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商管理就职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商管理就职方向范文1
1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向
1.1进行人才需求定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纵深发展,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仍在攀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我国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产业结构需要,对专业经济管理人才如物流管理、精算会计、财务管理等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其二,我国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股权改革不断完善和深入,使我国企业管理不断步入证券化市场发展的轨道,对懂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呈攀升势头。最后,在我国资本化进程改革过程中,如何参股,如何融资,如何使个人和企业利益最大化等等一系列的金融理财活动,需要越来越多的懂经济的管理人才为之服务。
1.2针对专业市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虽然市场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扩大,我们要满足量的需求,但是我们仍不能放松对质量和知识结构的更高要求和对专业板块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对人才培养必须更具有专业的特色,这也就要求我们更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普通本科类院校能否在社会上办出特色学校特色专业,能否让我们的毕业生很好和企业接轨,能否让毕业生快速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和技术要求,能否让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与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相一致或匹配,这些都是我们高校人才培养和定位应考虑的问题。首先,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都要和钱打交道,所以在思想道德教育和信仰上应该有标准有目标,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诱惑下坚定信念适应经济和社会需求;其次,我们还要让我们的学生多层次化,使其既懂管理知识、又对某个专业领域熟知,又具有较强的市场把控能力,能让学生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互联网等各个行业都具备一技之长,分级分领域设计培养方向,让我们的学生成为随时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有目标有方向有职业规划的高素质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这才是我们办学的最高宗旨。
2把专业能力提升作为主线,设计合理的课程构架
针对前面所述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工商管理专业主要是以量和特色作为亮点,因此课程设置不仅要考虑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毕业生在企业的职业岗位群的针对性。所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2.1基于能力要求下的专业课程设置
工商管理方向的培养,应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打造,笔者觉得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道德思想的培养,没有坚定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将会在纷繁的经济诱惑中迷失自我。二是应有坚强毅力的训练,做经济和管理的人定力和体力都很重要,只有强大的定力才能在经济危机或管理危机中保持清醒头脑做出正确判断。所以,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包含很多内容的,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环节。三是和用人单位共同研究制定理论和专业课程体系,认真设计课程顺序,根据企业岗位群和行业特点组织和构建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突出精炼、合理、有序、针对性强和课程信息量大的特点。
2.2分级分领域设置课程体系,充分考虑企业的岗位需求
普通高校就是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工商管理专业更是如此,所以在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到与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相结合,针对不同的行业的职业特点对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要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把工商管理专业岗位细分(工业企业、银行、保险、物业等),对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物业管理、企业会计等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结合企业的岗位要求构建核心知识能力的模块,融入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由于我们在校教学学时有限,构建专业教学模块是一定要做到:第一,应把工商管理专业最前沿、最新成果、最新概念原理和操作技法不断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之中。第二,要针对职业岗位内容的不断变化、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及时对管理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修改,以便适应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第三,要认真筛选课程构架和内容,把知识性、应用性有效结合。
2.3注重职业资格标准的对照,加强“对证施教”的要求
管理人才培养应该既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正常的学历毕业证书,同时课程体系教学中还要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计算机等级证、会计上岗证、证券从业证、保险从业证等等都需要毕业生在教学阶段考虑,这是他们走上职业岗位的敲门砖,对毕业生顺利择业能够形成很强的竞争优势,所以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充分考虑,或是设计一些选修课程让有精力的学生加大学习宽度,提高学生竞争力,也为用人单位提供行业认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4不断深化实践教学内容,加大校内校外实践
工商管理本身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经验教学,在保证正常的理论和专业课堂教学同时,应加大校内校外实践教,这样学生才能从具体案例中摸索出有针对的管理理论,不至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造成假、大、空。所以,应从企业职业的需要出发,突出重点行业的职业能力,加大校内实训、校外实践和毕业实习等环节,满足行业对专业技术实际操作型人才的要求,同时在专业教学安排上应有案例教学,应安排大量实践课程,还要有一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这样才能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保障。
3建立适应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3.1以工作过程的实用性来设计工商管理各方向课程体系
由于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因此我们的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要随着社会需求不断调整。首先,我们要对社会经济行业和职业需求岗位定位,这样才能设计我们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其次,我们还要分析各行业这些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最后,我们要以岗位任务来设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课程体系,以此来设计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课程体系,这样我们的教学和培养体系才具有针对性。具体实施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先把各个管理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分解。第二,把分解的子任务所涉及的理论作为教学项目,以此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案例。第三,把岗位要求和课程体系结合起来设计教学考核体系和标准。通过这三步我们就能把企业和学校有效结合起来,培养目标更具体更实用更有针对性。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来弥补实践教学师资的不足,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职业生涯,还可培养学生对职业的感觉,做好就职前的热身运动。对企业而言,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也利于企业发现人才、选择人才,也为企业节省了后期人力资源的培训成本。
3.2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方法设计
