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旅游市场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温泉旅游市场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温泉旅游市场前景

温泉旅游市场前景范文1

关键词:宣传模式;旅游市场;市场拓展;连云港市

中图分类号:F590.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149-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节假日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得经常性的出游日渐成为可能,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当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由于旅游市场营销在促进旅游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各地都将旅游市场营销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予以推进,力求开拓旅游客源市场,提升当地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进而炒热旅游市场,推进旅游业发展。当前,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新情况,旅游市场营销工作迫切需要我们立足自身实际,科学规划,不断创新宣传模式,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一、市县联动

在市场营销中,依托县区优势资源,坚持市县联动,充分调动县区旅游部门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旅游市场营销工作的有效开展十分必要。在以往的旅游宣传推介过程中,我们注重了全市总体旅游形象的宣传和市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职能的发挥,组织了很多主题宣传推介,取得了切切实实的宣传效果。然而由于县区旅游部门、旅游行业的被动参与和缺乏融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旅游宣传效应的最大发挥。连云港县区旅游资源丰富,东海县的温泉旅游产品、水晶旅游产品,赣榆县的红色旅游产品、绿色生态旅游产品、徐福文化旅游产品及海岛旅游产品,连云区的黄窝、宿城,海州区的古文化旅游产品等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目前也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些资源都将是未来我市建设山海相拥知名旅游城市的重要依托,因此在继续强化全市旅游总体形象宣传的同时,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和搭建宣传载体,有侧重的将县区重点旅游资源予以宣传推介,例如在今后举办专场旅游推介时,可根据不同举办地的受众群体特点,适时推出县区旅游部门,通过提供宣传平台的方式,让其作为子推介项目予以推介,这种整合资源的宣传推介,可以有效带动县区旅游部门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在同一宣传成本的基础上产生更加良好的宣传效应,进而逐步构建起市县联动的旅游宣传新局面。

二、行业联动

旅游宣传推介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宣传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因而在旅游宣传推介中,如何通过有效的形式向潜在旅游消费者传递相关旅游产品信息,并使之易于接受对于宣传推介的效果是十分关键的。在通常的旅游宣传推介中,要尽可能多的发挥媒体、旅行社、景区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在这其中,作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旅游局要着重做好城市总体旅游形象的宣传,景区景点要不失时机地主推自身产品特色,旅行社则要做好自身的宣传以及与对方旅行社的对接工作,共同编制旅游线路,为旅游消费者提供旅游大餐,媒体要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促使其将整个活动动态以及旅游宣传推介举办地旅游情况予以宣传报道,改变以往只是蜻蜓点水似的一般性宣传报道。因而,在每次的旅游宣传推介中,作为旅游中介体的旅行社,作为旅游产品的景区景点,作为重要宣传手段的媒体要通力协作,有机配合,力求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效果的最大化。此外,在以往举办旅游产业说明会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创新宣传模式,可以将举办旅游产业说明会与社区性、广场性宣传推介相结合,由以往的旅游宣传推介直接受众群体仅限于举办地旅行社、新闻媒体等有计划地进一步扩大旅游宣传推介的受众面,让广大潜在的旅游消费群体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推介城市旅游的魅力,从而刺激出游动机,增强备选性。

三、专项联动

城市总体旅游形象的宣传推介在给受众群体基本信息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概念性影响的嵌入,给人们留下的是一个地方的总体印象。诚然,切实强化城市总体旅游形象的宣传十分必要,也是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连云港市山海相拥,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尤其是以孕育西游记文化而闻名于世的花果山,更是连云港市发展旅游的金字招牌,因而除却常规性的城市总体旅游形象的宣传之外,在今后的旅游宣传推介中要突出几个能够演绎城市总体旅游形象的亮点予以专项推介,并切实筹划好与城市总体形象有机结合的问题。例如,在旅游宣传推介时,作为连云港市应将花果山与西游记作为一项重点强势进行炒作,并将其与连云港紧密结合,最终达到人们提起连云港就想到花果山,提起花果山就想到连云港的良好效果,就像泰山于之山东,富士山于之日本等等一样,唯有重点突出,真正找准旅游宣传立足点,才能取得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旅游宣传促销很多时候应是众星捧月式的亮点宣传,而不是星光满天式的泛泛进行。另外,连云港东海的水晶之旅,温泉之旅,赣榆的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都可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予以专项推介,也就是说可在每年常规性的专题推介的基础上,在适时的季节、适时的客源市场举办连云港水晶之旅、华东第一温泉之旅、连云港乡村旅游等专项旅游推介会,充分挖掘特色旅游产品,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推介。

四、目标联动

针对目标客源市场,强化与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重点旅行社、自驾游俱乐部、大型企业、新闻媒体的对接与联动十分重要,可以有效地开拓目标客源市场。在这其中,强化与客源地旅游行政部门的对接,可以有效寻求合作空间,互相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赢得对方旅游部门的支持,对于旅游宣传促销工作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有针对性地选择客源地重点旅行社,经常性有计划地通过带领本地重点旅行社与其对接、回访或者邀请客源地重点旅行社采线并与我方重点旅行社进行对接,可以很好地将连云港的旅游产品通过客源地旅行社的运作提供给旅游消费者。设想如果出现客源地众多旅行社热推连云港旅游产品时,连云港旅游在当地就是一种无形推介,产生的效果当然会是十分明显的。在与自驾游俱乐部的合作当中,迫切需要和客源地重点自驾游俱乐部联手开展一些以营销为主旨的活动,扩大连云港旅游的影响,可参照向全国600名记者制作印有连云港风光名片的做法,向自驾游俱乐部骨干成员发放,增强宣传效果。在重点客源地,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上门营销,组建客源地重点企业工会主席连云港旅游友好使者联盟,定期开展旅游宣传活动。在与媒体联动方面,可借鉴西安市旅游局的做法,通过风光片置换播出的方式,积极寻求与当地重要媒体、旅游部门的共赢合作,借助优势载体推波助澜连云港旅游。

参考文献:

[1]旅游学刊,2009:8.

