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校本课程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校本课程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校本课程案例

初中生校本课程案例范文1

临沂第九中学是临沂城区规模最大的初中品牌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升学率和社会美誉度高。2010年10月,伊永贵被任命为临沂第九中学校长。面对这样一所优质学校,他深知,在优秀的基础上每向前迈一步都异常艰难,而停滞不前就是一种失败,因此,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来谋划学校未来。

伊永贵认为,初中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培养了多少高分学生,而在于对学生性格与品质的锻造。在他看来,判断一所学校好坏,除了看升学率,还要看这所学校“生产”的人是否刚毅诚正、鲜活丰实;要看学生走出校门若干年后,如何评价他的母校、如何回忆他们的青春岁月。因此,伊永贵提出了“课程育人”的理念,通过多层次、多样态的各类课程建设,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而今,学校的学生成长课程、家长圆梦课程及教师发展课程,已经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源动力。

学生成长课程:从“课堂教人”到“课程育人”

2014年4月29日,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武韬到临沂九中调研,对临沂九中的育人业绩大为赞赏,并欣然题词:引万道清泉,育祖国花朵;倾一腔热血,铸人类灵魂。这“万道清泉”指的就是临沂九中的“学生成长课程”――这是一个包含德育课程、学科必修和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在内的一整套相对完备的课程体系。

这一课程体系的建构,源于伊永贵对课堂教学的一场深刻反思。在担任临沂九中校长后,伊永贵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课堂听课。当他的听课记录本只剩下最后一页时,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的课堂最缺少什么呢?是缺少知识吗?――九中教师经验丰富,课堂知识容量肯定没有问题。是缺少方法吗?――九中名师众多,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肯定没有问题。是缺少责任吗?――九中教师师德高尚,对学生的成长殷切关注……但是,我却总是感觉到课堂上缺少了学生学习的精气神――那种推动学生生机盎然地去学习的力量。

于是,在第一次全体教职工会议上,伊永贵说:“学校生存常常有两个指标:外显与内涵。外显指标是教学质量,这本身没有错,但这种外显的质量一旦被短视为升学率,学校教学唯分数论就相当可怕。内涵指标是育人水平,指向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旨在让每一个人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统一体。临沂九中作为一所优质学校,要想再有所作为就必须走内涵发展的路子,而绝不能直接把知识学习的结果当做追求的目标。我们必须以尊重人的生命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的学习注入动力,从而激发学习活力,达到高效学习的目标。”由此,临沂九中在逐步改善“三五六情智课堂”的基础上,开始了从课堂教学到课程育人的探索。

伊永贵坚持认为,学生成长的核心,课程导向是第一位的。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课程发展研究中心”,拉开了学生成长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帷幕。时至今日,学校已开发了128门学生自主选修课,涵盖学科提升、体育艺术、综合实践、传统美德四大类。这些课程的开发主要通过三条路径来实现:一是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及教师系统开发的学科拓展课程;二是家长和学生通过学校“学生发展中心”申报开设的自主特色课程;三是学校倾力打造的文化导向课程。

在课程实施方面,伊永贵倡导“选课走班”与“学生社团”相结合的路子。2014年,伊永贵开始坚定推行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制。即每周拿出半天时间,把每个年级22个教学班分成50-60个单元,按兴趣选课走班。学校根据教师特长列出选课清单,为学生设置“一人一表”的个性化课程。每周一下午三、四节课定为初三选修课时间,每周二、三下午二、三、四节课则分别为初一、初二选修课时间。同时,学校组建了60余个社团,开展了诸如“文韬武略在沂蒙” “沂蒙非遗文化调研” “生态沂河”“墨香九中” “沂蒙飞歌” 等活动。他们进社区调研、开图书超市、办校园银行、编印校刊、做社会公益等,彰显出课程的生命活力。

