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排球校本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排球校本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排球校本课程

小学排球校本课程范文1

[论文摘要]体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加快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带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推动学校课程的协调发展。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基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课程调适、课程整合、课程创新等模式进行了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并组建了学科委员会全面负责本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划、设计、组织和实施,保证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实施,带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体育教学及实践研究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步得到贯彻实施。由于各地方、各学校的地域特征、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体育传统等存在差异,教育部制订的《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中只是将小学体育课程划分为5个领域,给出了课程总体目标、领域目标及各领域内的水平目标,并没有提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而是允许各地、各校和教师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这使各个学校进行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可能。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自2004年底开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经过系统学习及对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制订了学校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和步骤。经过4年的实践和探索,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日趋成熟和完善,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初步形成。

一、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价值

(一)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根据国家课程标准选定、补充的内容及创编的新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到了本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点。经过连续几年对学生体质的健康测试表明:身体强壮的学生多了,肥胖的学生少了;在体育课及其他体育活动中,合作的场面多了,旁观的人数少了,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地参与其中。

(二)加快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已经表明,校本课程开发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因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享有专业的自,而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另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有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合作和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课程专家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学校的每一个体育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而不是旁观者或随从,所经历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研究活动”,他们需要学习新的理论,自主构建体育课程体系,编写教材及教学方案,学习新的运动技能。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思维能力和教学业务能力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专业发展就落到了实处。

(三)带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体育学科的校本课程不仅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开发和研究,也将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等其他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到校本课程研究和开发的范畴,整体定位学校各类体育工作对学生身心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进行重新规划,逐渐形成了学校自己的特色,带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目前,学校的大型体育活动,如体育节、田径运动会、跳绳比赛、运动队的训练等各项体育工作已经做到了系列化和常规化。

(四)推动学校课程的协调发展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课程相同,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都是针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适应性改造,同时也自主进行一定范围的特色课程开发,在此过程中发现和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使学校课程资源得到更充分、更合理的配置,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更加丰富和完善,推动学校课程的协调发展。

二、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

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可划分为选择模式、调适模式、整合模式、创新模式。基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实际情况,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主要采用了课程调适、课程整合和课程创新等模式。

(一)课程调适模式

课程调适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学科教学规律对课程的目标、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和教学方式的修改、补充和调整。这种课程开发模式主要是以一种教材为蓝本,针对学科课程的某一领域或某个知识点,教师对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增加、删减和改变顺序与重点等方式对已有课程加以修改,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根据国家课程总体要求,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教材内容体系为参照,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着重进行了“跳绳”和“软排”两单元内容的补充和改编。具体的调适策略如下:

第一,完成课程内容的阶段划分。在年级的确定和内容选择上,确定“跳绳”在2-6年级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调整后的教学内容主要是2-4年级跳短绳,包括并脚跳、单换跳、单摇双跳、花样跳、合作跳等;5-6年级跳长绳,包括“8”字跳、正摇反跳、多人跳、双绳跳等。“软排”则参照排球的课程内容标准及教学要求,在1-6年级按照3个水平进行内容改编:水平一阶段的内容是玩软排,通过抛接球、地滚球等游戏熟悉软式排球的球性;水平二阶段的内容是学软排,即掌握发球和垫球的基本动作,学会下手发球、自垫和互垫球;水平三阶段的内容是赛软排,即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制订比赛规则,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比赛。

第二,进行了课时的总体调整与分配。经过试验和调整,将“跳绳”和“软排”确定为每学期8课时,同时为了解决总课时不变而这两个单元课时增加的矛盾,重新调整学期教学计划。例如:将一年级的软排内容与体育游戏内容有机整合,以软排作为游戏教具;将中年级跳绳内容与投掷内容进行整合,把跳绳卷起来当作投掷的教具等。这些新的调整与分配,为学生的技能学习提供了较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练习时间,确保了学生更扎实地掌握专项技能。

第三,编写“跳绳”和“软排”单元教材及教学方案。在确定内容、划分课时后,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师集体研讨,编写了“跳绳”和“软排”两个单元各个年级的教材,并按照教材内容制订了教学方案,对各个动作要点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及操作建议,为学科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保证。

第四,进行学科校本课程的实施,并逐步建立评价标准。学校体育学科根据调整后的教学内容,进行了3年多的教学实践,采用边实践、边反思、边修改的方式,对调适的内容进行完善,并初步建立了评价标准。例如:“跳绳”单元,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制订了具体的评价量表,用以检测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校在选择和确定课程调适内容及进行实践时,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学校体育课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课程内容调适时,要充分考虑各个领域所占的比重,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开发的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二是迁移性原则。学生在开发和调适的内容学习中所掌握的体育常识、获得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等应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体育学科其他相关技能,迁移到其他体育教学内容及活动内容中。三是实用性原则。在改编和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经济条件、场地环境、时间空间限制等,所选择的内容应简单易学,适合于全体学生学习与掌握。

