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博物馆数字化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博物馆数字化技术范文1
【关键词】数字化博物馆关键技术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70-01一、数字化博物馆的含义与重要性
1.数字化博物馆的含义
数字化博物馆指的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将博物馆中的藏品通过多媒体信息与参观者进行互动,并且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和运用,最后将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数字化博物馆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局限性,通过五官的感受向观众进行物品的展示。数字化博物馆中所运用的技术是一项拥有交互性与动态的新技术,还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文物进行综合管理与维护。
2.数字化博物馆的重要性
数字化博物馆将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通过颜色,音频,图像等信息的传递,让参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互动的方式让参观者拥有主动性,数字化博物馆已经从传统意义上围绕“物”展开的一系列参观活动转化成为以人为中心的参观活动,这样可以让观众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博物馆进行有选择性的参观,并且观众可以更加有效地对信息进行接收。另一方面,数字化博物馆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很好地保护文物,还能够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达到同一时间可以在不同地点展出同一件物品的相关信息。
二、数字化博物馆中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1.展品信息与导览系统的统一
博物馆数字化的关键技术有实现展品信息与导览系统相互统一的功能。非常有效地简化了观众的参观流程,并且极大地增加了参观者对文物浏览参观时的弹性。
展品的信息储存在电脑中,使游客可以事先对展品位置、简介以及路线进行了解,并且在参观过程中,所有文物都通过数字化进行介绍,不仅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数量以及其工作负担,而且还能够让游客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只需要对着窗口点击自己想浏览的展品,系统将会根据参观者的需求设计出一套路线,方便参观者进行浏览。博物馆在每一个展物附近都配备相应的数字化技术,使用最新的音频定位方法以及语音导览系统向游客展示大批量的信息,让参观者通过感官接受不同的信息,还可以通过与参观者的互动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和人性化。
2.扩增空间展示技术
利用各种先进的空间展示技术,能够很好地弥补数字博物馆中所缺失的灵活性和丢失的情感因素,并且可以让参观者自主选择所要寻找的信息。扩展空间展示技术结合了虚拟技术,并且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之上的,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将实物在空间中无法呈现的信息反馈给参观者。众所周知,博物馆中的物品展示是禁止参观者触摸的,扩增空间展示技术提高了观众和产品之间的互动,通过虚拟技术模拟参观者对物品进行感官触摸,这使得博物馆在参观文物与保护文物中得到一个两全的方法。通过新技术将两个完全不同的空间相结合在一起,系统会有一个隐性的信息储备,它会根据观众所处的不同位置,智能地提供观众所想要看到的消息,方便参观者进入虚拟的空间,全方位地感知所展示的物品。同时会播放视频或者音频信息,让观众对物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全程人性化的设计,保证参观者在浏览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还能够增加参观者的兴趣度,并且在参观的同时,系统不会激活与观众所处位置不同的展品,避免信息混乱,导致观众应接不暇,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博物馆系统。与此同时,系统根据参观者的需求,调用不同的感官互动让观众身临其境,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障碍,使得他们在互动中了解到自己所需要的关于展品的讯息,数字化博物馆的各种系统遵循人性化这个特点,以人为中心实现观众的自主性。
3.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储存与管理
博物馆中需要对所有的展品进行记录,这里就包括了展出时间、文物名称、贡献者、出土年份、物品简介等信息。当物品在博物馆之间传递时,储存日期与使用日期都成为了重要的讯息。并且参观者需要的展品信息都是需要进行提前编辑的,这样才能够在参观者浏览时做到准确无误的讲解。这些数据都需要储存在数据库中,因此数据库技术是整个系统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在用户需要时进行检索,还能够对数据进行修改、增加与删减等操作。在用户的请求到达时进行调用。参观者可以从中调用物品的细节对其进行了解,并且还可以通过放大与缩小对物品进行整体与细节的观察。
数据库中还可以储存多媒体信息,让参观者在通俗易懂的讲解中获取知识,了解文化。博物馆中物品众多,如果没有一个可靠的博物馆系统,很难对所有展品进行综合的管理,所以物品的储存与出库都可以通过数据库进行登记,方便博物馆的管理,不至于丢失展品时无处可查。
4.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实践
博物馆数字化技术范文2
关键词 博物馆;数字技术;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2-0182-02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壮大,新的虚拟世界正在直追我们的现实世界,很大一部分社会活动都已在网络上开展。数字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领头羊,是电子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产物,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结束了文化与技术、工作与休闲、艺术与商业的对立。在信息空间中人们可以更快捷,更高效,更低廉地交流信息和获取知识。这将是一种崭新的节约能耗和资源的方式,利用数字化技术于文物展示和应用,不仅高速、高效,而且可以做到文物的无损化应用。
1 数字化博物馆的内涵