对于学生和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应以职业能力作为考核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考核方法应该多元化,在专业教学阶段应以理论考试为基础辅以实训设计考核,即在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时,应以学校的考核评价为主,同时也要结合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及测验、实验实训及考试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但要注意模拟实训、计算机操作、案例讨论等实际操作的分值,加大过程考核的比重。在实践环节考核要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即在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时,主要以企业对学生的表现考核为主,综合评价学生完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效。
3.3加强工作过程的工商管理方向的教材建设
为让学生能在学习和工作中进行全真化学习,教材建设也是学校课程设计重要环节。工作过程的工商管理方向的教材建设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第一,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要明确。在工商管理专业各个方向的教材建设中,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我们首先要立足于本地经济环境,突出本地企业和行业特点和特色让教材框架和内容更具有实践性和知识性,比如本地区建材行业较多我们就要加大建材行业的特色。总之,应以行业集聚群为导向为当地经济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第二,还要注意结合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以及经济专业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运用,与时俱进。第三,还应按照工作任务需要在教材的内容中设计一定的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角色互换、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的金融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能更好地融会贯通。
3.4加强工作过程的工商管理方向的师资队伍建设
工商管理就职方向范文2
Abstract: Oncoming force of social change will be surging, individual and group aspirations and desires will continue to strengthen. Considering future management activities and how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ctivities through education, we must recognize what awaits us in the future. Focus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ng of MBA major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teaching contents,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s which result in the lack of student ability and imbalance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apacity. We should give due attention to the future management activity and how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 activity through education when it comes to talents cultivating. We should predict the future employment forms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market talent demand. We should make capacity-building as a breakthrough and conduct reform according to the tendency of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MBA management education development law.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遇;挑战
Key words: MBA;talent cultivating;opportunity;challeng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153-01
1工商管理教学要采用现代管理自动化教学方法
1.1 通过互联网络可运用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可以得到最新和高层次的知识在课堂教学有它的作用;可以同专家和学生实践进行交流并受益,学生可以迅速有效地选择自己的需求;可以促成计算机与其所需的知识的连接,学生可以经常进行培训来加强理解,不需要进行脱产培训,可以将培训与所从事的工作和执行的任务相联系,那些迫切需要赶上形势的经理人员可以不用坐在课堂上,因为坐在那里会显示他们的无知,即时更新自己;教育之所以没有成功地运用有力的新技术,几乎总是因为教育的动机的不足与教育过程本身的缺陷。从2002年以后的形势要求来看,管理教育尚存在许多不足。教育中的常规测试、重视纪律注重事实等严重窒息学生的创造性与发明能力;考试制度在辨别和激发天才上是无能的,年轻学生起初充满的热情与理想很快就被体制所打破。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意识到这些并试图改变它们时,创造性与自立精神并不是能迅速被产生出来的品性,大的转变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目前,工商业的要求是2002年以后的要求,但学生却接收20世纪90年代的要领和技术训练,而大多数将在90年代或更早时期才能在工商业就职。这种时间上的差距在管理教育中很少被认识到。而这种差距在教育上的真正反映会对学生在工商业能否成功将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学习管理的学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脱离一般单位的实践,而这种实践却能提供课堂教学所不能提供的,如何管理的直觉和敏感。他们也缺乏对中国的现实尤其是经济改革形势的足够了解,他们经验不足,管理工作仅有高度抽象的概念。有的学生受所学课程限制,很容易仅仅偏重于定量方法和专业化技术方面的管理工作而缺少领导技巧。
1.2 管理教育的重点还应该放在不同单位的管理工作上,受训练的管理人员应该能够认识和胜任各种单位或任务的要求。要教育学生去认识和分析不同单位的个性与共同性,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工业在经济、技术、法律和管理特征方面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钢铁部门与保健部门有很大差别,管理教育应使学生详细分析具体单位后进一步理解该单位管理上的不同方面,使学生明确所有场合管理的共性,不同场合管理的个性和指导管理行为的主要因素,学生在实际的变化与所学相结合的现场进行实习是绝对必要的。学生可以从不同单位抽出共同的因素,也可以用不同的特性来认识每一个单位的辩证能力。
2管理实践对管理学提出的机遇挑战
①生产要素重要是资本要素作用逐步降低,人才和科技要素的作用将不断提高。②效益模式上依据市场化不断寻找新的效益突破口;文化模式上向着满足人的社会需求和自我需求的方向发展;制度模式上探索将平等和效率高度结合的新权力结构。③定位形态方面将向着更为灵活具体现新价值观的组织形式过渡数字化,取消管制和全球化,改变了世界工业面貌。④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与实践,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与作用更加突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使得企业人力资源以外的各种资源,都在大规模的运动。人力资源的重要性重新被提到突出地位,而管理学以前则较多关注管理过程与管理客体,很少注意对管理主体的研究。
工商管理就职方向范文3
项目资助: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3JSJG107);常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GJY2013002、GJY2013058、GJY2012061、GJY2012014)。
摘要:目前,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就业难和企业招不到满意的工商人才的现象并存,市场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相脱节。以江苏常州3所本科院校为人才供给方调查范围,以江苏苏南162家企业为人才需求方调查对象,就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现状和人才需求问题展开了供需双向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指出现阶段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最后,以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给出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调查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社会对于专业人才需求由数量和规模逐渐向质量和内涵转变。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社会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成为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工商管理专业作为高校最为普遍的一门专业,目前正面临着专业人才就业难和企业招不到满意人才的现象并存,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脱节较大。那么,如何提高人才质量来满足市场需求就成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致力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本文以常州本科院校为例,从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双向角度进行调查,探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基于供需双向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调查
