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无偿献血使用规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无偿献血使用规则范文1
【关键词】 献血者;献血反应;预防
1献血反应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由于生理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综合症。其主要症状是晕厥、大汗淋漓、恶心、呕吐、一过性的意识丧失等。可分为:①轻度: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②中度:除轻型症状外,还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等;③重度: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脑缺血症状、晕厥、抽搐、失去知觉、大小便失禁、持续性低血压、心动过悸等。
2献血反应的原因
2.1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是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因素,例如我们常见的晕血和晕针。献血者对献血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惧怕感,特别是首次献血者。有研究表明,首次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显著高于2次以上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其原因主要是首次献血者对献血的生理知识了解少,在献血时精神过度紧张、恐惧。
2.2空腹献血 空腹献血者多有相对血容量不足,出现一过性血糖过低,而出现低血糖反应。
2.3献血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
2.4献血环境和人员拥挤、声音嘈杂、气温较高,使献血者心情烦躁,而诱发献血反应。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采血车上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献血屋的发生率。
2.5献血者 由于流动采血车空间小,采血场所受限,献血者献血时多采取坐位,致使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降低,血液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收缩压下降影响脑部供血而引起献血反应;献血者献血后起站过急、过猛,以及迅速转换,也容易引起献血反应,其原因是由于重力的作用,压力感受器反射弧中断不能及时反射调节使血液沉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从而造成脑供血不足而致献血反应。
2.6采血工作人员穿刺技术不熟练,疼痛、血肿等诱发献血反应。
3 预防措施
3.1工作中严格对献血者进行体检和询问 凡志愿献血者,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体检标准,全面评估献血者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状态,让献血者做好采血前的准备。
3.2充分做好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开展支持性心理干预 献血者对无偿献血存在一个认知的过程,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医护人员应以和蔼、热情、鼓励的语言进行心理引导和解答,在他们感到担忧时使其消除疑虑。并且做好血液生理知识、献血知识、献血与健康等无偿献血科普知识的宣传和解释,解释献血的每一步骤,以及这样做的理由,包括病史、基本健康检查、采血的基本过程、献血后护理和对所有献血者的血液进行实验室检测,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按规定献血不会危害健康,并且科学献血有利于健康。一旦献血宣传有效开展,越来越多的献血者也会相互谈论献血经历,从而对献血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预防与减少因精神过度紧张、恐惧而引起的献血反应。
3.3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 保证献血环境清洁、卫生,符合卫生学准则,禁止人员喧哗和其他噪音,冬季做好保温,夏季做好防暑降温措施,营造一种友好、亲切的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氛围。实践证明,一个光线充足、安静、整洁、温暖适宜的献血环境可使献血者感到温馨、快乐、身心放松,有助于减少献血反应。
3.4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 医护人员在接待服务上要主动、热情、礼貌。采血护士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术,力求静脉穿刺准确率达到100%,尽可能地一针见血。如没有回血,不可惊慌,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纠正,如果针尖不在血管内并且摸不到静脉时应拔出针头,切忌“探索”性进针,减少穿刺疼痛给献血者带来的心理压力;正确使用止血带,因献血者个体差异、止血带的压力要求有所不同,以免压力不足时则穿刺静脉充盈不佳,压力过高则可使深部静脉回流受阻。采血部位皮肤消毒,待消毒液干后再穿刺以免消毒液经针眼处进入刺激静脉血管,致使局部皮肤变红引起局部疼痛;掌握拔针技巧,采血后拔针时让献血者通过消毒棉球按压穿刺点,注意在针头拔出皮肤的瞬间不要用力压迫穿刺部位,应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退出血管腔以避免针尖对血管壁造成机械性切割伤,引起疼痛,并及时放下袖口以利止血;按压部位准确拔针后按压迫穿刺点及其稍上方5~10 min,局部按压不可用力揉搓以防皮下出血引起局部瘀血、血肿。在工作中护士应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因长时间的等候或不必要的拖延而引起的心情烦躁。护士采血前劝导献血者献血前尽量饮水不少于500ml,以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因为饮用温开水可有效增加血容量,加快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同时饮用温开水可缓解紧张心情,促进心血管的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平衡,保证正常血管扩张,避免心输出量下降。在采血的整个过程中采血护士一定要主动根据不同年龄、职业、文化水平选择不同的话题与献血者交谈以转移献血者的注意力,从而减轻紧张、恐惧心理,并且告诉其献血后的注意事项。采血完毕,嘱献血者不要急于变换,在原位休息3~5min后再慢慢起来,减少性低血压引起的献血反应。