数字化博物馆是以博物馆物理实体为基础,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建立的一个信息服务体系。数字博物馆是物质博物馆在数字网络空间的再现和补充,具有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的特点。数字化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一样,同样具有对文化遗产的保管,研究和陈列。数字化博物馆包含的内涵较多,既可以是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而且目前我国博物馆已经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初期,以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为代表,其中南京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全面开展了信息化的建设,建设了安全监控、消防自动控制系统、楼宇机电设备自动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博物馆的数字化也可以是传统博物馆运营方式的转变,以数字化技术为媒体的业务拓展,如数字展厅、网络博物馆展出等。博物馆数字化,则是指博物馆各个工作方面全面地采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为常用工具,使电脑成为日常的工作平台,更高效率地为文物的保存和利用服务。
2 发展数字化博物馆的必然性
2.1 发展数字化博物馆是文博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
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对“遗产”的概念发生了质的升华。现实博物馆的技术手段针对的是文化遗产的静态结果,都是有形实体,而有形实体能够给人以直观性,以及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无法进行动态过程和无形遗产的收藏,同时也难以体现文化遗产的多维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这也是传统博物馆的弊端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急需要进行变革,而传统的博物馆无法适应遗产范围拓展这个根本性的变革。
2.2 数字化博物馆是人类文明新一代客观遗存物的征集、收藏单位
数字化博物馆能够保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是把科技与文化相结合起来的文化交流传播的一个崭新的高科技艺术领域。博物馆数字化是现实博物馆为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而对博物馆功能、组织、工作的再定位。我国博物馆长期沿用“通柜、实物加说明牌”的陈列手段,难以诠释展品内涵,并且也难以吸引生活在信息时代的观众。上述问题是我国博物馆所面临的重大难点,它们阻碍了博物馆的发展,但合理地应用数字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这些问题。
2.3 数字化博物是组织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博物馆数字化涵盖了文博工作的收藏、保管、研究、陈列、教育、市场等所有的工作内容。数字化博物馆是在现实博物馆信息化基础上的质的提高和升华,无论从内容或者效率都远远超越了现实博物馆。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能够在任何可以和Internet连通的地方进入到自己博物馆的局域网中,甚至可以利用移动电话、笔记本等一类信息设备无线接入Internet,实现信息交流,这对进行外出展览、调查等工作的人员极具实用意义。
3 博物馆数字化的发展策略
3.1 积极应用数字技术
谈到数字技术,就不可以不提到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20世纪末才兴起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本来是美国军方开发研究出来的一项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大大推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的数字展示中具有巨大的魅力,能够弥补数字技术的虚无性,能够给游览者更多身临其境的感觉。
3.2 要进一步发挥国家文物局已开通的“中国文博”政府网站功能
利用各地现有文博网站,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整合,这也是博物馆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建立各种局域网或接人各种广域网实现网络化,以及建立连接国家文物数据中心、分中心和数据节点的文物信息网络,就可以实现国家文物局、省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重要文博单位的互联互通,为文物信息的共享以及交流提供了途径。
3.3 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推动信息科研成果的普及与应用
我们既要从自身来培养专业的博物馆数字化工作人员,但是这不是说我们要闭门造车,在加强自己发展力度的同时,也要借助社会力量和公共资源来满足博物馆在数字化发展。一般来说,在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初期,应该聘请相关的数字化专家进行考察,针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需求提出具体意见,并确定可行的建设方案。建设完成后,维护工作至关重要,维护工作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内容的维护与更新;另一方面是系统的维护与升级。博物馆应该充分借助社会专业力量,切实做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工作,并且作为博物馆来说,更多的具体工作采取社会化或外包的形式是比较理想的方式之一。
4 结论
国家文物行政部门有必要加强文博信息资源的管理,从总体上全国文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指导和协调,并且积极推进文物、博物馆信息资源标准化研究工作。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和把握博物馆的业务工作,博物馆数字化发展可谓是任重道远,仅仅有数字化技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博物馆的专业内容,是充分分析博物馆的特色,通过使用数字化技术使得这些特色更加突出和鲜明,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这才是目的。博物馆数字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迎合大众需求的一种途径,做好博物馆的数字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洪光.对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博物馆研究, 2007(3).
