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1
[关键词]滨海旅游;客源市场;入境旅游
[中图分类号] F5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1)06-0071-05
对旅游市场的客源分析,是编制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滨海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结果对于新型潜在滨海旅游区选划和最终确定都起重要的参考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此部分对我国滨海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分析以滨海城市为基本单元,分析评价的主要要素包括入滨海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和滨海旅游客源市场地区分布。滨海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的要素包括我国沿海地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入境旅游者特征、旅游动机、客源市场结构)、滨海旅游国内客源市场分析(旅游市场总体状况、主体客源市场、旅游动机)以及滨海旅游潜在客源市场分析。
一、滨海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
1.沿海城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沿海城市入境旅游者的特征。沿海城市入境旅游者在我国入境旅游者中占有主体地位。2008年,我国沿海城市接待的入境旅游者人数占全国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的32.14%。在分析滨海国际旅游者特征由于部分数据难以获得,因此近似地使用全国的旅游统计数据。
(1)我国沿海城市入境旅游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64岁之间,在各年龄段中亚洲人占绝大多数。我国沿海城市入境旅游者90%以上集中在15岁~24岁、25岁~44岁、45岁~64岁三个年龄段,其中25岁~44岁的入境旅游者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45岁~64岁的入境旅游者,再次为15岁~24岁的入境旅游者。在各个年龄段的入境旅游者中亚洲人占绝大多数(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占主体地位),其次为欧洲人,再次为美洲人,最后是大洋洲和非洲人。我国沿海城市入境旅游者年龄主要集中于25岁~44岁,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一年龄段的旅游者收入较高,身体健康状况较好,更适合出游。我国沿海城市入境旅游者中亚洲人占绝大多数,符合入境旅游客源地分布距离衰减规律。
根据国家旅游局2008旅游统计,我国沿海城市15岁~24岁的入境旅游者占8.47%,25岁~44岁的入境旅游者占46.42%,45岁~64岁的入境旅游者占35.84%。
15岁~24岁的入境旅游者中亚洲人占52.35%[1],美洲人占8.63%,欧洲人占35.8%,大洋洲占0.23%,非洲人占0.98%。25岁~44岁的入境旅游者中亚洲人占62.42%,美洲人占8.03%,欧洲人占24.95%,大洋洲占2.39%,非洲人占2.2%。45岁~64岁的入境旅游者中亚洲人占59.09%,美洲人占12.66%,欧洲人占23.95%,大洋洲占3.17%,非洲人占1.13%。
(2)我国沿海城市入境旅游者以男性为主。2008年,我国沿海城市入境旅游者中男性所占比例为64.17%,女性所占比例为35.83%。在入境旅游的亚洲人中男性占67.63%,女性占32.37%。美洲人中男性占64.43%,女性占36.57%。欧洲人中男性占55.31%,女性占44.69%。大洋洲人中男性占62.4%,女性占37.6%。非洲人中男性占75.37%,女性占24.63%。
我国沿海城市入境旅游者之所以多为男性,是由于男性在一般国家中收入较高,并且身体状况更适合进行远距离出游。
(3)我国沿海城市入境旅游客源主要是香港同胞,香港游客入境方式以徒步为主,外国游客入境方式以乘飞机为主。我国沿海城市入境旅游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内地港澳台同胞)主要入境方式依次为徒步、汽车、飞机、船舶和火车。入境外国游客主要入境方式依次为飞机、徒步、汽车、船舶、火车。我国沿海城市入境旅游客源主要是香港同胞,由于香港地区与内地接壤,徒步入境方式较为快捷方便。
2008年,入境旅游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内地港澳台同胞)采用徒步入境方式的占56.48%,乘汽车入境的占25.13%,乘飞机入境的占12.93%,乘船入境的占4.21%,乘火车入境的占1.24%。外国游客乘飞机入境的占55.20%,徒步入境的占15.11%,乘汽车入境的占15.09%,乘船入境的占11.30%,乘火车入境的占3.29%(见图1)。
2.我国沿海城市入境外国游客的旅游动机以观光休闲为主
入境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的研究是滨海旅游市场的重点,也是指导滨海旅游开发,并采取有效宣传措施,从而吸引旅游者的关键。
我国沿海城市入境外国游客的旅游动机由大到小包括观光休闲、会议和商务、务工、探亲访友等。2008年,我国沿海城市入境外国游客以观光休闲为目的的占沿海城市入境外国游客总数的49.5%,以会议和商务为目的的占沿海城市入境外国游客总数的23.34%,以务工为目的的占沿海城市入境外国游客总数的10%,以探亲访友为目的的占入境外国游客总数的0.28%(见表1)。
3.我国沿海城市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市场结构分析
我国目前的滨海旅游市场,可分为内陆客源市场和境外客源市场两大部分。境外客源市场由三部分人组成:即外国人(含外籍华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其中海外华侨所占比重很少,约为2 %,可忽略不计。
我国沿海地区2008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178.57万人[2],占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总数的32.14%,市场份额较大,滨海地区旅游市场已处于开发状态。亚洲是我国滨海旅游的一级市场,以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为主。传统的英、法、德入境旅游人数稳步上升。美国始终保持重要客源国的地位,俄罗斯则异军突起,成为沿海各省旅游人数迅速增长的客源国之一。由于地缘关系,我国港澳台居民出游主要在广东、福建以及海南。香港地区是外国旅行者进入我国的重要中转,为其他沿海地区的沿海滨海旅游和内陆的旅游区输送了大量的旅游者。表2显示我国2008年沿海地区入境旅游者比例,由表2可知,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以及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马来西亚、蒙古、澳大利亚、泰国、英国、德国、印度、法国、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意大利和荷兰等是我国滨海旅游的重要客源地。
(1)港澳台市场。我国港澳台市场占入境旅游人数的80%以上(见表2),创汇在旅游外汇收入中超过一半。香港市场自回归以来,经济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居民对未来持乐观态度,增加了旅游消费。同时,双方采取了一系列简化入出境手续的措施行之有效,方便了香港居民的进出,通关的便利吸引了更多的香港客人,到广东省一些城市作短期度假的客人增多。台湾市场以探亲观光和商务考察为主。扩大开放和经贸往来的增加,台湾民众赴大陆城市投资的机会增多,又因为同是炎黄子孙、血脉相通,探亲人数有增无减。澳门的回归使澳门与大陆的感情更加接近,经贸往来与技术交流也在逐年增加。
(2)日本市场。日本一直是来华入境旅游外国人市场的榜首[3]。 1988年由于经济滑坡,出游人数稍有回落,但1999年和2000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复苏。最近,日本政府对节日的调休方法进行了改革,使得国民有更多的假期出游,加上日本与中国在文化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加上我驻日使馆自1999年8月简化了签证手续和降低签证费用等举措,这些均为日本人出游创造了条件。
(3)韩国市场。韩国是我国第一大海外客源市场,是20世纪90年代新崛起的市场,处于新兴和高速增长阶段[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中韩经贸关系往来增加,韩国来华旅游促使我国旅游市场出现新的势头。1997年,韩国遭受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这一市场出现了滑坡。1999年,经济开始复苏,海外旅游回升较快。2000年1月~9月韩国入境旅游人数已达103.09万人,增幅居15个主要客源国之首,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二个年送客量超过百万的大国。2008年,韩国入境旅游人数已达到396万人,成为我国第一大海外客源国。
(4)东盟市场。包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越南等。从入境旅游人次上看,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也已进入前十大客源国行业。
(5)西欧市场。西欧市场尤以德国、英国、法国最为重要。英国人有悠久的旅游传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一直是我国海洋旅游的第四大客源国。目前,德国在出境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支出方面均列世界第一位,而且来我国旅游的人数也在迅速增长。法国也是我国滨海旅游的一个重要客源国。
二、我国滨海旅游国内客源市场分析
1.国内滨海旅游市场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浙江国内旅游人数最多
我国滨海旅游区接待国内旅游市场呈快速增长趋势。从2005年~2008年,滨海旅游区接待国内旅游者从50,717万人次增长到65,875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3.97%(见表3)。在所有沿海省中,浙江省沿海城市的国内旅游人数最多,海南的国内旅游人数最少(见图2)。
2.本地区和近距离客源为市场主体
沿海地区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符合距离衰减原则。对于沿海地区(省、市、自治区)而言,本地区(省、市、自治区)及较近的周边省份是国内客源市场的一级市场(即主体市场),稍远地区是二级市场。以山东和天津为例,山东本省、京津、长三角地区是国内客源市场的一级市场(即主体市场),中原地区、东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是二级市场,国内其他地区是三级市场(即机会市场)。天津滨海旅游客源市场基本以京津等周边地区为主。市区及郊县是天津滨海旅游的基础客源市场。这部分客源市场具有人口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旅游费用低的特点,人均消费、出游率的速度增长快。北京市场一直是天津滨海旅游区较大的旅游客源地,这一市场具有较大辐射范围、吸引力较强,市场大、人均消费高、重游率高、人均消费、出游率的速度增长快。天津周边地区如河北、山西、内蒙古等是天津滨海旅游区的潜在客源市场,这一市场所占份额不大,但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该客源市场有广泛的客源基础,极具开发潜力。
3.旅游方式以观光为主,团队旅游仍占主导地位
我国沿海地区国内旅游客源在旅游方式上,仍以海滨观光旅游为主体,休闲度假旅游正逐步兴起,商务会议和考察旅游近年来发展迅速。团队旅游仍占主导地位。
三、我国滨海旅游潜在客源市场分析
我国滨海旅游的客源市场总体上符合距离衰减原则,即距离旅游目的地越近,客源市场越大,距离越远,则客源市场越小。
1.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我国港澳台、日韩及东南亚地区是我国入境滨海旅游的一级市场,即主体市场。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是我国入境滨海旅游的传统远程客源市场。其余国家和地区及其它进行专项考察的游客是我国入境滨海旅游的三级市场。
2.国内客源市场分析
(1)按地域划分的国内客源市场。对于沿海地区(省、市、自治区)而言,本地区(省、市、自治区)及较近的周边省份是国内客源市场的一级市场(即主体市场),该市场群体主要包括城市居民节假日和周末休闲度假旅游群体、政府和企业的公务与商务旅游群体、自驾车旅游群体、专项旅游群体等,对于这部分主体市场需要不断的巩固和大力发展。稍远地区是二级市场(需要重点拓展的市场),该市场群体主要包括都市居民节假日和周末休闲度假旅游群体等。国内其他地区,是三级市场。以山东省和广西为例,本省、京津、长三角地区是山东省国内客源市场的主体市场,而中原地区、东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是重点拓展的市场。广西则是以本区及珠三角地区为主体市场,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及重庆等省市)则是重点开拓的市场。
(2)按出游动机划分的国内客源市场。观光旅游一直以来是我国滨海旅游最重要的一类旅游市场。观光旅游主要包括海滨观光、文化观光、城市观光、生态观光和民俗观光等。
尽管观光旅游一直是滨海旅游区的主体市场,然而休闲度假正逐步兴起,沿海城市应重视开拓休闲度假旅游市场。休闲度假旅游主要包括海滨休闲度假、近郊休闲游憩、消夏避暑市场、乡村休闲度假市场、渔家乐等。
商务会议旅游市场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旅游产品。
专项旅游一直是吸引目标市场的主要产品类型,今后也仍然是争取海外市场、发展国内市场的主导产品。对于专项旅游市场,重要的是要突出体验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专项旅游主要包括探险旅游、宗教旅游、美食旅游、油轮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高尔夫旅游等。
(3)按出游方式划分的国内客源市场。出游方式包括个人家庭或结伴旅游、单位组织旅游、旅行社组织旅游等。未来,家庭旅游将成为重要的旅游方式,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奖励旅游,或由会议带来的会议旅游、公务旅游等有组织的旅游将成为重要的旅游方式。
(4)按职业划分的国内客源目标市场。未来我国滨海旅游的国内客源仍主要是中低收入者,包括公司职员、教师、公务员、学生等,高收入人群包括企业白领、私企老板等应是积极争取的目标市场。此外,由于近年来农民旅游市场的崛起,农民阶层也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旅游客源市场。
(5)按年龄划分的国内客源市场。25岁~44岁的旅游者仍将是我国滨海旅游区的主要游客群体,这部分游客收入较高、出游能力较强,而且有部分带薪出游、公务旅游等,这部分旅游人群是今后滨海旅游区的主要旅游目标人群之一。15岁~24岁的青少年思维活跃,暑期出游率高,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值得挖掘的一大潜在市场。64岁以上的人群随着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的出游能力,应注重这一市场的发展。
四、培育我国滨海旅游客源市场的思路和对策
根据对我国滨海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我国滨海旅游客源市场总体定位应是巩固和发展本地区及较近的周边省份等主体市场,积极开拓稍远地区的二级市场,并逐步辐射全国,努力开拓以中国港澳台、日韩、东南亚为中心的海外旅游市场。基于以上客源市场总体定位,我国在滨海旅游客源市场培育方面,应采取以下思路和措施。
1.由近及远,有重点,分层次培育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培育我国入境滨海旅游客源市场的指导思路是以我国港澳台地区为主体,以东南亚和日本、韩国为重点,努力开拓欧洲、北美市场,兼顾其它地区,形成多元入境客源市场结构。[5]