伊永贵认为,展示也是一种评价。为了让课程评价与搭建学生展示平台有机结合,学校将一学年划分为四个“活动季”:3-5月份为读书文化季,以沂蒙诗会、五月歌咏会为亮点;6-8月为科技实践季,以校园专刊《视野》颁奖会为焦点;9-11月为健身体育季,以趣味专题运动会为中心;12月至来年1月为综合艺术季,以新年“全家福晚会”为活动。这样借助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实现选修课程的发展性评价。

“若有一个地方学生神往,我们一定要去!”为建构学生乐在其中的课程体系,伊永贵从未改变初心。

家长圆梦课程:从“家长会”到“家长学院”

一次家长会后,伊永贵随着家长们一起离开会场,听到两个走在前面的家长边走边发牢骚。一个家长说:“我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参加家长会,到现在都数不清有多少次了,哪次都没什么用。他们开会除了套话就是训人,真是不想来。”另一个家长附和道:“没有用也得来呀!要不孩子怎么在班里做人呢?”家长的话深深地刺痛了伊永贵的心。是呀!家长参加家长会却没有学会如何教育孩子,老师开家长会却没有提高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家长会的出路在哪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家长会“有会无议、有会无益”的现状,实现家长会效益的最大化,圆家长们的教育梦想。

由此,临沂九中启动了家长学校的优化升级和创新实践,探索构建“家长圆梦课程”。为了保证家长学校建设的常态化,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办公室”和“家长教师协会”,负责家长学校建设的协调组织与教学研究。同时,学校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为家长学校的顾问,长期指导家长学校建设和课程开发。

面对家长学校建设研究领域几乎无人涉足的困境,伊永贵带领老师们以“摸着石头也要过河”的决心“涉水前行”,并最终让“家长圆梦课程”实现了从1.0版到3.0版的“三步走”:

1.0版:校长讲话,班主任开会训话,家长回家想吵架……传统家长会模式下的家长学校工作更多的是单向度的,对促进家校合育效度有限,可谓“有联系,无关系”。

2.0版:优秀家长谈经验,专家讲座讲理论,学校征求家长意见……与传统的家长会相比,它增加了专家讲座和表格反馈,但各说各话,没有对等的话语体系,可谓“有关系、少温度”。

3.0版:孩子入学,家长进校。孩子军训,家长开始必修“第一课”,孩子通过自主活动完成“入学手册”的注册,家长知晓孩子班级的基本情况;入学三周,教师完成对学生和家长的“十个知晓”。家长活动实现“四个维度”:修习家长必修课,选修育人主题课,组织自主拓展课,卓越家长进课堂。通过以上“三课一进”的体制,立体构建“学生核心”的家长成长体系,实现家校融合的“反哺”机制。而其中每周一期的“相约星期四”家长沙龙,是选修课的一种组织形式,家长提前预约、线上报名,目前已开办57期,场场爆满。

对此,伊永贵评价说:“场场爆满不是目的,如果我们的家长沙龙能够做到即使每两周一次,人也越来越少,不用每期都有人坐在门外听课,家长越来越阳光,我们的家长学校就成功了!”

为真正实现“按需配置”的点餐机制,学校又开发了“家长线上平台”,每周不定时在线讨论、开发“空中课堂”。至此,学校家校合作走向了“多元互动”的新境界,做到了家庭与学校的“同心、同步、同向,多元互动,相济共生”。

由此,学校也实现了“家长学校”与“家委会”的有机融合。热心于自我成长和育子艺术的家长如能持续修习课程,积满学分,可获得“优秀家长毕业证书”。很多“家委会”的家长本身就是业界精英、社会贤达,他们走进学校执教学生选修课程,争做“卓越家长教师”。这些“家长教师”还参与本年级课程表的审定,开设“生活技能类”“百科知识类”和“社会生活类”校本课程,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拓展学生的社会视野。这不但实现了家长对学校的“反哺”,家委会的功能也从过程监督走向深度参与。

