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成就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扶贫工作成就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扶贫工作成就

扶贫工作成就范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重大使命,充分展示十以来我市教育扶贫经验,积极引导教育战线广大师生关注贫困地区、关爱贫困群众、关爱贫困学生,动员广大教育工作者支持教育扶贫工作,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为党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二、基本原则

依法合规、公开透明;师生参与、因校制宜;突出重点;精准扶贫、力求实效。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扶贫日集中宣传活动

以“10.17,邀您一起”为行动口号,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广播站、宣传栏、升旗仪式等载体,做好扶贫济困活动的宣传动员工作,营造浓郁的舆论宣传氛围,积极宣传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成就、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对扶贫日活动期间的重要活动进行集中报道。

(二)开展扶贫日国情教育活动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使学生关心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发展,了解我国扶贫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党和政府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核心品格,激励学生关注贫困地区、关爱贫困群众、支持扶贫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10.17,邀您一起”主题班会,学习身边榜样,宣传凡人善举,动员广泛参与,培育良好风尚。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传递爱心”,并自觉发扬关爱互助精神,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

(三)开展扶贫项目认定活动。

根据巢湖市属地安排,我校承担与建麓村委会、桐荫居委会的10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建立贫困户资料数据库,开展每月上门帮扶活动,并为贫困户提供切实可行的生活、就业指导,引导脱贫致富。

(四)开展教育扶贫活动。

由我校学生资助办公室组织开展面向全体在校生的本学期免学费工作;面向建档立卡困难户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办理国家助学金工作;面向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校内资助工作;为“雨露”计划做好支持协助工作。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校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把开展扶贫日活动摆上近期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扎实开展好2017年全国扶贫日专项活动。

(二)精心组织实施。按照省教育系统扶贫日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好专项活动。

扶贫工作成就范文2

关键词:石化企业 文化建设

石化企业文化以满足广大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坚持企业文化为生产经营服务,为广大职工服务的理念,在激发队伍内在动力上狠下功夫,扎实开展了一系列企业文化活动,在促进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笔者就如何抓好企业文化建设谈一些粗浅看法。

1 强化正确的职工价值观,筑牢坚定理想信念根基

对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正确的职工价值观和完善的用人考核机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把两者放到企业文化建设整体规划中。一是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加强对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充分利用学习室、电子室等文化室组织职工进行学习,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激发职工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严格落实精细化管理考核制度,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使工作实效与“票子、面子”挂钩,对素质高、能力强或有一定特长的职工要注意发现培养,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扬其所长,以调动职工的上进心;建立公正完善的考核、奖惩、晋级等管理制度,健全奖勤罚懒机制以激发职工的工作成就感。三是树立典型,用先进的事迹激励人。在石化企业队伍内部宣传石化企业职工光荣事迹,切实增强职工荣誉感,在紧紧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的前提下,围绕石化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中心,抓住“热点”和职工队伍中的闪光点进行宣传特别是本单位树立起的标杆、榜样,更是职工身边最近最真的学习典范,要组织职工“听身边事迹,学身边人精神”,同时做好典型、榜样对身边职工的传、帮、带工作。四是组织交心谈心活动,及时了解掌握职工思想状况。遇到职工生病住院、老人去世或有重大事情,上门看望慰问等等,通过这些制度切实解决职工的困难和问题,让职工感受到石化企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整个队伍内部涌现出一股浓浓的亲情,让大家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努力完成好各项石化企业任务。

2 营造“两种”氛围 ,让“自觉学习、快乐工作”成为一种习惯

2.1 营造“自觉学习、终生学习”的浓厚氛围。一要增强“学习才能尽责”的观念。抓好学习,善于学习,是提高能力、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根本途径。二要增强“学习关乎企业”的观念。三要增强“学习改变人生”的观念。既要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来恪守,也要当作一种精神品格来追求,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来保持,坚持在学习中感悟人生,提升境界。四要紧密联系自己工作岗位实践。学习需要在运用中升华,才华需要在运用中展现,因此要增强学习的计划性,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内在需求,成为一种高雅情趣,成为一种精神境界。

