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数字化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数字化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数字化技术

新数字化技术范文1

关键词:新技术;数字化;城镇地籍测绘;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117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镇,致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为保证城镇发展的合理性,需要通过地籍测绘获得一手资料,为进行合理的城镇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因此,职能部门应注重将新技术应用在城镇地籍测绘中,通过地籍测绘准确了解城镇土地资源的面积、位置、属性等内容,给城镇科学、合理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1]。

1 数字化城镇地籍测绘中新技术

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发展迅速,很多行业出现了较多新技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尤其在数字化城镇地籍测绘中3S技术的出现不仅保证了地籍测绘信息的准确性,而且提高了地籍测绘效率,减少了地籍测绘的成本投入。3S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遥感技术(RS)的统称,接下来逐一进行探讨。

1.1 GPS技术

GPS技术利用GPS定位卫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导航、定位等,其中信号接收机、地面监控系统以及卫星是GPS的主要构成部分,不仅操作灵活简单,而且速度快、精度高,因此被广泛应用在较多领域之中。GPS技术是地籍测绘中的关键技术,是地籍测绘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地籍测绘的实施主要借助GPS的精确定位功能,其工作原理为:以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基础数据,利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方法,对待测点进行准确定位。利用GPS技术进行测量时,尽管存在多路径效应、大气传播以及接收机钟差等误差,不过相对定位时可消弱或抵消,使得定位的精度大大提高[2]。

1.2 GIS技术

GIS技术是地籍测绘中常用的技术,尤其在空间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以及构建模型等方面的应用率较高。GIS技术优势明显,主要表现为:多源矢量数据集成能力强大、分析地理空间信息快捷,而且可演化地理过程,具备空间辅助决策支持功能,是当今地基测绘应用的较为常见的技术。GIS技术的实现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对地球上发生的事件及出现的现象进行成图处理后加以分析,给人们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提供数据参考,这一点在地基测绘中尤为突出。

1.3 RS技术

RS技术是一种远距离、非接触测量技术,借助安装在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感仪器,利用电磁波的反射性能,获得待测目标信息,形成分别率不同、形象化的遥感图像,实现对地面资源的监视及遥测,具有全天候工作、获得信息量丰富等优点。地籍测绘实际工作中,规模性大比例尺地籍图的获得主要借助RS技术采集航拍遥感影像,而后经过外业调绘以及室内专业处理获得所要的地籍图。

2 新技术在数字化城镇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3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地籍测绘水平,保证了地籍测绘质量,因此加强新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探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1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就目前来看,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主要与数据传输技术结合使用,两种技术综合起来被称为RTK技术。地籍测绘时利用RTK技术实现对土地、地籍要素的信息采集,一般情况下借助流动站及基准站实现。为保证地籍测绘质量,测绘过程中应将基准站布置在视野开阔的位置,避免建筑物、高大树木的遮掩,当附近有高压线存在时应保证与高压线的距离超过50m。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不能将基准站布置在电磁波干扰严重的区域。大量实践表明,将RTK技术应用在地籍测绘中不仅测量精度符合相关规范标准要求,而且使地籍测绘效率得以大大提高。

2.2 GI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IS技术是地籍测绘中常用的先进技术,并且有向着智能化、系统集成化、数据多维化以及数据标准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提高了测量数据的精度。在进行实际地籍测绘工作中通常依据不同地形结构、测量需求等内容将GIS划分成若干标准控件,并利用可视化工具将其加以集成,形成相关的GIS应用,以满足不同测量需求[3]。另外,考虑到地基测绘中包括较多专业内容,尤其包括权属关系变化、地籍形态改变等诸多变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籍测绘工作难度,而将开放型GIS技术应用到地籍测绘中,不仅可保质保量的完成动态测量工作,而且还能将一些变化呈现在地图中,为城镇的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2.3 R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RS技术在农业、建设、土地资源规划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更为突出。R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动态监测方面,即,对土地变更、利用、动态等的监测。利用RS技术对土地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需经过选取数据、处理数据、提取变化信息以及评定监测精度等环节,其中选取数据通常选择高精度的卫星数据,必要情况下参考GPS数据信息。数据处理主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以保证数据处理的精确性。提取变化信息的目的在于通过信息前后变化,在了解土地资源类型、尺寸、面积的基础上给规划的合理性提供参考。对R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动态监测精度进行评定,为进行准确的地籍测绘奠定基础。