在营销策略方面,应实行政府主导与公共营销相结合的积极营销策略,强化滨海旅游城市和旅游品牌宣传,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灵活多样的营销机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针对性强的宣传促销,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格局。
在营销措施方面,扩大对日本、韩国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市场的历史文化专题营销,积极开拓欧洲、美洲和俄罗斯客源市场。针对不同海外客源市场需求,确定不同的宣传促销主题,针对不同客源,宣传推介滨海旅游区的特色文化、度假旅游、生态旅游等特色专项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加强滨海旅游的区域合作,积极与国际旅游机构、国内重点旅游地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调动旅游景点、旅行社和大企业参与开发国际旅游市场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媒体加大远程市场的开发力度。
2.促进区域合作,巩固传统客源,积极开发专项旅游,努力培育国内滨海旅游客源市场
培育国内滨海旅游客源市场的指导思路是积极发展区域协作,巩固传统客源市场,重点扩大在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端客源市场份额,积极开发度假市场和潜在市场。大力推介特色旅游产品,培植和开拓散客市场、自驾车市场、节假日出游市场和周末度假旅游市场,使国内旅游由单纯接待人数增长逐步转变为消费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增长。
在具体的营销措施方面,加强滨海旅游区的品牌形象建设,大力培育和宣传促销特色度假旅游产品。促进滨海旅游区城市密切合作,积极推动滨海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合营销,吸引中西部游客到滨海旅游区观光度假;以滨海旅游区的二级客源市场为高端客源市场和营销重点,推介滨海地区的特色城市风貌和滨海度假旅游产品。
美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2
关键词:外国背包客;市场分析;营销策略
背包旅游者即背包客(backpacker),在20世纪70年代曾被称为流浪者(drifters),背包旅游被看着是嬉皮士和冒险者等逃避现实的人从事的边缘不寻常的活动。现在背包旅游成为广泛被接受的青年人的“通过仪式”,常常与自由的理想、个人的发展和实践相联系。许多人把一段时期的旅游作为愉快教育的一部分,或者作为承担成年人责任之前的一个有趣和独立的时期。作为当代旅游的一种形式,背包客旅游在国际上的发展速度极快,超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速度60%。在旅游方式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长期被忽视的背包旅游市场值得关注。本文采用访谈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调查分析四川外国背包客的特征、旅游偏好、对四川旅游景点和线路的选择,为背包客旅游营销提供科学依据。
一、外国背包旅游市场特征
与大众旅游相比,背包旅游被认为是一种新兴的时尚旅游方式,深受年轻人的欢迎。西方背包旅游者年龄以18-33岁的青壮年群体为主,尤以22-27岁的青年居多,他们基本等于或高于社会的平均受教育水平(Sorensen,2003)。这与西方教育体制有关。在西方国家,结束高中课程进入大学之前,通常有一年时间可被利用做任意想做的事,这一年被称为空挡年(GapYear),许多学生利用这一年周游世界,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背包旅游者有向大年龄段延伸的趋势,根据孤独星球的调查,35岁以上的背包旅游者共占到21%。背包旅游客源地主要分布在欧美国家和大洋州。
背包旅游者因低预算、花费节省而被称为“经济型旅游者”(budgettourist)。与大众旅游者不同,背包旅游者对旅游设施要求较低,他们能够调整自己去适应当地产品。他们住农家旅馆或当地居民的原住所,吃当地食物,购农家制品,乘坐当地公交车,从而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发展和人文环境。背包旅游具有多目的地、长距离的特点。由于目的地多,而且交通和住宿的预算很低,不愿重复旅游,只能尽可能延长一次旅行的时间。所以,背包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比一般旅游的时间长,一般在4个星期以上,有时也会根据当时的环境情况进行改变,例如旅游者获得了新的旅游信息或者有新的旅行团体加入。
背包旅游没有固定的旅游计划,大部分背包旅游者可能对任何一部分旅行都不制订计划,特别是在住宿和行程方面。基本不参加由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一般是背包旅游者独立设计旅游行程,有粗略计划,根据旅途中收集到的信息,能够随时调整行程。说明外国背包旅行者的旅游弹性相当高。
背包客在目的地的休闲活动集中在自然、文化、探险几个方面。孤独星球(2005)的调查发现大多数旅行者的重要动机是:“探索其他文化”;“探险感的建立”;“探索非旅游者地区”;“接触当地人”;放松或逃避。即访问和了解异域文化、探险和追求刺激等。所以,背包旅游者常常搭乘公共交通车,选择住农家旅馆,与当地人交流,乐于接受并按当地生活方式生活,并把旅游中的各种经历作为了解一国国情和文化的方式。
背包旅游者富冒险精神和超强的探险意识、充沛的体力精力和对独特经历的追求,热衷于去发展中国家或内地经济落后地区旅游,在大众旅游者从不涉足的地方到处能见到背包旅游者的身影。因为那里物价便宜、消费低廉、民风纯朴、景色原始且有异族异域风情。背包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主要是一些参与性强或者是带有一定刺激性的括动,如冲浪、潜水和丛林旅游等,体现出不同于大众旅游的惊险和刺激的特点。
背包客旅游过程中注重与其他人进行交流,通常表现为:(1)与旅游地居民的交流,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2)与其他旅游者的交流,了解旅游线路和他们以往的背包旅游经历,并借以炫耀自己的背包经历;(3)与旅游业服务人员的交流,希望能够从服务人员那里获得对其旅游活动有用的信息。
二、四川外国背包旅游市场的数据分析
四川外国背包客统计特征如下:男性与女性游客各占50%,主要来自欧美和澳大利亚,居前五位的客源国是美国(14.7%)、英国(13.73%)、澳大利亚(12.75%)、荷兰(11.76%)和以色列(6.86%)。其中,以色列占一定比例,与国外学者DaryaMao(2007)的研究相吻合。游客以中青年为主,44岁以下的游客占81.19%。外国游客受教育水平较高,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占76.22%。另外,在职业结构中,以工人、商人和学生为主。游客在四川境内停留6天及6天以上占比例最大,为42.71%。旅行目的以观光为主,占66.18%。此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游客在选择四川旅游景点和线路时的偏好。
1.背包客在选择四川旅游景点时考虑的因素。主要因素是自然风光(62.17%)、独特文化(41.18%)、知名度(28.92%)、时间(27.94%)和费用(20.10%)。根据调查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的访谈,发现外国背包客总的旅行时间长,但到的地方多,所以可能在某一处停留的时间就有限;同时,他们为了能旅行更多的地方,就要控制在每一处的花费。总的来说,外国背包客的旅行宗旨是:在时间和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享受自然风光和感受独特文化。
2.背包客选择四川旅游景点的偏好。背包客选择成都大熊猫基地的最多,占77.94%。接下来是乐山(53.92%)、武侯祠(29.90%)、峨眉山(23.53%)和九寨沟(21.57%)。另外,选择“其他”这一项的占16.18%。其中游客喜欢的旅游项目分两种类型,一是市内游,如文殊院,黄龙溪,锦里等。二是川藏线,如松潘、丹巴、塔公、康定、朗木寺和中甸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外国背包客在选择四川旅游景点时的三大偏好:一是成都市市内景点。成都市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浓郁,交通便捷,花费不高,是背包客必选的旅游项目。二是知名度高,吸引力强,距离近,花费低的世界遗产景点。乐山大佛集各项优势与一身,最受外国背包客欢迎。三是具有天然美景和原始藏族风情、尚未形成旅游热点的四川藏区。这是那些具有探险精神的外国背包客所钟爱的旅游项目。
四川是中国世界遗产最多的省份,也是四川吸引入境外国游客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因而作了专门针对世界遗产景区的调查。背包客按照知晓度和喜爱程度给四川世界遗产景点排序。可以看出,外国背包客对于四川世界遗产景点的知晓度相当低,除了对于乐山大佛的知晓度达到65.20%外,其它遗产景点均未过半。我们在访谈调查中了解到,背包客不太在乎“世界遗产”品牌,而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兴趣选择旅游景区,因而他们对世界遗产的知晓度不高。背包客最喜欢的世界遗产景点依次为乐山大佛、九寨沟和峨眉山。分析其原因,与外国背包客选择四川旅游景点时考虑的五大因素有关。乐山大佛旅游时间短(一天),费用低(不超过200元),距离近(1.5小时车程),文化内涵丰富,乃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如此多的外国背包客看中的优势使其在这一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峨眉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外国游客对于佛教文化十分好奇充满兴趣,再加上峨眉山距离也不太远(2.5小时车程),所以选择峨眉山的游客也很多。童话世界九寨沟以水为灵魂,风光旖旎,令人称奇,且有藏族文化衬托,因而也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但由于九寨沟距离远(8小时车程)费用高,来回至少3天,这使九寨沟丧失了部分竞争力。而黄龙、青城山和都江堰在针对外国背包客的需求上优势均不明显,加上营销力度不如其它景区,背包客对这些遗产景点的知晓度和喜爱度都不尽人意。
3.游客对世界遗产景点旅游线路的选择。多于1/3的外国背包客不游览世界遗产景点。统计有效问卷127份,204个调查对象中有77人一个世界遗产景点也不去,占37.75%。这说明到四川旅游的背包客很大部分是中转游客,目的地是,或川藏线上的景点,顺便到成都市内景点游览。四川世界遗产景点在背包旅游发展中,还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选择最多的是只去一个遗产景点,占53.54%。其中,乐山大佛倍受青睐,占40.16%。由于成都是背包客集散地,所以,成—乐线应是背包客在四川旅游最主要的线路。其次是选择两个遗产景点旅游的线路。最热门的是相邻遗产景点组成的乐—峨线,其它以两个不相邻景区组成的线路居多,增加了背包客旅游成本。第三是选择三个遗产景点的线路。乐—峨—九线和乐—峨—都线是选择最多的两条线路,乐山大佛是所有三个遗产景点线路中必游的景点。背包客选择以上线路旅游的原因。知名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占39.71%。背包客选择最多的线路,都是由知名度较大的景区构成。时间是第二大因素,占19.61%。所以游客多选择1-2个世界遗产景点旅游。第三是方便程度。方便能降低时间成本。成—乐线、乐—峨线受到背包客追捧,就凸显了方便程度在背包客线路选择中的重要性。总之,背包客主要选择有高知名度景点且方便的遗产线路旅游。
4.背包客离川后的目的地。背包客离开四川主要去云南、、西安和重庆。“其他”这一项中,上海占不少比例。可以总结出外国背包客离川后的流动有两种趋势,一是四川邻近省市,二是北京、上海。吸引外国背包客再到四川旅游的主要因素。调查表明,最重要的因素是自然风光(79.41%),美食(44.61%)和独特文化(41.18%)。所以,在旅游营销中,就尤其要突出这三大优势。
三、基于四川外国背包客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现在四川入境旅游营销主要采取给予国外各大旅行社优惠和奖励的方式,组团来川旅游,使团队客人在入境游客中占了不少份额。但是,由于欧美游客的价值观念和习惯与国内游客不同,他们认为跟团这种方式受到束缚和限制,而且旅游活动太统一,因而更喜欢自助出游。所以,外国背包客这一市场潜力巨大,关键是看怎样去呈现其特色,怎样去打造符合外国游客口味的旅游产品。调查还发现,背包客的旅行方式是边走边看,没有明确的旅行计划。觉得有趣的地方就可以多作停留,如果发现了新的旅游吸引物,不会因为旅行社的束缚而不能继续停留,这就给四川外国背包客旅游营销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1.四大旅游品牌构筑四川整体文化特色。独特文化是吸引外国游客来川旅游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与游客的进一步访谈中发现,外国游客来川的文化因素主要有3方面:第一,四川是熊猫故乡,有中国最大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成都建有大熊猫基地,外国游客来中国必然会到四川来看国宝熊猫。第二,川菜已走向世界,在国外大受欢迎,吸引外国游客到四川品尝地道美味。第三,的佛教文化和藏族文化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相当大,而成都直飞是最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所以游客会在四川中转停留。针对外国背包客的文化需求,可以整体推出四川的四大旅游品牌,即:熊猫,美食,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增强四川的吸引力。在继续宣传熊猫和美食的同时,要加大力度宣传四川神秘的宗教文化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如九寨和黄龙的藏羌民族风情;乐山和峨眉山浓郁的佛教文化;青城山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源地等。
2.点线结合空间战略促进背包客空间扩散。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资源类型丰富独特。但从背包客对四川旅游景点及线路选择的偏好来看,主要选择少数景点和线路旅游。很多符合背包客偏好的景点和线路没有进入背包客视野,所选景点和线路在空间上没有形成扩散之势。四川应充分利用资源大省的优势,采取点线结合的空间战略,大力宣传文化独特又方便的景点,设计符合背包客偏好的旅游线路,促进背包客四川境内空间扩散,有效延长背包客停留时间,扩大市场规模。从“点”上设计,可以推出成都周边十大旅游古镇。十大古镇距离成都近,小吃、建筑特色显著,且价格低廉。从“线”上设计,可推出文化浓郁的十大探险旅游线路,如金口峡谷探险、茶马古道探险、女儿国探险等线路。这些线路集自然美景和丰富文化为一体,对背包客吸引力大。
3.整合资源,发挥世界遗产旅游品牌优势。四川是我国世界遗产资源大省,世界遗产旅游已成为四川入境旅游营销的拳头品牌。但由于营销不当,背包客对四川世界遗产景点的选择率不高,对线路的选择也很局限,遗产旅游品牌优势没有发挥。旅行社推出的四川世界遗产旅游线路,一般是六大遗产景点7日游。由于六大景区较为分散,游客只能在较段时间走马观花游览,参与性、体验性不强,不符合背包客的选择偏好。世界遗产景区往往只注重宣传景区本身,没有结合邻近的其它旅游资源设计较丰富的旅游内容,使遗产景区旅游显得单一。要发挥世界遗产品牌优势在开发外国背包客市场的作用,就要整合资源,推出符合背包客选择偏好的旅游产品。
(1)遗产景点组合。虽然四川6个遗产景点总体较分散,但恰好是两两相邻,这就可以把相邻的两个遗产资源整合,推出三条线路:九寨—黄龙“水域风光和藏羌风情线”,乐山大佛—峨眉山“山岳风光和佛教文化线”,青城山—都江堰“古堰文化和道教文化线”。整合后的三条遗产旅游线路脉络清晰,文化特色鲜明,优势互补,既方便了游客在比较与选择,同时也改变了目前各遗产景点无序竞争的局面,能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在遗产旅游营销时,以三条线路为营销脉络整体推出,而不是六个遗产景点各行其是,或推出疲于奔命的六个景点环形旅游线路。这样能改变很多外国背包客只去一个遗产景点的现象。