1.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供给方调查:基于江苏常州的部分高校
(1)问卷设计
问卷的调查空间范围为常州本科院校,包括常州大学、常州工学院和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江苏理工学院未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调查对象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大三(四)学生。鉴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构成,所以问卷主要依据这几个方面进行设计调查,了解专业学生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看法及培养意见。同时,考虑到人才培养的就业要求,在问卷中又增加了专业学生对就业所需能力和就业期望的调查。问卷发放形式有直接发放和电子邮件两种。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其中常州大学100份,常州工学院和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各50份),回收有效问卷184份,问卷回收率为92% 。
(2)常州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培养目标现状调查结果。主要考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从培养层次、培养技能和就业去向三方面展开调查。从培养层次调查看,52.2%的学生认为学校培养的是高层管理者,然而现实是企业对基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需求量较大,培养定位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对培养技能定位来看,69.6%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培养的是以实务为主的应用型人才,还有近1/3的学生认为培养的是以理论为主的高级人才或理论研究工作者,说明大部分学生对现有培养目标是认可的。对就业去向的调查,43.5%的学生更倾向于去企事业单位及相关政府部门,其中政府部门倾向高达26.7%,但是还有近一半学生还对自己工作去向不够清楚。
第二,课程设置调查情况。对应增加和减少的课程的调查显示,学校对课程比例的安排与学生的意愿存在偏差。学校的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的比例超出学生预期,分别有45.7%和39.1%的学生认为这两种课需要减少。65.2%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专业课安排太少,特别是实践类课程,导致毕业后难以胜任专业化分工。在对课程关联性的调查上,只有21.7%的学生认为所学课程的关联性很大,说明专业课程设置明显存在关联性不足特点。对于课程类型的调查,54.3%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理论课程,实践型课程安排较少;23.9%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布局不是很合理,有时会出现课程先修后修顺序颠倒问题;13%的学生认为课程存在重复设置问题。
第三,教学方法调查情况。目前,高校一直都在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如进企实习)、项目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等,同时还开发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调查结果显示,92.3%的学生认为教师更注重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说明近年来常州各高校都比较重视实践类型的教学,这也是符合现在国内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然而,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联合培养的效果来看,只有32.6%的学生认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效果较好,出现这一结果原因可能在于:一是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二是一些社会因素阻碍学生进行管理实践。
第四,教师能力情况调查。主要考察教师整体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师实践能力水平。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教师比例中具有企业经验、实习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比例越高,对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越好。从教师整体业务水平来看,26.1%的学生对教师的综合水平评价一般,还有17.4%的学生教师教学、知识能力水平的评价不太好或很不好,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现代教师业务水平需要提升,这可能跟现在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有很大关系。而对教师实践能力调查来看,只有8.7%的学生觉得教师有着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或实践经验,而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缺乏企业管理的经验,侧面反映高校应进一步推进和保障教师进企实践,走校企合作路线,才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第五,毕业生能力和就业期望调查。在需要加强的各种能力上,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经营与决策能力需要加强,23.9%的学生认为组织协调能力也需要加强,表明学生认识到这些能力培养对就业有着重要影响。从专业学生就业期望来看,通过学校学习和锻炼,过半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41.3%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期望一般,当然也有6.5%的学生持悲观态度。学生对就业前景不乐观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未能充分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二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缺乏信心;三是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人生规划,对未来迷茫,导致就业方向不清晰。
2.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方调查:基于江苏苏南城市的部分企业
(1)问卷设计
企业需求方的调查主要向常州、南京、无锡、苏州等地企业发放问卷,包括能源性企业、制造业、服务业、纺织业等。采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份200,回收问卷162份,回收率为81%。问卷从人才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进行设计。问卷需要企业对各个指标重要程度给出选择,分5个等级,分值分别为1-5分,通过均值对问卷进行统计描述。对于得分均值超过3分的指标即可认为这个指标重要程度较高;反之,小于3分者表示这个指标重要程度较低。
(2)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企业对专业人才知识方面的需求调查。营销类知识、统计知识和财务类知识的重要程度平均值分别为3.420、3.130和3.123。其中,营销类知识重要程度最高,说明企业对营销人才需求比较迫切,因为营销理念对企业产品设计、生产和收益都有着重要影响;当然,财务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反映企业整体运营情况,因此企业一向对于财务和营销人才比较重视。
第二,企业对专业人才能力需求的调查情况。主要调查企业对大学生能力的需求,包括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英语能力、捕捉商机能力等六种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计算机英语能力的重要程度平均值分别为4.068、3.994、3.809和3.235,可以看出企业比较重要的这些能力。
第三,就业职业素养方面的调查现状。员工职业素养主要指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本文从人际关系和敬业精神两个方面考察。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是企业员工职业素养的重要方面,分值为3.142;其次,要求员工要有较高的敬业精神(3.062),这两项也是现代职业素养培训中非常重要的两项指标。
三、基于调查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现阶段常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校企缺乏沟通,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事实上,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雷同、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趋于同质,人才培养层次和类型无法区分。可以说,很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都是要培养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调查中半数以上(52.2%)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就业职位定位是高层次管理人才了。
