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需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市场需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市场需求

旅游市场需求范文1

市场的主体构成,就是已经成为旅游者和即将成为旅游者的公众,就是他们旅游行为和旅游过程的基本需求。旅游市场的需求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整个的和文化,以及人们的心理和生活方式都总是处于不停的变迁过程中。由于旅游业无论从资源开发还是项目设计,都应以能够满足比较长的时间范围和尽可能多的旅游者的需求作为立足点,因此,这一市场需求的基本趋势,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旅游建设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

面对多样化的旅游选择,旅游市场中综合性满足的需求

进入90年代以来,旅游市场最突出的变化之一是,由于已经有了多样化的旅游可能,一般化的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别是以单一形态出现的一般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而且这一趋势在可见的未来必将越来越明显。来自现实市场的种种迹象也都表明,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仅愿意选择那些更“独特”、更“奇异”、更“新颖”的旅游景点,而且,他们特别看好那些具有综合性特征的旅游地和旅游项目(即奇异独特的自然景观能同特定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从而在一次确定的旅游过程中获得集知识性、娱乐性、体验性、享受性等为一体的多重满足。

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和人们休闲生活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使旅游者对旅游地和旅游项目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一些新型传媒的出现,又使很多人足不出户却已能对很多旅游景点获得大致的了解,此外,由于休闲生活的越来越受重视,休闲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很多人对旅游线路旅游项目的选择都越来越“精挑细选”,传统旅游动机中以“到过某名山名水即可为荣”的心理满足已经有所弱化,越来越多的人现在想要寻求的是旅游过程中的真正乐趣了。虽然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乃至不同年龄、性别的旅游者,对上述满足指向会有一定的差异侧重,但希望在其旅游过程中能同时获得多重满足的需求却是一致的。此外,旅游行为的普遍化,城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平均出游次数增多等,也是旅游者对综合性旅游项目的需求期待越来越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旅游行为的实施过程中,人们普遍期望在单位时间和一定经济支出内能够获得尽量多一些收益。

点击查看全文

旅游市场需求范文2

一、前言

旅游业发展引致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夜间旅游作为新兴旅游形式,越来越受游客与当地居民的欢迎。但总体上讲,我国的夜间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夜间旅游产品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开发,也没有整合成体系,现有的夜间旅游产品是否能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仍未清晰。学术界的研究主要是以定义夜间旅游、阐述夜间旅游类型和特点、为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夜间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为主,而基于市场需求对夜间旅游产品进行分析的文章极少,邓勇勇指出业界和学术界对夜间旅游缺乏重视,忽略了市场导向对夜间旅游产品的重要性。

韶关作为广东省旅游资源最丰富、旅游文化品位最高的地区之一,拥有世界级、国家级景区景点17处和省级及以下景区景点100多处,其日间旅游产品发展日益成熟,具有构建夜间旅游产品体系的无限潜力;因此,基于市场需求构建夜间旅游产品体系不但能丰富其旅游产品种类,增加韶关旅游吸引力;同时,该方向的理论研究也能填补部分学术上的空白。

二、夜间旅游及夜间旅游产品体系

通过研读相关文献,笔者试图对夜间旅游重新界定,并得出夜间旅游产品体系的定义。

夜间旅游是指日落到次日凌晨,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在旅游目的地,利用旅游部门和商家提供的旅游资源和设施,在夜间进行的一切夜间旅游活动,包括欣赏夜景,参加夜间娱乐项目,餐饮购物,观光探险等活动,是日间旅游活动的延伸。

夜间旅游产品体系是指夜间旅游中旅游产品各种表现形式的集合,包括单项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产品。

三、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及存在问题

为了针对市场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方案,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访谈韶关24家代表性旅行社及对韶关居民和外来游客各三百份的问卷调查,问卷剔除丢失、无效问卷后,有效游客问卷和市民问卷分别为277、287份,问卷的有效率分别为92%、95.6%,从而获得了较为准确和客观的信息,为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实证支持。