博物馆数字化技术范文3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设计;数字化展示
一、博物馆数字化的发展
博物馆作为文化、艺术、科技的集合和展示地,通过对展品的相关信息的展示,博物馆已经成为为公众提供一个集教育、知识、展示、研究的文化机构,以达到教育、欣赏、展示等的目的。而博物馆的展示设计随着时代背景以及技术的革新,也正在融合了时代技术,达到更加人性化、信息化的展示方式和技术手段。
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70年代,在全球计算机技术刚刚开始发展的阶段,这项信息技术就有学者提出可以应用在博物馆的现代展示中,并形成了最早的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的初期理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的博物馆开始逐一建立推出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这其中包含了博物馆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收藏、整理、数字化展示等内容,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与IBM公司合作,推出了“美国记忆”计划,旨在对该图书馆的文献、手稿、照片、影像等资料进行数字化整合,使得美国成为了全球最早进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国家,同时,这也标志着博物馆数字化的建设走向了实践阶段。
其后,欧洲其他国家博物馆,例如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等大型的国家博物馆、图书馆,都纷纷进行了相应的博物馆数字化工程的建设,并对其展示方式进行了数字化的展示革新。
而亚洲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首先是由日本和台湾开始的,例如,日本民族学博物馆与IBM公司合作的“全球数字博物馆”工程计划,旨在推动网络方式的参观博物馆,同时大力发展了网络搜索博物馆典藏文物资料的检索方式。
中国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开端,到了2003年左右,中国的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在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式立项,并且中国国内的各大高校以科研项目的方式发展了多个博物馆数字化研究的系列项目,其中以“大学博物馆数字化工程”项目为例,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二、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特点
博物馆数字化展示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博物馆展示的信息化、数字化、包括了现场的数字化展示效果以及基于网络的数字博物馆展示浏览方式。
在这里,概括出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的特点及技术:
1.从传统的实体博物馆中的静态展示方式延展到动态的、互动的展示浏览方式
传统的博物馆展示通常以文物展品、展架、展墙等的静态展示为主,展示形式上比较单一和互动性较差。而数字化展示的方式更多采用信息技术展示方式,通过网络、计算机软件技术、声光电等的运用,为观众营造一个互动的的展示空间及展示设备,让观众在参观浏览的同时,能够与展品或环境产生互动,这种互动不仅体现在时间空间上,也体现在人机交互和透过网络的人人交互上,在融入了互动的博物馆展示中,大大的增强了博物馆展示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2.展品从传统的物质性展品延展到非物质性信息展品
传统的展品通常以实物类型的展品为主,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全球的建立和推广,一些非实物类型的展品也开始被数字化整理、搜集,随之建立数字库。这种非物质性的展品的延展,对于更好的记录文化民俗中的事件、行为、以及一些已经缺失或者正在缺失的文化遗产起到了良好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的作用。
三、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的技术
1.数字媒体技术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媒体、声讯技术越来越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在影视数字特效的技术发展中尤为凸显,电影特效技术的更是随着数字媒体技术让我们今天看到更多的奇异场景。而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页是随着数字媒体、视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这其中以技术角度区分包含以下几类:
(1)视频影像技术
视频摄像技术通过视频的拍摄和后期合成,形成的影像资料对于博物馆展示中内容、效果以及展示方式都是一种更具有说明性的技术方式,例如很多实体博物馆通过现代视频影像的拍摄,再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工艺技术,使得参观者更清晰的了解历史。尤其是有的还通过现代影像表现中的剧本、演员、后期特效的配合,使得博物馆展示中的视频影像资料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2)动画技术
在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中,动画能够更好的配合相应的实体展品表现展品背后的文化、技术和故事,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新媒体展示技术。
(3)网页设计展示技术
网页技术在网络发展了近20多年的今天,已经成为大部分用户的交流学习的平台,在博物馆的展示手段中,博物馆网站的建设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通过博物馆网站的网页展示,观众可以更好的参观浏览展品信息,以及实现网络互动平台。
博物馆数字化技术范文4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教育 数字化技术 应用及状况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066-03
1 引言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甚至国家文明发展程度重要标志。传统的博物馆陈列展示依赖文字、图片、沙盘、模型等,手段单一、缺乏交互体验,很难阐述陈列展品的内涵和达到大众化普及教育效果。从196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博物馆概念中提出博物馆“教育”功能,到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职能定位中,把“教育和传播”的功能放在重要的位置[1]。博物馆作为传播自然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如何实现传播教育方式和效果的转变,是近年来业内专业人员探索的主题。传播学和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让博物馆的教育与传播增加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动态媒体语言能完成更有效的交流,它为人们参观和游览博物馆提供便利,更添愉悦和新奇。