第二,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有待完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灵活性。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就业范围广、职业选择多、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第三,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整体质量水平不高。通过调查发现,在常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学分大约占了80%,实践类课程仅占20%,其中实践类课程还包括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加之很多实践类课程还是属于软件类课程,可想而知实践课程的比例远比20%还要低。除此之外,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更少,部分实践类课程还是由没有经验的教师来承担;专业实验室或实践中心几乎是面子工程,且实验设备老旧,未起到建设目的用;校外实习基地大都扮演参观角色,形同虚设,外聘教师几乎没有发挥作用,也没有相应的校内课程与之匹配;实践教学管理和保障措施不够健全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在常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质量水平。
第四,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职业素养训练明显缺乏。调查发现,学生和企业都非常重视综合能力培养,这是就职的基本条件。然而,现有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设置所传达的是专业更侧重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的课程少之又少。
四、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以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为了解决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下列对策建议。
1.专业认证视角下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
所谓专业认证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高校学生提供良好的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为社会输送从业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截至2014年底,常州大学已有三个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年召开了文科专业认证推进会。因此,在专业认证工作推进下,工商管理专业要重新审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一是创新培养理念,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照专业认证标准,2014年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即秉承常州大学商学院“专业化、行业化、地方化、国际化”战略办学路径,以服务行业和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为专业特点,打造坚实理论基础、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具有跟踪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脉搏、拥有战略前瞻和国际视野的卓越能力、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的现代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二是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并完善现有培养方案体系。近两年,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与地方企业、行业专家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习基地、职业能力等方面多次深入交流,对培养方案进行多次修改:扩大经济管理基础类选修课范畴;增加双语课程比例;增加综合实践课程比例,如企业经营模拟、供应链与物流综合模拟、生产管理模拟等体现不同专业相关课程整合的专业综合实验;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增加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实践项目,如创业模拟、实习仿真等实训项目;强化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毕业选题应用研究。
2.提高企业参与度,推进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工作
产学研合作对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常州大学位于常州科教城,该科教城已发展成为一个以集约发展、资源共享而闻名的高等教育园区,并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建设单位、江苏省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和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培养应用性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同时,常州大学周边还有六所高职院校,具有有利的产学研实践环境。为此,一方面,依托常州科教城、“常州现代服务业研究院”①和“国家与江苏石油石化发展战略研究基地”②,积极拓展社会资源,继续推进校校协同培养、校企协同培养、科教协同培养、国际协同培养,共建校外实习和实践基地,积极为大学生营造多样化的实践应用环境、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大力吸引企业、科研院所参与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联合建设重点领域学科和专业,将企业用人信息与要求渗透到专业人才培养,促进培养方案体系的不断完善。最后,还应努力寻求企业与高校间利益平衡点,建立企业与高校良性互惠的长效机制,促进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3.积极整合拓展实践资源,搭建全流程、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除了常州科教城资源外,常州大学商学院已有省级实践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创业学院及50多家实习基地,这也是工商管理专业主要的实践实习场所。然而,事实上这些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资源利用较分散。为了有效发挥这些实践实习基地作用,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将结合专业培养方案体系,整合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积极拓展实验教学模块,打造创业与企业经营管理全流程、一体化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在考虑课程关联性、专业间与学科间的融合性,按实验的基本知识、思想、方法结合学生能力安排和组织教学,逐步形成了由基础性实验、课程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习、学科综合实习、创新创业类实践等五类实践课程构成,实验课程及实践活动分布在不同年级阶段,从易到难、从简单到综合、从注重传授知识到注重创新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循序渐进、逐级提高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针对不同阶段实践教学课程,整合校内外资源力量,开展相关实践项目研究,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搭建虚拟实践教学网站,编写实践教学大纲及相关教材,真正将专业内涵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统一起来,打造特色的工商管理专业。
4.坚持“走出请进”策略,建设良好的师资队伍
面对师资队伍普遍缺乏实践经历的问题,各高校应继续坚持“走出请进”策略,完善相关机制,改善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教学质量。“请进”策略包括:第一,针对有丰富专业实践背景和经历的人才,学校应适当放开人才引进条件。第二,应该直接外聘相关领域的企业家、管理人员、相关资格技师等作为专兼职教师,优化教师结构。“走出”策略包括:一是学校鼓励并允许教师到第一线就亲身体验企 业运营与管理工作,积累实践管理经验,丰富教学内容;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合作项目,结合实践项目开展研究工作。当然,不管是请进,还是走出,最重要的是双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能够充分交流与合作,编写适合本校、本专业的课程教材,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促进特色课程和特色专业的建设。
5.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保障措施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高校应不遗余力地保障人才培养。主要做到:一是资金保障。学校每年应定额或定比拨付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实验项目等方面的资金使用,改善专业实践教学环境;同时,鼓励学院或专业系部自筹资金,开发融资渠道,促进专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人才保障。一方面,学校应建立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的制度和办法,借助常州科教城平台,积极广泛的参与产学研活动,不断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应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和办法,不同类型人才应区别对待,特事特办。三是激励机制保障。建立有利于教师开展实践科研项目和科学研究的激励机制,制定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创新比赛的鼓励政策,并作为优秀学生或职称晋升的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姚晖.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2]许慧清.培养医科女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探索和思考[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5(3):253-255