3 总结

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城镇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为保证城镇健康、合理的发展,需充分做好城镇发展过程中的地籍测绘工作。考虑到地籍测绘在城镇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给城镇的未来发展及合理规划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相关部门应加强地籍测绘新技术的研究,并综合分析我国城镇发展规律,将其应用在城镇地籍测绘中,不断提高地籍测绘质量及水平,为提高城镇土地资源利用率,确保城镇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天宇.GPS技术在城镇地籍测绘中的运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4):34.

新数字化技术范文2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digital proces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electronic records becomes increasingly high, and it is widely used in daily office and the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university records management,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digital files in the application are analyzed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digital files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file management by digital means.

关键词: 电子档案;档案管理;高等学校

Key words: digital files;file managemen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221-03

0 引言

档案数字化的含义是以馆藏档案为依据,在档案内容信息不改变的情况下,将原来档案的内容以及信息进行数字化的转变,使得档案由固有存在的书本形式转变为数字形式,这样的举措使得档案信息社会化,将原本难以查询到的档案资源进行社会共享。档案的数字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信息体,因此对其信息化的过程会相对简单。

1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涵义

档案是对历史的一种记录,它将历史以一种信息的方式记录下来。但从根本上来说,数字化后的信息并不仅局限于对档案本身所记录信息的转化,它还包括了原始信息与社会其他信息所融合而形成的范围更广的信息。这种意义上的数字化可以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最基础的数字信息化,是将档案中的内容信息进行数字化;二是广义上的数字化,它将档案信息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而形成的数字化集合。因此,档案数据化的目的就是将档案中的信息与社会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糅合并加以利用,在社会中广泛的传播使用。这两个方面是互依护存的,档案信息被公共社会分享后会接纳一部分的社会信息,并与社会中的一些信息进行融合,从而得以广泛的传播与交流,使得其形成另外一种形式的广泛意义上的信息。

2 高校档案管理现状

这几年的高校的发展迅速,学生的总数逐年增加,高校的教职工也呈几何数位上升,这样的增长势头使得数以千万的档案每年都在不停的变动,这些档案的维护、更新都需要人员去管理,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挑战。而高校中的档案记载着学生、教师们的各种成绩以及各种教学活动的记录,其意义对于高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高校档案管理在高校的各种工作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的高校档案管理还存在着一下的几个现状:第一,工作量很大。高校的环境较为特殊,因此,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学生与教职工出入高校,这也导致了高校的档案数据在不停的变动,再加上学生的就业以及继续深造的种种情况,档案的数据变化呈现出了数量大、变动频繁的特点,还有其他档案的维护、更新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也使得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量变得十分巨大。第二,高校档案的电子数字化程度还有待提升。当今世界,电子信息技术是十分发达的,其处理信息的高效、稳定性是十分优良的,但在目前高校档案管理中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其信息处理的优势。目前高校档案的存储主要还是以纸质档案为主,电子信息管理手段还仅被运用为检索、备份等一些辅助的功能。对档案的数字化还处在推广的阶段,档案管理人员对电子信息管理程序以及软件的选择还不能充分的将电子信息技术使用在档案管理中。第三,档案管理的操作标准程度不高。由于各个高校的规章制度的不同以及其规范的差异,导致了各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步调不一致,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互相抵触的情况,这也成为了档案管理工作高效化的障碍。第四,档案传递频繁。学生的入学、转学、毕业等情况每年都会遇到一大堆,这样的情况使得他们的档案也随着学生到处转移,跨省、跨国等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使得档案转移工作的困难度又大大增加,其效率也比较低下。

3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高校档案管模式创新的方向

只有创新才能求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高校档案管理的旧模式也需要创新来改变,在这个时刻改变的时代,高校档案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够跟上社会的节奏,使得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

新数字化技术范文3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摄影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确保了新闻中采用图片的质量。对于数字化摄影,人们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探讨该技术为新闻摄影带来的优势和便利,没有对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极大地限制了新闻摄影质量的提升。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让人们方便地完成对摄影图片的修改,导致人们不能够获取原始的图片信息,影响图片中表达内容的真实性。因此,本文将数字化背景下新闻摄影作为研究重点,力求寻找能够提高其摄影质量的措施。

