出口中东地区的地毯纱受阻,市场持续萧条,需求萎缩,地毯纱产量的下降幅度也超过了10%。同时全球PA短纤维产量下跌了约1/4,作为PA短纤维生产的主要国家之一美国也出现了大幅减产。

2.1 生物基PA66

生物基己二酸(ADA)的制备,可选用葡萄糖为原料,在酶菌的环境下经发酵转化,进而在压力条件下加氢制得。生物基己二酸与己二胺可按常规聚合工艺制得PA66,生物己二酸制造工艺如图 1 所示。

美国Rennovia公司采用空气氧化工艺,即葡萄糖原料在催化条件下氧化得到葡萄糖二酸(glucoric acid),用其做中间体经催化加氢得到己二酸。该公司选用非粮食木质素为原料,第一个商业化的生物基ADA装置产能13.5万t/a,拟于2018年完成生产性运转。Rennovia公司声称可以生产100%的生物基PA材料,也具有将生物基ADA转化为己二腈(AND)技术和生物基己二胺(HMD)的技术,用以生产100%生物基PA66聚合体。

Verdezyne公司合成生物基ADA的研究亦从实验室进入批量生产试验阶段,并在美国加州建设了商业化试验装置。该项技术采用糖类、植物油为原料,通过变性酶工艺对葡萄糖施以发酵处理以制得ADA。该生物基己二酸的商业化装置预计2014 ― 2015年完成。加工成本较传统石油基ADA要低20% ~ 30%(基于原油价格40欧元/桶)。Verdezyne公司生物基己二酸技术的原料选择为非粮食生物质,即使用大豆、椰子油或棕榈油生产中的副产品作原料 。

2.2 生物基PA6

美国Michigen大学研究人员利用葡萄糖发酵技术制得赖氨酸,进而成功合成了生物基己内酰胺,纯度高于99.9%。图 2 为生物基己内酰胺的制备工艺。

YXY技术是利用可再生植物原料经催化脱水、氧化制取2,5-呋喃二羧酸(FDCA),进而催化聚合可得到100%生物基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其中的FDCA亦可用于制备生物基PA。Solvay公司使用YXY技术生产出了PA工程塑料,Rhodia公司利用FDCA制得了PA及其纤维,日本帝人公司拟以FDCA为原料开发环境友好型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YXY技术的核心是FDCA的合成,其商业化试验中使用的第一代原料是糖类或玉米淀粉,目前在原料的可利用性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已开始采用非粮食生物质资源。

Avantium公司在规模为 5 t/a和40 t/a的试验设备的基础上,于2012年又建成了1 000 t/a的FDCA试验装置,预计工业化后FDCA工厂的产能在 1 万 ~ 10万t/a之间。

荷兰Utrech大学基于YXY技术的生命周期(LCA)分析认为,和传统石油基产品相比,其CO2排放可降低50% ~70%,且生产链具有原料可再生和产品可回收再利用的优点。目前YXY技术的200 ~ 450 t/a的半生产性设备已在运转中,预计2015年 3 万 ~ 5 万t/a的生产线可投入运营。

2.3 新型生物基PA4及其纤维

PA4是γ-氨基丁酸的线性聚合体(GABA),具有同其他PA材料相似的一系列优越性能,包括非常高的熔点和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能。生物基PA4的原料取之于可再生生物质。通常生物质经糖化处理得到葡萄糖,后经过酶处理工艺得到谷氨酸,二氨基戊二酸再经脱羧基反应得到GABA,用作PA4的单体,通常可在室温条件下完成聚合反应。表 2 为生物基PA4同其他聚合物的基本技术特征比较情况。

据测试,生物基PA4纤维的吸湿特性与棉花相近,且纤维的染色性能良好。目前,日本国家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AIST)已在生物基PA4的研究上取得了进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吉林纺织研究设计院在PA4纺丝成形工艺方面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性试验,取得了不错的实验室成果。

2.4 生物基长链PA

据统计,目前生物基PA610的市场需求量在2.5万t/a左右,源于天然植物油原料的PA11(Rilsan)已有50年的制造历史,与传统PA6相比其环境友好特征更明显,CO2排放量更低。据了解,Arkema公司的PA12系列(Rilsamid)的聚合生产能力已达到6 000 t/a规模,该公司已在我国江苏常熟合作建设了PA11生产工厂。苏州翰普公司利用可再生原料,开发了生物基长链PA系列,包括PA610、PA1010、PA11等的工程塑料,其生物组分在40% ~ 100%之间。

2007年DuPont(杜邦)公司开发的商品名为“Zytel?”的长链生物基PA即PA1010和PA610使用的癸二酸来源于可再生资源,其中PA1010的100%、PA610的70%组分使用非粮食生物质原料。DSM公司开发的生物基高性能工程塑料“EcoPaxx”即长链PA410聚合物的70%原料取材于蓖麻籽油。

EMS公司开发了商品名为“Grilamid”的生物基PA系列,包括PA1010(生物基组分99%)、PA610(62%)等。该公司开发的生物基长链PA系列聚合物的生命周期分析结果如表 3 所示。

2.4.1 生物基PA11

Arkema公司开发的生物基PA11选用蓖麻籽原料,制得了11-氨基十一酸,经 3 段聚合得到聚11-氨基十一酸。与环氧树脂类产品相比,生物基PA11对环境的危害性可减轻一半,CO2排放量下降40%,其热塑性树脂亦可回收再利用。利用生物基PA11纤维及其树脂可以制得100%的生物基复合材料,密度1.16 ~ 1.22 g/cm3,热分解温度230 ℃。PA11纤维的体积添加量横向(UD)为30% ~ 35%,纵向(MD)为30%,目前已在飞机和运输车辆的部件上使用。

2.4.2 生物基PA610

Rhodia公司开发的生物基PA610,使用了60%的可再生资源,年产量为2.5万t,已大量用作生产单丝或牙刷鬃丝。德国Evonik公司开发了Vestamid生物基PA系列产品,主要包括PA610(HS)、PA610(DS)和PA610(DD)产品。部分产品的技术特征如表 4 所示。

2.4.3 生物基PA56

Ajinomoto公司利用天然植物油制备的氨基酸/赖氨酸,通过赖氨酸脱碳及酶工艺加工得到1,5-戊二胺(1,5-PD),用以合成生物基聚酰胺PA56。我国上海凯赛生物产业公司生物基PA56的研究与开发亦取得了进展,据悉商业化的装置正在实施中。2.4.4 生物基PA69

