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解决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事故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事故解决方案

医疗事故解决方案范文1

【中闰分类号】d922.16;r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9297(20__)01—0016—02

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前履行《医疗事故处

理条例》规定的审查内容,判定申请当事人的申请是否应予以受

理进入行政鉴定程序。在此基础上,卫生行政部门有责任运用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3种处理方式,来缓解医患矛盾。本文结合

实际处理案例分析进行讨论。

案例资料

女性,3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3年,相应先天性心脏体征

逐年加重。20__年2月,人住上海某三级医院心胸外科。体检:

t36.6℃ 、p 92次/分、bp 15/5kpa、l3—4smili—iv级、p2下降、

杵状指(±)、ekg右室大、cxr心影偏大、肺血多、ech0:vsd、

rvoto(ap78mmhg)、cath:vcd、rvot(ap55mmhg)。诊断:

室间隔缺损,右心室流出道梗阻。20__年3月行“室间隔缺损修

补术”。术后1周心超提示vsd/rvoto术后残余分流、右室流

出道残余梗阻(流速28m/s)。术后20天体征明显改善,出院回

浙江原籍,期间发生医疗费用6万元。

20__年3月,其父因女儿仍经常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即来沪

复查,复查心彩超提示:室间隔缺损,仍未完全闭合修复及流出

道存在少量梗阻。由此,其父认定当前患儿出现的心脏体征和

症状,完全是由于当初医院的手术不成功所致,是医疗技术操作

不当引起的医疗事故。当事人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

称《条例》)赋予的权利两次来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行政处

理,并要求为其女儿作医疗事故鉴定。经卫生行政部门调查,患

儿住院病史资料和依据相关医政法规,认定医院在患儿整个诊

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没有违反行政法规和诊疗常规的事实依据。

在与当事人作了积极的劝解和沟通后,当事人撤消了鉴定申请,

从而避免了1起医疗事故争议的鉴定。

讨 论

卫生行政部门接受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

受理前的审查,这是卫生行政部门落实《条例》的行政职能之一:

卫生行政部门重视鉴定申请受理前的审查,首先要熟悉掌握《条

例》规定的审查内容,并在接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10

日内进行审查,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依据《条例》的规定,卫生

行政部门对受理前的审查主要有:(1)管辖范围:审查被申请方

的医疗机构是否为本辖区的管辖范围,非管辖区内的医疗机构

应不予受理。(2)医疗主体:审查被申请方是否具备法定行医资

格,无行医资格的医疗机构为非法行医,不能医疗事故争议受

理。(3)由请人资格的确定:审查申请人是否为患方本人、法定

人、监护人或死者的近亲属。对医疗机构提出的申请,要有

法人签发的委托书和申请书,同时要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4)时限:申请人必须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受到伤害1年

内提起,无特殊理由及依据而超过时限的不予受理:(5)确认明

确的相对方:审查医疗事故争议的医疗机构、科室和医护人员:

(6)争议是否经其他途径解决:审查应排除申请人已提起法院诉

讼或已得到院方协商理赔解决。结合本案,申请当事人所提供

的资料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的调查,对上述6项内容的

审查符合应当受理的条件,卫生行政部门应予以同意受理,并告

知如何进入下一步鉴定的行政程序。但作为应承担社会责任的

卫生行政部门,更需要考虑医疗事故争议的医疗事实、申请人的

利益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在重视申请鉴定受理前审核基础

上,应采取对医疗事故争议行政最佳处理的原则,达到缓解医患

矛盾的目的。

《条例》第一章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

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损害的事故。鉴于以上

《条例》对医疗事故定义解释和相关医政法规,本案的关键是卫

生行政部门应该结合医患双方提供的病史材料,分析当事人提

出患儿当前的心脏体征和症状,与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是否存

在因果关系,是否违反医政法规,进而考虑决定是否同意申请人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ll卷(第1期)