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新闻摄影带来的问题

新闻摄影不同于一般的摄影,对图片中表达内容的真实性要求较高。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新闻摄影带来和较大的便利,避免了摄影作品多次使用后出现的质量问题,同时也方便了对图像的编辑和修改。但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也为新闻摄影技术的应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1)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摄影人员提供了非常强度的图像编辑工具,能够方便完成图像颜色、亮度以及对比度的调整。同时还能够实现对图片的剪裁以及合成等,达到多个照片的编辑。虽然多个图片之间的剪裁和合成能够实现对图片表达效果的提升,但是会影响照片的真实性,彻底颠覆了眼见为实的理念。这对新闻图片来说,会影响新闻内容的真实性,降低人们对新闻报道内容的信任情况,影响新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2)过于依赖后期处理。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摄制图片的后期处理,消除前期摄影中存在的各种缺陷。所以现阶段很多摄影人员在图片拍摄中的责任意识较差,拍摄的图片质量难以达到新闻对图片质量的要求,增加了图片后期处理的工作量和难度。

(3)影响新闻表达信息的全面性。新闻中使用的一部分图片能够充分反映其拍摄的时间以及位置等信息,但是经过处理之后,图片中的这些隐含信息就会被修改,影响人们的判断。

二、提高新闻摄影质量的措施

为了能够得到质量更好的图片素材,提高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提高摄影人员的职业道德。不论哪个行业员工,都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从而规范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对于新闻摄影人员来说,更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才能够真正保证其提供图片的真实性。一方面摄影人员要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其工作的监督,加大对造假人员的谴责和处罚力度。

(2)组织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为了能够帮助摄影人员获得质量较高的图片,新闻中跟摄像相关的部门要不断加强对其员工的培训,使其掌握摄影的基本技能以及摄影机调整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摄影人员才能够将设备参数调整到最佳,并且采用正确合理的拍摄方法获得所需要的图片素材。

(3)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对于新闻摄影人员来说,其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拍摄技能外,还要具备较高的新闻意识,从而及时抓拍到具有较高价值的内容。这是由新闻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它只能够发生一次,不能够重复,所以摄影人员要能够及时捕捉到跟新闻报道相关的图片。

三、新闻摄影未来的发展趋势

各种数字化设备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新闻摄影人员,特别是现阶段非常流行的随拍,让更多人参与到新闻中来。因此,其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为:

(1)平民化。传统情况下的新闻摄影是一个专门的职业,由电视台或者报社专门的人员组成,要求其掌握一定的图片拍摄技巧。但是随着移动设备功能的不断强大,人们可以利用其随时随地进行图片的拍摄,让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新闻摄影人员,实现了其职业平民化的发展。

(2)网络化。传统情况下的新闻摄影内容是通过电视和报纸来体现,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其手中的移动设备将拍摄到的新闻图片随时通过网络传播出去。网络化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新闻图片传播的速度和效率,真正体现了新闻实时性的特点。

(3)数量化。移动设备中照相功能的使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便利的信息记录方式,它比传统文字信息更加直观,记录的内容更加真实。因此,现阶段人们使用图片的概率越来越大,如我们最近非常关注的扶老人事件,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人们都习惯先拍个照片,并且将其发到朋友圈或者博客。这就造成了网络中大量图片新闻的出现,使其呈现出了量大质低的现象。

因此,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保证新闻中使用图片拍摄信息的真实性,尽量降低图片编辑工具的使用。特别是在一些具有一定论证价值的图片中,如警方办案需要的证据图片等,要确保跟其相关新闻中使用图片信息的原始性,避免其出现任何信息的更改。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强对数字图片真实性鉴定技术的发展,从而确保在各种类型新闻中使用图片的真实性,确保图片中表达信息的真实性。

四、结论

当今时代是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包括了数字化的摄影设备、数字化的图片播放设备以及数字化的图片编辑设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图片处理的高效工具,提高了图片的美化效果。但是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给新闻中图片的使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影响了其表达信息的真实性。因此,本文先探讨了当前数字化技术给新闻摄影带了的问题,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杨杰.新闻摄影发展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2(9):231.

