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激发创新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激发创新意识范文1
1 兴趣导入,激发创造
兴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教师应从课堂导入开始,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事件、视频,牢牢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在课堂的导入部分精心设计,引起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在上《神奇的小画册》这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给学生看一段孙悟空变身的视频后,告诉学生老师也会72变,你们信不信?学生们发出了质疑的眼神,我拿出一本画册,封面画的是卡通版的自己,在学生的配合下翻开画册的下半页,我的身体变成了花瓶,学生们发出了阵阵哄笑。接着翻开了上半页,头变成了一只大灯泡,又是一阵哄笑。在这此起彼伏的笑声中,我知道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我吸引过来了,主动性也随之被调动起来,接下来的制作环节会变得很顺畅。当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来了,创新就不难实施了。
2 引导观察,自主创造
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的掌握教材,根据学生的基础、兴趣来重组教材,把一些学生能解决的事情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
还是以《神奇的小画册》为例,在简洁而不失精彩的导入过后,将进入本节课的教学环节,首先要把几张A4白纸做成一本小册子,要将纸做成像书本一样的册子并不难,因为学生每天接触的都是书本,他们观察后会发现,只要把纸对折,然后将无法打开的部分用粘、订、夹等方法固定起来都就能成就一本小册子。在这个环节我将几张白纸对折后,引导他们观察书本、作业本,然后让学生拿起桌上的纸用自己的方法把纸变成一本小册子,接下来学生们都开始各显神通开始制作,有些同学用的方法甚至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将纸对折后把不能打开的那边卷起一段,然后压扁,再把会散开的部分粘贴起来,一本小画册就完成了,又快又好又漂亮,我真是对这帮二年级的孩子刮目相看。他们多元的思维让我惊喜,给我启发,激发了我更多的灵感。由于制作画册这一环节不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把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不仅简化了过程,且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探索画册后续的制作方法打开了思维的火花。
3 发现问题,自主探究
创新教学的开展,要求时刻以学生为主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不断探索与自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实际中,才能有效的实施创新教学。
还以《神奇的小画册》为例,在学生做好小册子正跃跃欲试进入下一环节时,我会趁热打铁拿出一本学生绘制完成的神奇画册,翻开后却发现身体错位,全都对不上。这时学生们瞪大了眼睛,脑子里开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这时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1分钟,之后组长汇总后汇报,通过讨论大家达成了共识:不是把画册里面所有的画都画完了再剪开,而是在画好封面后先剪开画册,再翻开下半页对着封面的上半部分画下半部分,这样就不会错位了。此环节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很多老师很卖力清楚的讲了绘制画册的制作步骤后,还是有很多学生先画完了再剪开,结果得到的是错位的画册。二年级的学生逻辑性和条理性还不强,很容易弄错步骤,所以在这个环节我用一本错位的画册,让学生们反思、探索错位形成的原因,那么正确的制作步骤将清晰的印在他们的脑海里,且经过之前的思考,思维已经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作画时学生们的创意不断迸发,想去表现,设计出新颖、奇特的变身画面。他们的作品中组合出现了很多新特的形象,当他们拿着自己绘制的画册开心的变给同学们看时,获得的成功与自豪感是溢于言表的。
4 多元评价,发散思维
艺术作品的评价是多维的,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也应该多角度、多维度地去评价,即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发散。评价应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和小组互评,这种评价方式更能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明确自己需要克服的弱点与不足。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思维角度,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别人的意见,常常正是自己疏忽的。孩子们互相提出的建议,往往会使对方耳目一新,茅塞顿开。通过评价他人的作品,不仅加深了对别人作业的理解,让学生反观自己的作品,在思维的不断碰撞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创造能力,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核心。让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不断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努力探索。
如何激发创新意识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教学 激发 创新意识
一、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自由宽松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设民主、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之中,与学生打成一片,注重与学生互相合作,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消除位差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无压力、相互平等的和谐氛围,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每个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在教学中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人的兴趣和性格的多样性,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师生共同建立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同等参与学习和提高技能的机会。如:在三年级上册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后,教师创设了下面的生活问题情境:“六一”儿童节到了,班长带了30元活动费到超市里采购商品,准备举办庆祝会。超市里每千克香蕉3元,糖果每千克5元,彩纸3元一张,瓜子每千克2元,气球每个0.1元,彩带每条0.5元。问题一:如果班长买2千克香蕉、5张彩纸、1千克瓜子、20个气球、8条彩带,班长带的钱够吗?还剩几元钱?问题二:在不超过30元的条件下,你认为怎样买数量尽可能多,你能提出什么合理的建议?对于问题一,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二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为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可让小组合作、讨论、自由选择,得到合理的购物方案;问题三,可作恰当的点拨说明“购买的物品数量尽可能多”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其含义,进行自由创作。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鼓励性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适度的和科学的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内驱力,体现师生评价的创新。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学生,要以宽容、谅解、和蔼的态度对待他们,允许他们再想一想,既使是重复别人正确答案,也应给予肯定,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应注重分层次评价,注重因人施评,从实际出发,分层要求,既负责评价,又负责指导,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及其小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
二、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
