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豆栽培技术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范文1
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也叫做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多数学者认为大豆起源于中国云贵高原一带。大豆是短日照、喜温、需水较多、对土壤条件无特殊要求的一种具有较强适应性的作物。
1 合理轮作
在通常情况下,大豆对前茬作物没有特殊的要求,可在任何具有耕翻基础的地块中进行栽培。在栽培大豆的期间应注意避免出现重、迎茬现象,同时避免在其他豆类作物茬口上进行种植,最好选择与禾本科作物进行不低于三年的轮作,期间轮作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玉米-玉米-大豆-玉米-玉米-大豆的轮作形式,另一种是采用小麦-小麦-大豆-小麦-小麦-大豆的轮作形式。
2 精细整地
在整地过程中应做到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整地工作,采用秋翻耙起垄或秋耙深松起垄均可,期间应确保翻深达到20 cm,将耙深控制在12~15 cm之间,深松控制在25~28 cm之间,打破犁底层。垄宽应控制在60~65 cm之间,确保垄直垄匀,50米垄长直线误差应在3 cm之内,垄幅误差应在3 cm之内,在起垄后做好镇压工作,确保将垄体压实,垄高达到18 cm,使其成为可播种的状态。如果前作已经具有一定的深翻基础,对于没有开展秋翻整地工作的地块而言,应在4月15日前做好灭茬工作,期间将根茬去除,耢平,使其成为可播种的状态。
3 选种
在选择大豆品种的过程中,应选择其中具有较强适应性、抗逆性与抗病性,且纯度高、无病虫害、发芽率不低于90 %、光合效率高、叶片透光高、株型收敛的多花多荚优质高产品种。
4 种子处理
在开始播种工作前,应做好种子筛选与晾晒处理。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其中粒大饱满、纯度高、无病虫害的种子留下,其余全部去除。种子处理工作可选择一些药剂或根瘤菌进行种子拌种或包衣工作。
5 培育壮苗
播种期间最好采用机械条播的播种方式,可有效做到苗全、苗匀,将播深控制在5 cm左右,播量控制在45~75 kg/hm?之间。当大豆出苗后应做好查苗工作,如发现土壤中含水量较低,或是有较大面积的缺苗现象时,应做好相应的补水补籽处理。在3叶期时应做好中耕灭茬工作,在通常情况下可进行2~3次的中耕工作,锄深应在3 cm以内。在3~5叶期间应做好间苗与定苗工作,在间苗的过程中可采用人工间苗方式,确保植株均匀分布。具体的留苗密度应根据实际品种来进行确定,对于早熟品种而言,留苗密度应控制在22.5万~27万株/hm?之间,对于晚熟品种而言,留苗密度应控制在18万~19.5
万株/hm?之间。
6 施肥
施肥工作应结合大豆实际的需肥特点进行科学施肥,期间应尤为注意元素化肥的合理施用。对于土壤肥力较低的地块而言,可在大豆初花期施用纯氮,用量控制在90~105 kg/hm?之间、五氧化二磷,用量控制在
60~90 kg/hm?之间、氧化钾,用量控制在60~90 kg/hm?之间。对于肥力较高的地块而言,可施用纯氮,用量在60~75 kg/hm?之间、五氧化二磷,用量在120~150 kg/hm?之间、氧化钾,用量在120~150 kg/hm?之间。具体的追肥方式可采用开沟条施方式。在花荚期可采取根外追肥的施肥方式喷洒3次微肥,期间施用尿素,用量在7.5~15 kg/hm?之间、磷酸二氢钾,用量为3 kg/hm?、钼酸铵,用量在375~450 g/hm?之间、硼砂,用量为1.5 kg/hm?,兑水750 kg后进行喷雾即可,混合或单独喷均可,喷洒时间最好在下午4时左右。
7 田间管理
7.1及时铲趟
在子叶拱土显行后,可开始进行第一次的机械深松或趟地工作,并在苗根上覆2~3 cm厚的松土。等到出苗后,可按照田间杂草的生长情况开展铲地工作,在植株封垄前做好三铲三趟,间隔时间应控制在10~15 d之间。
7.2中耕除草
期间可按照豆苗的实际生育情况与田间杂草的生长程度来开展中耕工作,在通常情况下为2~3次。当第一片真叶出现时可开始第一次的中耕工作,并将深度控制在3.5 cm以内,当出现3~4片复叶,且子叶发黄时可开始第二次的中耕工作,并将深度控制在4.5 cm以内,当苗高生长到约20 cm时,可在开花前开始第三次的中耕工作,期间应尽量浅耕,做好培土工作,培土高度应比子叶节适当高出一些。
7.3水分管理
大豆苗期期间的需水量不多,会随着植株的不断生长,需水量会有所增加,在此期间内如遇到干旱情况,应立即做好灌水工作。在大豆鼓粒到完熟期阶段,大豆的需水量较少,在此期间内如遇到干旱情况,应立即做好灌水工作。