(二)课程整合模式

课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课程的开发活动。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割裂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体育学科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也积极探索了课程整合模式,既有在体育学科内部进行的学科本位的课程整合,也有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进行的社会本位的课程整合。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同学科异年级的课程整合。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由几个领域构成,一些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发展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同一个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需要在各个年级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才能熟练掌握,这就为学科内进行不同年级的课程整合提供了条件。例如:在学习“并脚跳远”内容时,让二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一起来学习,在五年级学生的帮助下,二年级的学生逐渐掌握了“并脚跳远”的技能技巧,而五年级也在对二年级学生的帮助和指导过程中对此运动技能进行了巩固和提高。

第二,同年级异学科的课程整合。同年级异学科的课程整合主要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来进行。例如:与数学学科整合完成二年级教学内容《认识10000》,在体育课上由教师协助,家中由父母协助,让刚刚学习并脚跳小绳的二年级学生每天累计跳小绳的数量,直至达到1万次为止。这个过程学生既加深了对10000这个大数的体验,更强化和巩固了并脚跳小绳的技能,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另外,体育学科还与音乐学科进行整合,在学生练习篮球运球动作的同时,加入不同节奏的音乐,体验节奏在运球中的重要性,使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得到发展。

(三)课程创新模式

课程创新是指创造性地开发全新的课程或者课程单元,它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以充分体现学校课程的特色。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调整已有学科课程内容的同时,加强了对学校体育活动、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其他学校体育活动内容的研究,将这些内容作为学校体育学科活动课程的领域,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全新的开发和探索。

第一,特色课间操及课间活动。课间操是增强学生体质、完成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目标的主要途径。由于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操场面积有限,所以将学生按年级特点划分为两组,在两个时间段分别做课间操,这就满足了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另外,除了国家规定的广播体操和在全国推广的小交警韵律操之外,学校自主创编了时尚动感的搏击操、刚柔并济的武术操、活泼欢快的韵律操,在冬季还增加了各种形式的体能运动。学校将滚圈、捉尾巴等传统体育活动纳入到学生课间活动中,由学校制作和提供相应的运动器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并组织活动。这些形式多样的课间操和课间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间体育活动模式。

第二,体育节系列活动课程。学校本着“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体育精神,对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及运动会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造,已经形成了以“金秋体育节”为载体的系列体育活动课程。在每年九月最后一个星期进行的体育节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身体耐力、速度和柔韧性等特点,设计开发了适合全体学生参与、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儿童趣味的学生体育运动项目,如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穿越隧道”“春种秋收”“迎面接力”,适合中年级段学生的“手舞足蹈”“传递圣火”“喜获丰收”,适合高年级段学生的“中国龙”“龙腾虎跃”“寸步不让”等游戏项目,同时,增加了适合家长与子女共同参与的游戏项目,如“团结一家亲”“二人同心”“运球接力”等。形式新颖的游戏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与家长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家校一体、共融同乐的体育运动精神。

第三,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需要,成立了体育兴趣活动小组10余个,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跳绳等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也包括独轮车、轮滑、跆拳道等近年来新兴的体育项目。兴趣小组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特长发展的需要,又能为各级体育竞赛做好准备。在这些兴趣小组里,独轮车、轮滑等项目备受学生们的青睐,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小组。以独轮车这项运动为例,正因为它对锻炼学生的平衡协调能力、发展下肢力量、磨炼意志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虽然国内鲜有学校开展此项运动,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借鉴国外经验,大胆开发并设计了该运动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成功地使之在学生中推广。

三、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基本保障

(一)组建团队,赋权增能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开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之前,先组建了学科委员会,各学科委员会被赋予课程自主决策的权力,全面负责本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划、设计、组织和实施,自主地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并进行内部的分工与协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科研引领,提升质量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学校承担的教育部“十一五”课题的子课题项目,聘请了课程专家和学科教学专家,指导和监督体育学科课程开发整体规划、方案的制订及实施过程,使校本课程开发沿着正确的方向有序地推进。而在所开发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科委员会也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详细制订实施方案、评价计划,跟踪记录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随时调整实施进程,避免校本课程开发流于形式,从而推进了校本课程的深入实施,保证了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益。

小学排球校本课程范文2

一、利用排球项目,开设排球校本课程

1、编制校本课程。推进体育学科特色建设,课堂教学是基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排球知识,掌握排球基本技术的主要阵地。我校全体体育教师在业余时间依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对一~六年级教材中的一些排球教学内容进行适当选择、调整,再游戏化改编,开发了适合于我校特点的排球校本教材,占整个体育课时数的20-25%,内容有排球文化视角、快乐有效的练习方法、简单战术配合、规则简介、我与排球共成长等五个方面,并涉及心理、安全、学校排球发展史等知识,充分反映学校特色。

