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社区(村)财务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社区(村)财务管理现状
1.全面实施会计委托和电算化。从2005年社区组建成立以来,实施了村级财务镇(街道)委托记账制,且于2013年起社区(村)财务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有力地规范了农村财务。一是成立了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从事记账工作,统一由财政财务科(会计服务站)负责村级财务记帐、管理和审计。二是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结合实际,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明确工作责任,同时实施村级财务监督审计制度,以强化监督为重点,成立审计小组,全面开展社区(村)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专项审计工作。三是全面实施电算化。社区(村)账务于2013年全面实施电算化,由手工记帐转为电脑记帐,严格按照流程规范进行财务事项处理。
2.规范财务公开,增加财务透明度。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对财务公开的内容、公开的程序、公开的时间和公开的形式作了明确的规定。在每一季度末由会计服务站提供财务公开内容,由社区(村)公开上墙,农经站和财政财务科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3.全面实行财务跟踪监督管理。一是民主监督。成立了社区(村)民主理财小组,实行民主理财制度。二是实行财务监督。会计服务站按照政策、制度的规定,对每笔收支在入帐前进行审核监督,对不符合要求的票据予以退回补办手续,不合理和违规的单据予以退回,同时对社区(村)的现金、银行存款等进行不定期地盘点检查,严把库存关。
二、社区(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会人员素质较低,认识不足。现阶段大多数社区(村)财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财会专业知识培训途径少,甚至无证上岗。同时,部分社区(村)干部对自身承担的经济责任不够清晰,对财务问题认识不足,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找各种客观理由,存有推、托、应付消极思想,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
2.财务管理混乱,监督执行不到位。一是会计基础薄弱,部分社区(村)各类经济合同、重大经济问题的会议纪要等基础资料不完备,原始凭证存在附件缺失、白条入账、经手人、审核人签字不齐备,发票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大额现金不通过银行转账等现象。二是财务制度不完善,部分社区(村)包括招待费、考察费、差旅费等支出没有具体标准,不经过两委讨论,一律按实报销,随意性较大。三是部分社区(村)在重大项目建设上未实行公开招投标,操作不规范,无项目工程预决算书,在工程结束后也并未竣工审价。四是记账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对票据的合理性、合法性过问不深,没有切实起到监督作用。五是镇(街道)农经站、财政财务科在每年的社区(村)财务审计中,都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但部分社区(村)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对审计意见及审计决定执行不到位,无法起到完善整改的效果。
3.家底不清,社区和经济合作社账务核算混淆。由于农村集体资产的特殊性及历史原因,部分集体资产没有相应的资产登记簿,有账无物、有物无账,集体资产长期得不到清理,家底不清。现阶段社区和经济合作社办公地点和干部部分重叠,有些社区(村)应在社区支出的项目资金转嫁为村经济合作社支出,导致社区和经济合作社账目支出混乱,费用多头发生,造成账务核算混淆。
4.记账机构自身存在缺陷。财政财务科(会计服务站)既从事社区(村)财务记账工作,又负责对其的审计监督工作,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职责重叠冲突。
三、加强社区(村)财务管理的对策和思考
1.加大对社区(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力度,补充新鲜血液。针对社区(村)财会人员学历不高,专业技能欠缺等现状,应多渠道的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经济形势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新时期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部分社区(村)财会人员年龄略大,且身兼多职,可考虑通过补充新鲜血液等方式,由具备基础财务知识、年轻的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来专职担任财会岗位。
2.出台社区(村)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考核机制和奖惩制。结合社区(村)招投标、经济合作社三资管理等制度,制定一套完整的社区(村)财务管理和财务建设的制度。加大对社区(村)的财务审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及时对每个社区(村)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反馈。同时,镇(街道)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将社区(村)对财务制度和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纳入单位年度考核和干部年度考核体系,通过考核和奖惩措施来促进财务制度的落实,以规范社区(村)的财务管理情况。
3.继续完善社区(村)财务公开制度,强化社区(村)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
(1)财务公开要及时。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和普遍关注的筹资筹劳、大额资金管理使用等,根据需要随时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2)财务公开内容要具体。凡是要求公开的财务项目,都要按照内容全面、详略得当、层次清晰、通俗易懂的要求,及时向村民公开。
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范文2