8 病虫防治
为有效防治大豆病害,应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可在种子选择过程中采用抗病耐病品种,并科学实行轮作换茬等有效措施。为有效防治大豆蚜虫,可采用40 %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用量为50~70 kg/hm?。为有效防治大豆豆荚螟与食心虫,可采用50 %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用量为50~75 kg/hm?。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范文2
关键词:大豆;九农31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大豆新品种九农31号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所于1996年以吉林30号为母本,绥农1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原品系代号为九交9638-7,2003-2004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区域试验,2004年同时参加生产试验。2005年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1 特征特性
九农31号属中早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26d,需活动积温2500℃以上。亚限结荚习性,株高93cm左右,主茎节数17节,结荚较密,株型收敛,3粒荚多,荚熟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黄色,百粒重16克左右,抗倒伏。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高抗大豆灰斑病、高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高抗大豆食心虫。完全粒率96.5%,籽粒品质优良,脂肪含量19.56%,蛋白质含量42.30%。
2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7个试点均比对照增产,平均产量2458.0kg/km2,比对照白农6号平均增产6.4%,达显著水平。
3 种植适应区域
九农31号属中早熟春大豆品种,适宜在吉林省吉林、白城、通化等生育期在126d以上的中早熟地区种植。
4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4.1 选地整地质量
该品种植株繁茂,要选择中等肥力和地势平坦的地块种植,不宜重茬和迎茬栽培。为了确保大豆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有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一般秋翻,耕翻深度可根据沃土层的深浅耕深一般18-22厘米,在秋季翻地的基础上春耙地,整平耙细,做到土地平整、土碎没有坷垃、土壤疏松,为播种创造良好条件;如不能秋翻,实行春翻要早春除茬,顶浆打垄,及时镇压以防跑墒。
4.2 种子质量及处理
在播种前要精选种子,剔除虫食粒、破碎粒、病粒及其他杂质。种子发芽率达到98%以上,纯度和净度达到100%.播种前种子需要选择有效成分高的种衣剂进行包已处理,才能保证种衣剂杀菌、杀虫和营养作用。
4.3 播种期适宜
适时播种:当土壤5-10厘米土层温度稳定在10℃时即可播种,吉林省中早熟区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均为适宜期。特别要注意的连续作业,使种子种在湿土上,并覆盖湿土,及时镇压。播深一般以3-5厘米为宜,土壤水分充足时在此范围内稍微浅一些;土壤水分不足时可稍微深些。播种要做到深浅一致。
4.4 播种量及适宜密度
九农31号大豆播种量为60kg/hm2。一般行距65cm左右,株距10cm单株或15cm双株,适合清种,不适合间种,保苗20万株/hm2。
4.5 合理施肥,适时浇水
施肥要做到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和分层施肥。在耙地前施入有机肥25t/hm2,起垄时施用磷酸二铵150kg/hm2、硫酸钾50kg/hm2或大豆专用肥350kg/hm2。在初花期至鼓粒初期喷施1-2次大豆专用叶面肥,补充大豆生长后期养分的不足。在开花期和结荚鼓粒期适时灌水,可以显著增加产量。
