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技术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技术方法

数字化技术方法范文1

【关键词】数字化 基层管理 方式方法

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无论做任何事情,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数据管理是我们基层管理工作的重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机遇,更多地是一种挑战。这是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是数字化管理的挑战,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挑战。在石油企业中,我们要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市场。因此,企业基层的优秀管理方式方法和卓越管理执行效率将给石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当前时期,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在油田企业的基层管理中要如何体现呢?我们可以采取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呢?

数字化管理是什么?数字化管理就是通过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来收集相关管理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归档。最终的目的就是改变传统的“金字塔”管理模型,实现高效、简洁的“短平化”管理模式。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等都属于重要的过程手段;技术量化、目标执行、行为管理等等则属于工作的目的方式。在数字化管理执行的过程中,相关部门的职能不会被消弱,只能被加强。通过数字化管理的运行,决策部门的意图会被真实地反映到生产过程中去,又会被高效率的完成。

1 数字化油田基层管理有什么优点和内涵呢?

数字化管理的主体因素是人,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它强调的是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控制,要求数据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任何一个部门或者基层单位的错误信息都能被直观地表现出来,因此极易被发现加以纠正。任何人的工作都需要以数据来说话,而这些数据的来源则是对于相关生产要素和指标的统计。因此只要准确地录入相关数据,则数字化管理就能良好地运行。而错误的信息数据统计呢?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就能被发现。

数字化基层管理是一种简单易通的运行模式,它强调客观公正地反应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加上高新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应用,我们基层管理部门在数据信息的收集、统计、计算和分析过程中事半功倍。因为数字化基层管理更能够贴近油田的经营组织管理,所以现在国际上普遍采用这一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如科研能力、过程控制能力、目标前景预测等等。

数字化基层管理是管理上的一种开创性的变革,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我们油田企业的基层管理部门,是这项管理模式推行的基本单位要素。只有相关的基层管理者彻底掌握数字化管理的内涵,那么我们的基层管理必将有一个新的天地。当然,在数字化基层管理的推行过程中,基层人员的硬件素质水平也要不断提高。比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每个基层管理人员都要有深入的了解和熟悉的运用。

2 数字化油田基层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是一个数据化时代。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油田企业的管理模式也随之不断更新进步。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的采用,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众所周知,数字化油田基层管理是今年才出现的管理概念,也是我们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模式的选择。国外的先进油田企业,如壳牌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在它们的基层管理构架中,数字化管理早已经被彻底的落实。也恰恰是因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所以他们引领了全世界油田企业的发展。

当前时期,全世界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次贷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使的我们的油田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既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也不能应对当前的国际危机。在我们油田企业的经营和生产中,只有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劳动附加值产品。才能使得油田企业走上一个良性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企业思维中,降低成本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基层管理要从各个方面来降低成本,因此数字化油田基层管理就成了油田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油田基层管理也是油田企业国际化发展,纵深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数字化油田基层管理是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数字化管理的实施,油田的井口现场、报警条件、管线运营状态都会得到良好的监控。在这一前提下,油田的安全生产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在油田产品的生产和储运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和关键因素都会得到最大的协调发展、安全运营。相应地,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理也会得到相应的解决、减少。所以在清洁生产中,数字化管理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数字化油田基层管理的遵循原则与方式方法

在数字化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当前,我们整个社会都在构建一种和谐氛围。以人为本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要求,和谐的管理就是管理的和谐。因此,在油田企业的数字化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极力促进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也是解放思想的要求。在数字化管理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坚持管理导向作用,不可以漫无边际地任其发挥。

数字化管理的实事求是原则指的是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我们基层的管理者只有真实地汇报相关数据,才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虚假的数据信息,只能对企业产生危害,甚至毁灭这家企业。我们需要在油田的基层部门中推广数字化管理,但是我们要的不是一个形式。只有彻底地贯彻和落实,我们油田基层的数字化管理才能良好地运行和发展。

油田在推广数字化基层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充分的调研。以油田的实际工况,做到最佳的优化调整。油田基层管理单位的数字化管理也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我们的目的方式就是优化劳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降低单位的消耗。

参考文献

[1] 丑世龙,陈万林.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建立与实践, 2010

[2] 赵爱民,唐元璐.浅谈数字化油田系统在地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2012

数字化技术方法范文2

关键词: 数字化测图; 模拟法测图; 质量评价

1 数字化测图工作的特点

1. 1数字化测图外业工作的特点

1. 1. 1自动化程度高模拟法测图在外业基本完成地形图的绘制, 外业工作内容较多, 手工记录, 手工计算, 自动化程度低, 劳动强度大。数字化测图在外业主要只完成数据采集, 测图工作主要在内业完成, 加上数字化测图采用先进的电子仪器, 自动记录, 自动计算, 自动存贮, 自动化程度高, 劳动强度较小。

1. 1. 2 作业周期短模拟法测图必须严格遵循􀀂先控制后碎部 的原则。数字化测图则允许图根控制和碎部测量同时进行, 即使在未知点上设站也可以采用􀀂 自由设站 方法, 利用电子手簿的计算功能进行测图工作。这样便于同时大面积展开测图工作,缩短作业周期。