3.5献血反应的处理 仔细观察、早期发现献血反应的各种先兆。一旦发生献血反应,工作人员不能惊慌失措,以免使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者和其他献血者产生恐惧感与疑虑引起连锁反应,而应立即中止献血,对症处理献血反应。对轻度或中度的献血者一般卧床休息一会儿或饮用些糖水即可,休息片刻方可离开;对重度者,应立即中止献血,使其平卧,头低位,头偏向一侧,抬高双脚,松开衣领及腰带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针刺或掐人中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心率和体温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输液,尽快恢复血容量防止或纠正休克,以减少严重献血反应的发生。当献血者的生命体征完全恢复正常且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后,医护人员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献血者了解到不会留下后遗症,消除顾虑,另外,有关工作人员及时填写献血反应记录表,做好献血者的回访反馈工作,并且以此作为今后是否适宜再献血的参考。总之,献血反应不仅关系到某一个献血者的健康以及他对无偿献血的认识,而且关系到整个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因此,为了正确预防与处理献血反应,在献血的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注意观察、分析献血者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运用医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并消除其思想顾虑,使献血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安全、愉快地完成献血。
参考文献
[1]刘桂兰.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和预防.中外医学研究,2010,8(6)
无偿献血使用规则范文2
关键词:RhD血型;血型分布;表现型;稀有血型库;输血;自身输血
Detec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Variant Rh Blood Group
SHI Jun-xia1,YU Li-ying2,GAO Kai1
(1.Dezhou Blood Center,Dezhou 253000,Shandong,China;2.China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Thirteenth Engineering Bureau Hospital,Dezhou 253000,Shando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h blood type distribution and phenotype in blood donation population of Dezhou Region.Methods Blood group test in laboratory is not only a important index to offer healthy and safe blood for clinic, but also a test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as a part of the blood compatibility test, 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s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ABO and RhD andrelative antibodies is also the safety precondition of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A survy of blood donation population's blood type distribution in a region make 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s know fairly well tovarious types of blood in this region. Results This could ensure the ABO and theRhD negative blood that can timely, safe and effective offer for clinic. Conclusion In order to set up a relatively stable team of RhD negative blood donors, using this precious resource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can guide the safety blood transfusion effectively .
Key words:RhD blood group;blood type;Typeblood group;national rare blood bank;Transfusion blood;Autotransfusion
RhD血型系统是仅次于ABO血型系统的最具有临床价值的血型抗原,由45种的血型系统组成,当人的红细胞表面存在一种D抗原时,称为Rh阳性。当缺乏D抗原即为Rh阴性。约85%白种人为Rh阳性(中国人约99.6%)[1]。Rh血型对输血的影响主要来自一部分Rh(D)阴性个体通过输血或妊娠,体内会产生抗-D抗体,该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在Rh血型系统中尤为重要。因此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防止急慢性溶血反应,在输血前必须检测无偿献血者和受血者的RhD血型,同型输注。现对我站2013年1月~2015年12月无偿献血者人数(126515人)筛选出Rh阴性血型进行鉴定,以保证输血安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献血员126515例,均为我站无偿献血人员。年龄18~55周岁,平均年龄37.5周岁,身体健康。其中男85329例,女41186例。血液从献血者肘部静脉采集全血后,4 ml全血导入EDTA防凝管内,颠倒混匀。从中查出436例为RhD性血型,进一步对436例RhD阴性血进行表型分型。
