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教材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本课程教材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本课程教材分析

校本课程教材分析范文1

1. 确定DI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定位

通过广泛调研,对本校的培养目标、发展需要、课程资源等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DI校本课程进行需要评估,确定DI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大致结构,对校本课程作出明确的价值定位。

在这个过程中,重点要放在“校本”这个关键词上,只有这样,DI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定位才不会偏离“校本”这一条主线。因此,需要研制两份问卷。第一份问卷以本校教师为调查对象,内容涉及“DI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要素调查。第二份问卷以本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内容涉及被调查者对DI的认识、已具备的能力水平、参与相关活动的情况、了解及接受程度等。在对两份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DI校本课程进行需要评估,初步确定“DI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大致结构,并对校本课程作出明确的价值定位。然后,通过意见征询会和访谈(访谈方式有电话、邮件、现场等),收集省、市DI专家、本校家长关于校本课程实施、评价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思路。对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校园科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例研究等DI分层普及活动进行观察和访谈,了解学生在DI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初步确定校本教材的目标和内容。与此同时,对本校拥有DI专业资格的骨干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从课程结构、实施策略、评价标准三个维度建构DI创新思维竞赛项目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系,编写《课程开发指南》、《课程开发方案》、相关校本教材,将校本课程部署落实到学校的课程安排、教师分工及各项考核中。

2. 确定DI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思路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分为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类型。而DI校本课程开发属于课程新编类型。也就是,以DI作为主题内容,进行全新的课程单元开发。实践思路:组建校本课程开发队伍――进行情境和需要分析――拟定目标――设计方案――讨论与实施――评价与修订。

在此思路的指导下,项目组可以通过搜索和查阅大量有关DI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等主题网站、著作和期刊,对DI的隐性课程资源进行系统梳理,探寻从竞赛项目到校本教材再到校本课程转化的实践路径,明确DI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从课程结构、实施策略、评价标准三个维度建构DI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系,并编写《课程开发指南》、《课程开发方案》、相关校本教材。

3. 确定DI校本教材的内容体系

DI校本教材内容体系的确定,必须基于从竞赛项目到校本教材再到校本课程转化的实践路径。因此,“历程历奇历练”的编写思路会比较符合有关价值定位和培养目标。整体风格上,可以沿袭DI的“旅程”本色,把校本课程定义为“一趟奇妙的旅程”。根据对DI的隐性课程资源的系统梳理,DI校本教材的内容体系具体可以如下:

校本课程教材分析范文2

【关键词】高中政治校本课程新课标教材

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需要全面开发政治校本课程。学校要在充分使用新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学情,主动开发和编写适合本校使用、体现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并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逐步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本校高中政治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之路。

一、 开发高中政治校本教材,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水平

现行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新课标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已经实现了教学内容和模式上的创新。但是面对不同地域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新教材仍无法面面俱到、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迫切需要开发并使用校本课程教材。校本教材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标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校本教材和统编新课标教材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校本教材是对新课标教材的补充和延伸,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并充分地考虑学生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他们提供更好地个性发展平台,以便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教师还应走出教室,结合实际生活,了解社会需求,为教材注入新的时代特征。校本课程教材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层次的学校还要做到资源共享,鼓励有经验的教师共同开发校本资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二、 开展校本课程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以教育部的指导文件为依据,结合本校的教育理念及现有的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课程研发及培训。校本课程开发在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政治知识的同时,使教师的知识不断丰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高中政治校本教材的编制,可以通过在网上消息的方式,由学生投票决定选修的内容和方向,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教师创设主题情境,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研究案例,分析思考。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通过选修课程的方式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如定期开展国际时政热点讨论活动,让学生模拟外交官进行谈判交流,在增强其国际时政的敏感度的同时,训练学生演讲、辩论和对外交流的技巧;学习外交官的风度和礼仪,讲授基本的国际关系常识。通过开展这一活动,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政治的热情,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还可以通过电影赏析来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通过播放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电影,使学生在观看电影的同时,增加对政治的感性认识,使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我的1919》。在放映之前先介绍该电影的时代背景:一战结束后在巴黎召开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分赃会议,中国是战胜国,但目的不是获得他国的领土或赔偿,而是希望以战胜国的身份获得领土和完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亲历巴黎和会的资深外交官――顾维钧的视角来感受国家领土与完整的重要性。