2、加强技能过关考核。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我们编制出排球阶段性技能过关考核指标,如,水平一(1-2年级)男生对空垫球项目指标为:“一次性垫球,动作规范,球高于头顶,25个为优秀,20个为良好,15个为及格”;再如,水平二(3-4年级)女生对垫球项目指标为:“两人相距2米左右对垫,一个来回计一个,时间不限。15个以上为优秀,10个为良好,8个为及格”……根据年级段进行考核,五、六年级25%的学生,基本能参加校级以上级别的比赛;50%的学生能够参加校内班级之间的比赛;85%的学生能够自己运用排球进行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此外,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设有“我的成长”板块,学生可以通过照片或文字叙述,展示自己的排球历程。

3、多种形式激励。以排球为抓手,将增智、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其一个人挑战赛,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挑战赛,以年级为段,设男女组别。挑战赛设有对空垫球30个,对墙垫球20个,正面下手发球10个等。其二红领巾电视台,评比出的“排球小能手”“挑战之星”,在每周四的红领巾电视节目中专栏介绍校园小球星的先进事迹、排球历程及训练过程。其三开辟“排球心声之窗”专栏,征集学生总结出的经典语言及感受。在学校的活动场所、休息场所等地,制作排球知识小标牌,以帮助学生对排球知识的理解,如“我能接受失败,但决不放弃”、“排球,我的骄傲”等。

二、形成排球梯队,培养排球集体意识

1、建立班级排球队,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大课间活动时间里和同学们走到操场上,一起运动,大大提高了他们对排球的热情,壮大了本班排球队的队伍。

2、年级排球队是学校排球队的基础。年级排球队的队员选材以学生的兴趣、技能为主,在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中结合身体素质进行选材,班级之间的比赛为年级排球队队员的选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校级排球队建制为12人,其中五、六年级8人,三、四年级4人。每年校队都会在年级队优秀的队员中进行补充,为参加每年举办的常州市级及以上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

体育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老师要抓紧排球基本功的教学工作,及早发现苗子,为班级、年级、校队提供可选拔的人才,以帮助学校排球梯队建设。校排球队由专业排球教练带训,并及时制定年度训练计划和周训练计划。

在训练的基础上,开展如,“铁三角组合”赛,五、六年级学生每班可自由组合三人相互配合,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三对三比赛,实行淘汰赛制,后以年级为主,各计其成绩,优异的队伍可根据自身的特点为其小队起一个“号称”,如“超人”、“奥特曼”、“蓝猫”等,以激发他们比赛的斗志;校队比赛,校队队员在专业教练的培养下,每年参加由常州市体育局举办的中小学生排球赛,为校赢得了荣誉,更好地激励全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游戏竞赛,通过组合、原创、选用、比赛等方法,设计排球课堂教学游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全面性、有效性。

三、抓住排球特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1、准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我们发展学校排球运动的关键。我校对排球项目建设实行“三段制”教学。为确保排球教学,我们体育教师每周都制订了一课时的教学计划,并按照既定课程开展教学,有专门的场地和器材,确保了教学过程的有序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同时把排球类游戏注入到1-6年级整个年段的教学任务当中。低段年级教学以玩球开始,给他们足够的球让他们喜欢怎么玩就怎么玩(抛、投、滚、拍、踢都有),让他们自己去熟悉球性喜欢上玩排球。中段年级进行基本的技术教学(包括准备姿势、移动、传球、垫球、发球)。教学中我们的方式方法也比较灵活,因为中段年级学生好胜性强、容易哄。我们把动画片中的人物赐给打球出色的学生作雅号,使学生感受到他是个大英雄,这样一来人人都想获得好的雅号打球的劲道都来了。还采用一些降低练习难度进行竞赛的办法。在高段年级课上主要以接发球、扣球、吊球等技术教学,同时小型的比赛也必不可少。

其宗旨是通过排球教学与活动,凸现炼身中的玩,以趣味性排球游戏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各种排球技术,在参与中育人、促智、追美,达到身心健康,从而培养学生健身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2、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思想,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排球竞技水平,促进排球梯队建设,是创建排球特色学校的保障。在训练中,我们开始强调排球的规范动作,如,“传球要点一对、二迎、三送,正面下手发球——左手持球于腹前,右臂伸直,以肩关节为轴,自后向前摆动,同时身体重心前移;扣球要点,助跑、起跳、腾空挥臂、落地”等,提高了排球的竞技水平。

小学排球校本课程范文3

课改经费保障和装备改善情况:学校每学期投入资金两万余元用于课改工作的开展,并投入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设备的改善,未来三年我校后勤工作的规划如下:

2004---2006规划

 

为每一层教师办公室购置打印机。

购置有关新课改的仪器、设备。

增添高亮度液晶投影仪。

为学生教室配备电脑

 

 

目前,学校对于学生档案袋评价实施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价正处于探索阶段,争取在近两三年中完成这项工作。

学校的校本培训实施情况开展较好,学校充分利用校刊《晴沙新屏》和学科论坛两个平台实施校本培训。培训以自学为主,辅导员讲授为辅。今后,我校将把培训的重点放在新课程的推进上,加大培训的力度。

我校从本学期开始着手开发校本课程,并形成以沙文化为主题的学校特色。

沙滩文化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与课程门类

课程门类

具         体          内            容

 