[2]盛希贵.数字化时代新闻摄影实践面临的挑战[J].国际新闻界,2007(02).

[3]王志荣.论数字化时代新闻摄影的特性及实现策略[J].文教资料,2010(1):92-93.

新数字化技术范文4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电子式互感器

0 引 言

泰和220kV变电站位于吉安市泰和县城东北方向约9km的泰和工业园创业区内,采用户外常规敞开式设备。变电站建设规模:主变压器本期1×150MVA,220kV出线本期出线4回,110kV出线本期出线4回,10kV出线本期出线8回,无功补偿本期装设2×7.5Mvar并联电容器。220kV、110kV采用双母线接线。10kV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本期单母线接线。

1 电子式互感器

电子式互感器遵循GBT20840.7/8(IEC60044-7/8)标准。据不完全统计,电子式互感器已在国内数十个110kV、220kV电压等级变电站成功投运,最长的运行时间达5年。电子式互感器在220kV变电站的应用已从初期的间隔挂网运行、整站试点逐渐进入到实际工程推广应用阶段。

1.1电子式互感器在泰和变的应用

220kV及110kV互感器均采用数字输出的电子式互感器,10kV互感器除主变进线柜内装设电子式CT外,其它开关柜内则装设常规电磁式互感器。

采用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基本原理是采用罗氏线圈传感器将一次电流转换为弱电信号,再经A/D转换成数字信号后通过光缆送出给接收端;电子式电压互感器采用电感(或电容)分压器将一次高电压转换为弱电信号。整个电流采集、分压装置的体积都很小,转换装置可以共用一个,故完全可以将电流、电压互感器整合为一个设备。目前220kV电压等级及以下,国内大部分电子式互感器生产厂家也已经将这种整合应用于实际工程。

1.2 电流互感器

220kV各间隔、主变三侧间隔采用有源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并按保护双重化要求配置,线圈配置原则为2个保护线圈,1个测量、计量线圈,准确级分别为5P级、5P级、0.2S级。

110kV均按照保护单套原则配置有源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线圈配置原则为1个保护线圈,1个测量、计量线圈,准确级分别为5P级、0.2S级。

10kV各间隔(主变进线除外)互感器仍选用常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1个保护线圈、1个测量线圈、1个计量线圈,准确级分别为10P20级、0.5级、0.2级。

1.3 电压互感器

220kV和110kV的母线PT由于采用数字式输出,合并器替代了常规电压切换回路,故设计采用每条母线配置具有2个二次电压输出端的有源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准确级次为0.2/5P级、5P级。10kV电压等级采用常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配置2个三相二次线圈,1个开口三角线圈,准确级为0.2级、0.5级、3P级。

本项目不配置单独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而采用将其分压线圈合并装设在线路内侧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中的组合方式,其准确级为0.2级。此方案对于保护装置重合闸检同期、检无压功能和监控的同期控制均无影响,而线路外侧接地刀的防误闭锁问题可以通过线路外侧加装高压带电显示器来解决。

1.4 电子式互感器与隔离开关组合

整合完毕的有源电子式互感器体积较小,重量也很轻,与外界接收装置的联系只是一根光缆。为压缩间隔纵向尺寸、节省占地以及降低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将部分间隔的电子式互感器与双柱水平断口隔离开关进行设备组合,将电子式互感器安装在隔离开关静触头侧设备底座上,与隔离开关静触头共用一个支架。

2 电缆设施

数字化变电站中过程层网络的出现和应用极大地优化了二次电缆的数量。二次盘柜至配电装置以及不同二次盘柜之间的控制电缆几乎完全被取消,而改之以少量光缆代替。二次设备间内多为光纤接线,屏内端子排数量只有常规盘柜的10%左右,因而施工接线工作量极少。由于采用电子式互感器,光纤传输,使得全站的电缆大大减少,为简化电缆设施提供了条件。

3 监控系统

全站采用IEC 61850通讯体系结构,分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各层之间通过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相连,两层网络相对独立。