(一)问卷分析

问卷按调查对象的不同分为两份,一份针对韶关市民,了解市民对完善夜间旅游产品的态度及夜游情况;另一份针对游客,了解游客对韶关夜间旅游产品的需求。通过调查分析得出韶关夜游主要的市场需求,进而做好市场定位,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构建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

1、市场潜力分析

市民问卷中,仅10.45%受访者不支持继续发展和完善夜间旅游产品,12.54%不会参加夜游活动;游客问卷中,仅11.19%受访者不愿意参加夜游项目,6.68%对韶关旅游业整体印象不太好。同时,只有50.54%受访者有进行韶关夜游的经历。可见,韶关夜间旅游产品供不应求,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具有相当大的开发价值。

2、市场定位分析

游客问卷中,89.53%受访者在45岁以下,同时游客和市民问卷中,不会参加夜游的45岁以下受访者所占比例都较少,而鉴于18岁以下人群消费能力弱,产品开发以18到45岁的人群为主。同时,游客和市民问卷中,18-45岁的受访者参加一次夜游的消费在中端消费100-300元居多,对于夜游也比较支持,在时间上选择均衡,即使是晚上23-24点,也至少有14.93%会进行夜游。

综上所述,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为夜晚全时间段的18-45岁人群和中端消费为主,18岁以下、45岁以上人群和低高端消费为辅。

3、产品完善方向分析

市民和游客问卷中,所有夜间产品类型都被普遍接受(表1-1),同时,市民和游客都认为韶关夜间旅游产品有很多欠缺的地方(表1-2),可见,对各类型产品的完善都具有一定的市场,构建韶关市夜间产品体系刻不容缓。

(二)旅行社访谈与实地考察

在实地考察以及到旅行社的访谈过程中,发现即使是成熟景区,绝大多数也不具备夜游的基础;此外,韶关跟团游大多为一天,即使不是一天游,一般也不会安排晚上活动,因为韶关几乎无夜间旅游产品,这也是游客过夜率低下的原因。

总而言之,夜间旅游产品体系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韶关旅游的发展,拉低了旅游收入,限制了旅行社活动,这也表明构建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的迫切性。

(三)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的存在问题

通过上述需求分析、访谈及实地考察,目前,韶关夜间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夜间旅游产品缺乏,而且同质性强,缺乏特色

目前,韶关夜间旅游的产品主要是:购物、餐饮、KTV、酒吧、烧烤等,而这些产品普遍在其它城市也都存在,同质性强,缺乏特色。虽然也有些景点开发了歌舞表演及露营,但大多是短期行为。

2、夜间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韶关各知名景点相对分散,再加上用于夜间旅游产品的交通条件和相应的旅游配备设施匮乏,夜游氛围不浓郁,从而也影响了该项目的开展。

3、现代消遣娱乐产品缺乏规模效应

目前,韶关虽然也有一些酒吧,但分布零散而且规模小;同时也缺乏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场所等等,这无形中也影响了消费需求。

四、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方案

韶关旅游资源丰富,为构建夜间旅游产品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但现有体系存在许多不足,由于现状基础薄弱,笔者通过完善、开发夜间旅游单项产品和夜间旅游线路产品来构建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

(一)夜间旅游单项产品的完善和开发

1、民间特色夜间旅游产品的构建

韶关各地区都具有浓厚的民族和人文景观文化,笔者认为应借助资源,结合特色美食,构建民间特色夜间旅游产品。

在韶关市区,风度步行街和百年东街本身极具文化底蕴,有较成熟的夜间照明等基础设施,笔者认为应丰富街道美食和旅游纪念品的种类,完善和开发附近景点风采楼、大鉴寺、太傅庙、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余靖风采堂等的夜游,使人们在购物和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韶关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样,在南雄市,将具有南雄美食的步行街和三影古塔、张九龄等名人遗迹这类民间特色景点的夜游及龙船歌夜间表演串联起来;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在瑶族风情街开设瑶族篝火晚会表演;在翁源,将具有客家围屋文化和邵谒等人文文化的景点夜游、翁源特色美食和调王舞夜间表演完美结合;在始兴,以满堂客家文化,朱喜平等人文文化为基础,结合始兴美食,龟蚌舞、清化《亚妹舞》等的夜晚特色表演开发夜游产品;在仁化,构建仁化美食街,开发唐代至清朝时期的古塔、庙宇、会馆等的夜游,配以“仁化八音”、石塘月姐歌的夜间表演;在乐昌市,在步行街开设乐昌花鼓戏夜间表演;在新丰,构建新丰美食街外,配以纸马舞夜间表演,并抓住五月初一到初三“龙皇宫出行”的重大节日,在夜晚展现新丰的民间特色。