生产PA69使用的二元酸单体可以通过油酸经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十八烯酸-9(油酸)属单一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十八碳。油酸可以资源丰富的动物或植物油脂为原料,利用动物油脂合成生物基壬二酸的加工工艺如图 3 所示。

油酸在高锰酸钾条件下可氧化制得壬二酸。目前油酸氧化而产生的分子链断裂是在络酸条件下实现的,亦可采用臭氧分解的方法制得壬二酸。生物基壬二酸与二元胺合成PA69的阶式聚合反应与传统PA66有许多相似之处,仅在聚合物黏度和熔融温度上存有差异。目前PA69聚合体已成功用于非织造布网材的加工。

3 生物基PA的成本结构及发展

依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的统计数字,2010年欧洲生物基聚合物的产能约72.45万t/a,生物基PA为3.5万t/a,占生物基聚合物产能的5%。预计2015年欧洲生物聚合物材料的产量将达到170.97万t,届时生物基PA的状况与市场份额将如表 5 所示。

3.1 生物基PA的原料资源

在生物基PA的研究开发中,常用的可再生原料资源包括蓖麻油、油酸与亚油酸以及葡萄糖等。如BASF(巴斯夫)公司开发的生物基PA610使用了60%的来源于蓖麻油的癸二酸;杜邦公司开发的生物基长链PA即Zytel-RS系列中,PA1010和PA610两类材料中的生物基癸二酸含量分别为100%和60%,产品具有优良的热性能。

作为重要的可再生原料,蓖麻籽是一种生长迅速的作物,其季度茎高增长速度可达 2 m,并可在贫瘠的土地上栽植,不存在与粮食作物争地的矛盾,每公顷蓖麻的产量可达到10 t左右。据统计,目前全球蓖麻产量约120万t/a,但相关蓖麻籽油的产量仅为植物油产量的1%。此外,其他可用的可再生资源还包括棕树油、椰油、油菜籽等。

Arizona公司利用制浆造纸工业的副产品妥尔油(tall oil)提取不饱和脂肪酸,通过二聚反应形成了脂肪酸二聚体,再经聚合得到了生物基PA。

评估生物基PA产品,其相对于传统石油基PA的加工成本是关键点之一。依据DSM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与低价高得率糖发酵技术的进步和量化,生物基己内酰胺的单体价格可降低至75欧元/kg,较之于21世纪初期的成本下降了50%。而当装置规模达10万t/a以上时,则无需像传统石油基PA生产那样再为“三废”治理支付费用。

当今市场中,生物基PA的价格主要为:PA11在9.82 ~11.30欧元/kg之间,PA610在4.32 ~ 4.73欧元/kg之间,比石油基PA6/PA66的平均价格(2.1 ~ 2.4欧元/kg)要高。而如从基本原料考量,生物质原料价格较具优势,如葡萄糖原料价格在300美元/t,石油基环己烷则高达1 250美元/t(2012年市场水平)。

3.2 生物基PA纤维的开发与应用

Rhodia公司研究中心与Fulgar公司合作,将商品名为“Emana”的生物基PA66纤维供给欧洲纺织品市场。据介绍,由该纤维制得的服装面料可通过织物与人皮肤间的作用,明显改善人体血液微循环和细胞组织代谢的状况。来自2013年Dornbirn-MFC(多恩比恩人造纤维大会)的信息显示,未来 7 ~ 8 年全球生物基PA66纤维的产量有望达到102万t/a。另外Radici公司生产的生物基PA6短纤维也已在针刺非织造布产品上使用。

美国Invista(英威达)公司开发的环境友好型PA地毯纱采用三组分混合技术(Trublend),即将PA66和回收再利用的PA66,以及5%的生物基PA11混合制得地毯绒头纱,已批量投放市场。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析显示,其CO2排放量减少了21%。

日本尤尼契卡公司使用Arkema公司的生物基PA11成功制得了纺织用纤维,纤维难燃性好,符合FAR25853的要求,LOI指数达35,燃烧时无烟、无有毒气体释放,主要用于高端服装面料和运动服装;Greenfil公司使用Arkema公司的生物基PA11纺制的长丝袜,耐用性比常规尼龙袜要高 5 ~ 10倍,但售价要高 2 ~ 3 倍。

昆士兰大学(澳)使用蓖麻籽为原料制得PA11纤维,用作增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其短切纤维长度为 3 ~ 7 mm,单纤直径在10 ~ 35 μm之间。工业用丝束纤维长度在150 ~500 mm之间,单纤直径为15 ~ 25 μm,伸长率低于30%。

依据法国纺织与服装研究所(IFTH)的研究试验结果,PA11纤维及其织物有许多特点,包括较高的耐磨性、良好的耐氯性能、非常低的霉菌繁殖速率和速干性等。IFTH将PA11长丝织物与PA6、PLA、棉和再生纤维素纤维(Modal)产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前者的霉菌繁殖速率几乎近于零(依据ISO20743),且洗涤干燥速度明显优于传统细旦PA66织物。

日本帝人公司利用YXY技术开发的生物基芳香族聚酰胺产品,赋予了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更高的附加值,目前该项目的实验室研究阶段已经完成。该公司在开发生物基对位芳香族聚酰胺Twaron的过程中,利用非粮生物质原料制备了生物基Twaron单体,用以替代石油基单体。该芳香族聚酰胺产业链的环境友好分析显示,可降低14%的碳足迹。预计到2016年生物基Twaron的生产工艺过程的碳排放将减少8%,单体制备成本可降低4%。

日本东丽公司利用1,5-戊二胺原料制得的PA56纤维在手感、强力和耐热性方面与石油基PA纤维相似,而吸湿性则与棉纤维接近;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生物基PA610单丝目前已用于纸机长网、工业用鬃丝产品。

此外,我国的北京服装学院最近也成功开发了一项生物基PA纤维的制备方法;中国台北纺织研究所在生物基PA纤维的研究中,使用64%的PA610组分制得了PA中空纤维,纤维的中空度为20.2%,密度为0.86 g/cm3,纤维的断裂强力为5.5 g/D,伸长率为28%,该纤维适宜用于织制轻薄织物如风衣等。

