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市场需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市场需求范文1
市场的主体构成,就是已经成为旅游者和即将成为旅游者的公众,就是他们旅游行为和旅游过程的基本需求。旅游市场的需求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整个的和文化,以及人们的心理和生活方式都总是处于不停的变迁过程中。由于旅游业无论从资源开发还是项目设计,都应以能够满足比较长的时间范围和尽可能多的旅游者的需求作为立足点,因此,这一市场需求的基本趋势,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旅游建设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
面对多样化的旅游选择,旅游市场中综合性满足的需求
进入90年代以来,旅游市场最突出的变化之一是,由于已经有了多样化的旅游可能,一般化的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别是以单一形态出现的一般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而且这一趋势在可见的未来必将越来越明显。来自现实市场的种种迹象也都表明,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仅愿意选择那些更“独特”、更“奇异”、更“新颖”的旅游景点,而且,他们特别看好那些具有综合性特征的旅游地和旅游项目(即奇异独特的自然景观能同特定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从而在一次确定的旅游过程中获得集知识性、娱乐性、体验性、享受性等为一体的多重满足。
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和人们休闲生活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使旅游者对旅游地和旅游项目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一些新型传媒的出现,又使很多人足不出户却已能对很多旅游景点获得大致的了解,此外,由于休闲生活的越来越受重视,休闲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很多人对旅游线路旅游项目的选择都越来越“精挑细选”,传统旅游动机中以“到过某名山名水即可为荣”的心理满足已经有所弱化,越来越多的人现在想要寻求的是旅游过程中的真正乐趣了。虽然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乃至不同年龄、性别的旅游者,对上述满足指向会有一定的差异侧重,但希望在其旅游过程中能同时获得多重满足的需求却是一致的。此外,旅游行为的普遍化,城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平均出游次数增多等,也是旅游者对综合性旅游项目的需求期待越来越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旅游行为的实施过程中,人们普遍期望在单位时间和一定经济支出内能够获得尽量多一些收益。
点击查看全文
旅游市场需求范文2
一、前言
旅游业发展引致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夜间旅游作为新兴旅游形式,越来越受游客与当地居民的欢迎。但总体上讲,我国的夜间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夜间旅游产品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开发,也没有整合成体系,现有的夜间旅游产品是否能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仍未清晰。学术界的研究主要是以定义夜间旅游、阐述夜间旅游类型和特点、为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夜间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为主,而基于市场需求对夜间旅游产品进行分析的文章极少,邓勇勇指出业界和学术界对夜间旅游缺乏重视,忽略了市场导向对夜间旅游产品的重要性。
韶关作为广东省旅游资源最丰富、旅游文化品位最高的地区之一,拥有世界级、国家级景区景点17处和省级及以下景区景点100多处,其日间旅游产品发展日益成熟,具有构建夜间旅游产品体系的无限潜力;因此,基于市场需求构建夜间旅游产品体系不但能丰富其旅游产品种类,增加韶关旅游吸引力;同时,该方向的理论研究也能填补部分学术上的空白。
二、夜间旅游及夜间旅游产品体系
通过研读相关文献,笔者试图对夜间旅游重新界定,并得出夜间旅游产品体系的定义。
夜间旅游是指日落到次日凌晨,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在旅游目的地,利用旅游部门和商家提供的旅游资源和设施,在夜间进行的一切夜间旅游活动,包括欣赏夜景,参加夜间娱乐项目,餐饮购物,观光探险等活动,是日间旅游活动的延伸。
夜间旅游产品体系是指夜间旅游中旅游产品各种表现形式的集合,包括单项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产品。
三、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及存在问题
为了针对市场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方案,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访谈韶关24家代表性旅行社及对韶关居民和外来游客各三百份的问卷调查,问卷剔除丢失、无效问卷后,有效游客问卷和市民问卷分别为277、287份,问卷的有效率分别为92%、95.6%,从而获得了较为准确和客观的信息,为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实证支持。
(一)问卷分析
问卷按调查对象的不同分为两份,一份针对韶关市民,了解市民对完善夜间旅游产品的态度及夜游情况;另一份针对游客,了解游客对韶关夜间旅游产品的需求。通过调查分析得出韶关夜游主要的市场需求,进而做好市场定位,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构建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
1、市场潜力分析
市民问卷中,仅10.45%受访者不支持继续发展和完善夜间旅游产品,12.54%不会参加夜游活动;游客问卷中,仅11.19%受访者不愿意参加夜游项目,6.68%对韶关旅游业整体印象不太好。同时,只有50.54%受访者有进行韶关夜游的经历。可见,韶关夜间旅游产品供不应求,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具有相当大的开发价值。
2、市场定位分析
游客问卷中,89.53%受访者在45岁以下,同时游客和市民问卷中,不会参加夜游的45岁以下受访者所占比例都较少,而鉴于18岁以下人群消费能力弱,产品开发以18到45岁的人群为主。同时,游客和市民问卷中,18-45岁的受访者参加一次夜游的消费在中端消费100-300元居多,对于夜游也比较支持,在时间上选择均衡,即使是晚上23-24点,也至少有14.93%会进行夜游。
综上所述,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为夜晚全时间段的18-45岁人群和中端消费为主,18岁以下、45岁以上人群和低高端消费为辅。
3、产品完善方向分析