三、 评价课程效果,推进校本课程日趋完善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突破了课堂时间的束缚,以多种形式取代了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课本之外的广阔舞台,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在高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让学生参与校本课程,通过探究、实践的方式,释放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在实践中学生体会团结协作、互助分享的过程,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此外,校本课程为有兴趣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个性发展平台,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校本课程教材分析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有效整合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各个领域,联系社会生活密切,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很好的资源。因此,我们在依据思想政治课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就必须将二者进行有效的整合。而要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我认为至少要做到如下四点:

(1)把握主题。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思想政治课由于其课程内容丰富,课程资源的广泛,因此,从中挖掘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主题,这不是一件难事。我们可以围绕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法律、公民道德等方面,选取其中某一方面的知识点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然后再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拓展和挖掘,从而形成一门主题鲜明、意义深远、合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比如,我们可以从《经济生活》中“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参与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权利”、《文化生活》中“培养‘四有’公民”、《在承担责任中成长》中“人生价值”等方面确立一个共同的主题——“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然后再围绕这一主题开发相应题材的校本课程。

(2)选好角度。思想政治课所涉及的内容很多,角度也很广,但不是随便一个内容或角度都可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我们必须对它所展示的内容进行认真的筛选,选取那些有开发意义和开发价值,并且适合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内容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一般来说,那些纯理论性的知识是不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角度的。比如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法律制度以及抽象的知识性原理等就不太适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角度。因为这些纯理论性的知识比较抽象,开发起来难度也较大,且离学生生活较远,往往不适宜于中学生的水平实际。而那些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相对密切的一些思想政治课内容,如货币知识、消费知识、文化传播知识、公民知识、法律常识、生活上的哲理等,则可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因为这样的内容不仅可以进行生动的课程挖掘,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和校本课程的兴趣。

(3)联系实际。任何一门课程如果离开了实际,就没有任何开发意义和价值,校本课程也是如此。我们从思想政治课中挖掘校本课程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联系三个方面的实际:一是教材实际,也就是说要围绕思想政治课教材中适合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和主题挖掘校本课程资源,使依据思想政治课资源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切实做到基于教材,源于教材,且拓展于教材。二是学生实际。课程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所以,我们依据思想政治课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知识结构、所处环境和特长爱好等。只有这样,我们所开发的校本课程才能适合于学生,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最终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三是生活实际。我们要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需要这个角度,选取思想政治课中有关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作为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只有这样,我们所开发的校本课程才是对思想政治课一种有效的生活化拓展,也才是一门具有生活情趣和生活价值的课程。

校本课程教材分析范文4

[关键词]语文 校本课程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009

在现行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校本课程作为有益的补充与完善,对教学成效提升和学生能力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并将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是丰富了语文学习内容。除了教材内容之外,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与教材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融入校本课程,并可针对语文教学工作实际需要增加部分内容,由此丰富了语文教学信息。

二是拓展了语文学习空间。校本课程开发运用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实现有效融合,也可以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有助于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立体教学体系,从而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三是激发了语文学习兴趣。校本课程对教材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其选取的内容更加贴近初中生兴趣爱好、身心特点,提高了学生直观感知效果,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帮助较为明显。

二、紧扣关键环节,体现校本课程在语文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既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同时在具体行动上要紧扣关键环节,发挥其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将校本课程开发与现行教材体系结合起来。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首先结合教材内容与本地区资源的共同点,开发出学生更为感兴趣的校本课程内容。例如描写景物的课文教学与培养学生写景能力可以实现融合,笔者在校本课程中增加了本地区一些景观景点的写作训练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技巧的转化吸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其次,笔者针对学生语文读写能力培养开发了综合训练课程,通过指导学生多读多写的方式增强读写能力。在校本课程中专门提出了阅读量、阅读要求,写作量、写作技巧方面的内容,将读写综合训练校本课程作为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的重要抓手。另外,笔者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充分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理解和作文写作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增加这一方面内容,可以实现对教材的有效补充,也是语文教学目标深入落实的有力抓手。将校本课程开发与现行教材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为学生打造更加生动丰富的语文教学体系。

