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远程医疗推广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远程医疗推广方案范文1
远程医疗会诊是一项跨学科的高新技术,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在国际上引起高度重视,形成了集医疗、教学、科研、信息于一体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具有积极意义。远程会诊的应用让患者不需要出门就可以享受与医生面对面交流病情的医疗服务,同时还可以选择由多家医院的多名专家共同会诊,获取最佳的治疗方案,既省时又省力。
一、远程会诊在现代医疗中的具体应用
虽然我国对于研究远程医疗会诊的起步较晚,但是也有了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疑难杂症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
1.1举例说明远程会诊的应用优势
远程会诊是一种结合了现代医学及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具有缩短治疗时间、赢得最佳抢救时间的优势,下面通过典型医疗事件进行具体分析。
1.1.1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近几年,我国出现一起运用互联网技术救治疑难杂症的医疗事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远程医疗会诊概念逐步成型。该患者的手臂因为不明原因开始溃疡、腐烂,这种罕见现象让当地医院手足无措,患者因此来到北京求诊。在会诊中,由于北京医院的医生也没有见过此类症状,所以及时通过Internet向国际社会求援,在半小时内,医院受到了将近三百条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最终患者被确诊为感染了噬肌肉病菌并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1.1.2赢得最佳抢救时间
一名年仅12岁的患者因吸入煤气导致中毒昏迷并伴有反复抽搐现象,因当地医院无法救治而耽误了10天病情。为抢救患者性命,某医院联合了电信公司,通过远程医疗专线对其进行远程会诊,为患儿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及时挽救了孩子的生命。医院首先运用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连接患者所在医院,通过专网视频连接观测到患者的状态及现场情况,通过传输过来的病历资料进行会诊,通过几位专家联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分析,快速的确定了治疗方案,并指导现场医生操作。
1.2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及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还包括重大食物中毒和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事件(非典和甲型H1N1等)。我国首创将远程会诊应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是某医院通过多途径通讯方式,如专网、公网、3G无线网等,将患者的病历、CT片、X射线片、心电图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传送到会诊中心,再利用3G无线技术将视频平台移到病人床边,以方便专家与患者交流。此外,工作人员还将病人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实时动态传输的方法传送到会诊中心[1]。这样通过远程网络,专家不仅能及时获得病人的资料而且还可以观察到患者的面貌及状态,并适当与其进行“面对面”交流,并最终确定治疗方案,省时省力,免除了患者奔波劳累的痛苦。这种远程会诊模式为推动我国远程医疗会诊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应用远程医疗会诊时出现的问题
我国地势宽广、人口众多,医疗发展水平不平衡,三级医院基本分布在大、中城市,导致偏远地区医疗水平低下。远程会诊虽然为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提供了方便,但是另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2]。主要的问题有两点:一是远程会诊费用过高,许多家庭根本无法承担,这也是其不能大力推广的原因;二是可操作和维护远程医疗系统的IT人才相对匮乏。
费用过高并不是因为医生的会诊费高,而是电信运营商收取的通讯费用高,需要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加以控制。在远程会诊中医务人员对操作技术并不了解,对计算机的应用也不很熟悉,这就需要配备专业的IT技术人员跟踪诊疗,这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了医院的负担[3]。因此,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普及十分必要。
三、总结
因为我国各地的医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许多不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低下,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一大难题,而远程会诊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对平衡我国卫生分布不均现象具有重要意义。远程会诊作为全新的医学模式,需要一个被人们认识和接受的过程,由于其自身的优势,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医院会加入远程医疗会诊的队伍。
参 考 文 献
[1]康晓梅,顾民,张雪静.远程会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1,10(37):1636-1637.