温泉旅游市场前景范文2

关键词:温泉旅游;发展环境;对策

收稿日期:2011-10-26

作者简介:何芸(1982―),女,湖北武汉人,助教,主要从事旅游资源与规划、酒店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1-0159-03

1温泉旅游的发展环境

温泉一般是指按水温划分,泉水温度较涌出地年平均气温高的或者水温高于25℃的泉水。有些学者也将之纳入到矿泉范畴,认为温泉是水温在34℃以上的矿泉。矿泉是泉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特殊的化学成分、有机物和气体,或具有较高的水温,能影响人体生理作用的泉水。温泉旅游是指以感受温泉沐浴文化为目的,将原先单一疗养的物化享受,提升到符合现代消费的文化和精神层面,成为一种以健康为主题,达到养生和休闲双赢效果的时尚体验旅游。

我国是世界上涌泉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仅温泉就有2 200多处。据记载,陕西临潼的骊山温泉是我国开发利用最早的温泉,但由于管理理念的偏颇、资源利用形式单一、缺少对与环境相协调的文化内涵的塑造、设施条件简陋、宣传力度不足等原因,多数游客到此并非是以享受温泉沐浴为主,客源寥寥无几。又如十堰房县温泉,虽有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自然条件支撑,但由于地方政府政策的偏颇、开发投资的力度不够等诸多因素影响,至今为止游客容量和配套设施都还远远落后于周边地区。这些也是我国国内大多数温泉疗养地的主要发展瓶颈。

21世纪是休闲度假旅游蓬勃兴起的时代,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客源市场直接推动了温泉业的发展。“温泉旅游”概念的提出,将温泉的养生功能与休闲度假产业完美结合,带动了温泉旅游的投资热。一般来说,大型旅游项目的投资只有在经济发达的地方才能成功,除了客源因素外,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也对其构成不可或缺的资金和硬件支撑。温泉旅游不但丰富了中国和世界旅游产业的内涵,更带来了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同时还拉动了当地的消费,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直接与间接产业效应显著。它蕴含着极高的商业价值、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佳的投资潜力。

2湖北省温泉旅游资源分析

2.1湖北省温泉分布概况

湖北省温泉资源丰富,有环武汉和环神农架两大温泉度假带。东部的环武汉温泉度假带,内含鄂东、鄂南、鄂中3条温泉带,分布在咸宁、赤壁、应城、英山、崇阳、通城等地,且距武汉车程在2~3h以内。而环神农架温泉度假带则主要在神农架林区及周边地区,主要在神农架北部的房县、保康一带,以及神农架南坡的巴东、长阳一带。其中以第一类度假带开发较为深入,十几个优质温泉中,以稀缺的高温温泉居多,如此优越的环都市温泉旅游资源在全国也不多见,具有不可复制的资源优势。

2.2温泉旅游的开发条件

(1)良好的温泉资源条件。泉水温度必须高于25℃,否则不能开发。泉水中还要富含10 种以上的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其中主要元素的含量要高于1 000g,次要元素的含量不低于250mg。

(2)良好的市场条件。开发温泉旅游在具备温泉资源的前提下,还必须看好市场区域。温泉地离城区以1~2h的车程最佳,且周边必须要有相当数量的群体。

(3)良好的交通条件。温泉旅游度假区最好能有高速公路或较好的公路条件通达,若温泉处在深山区内,汽车不能直达,则还应在入口区内设停场。

(4)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开发温泉要注意周围的自然环境,最好能依山傍水,使平日处于工作重压下的人群得到“回归自然”的感受。

2.3湖北省温泉分布的地质成因

泉水是大气降水深入地壳断层带深处,在长期地热地温的影响下,与地层深处各种矿物元素渗透融合,又在地层压力、空间引力等各种物理作用的影响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演变运行,才渗透到地表浅处,冒出地表面。

湖北境内温泉的分布与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上分布有温泉38处,占全省温泉总数的62.3%。在断裂发育地区温泉分布比较集中,特别是晚近期活动性断裂或其旁侧的温泉最多,如青峰断裂带(房县一襄樊)上出露温泉5处,新华断裂带(通过兴山县新华)、两郧断裂带(郧西一丹江口市)、三阳皂市断裂带、桐梓铺五洪山断裂带等都有2~3处温泉。

3湖北省温泉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

3.1项目单一,温泉旅游开发滞后明显

湖北的温泉旅游资源按照其分布的情况看,地域优势非常明显。特别是环武汉温泉度假区,分布在离武汉车程仅2~3h的区域范围内,如果宣传和营销措施到位,客源市场应该可以说是相当充裕的,也是很有竞争优势的。但是由于湖北省的温泉地,一般是以澡堂和泳池为主体样式开发,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其它诸如度假、休闲、娱乐和保健等功能的开发还未得到有效地重视,资源的价值还处于低水平运作。

3.2促销宣传与品牌化薄弱,竞争意识不强

湖北省温泉度假地的营销与宣传方式还非常地落后,缺乏创新意识,没有结合温泉度假产品进行整合营销,促销宣传力度不够,未意识到温泉的休闲、娱乐与观光等其他功能优势,品牌形象还没有形成,竞争力较弱。

目前,应城汤池镇发挥温泉资源优势,树立区域整体观念,积极推进旅游产业和旅游市场一体化。为解决汤池温泉产品过于单一、产业链不完整问题,提高在武汉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汤池温泉完善旅游景区6大要素功能,注重培育和发展汤池休闲文化,增加内涵。据应城汤池温泉旅游中心提供的数据,2011年4月至今,双休日日均接待游客逾6 000人次,超过设计接待能力,园区内客房入住率达100%。应城汤池温泉的品牌化效应由此得到极大地强化。从这个案中可以得出结论,湖北省温泉旅游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品牌化建设,结合自身特色做好整体的规划和宣传,树立形象使温泉旅游就相应发展迅速。

3.3湖北温泉开采过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由于温泉旅游的兴起和近年来温泉度假地游客的大量涌入,温泉开发商为了扩大投资规模,大量开采温泉旅游资源,忽视了当地的特定的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地面塌陷,导致当地的地下水位下降,农田干旱,稻田作物收成不佳,地形结构也因此发生很大变化,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

泉水一旦开采就会源源不断流出,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则会浪费大量优质的泉水资源,不利于湖北省温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温泉资源对人体而言,并非都具备可利用价值,其中有些属于高热泉。泉水温度高于43℃,还有一些是具有反射性,因为放射性元素对人体存在直接的伤害,故也不能用来沐浴疗养,如崇阳温泉。因此温泉资源就更显得珍贵,应加以保护,注意合理开采。

3.4抄袭异地风格,缺少本土文化内涵

品牌文化是温泉旅游跨区域发展的纽带。随着旅游消费观念的成熟,旅游者在旅游中更多追求心灵与行动的自由,自助游、自驾车游等已逐渐取代传统的组团形式,成为人们出游的主要选择。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越来越重视目的地形象,人们更希望从旅游中得到情感、精神的享受与寄托,品牌文化便彰显出它的强大力量来。

4湖北省温泉旅游发展的对策思考

4.1优化温泉度假地选址与配套设施建设

4.1.1关于选址

(1)根据湖北温泉分布的特点,可依托城市布局。以武汉为中心,由城市向周边地区开发与建设,一方面可以达到系统性的温泉资源整合宣传,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充足的客源市场。