2 数字化技术拓展场馆空间
目前,我国正处在文化大发展的黄金时段,大小博物馆达到3000多座。博物馆的藏品日渐丰富,挖掘及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实体博物馆的建筑不可避免成为陈列展示“空间”与“时间”的瓶颈,使博物馆教育的“信息”传播实现上存在时空局限。实体博物馆可利用各种数字化设备构筑虚拟空间,在虚拟空间中让系统与人互动,让观众感受和接触数字化展品。
数字化技术可以使不同的空间链接。上海科技馆曾开展世界两极动植物和生态特别展览,展示南极和世界上海拔最高处青藏高原的动植物、生态特征等。展览中安排了无线通讯互联网技术、数字终端技术和定位识别与南极站远程视频,实况播放南极站专家与现场观众进行的问答。一个连续的情景中嵌入另一种展示空间环境,这一创意赋予展示新的内容,体现了数字化技术在展示空间延伸的重要特征。
数字化技术可以提供虚拟的空间。浙江自然博物馆在建筑空间外再造“展览”,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发虚拟展览平台,采用720度高清晰全景展示技术,把展厅基本陈列轻松“搬”到观众面前。轻松点击鼠标,就能上下、左右、拉近、退远观看展厅陈列,给人以三维立体的空间感觉,体会与实体展览基本一致的观赏效果。
可移动性、体验交互性、内容可随时扩展修正和开放空间时间相对无限的特性,使得数字化技术成为博物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
3 博物馆陈列展示中的数字化技术应用
博物馆的数字技术主要是以视、听、触传播为主要对象的装置,具有展示时空的概念,是展览的一种表达和传播方式。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逐渐在技术和理念上得到成熟。
博物馆展示数字化应用主要是实体博物馆展项结合数字化技术辅助展览。与现代的数字技术相结合,辅助展示、诠释内容、补充信息,增强实体博物馆展示教育作用。通过自然类复原场景展示与数字媒体技术结合,对现实中的场景展项知识点进行数字化获取,在另一空间维度进行数字化重构。通过对馆藏标本与数字化场景的拟合,展示陈列内容主体活动的环境,表达特定的情节与场面及戏剧化演义。如浙江自然博物馆“丰富奇异的生物世界”展厅中热带雨林生态景观、南极生态景观等,结合视频影像、多媒体解说,机电一体的数字模拟器等,鸟眼摄像机让观众选定观察相关动物视频信息。这一系列数字技术辅助展示,让观众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展览传递出的大量信息,再现了动物、植物生存的自然环境。在人文类博物馆中,也能够通过对历史文化、场景展示数字化重构复原,反映风情、民俗、精神、思想等抽象的概念,并从具体的实物展品中剥离出文化价值,结合参观体验将之传达给参观者。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陈列方式更为形象,也使参观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其具体技术表现有:
(1)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创于美国,1984年苹果公司率先提出了窗口和图标的体现设计方式,自1985年第一台真正的多媒体系统——Amiga诞生,它的技术运用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时代。应用于博物馆的多媒体主要以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声音等,借助多媒体等数字化技术是博物馆资讯接收由被动转向主动的媒质,是多种信息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的载体,在博物馆展示空间占有可大、可小,适宜表现具有较强逻辑性和信息量大的展项。多媒体互动装置包括以视距、听觉为主要感官体验的各种新媒体,主要通过让观众观看、聆听的方式,传递信息。如浙江自然博物馆的变温动物演示,传统展示无法达到传播目的,展项采用了多点触摸多媒体技术,体验者触摸移动屏幕上的滑动按钮,三维场景里的鳄鱼开始移动,整个三维场景的亮度降低,信息显示界面实时显出温度、时间、鳄鱼体温等数值的变化,鳄鱼在运动的过程中有相应的三维动画发生。同时的界面信息包括世界各地鳄鱼种类介绍、鳄鱼栖息地生态视频。融入娱乐性、趣味性,触发观众对展示内容产生兴趣,并通过操作和参与来理解事物,但是原理演示和动手较强的数字技术应用大都在科技馆里。
新媒体互动装置技术加入了互联网和新的艺术形态,结合多媒体等技术,其核心是以数字和网络形式为载体,融合网络视频形象,既是人与展品之间的互动,也加入了人与外界之间的互动参与,通过新媒体技术互动展示可以营造一种教育、欣赏的环境氛围,这些设施不仅可以调动观众的积极性,还丰富了展示的手段。交互思维下的博物馆陈展强调观众是展览的核心,提供更多的参观乐趣与学习经验,让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相互交集,一个好的互动展示可以令观众记忆深刻,从而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2)数字播放和虚拟现实技术。博物馆数字影院和播放系统,在近几年展示项目里广泛运用。通过普通、3D或4D、环幕、IMAX等科技手段的组合运用,再现具有震撼力的历史真实与生命的跃动。博物馆数字影院展项一般是展览主题的一个扩充,作为展览组合的子项目与展览述说的故事整体有机结合,当然也有与博物馆相关的科普教育、科学考察、研究等相当独立的影视。在国内专业自然类博物馆中,北京自然博物馆首先建成4D数字影院。浙江自然博物馆展示应用中有普通的数字播放,如浙江母亲河“钱塘江漫游”体验剧场等,采用单一的视频媒体。也有“丰富奇异的生物世界”序厅“春、夏、秋、冬”生态景观视频,采用3屏融合拼接技术,视频内容展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不同生命世界的绚丽图景,用数字化技术,使展览信息前置,渲染展示环境,起到引导的作用,使观众在美和乐的享受中获得知识。
虚拟现实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仿真和传感技术软件进行仿真建模、动作设计和动画制作、数字影像编辑合成。虚拟现实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为参观者提供关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的模拟,并强调周围环境的呼应,让参与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具有很强的沉静感和互动感,可以随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虚拟现实注重用科技手段还原以展示物件信息、科学研究成果为支撑的虚拟场景,这种虚拟场景的新奇点在于,它主要靠科技来吸引人的注意,使观众进入剧情,调动观众参与的欲望,并能操作虚拟物品。2013年浙江自然博物馆科普电影《三叠纪海怪》是一部以虚拟现实技术制作的4D影片。影片以我国云贵高原大量的三叠纪化石发现和研究成果为基础,对近20种生物进行3D建模复原,并采用当前国际上的先进影视制作软件和系统,设计和制作角色的肌肉系统、动作和行为。通过3D动画复原了该动物群重要的化石生物及其生活场景,重现了这个全球特有的史前滨海生命世界。