2.2 营造“快乐工作、用心做事”的浓厚氛围。一要树立“快乐工作”的态度。“快乐工作”的关键取决于心态。放弃抱怨,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当前的工作,那么,我们就会从这种积极转变中找到快乐。二要营造“快乐工作”的氛围。积极向上、愉悦和谐的工作氛围是石化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构建石化企业文化,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展示形象和弘扬企业精神的作用,努力探索和实践“快乐工作”的管理文化,着力营造“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在快乐中完成工作”的氛围。三要在“快乐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仅将工作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是不快乐的,作为人的生命价值和能力体现的工作才是快乐的。所以,“快乐工作”的核心应该是建立在团队目标实现之上的自我价值实现。职工真正想要的,其实是在他们做好工作和成功完成任务之后能够得到上级的尊重和认可。所以,要建立完善的涉及经济奖励、晋级、评先评优等方面的激励机制,并多与职工交流、沟通,及时进行成绩的肯定和给予赞赏,通过各种方法提升其自我评价和对团队的认同度,在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和“快乐工作”。

3 抓好“三大”建设,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

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既需要大量的文化人才,也需要良好的环境作支撑,更需要通过文化的表现形式即文化载体来实现 。

3.1 抓好人才建设。企业文化要搞好搞活,骨干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加大对骨干分子的培养并发挥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以保持企业文化骨干队伍的稳定性。可以根据广大职工个人的实际爱好,鼓励自训自学成才,挖掘职工潜力,让所有职工都有施展自己才艺的平台和天地;根据职工的文化层次,进行调查摸底,对有特长的职工建立人才库,分类编组,并且把热心于企业文化事业的各种人才组织起来,适时组织文艺骨干参加学习培训,从中学有所得、练有提高,做到人有所技、技有所展,使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扶贫工作成就范文3

围绕中心、找准定位,有效提升形象推广和品牌塑造实效

积极围绕贵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及时找准工作定位,以全国和全省重大活动为平台开展对外宣传,促进经贸、文化、旅游、社会、新闻、体育等多领域外宣相互结合,着力塑造贵州综合形象。

一是以旅游文化外宣为主转变为与时政经贸等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旅游文化外宣初步树立了贵州“宜游”、“宜居”的形象,而随着形势的发展,经济贸易、社会发展、投资环境等领域的外宣也被提到了重要位置,逐步形成外界对贵州“宜业”的认识,进而形成系统的形象识别。在时政外宣方面,贵州连续三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开展新闻活动,借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契机在国新办平台召开新闻会、专家座谈会、金融支持贵州发展大会等一系列外宣活动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二是以形象外宣为主转变为与新闻外宣、文艺外宣并重。推介会、形象广告等直接宣传是外宣工作的传统手段,但要更有效塑造形象,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近年来,贵州不断加强形象宣传,在央视大规模投放形象广告,据央视市场研究机构提供的广告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有9亿人通过央视收看到贵州形象片,平均每人收看20次,收看过3次以上的观众达6.3亿人,“走遍大地神州 醉美多彩贵州”已成为贵州形象的代名词,获得广泛赞誉。今年3月,经过将近一年的拍摄制作,新版贵州形象片又亮相天安门广场大屏幕,引起了强烈反响,拓展了贵州形象宣传的渠道。同时,贵州加大新闻外宣力度,整理推荐重点选题,争取在重要媒体的重要时段和版面刊播深度正面报道,通过第三方更加权威客观地向外界说明贵州。另外,贵州还高度重视影视作品的创作,借助影视作品讲述贵州故事、塑造贵州形象,《绝地逢生》、《奢香夫人》等贵州题材的电视剧先后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获得广泛关注。

三是境内宣传为主转变为境内境外并重。在贵州这样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国际化程度、知名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针对境内目标地区的宣传任务仍然十分繁重,甚至将更为加重,还需要通过不断扩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多彩贵州”在境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贵州的境内宣传已经拥有相对较为成熟的基础,随着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境外外宣的需求必然会逐步增大,境外外宣与境内宣传的协同配合也会逐渐增多。近年来贵州就曾先后赴日本、美国、欧洲、香港、台湾等国外、境外地区开展形象推广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品牌引领、策划为先,着力扩大形象推广和品牌塑造声势