如今,临沂九中的家长圆梦课程建设已经实现了“三化”目标:一是课程内容体系化。以初中生常见问题为主线,结合初中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与家庭教育规律,选定了108个初中生教育案例,正式出版了《初中生快乐成长的108个密码》一书,作为“亲子共读”的素材。在此基础上,学校从家庭构成类型、亲子关系、亲子沟通、习惯培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研发针对初中三个年级的家长学校校本课程,并实行“学院式”学分修习管理。家长课程的体系化,有针对性地提升了家长素养,避免了传统家长会的随意性,家长们获益颇多。有家长戏言,我们算是继领取结婚证之后,又补上了“父母上岗证”。 二是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家长课程的授课教师有聘任的专职讲师、学校的班主任、社会家庭教育组织的相关专家等,他们的授课大大丰富了学校教育内容。三是课程组织常态化。临沂九中的家长课程分为必修、选修、自主三种类型,线上、线下两种形式,目前已成为校园课堂的常态组织形式。

说起这些课型,伊永贵校长如数家珍:一是必修课。作为家庭教育的通识课程,主要解决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共性问题。以初中生家庭教育面临的常见问题为中心,围绕初中生发展规律和家庭教育规律,每个年级确立两个不同的主题,三个年级共6个主题,该课程主要通过专家讲座的方式展开,每个年级每学期举行1次。二是选修课。根据家长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年级确立12个不同的主题,三个年级共36个主题,主要通过“家长沙龙”的方式举行,满足不同家长的不同需求。三是自主拓展课。作为家长学校固定课程的补充,利用周末、节假日,采取体验式互动学习形式,通过国外修学、红色旅游、生态考察、亲子体验等活动,增进感情,加强沟通。现在,学校已有各种班本教材12部。

教师发展课程:从“教书人”到“课程建设者”

2016年8月25日,对李丽和十几位年轻教师来说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她们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证书”。这也就意味着她们可以申请班主任岗位了,也意味着在学校倡导的教师“一岗多能、一专多力”的教师成长档案中,她们又获得了一项“达标能力”。像这样的“校本证书”,临沂九中还有好几种,都是针对教师的各项能力培养专门制作、颁发的能力认可标志。

在这些“校本证书”中,“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证书”是九中教师的最高“能力证书”,也是伊永贵最看重的一个证书。他认为,教师不仅要具备学科教学能力,还要具备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也就是课程建设力。为此,临沂九中积极探索教师课程建设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对教师的“三力”要求:基于学校培养目标的课程规划力,基于学校教育资源的课程开发力,基于教师主体的课程执行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学校开展了系列推进行动:一是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了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的规划、协调及管理。二是组建学校课程研发中心,成立了以包组教干、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全体教师为参与者的课程开发队伍,具体实施课程开发工作。三是制定了学校课程建设方案,明确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与课堂结构,《校本课程指南》,进行教师培训。四是形成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规范――教师以团队的形式编写《校本课程开发纲要》,自主申报课程;学校教学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校本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纳入学校科研课题管理,给予科研经费支持。

教师课程建设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基本素养的培育,因此,伊永贵始终坚持把“学术发展、幸福育人”作为教师培养的目标追求。学校以教师“爱好与特长差异”为课程资源,组建了以读书、培训、趣味运动、健身、文体娱乐等活动为内容的教师社团,开展“每周美文共享、每月教育论坛、读书漂流、假期好书相赠”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这为教师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比如,数学老师可以开设“民乐课”,语文老师可以开设“剪纸课”,化学老师可以开设“演讲与口才”课;每年寒暑假,学校利用“走出去体验,请进来共享”等方式为教师创造各种学习机会,邀请专家、名师为教职工做“封闭式”课程建设培训。近三年来,学校“师生访学团”走遍6个国家,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每年寒暑假“本土封闭式”研讨,每学年有一周时间把会议变成“交流的平台、交锋的平台、交融的平台”,讨论确定下学年的课程实施计划;积极建设着眼于底蕴培养的教师成长课程,落实教师“四级”成长计划,实现从合格到卓越的成长。每学年,学校都会评选表彰“最美教师”“校园年度人物”“首席班主任”等。而新任教师的入格、青年教师的达标、老教师的创新、模范教师的展示,也都有计划地纳入年度教学教研计划。