市民和游客问卷中,所有夜间产品类型都被普遍接受(表1-1),同时,市民和游客都认为韶关夜间旅游产品有很多欠缺的地方(表1-2),可见,对各类型产品的完善都具有一定的市场,构建韶关市夜间产品体系刻不容缓。
(二)旅行社访谈与实地考察
在实地考察以及到旅行社的访谈过程中,发现即使是成熟景区,绝大多数也不具备夜游的基础;此外,韶关跟团游大多为一天,即使不是一天游,一般也不会安排晚上活动,因为韶关几乎无夜间旅游产品,这也是游客过夜率低下的原因。
总而言之,夜间旅游产品体系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韶关旅游的发展,拉低了旅游收入,限制了旅行社活动,这也表明构建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的迫切性。
(三)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的存在问题
通过上述需求分析、访谈及实地考察,目前,韶关夜间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夜间旅游产品缺乏,而且同质性强,缺乏特色
目前,韶关夜间旅游的产品主要是:购物、餐饮、KTV、酒吧、烧烤等,而这些产品普遍在其它城市也都存在,同质性强,缺乏特色。虽然也有些景点开发了歌舞表演及露营,但大多是短期行为。
2、夜间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韶关各知名景点相对分散,再加上用于夜间旅游产品的交通条件和相应的旅游配备设施匮乏,夜游氛围不浓郁,从而也影响了该项目的开展。
3、现代消遣娱乐产品缺乏规模效应
目前,韶关虽然也有一些酒吧,但分布零散而且规模小;同时也缺乏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场所等等,这无形中也影响了消费需求。
四、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方案
韶关旅游资源丰富,为构建夜间旅游产品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但现有体系存在许多不足,由于现状基础薄弱,笔者通过完善、开发夜间旅游单项产品和夜间旅游线路产品来构建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
(一)夜间旅游单项产品的完善和开发
1、民间特色夜间旅游产品的构建
韶关各地区都具有浓厚的民族和人文景观文化,笔者认为应借助资源,结合特色美食,构建民间特色夜间旅游产品。
在韶关市区,风度步行街和百年东街本身极具文化底蕴,有较成熟的夜间照明等基础设施,笔者认为应丰富街道美食和旅游纪念品的种类,完善和开发附近景点风采楼、大鉴寺、太傅庙、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余靖风采堂等的夜游,使人们在购物和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韶关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样,在南雄市,将具有南雄美食的步行街和三影古塔、张九龄等名人遗迹这类民间特色景点的夜游及龙船歌夜间表演串联起来;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在瑶族风情街开设瑶族篝火晚会表演;在翁源,将具有客家围屋文化和邵谒等人文文化的景点夜游、翁源特色美食和调王舞夜间表演完美结合;在始兴,以满堂客家文化,朱喜平等人文文化为基础,结合始兴美食,龟蚌舞、清化《亚妹舞》等的夜晚特色表演开发夜游产品;在仁化,构建仁化美食街,开发唐代至清朝时期的古塔、庙宇、会馆等的夜游,配以“仁化八音”、石塘月姐歌的夜间表演;在乐昌市,在步行街开设乐昌花鼓戏夜间表演;在新丰,构建新丰美食街外,配以纸马舞夜间表演,并抓住五月初一到初三“龙皇宫出行”的重大节日,在夜晚展现新丰的民间特色。
2、韶关市区亮丽夜景的构建
(1)美化灯光照明,沿江用灯光构建知名景点图像和极具特色文化的图案,加强市区各路段和江边的夜间装饰,增加观赏度。
(2)完善“北江风情游船”夜游项目,打造更色彩缤纷的船身,规划出特色有趣的路线,并丰富江边的夜景、夜游项目加以支持。
(3)完善基础设施:增设公共厕所、改善路牌指示、完善公共交通和照明、加强治安巡查等。
3、现代化消遣娱乐夜间旅游产品构建
在现代化消遣娱乐夜间旅游产品的构建上,可以建设酒吧一条街,丰富夜生活,使韶关更具现代化气息。在购物上,可建设多个休闲购物广场,增加名牌商品进驻,完善休闲购物设施,提升韶关的城市档次。除此之外,在特定日期举办嘉年华,夜间花车游行,邀请外国人进行表演,以增加韶关国际化气息。利用三江六岸,开展夜间单车环江游;利用温泉资源,加强温泉项目的开发和拓展。
4、禅宗文化类夜间旅游产品构建
韶关的宗教文化主要是以佛教禅宗为主,可在特定时间段开设佛教夜晚庙会,使人们能够放水灯祈福、品尝斋菜晚餐等。
5、探险类夜间旅游产品构建
在韶关,小坑国家森林公园、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丹霞山等均可露营,但基础设施需要完善,应增设服务和安全保障设施,同时要有提供帐篷租借和贩卖饮料食物的店家进驻,保证夜晚也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二)夜间线路产品构建
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缺乏各地区的整合连接,交通不便是重要原因,路线的曲折和公交车班次、时间安排上的不足,导致各地区都以单独的个体来进行旅游路线规划,旅行社访谈中,几乎没有跨县的旅游线路。政府应规划升级各地区的连接线路、增设景点直达班车、增加班车班次,为旅游线路的安排奠定基础,方便游客出行。
在上述夜间单项旅游产品完善的前提下,可适当开发以下夜间旅游线路:
1、风情步行街―风采楼―基督教堂―天主堂―大鉴寺―百年东街―北江夜游
2、乳源瑶族风情街―篝火晚会―丽宫温泉
3、新丰美食街―“龙皇宫出行”夜游―云天海温泉
4、单车环江游―风度步行街―曹溪温泉
5、南华寺庙会―曹溪温泉
综上所述,夜间旅游产品缺乏深度开发和大力宣传,是韶关缺乏高知名度夜间旅游产品的主要原因,只有浓厚的夜游氛围和广泛的媒体宣传,才能真正使韶关夜游成为必然选择。笔者认为:浓厚的夜游氛围需要长时间逐步积累而成,良好的夜游环境和多样化的夜间旅游产品必将推动韶关夜游走向大众化。而大力宣传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商家的配合,借助网络平台、电视、海报、宣传刊物的大力宣传,吸引游客参与,同时,游客口口相传和各种重大活动如嘉年华、夜游骑行比赛的跟踪报道,也必将使韶关夜间旅游产品广为人知,使韶关夜游成为韶关旅游的一个标志性产品。
旅游市场需求范文3
关键词: 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走出国门去领略异国的风土人情,去了解异国的民俗文化,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希望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这促使旅游业向更深层次发展。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国,旅游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尤其是既精通外语又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更是短缺。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应该与旅游业的市场需求相一致,培养出更多的既有旅游专业知识,又有扎实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旅游英语作为英语语言的一种,被称为专门用途的英语,这类课程都是以学习者需求角度和经济角度为出发点而设置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旅游英语中的导游英语是让英语导游用自己所学的英语进行文化传播,肩负着导游和翻译的双重任务。英语导游服务的特点是,将我国的名胜古迹及涉及旅游方面的各种知识和问题用英语以口语的形式表达出来,以达到相互交流和了解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要强,要能用外语和外国旅游者沟通交流,为外国旅游者讲解我国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等等,让外国旅游者在参观游览过程中增长见识,体验文化,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因此,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必须突出口语训练,这是教学的特殊要求,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