新课改理论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尊重教材并非唯教材,而是提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原理,精心构建教学中实施创新的体系,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对教材的加工处理一般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其次是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再者是挖掘教材中孕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工教材;最后是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如,在执教“观察物体”一课中,教师将课本呆板的主题图教学,灵活处理为观察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卡通米老鼠玩具,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观察物体的方法,有的学生发现“观察小的物体时,可以把物体转动一圈进行观察”,有的学生还发现“观察较大的物体时,可以围着物体走一圈进行观察。”学生的这些发现,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需要教师细心呵护。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公式,法则,进行逆向推理,反向进行证明,逆向思维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和反联结性,它是摆脱思维定势、突破旧有的思维框架,产生新思路、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随着正向思维的出现,逆向思维也同时产生。逆向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训练与培养。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可以把具有互逆关系的知识联系起来。
如何激发创新意识范文3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传统行政理论希望完全通过严格的管制和过程控制来达到管理绩效的最大化是很难实现的,需借鉴委托—理论中的“激励相容约束”原则。激励相容是指:在委托关系中,如果一项制度安排能促使人所采取的行为正好与委托人所要实现的目标相吻合,即制度安排中激励措施与激励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相一致的,这就形成了“激励相容”的效果。新公共管理从中汲取思路,认为“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长长的委托——链条中最基层的人,关系到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如果可以通过“激励相容约束”机制得到正确的引导和约束,那么,委托人的收益也可得到有效保证,会符合其收益最大化的预期目标。”以此对传统的重管制轻竞争的行政模式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两条路径来实现管理效率的最优化。
1. 营造能使高校教师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取消对公务员过多的规制,给公务员以更大的自主权。韦伯模式下严格的规章制度,推崇绝对的、垂直的命令—服从机制,扼杀了公务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造成公务员的墨守成规、逃避风险,缺乏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对此,奥斯本和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一书中写道“政府实施的几乎每一套规章制度又蕴藏着这种控制人的动力,如预算制度、人事制度、采购制度、甚至会计制度。每一条规则在最初制定时是极其美好的。但日积月累,它起的作用是阻碍性的”。奥斯本和盖布勒的说法虽然有些激进,但正反映了强调严格规制的弊端。高校作为传播高深知识和开展创造性活动的场所,高校教师的工作具有天然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因此,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要适应这种特点,不应该只是强调控制和服从,而应该强调教师工作的自主性,营造一种有利于教师“自我实现”的宽松制度环境。如果高校的管理刚性太强,就可能压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容易导致教师的抵触情绪。因此,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要着眼于组织的目标管理和教师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与设计,既要有规范性的要求,又要体现出弹性和对教师个性化工作方式的尊重,放手让他们从事学术创新活动。
2. 建立有利于教师参与高校管理事务的运行机制
高校管理不但要在教学、科研等学术活动中激励教师创新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而且也要在参与高校各项事务的管理上发挥他们的作用,要把以前那种以行政权力为主轴的管理机制转移到“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机制上来。首先,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给予教师在招生标准、课程设置、学科发展、专业和学科设置与调整等方面民主参与事务管理的权力,并通过制定民主管理的规则和程序,使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另外,高校管理者在制定学校发展目标时,要让教师参与进来,使学校的工作目标与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融合在一起,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学校目标的实现与事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前途息息相关。也就是将学校的总体目标转化成具有激励性的教师个人目标,由他们个人去努力实现这些目标,并赋予他们相当的自主权。同时,这些目标的设置要明确、具体、有层次,要将学校总目标化之为阶段性的目标,分解为各级管理层次、管理部门、教师个人的具体目标,并且要把目标落实到组织、部门和教师身上,使目标和责任联系起来。
3. 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与绩效激励机制
新公共管理理论本文由收集整理倡导推行以绩效为中心的功绩制,主要是绩效工资制。绩效工资制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来支付薪金的薪酬形式。通过设立严格的绩效标准对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工资、职务晋升,奖励等利益直接挂钩,从而建立起有效激励机制、竞争机制以提高工作效率。借鉴该理论高校只有建立起一套有竞争力的绩效激励机制,才能使高校拥有长期保持高质量和高绩效水平的人才。绩效激励机制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动力,要取得改革的成功,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思想观念必须深入人心。要淡化“工资”的观念,强化“岗位绩效”意识。坚持按劳分配这一原则,努力形成“不认真做事,就拿不到更多业绩报酬”的工作氛围,确保教职工队伍的进取精神和旺盛活力。绩效激励机制体现在分配上,应打破原有的身份、职务、等级界限,学校根据每个岗位的责任大小、能力和学历要求、工作强度来确定岗位绩效考评体系,体现岗位特点,如果岗位变动绩效工资也要随之变动。为加大薪酬管理的激励功能,应提高与教职工业绩直接挂钩的浮动收入即绩效工资占教职工总收入的比例,适当压缩岗位基本工资的比例。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有利于打破学校内部论资排辈及分配上的大锅饭现象,使一部分年轻骨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体现了向教学科研第一线等关键岗位的倾斜,有利于岗位的稳定和校内各岗位之间的合理流动。通过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将优秀人才的个人利益与学校长期利益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体现竞争、鼓励创新的大学文化,真正树立大学的核心人本价值观。
4. 强化人才流动与人员退出机制
要大胆地借鉴新公共管理中提出的岗位聘任制度,引进人员录用上的竞争机制,建立弹性化的人事制度。总体来说,各高校对人才资源的管理,没有必要用制裁的措施硬性留人,相反,应该创造一个人才流动的良性机制,只有处理好“流动”的问题,才能解决好“引进”与“留人”的问题。“学校要树立人才流动理念,把人才用活而不是管死,坚持为我所用与为我所有并举。”
如何激发创新意识范文4