按照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在坚决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结合行业特点,排查整治财务管理制度不落实及违规违纪问题以及民主决策和财务公开不落实问题,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排查整治垄断农村资源,侵占集体资产等问题,完善农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管理方面的制度措施,现将专项整治工作报告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开展宣传,做好动员。在全区农村经济管理系统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内利用会议标语、刷写大字块、电子显示屏、微信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宣传扫黑除恶行业清源的重要意义。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以多种形式召开培训会、座谈会,动员全体农经管理人员和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这次专项行动中。设立举报箱,主动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和举报。二是定期汇报和定期监测工作进度和具体情况。实行按月例会,听取扫黑除恶行业清源专项行动工作进度、存在的问题,下步工作打算。按月填报扫黑除恶行业清源专项行动推进统计表,监测开展检查次数、部门联合执法次数、出动执法人数。上报发现了哪些问题,整治了哪些问题。三是组织集中检查和相互检查、相互开展自查,区里指导各镇街农经管理人员深入村、屯、户排查是否存在垄断农村资源不交费,民主决策不落实,财务公开不到位的问题;镇街组织各村互检,检查财务制度不落实和是否存在违规违纪的问题。在镇街的督导下,各村按着工作要求,进行自检、自查、自纠。据统计,开展检查76次,出动执法人员228人,检查单位或场所180个。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专项检查、互查和自查,发现各村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问题。
(一)民主决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1、村民代表会议人数未达到法定人数问题。个别村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时,参会人数少于法定人数,会议决议没有法律效力。
2、村民代表会议记录过于简单,没有记录村民代表发言内容,没有表决的具体情况;不能真实反映村民代表会议的过程。
(二)村集体财务公开不落实的问题
1、财务公开内容专业化,公开的内容专业化,公开的内容是按会计科目整理而来,村民看不懂。
2、土地补偿费使用情况不公开
3、机动地收入未公开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落实
1、大额支出票据无明细
2、年末未编制决算
(四)违规违纪问题
1、挪用村集体资金给外村使用问题。
2、收入经营和承包收入不入账问题
(五)集体经济管理制度措施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
1、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2、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3、村集体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4、民主决策机制残缺不全的问题
5、经济公开制度不完善问题
6、民主理财监督机制不健全
7、内部牵制机制不到位问题
三、整改措施
针对发现的问题,对症下药,采取对应的整改措施。
1、责令立行整改,对于挪用集体资金给外村使用,收取集体经营收入私自截留,五荒收入不入账的问题;责成当事人马上入账,并依规给予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移交纪委监委严肃处理。对于未公开的土地补偿费使用和机动地收入,责令问题所在村依规公开;未编制决算的,责令补编决算。
2、开展业务培训。针对部分村、村民代表会议记录不规范;财务公开内容专业化,村民看不懂等问题开展专业培训,要求镇、街履职履责指导各村如何做好村民代表会议记录,村集体财务公开内容应当具体、通俗、易懂。
3、完善规章制度。
利用全区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之机,创新了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完善健全了票据管理、资产管理等十五项制度。
四、建立长效常治机制。
针对扫黑除恶行业清源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结合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上组建了经济合作社,在开展村集体经济活动中创新了新型管理体制,制定完善了各项运行机制,具体为:
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 基本业务;增加收入;举措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市农工办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大桥镇将据推进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截止2011年底,全镇成立三大合作组织93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31个,成员人数12062人,带动农户19183户,并组建四家专业合作联社;农地股份合作社22个,入股农户9220户,入股面积1.54万亩;农村社区股份专业合作社40个,量化农村集体资产11606.2万元,享受股权人数92489人。三大合作组织工商登记91个,登记率97.8%。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31个,农地股份合作社22个,农村社区股份专业合作社38个,工商注册登记率分别为100%、100%、95%。登记成员数102160人,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700人,农地股份合作社755人,农村社区股份专业合作社99705人。
一、坚持领导重视,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近年来,大桥镇在推进农村“三大合作”工作上坚持整体联动,明确责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保证了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具体做法:
(一)强化领导。镇党委、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推进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工作非常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每年在全镇农业农村会议上,镇领导都强调扎实推进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工作的重要性,多次对“三大合作”规范化建设进行调研,了解掌握“三大合作”发展状况,解决存在的问题,落实专人协助村组搞好组建及日常指导工作。
(二)强化责任。为了工作的上下联动,镇、村两级组织相应成立“三大合作”推进工作班子,明确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主办会计为直接责任人,村民主任、经济合作社社长紧密配合,搞好协调。同时镇党委、政府完善了村级干部工作考核办法,将推进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工作纳入年度镇管村干考核内容,与工资薪酬挂钩,调动了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坚持典型引路,形成以点促面的发展格局
积极参加市农工办组织的相关参观学习、听取先进合作社的经验介绍,培育壮大本镇已有一定基础的合作社,成功后在面上推广。
(一)组织学习。大桥镇先后组织3批合作组织负责人、基层干部等50余人,先后到浙江等地进行参观考察,进一步学习经验,拓宽视野,寻找差距,增强发展的针对性,积极组织合作组织法人参加市农工办举办的合作组织理事长培训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
(二)培育典型。大桥镇重点培育了扬州市现代农业特种作物合作社、江都市兴业花木专业合作社和江都市三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典型。现代农业和兴业花木合作社已创成市级“四有”合作社,三丰农机合作社被授予江苏省“四星级”农机合作社。