校本课程教材分析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推进我区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校本课程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1、目标:

(1)确保执行国家课程,在维护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严肃性的前提下,通过独立地或合作开发校本课程,体现办学特色;

(2)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

(3)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协调学校各类课程的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

(4)组织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学校课程资源;

(5)创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参与课程的决策,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权利。

2、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他们的健康发展出发;

(2)保证学校各类课程的比例均衡,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

(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4)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加强教学和教材的规范管理;

(5)学校及相关人员要形成课程权力分享、责任分担的观念,明确各自的角色地位和相应职责;

(6)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重视实验基地建设,注意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

(7)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双向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学校自主形成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必须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校本课程的实施

在校本课程实施中,要确立“针对校本,面向课程,凸显个性,重在开发”的策略。

“针对校本”,就要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针对缺陷,发挥优势,挖掘资源,组织人员,在学校中开发校本课程。

“面向课程”,就要认真做好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五个部分工作,加强三个环节的研究,即确定开设的科目;形成校本课程的指向;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计划。

“凸显个性”,就要在课程开发时,把张扬学生个性,体现老师个性和强化课程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重在开发”,就要切实掌握好“六个把握”。

——把握一种模式。即采用菜单式开发模式,这样易于实施,有助于校本课程、师本课程走向生本课程。

——把握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巩固和强化现有的课程,通过将学校已开展的活动课与选修课,课题研究项目,经常性、有目的的举行各种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尝试,开发的特色项目等内容规范化、系列化、目标化,随之开发出校本课程;另一条途径是有计划、有重点地创生新课程。

——把握四个环节。第一,是调查分析,学校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学校有哪些资源?教师能做什么?学生需要什么?等等;第二,是规划,通过规划确定行动目标,选好开发人员、制定操作方案、编好课程纲要;第三,是实施,关键是成立一支志愿军,通过团队协作、小组作战等方式得以落实;第四,是评价和改进,通过分析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性、可操作性和利弊,加以改进。

——把握四条思路。注重推“陈”出新,借鉴出新,改造出新,发展出新,努力推进选修活动课程化;校园活动目标化;隐性课程显性化;实践研究系列化。

——把握五个理理念。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教师主体的开发程式;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民主公平的教育观念;个性化的价值追求。

——把握五条原则。继承与创新并重原则;求稳与思变并举原则;师生主体性原则;动态生成性原则;过程发展性原则。

(二)校本课程的管理

1、建立良好的课程决策和课程研究的两个界面组织。第一个组织由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家长社区代表组成,其职责是确立目标、建立制度、落实教师、安排课时、确定场地、强化社会、沟通协调和实施评价;第二个组织根据选定基础上的课题,由同学科或不同学科教师组成,其职责是制订方案、明确分工、相互研讨、合作教学、编写教材、评估学生等。其中,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必须明确学校教育哲学,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各方面的需要。

2、规范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通常情况下,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为:确定课程目标——确定课程框架——编写课程纲要——编制教学方案——开发评估工具。

3、加强教师的培训。各校应采取有力的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培训,增强教师开设校本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行动研究的习惯,树立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4、各学校既要各具特色,扬己所长,又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

1、评价原则

根据校本课程自身特点和中小学学生身心的特点,评价中应遵循“追求结果,更重过程”和“着眼发展,注意激励”的原则。树立评价时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慎用横向比较的传统评价方法,提倡用发展的眼光,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处在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激励学生不断进取,自强不息。

2、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按不同类型的课题而定。一般要抓住三个要点:

①学生态度评价:表现在其认真参加每次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能否与同学合作等等。这方面的评价是对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全过程进行体验评价的,建议采用档案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

②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是对学生是否乐于帮助同学,主动和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做出积极的贡献等进行评价。

③学生能力评价: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他能力应给予恰当的评价。特别是在活动过程的探索创新精神,如质疑,大胆的设想、独特的建议等等应予充分的肯定。

3、评价手段

校本课程的评价手段灵活多样,要对“档案袋评定”、“协商研讨式评定”等评价方法进行有益尝试,但应立足学生参与。评价采用等第制或学分制,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等,在实践中要及时总结这方面做法和经验。