虚拟——幻影成像技术。幻影成像是从虚拟现实技术分离出来的,又称多媒体幻影景箱,把电影艺术和造型艺术有机结合,特征是缩小所有影像的比例,按照剧情内容摄制动态影像,制作影像视频短片,最后再利用光学反射原理,将虚拟影像与模型场景融为一体,再现亦幻亦真的视听效果。将展品影像形象生动地展示在立体的景箱中,以特定的时空形态演示故事情节与情境场面,其虚实结合、动静有致的视听效果可将观众带入一个有声有色的情景之中。
此外还有增强虚拟现实技术的人机互动,台中自然博物馆的“龙年特别展览”穿龙袍展项。观众站在摄像头前,举手投足同步反映在面前相应的龙袍背景中,让观众亲身感受身着龙袍的感觉。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打破了博物馆的时间、空间界限,这种新颖的方式,无形中拉近了我们与历史文化的距离。
(3)移动终端技术。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的集成应用软件开发,显示了强大的媒体属性,多媒体、多终端传播技术,使博物馆展示又有了延伸的平台。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经验,整合了交互式的文字、音频、视频、动画,与运营商的合作,博物馆展示有更大的覆盖面。如应用于手机的二维码技术,综合性的信息终端技术功能。特别是增强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让观众可以从个性化的角度,通过移动终端与展品互动,获得深度信息和独特体验,同时又不影响到其他观众与展品进行交互。移动终端上的多媒体内容同实体展品以及展览空间的有机结合,通过终端摄像头将展品的细节内容实时合成在展品相对应的部位,观众可以通过调整摄像头的角度来选择不同的局部,观看真实与虚拟合成的信息。同时还可以实现“一个展览多条线索”,观众可以按照自己所喜好的不同主题线索,在移动终端的导览下,突破路线参观、时空的限制,实现展览的个性化需求。
另外数字引导屏技术在博物馆应用相当广泛,电子导览技术凭借着可实现平移、放大缩小、旋转、翻阅、伸缩、绘图等多种操作,通过触摸电子导览技术,只要点击场馆区域可一目了然馆内层间、内部设施的详细信息,为参观者提供多种主题的参观路线,参观者可在系统中自由选择参观路线,大大提高参观效率,参观者也可以通过手指体会到交互的乐趣[2]。
4 数字化技术手段在博物馆展示教育中意义与特点
博物馆的每一个举措都应以服务公众及教育为目标,公开陈列和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传播工具,数字化技术手段是展示的传播科技方式,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使展览致力于完成传播概念、感觉、事实或是愉悦的目的,达成传播的目标[3]。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示应用中的交互体验,是对一个物,一个空间的解释,有个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并情景化而富有意义的以人为对象的活动,让观众开始对信息的感知。可见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融合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博物馆展示的数字化交互展项,让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像和生动的语言演绎,能深入浅出地传播知识和信息,人们在过程中获得整体、主观的感受,在交互体验中得到传递与反馈。由交互设计转化为体验活动,这恰恰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的体现。
博物馆是作为大众接受公共教育的场所,是社会“教育基地”。累积学习说代表人物加涅把行为学习和认知学习相结合,认为一定的学习情境成为学生学习行为的诱因,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教学的措施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供刺激,能被学生有选择的知觉到。博物馆借助数字技术的应用,致力于教育方式的改变和创新,让被动教育、学习转为主动、自主学习,在参观展览中扩充新知识和新的视野,通过感官和智能的交互、交流,有效地拓展展示内涵,是博物馆理想的体验教育方式。
数字化技术手段在博物馆展示教育中的特点:
(1)综合、科学实用性。数字时代的陈列展示具有技术的综合,手段的综合,使观众体验超越“时空”的多维空间,又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活动[4]。同时,展示场所又是最新信息与高科技的实践地。数字化陈列展示教育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材料采用科技产品,还体现在各个展示活动过程中的先进设计理念,具有合理性、逻辑性的管理手段和实施方法。在充分展示藏品的同时,对藏品的保护也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在现代展示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展示形式利用科技手段和新型材料,在平面与空间规划、展品陈列、光色影设计、音响控制等方面,参照人机工学、视觉传达、心理学等原理,才能创造出优美的展示气氛和强烈视觉冲击展示环境。
(2)趣味性和自主性。数字化技术通过声、光、电、多媒体等,营造出宜人的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甚至味觉等多方面感官,展览让观众产生一种好奇心,强化观众的心理体验,吸引观众的注意,使观众能够有兴趣投入到展览中。数字技术促进了博物馆展示更加人性化、个性化,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博物馆陈列展示的数字化应用促进了观众与展品、环境之间的互动。观众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观众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参观内容和参观的路径、导览的形式、互动的方式等。而且,展览信息的传递、信息的接收、甚至信息的反馈都可以在观众的自主参观中进行,观众和博物馆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3)传播性和可扩展性。数字技术的网络、交互虚拟特征,在博物馆展示教育传播中,多维度的传递、反馈、碰撞和激发加深了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信息的反馈可以检验自己的传播效果,调整传播的行为,提高传播的质量,更有影响力地实现有效互动。由于数字技术的系统集成的特点,能够大量存储展示信息,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换数字展品或增加展示主题,对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5 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在展示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变得更加多样、尖端,加上艺术传播表现,内容的创作和编导,达到艺术传达的可预见性,提高整体的交互体验设计质量。它促使博物馆展示陈列由过去的静止、被动的展示方式逐渐向动态和互动的展示方式转变,实现博物馆教育方式的创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2010.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博物馆法规文件选编,134.