在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课程建设能力提升的同时,伊永贵敏锐地觉察到了班主任这一教师群体课程建设力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家长有很多困惑迫切需要班主任的专业指导,可是却遇到了班主任心理学、家庭教育专业素养不足的瓶颈。为此,学校组织研发了以“提升教师家校指导能力”为目标的三级课程体系,即基础课程――夯实家校指导基本功,中级课程――发展家校合作专项能力,高级课程――打造家校合作专家品牌。目前,这一课程已趋于成熟,并给了班主任们的成长以极大助力。

初中生校本课程案例范文2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让我们的生物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呢?以下是本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几点教学建议。

一、以教材为依托不断拓展与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标明确提出,生物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还要对他们进行生物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充分搜集与教材知识相关的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来弥补教材无法满足学生探究学习需求和欲望的不足。教师首先要高度重视和坚持校本课程的主体地位,注意在教学中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材内容。以《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节为例,虽然教师已经把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强调,但仍有部分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较少,学生理解不够,只能靠死记硬背来进行记忆,这样就造成对该部分知识的直观感知不够,无法进一步提升教学成效。教师可以以教材知识为依托,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本地区环保状况调研”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和徒步走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大量的可信度较高的信息资料,并在汇总和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再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一个大讨论,这样就可以实现校本课程和教材内容之间的有效链接,同时促进了学生生物素养的提升。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进行课题导入已经成为探究式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紧紧围绕教材的基本问题,设置各种能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的问题情境,全面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以《蒸腾作用》的教学为例,可以先设置这样一道数学题:让学生分别估计玉米穗和玉米的质量,进而估算出整颗玉米的总质量,然后提问学生:一颗玉米从播种到地里一直到收获一共需要多少水分滋养呢?学生会立刻被这样一个问题所吸引,并会马上跟周围的同学展开讨论,当教师最后给出200千克这个答案的时候,学生一定会对玉米一生要吸收如此多的水分而最后只剩很少一点感到很惊讶。此时教师再提问学生:玉米单纯用于个体生长的水分占多大比重?学生很轻松就可以得出低于1%这个数,那么剩余99%的水分都去哪里了呢?由此引出新课的内容,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很高。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教育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课堂教学既要保证质量,也要提高数量,而多媒体技术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需求。通过多媒体,我们可以轻松地把教材内容转变成精美课件,并通过文字信息的形式与教材知识进行拓展链接,特别是在进行类似知识的比较时,可以运用填写表格的方式来进行,这与普通的黑板书写等传统形式相比,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比如,学完《植物的呼吸作用》后,要与“光合作用”做比较,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进行两者比较的方面有哪些,然后把学生的正确答案通过多媒体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再对这些方面进行逐条比较,把答案也一一填写到表格中,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

四、通过实践构建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集中精力开展课堂教学,又要把教学模式向立体化方向发展,引导学生从课堂学习向社会生活延伸,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作用,从空间上实现生物教学的拓展。为促进学生生物实践方面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跟教材内容联系密切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比如,在学习了《环境与人的生存》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实地走访和信息资料搜集,并从中分析总结出一些问题,例如蔬菜农药含量超标、猪肉瘦肉精等案例,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调查和研究结果,撰写出《本地区食品安全情况调查》《对食品安全生产的建议》等一系列文章。上述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强化学生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除了要做到以上的几点外,还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飞.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对策[J].新课程:上旬,2011(06).

[2]潘秀菊.浅谈生物教学中提问的合理性原则[J].科技信息,2009(14).

[3]陈晓雨.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有效教学的“高速公路”[J].新课程:小学,2010(07).