3.3 关于生物基PA技术进步的思考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生物聚合物材料在常规和高性能产品领域的日益拓展,业界普遍认为,生物基聚合材料替代常规石油基聚合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于人们的期望。换言之,持续发展的生物技术与生物基聚合物将会不断进入更多新的应用领域,依赖石油资源的传统制造业将面临生物技术的挑战,生物加工工艺将会更多地替代某些制造业的化学合成过程。

和其他生物基聚合物一样,生物基PA的生产技术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比如生物质原料管理、生物聚合物的性能和产品成本等,此外生物基单体及其聚合生产装置的经济性和规模亦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具体来说,面临的挑战包括生物质原料资源与供给;生物基聚合物的技术途径,是否可达到现有石油基聚合物加工工艺的生产效率;新型微生物与酶制剂;生物聚合物及其制品的回收利用技术途径等。

目前,生物基聚合物占世界塑料市场的份额不足1%,但生物技术吸引了全球诸如杜邦、巴斯夫、Evonik、DSM等国际著名企业的浓厚兴趣,它们争相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在数十种已商业化使用的PA材料中,取之于可再生资源的生物基PA系列产品,包括PA6、PA66、PA69、PA11、PA610、PA1010及其制品的研究与开发均已相继展开。美国Rennovia公司基于全球葡萄糖类原料的供给现状以及通过化学催化技术制备生物基己二胺及己二酸技术的商业化现实判断,2022年全球生物基PA66纤维产量将突破100万t大关。

对于我国而言,近年来生物基PA在品种、技术及产品的应用研究中取得的惊人进步,无疑在客观上将促进尼龙产业的持续发展,同时也将强化行业对于PA产业链生命周期研究的重视。

生物技术的进展范文2

(河北省农业厅,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摘要:水产品因其蛋白质和水分含量较高、脂肪多呈液态,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腐败变质。生物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已应用于众多领域,但在水产品保鲜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概述了酶制剂、可食涂膜、抗菌涂膜对水产品保鲜的研究,期望对水产品生物保鲜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产品;酶制剂;可食性涂膜;抗菌性涂膜;保鲜

水产品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特点,在加工、贮藏和销售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所以,延长水产品的保鲜期限相对其他食品而言难度更大。目前,水产品保鲜技术主要为冷冻保鲜、化学保鲜及气调保鲜等,但以上技术存在蛋白质变性、营养成分流失和化学品残留等问题。

生物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已在医药、化工领域取得长足的进展[1],但在食品保鲜特别是水产品保鲜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概述了酶制剂、可食涂膜及抗菌涂膜在水产品保鲜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于水产品保鲜做了展望。

1酶制剂保鲜

酶制剂技术是指利用酶的催化作用来防止或消除外界因素对水产品的不良影响,从而保持水产品的鲜度[2-3]。酶法保鲜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酶对底物具有严格的专一性,添加到成分复杂的原料中不会引起不必要的化学变化;二是酶本身无毒、无味、无嗅,且不会损害食品本身的价值;三是由于酶作用所要求的温度、pH值等作用条件都很温和,不会损害产品的质量。采用酶法保鲜在必要时只需用简单的加热方法就能使酶失活,终止其反应。目前,应用于水产品保鲜的酶制剂主要有溶菌酶和葡萄糖氧化酶。

1.1溶菌酶保鲜

溶菌酶通过水解细菌细胞壁肽聚糖β-1.4糖苷键导致细菌自溶死亡,它广泛作用于有细胞壁结构的各种细菌,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功效,是一种安全的天然防腐剂。在水产品保鲜中溶菌酶主要是与其他保鲜剂混合使用,制成复合保鲜剂或复合保鲜液、保鲜冰来贮藏食品。

溶菌酶复合保鲜剂可有效消除外界细菌对水产食品的污染,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邱春江等[4]通过试验研究在冷藏条件下溶菌酶与Nisin制成的复合生物保鲜剂对缢蛏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溶菌酶和Nisin单独使用或混合添加与单纯冷藏相比均具有明显的保鲜效果,而将两者混合添加的保鲜效果更佳。

1.2葡萄糖氧化酶保鲜

葡萄糖氧化酶是黑曲霉等经过发酵后制得的高纯度酶制剂。其用于水产品保鲜原理一是通过氧化葡萄糖产生葡萄糖酸,降低食品表面的pH值、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二是通过消耗氧气催化葡萄糖氧化,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葡萄糖氧化酶对于已经发生的氧化变质可以阻止进一步发展;在未变质时,能防止发生[5]。

水产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氧气的存在使其保鲜受到很大影响,利用葡萄糖氧化酶是一种理想的方法。马清河[6]将用葡萄糖氧化酶浸渍处理的对虾在冷藏和冷冻条件下研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对虾经过保鲜剂浸渍处理后冷藏(4 ℃)120 h能保持二级鲜度,冷冻储存(-18 ℃)12个月仍能保持二级鲜度。

2涂膜保鲜

可食涂膜是指以可食性生物物质为主要基质,同时添加可食性增塑剂,通过一定的处理工艺形成一种具有一定力学性能和选择透过性的涂膜[7],主要通过防止气体、水蒸汽和芳香成分等的迁移来避免食品在贮运过程中发生风味、质构等方面的变化。

可食涂膜的原料主要包括多糖、蛋白质及类脂。多糖类凃膜具有透明度高、弹性好兼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防止细菌和真菌污染;蛋白质膜具有很好的阻氧性,且机械性能和透明度比较理想,但受环境湿度的影响较大;脂质涂膜主要用于阻止水分的损失[8],但由于涂膜不能与食品表面很好地结合易造成涂膜的不均匀而失去保鲜作用。组分单一的涂膜主要用于果蔬保鲜,比如使用热融性石蜡、巴西棕搁蜡涂覆桔子、柠檬,以延缓它们的脱水失重,延长货架寿命[9-10]

将多糖、蛋白质和脂质按不同的比例结合在一起,通过改变组分和含量来改善膜的机械强度、透光性、透气性和持水性等,从而获得质量优良、使用方便、保鲜效果良好的复合膜。复合膜具有明显的阻隔性能及一定的选择透过性,在水产食品保鲜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B.Ouattara[11]发现SPI膜对虾仁保持其品质和延长货架期有一定的作用;印度学者采用鱼肉肌原蛋白成膜液对野鳗鱼块在冰藏条件下进行涂膜保鲜,发现膜液能使鱼块保鲜期延长10 d左右;Yvonne[12]研究发现乙酰单甘酯与乳清分离蛋白做为大马哈鱼涂膜能使水分在三周内散失减慢42%~65%并能使脂类氧化延缓,从而提高了保藏品质。