(2)依托风景名胜区布局。如环神农架中心带的温泉旅游度假区可以围绕神农架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展开宣传,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发展潜力。

(3)依托黄金旅游线路布局。温泉度假区依托黄金旅游线路开发,更能体现自身的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就湖北省而言,可以依托宜昌三峡-神农架-武当山黄金旅游线路。

4.1.2温泉沐浴区的设计与建设

温泉沐浴区应以露天温泉为主,以达到与自然交融的效果。 温泉池与池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远,也不宜太近。池与池之间应有花草、树木相隔,增加层次感,营造明月松间、清泉石上的意境,同时也能彰显楚文化的传统因子。

(2)池面积不宜过大,深度也不宜过深。这样做一是节约水源,二是方便清池、消毒、保证卫生,保证安全。

(3)温泉池底用木质材料,如柏木,既有香气又能起到防滑的作用。池边宜装上下扶手,沐浴区应配备专职的保健医师。

4.2拓展求知旅游和保健旅游市场

温泉旅游以疗养功效为基础,结合温泉地域特色和周边大环境而各有不同。如位于湖北咸宁市东7km的温泉,水温一般在50℃左右,内含多种化学成分,如硫酸钙、镁等矿物,对关节炎、皮肤病、神经炎等多种疾病都有一定疗效。适合于中老年人强身健体,祛病养生的需求,能够吸引一定的老年消费群体。因此,可建设一些适合于中老年人活动的体育与娱乐设施,在温泉旅游中心安排有医疗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保健医生、体育健身顾问,指导他们的疗养活动,从根本上保证这一目标群体市场的稳定性。

注意娱乐、体育、文艺表演等设施和活动编排,以扩大温泉旅游在中青年市场的影响。武汉市区高校与科研单位众多,中青年人群对温泉旅游相关知识的认知兴趣非常浓厚,在环武汉温泉度假带开辟中,应大力宣传温泉文化知识,讲解其地质成因与历史背景,以吸引武汉及其他中青年客源市场的份额。

4.3重视温泉资源周围的环境保护

从地学角度分析,若没有足够的地表水沿断层向下渗透,温泉深部便失去冷水的混合环境,就产生不了温泉的循环效应。因此,维持温泉附近的生态环境,又是维护温泉资源持续利用的根本保证。

如灰汤温泉区特别注重节约资源,通过从地下提取热水,以管道输出供游客展示和参观;建设热电站,发电后的余水水温达70℃,还可供浴用,也可作温室养殖的热源。同时可利用温泉养殖,以获取经济效益。

应建立基于温泉资源地质成因之上的生态与环境保护系统,各旅游企业部门与相关行政单位尤其应该重视温泉开发中的这一基础性环节,在生态旅游意识日渐普及的今天做好相关的宣传和监督工作,以为温泉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和温泉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2011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

4.4建设特色温泉文化

我国作为温泉文化发源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丰富灿烂的温泉文化。广东珠海的御温泉以唐代文化为基点,融合多种文化,树立“盛唐新风,尊贵独有”的个性,系统的品牌文化建设中以“龙形墨宝”为品牌的视觉象征,确立品牌服务战略即为“御式服务”,而品牌文化载体则是“御泉道”。“御温泉”已成为旅游者心中的温泉旅游知名品牌,也成了合作者心中的品质保证。

湖北的温泉旅游发展也有很好的文化依托――楚文化。基于三峡黄金旅游路线,沿途悠久而令人寻味的荆楚文化一览无余,如湖北秭归的屈原祠、荆州古城墙、三国赤壁遗址等景点,无一不向旅游者们展现着楚文化浓厚的遗风。以此为温泉旅游度假地的主打品牌战略,就能形成湖北省温泉旅游特色和品牌文化,逐步培养出湖北温泉旅游的核心竞争优势,带动整个湖北温泉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伟强,陈文君.旅游规划原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 王艳平,王捷.温泉开发的策划与规划旅游研究与策划[J].旅游学刊,2009(5):66~85.

[3] 卓跃.东方服务――中国温泉旅游知名品牌御温泉探秘[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4] 牟红.基于再生力创造的旅游主题景区开发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温泉旅游市场前景范文3

[关键词]龙门县;生态旅游;旅游经济;发展策略

[作者简介]刘川,东莞理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广东东莞523808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9―0038―03

龙门县地处广东省中部,作为扶贫县,却拥有丰厚的生态环境资源。全县有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5处,旅游资源分布点或景点41处。其中,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南昆山温泉大观园、龙门温泉共有3个景区已通过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区的评审,成为了国家4A级旅游区。因此,生态旅游业应当成为龙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生态旅游经济是龙门县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龙门县发展旅游经济的优势分析

1 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

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东,地处珠三角“大三角”的边缘,邻近广州、深圳、东莞等经济发达城市,素有“珠三角生态后花园”之称;北上接105国道,南下接205国道,形成比较完善的交通网络。2010年开通的广河高速更是使龙门县进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生活圈。同时,省道S119增马线及其支线的顺利开通为连通整个龙门县各乡镇提速,实现了各个旅游区域景点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龙门县所处的地理位置正是现代城市人们所向往的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最佳去处。

2 丰厚的生态旅游资源

位于粤东北山区龙门县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龙门县拥有3个国家4A级风景区,全县森林覆盖率74.5%,南昆山森林覆盖率96.6%,山、泉、湖、瀑、洞自然资源和民俗风情、文物古迹等旅游资源,均衡分布于县内。全县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南昆山、桂峰山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最高为每立方厘米10万个,拥有“南粤天然氧吧”之称。全县水资源丰富,水质符合国家二类饮用水标准,部分地区达一级。尤其是温泉资源丰富,绵延50多公里的龙门河谷地带广泛分布着温泉资源,水量充沛,水质独特,矿物质丰富,水温较高,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龙门县具备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形成了较为稳定、完善的生态环境系统,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必备的条件,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宽广。

3 颇具特色的旅游特产

龙门县的旅游特产品种丰富,各具特色:素有“中国年桔之乡”之称的龙门年桔远近驰名,远销华北、东北市场;特产龙门“胡须鸡”具有肥而嫩滑、尾油足而不腻,骨软而色、香、味俱全等特点,令其生产供不应求,远销至世界各地;南昆野韭菜(又称观音菜)主要产于龙门县南昆山、铁岗地区,采摘野生韭菜引发旅游者的极大兴趣。除了食品类的特产,作为文化类的特产,具有浓郁农民风格的龙门农民画更是为游客所迷恋,多姿多彩的农民绘画以简洁的笔调、新奇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民间纯朴、活泼、喜庆的生活场景,引人入胜。具有特色的旅游特产不仅吸引了广大的旅客,而且带动了龙门县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