1.2材料 采用单克隆抗体RhD(IgM)血型试剂,上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试剂在有效期内。Xantus全自动加样器和奥斯邦Star全自动加样器。汉泰全自动血型分析仪Hemotype,U型96微孔板(汉泰血型仪专用),北京白洋离心机。
1.3方法
1.3.1初筛试验 采用IgM型抗D对献血者血球按2%浓度稀释做盐水法血型初筛。沉降为一点为阴性结果,反之为阳性结果。
1.3.2确认实验 将初筛阴性的标本做抗球蛋白试验,若3种实验均无凝集现象,则确定为RhD阴性,若一种或二种实验有凝集,则定为不完全D型;若3种试剂均有凝集现象,则定为Rh弱D型。
1.3.2.1 RhD阴性因子表现型筛查 用单克隆IgM型抗-C/c/E/e试剂,采用试管法进行分型,若凝集为该阳性,没有凝集为阴性。
1.3.2.2 IgG抗-D抗体的检测 也是采用的抗球蛋白试验,分为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human gloubulin testing,DAT)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ndirect antihuman gloubulin testing,IAT)。常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检查作为确证试验。
2 结果
436例RhD阴性血型中弱阳性(D)18例,不完全(D)8例,其余410例为RhD阴性血型和含IgG抗-D抗体的阴性血型。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本区汉族RhD阴性献血者在献血人群中分布为0.34%,符合国内文献报道的结果,占汉族人口0.2%-0.4%的比例[2]。RhD阴性血型中表现型来,ccdee(60.78%)>Ccdee(22.2%)>ccdEe(5.76%)>CcdEe(2.75%)>CCdee(2.06%)>ccdEE(0.46%),ccdee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Ccdee,两种合计超过80%,ccdEE所占比例最少为0.46%,符合汉族人RhD阴性血的分布。B型血型最多,AB型血型最少,这与本地区人口的分布情况相吻合[3-4]。
表2中AB,A,B,O各血型中的分布比例,RhD阴性血型 中Rh弱阳性(D)比例占4.13%,Rh不完全(D)比例占1.83%其中436例RhD阴性中又检测出7例IgG抗-D抗体,约占RhD阴性血1.60%,提醒我们在对临床供血时必须考虑Rh抗原的高免疫性。因为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大多见于Rh系统,除抗D外,抗E和抗M的概率也很高[5-6]。
从数据上不难看出本次统计RhD阴性血的价值所在。IgG抗-D抗体可使输入的RBC遭到破坏,引起迟发性输血反应。对于RhD阴性的妊娠妇女,二次妊娠时很容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7]。自身输血是最合理、最经济、最科学、最安全的输注异体血产生不完全抗体引发输血反应,又能避免输血相关传染疾病[8],同时又缓解了“血荒”,还减轻病人的负担。对Rh阴性这一特殊群体来说,自身输血的意义更大。
3 讨论
在人类血型中ABO的抗原性最强,其次是Rh血型抗原。目前Rh血型系统发现的等位基因已有280多个,主要具临床意义的抗原有D、C、E、c、e。抗原只存在于红细胞膜上,抗原性强弱次序D>E>C>c>e,大多数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症都是由于抗D抗体引起的,大部分抗体属于IgG型。对Rh阴性系统出现弱D及不完全D,献血者的血液一定要作为Rh血型抗D阳性处理,这样才能保证RhD阴性受血者安全。
血站实验室是一项高度责任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常规对RhD阴性进行检测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鉴别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本站把筛出RhD阴性献血者,有检验科及时送交血型室,做进一步确证试验。同时建立Rh阴性稀有血型库(资料库)[9],及时为临床输血前试验检测出的有特殊抗体的患者提供相配合的血源。因此掌握本地区人群RhD阴性血型的分布规律,对于稀有血型库的管理,献血者的调集,临床用血的供应等均具有较大的作用,有助于保证RhD阴性血液的采集和供应形成良性循环,真正为稀有血型者筑起一道生命的保障线[10]。
大力提倡和鼓励自愿无偿献血以及自身储存输血,输血前详细了解受血者的情况,包括过敏史、输血史、不良生活嗜好等。建议临床对输血前患者,特别是反复输血或多次妊娠受血者,采取全面的免疫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型鉴定、同种免疫抗体筛选、交叉配血试验,对于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迟发性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达庄.免疫血液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8.
[2]李延伟,等.张家口地区无偿献血人群RhD阴性血型调查[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7(12):3.
[3]程亚媛.茂名市无偿献血人群Rh阴性的调查与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5):369-370.
[4]田兆蒿.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18.
[5]徐华,等.西安地区RhD阴性I血者血型抗原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4):335.
[6]胡利亚.因输血产生D引起新生儿溶血症2例报告[J].中华血液学杂志,1987,8(7):423.
[7]初瑞雪,孟卫东,等.RhD阴性患者的自身5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3):193.