3抗菌涂膜保鲜

抗菌涂膜是指在可食涂膜中添加抑菌剂,通过抑菌剂的缓释作用来达到抑菌、保鲜效果的一种保鲜膜。国外抗菌涂膜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90年代以后才开始相关的研究,目前已研制出PE/Ag纳米防霉保鲜膜、PVC/TiO2纳米保鲜膜等产品,这些涂膜抗菌性能优良,机械强度比可食涂膜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13]。

抑菌剂是影响抗菌凃膜功效的主要因素,其中抑菌剂主要包括有机抑菌剂、无机抑菌剂和天然抑菌剂三大类[14]。有机抑菌剂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易产生耐药性;无机抗菌剂无毒、广谱但价格较高且抑菌性较迟缓;天然抑菌剂抑菌效率高且安全无毒,但是耐热性较差,易受到加工条件的制约。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腐败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添加抑菌剂,从而达到有效抑菌。

作为抑菌剂的载体,涂膜材料与抑菌剂的生物相容性及制膜工艺对抑菌剂的功效也有一定的影响。抑菌剂通过缓释作用从涂膜中释放作用于食品表面,从而持久地抑制或防止腐败微生物的生长[15]。研究表明,抑菌剂在凃膜中的扩散越慢,保鲜膜的抗菌效果越好。

抗菌涂膜目前多用于肉制品保鲜,兰凤英[16]采用添加醋酸的壳聚糖对酱牛肉进行涂膜保鲜,不仅抑制了酱牛肉中腐败微生物的繁殖而且维持了产品的香味和细嫩的口感。而抗菌涂膜在水产保鲜应用却是一个新颖的研究领域,Sirugusa[17]等将有机酸添加到海藻酸钠膜中对水产品进行涂膜保鲜,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抗菌膜能抑制病原菌和腐败菌的生长;黄海所酶工程室研究人员[18]将含有溶菌酶的海藻酸钠对罗非鱼片进行处理,通过测定贮藏期菌落总数、TVB-N值等指标,综合考虑鲜度指标,结果表明抗菌涂膜可以将保鲜期延长5.5 d。

4展望

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传统保鲜技术存在的问题,发展生物保鲜技术是一种必然趋势。酶制剂、抗菌涂膜等技术用于水产品保鲜工艺简单、性价比较高,且生成降解物对环境无污染。笔者期望有更多的专家对其开展深入研究,使其工业化批量生产并早日实现商品化。

参考文献:

[1]

王令充.羟甲基壳聚糖局部医药用膜材料的研制及性能评价[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2] 陈舜胜. 溶菌酶复合保鲜剂对水产品的保鲜作用[J].水产学报,2001,25(3):254-259

[3] William D Rosenfeld, Claude E ZoBell. Antibiotic production by marine microorganisms[J].Journal of Bacteriology. 1947, 54(3):393-398

[4] 舒留泉,薛长湖,邱春江.溶菌酶与Nisin生物保鲜剂对缢蛏保鲜效果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3(11):35-37

[5] 蒲海燕,刘春芬,贺稚非.酶制剂在食品中的应用概况[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4(4):203-205

[6] 马清河,胡常英,刘丽娜.葡萄糖氧化酶用于对虾保鲜的实验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0(6):50-55

[7] K.S.MIller,J.M.Krochta. Oxygen and aroma barrier properties or edible films[J].Trends in food science& technology,1997,7:228-237

[8] 李超,李梦琴,赵秋艳.可食性膜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5,26(2):264-269

[9] Hardenburg, R.E. Wax and related coatings for horticultural products, A bibiogmphy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Bulletin 51-55,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Washington, DC, 1967

[10] Kaplan,H.T. Washing, waxing, and color-adding. In "Fresh Citrus Fruits,"ed. W.F. S. Nagy, and W.Frierson, p379

[11] B. Ouattara. S.F Sabato. Combined effect of antimicrobial coating on shelf-life extension of pre-cooked shrimp. 2001,6:1-9

[12] Yvonne M.S and John M.K. Edible coating on frozen King Salmon: Effect of whet protein isolate and moisture loss and lipid oxidation[J]. Journal Food Science,1995,60(1):28-31

[13] 胡永茂,项金钟,张学清,等.抗菌食品保鲜膜的研究与进展[J].大理学院学报,2005,4(1):92-96.

[14] 季君晖,史维明.抗菌材料.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5] G.Siragusa,C.Cutter,J.Wellet. Incorporation of bacteriocin in plastic retains activitys and inhibits surface growth of bacteria on meat[J]. Food microbiology,1996,16:229-235

[16] 兰凤英,李全福,李育峰.壳聚糖涂膜对酱牛肉贮藏性能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9):133-135

[17] Sirugusa,G.R, Cutter,C.N. Incorporation of bacterial plastic retains activity and inhibits surface growth of bacteria on meat[J]. Food Mircobiology,1996,16:229-235

生物技术的进展范文3

80年代初,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先后通过立法等措施,强化了以生物饲料、生物肥料为核心的生态农业政策,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土壤肥力正以平均1.4%的速度下降。据此,国务院1988年了“关于加强有机肥料工作的指示”。因此,我们有责任加快发展新型活性生物有机肥料,改善传统的施肥模式,真正做到把用地和养地融为一体,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90年代初,国务院就明确指示:“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在发展畜牧业时,必须解决‘人畜争粮’的问题,走节稂型或非粮型道路,要充分利用秸秆、稻草等大力发展无粮饲料。”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有纤维素资源每年约50亿吨,其中农作物秸秆(麦秸、稻草、玉米秸)等就达6亿吨,其中90%以上被焚烧,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若将秸秆进行生物技术处理,则可大大提高秸秆利用价值及动物消化吸收率。如果每年将1/2(即3亿吨)农作物秸秆经生物技术处理制造饲料,就等于增加8100万吨小麦,相当于我国目前每年所用80%饲料粮。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各种农产品的废渣、废水每年总量约2245万吨以上,如进行生物技术处理可生产饲料酵母10万吨以上,既变废为宝,又绿化环境。如何处理农作物秸秆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农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都已经普及了秸秆生化饲料技术。大力推广秸秆生化饲料,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畜牧业,秸秆“过腹还田”形成生态良性循环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生物技术与生态农业结构模式