4 客源市场潜力巨大

相对稳定、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为龙门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在龙门县的客源构成中,穗、深、莞的客源占据了2/3以上,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居民的出游率大幅攀升,2006年就达180.75万人次,人均旅游消费支出约307元,这无疑也是生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广阔的市场前景将使龙门县生态旅游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有利于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再投入、再开发,这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二、龙门县发展旅游经济的劣势

1 基础设施薄弱

相对于稳定高速发展的生态旅游业来说,龙门县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交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间接地制约了旅游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虽然近年来龙门县加强了交通道路建设,同时高速公路的即将开通将完善整个龙门县交通网络,但是由于景区地域差异的存在,景点与景点之间的乡村公路路况相对较差,且大多缺乏公共交通,或者方便程度低,导致可达性较差。就硬件设施方面而言,酒店、宾馆等作为旅游的配套设施数量不足,常常出现住房短缺的现象。景区大多处于较为偏远的山区,受环境及地理位置因素影响,通讯覆盖率普遍较低,网络及通讯状况较差。

2 区域特色与文化品位不高

山区的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工作是对产品进行策划、打造和形象包装。由于初期资金投入与规划不足,影响了龙门县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许多珍贵的生态旅游资源处于未开发或半开发状态。龙门县生态旅游产品的层次不多,档次不高,开发项目类型少,表现为生态旅游产品单一,缺乏高层次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旅游产品,而且形象不突出,没有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功能和效应,也没有对旅游资源(景点)进行组合,没有形成系列配套旅游产品,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3 开发资金匮乏

多年以来龙门县因为山区特殊区域位置及基础设施配置的落后,导致了招商引资的工作停滞不前,经济相对落后局面长期持续,投融资环境不佳,且投资水平都不高,旅游景区缺乏多元化投资,部分投资资金主要用在酒店及餐饮企业当中,对于景区开发的资金不足。同时,来自民间的投资不多,引入外资刚刚起步,现今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的支撑,对于经济落后山区贫困县而言,政府财政收入有限,长期维持不是有效的解决办法,生态旅游开发资金存在相当大的缺口,必将制约生态旅游的发展。

4 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龙门县旅游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同时旅游相关教育技能培训产业缺乏。旅游服务人员来自于本地居民,学历不高,素质相对较低,旅游管理、规划、营销及外语等旅游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专业人才的短缺,特别是从事生态旅游开发、管理等专业性较强的人才缺乏,加之部分相关人员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技术与知识培训,这些因素都会阻碍生态旅游的发展。

三、龙门县发展旅游经济的策略探讨

1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龙门县丰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以及当前生态旅游的发展热潮成为了生态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必须以客源市场为导向,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加快发展旅游产品的开发,挖掘更多自然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精品线路。坚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生态旅游资源能够得以永续利用。与此同时,注重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关系,达到以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双赢格局。统一思想,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或办法,解决在生态旅游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自身的吸引力与竞争力,进而增加机遇,强化优势。

2 依法保护自然资源,做好生态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是对未来旅游发展状况的构思和安排,以使旅游资源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生态旅游业必须先做好规划工作。龙门县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为发展生态旅游创造了许多机遇,但是如何有效利用和规划这些资源就成为了关键。加强生态旅游的总体规划,使旅游资源在规划的指导下得到合理的开发,在总体开发实施的同时,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保证生态资源被有效保护利用,合理开发,使旅游资源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得到相协调的发展。

3 强化市场营销战略,加大宣传力度

生态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有效市场营销以及广泛的宣传。龙门县作为生态旅游地的新起之秀,在开拓市场方面的经验相对缺乏,因此,首先应该注重强化市场营销战略。强化市场营销战略应该从生态旅游市场细分研究开始,分析市场需求的特征,确定合适自身发展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强化市场营销战略可以有效提升龙门县生态旅游业的知名度,使之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中立于不败。

4 多渠道融资,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流不足、资金渠道单一是制约龙门县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龙门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目前仍然是经济落后的贫困县,依靠自身的财政能力难以发展生态旅游事业。当前融资问题最关键是拓宽融资渠道;其次是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相结合发展,兴办经济实体,积累有效的投资资金,从而增加景区的投入;最后,政府部门应摆正自身位置,不要只是追求资金的迅速到位,要健全管理与监督机制,加强对投资企业或个人的评估,对其是否承担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义务进行监管,谋求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共同发展。

5 提升文化内涵。突出特色,打造旅游品牌

在生态旅游文化内涵方面,现代生态旅游要求的是景观与文化相结合。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生态文化为行动指南,在有效利用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同时,创造更多的文化旅游资源,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龙门县生态旅游开发比较缺少文化旅游资源,首先应发掘历史文化内涵,如拥有悠久历史的农民画文化和已经成为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火狗”舞蹈以及香溪堡古代文化建筑等都是提升文化内涵的重要产物,应该围绕着文化主线配置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每个景区都应该赋予相关的文化,如节庆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等,这样才能够使游客在旅游观光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的文化。旅游文化内涵开发得越丰富,文化旅游产品项目也越多,越具有特色。通过特色旅游和精品线路的设计并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必然会提升龙门旅游资源的品质和价值。

6 注重人才培养。创新管理体制

要使龙门县生态旅游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就应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提高生态旅游的“软件”质量。目前面对专业人才的严重短缺,首先要拓宽旅游人力资源的教育和培训渠道,建立一定规模的旅游教育机构,为本土提供充足的专业人才。其次,应制定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建立宽松的人才流动机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培训机制,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最后,提升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是人才素质的体现,也是管理的效果,必须加强员工的礼仪学习和着装要求等。

创新管理体制。把旅游资源、市场和管理有机地整合,切实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不利局面。杜绝“多头”管理的局面,加强生态旅游的行政监管力度,建立旅游监管机构和机制;旅游管理部门要与旅游开发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实施生态旅游战略;加强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开展旅游市场的治理和整顿,纠正旅游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不良现象。

[参考文献]

[1]崔凤军,宁苹,论发展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J].生态经济,1997,(6)

[2]朱同林.生态旅游:概念与功能[J].丹东师专学报,1998,(4)

[3]李定方.保护生态促进龙门县旅游业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6,(20)