[3]朱平利,魏想明.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27):217-218
[4]佟金萍,马剑锋,刘建刚等.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类人才的跨界培养及驱动机制分析[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12)
工商管理就职方向范文4
【关键词】电子渠道 电信运营商 全业务 创新
1 引言
电子渠道是电信运营商利用成熟的电子技术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媒介,是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桥梁。与传统实体渠道相比,电子渠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物理限制,具有便利、快捷、及时、虚拟等特性,是对实体渠道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对用户来说,使用电子渠道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力成本,增加消费和服务选择权,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服务信息。对于运营商来说,电子渠道不仅可以分流顾客,缓解实体营业厅的工作压力,节约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而且可以提供24小时服务,满足顾客多样化需求,与用户展开良性互动,提高顾客满意度。正因为如此,电子渠道日益受到用户和运营商的青睐。
目前,国内三家运营商均十分重视电子渠道的建设和推广,尤其是中国联通更是将电子渠道的建设提高到战略层面。在2009年,中国联通的“一级架构、三级运营”模式屡获管理创新大奖,这也表明,中国联通在电子渠道的建设、经营和维护等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可以预见的是,在3G时代,三家运营商将围绕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发挥电子渠道的作用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
2 电子渠道的演进路线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渠道的功能、作用和地位也同步发生了变化。电子渠道从最初单纯的宣传展示,逐渐演化为一个重要收入平台。在这种变化过程中,电子渠道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顾客的参与也将越来越深入。其演进路线如图1所示:
(1)展示中心
二十一世纪初,Web技术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此时运营商的电子渠道是以企业门户网站为主,主要功能集中于宣传和展示企业概况、公司动态、企业形象、业务种类等,公司提供的信息内容单一,信息量较少。在这一阶段,用户的参与程度较低,登录网站也主要是为了浏览和了解公司、产品、业务等相关信息,属于运营商面向用户的单向宣传窗口。
(2)服务中心
伴随着互联网与电信网的深度融合,计算机、手机等终端设备也由奢侈品演变为大众消费品,简单的企业宣传、产品展示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这就迫使运营商必须为手机用户提供更多、更完善的网络服务。在这一阶段,网上营业厅是电子渠道的典型代表。在宣传功能的基础上,网上营业厅由最初的话费查询、账单查询、客户投诉、套餐变更等简单的业务办理,逐渐增加了交费、充值、网上选号、在线客服等服务功能,从而变为运营商的综合服务平台。手机营业厅、短信营业厅、自助终端的相继推出,使得运营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通道。尽管此时的电子渠道也为用户提供某些以创收为目的的增值业务,比如彩铃下载、音乐下载、手机报定制等,但从总体上仍是以服务用户为主。越来越多的用户远离实体营业厅,通过电子网络与运营商展开紧密的双向互动,电子渠道成为独立于实体营业厅的重要服务渠道。
(3)营销中心
计算机等电子终端日益普及,网上支付的安全性大幅提高,物流产业已非常成熟,这些客观环境使得网上消费迅猛发展。据CNNIC监测,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达到1.08亿人,交易额达到2500亿元。在这种背景下,运营商的电子渠道将由基本服务向突出销售功能转型。此时电子渠道以网上商城模块的建立和完善为标志。在这个阶段,综合服务将只是一种营销工具,其功能转变为增加用户的渠道使用率,提高渠道黏性,而引导并培养用户更多地使用和消费电信产品将成为电子渠道的核心职能。出售的产品包括虚拟产品和实物,前者主要是指各种增值服务、程序、软件等,后者主要是指手机、卡品、上网本、上网卡、手机配套产品和各种数码产品等。此时,电子渠道与实体渠道高度渗透,并且配合市场前端各种促销信息,电子渠道演变为一个强大的营销平台。
(4)利润中心
利润中心将是电子渠道发展的最终形态,也是各运营商在全业务时代进行电子渠道建设的终极目标。随着以3G为标志的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用户对网络依赖度逐渐提高,使得实体渠道的压力进一步减轻,企业经营成本大幅下降。同时,电信数字化产品更加丰富多彩,电子渠道的销售功能将大大增强,成为运营商又一重要收入平台。
四种形态之间有一个逻辑递进关系,前一种形态的核心功能会演变为后一种形态的基本功能。四种形态的表现见表1:
3 全业务时代电子渠道的展现
在全业务时代,语音、数据、视频将成为电信业三大主营业务,其中,以语音为主的传统业务对运营商的收入贡献进一步降低,数据、视频业务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电子渠道作为消费者与运营商之间的一个联结平台,将为新业务的实现提供全面的渠道支撑和服务。
3.1 发展基础
受产业政策、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世界一体化等客观环境的影响,用户使用电信产品的消费习惯、消费形式、使用量等均发生巨大变化,而市场容量的饱和使得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这些因素必然促使电子渠道的角色转变。
(1)政策扶持
工信部的报告显示,2009年三家电信企业共完成3G网络直接投资1609亿元,3G基站建设32.5万个,间接拉动国内投资近5890亿元,这些投资为提升电信企业的服务质量、丰富电信产品的业务内容、推进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等提供了根本保证。此外,在2010年初,国家明确了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时间表,也为电信企业更好、更快地开发数据、视频、影视等业务提供了政策保障。
(2)移动终端的完善
3G和Web2.0的高度融合,使手机实现高速上网,3G上网卡也使计算机的上网速度大大提升。以iPhone为代表的3G手机终端兼容了计算机的大部分功能,用户可以用手机方便地浏览和处理Word、Excel、PPT等文档,手机已变为一个集通信、娱乐、休闲、办公为一体的高智能网络终端设备。工信部预测,到2011年,中国3G用户将达1.5亿,广阔的市场前景将吸引更多的手机生产商推出不同款式、不同价位的智能手机。
(3)网络消费群体的增长
CNNIC第25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占总人口的28.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2.33亿,占网民总体的60.8%,并且宽带互联网和手机互联网呈现较强的增长态势。在互联网的使用中,信息获取、休闲娱乐占主导地位,互动参与、网络消费占比偏低,但增长迅速,这也说明网民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转变。高速的网络、丰富的网络产品、大屏幕智能终端、资费的下调等,这些均有助于培育更多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手机和互联网将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休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商业模式的改变
苹果公司推出的 iPhone手机不仅引领了一场手机革命,而且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通过对电信运营商的上下游夹击,苹果公司加速对电信业务领域的渗透,在通信产业链中掌握更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在上游,通过iTunes数字媒体播放程序整合了音乐、视频、电影、电视、广播等资源,并适时推出iPhone专用的应用程序商店,采用利润分成的方式,让众多的软件开发者、程序设计者成为独立的内容提供商和价值创造者。在下游,给顾客带来全新体验的大屏幕智能手机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的关注,市场份额节节攀升。硬件与软件的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排外闭环,创造出差异化竞争优势。iPhone模式让其他手机生产商纷纷效仿,最终将使运营商沦落为“收费员”角色,为此,运营商必须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3.2 展现内容与结构
在将来,数据、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均可以通过电子渠道办理,这就要求运营商必须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提供的业务种类应与顾客需求保持一致,并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引导顾客的潜在消费。此外,还应重视渠道的规划和建设,在促进各类电子渠道协调发展的同时,深度挖掘消费者的渠道使用偏好、使用习惯,提供定制化的渠道服务,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电子渠道的每项业务内容均有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总的来说,业务版块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1)基础业务
基础业务是指电子渠道提供的公告、新闻、业务介绍、促销信息、查询、交费、充值、业务变更、在线咨询、投诉、积分办理等基本服务,这是电子渠道的必备功能,也是电子渠道赖以生存的根本,但基础业务难以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别化,不能构成竞争优势的来源。
(2)公益业务