全站以太网全部采用百兆以太网(100Mbps),重要网络双重化配置。过程层网络按间隔划分冲突域,模拟量采样数据通过点对点串行方式传输,GOOSE信息则单独组网。

3.1 监控系统组网方案

站控层网络方案:站控层网络采用100Mbps工业以太网,并按照IEC61850通信规约进行系统建模及信息传输,通讯介质采用光纤。监控网络冗余化配置双以太网,保证单一网络故障时不失去任何功能。经功能优化,保护信息网取消,保护设备与信息子站通过监控网络交换信息。故障录波网仍予以保留,故障录波系统与信息子站通过该网络传递录波信息。10kV配电装置采用间隔层设备下放的布置方式,因而构成位于就地的站控层网络。该网络采用双重化100Mbps以太网,通过级联方式与远方站控层网络相连。

3.2 GOOSE网络

站内开关量信息通过GOOSE网络传输,实现二次设备的互联互操作,因此GOOSE网的安全可靠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能否稳定运行。影响GOOSE网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是交换机的可靠性,故考虑提高GOOSE网的冗余度,优化网络配置,选用工业级光交换机,并采用少接口多台配置原则。

220kV GOOSE网络按双网配置,满足双重化保护的要求,两个网络应相互独立。网络采用星型拓朴结构,每个220kV线路及母联间隔配置两台交换机;220kV系统配置两台220kV公用交换机,分别接母线保护、录波等设备,并和主变GOOSE网相连。220kV各间隔交换机分别布置于各间隔保护屏上,公用交换机布置于220kV公用测控柜。

3.3 五防闭锁系统

全站不设独立的微机五防工作站,监控系统具有五防闭锁逻辑功能,可以实现站控层、间隔层和就地三层结构的五防闭锁。监控主机实时采集全站断路器及刀闸位置状态,对遥控指令进行闭锁逻辑判断,禁止误操作指令执行。间隔层具有完善的防误闭锁逻辑软件,测控单元及智能终端按电气一次间隔配置,能独立实现本间隔的操作闭锁逻辑;通过从站控层以太网获取公共信息,在间隔层还可以实现与本单元以外设备之间的综合操作闭锁功能。

为了实现各出线侧地刀的安全闭锁功能,在220kV、110kV线路侧加装了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将线路侧的带电状态作为操作闭锁条件之一,参与监控系统闭锁逻辑运算,以实现出线地刀的防误闭锁。

5 结 语

新数字化技术范文5

关键词 提花织物;数字化;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TS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4-0036-02

中国传统提花织物设计在千百年来由于受到织机改造的严格限制,设计的织物以及提花织物,在平面设计模版中都是通过经线和纬线的运用来设计的,这一设计不同于通过经线但旋转的纬线的多色织物构建的设计。设计过程沿用手工设计图案绘画和着色,提花织物结构由于受限于手工的工艺,设计上一直是被动的机械模仿过程。而且在提花织物设计上很容易被别人盗用。提花纹织CAD系统软件的应用提高了提花织物设计的工作效率,解决了在提花织物方面的结构设计,但设计理论和工艺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平面设计模版上。

为实现提花机的高速化,由使用统一标准连续纹板的提花机取代原来使用单块纹板的提花机,并由此提出了提花织物设计快速化的要求。数字化的提花技术包含了由提花织物纹织CAD系统代表的辅助设计技术和由电子提花机及新一代织机代表的数字化生产技术。该技术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都运用了完全数字化控制,它为改革传统的提花织物的平面设计模式提供了技术基础。在数字图像和相应的设计方法色彩模式的启发下,由最初研究是为数字化的提花而创新的设计方法就是所谓的分层组合设计模式,无色和有色。无色和多彩在这里不仅仅指提花织物的色彩效果,也指结合数字图像的原则设计成提花织物的设计方法。在实践中,无色数字化的提花设计是在数字化色彩理论的无色模式(消色差理论)和传统的单层编织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进一步结合几个单层结构,多彩的拥有复合结构的数字化提花织物就可以被生产了。