温泉旅游市场前景范文4

一般的回归方程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出的估计参数在样本期内是固定,即不同变量之间存在着非常稳定的联系,回归方程如下式所示。方程(1)中的参数α是个常数,主要反映变量y和x间的平均影响程度。但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的增长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动态,而一般的回归方程很难表现出来。为此,文章运用状态空间模型相关理论,构造一个可变参数模型来分析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4]。状态空间模型的优点在于:一是可以把不能观测的变量纳入可观测模型,能够同时得到估计参数;二是运用Kalman滤波方法来对参数进行估计,这种方法可以预测和平滑那些不可观测的状态变量。状态空间模型可以描述系统内部状态变量和可观测的变量间的动态关系,模型主要包括状态和量测方程,方程具体形式如下。方程(2)是量测方程,式中参数αt称为状态变量,假定参数αt服从一阶自回归过程。方程(3)是状态方程,它描述状态变量的生成过程。在方程(4)中,εt和ηt分别是量测和状态方程的随机扰动项,εt和ηt是相互独立的,均服从正态分布,其均值是零、方差为常数。根据文章选取的研究对象,方程(2)中yt为反映经济增长的真实国内生产总值,用GDP表示;xt为反映国内旅游消费的国内旅游消费总额,用DTI表示。对两个变量分别取对数,不仅能够消除模型中的异方差,而且估计出来的参数为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弹性。方程(2)中的α可以称为国内旅游消费弹性,表示国内旅游消费每增长或降低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相应变化的比率,具体估计可以通过Eviews6.0软件[14]实现。文章采取的样本区间为1985-2013年,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分别运用GDP数量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旅游消费进行调整,1978年为基期。文章中的GDP数量指数、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国内旅游收入、GDP等指标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1.变量检验结果(1)单位检验根为了防止“伪回归”的出现,在进行变量的协整检验前,应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即单位根研究。文章采用ADF法进行检验,检验的最优滞后步长根据信息准则确定,检验结果见表1。表1的检验结果表明,国内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长变量的水平值为非平稳的,而其一阶差分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平稳序列。因此,两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符合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下面进行协整检验。(2)协整检验分析协整检验的方法主要有EG和JJ检验。EG检验主要检验状态空间模型的残差是否平稳,如果残差项平稳,则协整关系成立。JJ检验主要根据参数矩阵的秩确定协整向量的个数。文章选择JJ检验法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迹检验和最大特征根检验结果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没有协整向量的零假设,也就是说国内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有一个协整向量,这表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因此以这些变量建立的状态空间模型不存在伪回归问题。

2.参数估计结果及分析运用处理后的国内旅游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根据方程(2)和(3),利用Kalman滤波算法可以得到状态空间模型估计结果如下。其中,变参数αt的估计值如表3和图1所示。由表3可知,国内旅游消费弹性系数于1985-2013年在0.2766~0.4639间变动。由于αt是随机参数,在分析时一般不看其具体的数值,主要通过观察其变动趋势,来反映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从整体上看,弹性系数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由1985年的0.2766上升到2013年的0.4639。由图1可知,国内旅游消费弹性系数在1985-1993年增长速度较快,而1994-2013年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国内旅游消费弹性系数发展趋势表明国内旅游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逐年增加。其重要意义表现为:一方面它反映了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刺激最终消费,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为国家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证支撑。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正向的持久的拉动作用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旅游消费水平也逐年提高,带动了国内旅游市场迅速发展。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5年仅为739.1元,2013年达到26955.1元,增加了33倍,年均增长13.3%;城镇居民旅游花费1994年为848.2亿元,2013年城镇居民旅游花费为20692.6亿元,是1994年的20.8倍,年均增长17.3%;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支出1994年为414.7元,2013年为946.6元,是1994年的2.2倍,年均增长4.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985年为397.6元,2013年为8895.9元,增加了18.9倍,年均增长11.1%;农村居民旅游花费1994年为175.3亿元,2012年为5583.5亿元,是1994年的28.7倍,年均增长19.3%;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1994年为54.9元,2013年为518.9元,是1994年的8.9倍,年均增长12.2%。第二,旅游产品质量和产品吸引力不断提高。随着旅游业发展的日渐成熟,旅游市场进一步规范,旅游接待条件不断改善,提供的旅游产品不断趋于多样化,各具特色的观光、度假、休闲、体育、健身、生态旅游等基本改变了国内旅游产品单一的局面。景点开发进一步加快,各地都有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景点投入运营。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内包机、城际快车、旅游专线车、旅游专列、观光巴士、“一日游”车辆等发展迅速,使得旅游交通更加方面快捷。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旅游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这些都成为促进国内旅游市场繁荣的重要因素。第三,旅游宣传促销声势逐年加大。与主流媒体合作的旅游宣传广告片越来越多,在电视台黄金时间循环播出,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各地的高速路、地铁站、飞机场等主要交通枢纽及客流集散地了很多大型的户外广告宣传,扩大了旅游宣传效应;城市周边景点介绍会、区域性和全国交易会基本形成体系,区域性联合促销与跨区域巡回促销接连不断;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国网民数量和互联网的普及率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网络获取旅游信息,自助旅游需求迅速增长,网络新媒体为旅游宣传促销开辟了新的渠道。随着旅游宣传促销手段多样化,有效地引导了居民的旅游消费导向。第四,国家与地方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方针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国家对旅游业越来越重视,“七五”时期,旅游业正式纳入了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十四届五中全会把旅游业放在第三产业中新兴产业发展序列的第一位。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把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一些省市明确提出把发展国内旅游业作为活跃市场、扩大内需、繁荣经济的载体,推出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和配套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国内旅游消费。国家于1995年出台了“双休日”制度、1999年又出台了“黄金周”休假制度,2008年开始又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小长假,使人们的闲暇时间开始增加,激发了人们的旅游热情,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外出旅游,旅游消费逐步成为一种消费时尚,促进了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增长。