综合

实践

活动

(包括

学生

社团

及班级

特色

活动)

爱心服务类:晴沙送温暖小队、晴沙助残小队、晴沙助学小队等                                              

社会实践类:晴沙小导游、晴沙小农民等

研究性学习:身边的小商品质量调查、后沙洋污染源调查等

绿色环保类:晴沙你丢我捡小队、晴沙你贴我撕组、晴沙护绿小队等                            

信息技术类:晴沙网页制作、电脑绘画、课件制作等                                

艺术社团:沙雕苑、晴沙绘画屋、晴沙舞蹈室、晴沙话剧社

体育社团:沙滩排球社、沙滩田径队、沙滩足球队     

学习社团:晴沙记者团、晴沙奥数组、晴沙文学社、晴沙英语角、

晴沙读书会                                   

科技社团:晴沙三模社(贝壳工艺、船模、沙雕)、晴沙风筝队、

晴沙网络族                         

《可爱

的家乡,

光荣的

学校》

认识(了解)校名、校树、校风、校歌、校友等,参观校史陈列室等

搜集有关沙子及沙滩的知识;寻访家乡人文古迹、知道古迹背后的传说故事;描绘家乡宏伟蓝图等

 

特色工作:

年份

目标

主要措施

2004年

1.寻找突破口,明确我校特色工作的内容与做法。

2.完成特色工作规划。

3.做大做强沙画

1.在网上按排教师论坛,征求有关我校特色工作的意见和做法。

2.利用沙画原有基础,让沙画进入美术课堂。

3.编写“沙----海洋”校本课程。

4.争取让沙画进入市科技艺术节参评行列。

5.争取“沙----海洋”文化课题进入市列项课题

2005年

4.让我校“沙----海洋”文化在县内有一定知名度。

6.让“沙----海洋”文化进入课程。

7.建成沙雕馆

8.建成晴沙活动基地。成立晴沙活动小组

9.依托县文化馆使沙画、沙雕走向市场

2006年

5.利用学校特色提升我校在市、县内知名度。

10.     在各学科中渗透“沙----海洋”知识。

11.     建立“沙----海洋”展览馆。

12.     到高亭城区展览,争取让沙画进入朱家尖沙雕节。

 

                        

对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我校从新课表颁布之日,就开始组织教师进行理论上的学习,在新课程还没实施前,尝试用新理念来教学旧教材。本学期将把一年级作为教研的重点,争取以点带面,扩大新课改的影响,并且在制度上予以保障。

1.具体目标与主要措施:

小学排球校本课程范文4

一、理念为导向引领前进

正确的理念导向,是使学校办学得以走向成功的有力的保障。我校根据新时期基础教育承担的新任务及新要求,结合校情和师资优势,选取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作为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校的科技体育在“实施全面和谐育人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培养兴趣与提升素养相结合”办学思路的引领下,坚持“以人为本 面向全体”的原则,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航空航海航模科技教育活动,进一步推动我校科技体育工作向纵深发展,从而深化学校的素质教育,培养多元发展的创新人才。

二 、软硬件支撑坚实基础

学校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硬件设备的建设、配置中,每年均保证活动、培训经费的投入。我们在教学大楼首层精心规划、布局,建起了128平方米的航空航模制作室和75平方米的航海模型制作室,按需求配置了各种教学和训练必备的工具和设备,如小型车床、望远镜、工具台等器材,训练使用的各种飞机达600多架。另外,学校一楼、四楼和五楼均设有百米航模知识普及教育长廊,从航模的种类、模型的制作到放飞的技巧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航模相关的科普知识。另外在校园南面一个近1000平方米的以“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为主题的生态科普园现已投入使用,内含学生种植区、区内首个挂壁体验科技馆、太阳能循环供电设备等,其中约90平方米的水池为航海模型训练提供了场地,它的投入使用使校园的环境更加优美、科普教育条件将更加完善。体育设施方面,我校设有田径场含环形跑道200m、直跑道60m、标准篮球场3个、排球场1个、羽毛球场3个。以上这些都为师生开展航空模型活动及日常集训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我校把科技体育作为主要工作来抓,成立了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任组长,小组成员由有着多位在指导学生科技创新,航空航海制作,电脑机器人等方面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主任和骨干教师组成,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科技教育核心队伍。工作小组认真制定学校科技教育,含航模教育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并形成制度,使航空模型教育研训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学校行政和小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了解学校科技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有效地促进了各专业队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形成互相了解、合作无间的良好工作氛围。

其中负责航模队的何强教练是旧部前小学退休老教师,广州资深航空模型教练,凭着他对航空模型的的无限热爱,退休后坚持技术指导,并亲自承担学校航模队的训练工作。航模队的主要负责人魏蔚老师既是学校航模的教练,也是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老师。魏老师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特长,在努力做好我校传统航空项目的训练外,本学年还参加了新兴的模拟飞行项目。何老师与魏老师的默契配合,实现了我校航模特色教育中传统与现代的真正融合,在他们的指导下,我校航模队水平稳步提升,成绩辉煌。