远程医疗推广方案范文2
作为新医改工作的关键年,2010年中国医疗行业IT应用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
行业标准规范进一步完善 可操作性进一步加强
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卫生信息数据字典是卫生信息化要打好的三个基础,相关的标准完善工作已经全面启动。2009年底至2010年初,卫生部密集了5个标准和规范文件,随后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建设指导意见,医疗行业信息化标准进一步完善,各地医疗机构及卫生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在此框架下加速实施。
在此过程中,卫生主管部门采用征集方案、推出征求意见稿、试点、修订再行推广等方式推进标准的落地,IT解决方案厂商、试点医疗机构、卫生主管部门等多方面的力量也参与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为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保障。
厂商加速布局 竞争更加激烈
2010年,戴尔、用友、SAP等国内外知名的IT企业都针对中国医疗行业IT应用市场制定了规划,推出了各类解决方案。
国内外大型IT企业动作频频,显示出中国医疗行业IT应用市场的巨大潜力。众多实力厂商参与竞争,一方面提升了中国医疗行业IT应用的水平,另一方面,业务的重叠也将使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企业能否把握市场热点、选择好合作伙伴、正确理解政策法规,将成为其成败与否的关键。
新技术应用开拓蓝海
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应用等IT热门话题在医疗行业内被更多的用户关注,云计算使整合医疗行业资源和降低IT成本成为可能。在IBM、英特尔等厂商及其合作伙伴的推动下,云计算正在区域医疗、个人远程保健等领域实施探索性项目。
物联网技术在高价值医用耗材管理、病患管理、医疗器械管理等方面的价值日益显现,未来在精细化资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差错等方面也大有可为。
远程医疗推广方案范文3
关键词:远程监护系统;赈灾;救护;人体信息。
1 构成及工作原理。
基于GSM 的短信息服务是一种在移动网络上传送短信信息的无线应用,是信息在移动网络上存储和转接的过程 。由于公众GSM 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联网和漫游,而基于GSM 网络的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系统,正是借助系统网络信号,利用短信自助业务实现数据的双向传递。
系统中各模块相互独立,彼此又相互依赖,共同完成数据的传输。数据收发模块在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系统的核心模块。该系统以双单片机为核心,通过通信接口在物理层上实现GSM模块的连接,达到远程的目的。人体的生命体征,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分别由相应电子模块采集并传入控制器,控制器通过监护装置按键或超级管理员手机进行显示和设定。控制器根据设定的手机号码利用GSM 网络将测得的数据编辑为一条短信发送给监控中心主机进行处理或发送给指定手机。
2 使用方法。
连接同普通心电监护仪;按键设定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上下限参数,并根据需要调整各项参数;设置系统通过GSM 网络监护装置将监护信息编辑成短信自动输出至监控中心主机或发送至指定手机。[ ]
3 救护中的实际应用。
在赈灾救护现场,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救治条件的简陋,地震伤员的早期救治和后送以生存概率为主要考量。对16 例失血、休克、严重感染及掩埋的伤员等生命危险的患者给予远程连机监护,重点处置;并通过现场观察和远程监护生命体征的参数,评估伤员的病情,辅助给出救治方案,并得到及时救治。病情平稳后伤员安全后送,减轻了救护现场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广大医护人员及伤员的信赖。
4 应用特点。
4.1 实时性 内置监测模块及覆盖全球的GMS 网络为生命体征的采集和无线传送提供了稳定和实时保证。
4.2 便携性 使用交直流两用电源,具有极强的便携性、适应性,适用于战地救护时的复杂情况。
4.3 通讯安全性 使用密码对系统进行配置,被授权接受短信的的工作人员有自己密码设置,保证了通讯安全性,防止伤员的监测信息泄漏。
4.4 扩展性 具备RS232 串口,可与其他设备共享,扩大应用范围。
4.5 普及性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价格低廉、维护费用低等优点。
4.6 通用性 不仅用于军事医疗活动,还可用于普通医院的远距离病房监护、传染病病房监护、120 急救等民用医疗活动中。
5 结论。
远程监护系统是通过GSM 网络的短消息业务来实现远程数据的传送。在医疗队、重症病房、传染病房及社区医疗服务的应用中,利用GSM 网络的短消息实现远程监控是一种实用且有效的技术手段,也是必然趋势[ 224 ] 。在赈灾区的医疗队,面对伤情复杂、环境简陋的条件,现场救护及远程监护充分利用了远程监护系统特点,在电力条件不足、连接不便的情况下,使用直流电成功监护了批量重伤员,并安全后送。远程监护系统所具有实时性、便携性、安全性、通用性等特点,使之得以实现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享元,吴鸿修,马麟等。 基于SMS 的血压远程监护系统的研究[J] .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3 ,27 (4) : 2742276.
[2]李战明,瞿 华,丁 磊。 基于GSM 网络的人体生命体征远程监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 . 微计算机信息,2006 ,22(4) :1502152.