(2)遗产资源与非遗产资源组合。为了丰富世界遗产旅游内容,根据外国背包客在选择四川旅游景点时的三大偏好,可将遗产景点与非遗产景点整合,推出符合背包客偏好的旅游线路。
成都市内景点与遗产景点整合。成都是外国背包客的集散地,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选择成都市内背包客喜爱的旅游景点与四川遗产景点联接起来,可推出以下线路:文殊院—乐山大佛—峨眉山“佛教文化线”;熊猫基地—九寨沟—黄龙“熊猫观赏线”;武侯祠—青城山—都江堰“巴蜀文化线”。藏区资源与遗产景点整合。四川北部阿坝州的自然资源和藏族风情吸引了大量喜欢原始风光和探险旅游的背包客,连接若尔盖、红原和松潘三大草原,以及九寨沟和黄龙,可形成一条阿坝州旅游环线。
4.注重目的地背包旅游网络营销。英特网的飞速发展使网络成为背包旅游市场最主要的信息传媒,西方背包旅游者通过网络主要完成确定旅游计划前的信息收集过程和确定旅游计划后的预定机票等过程。澳大利亚旅游研究局的报告也显示44%的背包族通过因特网制定旅游计划。在确定了旅游计划后,许多背包旅游者通过网络购买器材、预定机票、预定住宿等。
目前,中国旅游目的地缺乏针对外国背包客的网络营销,外国背包客最为直接的旅游信息来源是英文的中国旅游指南,如“LonelyPlanet”和“Let’sgo”。翻看这些书籍后,调查人员发现,其间对四川某些遗产景点的介绍并未突出其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的普遍性,介绍不详细,同时又缺少图片来展示。但对某些非遗产景点又有浓墨重彩的描写。这些书籍上的介绍影响了游客对景点的选择,促成其旅游行为。背包客以年轻人为主,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最喜爱又最方便的方式。建立一个四川背包旅游的英文网站,详细介绍四川的景点、线路、美食、民俗和宗教等,以精美的图片展示各种美景和旅游活动,开展网上电子商务,方便背包客预订,是四川开发背包旅游市场的必要手段。
5.与西部其它背包旅游目的地联合营销。令人震撼的原生态壮丽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以及神秘的宗教文化,使西部成为我国主要的背包旅游目的地区,西部背包旅游市场的优势突出。由于西部地区还没有足够重视背包旅游市场,缺乏针对外国背包客的市场营销,西部市场的整体规模还不太大,经济优势还不太明显。相应地位于西部的四川省的外国背包市场规模也受到制约。根据调查,四川外国背包客离川后的目的地主要是西部的邻近省份。这就充分说明,四川是西部背包旅游市场的一部分。与西部其它背包旅游目的地联合营销,可发挥整体吸引优势,通过促进背包客向西部聚集,在扩大整个西部市场规模的同时,提高四川背包旅游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DaryaMaoz.Backpackers’motivations:theroleofcultureandnationality[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7(34):122-140.
[2]CamilleCaprioglioO’Reilly.Fromdriftertogapyeartourism:Mainstreamingbackpackertravel[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6(33):998-1017.
[3]白凯,马耀峰,李天顺.环境感知因素对旅华背包客旅游决策行为影响研究——以西安为例[J].旅游学刊,2006(5).
[4]朱璇.背包旅游者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意义探究[J].旅游科学,2005(3).
[5]ReginaScheyyens.Backpackertourismandthirdworlddevelopment[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2(29):144-164.
[6]黄向.徒步旅游国内外发展特点比较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5(3).
[7]朱璇.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8]杨勇.自与消费者旅游方式选择——一个基于效用的经济学分析[J].旅游学刊,2007(7).
[9]张虹菲,吴佳,李苗.基于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国外背包客动机、行为与满意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7(10).
[10]朱璇.漂移的旅行者——关于背包旅游者的演进轨迹[J].旅游学刊,2007(2).
[11]李春颖,黄远水.国外背包旅游研究的多元视角[J].旅游科学,2005(2).
[12]朱璇,吕帅.直面游走的文化群——关于各国背包旅游发展对策的综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旅游科学,2007(4).
[13]苏红霞,马耀峰.洲际背包客中国出入境口岸选择[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4).
[14]陈文.舟山开展背包旅游策略初探[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15]朱璇.PPT战略与背包旅游——以滇西北为例[J].人文地理,2006(3).
美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3
关键词:大纵湖镇,乡村旅游,旅游产品,开发
大纵湖镇隶属于盐都区,位于盐城市区西南,距市区约37千米,以濒临大纵湖而得名。该镇乡村旅游做了好些年,可市场效应一直不明显,旅游接待量始终达不到期望值。大纵湖镇乡村旅游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缺少明确的销售目标;旅游设施和旅游吸引物缺乏;淡旺季明显,客流量不高;营销效率低下等几个方面。大纵湖镇最纠结的难题是如何协调好开发与保护这两者关系。因为投资开发的动作小了,设施不配套,形不成规模和影响力,更没有市场号召力;动作大了,又担心破坏环境,影响长久的社会效益。
目前,盐城市旅游工作者与大纵湖村民在积极地开发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希望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在专业的人员规划下得到很好的发展,把大纵湖镇乡村旅游打造成一种“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地域风情旅游。
一、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优势分析
(一)大纵湖镇地理优势
大纵湖镇东邻义丰镇,西、南与兴化市的沙沟、中堡交界,北与北龙港镇接壤,呈方形,大纵湖畔的北宋庄为镇政府机关所在地。大纵湖形成于南宋之前,有着享有“苏北第一湖”、“水乡泽国”美誉的大纵湖,它是里下河地区最大、最深的湖泊,也是江苏省地势最低洼的地区之一。大纵湖镇还有一项全国之最,现在已入选中国吉尼斯纪录的芦荡迷宫,芦苇在清澈的湖面上,绕来绕去,象一个八卦阵。迷宫内有三条主航道,平均水深1米,总长度7650米。四通八达共有33个汊,66道弯。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进入汊道,在荡里转来转去出不来是个名副其实的迷宫,是个具有特色的水上迷宫。大纵湖镇有3.2万人口,面积10.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2万亩,水面3.6万亩,水产品年产量17000吨。大纵湖镇有30平方公里的湖荡水面,清澈淳厚的二级水质,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四季分明的宜人气候等丰富的自然资源。
(二)大纵湖镇物种丰富
大纵湖景区内各种植物多达120余种,野生动物50余种,这里的人与自然已达到了完美的和谐境界。鸟类资源种类繁多,仅春季就有鸟类品种51种,秋季多达66种,其中长尾伯劳、虎纹伯劳、天鹅等均为珍稀鸟种,长期有着海狸鼠、水老鼠、鱼鹰、白鹭等十多种湖荡湿地动物。
大纵湖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草、木本植物的野生种类繁多。大纵湖有着水草茂盛水质肥美的美誉,非常适合水产品的养殖,包括鲢鱼、鳊鱼、螃蟹、龙虾等。这些都是淡水性动物,尤其是螃蟹等水产品极为丰富,“大纵湖牌清水大闸蟹”还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和国家名牌产品称号。其中小银鲫还出口至日本、韩国,而大纵湖醉蟹、清水大闸蟹更是广受游客们的欢迎。
(三)大纵湖镇人文景观突出
大纵湖镇人文荟萃,有着许多相关的历史人物。东汉时的陈琳,也出生在这里。他与阮瑀、孔融、王粲、徐干、应、刘祯一起,被称为“建安七子”。东汗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之墓在此,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中书舍人”宋曹的祖居就在我们美丽的大纵湖镇上,另外“杨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教书堂亦在此,还有相传“二十四孝”中的十八孝王祥,为使病中的老父食到鲜鱼,寒冬腊月卧于冰上,孝感动天,得以偿愿。至今,湖畔仍存有王祥卧冰处的遗址。明朝朱元障的谋臣朱升也隐居在大纵湖畔,他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名谏,曾被所借鉴,作出“深挖洞、广积粮、不评霸”的战略决策,朱升的后裔至今还住在这里,并保存着他的画像。大纵湖东北角,还有一座龙兴寺,始建于明代天启四年(公元1625年)。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郑板桥从山东潍县任上辞官归隐,在大纵湖畔宋东皋家坐馆,当晚他留下一首《自嘲》诗。1940年,龙兴寺被军五十二师占为伤兵医院。一九四一年,龙兴寺被日伪军用于构筑炮楼等防御工事。
二、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劣势分析
(一)开发者对开发理解不深
大纵湖镇乡村旅游景区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游览观光,而是让景区内的每一件产品都成为焦点,也就是说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未能真正体现出乡村旅游的各个层面,有的甚至歪曲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
(二)经营者对品牌意识淡薄
目前,大纵湖镇乡村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各自为阵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而品牌不是一种产品就能够打造的。此外,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与其他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多,缺少特色产品,整体接待水平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象。如果优势得不到更好的发展,也仅仅只是存在,而没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三)组织建设者对特色文化建设不突出
大纵湖镇乡村旅游多以专项旅游产品出现,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大纵湖镇乡村旅游的开发过分地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文化内涵建设是提高乡村旅游层次的必由之路,乡村文化建设“以人为本”以农民为主体,服务于农民,给农民以话语权,增强其文化认同感,让农民以乡村文化创造者、享有者和传承者的身份广泛传播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建设。
(四)大纵湖对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待提高
对于大纵湖来说,它在有效合理的开发下在农村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在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与其它景区和自然资源结合程度不够,旅游从业人员中农村人员偏少,旅游收益主体不以农民为主。开发大纵湖乡村旅游主要是为了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其次借旅游发展提高农民的素质。要以小型开发为主,农户为参与主体。旅游收入也是对当地农民收入的一种补充,这样才有利于缩小城乡的距离。
三、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目标市场定位
(一)目标市场定位的重要性
乡村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有些乡村既不做市场调查和投资分析,也不做规划设计,就利用现有的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发展旅游。市场定位不明确,只能体现资源的原始价值,不能预计其再用价值,结果因低层次开发,产品品位不高,逐渐衰落而停业。这就要求笔者对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进行市场定位,凭借大纵湖镇的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市场现状做细致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从而进行准确的定位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来促进乡村旅游产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大纵湖镇乡村旅游目标市场分析
1、以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距离为目标
上海、连云港、淮安等三个城市到大纵湖镇乡旅游地自驾路线:
(1)上海到盐城大纵湖自驾车路线:
A.上海—沿江高速—江阴大桥—宁靖盐高速—(大冈出口)—向西穿越大冈集镇区—右拐上宁盐公路北行5分钟至步湖路左拐西行—穿越尚庄集镇区—西行十五分钟至大转盘桥南即达(全程约3-3.5小时)。
B.上海—南通—沿海高速—盐城南(盐城经济开发区下)—转步湖路一直向西途径伍佑镇、冈中镇、尚庄镇直达大纵湖度假区
(2)连云港到盐城大纵湖自驾车路线:
连云港—沿海高速—盐城南(盐城经济开发区下)—转步湖路一直向西—冈中、尚庄—直达大纵湖度假区(至转盘处停车)
(3)淮安到盐城大纵湖自驾车路线:
淮安—盐淮高速—盐徐高速秦南出口下西行达盐兴路向南过北蒋至尚庄镇右转上步湖路西向直达大转盘即至景区。
2、以消费者的年龄层次定位
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主要是以大纵湖镇乡村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等为主要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休闲度假,追求放松心情,体验乡村气息,接近大自然等旅游需求的旅游形式。大多数年龄在35至55岁之间的中年人,收入高于平均水平并已经游历很多地方,如今希望尝试一些别具一格的旅游,使他们在闲暇之余找到合适的地点放松调节自身。另外一些老年人由于体力和精力的限制,也会选择不需要长途奔波并且轻松惬意的旅游方式,他们通常会去较为近的地方,那里的环境最好是原生态的乡村或自然风景观光区。
3、以消费者收入层次定位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以及精神层次的追求也日益增加。但是旅游市场的价格也同样居高不下。人们出去游玩动则几千上万,对于一般的工薪阶层来说仍然是一个相对奢侈的行为。而对乡村旅游恰恰满足了中低档收入民的需求。花费最少的情况下使自己得到放松和休闲,使得身心都得以满足。由此可以看出,大纵湖镇乡村旅游的消费者主要是盐城周边各大小城市的工薪阶层为主。
四、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营销组合策略
