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1
关键词:民族地区;社区卫生服务;资金补偿机制
一、引言
拉萨市城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已经逐渐步入了轨道,但是至今仍未形成合理稳定的资金补偿机制,这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公众提供医疗服务的水平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此,本文将以拉萨市城关区为例,深入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补偿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为后续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二、拉萨市城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补偿机制现状分析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以下问题。
(一)资金补偿渠道单一
拉_市城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补偿的渠道目前为政府财政补偿、自身业务收入、药品销售加成以及直属单位补偿,以投入主体为政府以及卫生服务机构本身。而政府财政投入又很少,所以必须靠自身的医疗服务收入来维持机构的运营,这样单一的补偿渠道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力不从心。
(二)资金补偿标准缺失
拉萨市城关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对服务的具体项目用总额预算的方式,对康复、保健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采用按人头付费的方式,而对于一般的医疗服务则采用按项目付费的方式进行收费补偿。但是由于城关区每个中心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营水平各异,而当前政府采用统一的资金补偿标准使得相关的医疗资源无法得到最合理的使用。
(三)资金补偿保障缺位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历史较短,关于保障资金补偿行为的相关的配套法律体系还不健全,而我国政府还没有通过立法的形式确保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支撑,导致现行的资金补偿随意性较强,且补偿周期不稳定,且没有相应的监管机制来对其进行监管。
三、原因分析
(一)资金补偿渠道单一且不稳定
目前拉萨市城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渠道中,银行贷款和社会慈善团体的资助较少,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补偿机制渠道简单且单一,因而一直都不能健康稳定发展。而现在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的实施,导致药品加成补偿渠道的比例越来越小,这样单一的补偿渠道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愈加艰难。
(二)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方式简单且不明确
目前,政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方式主要有政府预算拨款和专项经费投入两种。卫生专项经费在设区级政府安排得非常少,地方配套经费很难全部到位和真正落实。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这种以计划性财政拨款形式向供给方直接投资模式方法简单,至于如何投入更加科学合理并不明确。
(三)资金补偿保障机制缺失
拉萨市城关区现行的政府补偿普遍存在着补偿额发放不足以及补偿资金不能按时到账的现象,社区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发放拖延,打击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正常工作很难开展,不能保质保量地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且目前我国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的资金补偿没有相应的监督管理职能,还未有组织专门的部门对资金的补偿进行监督管理。
四、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以政府主导并积极利用市场机制的多元化资金补偿渠道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补偿机制中,应强调政府的责任,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建设以及医疗工作人员薪资的投入,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部分医疗服务和产品实行政府购买。同时发挥社会第三方的作用,适当的放宽对民间投资主体与比例的限制,让位于市场,借助社会力量引入竞争机制进行补偿,扩大社会各界的捐赠渠道。拓宽社会补偿捐赠渠道还可以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如慈善基金、民营资本等等,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基本医疗资源方面的作用,引导与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增加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
(二)科学制定和完善资金补偿标准
当前我国政府财政投入有限,特别是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前提下,政府财政投入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因此,政府就需要根据基本医疗服务项目来设定经费补偿标准,因地制宜的制定不同的定额补偿标准,完善政府对不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费补偿机制,以保证实现全方位、尤其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卫生服务,更充分地体现公益性。
(三)规范资金补偿保障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来说,经费补偿能否及时并足额发放到位,直接影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政策运行,并最终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基本健康服务。因此,各级政府、卫生部门需高度重视,规范经费补偿相关保障制度,以确保经费补偿能落到实处。对此,要建立科学稳定的经费补偿机制,就必须要制定政策以提供有效的政策与法律保障,并且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费补偿的监督管理,以保障法律政策的有效运行。
结束语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是实现覆盖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让每个居民都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根本措施。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运行和补偿机制,调动广大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健全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广大老百姓享受到安全、有效、价廉、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而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体制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剑.拉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研究[M].2015.5
[2].潘姝.南宁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费补偿机制研究[M].2013.6
[3].蒲柯竹.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管理研究-以拉萨市城关区为例[M].2015.5
[4].李卫平.卫生投入的政府责任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7,10(4):171-172
[5].蔡娟.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筹资与补偿研究[M].2015.5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保障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综合、连续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就医问题。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基本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在城区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二)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联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三)坚持科学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优化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结构,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四)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的“六位一体”(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的服务模式,坚持主动服务、全程式服务、全方位服务。
(五)坚持因地制宜,着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根据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水平,结合“*”卫生发展规划,到2009年底,城市所有街道办事处基本建成设置规划合理,配套政策落实,人员素质较高,服务功能完善,监督管理规范,适应社会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二)具体目标。
