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活动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活动课范文1
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课程内容日趋完善,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关键词: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小学数学活动课,是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课程内容日趋完善,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对发展智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怎样开展小学教学活动课,谈我个人几点看法。
1.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小学教学活动课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一种补充,而课堂教学又是活动课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但目的就是一个,是使教育者尽可能受到最大限度的教育,使之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活动课不能再现于课堂教学,有它本身的特色,它不受教学大纲,班级授课制的统一要求的限制,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参加,活动课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
作为组织者――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去开展,这样才能使所传授的知识跟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因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2)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学生的高尚的情操。
(3)结合活动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2.要把活动的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
活动课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补充形式,那么它的活动形式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探索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掌握其数学的规律。因此在活动课的过程中,力求新颖,尽可能使“乐”学转化为“会”学。
如以下题为例,加以说明“知”和“趣”的结合。在古代有一个富翁临终前,要把十一个元宝分给三个儿子。把元宝总数的二分之一分给老大,四分之一分给老二,六分之一分给老三,每人应该分得几个?(分到的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元宝)。
学生面对这样的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一睥解决问题,像这样设计问题,就显得十分有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可以用下一例来说明使“乐”学转化为“会”学。如,有这样一组数列:1,1/4,1/9,1/16,1/25,1/36……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如果把1写成1/1再重新组合即1/1,1/4,1/9,1/16,1/25,1/36,1/49,就不难发现,第一个分数的分母可以写成1=12,第二个分数的分母可以写成4=22,第三个分数的分母可以写成9=32,第四个分数的分母可以写成16=42,依此类推,就会发现,这组数列的分母一定是1,2,3,4,5,6,……这样连续自然数的平方。
小学数学活动课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095
一、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定义
小学数学活动课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旨在培养学生数学兴趣、获得直观感受、发展个性的课程。它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探索以及沟通、互助,帮助学生解决源自生活的问题,促进认知、行为、情感的和谐发展。它主要是以游戏、实验、制作,也可以是竞赛、测量、调查等活动形式存在。构建从课堂到课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内外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到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升利用数学知识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活动课主要有“综合与实践”和“概率与统计”“空间与图形”等领域的内容。
二、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陶行知先生在很多年前就提出过儿童的“六大解放”问题,他指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嘴、眼睛、双手,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这样能帮助他们发展成为独立、自强的人。小学生很需要数学活动课提供的直观感性经历来锻炼抽象逻辑思维,为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儿童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高度集中,实践活动课程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注意力。我国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实践活动课,2011年的《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课统称为“综合与实践”。
三、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现状及原因
长期以来,边远落后地区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现状表面看似成果颇丰,实则收效甚微,大多实践活动课流于形式,更严重的是边远落后地区的学生很少或没有上过实践活动课。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程度不够
教育部将实践活动课纳入小学教学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把实践活动课一笔带过,有的直接忽略。实践活动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学领导不重视活动实践课。实践活动课的功能,实践活动课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意义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 教师容易“越位”
很多教师往往把实践活动课教成知识传授课,很容易“越位”。实践活动课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但实际上教师操控了课堂,成了主角。教师提前设计好课堂的程序,没有有效地激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易越俎代庖,帮助他们完成实践活动。
3. 课程内容易“变味”