4.6精细管理,防治病虫害
4.6.1播后苗前管理:在播种后,选择土壤湿润,空气湿度大的天气进行喷施除草剂,常用的有杀草特、乙草胺等。一般情况下瘠薄的地块用低剂量。
4.6.2及时间苗:出苗期认真查苗,缺苗地块进行补苗或人工移苗。在二叶一心时及时间苗,拔除弱苗,按密度要求留苗。
4.6.3铲趟:在间苗同时进行第一遍铲趟,生育期进行两铲三趟,铲趟不脱节。
4.6.4病虫防治:
A、地下害虫和二条叶甲、金龟子、蒙古灰象甲等苗期害虫,可通过大豆种衣剂进行防治。
B、大豆蚜虫: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现大豆蚜虫点片危害卷叶率达到3%或百株蚜虫量1500头以上时,公顷用40%氧化乐果乳油一升,800倍喷雾或公顷5%来福灵乳油0.3升,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C、大豆食心虫:8月上旬、中旬在成虫初盛期,公顷用20%杀灭菊脂300毫升兑水250公斤喷雾。
D、大豆霜霉病:发病初期可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用多菌灵粉剂500倍液喷雾。
4.6.5大豆花荚鼓粒期遇旱灌水:大豆花荚鼓粒期需水较多,此时遇旱及时灌水可增产30%以上。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大豆需水规律和当地旱情及时灌水。
4.6.6适时收获:大豆成熟时要适时收获,避免晚收造成裂荚等一系列损失影响产量。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范文3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粮油兼用作物
1 大豆栽培技术
1.1 垄上精量点播栽培法
垄上精量点播栽培法是黑龙江省目前推广面积较大的方法,其主要采用垄上双行精量播种机,把人工扎眼等距精量点播和摆种的优点融为一体,增产效果非常明显。目前,此法的播种面积仍占大豆播种面积的 60%以上。
1.2 等距穴播栽培法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实行大豆穴播栽培,使穴间距离加大,促使封行期拖后,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有效地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增加产量。
1.3 波浪冠层栽培法
大豆波浪冠层栽培法是人为造成波浪冠层,以扩大群体叶片截光面积,充分利用光合作用,为大豆生育后期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减少底叶枯黄、提高大豆产量。波浪冠层栽培法有 3种种植形式:一是高矮不同品种实行隔行间种;二是同品种不同密度或不同施肥量隔行间作;三是同品种喷洒三碘苯甲酸( TIBA )形成高矮隔行间作。试验结果表明,高矮相差以 10~15cm为宜,其增产幅度为6.0%~15.1%,进而肯定了波浪冠层栽培法对增产的效果。
1.4 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法
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法既保持垄作抗旱耐涝、种床温度高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又吸收了窄行密植的优点,能使田间绿色面积增加 1/4以上,并协调了土壤三相比,从而促进了根系生长发育。该栽培法增产效果明显,且便于轮作、 田间管理和机械化作业。
1.5 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集良种与良法等于一身,利用矮秆和半矮秆优质大豆品种,以机械化为手段,综合耕翻、深松、平播密植、平衡施肥和化学除草等多项措施,通过加大群体密度(比一般栽培法增加30%以上),使群体植株均匀分布,实现匀播,从而使大豆产量大幅度提高。
1.6 “垄三”栽培技术
所谓“垄三”,是指在垄作的基础上采用 3种机械化操作技术:一是垄体与垄沟分期间隔深松;二是分层深施底肥;三是垄上双条精播。以上 3项作业由机械一次完成。
1.7 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
大豆 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为增加密度,行距由 65~70cm 缩小至45cm,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大豆 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 “垄三”栽培技术和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最佳结合。
