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疾病预防控制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疾病预防控制制度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 局域网 病毒预防 安全控制
与单机相比,局域网有极强通讯功能,传播病毒的速度较快,病毒检测难度大。加强局域网的病毒预防及安全控制,有利于保证网络软件及硬件系统顺利正常运行,促进网络信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保障计算机网络工作高效、安全运转,强化安全建设。局域网主要安全威胁、病毒预防及安全控制为以下研究重点。
1 局域网主要安全威胁
主要威胁来自欺诈性软件、计算机恶意代码及病毒、服务器区缺乏独立防护、用户缺乏安全意识等。在种种威胁下,局域网数据的安全性大大降低,病毒快速传播,导致网内计算机互相干扰,屡屡杀毒不尽,造成数据丢失等后果。病毒是威胁计算机安全主要因素,现阶段,病毒种类逐渐增加,传播方式相应增加,病毒总数高达上万。用户使用局域网web填写表格、查看文档及图像浏览时,不必担心病毒,但接收不明来历E-mail及下载可执行的文件时,应高度警惕,避免病毒入侵,破坏系统。使用局域网时,应首先做好以下几点准备工作:
(1)禁止使用网卡PnP功能;
(2)检查网络设备及网线正常;
(3)发生故障后先检查网卡;
(4)确保驱动程序完好;
(5)网卡设置应正确。
2如何预防局域网病毒
(1)预防U盘、手机等病毒。使用手机、U盘等传送或接收信息数据时,应慎重选择,避免传播病毒。
(2)加强防范意识。提高用户自身防范意识,对计算机病毒有正确认识,意识到病毒危害性,重视病毒防护,减轻或避免危害。不得随便打开不明邮件、文件及网页等。下载软件、程序时,应选择大型网站,下载完成后及时杀毒。
(3)安装防火墙及正版软件。打开防火墙,并选择安装规范、正版、合格杀毒软件,及时更新软件,并定期升级。建立紧急修复盘及紧急引导盘,选择NTFS文件系统。对浏览器安全级别进行设置。
3 安全控制措施
3.1 计算机维护
计算机放置环境应干燥,使用时避免液体进入内部,预防主板短路及机器烧毁等。计算机需在通电状态下运行,此过程中散发一定热量,特别是计算机中枢神经―CPU,若散热不有效,则可导致CPU烧毁,甚或致使主板损坏,故使用时应切实做好通风。周围环境需保持整洁、干净,避免机箱内部进入大量灰尘,长期堆积加大散热扇负重,散热不佳。使用时,开关机频率不得过高,关机后10秒内避免开机。开关机顺序应正确,预防显示屏损坏及内部故障。开机时,先将扫描仪等外部设备打开,打开显示器电源,最后打开主机电源;关机顺序则和开机顺序相反,防止打开外部设备时或电流过大电波冲击对计算机造成损伤。关闭程序前,应按照正常退出方法将全部程序关闭,防止由于退出过程不正常导致软件程序受到损坏。运用Ghost对C盘数据进行备份。硬盘反复删除、反复读写、碎片整理等均可导致Ghost备份错误。除软件维护外,也应加强硬件维护。维护方法有插拔法、观察法和替换法等。
3.2 防火墙技术
在计算机中单独安装防火墙,并与网络部分隔开,达到内部网络与外部其他网络或Internet相隔离,网络互访受到限制,内部资源得到保护,避免受到非法使用者入侵,并实行安全管制,对一切可疑事件进行记录。防火墙是控制两个网络的系统,是一种基于信息安全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性技术。常用防火墙技术有TCP/IP协议终止、深度数据包处理及IP/URL过滤。TCP/IP协议终止运行效率高,可对端口或IP是否合法进行检查访问,并有效拦截;深度数据包处理对检测速度、分析速度及重组速度要求较高,以此防止延迟;IP/URL过滤基于应用响应,提高攻击检测准确性。URL过滤为重要操作,可有效避免一般脚本类型攻击。
3.3 封存空闲IP
对空闲IP进行封存,启动IP绑定,并采用IP与MCA唯一对应方式,达到没有网络空闲IP目的。通过无空闲IP,可从根本上预防因IP导致的局域网数据泄密、网络中断及病毒传播等。
3.4 网络访问控制
该方法可防止非法使用网络资源,是对网络安全保护及防范的关键手段,由此网络访问可实现第一层控制。控制内容有用户入网工作站及入网时间,哪些用户可登录服务器获取资源等。将权限赋予到用户组及用户,网卡控制的用户组及用户可访问文件、目录及其他资源等,并指定用户操作。通过启用密码,要求用户设置密码,如服务器控制台锁定口令,避免非法用户进行修改。还能对非法访问进行检测,设置服务器登录的时间限制等。可删除破坏性数据及信息,以此促进系统安全;如计算机密码与要求不符,可给予警告,多次警告后联网被阻断。
3.5 网络属性控制
用户可利用属性控制,执行查看、修改文件及目录;避免误删除文件及目录;删除或拷贝文件及目录;执行文件隐含、共享;设置系统属性;显示文件写数据等。网络属性对重要文件及目录起保护作用。
4 结束语
计算机局域网病毒预防及安全控制为一项重要、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应不断探索。狠抓当前工作,并放眼于未来,探索新措施,防患于未然。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对如何预防局域网病毒及其安全控制进行研讨,有很大价值。
参考文献
[1]谢文强.浅谈局域网的病毒预防与安全控制策略[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12):6.