生物技术将农业废弃物(稻草和其它秸秆)、野草等转化为酸中有甜、香味独特、营养丰富、畜禽爱吃的生化饲料,又将污染外界环境的畜禽粪便转化为速效、长效、增效于一体的绿色农业需要的生物有机肥料。这一技术的应用推广对减少养殖业、种植业的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生物技术与生态农业模式里,极大地体现了生物技术与养殖、种植业的相互关系:养殖业、种植业为生物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生物技术大大加快了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

3生物技术对生态农业的作用和效益

3.1生物技术对生态农业的作用

利用农副产品及其废弃物的原料,低成本制取畜禽高蛋白,全营养的优质全价饲料,其特点是:制作简单,成本低,不含抗生素,无毒,见效快。利用养殖业、种植业的废弃物,低成本制成具有速效、长效、增效于一体的新型活性生物有机肥料,其作用不仅大幅度提高农作物总产量,而且能改善农产品品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利用养殖业、种植业的废弃物,低成本制取沼气,既提供能源,又优化了环境,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形成了生态农业良性循环,保证了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3.2生物技术对生态农业的效益

生物技术的进展范文4

【关键词】激光超声 表面波 无损检测

一、激光超声波研究进展

激光超声技术在材料无损检测研究方向的研究热点。首先,激光是一种定向的电磁波,它具有高亮度,而且在信息的获得和传播上具有良好的运用;同时,激光广泛用于医学诊断、工业发展及军事技术等领域。超声波的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通过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运用, 然后对传播中的超声波进行信息提取,进而准确测量物体的密度、硬度、强度、浓度、弹性等性质,并检测出物体的表面缺陷,客观地评价材料的物理性质。

激光超声技术与传统的超声技术相比之下具有更大的优势,因为激光超声技术不需要接触、分辨率很高、频带较宽,能对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有效评价,同时能够检测出精确到微、纳米级的缺陷,因此激光超声技术在检测材料力学性能和表面缺陷的方面具有可行性。

1963年,White最早提出使用激光激发超声技术的观点,因为激光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所以他尝试利用脉冲激光在固体中进行超声激发,发现固体会吸收激光、微波、电子束等辐射而产生弹性波。随后,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应用中,激光除了被用于固体中激发超声,也被应用于液体和气体中。Askaryan提出在液体中激发超声, 用红宝石激光射入液体激发超声。随着科技发展,许多学者围绕着激光超声展开大量的实验和研究。Dewhurst等首次利用脉冲激光激发兰姆波,测量2%精度的薄膜厚度;Wu等通过实验检测到兰姆波的波形,并根据波形的传播特征和色散关系,计算薄膜的弹性、厚度等相关的力学参数。学者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超声波可以在材料无损的情况下被激发出来,于是激光超声开启一种新的用于材料结构性能的无损检测。

激光超声技术结合激光和超声波的特点,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在工程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激光超声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应用激光超声检测技术,做了基础大量的研究工作, 主要利用激光超声技术进行材料性能无损检测的相关研究。Domarkas等利用声表面波在表面缺陷可以来判定缺陷的力学特征。Portz等理论研究超声波在平板上的反射、透射中能量比例与频率的关系。Fortunko利用激光超声技术探测到两维缺陷的形状特征, 很为工程项目中探测焊接材料内部损伤提供帮助。Rokhlin等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的频率调制的超声技术, 探索层状材料中间层的物理性质。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激光超声无损检测将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三、超声无损检测数值研究的进展

在进行超声无损检测的实验研究过程中,衍生许多有效而便于分析的数值研究方法。主要的数值计算方法有: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方法、边界元方法等。

通过长期的实验与研究,学者们有效的运用了这三种计算方法。Hirao等利用有限差分的数值法分析瑞利波中各种频率成分反射和透射系数与表面缺陷深度的关系。Liu等将有限元方法与边界积分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对超声波在遇到表面缺陷时产生的散射声场进行分析,并准确的描述通过数值模拟弹性波在缺陷附近的模式转换过程。除此之外,边界元方法也具有很大优势,它使用资源节省,而且能处理大模型的有关问题,广泛运用于分析超声波与表面缺陷的关系。Rose使用混合边界元方法模拟不同频率和模态的Lamb波在经过不同曲表面缺陷发生的散射场,为超声检测表面缺陷的结构特征提供充分的理论参考依据。这三种数值计算方法各有优点和不足,有限差分法虽然计算速度快,但求解过程不稳定。边界元方法在离散过程中无法分析超声波在材料内部的传播特性。有限元方法是要利用严密的数学思想处理复杂的几何构形、物理问题并且高效地实现计算机功能。有限元方法不仅能够灵活处理各种复杂结构材料中的传播问题,还能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各种参数随环境变化的影响, 如: 热扩散过程、光学穿透的过程等,并可以获取全场数值解。

有限元方法在研究激光超声技术领域是一种新兴数值计算方法。它不仅能模拟复杂材料和结构的声场分布,而且能准确描述场中某点的位置和波形。有限元具有高精度的特点,同时能预测各种情况的可能性,因而被广泛运用于工程技术。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对有限元方法的应用来研究激光激发超声的技术,分析材料的力学特征与各类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激光超声的无损检测奠定理论基础。

四、激光超声信号的研究进展

应用激光超声技术对材料进行无损检测和力学性能的评价的同时需要严密分析材料结构性质和力学参数的关系。在超声无损检测的过程中,检测和分析超声信号是整个过程的关键。对于各种材料的非稳态超声信号处理时,待测信号的表现形式主要由信号的频率、幅度、相位这三种组成,但是考虑到实际材料的结构力学特征较复杂,可能会影响超声信号的平稳性。而对于稳态信号的检测,学者们大多使用Fourier变换进行分析,但仍然具有不足,比如信噪比的限制,和测量参数的假频现象。在这里介绍一种典型双线性时频分析方法,它基于光滑的Wigner-Ville时频分析,主要是是通过集中瞬时频率信号的能量来实现分析,最终的分析结果非常明显,具有高效性。