无偿献血使用规则范文3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血站必须建立质量体系文件,而且文件要覆盖所开展的采供血业务的所有过程[1]。笔者在拟写质量体系文件的过程中有几点粗浅体会简述如下:
1文件要具有指导性
质量体系文件是血站采供血过程的行动准则,它要适用于血站所有生产和服务所涉及的活动、场所、部门和人员,所以在建立文件的过程中,一定要使文件对各工作环节和过程具有指导性。我们在建立文件时登录卫生部和中国输血协会等相关网站,对采供血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搜集和下载,收编在“外来文件”中,按法律、法规和标准分类依次编排,然后由各部门负责人阅读、业务和质量主管阅审。所有外来文件对具体工作有进一步要求的,由各部门起草相关的执行程序或操作规程,确定贯彻执行的具体措施,充分考虑把文件的指导性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例如按照《规范》要求,我们不仅分别制定了若干个程序文件,而且在整个质量体系中把贯彻《规范》的中心思想放在各个工作层面,为了贯彻《规范》总则中关于“确保血液安全”的要求,我们在质量手册中制订了“为受血者提供更安全的血液”作为质量方针写入文件,并且在员工岗前培训时特别把“确保血液安全”作为特殊重要的内容进行辅导、讨论,用以指导员工,使员工明确在所有工作中唯有“血液安全”是第一位的,其它任何工作都必须为血液安全作保障。
对外来文件与本站实际工作有密切关系的部分,笔者参考员工讨论汇总意见,在建立相应的程序文件或编写操作规程的相关条款时,注重考虑了文件对执行者要具有指导性的特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给予考虑:①文件要指导员工的行为规范,不可放任员工自由行事,制定的每项条款要对员工的操作具有约束性,指导其必须按照文件要求去做。以护士采血工作为例,如果没有具体的采血操作规程,单凭护士各自在学校或工作中学习和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是不能随意上岗采血的,必须严格按照血站的采血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否则就是不规范操作,执行文件的严肃性就打了折扣,任意下去就有可能造成对血液的不安全或对献血者的损害。②文件是给全体员工说明各自工作应当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同时也要让员工清楚什么不能做,做了什么如何记录,怎样安全的工作和保护自己,所以文件在定稿和颁布前要让全体员工反复、充分讨论,一旦文件颁布实施后就要坚决贯彻执行,不可随意改变。③切忌把文件写成口号式,看起来目标宏伟,但大话、套话连篇,分析其实质却很不实际,对员工不具指导性,反而会使其茫然不知所措,久而久之会远离文件,顺其自然行事,给工作造成负面影响。例如我们在2003年前,无偿献血比例还不到50%,但在文件中却对无偿献血达标写得目标宏伟,只能看到远大和笼统的口号式条款,却没有实现目标的实际措施,在某种程度上使文件成了一副空架子。④切忌照搬他人文件,在《规范》颁布实施以来,首先就是要建立新的质量体系文件,我们在参观学习其它兄弟血站的管理和质量体系文件建立时,也索取了一些怎样建立文件的资料和文件的模式,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借鉴别人好的方面,结合本站实际建立适合自己的文件,千万不可图省事照抄、照搬,用别人的“药方”为自己“治病”。
2文件要具有实用性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9000标准系列,具有先进性和完善性,在我国血站系统广为应用[2]。笔者在福建、甘肃等地血站参观学习时了解到ISO9000标准应用在他们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们引用ISO9000标准的模式,从实际出发,从基础开始,参照制定适用于自己的质量体系文件,我们没有急于和苛求通过认证,但力求创造条件和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向标准化目标不断努力。ISO9000标准适用性广,给血站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可利用性,但是在人员编制少、机构设置小的血站运用ISO9000标准,笔者认为只能“因地制宜”,不能“抢地下种”。应用ISO9000标准能通过认证,说明管理水平已经达到了所要求的标准,没有通过认证,虽然说明还存在不达标的方面,应当为之努力,但不可质疑运用ISO9000标准的选择。近年来我们参观了一些通过和未通过认证的兄弟单位,他们的管理都有着我们应当认真学习的方面,所以我们注重建立文件一定要有实用性。在ISO9000标准的大框架下建立我们的文件,不强求文件的版本如何、格式怎样,一定要注重文件的实用性。
为了使文件颁布后顺利实施和执行,对执行者起到引导和告诫作用,笔者在拟写文件时注意了不用严厉的措辞警告执行者,例如“献血车内严禁吸烟”改用“请不要在献血车内吸烟”、“献出你的热血,闪耀你的光辉”改为“献出我们的热血,谱写爱的篇章”等,用不同的文字表达共同的用意,达到更好的效果,体现既有遵守规则的要求,又有平等、和谐、关爱之意。我们还认为文件不是“铁板钉钉”一成不变,应当遵循《规范》要求,定期进行评审[1],大家认为某项条款不利于工作、又不好操作时,经讨论和按照相关文件修改程序可以进行修改,或者提请最高管理者批准终止执行,重新制定更为完善、更具实用性的新文件。我们在制定新的文件时,首先指定具有一定文字组织能力的人拟写草稿,然后全站所有员工广泛讨论并提出合理化意见或建议,做到建立文件的基础来自工作人员,使用文件的对象也是工作人员,充分考虑文件使用的实用性。要把文件作为员工的工作准则,不是应付检查的“挡箭牌”,更不能作为填补没有文件空白的“顶门砖”。
3建立血站的质量文化氛围
质量文化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物质文化基础上与质量意识、质量活动(质量控制、改进等)密切相关的精神文化活动的总和[3]。笔者认为应当在质量体系文件中把质量文化贯穿始终。