在外宣工作领域,品牌打造犹如文章标题的提炼,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贵州对外宣传工作高度重视品牌打造,提炼了“多彩贵州”品牌概念,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形成了独特的贵州“符号”。

一是认真研究自身特性,确立“多彩贵州”区域形象品牌。2005年,“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成功举办,通过歌唱大赛、小品大赛等每年一届的“多彩贵州”主题文化活动,一场持续开展、声势浩大的文化宣传和群众文化活动接力,树起了“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经积极努力,2010年,“多彩贵州”还成功注册商标,作为在全国率先全面注册的省级文化品牌,目前已有46件“多彩贵州”商标注册证、460项“多彩贵州”商标专有权全部注册到位。“多彩贵州”品牌相继整合演艺、会展、工艺、金融等各类产业,在市场中不断壮大,拉动投资4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和延伸。

二是深入挖掘各地优势,着力打造多彩贵州品牌集群。“多彩贵州”是整个贵州的宏观地域文化品牌,还需要更多中观、微观、不同侧面的子品牌和子概念加以支撑。近年来,贵州紧紧围绕各市州的不同特点,相继培育了一批地域性子品牌和子概念,如贵阳的“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遵义的“转折之城,会议之都”、黔西南的“山水长卷,水墨金州”等等。2013年,贵州在央视投放的形象片中增加了20秒的各市州集群展示版本的形象片,这也是我们打造品牌集群的一个做法。同时,贵州还逐步形成了一些结构性的子品牌和子概念,如“贵州绿茶,秀甲天下”等等。通过各种子品牌的打造,使“多彩贵州”品牌形象日益丰满。

三是精心策划外宣活动,不断丰富“多彩贵州”品牌内涵。连续4年赴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地举行包含旅游推介、“多彩贵州图片展”、“多彩贵州风”文艺演出活动在内的“多彩贵州”文化旅游推介交流活动。去年7月,贵州省委外宣办和贵州著名歌手龚妮娜率“大白嗓”合唱团,参加德国的鲁道尔斯塔特国际音乐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南下北上开展经贸外宣,特别是在香港成功举办了两届“贵州·香港投资贸易活动周”,展示了我省招商引资成果及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另外,还参加湖南贵州高级访问团赴泰国考察交流,积极探索开展对泰外宣。为不断提升外宣活动实效,在采访线路设计上,我们针对不同主题,如贵州的红色文化、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精心策划容易形成某一方面“新闻点”的线路,有针对性地邀请媒体参加,提升了发稿数量和质量;在外宣内容提供方面,注重文化感与亲切感,尝试以新鲜的、贴近受众的表达方式获取良好的传播效果。

扩大开放、拓宽渠道,努力凝聚形象推广和品牌塑造合力

近年来,贵州强化“大外宣”工作格局,深化各级各部门在外宣工作领域的联系和协调机制,加强和改进外宣资源整合方法和手段,促进体制内外外宣资源结合,促进对外宣传与对内宣传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外宣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是扩大对外开放,争取多方面的支持。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门和相关兄弟省(市区)的支持,加强左右联动,争取省直各部门积极参与外宣工作。中央外宣办和中国外文局非常支持贵州的外宣工作,多次组织中外媒体到贵州采访。同时,我们也积极参加中央外宣办组织的赴英国开展的新闻发言人培训,提升能力、开阔眼界。在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等重大活动宣传中,各主办、承办单位与省委宣传部、省委外宣办密切配合,积极提供新闻选题,从不同角度宣传我省的工作举措、工作成就和其他相关情况,形成了工作合力。通过召开“在京贵州籍新闻宣传工作者恳谈会”,争取贵州籍在外人士对我省外宣工作的大力支持。

扶贫工作成就范文4

2009年7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将在我市召开全区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这既是对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肯定和发展契机,同时也是对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检验和考验。对此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动员会其目的就在于提高认识,明确方向,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大力度,齐抓共管承办好这次盛会,推动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开好会议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目标,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做了大量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工作,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有力的发挥了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作用。