旅游英语从某种程度上说属于交叉学科,如果我们过分强调语言应用的通用性而忽略了和旅游业这一大前提相结合的专业特殊性,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中语言应用性训练必须结合地方旅游文化资源,让学生尽快与旅游产业“接轨”,让地方旅游文化资源走进英语口语训练,有效利用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丰富性、直观性,促使英语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一种就地取材的好方法。通过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高校相关专业与地方经济文化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丰富的地方旅游资源可以作为旅游专业学生课外资料的一个很好的素材,同时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不少学生本身对这些旅游景点十分熟悉,如果提供地方景点的中文材料,要求学生翻译成英文,并口头表达出来,将是一个教学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内化的过程,会有很好的效果。
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以旅游活动中的体验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采取体验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案例、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体验的情境。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选取一个能够提供真实氛围的场所,比如某一景点、旅游大巴、旅游实训基地等。在这些地方,学生能够看到真实的物品,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使所学知识更贴近于实际。教师还可通过教学软件或多媒体课件等,使学生在设置的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更便于理解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多媒体网络学习环境具有开放性、信息资源丰富等特点,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时进入真实的景观或情境中,在感受语境和文化的过程中学习使用专业词语。学生在虚拟学习环境中,通过系统获取图文并茂的相关资料,在虚拟环境中不断提高。此外,根据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还可运用图片和影像等资料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向学生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查询相关书籍资料,寻找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小组一般由几人自发组成,这样能提高组员间的认同感。小组可组成一个临时的旅游团,选出能代表自己组实力的导游,并精心安排角色,排练预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及时纠正各组、各成员的语音、语调等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模拟导游可能遇到的困难。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各组的表演,经过几轮表演后,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为日后做个出色的导游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教学忽视语言所处的文化,教学中适当渗透一些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言,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国的旅游业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突飞猛进,中国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旅游大国,上海申博成功给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契机,造成对优秀涉外旅游服务人员的巨大需求,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将会有更多、更直接的跨国界、跨文化的交流。但由于受文化输入的缺失及母语文化的干扰,目前,学生的跨文化习得状况不容乐观。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也说明在旅游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是必要而且迫切的,使学生在未来能够顺利与以英语文化为生活背景的人交流,并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推介出去。
高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应当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要明确旅游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培养应该特别强调实践,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创设情景,着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构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旅游文化特有的魅力,又能够进行基本的英语会话,还能够使学生具备相当丰富的文化知识。这样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应对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才能保证人才的特色供给与旅游市场需求的成功对接。
参考文献:
[1]孙小珂.把“文化”引入旅游英语教学的课堂[J].江汉大学学报,2002,(2):99-101.