实践活动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明显的差异,很多教师容易在实践活动课中传授更多的知识,导致数学实践活动课上成了传统数学知识传授课。这表明,教师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定位不清,深受应试教育观念的约束,长期重知识传授而轻实践、探索与发现。
4. 客观条件的限制
在边远落后地区,供教师使用的教学资源有限,有很多学校甚至连实践活动教室都没有,更没有条件设计开发课程内容。另外,教师没有得到有效的培训指导,开发实际教学资源的能力弱,盲目抄袭、借鉴,与生活的联系不够密切,没有体现出实践活动课应有的特点。边远地区学校的班额大,不利于教师开展实践活动课,人均资源所有量低,实践活动课收效甚微。
四、关于改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几点建议
1. 认真学习,扭转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需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为第一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中自由发挥、自我创造、自我升华。俗话说:“脑袋决定行为”,为了弥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弱的状况,应该积极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扭转长期以来禁锢的传统思维,深化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重要性理解,深刻把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
2. 把握精髓,整合开发
实践活动课有自身的特色,但是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始终是灵魂、主体,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游艺会就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数学游艺会里可以借助比赛、游戏等载体设计出一些小趣味题目,典型的比如变换图形、一题多解、简便运算等,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比如,对基本图形的认识主要通过让学生观看、触摸、玩耍,感受把握这些图形的基本特点。游戏也是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中效果较好的一种形式。
3. 引导参与,注重评价
对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不仅教师,家长、合作伙伴等也是评价者,应该充分调动这些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在实践活动课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上课时,一定要留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合作意识、参与意识,评价更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适当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椭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进一步完善对自己的认识,培养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
4. 注重反思
小学数学活动课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176-01
1.开设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意义
数学活动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丰富多采的数学活动课,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学生的兴趣、受好和特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发展数学才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
2.1 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如观察、实验、练习等,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活动课不同于课外活动,活动课必须有教学纲要和活动课指导书,并严格按此规范实施教学进程,而课外活动则不具备这个要求。
2.2 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学科类课程的教学活动要做到人人受益,这里所说的 "人人受益",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提高来理解,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提高不甚明显,但是通过数学的橱窗对观察课外天地和实际生活产生了兴趣,这也是受益。
2.3 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小学生振奋向上的心理状态的形成立足于好奇感,而好奇感的永恒程度又依赖于环境对小学生接受知识是否有一种愉。因此建立一种愉快接受教育的氛围是调控环境的关键。不要设想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个个都成为数学神童,教学活动就应当提供学生认为有趣的、益于拓广知识的模仿典型,充分保护"童心"。
2.4 必须突出具体形象思维,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小学生的思维,在四年级之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四年级之后,则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过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支柱。小学数学的学科课和活动课,要促使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数学活动课的组织形式
3.1 个体活动。 个体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种方式,个体活动主要适于数学尖子生主要完成选修的数学活动课程内容,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及早发现数学人才、培养数学人才。个体活动的最突出优势在于使每个学生个体在各方面的提高和锻炼都较有保证,因为活动是独立的,数学任务的完成和数学作品的产生或其中某个部分的制作都主要靠自己的力量。虽然个体活动的形式不是活动课经常采用的形式,但必须考虑在整个活动中要为个体活动留有充分的余地,使之与小组和集体活动妥善地结合起来发挥效益。
3.2 小组活动。对于数学活动课来讲,小组活动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经常采用的形式,通常无论什么内容的活动,都可以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个体和集体活动大多穿插在小组活动之中。小组活动是指在统一的时间内,以学生的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有专门学习某些数学内容的小组,如奥林匹克数学小组、数学门诊部等,也有综合性的数学兴趣小组。小组活动通常是打破班级、年级的界限,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有固定的活动时间、空间和辅导教师。小组活动按年级一般又分为低年级小组(1-2年级)、中年级小组(3-4年级)和高年级小组(5-6年级);低年级数学小组以兴趣活动为主,中年级数学小组注重普及,高年级数学小组以特长活动、创造性活动为主。