公益业务是指不能直接为公司创造利润的业务,比如:运营商自身广告的下载、相关知识普及、论坛、虚拟社区等。公益业务的目的在于提高消费者的社会体验,提高顾客对电子渠道的使用频率,增加顾客好感,诱使用户使用更多的其他服务,从而间接为公司创造利润。由于公益业务不收取任何费用,其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不容忽视。
(3)实物销售
实物销售是指通过网上商城销售与通信相关的有形终端产品,包括手机、上网本、上网卡、耳机、手机配件等,还可以包括其他数码设备,如游戏机、影像设备、MP4等。由于这类业务有可能与其他成熟网站或实体渠道发生冲突,因此要求运营商必须在价位、款式、种类、付款、物流配送上精心设计。
(4)增值服务
增值业务是运营商的业务发展重点和经营方向,也是电子渠道实现创收的主要形式。随着语音APRU值的逐年下降,运营商为增加收入必须开发更多有针对性的电信产品,电子渠道将成为增值业务展现、受理、销售、跟踪的综合管理平台。除了已有的彩铃、彩信、音乐、视频、在线交流、电子报之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成熟,与学习、生活、工作、休闲相关的应用软件将出现爆炸式增长,每一种产品均将对运营商的收入有所贡献,长尾理论和齐普夫定律是对这种发展趋势的经典诠释。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要让增值业务的订制、取消等方便快捷,使信息更透明,以增加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情感联结。
3.3 展现途径
不同运营商提供的渠道服务内容大同小异,当一家运营商推出新的增值业务后,很快就会被另一家运营商克隆,可见单纯依靠业务内容很难保持长久竞争力,而扩大渠道影响力、增加用户规模才是提高渠道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为此,运营商可以采用以下三种策略:
(1)渠道协同
网上营业厅、手机营业厅、短信营业厅、自助终端等是最常用的几种电子渠道,各渠道均有不同的特点和局限。在渠道建设中,运营商应统一规划,使各渠道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渠道间的协同效应,在实现交叉营销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分流用户。目前使用网上营业厅的用户最多,但随着移动终端的改进、移动电子商务的普及,将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手机营业厅,这就要求运营商必须特别关注手机营业厅的开发。各渠道的页面布局、内容展示、功能设置、业务流程等不仅要符合渠道特性、技术规范,更要与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保持一致。
(2)网站联盟
电子渠道作为电信专业应用平台,其用户规模远少于互联网用户数,为了增加用户的关注度和使用量,运营商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还需借助外力,采用多种合作模式与知名互联网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在合作的形式上,除了在彼此页面上互投广告或建立链接之外,双方还可以在网站的商务经营方面展开紧密合作,尤其是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双方的深度合作提供了广泛的市场空间,比如:用户在运营商的电子渠道上可以直接查询到在商务网站上的消费情况;用户商务消费的动态均可得到短信或手机邮件的及时告知;在双方的网站上互相开设对应专区等等。战略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双方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最终实现共赢。
(3)平台开放
在电子渠道的界面上,开设专门栏目,该版块接入端口向所有用户开放,让用户积极投入到增值业务的开发和传递中。借鉴并超越iPhone的商业模式,吸纳尽可能多的内容提供商,这些内容提供商既可以是专业机构,也可以是消费者个体。提供的内容包括应用程序、短信、图片、笑话、菜谱、人生感悟、温馨祝福等一切适于下载或传播的原创内容。当这些内容在用户间传播时,运营商需要向原创者支付一定比例的提成或酬金,传播越广,原创者的获益越大。用户从单纯的电信消费者,转变为某种电信产品的创造者和拥有者,这种角色转变可以极大提高用户的参与原动力,形成强大口碑营销,从而为运营商以及电子渠道培养一大批高度忠诚的活跃用户。除此之外,让每位内容提供者交纳适当的会员费或资格费,对运营商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营业收入。
4 结束语
电子渠道的职能尚处于服务中心阶段,兼具部分营销功能,市场潜力尚未充分挖掘。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子渠道的作用,运营商必须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迎合并引导市场消费趋势,把握市场先机,充分调动技术、人力、市场、财务等资源,全力支持电子渠道的开发与建设,以争取更多的忠诚用户,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
【作者简介】
李建州:副教授,毕业于南开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博士,现就职于中国联通博士后工作站,主要研究方向为服务营销、网络营销。
工商管理就职方向范文5
关键词:金融服务 品质 定制化 标准化 个性化
有效的服务策略都是在事先选择好目标顾客群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围绕该顾客群体展开设计与创新,这样企业就更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也就是说,高度关注为特定的客户群体服务,可以使企业同时以较低的成本创造较高的顾客满意度。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资金融服务企业要想在与外资金融服务企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供具有创新的、个性化品质的金融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金融服务品质个性化模式的构建策略也应该是基于一定的构建原则、围绕着使“顾客满意”的宗旨进行设计与实施。
金融服务品质个性化模式的构建原则
金融服务品质个性化模式的构建原则是指根据不同种类金融服务业务的特点,而提供给顾客的定制化和标准化不同程度结合的金融服务,
所谓的定制化金融服务是指企业根据顾客的具体需要,由服务技能较高、服务知识比较丰富的服务人员为各位顾客提供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以满足各位顾客的具体的、独特的需要和愿望。定制化金融服务的含义因人而异,但是,一般说来,它包括定制化服务结果、多样化服务过程和人性化的服务行为。例如个人理财服务、贵宾会员金融业务、银行电话客服中心等业务的定制化的程度就体现比较突出。
所谓的标准化金融服务则是指在服务过程中使用流水作业法,用现代化设备和精心设计的服务操作体系取代或减少人工,体现的是服务过程程序化,服务行为规范化。采用标准化服务的目的是减少服务人员与顾客之间的相互交往程度,提高服务效率,为顾客提供快速、可靠、方便、一致、高效、廉价的服务,减少顾客感觉中的购买风险,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标准化要求服务人员严格遵守操作程序,以便加强服务质量控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费用。
对于金融服务企业来说,其服务特点决定了服务品质的个性化应该是以标准化服务和定制化服务不同程度的结合。金融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应确定服务过程中“最小的重复性业务类别”,对一些利用高新科技成果,采用标准化操作程序和自动化设备,完成简单、重复、常规的服务工作,以便加快服务速度,降低成本费用,减少服务差错,使服务人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更灵活、更及时地处理非常规性、复杂程度较高、需频繁与顾客互动的服务工作,以此提供给顾客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提高其满意度。
金融服务品质个性化模式的构建
提出构建服务品质个性化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都要从满足顾客需要出发,以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服务为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以满足顾客需要、使顾客满意为企业的经营目的。所以,模式的构建都要以“顾客满意”为宗旨,本文所构建的金融服务品质个性化的模式如图1-1所示。
图1-1表明,为构建一个使“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的具有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品质模式,金融服务企业需要从五个方面采取措施:
理念满意(Mind Satisfaction):这是企业经营理念达到顾客满意状态。它是企业的理念追求、精神境界、企业文化等向顾客的传达,并努力给顾客满意的印象。
行为满意(Behavior Satisfaction):这是顾客对企业理念指导下的企业行为总和的满意状态。包括企业的行为规范满意、行为机制满意、行为模式满意等内容。
视觉满意(Visual Satisfaction):这是企业可视性与可听性外在形象带给顾客的满意状态。它包括企业的名称、标志、标准字、标准色彩等展示应用系统的各自满意。
产品满意(Product Satisfaction):这是企业产品带给消费者的满意状态。它要求企业根据顾客的个性需要设计出多样化、个性化产品,将其提供给顾客使他们达到满意,企业因此也获得市场。
服务满意(Service Satisfaction):这是金融企业提供的服务过程体系所达到的顾客满意状态。主要包括服务保证、服务承诺、服务程序便捷、服务失误补救及时等。在产品同质的金融服务业中,周到细致的服务过程体系往往在竞争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金融服务企业在构建上述模式时,主要是通过MS、BS、VS使企业的外在形象个性化,达到顾客满意;PS与SS则为CS的核心,是用以塑造一种与众不同的、关系顾客切身利益的内在形象,从而达到顾客满意。
值得注意的是,MS、BS、VS是一次导入的内容,旨在宣传企业,形成顾客对企业的第一印象,其重要性在于只有第一印象是满意的,才能使顾客接近、购买、消费企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成为可能。而PS和SS则是企业留住老顾客、争取新顾客的核心内容,并且是企业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的内容。
具体策略
要使上述模式在金融服务品质的个性化塑造中得以实现,就必须制定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
塑造“以客为尊”的经营理念