1.在城区建成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原则上每个办事处或每3-10万居民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每1—1.5万居民或1公里左右服务半径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服务站不少于150平方米。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可得到有效治疗和管理,居民可享受到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2.建立配套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体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公共财政补助政策,理顺服务价格体系,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条件的可引入商业保险。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居住区建设规划,并无偿提供服务用房。
3.建立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设置规划,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技术的行业准入制度和各类工作监督制度,推行社区首诊负责制和双向转诊制。
4.建立一支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每万名服务人口配备2-3名全科医生、3名社区护士、1名公共卫生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置社区管理、药剂、检验等其他有关专业人员。5.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城市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明显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的规范化管理率达到90%,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率分别达到95%和90%,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人次占本地区门急诊总数40%以上,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明显改善。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向农村拓展。
四、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坚持公益性质,明确功能定位,提高服务水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坚持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以全科医师为骨干,以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以满足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目的,开展“六位一体”服务。
(二)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根据行政区划和社区卫生设置规划,每个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根据社区人口数量、服务半径,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属地化全行业管理。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一级、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按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进行结构与功能改造。正确处理坚持政府主导与鼓励社会参与的关系,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坚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整体上以政府举办为主,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三)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防保健机构和综合医院的合理分工协作机制。调整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机构职能,将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并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三级医院一般门诊和多发病、常见病、住院疾病康复期的治疗护理及慢性病防治等服务。
五、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
(一)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医院承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模式,改革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管理制度,实行定岗定编、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管理办法,不允许任何人承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内设科室,不允许没有资质的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医疗活动,不允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外人员借技术合作等借口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经营活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收入不得与医疗收入直接挂钩。逐步建立科学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营管理机制,探索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管理机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对常用药品和医用耗材由政府组织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弱化药品收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作用,有条件的县(市)、区要探索实行社区常用药品零差率销售。加强收费监督管理,不允许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用于销售药品和保健品的免费讲座,不允许开展其他形式的增加医疗成本、增加居民保健经济负担的活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接受免费和赠予的新技术、新设备,不允许借技术合作、推广新技术或新仪器设备等各种途径,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取任何费用,确保基本用药低成本运行,切实减轻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三)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根据要求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办法及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动态管理。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考核、服务评价,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竞争意识、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服务质量和居民满意度。根据每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综合考核结果确定等级,对取得优秀和合格等次的采取以奖代拨的形式给予奖励。
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一)强化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要突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及时掌握社区人群健康状况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计划地实施预防保健服务,预防残疾发生。要开展常见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防治、妇女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社区康复、精神卫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残疾人康复等服务。
(二)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在落实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社区卫生机构要根据社区居民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专科保健服务和家庭护理、临终关怀等延伸服务。积极开展惠民医疗卫生服务,对城市低保家庭等符合条件的居民实行费用减免政策,开设惠民门诊。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由政府负责安排改造惠民病区所需经费,优惠减免的医疗费用由市和县(市)、区两级财政按1∶1的比例承担。
(三)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特色和优势,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不断完善服务功能。要有计划地安排中高级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诊和举办讲座,邀请省、部级大医院专家到社区进行技术指导,根据社区需要,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护士听取相关病例讨论和学术报告,鼓励离退休医护人员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建立社区卫生服务首诊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转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格局。
(四)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加快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备中医药服务设施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大力推广和应用适宜的中医药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五)建立和推广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