首先通过分析单个波形,对激光激发的瞬态表面模态和能量的特性进行探究,然后利用群延迟时间计算出群速度,这与一般的方法相比显得更加优越。而单个激光超声脉冲激发出宽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缺点,在外界宽带噪声的干扰下容易降低效率,因此为了提高对激光超声信号的检测效率,许多研究者利用激光超声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调制技术,使激发的超声信号向窄带线性调频信号进行转变,从而更好地运用窄带滤波技术或信号处理技术来提高检测的信噪比。通过对激光超声信号的研究,为以后激光超声无损检测材料的性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生物技术的进展范文5

摘 要:2013年为863课题“深海微生物活性物质的挖掘及其利用技术”实施的第二年。该年度该课题进展顺利,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取得的研究进展主要分为以下5个方面:(1)在深海沉积环境样品中分离、纯化、保藏869株菌株,确定了729个菌株的系统进化地位,在深海海水样品中分离了海洋微生物237株,完成了其中168株的细菌测序工作;其中发现一个潜在的新属级类群。(2)对21株深海微生物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和纯化,从中分离鉴定代谢产物186个,其中新结构化合物71个;其中1个对称的环四肽类新骨架化合物;发现具有较好药用活性的化合物25个;对Staurosporine的衍生物HDZ-115和Xanthocillin X进行深入的药理药效研究,确定为下一步成药性评价的先导化合物。(3)从深海来源微生物中发现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抗性的脂肽类活性物质;筛选得到一系列抗污损活性的活性物质,其中1个单体化合物在海洋挂板实验中较好抗海洋污损生物活性,具有进一步开发价值。(4)完成了1株深海海洋放线菌SCSIO ZH66的全基因组扫描测序,克隆鉴定了Grincamycin,Lobophorin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完成了Grincamycin,marinacarboline,lobophorin的生物合成途径。(5)从深海微生物中分离纯化两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新蛋白酶,分离得到到新型高温α淀粉酶和生淀粉酶基因,成功实现异源表达,并对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深海微生物 活性物质 药用活性 生态效应 生物合成 新型酶

Abstract: This 2013 annual report of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Bioactive Substrates from the Deep-sea Microorganisms” includes the following contents: (1) 869 strains have been purified, separated and preserved from the deep sea sediment and 729 of them have been determined with their phylogenetic position. 237 strains have been purified and separated from deep sea water samples, and 168 of them have been completed with their bacteria sequencing studies; there is a potential new genus level taxa in them; (2) 21 Stains of deep-sea microb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their secondary metabolisms. 186 compounds have been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nd 71 of them are new compounds, including a novel cyclic tetrapeptide. 25 compounds were found to show significant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Detained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f HDZ-115 (derivative of staurosporine) and Xanthocillin X show that these two lead compounds are worthy of further drug assessment. (3) Some lipopeptides show antagonistic activities toward the tested plant fungal pathogens. Several active substances are obtained with their antifouling activities, and one of them shows a good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antipollution experiments in sea. (4) The genome of the deep sea actinomycete SCSIO ZH66 has been scanned; gene clusters responsible for grincamycin and lobophorin have been cloned and identified and the pathways of grincamycin, marinacarboline and lobophorin have been deciphered; (5) Two new proteases, with good economic value,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deep-sea microbes. New high temperature α-amylases and amylase genes were isolated with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Key Words: Deep-sea microbes; Bioactive substanc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Ecological effect; Biosynthesis; New enzyme

阅读全文链接(需实名注册):http:///xiangxiBG.aspx?id=64512&flag=1

生物技术的进展范文6

[关键词] 熊果酸衍生物;抗肿瘤;专利

[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c)-0033-04

熊果酸(ursolic acid)又称乌索酸或乌苏酸,属于α-香树脂醇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图1),是一种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1996年,日本学者神藏美枝子等人从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越桔(Vaccinicum vitis-idaca L.)叶中提取了具有较高熊果酸浓度的熊果酸产品,其中实际上只含有25%的熊果酸。随着对熊果酸研究的深入,已证实熊果酸能在体内外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并且对正常细胞毒性较低,同时,熊果酸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HIV、降血糖、护肝等生物活性[1],已成为近期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

熊果酸在我国自然资源丰富[2],为了进一步开发熊果酸的药物用途并改善其理化性质,研究人员对其展开了大量的结构修饰及构效关系研究[3-4],并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由于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新药研发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对新的熊果酸衍生物及其药理活性研究的逐步展开,国内申请人针对熊果酸衍生物的专利申请数量也日益增多。

针对熊果酸衍生物结构改进的专利申请热点主要集中在2-位、3-位、23位、28-位、针对这些位置使用不同的基团取代可以获得具有不同药物活性的化合物,其中绝大部分结构修饰为对C3-位羟基和(或)C28-位羧基的改造,而有关其他位置改造的专利申请量相对较少。下面按照国内专利申请中雄果酸结构修饰位置不同导致活性的差异进行分类介绍。

1 在C3-位和C28-位进行修饰

1.1 对C-3位酰氧化, C-28位酰胺化

沈阳化工大学(或沈阳化工学院)的三份专利申请CN101157715A[5],CN101161670A[6]和CN102180939A[7]对熊果酸C-3位酰氧化,C-28位酰胺化获得的修饰物(图2)对人子宫颈癌细胞株HeLa、卵巢癌SKOV3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或胃癌BGC-823细胞抑制作用明显。

1.2 用氨基酸、酸性氨基酸多元醇单酯或含氮杂环修饰

福州大学的三份专利申请CN102675406A[8],CN101928322A[9]和CN101928321A[10]公开了经氨基酸、酸性氨基酸或多元醇单酯或含氮杂环修饰的熊果酸衍生物(图3),其对人肝癌HepG2、人结肠癌HT-29、人胃癌AGS、人胃癌BGC-823、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及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具有明显的体外抑制能力。

1.3 在C28-位用取代酰胺或取代噁二唑啉修饰

1.3.1 第三军医大学的专利申请CN102558282A[11]在熊果酸C28-位用取代酰胺进行修饰获得的3-乙酰基-熊果酸衍生物,经试验验证其对人体白血病U937增殖具有好的抑制效果。例如化合物N-(3β-乙酰氧基-熊果烷-12-烯-28-酰)-氨基-8-辛酸或N-(3β-乙酰氧基-熊果烷-12-烯-28-酰)-氨基-丁醇。