远程医疗推广方案范文4
移动支付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行业,而且正在加速渗透到我们生活及工作的各个方面。在移动互联网世界中,移动支付将成为继高速网络(3G及4G)及智能终端后的第三大基石。目前,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呈现出电信运营商、银联、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公司三足鼎力之势。
“预计未来3~5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仍将继续扩大,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研究人士介绍,移动支付主要包括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远程支付指用户通过手机网络进行支付、账户操作等;近场支付则是手机通过射频、红外、蓝牙等通道,实现与自动售货机、POS机等终端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技术(NFC)。从国内市场来看,未来银行及运营商将成为国内移动支付产业主要推动者。
记者了解到,从市场格局上看,支付宝依靠阿里巴巴这一电商平台,积累大量用户规模和交易基础,占据了互联网支付市场的半壁江山。另外,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市场占比20%,中国银联的银联在线占比9.3%。因此,支付宝依靠其巨大的用户规模和线上交易量,交易规模超过90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移动支付主要有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远程移动支付客户端,以拉卡拉为代表的手机刷卡器,以联动优势和上海捷银为代表的传统短信支付和以中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为代表的移动近场支付。由于三大势力对移动支付产业的诉求不尽相同,市场推广的动力也大小不一。运营商与银联主张NFC支付技术,其中中国移动与银联形成合作关系,以阿里支付宝和腾讯微信支付为代表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机构则更倾向于基于软件方式实现的二维码支付方案。
“移动支付的核心问题是安全属性。”分析师向记者强调,NFC安全属性要高于二维码支付,因此被市场寄予厚望。
随着苹果公司在2014年9月正式推出其革命性移动支付系统ApplePay,一方面将为运营商、银行以及银联推广NFC提振信心,另一方面也会迫使阿里、腾讯加速二维码支付的拓展和生态建设,因此2015年移动支付产业有望爆发式增长。尤其是中国移动在2014年主要资源倾向于向4G网络建设及推广,待取得足够的4G领先优势之后,由此三大SIM卡商——恒宝股份、天喻信息、东信和平将从中获益。相应地,正在建设校园支付生态圈、拥有TSM平台建设能力的新开普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当然,短期来看,目前阶段国内移动支付产业更可能由互联网公司主导。鉴于支付宝与腾讯更倾向于采用基于软件的二维码支付方式,即使采用NFC技术也更有可能通过HCE技术绕开电信运营商,个人消费者端(C端)无须增加硬件设备,支付受理环境(商户,B端)的改造升级却不可避免,由此产生第三方企业的投资价值。因此拥有二维码扫描枪、NFCPOS机具设计生产能力的新大陆,以及拥有商户信息管理系统并积累大量线下客户资源的石基信息具有明显优势。
智慧医疗拉开“大健康”时代帷幕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通过远程医疗、可穿戴便携式设备等方式进行医疗服务的互联网医疗产业正逐渐壮大。而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正纷纷涉足医疗领域。
1月27日,阿里健康(0241.HK)再度披露与医疗卫生领域应用软件企业卫宁软件(300253)战略合作成为业界重磅消息后。腾讯的移动医疗战略推进工作正在不断提速,据悉,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1200家医院接入以微信为平台的腾讯“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并均已实现微信挂号功能,另有近100家医院可通过微信为患者提供从挂号、取药到后期监测在内的全流程医疗服务。腾讯表示,虽然多数医院仍不能通过微信为患者提供全流程医疗服务,但这些医院已具备“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的雏形。通过升级,多数医院未来可为患者提供全流程服务,而微信智慧医疗也有望在短时间内扩容至全国各地。
目前智慧医疗主要的应用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面向医院医生的,可称之为B2B模式,另一种是直接面向用户或患者的,可称之为B2C模式。面向医院医生的智慧医疗应用模式主要用于医生之间的交流、医学知识库的应用和管理病患健康数据等方面。现阶段一般认为智慧医疗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实现:用户健康大数据采集、远程大数据处理分析和智能医疗认知实行。
国信证券研究表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18.6亿元,2014年市场规模增长至28.4亿元,预计在2015年达到42.3亿元,同比增长48.94%,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574.1亿元,未来移动医疗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对于智慧医疗行业中投资机会,上海证券认为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智慧医疗正在超级大风口上,首推万达信息,上海模式作为医改标杆,其在医改的各项创举有望在全国推广。其次,还要关注卫宁软件、东华软件、宜华地产、朗玛信息、荣科科技、海虹控股等公司机会。