[2]苏安.旅游院校应建立具有旅游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
[3]翟杰.影响旅游英语教学质量诸因素的思考与对策[J].旅游科学,2001,(3).
[4]李萍.论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与学生充分认知能力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5).
旅游市场需求范文4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偏重于基础知识教学和理论体系的完整,却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际工作中,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和素质与知识同等甚至更为重要。从而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市场需求不适应的状况。针对此状况,涉外旅游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应强调突出应用性,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市场急需应用型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我国入世参与全球化以后,传统精英教育模式下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传承的系统与完整、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现象。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体制一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的要求。《规划纲要》的“序言”部分明确指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1]。“两个不适应”道出了教育存在的根本性问题。“两个不适应”的实质是人才培养不适应,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所以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不仅成为高校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升温的中国旅游市场迫切需要外语技能扎实、旅游专业知识全面的旅游行业服务人才。在这种新机遇、新挑战下, 传统的涉外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已无法完全适应社会需要,课程设置改革势在必行。
二、涉外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
培养目标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而课程设置则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和实现手段。由于缺少深入进行市场调查研究,缺乏可行性分析,忽视组织设计,导致我国许多高校在进行涉外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时,不能设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般照搬其他院校相似专业的教学计划,缺失了校本特色。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脱节,面对旅游行业日益繁荣,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大批的涉外旅游专业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二)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
在涉外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重理论轻实践。概论性、理论性课程设置与国际潮流接轨较快,但是在操作性、应用性课程上,要么设置较少,要么设置以后缺少有经验的教师的讲授。使得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无法在工作岗位上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技能培训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的技能培训体系,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无法适应旅游行业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三)课程缺乏衔接性
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许多高校涉外旅游专业的课程安排已经形成一个固定模式,即学生在大一接受基础理论学习,大二接受专业课程学习,到了大三和大四,则开始涉及实际操作,虽然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却将理论与实践分离,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因此在课程衔接性上应考虑进行改革。
三、完善涉外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
(一)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出精英教育的模式,迈向了大众化阶段,根据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涉外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善于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谙熟实用的旅游知识和旅游业务,熟练运用英语和本族语在旅游行业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涉外导游,涉外礼仪接待,涉外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英语专门人才。不仅要构筑系统、完善的理论知识框架,还要构建适应未来旅游发展的先进知识系统,同时还要体现应用性和现实性,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旅游业发展的人才。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
涉外旅游专业在课程结构方面要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知识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要求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按照以上培养目标,在课程结构上进行模块化设计,分为专业知识课模块,专业技能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专业性实践教学模块。根据不同模块设计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注重课程的衔接性