三、结论与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文章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对1985-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是JJ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是状态空间模型的变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国内旅游消费弹性系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说明国内旅游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为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证支撑。三是国内旅游消费弹性系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表明国内旅游市场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旅游产业发展逐步趋于成熟,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据此,也应看到目前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旅游消费能力、旅游消费环境及旅游产品供给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从旅游花费结构看,当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食、住、行比重较大,达66%,游、购、娱仅占34%左右。从旅游消费者结构来看,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比例偏低。2013年城镇居民旅游花费是农村居民旅游花费3.7倍;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是农村居民人均花费1.8倍。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数额远远小于城镇居民花费,因此农村旅游市场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第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收支不确定性制约了旅游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展,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健全,人们对于未来收入和支出存在不确定性,因而阻碍了旅游消费。第三,我国旅游产品开发创新力度不够,不能够完全满足旅游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第四,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消费环境有待改善,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国内旅游消费需求的扩大。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断促进城乡居民旅游消费一要刺激农民居民旅游消费需求。不仅要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还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服务和政府的转移支付政策,解决农村居民的医疗、养老等后顾之忧,释放旅游消费需求。同时要根据农村居民闲暇时间的特点,开发出一系列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旅游产品,也要鼓励旅行社开拓农村旅游市场,成立一些以农民为旅游服务对象的旅行社,提供低价位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二要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完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城镇居民的有效购买力。三要培育发展个人旅游消费信贷。倡导超前旅游消费的新观念,简化银行信贷手续、给予旅游贷款者一定的折扣,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2.不断完善和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满足游客多层次的旅游需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升级,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在迅速增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依托我国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深度挖掘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不断开发出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生命力持久的旅游产品,形成以观光、休闲度假、健康、探险等为特色形成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今后开发的旅游产品,一要不断适应大众游客的旅游需求,培育大众化旅游消费新热点,促进观光旅游产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如培育和发展自驾车、房车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研发旅游和适合老年人的养生度假旅游。二要不断促进大众旅游由观光到休闲度假的转变,开发出更多的休闲度假产品,如温泉旅游、滑雪旅游、邮轮旅游、滨海旅游、山地旅游、森林旅游、生态旅游、高品位的主题公园和旅游演艺节目等休闲度假产品。三要以现代农业、工业、生物工程、航天科技为依托,推进现代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形成新型的旅游产品系列。如重点支持一批有条件的乡村推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产品,还可以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开发工业旅游产品可以更好地促进旅游和工业的融合。

3.加大旅游投资力度,通过投资引领和促进旅游消费虽然目前宏观经济呈现下行趋势、投资回落,但旅游投资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旅游大项目明显增加,2014年上半年全国投资1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旅游大项目达到151个。民间资本已经成为旅游投资的主力军,2013年我国民营企业旅游直接投资占旅游投资总额的57%,具有观光、休闲、度假等复合型功能的景区成为旅游投资的重点领域。网络旅游、在线旅游投资成为旅游投资的亮点。今后旅游投资应重点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大型旅游景区建设、旅游度假产品建设、自驾车和房车营地建设、旅游小城镇建设、在线旅游和智慧旅游建设等领域,加强对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利用,有效地促进旅游产品的供给,形成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不仅适应居民旅游消费升级的要求,满足居民各种旅游需求,还可以通过开发出的新型旅游产品,引领居民旅游消费,不断提升旅游消费水平,更好地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温泉旅游市场前景范文5

文章概述了太白县养生旅游资源优势,分析了太白县发展养生旅游业的现状,展望了太白县养生游资源开发的市场前景,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养生游的对策:加强宏观规划,重视养生游品牌建设,提高整体开发层次;加强旅游目的地――太白县养生游基地营销;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养生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养养生旅游专业人才。

【关键词】

太白县;太白山;养生旅游;开发利用

现代科学表明,当今世界约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60%~90%的疾病与生活压力高度相关。21世纪,追求健康长寿成为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生活的主题。养生旅游是一种以养生为目的,满足消费者追求身心放松、心态调整、康体健身、医疗护理要求的新型旅游形态。养生旅游正是顺应人们现代生活发展的新趋势,并由此带动了养生旅游业的异军突起。

一、太白县养生游资源优势

太白县位于中国秦岭山区,是陕西省宝鸡市所辖南部的一个县,总面积为2780平方公里。太白山位于秦岭山脉的中段,周至、太白和眉县的交界处,总面积56325公顷,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是中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名山。除此之外,还有太白县独有的景点黄柏塬原生态风景区,青峰峡森林公园、药王谷风景区等都是休闲养生的胜地。

1、太白山的养生资源优势

(1)太白山的生态环境优势。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而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太白山以其巨大的高山落差,形成了独有的气候特点,气候随海拔而变垂直递减。由下向上分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寒带、高山寒带五个明显气候带。在海拔620米―3511米的山地范围内,分布了地球上数千公里范围内才有的气候带、植物带和动物带,形成了包括3个植物带、7个植物亚带、15个植被群系在内的最完整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中国天然动物园”之称。目前已知的药用植物达510种,其中不少是药中质优名贵之品。素有“太白无闲草,遍地都是宝”的盛誉。太白山孕育出这么多稀世动植物,足以说明这里独特的自然条件,对于人类来说也是天然养生胜地。

太白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人类健康地生活。经西安医科大学同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测定,太白山空气离子日平均浓度为15000个/cm3,最高值为25000/cm3,是进行森林浴的“天然氧吧”。天然矿泉水井水温达70.9℃,水中含2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成份和微量元素,为优质医疗矿泉水,对各种皮肤病、风湿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有很好的疗效。

(2)太白山的养生传统优势。太白山的养生资源优势,早已受到古人的青睐,视其为养生福地。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记载,太白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一洞天(德元洞天),(在今陕西周至、眉县、太白等县间);周围五百里,属仙人张季连治之。山上有按道教神仙谱系建立起来的庙宇建筑群,即所谓“十里一寺,五里一庙”,如太白庙、文公庙、南天门、药王殿、老君庙、拔仙台、玉皇庙、三官殿、菩萨大殿等。太白山也是一座佛教禅林,其代表寺院就是山上的平安寺和黑河峪口的仙游寺等。道、佛、儒、医都将太白山当成修身养性的理想宝地。

(3)太白山的地理区位优势。太白山贯穿几个县,交通便利,东距我国著名旅游城市西安110 km、世界第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130 km,有高速公路直达;西距陕西著名旅游城市宝鸡90 km,西宝高速公路有二级旅游专线直达公园,陇海铁路、310国道均有公路与公园连接;北距世界佛骨胜地法门寺33 km,且有法门寺―汤浴高速公路相连,旅游交通网络位置较佳。已经形成了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太白山与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法门寺、楼观台、炎帝陵、张良庙等知名景区组合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客源稳定的大型旅游区域。

2、黄柏塬原生态风景区

太白县黄柏塬乡地处秦岭南麓腹地,距县城70公里。境内山秀水清;空气清新,植被丰富,享有“生物基因库”、“天然药物库”、“天然氧吧”、“关中后花园”等美誉。大部分面积被划为“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被认为是全球同纬度最具原生态地区之一,是一个集原始森林观光、野外探险、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原生态风景区。黄柏塬的神奇秀美和天然纯朴的田园之情,能让人们的身心得到最佳的疗养和释放。