[2]陶琳.浅谈计算机局域网的安全控制与病毒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4):65.
[3]郭江河.计算机局域网病毒防治与网络安全控制[J].河北企业,2010(07):105.
疾病预防控制制度范文2
关键词:风速预测 储能 风电场 发电调度
Abstract: prediction of short-term wind speed by using BP neural network method, to obtain accurate prediction of wind speed, the wind farm grid transmission power calculati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will be sent to the grid debugging center. In the wind farm with vanadium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compensation error of the actual wind farm grid transmission power and the forecasting results, the grid wind power prediction is improved, the wind farms scheduling, enhance mutual coordination and wind farm grid.
Keywords: wind speed forecasting; energy storage; wind power generation scheduling
一、风电预测的概述
现阶段我国风电场事业处速发展中,风电场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发电技术也逐渐完善。风速是风电场的核心要素之一,与其电力输出功率有着直接的关系,风速具有随机性、间歇性的特点,会对风电场的电力输出功率产生较大的影响,致使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不稳定,进一步影响了电能质量。由于风速决定了风力发电的输出功率,电力工作人员需对其进行控制,但风速存在较高的随机性,难以作出准确的调度方案,甚至会造成加重电力系统的不稳定状态。当前风电场预测风速、预测电力输出功率的水平不高,难以保证准确的预测精度,缺少了基础依据,风力发电并网后调度工作将无法开展。运用科学有效的并网调度模式,促进电能交换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风力资源的利用率,使其发挥出最佳的效用。国内外研究风速预测的资料有很多,相应的风速预测方法也比较充足,运用次数较多的预测方法有空间相关性法、持续法、数值天气预报、BP神经网络法、时间序列法、卡尔曼滤波法等,BP神经网络法适用范围较广,优点较多,可自行处理和存储分布式信息,并具有良好的容错性、调节能力、适应能力,即使在面临复杂的环境下也能主动做出调试,由网络训练决定风速预测结果的准确程度,网络训练好则风速预测准确性高。
风电场调度控制方法也相对完善,常用的调度方法是建立模型,例如根据用电激励、可中断负荷结合用电调度,建立发用电一体化调度模型,实现风电资源的最佳使用率,但此法忽略了风速对电力输出功率的影响,投入使用时可行不高。考虑到煤耗量建立电网调度决策模型,明确风电波动范围,在规定值以内的风电波动则不会造成电网的不稳定,风速随机性较高,引起电力输出功率也比较不稳定,风电机组无法再第一时间对其作出处理。采用BP神经网络法预测近期的风速,在得到准确的风速预测值后,计算出风电场电网发送功率,并将测量结果送达至电网调度中心。在风电场中结合钒电池储能系统,对实际的风电场电网发送功率与预测结果的差错性进行补偿,使电网调度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满足风电场的电网调度。
二、基于风速预测与钒电池储能风电场并网控制方式
风电调度以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主要目的,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风电场的电力进行调度,停止风电场运行的过程中,根据原有的装机容量合理调配各风电场输出电力,结合实际风电发电的情况及时对其进行调节。
(一)风力发电功率预测
采用BP神经网络法预测近期的风速,在得到科学、准确的风速预测值后,根据风电输出功率特性曲线计算出风电场电网发送功率,并将测量结果送达至电网调试。实际的风电场电网发送功率与预测调度功率值存在一定的差错性,在风电机组出口部位设置储能设备,在风速预测的过程中,每十五分钟采集一次风速值,选一个输入层的神经元作未来5天的预测风速值,风速值采样为四百八十个,输出值则为未来一天的预测风速值,风速值采样有九十六个。下图1为风机功率特性曲线。
图1 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曲线
其中vcut-in即切入风速,vr即额定风速,vcut-out为切出风速,根据上图就可获得应输入的电力功率,当预测风速值小于切入风速大于切出风速时,风电机组将停止运行。根据原有的风速信息与风机功率特性曲线,就可获得风电功率时间序列的数据。储能电池有很多种,如铅酸电池、锂电池、钒电池等,钒电池又叫做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具有使用周期长、容量大、应变能力强、维修价格适宜、可靠性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大型风力发电场中。钒电池储能系统结合风电场,运用DC/AC 逆变器,通过控制功率来调节钒电池充放电,使其升压变压器并联电网母线,电力系统获得电能的支持。
(二)控制算法
风电场电网风功率曲线与风速预测来计算实际的风速预测调度功率值,此功率值与实际的风电场电网发送功率间的差既钒电池储能系统的有功控制信号,电力系统需要的无功功率为电网的无功功率控制信号,当钒电池充放电时,充放电功率超过钒电池额定功率,钒电池储能系统保持恒定功率充电,充放电功率低于钒电池额定功率,钒电池储能系统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处于独立调节状态。风速预测调度功率值与钒电池储能的功率可进行补偿,风电场功率依照调度值输出,电力系统发电调度可以顺利实施。钒电池储能系统变流器控制原理图可见下图2所示。
图2 钒电池储能系统变流器控制原理
注:Pr为电网调度功率;PN为钒电池额定功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风电场运行的过程中,风速是不可预估的一项要素,会对电网调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难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基于风速对电网调度的影响,为实现风电场的稳定运作,从基于风速预测与钒电池储能的风电场并网功率协调控制出发,提高风电场的可调度。
参考文献:
[1]毕大强,杨歆玉,吴正平.基于风速预测与储能的可调度风电场并网功率控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3(1)
疾病预防控制制度范文3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必要性
一、前言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国家事业单位,其管理经营资金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自有经营收入只占总体资金较少的一部分,基于这一现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盘活现有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满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管理需要。从这一角度出发,要想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质量,就要认识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并认真分析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解决措施,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于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投入精力不足,管理过程不细,导致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造成国有资产潜在流失。一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核算,有总账,无明细账、无卡片账,存在账账不符。二是增加资产不能及时、正确地账务处理,如新购的固定资产只作经费支出,减少现金或银行存款,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使其资产直接在账外,失去控制。