[2]师丹青.手机的新应用——基于移动终端的博物馆数字化升级.装饰,2013年,(1):35.
博物馆数字化技术范文5
关键字:数字博物馆;实体博物馆;陈列设计;三维展品
博物馆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法国拥有1700个博物馆,平均三万人就有一个博物馆,陈列设计各具特色.我国文物资源丰富,但人均所享有的博物馆资源却十分有限而且分布不平衡,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依靠传统的博物馆显然已不能很好的承担教育、保存、研究以及资源共享的任务,数字博物馆作为传统博物馆功能的延伸,它为文物鉴赏和保护提供了跨越时空的全新方式,陈列展示是履行现代博物馆中心职能———教育职能的主要手段与方法[1].数字博物馆三维展品陈设形式并非以简单的二维、三维形式呈现,而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展现实体博物馆的文物展示、收藏、信息传播、教育、研究等功能,是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对博物馆职能的再现、延伸与扩展.不同于将实体博物馆文物陈列展示数字化成照片、影像连接到互联网上展示,更不是将文物数据库的所有信息进行初级分类的罗列[2].相对于实体博物馆陈列语言,它以互联网作为展示平台,将展品数字化、动态化和互动化,是另一种新型的向观众传递信息的传播媒介.
1三维展品陈设是传统陈设的革新
传统博物馆陈设模式是简单的实物陈列、图文介绍,形式单一、片面.数字博物馆三维展品陈设是在继承传统博物馆陈设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革新,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展现实体博物馆的文物展示、收藏、信息传播、教育、研究等功能,是运用数字技术对博物馆职能的再现、延伸与扩展.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数字技术,将陈设模式以传统的“实物导向”向“信息导向”发展,即将展品三维化的基础上对展品的内涵作为展示的重点.从而突破传统博物馆陈设模式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见图1)
2三维展品陈设是数字化陈设的延展
数字博物馆展品陈设形式以投影、二维动画、三维静态模型展示为主要陈设形式,而数字博物馆三维展品陈设是在此基础上将三维展品动态化、全角度的展示,是以陈设形式为依托将一个展品由形式到内容,由外观到内涵,由个体折射时代特征、文化背景的延展.2.1360度全息成像展示360全息成像也称为全息三维成像、三维全息影像,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四面锥体,从任何一面观众的视线都穿透它.通过透明材料表面镜射和反射,四个视频发射器将光信号发射到这个锥体中的特殊棱镜上,汇集到一起后形成具有真实维度空间的立体影像,观众能从锥形空间里看到自由飘浮的影像。
2.2多媒体4D影院展示
从视觉角度讲,摆脱了平面视觉束缚,采用180度的柱面环幕立体影像———它是指银幕保持在有相同圆心的一段弧度上,而不是一个平面(平幕)上.银幕的高宽比例为16:9,柱面环幕3D物体运动影视范围变广、视野开阔,影视空间和现实空间也更为接近,以产生横越、环绕等多种运动方式产生时空变换的感觉.
2.3幻影成像展示
幻影成像系统是由立体模型场景、造型灯光、光学成像、影视播放、计算机多媒体、音响及控制系统组成.将所拍摄的影像投射到布景箱中的主体模型景观中,把“实景造型”和“幻影”的光学成像结合,演示故事的发展过程,虚实融合,给人留下生动、直观的印象.
3数字博物馆三维展品陈设与实体博物馆陈设特点比较
3.1陈设载体不同
实体博物馆展品数字化的陈列展示,需要大型展厅或陈列室,一切与展览相关的实物要素都要通过组合构成体系化的陈列形式展现在参观者面前,而参观者也只能在此展览空间接受有限的信息,展厅承载了陈列展示的全部.数字博物馆的展示载体只需要一台电脑.所有数字化信息通过数字技术综合运用于电脑上进行呈现.它比实体博物馆更有开放、自由的优势,浏览者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打开一个广阔空间的数字化信息展厅更便捷的从中获取信息.
3.2陈设形式不同
实体博物馆的陈设形式是在实体空间里进行实物展示,大都以静态形式展示,缺少“活”的气氛,文物被玻璃窗封闭与参观者产生距离感,观者被动接受有限信息.削弱参观者学习、交流的主动性.数字博物馆的数字化展厅是个虚拟的场所,陈设形式由数字技术通过电脑屏幕来实现静态、动态、二维、三维等功能展示,浏览者自由选择参观藏品种类从而获取藏品相关信息,增加了浏览者对文物参观的主动性.
3.3陈设内容不同
实体博物馆展出的实物藏品信息量仅限于文字、图片、视频影像介绍,内容过于简单,形式过于单一.数字博物馆藏品资源丰富,加以多种数字技术和艺术形式结合,能够挖掘出藏品自身及藏品间更多的内涵及其历史脉络.可以随时把新的信息、相关热点等时效性强的内容添加其中,让浏览者在把握前沿信息的同时感受到展品展示的不仅是过去的辉煌还有现代的精彩.