(一)增强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在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当地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加强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市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在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任何文化与产品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要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且要变中求新。
(二)提高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
对大纵湖镇乡村旅游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的投资商在开发中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因而对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
(三)做强地方农家特色美食,享受地道野味
据调查,大纵湖镇特色美食丰富,如大蜜制龙虾、大闸蟹、清蒸泥鳅等,尤以龙虾最为出名,大纵湖醉蟹个大黄多、膘肥,一般三、四只一斤,大者重达半斤,配以优质曲酒、米酒、淮盐、花椒、大料浸泡醉制。具有外观似活、肉质细嫩、味醇浓郁、醉气惹人、佐酒品鲜、营养丰富、不需烹调、携带方便特色。 大纵湖大闸蟹具有绿色、生态、优质、个大、味鲜 ,五大特色,真正的绿色食品,让大家享受农家乐气息的同时,健康也会得到很大的保证。充分发掘这些大纵湖当地美食,举办相应美食文化节,宣传饮食文化,对吸引旅游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政府主导,联合经营,共树特色品牌
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非常激烈。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要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联合经营,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增加市场竞争力,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农民主体,政府扶持”的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体制,有赖于农民和政府部门的齐心协力,不仅仅只是传承原有的乡村旅游产品。
五、预期效果
(一)促进盐城旅游发展
对盐城市居民而言,到大纵湖镇乡村旅游意味着既是伸向自然,又是伸向传统。他们参加农事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乐,真正的享受到了农家乐风趣,也是他们了解乡土文化、接近自然生态、掌握农业科学的最佳途径。在这样不断沟通学习过程中逐渐展现出城乡文化各自的主体性,去除不必要的劣势,而延伸出城乡文化的相互尊重,使城乡在关联发展中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
(二)促进大纵湖镇“三农”问题的发展
对大纵湖农民来说,通过满足城市游客的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吸收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大纵湖镇乡村综合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农民能学习一些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增强创业和经营的胆识和能力。
对大纵湖农业来说,有利于盐城都市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业发展内涵,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对于大纵湖农村来说,可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同步建设,有利于吸引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加快构建以城带乡、以旅助农的农业发展反哺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加城乡文化交流和碰撞的机会,解决因农村长期孤立发展造成的观念落后问题。(作者单位: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盐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2012年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2YCSKT029。
参考文献:
[1]经济论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策?2011[M].2011年第六期
[2]徐福英.基于城乡统筹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2005[M].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3]付方东.乡村旅游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双重作用?2006.[M]农村与经济科技
美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4
外出旅游营销策划方案范文1一:前言:
歌乐山风景区是重庆市重点风景名胜区,规模和接待能力都在重庆旅游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在重庆旅游市场火暴的最近几年中,歌乐山风景区却显得没那么强劲。在重庆崛起,人均收入急增的宏观形势下,各旅游点加快了市场化运作,从而加快发展的脚步。歌乐山风景区也应该重新寻找有效的营销策略,在未来几年内甚至更加长远的时间里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行业特点和消费趋势分析
旅游已经从最初的集中化消费变成今天的普遍型消费,其经济效益日渐巨增。(20xx年的中国旅游市场情况)
国内旅游人数
21亿人次,比20xx年增长幅度为10.6%
国内旅游收入
1.26万亿元,比20xx年增长23.5%。
入境旅游人数
1.34亿人次,比20xx年增长幅度为5.8%;
出境旅游人数
5739万人次,比20xx年增长幅度为20.4%;
全国旅游业总收入
1.57万亿元,比20xx年增长幅度为21.7%。
据专家分析预测:
(一)今后旅游消费市场的趋势将变为以自行旅游为主体,市场转向多元化,主题细分越来越明显,消费者越玩越转。而旅游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同样重要。
(二)近距离和农村旅游高增长,特别是三农政策的出台,加速了城镇化建设,推动了消费,但同时这部分消费增长不如消费人数的增长。
(三)出境游继续增长。
(四)特色旅游将继续成为亮点。
按正常的经济规律,旅游业的发展必随着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而进步。旅游这一迅速前进的行业必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经济角色。
环境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
重庆市在国家提出西部崛起的政策之后,经济得到飞快发展。20xx年,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7532元。
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重庆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经济实力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文化观念的改变。他们对时尚的敏感度也越来越高,从前把旅游当成奢侈消费,渴望但不可及,现在则把旅游当成一种经历,挑战,享受自我。
重庆文化氛围总体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保守,对新鲜事物的尝试决心不够,同时对消费计算比较精细。
在重庆市,还是一红色旅游为主,歌乐山附近的旅游景区是重庆市民经常游玩的地方。可是经观察发现,歌乐山旅游景区的空间较小,而且设施简单陈旧,经常出入的是老人,小孩子,而且并不能给人以特别的体验。而瓷器口风景区距离相对较近,属于文化资源,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严肃单调,同样也缺乏自由娱乐的空间。所以,在节假日,重庆实在是一个没什么好玩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渴望挑战,追求个性,敢于释放自我的年轻群体。
红色旅游在重庆得到政府的更大支持。红岩魂纪念馆等革命景点,与重庆的历史有着很多契合点,增加了他们的关注点。
2:微观环境分析
在消费者和旅游景点的中间环节上,旅行社往往扮演着专业桥梁角色。旅行社普遍存在的诚信问题使得部分消费者无法获得旅游渠道。 学校往往处于安全考虑,禁止学生自行组织旅游,也抑制了一部分潜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季节变化影响消费者出行次数,在重庆,晴朗的天气比较少,所以在下雨天旅游人数比较少,在天气较好的时候人数比较多。
3.市场概况
根据调查显示,重庆市民在5年内每人出游3次以上者达到52%,以重庆人口2389万算。5年内出游次数为345052%=702(万次)。其中还不包括人口结构,消费能力等因素带来的变化。
重庆旅游业发展迅速,20xx全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057.9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0.02亿元。
未来几年内增长速度依然不减,可以说市场是巨大的,前景也很广阔。
4,总结:
我们的机会随着重庆市学生群体人数的增长和社会经济收入的增长而增加。而梅岭在年轻群体特别是学生中,已经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我们并没有很好的针对这块市场来规划,广泛的争取消费者和宣传自己,使得产品信息显得表面化。
外出旅游营销策划方案范文2前言:20xx年对于广东的旅游景区来说,是集体遭受了一次寒流:7月份,森美反斗乐园负责人因负债外逃,导致曾热闹一时的乐园被迫关闭;9月份,东方乐园因白云机场的集体搬迁,乐园重新调整定位而歇业;同样9月份,因遭受游客急剧下降之压力,世界大观改变发展战略,将改造成集美食娱乐、旅游购物、商务酒店等为一体的商业购物休闲中心。华南地区的一线品牌的集体震荡,也直接影响了许多二三线品牌的发展。如何在危机中求生存、求发展,是摆在二三线品牌经营者的一道思考难题。但是华南地区旅游景区的集体遭受寒流,并不代表市场萎缩。反而在这几年,随着人们的生活与物质水平的提高,国内的旅游市场份额在扩大。只要旅游项目具有可竞争性,发展的空间是非常地大。但市场的空间大,并不是说就可以盲目地投入。现阶段,无论是对于新的市场切入者还是已经进入市场者来说,其管理、营销策略、品牌宣传,都必须有其独到的、新颖性,才能在这个相对来说竞争激烈的行业分一块蛋糕。下面,笔者想浅显地谈谈中小旅游景区如何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
市场定位
投资旅游景区的,一直以来,跟风现象非常地严重。90年代引入国内的机械乐园,曾引起新一番投资机械乐园热。作为一种新鲜的项目,当时也确实引起了消费者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少年朋友这一特殊的消费者群体,更对机械乐园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可以说,青少年这一消费群体,烘热了机械乐园这一旅游项目。也引得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这一行业。但机械乐园投资大,在项目更新上难以时时保持新鲜感。进而引发了机械乐园有闹哄哄中开张,落寂中退出的无言结局。几年时间下来,机械乐园倒闭的倒闭、歇业的歇业。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才能制定有效地经营策略与市场定位。通过市场定位,找到空白市场,这样,中小旅游景区的发展空间才大,才能获得较宽松的发展环境。
品牌的宣传
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品牌形象的建设已成为经营策略的重点。如何通过品牌形象的建设,培育市场、培育忠诚的消费者,是品牌建设的核心。中小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还是处于一种萌发阶段,各地区都形成了区域性品牌。而没有行业中的强劲品牌。(当然,这里所指的是中小旅游景区而言,对于象五岳、张家界等因地形地貌形成的旅游景区,对于国内的人们来说,其不需宣传,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都能了解其情况,这样又另当别论。) 中小旅游景区相对来说,投资规模小,资金不是很充足。因此,在品牌的宣传上,无法与大品牌巨额广告费投入相比。但只是掌握诀窍,把有限地资金用在刀刃上,对其品牌有效地进行宣传,还是可取的。这其中有以下几点:
1、区域广告宣传:中小景区的主要客源,是在其景区附近的人群。因此,在广告宣传上,可选择区域性的媒体,集中优势,重点突破。在媒体的选择上,也是多样性。现在每个城市,针对每个行业,都有行业的DM杂志,选择DM杂志,一方面,其有针对性,免费投递到旅游社、高档写字楼、事业单位、住宅小区、酒吧等这些具有一定消费水准的准客户手中。另一方面,DM杂志相对于公开发行的媒体来说,广告宣传费用要低一些。但对中小景区的品牌宣传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节假日,可在报纸媒体上投入广告。这样,通过DM杂志的窄众传播与通过报纸媒体的大众传播相结合,能在区域品牌宣传上,形成强劲的优势。
2、软文宣传:这就要求中小景区与媒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通过其媒体这一平台,把中小景区的游乐项目的优势、核心的业务,运用系列化的图文结合,向消费者灌输,从而引起其注意,进而产生游玩的欲望,以拉动消费市场。
3、户外广告宣传:户外的墙体广告,目前在一些城市在政策上是限制的,但失去这一宣传载体,并不是说户外的广告宣传就没有载体。我们还可以选择车体广告、候车亭广告等这一宣传载体。在选择这一类宣传载体时,也需考虑是否有针对性。一般来说,要考虑其客源量、地域性。
大卫奥格威说任何一个广告都是对广告品牌的长期投资,广告的诉求重点应具有长远性。品牌形象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因此,在品牌的宣传上,我们应进行系统性、阶段性地对品牌进行宣传。
市场开拓与营销策略
中小景区的市场目标群主要是开拓二个大的市场,一是针对旅游社,作为景区来说旅行社是主要客户来源;因此,景区在市场开拓上应把重点放在与旅游社合作渠道的建设上。如果能与各旅游社建设好合作关系,其市场份额也得到了保证。当然,与旅游社合作,关系到彼此的利润空间的问题,因此,景区在给旅行社定价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二是散客。随着旅游意识的提升,散客的也日益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为抓住这一客源,景区必须靠营销活动,才能带动这一消费群体。
在景区营销策略上,一般实行事件营销、优惠促销。事件营销因为其特殊性,常常能引起公众的注意力。如某动物世界在20xx年春节举办天启星空马戏某乐园举行生存技能大挑战。又或者有利用别人的资源和优势,比如电信进行客户推广活动、国际什么节、什么挑战赛之类的事件营销以吸引着众多的旅游消费者,这种方法也能提升品牌的形象。而优惠促销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营销手段,如实行折扣优惠,这种方式较常用,但操作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针对目标消费群体,运用有效地市场开拓与营销手段,才能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在当今旅游景区项目处于同质的时代,其服务质量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景区的市场份额。因此,对于中小旅游景区,想要快速发展与景区形象提升,必须