(三)推广经验。组织本镇合作组织负责人学习先进单位的成功经验,消化吸收不同类型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在面上推开。大桥镇重点推广“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农户”模式,强调了合作社成员股金分红及二次逐利。
三、坚持规范建设,形成促进增收的有效载体
大桥镇已创建省市“四有”合作社、“五好”合作示范社为契机,将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与农民增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起规范的运作机制,突出以制定章程和建立成员账户、台账为重点,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发展。
(一)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重点处理好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分配关系,主要通过最低保护价的形式做好利益的直接分配。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可分配盈余422.56万元,其中按交易量返还成员总额158.88万元,按股分红总额238.47万元。扬州市现代农业特种作物专业合作社与成员签订金花菜收购协议,成员每斤收购价比一般种植户高0.3元,确保成员一季种植金花菜亩均收入达到2800元,比种植小麦多收入2000元左右。该合作社按3000亩种植基地推算,农民增收达600万元。
(二)调整股金分红标准,提高农民收入。一是调整光明巨祥花卉土地合作社成员股金,由原来的每亩420元增加到每亩800元,每亩净增收380元,按1000亩计算,增加农户收入38万元。二是组建江都市滨江生态农业土地股份合作社,与土地流转农户签订入社合同,农户以2513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社,土地流转承包依据粮食部门挂牌收购价格按每年每亩田1200斤粳稻价格结算,仅此一项,农户土地流转获得收益88万元。
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范文4
(送审稿)
一、建设背景
近年来,XX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培育以瓜果蔬菜种植的优势特色产业,建有XX村千亩西瓜种植基地、XX千亩供港蔬菜基地和街道、XX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全镇瓜果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以上,其中设施果蔬面积3000亩,成为渝河流域冷凉蔬菜产业示范区。为进一步推动全镇果蔬种植产业发展,扩大冷凉蔬菜种植面积,延长产业链条,有效增加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解决农户分散种植规模小、销售路径不畅、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计划由XX镇政府具体负责,县农业农村局监管,在XX镇街道村建成集蔬菜冷藏库、新特农产品展示厅、电商中心、化验室、蔬菜分拣中心于一体的现代化果蔬销售中心。
二、总体目标
以调整全镇农产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拓宽农业增收渠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围绕XX镇现有的XX村千亩西瓜种植基地、XX千亩供港蔬菜基地和街道、XX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对原XX镇集中供热站进行拆除,原地改建一个集蔬菜种植、收购、贮藏、批发、配送和农超对接、功能齐全的果蔬销售中心。销售中心占地面积9451平方米,计划于2021年3月25日开工,6月30日前建设完成,项目总投资320万元。项目建成后,通过冷藏瓜果蔬菜,有效地保持瓜果蔬菜的外观、色泽、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达到保质保鲜、延长保存期的目的,起到调剂淡旺季市场的需求、从而使瓜果蔬菜能增值。果蔬销售中心建成后产权归集体所有,由村集体合作社负责运营,XX镇政府监管,除向瓜果蔬菜种植企业以出租方式收取租金增加村集体收入外,还可带动村集体和周边农户发展果蔬种植展业, 学习种植、销售、管理等先进技术和模式,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周边富裕劳动力的季节性务工收入。
三、建设内容
(一)建设主体。XX镇人民政府
(二)实施地点。XX县XX镇街道村
(三)实施内容。
1、新建长60米、宽20米组装式蔬菜冷藏库1座,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包括贮藏间、制冷机房和变配电间等建筑物,由预制钢结构厂房、库板和节能型制冷设备组成,库容量1000吨以上。
2、新建长30米、宽10米农产品展示厅及附属用房一座,主结构为钢结构,由混泥土隔断,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3、新建长50米、宽20米钢结构蔬菜分拣中心一座,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4、翻新改造原集中供热站其他附属设施(包括大门、围墙、场地硬化、花艺围栏等)。
(四)土地使用及来源。
对原XX镇集中供热站废旧锅炉等设施进行拆除,原地改建。
四、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资金概算。项目总投资320万元,其中:
1.冷藏库:20米×60米×1800元/平方米=216万元;
2.农产品展示厅及附属用房:30米×10米×1500元/平方米=45万元;
3.蔬菜分拣中心:20米×50米×330元/平方米=33万元;
4.其他附属费用:铁艺围墙翻新:120米×100元/米=1.2万元;大门翻新:1座×2000元=0.2万元;花园围栏:30米×4×50元/米=0.6万元;场地硬化60米×40米×100元/平方米=24万元;合计26万元。
(二)资金筹措。所需资金由县财政资金和申请自治区项目补贴两部分构成,其中申请自治区冷库建设项目补贴100万元,剩余220万元申请县财政资金解决。筹集资金全部壮大村集体经济模式注入XX街道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成后产权归集体所有,由村集体合作社负责运营,XX镇政府监管,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XX镇果蔬销售中心建设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表
序号
名称
规模(平方米、个)
单位造价(元)
投资(万元)
资金筹措(元)
项目补贴( 万元)
县财政资金 (万元)
合计
320
100
220
1
蔬菜冷库
1200
1800
216
100
116
2
农产品展示厅及附属办公室
300
1500
45
45
3
蔬菜分拣中心
1000
330
33
33
4
其他附属费用
26
26
五、建设周期及实施步骤
项目建设期95天,即2021年3月25日至2021年6月30日。
(一)第一阶段(3月1日至3月25日):完成方案编制,对原XX镇集中供热站废旧锅炉等设施进行拆除;
(二)第二阶段(3月25日至5月10日):完成冷藏库、农产品展示厅及附属用房、蔬菜分拣车间建设用房的主体建设;
(三)第三阶段(5月10日至6月10日):完成冷藏库、农产品展示厅及附属用房、蔬菜分拣车间建设用房的附属设施及室内设施的建设;完成铁艺围墙翻新、大门翻新、花园围栏、场地硬化等设施。
(四)第四阶段(6月10日至6月30日):项目自验及申请验收,资金兑付。
六、预期收益