3、青峰峡森林公园

青峰峡森林公园位于太白县桃川镇,西安至汉中的姜眉公路临园而过,交通非常便利。公园总面积4360公顷,森林覆盖率92%以上。园内的自然景观雄、奇、险、秀。低处河川区有开阔盆地,两侧流水潺潺,林木郁郁葱葱;中部有长峡、幽谷,孤峰、奇石林立,绝壁、飞岩突兀;顶部为连接秦岭主峰太白山和第二高峰鳌山的跑马梁,常年云雾缭绕,烟波缥缈,瑰丽秀美,可见壮观独特的第四纪冰川地貌。有神女峰、睡佛山、娘娘庙等人文景观点缀其中。公园现已开发休闲度假、森林游憩、生态观光、攀岩探险、滑冰赏雪等多种旅游项目,是秦岭北部发展养生旅游的新热点。

二、太白县养生游资源开发的市场前景分析

1、银发市场是养生旅游开发的一大客源市场

目前,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在逐年增加。银发市场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未来世界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特征。老年人作为有钱,有闲,健康活跃的一个社会阶层,有参与旅游活动的诸多优势。同时,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如果保养不善,就会有下滑的趋势。无论是老年人自己还是他们的子女,都希望他们能拥有持续的健康。另一方面,相较于那种走马观花、疲于奔命的长途旅游,老年人更加适合相对轻松、宁静、休闲式的养生旅游。因此,养生旅游符合老年市场的需求,银发市场将成为养生旅游重点开发的一大客源市场。

2、商务人士、成功人士是养生旅游开发的重要客源市场

在市场经济中,强烈的竞争压力,频繁的知识更新及紧张的工作,将很多商务人士、成功人士推入亚健康的沼泽。他们往往没有疾病却常常身心疲惫,有修养调息的需求却舍不得花费时间或找不到合适的途径。作为社会中收入较高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福利待遇较好,有养生的需求,也有经济承受能力,因此是养生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场。

3、女性市场是养生旅游开发的潜在客源市场

随着生活工作压力日益加大,很多都市女性非常注重美容养颜。而市场上的美容产品数不胜数、美容养生的方式层出不穷。与其用各种化学、物理方式去美容养颜,不如采用最天然的方式,山林养生、温泉养生等美容养颜方式。随着美容市场屡见不鲜的医疗事故的发生,以及人们科学美容理念的进步,女性市场将成为养生游开发的潜在客源市场。

4、国外市场是养生旅游开发的广阔客源市场

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公民认为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厌倦了在各个熟悉而且大致雷同的景点之间跋涉奔波,更希望追求获得新鲜的体验。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扩大,他们对中国这个古老国度及中国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兴办,易经、道德经等我国古代典籍在西方国家的广泛传播,都表明了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好奇与向往。如能将中国历史文化与养生旅游有机融合,将养生旅游开办成养生文化基地的模式,既可满足外国人学习、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愿望,又可实现休闲,放松、康体强身的度假需求。因此,从长远观点看,国外市场是养生旅游开发的广阔客源市场。

三、太白县发展养生游的问题及对策

1、太白县发展养生游的问题分析

(1)旅游层次不高。太白县旅游业虽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有“雪域太白、秦岭夏都”的美称,但旅游建设发展层次有待提高,休闲养生尚未形成气候,完整的养生游综合品牌体系尚未形成。

(2)太白县旅游软硬件设施建设不足。太白县旅游软硬件设施建设、旅游经营管理等方面还有待提高。比如归属于太白县管辖的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部分,开发远远不够,独有的黄柏塬、青蜂侠森林公园景点建设有一定成效,但养生旅游服务设施数量不足、档次不够、舒适度欠佳,缺乏旅游管理人才,经营管理机制不够灵活,对游客的爱好缺乏深入研究。

(3)养生游建设资金不足。太白山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大爷海、拔仙台、文公庙一带均属于太白县,具有天然优越的自然人文条件,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2012年6月13日,太白县店子上生态田园观光农业示范园、太白乡村度假公园、太白雪岭休闲农业示范园暨太白县旅游服务中心同时开工建设,三个项目总投资20亿元。太白县开始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度假公园,但是对于养生游的认识还不够,因此建设资金投入有限。

2、太白山发展养生游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宏观规划,重视养生游品牌建设,提高整体开发层次。太白县要开发养生旅游,必须由县政府责成主管部门制定整体规划,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品牌,即树立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传统养生方法与现代医疗科学、强身健体与心理放松于一体的新型养生理念,并以此创建最适合现代人养生的综合养生基地(可先按审批权限申请注册成立“太白综合养生基地”或“太白老子养生基地”、“老子养生学院”等),并且策划开发系列产品,如:“太白养生酒”、“太白养生茶”、“太白养生饼”、“太白养生鞋”、“太白养生枕”等,充分发挥该地带的养生旅游资源优势。

(2)加强旅游目的地――太白县养生游基地营销。太白县打造养生游品牌的同时,需要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形成多元化的目标市场,多元化的产品体系。重视广告宣传的作用,通过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形成一定的社会认知度。开设太白县养生游专业网站,及时提供景区建设进程、旅游热点动态、各方面信息,适时制定、调整相应的目标市场拓展战略, 不断提高太白县养生游的知名度,积极占领目标市场,把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

(3)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养生游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的旅游主要还是景点旅游、农家乐等传统旅游形式,现有的旅游资源、设施也多倾向于这些传统模式,若发展养生游,必须加大投入,建设更多适应养生的居住场所、休闲娱乐、健康医疗的高品质基础设施。建成既有适合短暂景点游、农家乐游的顾客需要,又有适合较长时间进行休闲养生游、具有品牌效应的综合养生基地。

(4)积极培养养生旅游专业人才。养生旅游业是在传统旅游业的基础上强调健康养生,兼有经济性、文化性和科学保健性的新型产业。对从业人员有更高的综合素质要求和专业知识要求,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现代健康医疗卫生常识。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养生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养生旅游专业人员。可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使所有从业人员逐步实现持证上岗,并定期考核。建立一支事业心强,业务素质高,能适应养生旅游的职业队伍。

【参考文献】

[1]任毅,刘明时,田联会等.太自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OO6.

[2]杜俊平,廖超英.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质情况调查与评价[J]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4)248―252.

[3]李喜梅,任军辉.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0.38(27).