2、韶关市区亮丽夜景的构建

(1)美化灯光照明,沿江用灯光构建知名景点图像和极具特色文化的图案,加强市区各路段和江边的夜间装饰,增加观赏度。

(2)完善“北江风情游船”夜游项目,打造更色彩缤纷的船身,规划出特色有趣的路线,并丰富江边的夜景、夜游项目加以支持。

(3)完善基础设施:增设公共厕所、改善路牌指示、完善公共交通和照明、加强治安巡查等。

3、现代化消遣娱乐夜间旅游产品构建

在现代化消遣娱乐夜间旅游产品的构建上,可以建设酒吧一条街,丰富夜生活,使韶关更具现代化气息。在购物上,可建设多个休闲购物广场,增加名牌商品进驻,完善休闲购物设施,提升韶关的城市档次。除此之外,在特定日期举办嘉年华,夜间花车游行,邀请外国人进行表演,以增加韶关国际化气息。利用三江六岸,开展夜间单车环江游;利用温泉资源,加强温泉项目的开发和拓展。

4、禅宗文化类夜间旅游产品构建

韶关的宗教文化主要是以佛教禅宗为主,可在特定时间段开设佛教夜晚庙会,使人们能够放水灯祈福、品尝斋菜晚餐等。

5、探险类夜间旅游产品构建

在韶关,小坑国家森林公园、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丹霞山等均可露营,但基础设施需要完善,应增设服务和安全保障设施,同时要有提供帐篷租借和贩卖饮料食物的店家进驻,保证夜晚也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二)夜间线路产品构建

韶关市夜间旅游产品体系缺乏各地区的整合连接,交通不便是重要原因,路线的曲折和公交车班次、时间安排上的不足,导致各地区都以单独的个体来进行旅游路线规划,旅行社访谈中,几乎没有跨县的旅游线路。政府应规划升级各地区的连接线路、增设景点直达班车、增加班车班次,为旅游线路的安排奠定基础,方便游客出行。

在上述夜间单项旅游产品完善的前提下,可适当开发以下夜间旅游线路:

1、风情步行街―风采楼―基督教堂―天主堂―大鉴寺―百年东街―北江夜游

2、乳源瑶族风情街―篝火晚会―丽宫温泉

3、新丰美食街―“龙皇宫出行”夜游―云天海温泉

4、单车环江游―风度步行街―曹溪温泉

5、南华寺庙会―曹溪温泉

综上所述,夜间旅游产品缺乏深度开发和大力宣传,是韶关缺乏高知名度夜间旅游产品的主要原因,只有浓厚的夜游氛围和广泛的媒体宣传,才能真正使韶关夜游成为必然选择。笔者认为:浓厚的夜游氛围需要长时间逐步积累而成,良好的夜游环境和多样化的夜间旅游产品必将推动韶关夜游走向大众化。而大力宣传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商家的配合,借助网络平台、电视、海报、宣传刊物的大力宣传,吸引游客参与,同时,游客口口相传和各种重大活动如嘉年华、夜游骑行比赛的跟踪报道,也必将使韶关夜间旅游产品广为人知,使韶关夜游成为韶关旅游的一个标志性产品。