以朗玛信息为例,公司业务转型就瞄准了医疗大健康数据,投资6.5亿元收购39健康网,目前39健康网已经覆盖了1.3亿人次,与国内500家医院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39健康网打造的药品通成为全国药品信息最全的数据库,并与微信合作向手机用户提供药品功效的说明。此外,朗玛信息还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设立了健康大数据的中心,对数据挖掘、网络科技进行系统性开发。类似的,汤臣倍健也具有智慧医疗概念,公司投资1亿元入股深圳倍泰,而深圳倍泰则已建立起“硬件大数据采集、云健康平台、智慧医疗、移动健康”的商业模式,正致力于成为智慧医疗解决方案领导者。
大数据发展潜力巨大
大数据广泛应用于各行业,涉及到互联网、电信、金融、医疗、农业、教育等行业和领域。金融业是大数据的重要产生者,交易、报价、业绩报告、消费者研究报告、官方统计数据公报、调查、新闻报道无一不是数据来源。大数据的发展,对金融行业的转型、创新将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数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大数据商业应用给各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价值,这主要体现在将海量客户信息特征转化为数据资源,从而精准营销获取商业效益。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分析,大数据将每年给美国医疗保健领域创造3000亿美元的价值,给欧洲公共管理领域创造2500亿欧元的价值,使美国零售业净利润增长达到60%以上,使制造业产品开发和装配成本下降50%。第二,大数据还能有效推动政务开展和智慧城市的构建,提高政府决策水平、服务效益和社会管理水平以及城镇智能化,尤指在政府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
据研究人士分析,根据应用方向看,短期而言,大数据商业应用精准营销将更成熟化落地;而从长期看,大数据在国家治理-智慧城市构建方面将会大有作为。
1月21日,中证淘金大数据100指数的正式,其推出再次将大数据推向风口浪尖。1月22日有消息称,高盛正主导对新加坡大数据公司AntuitHoldingsPte进行5600万美元的投资。对此,分析人士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正悄然来临,数据背后所隐藏的商业价值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产业资本的大举进入将有助于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出手一贯是有备而来,此次投资大数据公司也显示出其对该行业未来发展的看好,对其他同业公司而言或将产生一定的提振。
远程医疗推广方案范文5
从2007年起,北大人民医院以“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为平台,致力于应用最新的远程医疗和信息化技术,促进和推动“医疗服务均等化,使城乡居民能无差别地享受同质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服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共同体一方面以包括北大人民医院在内的大型顶级医院为中心,建立“X+X”型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另一方面,稳步推进共同体信息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技术为纽带,跨地域联接多省市医院,为共同体居民提供从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到疾病诊治所需的各项服务。
面向患者的远程会诊服务和面向基层医生的远程病例讨论,对高质量影像的迫切需求,促使共同体在信息平台建设中,把“海量影像跨地域集成”作为一项特色重点工程来进行。而“影像集成”过程中,所取得的技术突破和创新,又进一步推动和促进远程会诊和远程病例讨论的开展和普及,尤其是基于“高保真影像即时共享”开展跨地域远程会诊和讨论。
这种以“影像集成”为核心,由服务实践提出技术需求,由技术突破回馈推动服务实践的模式,成为共同体医疗服务实践中一项突出特色。
协同医疗服务模式和共同体信息平台
北大人民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建立起源于2007年。据北大人民医院医学信息中心区域医疗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刘丽红介绍,2007年,北大人民医院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申请了名为“基于中心医院的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平台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创新模式示范工程”的课题。
通过课题研究和数据分析发现,患者之所以选择大医院,一是觉得基层医院的设备和药品不够齐全,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医院的医疗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怀疑。课题还包括对转诊标准的研究,“基层医院不是大医院的挂号室,从那里转过来的患者必须确实是以他们的医疗水平诊治不了的,通过转诊标准的甄别,保证基层医院的首诊负责制实施。”