2 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2.1 大豆 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 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垄三”栽培技术和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最佳结合,是大豆栽培技术的创新,是实现大豆密植的有效途径,是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举措,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2.1.1 种子精选于处理
种子精选与处理是在播种前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粒选,剔除斑粒、虫食粒及杂质。播种前用已登记过的大豆种衣剂包衣,以防治地下害虫、二条叶甲和根腐病。
2.1.2 轮作与整地
实行合理轮作,不重茬、不迎茬。在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坚持“宁迎勿重”的原则,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平川地和二洼地种植迎茬大豆。在无深松或深翻基础的地块进行伏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耕翻深度为 18~20cm,翻耙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垃,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 5cm的土块少于 5个,耙茬深度为 12~15cm,深松深度为 25cm以上。对于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进行秋耙茬或拣净茬子,耙深为 12~15cm,耙平耙细。
2.1.3 施肥
每公顷施有机肥 (有机质含量8%以上 ) 15t以上,结合整地做底肥一次施入。化肥种肥时,每公顷施肥量比常规施肥量增加 15%。科学分层施肥的方法是:第一层施在种下 4~5cm处,第二层施在种下 7~14cm处。大豆前期长势较弱时,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顷用尿素10kg+磷酸二氢钾1.5kg,溶于500kg水中,进行叶面喷施。
2.1.4 播种
当地温稳定在 7~8℃时播种,采用垄上双行等距精量播种,大行距 45cm,双行间小行距 10~12cm,每公顷保苗 35万株。保证播种均匀无断条,20cm内无籽为断条,每 5m断条不超过1处。
2.2 波浪冠层栽培法的技术要点
2.2.1 高矮不同品种间作
高矮不同品种间作,使其自然形成波浪冠层,这种方法不仅经济有效,而且简便易行。如果组合搭配,可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但必须是熟期相近且高矮不同的品种搭配。
2.2.2 同品种不同密度
同品种不同密度时,采用隔行种植,人为造成波浪带状群体结构冠层。生态条件的变化可以使株高的高矮发生连续性的变化,通过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改变可调控株高,人为造成波浪冠层,从而大大增加截光面积、提高光合效率,进而增加产量。
2.2.3 喷洒矮化药物
喷洒三碘苯甲酸( TIBA ),人为造成波浪冠层。用TIBA隔行喷洒植株促其矮化,也可形成波浪冠层,但必须掌握适宜喷药时间和用量。
2.2.4 选择近等位基因品种
用近等位基因系品种配制成波浪带状组合,该品种仅是在株高上就相差 10~15cm,其他性状基本相同,尤其是熟期、粒形、粒色、粒大小和其他品质性状基本相同。这样,播种时仅按“四垄一带”方式,中间为高秆、两边为矮秆,同时播种、同期混合收获,原种可单独繁殖。
2.3 两垄一沟栽培法技术要点
2.3.1 两垄一沟栽培法
每隔一沟增加1条垄沟苗带,采用内稀外密的栽培方式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大豆群体的光能利用率。两垄一沟栽培法采用了大行距140cm,中间沟台小行距为 35cm,垄沟穴播 20~22cm,每穴留苗 2~3株,垄台穴距 15~18cm,每穴留苗 3~4株。
2.3.2 轮作与整地