涉外旅游专业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高级阶段。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夯实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英语基本技能训练和旅游导游基本技能训练。高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进一步扩大英语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旅游企业管理与服务技能训练,从而达到培养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按照不同模块设置课程,每个课程要有实践活动设计,增加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中聘请职业人加入组织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此外,将专业调查、专业社团、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大一至大四的教学活动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旅游市场需求范文5
随着当今旅游业迅猛发展,我国已跻身为世界旅游大国。根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客源国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这种发展趋势也给中职旅游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然而目前我国的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规格与社会需求脱节。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庞大,一方面却又是毕业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苛刻”要求,造成就业难,就业后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不利于人才的锻造和培养。因此,如何培养一批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市场急需人才,是旅游专业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中职旅游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目前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得较为广泛,既能做导游,又能从事旅行社的管理者。要想真正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专业人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明确目标定位,根据目标定位设计专业方向,再按专业方向进行能力与技能分解,并进一步进行课程设置和开发,使培养出的人才有明确的专业就业方向,成为某一领域内的专门工作人员。
2.不重视实践教学。旅游专业作为一个较新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场所,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也不够。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一直被作为“辅”课程来设置,还在沿袭“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理论灌输”的传统教育模式。
3.缺乏大量实践教学师资。作为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方,旅游企业要求学生毕业后就能立即上岗工作,无须再培训,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掌握实践技能,因此一支稳定的、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但实际上不少旅游专业教师是半路出家的,或是从历史或是从文秘等相关专业转行而来。普遍缺少从事旅游实际工作的经验,擅长理论教学,缺乏带教能力,因此,加强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旅游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关键。
4.教材建设跟不上形势。中职旅游专业的教材建设跟不上旅游业飞速发展的脚步,严重滞后。教材建设不仅是中职学校的基本建设之一,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
目前,中职旅游专业的教材大多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环节,许多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应掌握哪些知识,练习什么技能,培养什么素质,这些问题在现行的教学计划中没有规范的要求。
三、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中职旅游人才的几项措施
1.重视实践教学,建设校内实习基地,课程设置科学化。中职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在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应用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改变过去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可以使学生拥有自己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根据实践经验的探索,先后建立了设备齐全的旅游综合、旅游环境监测、旅游景观评价等实验室,用于酒店、宾馆、景区等场地模拟训练,以利于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业、服务业等的基本技能。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市场对旅游实用人才的需求。教师是强教之本,是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走出去,就是学校应根据不同老师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鼓励他们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教师到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锻炼,从事实际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丰富知识。请进来,就是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请企业领导或职员、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向学生介绍世界及国和省市现今旅游与酒店业发展的状况,介绍旅游酒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以及旅游酒店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竞争之激烈,创业之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旅游市场需求范文6
关键词: 九华山风景区 旅游市场 外语人才
1.引言
旅游业已成为当今全球的热点产业之一,同时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与持续发展,也在促进着旅游市场全球一体化。随着我国现代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境外游客逐年增加,因此,外语专业与旅游相互涉及、交叉应用。我国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特别是合格的旅游外语人才需求比较迫切。当前的整体经济形势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高校急需为其毕业生开拓多元化的就业领域与就业空间。基于外语人才在世界多极化的今天体现出相对较大的优势,我们需要发挥优势,以开拓更广阔的就业与实习空间。