的申请。本案的行政处理有3种方式:第一是受理并移交鉴定。

如果当事人提出的质疑经卫生行政部门分析后,认为或者疑有

被申请方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有过失行为,如漏诊、误诊、误治,造

成患者伤害,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的定性和对责任程度的

认定须由相关专业专家来组织鉴定。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既

没有专业的鉴定水平,也没有职能上的权力和义务。此类情形

在受理前审查通过后,应同意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受理并移交医

学会进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第 二是协商,适用一般过失

的案件。当事人提出的质疑经卫生行政部门的分析后,认为被

申请方医院的医疗行为存在过失,但此过失尚不足构成医疗事

故,卫生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条例》规定,建议医疗事故争议双方

当事人进行协商,协商不成仍有争议可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第

三是调解沟通。如果当事人提出的质疑经卫生行政部门综合分

析认为,在其整个医疗过程中,被申请方的医务人员并不存在违

反诊疗规范和操作不当的医疗过失行为的事实,那么卫生行政

部门应与申请当事人进行合理的沟通和劝解,让当事人撤消医

疗事故鉴定申请。

本案经查阅双方提供的病史材料和分析后,卫生行政部门

的处理适用了第三种处理方式。其主要依据有:第一,患儿病史

书写和内容符合医政法规规定的书写要求,术前小结、术前讨论

内容齐全。第二,实施手术前,该院胸外科医师向当事人履行了

术前告知义务,对手术可能 的并发症及手术疗效一一向当事人

· 17 ·

作了交代,家属也签了手术同意书 第三,术前患儿心脏彩超提

示“右房室间隔缺损”为1.5cm,术后第5天彩超提示“右房室间

隔缺损”为0.3cm,流出道梗阻明显减少,说明手术预期效果已经

达到。第四,术后患儿心脏体征明显改善,以后因器质性心脏病

而诱发心力衰竭可以排除,手术效果明显,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

育。

由此可见,依据现有的医政法规,患儿在该院的诊治过程

中,医务人员并不存在因为违反诊疗规范或操作不当致使患儿

受到伤害,患jl当前出现的体征和易发呼吸道感染与医务人员

的手术不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受理医疗事故鉴定申请进入专家

鉴定程序,仅凭手术效果不满意和当前易发呼吸道感染作为争

议要点,确定医院存在过失的依据不足,鉴定结果很可能不利于

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的患方。在此基础上,卫生行政部门本

着处理事故争议有利于医患双方的原则,通过对患方当事人的

适当劝解,患方表示理解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的诚意,撤消了

要求事故鉴定申请书。

《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为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及医疗

机构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卫生行政部门在履行受理、

审查、移交和审核医疗争议鉴定职能的同时,更要为医患双方解

医疗事故解决方案范文2

关键词:农村;医疗纠纷;现状;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055-01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蓝图的构想和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作为整个卫生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也被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上。除了对整个卫生事业建设所出台的法律政策外,国家还专门针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条文,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与成绩同在的是各类矛盾的激化,由于农民自身条件的限制,政府、医疗机构等部门工作做的不到位等原因,农村医疗纠纷的数量也在逐年攀升。

2 我国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建设现状

目前,我们各地都陆陆续续出现了较多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节机制的实践性探索,比较典型的有北京卫生法学会医疗纠纷调解中心、上海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天津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广州和谐医患工作室等等。这些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在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方式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宁波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仅成立一年就受理医疗纠纷307起,成功调解285起。而北京卫生法学会开展专业医疗纠纷调解近五年来,处理医疗纠纷6000多起,调解成功率约为86%。而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在近几年来不断改善,政府以及其他各部门对此的投入也逐年增加,但目前农村医疗纠纷处理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纠纷数量仍在增多。根据调查显示,农村医疗纠纷数量就同期相比上升15%-30%。在诊断、护理、救助、注射、用药、急救等方面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尤其是因患者去世引发的医疗纠纷上升幅度最大。

(2)医疗纠纷调解难处增大。通过走访武汉周边农村发现,发生医疗纠纷时,患者及其亲属往往不分青红皂白,不理证据和事实,一味的把责任全部推给医院,特别是对于患者死亡的情况更是无理也要闹三分。往往会聚齐几十上百人游行示威向医院讨说法,经常发生损坏医院公共财产、伤害医院相关负责人等事件,而院方又存在极力推卸责任,导致双方僵持不下,使得调解工作陷入僵局的境地。