3.4陈设媒介不同
实体博物馆通过单体实物、展柜等客观媒介展示藏品,形式单一、展示效果不太理想.数字博物馆主要运用数字化陈设展示技术,包括文字、图片、超文本链接相互组合的二维和三维展示技术.把文物通过三维建模还原其真实面貌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并利用有效地技术手段通过互动对其功能性展示.
3.5传播途径不同
实体博物馆在时间、空间及陈设形式上的局限性给观者带来不变.数字博物馆可以使浏览者在无需受时间、空间限制,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到“故宫”“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实现高效、便捷的信息交流和传播,让浏览者尽情享受异国的文化和数字宝藏.
3.6信息载体不同
传统博物馆陈设模式是简单的实物陈列、图文介绍,形式单一、片面.浏览者获取信息量有限.数字博物馆三维展品陈设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管理相关信息,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文物进行综合展示.信息载体由传统博物馆的实体藏品变成计算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3].把“实物展示”转换成“数字展示”,以静态转换为动态的陈设形式为浏览者提供便捷的服务.
4数字博物馆三维展品陈设应具备的条件
三维技术和虚拟技术在文物复原及交互方面都较为成熟,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数字博物馆三维展品新的陈设应用形式的探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4.1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贯穿整个展示构架,如何去表现主题和藏品信息,是所有类型博物馆必须涉及的首要问题.主要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运用.逻辑思维主要展示信息的科学性、合理性,使展示内容符合客观规律.形象思维主要运用陈列语言对展品进行组织、展示.综合运用这两种思维,才能设计出既符合客观规律的又有展示特点的陈设形式.
4.2丰富的数字化藏品信息
以丰富的博物馆馆藏品、标本以及相关文化资源和信息作基础,还可以不断的进行资源的扩充和信息的更新,对藏品相关文字资料、图像资料、声音、配乐、视频、藏品三维模型及内在信息等内容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展示.只有这样,数字博物馆才能起到较好的文化传播、研究、教育功能.
4.3辅助信息组织
辅助材料是为了帮助浏览者更好的了解主题、加深文物印象的一些非实物展示材料.如禹墟展厅三维展品陈设就是将复原场景作为祭器功能展示的“展厅”,目的就是让浏览者身临其境,通过互动让浏览者体验虚拟文物内涵展示和动态的情景模式带来的妙趣.从而达到丰富展示形式,完善整体展示效果.
4.4技术团队
拥有一批开发、设计数字博物馆三维展品陈设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及一套多媒体数字系统软件.这样有利于数字博物馆陈设的建设更加科学化、艺术化和人性化.
4.5三维虚拟场景
虚拟场景是对文物当时所处的环境进行模拟,将场景作为“展厅”这种新的陈设形式应用是文物进行全方位展示的良好载体.
4.6立体仿真
通过数字技术制作,将文物复原,要做到尺寸、纹理、颜色和实体文物没有差别.将仿真的文物放置那个年代的虚拟环境中,可翻转欣赏、观察其细节,满足用户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加了鉴赏文物的乐趣.浏览者从一个被动接收转为主动获取,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陈设理念.
4.7集成展示
弥补传统陈设造成的内容分裂和时空限制.通过数字化实现文物的集成展示,可以梳理馆中繁杂的藏品信息,一是建立起藏品的关系.二是数字技术可以把这些出土的器物陈设在当时的时间、地点背景中统一展示祭器的实用功能,使祭器之间的关系以互动的形式变为“现实”.目前全国中小型博物馆面临较普遍的问题,文物藏品不够丰富、陈设形式不够新颖、文物研究不够深入、事业经费不够充裕、人才结构不够合理、观众参观不够踊跃.要摆脱困境,解决问题,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步推进数字化建设.因为一件文物不但能体现出制造者的思想和世界观,同时也能反映出当时的民俗风貌、工艺水平以及相应的生产消费能力、社会关系等具有艺术、实用价值的信息.因此,通过数字博物馆三维展品陈设来展示文物本身这件信息化了的历史见证物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徐士进.数字博物馆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4.