1. 1. 3 测站覆盖范围大 数字化测图采用全站仪或电子速测仪, 能自动地同时测定角度和边长, 所以一般用􀀂极坐标法 测定地形碎部点。由于全站仪或电子速测仪具有很高的测距精度, 因此在通视良好、定向边较长的情况下, 可以放宽测站点到碎部点间的距离, 扩大测站点的覆盖范围。

1. 1. 4工作范围易于划分模拟法测图是以图板为工具, 以图幅为单元进行组织测量。数字化测图的外业一般没有图幅的概念, 而是以自然界线来划分作业组的工作范围。这样便可自然地组织施测工作, 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地物接边问题带来的麻烦。

1. 1. 5 对记录要求高数字化测图所获得的有关地物、地貌的数字信息, 无法显示图形信息及其相互关系, 直观性较差;在复杂测区, 通常采用野外绘制草图和地物属性注记的方法来进行内业注记和图形及相对关系的检查。

1. 1. 6 测量精度高数字化测图一般采用全站仪或电子速测仪进行碎部点数据采集。模拟法测图采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量距离, 由于视距测量的精度只有1 /300, 碎部点的测量精度较低。

1. 2数字化测图内业工作的特点

1. 2. 1 成图周期短数字化测图在内业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模拟法测图的内业工作主要是利用三角尺、圆规等工具, 手工对外业绘制的白纸图进行清绘、整饰、拼接。相对数字化测图, 内业处理速度较慢, 劳动强度高。

1. 2. 2 成图规范化数字化测图的内业处理使用的绘图软件, 能够使绘制的地形图的点、线、符号、文字注记等规范美观, 符合国家地形图的成图规范。文字注记更难以规范化。

1. 2. 3 成图精度高数字化测图的内业处理是依据外业测量的点位信息和地形的属性信息进行图形的编辑, 可以利用软件的功能对量取的几何图形进行精确的绘制, 精度上无损失, 成图的精度高。

1. 2. 4分幅、接边方便数字化测图内业工作首先进行图形编辑,模拟法测图一般是先分幅, 然后逐幅测量, 图幅接边不方便, 相对数字化测图精度低, 尤其白纸测图更不方便。

1. 2. 5 易于修改和更新数字化测图内业处理是将处理结果储存在计算机内存上, 对图形编辑中出现的问题易于修改和更新。模拟法测图方法的内业处理结果体现在图纸上, 发现错误必须擦掉, 重新绘制, 修改很不方便。

1. 3 数字化测图成果形式的特点

1. 3. 1信息的载体不同数字化测图的成果即数字地图的载体不是纸张, 而是适合于计算机存取的磁盘和光盘, 数字地图永不变形。模拟法测图的成果体现在白纸或聚脂薄膜上, 存在图纸变形等问题。

1. 3. 2 信息的表达形式不同数字地图不像传统地图那样以线划、颜色、符号、注记来表示地物类别和地形信息, 而是以一定的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代码系统来反映地表各类地理属性特征。

1. 3. 3 比例尺概念的内涵不同数字地图所记录的地表地理信息, 但没有比例尺的限定。而白纸图的比例尺是固定的, 信息综合处理和比例尺更改不方便。

1. 3. 4 信息管理方式不同 数字地图的地图要素实现了分层管理, 地图信息颜色丰富、层次分明, 为工程使用与设计提供了方便。而白纸图是白纸黑字, 所有信息在一个层面上, 无法分层管理, 使用不方便。

1. 3. 5 信息的使用手段不同数字地图的使用必须借助于计算机及其配套的外部设备, 而白纸图只能借助于图纸与常规计算工具。

1. 3. 6 信息的使用范围不同数字地图不仅要满足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 而且是G IS数据库信息的重要来源, 是国民经济各行业智能化管理的基础信息。而要想使白纸图满足G IS 应用的需要, 必须进行数字化处理。

1. 3. 7 便于传输与共享数字地形图实现了数字化, 数字化测图的地形图信息易于保存、复制、传输与共享; 而白纸图复制困难, 无法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共享。

2 数字化测图外业操作方法及工作内业处理事项

2.1 数字化测图外业操作方法

数字化测图不同于传统的模拟法测图, 在测量实践中应正确认识与掌握数字化测图的特点。数字化测图内业图形编辑主要依靠外业记录,外业测量时, 记录员应详细记清测点点号、属性、连线关系, 必要时绘制草图。

全站仪测距精度较高, 但在野外测量时, 不能盲目扩大测程及测站的覆盖范围, 由于测角误差不可避免, 因此应严格注意仪器的对中、整平、后视瞄准的精度。复杂地区应简单绘制地形草图, 以便使勾绘的等高线更加符合测区情况。

2.2 数字化测图工作内业处理事项

在内业图形编辑时, 各类地物符号应严格按照地形图图式要求进行编辑。因此, 在外业测量记录时要准确, 在内业图形编辑时, 根据地物的类别选取对应的地物符号进行编辑, 以满足数字化成图