三、课程为保障实施普及

为强化我校科技教育这一办学特色,形成我校鲜明的教育品牌,全面提升旧部前学子科技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的科技人才,我校以科技创新、电脑机器人、航模制作三大科技特色项目为主要内容,开发创编了各年级的科技校本课程,2009年9月至今进入1-6年级校本课程的课堂。其中航模制作部分,从低年级的认识飞机到中年级学折叠纸飞机再到高年级的掌握遥控飞机技术等,循序渐进,让每位旧部学子都能掌握这“飞翔”的奥妙,感受这“飞翔”的魅力,为成就孩子的飞天梦想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普及是我们教育的宗旨,提高是教育发展的方向。辅导老师从日常的校本课程课堂教学中物色有这方面爱好和专长的同学加入到低年级的兴趣班,然后在后续的培训活动中选拔人才晋级到提高班,从而为梯队的培养打通了人才发掘和输送的路径。通过科技校本课程这一平台,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科普知识的系统了解和把握,激发了学生学习科技的兴趣,而且丰富了我校科技教育的内涵,拓宽科技教育的渠道,创出了一条科技教育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 邱 丽航空航海模型教育活动在我校得到了重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搭建了宽阔的平台,一直以来,活动广泛开展、水平稳步提升。

一、理念为导向引领前进

正确的理念导向,是使学校办学得以走向成功的有力的保障。我校根据新时期基础教育承担的新任务及新要求,结合校情和师资优势,选取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作为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校的科技体育在“实施全面和谐育人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培养兴趣与提升素养相结合”办学思路的引领下,坚持“以人为本 面向全体”的原则,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航空航海航模科技教育活动,进一步推动我校科技体育工作向纵深发展,从而深化学校的素质教育,培养多元发展的创新人才。

二 、软硬件支撑坚实基础

学校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硬件设备的建设、配置中,每年均保证活动、培训经费的投入。我们在教学大楼首层精心规划、布局,建起了128平方米的航空航模制作室和75平方米的航海模型制作室,按需求配置了各种教学和训练必备的工具和设备,如小型车床、望远镜、工具台等器材,训练使用的各种飞机达600多架。另外,学校一楼、四楼和五楼均设有百米航模知识普及教育长廊,从航模的种类、模型的制作到放飞的技巧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航模相关的科普知识。另外在校园南面一个近1000平方米的以“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为主题的生态科普园现已投入使用,内含学生种植区、区内首个挂壁体验科技馆、太阳能循环供电设备等,其中约90平方米的水池为航海模型训练提供了场地,它的投入使用使校园的环境更加优美、科普教育条件将更加完善。体育设施方面,我校设有田径场含环形跑道200m、直跑道60m、标准篮球场3个、排球场1个、羽毛球场3个。以上这些都为师生开展航空模型活动及日常集训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我校把科技体育作为主要工作来抓,成立了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任组长,小组成员由有着多位在指导学生科技创新,航空航海制作,电脑机器人等方面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主任和骨干教师组成,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科技教育核心队伍。工作小组认真制定学校科技教育,含航模教育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并形成制度,使航空模型教育研训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学校行政和小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了解学校科技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有效地促进了各专业队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形成互相了解、合作无间的良好工作氛围。

其中负责航模队的何强教练是旧部前小学退休老教师,广州资深航空模型教练,凭着他对航空模型的的无限热爱,退休后坚持技术指导,并亲自承担学校航模队的训练工作。航模队的主要负责人魏蔚老师既是学校航模的教练,也是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老师。魏老师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特长,在努力做好我校传统航空项目的训练外,本学年还参加了新兴的模拟飞行项目。何老师与魏老师的默契配合,实现了我校航模特色教育中传统与现代的真正融合,在他们的指导下,我校航模队水平稳步提升,成绩辉煌。

三、课程为保障实施普及

小学排球校本课程范文5

(一)依据校情,确立跳绳特色项目

我校选择跳绳作为特色项目的原因有三:第一,经济实惠的跳绳,对农村小学、农民工家庭都不会增加负担;第二,跳绳在仁坪小学有一定的传统积淀,学校从2000年就已经开始组织全校学生参与跳绳比赛并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第三,仁坪的学生跳绳时最自信。我校95%以上是农民工子女,学生普遍存在着自我评价偏低,自信心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学校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帮助学生找回属于他们的阳光与自信,仁坪的学生喜欢跳绳,仁坪的学生擅长跳绳,仁坪的学生跳绳时最自信,这也是学校选择跳绳作为特色项目最重要的一点。