由于未建立准确的固定资产台帐,导致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固定资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流失,使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为此,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必须建立台帐,保证账物相符。
(二)擅自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在国有资产售出时不按规定程序处置,未委托评估机构评估,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批准,仅经单位领导同意后,擅自出售国有资产,擅自定价,随意性较大。
考虑到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报废现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固定资产状态应得到及时更新。但是由于目前固定资产缺乏状态标识和备案,导致了固定资产发生了流失现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只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而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实际工作中,未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未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使固定资产管理难以取得积极效果,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实际来看,固定资产管理暴露出的问题,反映出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还有待于加强,考虑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事业单位的性质,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管理中,必须对固定资产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目前来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必要手段。通过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使固定资产的规模、账目和实物得到一一对应,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从这一角度出发,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必要手段,能够满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际要求。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盘活现有资产的重要方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卫生系统重要的事业单位,要想实现有效管理,就要盘活现有资产,发挥现有资产的积极效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要积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满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际需求,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产管理效率,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收益。
(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必要措施。从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来看,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固定资产管理不但是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必要措施。从这一角度来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重要的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关注程度也应该提高,并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必要措施。
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如何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出于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效率,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做好固定资格管理工作:
(一)抓紧研究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物品界定为固定资产还是界定为消耗用品,如现在购买的一些电子产品,有些单位价值在500元左右,使用年限也可能长也可能短,财务人员很难把握和认定是固定资产还是一般消耗物品。
对于这种情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从建立严格的规则制度入手,提高规章制度的适用性和科学性,满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效果。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实际来看,规章制度的建立十分重要。
(二)通过预算管理、政府采购以及政府收支分类统计手段,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主要应强化预算管理约束机制,使资产配置通过部门预算逐渐趋于合理。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实际来看,要想取得积极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就要从预算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出发,使预算制度能够满足固定资产管理需要,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完成固定资产管理指标,促进固定资产的整体管理工作。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随着经济发展,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不仅仅局限原先的数据统计整理,传递资料,还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分析,为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中,管理人员是推动固定资产管理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为此,我们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满足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全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质量,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重要的事业单位,要想提高财务管理效益,就要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结合单位工作实际,认识到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果,满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尹平达,梁仁琼,廖永红.固定资产预计残值的涉税处理[N].中国税务报,2011.