七、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保障措施
(一)认真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各级政府要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实现新建和扩建居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因城市建设需要拆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的,要按照规定给予安置和补偿。
(二)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费投入。建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购买,基本医疗服务由医疗保险和个人支付,医疗救助由政府和相关部门予以补助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从20*年起,按照每服务人口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安排专项资金,在省财政补助1元的基础上,市和县(市)、区财政分别补助8元和6元,由市财政、审计、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严格考核后拨付,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逐年提高补助标准。市和县(市、区)两级政府在预算中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等经费。
(三)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有关规定,把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基本用药、诊疗项目、服务项目等纳入基本医疗支付范围。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形成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
(四)落实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的优惠政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收费价格取得的医疗卫生收入和非医疗卫生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部分,享受国家规定的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探索按单病种收费办法,允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据政府指导价,在规定浮动范围内确定实际医疗服务价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的房屋和土地等不动产,在无偿提供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期间,按国家规定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八、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
(一)加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广泛开展社区人员岗位培训,推动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有计划地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招聘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大中型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行规范化培训。建立全科医学培训制度,立足在职教育和岗位培训,培养一支能够掌握社区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指导、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的全科医学队伍。
(二)建立专家进社区和对口支援制度。定期安排政府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做好社区诊断、社区干预、疾病预防控制和重点人群保健,并定期巡视、评估,及时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解决业务技术问题。建立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培训机制,不属于大、中型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与1所上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的双向合作关系,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业务技术和服务水平。
(三)建立吸引人才进社区制度。完善社区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和职称评聘制度,在晋升上一级资格时,其转前转后年限合并计算,在职称岗位设置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聘任。落实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高级职称前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累计服务1年,享受与卫生支农同等待遇的政策。
九、明确各部门职责
(一)卫生部门。负责制订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建立信息平台,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本地有关大中型医疗机构专科设置、联系方式等转诊信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疗机构建立转诊协作关系;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定推动中医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有关政策措施。
(二)发改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协助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根据需要将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三)人事编制部门。负责审核、审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负责完善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和聘用办法,制订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
(四)财政部门。负责制订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补助政策、财务收支管理办法,提供经济运行指导,参与绩效考核。
(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制订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
(六)规划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制定卫生专项规划,依法加强落实和监管。
(七)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总体规划,并作为社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医疗救助制度,落实有关社区惠民医疗救助政策。
(八)市政公用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供暖、供水等基本运转费用按照居民收费标准和相关规定收取。
(九)物价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政策,并依法监督。
(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
(十一)教育部门。负责学校的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康复的宣传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401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迅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与伦理相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伦理学领域的文献整理,分析、归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伦理学所关注的热点,并探寻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居民满意度提供一定参考。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伦理学研究概述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基本情况: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经过10余年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数量、覆盖范围以及利用上已略具规模。截止到2011年1月底,全国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3376个。从诊疗人次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同比增长37.25%,而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同比增长仅5.35%[1]。由此可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地位已得到明显体现。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医学伦理学的引入:医学伦理学来源于医疗工作中医患关系的特殊性质[2],现代医学伦理强调以健康与疾病这一现象与事实为依据,以健康与疾病的承担者为医德的客体,把解决医德客体的疾病与健康问题的人或组织视为医德的主体[3]。这一关系无疑适用于同样提供健康与疾病相关服务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领域。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但存在着片面强调市场化的观点,信任感和满意度普遍较低。因此,探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伦理学问题,并寻找解决途径无疑成为提高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得有效途径之一。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及其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