1 设计原则和方法

1.1 无色数字化提花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无色提花织物的设计理念来自于灰色模式和数字化灰度图像设计。根据色彩理论,消色差的颜色由黑色,白色和一系列的中性灰色组成。类似地,在数字彩色模式下,无色图像都可以以灰色的模式来呈现和处理,该模式不包含颜色信息,如色调,饱和度等,只有在最高亮度值下显示白色或者在最低亮度值下显示黑色的某个亮度值。除了这一点之外,所有的彩色图像可被转换为一个“消色差效果”无色的图像,这个图像中包含由比特长度控制的不同灰色度。在正常的视觉条件下,人眼可以区分设置范围在64-100的灰色度,所以设置在64-256(6-8位)灰度的图像或许可以基本满足在运用无色数字化模式的数字化提花设计中的任何要求。

图1 数字域编织的五线缎

织物在结构设计中单层结构和灰度图像在处理方法方面有明显共同点,即,由阴影编织设计的单层结构可以以类似灰色图像的灰度的方式来表现提花织物。正如图1中所示,五线缎可以设计成一个整体系列的织物,这个织物可进一步用于建立相应的用于结构设计的数字化编织数据库。这种设计方法被定义为“数字化色域编织”和“编织数据库设计”,设计的色域编织和计算机灰度图像的处理方法结果一致。事实上,色域编织的设计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编织的数量是不变的。

1.2 多彩的数字化提花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多彩的数字化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是复杂的,它通过分色,分层设计和重组整合了结构和颜色。图2显示了设计过程,其中数字化的无色图像可以通过下面的四种方法得到,即,由三原色,原色,指定颜色和彩色图像时直接变色的色分离。当灰度图像设计时,它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特征的每一个灰度图像被选择用来设计单层结构。在结合了几个无色的单层结构之后,提花织物的复合结构就会成形,这样就能够表达丰富的复合色效果。

图2 多彩的数字化提花织物的设计过程。

1.3 全着色性复合物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机织织物的着色不同于打印的颜色和计算机数字化颜色的非透明颜色的复合着色方法。如果相互覆盖效果在织物结构的经纱和纬纱之间产生了,并超出控制,那么面料的混色效果都是不确定的,因为出现在织物表面上的经线和纬线的颜色将随机的消失。为了获得一个稳定的着色效果,全着色复合物的结构对在一个分层的组合模式中设计的数字化提花织物来说是最重要的。

根据机织织物的非透明和复合着色的原理,在并排的彩线的目标观测距离内,人们看到的仅仅是和色纱的浮动改变不同的复合颜色。当并列的线条可以自由组合,但在编织结构中没有制造的覆盖效果时,那么这些复合的着色可以视为一种拥有全部彩色效果包含所有复合色的颜色信息的合并线,而且这种织物的结构可以命名为“全着色结构”。在全着色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有限的颜色的线,在分层组合模式中设计的拥有精确着色效果的数字化提花织物能够被识别,而且某种程度上能够使得机织织物像打印那样设计的既方便又多彩。全着色复合结构的关键技术点是在色域编织设计的过程中为主编织能够建立一种技术上全着色的点。如果没有全着色点被破坏,任何来源于原编织设计的复合编织将满足于无支持的结构和全着色的效果。只要全着色的点存在,那么按照组合单个编织的相同的组合方法,在不同编织数据库中的编织能够被自由的组合,而且复合编织都能够满足于无支持的效果。在数字化提花织物结构以和复合编织相同的方式组合之后,数字化提花织物的复合结构也能够表现出无支持和全着色的效果。

2 数字化提花织物的设计创作

由于分层组合设计模式和全着色复合结构设计的创新解决了提花织物结构数字化设计的技术问题。并且已经奠定了数字化提花织物创建的基础。因此,通过发展数字化提花织物的创作,和传统的提花织物设计方法相比,应用数字化设计技术的优越性能够被充分的体现出来。

2.1 全色彩阴影调色板设计

设计概念是使用四原色——三个主要颜色的线(青色,品红色和黄色)与一个黑色的线程,再加上四层全着色复合物结构设计,拥有三种原色度的全彩色阴影调色板能够被识别出来,其中黑色是用于调整颜色的亮度。

所以在分层组合设计模式下,设计全色彩复合结构能够满足设计有全色彩阴影效果的数字化提花织物的技术要求,而且也能够使得数字化提花织物生产印刷般的色彩效果,这个效果不可能由传统的提花织物平面设计模式处理。