加大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倡导一切以顾客为中心,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个景区的发展,一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但同时,也必须加强内部的管理。两翼齐飞,才能塑造品牌形象,以品牌拉动带动市场的消费,才是景区的发展之道。
外出旅游营销策划方案范文3在惠州,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也迅速地成长起来。但是作为在旅游业中提供中介服务的旅游公司,却没能跟上其发展的步伐,不但未能从中获取暴利,而且在组织出外旅游这一块市场上也做得不是很理想。针对这一状况,我们以惠州市旅游公司为例,策划了一个营销方案。
一、市场分析
1、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随着惠州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交通工具的越来越普遍,再加上拥有天赋的旅游资源的惠州,旅游业的发展可谓是得天独厚。而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政策更是为旅游发展提供了一良好的宏观环境。
2、市场潜在力分析
除了以上的条件以外,由于惠州市是刚刚发展起来的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一下子提高起来,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这一概念深入人心,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方式,很想走出惠州,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走一走。
3、竞争者状况分析
在惠州,旅行社有三十几间之多,而且彼此提供的服务都是大同小异,区别不大。因此形成了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个公司能得到的市场份额都很校
4、服务分析
在惠州,旅行社提供的服务并不是很齐全,而且在广告宣传这一块却是远远落后于其它城市旅行社。
5、公司的市场表现
知名度还可以,但美誉度不高,产品价格过于偏高,品种不够多,可供选择性小,公司生存的基础在于其是国有企业,政府对其进行了大力的扶持。
二、公司诊断
该公司成立于1986年10月,已经运行了十几年之多,但美誉度却还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公司规模一直未能扩大,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该公司的发展呢?经调查研究发现:
1、经营管理粗放随意,尤其在营销系统上,没能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专业高效的营销队伍。
2、营销人才短缺,由于营销人才不足,造成只知道提供服务,却不知如何打开市场;只知道节省开支,而忘了加大对广告宣传的投入等。
3、无市场调查,任何公司如果无市场调查,就像让瞎子打前战,战果不预而知。
4、营销乏术,由于营销人才短缺,造成服务的营销水平很低,没有市场研究,无战略策划,无长远规划,营销策划不系统,广告定位模糊,力度不够,手法落后,盲目开拓市场,无重点主次等。
5、服务的包装手法太过于落后,包装的品种不够多、不新颖,很难吸引旅客。
三、战略规划
1、战略思路:与其它旅游公司划清界限,不打价格战,采取包装的手法吸引旅客,给旅客提供更多的价值。同时要与其他的旅游公司发展战略合作,使资源达到最优化的配置。
2、战略步骤:树立品牌,做地方老大;强化品牌,做广东老大;延伸品牌,挤身全国旅游公司前列。
3、战略部署:以惠城区为重点市场,延伸至周边县城,进而扩张至广东,稳住阵脚后,走向全国。
4、消费人群定位: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主,以家庭、学生、个人为突破口。
四、营销策略
(一)营销理念
1、品牌理念:提供安全、热情、舒适的服务,同时为您省钱。
2、营销理念:以现代的旅游市场营销理论为基础,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可行的营销方案。
(二)营销组合
1、旅游产品/服务组合
(1)产品组合:与其它行业不同,旅游产品有它自己的产品组合,提供的服务有旅游的路程,员工的行为、外表和制服,运输设备,以及与旅客和其他公众的沟通等。
(2)产品组合的特点:仅仅提供旅行服务是不够的,要在员工对旅客的服务态度以及活动的安排方面突出个性,以进行差异化营销。
(3)服务的延伸:除了组团旅游以外,还可以经营与旅游相关的飞机、火车等乘票的业务。
2、人
(1)员工:这类人是旅游公司生财的工具,所以对员工的选择应雇佣那些有很强的与人接触的技巧,行为比较灵活,具有感染力的人,并要激励和保留员工,加强对员工的控制以保证服务的质量。
(2)客户:这一类人是旅游公司生存的根本,如何对其细分并赋予高质量、高品质的服务是关键所在,因为客户就是上帝。
3、包装
(1)包装种类:对不同的产品应进行不同的包装,同一种也进行不同的包装,以让旅客觉得它能带给他更多的价值。具体可采用全方位包装,陪同观光包装,特别事件包装,假日包装,季节包装,非高峰期包装,团体全方位包装等不同的包装。
(2)包装定价:在考虑固定和可变成本、客户量和边际利润(最低获利点)的基础上,进行价格决策。
4、分销渠道
(1)必须与在分销渠道上担任旅游中介的各成员进行合作,如营运商、机构、旅游目的地等,以保证旅程的顺利。
(2)具体措施如下:
A.研究和选择贸易细分部分。
B.决定定位手段和市场营销目标。
C.为旅游中介设置促销组合,如贸易广告,贸易促销,交易展示和小册子等。
5、广告与促销策略
(1)广告计划
A.设置广告目标以向旅客传达信息并劝说其进行旅游,同时形成口碑广告效应。
B.聘用广告机构做广告,使广告做到有专业化的效果。
C.设置广告预算,保证广告费用不会超过预算范围。
D.考虑合作的可能,利用优势与政府联合广告活动,扩大影响程度。
E.决定广告信息策略,保证广告有创意,以便通过广告传达信息观念,影响旅客的抉择。
F.选择广告媒体时,尽量采用报纸、电视、杂志、直邮广告等多种广告媒体相结合,以使各种媒体进行优劣互补,从而保证广告达到最佳的效果。
(2)人员促销:主要面向的市场是各类旅游团体组织,通过业务人员扩大这块市场份额。
(3)销售促进和交易展示:如进行订购数量多有优惠,与其它行业合作,与他们的公共活动结合起来,让他们利用销售派发旅游券,交易展示方面,主要是举行旅游与观光交流会等以扩大影响力,对外展示公司良好形象。
(4)事件营销:塑造公司形象,提高美誉度,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
(5)公关与宣传:举行特别事件公关活动,如庆典等,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要有开展危机公关的准备,以保证能进行及时补救,从而不使公司的形象受损。
五、营销预算
1、预算能从公司得到的预算分配。
2、确定市场营销目标。
美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5
关键词:郑汴一体化 开封旅游业 发展思路
连接郑州和开封的郑开大道开通标志着郑汴一体化发展从规划进入了实施阶段。在郑汴一体化的浪潮中,作为开封经济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如何将古都的历史人文、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全面整合,如何创新旅游发展模式,联合开发郑汴两地旅游产品互为依托、优势互补,实现跨越发展,这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郑汴一体化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郑汴一体化背景下开封旅游业的发展机遇
开封地处中原城市群的核心部位,中原城市群战略引发的资源重新组合和配置,必然使开封能够分享由资源聚集所带来的发展机遇。郑汴一体化又为开封和郑州城市间旅游资源的整合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成为开封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剂。
郑汴一体化将大幅提升开封的旅游品牌形象,进一步加快区域旅游市场的发展进程,区域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郑开大道的开通,不仅使城际旅游更加方便快捷,加快了两地市民的出行和旅游,而且使开封的交通区位优势得到增强。
郑汴一体化无疑会引发旅游方式和市场的改变,给开封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因此,开封旅游业要抢抓郑汴一体化的机遇,根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的城市定位,通过科学规划来体现郑汴一体化的需求,扬长避短,实现开封旅游经济的全面振兴。
基于郑汴一体化的开封旅游业发展思路
(一)明确城市的功能定位,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
开封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历史积淀,使其在居住休闲上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如鼓楼夜市、龙亭、清明上河园等。郑州作为辐射性很强的商贸中心城市,总人口700多万,有着广阔的旅游客源市场,而且也是巨大的客源集散地。整合中原城市群、郑汴一体化、宋都古城的发展理念,在区域性分析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开封旅游开发模式及功能应定位为郑州的“后花园”,发挥人文旅游中心和休闲度假基地的功能,实现两城旅游优势的功能互补。开封今后的旅游建设应当强化其为郑州服务的功能,重点放在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城市绿化美化、餐饮及宾馆服务规范以及房地产开发上,突出园林城市、生态宜居城市,营造花园城市的生态与环境,使开封的城市环境成为一种吸引力。
行政区划制约是影响旅游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主要因素。郑汴一体化使两市旅游业的融合水到渠成。加快郑汴旅游资源整合步伐,统一规划,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如龙亭、清明上河园等景区可与郑州巩义的北宋皇陵、登封的嵩阳书院、新郑的欧阳修墓园组成中国北宋文化游精品线路;大相国寺可与登封少林寺、巩义石窟、慈云寺组合,再向西延伸到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偃师玄奘故里,组成中国佛教精品游线路。新的组合可以使郑-汴-洛“三点一线”推陈出新,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在旅游线路组合方面,开封和郑州两地的旅行社可以把双方的景区纳入旅游线路之列,拉大线路空间。在旅游市场开放与管理方面,开封要打破地域限制,取消地方保护、实现两地的无障碍旅游。继续实行旅游年票制度,进一步免费开放部分景区(点),从而达到吸引郑州游客、延长游客滞留时间、增加旅游相关产业收入的目的。两市旅游管理部门在城市导游图的编制、旅游广告宣传及旅游促销活动中要积极联手,共同举办高层次、全方位的大型旅游推介活动。
(二)完善城市空间发展结构和功能,挖掘宋文化旅游资源
尽快编制开封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宋都古城复建规划,全面进行资源整合工作。结合开封三大城市片区的结构特点,重新明确城市的空间发展结构和功能,在保护、修缮、适度开发老城区和建设东区的基础上,强力推动新城区(汴西新区)建设。中部包括老城区和护城大堤以内部分,应重点发展文化产业,大力提升传统文化旅游、休闲服务的核心功能,限制和疏解行政、办公、生产及部分居住功能,为餐饮、住宿、度假、旅游、文化会展业的发展营造空间。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在老城区改造中实行精品战略,加强文物古迹保护与风貌协调,推进街道环境整治与水系整治工程,提高现有景点的档次和内涵,形成不同特色的景区与观光线路。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全面改善老城区环境,打造雅俗共赏的宋韵古城。加强地下历史文物资源的挖掘,以开发“城摞城”为主题进一步提高开封文化旅游的影响力。自护城大堤以西至中牟县边界的汴西新区,是郑汴一体化发展中开封与郑州对接的重要区域,也是集居住、工业、办公、商贸、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型新城区,应重点建设运粮河两侧的休闲度假区。东部包括开封县城、边村工业区和汪屯工业区,着力打造郑汴洛工业走廊。
开封是“宋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积淀深厚。根据城市形象竞争定位原理,在全国范围内城市特色弱化、千城一面现象突出的情况下,开封应突出北宋文化特色,打造宋都古城,从而树立有别于郑州、洛阳和西安的独特的旅游形象。挖掘宋文化魅力、打造宋文化特色,是开封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开封重修和新建了许多历史人文景观已形成了龙亭湖风景区、包公湖风景区、禹王台繁塔风景区和开封至朱仙镇、开封至兰考两条旅游线路的“三区两线”文化旅游景观链。深入挖掘宋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提升宋文化旅游产业的品位和档次:要全面启动宋都古城复建工程,以“塑造世界历史名城,体验宋都千年梦华,打造唐宋古都走廊”为目标,以“宋都·宋文化”为宗旨,完善水系工程,开发开封古城墙和“城摞城”奇观,将宋都古城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文化旅游精品;要加快“申遗”步伐,将北宋东京城遗址与同是“国保”级的北宋开宝寺塔(铁塔)、北宋天清寺塔(繁塔)和开封城墙等其他相关珍贵遗迹组合,通过有机地整合、修复和展示,加上国宝《清明上河图》及《金明池争标图》、《东京梦华录》的印证,联合“申遗”,提升现有景点的整体品位。
(三)突出文化旅游经济,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文化旅游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崭新形态。开封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古都之一,应通过各种形式把开封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表现出来,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带经济。开封作为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被称为“戏曲之乡”;因曾在宋代产生过“苏、黄、米、蔡”四大书法派系,被称为“书画之乡”;作为我国五大名绣之一的汴绣,以其独特的针法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的精品;开封又有“盘鼓艺术之乡”、“木版年画艺术之乡”、“之乡”等美誉。宋词文化、历代名人文化、黄河文化等也都是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围绕“宋文化”主题,进一步突出各景区、景点的个性特色,选取市井民俗文化、皇家宫廷文化、宗教文化、府衙文化、商贾文化等不同侧面,来确立景区定位,打出自己的特色牌。
吃、住、行、游、购、娱不仅是旅游的主体内容,也是旅游消费的重要载体。郑汴一体化使两城居民享受同城待遇,将极大拉动本地游的市场。因此,开封应着力开发观光、度假、休闲、商务及特色系列旅游产品,实现由观光型产品向观光度假型产品过渡。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着力打造休闲旅游产品,如假日休闲、市井体验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民风民俗、美食名菊、民间演艺、工艺制作类的民俗风情旅游产品;悬河长堤、村落沃野、渔牧花果类的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同时,对老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升级换代,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更高层次的转化,把开封建成影响力巨大的书画、古玩、手工艺品交易中心和宋文化、中原民俗文化展示中心。这样全方位、多侧面、立体化地对旅游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包装和展示,“开封游”的空间将更加广阔,内容将更为丰富,品位将得到提升,更具备从“一日游”到“多日游”的基础和条件。