的规范要求。

数字化测图在分组测量时, 各组测量的数据编辑完成后, 应将整个测区拼接起来, 认真检查各组测图的衔接情况, 检查处理后, 再考虑整个测区地形图分幅的问题。

数字化技术方法范文3

[关键词] 数字化环境 教学设计 过程 方法

数字化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即教师利用现代教学工具,设计适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计划。具体地说,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科特点以及新的教学理论,将教学内容数字化并信息化,配合现代计算机网络,向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教育信息的教学方案,使学科的教学设计适合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一、当前学科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状况分析与思考

教师课前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科教师也不例外,但是我们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一般都是延用常规的手段,在策略上注重“刺激反应”,因而将教与学的过程设计为“设置问题解答疑惑得出结论应用知识”,从这种教学设计看,灵活多变的教与学被教师框定在一个固定模式中,这注定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较多地采用“口授、板演、演示”等灌输手段。学生不管是知道的还是不知道的,只要是教师要求的,都将它记住,由此形成了消极被动的学习行为,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我个性都将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所框死。这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想去甚远,而且其教学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当前,学科教学设计缺少学生与丰富现象和事实相互直接作用的机会,因此,不可能让学生在实际活动、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不可能在学习中体验学习过程,

从计算机网络应用于课堂教学看,在教学中启发性将得到加强。通过形象生动的文字、声音、影视,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思维活动的积极状态,对图、影视进行由表及里,从个别到整体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事物发展规律,并掌握发展规律。通过生动的电子平台,与界面进行人机对话,让学习者动手,动脑,大大激发学习兴趣,在这种高度兴奋环境下,对于增加教学的信息密度有着莫大的好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传统的学科教学设计需要改进,而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的先导,科学而注重学生的学习、尊重学生主体的教学设计,是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课堂教学的真正体现。

二、数字化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

(一)数字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是关键

1.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是数字化过程的首要环节

在传统的教学系统中,只有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地、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与传统教学系统相比,信息技术的引入,对现代化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数字化环境下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熟悉数字化环境,系统学习下载、上传,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用Authorware、flash等软件编制课件、节件等,学习用计算机外设(扫描仪、摄像机、数字照相机等)获取资料,从而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没有这样的能力,数字化过程的实现将是非常困难的过程。

2.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是数字化过程的关键环节

对教学素材不能有很好的理解,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有机的、灵活的教学素材的整合。因此,钻研教材,充分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特别对教材的“关键”,“中心”等通过反复钻研,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对于素材的数字化有着莫大的帮助。

3.教师明确教学素材内容是数字化过程的重要环节

在数字化环境下教学设计中,具体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数字化学科学习课题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方法。

(2)数字化课题的重难点。

(3)数字化学习课题的能力目标(特别是网络环节的信息处理能力)。

(4)完成学习内容问题化序列,即将学生的学习课题转化为几个层次的问题:一个中心问题:确定学生学习内容的中心,一般为重点知识点。若干二级问题:为解决中心问题的二级支撑问题(一般控制在两个层次为宜)。

(5)常见生活题材的数字化。

(6)教学实验数字化(完成实验的录象并转换成AVI、MPEG、RM等格式)。

(7)数字化学生形成性习题、巩固性习题、诊断性习题。

(8)设置教研组教师的个人邮箱。

4.有机整合教学素材信息是数字化过程的核心环节

根据序列化问题,查找有关资料。教师根据由学习内容序列化的问题,通过校园网络的资源库、Internet、光盘等计算机信息载体,搜集与学科学习问题有关的资料,这是网络环境教学设计的核心,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1)做好记录:有用网站的地址;网站的相关内容介绍;网站概况等。

(2)组织材料:

组织文本材料:对学科问题的说明,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自然现象相关的其它现象,小故事,小实验介绍等。

组织图片材料:说明现象图片,描述过程图片,形象图片等。

组织视频材料:自然现象发生、发展过程记录的视频,情景视频等。

组织音频材料:自然现象的声音等。

其它材料:说明过程的模拟动画等。

将上述相关资料按教材章节,分门别类安放在校园网空间,并完成资料的重命名工作。

(3)开展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活动。

首先,确定那些可以用多媒体演示的自然现象,其次,运用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等软件编制多媒体插件,并上传到校园网资源库备用。

通过数字化教学素材,实现学生学习相关的内容信息化,可建成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科资料库,配置大量的能说明自然问题的视频、flash插件、题库等,达到数字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根本性目标。

(二)信息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是核心

教学内容数字化完成以后,即具备教与学有用的资源库条件下,信息化教学资源成为教与学过程中的核心。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教学资源库:其中文本、视频、动画、数据库、题库等必不可少。

2.构建信息平台。

设计教师个性化主页,其主要任务是完善网页与数据库连接,特别是设计好学习中各环节的反馈。做好如下板块:(1)课题导入设计;(2)解决二级问题素材设计;(3)诊断学生学习信息反馈设计;(4)诊断学生学习的检测设计;(5)收集学生整合学习材料的情况设计。

3.整合教与学资源:整合资源是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由于课堂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案的设计应该体现出一个教师的个性,应该考虑用教师组织的学习材料去影响学生,应该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应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要体现网络作为信息载体,其大容量,网络化,开放性,交互性,灵活性见长于印刷书籍的特点,使学习者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获取信息。