2011年延吉市召开了中小学特色化建设工作会议,我校经过深思熟虑,确立了以跳绳为载体的学校办学特色,探索农村小学质量与特色办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学校“十二五”课题《农村小学质量与特色模式研究》方案和学校创建跳绳特色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了总体设想和总体目标,以打造“教师幸福、学生快乐的活力校园”为理念,以跳绳为核心的体育教育与艺术、科技、德育、学科教学相辉映,构成立体教育体系,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经过三年的努力,把跳绳创建成学校的品牌,通过学校特色跳绳活动,让孩子们在兴趣中找寻快乐,在团队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技能,形成阳光性格与品质。我们不单单将跳绳看成是一项单一的体育运动,而要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以跳绳作为我校的特色,把跳绳作为载体,实现跳绳特色的跨越式发展――“跳出健康”、“跳出灵敏”、“跳出坚强”、“跳出自信”、“跳出竞争”、“跳出和谐”、“跳出良好行为习惯”、“跳出优良教育质量”。

(二)搞好一课、两操、一赛,多层立体推进

1. 开好每周一节跳绳校本课。跳绳校本课上先进行1分钟计时跳评价,评出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和年度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和年度冠军挑战者可以参加评选,这样学生即使没能评上周冠军,他也会不断努力,以挑战者身份参加月冠军、学期冠军和年度冠军的评选;在校本课上还要普及三个不同等级的花样跳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跳绳法的难度系数,分成了技术水平一、二、三级花样跳法,纳入到学校跳绳校本教材里,在各年级进行普及。技术水平三级里有一种跳法叫“八爪鱼跳”,这是我校学生开发的第一个花样,开发者是现在六年一班的学生方永杰,这个平时不善言语的小男孩,在不厌其烦地为喜欢学习“八爪鱼跳”的同学们讲解着动作要领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自信。

2. 上好每天跳绳大课间活动。活动安排在做广播体操之前的20分钟,分上、下午两次,共40分钟。首先是全校共同进行热身跳,在此基础上,各班按区域进行跳绳活动,由班主任和副班主任来组织,体育教师全校巡视指导。别看是短短的20分钟,“一条心”就是在大课间活动时产生的花样跳法,这种跳法是两人摇绳,一人跳绳的花样跳法。由开发时的单跳发展为双跳、双跳转圈跳,三人默契度越高跳法的难度系数就会随之提高。这也正是同学们把他命名为“一条心”的核心所在,他们真正用绳子跳出了和谐。

3. 搞好每学期一次全校跳绳比赛。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一次全校学生参加的跳绳比赛,比赛分1分钟记时跳和花样跳两种。经过比赛评选出1分钟计时跳王、各种花样跳法王,创新跳法获奖者要在全校师生面前做展示表演,创新跳法获奖者还要接受小记者的专题采访。

4. 做好花样跳绳队动态管理。花样跳绳队采用动态的管理机制,每学期在花样跳绳比赛中获奖的同学可以进入跳绳队,平时学生自创的跳绳法经过自己不断的练习,难度系数和技术水平达到学校花样跳绳队标准时,就可以随时申请进入花样跳绳队。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跳绳已经成为全校性的普及运动项目,成为了学校校本课程之一。经过学校体育老师们的积极探索和研究,摸索出了适合于我校跳绳课程的基本模式,跳绳在仁坪小学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电视台、报纸相继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13年1月21日,仁坪小学的花样跳绳代表延边州的一项特色体育活动项目,接受了中央电视台CCTV-5的独家采访,并在央视体育频道《体育晨报》栏目中播出。

跳绳,跳动着活力,展示着拼搏,实现着超越。仁坪小学的学生人人爱跳绳、人人会跳绳,营造着人人运动、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浓郁氛围。共促发展,彰显特色,仁坪小学将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把学校跳绳特色运动发展升华,为学校美好的明天再接再厉,再创特色。

二、抓读书、建社团、重展示,深化学校特色

一所好学校,可以没有高耸的教学楼、完备的实验室、宽广的运动场、恒温的游泳池,但一定要有一支充满信心、充满爱心的教师队伍。校长就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在农村学校尤其如此。

学校跳绳特色的形成,使每一位教师对学生产生了爱心,对教育充满了信心。过去教师们常说的“校长,这个农村学校做不了!”“校长,这个农村孩子肯定不行!”之类的话语在不知不觉间消失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进一步深化我校的特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根据校情、师情和生情又开发了“读书、仁坪之星、社团、才艺展示”等校本课程,给师生提供了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和环境,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回自信,阳光学习,快乐成长。

(一)坚持读书,常抓不懈

我校遵循读书四原则,即全校一起读、每天读,读自己喜欢的书、无负担地读。每周一至周五早上,全校学生到校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开始读书,读书到7点40分为止。

(二)仁坪之星,闪亮之星

学生在每年的八月份申报自己感兴趣的仁坪之星,仁坪之星学生参与率是100%,每年评选出学习、体育、艺术等方面30余项仁坪之星,占学生总数的80%多,孩子们在不断地挑战,不断地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品尝着成功的喜悦。

(三)组建社团,七社联动

在开展仁坪之星评选活动的基础上,2010年3月开始,学校陆续依据师资情况、学生的喜好成立了学生社团。目前有7个学生社团:百灵鸟合唱团、白天鹅舞蹈队、黑天鹅舞蹈队、七彩画社、花样跳绳队、阳光女子排球队和主持人社团。他们在教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刻苦训练,不但能够承担随时访校的演出任务,还多次参加市级以上各种比赛,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其中黑天鹅舞蹈队是一支男子舞蹈队,这一群可爱的黑天鹅们在社团活动中不断成长,小演员们活泼、自信、阳光、快乐的表演在市、州、省艺术节获得了一等奖的殊荣。