旅游业发展空间大,产业关联性强。然而开封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食、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旅游商品品种少、档次低、规模小、销售不畅,造成旅游产业链条过短,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对拉动旅游消费有较大作用的“购、娱”两个环节比较薄弱。因此,在旅游产业结构组合方面,要紧紧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对旅游资源进行多层次、综合性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旅游产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多种功能。要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民和有关企业大力发展有特色的绿色旅游食品;鼓励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挖掘开发能够反映开封地域文化特征的旅游商品。开封的花生糕、包公豆、朱仙镇豆腐干、陈留豆腐棍、兰考豆腐乳等,要改变包装粗糙、质量不统一的现状,进行深加工、精包装。对朱仙镇木版画、汴绣、官窑等,更应很好地挖掘,使之成为旅游商品的名牌。
(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增强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树立大旅游观念,通过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尽快打破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等局面,积极探索符合政策法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适应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旅游景区(点)管理体制。按照“统一管理、行业指导、企业运作”的原则,加快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积极组建旅游企业集团,力争实现开封旅游的六统一,即规划统一、宣传统一、线路统一、包装统一、门票统一、接待统一,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加大旅游招商引资步伐,提高产业素质和结构升级。以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相对分离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旅游景区(点)的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如彰显“北方水城”魅力的水系工程、张择端笔下的北宋皇家园林—金明池重建项目、清明上河园二期工程—琼林苑御汤园温泉度假宾馆项目、名扬天下的樊楼、千年佛教名塔—繁塔、元代著名全真道观—延庆观、全国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开封城墙、以独到雕饰闻名的山陕甘会馆、“悬河”奇观的开封黄河生态旅游区开发项目、万岁山森林度假区开发项目等。在这方面,清明上河园的成功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历史性机遇的到来,给开封景区(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待服务水平要有新的提高,硬件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旅游内涵要在凸现北宋文化特色的前提下进一步充实,市场开拓要借助郑开大道的“桥梁”加大力度着重创新,内部管理要不断强化,使景区(点)的整体水平登上新台阶。大力推行和实施旅游管理和服务质量标准,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旅游景区创a、旅游饭店创星活动,不断提高旅游经营单位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切实推进旅游行业诚信建设,建立旅游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等级评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构建旅游诚信体系。
结论
现阶段面对郑汴一体化带来的机遇,进一步理清发展的思路,明确城市功能定位,依托郑州庞大的客源市场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是加快发展开封旅游业应有的战略选择;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建立高效的旅游业协调与管理体制,培育旅游大环境,净化旅游大市场,是做实做大做强开封旅游产业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美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6
一、“十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我县旅游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后,开始逐步发展,旅游接待和旅游收入不断增长,经济带动和促进作用凸现。全县共接待游客109.38万人次;门票收入296.07万元,旅游总收入28760.42万元,年均增长9.58%。旅游业在带来直接旅游收入的同时,获得了数倍的间接旅游收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投资,就业岗位带动比例达1:6,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1、旅游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
通过宣传发动,旅游业是优势产业、动力产业、富民产业、生态产业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生态立县”、“旅居兴县”等旅游发展战略得以确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旅游开发经济效益的初现,国有、集体、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构成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开始形成,全社会合力兴旅的氛围逐步呈现。
2、资源开发取得初步成果。
通过县域旅游资源普查,基本摸清了资源家底;完成了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高姥山旅游区总体规划、百杖潭景区总体规划和灵山、双峰、源头、仑泉、五公山、婺江源、大盘等7个风景旅游预备区保护与开发规划;花溪——夹溪省级风景名胜区得到初步开发,花溪和夹溪十八涡景区均已对外开放,发展态势良好;高姥山旅游区正式获批准为省级生态旅游区,并开展了植被恢复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聚贞宫区块建设规划。
3、旅游设施建设有较大突破。
成立了可以承担国内组团和地接业务的花溪、通达假日、海天三家旅行社;全县共有大小旅馆95家,床位2015张。有花台山宾馆1家三星级旅游饭店,科信大酒店、江滨大酒店2家二星级旅游饭店,共有床位361张,能基本满足现阶段旅游、商务和会议需求。
4、资源保护与储备效果明显。
除已经开发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森林公园十分重视资源保护、生态恢复外,规划储备了灵山、双峰、源头、仑泉、五公山、婺江源、大盘等7个风景旅游预备区,划定了保护范围和保护等级,为旅游资源的后续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十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一)“十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经验是做到了以下四个坚持
1、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方向。
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化进程,努力扩大旅游经济辐射面,让旅游业这轮朝阳更加光彩夺目。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方针。
旅游业发展和资源开发必须依据市场特点,把握市场脉搏,开发符合旅游消费需求变化趋势的旅游产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各种投资主体多方参与的旅游发展方针,以适应旅游业综合性强的特点。
3、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兴旅的战略。
重视规划编制,巧借专业外脑,保障旅游业发展的科学性、系统性、持续性,在项目建设中自觉维护规划的权威性,杜绝盲目性,减少失误。
4、坚持与城镇建设、康庄工程、下山脱贫相结合。
旅游业发展要与城镇建设、康庄工程、下山脱贫相结合,形成良性互动,节省旅游开发投资,使之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二)“十五”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认识尚未高度统一,有待进一步提高。
社会对旅游业的认识程度还参差不齐,与“生态立县”、“旅居兴县”的目标要求尚有不少差距;对做大做强旅游业缺乏足够信心;旅游是优势产业、动力产业、富民产业、生态产业的认识还不足;对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落实尚欠到位。
2、旅游产品粗糙,核心景区尚未形成。
旅游产品开发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开发时间短、投入少,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明显存在小、散、弱等不足,尚未形成旅游拳头产品;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但分布分散,缺少规模大、品位高的旅游资源聚合区,未能形成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的核心景区。旅游的美誉度不高,旅游形象不鲜明,削弱了旅游作为区域“名片”的作用。
3、行业管理体制不顺,促销力度不够。
旅游业是综合性行业。目前旅游业生产要素分属不同行业和部门,旅游项目多头审批,各自为政,信息资源相互隔绝,旅游主管部门难以统筹主要旅游生产要素,行业管理与协调力度弱化;宣传、促销经费少、力度不够,影响了旅游知名度的提升。
4、投资体制不活,资金投入缺乏。
旅游业是大投入大产出的行业。以政府为主导,各投资主体多方参与的合力兴旅投资体制有待完善,投资渠道不畅,路子不活,投入旅游开发的资金严重匮乏。
5、城镇建设与旅游发展脱节,小水电建设与旅游开发矛盾突出。
城镇建设与规划未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区域和城镇形象与旅游发展的要求相去甚远,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不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小水电建设与旅游开发矛盾突出,严重影响旅游投资业主的积极性,增大了旅游招商的难度,解决“水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6、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人才缺乏。
旅游交通落后,接待、购物、娱乐设施薄弱,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由于旅游业起步较晚,全行业普遍存在专业人才不足,尤其缺乏旅游规划、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使旅游业经营管理与服务的总体水平较低。
三、“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背景
从年开始,世界旅游业便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并早在年就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WTO)分析,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投资带动比例达1:7,就业岗位带动比例达1:5。21世纪将是旅游业真正走向辉煌的世纪,旅游消费需求总量不断扩大,并日趋多样化。据WTO预测,年全球国际旅游将达到10亿人次,2015年12亿人次,2020年16亿人次。旅游业显著的经济地位与解决社会就业的巨大作用,使各国、各级政府都把旅游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世界新兴的旅游大国,亚洲第一旅游接待国。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202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92.96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2.12亿人次,旅游收入5286亿元,全国已经有28个省、市、自治区明确将旅游业定位在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或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并呈现出发展快速,由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提升,由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并举,区域旅游合作增强等特征。
在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强劲增长的势头,已经初步实现了从省域经济增长点向省域经济支柱产业的转变。旅游的综合贡献日益显现,十五期间,旅游直接收益每增加1元,社会增收达4—5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社会增加4个就业人员,旅游已成为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产业。