3.3 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活动,全班同学共同参加,主要完成必修的数学活动课程内容。集体活动比个体和小组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人际交往环境,以及提出了更强的人际合作的要求。集体活动适用于同一位数学教师身兼数学学科课和数学活动课两职的实情,它有利于学科课和活动课有机结合、相辅相成。集体活动便于组织,时间和空间以及内容的安排都有较大的灵活性,集体活动既可以安排每周一次的数学活动课,又可以配合一个活动主题集中安排。以上所谈的三种组织形式的选择不是绝对的,在一个完整的主题活动中,可经常轮流采用几种形式。
4.活动内容的选择
4.1 趣味性。活动要富于童趣,为学生喜闻乐见,选材应在学生能理解接受的前提下,尽可能体现新、奇、趣。如:中央电视台《开心词典》栏目常用的将3、6、4、2四个数及+-×÷或()等符号,组成五个得数是24的算式一题,设计为"玩扑克抢答24点"游戏。
4.2 拓展性。活动课内容要从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出发,让学生在活动中加以拓宽。例如:结合圆面积的学科教学,介绍"蒂多公主买地"的故事。并通过"拼拼、摆摆、想想、算算"过程中发现,在"周长相等的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这就是等周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活动课范文4
数学活动课,是教师结合学生有关数学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也是区别于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因此,必须摆脱课堂教学中惯用的教师讲例题,学生练习题的模式。首先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这些活动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一、让学生尽兴地玩和画
玩是儿童的天性,学是儿童的天职,如何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寓教于乐”注意活动的情趣,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重视它愉悦身心的作用,是数学活动课的“生命线”。我在数学活动课中,经常让学生通过“玩”和“画”来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练习”活动中,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两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上4、5、6、7、8、9和3、4、5、6、7、8。上课时学生自抛自做,或同桌合作甲抛乙做,或同桌每人抛1个两人争做等等,让学生“玩”得很起劲,学得很有趣,练得很灵活,练习的正确率和速度明显提高。
又如:我在教学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我让是给学生一个情境:同学们,只要人人栽下一棵树,就会连成大森林,植树造林人人有责,下面就让我们到操场上去植树吧! [课件出示] 在操场边上,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4米植一棵。请同学们帮助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算一算按照你的设计方案需要多少棵树苗。同桌为一组,设计一份植树方案。表中的线段代表20米的小路。用你们喜欢的图案表示树,把你们设计的方案画一画。一会儿我们比一比哪组的设计新颖、更有创意。根据你们的方案,需要种几棵树?(小组活动)小组内的学生都在想着、画着、比着,他们使出了全身心的智慧自觉地投出到自主学习当中,结果是有的组用5棵树苗、有的组用4棵树苗、还有的组用6棵树苗。我顺势引出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不栽。学生自书总结出公试:
全长:间隔长度=间隔数 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
只栽一端:棵数=间隔数 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你看学生在画中探究,画中领悟,画中求知,愉快学习,效果更佳。
二、让学生愉快地说
数学活动课的最大特点是要摆脱课堂教学中惯用的教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的一般模式,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愉快地“说”起来。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会说,而且要求学生间进行辩论;不仅要求学生会说为什么是这样想的,而且要求学生会说为什么不是这样做的。通过愉快的说的训练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品质。例如,再一次数学活动课上,我设计了一道智力题:树上有9只鸟,猎人用枪打死1只,这时树上还有几只鸟?这是一道常见的,甚至可以说是“陈旧”的智力题了,题目一出示:
生1:树上没有鸟了,因为打死的掉下来了,活着的听到枪响全飞走了……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树上还有1只鸟,就是那只被打死的鸟挂在树枝上,其余的全飞走了……
生3:树上还有1只鸟,这只鸟是死鸟的妈妈,她不肯离开……
生4:树上还有8只鸟,因为这8只鸟都是刚出生的,都在窝里,不会飞……
生5:树上还有9只鸟,我们可以这样想:是用无声手枪打的,打死的一只还挂在树枝上,而另外8只鸟也没有受到任何惊吓……
生6:树上还有7只鸟,我们假设9只鸟,有7只小鸟还不会飞,而会飞的一只打死了掉在地上,另一只听到枪声飞跑了……
进行这样说的训练,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一种乐趣,而且逐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了思维品质的提高。
三、让学生认真地想
小学数学活动课范文5
关键词:引导;猜想;合作;实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必须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小学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安排了一节“数字与编码”的实践活动课。笔者精心设计了这节课,并在教学设计中着重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效果。笔者总结出,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需要猜想、合作与实践这一教学心得。
一、从身边人物引发兴趣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可能大家在投影屏幕上都找到了答案!来,请大家齐读一下。
生: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 郭译曌。
师:那郭译曌又是谁呢?
生:就是你。
师:真的是我吗?(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如果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老师的名字“郭译曌”,咱们来看一下结果:一共能得到长达几百个的网页。这样看来,与郭老师相关的信息还挺多的!现在,咱们就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五个检索结果来看一看。
1.找寻我那多年未曾谋面的老父郭译曌
2.郭译曌荣获福建省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
3.郭译曌在全国书画作品展上获大奖
4.郭译曌喜获“榕城教师楷模”殊荣
5.郭译曌曾因充当马路杀手而被拘捕
师:以上列举的这五个检索结果中的“郭译曌”都是指我本人吗?
生:不是。
师:那么,能否请你说一说到底哪一项或哪几项中的“郭译曌”不是指我本人呢?请具体说明理由。
生: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
师:那还剩哪几项可能是指我本人呢?
生:第二项,第四项。
师:好了。现在请同学们聚焦在第二项和第四项上。然而,仅凭屏幕上列举出的这几个检索结果不足以确定到底哪个“郭译曌”才是我本人。实际上,人们只要知道一个号码就完全可以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究竟是什么号码吗?
生:身份证号码!