[2] 辛晓霞.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探索——以B公司为例[J].中国外资,2011(21).
[3] 陈国莉.探析企业债券融资模式的构建[J].现代商业,2011(32).
[4] 张剑峰.财务集中管控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基于江苏大生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0(03).
疾病预防控制制度范文4
【关键词】 疾病控制;体系;规范化建设;探讨
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赤壁市于2010年根据《湖北省卫生厅关于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的指导意见》(鄂卫办发[2010]84号)的精神,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思路,开展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规范化建设探讨。
1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的对象 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直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1.2 研究的内容 一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二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实验室创等达标;三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完善;四是人才队伍培养。
1.3 研究方法 紧紧围绕保基本建设、保基本工作、保基本经费和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市直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并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以质量体系和技术规范流程为支撑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1.4 资料来源 赤壁市基本情况来源赤壁市年鉴,其它资料来源于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室。
2 结 果
2.1 赤壁市基本情况 赤壁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湘鄂边陲,全市国土面积1723平方公里,辖有11个乡镇,3个办事处,152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52万。2010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34.1亿元,可支配财政收入5.28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33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44元,全市有8家市直医疗单位,11个乡镇卫生院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了公共卫生科。
2.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范化建设,按照疾病预防控制基本职责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设置了47类岗位,明确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制定岗位责任书并实施了考核,制定了30个制度并编制成册,专业科室科学设置工作流程17个,并悬挂上墙,绩效考核经咸宁市考核,达到良好等次。基本保障,按人员编制和人员经费政策,财政下拨经费230万元,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120万元,统一按照《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形象识别系统设计手册》规范形象标识,建立了网络和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了政策法规和防病知识的宣传,公布了投诉电话,在精神文明创建中,制定职业行为标准和岗位行为标准,被湖北省卫生厅授予“省级文明疾控中心”。在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中,有项目实施方案,有工作计划安排,有督导检查,有总结评估报告。
2.3 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实验室创等达标,按照国家颁布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公共卫生实施室设备配置A类57台,B类16台,C类9台,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标准与应用11项次,制定实施室管理制度29个,建立操作规程66个,实施标准化、信息化管理,经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管理办公室考核达到甲级标准。
2.4 市、镇、村三级医疗单位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完善 市政府加大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房屋面积、人员、药品、器材的配备达到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必要条件,市卫生局制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组建了全科型公共卫生医师指导团队4个,共16人,对二级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综合指导和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全科型公共卫生医师责任团队15个,负责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完成上级下达指标的工作任务。市卫生局组织基层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培训4次、120余人,利用“好医师”网络及光碟开展农村卫生人员、乡镇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的公共卫生知识技能培训320人,将晋升高级职称的医药护技人员下派到农村乡镇锻炼半年,实施城市对支援农村。市卫生局建立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绩效考核工作制度,绩效考核结果与经费及单位主要领导的年度考核、任免挂钩,与工作人员工资与奖金挂钩。乡镇卫生院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设立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下设传染病与卫生应急管理、免疫预防、慢病管理等业务科室,并使用统一的标识标牌。
2.5 人才队伍培养,市卫生局组建了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库,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选派分管领导到上级疾控中心挂职锻炼,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疾控部门、医疗单位进修,全年共有12人次采取上挂下传的方式进行锻炼,有70人次参加上级进修或接受培训,疾控中心开展内部集中学习15次,培训人次达550人,有效提升了专业人员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3 分 析
疾病预防控制制度范文5
一、灾害前的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策略
(一)切实加强领导,建立高效、统一的组织保障系统。
1、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市卫生局成立卫生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对卫生防汛救灾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为市防汛指挥部提供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建议;协调、指导全市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积极组织和协调全市卫生人力资源,对灾区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紧急支援。