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通过冷藏瓜果蔬菜,有效地保持瓜果蔬菜的外观、色泽、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达到保质保鲜、延长保存期的目的,起到调剂淡旺季市场的需求、从而使瓜果蔬菜能增值。项目建成运营后,年可为周边的种植企业和种植户增加1000吨以上的瓜果蔬菜贮存量,经贮存后,每吨冷冻的果品扣除冷冻费用后,增值500元以上,增加种植企业和当地种植户收入100万元以上,有效的解决了由于当地冷库存量不足而导致的农户贮存费过高和集中上市、价格低迷的情况,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街道村集体合作社通过向企业出租的方式,年收益可达50万元。同时,间接带动周边种植户150多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2、社会效益。建成一个集蔬菜种植、收购、批发、贮藏、配送和农超对接功能齐全的瓜果蔬菜销售中心,通过“市场+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拓展经营领域、创建特色品牌、搭建交易平台,实现蔬菜订单生产和农商对接,带动XX镇蔬菜产业的大力发展,对活跃地方经济、增加瓜果蔬菜协调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3、生态效益。项目采用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加快XX县及周边地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促进特色农产品向无公害、绿色、有机方向发展,全面提高区域内农产品品质和食品质量。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新建项目具体由XX镇政府负责实施,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监管,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XXXX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副组长:XXXX县XX镇党委书记
成员:XXXX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XXXX县财政局副局长
XXXX县审计局副局长
XXXX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XXXX县XX镇镇长
XXXX县XX镇副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由陈作彬任办公室主任,赵忠宁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实施、验收等。
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借鉴;乌鲁木齐市芦草沟乡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133-03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基础力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农业农村宏观调控和微观服务,创新农业和农村经营机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近几年,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都在积极推动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协会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在依法健康发展,“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福一方群众”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芦草沟乡根据辖区的自身特点建立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辖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芦草沟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 现状
芦草沟乡2001―2005年间拥有7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包括1个养猪协会,1个奶业协会,2个牛羊育肥养殖协会,3个种植协会。2007年,由于行政区划调整,芦草沟乡辖区中有3个村被划入水磨沟区,芦草沟乡拥有的7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有2个育肥牛羊协会,1个奶业协会和1个种植协会,共4个协会随着行政辖区的划分也归入了水磨沟区,仅存的3个协会又由于人员文化素质不高、专业知识匮乏、经验不足、制度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因素,到目前基本上处在瘫停状态,并没有发挥出专业合作组织应有的功能。
(二)特点
一是规模速度处在初级阶段。全乡2001―2005年只拥有7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仅存的3个协会也处在瘫停状态,数量少且发展缓慢,没有发挥出协会的作用。二是产业领域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主要集中在瓜果、蔬菜等特色种植领域,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作物领域分布较少。三是利益连接不紧密。利益连接方式处在技术合作、信息合作而多没有发展成较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四是服务水平处在初级阶段。处在向社员单纯提供技术、信息和购销服务的阶段,而没有延伸到储运、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
二、 存在的问题
根据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来看,芦草沟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偏差
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中,认识上存在偏差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已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发展的无形障碍。村领导干部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重视不够,缺乏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了解。一些人思想观念更新慢,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缺乏了解,看不到其发展的前景,对政府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也没有精心组织引导,致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农民群众认识上的偏差,主要将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视为走形式,缺乏领导和参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思想基础。
(二)发展规模小、质量高的不多