师:回答正确!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自出生之日起都有一个唯一不变、终身属于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现在,老师就在黑板上写出这两个“郭译曌”的身份证号码。请大家猜猜看。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答案呢?请说出理由。
师:现在,我就出示一下本人居民身份证。郭老师的身份可以确定了吗?
生:确定了。
师:也就是“荣获福建省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的那个“郭译曌”。那刚才都有谁猜对了呢?举下手让我数数看。这么多同学都猜对了!你们可真了不起!
这一环节首先由教师本人的身份认定引入,通过百度搜索教师姓名的结果使学生感受到身份证号码的重要作用,再通过问题“为何仅凭居民身份证号码就足以确定一个人的真实身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笔者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身份证号码作为主要教学资源,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牛顿说过:“要是没有大胆猜想,就不可能产生伟大的发现与发明。”笔者在讲授本节课时非常重视在每个环节之中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想。在探究身份证号码的含义时,鼓励学生先大胆猜想各个数字表示的含义,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心理。然后通过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动脑去验证猜想,体验大胆猜想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每组学生在观察对比同组其他同学搜集来的身份证号码之后,经过猜想、思考发现身份证号码的基本结构。
在“生活中的编码”这一关键教学环节中,笔者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中常用的其它数字编码(如车牌号、门牌号、银行卡号和条形码等),选择其中一两种常见号码让学生猜测其所表达的含义。比如:“车牌号中的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汉字分别表示什么含义?这种教学设计使学生体会到数字、字母和符号是可以作为表达交流的工具。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个“尝试编号”的环节。其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通过这个环节的思维训练,能巧妙地把生活中碰到的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三、提供足够的合作交流空间
教学片断:
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课堂练习,两个同学为一组。组员把各自搜集到的身份证号码集中在一块,大胆猜想一下郭老师本人居民身份证号码当中的那些数字都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同学们,你们必须采用什么方法来猜想呢?
生:采用对比的办法。
师:没错。采用对比的方法。还有一点,我们不能单枪匹马搞研究,而要把自己的有趣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对吗?谁先带头说一说,对比之后,你猜测到郭老师居民身份证号码当中的那些数字都分别表示什么含义了呢?
生:19841111表示的是郭老师的生日。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在认真对比了同组其他同学的身份证号码之后发现,其中有几个数字表示的刚好都是我们的出生日期。
师:同学们请注意,她在认真对比的基础上科学大胆地猜测,这样更容易猜对,获得成功,对吗?还有哪个同学要说一下自己的看法。除了中间的那几个数字,身份证上别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居民身份证号码中倒数第二位的那个阿拉伯数字表示性别,奇数代表男性,偶数代表女性。
师:你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很大胆,也很有依据。对不对呢?我们接着看好吗?
师:还有谁补充说一说其他还没有说到的数字呢?
生:最后一位是校验码。
师:这位同学上网搜索资料获取信息,通过认真思考之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种学习方法很好,值得大家借鉴。
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数字编码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在课堂交流中,学生会比较主动,进行编码知识的交流、学习方法的交流,例如上网查资料、咨询专业人士、分析推理数据等,在多种学习方法的使用中,学生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之中。
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利用小学生熟悉的生活资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积极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和情境,如“身份证号码中各个数字有何含义和编排规律?”“如何给学校每个同学编学号?”“警察破案故事”及“学会编门牌号码”等,以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的过程中知晓身份证号码中各个数字表示的含义,发现其中的编排规律和奥秘,亲身体验编码的顺序性和科学性。学生在亲身经历了探寻过程之后,往往会深深地感悟到数学思想在身份证号码中的具体体现,并为将来解决类似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在教学实践中谋解决之道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反复地问学生为什么使用编码,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让学生去体会编码的规范性、简洁性、高效性。例如,笔者介绍了外地的身份证号码,这个环节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让他们了解了不同城市的身份证号码是不同的,而且知道了尽管不同城市有不同的身份证号码,但我国所有城市的身份证号码的排列规律都是相同的——兼具简洁、科学、高效与区域性等诸多特点。对身份证号码编排规律的解读也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既然编码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你们是否也想亲自动手来尝试着编一编呢?(想)那我们就来编一编。来看这样一道题:
假设郭老师前不久乔迁新居,搬进了刚刚竣工的“绿树林”小区。“绿树林”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想为每一位新住户编排分配一个独一无二的门牌号码。
屏幕显示:
“绿树林”小区有四幢高层电梯住宅楼。每幢住宅楼都有4个单元,21层,每层8户。郭老师的新居位于6单元12层8号。请以郭老师的新居为例来编写门牌号码。
师:现在,郭老师随机选取了同学们写好的几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编码方案:6128,60128,61208,061208。好,有哪个同学乐意上台来解释说明一下每个编码的编排规律?其中的数字都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呢?第二个、第三个编码为什么多了一个0?第四个编码为什么多了两个0?