两垄一沟栽培法应建立在玉米、大豆和小麦 (杂粮或经济作物)三圃轮作少耕体系基础上,不重茬、不迎茬。小麦与玉米茬伏秋翻后应及时耙平整细,用七桦犁起垄,并镇压好,以保住墒情。对于有深翻基础的玉米茬原垄,应在早春拿净茬子、拣净秆棵、耢平茬坑,使其达到待播状态。
2.3.3 施肥与播种
在三圃轮作基础上,每3年施1次底肥,翻前扬施有机肥,施肥量为1500~2 000kg/hm2,将化肥作为种肥施于种下 4~5cm处,施纯氮18~27kg/hm2、五氧化二磷 46~69kg/hm2、氧化钾 37.5~45kg/hm2。两垄一沟栽培法采用专用机具 ( 2BX-3)播种,在没有此播种机时,垄台用 2BT-d (换玉米盘 )播种,垄沟人工刨掩种,以防止干土回落,可先种垄沟,后种垄台。密度要求和机播一样,即垄台穴距 1~18cm,每穴 3~4粒,垄沟穴距 20~22cm,每穴 3粒。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范文4
“垄三”栽培技术在生产中应用要抓住三个方面的技术要点,一是以秋整地为主,采用大型农机具进行深翻或是旋耕,耕深为20~25厘米,作业要求为耕深均匀,作业面齐整,无大块,垄平直,间距为65厘米,垄深为20~25厘米。同时配合镇压,碾碎硬块。二是进行分层施肥,秋冬季施肥以发酵农家肥为主,要求做到洒播均匀,主要施用位置为垄上部分。此种做法的目的在于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的疏松程度,提高单产。在春季种植时采用双行精量点播机进行分层施肥,肥料位于大豆种子下2~3厘米处,与种子通过土层进行间隔。同时,配合种子包衣技术对种子进行前期处理,减少虫害,保证做到每公顷保苗30~35万株。三是播种采用双条精量点播,条距为1~2厘米,种距均匀,籽粒摆放位置适宜。
2、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施肥要点
大豆“垄三”栽培在施肥中提倡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每年的秋季对种植区域进行采样,统一配送到农业技术部门对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依据土壤养分含量情况,对化肥的施用量进行精确控制,一方面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投入,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是通过减少化肥的用量,降低土壤板结程度,改善土壤生产性状,促进植株根系发育。在化肥的使用过程中,提倡使用复合肥料,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壤养分的均衡,培肥地力。
农家肥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发酵处理,在发酵过程中,要做到发酵时间充分、处置方法得当,肥料施用前要耙细、颗粒物直径小于1厘米,同时为了减少其中的有害成分可以通过化学药剂对其进行喷洒,并进行翻动,确保处理率。
在肥料的施用方式上采用一是施好基肥,由于种植大豆前土壤施用有机肥料,可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因此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以多施用农家肥为主,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致下降,同时可以适量施用化肥作为基肥,在基肥施用中确保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尤其是由于多年的重、迎茬,造成了大豆植株固氮能力下降,对其生成造成了影响,适量施用氮肥就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的作用,从而促进其生长。二是施足种肥,最好以复合肥料作种肥,同时可适当施用氮肥为“催化肥”,以满足生长需要。三是适时追肥。在大豆开花期适量施用氮肥,如尿素和硫酸铵,每公顷用量不要超过80千克,化肥撒于植株一侧,通过中耕培土来加以处理。喷洒叶面肥,一般做法为首先将化肥溶于水中,过滤之后喷施在大豆叶面上。可供叶面喷施的化肥和每公顷施用量:尿素8~10千克,磷酸二氢钾1~2千克。具体用量应视大豆的生长情况酌情加减。
3、大豆“垄三”栽培技术田间管理要点
3.1间苗确保合理密植