2、县区、乡镇两级医疗卫生单位都应成立相应的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在市卫生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当地政府防汛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统筹安排当地的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根据当地汛情预测以及当地人口分布、卫生资源等实际情况,参照本预案,制定适合本地特点的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预案,做到组织、人员和措施三落实。
(二)建立健全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技术保障体系。
1、制定xx市卫生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技术预案。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医疗和卫生防病专家,根据本市可能发生的汛情级别和造成的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情况的预测,全面评估本市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反应能力,制定本市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技术预案。
2、完善市卫生系统防汛救灾医疗救护队伍,成员以xx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卫生救治队和“三网”建设意外伤害医疗组为主。我市乡镇以上医疗机构,要分别组建防汛救灾医疗救护队和预备队。医疗救护队和预备队要以创伤外科为主,适当配备其它相关专业的临床医护人员。负责全市灾害地区指定区域内伤员的分级救治和转运。
3、完善市卫生系统防汛救灾疾病预防控制队伍。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联合组建市级防汛救灾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各乡镇卫生院成立防汛救灾疾病预防控制小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由从事流行病、免疫接种、消杀和环境、饮水、食品以及职业卫生等工作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和相关的检验、药械供应工作等人员组成,负责灾害地区指定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4、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队伍要配备必需的现场医疗救护设备和药品,消杀灭药械、预防用生物制品,检验设备、试剂及必备的个人防护物品和生活物资,保持通讯畅通,以保障应急任务的执行。
5、开展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为了提高医疗救护队与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市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技能和个人防护知识的专业培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不同规模的模拟演练,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人员。
(三)收集灾害医学信息资料。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卫生防汛救灾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应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灾害及其灾害发生后,可能危及人民群众生命与健康的信息资料收集,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以加强对防汛救灾防病指导工作。
灾害医学信息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人口分布和生命统计资料; 2、卫生资源配置、疾病动态、传染病监测资料; 3、重点传染病的动物宿主和病媒生物的分布资料;4、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药械的储备资料; 5、其它相关资料。
(四)做好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所需的经费、药械、血源、物资的筹集、储备和管理。
各级卫生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要根据预测灾情波及的范围,提出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所需经费的测算,药械和物资的储备方案,上报同级人民政府安排落实。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的防治药品、设备和消杀灭药械等物资的筹集储备,保障应急供应。市中心血站要组织应急献血队伍,建立安全的血源储备。
(五)完善医疗救护与疾病控制机构设施和设备,加强防汛抗灾能力。
努力提高医疗机构医疗救护与疾病控制机构设施和设备的防汛抗灾能力,保障防汛工作的正常运转。
(六)开展医学自救、互救和疾病预防控制的科普知识教育活动。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对公众进行有针对性的灾害发生时医学自救、互救以及疾病预防控制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心理应激承受能力。
二、灾害发生时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的应急措施
(一)启动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组织系统和保障体系。
1、发生灾情后,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紧急启动所设立的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病领导小组,根据所制定的预案,组织安排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工作。并根据灾情的需要组织协调相应的卫生资源对灾区进行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的援助。
2、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市卫生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的指导和人民政府防汛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迅速开展以下工作: (1)对灾害进行快速医学评估,确定灾害所引发的重点卫生问题,调配相应的专业救援队伍。 (2)开展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3)广泛开展社会动员,并接受社会各界为灾区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捐助的资金、防治药品器械等,为灾区提供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紧急救援。
(二)灾区的医疗救护。
在市卫生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指挥领导下,医疗救护力量相互配合,划分抢救区域,重点抢救重伤员,突击救治中、轻伤员,对灾区伤员进行分级医疗救护。
1、现场抢救。到达现场的医疗救护人员要及时将伤员疏散转送出危险区,在脱险的同时进行检伤分类,标以伤病卡,并按照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对伤员进行紧急抢救。 现场抢救的主要措施是止血、包扎、固定和合理搬运,准备转运至适宜的医院。
2、早期救治。医院对接收的伤员进行早期处理,包括纠正包扎、固定,清创、止血、抗休克、抗感染,对有生命危险的伤员实施紧急处理。同时医院要做好救治伤员的统计汇总工作,及时上报。
3、伤员转送。超出医院救治能力的伤员,医院要写好病历,在统一安排下,及时将其转往指定的医院,并妥善安排转运途中的医疗监护。
(三)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实施卫生防疫措施。
1、加强灾后疾病监测工作,组织开展灾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灾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并提出防治措施。