1.1调研目的。
1.1.1在新形势下,在旅游业面临可持续发展之际,希望通过本次调研,藉以点带面的方式,了解外语人才在皖南旅游市场,尤其是九华山风景区的需求状况,进而分析推断外语人才在旅游市场的需求状况。从调研结果中获得借鉴与帮助,调整今后学院的外语教学与专业课程设置,使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更具适应性、时代性和科学性,使学生就业更具广泛性、选择性与复合性。
1.1.2了解皖南地区旅游市场外语人才的现状和需求情况,为当地的发展输送更多合格的人才,为学院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社会岗位实际需要的优秀毕业生建言献策。
1.1.3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全院广大青年学生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
1.2调研过程与调研方法。
带着上述目的,我们于2009年9月7―9日前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的九华山风景区,对该景区的旅游市场现状及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集中的实地调研。调研的对象主要包括九华山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高层领导,部分旅行社和酒店的管理人员、导游和游客。本次调研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文献检索法:充分利用图书馆及互联网上的资源,将所取得的资料作为我们理论依据及参考资料,为实地调研做前期准备;(2)实地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随机访谈);(3)抽样方法:调查问卷,对个别人员的访谈采取抽样的方法。
2.调研项目与现状分析
2.1九华山风景区概况。
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王菩萨道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为皖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千米,保护范围174平方千米。中心位置九华街地理坐标为东经117°,北纬30°。现为国家五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九华山风景区对人文景观的开发远重于对其自然景观的开发。据相关部门领导介绍,现在的九华山风景区理念在于建设大九华,重点就是发扬其佛教文化,把九华山风景区继续作为一个佛教圣地来扩大其影响力。正因为是这样一个发展方向,九华山风景区秀丽的风景没有得到有效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区的整体发展。同时也说明九华山风景区在景区资源方面还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很好地开发其自然景观,使得奇秀的风景与悠久的佛教文化和谐并存,这样对于景区的整体发展可能会更有利,也能够扩大景区在旅游市场中的影响力。
2.2九华山风景区旅游市场。
2.2.1游客。九华山作为一个佛教圣地,有其独特的人文背景。据有关人员介绍,景区的主要游客为香客,他们都是上山朝拜祈愿还愿的,另一部分就是一些主要为观赏自然风景的游客。在外国游客方面,由于其历史渊源,九华山风景区主要接待的是来自韩国的游客,其次是东南亚,再次是欧美。但是外国游客在整体上所占比重并不是很大。
2.2.2导游。我们在景区采访了部分导游和多个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对导游这一职业状况进行了调查。我们发现,在九华山风景区,涉外导游人数相对较少,而这一小部分导游的英语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提高。基于这样的现状,旅行社对专业的旅游英语人才极为需要。
2.2.3服务业。景区上有酒店、饭店和商店等。但是商店里主要经营的都是主供参观的游客在寺庙参拜使用的香烛鞭炮,也有一些与佛教文化相关的手工纪念品。景区内也有些销售当地土特产的商店,但规模都不是很大,也没有形成大的较为成熟的品牌与产业链。就整体而言,九华山风景区主要是围绕着佛教文化而产生的相关服务业,在商业及娱乐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与提升。
3.相关座谈和调查问卷分析
2009年7月7日,我们与九华山风景区旅游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的九华山中国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的领导进行了座谈,并在座谈之后作了问卷调查。2009年7月8-9日,我们与景区内部分旅行社和酒店的管理人员、导游座谈,并对部分工作人员与游客作了随机访谈。
3.1行政机关代表、公司高层领导座谈及问卷分析。
九华山风景区旅游管理委员会的柯烈荣书记指出,作为全国文明风景区的九华山,现在以“二次开发、二次创业”为主线,把最大的空间留给游客。实行人才发展战略,地方的经济建设也为景区引进人才和大学生来此地就业提供了平台。
于2000年底设立的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安徽省旅游龙头骨干企业,经过十年发展,公司下辖十几家分子公司,上市工作顺利推进,近几年净利润增长率速度迅猛,业绩斐然。公司奋力开拓进取,以建设九华山旅游世界级旅游胜地为目标,建设省内一流企业,努力将公司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产业集团。在旅游人才需求方面,对人才的层次要求提高,并且紧迫性增强。计划在三至五年内培养十个分公司经理。另外,公司自己拥有九华山旅游管理学院,聘请国内一流专业院校专家授课,因此与我们此次调研的目的与发展思路不谋而合。
座谈之后,我们对九华股份的高层管理人员作了随机问卷调查。根据对问卷情况的分析,我们得到以下信息:
(1)九华山旅游游客年接待量为200万左右人次。
(2)九华山旅游外国游客所占比例较小。
(3)九华山旅游对外语人才需求适中。
(4)九华山旅游中,当地设有专门的涉外单位(主要为旅行社)。
(5)专业的涉外导游在整体导游中所占比重较小。
(6)九华山旅游游客中,外国游客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
(7)对涉外导游的学历要求为专科、本科以上。
(8)认为涉外导游最需要提高的素质是:英语水平、沟通交际能力和对景区的熟悉水平等。
(9)认为专业旅游英语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有:较强的口语能力和表达能力、爱岗敬业等。
(10)认为专业旅游英语人才在学校应该侧重的能力培养包括:综合素质能力、广泛的知识面、对职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3.2旅行社中层调查问卷、座谈。
(1)从业务特点来看,游客接待方式多样,接待量相对较大。
境外游客年接待量:国际旅行社达8万左右人次,中国旅行社达6万左右人次,东崖宾馆旅行社达1.5万左右人次;其中国际旅行社外游客年接待量比重达50%。但英语国家境外游客所占比重小。
(2)九华山旅游分为淡季和旺季。
(3)英语人才在旅行社人员中所占比例为10%左右。
(4)旅行社中英语人才主要用于外语导游。
(5)旅行社招聘外语人才的方式有:到人才市场、各大高校及网上招聘。
(6)除英语之外,旅行社中外语人才还缺少韩语人才和日语人才。
(7)旅行社招聘导游时对导游的年龄限制为20―25岁。
(8)旅行社在招聘外语人才时对应聘者的工作经验没有特殊要求。
3.3基层导游调查问卷、座谈。
(1)英语专业人员从事导游工作最重要的是具备较强的口语能力。
(2)英语专业毕业生从事旅游工作的劣势是:缺乏实践经验,需要涉猎旅游专业知识。
(3)英语专业毕业生从事旅游工作需要加强解说、沟通以及实践能力。
(4)全职导游收入:中文导游工资1000―2000元/月,英文导游工资2000―4000元/月,优秀者可达4000元/月以上。