笔者参观了福州“献血者之家”后颇受启发,认为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就是我们血站的质量文化氛围,这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前者是客观的可以动手搭建,不难实现,但缺少了就会既不符合《规范》要求,也不能达到服务的目的;而后者则要求具备较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和执业道德,这必须要对员工进行不断地培训和继续教育,要树立持续改进的思想去实现。如果员工没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就不能做到优质服务,也不能达到质量目标,就会给整个质量体系带来负面影响。把二者结合起来既有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又有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让每一位献血者感受到血站就像家里一样温馨。血站只有建立这样一种以人为本、文明和谐的血站质量文化氛围,无偿献血这一血站永恒的事业就不会有大的障碍,就不会走弯路,血站的工作就会立于不败。所以笔者认为在质量体系文件中要贯穿和体现质量文化思想,努力营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不断实现血站更高的质量文化目标。
无偿献血是一种奉献爱心的高尚行为,是血站一切工作的主题与中心,无偿献血者就是血站的“顾客”和“上帝,”应当倍加受到尊重和优质的服务待遇,我们把“为献血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血站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作为质量方针也写入文件,把“为献血者营造优美、舒适的献血环境和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写进献血服务的程序文件中,正是体现贯彻质量文化的思想。在全站所有工作中把高质量的服务作为我们的宗旨,让员工始终树立服务第一,质量至上的意识,只有这样,血站质量文化的良好氛围才会得以延续和发挥效能。
总之,我们的质量体系文件只是在我们贯彻执行“一个办法、两个规范”的基本要求下初步建立的,肯定存在不少缺憾,但毕竟是我们按照《规范》和上级要求结合我们的实际建立的,我们会在实施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以上体会粗浅,希望同仁指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卫医发[2006].167号
无偿献血使用规则范文4
[关键词] ABO血型;cisAB血型;鉴定;家系调查
[中图分类号] R44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2-0119-01
ABO血型是一个复杂的血型系统,具有多个亚型,能对其亚型进行准确、及时的定型是保证临床安全输血的重要前提。本站在对献血者的筛查过程中发现1例罕见的cisAB型,并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家系调查,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资料来源
先证者,男,汉族,31岁,无受血史,于2010年6月19日第1次参加无偿献血,初筛血型为O型,检验科正反定型均为A型,送血型室进行鉴定,最终结果为cisAB型,继而对其父母、兄妹及子女进行家系调查,发现其父亲及儿子均为cisAB型。
1.2试剂与方法
单克隆抗A、抗B初筛试剂由长春博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检验试剂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ABO反定型红细胞、A2细胞、抗H均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人源抗A、抗B由血型室自行配制。
1.3 血清学定型
先证者ABO血清学血型鉴定结果 见表1。其父及其儿子的反应格局与表1基本一致。A抗原的含量少于A2型,且无混合视野,符合AX表现型。B抗原表达弱,且无混合视野,符合BX表现型。为识别细胞上所缺乏部分A抗原和B抗原,血清中同时出现了不规则抗A1和抗B抗体,表现为盐水介质反应性抗A或抗B。
1.4 待检者红细胞上H物质、不规则抗A1、抗B检测结果
见表2。其父与其子的格局基本一致。
1.5 血清学结果
先证者及其父与其子均为A2BX型,血清中检出不规则抗A1和不规则抗B。
1.6 分子生物学定型结果
先证者及其父与其子均为cisAB型。
1.7 家系调查表
见图1。
2 讨论
本文表1显示,待检者红细胞与抗A反应较强,与人源抗A呈弱凝集,不被抗-A1凝集,且无混合视野,与A2细胞反应为阴性,结合表2结果,细胞上H抗原较正常B细胞的含量高,与O细胞反应强度相当,符合亚型的特点,符合A2表现型;B抗原表达弱,无混合视野,血清中检测出不规则弱的抗B,符合BX表现型,故该先证者血清学结果鉴定为A2BX型,后经分子生物学定型为cisAB型。
1964年,Seyfried等描述了一个波兰家庭ABO血型的遗传不符合遗传学上的单一位点理论[1]。Yamaguchi等[2]提出cisAB这个术语描述这种表现型。2003年许先国[3]首先报道在中国人群中存在cisAB0 1等位基因。cisAB的遗传模式不同于transAB,是一种较为罕见的ABO血型,人群发生频率非常低,大约在170000到580000之间[4]。cisAB细胞上的A抗原经常是A2,B抗原表达弱,血清中总是有弱抗B,所含的H物质与A2细胞所含的H物质相同[5]。它在不同家庭中的血清学表现不同,但在同一家庭中表现一致,如本例献血员与父代及子代的血清学表现基本相同。
综合上述,在对献血员的鉴定中,必须在初、复检一致,正反定型一致的情况下才可以报结果。初、复检中使用不同效价及不同厂家的试剂有利于亚型的发现,本例若在初、复检中同时使用一种正定型试剂,则有被漏检的可能。如果将同时存在弱A、B抗原的红细胞输给O型或A型受血者,会出现溶血反应,同样,血清中的不规则抗A1、抗B也会引起输血反应。在献血员中发现此类特殊血型,有必要对其进行家系调查,并进行深入研究。现在有了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支持,疑难血型的鉴定会更加准确、及时。
[参考文献]
[1] 杰夫·丹尼尔. 人类血型[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7-48.