初中生校本课程案例范文3

【摘 要】关注课程建设、校本课程实施,重视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培养,以课程改革创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化、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 课程建设;学生主体;课程改革

一、案例背景

每一学生均是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其学习情感的激发、维持,学习能动性的发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证。教学模式校本化改革,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了一个开放、灵动、和谐的教学环境,刺激学生说英语、用英语,以综合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全面化、个性化的发展。下面借助苏教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7BUnit3——Find your way教学案例,提出初中英语课程建设的拙见。

二、案例描述

1.激情导入

课前,让学生做“立正”、“稍息”、“向左转”(go left)、“向右转”(go right)、“仰望”(up)、“俯视”(down)、“指东南”(southeast)等动作,提问地理方位中上下左右分别指的方向(N、S、W、E),以帮助学生回顾复习所学的方位词及动词短语。之后,说“你们对地理方位那么熟悉呀!看样子你们在大自然中不会迷路。那么现在想不想在大自然中借助地图探探宝藏?”,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愿意”,“好,开始我们的寻宝活动!”借助多媒体,或在黑板上绘出教材中的方位地图,并将shop,bus stop,secondary,underground等地点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寻找宝藏源(school)。

2.划分小组

将班内40名学生以座次分为4组,先以小组选员轮流作答方式展开比赛,待一轮比赛结束后以举手抢答形式组织第二轮比赛,每一小组答对一次得一分,教师在黑板上列出A、B、C、D四个得分栏,得分最多的小组,将有权获得一张藏宝地图。

3.小组寻宝

先每组选定一组选手, 让一个学生带路,另一个学生疑问,深化句子“Follow me,I know the way.”“Are you sure?”“Let us go down here.”“Do not be afraid. Come with me.”“I think we will have to go up again.”的运用。在每组学生都得以训练且熟悉举行后,摘出重点行为词组如go down,go up,go left让每一组学生分析,根据方向north,south,west等确定行走方向。展开抢答比赛,如“寻宝开始!现在你在bus stop位置,走向school!”获得抢答权,并说对路线的小组得分;“寻宝开始!为抢到宝藏,探索从underground到school的最短路径!”

4.整理宝藏

比赛结束后,学生均收获了宝藏,且获胜组赢得了“宝藏图”,此时让学生整理所收集的宝藏。首先,让学生齐读句子、指定学生朗读,引导单个学生逐渐脱离课本后只看地图,大胆得说出句子,并在学生诵读过程中纠正学生的语速、发音等。其次,让学生整理以动词开头的短语,补充动词短语的分类,拓展学生知识认识,如以动词开头的短语中,可将其分为动词+介词,look at…看,look like…看上去像,look after…照料;动词+副词,可分为动词(vi)+副词和动词(vt)+副词,前者如put on穿上,take off脱下,write down记下;后者如come on赶快,cone in进来,sit down坐下,stand up起立;其他动词组,look the same看起来一样,have a look看一下;look young看起来很年轻等。再者,让学生根据讲述确定本单元以go开头的短语类型,让学生思考go开头的其他短语类型。最后再次齐读。

5.创造运用

待宝藏整理后,学生不但获得了方位知识,且收获了多样化的动词短语知识,此时,教师要紧转话题,让学生继续寻宝:在黑板上画出本校位置,让学生寻找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并标注所经建筑,说出走法;借助学校内部资源,让学生在校内道路、建筑上张贴英文标识,提示路人方向。

三、教学反思

1.英语教学的校本化

教学应当在对学校环境、教材内容、学生水平、综合素质等进行调查评估后,优选教材内容,并确定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初一基础较扎实,整体水平较好,能够较为轻松的掌握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因此,本案例在分析本单元知识点后,将基础目标定为“掌握方位短语,学会使用带路语”,能力目标为“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情感目标为“培养学生助人为乐、敢于创新的精神”。因初中生思维活跃、好说好动,比赛教学方式可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集中性参与实践,因此,采用比赛教学方式。

2.优化教学课堂实践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结果,教学中应当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以构建灵动、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采用以激情导入方式,提升学生英语兴趣;采用多元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关注学生表现,展开激励评价。

总之,英语教学要求关注学生说、写、思、创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以多元化的实践课程活动形式,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我校英语课程建设必须参照国家课程标准,以本校实际为基础,以学生实际为立足点,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改革课程结构,关注教学实践,充分调动多方面的支持因素,以最大程度上实现英语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永生.2006,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83-90

[2]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2—43).