(3)第三方化解手段不硬。发生医患纠纷后,患者及其家属和院方总是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且往往不愿意配合调查,使得第三方调解机构难以取证。而且,我国现行法律对强制尸检和司法鉴定等未做明确规定,因此,第三方调解机构想要获得事实和证据具有较大的难度。调解人员只能通过劝说等软方式来进行调解工作,难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很难使双方获得较大的满意。

(4)社会影响及院方声誉问题难以消除。医患纠纷的增多,不管最终解决情况如何都会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因为,在调解过程中,由于开始双方的僵持,会对围观者产生较多的误解,如果是一些比较严重的情况,诸如患者死亡之类的,则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而群众一般都对院方有抵触心理,或多或少的都会支持跟自己同等地位的人,这样一来,即使是患者方面的问题也会对院方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3 现行农村医疗纠纷解决方案探讨

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功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由此可见,由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等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所产生的争议,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解决:一是双方协商解决,二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调解,三是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而农村医疗纠纷的化解途径与城市医疗纠纷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更多的依赖行政调解,而通过民事诉讼的比例也大大低于城市医疗纠纷。考虑到农村医疗纠纷处理的特点,笔者对农村医疗纠纷处理中常见的三种方式进行探讨并进行完善。

(1)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在农村医疗纠纷处理中,通过医患双方协商解决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在目前实践过程中还并不完善,解决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较普遍的问题是,患者对赔偿额度及赔偿方式期望过高,在协商过程中虽然达成一致,但往往事后反悔,从而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因此,在发生医疗纠纷时,院方因站在主动地位,积极的向患者了解情况,并进行实地的勘察,做好现场记录,浓情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及意见,以缓解紧张的气氛。

下面以患者死亡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如果患者在农村医疗机构治疗过程中死亡,院方应首先安抚患者家属,并委婉的劝说其对死者进行尸检。而相关医疗单位向死者家属提出尸检时,应站在搜集证据角度进行说明,向死者家属出具书面的尸检申请,并要求死者家属出具同意尸检的书面意见。同时,在书面说明中语言应委婉并且明确,切不可含糊其辞。

(2)行政调解。在处理农村医疗纠纷问题过程中,行政调解是使用频率最高、范围最广的医疗纠纷解决方式。行政调解是指在发生医疗纠纷后,由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患者和医疗机构之间,进行调解,从而达到解决医疗纠纷问题的一种方式。通过调查发现,行政调解在执行过程中一般比较顺利,达到协议后的毁约率也相对较低。但是,行政调解中往往存在患者及其家属对行政主管部门的不信任问题,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家属认为作为医疗机构的主管部门在调解过程中会比较倾向于保护“自己人”的利益,因而,患者往往会不太配合调查。解决这种问题,主要应通过树立行政主管部门公平公正公开的形象,从而在长期的医疗纠纷解决过程中来获取患者的良好印象。

(3)医疗诉讼。在农村医疗纠纷解决方式中,医疗诉讼所占的比率是最小的。采用这种方式的患者往往是态度很强硬,不愿意接受协商以及行政调解,或者是协商及行政调解失败。因此,医方面对这种诉讼更应持冷静态度,积极举证,做好充足准备来应对。而对病历管理不善的农村医疗机构经常发生在举证过程中证据权威性不够等现象。应对这种问题,应采取通过多种方式搜集证据,做到证据的权威性、有效性、有力性。

参考文献

医疗事故解决方案范文3

关键词:城市基层医疗;矛盾;医务人员;政府;公民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257-01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离退人员、失地农民及流动人群涌入城市社区,这对城市基层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协调医患供需关系,政府相继出台文件加以规范,但由于种种原因,具体实践与对应条款却往往是貌合神离,存在许多潜在的甚至直观的矛盾。

一、政府自身的矛盾

一方面,中国正面对精神病、吸烟、酗酒等社会性健康问题;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已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34亿,占总人口的10.2%,并正以每年3%的速度急剧增长[1],老年人易受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等困扰。因此,综合性强的城市基层医疗服务,便在这种情况下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为适应我国医疗现状,政府机构广泛推行医改政策,以便满足日益增长的渐趋多元的就医需求。而部分相关行政人员或就诊公民并非完全理解或着意支援,如行政人员的落实效率较低,部分患者的各行其是,反而形成一定程度的背离。