温泉旅游市场前景范文6

关键词:旅游形象设计定位

中国西部大开发,被告称为“世纪工程”。它给世界带来了振奋,古老而神奇的西部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市场广阔,蕴含着蓬勃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商业机遇。纵观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东部经济发达远远超过西部,但西部旅游资源比东部优越。西部地理位置特殊,历史源源流长,多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有着令人神往的自然景观,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众多民族艺术,它的独特性、神奇性和多样性,是东部所赶不上的。为此,从经济发展的战略上讲,西部应该优先重视和开发旅游产业,具体地说,西部各地区应根据自己的特点,理性地思考旅游发展问题,要用科学的发展观,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论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制定既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又能充分体现人文价值,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更能起到环境保护,做到可持续利用的协调发展的规律,在借鉴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成功经济的基础上,探索和创造适合自己发展的旅游之路,为尽快实现西部经济跨跃式发展奠定基础。为此,笔者结合天水旅游资源特点,对本地区的旅游形象设计和定位谈谈自己的拙见。

1 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培育天水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中,天水旅游业作为本地区的优势产业来发展。

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旅游业是一项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经济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近半个世纪以来,旅游业一跃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济产业,美国未来学家甘哈曼更是将人类社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预言为“休闲时代”。据一些国外权威研究机构的预测,旅游、环保、IT产业和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休闲产业将取代传统的主导产业和现代信息产业跃居世界第一大产业的位置。有资料显示,我国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第四大客源国。旅游作为朝阳产业,正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展现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其次,以天水产业结构状况看,旅游业有实现跨跃式发展的条件。一是旅游资源优势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约5大类,20余种,200多处。这些资源种类齐、品位高、存量大、特色浓,非常适宜国内外不同层次游客需求,开发潜力大。二是天水区位优势明鲜。它东接关中,南控边蜀,西倚甘南,北扼陇郡。距西安、兰州均为300多公里,天馋,天宝高速公路横贯全区,随着陇海铁路线提速,到天水度假旅游的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第三,以人们生活的需求形态来看,随着人的物质需求的基本满足,对旅游休闲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3000美元,这将意味着十几亿人口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将出现大幅度增长。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将直接导致旅游需求规模大幅度扩张,随着旅游消费支出的不断增长,届时我国将形成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超级旅游市场。基于上述长远认识,天水市应把旅游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 天水旅游资源对比分析

天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许多的旅游资源中,笔者认为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宗教及民情民俗资源可利用的现行价值更高,应该优先开发。现对此作一些比较和分析。

2.1 自然生态资源

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其地形物征和地貌景观受祁吕贺兰系构造控制,地形自东南向西北升高,是一块东西狭长的天然美地。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北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区,中部为北秦岭山地,南部为徽成岔地和南秦岭山地。域内水资源广泛发育,大小河流几十条,分属渭水和嘉陵江两大水系,年平均径流量均25.5亿立方米。天水深居大陆腹地,处在东亚季风区内,受温湿的夏季风影响,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各季都有显著特点:春季升温快,冷暖变化大;夏季无酷热,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快,阴雨天气多;冬季雨雪少,寒冷时间短,是避暑之佳地。

2.1.1 奇异的自然风景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宜人的气候条件,再加上多种复杂的地质作用,造就了天水独特的自然景观,并享誉神州,令游客向往。如丹霞地貌(麦积山、仙人崖),陡峭险峻的花岗岩地貌(石门),地热现家(街子、清水、武山温泉),都是旅游之佳境。就拿“石门”来说,自古至今引得许多文客为之赞美,如是描述“雄如泰山,险若华山,秀比峨嵋,幽像青城,奇压黄山”,是一处山拥岗光,峰蕴奇秀,松涛绵延,烟云飞渡的人间胜地。长期以来人们用“一楼、二禽、三奇、四杉、五兽、六珍、七花、八景”来称赞石门,其中“石门月夜”为诸景之冠。

2.1.2 迷人的生态资源

天水拥有省级自然保护区三处(三滩、黑河、麦槽沟);麦积山国家森林公园(麦积山植物园,牧马滩、曲溪森林公园)和桃花沟,金龙山、碧玉、三皇谷、黑河、太阳山、卧牛山等七个省级森林公园,这些天然的森林公园,植物种群丰富,有着高山草甸风光及暖温带湿润的气候。天水的生态自然景观,可谓集江南水乡之秀美,纳北国名山之雄浑,也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自然生态旅游景点。

2.2 历史文化资源

天水之名,从汉武帝至今已有1700多年,其主要来源于“天河注水”的神话传说。天水历史悠久,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且有着多种文化类型。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2.2.1 灿烂的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天水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从旅游学的角度我们把天水的历史文化资源概括为五个方面:即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文化、石窟文化和三国文化,它们集中体现了天水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发展,早已驰名中外,令人神往。

2.2.2 众多的古迹文物

天水有5000多年的历史,现存有200多处(其中被公布并列为省、县级保护的有86处)古遗迹。出土有新石器时代、青铜时期、秦、汉、三国、西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元、明、清各类文物10569件。如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伏羲庙、仙人崖、玉泉观、南廓寺、大象山、街亭古战场及清水出土的“鲁恭姬造像碑“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

2.2.3 人才济济,神话萦绕

天水自古人杰地灵,在众多的名人志士中,当属飞将军李广,壮候赵充国、都护段会宗、汉忠烈纪信将军,冀人姜伯约。他们所谱写的佳话,至今在百姓中广为传诵。唐玄奘西渡取经途径天水,所演义的“高老庄收八戒”、“通天河遇水难”的神话传说,仍深深地唤起人们的遐想。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也曾在天水游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自此风光起,山高月夜寒。东泉澄澈底,西塔顶连天。佛座灯常灿,禅房香半燃。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是李白游南廓寺的兴作,便是最好的例证。

2.3 宗教及民俗

天水包含有十几个民族成份,以汉族和回族为主。由于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环境不同,各民族的婚姻、丧葬、节日、饮食、居住、服饰,礼节以及文化活动等方面都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集中反映信仰伊斯兰教特点的尔德节、古尔帮节;充分展现道教色彩的玉泉观朝观和仰信佛教的各种祭祀庆典,场面宏大,引人驻足。已成为各民族人民进行交流生产经验和商品的重要形式。为加强伏羲文化的研究,天水市已成立了全国性的社团――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吸引了许多学者大师和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寻根问祖,促进了天水对外交流与合作。天水不仅丰物秀美,而且还绽放着体现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之花,天水雕漆,秦安的草编,武山的玉器及各种色香味美的小吃,都会使旅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3 对天水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综合各种因素,我们认为天水旅游应定在大力发展人文生态旅游上。与此同时,一方面做到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举,使开发利用和保护治理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天水旅游,使其尽快面向西部;走向全国。第三,建立健全各种保障措施,促进天水旅游业更加规范、成熟发展。第四,改善交通、通信、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旅游业硬件建设的品位和档次。第五,用市场机制来经营旅游业,打造天水旅游“精品”,使其真正成为带动天水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

参考文献:

[1]窦开龙.《甘肃文化旅游开发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

[2]马天彩.《甘肃旅游》,甘肃从民出版社,200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