(三)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是根本

1.导入的设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网络环境课题的导入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此必须设计出引人入胜的导入。

(1)情景导入设计:为了展示学科的问题情景、事物的发展情景、学科现象的发生情景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视频、动画等,给以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应让计算机成为能与学生进行友好的交流平台。

(2)问题导入设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学生对问题理解的基础上,设置更深层次的问题,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问题展示一般以对课题细化的核心问题为主干,进一步的问题以若干个“支撑问题”的为主。

(3)直接导入设计:学科中的有些内容不适宜上述导入时,我们可以直接将学习信息呈现给学生。

2.学习素材呈现设计

在课题准备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途经获取了大量与学生学习有关信息资料,需要进行有机、合理整合,并将信息呈现给学生;将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与学生学习界面连接;设法运用网络手段促使学生快捷、高效取得学习信息,以提高效率。

可以以核心问题为主干,以支撑问题为分支,组成问题序列,在各个问题下配置相关的素材信息,用网页为主要呈现界面,用超连接方式实现跳转。

3.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的设计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及时、有效、快捷得到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需要有反馈环节,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及时指导。

在学习网页的各资源处设置访问量统计,实现呈现的各资源被访问人数统计,以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那些信息,以便教师引导学生对信息的利用。

从题库导入相关学生课后练习,起用校园网的网络作业系统,通过该系统,让学生通过网络在不同的阶段,不同时间,不同内容中,随时进行自我检测,由计算机评判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通过阅读计算机评判结果,实现快速、有效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后的解决问题情况,以便再配置进一步学习素材。

4.“模拟实验室”设计

(1)用AVI、RM、MPG等格式呈现学科的实验。

(2)用Flash、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实验模型,并配上分步描述,能交换。

5.学习诊断设计

呈现不同类型的例题,给出完整的分析思路、规范的解题过程及每一步说明,以供学生完成相应的形成性练习参考。

呈现不同类型的习题,每一类型4题,在呈现的过程中,用动画等形式展示习题的所述学科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习题所呈现的信息,并在习题的后部设置完成时间(取大于X,小于Y值),要求在大于X,小于Y的时间内完成习题,超过这一限度计算机自动判断为“未完成,并记录”。利用计算机网上作业软件,即时给出正误结果,并记录学生练习结果。

数字化环境是一个新的服务于教与学的环境,是教师改进教学设计的一个理想平台,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值得我们教师研究和尝试,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一定会焕发出其应有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3、4).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3).

[3]何克抗.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

[4]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5]李克东.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数字化技术方法范文4

关键词: 工艺接头布局原则;工艺接头设计

1.数字化装配定位方法及其装配准确度研究

准确度:指产品的实际尺寸与图纸上规定的名义尺寸相符合的程度(对一般机械产品,类似的概念被称为公差)。协调准确度:指两个飞机零件、组合件或部件之间相配合部位的实际几何形状和尺寸相符合的程度。飞机结构多采用薄壁结构,大多数零件是钣金件,其普遍特点是形状复杂、尺寸大、刚性差、易变形,因此飞机外形的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配准确度。为了保证飞机装配准确度和装配零、组件间协调要求,在飞机制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工艺装备(包括标准工艺装备、装配工艺装备、零件制造工艺装备等)。如何保证零件、组合件和部件之间的协调准确度是飞机制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1传统的飞机装配定位方法及其装配准确度

传统的飞机装配定位方法有如下几种:在型架内以骨架外型为装配基准,在型架内以蒙皮外形为装配基准、按装配孔装配定位,在夹具内按坐标定位孔装配等。基准:基准就是用一些点、线或面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相对位置。基准可以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设计基准是设计用来确定零件外形或决定结构相对位置的基准;工艺基准是在工艺过程使用,存在与零件、装配件上的具体的点、线或面。装配基准:用来确定工件之间相互位置的基准,引自文献。下面分别分析各种装配方法及其装配准确度。

(1)在型架内以骨架外形为装配基准的准确度

以型架外形为装配基准装配时,产品的装配准确度主要取决于骨架装配的准确度。骨架装配的准确度又取决于装配夹具的制造误差夹具。和骨架在装配夹具中的定位误差定位(骨架-夹具),另外还包括蒙皮在骨架上的定位误差定位(骨架-蒙皮)、蒙皮的厚度误差蒙皮厚度以及装配连接过程中的变形误整变形。因此,以骨架外形为基准装配的误差尺寸链方程可以写为:

装配=夹具+定位(骨架-夹具)+定位(骨架-蒙皮)+蒙皮厚度+变形

定位(骨架-夹具)和定位(骨架-蒙皮)正是骨架零件和裁配夹具之间的协调误差骨架一夹其及骨架和蒙皮之间的协调误差骨架一蒙皮。考虑到装配过程中的夹紧件的必紧作用,将使协调误差减小,故在两种协调误差加上修正系数K夹紧。,则误差尺寸链方程改写为:

装配=夹具+(骨架一夹其+骨架一蒙皮)K夹紧+蒙皮厚度+变形

(2)在骨架内以蒙皮外形为装配基准的准确度

采用以蒙皮外形为装配基准时,产品的外形准确度主要取决于装配夹具的制造误差夹具,另外蒙皮和装配夹具之间的定位误差定位(蒙皮-夹具),以及装配连接过程的中的变形误差变形。因此,以蒙皮外形为基准装配的误差尺寸链方程可以写为:

装配=夹具+定位(蒙皮-夹具)+变形

修正后的尺寸链方程为:

装配=夹具+蒙皮一夹其K夹紧+变形

(3)按装配孔装配的准确度

按装配孔装配的装配准确度首先取决于基准零件的制造误差基准零件和零件外形相对于装配孔的误差零件(外形-装配孔)。另外,当基准零件和其他零件按装配孔定位时,由于装配孔轴线不可能完全重合而形成协调误差装配孔(基准零件-零件)。最后,产品的装配准确度还取决于蒙皮的厚度误差蒙皮厚度和蒙皮在骨架上的定位误差定位(蒙皮-骨架),以及装配变形误差变形。因此,按装配孔装配时误差尺寸链方程可以写为:

装配=基准零件+零件(外形-装配孔)+装配孔(基准零件-零件)+定位(蒙皮-骨架)+蒙皮厚度+变形

修正后误差尺寸链方程为:

装配=基准零件+零件(外形-装配孔)+装配孔(基准零件-零件)K夹紧+蒙皮厚度+变形

(4)在夹具内按坐标定位孔装配的准确度

在夹具内按坐标定位孔装配的准确度首先取决于装配夹具中坐标定位孔位置的误差,即装配夹具的误差夹具,以及零件外形相对于坐标定位孔的误差零件(外形-坐标定位孔)还有骨架零件和装配夹具坐标定位孔之间的协调误差坐标定位孔(夹具-骨架)、蒙皮厚度误差蒙皮厚度、蒙皮在骨架上的定位误差定位(蒙皮-骨架)以及装配过程中的变形误差变形。因此,在夹具内按坐标定位孔装配的误差尺寸链方程可以写为:

装配=夹具+零件(外形-坐标定位孔)+坐标定位孔(夹具-骨架)+定位(蒙皮-骨架)+蒙皮厚度+变形

修正后误差尺寸链方程为:

装配=夹具+零件(外形-坐标定位孔)+坐标定位孔(夹具-骨架)+蒙皮-骨架K夹紧+蒙皮厚度+变形

1.2 数字化装配定蕴方法及其装配准确度

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是数字化装配工艺技术、面向数字化装配的工装设计技术、数字化柔性装配工装技术、光学检测与误差补偿技术、装配连接技术及数字化的集成控制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在飞机零件数字化装配的过程中,使用的工装是具有通用性的柔性工装夹具,该夹具在设计、铸造、安装过程中都使用数字化的方法来完成,因此该夹具的制造精度非常高;使用的定位方法是数字化的定位方法,通过数字化的传递,再加上光学测量与误差补偿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的提高零件的定位准确度。所以,数字化装配下装配的误差包括:夹具的制造误差、骨架和蒙皮的制造误差以及装配连接过程中的变形误差。

因此,按数字化装配方法装配的准确度首先取决于夹具的制造误差夹具,但由于夹具的设计、制造及安装过程都使用数字化技术,因此夹具制造误差夹具较小。在零件进行定位协调时采用数字化的定位方法,定位控制模块、机械随动定位装置、误差补偿模块构成定位的闭合循环回路,而这个定位回路结束的信号就是零件之间的定位准确度符合工艺设计要求,因此零件之间的定位误差为零。

还有就是骨架和蒙皮的制造误差骨架和蒙皮,由于在零件的设计制造过程中都使用数字化方法,所以误差也非常小,即骨架和蒙皮较小,将其合称为零件。最后就是装配过程中的变形误差变形。,因为在装配定位过程中定位准确度比较高,夹紧器对零件的夹紧力将非常小,即由夹紧引起的变形很小;变形主要是由连接过程引起的,即变形比较小。所以,数字化装配的误差尺寸键方程可以写为:

装配=夹具+零件+变形

由误差尺寸链可以看出,在数字化装配过程中,夹具是系统误差,并且其数值比较小。零件和零件变形的数值也比较小。由此可以见数字化装配定位方法降低了装配的误差,极大的提高了飞机装配的准确度。

2.数字化柔性装配工装技术研究

在飞机装配过程中,在装配连接之前必须进行零部件的定位和固定,以保持其良好的飞机动力学外形。这一切要靠装配工装来实现,所以工装技术是飞机装配技术的基础。按装配工装的结构和性能可分为:常规工装、模块化工装、柔性工装、数字化柔性工装。数字化柔性装配工装:是基于产品数字量尺寸协调体系的、可重组的模块化、自动化装配工装系统,其目的是在装配过程中实现产品信息的数字量传递,免除设计和制造各种产品(如飞机壁板、翼梁等)装配专用的传统装配型架/夹具,从而提高飞机装配的准确度,降低工装制造成本,缩短工装准备周期,同时大幅度提高装配生产率。