关键词 动画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计算机动画课程具有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想象力的丰富性,以及手工绘画操作的实践性等特点,使其在动画设计专业中具有特殊地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思考将本课程的特点与学生应有知识水平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目前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但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同时与目前社会对于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相矛盾。本文旨在思考如何突破传统课堂教学中对于知识要点机械性灌输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在动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践来谈动画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实践技能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在人的学习、工作及一切活动中起着动力作用,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对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实兴趣对激发人的求知欲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思维发展有积极意义,人有了兴趣,做事情才会集中精力,积极思考,才会想方设法把事情做好。同样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专业技能中亦是如此,带着浓厚的兴趣是学生自身求知的需要,兴趣会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思考,一探究竟。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动画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在学习中不可估量的学习潜能,在备课时我精心准备一些经典案例,采用一些符合学生的兴趣点和接受能力的动画作品,这些作品通常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将它们穿插于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学习动画专业课程的兴趣。如在讲“人物动作”时,我将《料理鼠王》中雷米帮林奎尼做菜的经典场景放给学生欣赏,雷米惟妙惟肖的动作表情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动画“人物动作”制作的兴趣,然后再通过课堂训练环节,传授制作方法,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完成简单的人物动作的制作,反复训练,提升实践操作技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达到增强实践技能的目的。
二、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意识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创新意识是动画制作的宗旨和灵魂。动画设计专业包含众多课程,它们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身边的一物一景都可能是动画教学有效的素材。学生要学好动画专业,不仅要有扎实专业技能水平,还必须具有开阔的专业视野,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专业视野拓展训练,让学生养成从专业角度主动观察、多思多想的好习惯。
我在动画教学实践中得到这样的启示,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要从多个环节入手,首先从培养学生艺术素质入手。“动画专业是创意性的专业,因此动画的教学应该比较适宜以艺术素质教育为核心。” 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接触各种动画形式、动画风格、动画流派,让学生在用心观赏品味中去领悟、去揣摩不同风格流派动画之间的特点与差异。因为不同的动画形式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能起到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创新意识的良好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要扩大学生欣赏范围,尤其要增加对不同动画形式作品的欣赏。比如在“国外动画作品欣赏”中,可以重点突出不同时期所创作出的不同动画短片,如《美少女战士》《唐老鸭米老鼠》《圣斗士星矢》《海底总动员》《功夫熊猫》,并将它们进行比较,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国产动画作品欣赏”中,可以将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的一些特殊技法介绍给学生,或是让学生感受像《大闹天宫》《葫芦兄弟》等传统动画,使学生从不同的动画作品中受到启发。学生接触的东西多了,视野开阔了,才能谈得上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否则谈所谓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就是空洞的、苍白的。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具备了开阔的视野后,自然而然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我们在谈培养动画专业学生创造能力的问题时,实际上必须先理清这样的命题,即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训练专业技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最终达到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所以说学生只有在思维上先有创新意识,才能谈及在实践上有创造能力,最后达到把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把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有效结合起来培养创新能力
如果学生仅有创新意识或只具备实践技能肯定是不够的,二者缺一不可,必须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才可能达到真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Flash这类艺术软件上,动画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动画创作的技能和技巧,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独到方法。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学生自身创新意识的流露和表达,并将闪现出来的灵感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为作品添加别样的新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点,做出源于自己内心中最完美的、最具有新颖构思的作品。动画设计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设计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值得我们潜心研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如何激发创新意识范文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都得以全面发展呢?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情境数学培养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由情境可认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的想法与思路,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从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培养起来了。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要与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圆柱形的实验品,如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木块等,分发给学生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二、通过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有着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还要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数学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座位编号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座位编号并进行确认练习,学生在相互认识的互动中对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认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式的合作,在学生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曲径小路,观赏美景时就可以假设问题:对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并号召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用尺子,有的说用步测……通过学生之间交互式的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必会增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例如逆向思维的训练,有时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产生更为简便高效的作用;联想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全面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联想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四、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实践能够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稳定的知识,因为从具体形象的事中才能强化人们对知识内容的感知和记忆。