(一)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农民群众的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全市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坚持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一是围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看到中央和省、市委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强决心,看到党和政府对农民切身利益的深切关怀,看到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二是围绕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广大农村牧区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市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干净人家、精把媳妇”的评选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促进了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三是围绕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积极引导农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

(二)加大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力度,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几年来,随着中央、自治区、市委解决“三农”问题重大举措的实施,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相继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乡镇宣传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全市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大力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多方整合资金,重点支持乡镇苏木宣传文化站和村嘎查宣传文化室建设。在“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的带动下,各旗县区普遍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有的地方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已达90%以上,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网络。各旗县区以文化阵地为依托,组织时事政策教育,开展集中文体活动,举办科技知识培训,把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办成了思想教育的阵地,法纪教育的场所,科技培训的课堂,文化活动的园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活跃了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农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全市以提高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为目标,紧密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环境面貌改善,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进一步打造“北疆文明大通道”。近几年,我们重点抓了110国道、丹拉高速公路、固查线、五乌线、临赛线绿色通道建设。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硬化路街巷,绿化、美化、净化村庄,重点清理城乡共建示范点上的破墙烂院、柴草杂物、污水垃圾,解决乱搭乱建、坑洼不平等问题,努力实现“生态文明村”建设目标。二是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市文明委抽调130个单位,分成30个组,由组长单位负责,共联了30个村,由几个单位联合起来联建一个村,三年之内将所联村庄建成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示范点的基本框架要求是“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三是创建生态文明村。近几年,我市以建设文明生态村为目标,把发展生态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认真实施“生态家园”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了54个示范引领型村庄建设,建成乡村油路1913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沼气入户2.6万户,完成中低产田改造64万亩,农田水利配套262万亩。四是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不断深化。各旗县区把创建文明村镇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按照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特色突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科技文化健康发展,环境面貌整洁优美的目标,全面加强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五是连片创建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各旗县区重点重点抓了主轴线沿线及两侧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中心小集镇及建制镇的创建工作,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不断深入,逐步显现出连片创建格局,日益发挥整体效应。通过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临河区新华镇、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公田村2005年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9个苏木建制镇获得1-6星级文明镇,34个嘎查村获得1-6星级文明村。

(四)坚持多办实事好事,农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多年来,全市各地和有关部门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围绕群众反映强烈、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每年办一些实事好事,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精神文明带来的实惠和好处,自觉参与到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来。一是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全市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奔小康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活动,不断扩大“三下乡”活动的实效,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好评。二是认真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把“万村书库”工程与科技兴农、科技兴牧,与扶贫和各种创建活动相结合,在全市已建成个乡镇苏木图书室、个村嘎查图书阅览室。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市所有的自然村实现了通广播电视。三是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帮助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务公开、卫生保洁等项制度,推动了这些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总的看,近年来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领导对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旗县区、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农民群众参与面越来越广,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效果进一步明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对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目前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我们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发扬成绩、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二、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扎实推进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我区及我市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已步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要做好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以城带乡等文章。要围绕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抓住提升农牧民素质这一根本,围绕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激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个载体,围绕构建和谐农村牧区、解决好民生问题这个重点,围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牧区思想文化这个阵地。要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打破城乡发展二元结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城乡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现代文明加快从城市向农村牧区传播普及。要正确处理好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的关系,促进农村牧区精神创建活动健康发展。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对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把握重点,全面落实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城乡共建、多办实事为重要途径,以活动为总载体,从抓试点入手,以点带面,连片创建,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动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l、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牧民。