2.1基于机身壁板的数字化柔性装配工装技术

数字化柔性装配工装分为;静态模块和动态模块。针对本文机身壁板零件的装配,其静态模块是装配型架的基础框架,其是数字化装配平台的基础,所有动态模块都将建立在其之上。其动态模块包含两部分:机械随动定位装置、内型卡板及和蒙皮挡件。内型卡板与工装静态模块用螺栓连接,其功能是定位蒙皮,保证蒙皮的外型准确度;机械随动定位装置与工装静态横块用螺栓连接,其功能是实现长桁的定位,配合光学测量与设差补偿系统保证长桁与蒙皮的装配准确度。在装配不同类形的壁板零件时,则要动态摸块的调整或更换。

在进行飞机零件装配时,首先组建数字位柔性装配的平台,将动态模块与静态模块通过可调转接器进行连接。将内型卡板与蒙皮挡件安装到工装的静态框架上,再将机械随动定位装置安装到工装的静态框架上,这样数字化装配定位平台就搭建起来了。然后进行零件的装配,蒙皮靠内型卡板实现定位,机械随动定位装置的末端执行器夹持长桁,数字化装配控制模块控制定位装置实现长桁的移动。

数字化技术方法范文5

河南省人民医院信息中心,河南郑州 450003

[摘要] 门急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医院重要窗口,即是医疗质量的综合表现也是医疗技术水平的集中反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化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各类应用软件,优化医院管理流程,准确及时的对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实现医院业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本文将以数字化医疗质量管理特征为出发点,对提升门急诊医疗质量的方法进行分析。

[

关键词 ] 数字化;门急诊;医疗质量;管控方法

[中图分类号]R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049-02

[作者简介] 宋志华(1972-),男,河南郑州人,大学本科学历。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医疗IT。

加强数字化医疗质量管理、优化管理流程对提升医院质量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他影响因素的限制,导致当前门急诊信息化程度低,病历书写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医疗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针对当前门急诊出现的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达到提升医疗质量的目的。

1数字化门急诊医疗质量管理的特征

传统的门急诊管理流程导致挂号时间长,缴费时间长,医生接诊时间短,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便。数字化门急诊提升门急诊的工作效率,减少大家看病时间。以下将对数字化门急诊的医疗质量管理特征进行分析[1]。

1.1 涵盖范围广

数字化医疗质量管理在是指在医院综合在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各个系统的应用软件,实现涵盖医疗数量指标。在实践管理中涵盖的范围广,可对多个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包括:诊断质量、医生技术质量、药物管理质量及卫生经济管理质量等多个方面。其次数字化技术能对医疗服务效益和效率进行实时检测,对全程医疗质量进行实时控制,满足患者的需求。

1.2一体化作用明显

数字化医院门急诊医疗质量管理是一种全程化、全方位的医疗管理,不仅是管理方式的创新,更是管理理念的突破。在实践中对门急诊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每位患者的就医流程进行监督。其次医院专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对门急诊患者的排队时间、就诊时间及治疗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影像资料保证患者的就医安全[2]。

2数字化医院门急诊医疗管理的优势

数字化在门急诊医疗质量管理在保证患者的安全及家属的权利及就诊流程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以下将对数字化医院门急诊质量控制的优势进行分析。

2.1信息利用全面化

数字化技术实现医学信息共享、同时能提供诊疗辅助信息。能对患者信息进行长期性、规范性的管理。其次在后续治疗中,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病例,填写相关补充信息,保证患者病例的规范性。其次实现检验设备联机信息的条码采集,在实践中无需人工操作,提升检查检验的速度,保证数据结果的可靠性。各个终端信息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最大化的整合与利用了医疗质量相关信息[3]。

2.2医护沟通更便利

利用数字化在平台实现网络的便利性,能达到清晰、无漏洞的目的。医生和护士想要调取某患者的急诊病例时无需见面即可快速准确的执行,提升医护网络系统的便捷度,整体效能达到最大化。其次数字化管理有助于管理者第一时间调取病例,及时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信息,准确做出决策。实现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实时监控,减少手工操作环节,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2.3减少工作程序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可简化在工作流程。数字化管理将病人从挂号到结算及病例档案管理进行一体化管理。门急诊挂号、缴费等环节实现一站式发展,患者在各个终端点都能享受到服务,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就诊流程,给患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实现医患共赢的发展局面,使得“以缓和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实处[4]。

2.4 “一卡通”作用明显

当前在医院门急诊管理中,“一卡通”的作用比较明显。提前交定金,在门急诊就诊过程中减少找零钱的麻烦,有效的节省就诊时间。其次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应用“一卡通”,相关单位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对应用“一卡通”就诊的患者给予一定的便利,或者可以应用积分的方式,让更多的人都应用“一卡通”,减少大家的就诊排队时间和找零钱的时间。其次医院的自助一体机可以实现办卡、充值、挂号等功能,患者可以自己进行咨询服务,既节省自己的时间,也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3数字化门急诊医疗质量管控方法探析

针对数字化急诊在实践中的作用,为了将该方法落实到实践中,必须建立完善的管控方法。以下将对管控方式进行探究。

3.1对病人安全管控

在门急诊治疗过程中,需要对给药、输血及血制品等检测标本进行分析,对患者的身份进行确认。当前条码扫描是主要检测方法,将宽度不等的黑条和白条,按照规定编码原则排列。“条”表示的是对光线反射率比较低的部分,“空”表示的是反射率比较高的部分。不同的条和空组合起来表达特定的信息,通过特定的设备试读。在医疗服务中,将条形码作为管理信息,通过扫描仪器进行识别,实现计算机系统数据库对病人相应信息的快速调整和提取[5]。