1.3.2 四川国康药业有限公司的专利申请CN101182345A[12]在熊果酸C28-位用取代噁二唑啉修饰获得的熊果酸-3-乙酰基衍生物(图4),经试验验证其抗炎活性相对于熊果酸抑制效果增强。

1.4 经聚乙二醇改性的衍生物

1.4.1 福州大学的专利申请CN102329362A[13]公开了经聚乙二醇改性的熊果酸衍生物,经过药理学试验表明其对人肝癌HepG2、人胃癌AGS、人胃癌BGC-823及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具有明显的体外抑制能力。

1.4.2 四川大学的专利申请CN101020062A[14]将亲水性的聚乙二醇接枝到熊果酸C3-位羟基上,得到改善水溶性的熊果酸衍生物聚乙二醇支载的熊果酸衍生物,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为200~60 000。

1.5 在C3-位用葡萄糖基修饰

1.5.1 中国药科大学的专利申请CN101817862A[15]在熊果酸C3-位用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修饰得熊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并验证了其对葡萄糖所致高血糖小鼠血糖的控制作用和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的降糖作用。

1.5.2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的联合申请CN101941996A[16]公开了系列熊果酸皂苷,其经过在熊果酸C-28位引入酯基,然后在C-3位引入β-葡萄糖基,利用BBTZ选择性的保护葡萄糖的3,6-OHs,再在葡萄糖的2,4-OHs引入糖基得到。药理实验表明,熊果酸皂苷对H5N1高致病流感病毒的侵入宿主细胞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6 在C3-位和C28-位偶联一氧化氮供体

中国药科大学的专利申请CN101613393A[17]在熊果酸C3-位通过酯键或酰胺键偶联不同类型的一氧化氮供体获得的熊果酸衍生物,其对人HepG2细胞毒性增强,可用于诱导肝肿瘤细胞凋亡。例如化合物熊果酸-3-硝氧丙酯、3-O-三氟乙酰基-熊果酸-2-甲氧基-4-[2-(2-硝氧基-乙氧羰基)-乙烯基]-苯酯、3-O-三氟乙酰基-熊果酸-2-甲氧基-4-[2-(3-硝氧基-丙氧羰基)-乙烯基]-苯酯、3-O-三氟乙酰基-熊果酸-4-{2-[3-(2-氧-4-苯磺酰基-1,2,5-噁二唑-4-氧)-1-甲基-丙氧羰基]-乙烯基}-2-甲氧基苯酯、(3β)-3-O-{4-[2-(2-氧-3-苯磺酰基-1,2,5-噁二唑-4-氧)-乙氧基]-4-氧代丁酰基}-熊果酸、(3β)-3-O-{2-[3-(2-氧-3-苯磺酰基-1,2,5-噁二唑-4-氧)-丙氧基羰基]-4-苯甲酰基}-熊果酸。

2 在C28-位进行修饰

2.1 在C28-位用取代苯酯修饰

四川国康药业有限公司的专利申请CN101830961A[18]在熊果酸C28-位用取代苯酯修饰获得的熊果酸衍生物(图5),经试验验证其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卵巢癌SKOV-3细胞相对于熊果酸具有增强的抑制效果。

例如化合物熊果酸-4-查尔酮酯和熊果酸4′-氯-4-查尔酮酯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抑制活性较熊果酸有所增强,熊果酸-1-乙酰基-3-苯基-4,5-二氢-5-苯酚酯和熊果酸-1-乙酰基-3-对氯苯基-4,5-二氢-5-苯酚酯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抑制活性较熊果酸有所增强。

2.2 在C28-位用取代丙酯修饰

四川国康药业有限公司的专利申请CN102558279A[19]在熊果酸C28-位用取代丙酯修饰获得的熊果酸衍生物(图6),经试验验证其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卵巢癌SKOV-3细胞、人肝癌SMMC-7721、人肺癌NCI-H1975、人肝癌HepG2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相对于熊果酸具有增强的抑制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分子量较小的化合物(R为哌啶基、吗啉基、二乙基胺基、二甲基胺基)的生物活性比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R为哌嗪基咪唑基、N-甲基苯胺基或氟尿嘧啶基)的抑制活性高,结构中含有二级未饱和氮(R为哌嗪基)的抑制活性比其他化合物的抑制活性高,脂肪族或脂肪环族含氮结构比芳香族、杂环抑制活性高。

2.3 在C28-位用哌嗪酰胺、含氮杂环修饰

贵州大学的两份专利申请CN102675405A[20]和CN10-

2875632A[21]在熊果酸3-位、28-位用哌嗪酰胺、含氮杂环进行修饰得到熊果酸衍生物(图7),其对人胃腺癌细胞株(MGC-803)和人乳腺癌细胞株(Bcap-37)癌细胞的抑制活性。

2.4 在C28-位用取代酰胺修饰

第三军医大学的专利申请CN102532245A[22]在熊果酸C28-位用取代酰胺修饰获得的熊果酸衍生物,经试验验证其对人体白血病U937增殖具有好的抑制效果。例如化合物N-(熊果烷-12-烯-28-酰)-氨基-7-庚酸,N-(熊果烷-12-烯-28-酰)-氨基-甲基-对苯甲酸)。

2.5 在C28-位偶联一氧化氮供体

奇复康药物研发(苏州)有限公司的专利申请CN102000072A[23]在熊果酸C28-位偶联一氧化氮供体获得的熊果酸衍生物(图8),其对人胃癌细胞AGS、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和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例如下式化合物。

3 在C2-位、C3-位、C23-位、C28-位修饰

3.1 在C2-位、C3-位、C28-位用取代苯酯修饰

中国药科大学的专利申请CN102399254A[24]在熊果酸2-位、3-位改造获得的修饰物,其显示了对rabbit肌糖原磷酸化酶的抑制活性,其中2-位、3-位改造使用了氨基、叔丁氧羰基氨基、C1-4酰胺基、苯甲酰胺基或羟基。例如化合物熊果酸-28-羧酸或熊果酸-28-羧酸酯。

3.2 在C28-位用维生素C修饰

中国药科大学的专利申请CN101607979A[25]在熊果酸C28-位用维生素C酸修饰获得的修饰物,其显示了对rabbit肌糖原磷酸化酶的抑制活性,例如化合物3β-乙酰氧基熊果烷-12-烯-28-羧酸维生素C酯;2α,3β,23-三乙酰氧基熊果烷-12-烯-28-羧酸维生素C酯;2α,3β-二乙酰氧基熊果烷-12-烯-28-羧酸维生素C酯,并验证了3β-乙酰氧基熊果烷-12-烯-28-羧酸维生素C酯。