间苗通常在大豆生长初期长出第一片复叶时开始,要视植株生长态势合理安排间苗时间,避免因间苗造成对作物生长的影响。间苗的方式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植株数量过多时采用机械的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但在间苗过程中要合理选用作业机械,并由专人进行可视操作。二是通过人工的方式,适用于植株数量不多的情况。间苗作业可以有效地通过人为的方式,控制植株数量,做到合理密植,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有利条件。间苗时,去除弱苗、病苗和弱苗,并合理确定株距,并可以间接除草和松土。
3.2中耕除草促进生长
中耕除草的目的在于消灭杂草,松土和培土,通过此项作业能够提高地温和保墒。一是趟蒙头土,要大豆在出苗前两到三天进行趟蒙头土作业,通过机械将松土覆盖到垄上,可以起到明显的抑制杂草生长的目的,同时可以提高地温,促进植株的生长。在趟蒙头土作业一是要注意覆土浓度不要超过2厘米,并可以在机械后部加装压平装置,平衡覆土厚度。二是要铲地除草,在长出二到三片复叶时进行此项作业,将行上杂草和苗眼杂草铲除。在豆苗出齐后1~2天后趟第一遍,趟深10~14cm。隔6~9天,铲、趟第二遍,趟深10~12cm。封垄之前铲趟第三遍,趟深12~14cm。中耕除草的同时,也兼有培土的作用。培土有助于植株的抗倒和防止秋涝。
4、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注意问题
4.1合理选用早熟良种
在大豆品种选择上应根据无霜期的长短,选用既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生长时间,又能适时成熟的品种。一般情况下大豆的生长周期要少于无霜期3~5天为宜,避免因生长期过长而遭受早霜危害而减产。
4.2依据农时抢时早播
早播是大豆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它可以有效地利用积温,延长大豆的生长期。在气温和地温适宜的条件下,越早播,产量越高。此种做法的益处一是在于延长大豆营养生长时间,增加绿色光合面积,二是在于避免大豆生育前期雨涝和后期低温或干旱的危害。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范文5
关键词 春小麦;玉米;大豆;菜花;套种;复种;复栽
中图分类号 S521.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026-01
在种植农作物单位耕地2茬生产中,春小麦在凌源地区历来为2茬间套复种的良好前茬。春小麦全生育期(3―7月)所需积温1 400~1 500 ℃,光照1 100~1 300 h,水300~400 m3(以地下水为主,降水只用年降水的180~300 mm,剩余积温还有1 800~2 400 ℃,光照1 300~1 500 h,水400~600 mm)。下茬作物则可利用剩余的温、光、水资源。在一个生长季实行2茬作物种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复种指数。麦收获后,下茬玉米,复种大豆、复栽菜花利于小麦剩余的水、肥、气、热生产和自然资源发挥作用。在当年完成作物轮作倒茬,有利于耕作制度的创新发展,立体栽培,用地养地并重,从而为种植业生产向更高层次过渡奠定较好的基础条件。
1 春小麦套种玉米栽培技术
小麦产量3 000~3 750 kg/hm2,玉米产量7 500~9 750 kg/hm2,2茬产量10 500~13 500 kg/hm2,最高可超15 t/hm2。总产值1.95万~2.70万元/hm2。
1.1 选用优质品种
春小麦为铁春一号,生育期80 d左右,株高80 cm左右,抗锈病,茎秆坚硬,抗倒伏,喜肥水,耐密植,耐干热风,是理想的前茬品种。玉米为丹玉39号,东单60为主栽辅助富友9。采用种子包衣的种子[1]。
1.2 栽培要点
1.2.1 提供良好的土肥水条件,达到耕地园田化。土肥水管理围绕园田化,土地平整,畦平埂直,保肥保水,冬春灌溉水1 200~1 500 m3/hm2,耕层深度25 cm以上,土壤容重1.0~1.3 g/m3,有机质含量1%以上。园田灌溉作业机泵管网配套,主支毛渠连接,在连片种植区内保证7~10 d完成一个灌溉周期,园田式管理。
1.2.2 播种时期与播种形式。春小麦3月10―25日播种。顶凌播种利于小麦生理分化,坐胎大穗。玉米5月1―5日播种。麦米套种:采用玉米种植畦宽0.8 m,小麦种植畦宽1.0~1.2 m。
1.2.3 套种田间环境得到优化。在凌源地区为南北种植垄向,光照直射几率高。合理种植形式对各方苗期生产不构成较大影响,小麦7月5―10日收获后,玉米正值抽穗中期,生长加快,达到清种玉米同生育阶段生理特征要求[2]。玉米畦宽0.8 m种2行,小麦1.0~1.2 m种7~9行,一高一矮套种,一前一后收获,种植边行优势加大,田间通风透光,CO2条件得到改善,光能利用转化率得到提高,容易获得高产量。