二、就诊公民的自身矛盾

城市基层医疗资源不足,任何一所医疗机构的创建都将给附近社区的居民带来有力的健康保障,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其直接负责人,都旨在推动该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但部分媒体的虚假报道等,使得医患纠纷进一步加深,职业医闹的出现,袭医事故的频发,使得医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安全感得不到保障,势必挫伤其积极性,甚至使医学生对基层就业敬而远之,这直接影响的便是发展进度和患者基本医疗保健需要的满足。

三、医务人员的自身矛盾

医生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职业,本应是高回报。但是,我国的医疗服务价格严重背离成本,医务人员不能从其提供的技术服务中获得相应的报偿,从而直接导致部分医生通过多种手段谋取不正当收入。另外,当医务人员认为其收入不能体现自己的劳务价值,将会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感,极大地影响工作的积极性[2],势必导致基层医疗人才流失,并进而影响其服务能力。

四、解决方案

行政人员方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传递了鼓舞医务人员的六大信号,“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是医改的重要目标之一[3]。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和《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改善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窘境的方案,如职称晋升、业务培训等。但相关调配涉及金额巨大,部分行政官员行动迟缓势必对城市基层医疗服务改善造成不必要的阻滞。政府财政补助不足,医疗机构缺乏公共服务的经济基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患者就医需求难以满足我国还是一个欠发达国家,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占全球2%的医疗资源需满足占全球22%人口的卫生需求[4]。

就诊公民方面,为压缩就诊金额而自带外援药品而致疗效不佳,或为谋求尽可能多的药物给养而诱发潜在的风险等,不仅没有给自己带来益处,反而加大了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

医务人员方面,利益是道德的基础[5],只有在倡导全社会尊重其价值的前提下,才有资格享受高尚医德和精湛技术带来的健康服务。

长期以来,政府对卫生投入严重不足,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的能力严重削弱。医疗机构靠创收维持运行和发展,实际上是把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推向了利益的对立面[6]。

严峻的城市基层医疗服务现状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医务人员的职业感受和预期,妥善化解个中矛盾,降低医疗风险成为调动医务人员职业积极性的必要条件。第一,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医学知识的普及,使就诊公民科学看待医学的局限性;第二,各级政府部门以及执法部门要严厉打击医闹犯罪,保证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及正常的就诊秩序;第三,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要简化程序,明确标准,尽可能降低患者的维权成本,确保医疗纠纷处理的公正性;第四,要落实相关保险制度,实行第三方赔偿机制,尽可能减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对医疗纠纷的过大压力[7]。

五、结论

政府、医务人员和就诊公民有着相同的利益需求,三者的相互协调、彼此助益的良好关系,将很大程度上成为解决当今城市基层医疗服务的矛盾重要契机。

参考文献:

[1]孙良.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分析[J].高校理论战线,2002,(3).

[2]汪胜,姜润生,祁秉先.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7,21(3):254.

[3]雷敏.世界性难题的中国解决方案—透视医改创[EB/OL].(2009-04-07).

[4]李桂芝.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若干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06,22(4):206.

[5]杜治政.医学伦理学探新[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0):120.

医疗事故解决方案范文4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对于ICU病房的医疗风险管理效果。方法: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对本院ICU病房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定期与不定期地对ICU病房的医疗工作进行检查与整改,并考察医护人员在通过质量改进前后的综合素质以及科室事故发生率。结果:通过对ICU病房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后,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改进前相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而科室事故发生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性具有显著性。结论:对ICU病房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不仅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水平,还能够降低医疗风险,故在临床管理方面值得得到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持续性 质量改进 ICU病房 医疗风险 管理方法 效果

ICU病房是医院里对于危重病人的治疗最重要的病房,由于该类病房存在有抢救次数频繁、仪器操作复杂、医疗风险高等特点[1],且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法律意识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所以对ICU病房的医护风险进行管理也逐渐得到医院的重视。本文就持续质量改进对于ICU病房医疗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ICU病房,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对本院ICU病房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定期与不定期地对ICU病房的医疗工作进行检查与整改,并考察医护人员在通过质量改进前后的综合素质以及科室事故发生率。