政府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资源的有效配置必须依靠政府的管理和公共财政的支持,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需求。政府主导下的足额投入就成为了充分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关键[5]。在不投入或者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社区卫生机构要开展符合服务对象和政府要求的服务,势必造成“以医养防”现象的出现。但增加卫生投入势必涉及政府财政的重新分配,政府及有关机构如何克服既得利益者的阻力,有效对社区卫生市场进行规范,将直接关系到政府是否有足够动力支持这一改革。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在实际工作中社区是卫生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接触最频繁、最直接的场所,随时会遇到许多无法回避的伦理问题[6]。全科医生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支撑者,社区居民对全科医生信任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7]。医生必须把服务对象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人格化的服务调动病人的主动性,医患之间建立起亲密关系。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立的主要形式有由一级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整体转型模式、由综合性医院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由企业医院提供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由社会力量举办模式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实体虽然可以部分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整体相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必然面临不同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政府专项经费投入、优惠政策、补偿等方面的利益冲突。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伦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政府面临的伦理问题:首先,政府的观念认识不足,一些政府部门忽视了社区卫生服务对保护公众基本健康权利目标的重要性,以致优质资源过分向大医院集中,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短缺,服务不强,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需求。其次,政策支持不到位。在社区卫生服务的运作中,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支持和倾斜还有很大差距,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另外,社区卫生服务的卫生人才不足,严重缺乏高素质卫生人才。同时,政府的监督、评估不到位,缺乏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服务过程进行系统、全面和有效的监督与评估。从而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在社区形成一种“道德形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伦理失范现象:①服务效率低;②片面追逐经济利益现象严重;③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伦理失范现象。
改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伦理问题的建议及措施
政府方面应做好以下3点:①加强政策扶持;②强化政府监督;③扩大财政投入。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人员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的规范性。这就需要一方面在政策层面加快医疗服务满意度监督、评价机制等的建设;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不断地用正确的价值观、伦理观等规范其成员的思想与行为,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形象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在服务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本理念的服务意识,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
服务对象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率低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领域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政府有必要借助大众媒体所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让社区居民全面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及优势等,引导人们改变重治轻防的卫生观念和有病往大医院跑的就医习惯,以提高社区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程度,进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2011年1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R].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11.
2 梁万年.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 钟明华,吴素香.医学与人文[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4.
4 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300.
5 傅鸿鹏.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政府主导的实质和内在要求[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2(8):5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4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要求,突出公益性,坚持便民惠民导向,创新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提高社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我区居民群众提供更为便捷、高效、优质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着力构建以政府举办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与辖区医疗中心、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街道为单位,实现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率100%,创建市级以上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家。
2.健全政府主导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机制。进一步明确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足额预算社区卫生补助经费,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行经费得到有效保障。
3.加快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步伐。完成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以组织管理、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以及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
4.全面落实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落实,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计算机过程化控制率70%以上,依托各街道完成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70%以上的辖区居民拥有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拥有健康档案的60岁以上老年居民达95%。
5.全面提高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素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每万名服务人口配备12-15名卫技人员,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岗位培训率达85%以上,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配备3名及以上经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师。
三、工作任务