金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旅游副中心城市。近10年来,金华旅游通过实施政府主导的发展战略,开展旅游资源和产品整合,区域间联手合作,使得旅游接待水平快速提高,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景区开发如火如荼,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12.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5.7亿元,旅游创汇15320万美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5.5%、22.61%和25.05%。旅游业名符其实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丰富、多样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为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在“生态立县”、“旅居兴县”等旅游发展战略指导下,旅游资源保护与景区开发、旅游基础设施与接待服务建设等都有明显突破。目前已初步开发并开放花溪——夹溪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百杖潭景区,启动高姥山旅游区的前期建设,划定了灵山等7个风景旅游预备区的保护范围,已拥有花台山等多家星级宾馆,据统计,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8.59万人次,同比增长8.49%;旅游收入达4803.12万元,同比增长8.38%,为“十一五”旅游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加快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的目标,积极呼应“生态立县”、“旅居兴县”战略,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综合体现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断增强旅游业对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联带动作用和帮扶致富作用,使旅游业成为充满活力的优势产业、动力产业、富民产业和生态产业,使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养生基地。
二、规划原则
1、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
在分析旅游业发展大背景和趋势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状况和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指导旅游业发展的大思路和宏观发展目标。提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重点。体现规划的政策引导作用,促进旅游产品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
2、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规划目标的制订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设立要立足实际,深度挖掘资源特色,提出的规划思路、规划项目、规划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创新利用各类资源,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优先整合和开发优势资源,提高资源开发效益,扩大开发规模。在项目设置和量化指标确定上既体现前瞻性,又留有余地。
3、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相协调。
培育和壮大旅游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和集散功能,促进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的双向互动;充分发挥旅游业强大的产业关联效应和全方位的带动作用,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体现旅游业作为区域“名片”的独特作用。
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
立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旅游的经济贡献率、社会贡献率和生态贡献率,促进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加速安文(云山)、尖山旅游城镇建设,增强旅游服务功能。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大盘山——花溪核心旅游区,提升旅游知名度。逐步培育和凸显区域独特的旅游形象。积极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保健三大拳头产品,夯实产业基础,发展核心竞争力。使旅游业真正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全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1、经济目标。
实现旅游“快增计划”,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次达到年的三倍,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达到8%,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逐步使旅游产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社会目标。
积极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提高旅游业对农民增收和社会就业的贡献率,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当地居民增收致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渠道。争取大盘山——花溪景区、百杖潭、夹溪等景区成为AAA级以上的旅游区;新增旅游直接就业人数2000人。
3、生态目标。
通过旅游开发促进区域生态环境面貌和城乡社区面貌的改善,逐步形成旅游发展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乡建设、资源保护、文物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到年,确保全县各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达标率达100%。
(二)阶段目标
1、前期阶段。
年,整合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大盘山——花溪核心景区,完善夹溪风景区,开发建设百杖潭景区,形成以大盘山——花溪为龙头,台地旅游区(夹溪风景区、玉山古茶场)和百杖潭景区为两翼的旅游区格局;完成海螺山休闲度假区、中药材博物馆建设,实施百杖潭景区一期、高姥山(孔氏家庙)旅游区建设,启动古茶场文化旅游区、云山旅游接待中心、尖山旅游接待副中心等项目建设,适度培育发展休闲山庄和农家乐旅游点。到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次54万,旅游总收入1.62亿元,旅游总收入占GDP的5%,实现旅游直接就业人数2000人。
2、后期阶段。
-年,完成大盘山——花溪、夹溪、古茶场文化旅游区建设,百杖潭景区、高姥山(孔氏家庙)、云山旅游接待中心、尖山旅游接待副中心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一核两轴三区片”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功能完备,具有较高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旅游业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到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次85万,旅游总收入2.88亿元,使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8%,实现旅游直接就业2400人,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全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四、规划期限
—年,并展望到2020年。
第三章旅游市场分析与开拓
一、旅游形象定位
长三角地区知名的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保健胜地。
二、旅游市场定位
以周边地区为市场基础,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温州等大城市为主要客源地,积极拓展长三角其他区域市场。
三、旅游市场开拓
适应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和游客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体现生态特色和地方乡土文化特色。在稳固生态观光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开发休闲度假、养生保健旅游产品。在市场地域分布上,稳定近邻城市和省内周边城市客源,大力发展长三角区域市场,积极开拓国内机会市场。在客源对象选择上,以青年市场为促销重点,努力扩大中老年游客比重。
四、旅游市场促销策略
1、宣传策略。
综合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优良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中药文化底蕴。充分考虑媒体的覆盖面、受众特点及费用,选择印刷品、报纸、路牌和互联网为主要媒体。编制旅游宣传大纲,统一宣传口径,突出“生态、度假、养生”主题。建立风景旅游网并与主要门户网站及专业旅游网站相链接。
2、公关策略。
在原有“中国()中药科技展览会”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旅游功能,将其升级为“中国中药文化节”,并使其制度化、定期化,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节庆活动。继续做好高姥山民俗文化节及其他民间节事活动,扩大招徕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围绕生态、休闲、养生三大主题,不定期地邀请新闻记者、作家、画家、摄影家来进行专题性采风活动。
3、联合促销。
加强与周边县市的旅游合作,积极融入浙中精品游线,新天仙配精华游线,诸永高速生态游线,走差异化开发、集约化促销的旅游合作道路。注重与横店旅游区的联合营销,利用其已有的知名度,提高营销效率。
在上海设立旅游宣传窗口,加强与上海各旅游企业的联系,针对上海游客需求联合推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
第四章旅游业空间布局
一、总体布局
县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空间布局可归纳为:“一核两轴三区片”。“一核”为大盘山——花溪核心旅游区,“两轴”指两条旅游发展轴线,“三区片”为好溪源旅游区、台地旅游区和高姥山旅游区。
二、旅游发展轴
1、轴线一:安文—深泽—新渥—双峰—盘峰—大盘—方前—安文
连接大盘山——花溪、好溪源、高姥山三大旅游功能区片,串联安文、灵山、新渥、天顶、百杖潭、双峰、孔氏家庙、高姥山、罗成岩、花溪、大盘山等旅游景区(点),形成环大盘山的核心旅游环线。
2、轴线二:安文—墨林—窈川—尚湖—玉山—尖山—胡宅
沿——新昌公路构筑连接大盘山——花溪、台地旅游区,串联安文、五公山、仑泉、谷将山、古茶场、皇城湖、水下孔、鞍顶山、夹溪十八涡等旅游景区(点),构筑旅游发展副轴。
三、旅游功能分区
1、大盘山—花溪核心旅游区。
区域范围:以大盘山、花溪为核心,包括安福寺、海螺山、古道红枫、徐公岩、园塘林场、昭明院、俺老孙生态农场、五公山、仑泉、源头等景区(点)。
资源特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别具特色的地质景观,悠远的历史文化积淀。
旅游功能:养生度假、登山揽胜、宗教朝觐、娱乐购物。
发展方向:整治花溪村,整合大盘山自然保护区与花溪风景区;逐步整合昭明院、俺老孙生态农场、园塘林场及安文各景点,使之成为核心旅游区;继而将源头旅游预备区纳入旅游区范围,进行统一规划与建设,力争在规划期末成为以药文化、名士文化为主要特色的AAAA级旅游区。在现有五公山、仑泉旅游预备区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将其整合成一个旅游区,并争取获批为以自然观光为主的AA级旅游区。
2、好溪源旅游区。
区域范围:以百杖潭为核心,包括灵山、新渥、黄檀林场、双峰、潘潭等景区(点)。
资源特色:三潭叠瀑,明清古建,药市菇市,森林公园。
旅游功能:养生度假、寻源探秘、生态观光。
发展方向:在现有百杖潭景区的基础上,加大建设力度,努力构建以度假观光为主的AAAA级旅游区。整合双峰、黄檀林场、灵山古建、新渥药市、冷水菇市、潘潭等景区(点)成为统一旅游区。
3、台地旅游区。
区域范围:以峡谷、台地为核心,包括十八涡、水下孔、洞天飞瀑、皇城湖、古茶场、谷将山等景区(点)。
资源特色:高峡平湖、苍松古道、瀑潭连珠、高山台地、茶海碧波、民俗文化。
旅游功能:休闲揽胜、品茗垂钓、拓展运动、娱乐购物。
发展方向:在现有夹溪风景名胜区的基础上,整合国家级文保单位--古茶场等特色人文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协调好小水电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积极培育尖山旅游接待副中心,争取独立成为以峡谷、台地风光和茶文化为特色的AAAA级旅游区。
4、高姥山旅游区。
区域范围:包括高姥山、孔氏家庙等景区(点)。
资源特色:串珠湖群、天上人家、江南塞北、高山草坡、孔氏家庙
旅游功能:登山揽胜、朝觐寻宗、休闲度假、观光农业。
发展方向:在加快高姥山旅游开发的基础上,纳入国家级文保单位--孔氏家庙等景点,形成以参与性农家度假与朝觐寻宗为主的综合性旅游区。
第五章旅游业时序安排
一、旅游业发展阶段
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个旅游地的发展一般经历探索、起步、发展、成长、稳固、衰退或复兴六个阶段。根据旅游业发展现状,正处于起步与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景区开发粗放,旅游产品单一,知名度不高,促销渠道狭窄,但游客数量开始出现明显增长,效益逐步显现。因此,必须在科学规划、明确方向的前提下,加快景区建设速度,完善旅游接待服务功能,拓展旅游产品,加强促销力度,使旅游业尽快步入发展阶段。
二、年度发展重点年度项目安排
年花溪风景区环境整治及百杖潭景区、夹溪十八涡景区续建工程建设,启动海螺山休闲度假区、“浙八味”中药材博物馆建设;开展花溪-夹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及云山旅游接待中心规划、古茶场文化旅游区规划。
年完善花溪、百杖潭景区建设,逐步开发建设夹溪水下孔景区、高姥山旅游区,启动云山旅游接待中心建设;完成全县农家乐旅游规划、玉山区域旅游规划,培育发展1-2处休闲山庄和农家乐旅游点;开展药膳研制;逐步开展大盘山药谷建设。
年全面启用海螺山休闲度假区;继续完善花溪、夹溪、百杖潭、高姥山旅游区建设;启动尖山旅游接待副中心、古茶场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建设;基本建成“浙八味”中药材博物馆;继续做好药膳研制与推广。
年基本完成大盘山—花溪核心旅游区建设及夹溪十八涡景区与水下孔景区的连线整合;启动百杖潭、高姥山旅游区二期、皇城湖休闲度假区建设,完善古茶场文化旅游项目;整合五公山—仑泉旅游资源并完成规划编制。
年基本完成高姥山旅游区、古茶场文化旅游项目、皇城湖休闲度假区一期建设;云山旅游接待中心、尖山旅游接待副中心初具规模;启动五公山—仑泉旅游区建设。
第六章旅游产品规划
一、旅游产品
(一)基本产品
1、观光旅游产品。
观光旅游产品是主体旅游产品。在规划期内应继续以观光旅游产品为基础,包括自然观光、民俗文化观光和乡村农业观光等。
自然观光:主要强化花溪平板长溪景观、夹溪峡谷景观、百杖潭瀑石景观、高姥山湖群草坡景观等,通过资源保护、植被修复、溪流整治和景观小品构建,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
民俗文化观光:筹建民俗文化博物馆,展示深厚独特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节庆活动挖掘龙虎大旗、炼火、高姥长旗、大纸马等民俗文化的底蕴,发展民俗观光。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古茶场、孔氏家庙、安福寺、灵山古建群、谷将山等景点,开展古建古迹鉴赏旅游项目。