农牧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新牧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要着眼于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大力培育新型农牧民。培养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合格主体,是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农村牧区各项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突出培育新农民这个主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一要大力加强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教育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要广泛深入宣传“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和重要部署,宣传中央、自治区、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要深入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农村干部群众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和开拓创新精神。要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农民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二要抓好农牧民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培养新型农牧民,大力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帮助农牧民提高综合素质,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三要广泛开展“五进三争”活动。“五进三争”活动的基本内容是:道德规范进农家、政策法纪进农家、科技知识进农家、卫生健康进农家、文化活动进农家,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文明村镇。这个活动载体基本上涵盖了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涉及的主要任务,涵盖了农民、农户、农村三个层面,抓住这个总载体,广泛开展多种创建活动,对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要把开展“五进三争”活动同农村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同创评文明村户、文明生态村和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好农民评选结合起来,广泛吸引农民群众参与,形成以“五进三争”活动为总载体,多种创建活动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创建格局。要通过多种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把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送到农村牧区,促进农牧民素质提高,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工作,使农牧民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市场意识强、懂经营、会管理和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农村牧区适用人才。

2、选准突破口,推动全局工作。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务繁重,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务求突破,带动全局。当前,我们要把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促进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一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有利于提高广大农牧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农村文化设施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的重要依托,目前农村文化设施严重滞后,必须着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要认真落实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一批乡镇宣传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发展一批文化中心户,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使文化资源向农牧民倾斜,逐步改变城乡文化资源失衡的问题,提高农村牧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二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活动。要积极抓好农村牧区群众文化活动,把丰富多彩的民族和地域传统文化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活动载体,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的文化生活。要依托农村牧区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要抓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培育内容积极健康、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教育引导农牧民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乡风乡俗。

三是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必须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从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入手,狠抓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要引导和帮助农村完善公共环卫设施,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农村环境面貌的较大改观。要把发展生产、农牧民致富和治理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以公共秩序、社会风气、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牧区和谐稳定。

四是以文明村镇建设为重点,推动农村区域性连片创建。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以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点带面,形成农村牧区域性连片创建的工作新格局。要增强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大力开展区域性片性创建活动,认真抓好区域性连片创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加强引导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要抓好文明乡镇苏木、文明村嘎查、十星级文明户等常规性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创建标准,丰富创建内容,创新创建方式。确保创建质量,提高创建水平。

3、切实建好试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抓好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既需要宏观指导、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又必须抓好试点、培养典型、搞好示范,要通过先行试点,摸索经验,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各旗县区、乡镇都要选择一批经济发展、组织建设、工作基础和自然条件不同的村嘎查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的试点。要根据创建文明村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要求,切实抓好试点的创建工作。要发挥好试点的带动作用,及时总结试点的创建经验,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发展水平的地方提供学习借鉴。要搞好典型宣传,组织新闻媒体,集中宣传一批特色鲜明、时代感强的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树立一批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创建品牌。

4、服务农牧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

服务群众、多办实事是搞好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件一件的实事抓起。要把创建活动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从群众最欢迎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农牧民群众从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实惠。要特别关注农村的困难群体,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对于安排了的实事,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务求实效。要按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要求,组织各级文明单位根据各地创建规划,与试点村结对帮扶。一个或几个文明单位帮扶一个试点村,重点帮助农村牧区建设文化活动室、改善文化条件,建设公共设施、硬化村中道路,治理环境卫生、美化村容村貌,开展文化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等。要把结对帮扶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评选和管理,作为文明单位年度复查和创建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使结对帮扶形成长效机制。各级文明办要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加强领导,扎实工作,精心组织,齐抓共管,全力开好这次盛会

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大局,实践表明,“以会促创”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推进战略,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推动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和重要载体。自治区党委、政府之所以把全区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放在巴彦淖尔市召开,就是为了更好地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展示已有的工作成就,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新举措。因此,这不仅是巴彦淖尔市的一件大事,也是自治区的一件大事。

l、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全市上下、各旗县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把这次经验交流会作为推动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契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紧迫任务、头等大事列入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狠抓工作落实。对别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要结合实际,在认真调查研究、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明确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要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形成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城乡共建、各方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2、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是一个历史进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要着眼于农民的全面发展,重点规划一批造福于农民的教育、科技、文化项目,使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近期内可以选择一批经济条件好、文化基础好的试点,把重点放在培养新农民、建设新村庄上,在促进乡风民俗树立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等方面抓出一批特色示范点来,充分展示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的成果。各项创建工作既要有紧迫感,又不能急于求成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激发热情,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