[2] Yamaguchi H,Okubo Y,Hazama F.Another Japanese A2B3 blood-group family with the propositus having O-group father[J].Proc Jpn Acad, 1966,42(1):517-520.
[3] 许先国,洪小珍,朱发明,等. cisAB亚型第6、7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序列分析[J]. 临床检验杂志,2003,21(2)﹕69-71.
[4] Schenkel-Brunner H. ABO system. Human blood groups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basts of antigen specificity[M]. 2nd New York Springer wien,2000﹕145-147.
无偿献血使用规则范文5
作者单位:454150 河南省焦作市中心血站
现代输血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安全和有效输血。近年来,由于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技术不断进步,经输血传染病毒的危险性已大幅度降低。但是,由于人类血型抗原系统的复杂性,由输血引起的输血免疫反应时有发生[1]。保证患者输注免疫学“相容”的血液,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已成为广大输血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我国专家多年前就已经提出,输血前应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进行筛选 [2],以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常规的试管法由于费时繁琐,不可能对大量献血者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批量筛检。为此,笔者将96孔U型微板看作是96个“短”试管的联合体,将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改良后在微板中进行,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批量筛检简单易行,和试管法对比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 抗人球蛋白试剂(IgG)、抗-D(IgG)、筛选细胞、谱细胞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抗-C、抗-c、抗-E、抗-e、抗-Fya、抗-JKa由加拿大Dominion Biologicals Limited公司提供;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指示细胞由笔者在使用当天配制。
1.2 仪器设备 AT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瑞士HAMILTON公司);Labofuge400平板离心机(美国Beckman公司);HH.W21.600型电热恒温水浴箱(北京光明医疗仪器厂);HTⅢ扫描酶标仪(奥地利ANTHOS公司);KA-2200血球洗涤离心机(日本KUBOTA公司);TG-328A光学分析天平(湘仪天平仪器厂); 96孔硬质U形微型板(丹麦Nunc公司)。
1.3 检测样品
1.3.1 19份已知不规则抗体为阳性的献血者和受血者血清(由日常工作中用试管法筛查并已用谱细胞确定了抗体特异性),用该法重新进行抗体筛查。
1.3.2 7份标准抗血清:将抗-D(IgG)、抗-C、抗-c、抗-E、抗-e、抗-Fya、抗-JKa分别倍比稀释后,和试管法平行测定其效价。
1.3.3 分批次随机抽取本站无偿献血者标本2160份(2009年1月~2009年6月,每周三次,每次30份),和试管法平行筛查其不规则抗体,阳性结果用谱细胞确定抗体的特异性。
1.4 醛化、包被筛选红细胞
1.4.1 将筛选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再用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洗涤1次,用含3.4%葡萄糖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成1%的红细胞悬液。
1.4.2 用0.05%的戊二醛处理微板,每孔加入100 μl,静置20 min,弃去,生理盐水洗涤1次。
1.4.3 将1%筛选红细胞加入微孔板中,每孔50 μl,300 g离心2 min,使红细胞平铺孔底,静置20 min。
1.4.4 用生理盐水洗涤3遍,每次均轻轻拍干备用。
1.5 抗人球蛋白试剂的稀释 用微板法对比试验,确定抗人球蛋白试剂的最佳稀释度为1∶3。
1.6 指示细胞的配制:将3人份O型红细胞混合,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取适量压积红细胞等量加入IgG抗-D血清,37℃孵育30 min,离心去上清,用生理盐水洗涤5次,再用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洗涤1次,用含3.4%葡萄糖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成1%的红细胞悬液备用。
1.7 检测
1.7.1 用AT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将检测样品加入醛化、包被好筛选红细胞的微板中,每孔100 μl,同时做阳性、阴性对照各2孔,阳性对照加入与筛选细胞含有对应抗体的血清100 μl,阴性对照加入AB型血浆100 μl,37℃孵育30 min。
1.7.2 弃去孔内液体,用生理盐水洗涤5遍,每次均轻轻拍干。
1.7.3 加入稀释好的抗人球蛋白试剂,每孔50 μl。
1.7.4 加入稀释好的指示细胞,每孔50 μl。
1.7.5 1200 g离心2 min,孔内红细胞呈扣状沉淀为阴性,平铺于孔底为阳性。
1.7.6 用酶标仪判读结果 根据孔内指示细胞分布情况,用酶标仪判断结果。
2 结果
2.1 19份抗体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100%,未出现假阴性。
2.2 7种抗血清效价比较,相差不超过1个滴度,见表1。
2.3 2160份献血者标本,试管法检出5份,阳性检出率0.23%,微板法检出7份,阳性检出率0.32%,经谱细胞确认,具有临床意义的特异性抗体均为5份,分别为1份抗-D、2份抗-E、1份抗-M、1份抗-c,说明微板法有一定的假阳性。
表1
微板法和试管法检测7种抗血清效价比较
DCcEeFyaJKa
微板法6432166446432
试管法643286446464
3 讨论