这是服务顾客的最基本动力,同时又可引导决策,联结公司所有的部门共同为顾客满意目标奋斗。将这一理念要贯彻到整个企业上上下下当中,在正式的企业文化和非正式的企业文化之中都要有所体现。
创造高效(标准化的体现)定制化的服务操作体系
采用信息技术和电信技术新成果,金融企业不仅可使用新的服务方法,为顾客开发并提供新的金融服务项目,而且可为大批顾客提供高效定制化服务。金融服务企业可从三个方面使用高新科技成果,创造高效定制化操作体系。
授予顾客参与服务过程的控制权
同样地,高度自动化服务操作体系,会使顾客获得更大的控制权。如,先进的自动ATM机可在显示屏幕上显示持卡者的姓名和欢迎辞(有情味的服务),持卡者可选择服务项目,规定取款数额,在不同账户中转移资金,立即打印最新对账单(定制化服务),而且持卡者可在任何时候在方便的地点接受银行的服务(方便的服务)。如果持卡者需要问问题,就可使用自动柜员机旁的电话,与银行客户服务部工作人员直接交谈。
把握好服务的“关键时刻”,提升服务品质
顾客与金融服务企业资源要素的接触和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对顾客的服务体验影响非常大。正是服务提供人员与顾客之间的互动关系或服务接触决定了服务的功能性品质,也正是在这种互动关系中,服务的技术品质被传递给顾客。服务管理将这些交互关系过程称之为服务的“关键时刻”(英文为moments of truth,亦译为“真诚瞬间”)。关键时刻的含义是服务提供者能够向顾客展示其服务品质的时间和地点。它是一个向顾客展示服务品质的机会,一旦丧失,顾客就会离去,这是强化顾客品质印象并提高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最好时机,如果在这些时间和地点出现,失误,服务提供者将找不到任何补救措施。为弥补这种损失,企业必须创造一个新的“关键时刻”。
高度重视顾客投诉,改进服务品质
营销界有一个著名的等式:100-1=0。意思是,即使有100个顾客对一个企业满意,但只要有1个顾客对其持否定态度,企业的美誉就立即归零。有事实显示,每位非常满意的顾客会将其满意的意愿告诉至少12个人,其中大约有10个在产生相同需求时会光顾该企业;相反,一位非常不满意的顾客会把不满告诉至少20个人,这些人在产生相同需求时几乎不会光顾被批评的企业(Reichheld and Sasser,1990)。
因而,金融服务企业应高度重视不满意顾客投诉,在处理投诉问题时,不仅应真心实意地感谢顾客,而且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为顾客排忧解难,以便保住顾客;同时,也应从投诉中找出问题源,并加以解决,以改进服务品质。
参考资料:
1.汪纯孝,蔡浩然著.《服务营销与服务质量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2.沈蕾,邓丽梅编著.《金融服务营销》.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雷蒙德P・菲斯克,史蒂芬J・格罗夫,乔比・约翰著.张金成等译.《互动服务营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工商管理就职方向范文6
【关键词】经管类 专业实践能力 路径
【项目基金】本文系常州工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J110909)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54-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经管类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全国80%左右的本科院校都开设了经管类专业。由于传统观念认为经管类专业的培养成本较低,因此各高校扩招的数量整体上大幅度增加。但随之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足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学生毕业后对工作的适应能力下降,社会对毕业生的专业能力的认同度不高。教高(2007)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可以看出,教育主管部门已意识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近年来,麦可思调研公司在国内众多高校开展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深度调研,从调查结果来分析,其中实习实践环节是各高校毕业生普遍不满意的地方。因此,如何解决当前经管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问题是国内高校亟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经管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的瓶颈
1.实验实践条件的先天局限性
传统的经管类专业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课程实践教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可以开展教学工作。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各高校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同时也加大了经管类专业实验设施的投入。但是从目前主流的实验实践教学设施配置来看,各高校的经管实验中心都是以计算机机房、模拟仿真室为主,各机房根据专业特点配置相关的模拟教学软件,仿真实验室一般模仿相关业务流程和环境。所谓实验大多是学生通过模拟教学软件进行技能操作训练、验证性操作、模拟演练、小组模拟对抗等。这种实验设施的配置,对于学生加深对相关课程理论的理解、业务流程的了解、操作技能的掌握等有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模拟仿真教学软件自身的局限性,其功能设置往往比较简单,或者是实验操作设置在理想的情境下,与社会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因此,学生在做综合性项目、创新性项目和对抗性项目时,这种实验设施就不能满足要求。因为在受到限制的仿真环境下,学生往往考虑问题的角度较少,考虑问题的过程也比较简单,决策结果可能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验的价值。
2.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不足
专业教师脱离社会实际是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近十年,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一批高学历青年教师充实到高校教师队伍中,这些教师大多是硕士或博士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专业上往往精通理论,对于实践和应用缺乏了解和锻炼。因此,在专业实践教学上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在大学精英化教育时代,一般专业教师都需要定期到企事单位顶岗锻炼,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现在,由于专业教师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加之各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科研工作,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在理论教学和科研活动上,根本无法抽身定期到企业参加实践工作。
3.实验实践教学综合性和创新性不足
实验实践教学研究不足,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实验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运用理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综合性实验项目一般会运用到多学科、多课程的理论,通过综合性项目能将学生所学的各课程的理论进行整合消化;而研究性和创新性项目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研究能力,同时也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实验项目的设置中,往往以验证性、操作性实验项目为主,缺乏综合性、创新性、研究性项目,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这类实验又非常重要。
4.实习过程流于形式,实习效果差强人意
实习包括多种形式和内容,其中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其中两个重要的环节。认识实习是管理类专业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以前的首次实践性教学环节,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增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兴趣,为即将进入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认识实习一般安排1―2周时间,要求对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服务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交流,全面了解企业的组织架构、经营状况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情况。由于认识实习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而且涉及到费用、交通、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所以组织认识实习有一定的难度,也缺乏理想的效果。
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后毕业论文写作前几周进行。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要求学生通过专业实习,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并学会运用理论,逐步学习和初步积累必要的书本以外的实际经验和做法,结合理论知识和实习单位的实际,发现现实的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不足,培养探讨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毕业论文收集资料。由于每年涉及到专业实习的人数多,学校统一组织安排极不现实,所以普遍的做法是让学生自行选择实习单位;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毕业生就业率和签约率成为政府主管部门考核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各高校往往将就业工作和毕业实习相结合。但是这种做法会导致一些问题,如实习单位给学生定的实习岗位和学生所学专业可能关联性不强,毕业实习的过程和效果缺乏考核等。比如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对口岗位,只能在营销或生产等岗位实习;毕业实习的考核往往是由实习单位出具证明即可,缺乏明确的考核指标,往往会流于形式。