乡村农业观光:大力发展以中药材、香菇、茶叶、高山蔬菜为主,包括香榧、板栗、山野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和特色养殖在内的乡村农业观光项目。在大盘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建设药种园,挖掘药文化内涵;配合百杖潭景区旅游开发,以仁川、冷水为中心建成香菇种植、观光基地;在台地现有茶园基础上发展以茶叶采摘、炒制为主的茶文化观光;利用高姥山高山蔬菜种植优势,为参与性乡村农家度假旅游服务。在特色养殖和森林食品基地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旅游观光功能的发挥。
2、度假休闲产品。
度假休闲将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格调。在稳定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度假休闲产品,使其成为吸引上海、杭州等都市客源的主要旅游产品。
依据的资源组合与特色,重点发展山地度假、森林度假、湖泊度假等度假产品,主要分别布局在高姥山、皇城湖二个景区(点)。高姥山重点突出避暑、农家乐、滑草等项目;皇城湖重点发展垂钓、水上运动、露营等项目。
3、养生保健产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产业日益成为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要充分利用“中国药材之乡”的美誉、得天独厚的中药材优势和健康的环境形象,“以药促旅,药旅结合”,大力发展养生之旅,吸引都市人群和亚健康人群,拓展银发市场。在各大宾馆、休闲度假区推出药膳、药浴、针灸、推拿等养生保健项目;在中药博物馆设立中医问诊堂。
(二)专项产品
1、科普教育产品。
中药知识普及:在中药博物馆利用标本、图片、音像等多种载体传播中药知识;在药种园开展“寻药、辨药、采药、品药”活动。
食用菌知识普及:结合云山旅游接待中心配套建设食用菌展示厅,介绍食用菌的类型、栽培、价值、辨别等知识。
生态教育:结合大盘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利用多种手段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并将生态教育融入到旅游活动全过程。
地质知识普及:地貌多样,冰川、火山、断层、断裂等地质构造明显,保留了目前全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冰臼群和国内最完整的“天下第一臼”、最大的冰臼瀑布及“天池”、平板长溪、断层湖、“浙中大峡谷”等典型独特的地质遗迹。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开展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向游客普及地质知识,提高游览兴趣。
2、体育探险产品。
利用以山地地形为主,山势雄伟,地形复杂、山林茂密的特点,在大盘山、夹溪峡谷、天顶、五公山、仑泉等地,开发登山、攀岩、定向越野、滑索、山地自行车、高山滑翔等拓展运动和探险项目。
3、农家乐产品。
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为特色的农家乐是备受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应充分利用农特产品种类多、质量优的优势,大力开发农家乐旅游产品。依托景区开发,在安文、尖山、大盘、仁川、高二等地开辟综合性农家乐基地。
(三)节庆活动
1、中药文化节。
在原有“中国()中药科技展览会”的基础上,将其提升为“中国()中药文化节”。通过中药文化节深入挖掘中药文化内涵,突出中药的药疗、药补、养生、保健功能。延长中药材生产链条,使文化节成为特种旅游的主要品牌。
2、玉山茶场庙会。
由纪念真君大帝--许逊发展起来的茶场庙会已有千年历史,在传统民间庙会(春社、秋社)的基础上,以茶文化为核心,组织树龙虎大旗、迎大凉伞、罗汉班、社戏及斗茶、茶艺表演等民间活动,使茶场庙会成为当地旅游的又一亮点。
3、高姥山民俗文化节。
充分挖掘的民风民俗、民间文化,将其在高姥山民间文化节集中展示,形成规模效益。
二、旅游线路开发
(一)省际线路设计。
1、上海、南京——杭州——:以上海为主要客源地和旅游集散地,通过沪杭、浙赣铁路或沪杭、杭金衢、诸永高速,串联嘉兴、诸暨、义乌等客源地。
2、厦门、福州——温州——永嘉——:以厦门、福州为主要客源地,以温州为旅游集散地,通过温厦、诸永高速,串联雁荡山、楠溪江、神仙居等精华景区(点)。
3、南昌——鹰潭——衢州——金华——:以南昌、鹰潭为旅游集散地,通过浙赣铁路、诸永高速,串联庐山、龙虎山、钱江源、双龙洞等精华景区(点)。
4、黄山——千岛湖——杭州——:以黄山、杭州为旅游集散地,通过黄山——杭州高速公路、杭金衢、诸永高速,串联黄山、两江一湖等精华景区(点)。
(二)县际线路设计。
除上述省际连线涉及的省内区域外,县际中程旅游线路包括:
1、诸永高速生态游线:串联诸暨五泄、东阳三都屏岩、仙居神仙居、永嘉楠溪江、乐清雁荡山等精华景区(点)。
2、新天仙配精华游线:串联新昌大佛寺、穿岩十九峰、天台国清寺、仙居神仙居等精华景区(点)。
3、浙中精品游线:串联丽水南明山、缙云仙都、武义温泉、金华双龙洞、义乌小商品市场、横店影视城等景区(点)。
(三)县域线路设计。
1、核心旅游环线:安文(云山)——大盘山—花溪——高姥山—孔氏家庙——好溪源(百杖潭、新渥中药材市场)——灵山——安文
2、城区旅游环线:安福寺——海螺山——古道红枫——花溪——新渥中药材市场——灵山——土特产市场
3、西北游线:安文———五公山———仑泉——古茶场(万亩(墨林)茶叶基地)----浙中生态茶叶市场----乌石农家乐——夹溪风景区
第七章旅游综合生产力的发展
旅游综合生产力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和其它软环境生产要素。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发展产业要素,调整产品结构,使产业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
一、旅游交通配套
以诸永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完善公路网和站场建设。在高速公路连接线和境内道路新建、改建中充分考虑“快进、慢游、快出”的旅游需求,尤其要满足环大盘山的“核心旅游环线”交通需求,做到便捷、安全。
结合康庄工程建设,以“增建干道,形成环线,改善路网,提高等级”为原则,提高花溪、百杖潭、夹溪、高姥山等主要景区的可进入性,加快主要景区间连接道路建设,完善景区内部道路体系。加强旅游区(点)停车场和公共汽车站的建设,完善景区道路指示系统,开辟花溪、百杖潭、夹溪等景区旅游专线,方便游客出行。
二、旅游住宿、餐饮设施发展
本着立足发展,面向市场,适度超前,合理布局的原则,以体现特色,突出风味,规范服务,创造品牌为指导,大力发展住宿、餐饮服务业。
建设安文(云山)旅游接待中心、尖山旅游接待副中心,在皇城湖、高姥山、花溪等地发展高档次休闲山庄,在各景区(点)周围引导发展特色旅店、农家旅舍,形成以星级饭店为主体,普通饭店、农家旅舍为补充,高、中、低档结合,大、中、小规模适度的旅游饭店体系。发展具有地方乡土风味的食品菜系,挖掘药膳、保健食品,在旅游接待中心区设立“美食一条街”,各旅游饭店推出“美食一品”,各旅游区推出特色民间土菜系列,加强乡土菜、药膳的宣传,努力创造餐饮品牌,争取到规划期末在省内形成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积极开展旅游饭店、“农家乐”的星级评定工作,加强社会餐馆的旅游定点管理,促进旅游住宿、餐饮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全县旅游住宿、餐饮接待能力。
1、安文(云山)旅游接待中心。
以云山区块建设为契机,整合安文现有旅游接待资源,主要发展二、三星级饭店,适度发展高星级旅游饭店,形成以住宿、餐饮、购物为主体,集休闲、娱乐、旅游宣传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接待中心。
2、尖山旅游接待副中心。
主要发展二星级饭店,适度发展三星级以上饭店,以在建的三洲大酒店、双星宾馆为基础,配套建设购物娱乐设施,为玉山旅游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旅行社发展
做大做实花溪、通达假日、海天等旅行社,适度发展国内旅行社。重点在于加强与主要客源地旅行社的联系,做好地接工作。加强行业管理,培训旅行社员工,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旅游购物与商品开发
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种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旅游用品和土特产。建立旅游商品生产基地,鼓励农民进行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的家庭生产。在云山设立综合性旅游购物市场,尖山、新渥开发专业性旅游购物市场,各旅游区开辟旅游购物点。大幅度提高旅游购物收入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
五、旅游娱乐业发展
娱乐项目建设是丰富旅游内容、延长游客滞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各宾馆、度假区应积极开发娱乐性、参与性、观赏性强的娱乐项目,设置晚间定点演出场所,提高娱乐档次和节目质量;花溪、夹溪、百杖潭、高姥山等旅游区应兴办以民俗风情为主各具特色的定时定点演出场。
六、旅游软环境建设
大力宣传“旅居兴县”战略,逐步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参与旅游业建设与发展的良好氛围。注重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职业教育,以适应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文化层次和技能的需要。开通旅游服务热线,建立旅游网站,并逐步发展为旅游服务的信息中心。
第八章年旅游业发展展望
一、远景展望
年,将成为省旅游强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经过15年的发展,旅游业将进入到成熟期,旅游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将得到充分体现,以生态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升级为以休闲度假、养生保健为主的高层次旅游产品,配套的专项产品已形成能满足游客不同需求的产品体系。成为形象鲜明、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服务规范的旅游目的地,其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保健产品在长三角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旅游产业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阶段。
二、发展目标
年接待游客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至年,旅游接待总量达到2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亿元。十年累计旅游接待量达到1500万人次,累计旅游收入达到60亿元。
第九章重点项目投资估算序号建设项目总投入(万元)“十一五”投入(万元)
第十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旅游管理体制
加快发展旅游业,确立其主导产业地位,必须加大行业决策直辖和行政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建设。总的原则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自主经营。
1、成立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成立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作为全县旅游业的决策和协调机构。主要负责全县旅游业的发展战略、重点投资项目导向、产业政策配套及旅游业法规建设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实现旅游业从单一部门管理向主管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协同管理的方式转变,增强旅游业的管理力度。
2、配齐配强县风景旅游管理局管理队伍,统一管理全县旅游业。
进一步充实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岗位职数,招聘旅游专业人才,以适应大规模旅游开发和充分行使行业管理权责的要求;旅游局应对全县旅游业实施统一管理,重点解决旅游部门与其它部门职能交叉、行政重复的问题。
二、实施政府引导的“合力兴旅”战略
旅游业的发展应在政府引导导下,调动各相关力量,走“合力兴旅”的发展之路。水务部门要正确处理小水电开发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尽快协助解决已经存在的“水问题”;农业部门在注重生态环境和社会效应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开发特色农业旅游项目;林业部门应在配合做好景区植被保护项目的同时配套规划生态公益林项目,以利发展森林旅游及有关的特色旅游;交通部门应尽量加快对旅游交通道路联网和道路升级改造,并重视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使游客在旅途中享受到安全舒适;宣传部门做好有利旅游发展的宣传工作,提高全县人民的旅游经济意识、自我形象意识、大局意识,树立“人人都是风景线”的观念;治安部门要大力配合旅游节庆活动的开展,保障旅游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三、建立适当倾斜的投资和财税政策
1、创新体制,加大旅游投入。
建设资金短缺是制约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为基本原则,创新投融资体制,形成多元化的旅游投资机制和经营模式,引导和促进全县旅游产品的改造提升和开发建设。
2、降低旅游投资税率,减免旅游企业所得税。
在县政府职权范围内适当降低旅游业固定资产方向调节税税率,并通过减征、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或在开业后三年内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予以旅游企业专门优待、特别扶持。
四、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生态可持续、社会文化可持续和经济发展可持续三个方面。实施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适量发展、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协调处理好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的关系,达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1、生态可持续。
旅游开发要遵循统一规划、依法开发、体现特色、合理利用、科学保护的原则,在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产品策划、企业经营、行业管理上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实行绿色开发,提倡文明旅游、卫生旅游、绿色旅游,培养绿色旅游市场体系和绿色旅游管理体系,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
2、社会文化可持续。
以合理开发为保护手段,充分挖掘药文化、名士文化等乡土文化内涵为旅游发展所用。古迹、遗迹、民俗要确定其资源价值,明确保护等级,拟定保护范围,以“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原则,加以修复,使其文化性和社会影响得以延续和发展,促进当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3、经济可持续。
在发展旅游业时,必须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与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相结合,建立健全旅游利益在各主体之间的公平分配机制,调动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的积极性,给社会带来更广泛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