随着输血事业的不断发展,聚凝胺、凝胶试验、酶法等新的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但确定不完全抗体的最可靠方法仍然是抗人球蛋白法[3]。在本报告中,笔者使用的微板法原理仍是抗人球蛋白试验,改良的核心是将筛选红细胞(抗原)固定在微板的底部,加入血清(抗体)孵育反应后,洗涤时不需要离心,包被的筛选红细胞也脱落很少,当加入抗人球蛋白试剂和指示细胞后,结果非常容易观察和判读,从而克服了传统试管法费时费力的弊端,使试验变得方便快捷。另外笔者还利用了醛化红细胞具有较强的吸附蛋白质抗原或抗体的能力的原理[4],用戊二醛处理微板固定红细胞,不但使红细胞和板底结合的更牢固均匀,同时也提高了试验的灵敏度,更宜于结果判读。本法还具有以下两方面优点,一是标本量大时,可利用全自动设备加样和判读结果,使检测批量化;二是因抗人球蛋白试剂需要稀释而降低了成本。不足之处是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但和假阴性比较可以进一步保证输血安全。由此可见,微板法抗人球蛋白试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敏性,且简单、易行、高效,完全可以替代试管法对献血者和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
参 考 文 献
[1] 田兆嵩.临床输血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6.
[2] 王培华.输血技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7-150.
无偿献血使用规则范文6
[关键词] 输血安全;输血管理;供血库;监管;指导
[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122-02
血液安全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重视,为全面实现世界卫生组织血液安全整体战略,即:招募自愿无偿献血者、有效地检验和加工血液、临床合理用血,采供血机构除更好地做好血液采集和检测,提供充足、安全、便利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及成分,保证输血安全外,还需对临床能否合理正确地使用血液及其成分给予更多关注[1]。加强临床输血管理,高度重视临床合理用血、安全用血,是实现安全输血的必要措施。基层供血库建设和管理是安全输血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供血机构应在加强基层医院供血库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制定策略促进开展有效的临床输血方面发挥更加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1 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单位领导加强临床供血服务体系、监管体系的建设
提高对输血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基层医院供血库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安全输血管理的重要性,依照《血站管理办法》、卫生部颁布实施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形成以血站专家技术指导供血库各项业务、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有效监管服务体系[2-3]。充分发挥供血库作用,指导临床更加规范,有效,合理地利用血液资源,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更好地为临床输血服务。
2 各医疗机构应加大对供血库投入
供血库设置应独立,由所在医院负责管理,中心血站负责业务指导,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根据本地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血库设置基本标准及各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血库环境设置、业务用房的卫生学要求应符合基本标准,配备具有高中初专业技术职务的输血技术人员,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输血专业技术培训参加全国采供血机构的上岗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能够胜任输血检验和管理工作[4];配备完善的输血检测和储存设备;制度建设方面要求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各环节输血工作制度,建立输血技术操作规程、对储血设备、冷链及试剂等进行质量监督,对临床输血服务的各项业务包括临床用血的申请,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输血前的交叉配血试验、血液入库,核对,储存,血液发放、临床输注、输血监护、输血效果评估等进行全方位业务指导。
3 供血库业务工作的指导,规范血库操作技术
血库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受血者用血安全及输血治疗效果,输血检测管理是临床输血管理的重要内容,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山东省卫生厅《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的要求开展输血前的检查项目,同时建立各项试验标准的操作规程,规范各试验环节、质控方法等,以保证受血者用血安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保证临床安全用血,血库至少应开展如下检测项目,①ABO血型检查: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定型;②不规则抗体筛选;③交叉配血试验(凝聚安试验、酶、抗人球蛋白实验);④输血传染病标志物检查(ALT、乙肝五项、HCV、HIV、梅毒);⑤输血指征相关指标检测(如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凝血时间等)[1];质管和质控人员对血液的检测、贮存、运输设备及试剂耗材的质量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测监控,对设备严格管理,做好定期的维护、监控、校准和验证, 血液储存应使用专用储血冰箱,24 h温度监控,确保冷链的有效运转,血浆及冷沉淀的融化应在专用水浴箱中以正确的温度进行,确保血液制品的正确使用。某些乡镇医院不具备条件独立设置供血库,开展输血检测业务,其输血前检测业务应由相应区域县级医院供血库完成;应建立血站供血科与各基层医院供血库的计算机联网,以掌握各供血库的库存情况,监督各血库应有的库存量,合理核定库存,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血液发放以先进先出为原则,准确发放,严格核对,外观检查合格才放行;做好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遵守生物安全规则,加强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完整保存输血前各项检测、监控、消毒和管理记录。