每年一次的才艺展演,为全校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挖掘师生的潜能,给师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自信心,真正“打造教师幸福学生快乐的活力校园”。

三、彩绳跳出质量,彰显学校特色

(一)特长拓展,让生命飞扬

在办学特色的创建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不奢求将学生塑造成什么,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新育人模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我校有个学生,是个孤儿,性格内向、十分腼腆,课堂上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学校开展跳绳活动后,他喜欢上了跳绳,刚开始在大课间观看跳绳视频时先是模仿着跳花样,后来他在熟练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经常开发新的花样跳法,其中几项还被学校命名为“龙学跳绳法”,自打用自己的名字为跳绳命名,龙学自信很多,脸上总是绽放着灿烂的笑容,数学课上也能常常看到龙学精彩的表现。

(二)润物无声,在这里起航

因为我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居多,许多家长没时间也没有能力管好自己的孩子,所以在我校办学特色的创建过程中,我们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教育机制,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教育的幸福所在,成就学生的快乐成长。张春光是我校5年2班的学生,三年前来到仁坪时14岁,没上过一天学,老师的信任、同学的爱护帮助他树立信心,感受到温暖幸福,三年后的他学习成绩优秀,还申报英语校本课程,经常与同学们共同表演英语小品,今年他又申报了“电脑之星”和电脑校本课,他的作品还不时张贴在学校电脑作品展上。

(三)和谐育人,促进共同成长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所以在办学特色创建过程中,我们从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发展,努力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和自主发展空间,因而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四、教育科研坚定学校特色办学信心

学校于2011年开始准备,做了详细的基础调查、反复的讨论,多次邀请州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指导,确定了学校“十二五”主课题《农村小学质量与特色模式研究》,立项为延边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校主课题下设三个子课题:《跳绳特色项目开发与实践研究》、《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学校依托课题研究,系统提炼农村办学特色实践经验,形成学校特色办学思路。

小学排球校本课程范文6

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及全县教育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回归原点、突出重点、夯实起点、打造亮点”的教育工作思路和方针,进一步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扎实推进。坚持育人为本,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规范管理,狠抓落实,提高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

二、主要目标任务

1.素质教育更深入。启动“公民教育”行动,融入小事德育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成效。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形成省市有影响的工作品牌和项目。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获奖面和获奖层次进一步提高。建成全县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发展指导得到进一步加强。

2.规范办学更到位。全面的教育质量观进一步确立,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进一步增强,学校常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管理规范有效落实,“五严”规定执行情况良好,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致化。

3.教育发展更均衡。稳步实施学校布局调整,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城乡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缩小。高中、义务教育招生更加规范,义务教育不合理“择校”问题基本消除。留守儿童、问题儿童等特殊教育群体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得到保证。

4.品牌效应更显现。学校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一大批学校在养成教育、公民教育、课程改革、体育艺术2+1项目、科技创新教育、高色建设等方面初显成效,启动国际教育交流合作项目,典型学校效应不断扩大,教育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5.发展质量更优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6%,省优质幼儿园达70%以上,基本完成每镇一所省优公办园目标建设任务;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99.7%,初中按时毕业率达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8%。基础教育各类质量考核、考评、测试继续保持省市先进水平。

三、推进举措

(一)坚持育人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1.扎实推进养成教育。确立育人为本理念,树立全面教育质量观,以推进养成教育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不断优化德育内容和形式,强化学生德育实践,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订校本化养成教育方案,深入开展“小事德育工程”。3月份,在全县各学校开展“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9月份开展“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加大养成教育督查推进力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重现场、重过程、重实绩,分层召开现场推进会,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2.完善公民教育体系。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开展三好学生、三好标兵、四好少年、美德少年、优秀团员队员等评选活动。建立全县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有关节日开展主题或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和管理,为农村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课外活动场所。通过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在学校做一个守纪律、爱学习、会学习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有孝心、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明礼仪、知荣辱、守公德的好公民。

3.深入推进体艺2+1项目。积极推进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举行初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会和中小学阳光体育节,组织中小学乒乓球、排球、篮球、足球等比赛。推进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县队校办基地特色项目建设。深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举办中小学校园艺术展演,举办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书画大赛、摄影作品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4.深化基础教育课改。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教好每一门课程。加大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力度,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水平,推进特色活动课程建设。协同教研室开展“高效课堂建设深化年”活动,协同教科室推进新教育实验工作,协同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青少年宫实施特色活动课程。组织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活动。

5.强化实践创新教育。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课外活动及校外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开展好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举办小学生小巧手比赛、初中学生手工制作比赛、航模比赛等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