旅游市场需求范文3

关键词: 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走出国门去领略异国的风土人情,去了解异国的民俗文化,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希望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这促使旅游业向更深层次发展。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国,旅游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尤其是既精通外语又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更是短缺。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应该与旅游业的市场需求相一致,培养出更多的既有旅游专业知识,又有扎实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旅游英语作为英语语言的一种,被称为专门用途的英语,这类课程都是以学习者需求角度和经济角度为出发点而设置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旅游英语中的导游英语是让英语导游用自己所学的英语进行文化传播,肩负着导游和翻译的双重任务。英语导游服务的特点是,将我国的名胜古迹及涉及旅游方面的各种知识和问题用英语以口语的形式表达出来,以达到相互交流和了解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要强,要能用外语和外国旅游者沟通交流,为外国旅游者讲解我国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等等,让外国旅游者在参观游览过程中增长见识,体验文化,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因此,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必须突出口语训练,这是教学的特殊要求,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

旅游英语从某种程度上说属于交叉学科,如果我们过分强调语言应用的通用性而忽略了和旅游业这一大前提相结合的专业特殊性,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中语言应用性训练必须结合地方旅游文化资源,让学生尽快与旅游产业“接轨”,让地方旅游文化资源走进英语口语训练,有效利用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丰富性、直观性,促使英语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一种就地取材的好方法。通过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高校相关专业与地方经济文化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丰富的地方旅游资源可以作为旅游专业学生课外资料的一个很好的素材,同时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不少学生本身对这些旅游景点十分熟悉,如果提供地方景点的中文材料,要求学生翻译成英文,并口头表达出来,将是一个教学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内化的过程,会有很好的效果。

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以旅游活动中的体验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采取体验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案例、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体验的情境。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选取一个能够提供真实氛围的场所,比如某一景点、旅游大巴、旅游实训基地等。在这些地方,学生能够看到真实的物品,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使所学知识更贴近于实际。教师还可通过教学软件或多媒体课件等,使学生在设置的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更便于理解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多媒体网络学习环境具有开放性、信息资源丰富等特点,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时进入真实的景观或情境中,在感受语境和文化的过程中学习使用专业词语。学生在虚拟学习环境中,通过系统获取图文并茂的相关资料,在虚拟环境中不断提高。此外,根据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还可运用图片和影像等资料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向学生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查询相关书籍资料,寻找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小组一般由几人自发组成,这样能提高组员间的认同感。小组可组成一个临时的旅游团,选出能代表自己组实力的导游,并精心安排角色,排练预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及时纠正各组、各成员的语音、语调等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模拟导游可能遇到的困难。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各组的表演,经过几轮表演后,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为日后做个出色的导游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教学忽视语言所处的文化,教学中适当渗透一些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言,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国的旅游业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突飞猛进,中国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旅游大国,上海申博成功给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契机,造成对优秀涉外旅游服务人员的巨大需求,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将会有更多、更直接的跨国界、跨文化的交流。但由于受文化输入的缺失及母语文化的干扰,目前,学生的跨文化习得状况不容乐观。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也说明在旅游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是必要而且迫切的,使学生在未来能够顺利与以英语文化为生活背景的人交流,并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推介出去。

高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应当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要明确旅游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培养应该特别强调实践,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创设情景,着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构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旅游文化特有的魅力,又能够进行基本的英语会话,还能够使学生具备相当丰富的文化知识。这样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应对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才能保证人才的特色供给与旅游市场需求的成功对接。

参考文献:

[1]孙小珂.把“文化”引入旅游英语教学的课堂[J].江汉大学学报,2002,(2):99-101.

[2]苏安.旅游院校应建立具有旅游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

[3]翟杰.影响旅游英语教学质量诸因素的思考与对策[J].旅游科学,2001,(3).

[4]李萍.论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与学生充分认知能力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5).

旅游市场需求范文4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偏重于基础知识教学和理论体系的完整,却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际工作中,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和素质与知识同等甚至更为重要。从而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市场需求不适应的状况。针对此状况,涉外旅游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应强调突出应用性,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市场急需应用型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我国入世参与全球化以后,传统精英教育模式下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传承的系统与完整、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现象。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体制一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的要求。《规划纲要》的“序言”部分明确指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1]。“两个不适应”道出了教育存在的根本性问题。“两个不适应”的实质是人才培养不适应,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所以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不仅成为高校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升温的中国旅游市场迫切需要外语技能扎实、旅游专业知识全面的旅游行业服务人才。在这种新机遇、新挑战下, 传统的涉外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已无法完全适应社会需要,课程设置改革势在必行。