2.2 数字化提花织物设计的创新效果

就创新的设计方法而言,数字化提花织物的设计既能在真实的效果仿真面料的设计中处理,也能在创新效果的面料设计中处理。和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数字化提花织物的模拟效果设计不仅造成更多的真实效果,而且能够大大增加设计的效率。数字化提花织物的创新性的设计能够完全展现分层设计模式的优点,也能产生风景如画效果的织物,这个织物不能用传统的设计方法生产出来。

毫无疑问,提花面料通过编织纹来表现其艺术效果。基于数字化织物结构的设计变更,数字化提花织物的独特艺术效果会被创造出来。由于分层组合织物结构是一种以无支持的全色彩效果为特征的复合结构,如果以仿真设计效果为基础,通过改变每层的组成结构,那么不同的展现独特编织效果的数字化提花织物的艺术创作被生产出来。

3 结论

在运用数字化技术到提花面料的创造和设计,替代了传统的提花织物平面设计模式。在这项研究中,关键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提花织物设计中有着革新性的突破。由于设计有数字化全着色复合结构的数字化提花织物,在没有对数字化图像的选择的限制的条件下,拥有提高合理的表面混合色到百万数级的能力,所以在模拟设计和创造性设计中的数字化提花织物能够和数字化图像印刷那样方便地被加工出来。数字化提花织物设计在数字时代的最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Osaki,K.(2003) High Quality Color Reproduction on Jacquard Silk Textile from Digital Color Images, AUTEX Research Journal,3(4),173-179.

[2]Zhou,J.(2003) The Principles and Framework of Research on Digital Jacquard Fabric,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4(3),17-19.

[3]Zhou,J.,Ng,Frankie,Gong,S.(2006),China invent patent. CN200510050041.2.

[4]陆宗鲁.织物数码印花若干问题探讨[A].全国特种印花和特种整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

[5]数字化提花印花技术助力丝绸制造业[J].中国纺织报,2011-08-08.

[6]李颖.中国古代织机改造与丝绸提花织物纹样的发展演变[D].苏州大学,2006.

新数字化技术范文6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数字绘画;特征;展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也在不断地前进,新媒体的出现也在推动者艺术的创新,数字绘画属于数字图像艺术的一种,也是新媒体艺术的创新产物,新媒体的技术发展引领数字绘画的到来,呈现出不一样的艺术价值,逐渐成熟的数字绘画艺术开辟出了人类艺术的新领域,实现了艺术的大变革。

1 新媒体技术下数字绘画的特征

1.1 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技术指的是具有互动性和数字化的电子传媒,其主要存在于网络之中,是伴随着科技的力量而发展的一系列的媒体的总称,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信息的交流和技术的创新能推动艺术的前进,随着商业不断地发展,新媒体技术创新所产生的艺术形式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使得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产生了无限的可能。作为一种客体的存在,新媒体技术产生的新的艺术形式具有互动性,技术的保证让新媒体艺术更好地发展,使得艺术的形式更加丰富,让数字绘画艺术也在发展中颠覆了传统。

1.2 数字绘画艺术

数字绘画艺术作为数字图像艺术的一种形式,企业氛围静态数字图形和动态数字图形,数字绘画艺术属于静态数字图形。数字绘画艺术指的是电脑绘画,通过电脑技术的特点结合艺术的创新,利用电脑软件创作出新颖的作品。数字绘画艺术随着全世界第一台电脑的产生而不断地发展,操作电脑也成为新一代艺术家不可缺少的部分,将传统的创作理念结合科技的力量和工具创造出内容独特、形式新颖的作品,展现出作品的价值,是目前数字绘画艺术创新的方式。艺术家将互联网作为美术馆向人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利用电脑向公众展示作品,新的技术促进了新的媒介,数字绘画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创作方式,也改变了欣赏艺术的形式。

2 新媒体技术下数字绘画的创新

2.1 数字绘画的题材的创新

“题材”是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的灵魂,题材也是艺术展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绘画艺术作品直接描述的对象,是向人们展现出真实生活和情感的因素。在传统的数字绘画的题材都是来源于生活,展现出绘画家的生活和情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逐渐开阔,能随时随地了解全世界各地的风俗民情等等,人们的创作思想也随之改变,数字绘画艺术家往往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提炼、感悟,从而加工成为艺术作品,结合媒体的虚拟化特征,艺术创作题材降低成为媒介素材。