1.2 改进方法 对ICU病房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质量改进:1)确认风险问题[2]:组织该科室医护人员对医疗风险进行识别与确认,主要风险包括医护人员应急能力不足、操作急救仪器熟练度低、对抢救药物陌生、业务培训不全面、危重病人转运过程风险、治疗记录不全、管道处理不当等。通过对风险进行确认,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于ICU病房风险的认识程度与警觉性,对医疗风险的成功预防与控制有积极的意义。2)制定防范措施[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风险治理制度、ICU查房制度、ICU消毒制度、仪器管理与使用制度、药品管理制度等,通过书面化的约束与严格的实施来降低ICU病房的感染率与死亡率。3)完善业务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时的业务培训与考核,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以生动而高效的方式来提高特别注重医护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通过多个渠道给予医护人员医疗法规的学习,使其树立起正确的医疗风险意识,并采用小组制让医护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科室发生的风险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4)采取跟踪追查制[4]:对一些责任心不强或专业技术较差的医护人员,科室应建立监督小组,对其工作进行跟踪调查。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对于新手要给予特别照顾,帮助其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对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落实,研究对策以预防风险发生。5)控制感染的发展:在对危重患者进行医疗操作的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在和患者进行接触后,要特别注意无菌衣的处理,在对危重患者进行诊疗后,应及时清洁手,在必要的时候可佩带手套进行操作。利用家属对危重病人进行探视的机会,向患者家属传达ICU病房的相关注意事项,并在患者保持清醒的前提下向其传授健康知识与治疗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与配合。6)建立质量监控小组:制定一定的质量监控标准,对在ICU病房存在的一些被检查出的问题与隐形问题均进行归纳与总结,尽量做到查漏补缺,使99%以上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主任医师和护士长应带领质控小组,每一周对ICU病房质量检查结果进行落实,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有问题进行客观地评价与分析。

1.3 评价方法 对ICU科室在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医护人员素质采用量表进行评分,0-100分表示综合素质的优劣,并总结在此期间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与检验,P

医疗事故解决方案范文5

【摘要】探讨护理人员出诊120急救的常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继而提高急救水平。

【关键词】出诊;问题;方案

120急救即院前急救,它对于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20又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所肩负的责任也相对重大。120急救包括对急救病人的现场抢救、途中监护和安全转运。由于院外呼救病人具有突发性、病情的复杂性和病情变化的不可预测性,病人及家属往往渴望立即得到救治、希望被关注、导致易产生恐惧和易怒等心理[1]。因此,出诊护士在出诊工作中遇到常见的问题时该如何处置,成为出诊工作的重点。下面就出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 常见问题

1.1 出诊前的问题

1.1.1 呼救电话接听问题 接线员接听急救呼叫电话时,没有掌握呼救病人的详细信息:如呼救地点、联系电话、病人病情,导致出诊地点错误或延时到达,错过救治病人的最佳时间。甚至由于个别急救电话接线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急救意识、私自换班、连续工作24小时甚至48小时,导致身体太疲倦,以致于夜间急救电话接后没通知相关人员出诊便睡觉;或者听错呼救地点;或者调错出诊医护人员。以上种种原因都延误了院外呼救病人的抢救时机,易引起医患纠纷。

1.1.2 出诊抢救物资准备不齐全 出诊护士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未认真检查急救箱内的物品,使用后未及时补充,导致急救箱内药品、急救器材准备不充分或缺失,如无口咽通气管、无氧气,无颈托,无注射器等。急救车内设备简陋,缺乏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高端急救设备。

1.1.3 急救反应迟缓 按卫生部的要求,急救反应的时间为5-10min内做好准备迅速出诊[1]。但个别出诊护士工作懒散,急救意识不强,没有时间紧迫感;同时多人次呼救,二线、三线班护士出诊不及时,致出诊迟缓;急救车辆车况差,地处山区,路途遥远且路况颠簸,未能在短时间内或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导致病人延时救治。