二、涉外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

培养目标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而课程设置则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和实现手段。由于缺少深入进行市场调查研究,缺乏可行性分析,忽视组织设计,导致我国许多高校在进行涉外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时,不能设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般照搬其他院校相似专业的教学计划,缺失了校本特色。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脱节,面对旅游行业日益繁荣,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大批的涉外旅游专业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二)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

在涉外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重理论轻实践。概论性、理论性课程设置与国际潮流接轨较快,但是在操作性、应用性课程上,要么设置较少,要么设置以后缺少有经验的教师的讲授。使得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无法在工作岗位上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技能培训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的技能培训体系,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无法适应旅游行业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三)课程缺乏衔接性

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许多高校涉外旅游专业的课程安排已经形成一个固定模式,即学生在大一接受基础理论学习,大二接受专业课程学习,到了大三和大四,则开始涉及实际操作,虽然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却将理论与实践分离,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因此在课程衔接性上应考虑进行改革。

三、完善涉外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

(一)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出精英教育的模式,迈向了大众化阶段,根据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涉外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善于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谙熟实用的旅游知识和旅游业务,熟练运用英语和本族语在旅游行业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涉外导游,涉外礼仪接待,涉外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英语专门人才。不仅要构筑系统、完善的理论知识框架,还要构建适应未来旅游发展的先进知识系统,同时还要体现应用性和现实性,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旅游业发展的人才。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

涉外旅游专业在课程结构方面要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知识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要求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按照以上培养目标,在课程结构上进行模块化设计,分为专业知识课模块,专业技能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专业性实践教学模块。根据不同模块设计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注重课程的衔接性

涉外旅游专业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高级阶段。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夯实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英语基本技能训练和旅游导游基本技能训练。高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进一步扩大英语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旅游企业管理与服务技能训练,从而达到培养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按照不同模块设置课程,每个课程要有实践活动设计,增加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中聘请职业人加入组织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此外,将专业调查、专业社团、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大一至大四的教学活动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旅游市场需求范文5

随着当今旅游业迅猛发展,我国已跻身为世界旅游大国。根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客源国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这种发展趋势也给中职旅游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然而目前我国的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规格与社会需求脱节。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庞大,一方面却又是毕业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苛刻”要求,造成就业难,就业后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不利于人才的锻造和培养。因此,如何培养一批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市场急需人才,是旅游专业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中职旅游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目前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得较为广泛,既能做导游,又能从事旅行社的管理者。要想真正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专业人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明确目标定位,根据目标定位设计专业方向,再按专业方向进行能力与技能分解,并进一步进行课程设置和开发,使培养出的人才有明确的专业就业方向,成为某一领域内的专门工作人员。

2.不重视实践教学。旅游专业作为一个较新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场所,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也不够。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一直被作为“辅”课程来设置,还在沿袭“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理论灌输”的传统教育模式。

3.缺乏大量实践教学师资。作为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方,旅游企业要求学生毕业后就能立即上岗工作,无须再培训,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掌握实践技能,因此一支稳定的、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但实际上不少旅游专业教师是半路出家的,或是从历史或是从文秘等相关专业转行而来。普遍缺少从事旅游实际工作的经验,擅长理论教学,缺乏带教能力,因此,加强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旅游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关键。

4.教材建设跟不上形势。中职旅游专业的教材建设跟不上旅游业飞速发展的脚步,严重滞后。教材建设不仅是中职学校的基本建设之一,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

目前,中职旅游专业的教材大多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环节,许多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应掌握哪些知识,练习什么技能,培养什么素质,这些问题在现行的教学计划中没有规范的要求。