2、加强疫情报告,实行灾区疫情专报制度。在灾区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按要求向指定的卫生机构报告疫情,对重点传染病和急性中毒事故等实行日报和零报告制度,同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以便及时组织力量开展调查处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3、加强饮水卫生监督管理。及时确定可供饮用的水源,定期开展饮用水源的卫生状况监测。对分散式供水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等进行消毒。
4、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对灾区的食品要进行抽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食品,消除食物中毒的隐患,预防食物中毒和其它食源性疾患。
5、指导开展环境的卫生清理。加强灾民聚集地的厕所及垃圾场的设置和管理。对患传染病死亡的尸体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加强对蚊、蝇、鼠等病媒生物的监测,安全合理使用杀虫、灭鼠药物,采用多种措施,及时有效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7、认真做好对参加救灾防病医疗卫生人员的自身防护。
(四)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对灾区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最大限度地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提高群众自身防护、自我保健意识和心理调节能力。
三、灾害后期的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开展灾后医疗卫生机构的恢复和重建工作。
1、派往灾区的医疗救护队在完成医疗救护任务撤离灾区前,须做好与灾区医疗机构的交接工作,确保灾区伤病员医疗工作延续。
2、灾区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与设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纳入地方政府灾后重建整体计划,统一规划,优先安排,确保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灾后伤病伤残人员的治疗与康复。
1、继续做好灾区留治伤病员的治疗工作。可以采取门诊、巡回医疗、家庭病床等多种形式,对伤病员进行检查、治疗,同时还要对发现的漏诊伤病员及时治疗。
2、对于转院的伤病员,进行系统检查,优化治疗措施。根据恢复情况,医院可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将基本痊愈的伤员转送回当地,并与当地医疗机构做好衔接工作。
3、当地医疗卫生人员须对伤愈出院的伤病员进行回访、复查,对有功能障碍的伤员指导他们科学地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三)灾后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做好卫生防病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1、完善疾病监测系统。
(1)加强对传染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各个环节的督导检查,落实各项防病措施。(2)继续加强灾区重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防患于未然。 (3)加强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及时评价和反馈监测信息。报告内容包括法定报告传染病、人口的暂时居住和流动情况、主要疾病的流行动态等。
2、广泛开展群众国卫生运动。按照“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分类指导”的工作方针,整治居住区和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清运垃圾污物,做好人畜粪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消灭蚊、蝇孳生地,开展居住地及其周围的灭鼠工作,努力消除传染病可能发生或传播的条件。
3、加强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监督管理。
(1)强化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和经销卫生监督管理以及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 (2)加强饮用水源和临时供水设施的卫生监督管理,定期监测水质,保障供水安全。
4、加强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及时发现传染病人,采取措施,防止疫病的播散。
疾病预防控制制度范文6
【关键词】 疾控中心;疾病预防;疾病控制;对策
【中国分类号】 R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04-01
疾病预防与控制的范围包括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种疾病,一是传染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和孕产期疾病,二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三是伤害与职业病。实际工作中,人们所指的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主要是关于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即狭义上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在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体改办等8个部门共同制定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指出要在原卫生防疫站基础上,对其它卫生预防资源进行整合,分别组建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中心,为政府卫生防病工作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为专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笔者结合近几年疾控机构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以下问题。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现状
在2000年以后,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了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经历了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后,公共卫生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届也日益重视这一问题。经过几年来的大力发展,我县疾病控制体系建设有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制定了各类应急预案。逐步的建立和完善各级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法律法规体系,使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有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虽然经过我国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很多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得到了控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些传染病在近几年来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通过分析近几年各城市递交的疫情报告:出现麻疹疫情;每年新增肺结核患者高达200多例,肺结核发病居高不下;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首例以来,截止到目前,全国已累计发现二十多万例HIV感染者,发病率达到了1/3,发病的患者中有4/5都已死亡。同时,近几年来,手足口病处于高发态势,对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长,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每年都有很多人死于上述疾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点已经从以往的防治传染病,过渡到了逐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病。