3.2医疗连贯性管控方式

医疗服务的连续性要求医院为患者提供与自身需要相符的医疗服务,选取恰当的医疗服务流程,让患者积极了解医疗服务的内容和流程,进而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医院的PACS系统覆盖了 CR、DR、CT、PET-CT等检测设备,实现资源的共享。新型病例系统(EMRS)保证医生在诊室就可以在检查在病人的病例,了解病人各项检查结果,并对患者的既往病史的病例及住院情况进行实时浏览,实现病史记录和治疗的连续性[6]。

3.3药物管理的管控

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合理的用药监督体系至关重要。药物检测系统成为工作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减少用药差错情况的出现,对药物品种、规格、用量等进行实时监督检测,及时调出各个药物不良反应、相互间副作用及药物注意事项。其次药物监控系统和医保信息是连接的,可以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同时药单是自动打印的,避免了手工书写不规范情况的出现。

3.4门急诊流程管控

医院的基本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为了减少排队时间,应用一卡通信息系统,简化门急诊就诊病人的就医流程,做到患者就诊井然有。其次医院各个科室的系统对患者的信息进行自动收录,包括基本信息、病例、药物处方及检查结果和费用等。综合式查询系统对各个部门、科室的负责内容进行查询和调整,对信息进行整合,包括:急诊流量、就医效率、医疗质量等多个因素,尤其是对跨部门、跨业务之间的医疗数据进行整合、统计,保证工作的实效性[7]。

4结语

针对传统门急诊医疗质量差强人意的管理现状,为了提升管理效果,必须将数字化系统落实到实践中,着眼于实际,针对门急诊出现的问题,制定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保证体系的完善性,进而达到提升门急诊质量的目的。

[

参考文献]

[1] 陈敏,曾宇平,王春容.基于医疗信息技术的医疗质量管理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3(13):290-293.

[2] 郑万松,金桂秋,胡子荣.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4):390-394.

[3] 周季兰,包清.提高门急诊病历质量加强门急诊质量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2011(56):50-53.

[4] 王炳胜,王景明,彭东长,等.数字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模式转变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2(9):450-453.

[5] 黄正东,刘幼英,宋兰堂,等.现代医院信息管理方式变革的应用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5,19(5): 28-30.

[6] 叶承莉.实时控制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D].第三军医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2013(23):80-83.

数字化技术方法范文6

宽带SAR信号的高速采集和实时处理是宽带雷达的关键技术,而高速采集与实时传输又是制约实时处理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受数字化转换器件采样率、转化效率等因素限制,瞬时带宽达1GHz以上的X波段宽带SAR信号,因其带宽内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一致性要求严格,实现难度较大而受到尤其关注。本文对宽带SAR信号数字化技术进行了研究,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宽带SAR信号数字化方法,实现了对微波射频信号的直接采样。

硬件设计实现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是在一个通用、标准、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上,通过软件灵活编程配置来实现新的功能。与以串行执行和有限时序逻辑为主要特点的高速信号处理器(DSP)相比,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并行处理和流水线操作具有更快的数据处理能力,而且FPGA硬件可编程的特性更方便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反复自主开发,因此FPGA更适合作为通用硬件开发平台。本设计采用高速A/D转换器,以赛灵思Virtex-7系列FPGA为核心实现高速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传输。Virtex-7系列FPGA内部运行时钟频率高,逻辑资源多,接口丰富,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融合管理,然后利用内部集成的千兆位级高速串行收发模块以及光纤接口来进行数据传输,可以满足海量数据传输的要求。时钟源采用具有分频、移相等功能的时钟管理芯片来提供采样时钟,采样时钟可自适应编程,满足电路模块化、通用化的需求。硬件设计主要包括前端信号调理电路、高速A/D转换电路、数据缓存和传输等技术,其实现框图如图1所示。

1A/D及其接口电路设计

0.15m分辨率需要1.4GHz带宽的信号,若直接数字化所需要的采样率需大干2.8GS/s,如此高的采样率和对应的高数据率给工程实现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本设计采用超宽带模拟正交解调的方法,将解调生成I、Q两路带宽为±700MHz的信号分别采样,采样率选择为1.8GS/s。根据雷达系统的这种需求,并兼顾不同SAR工作模式,本设计选用的是德州仪器公司新推出的的高速A/D转换器AD C12D1800。该A/D芯片采用单独1.9V电源供电,单通道运行时采样率可达到3.6GS/s,双通道交叉运行时采样率可达到1.8GS/s,模拟信号输入带宽最大2.8GHz,量化有效位数9.2比特,满足系统设计的要求。内部提供的参考电压保证了参考电路的精确性,输出的低压差分信号(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LVDS)保证了数据传输、缓存的可靠性。