生:占位。
师:最后一个是谁编的?
师:那好,如果你要去郭老师家作客,怎样才能找到郭老师的新居呢?在这四个同学的编码方案中,你会选择哪一个呢?请说说具体理由。
生:(从略)
师:郭老师知道还有不少富有创意的编码实例在同学们的手中,因为时间的缘故无法拿出来一一展示给大家观摩。不过,同学们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编码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一点令郭老师深感欣慰。同学们必须知道,只有那些符合题目中所要求的编码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设计中通过“编写郭老师新居的门牌号码”这一环节让学生首次尝试自己动手编写数字编码。学生能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对这个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方案,他们设计出了科学多样的号码。教师继续引导:“为了能够更简洁地表示出具体的单元房号,使新住户更快速地找到自己家,物业处不可能采用这么多版本的门牌编码,所以必须好中选优,整合出一个最佳方案。”为了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所学的编码知识和解决思路去认真思考和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字编码的规范性和实用性,以便更直观、更生动、更深刻地理解编码的思路和方法,笔者又再次组织学生进行了门牌号码的编写。
发展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问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让大家体会到数学学习的现实价值与真谛。
教师在以后的数学实践课教学中,不要简单地充当“知识传声筒”,也不要把学生当做“知识接收器”,而是要把自己摆放在组织者、引导者及合作者的位置上。只要教师争当数学的有心人,把数学知识、数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培养他们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数学课堂必将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也会乐在其中、学得轻松。
小学数学活动课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形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5-026-01
把活动课提高到课程设置的高度来认识与安排,这是国家教委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明确了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如何做到“相辅相成”?我想以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
1.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阶段性质和任务而设计的国家要求,也就是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发展要求
2.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的教育,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平等教育,应当强调其普及性,淡化其选拔性。”这个要求不仅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中要落实,更要在各科的教学活动中落实。
3.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突出具体形象思维,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不给知识的包袱,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小学生的思维,在四年级之前,是以认识“具体实例”、“直观特征”为标志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四年级之后,则向掌握“主要属性”、“种属关系”、“实际功用”为标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过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支柱。二、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形式
1.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对四年级以前学生进行活动课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好的数学游戏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应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长。为此,设计数学游戏的思路,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游戏内容要通过丰富而新颖的形象来包装。大家都知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然而,数学教师惯用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方法,虽然最初的数学概念能从形象化入手,但最后总下降为单调而呆板的数学概念和“符号”,成人化的思维痕迹很深,这种教法特别不能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兴趣,我们教育中应当尽量避免。正确的数学概念的形象化包装,必须结合低年级小学生思维在具体形象方面占优势的认识特点,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爱好来制定关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形象设计,要不显露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而是把它化解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而新颖的游戏之中,从而起到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感官,在小学生头脑中树起鲜明的形象,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效果。②游戏展开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戏剧性活动来实现。低年级小学生,刚由家庭进入社会,一切都新鲜,好动和不满足是他们进步的第一要素。数学活动课教学要抓住这一特点,设计适合他们口味的戏剧化数学游戏,把学生引入求知的好动中,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戏剧化处理这座在具体与抽象间的桥梁,把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引到抽象思维,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使思维永远处于兴奋之中,实现活动课的目的。③游戏结构要是美的结构形式。数学游戏美的结构,是指美的语言、美的教学态度、美的板书设计及教具运用。最能直接打动低年级小学生心灵的是美,因此美的教学结构形式,是一股推动低年级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力量,数学活动课的游戏结构也应按此来设计。
2.数学讲座。小学四年级后开展数学讲座,这是有利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是有利健康品德形成的好形式。这种以数学讲座为内容的数学活动课取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取材于学科知识的扩张,发展学生能力。这类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智力型,如找规律填数,奇数和偶数运用,巧妙计算等;②实用型,如利用图形的合理分类的计算题,金融投资的基本计算知识等;③动手型,如绘制图表,用图形解应用题等。另一方面是取材于数学名人的故事,取材于数学史上的典型成果。通过讲述这些故事,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从而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