五、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

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应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征和校本课程的目标,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提供基本教学材料。

1、校本课程教材必须与各学科知识点相结合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校本课程教材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各学科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可能的情况下,校本课程教材和某些学科教材综合使用。

2、注意联系实际的问题。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应大多是适合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某个问题或小专题,这些小问题或小专题可以是人文类的,也可以是科技类的,既可源自社会领域,也可源自自然领域和人自身领域,既可以是单科性的,也可以是跨学科式的,既可偏重于学术性、理解性、思辩性,也可以偏重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但这一切问题不同于学科教学中的学业问题。

3、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并不是预先规定好的,标准统一的

东西,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考虑已有资源、

条件而确定的,同时校本课程教材的问题大多是开放性的,

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带有不确定性,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与结

果往往是多元的,有的甚至是不可预见或模糊不清的。某些

校本课程教材分析范文6

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的内涵极其丰富,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意义界定。首都师范大学徐玉珍教授综合国内外学者和课程文献所描述的各种案例,把“校本课程开发”界定为: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内容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生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可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课程开发的行动和研究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1、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为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形成学校特色而自主确定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院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先进的硬件设施,优质的教学师资,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立足于“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充分开发学校的特色项目,如乒乓、商务、数控、舞蹈等,体现“校本课程”“校本化”的特点。学校通过自行研讨、设计以及与社会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丰富多样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丰富教学实践,凸显“智慧育人”的办学理念。

2、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课程研制开发的流程,也是课程不断完善的过程,它遵循的是“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这一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对自身科学课程观的建立、课程开发能力的增强、行动研究能力的获得、合作精神的培养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课程专家的合作、教师与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方面的合作,以及各类教材或讲义的编写,教学行为的实施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打造“智慧型”的教师。

3、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教育的实践证明,一个人每个方面都突出是不可能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保证了学生基本方面达到基本质量要求,在这个前提下,校本课程则要求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拓展空间。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始终围绕着一个最终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全面的发展。我们依托课改,构建符合学生需求的,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组成了以拓展型课程为主、探究型课程为辅的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格局,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从而培养“智慧型学生”。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一)前期准备

1、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管理机构。

在组织管理上,我校建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第一责任人,提出课程设置与开发的要求,教导处负责将要求落到实处,负责具体的计划制定,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组员负责具体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确保学校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2、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确立开发类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学生的需要为主导,以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为目的,因此它就必须充分的了解和反映学生的需要。我校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情况作了深入地分析之后,决定以知识类型的拓展型课程为突破口,以艺体类型的拓展型课程为重点,逐步向实践类型、综合类型的拓展型课程延伸,构建具有普小特色的拓展型课程体系。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后,由单一走向多元,增加科技环保、嘉定文化、少先队自主性探究活动等探究学习活动内容,逐步增加探究型课程的比重。

3、组织力量开展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在新的理念下,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为了让每个教师尽快适应和掌握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这一个新课题,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由分管校长亲自主讲,并专门编写了校本课程培训材料,同时还聘请专家和学者来校讲课,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对一部分有条件的教师进行“送出去”培训,学成之后在校开展自培,使更多教师掌握课程开发的基本技能。此外,还进行了探究型课程的培训研讨活动。通过对教师的专题培训,统一了认识、更新了观念、激发了热情,使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和提高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开发、设计、组织、调控和评价等能力。

(二)实施过程

1、启动实施

在启动实施阶段,我们分为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开展。

1)自主申报课程,教师人人参与。

起始阶段,学校要求教师们根据自己特长,自主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类型人人申报一门校本课程,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并列入学校考核之中。我们不要求教师拿出非常详尽完善的方案,这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开发课程的意识与能力,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提高专业水平,在人人动起来的基础上再不断完善校本课程。

2)列出“课程菜单”,学生自主选择。

在教师申报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将老师申报的拓展型或探究型课程进行归类整理,列成“课程菜单”,并在“课程超市”开张之前,再次在学生中间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的需求,最后根据学生的喜欢程度和学校需要确定具体开设的课程。去年全校共开设了10门校本课程,今年增加到15门,基本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课程的选择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老师,从而使校本课程能更贴近学生的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真正拥有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拥有自由成长的空间。