1.2 出诊后的问题

1.2.1 护士急救能力欠佳 表现在急救技术不熟练,专业技术不过硬,急救药品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导致急救动作迟缓,直接影响“120”急救的水平。

1.2.2 护士专科护理知识欠缺 出诊护士在临床工作时间短,未进行规范化专业培训,无临床经验,对病人的病情危重程度不能正确识别,预后、转归及可能出现的危险毫无预见性,未能对病人及家属交代详细;未能正确指导某些危、重症病人的搬运,如:不能正确指导家属搬运脊椎骨折的病人,导致脊柱损伤,病情进一步加重。

1.2.3 护士沟通、交流能力欠缺 表现在主动关心病人不够,不注意说话方式、语气,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得过于简单、态度生硬;或缺乏耐心,未把疾病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病人及家属;或护士超越职责范围告知病人病情,与医生所述病情不相符。

1.2.4 忽视病例的书写和相关签字 病人的病例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医患之间的凭证,病例无论对病人还是对医护人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1]。但个别医护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抢救后的病人没有病情变化及用药的详细记录;或记录不准确,医生与护士记录时间不一致;或者因抢救病人未及时书写记录:记录不详细,关键体征遗漏,语言描述不确切,抢救记录书写不规范,过于简单等;对有生命危险的病人及执行各项侵袭性操作没履行相关签字手续,为以后的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

1.2.5 出诊人员责任心不强 表现在医生忽视对病人行体格检查,导致病情判断失误,错失抢救良机;出诊返回途中,医护人员坐驾驶室,对病人的痛苦视而不见,忽视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一旦病人的病情加重,就不能及时发现,也不能及时处理,容易引发纠纷。

1.2.6 转运途中的问题 出诊返回途中未对病人妥善固定,途中颠簸导致病人摔出担架,造成继发性损伤,加重病情。

1.2.7 救护车辆途中出故障,滞留院外,延误病人的抢救时机。

1.2.8 医护人员晕车,对病人的病情观察不仔细,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动作缓慢,导致病情恶化。

2 针对以上出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本文作者根据自身体验,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2.1 加强呼救电话接线员的管理

增强接线员的急救意识,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严禁接线员私自调班连续值班48小时或以上;接听电话要详细询问,记录好呼救地点,仔细到门牌号或村、组,以及所在地附近有无明显的建筑或自然标志性特征,呼救人的联系电话、病人病情;建立“120”急救登记本、做好医护人员未到现场前的救护指导,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出诊。

2.2 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医德建设 加强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如急诊工作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岗位职责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列等,以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制观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使服务态度得到改善[1]。履行疾病风险告知义务、签字手续,认真书写医疗文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以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2.3 加强急救车中急救药品、器材的管理 急救车中各类抢救药品及器材要准备完善,位置固定,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消毒、更新,确保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并由专人管理登记在册,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保障院外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4 提高、强化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医护人员应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服务理念,加强护患沟通,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交待病情做到实事求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医疗急救活动中,护士要善于观察和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多了解病人的需求,遇事能换位思考;在病人产生疑问或有过激言行时,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并予以谅解;不属于护士解释的范围不要随意解释;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严守“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急救用药过程中,应复述医嘱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尽可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2.5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培养护士综合处理问题能力

对急救人员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演练,对常用的急救仪器操作每月进行抽查[1]。出诊护士必须在临床工作5年以上,经规范化专业培训并持续不断地学习、掌握与急救护理相关的业务技术知识、操作规程及护理技能,掌握急救药品的用药途径,药理作用、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医院应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并激发每个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通过一系列的在职培训,提高护士的急救能力、对病情的判断能力以及与病人、家属的沟通能力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1]。

2.6 加强急救车辆管理 医院管理者应重视车辆管理,专人专车,定时保养,出现故障及时维修,随时保持车辆处于良好备用状态;更新车辆及设备。

2.7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医院应重视院前急救工作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实行岗位责任制。

2.8 出诊返回途中,医护人员与病人同行并妥善固定病人,仔细检查,确保安全。

2.9 护士长弹性排班 护士长掌握弹性排班方法,除保证正常出诊班次外,设置二、三线出诊人员,通讯工具保持24h联络,以便同时多人次呼救时,能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出诊。