如何改变患者多在大型医院就医而基层医院受到冷落的“倒金字塔”形态,让“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改目标成为可能,是共同体的初衷所在。“当时国内很多地方都在进行区域医疗的探索,但是并没有一个很成熟的、可以普遍推广的模式,”刘丽红说,“北大人民医院共同体项目研究就是希望通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等手段,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借助信息交互平台技术进行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及信息共享,使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行使相应职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北大人民医院与海纳医信、IBM等多家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建立了信息交互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三个功能。一是协作医疗功能,为基层医院符合转诊标准的患者提供远程预约挂号、预约检查等服务。“可以告诉患者到哪个楼层找哪个专家,甚至可以建议患者在某一时间段来医院就诊,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就诊者的无效候诊时间”,这种服务并不额外收取费用。
另外,平台可以为就诊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于在北大人民医院有过就诊经历的患者,其通过平台进行预约挂号时,平台会通过数据库内部自动抽取其诊断、检查检验等医疗信息,为患者建立和管理个人健康档案。
第三,平台可以实现远程教育的功能。远程教育分两类,一类是北大人民医院的讲座,医院专家团队针对共同体会员的特点制订课表,每月进行两次讲座,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另一类是远程病例讨论。
截止到目前,北大人民医院医疗共同体共有会员249家,其中北京95家,外埠154家。
海量影像跨地域集成
根据远程会诊和远程病例讨论的实际需要,共同体提出了在信息平台上集成来自不同地域影像的要求。“影像集成”,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网络上传、集中存储”。“影像集成”的实现必须和多项实际需求相联系,充分考虑并解决多项实践问题。
首先,医疗共同体中的基层医院数量很多,且分布遍及全国;影像数据量相对较少,同时还保有大量非DICOM格式的历史影像资料;在基础设施方面,往往存在带宽低、网络连接不稳定等问题。如何在现有网络条件下,满足医疗共同体基层医院的影像上传需求?
同时,在影像存储上,由于共同体仍然处于建设推广阶段,当前需要集中存储的影像数据量相对较小。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影像集中存储的数据量,必然快速增长。考虑到在个人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中集成影像的需求,影像增长的速度还将大大加快。带来的问题是,如何合理配置存储容量?从经济角度考虑,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要求所采用的存储方案能够支持动态扩容。从而能够分期、分批,根据共同体需求增长,采购存储硬件。
进一步地,影像的网络上传和集中存储并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对影像的随时、随地即时调阅,以影像的跨地域共享来支持跨地域医疗协同服务,包括远程会诊和远程病例讨论。
依据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和需求,共同体组织专家经过多方比较和严格论证,最终选择了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远程医学影像诊断会诊系统进行该平台建设。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医疗共同体远程影像平台,采用B/S架构,无需部署安装,大大降低了成本。另外,该平台支持DICOM和非DICOM多种影像格式。同时,在影像上传过程中,采用的是无损压缩和断点续传技术,既保证了传输过程的无失真,而且还提高了上传效率和稳定性。
远程医疗推广方案范文6
伴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前行,移动医疗逐渐在医疗行业中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HIMSS将移动医疗(mobile health,mHealth)定义为: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等,来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和信息,将无线技术纳入各种医疗解决方案,把移动医疗的特殊功能和服务捆绑于各种终端上,来实现患者体验感的加强和节约医疗成本。移动医疗技术在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中的快速发展,使改善医疗护理质量并降低成本成为可能。同时,鉴于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增高,移动医疗的出现使患者传递医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患者与医疗服务提供者沟通的渠道日益增多,这也是移动医疗发展的契机所在。