(5)导游反映外国游客比例为1%。
(6)九华山境外游客主要来自东亚地区,韩国居多。
(7)英语专业人才在本地区总体比较受欢迎。
(8)在游览淡季或空余时间,公司会对英语导游进行针对性英语培训和佛教知识培训。
3.4酒店管理层座谈(东崖宾馆市场部姜经理)。
姜经理跟我们详细介绍了酒店人员的情况,我们了解到外语人才还是相当缺乏的。他重点指出外语人才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要不断锻炼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3.5基层工作人员访谈(东崖宾馆大堂领班小马、索道处工作人员小唐)。
通过对这些基层景区工作人员的随机访谈,我们了解到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广阔,而英语人才不仅要有相应的外语能力,而且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工作中必须不怕辛苦,努力奋斗。
3.6外国游客访谈(德国游客)。
在用餐期间,我们随机采访了两位德国游客。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们了解到,外国游客对九华山地区的服务和接待工作非常满意,而且外国游客在中国也能和当地导游完成基本的沟通。同时,他们也对当地导游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发挥自身文化优势的同时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九华山风景区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还有相当大的提升与拓展的空间。综合以上的数据和相关资料,我们把九华山地区的旅游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4.1九华山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佛教文化、历史渊源(地藏王的前身新罗国王子金桥觉)决定了九华山风景区面对的旅游市场主要是周边地区、韩国、东南亚地区佛教信徒及前来烧香许愿的游客,尤其是每年的农历七月三十,传说是地藏王菩萨的诞辰之日,大批的韩国游客前来朝拜;欧美地区比较持久的一个客源是法国气功团,每年会有固定的时期来山上“采气”。相比之下,由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欧美地区的游客量很小。
周末或者节假日时,会有游轮在池州港停靠,但外国旅游团一般都是在早上下船来山上作短暂的观光,对较深入的人文或佛教方面的介绍一般需求不大,所以专业外语人才为其服务的机会不多。此外,外国旅游团或散客来旅行时一般都会自带翻译,对当地导游的外语能力要求相对不高。还有些旅行社会为游客安排好行程,所以大部分游客不会与景区服务人员直接沟通。这些都直接决定了景区对当地外语导游需求量不大。
4.2对境外市场宣传力度不够,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开发的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
4.3旅游景观构成主要以佛教文化为主,结构相对单一,多样性不强。景区重在以佛教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景观的开发。相形之下,对景区及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开发的力度不够。例如,九华山后山仍未得到充分开发,使很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4.4华山风景区已经提出了一个“食、住、行、娱、购、游”一条龙服务的景区开发思路,但是在有些方面目前开发的力度不够。比如,行方面,交通不够便捷,尤其是冬天道路霜冻严重,车辆行驶困难、危险;购方面,以佛教为核心的旅游产品的销售缺乏统一、规范的市场引导,也没有发掘成熟的品牌性特产,相关产业链不完整,无法形成产品群或一定的体系。到目前为止,一个“食、住、行、娱、购、游”的产业化旅游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
4.5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再加上现代酒店的“不见面”的服务模式,都使旅游市场的宾馆服务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较小。在此情况下,比较专业的外语人才仍然比较缺乏,尤其是涉外导游,层次不一、语种比较单一。
5.景区潜力与优势
根据九华山风景区旅游市场及相关产业的现状,其在发展方面仍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和优势。
5.1境外市场拓展空间很大。
九华山地区的游客群主要来自是周边地区,其数量有限。如果将旅游市场的覆盖面扩大,打开国外市场,尽可能吸引境外游客到此参观游览,不仅可以增加景区门票的收入,而且可以促进旅游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例如餐饮、购物、娱乐等方面,大批外国游客涌入后,其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5.2除人文景观之外,景区自然景观拥有很大开发潜力和提升空间。
九华山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其人文景观堪称一流,自然景观也非常秀丽。应保护好自然景观,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开发和维护,使游客在感受浓厚人文气息的同时,又可欣赏美妙的风景。
5.3培养高素质涉外导游,与国外旅行社直接沟通,建立合作关系。
在与外国游客交往的过程中,涉外导游的作用极其重要。而如果可以与国外旅行社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建立合作关系,互利互惠,则可进一步拓宽市场。以每年有固定数量的客流量为保证,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景区的经营自会蒸蒸日上。这样,也可以达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目的。
5.4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整体水平。
在对游客的服务过程中,员工与游客的交流必不可少。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情况需要员工进行适当的处理,解决矛盾。因此,应提高员工的素质,以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水平。服务质量的提高,会对游客产生直接的影响。员工素质的提升,对企业文化来说,也是十分有益而且必要的。
5.5结合山区优势,开发特色产品,拓宽产业链,以增加旅游附加值。
九华山地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其地处山区,在景色与人文方面都有不同于其他景点的独特之处。而开发特色产品,拓宽产业链,则可以进一步增加本地区旅游行业的产值,提高收益,并为地方发展作贡献。旅游附加值的增加,必然使九华山地区的整体状况得到改善和提高。
5.6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坚持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
原生态的旅游项目是现代人所追求的,九华山的自然资源优势尤为突出,结合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游客所追求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然而,在开发旅游产业的同时,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破坏。在开发的同时进行保护,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利用资源,使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6.对策及解决方法