由于ADC12D1800要求输入信号电压峰峰值为1V左右的差分信号,故对前端雷达回波信号需采用低噪声运放电路进行放大。因系统要求保留基带零频信号,设计中舍弃电路简单的变压器,采用差分运放来实现单端信号到差分信号的转换。本设计选用高精度运放LMH6554一方面实现回波信号放大,另一方面将信号形式由单端输入转换为差分输出,提高系统信噪比,其应用电路如图2所示。为发挥运放低失真度、优越平衡性和共模抑制性,要运放的输入阻抗与信号源输出阻抗相匹配,图2给出的电阻参数是平衡反馈时前端信号等效输出阻抗为50Ω的情况下设计的,闭环增益(或称放大倍数)Av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实际测试,当R5=200Ω,R3=91Ω,R2=30Ω时,运放闭环增益为6dB,此时输出信号电压峰峰值约在1V左右,满足设计要求。

时钟电路是高速A/D完成数据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钟信号质量将直接影响采样的准确性。本设计选用德州仪器公司的LMX2531作为时钟源,该芯片内部集成压控振荡器(VCO)和锁相环(PLL),可产生稳定且低噪声的时钟信号,应用电路如图3所示。输出时钟频率fout通过3线制串口配置芯片内部寄存器参数实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2)中,fOSCin为外部参考振荡器输入频率,N、R、D为三个分频器分频系数。本设计需求输出频率为1.8GHz,选择外部参考频率为60MHz,N、R、D分别为64、2、1。由于差分信号抗干扰能力强,且具有良好的EMI特性,所以本设计将从第21引脚输出的1.8GHz采样时钟先利用电容C13隔直,滤除信号中的直流分量,再并接电阻R11进行50Ω阻抗匹配,然后通过1:1射频变压器转换为差分信号送到ADC12D1800的时钟输入端。

2.数据缓存和传输

根据系统设计要求,雷达发射信号脉冲最大60μs,因此在一个重频周期内,I、Q每个通道传输的最大数据量为(60μs×1800MHz)/2×12=81KB,而Virtex-7系列FPGA内置FIFO逻辑的双端口RAM容量只有36KB,所以需要外部配置高速SRAM作为数据传输的缓冲器。GS8662036是总线速度高达200MHz的SRAM,每片容量为2M×36B。数据将在FPGA被降速为125MHz×32B后再送到SRAM中。本设计采用两片GS8662Q36乒乓切换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控制关系如图4所示。FPGA控制两片GS8662Q36的存储读出时序,采集开始时,将采集数据往第一片GS8662Q36中写,当数据写满时,FPGA程序的采集控制模块产生乒乓切换信号,数据自动存入第二片GS8662Q36中,同时将第一片GS8662Q36中的采集数据通过DMA方式传送给GTX高速收发器,转换后送到片外光模块,如此轮换交替。这样,高速A/D数据采集和DMA传输可以同时进行,而DMA的速率远大于A/D采集速率,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数据丢失。

由于A/D转换器的采样率为1.8GS/s,利用ADC12D1800内部1:2多路输出选择器(DEMUX),单通道数据率可降低一半,FPGA高速收发器采用8B/10B编码,则单通道数据率为900×12×l0/8=13.5Gbps。工作最大重频按照8%计算,本设计选用武汉永力的一款四通道双向收发光模块,选择其中的2个通道进行数据传输,每个光纤通道数据率为4Gbps,则传输带宽为8Gbps,满足8%占空比的要求,能保证数据得到有效准实时传输。

高速PCB设计

高速PCB设计是宽带SAR雷达信号数字化实现的最关键技术之一。输入信号的高带宽导致需要很高的采样率,而采样时钟特别是GHz以上的时钟信号容易受电路分布参数的影响。下面重点阐述ADC12D1800的LVDS信号和采样时钟信号PCB设计时需注意的问题。

ADC12D1800采样输出是LVDS信号,该信号为紧密耦合的一对低电压高速差分信号。走线时除了两根信号线等间隔走线,还要与地平面相邻,尽量缩小信号回路从而减少辐射干扰。过孔容易导致差分信号阻抗不连续,所以应减少过孔数,并采用135°钝角拐弯。ADC12D1800的采样时钟信号CLK+、CLK-也是以差分对信号输入的,也应遵循上述LVDS走线原则。此外,我们对采样时钟线末端分别串接0402封装的100Ω电阻,用来抑制耦合到时钟差分线上的PCB噪声。

性能测试

在宽带SAR信号数字化系统中,I、Q信号采样通道的相位一致性关系着雷达回波I、Q通道的计算精度,也是后端进行脉冲压缩处理的基本要求。验证采样通道相位一致性可以从频域和时域两方面考虑。频域是通过计算通道相位不平衡度来衡量的,具体方法是将雷达回波模拟信号送入宽带SAR信号数字化系统进行采样,采集的回波数据在信号处理板(例如TS101)上进行离散FFT运算,得到回波信号的相位值,连续多次采样比较相位差值即为通道相位不平衡度。本设计要求I、Q通道不平衡度小于8°。时域验证是通过比较回波多次采样信号时域波形的一致性来完成的。若通道相位一致性好,那么多次采样信号的时域波形应基本重叠。

根据正交解调的原理,雷达回波模拟信号解调后转换为保留相位信息的复信号,该复信号可以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