3)开设“课程超市”,分层分步实施。

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是我校学生“走班”学习的时间。学生们纷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我校的“走班”学习分为校级和年级两个层面。校级层面的校本课程面向全校学生,跨年级、跨班级,采用师生双向选择的形式最终确定学生名单,便于培养和选拔特长生。年级层面的校本课程实施采用学生自选课程自选老师,赋予学生更多的自。学生走班流动的形式,既扩大了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促进了各年级各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又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几年来,校本课程的开课率达100%,学生参与率达100%。涉及的课程内容丰富,分成艺术、体健、综合、活动、学科应用五大类。其中艺术类校本课程有舞蹈与体操、器乐、合唱、日记画、彩墨童谣、儿童画、少儿书法、剪纸、中国结编织等;体健类的有体育游戏、乒乓、田径“三棋”、少儿武术等,综合类的有心灵的春天——心理游戏、绿色小卫士、中国传统节日等,活动类的有嘉定之旅、园艺种植、变废为宝巧制作等,学科应用类的有文明礼仪教育、演讲与口才、几何大探秘、童年的梦——童年故事创作、趣味日语等等,可以说精彩纷呈,师生全员参与。

2、总结提高

在多年的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后,我们发现一门适合学生发展的优秀的课程,其内容必须具有系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同时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他的良好个性是否得到一定的发展,他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些问题都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从去年开始,我们着手开展教材的整理、修改和编写,并努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1)团队合作开发课程、编写教材。

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团队的力量,为此,课程开发方面,在广大教师全员参与,人人开设的基础上,我们围绕学校个性化特色项目,结合现有资源,重点扶持少儿乒乓、游泳、环境科技、艺术体操等校本课程,无论在师资力量还是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实现校内外联动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努力打造特色,并以此带动其它学科。数学组的“数学小天才”,语文组的“古诗文阅读”等校本课程的合作开发都颇具规模,逐步实现由以个体为主的开发形式转向团队、个体多元开发的格局。

教材的编写方面,努力构建以团队合作为主,以个体为补充的校本教材开发的新格局。在广大教师原有编写的校本教材基础上,通过分管牵头、骨干领衔,以团队合作的形式,集中智慧、力量和优势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一类是围绕学校已有的特色项目进行校本教材的团队合作编写,进行整体规划、整体设计,分层次、分项目编写,形成教材开发的几大拳头产品,促进学校特色项目的形成与发展,形成特色化校本课程教材。如以朱彩英老师为带头,由多名科技、劳技等学科老师合作编写的自编校本探究型教材《身边的绿色》等。另一类保留原有的适合个体开发,初见成效的校本教材,再进一步完善修改,形成个性特色。

2)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规范运作、科学评价。

校本课程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评价形式的多样性。我们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具体实践中,我们一方面注重对教师的评价,视过程与结果并重,将目标取向与目标达成相对照。既关注教师平时实施开展的过程:如看课程目标和方案的制定、看上课过程记录、看平时抽查情况,又关注课程实施的效果:如看学期总结、看教材编写、看获奖情况等教学成果。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既有任课老师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表现对学生做出评价,又有学校进行的校本课程实施情况的学生问卷调查、学生的自我评价等。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收获

1、转变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尊重学生意向,确立和开设一系列课程超市。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加强所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满足个人需求的社会性发展。在课程选择上,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中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我发展,以此改进学习方式。

2、更新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研制校本教材,开展“智慧杯”校本教材展示评比,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广大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的力度。全校共编写了三十多门教材,其中有许多教材是团队合作编写的,有效地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以同伴互助的形式促进了教师间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培养了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舞台,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师在课程的整合、开发、建设中发挥着聪明才智,贡献着才学与能力,体现着生命的价值,创造着事业的成功。

3、开发、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要适应学校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需要。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图书馆、阅览室、篮球房、电脑房等,尤其充分利用普通小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一独特平台,发挥辐射效应,使得乒乓、游泳的校本课程规模队伍日益壮大,形成特色课程,丰富“智慧育人”的内涵,彰显学校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