针对以上几点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景区开发方面拥有的潜力与优势,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6.1继续大力宣传和推广九华山地区的佛教文化特色,并开拓创新,深度挖掘九华山旅游风景区的文化和人文题材,形成一个以佛教文化为核心,多种旅游题材并行的多样化旅游景点。
6.2针对目前九华山风景区外国游客不多的情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九华山地区的旅游工作者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外语水平,到国外去开拓市场;可以与国外比较有声誉的旅行社建立长期友好的关系和业务往来;可以在国外设立办事处,负责九华山风景区的宣传工作,并接受国外旅行社的旅游订单;其次,应该加快九华山机场的建设工作,利用机场这个交通窗口,让外国游客走进九华山,让九华山风景区走向世界。
6.3九华山风景区的旅游纪念品品种众多,样式多样,层次不一。建议相关部门建立一个有效的平台,将目前分散经营的小商贩统一到一个大型商场里。有了统一的管理和销售,就能避免漫天要价和恶性竞争,同时有助于打造具有九华山品牌价值的纪念品,形成强有力的九华山品牌效应。
6.4很多人提到九华山就会想到佛教文化,但是九华山地区的自然风景同样迷人。因此,我们在大力开放文化景观的同时,也要挖掘自然景观的潜力,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九华山旅游品牌。
6.5由于目前九华山地区的外国游客不是很多,此地区的专业的英语导游人才很少。不过在大量的外国游客涌入之前,我们还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提高业务素质和外语水平,着重学习佛教释义通过外国语言的传达。
6.6加大对九华山后山的开发力度,可以采用地方政府牵头、风景区和地方经济单位合作的方式,投资对后山的利用和潜在值开发,以促进前后山的旅游资源协调发展,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7.结语
这次短暂而又宝贵的九华山风景区的调研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感触和收获颇多。我们针对所获得的资料,得出以下启示。
7.1通过本次调研活动,我们对九华山风景区的相关情况有了大致了解,也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我们认为,九华山无论是在资源还是市场方面都还具有很大的潜力,只要抓准方向进行发展,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7.2现今我国旅游业乃至世界旅游业发展迅速,在与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旅游业更多地需要涉外的人才。因此,开设有关于旅游英语方向的专业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而且,从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过硬的人才,还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良好的态度、端正的心态等素质。这也是以后我们在培养人才时需要注意的。
7.3对当代大学在校生及毕业生要求。通过本次对诸多旅游单位和相关行政单位的调研,我们充分了解到,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在校生及毕业生的期望和要求。
有了金刚钻才能揽得下瓷器活儿,因此大学生要形成学习能力,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使得工作之时有的放矢;拓展知识面,广泛涉猎多领域信息;关注时事,了解国际、国家形势,活在信息时代;深入实践,着重培养自身的社交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摆正位置,端正心态,培养自己人文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使自己成为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
会用金刚钻才能干得好瓷器活儿,因此大学生要培养工作能力。工作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运用能力。大学生要具备对新环境、新组织与新成员的适应能力;对新工作、新事物与新知识的学习,对已掌握知识的再创造和运用能力;上岗之后形成强烈的责任心、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爱岗精神。
还需要加强对口专业知识的修炼:着重打好听说读写译等专业技能的基础;拓宽视野、扩展知识面,了解英语国家文学、宗教、历史、地理,关注国际时事、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学好第二外语,如法语、德语、日语、韩语,给自己增加含金量,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和服务社会的机会。
7.4对专业教学、课程设置的启发。通过对旅游英语的调研我们得出,学校培养旅游英语人才,不仅要培养学生优秀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了解与旅游相关的专业,如导游、旅游管理、饭店管理、旅游英语、饭店英语、社交礼仪、公关、营销等产业集群链,而且要将学生就业面广泛这一因素考虑在内,在设置课程时涉及与旅游相关的自然和人文知识,比如旅游文化、旅游景观的分支,宗教文化等的教育。
由此观之,在设置旅游英语课程方面,我们要从宏观上把握旅游语英语的结合,从微观上统筹旅游文化、旅游景观与旅游传播的结合。设置英语专业旅游英语方向,在学习英语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辅以旅游食住行娱购游等环节的基础知识,并设立世界文化、宗教、景观等学习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交流沟通。说到底,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只有应用与交流,语言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极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避开单纯性的解说,教师与学生形成互动交流沟通的教学关系。
本次调研活动是在我院领导的安排与带领和九华山管理委员会相关领导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下进行的,由我院老师带队,五位学生参加(包括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组成的调研小组,主要是通过对九华山风景区的实地调研,为景区发展提供些许建议,为我院意愿设立旅游英语方向专业提供有效资料,此次调研持续三天。在这三天中,我们对相关人员和地点进行了座谈、问卷、采访等,搜集了大量宝贵信息。这是一次成功的调研,有意义的调研。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九华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相关领导,九华股份的领导及景区内工作人员给予我们的热情的招待与真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美]威廉G.齐克芒德William G.Zikmund著.杜学孔等译.商务调研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
[2]教育部《旅游英语》教材编写组.旅游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