(一)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1.合理制订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根据全区“十二五”规划情况,结合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布,科学设置、合理布局,建立起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2.加快推进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围绕“增量建公立、存量调结构”的建设思路,逐步完成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确保每个街道拥有1家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公立中心房屋面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设置30-50张康复床位,公立中心机构用房由区政府协调解决;同时合理调整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公立社区卫生服务站机构用房面积200-300平方米,由所在街道提供房源并签订租赁合同,若房源为街道资产的,区政府以每月每平方米1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若为租赁社会房屋的,区政府每年以房屋租赁价格的50%予以补助,不足部分由街道承担。(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区国资局、各街道办事处)
(二)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改革
1.推行人事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以辖区常住人口为基数,按12-15/万人配备标准,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进行科学合理设置,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总岗位的90%,定编定岗不定人。以街道为单位,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制度。以组织管理、服务数量、质量及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制定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工作任务考核制度,区卫生行政部门定期会同相关部门针对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规定的可分配总额内,制定职工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实行适度向关键岗位、优秀卫生技术人员倾斜的新型分配制度,引入激励机制,从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星级评定等方面,保障医技人员待遇,逐步建立健全职工收入合理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稳定人才队伍。(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编办、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2.建立合理稳定的补偿机制。区政府承担公立机构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并对经常性收支差额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进行补偿。对公立机构实行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收支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统一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报表,定期上报机构收支情况,接受相关部门督查,落实政府监管职能。(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财政局)
(三)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全区所有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进行零差率销售。根据省有关规定,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以省为单位集中采购、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统一配送的采购机制,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各机构的采购计划,对日常采购需求按规定进行审核,并设定基本药物结算专用账户,对基本药物货款统一支付。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统一目录、统一品规、统一价格、自主采购、政府补助”的规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财政局)
2.加强基本药物制度配备使用和监管工作。加强医务人员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的培训,引导科学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区卫生行政部门通过药品采购监管平台,对各公立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情况进行监督,发挥监管职能,并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确保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食药监局)
(四)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
1.完善职能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疾控、卫监、妇幼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工作职能,建立各机构之间“责任明确、分工合理、运行有序、服务规范”的工作机制。健全双向转诊制度,推行社区首诊制,明确双向转诊对象,规范双向转诊流程,依托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转入上级医院接受诊治。(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2.转变服务模式。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全科医师服务团队,划定责任区,明确责任医师职责,以定期上门服务的形式,提供巡诊医疗、健康咨询、慢病管理、用药指导、健康指标监测、社区中医药特色服务等卫生服务项目,使居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便捷、价廉、优质、贴心的服务。(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3.加快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档案、绩效考核等基本功能的信息平台,做好“一卡通”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完善社区卫生9类52项信息子系统推广和应用,实现就诊记录、健康档案、体检情况等个人信息在社区与社区之间、医院与社区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共享。(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培训和引进力度。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参加社区卫生管理、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生、中医师等专业岗位培训,开展临床医疗、护理技术等业务知识的继续教育活动,邀请市级专家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安排在职医务人员定期前往市级医院进修,不断提升现有社区卫生医护人员素质。加大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选送1-2名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参加全科医师三年规范化培训,力争每家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3名以上全科医生,同时选派业务骨干进入上级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全科医师培训,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专业队伍建设。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引进优秀卫生人才。(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2.建立评优和择优机制。制定相关评优方案,成立卫生人才专项资金,以业务水平与群众满意度为主要评选内容,选出一批业务精、素质高、服务优的医护模范,并进行奖励,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组织领导。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政府加强公共卫生建设、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举措。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建立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沟通机制,共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2.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投入。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新建、改扩建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参照省相关标准进行建设,配备较先进医疗设施设备,同时加强对建设专项经费的监管,保证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到位。
3.确保落实社区卫生基本公共卫生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市、区两级专项经费按照上级要求逐年提高,保证辖区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4.明确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各方职责。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协调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制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编制标准的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负责为新建、改扩建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用房。
卫生部门负责编制区域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制订社区卫生准入服务项目和管理规范,组织开展社区卫生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行业监督管理;