4 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的监管和指导
由输血专家提供临床输血咨询和技术支持随时指导临床用血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针对不合理用血病例进行专家讲评,提供更高水平、更加全面的输血技术服务,全面提高临床输血医疗水平。目前临床不合理用血现象十分普遍,存在问题较多,为数不少的来血站自取血的乡镇医院、民营医院不具备对输血工作的规范管理,几乎不存在合理用血,多是盲目用血,随意用血,并不是真正需要,自取血一般少于3单位,多见人情用血,安慰血及以营养为目的地滥用血浆,对一些慢性病人随意应用血浆红细胞,可用可不用的血液也随意夜间输注;县乡级医院不少医护人员对常用血液制品的性质规格、适应证不了解,输注方法不正确,使用剂量不能很好掌握,临床医生对输血知识的掌握很不全面。某县医院妇产科大夫要求为产后出血病人输注2单位冷沉淀,血库人员建议按10单位输注,最后医生坚持输注5单位;某乡镇医院妇产科大夫医嘱为一产后妇女输注全血1 200 ml;某职工医院夜间要求计划外送血,是为1 d前输过血的骨折病人补血。虽然三级医院临床医护人员比较注意知识更新,输血知识掌握较好,县级医院次之,仍存在输血前的检查不规范,临床输血病历不够完善,输血指征掌握不严,血浆明显滥用的不合理用血现象,不少医务人员对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输血技术规范不了解,输血风险意识、安全输血知识缺乏,输血观念陈旧,对成分输血概念模糊,输血安全存在隐患,输血风险加大。因此,强化医护人员科学合理用血意识,规范临床用血医疗行为,及时更新输血观念和输血技术知识,树立安全、科学、合理用血的输血观念,严格执行临床输血相关规范,是确保输血质量、提高输血疗效、减少不必要输血的重要措施。
5 加强临床输血全程监督检查
临床用血应遵循临床输血基本程序和输血政策, 科学规范用血管理程序与用血有关的各项申请、表格及各项记录,建立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治疗单、不良反应回报单等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血流程。构建能完整、准确地反映输血治疗过程、输血效果及不良反应处理的用血管理体系。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做好输血前告知,对于需输血治疗的患者,经治医师必须先以告知的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详尽说明用血的必要性以及血液虽已经专业机构严格检测,但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局限,不能排除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和感染病毒性传染病的可能,输血前将不可避免的或可能会发生的风险或意外详尽告知患者,不但体现了对患者合法权利的尊重,而且会减轻医务人员的压力,有利于维护其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同时也可督促临床减少不必要和不合理的输血[3]; 掌握正确的输注方法,严格输注操作技术,输注前后认真核对,客观及时地记录输血每项内容,做到记录完整准确。做好血液输注的监护工作,在输血前检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同时确保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后对患者进行监测,严密观察输血过程中受血者情况,以便尽早发现可能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4]。如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和意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和有效治疗方案,使受血者的损伤减小到最低程度,做好记录,查明原因。
6 举办各类临床输血知识培训班
定期举办血站系统及各医院血库和临床医生输血知识及新动态讲座,大力宣传无偿献血常识及合理用血节约血液资源的理念[5]。加强医护人员科学合理用血的培训,包括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输血技术规范、输血技术指南,不同学科全血和成分输血指征、各种成分制品的性质特点与贮存条件,紧急情况下血液相容性输注等基本输血知识,以及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大量输血,如何限制使用血液制品以降低输血风险,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安全、合理和有效的输血方法[6]。作好围术期的血液保护,节约和保护宝贵的血液资源也是临床合理输血重要的方面。对临床医生护士进行输血风险意识的教育,使之认识虽然血液检测及血液成分去除白细胞技术病毒灭活技术快速发展,输血也越来越安全,但是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的窗口期和新出现的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威胁还难以消除,因此输血难以达到绝对安全,输血零风险是不存在的;制定相应培训目标和方案,实施定期的有计划的分期分批的培训,对每次的培训效果都进行评估,实施定期考核等。使临床医护人员可以正确合理地使用血液及其成分,以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降低输血风险,提高输血疗效,确保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卫生厅.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S].2006-04-17.
[2]张印则,章昊,孟庆宝,等.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解决方案[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3):214-215.
[3]张钦辉,高峰,朱永明.临床输血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7.
[4]田兆嵩.临床输血应遵循的基本程序[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3):230.
[5]毕云芳,张利祥,樊晶.2000-2004年天津市临床供血情况回顾性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5,10(4):28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