三、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中职旅游人才的几项措施

1.重视实践教学,建设校内实习基地,课程设置科学化。中职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在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应用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改变过去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可以使学生拥有自己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根据实践经验的探索,先后建立了设备齐全的旅游综合、旅游环境监测、旅游景观评价等实验室,用于酒店、宾馆、景区等场地模拟训练,以利于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业、服务业等的基本技能。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市场对旅游实用人才的需求。教师是强教之本,是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走出去,就是学校应根据不同老师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鼓励他们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教师到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锻炼,从事实际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丰富知识。请进来,就是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请企业领导或职员、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向学生介绍世界及国和省市现今旅游与酒店业发展的状况,介绍旅游酒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以及旅游酒店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竞争之激烈,创业之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旅游市场需求范文6

信息是旅游业的生命线,由于旅游信息具有高度密集性、类型多样性、传播快速反应性等特点,旅游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天然的行业优势和现实需求,成为最早运用信息技术、信息革命最为显著的行业之一,如著名的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Sabre全球分销系统。当前,中国旅游行业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信息技术和新IT价值理念及应用日新月异,旅游业商业模式也在自我调整快速响应这样的变化,旅游从业者和经理人必须掌握最新信息技术和理念才能适应这些变化,这对旅游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促使旅游人才培养机构必须调整目前的培养结构,从旅游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角度出发培养旅游人才的信息技术能力。本文旨在从旅游业(包括旅行社、酒店、景区等)的整体视角,研究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及程度要求,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讨论当前限制培养高校旅游人才适应这一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存在的几个制约因素,从而提出改革旅游人才培养信息技术模块的意见和建议。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可能存在旅游行业特点,如交通业和景区业的信息技术应用会有所差异,但是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就不同行业企业对信息技术能力作了简单的程度分类讨论。

一 调查方法与研究设计

布哈里斯对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曾提出过三种重要方法:编程技能、操作技能及战略管理与营销技能。这些技术和能力不仅与内部的组织管理能力(如企业内部的ERP或CRM管理系统)相关,而且与外部的组织管理能力(产品预定系统)相关。本研究着重调查行业对旅游人才掌握这三项技能的需求。

本研究设计了用于调查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信息技术技能要求的问卷,问卷要调查的问题主要包括: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信息技术能力有什么程度要求?旅游企业如何看待信息技术与个性化对接服务对维护客户关系的不同作用?旅游企业要求旅游人才的编程、操作及战略营销和管理等三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什么?对编程能力的掌握程度要求是什么?对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要求是什么?对战略营销和管理掌握程度要求程度是什么?不同旅游行业类型的企业对信息技能的要求是什么?

问卷的发放通过电子邮件完成。笔者收集整理了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11月1日期间,在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三个网站的所有旅游相关行业的招聘信息,共获得456家旅游企业。在对这些企业和信息与旅游的专业相关性作评估后,筛选出278家企业,涉及旅游相关行业,范围广泛,包括旅行社、酒店、景区、餐饮、会展、旅游商品、航空等相关行业。根据招聘信息中提供的邮箱地址,发出请求对方帮助完成问卷的信函及问卷。截至2011年1月25日共收回问卷170份。问卷的分析处理借助SPSS统计软件完成。

二 调查数据分析

虽然不同的旅游相关行业可能对旅游人才在信息技能的要求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强调操作能力,其次是战略管理和营销技能,对编程技能有要求的企业较少,或者根本就不强调这一技能。

1.对信息技术的整体需求

问卷的第一个问题是请用人单位评估其旅游人才需求岗位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总体要求,见表1。旅游业是一个信息高度密集的行业,因此我们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旅游企业对人才掌握信息技术的要求都较高,29.4%的企业要求旅游人才具备高级技能,47%的企业要求人才具备中级技能,两类企业占了2/3以上。

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大多数企业与信息技术应用关系密切,但绝大多数企业并不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解决好客户关系管理问题的根本,见表2。25.4%的企业认为传统的高频度的个性化对接服务是维护和改善客户关系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在处理客户关系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一些企业重视,11.2%的企业认为通过应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客户关系,研究发现这部分企业基本都设有专门的信息技术部。而当下以SNS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利用模式的出现,确实为客户关系维护提供了一种新的平台和手段。近2/3的被访企业认为应该综合利用好个和信息技术两方面的优势。