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木棒、数花生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实践活动的方式还包括课下练习内容,安排练习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如何激发创新意识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什么是创新教育?我的理解:创新教育应该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为目标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应该从语文课程的自身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出发,依据教材和其相关教学媒体,在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新人格。具体到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勇于创新,打破墨守成规的传统教学方式,从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课堂对话、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鼓励学生质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兴趣就没有思维,兴趣是和情感相伴相随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以学生为主,抓准学生的好奇心,因势利导,叩开学生情感的心扉,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爱学。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课程实施,也必须始终抓住“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原则,想办法为学生创设一种既贴近生活,又具有一定开拓创新空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交流和自主性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新技能。如阅读《捞铁牛》一文时,我们就可以这样引导:当阅读完怀丙和尚指挥捞上第一只铁牛的那部分内容后,我就让学生说说第二只铁牛该怎么捞,经过小组交流,有一位女生非常清晰地把捞第二只铁牛的四个步骤说了一遍。我正准备表扬时,只见一位男生举手答道:“我认为怀丙和尚在指挥捞后几只铁牛时,所做的准备工作第一步:摸清铁牛沉在哪儿?可以不做了,因为前文不是写了‘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了吗?”我一听,嘿,还真有理,我怎么没想到呢?这孩子可真会读书,真会动脑,我不由拍案称赞。这时,只见又有几位同学把手举起来,说准备工作中“并船搭木架”这一步也可省去了……瞧,孩子们多聪明啊!这一堂课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思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扬民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适时建构起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跟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促使学生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也只有这样,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伟大转变才有实现的可能。
二、引导学生求异
如何实现“求异”,发散性思维是很好的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每一个具体的问题,尽可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创新思维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如教学《穷人》时,问学生:“遇上了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学生提出了问题:“渔夫一家生活很苦,为什么还要收养西蒙的孩子呢?”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如教学《月光曲》时,出示课题后,问学生看了题目想知道什么,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月光曲》是谁创作的?是怎样创作的?曲子是怎样的?这样就更好地为理解课文作了铺垫;如教《颐和园》第五自然段时,我抓住“这么多的小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这句话,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想想,说说狮子到底有那些不同的姿态?通过质问,学生的思路一下打开了,不少精彩的理解油然而生。因此,教师的积极引导、启发与鼓励,对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很有利的。
三、协助学生想象
“想象是创造力。”“想象是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以后得到的一种形象思维……”,它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力,就必须采取想象法,训练学生创造性的形象思维。
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续写故事和想象作文等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学《望庐山瀑布》后,要求学生结合平时所看到的瀑布想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并口述其想象内容。再如,学习《黄山奇石》一课,观看录像后让学生联想石头的形状,有的同学把它们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说出了许多有趣的名字。
运用联想,能在把多种事物联系起来的思考中得到启发。联想对于学生作文内容的充实、写作思路的展开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出些联想性题目,让学生展开联想,能训练他们的创造性形象思维。
四、鼓励学生解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创新就必须质疑,而批判思维是要冷静的对待客观事物,进行冷静的评价,表现为不轻信,不随波逐流。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质疑,应该是提倡的,但这种质疑必须是科学的,有分析的。指导学生质疑,可以在讲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学习《伟大的友谊》一课,有不少学生提出疑问:恩张开头为什么连用五个“共同”?教师先启发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弄懂“共同”的具体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最后再归纳出之所以连用,是想说明它们的友谊是坚固的,牢不可摧的。
值得一提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学记》中“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素质高,就可能快速准确的把握教学内容的要旨,找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突破口,进行有效的创新意识训练。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插嘴,质疑问难,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教师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相信自我,充满自信。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会迸发、闪烁。从而为学生将来进行发明创造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素珍.浅谈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杨冰冰.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