人社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完善社区卫生人才奖评机制。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5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
【中图分类号】R19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038-0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四类机构占除门诊部(所)以外卫生机构的88.21%,是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主体,是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领域,这四类卫生机构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是人们接触医疗卫生体系的第一道关口,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提供者[2]。本文对柳州市柳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特征报告如下:
1 对象与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指标来源于2011年6-7月组织的专项调查。专项调查主要根据卫生部《社区卫生诊断技术手册(试点版)》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机构调查》进行。
本次调查有1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了问卷调查,即柳州市柳北区的解放、友谊、雅儒、胜利、柳钢、雀儿山、宏力共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黄村、长塘、白露、沙塘、石碑坪共5个乡镇卫生院。调查内容包括:所辖社区的基本概况、卫生服务机构的一般情况、人力资源分布以及机构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等。问卷由各社区机构负责人按现有情况如实填写。
2 结果
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用房面积,除了柳钢社区、白露卫生院以外均能达到1000平方米的国家基本要求。 12家卫生机构中有10家(解放、友谊、雅儒、胜利、柳钢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黄村、长塘、白露、沙塘、石碑坪5家卫生院)为政府举办医疗机构,石碑坪、沙塘、长塘、黄村、白露卫生院和胜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为独立法人单位,雀儿山、宏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厂矿企业举办的医疗机构,解放、雅儒、柳钢、友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大医院举办的下属机构,无设置留院病床。目前固定资产总值为6.8万至1334万元人民币不等。
辖社区面积和辖区常驻居民人口数差别较大。调查分析显示,除友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同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1家机构所辖社区面积和辖区常驻居民人口数差别较大(面积从1.34~89.7平方公里、人口从2.2448~5.4519万)。
人力资源分布明显不均。各机构在岗人员最多为135人,最少为26人,除了友谊、雅儒、柳钢、宏力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其余都有3~45名不等的外聘人员;除了白露卫生院尚无全科医生外,其余11家机构拥有4~14名不等的全科医生, 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院每万名居民拥有全科医生最多为0.7人,最少为0.1人,均达不到每万名居民拥有全科医生不少于2人的社会快速发展要求。
各机构仍以基本医疗服务收入作为重要的经费来源。2010年度各机构主要以门诊、急诊以及健康体检为业务经费的重要来源,致使服务涉及的内容单一且不规范,尤其是慢性病人出院后的家庭康复治疗及随访管理得不到有力地保障。自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后,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院都成立了公共卫生科室,有6-15人专(兼)职的卫生技术人员负责居民健康档案、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工作;2011年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5元。
3 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急待提高,需要调整并补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配置。
根据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关于人员配备的要求,“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具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也就是说医生与护士的比例不得大于1。“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本次调查表明,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比仅有两家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其余10家均未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8家卫生机构没有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在全科医师的配备上,12家机构中有1家没有配备全科医师,其余11家每万名居民拥有全科医生最多为0.7人,最少为0.1人,明显满足不了社会快速发展需求,建议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加速培养一支中西医结合的全科医务人员队伍,能从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人才,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素质;吸引本地或外地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改变社区医生以中专、大专为主的情况,增加本科学历、高级职称的比例,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的交流学习,不断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外部输血和自我造血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居民对社区医疗机构的可信度和社区医疗机构的知名度、美誉度。另外,在基础设施如基本诊疗、预防保健及健康教育等设备也有待于进一步添置和补充。要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政投入,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公共卫生职能。
参考文献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范文6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全面实施收支两条线情况
我区自1997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来,至今已走过10年历程。1997年成立了*区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20*年成立*区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20*年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社区卫生示范区;20*年底被卫生部作为全国范围内首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试点的七个城区之一,并于20*年1月1日率先在长庆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试点,并成为全国七个试点中唯一率先实行“基本医疗用药(部分)零差率”。20*年1月1日这项改革在全区推开。10年来,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来,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呈现出一派蓬勃旺盛的发展态势。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干一件,成一件的*精神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先后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各级领导的好评。从我区全面推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实施的情况看,我区的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又取得了新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1.领导重视思想统一
区委、区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十分重视,把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城区医疗卫生工作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城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创建全国一流城区,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推进“南精北快”战略,打造“五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一是区政府在认真总结长庆、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收支两条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300种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综合改革工作。二是今年换届选举后,及时调整充实了区公共卫生工作小组。三是把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工作列入今年区政府着重抓好十个方面的实事工程之一。同时把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优化社区卫生服务列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内容。四是新一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在“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活动中,邀请区人大、区政协分管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社区卫生服务第一线专题调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研究解决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矛盾和难题。