6.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健全学校卫生工作组织及相关制度,完善健康档案。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工作,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开展好学生健康体检、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健康体质测试等工作,开展省市健康促进学校及心理健康星级学校创建评比工作。健全完善学校红十字会,组织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7.提升语言文字工作水平。贯彻《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普通话及汉字书写能力,培养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组织开展规范汉字书写特色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中小学书写大赛、推普周、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城市创优、乡镇达标”活动,指导长沙镇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镇”。

(二)坚持教育公平,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8.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稳步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统筹、优化盘活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集聚效应,促进各类学校均衡发展。重点做好镇、镇、镇、镇、镇、镇有关学校的撤并与资源整合工作,推进实验小学、马塘小学、洋口初中等校异地迁建工程,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同时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9.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巩固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改革成果,实行“就近免试”入学政策,组织做好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坚持依法招生、规范招生,确保全县所有儿童少年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有效扼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细化措施,统筹协调并认真组织好县城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工作,妥善处理招生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招生顺利进行。

10.推进中招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市教育局关于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稳妥做好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工作,严格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55%根据初中毕业生人数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继续实行推荐报考。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提高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在高中招生录取中的权重。

11.关注特殊教育群体。进一步完善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帮扶体系,做好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学困生、问题生等学生的教育工作,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开展帮扶行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与本地学生同等待遇,接受相同的教育。建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三)坚持文化立校,促进特色内涵发展

12.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继续实施文化立校战略,修订县特色学校建设指导意见,组织特色学校创建评选和特色学校展评活动,培植、推介典型学校,努力提升教育品质,扩大教育影响力。各学校要认真总结梳理办学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找准突破口,确定特色发展目标。制定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培育和打造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

13.启动国际交流项目。选择2~3所学校进行试点,尝试开展国际教育交流活动。启动高中“学生使者”国际交流项目,尝试组织赴港澳教育交流活动。引进吸收国外和地区先进课程资源,尝试有益的教育途径和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四)坚持协调发展,优化学前特殊教育

14.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步伐。制订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规划。加大每镇一所省优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通过政府回购、小区建设配套、新建改建等形式,全力完成每镇一所省优公办园建设任务。通过实施生均公用经费、困难幼儿经济补助等形式,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加强学前教育指导与管理,实施学前教育信息管理,规范学前教育招生,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保育质量。积极发挥公办园的示范辐射作用,组织开展结对帮扶、优秀教育活动展评、师资培训、幼儿素质展示等活动。新店幼儿园、苴镇中兴幼儿园、曹埠童舒幼儿园、马塘培英幼儿园创建省优质幼儿园。

15.优化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着力培养残疾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高残疾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特教质量。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研究、指导、服务,完善档案资料,强化培训指导。组织开展“助残”活动,倡导全社会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五)坚持科学管理,完善考核督查机制

16.完善巡视督查制度。加大巡视督查力度,正常组织开展中小学“百里行”行动,强化学校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对学校规范办学、常规管理、重点工作推进等情况组织专项督查和随机检查,认真排查突出问题,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存在问题,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精致化,建设平安、文明、和谐校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17.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教育评估的激励导向作用,修订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考核评估细则,坚持发展性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改进考评办法,重视过程,注重发展。组织初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引导学校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完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组织做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建立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袋,举行初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交流、研讨、展示等活动。

18.试行校长例会制度。围绕全县教育工作“回归原点,突出重点,夯实起点,打造亮点”总体要求,坚持城乡一体、区域一体、整体推进策略,有重点、分阶段、分层次召开校长例会,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发挥典型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现场展示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有序推进养成教育、体育艺术2+1、高效课堂建设、队伍建设、特色建设等重点工作,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19.严格学籍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加强学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健全完善学籍管理数据库。坚持实事求是、规范程序、服务群众的原则,加强管理,明确责任,规范操作,严格考核。严格控制县内学校的借读、转学、休学,严格控制班学额。

四、重点工作及逐月主要工作安排

(一)重点工作

1.完善巡视督查制度。正常组织开展中小学“百里行”行动,对学校常规管理、规范办学、养成教育、体育艺术2+1项目推进等情况进行巡视、调研、督查。

2.完善教育质量考核评估体系。修订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考评细则,组织初中、小学、幼儿园年度办学水平评估。

3.组织做好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加强管理、指导与监督,重点做好县城初中、小学、幼儿园招生的组织协调工作。

4.进一步推动文化立校。培植、推介典型学校,组织特色学校创建、评选、展示活动;组织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活动。

5.试行校长例会制度。分阶段举行现场观摩、交流、研讨活动,推进重点工作开展。

6.以推进养成教育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分层召开现场推进会;完善学生评价体系,组织做好高中、初中、小学各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7.积极推进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和卫生健康工作,确保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举办初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会和中小学阳光体育节。组织中小学乒乓球、排球、篮球、足球比赛等活动。推进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县队校办基地特色项目的开展。

8.推进艺术教育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举行全县校园艺术展演活动,举办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书画大赛、摄影作品比赛、经典诵读比赛、初中学生手工制作比赛、小学生小巧手比赛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