初中生校本课程案例范文4

大家好,感谢学校给了我们竞聘上岗的机会,我竞聘的岗位是——主任教师。

申报理由如下:

1、热爱教育教学工作,个人教学风格明显,学生满意度超过95%。

2、在校内举行“**与综合实践活动”学术讲座,在全市宣讲选拔活动中获一等奖,跟随专家宣讲团到**、**、**、**等县市区进行人生规划宣讲。

3、获得市教学能手称号,获全市人生规划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一学期听课23节,能带动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

4、2012年参与的“性格解析与中学生成长”课题通过市级鉴定,担任课题组长的“学会做人的新德育研究”通过市级审核,批准开题。有担任课题实验研究子课题主持人的能力。

5、能胜任班主任工作,全年带班27次,优秀班级次数占带班总次数的92.59%,创造性开展德育工作,形成有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被评为“模范班主任”。

我是XX年从大学毕业来校工作的,工作七年来,从刚刚开始时的“说文论语”“文学漫话”到如今的“职业启蒙”、“戏剧天地”、“口才训练”、“规范普通话”,在课程的开发上我努力寻找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点,并不断拓展新的领域。从XX年的市优质课到XX年的“市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再到2012年人生规划市优质课评比第一名,在课堂的控制方面我不断探索,敢于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从XX年撰写的案例第一次获得市级一等奖到案例、论文多次获奖、经常发表,参与的校本课程获得市级二等奖,在教学研究的道路上我一路走来,坚持不懈,收获颇丰。

工作七年来,为了提升自我素质,我报考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明年即将毕业。

为了建立与学生的长期联系,我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博客,用文字引领学生的心路历程,访问量已超万人。为了挑战自我,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人生规划宣讲团选拔活动讲演比赛,获得一等奖,参加了教育局工会组织的市直学校“我的学生我的爱”演讲比赛获得二等奖。

初中生校本课程案例范文5

本课题的研究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课题的研究能构建科学有序的作文训练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各学段写作目标的序列研究、各学段写作内容的安排与落实、各学段写作技巧的训练安排与研究、思维训练的培育与提高策略研究等。

与传统作文教学形式相比,“序列作文”教学有很多优越性,能够让学生的生活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描绘生活并高于生活。

二、课题的界定

“序列化”是指作文教学中,以学生的写作实际、认知心理及教材体系为基础,通过对写作训练规律的探索,使作文教学活动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稳步提高的发展轨迹,体现出鲜明的阶段化和层级化特点。

三、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初中语文作文序列教学策略的研究。

2.育人目标:增强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

能力。

3.工作目标:收集学生写作时遇到的共性问题,探索序列写作的方法,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质量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有所提升。

四、研究内容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序列内容。

2.中学语文作文序列教学策略。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六、研究过程

该项研究周期为两年半,自2011年9月开始启动,我的研究过程如下面流程图所示:

1.调查与发现:分析学生作文典型困惑,通过平时的作文教学发现问题,同时与一线语文教师进行交流,发现共性问题,并找出原因。

2.学习:(1)个人自学:自觉学习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论学习、理论储备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主要学习了《语文教学通讯》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筛选其中有用的信息,做好相关的学习笔记,为研究的顺利完成进行理论储备。(2)向专家学习:一方面积极参加市、区的学科专家的辅导与讲座,学习市、区同学科教师的经验。另一方面学校请来了专家定期给我们作指导,进行有关课题方面的讲座。(3)向同伴学习:在校内老师的研讨中提高认识,我利用学校集体学习、研究的机会,抢着发言,将自己的疑惑提出,让同行们帮助我解决。

3.提炼:通过理论学习,从中提炼出适合自己学生的作文序列教学方法。

4.实践:提炼出方法后,在自己所教的班级进行实践。

5.反思:教学反思即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或困惑的思考。每次研讨后我都能从以下三方面反思:(1)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

么,学生学习的生成点在哪?(2)在这节课上,序列作文教学重点地方在哪里?(3)每一环节的应用效果怎样,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是什么?