2.加大投入保障利益
今年,区政府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着力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有效投入机制,加大了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做到了三个增加:一是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增加。20*年区财政投入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为1330万元。达到了常住人口每人每年30元,并以每人每年15元经费标准覆盖到外来人口,使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标准高于全市标准5元。二是基建、设备维修经费增加。统筹安排近5000万元用于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和信息化建设经费。三是改革保障经费增加。为保证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综合改革顺利开展,区政府又增加了综合改革保障经费400万元,使社区卫生服务“有钱办事”,确保了“收支两条线”工作顺利实施。
3.科学规划措施有力
工作中,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十分重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建设,合理调整卫生资源结构,不断改善服务环境,积极实施“中心提升工程”和“站点覆盖工程”。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网点,从而加快了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一是加强软硬件建设。按照“六位一体”的要求,投入5000万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软硬件建设。二是完善网点建设。按照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要求,设置了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实现了全区社区卫生的全覆盖。三是办好实事工程。根据今年区政府实事工程安排,区政府又投入1500万元用于新建改建北景园等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在北部地区设置了东新、石桥卫生监督工作站。派驻了3名卫生监督员,方便了北部地区企业和居民办事。四是整合地区资源。区政府在调整布局过程中,经过多方协调,拟将一所占地面积11亩,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小学教学用房调整为石桥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以解决该中心业务用房困难。
4.创新机制效果明显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综合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创新工作机制,为综合改革提供政策保障。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大胆改革社区卫生服务运作机制,实行以新型绩效考核体系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在加大财政投入、实行“三个分离”的同时,着力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强化绩效考核。通过实施人员三级聘用制度、推行三大绩效分配制度,实行三级绩效考核制度,不仅从体制上淡化了创收机制,根除了趋利动机,提高了工作效率,促使“六位一体”的服务内容真正得到落实。如长庆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人就诊:20*年门诊人次244638人,20*年门诊人次280953人,20*年11月止门诊人次315508人,分别比20*年增长14.33%,比20*年增长25.93%;病人医疗费用:20*年减免药品费用30877元,均次费用88.02元,20*年减免药品费用410*元,均次费用82.54元,下降了6.2%;社区医卫人员年收入:20*年平均35814元,20*年42210元,20*年49409元,分别增长了17.86%和1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度收支和财政年度支出:20*年中心业务收入32912615元,财政补助收入223*76元,合计收入35142991元,支出32740247元;20*年中心业务收入35026*0元,财政补助收入3826114元,合计收入38852184,支出37233419元;20*年11月止中心收入368023*元,财政补助收入3416023元,合计收入40218330元,支出3873**元。做到了业务收入逐年增加,财政补助逐年减少。同时,社区卫生服务认同感得到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价值得到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预期目标得到实现。
通过调研,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综合改革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职能部门的精心组织及有效运作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使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展。通过改革,政府公共职能得到体现,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得到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作模式得到转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重心向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转移。运作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得到了一定的遏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正朝着“家家拥有社区医生,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迈进。同时也为我市乃至全国更好地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探索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从实践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经过近十年的创新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省市乃至全国都有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我区的社区卫生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与国务院、省市有关发展城市社区卫生工作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卫生服务站面积达标和租金问题
我区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起步较早,又位居城市中心,原先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面积与现行标准相比差距较大。根据省政府文件规定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的要求,目前我区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的3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招标2个)只有4家达标,不达标的有30家占87%。但按照省政府文件要求在20*年底前全部予以解决。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压力很大。站点面积不达标已成为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在3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中无偿提供房源只有9家;有偿提供房产25家,其中部分房产属街道和区属部门国有资产。区财政每年仅社区卫生服务用房租金补贴一项就下拨近84万元。这不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也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同时也不符合省政府关于“出租房屋属于街道所有的一律免收租金”的规定。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开展“六位一体”的服务过程中,遇到得最大的问题有二点:一是人员编制不足。据了解,目前我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编人员398名,临聘人员340名,合计738名。今年区人事部门按杭编办[20*]36号文件精神,每万服务人口(外来人口减半)16人编制配备,核定编制7*名(含*区中西医结合医院85名),与实际在编人员相差221名,而中西医结合医院85人又不承担“六位一体”服务职能,空编情况十分明显。基层反映,不少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有一名在编人员,其余均是返聘或临时人员。由于人员不足,工作任务重,医卫人员疲于应付,医疗水平、服务质量和社会认可度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二是人员结构不够合理。从学历情况看,区卫生系统研究生1名占0.2%,本科生102名占21.6%,大专生159名占33.7%,中专生85名占18%,高中及以下125名占26.5%。从职称情况看,全系统高级24人占5%,中级163人占34.5%,初级272人占57.7%,未聘13人占2.8%。从业务技术水平看,目前我区经过大专院校正规培训的全科医生十分缺乏,卫技人员中多数为原区级卫生院或街道卫生院临床医生和护士,虽然经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但离真正能承担“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以上数据和现状说明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3.社区卫生服务对外宣传和协作方面的问题