目前的合作经济组织一般只能带动和辐射本社或本村范围内的部分农户,能够发挥区域性带动作用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较少。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不足,公共积累少,制约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大多还只是在种植、养殖、传统收购销售,产前产后常规服务的层面,涉及现代物流、精深加工方面的少,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发挥。
(三)管理不规范,组织化程度不高
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民主管理和规范运作。一方面,组织与入社农户之间多是技术、信息咨询联系,利益联系不紧密,出现“空壳问题”;另一方面,存在规章制度不规范、组织机构不健全的问题,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执行机构。
(四)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
农产品市场竞争不仅是产品质量的竞争,也是产品形象的竞争。因此,商标、品牌、包装、信誉等有形和无形资产都显得十分重要。但是,芦草沟乡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甚至没有注册商标,更谈不上市场知名度,因而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受到负面影响。
(五)农民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但有的农民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识模糊,怀疑加入后的收益,所以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主要模式借鉴
(一)新疆疆外主要成功模式
疆外一些省份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发展内容丰富。主要模式有:
1. 能人依托型
这是“能人牵头,农户参与”的模式,在“能人”效应下建立和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有较强的自发性和独立性。这种模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大都规模比较小,运作不规范,往往由能人一手包办,有的甚至连章程也没有,主要依靠能人的个人权威来维系组织与成员之间的关系。还有,产权往往比较模糊,能人个人的财产与合作组织的公共财产所属往往不很清晰。
2.农民专业协会
如山东青州市弥河镇食用菌协会,它是农民在自愿基础上组成的非企业性合作经济组织,为社员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销售信息等方面的服务。该协会于1999年成立,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千家万户,积极为食用菌业提前、产中、产后等系列化服务。
3.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依托型
由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把一部分专业农户组织起来,开展服务,促进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一种运作模式。它与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不矛盾,反而成为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组织依托。这种模式多出现在“一村一品”发展较好的地区,但其产权不太清晰,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专业合作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村委会班子与合作经济组织班子之间的关系,成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
4.基层农技部门依托型
这是在当地农技服务站等涉农服务部门的牵头下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一种运作模式。依托基层农技部门,利用其技术、服务等优势组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约占浙江省总数的30%,是主要的运作模式之一。农技部门利用其信息、技术及设施的优势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形成一种多方共赢的结果。对农技部门来说,不仅使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有了保证,而且推动了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在农民中重新获得了地位。
5.运销型合作社
如宁津县刘营优生猪运销型合作社,它是针对农民卖难问题,围绕搞活农产品流通,确保农产品产得出、卖得掉、卖个好价格而建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1999年由6名生猪运销户发起成立。现有生猪运销大户50多户,社员400多人,300多辆车,固定资产80万元,年外销生猪10万头,盈利140万元。
6.公司依托型
以从事农产品加工或销售等业务为主的公司为依托,吸收相关农户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的运作模式。这类模式在浙江省约占10%,也是很重要的运作模式。
(二)新疆疆内主要成功模式
新疆经过农村改革30年的探索与实践,新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2009年上半年,全区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近2 000个。主要成功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1.能人领办型
由种养殖大户或经营能手牵头,积极吸纳农户参加。在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件尚不成熟的地区,以从事农产品购销为主,形成“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这种的模式因为组织便利而被大量采用。同时,这种模式为进一步成立专业合作社提供了资金、管理、技术等基础。能人领办型直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例如,昌吉市铁牛农机合作社由13名农机能手自发组织,自2007年成立以来主要开展跨区农机作业服务,与周边农场及种植大户签订作业订单上万亩。
2.“支部+协会”型和村干部引领型
由村党支部或村干部牵头,利用外部资金或威信优势,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阜康市黄土梁惠农经济合作社就是由党支部牵头组织,合作社下设贮藏保鲜、棉花、大白菜、奶牛、大米、牛羊育肥6个分会。还有如玛纳斯兰州湾镇金土豆合作社,就是由村干部引领58户农户组建,生产早熟土豆形成规模并连续几年出口到哈萨克斯坦,带动了农民增收。
3.技术人员领办型
由技术人员牵头,以提供技术服务为核心组建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如吉木萨尔县大有乡金土地合作社,合作社依靠自身技术优势并通过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向社员提供服务,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发挥很好的作用。再比如玛纳斯县头工乡绿藤葡萄专业合作社由头工乡农技站技术人员和农户联合组建,带动了这个乡葡萄规模化生产。