6.总结:着重对研究过程中得到的认识进行归纳、分析。着重通过如下形式总结:课后反思、教学案例、学期总结、课后诊评、“设计”修改等。通过总结,对课题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促进了我的教学行为的转变;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向纵深方向

发展。

七、研究成果、成效

(一)研究成果

1.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愿学、乐学。

2.在语文教学全过程中,依据作文教学整体训练体系和专题训练体系,以听说为突破口,让学生敢说、爱说,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推动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还要在阅读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勤读书、勤思考、勤积累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3.分层指导。(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

学生分层:根据学生作文水平来画线分层,分组。

学法指导分层:根据学生作文水平所在层次采取适当的指导方法。

习作要求分层:根据学生作文水平对每一次习作做不同要求。

评价分层:采用多种形式对不同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过程的评价。

4.定期不定期地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研讨实践经验,反思实践情况,相互借鉴成功经验。

(二)研究成效

1.关注初中生的语文作文兴趣,帮助教师认识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将有助于教师教学前有的放矢地把握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根本问题,特别是认清教师自身教学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2.通过主要问题的解决,为初中作文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方法指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的形成。

3.通过研究,拓宽初中生的语文学习空间,丰富新课程教学理论,实现校本课程开发及农村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两年间本人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3年11月《作文讲评课》甘井子区语文学科年会上被评为一等奖。

2013年5月“语文报杯”作文指导赛中,荣获写作指导一等奖。

八、存在的问题

1.素材整理不到位。

2.讲评的时间与力度不够。

3.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力度与思想深度不到位。

这些都是我今后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即继续寻找有效的途径,在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扎实有效地引导学生评改自己的作文。

初中生校本课程案例范文6

1 紧抓课堂教学主渠道,以标准量化促发展

我们把对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重点放在课堂上。教师根据课题组下发的“课堂观察量表――学生学习习惯维度评量表”,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有针对性地观察、指导和总结。各学科组在开展听评课活动时有效分工,教师根据量表,侧重于某一个或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课后进行交流与研讨,根据探讨结果逐一改进、扬长避短。

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我们重点推进了预习习惯、听讲习惯、记忆习惯、合作习惯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学校要求教研组、教师、学生个人每学期都要制订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计划,并定期总结,逐一落实,促使教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成一种教学常态。

2 编写专题化校本课程,催生实践力量

实验之初,课题组从课堂、课外、校外三个维度人手,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确定好哪些不良习惯已经成为常态,需要重点矫正;哪些不良习惯学生只是初步形成,需要引导转化;哪些不良习惯学生尚未形成,但有形成的趋向,需要提前预防。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制定了较为翔实的“课堂、课外、校外不良习惯矫正方案”,由学校统一印发给每位教师,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使用。

为推进养成教育,学校组织编写了《荣成二十七中学生一日常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标准》等系列养成教育校本课程资料。在此基础上,全校师生共同完成和开发了《好习惯我养成》校本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分课堂、课外、校外三大篇、六大章节内容,每章节从对学生的习惯测评、学生自查不良习惯和好习惯、为自己做个“小小企划家”三方面展开,让每名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并为自己矫正不良习惯、培养好习惯作好规划。校本课程课堂篇主要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组长牵头,学科教师、学生在实践中使用;课外、校外篇主要由年级主任牵头,组织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等时间,指导学生、家长共同完成。系列化的专题校本课程,为矫正学生不良习惯,促进好习惯养成催生出无限的力量。

3 创设幽雅文化氛围,以潜移影响求巩固

习惯不是人的天性,不同的环境导致人养成不同的习惯,在实践中我们特别注重创设幽雅的校园文化氛围,给予学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了及时宣传、交流和推广优秀习惯典型,学校在校园网和宣传栏中开辟了“好习惯展示专栏”;学生创设的“海风文学社”每月编制一份全面体现学生健康成长的《海风报》;在文化长廊及办公楼内创建了“名师”长廊,在教学楼走廊及室内建立每周一更新的学生成果展台;班级内部更是良好习惯成果的展示平台,奖牌榜、文化墙报是学生良好习惯和优秀作品的具体展现。各类文化平台的创设,成为了润物无声的“活”的教科书。