我区卫生系统与街道协作、配合比较紧密,较好地履行了职责。但和有关区属部门、省、市医疗机构联系协作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要求上还有一定距离。一是对上宣传、争取有关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政策不够,存在做得多,反映少的现象。二是经常主动和省、市医疗机构沟通不够,未能真正做到医疗资源共享。虽然,我区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建立了定点的技术协作关系,但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双向转诊”方面省、市卫生部门虽有要求,但没有建立起可操作性的“双向转诊”制度,渠道没有真正畅通。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缺少省、市级医院在医疗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协作,社区病人不愿意也不放心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治疗。三是与区民政、计生、科技等合作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4.“收支两条线”运作机制综合改革的问题
今年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推行“收支两条线”后,在运作过程中,也出现了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一是基层反映财务软件不配套,医疗机构财务按差额拨款的单位进行核算,而现在区财政按全额拨款的单位进行零基预算,出现许多科目无法匹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结算进度。二是绩效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实行了三级绩效考核制度,但医卫人员的奖金、福利没有根本性改变,尚未体现付出和得到的相对平衡,医卫人员工作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调动。
三、对推进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建议
1.在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上要有新突破。一是建议调整现有卫生资源。按照“南精北快”战略,在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基础上,要吸收企业、私营医疗机构加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同时,要根据北部撤村建居的有利时机,动员和鼓励经合社调剂合适房源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对建筑面积未达标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加强协调,抓紧新建和改扩建,力争在年底前予以解决。二是鼓励社会参与。区政府和职能部门要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不断扩大参与范围,优化参与方式,改进参与机制,提高参与程度。要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打破部门、所有制界限,吸收私营医疗机构参与或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三是建议区政府组织有关职能部门,按浙政发(20*)35号文件精神,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租用街道、社区房源仍在支付租金的现象进行一次清理,以维护省、市有关文件的严肃性。同时建议要把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否达标作为对街道和社区工作的考核内容。
2.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协作上要有新突破。一要充分发挥区、街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公共卫生服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与区属有关部门的协作,要把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婚检一站式服务、“生活品质之城”宣传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扩展服务领域、优化服务项目、扩大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二要加强与省市级医院的沟通和协作。建立省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定点技术协作关系和“双向转诊”制度,积极争取省市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来的患者优先提供专家门诊挂号、检查预约、住院安排等服务的“绿色通道”。同时,争取省市医院定期选派专家和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指导和服务,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三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抓住“收支两条线”试点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向上级反映和解决试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争取政策上的支持,以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运行,为省市乃至全国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
3.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上要有新突破。一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编现象应引起重视。建议区卫生局协助区人事局根据我区实际,在调研的基础上,每年适当招聘编制内人员,尽快改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编人员少、返、临聘人员多的现象。其中,中西医结合医院85人不应该列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核定编制。二是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快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强化在职培训与学历教育,认真抓好医卫人员的继续教育,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大力开展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和技能竞赛,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三是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要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各种形式,引进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结构。四是建立内部人员交流机制。区卫生局要根据我区北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按照区委、区政府“南精北快”的战略要求,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优秀医卫人员到北部施展才华,以加强北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力量。
4.在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上要有新突破。一是要不断完善“收支两条线”工作。要进一步理顺财务管理,建立卫生系统帐户核算中心,确保医疗机构经费正常运行。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加快建设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管理,细化考核内容,明确绩效成果,逐步形成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的考核办法。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服务数量、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相挂钩的分配制度,确定合理的年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形成“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社区医生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多得”,进一步调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达到居民群众期望的“医疗费用少一点、医疗技术高一点、服务质量好一点、为民服务实一点”的要求。
四、需要通过各方努力向省、市反映解决的问题
1.关于尽快立法明确在城市新建、扩建、旧城改造中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用房规定的问题。目前在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中巳对教育配套设施有了明确的规定,这方面在*市城市建设中执行较好。但是在建设住宅小区中仅仅有学校、幼儿园是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生活品质需求的,看病难、是社区建设发展中的瓶颈,而要从现在每百户配套30平方米社区服务用房中来解决15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用房是根本不可能解决的。为此,建议省市人大常委会、省市政府按照国务院国发[20*]10号《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浙江省浙政发[20*]35号《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文件精神,把城区卫生服务用房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纳入城市建设公建配套项目,进一步健全法规,使社区卫生服务“有房办事”,以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发展。同时,省、市人大要向上共同呼吁,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能早日出台,做到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