在我国,由于医疗资源短缺、不平衡造成的“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遏制我国医学发展的极大困扰。虽然自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获得了很大发展,改善了医疗行业较其他行业信息化发展明显滞后的现状,而医护人员也如愿以偿地感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诸多改善,如医疗环境、医护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大幅提升。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延伸和扩展,旨在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疗效率的移动医疗,直到近年才得到广泛发展。现在,移动医疗为医院业务所带来的效益和提升已无需考证,它所改善的不仅仅是院内医疗质量及效率,还有助于改善我国医疗领域所存在的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地区医疗设施薄弱、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差等一系列问题。
1. 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医院通过移动医疗的部署,医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直接调阅患者的化验报告和相关资料,从而掌握最新病情,并在病人床边记录患者动态信息 ,减少了在病房和工作站之间来回行走的时间,增加了诊断、治疗病人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 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移动医疗投入运行有助于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进一步实施,从而有效控制成本、合理配置资源;移动医疗使医院信息系统向病房、床旁的扩展和延伸成为可能,实现了医院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优化了临床医疗、护理任务的过程控制,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运用,帮助解决高素质医护人员短缺的状况,提升了医疗管理的水平。
3. 平衡卫生资源分布
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公众对于医疗质量和安全需求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而移动医疗技术中远程医疗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远程医疗将信息技术、无线设备与移动医疗技术相结合,最终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满足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使优质医疗资源不再独有化。
移动终端未来将走向结合
有了移动医疗,采用何种终端产品自然就成了热门话题。一直以来,众医院在移动终端的选择上破费脑筋,移动电脑推车、PDA、平板电脑在现阶段似乎各有一份“领地”,但在护士发药、床边治疗、护理操作等方面,移动电脑推车还是有其他两个终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基于大型医院的无线网络覆盖,无论是护士所用的护理车还是医生所用的查房车,甚至是远程巡诊车,均可以冠以“手推医护信息移动平台”的头衔,可谓真正实现了将信息系统从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延伸至患者床边的作用,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新方向和有益补充。
著名的医疗IT专栏作家朱杰曾形容移动电脑推车、手持PDA和平板电脑三种终端之间的战争像是“关公与秦琼之战”,看似平常却透露出些许荒诞。可以说,三者中只有移动电脑推车是“根儿正苗红”的医疗设备出身,且由于近年电池技术的进步,移动电脑推车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使得其在医院更受医生护士的青睐。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计虹说:“移动电脑推车相对手持PDA和平板电脑,最大的优势在于一切用品均可置放于车上,护士可以腾出双手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在医院中,医生开医嘱,而护士有更多的治疗、护理操作要执行,需要解放双手为患者服务。为了减少护士取物的多次往返,移动电脑推车上可以配备大药盒装发药品;可以装上治疗盘、输液架、锐气盒及手消等物品进行治疗。可以说移动电脑推车集发药车、治疗车和护理车多功能于一身,具备PDA和平板电脑所不能及的特殊用途。”
而且,目前的移动电脑推车上都装载小型电脑主机,医院各种信息系统都可加载到移动电脑推车中,包括HIS、EMR、LIS、PACS等多个系统,解决了手持PDA设备对信息系统安装的局限性,具有更大的适用空间。北大人民医院信息中心教授王秀民说:“未来,移动医疗终端的发展将走向‘结合’的趋势。将PDA与移动电脑推车结合使用,或将平板电脑与推车结合使用,以拓展其各自的业务短板。”
手推医护信息移动平台的认知状况
当前移动医疗主要采用的是无线局域网技术,即通过无线局域网模式实现各种医疗应用,目前多应用于大型三甲医院,大多数二级医院对移动医疗的重要作用也已经相当认可,并逐步在筹备之中。记者随机调查了20所医院,分别包括6所二级医院和14所三级医院。调查数据显示,这些医院中有7所医院目前还没有开展移动医疗,以二级医院居多,占调查比例的35%(图1),这些医院主要存在资金投入方面的困难,或者是自身信息化建设尚不完善。参与调查的三级医院基本全部开展了移动医疗,从应用PDA实现移动查房,到移动电脑推车实现信息系统向床边的延伸,均体现出大型医院对移动医疗的重视。