4 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促使好习惯养成

在矫正不良习惯,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要使学生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从主动转化为自觉和无意识,离不开一系列富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主题实践活动。为此,我们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展开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好习惯,我养成”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逐步内化为稳定的良好习惯。

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主题活动。学校统一组织了“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签字仪式,利用各种集会时间,对学生在校的“一日常规”提出明确、严格的要求,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行为规范。在“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主题班会课上让学生列举自己及同伴在校园、家庭、社区等场所出现的一些陋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总结,以具体的案例展开成因与后果分析。一系列不雅的言行举止及后果使每位学生受到震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制订出“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个人行动计划。

开展“走近名人,好习惯我学习”主题活动。首先要求每位学生课下搜集1~2个名人好习惯事例,3~5条有关好习惯的名言,在主题班会上交流。其次每班挑选出10个名人好习惯事例和20条好习惯名言参加年级、学校两个级别的比赛,评选优胜学习班级和优秀学习个人。最后学校将挑选出的名人优秀案例和名言汇集印刷,发给每一位师生借鉴和学习。

开展“家务我来做,好习惯我养成”主题活动。学校利用3个月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此项活动:第一个月开展主题式的“家务我来做”,每周学生回家按学校所定主题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或做一件令父母感动的事,并写出总结和体验,连做4周;第二个月开展学生个人自选主题式的“家务我来做”活动,第三个月推行常态式“家务我来做”,学生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的训练,逐步把做家务当成一种常态化的事情来做。活动中学校组织了“家务我来做”情况反馈调查,家长普遍反映孩子较以前懂事和孝顺多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得到了矫正。

开展“我做主,我实践”综合主题活动。为培养学生勇于参与社会实践、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增加社会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学校每学期都发动学生自选主题,走出校门,步入社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证明校外实践活动确实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发展个性的“乐园”。

开展“好习惯成果展示”活动。好习惯成果展示的过程既是肯定先进、总结表彰的过程,更是典型经验全面推广的过程。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几次大的“好习惯成果展示”活动,各班则由班主任主持召开“好习惯伴我成长”成果展示班会,让学生通过辩论、小品等形式来展示自己在培养良好习惯中的收获。

5 “双轨评价”为培养良好习惯导航

好习惯的培养需要有一套科学、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作为导向,为此我们开展了“双轨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即通过对班级和学生两个层面的直观、动态的激励性评价,激发班级之间以及学生个人之间竞争的积极性,促进团队与学生个人的良好发展。

对班级的日常评价由年级主任和政教处分别通过年级、学校学生会进行,依据《荣成二十七中班级评价细则》每周进行量化考评,确定纪律、卫生、体育、学习等各个项目的示范班,利用每周一升旗时间举行授奖仪式。各班级廊道一角设立班级“PK”台,“PK”台上悬挂着本班上一周在“自主管理示范班”“卫生示范班”“纪律示范班”等方面取得的荣誉展牌,以调动各班级争先强优的积极性。

对学生个人评价是根据通过民主与集中方式制定出的适合本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评价标准》进行,对学生一周的各项表现,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主任、学科教师及家长审议的形式开展,每周一班会时间进行总结表彰。评价的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量化表”中。

6 搭建家校互动平台,以家校舍力抓落实

家庭教育资源是教育不可忽视的阵地,我们抓住和创造各种有利时机,搭建交流平台,凝聚家校合力,纠正学生不良陋习,培养好习惯,重点从三方面人手:一是通过召开“家长培训会”、成立“家长学校”、进行家访等途径与家长直面交流;二是利用“家校联系簿”、“综合素质评价表”、“家校通”网络等途径,搭建互动平台;三是开展“小手牵大手”亲子活动等,增进亲子间、师生间、家校间的感情。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观看《感恩教育》《让世界充满爱》等主题教育片,培养学生的孝心和感恩之情。通过向家长发送《喜报》《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加强宣传和咨询,让更多的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形成积极参与教育的协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