大量的网络游戏、漫画、影视的出现,也让数字绘画的题材不断地改变,要从视觉上给人们带来新奇的感受,特别是在虚拟游戏中,数字绘画的创造主要以人物为主,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虚拟成电子图像的形式,将现实生活搬到互联网中,利用数字复制的形式创作题材,也使得数字绘画艺术的题材进一步改变,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展现出画面的视觉化、娱乐化和游戏化,满足大众的审美标准。

2.2 数字绘画的创作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绘画都是利用画笔在纸上创作,而数字绘画则是采用电脑里的绘画工具的硬件和软件,硬件指的是电脑本身,软件则是图形图像绘制软件,风格迥异的绘画工具也使得传统绘画与新媒体技术下的绘画创作方式有着极大的不同。传统的绘画主要是受到材料的限制,数字绘画则统一了绘画与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复杂的电脑硬件和绘图软件之下模拟实现造出不同的绘画效果,产生不同于传统的新颖绘画作品。

利用电脑等绘画工具摆脱了传统绘画中物质条件的束缚和限制,数字绘画只要掌握软件的操作就能创作出创新的绘画艺术作品,利用绘画板还不受到绘画错误的影响,在数字板上的绘画一旦画错还能退回重画,这对于传统的绘画大大地节约了绘画的时间,摆脱了绘画步骤的限制。数字绘画能依靠绘画软件中的多样化的效果呈现描绘出物体不一样的特征。例如,绘画软件中的羽化、模糊、复制、滤镜等等,都能产生不同的绘画效果,使得创作的方式更加简易和丰富。

2.3 数字绘画的传播形式的创新

传统绘画作品的载体都是纸张,而且不易复制,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下的数字绘画则出现了不一样的变革。绘画的载体变成了数据,通过数据可以记录数字绘画中的色彩、图形、线条等一切视觉信息。数字绘画可以保存于电脑,具有数字化、虚拟化的特征。由于数字绘画的特征,数字绘画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可以保持百年颜色、效果不变,不存在任何会消失的问题。因而,数字绘画的传播途径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传统的绘画需要以纸张的形式传递,而且易损坏,数字绘画则不同,只要通过运行的电脑、显示器、主板、网络等就能在短时间内传播至全世界各地,数字绘画的形式不仅大大解决了传播的时间和成本,而且也保障了作品的原汁原味,向人们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绘画作品。

数字绘画的储存不依靠任何具体的载体,只要将绘画艺术作品传播至网络,也能形成网络美术馆,人们不再需要到实地的美术馆进行参观,在网络上就能轻松地浏览全世界画家的作品,形成了更加强大的传播形式。

3 数字绘画的未来展望

相比较于传统绘画,数字绘画是时展的必经之路,是传承了传统绘画的文化和艺术不断发展而来,是结合了时代的特征而产生的艺术形式,在这个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数字绘画的独特传播形式和互动形式,让人们能欣赏到更多的优秀的作品,随着网络媒介的传播,也给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带来了革命性的契机,数字绘画不受到材料的限制,其强大的虚拟模拟的传播形式为绘画艺术的穿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画家能通过多媒体艺术的构建,想象出更多的艺术形式和内容,数字绘画有着更强的适应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融入公众的生活,对公众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体现出数字绘画的价值。

面对具有优势的数字绘画艺术,我们不仅要结合传统的绘画艺术的特征,也要抓住数字绘画艺术的优点,两者相结合,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让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4 结语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在进步,艺术也在不断的创新,产生了更多的新的艺术创新方式,数字绘画艺术在创作形式上的创新能带来更多艺术内容的创新,利用强大的媒介的传播性质能让数字艺术产生更多的可能,不断创新和发展数字艺术的内容也是画家需要不断努力的方面,结合传统的绘画艺术的文化特征,使用数字艺术的多样化的创作形式,才能创造出更多精彩、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邓金玉.当代技术变革中的艺术生产力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54-55.

[2] 曹先兵.数字绘画的特点及创作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