在已经开展移动医疗的医院中,采用PDA实现护士移动工作站的比例很高,达到了84.6%(图2),说明PDA的便携性和无线传输的特性已经深入医护人员内心,可以说PDA的开发是目前移动医疗应用的一个热点。而移动电脑推车和平板电脑两个终端在医院的应用则稍显逊色,分别达46.2%和30.8%。多数医院采用PDA和移动电脑推车结合使用的方式,以推车的优势来弥补PDA在执行医嘱和治疗患者方面的局限性。
虽然移动电脑推车目前的应用还比较少,但随着2011年移动护理信息化热潮的出现,移动电脑推车将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应用。参与调查的医院中,仅有两所医院认为移动电脑推车前景堪忧,其他90%的医院均认为移动电脑推车是最适合医疗业务的移动终端工具,并表示了浓厚的采购意向(图3)。据调查采访,目前应用移动电脑推车的医院中,很多都是先尝试性采用3~6台,得到医护人员的认可后便逐渐扩展推车的应用范围,有的大型综合医院第二次采购高达上百台。可见,移动电脑推车将来必然是实力医院重点青睐的终端产品,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传统终端PDA、平板电脑也会越来越多地和移动电脑推车结合使用。
手推医护信息移动平台更具优势
从此番的访问调查中不难看出,在移动医疗时代,虽然移动电脑推车目前的应用范围还不是很广泛,但其仍是最受医院认可的终端产品。且不说护士对推车本身发自本心的熟悉和接受,只要想一想医院十多年来使用各种PC端软件都可以在推车上运行并马上移动起来,就足以征服所有的直接使用者。说到底,无论是信息化还是移动医疗,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服务医患,患者在床头能就接受诊治,护士推着车就能完成查房、治疗、宣教等一系列工作,似乎只有将各种终端产品结合移动电脑推车来使用,才可以发挥最好的效果,才能实现几乎所有医护人员的要求。
目前手推医护信息移动平台大体可分为三类,分别是无线医生工作站、无线移动护理工作站和无线远程巡诊工作站,现在,这三类移动平台均实现了无线wifi接收功能,在医院的用途也各自不同。其中,无线医生工作站通过无线网络和无线推车设备保持信息系统网络实时连接,可以将医生办公室带到患者床旁,帮助医生在患者床旁查阅病人病历、影像、检验检查报告单,下达医嘱,真正实现移动查房。医生扫描患者腕带完成患者身份的确认后便可以实时下达医嘱,医嘱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HIS系统,护士通过移动护士工作站可以查看医嘱信息,及时执行医嘱。
一般来说,无线医生工作站的设计通常比较简洁,推车占用空间小,附带1~2个抽屉,仅供医生放置一些文书即可。车体装有极其灵活的万向轮,无论是地毯还是硬地板,都可以做到静音前行,不会打扰患者休息。
与无线医生工作站比起来,无线移动护理工作站则稍显“笨拙”。据计虹介绍,无线移动护理工作站一般由铝、塑、钢结构组成,安装大药盒、杂物盒、洗手液网篮,同时配有输液架、污物桶和电子系统。车上装载的微型计算机,可以为护士提供随时处理医嘱信息、录入患者症状、体征信息的功能。一般来说,无线移动护理工作站兼有药车、治疗车、护理车、移动电脑等功能,功能决定形态,所以必然“身形”会稍大一些。
手推医护信息移动平台还有一种特殊功能的应用,就是远程医疗的应用,在一些开展远程医疗业务的医院能发现无线远程巡诊工作站的身影。由于多用在远程查房环境中,车体一般配置有无线网络数据传输终端设备、车载医疗设备和便携式医疗设备,并可以与无线网络数据传输终端设备连接进行数据传输。由于无线远程巡诊工作站多用在远程会诊中,远端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观察,所以一般车体都会配备高清摄像头、专业医用显示器。所以,远程无线远程巡诊工作站目前一般多用于完成大型综合医院对城市社区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扶持,开展巡诊和转运危重病患、疑难病例远程会诊、技术指导与示范、基层医院专业技术培训、远程科研教学和家庭病床医疗服务等。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多个企业开始了移动电脑推车的研发与生产,扩大了医院的选择范围,丰富了选择品种,本专题也总结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品牌产品进行展示(见右表)。
综上所述,手推医护信息移动平台在医疗业务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医护可以在患者床旁完成数据的查询、医嘱的下达,不仅减轻了查房医生的负担,提高了查房效率,而且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可以使查房过程执行得更为准确,患者医疗过程更加安全。
优化诊疗流程、提高诊疗安全:实时患者信息查询、医嘱项目的开出,为患者诊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有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临床诊疗安全性。
降低用药事故发生率:通过用药提示和药品禁忌提示,有效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避免一些临床用药错误的事件发生。
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形成闭环医嘱:由于护理工作可以与医嘱执行同步进行,护士对患者腕带、药物二维条码以及医嘱条码的扫描,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医嘱执行流程,构建了医嘱的闭环管理体系。
手推医护信息移动平台在医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