2.旅游相关企业对旅游人才掌握“三项技能”的要求

问卷的第三个问题是请被访企业对前面提到旅游人才在编程、操作及战略营销和管理等三方面的技能掌握程度作重要性评价。

从表3我们可以看到,必须掌握和一般掌握操作技能的两项之和为89.7%,战略营销及管理能力前两项之和为93.3%,这说明多数旅游企业都强调旅游人才的信息技术的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战略营销及管理的能力。有少部分企业对旅游人才有编程能力的要求,这部分企业多为大型的旅游电子商务公司,要求旅游人才和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合作开发。虽然很多人指出,随着应用软件的不断人性化和友好化发展,操作应用能力的学习门槛会越来越低,学习所需时间会越来越少,但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目前,操作应用能力依然是一项必须掌握的技能。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到,战略管理和营销技能的重要性非常高,这一现象说明,在当前旅游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认识到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手段,因而亟须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发展创新的新型人才。这是当下旅游人才培养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注定是旅游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编程处于所需掌握的技能的最末位置,这并非否认旅游企业不需要编程技术人员,而是说明绝大多数企业对旅游人才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期待。因此,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并不需要强调其编程技能的培养,而只需强化其对软件开发原理和一般实施过程的理解,这样的培养方式与旅游教育本身“宽口径、重技能”的特点是相符的。而不可否认有一部分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型的旅游电子商务公司,他们不仅强调职员的技术能力,同时也强调其掌握旅游业务的能力,这部分企业无疑是非常具有竞争力和前瞻性的。

不同类型的企业必然会对人才掌握应用软件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为了了解旅游企业对人才掌握应用软件的要求,调查主要列出了四类应用软件,供被访企业进行重要性选择。结果见表4,普通办公软件如Office、Photoshop、Autocad等是最为普遍要求掌握的技能;互联网应用作为一项重要的技能受到企业关注,位居第二;ERP等企业管理集成软件使用能力排第三;专用的行业性软件如CRS、PMS(CRS的应用其主要为航空公司和旅行社等;PMS的应用主要为会议会展公司和酒店)居第四;掌握GIS等使用领域专业延伸软件的要求居最末。

在战略管理和营销的具体能力方面,大多数企业都非常强调旅游人才对互联网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技能,强调旅游人才应具备顺应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在具体的旅游商业和管理实践中综合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其次,多数企业都注意到旅游人才具备在互联网环境下有效处理和管理海量信息的能力的重要性,这一能力的主要表现如信息收集、整理、存储、分析和识别等。第三,多数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以及一些决策辅助类软件的应用能力没有特别要求,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被访企业绝大多数都没有或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应用这些辅助工具。

3.不同旅游相关行业对旅游人才掌握“三项”技能的要求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旅游人才对“三项”技能掌握的要求可能会存在差异,以此假设为前提,研究将被访企业作了旅行社、酒店、景区、会议会展公司、旅游IT公司等类型划分,分析这些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三项”技能掌握要求的差异。从表6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对“三项”技能的要求总体趋同,对编程能力的要求总体非常低,只有很少的几家旅游IT公司提出此需求;对应用和管理与营销技能的要求总体都非常强调。从行业整体来看,旅行社和酒店两种类型对应用能力的强调要多一些,而事实上,这两类企业也是IT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旅游企业。当然,强调应用技能的公司可能在管理营销方面发展已经比较成熟;而强调管理与营销技能的公司,可能在当前时期迫切需要在此领域有所突破。企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变化也会对人才需求造成影响。

三 结论与启示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编程能力都没有要求,而要求其具备良好的IT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此应用能力基础上,能够综合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管理和营销。这为我们旅游专业人才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的培养提供了方向和启示。

第一,目前我国多数旅游专业院系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与市场实际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模块不成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虽然信息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对旅游行业的经营管理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但旅游教育界大多还停留在“前变革时代”,没有主动接受这一浪潮的洗礼,思想解放程度低。

第二,在强调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教师复合型能力的培养。旅游专业的很多专业性课程教学需要结合信息技术的进展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然而从事旅游教学的教师往往由于专业或行业实践经验限制,缺乏在授课过程中做知识延伸和创新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