4.龙头企业依托型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由农民组建合作经济组织,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这种模式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如依托工业番茄加工龙头企业、甜菜制糖龙头企业、葡萄酒龙头加工企业、奶制品加工龙头企业组建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订单跟企业形成联合与合作关系。如泰昆集团与呼图壁县大丰镇联合兴办的养鸡合作社,采取农户入股,鸡由公司统一饲养,农户通过从公司分红获利;或由泰昆集团提供鸡苗、防疫、养殖技术指导、销售等服务,农户通过提供饲养劳动获利。
5.基地带动型
以一定区域的农产品基地为基础,以技术、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为纽带,形成“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运作形式。如且末县、若羌县形成的红枣产业带,焉耆盆地的工业番茄、葡萄、打瓜、色素辣椒等经济作物产业带,发展了香梨、工业番茄、红枣、打瓜、色素辣椒、无公害蔬菜等专业协会,同时,结合现代畜牧业发展,在库尔勒、焉耆、和静等地建立了奶牛养殖协会。昌吉市围绕红色产业抓大农业,番茄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成为新疆主要的番茄种植基地,并有中粮屯河、新中基、新疆昌通等多家番茄加工企业。昌吉市番茄协会顺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为番茄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会员已由最初的49人发展到930多人,辐射带动了4个乡镇、5 000多户农民增收。
6.股份合作联合型
引入股份合作机制,由农户、合作组织和企业自愿联合,按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是近年出现的以股金为主,以土地、厂房设备、技术为补充的自愿合作与联合组建的合作经济组织,其中有一些从开始入股登记注册即为法人经济实体。如塔城丰农玉米合作社,开始以每股50元入股,资金20万起家,经过两年的运营,形成了250户社员、200万元固定资产、300万元流动资金的规模,2008年购销玉米等农产品2.5万吨。
需要说明的是,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中,政府、企业、科研、大户等主体在市场这个前提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模式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如2009年3月成立的塔城市汇丰农作物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有自治区小麦育种基地和塔城地区丰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两个集体会员。科研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同时加入,使该合作社形成“科研+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所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模式必将随着实践经验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呈现出更多适应市场需要的新形式。
四、芦草沟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本模式选择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普遍性决定了它的可仿效性,其特殊性决定了它的选择性。结合芦草沟乡实际情况,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采用以下的发展模式:
模式一:目前,有优势产业但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的,可以采取“政府组织模式”。这类模式就是“政府+协会+农户”的模式,要求政府围绕优势产业组建协会,开发优势资源,培植新产业,使潜在的优势变成市场竞争优势。从芦草沟乡实际情况出发,“低起点、高着眼”,采取“两步走模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先由政府参与,调动各方力量办协会,然后再引导协会向专业合作社发展。这符合芦草沟乡当前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实际情况。
模式二:未来,形成产业集群。农产品出现卖难的,可以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型”以及“农民自办型”等发展模式。这类模式要求政府积极引导经纪人、企业、党政干部兴办协会或市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开拓市场,以便获取各种市场信息,降低交易费用,避免恶性竞争,提高农户的谈判能力,用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实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政府要做好裁判,确保经纪人、公司与会员的利益不受损害,促进协会的健康成长。
五、芦草沟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对策
(一) 加强组织领导
芦草沟乡成立发展农村经济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具体事宜,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职能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要求,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来抓。要努力营造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
(二)加强宣传教育
采取各种方式向农民群众宣传国家、自治区对开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政策,介绍外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验,向农民讲清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是民建、民管、民受益的群众组织,目的是让农民按照自愿的原则组织起来,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大力宣传形成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激发农民群众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三)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技能培训