医疗事故解决方案范文6

随着医院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院智能化技术的逐步深入,数字化医院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医疗领域的共识。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医院信息化建设也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的推进。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是医疗数字化和公共建筑智能化的领航者,智慧城市倡导者与建设者。

携手智能科技,立足企业发展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袭来“智能建筑,在中国大陆上,得以真正的普及和推广并兴起于沿海地区。1995年在美丽的榕城(福州)一个新生的智能化企业-----“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诞生了,公司在成立之初定位在专注于智能建筑、数据中心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以“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为愿景,让科技信息技术服务于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以“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永续经营……”为发展目标,致力于民族科技品牌长久发展。17年来福建恒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始终以智能科技为根本立足本土不断的发展壮大经过不懈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优秀的持有“甲级智能建筑系统专项设计资质、一级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一级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资质”的“3甲”企业。公司荣获中国智能建筑分会“2011年度完成工程额前50强企业”,2010、2011年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机房设备应用分会“中国机房工程企业30强”,2011年福建省软件骨干企业。

继往开来,深耕智慧医疗

针对各种不同功能的建筑对智能化系统技术的要求逐渐专业化,如医院、政府办公大楼、金融机构、空港、体育建筑等由于具有不同的专业用房、设备和不同的使用功能而对智能化系统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在医疗建筑中,智能化系统是为人服务、为管理服务的,并确保医院内日常的医疗任务的顺利进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包括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和医疗设施的建筑设计以及配套设施的设计给于高度的重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医院的建设,必须通过建筑智能化技术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创造“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新医改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医院正进行改造或新建(扩建),这些医院正面临智能化系统建设问题,而且新建、改建的医院大楼本身功能多样、系统复杂,有中央空调、冷热水、多种照明、集中供氧、电视广播等。大量的建筑设备给日常维护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靠以往的常规管理已无法保证其正常运行,因此,也提出了智能化新的要求。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在欧霖杰总经理带领下紧抓市场需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医疗服务整个环节里实施协同和整合,从而建立高效、惠民的智慧医疗体系,解决医疗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成功应用于重庆肿瘤医院、中国人民174医院、厦门中山医院、重庆西郊医院、邢台第三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福鼎市医院、三明市第一医院等、龙岩市第二医院等国内数十家医院智能化、数据中心设计施工和信息系统集成项目。

顺应行业发展,注重产品研发

恒锋电子长期致力于为中国医疗事业提供最佳技术支持和行业实践。秉承不断创新的精神,恒锋电子为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的不断演进提供着强大支持。针对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恒锋电子开发了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包括医疗协同平台和基于云计算网络环境的智慧医疗。医疗协同平台即统一医疗协作平台提供各种医疗机构的人员及系统的集成与协作环境。通过对各种医疗资源系统的整合,为医生提供了实时的、集成的、可操作的数据,从而为患者提供准确诊断,降低成本,减少医疗事故。该平台同时提供了以医疗机构的业务信息为核心的信息功能,为病人方便获取医疗服务和健康知识提供工具,包括:个人门诊服务预约、个人健康档案及管理、健康咨询、网络心理咨询和健康常识等。

基于云计算网络环境的智慧医疗是以领先的云计算平台为支撑,将医疗机构的系统和设备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互联起来,大幅度减少运行成本,并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率。通过软件服务(SaaS)的创新模式向医疗机构和个人提供一整套在线服务,包括电子健康档案,注册预约等,大大缩减医疗机构的投资,并为病人提供便利。云计算等尖端科技亦将为医疗未来的美好图景贡献其智慧。

医疗行业一直是恒锋电子关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无论是对研究开发的持续投入,还是通过对医疗行业合作伙伴的深入合作,‘智慧医疗’的宗旨就是使医疗行业真正实现更加互联互通、更加可量化和更加智慧,这种更加智慧、惠民、可及、互通的医疗体系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恒锋电子将与各级政府、医疗单位和相关行业共同努力,携手推动医疗领域信息化,打造高效、便捷、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体系。

品行天下,致誉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