博物馆数字化技术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博物馆;信息技术;多媒体
1.数字化博物馆业务的发展特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台式电脑应用于办公,小型数据库软件成熟应用于档案管理,如数据库软件DB2、DB3、FOXBASE等等,博物馆人员开始将成熟的电脑软、硬件技术成功运用于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特别是1985年4月国家文物局召开了“全国博物馆电脑管理座谈会”以来,半年时间里全国从事数字化博物馆开发工作的馆(所)发展到七个,这就是中国博物馆数字化的第一次;国家在“十五”期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馆藏文物核查及数据库建设”、“馆藏一级品建档和数字化”与“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档案建设和数字化”专项。
九十年代电脑触摸屏以及大屏幕电视应用于文物陈列,观众通过观看大屏幕和点击电脑加深对文物内涵的理解。九十年代后期,因特网的应用和普及,大批博物馆建设了自己的网站,介绍和宣传馆藏文物,报道最新文物展览和研究动态;近些年数码照相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三维动画技术日益完善,一些有实力的博物馆从保护文物角度出发,应用三维虚拟再现技术用电脑再现了馆藏文物。如:故宫博物院采用数字技术完成了太和殿的三维虚拟再现;敦煌研究院在美国盖蒂基金会的帮助下作了相关洞窟的三维虚拟;龙门石窟和意大利合作计划做数字化工作。可以说信息业的发展,信息加工技术成熟应用于博物馆的日常业务,产生了数字化博物馆的雏形。
2.数字化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
2.1数字化、存储问题
数字博物馆最核心的工作是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对于馆藏信息的数字化是一项总量庞大的任务,它首先涉及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的问题,数字化过程要求低成本,批量处理、低差错率,数字化后的信息资源应尽量保持原貌。目前比较流行的数字化方式是图像扫描技术,将图像,文字、照片等资料通过扫描仪输入计算机,并采用高比率的图像压缩技术将这些数据信息高密度地存储在服务器或磁(光)盘上。这一技术的优点在于数字化速度快、费用低、容易实现大容量存储,并能尽量保持实物原貌;缺点是占用存储空间大,况且目前对于这一方法,尚没有统一的扫描标准和存储格式,扫描标准的不确定将决定扫描结果良莠不齐,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藏品表现的清晰度。
2.2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系统已从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发展到第三代的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并行数据库系统、知识库系统和主动数据库系统、多媒体数据库系统、模糊数据库系统技术将在数字博物馆中大显身手,而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技术进行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2.3信息资源组织方式
存储介质的变化使信息的编排组织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博物馆中信息的编排组织方式是线性的、顺序的,激发观众访问的关键是陈列展览的主题。观众首先会对形态各异或色彩艳丽的展品产生浓厚兴趣,文字所带来的诱惑力往往次之。数字博物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优化网络上各个数字博物馆的信息存储结构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提供一致的检索接口,提供对分布式存储信息的组织、智能化访问和服务,使整个网络的数字博物馆成为一个虚拟、有组织、有结构、有信息的集合,实现仓储的无缝查找。
2.4索引、检索问题
传统的信息检索方法主要是关键词的匹配,其缺点是受限于词表。当前网络信息系统采用自由词匹配,虽较传统检索方法灵活,但是匹配率和漏检率很高,并不理想。数字博物馆要求实现信息集合与用户的信息需要在概念层面上匹配。另外,对于图像等非格式化多媒体数据的检索存在不少技术问题,如需要找一张“插着红花的花瓶”,这张图上没有任何文字注释,但是我们希望通过输入“花瓶”或“红花”这样具有图面特征的文字来查询,系统会自动排列出所有与“花瓶”或“红花”有关的一组图片,再输入下一条相关信息,逐次查询,以达到目的。
2.5多媒体技术
媒体是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是多种媒体如数字、正文、图形、图像和声音的有机集成,而不是简单的组合。其中数字、字符等称为格式化数据,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称为非格式化数据,非格式化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处理复杂等特点。而非格式化多媒体数据的表示、各种多媒体数据之间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关联、非格式化多媒体的检索等问题亟待解决。
2.6人机交互技术
数字博物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人提供一个良好的交互环境,所以如何完善人机交互界面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使人与计算机互变为自然、灵活、智能的人体交互技术正处于发展时期,如人机自然语言对话,虚拟现实技术(如人可以像走在真实的博物馆中观赏一样)等技术都不很完善。
2.7信息安全
数字博物馆的信息安全可以粗略地分为以下几个相互交织的部分:保密、鉴别(真实性)、授权、完整性控制(完整性)、计算机系统安全。①计算机系统安全主要涉及到计算机软硬件的安全性,这是数字博物馆其他安全性的基础保障,如防止病毒破坏软件等属于这一范畴。②保密是指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者访问,这是人们在谈到信息安全性时最常想到的内容。如对付黑客的攻击,内部人员泄密的可能性,都是保密工作的一部分。③鉴别是指在揭示敏感信息或进行事务处理之前需要先确认对方的身份。④授权是控制何人能够访问待定的信息并且能够进行何种操作。⑤完整性控制主要是确保收到的信息未篡改或伪造。
2.8法律问题
法律问题主要是指版权问题即对博物馆藏品优先研究发表权的问题。数字博物馆环境下使得信息的传播、处理、修改和复制速度极快,而对于博物馆这一行业来说,由于长期垄断思想的限制,一些博物馆工作者经常会担心自己的藏品被外界人士优先研究发表,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许多文物一直处于深藏的角落而不为人知。因此为了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一方面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行为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专家,开发先进的鉴别技术、版权管理技术和加密保护技术等,在防止非法访问和的同时,防止计算机犯罪、电脑黑客入侵、计算机病毒、网络蠕虫等方式对信息进行破坏和窃取。
3.结论
博物馆数字化职能的实现,一方面要有足够的资金以提供硬件设备及其所应用的软件的合理配备,这是实现数字博物馆的先决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另外,博物馆无论是领导层,还是一般的工作人员,都应具有适应信息时代的思想意识,掌握处理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牢牢抓住信息社会带给博物馆的新机遇,为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创造出有利的条件,集中人力与物力资源营造出有利于信息资源开发的氛围和环境,理顺博物馆各项工作所涉及的信息的采集、重组、加工、分析与研究等过程。■
【参考文献】
[1]严建强.计算机网络时代博物馆展示传播与体验[J].中国博物馆,2004,1: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