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础,必须在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工作的同时,夯实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对合作社的培训辅导,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辅导制度。通过举办各种农业知识培训班,传授农业技术和技能,重点辅导农业合作社的运营和管理知识,以提高合作社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的素质,促进合作社提升整体素质。通过合作社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增强农民的合作意识,培养有文化、有技术、善合作、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典型示范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先抓典型。开展试点示范,然后在巩固试点成果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某行业的成功模式,再逐步推开,稳步地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典型示范、总结推广,使广大农民亲自体验或亲自看到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好处,从而调动更多的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也使政府部门领导在实践中掌握了如何指导合作组织发展的经验,然后再去指导实践。从实际出发,选择和确定相应的示范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示范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体系。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积极争取自治区、米东新区财政支持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为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自治区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2009年9月起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2 000万元),重点扶持开展工作较好的典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择优扶持成为自治区级典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地州和县市财政每年也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的项目,只要符合专项资金投向的,各级财政部门应优先立项。安排一定数量的支农周转金和信贷资金,用以扶持符合政府产业政策的新技术引进、教育培训等。
二是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政策。凡是国家规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享受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都要帮助争取政策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向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和劳务所得收入,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凡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其销售属于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范围内的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销售农产品,按1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对收购的免税农产品原料,可凭税务机关批准使用的收购凭证,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三是帮助落实金融信贷扶持政策。农村信用社及其他金融机构,要积极研究制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简化审批手续,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季节性、临时性所需资金,提供各种类型的低息贷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配建服务场所和农产品经营网点、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购置农产品运销设备。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自有资产抵押或社员联保的形式办理贷款手续。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如实行“小额信贷”,并且给予财政贴息,农业产业化等贴息资金要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倾斜。
四是落实用地用水用电和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政策。根据国家政策。农民合作社发展需要的用地应依法优先优惠从快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养殖基地、发展花卉苗木所需用地,在不改变农用地用途的情况下,可依法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租赁、入股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予以解决。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所需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的,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优先安排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农民合作社从初加工、贮藏保鲜应按农业生产水价电价标准执行。对农民合作社整车并合法装载自产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在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绿色通道”上通行,在原有车型收费标准的基础上降一型征收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通行费,对农民合作社的产品认证、商标注册等实行补贴奖励等优惠政策。通过对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扶持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优惠政策的细化及有效落实,为芦草沟乡农民合作社建设发展开绿灯,创造宽松的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1] 唐志强.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57.
[2] 黄俐晔.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模式的实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7,(3):83.
[3] 贺小林,武国航.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2009,(2):45-49.
[4] 姜明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来自云南省的调查[J].江苏农业经济,2006,(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