3.3 在C2-位用肟基修饰并在C3-位脱氧

中国药科大学的专利申请CN101367861A[26]在熊果酸C2-位用肟基进行修饰并在C3-位脱氧获得的修饰物,其显示了对rabbit肌糖原磷酸化酶的抑制活性,例如化合物2-肟基-3-脱氧熊果酸;2-肟基-3-脱氧熊果酸-28-苄酯;2β-或2α-羟基-3-脱氧熊果酸;2β-或2α-羟基-3-脱氧熊果酸-28-苄酯。

3.4 在C2-位、C3-位和用羰基、乙酰基或羟基修饰

中国药科大学的专利申请CN101337984A[27]在熊果酸C2-位、C3-位和用羰基、乙酰基或羟基进行修饰获得的修饰物显示了对rabbit肌糖原磷酸化酶的抑制活性。

3.5 在C3-位、C23-位和C-28位修饰

美国帕纳克斯医药公司的专利申请CN1871251A[28]在熊果酸C3-位、C23-位和C-28位进行修饰获得用于预防HIV感染的熊果酸衍生物(图9)。

4 在C3-位修饰

4.1 在C3-位用氨基酸修饰

北京美倍他医药研究有限公司的专利申请CN101580530A[29]在熊果酸3-位与氨基酸的偶联获得的修饰物,其可治疗小鼠对乙酰氨基酚或CCl4所致肝损伤的治疗作用,例如化合物3-O-(L-缬氨酰)-乌索酸和3-O-[(1-羧基-2-甲基-丙基)氨基-羰基]-乌索酸。

4.2 在C3-位用磷酸修饰

日本宝丽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专利申请CN101193907A[30]在熊果酸3-位与磷酸的经酯化获得的熊果酸-3-磷酸酯或其盐,其可应用于化妆品并具有抗氧化、抗炎和黑色素产生抑制作用。

5 小结

目前熊果酸衍生物相关专利申请请求保护的化合物具有的药物活性主要包括:抗肿瘤、抗炎、抗HIV、抗病毒及降血糖。主要结构改造位置为C2-位、C3-位、C23位、C28-位,其中对于熊果酸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相关衍生物的专利申请数量较多,且绝大部分结构修饰为对C3-位羟基和(或)C28-位羧基的改造。

随着研究的深入,熊果酸衍生物将会显示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国内熊果酸衍生物相关专利申请的现状,申请人应拓宽对熊果酸结构修饰的思路,在更多的环位置尝试改造,或将对其他环位置的改造与针对C3-位和C28-位的改造进结合起来进行,并对熊果酸衍生物的构效关系展开更深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而后及时将得到的多种候选化合物或筛选出的适于临床应用的化合物申请专利,以便尽早获得知识产权保护。

[参考文献]

[1] 司福亭,李靖靖,曾超,等.熊果酸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27(1):9-12.

[2] 陶渊博,邢雅丽,方芝娟,等.生物活性物质熊果酸资源分布状况研究进展[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1,23(1):119-126.

[3] 孟艳秋,焉兆凯,夏燕,等.熊果酸衍生物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化学试剂,2011,33(1):39-43.

[4] 李采莲,冯峰.熊果酸衍生物构效关系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1,35(1):23-29.

[5] 沈阳化工学院.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熊果酸化学修饰物氨基醇:CN,101157715[P].2008-4-9.

[6] 沈阳化工学院.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熊果酸化学修饰物胺:CN,CN101161670[P].2008-4-16.

[7] 沈阳化工大学.一种抗肿瘤活性的熊果酸化学修饰物及其制备方法:CN,102180939[P].2011-9-14.

[8] 福州大学.抗肿瘤活性的熊果酸含氮杂环类结构修饰物及其制备方法:CN,102675406[P].2012-9-19.

[9] 福州大学.具抗癌活性的熊果酸修饰物多元醇单酯:CN,101928322[P].2010-12-29.

[10] 福州大学.具抗癌活性的经酸性氨基酸化学修饰的熊果酸衍生物:CN,101928321[P].2010-12-29.

[11] 中国人民第三军医大学.一种熊果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CN,102558282[P].2012-7-11.

[12] 四川国康药业有限公司.一类具有抗炎活性的熊果酸噁唑啉类药物及其制备方法:CN,101182345[P].2008-5-21.

[13] 福州大学.经聚乙二醇化学改性的熊果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CN,102329362[P].2012-1-25.

[14] 四川大学.亲水性聚乙二醇支载熊果酸系列新药及其制备方法:CN,101020062[P].2007-8-22.

[15] 中国药科大学.熊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及其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医药用途:CN,101817862[P].2010-9-1.

[16]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一类熊果酸皂苷及其制法与抗高致病H5N1流感病毒的应用:CN,101941996[P].2011-1-12.

[17] 中国药科大学.熊果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CN,101613393[P].2009-12-30.

[18] 四川国康药业有限公司.熊果酸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CN,101830961[P].2010-9-15.

[19] 四川国康药业有限公司.熊果酸-3’-取代丙醇酯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CN,102558279[P].2012-7-11.

[20] 贵州大学.熊果酸哌嗪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CN,102675405[P].2012-9-19.

[21] 贵州大学.熊果酸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CN,102875632[P].2013-1-16.

[22] 中国人民第三军医大学的专利申请.一种熊果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CN,102532245[P].2012-7-4.

[23] 奇复康药物研发(苏州)有限公司.偶联有一氧化氮供体的抗肿瘤天然药物及其医药用途:CN,102000072[P].2011-4-6.

[24] 中国药科大学.新型五环三萜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CN,102399254[P].2012-4-4.

[25] 中国药科大学.五环三萜-维生素C缀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医药用途:CN,101607979[P].2009-12-23.

[26] 中国药科大学.2-羟基-3-脱氧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CN,101367861[P].2009-2-18.

[27] 中国药科大学.熊果烷型五环三萜氨基酸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医药用途:CN,101337984[P].2009-1-7.

[28] 美国帕纳克斯医药公司.新三萜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CN,1871251[P].2009-11-29.

[29] 北京美倍他医药研究有限公司.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氨基酸偶合物前药及其医药用途:CN,101580530[P].200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