三、提高经管类专业实践能力的路径探索
为了解决经管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实际情况,改善和创新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条件和路径。本文以作者所在的常州工学院为例,分析和梳理经管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常州工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地方性本科高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学院开设了8个经管类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以及工业工程等。近年来学院对提高经管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
1.调整实验实践课程体系
我们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大幅度调整,增加了实验实践项目和课时数。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除了常规的实践教学环节如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外,还增加了课内实践的课时数,如营销渠道管理12学时,客户关系管理12学时,网络营销15学时,电子商务概论18学时,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18学时。此外还增加了独立实验实践课程,如2周的模拟创业,1周的营销管理模拟实践等。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课时统计,实践教学总学时1043学时,占总教学时数的31.7%。
2.多渠道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称职的教师。为了改变专业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在引进实验设备和教学软件时,要求各供应商必须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供应商派出专业职的培训人员对实验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软件和实验设备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院的企业服务平台,让专业教师与企业建立合作联系,专业教师作为企业的顾问,深入企业开展咨询服务,同时通过为企业服务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第三,聘任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和具有实战经验的公司职员作为学院的外聘教师,定期为各专业学生和教师开展讲座、座谈、案例讨论、企业考察等活动,将他们的实战经验和心得传授给学院师生。
3.与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深度合作
校外实习基地是各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场所。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校外实习基地并没有发挥其作用,学校与企业缺乏广度和深度合作,一些所谓的校外实习基地仅仅挂名而已。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提高校外实习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学院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优势,积极开展与地方企业的战略合作。一方面,企业根据自身的业务要求,针对相关专业设计系列课程,作为专业培养方案中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金蝶公司合作,规划设计了ERP系列课程,学生从大二开始接触这些课程,培训师由金蝶公司派出,同时,公司在实施业务过程中,选择部分学生参与项目实施。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与常州本地的电子商务公司合作,电子商务公司以自己的业务为基础,设计电子商务应用的系列培训课程,由公司派出专业培训师进行培训,公司提供实践操作平台,并提供人财物力为学生开设网店,经营该公司的产品,物流和售后服务由该公司提供,学生通过这种平台一方面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实践能力,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物流管理专业与“淘常州”公司共建了常州市重点实验室,将该专业的师资和实验设备与公司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双方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另一方面,学院建立了企业服务平台,提供不同层次系列培训服务、企业咨询服务、人才招聘服务等,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这种深度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问题。
4.充分发挥专业社团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专业社团是学生开展专业实践的重要平台,通过专业社团开展的活动,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性专业训练。我们根据专业特点,设计成立了卓越营销社、理财工作室、大学生职业训练营、大学生创业联盟等专业社团。专业社团直接由各专业系进行指导,系部指定专业教师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社团成员主要是本专业的学生,社团的活动项目也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主。近两年来,各专业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学生创业联盟社团开展了企业模拟经营大赛、淘宝经营大赛、大学生就职演练;理财工作室社团开展了“赢在江苏”理财高手大赛、“一起来理财”现金流游戏、“将理财进行到底”竞赛、“合理理财”演讲比赛;卓越营销社社团开展了营销策划大赛、旅游营销大赛、常州花木产业普查、常州高端房地产需求调查;大学生职场训练营社团开展了职场挑战赛、职场理想PPT大赛、“青春职场”演讲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各专业的学生广泛参与,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5.积极开展各类专业学科竞赛活动
近年来,各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科竞赛活动。通过学科竞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市场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管理能力。为了发挥学科竞赛在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各专业选择了有影响力的学科竞赛项目,学院对这些项目进行立项并给予财力支持。目前已开展的学科竞赛项目包括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电子商务“三创”赛、“金蝶杯”企业经营对抗赛、“金蝶杯”创业之星对抗赛、“金蝶杯”物流对抗赛、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旅游技能大赛等。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全国电子商务“三创”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金蝶杯”系列赛常州赛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以及其他竞赛多个奖项。
6.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主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2012年经管类专业共申报立项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6项,校级项目13项,各项目都有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商定研究方向,其中80%左右为本专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他项目涉及到社会发展、文化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创新训练项目的锻炼,能掌握专业研究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提高了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
四、总结
专业实践能力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就业以及职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设施的投入、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方面进行改革,同时要创新专业实践的平台和载体,以形式多样的专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避免形式主义,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张清祥.探索实验教学载体,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130-133
[2]韩润春.赵爽.赵增霞.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福建电脑,2012.28(12):40-41
[3]李南.洪燕云.经管类专业型学生社团创新发展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6):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