近几年来随着医改工作的深入反应推进,我国各级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逐渐加大了资金投入,拿出了专项经费用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和业务工作开展等。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对于大部分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显得很无力,对很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是通过二类疫苗接种服务、卫生监测等公共卫生服务等来自筹资金进行发展。实际政府投入的事业经费很难充分的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使得日常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专项调查以及购置和更新大型仪器设备等经费都无法得到满足。特别是在添置必备的仪器设备上,亟待解决。如国家在2007年7月1日颁布实施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2006),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经费,仪器设备不到位,一直不能全面的开展检测工作。此外,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上很大,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享有的医疗资源十分有限。而且,卫生资源大部分配置在大中型城市以及大型医院。据统计,我国约80%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城市地区,而且大部分又分布在东部大城市,城市中的医疗资源有2/3都分布在大型医院。据统计,整个疾控机构所有设备的总值,还比不上一个区人民医院的设备价值,而我国人口大多数居住的农村地区,卫生医疗资源缺乏,缺医少药现象非常突出。农村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能力很差,已成为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必须破解。
二、疾病预防控制的对策
㈠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县体现各级政府为公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社会的职责。必须确保每个公民都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权利,政府要发挥在制度建设、经费投入、资源配置以及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确保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公益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就是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责任机制。政府必须继续加大多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经费投入,一是硬件方面的能力建设,如基础建设、设备建设等,二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时,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事业财政运行的监督机制,对经费的投入和使用都进行有效的制度监督,使个性政策得到充分的执行和贯彻,再是落实政府的责任,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年终考核。要着力解决当前部分疾控机构存在的受利益驱动,公益性质弱化引发的问题。政府要大力推进疾控机构改革,工作的重点就是落实疾控工作的公益性。政府还应该建立长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投入与补偿机制,使疾病预防控制的经费投入,尤其是用于重点疾病防控的专项经费得到保证。还要逐渐的加大对监测与防治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经费投入,使疾控经费有了保障,扭转当前存在的疾控机构创收倾向,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同时加大疾控机构人员的工资待遇,才能真正体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
㈡创新服务理念,加强服务能力:每个城乡居民的健康安全都与基本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息息相关,是疾控机构工作的重点。在工作中必须创新和完善服务模式和流程、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新型的疾病预防控制、科研和服务一体化工作格局。从技术性、学术性和服务性三方面入手,坚持以群众需求为中心,以工作需求为导向,提高服务水平,就必须要调整服务体系,科学、优质、准确地履行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基本疾控服务的水平。同时,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免费的疾控服务,确保人民群众共能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应该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疾控工作,在政策上、资金上、待遇上倾斜,确保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免疫接种、疾病预防等基本疾控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基本疾控服务差距,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
㈢构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新框架:根据机构整合,预防归口,综合管理,功能重组的原则,调整疾控中心的工作科室,对疾控中心实验室的传染病预防、检验,慢性病预防以及健康教育等科室的技术力量进行重点强化。从而,在疾控中心建立以传染病防治,预防医学检验,慢性病防治, 预防性和法定健康体检,职业医学,环境医学, 全民健康教育等工作为重点的疾病预防、研究、控制、服务的新型框架。同时,还要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把防疫工作者培养成一支专业素质高,知识全面的复合型防病队伍,能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起健全的各项业务工作的等级管理体系,把常规的、基本的以及具体落实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都下放乡镇,逐步在居民区建立"区域卫生服务网",充分的利用好乡村这块资源,把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带到千家万户。使基层防病的重要关口和前沿阵地作用得以实现,实现疾控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知,在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受到政府的重视是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政府重视是关键,资金支持是保证。创新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引进各种专业高素质人才。同时,要充分的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体系,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各实效性。各级疾控部门还要增强自身竞争力,积极拓宽有偿服务渠道,通过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来不断完善与发展自我,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庆锋.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9,(04) .
[2] 葛永宏. 山东省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困境分析与解决路径研究[D]山东大学,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