1.2.4 合理施肥。施农家肥45 t/hm2以上,小麦施口肥磷酸二铵120~180 kg/hm2,玉米施150~225 kg/hm2,小麦、玉米施硫酸锌肥15.0~22.5 kg/hm2。
1.2.5 确定密度。春小麦播种量300 kg/hm2,混合面积保苗330万~360万株/hm2,玉米混合面积保苗4.5万株/hm2,种植掩距20 cm,玉米株数达到清种的株数(在单位面积地米麦套种中,玉米占地45%,小麦占地55%)。
1.3 田间管理
春小麦要浇好“三叶”水,施好“三叶”肥,随水追施尿素375~450 kg/hm2或碳酸氨750~1 200 kg/hm2。6月中下旬防治好粘虫。收获前8~10 d浇麦黄水1次,利于提高千粒重。套种玉米实行前控后促管理方式,特别在拔节至12片叶时控苗生长,以防给小麦苗期造成遮荫。由于给小麦浇水,玉米垄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一般不单独给水。麦收前10 d左右给玉米施尿素375~450 kg/hm2。麦收后及时把玉米培成大垄,抽穗灌浆期视降雨情况浇水。
2 春小麦复种大豆栽培技术
麦下茬复种大豆,省工、省力、生产成本低、用地养地相结合,是凌源市乃至辽西地区麦收后生产行之有效的规模种植方式。一般产量达1 800~2 250 kg/hm2,产值7 200~9 000元/hm2。
2.1 品种和特征
以种植合丰26、黑河5号、6号为主栽品种,合丰26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夏播株高50~60 cm,茎秆较强抗倒伏,四粒荚多,单株粒数为26粒左右,夏播百粒重14~16 g。生育期75 d左右,早熟高产,高产可达3 000 kg/hm2。黑河5号品种,生育期77~80 d,株高50 cm左右,百粒重20~21 g,高产可达2 850 kg/hm2。黑河6号品种与5号品种基本相似。
2.2 栽培要点
2.2.1 抢播。播期不应晚于7月15日,争取霜前花和足够的籽粒灌浆时期。经过试验,晚播2 d减产15%~20%。麦收后要及时整地抢播。
2.2.2 合理密植。夏播大豆比春播大豆生育期短,营养生长期短,开花早,植株长得矮小,适当增大密度是获得高产量的保证。细致选种,播种量150~225 kg/hm2,种植行距33~35 cm,每1 m长垄应有30~40株苗,保苗75万~105万株/hm2。
2.2.3 加强水肥管理。施农肥37.5 t/hm2,口肥磷酸二铵150 kg/hm2,开花期追尿素150 kg/hm2,遇土壤干旱及时浇水,特别是在开花、灌浆鼓粒期不可缺水[3]。
2.2.4 病虫害防治。发现大豆食心虫和蚜虫及时防治[4]。
3 春小麦复栽菜花栽培技术
菜花可产22.5~30.0 t/hm2,批发产值2.25万~3.00万元/hm2,最高产达45 t/hm2以上。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3.1 选用优质品种
经过多年栽培,荷兰雪球、日本雪山是凌源地区理想的小麦下茬复栽菜花品种,具有生育期短(80 d)、中熟生长势强、菜花紧凑、抗热耐涝、单球重0.4~0.8 kg、形球期集中、产量高、品质好的主要特点[5]。
3.2 栽培要点
3.2.1 适时育苗。6月15―20日播种,播种量450~750 g/hm2,高温天气需遮阳。苗期防治菜青虫危害。保持苗床湿润[5]。
3.2.2 适时栽植,合理密植。7月15―20日幼苗长至3~5片叶真叶时即可移栽,行距50~55 cm,株距40~50 cm,保苗3.75万~4.50万株/hm2。
3.2.3 合理施肥。施农家肥45~60 t/hm2、磷酸二铵150 kg/hm2。团棵期追硫铵225 kg/hm2,莲座期追尿素225 kg/hm2。
3.2.4 及时采收。花球形成后可用摘老叶遮盖花球,保证花球柔嫩洁白,提高商品价值。当花球略有松散时及时采收。
4 参考文献
[1] 张晓丽,李茂廷.春小麦复种作物栽培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2014(10):11-13.
[2] 盛宏达,时晓伟,冯刚,等.春小麦覆膜复种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04(4):8-10.
[3] 赵伟华.不同栽培技术对黑龙江北部大豆增产效果研究[J].科研,2015(55):263-264.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范文6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安徽蒙城
蒙城县位于黄淮海高蛋白大豆产区,常年大豆种植3.3万hm2左右,种植面积居粮食作物的第3位,仅次于玉米。但单产水平较低,产量一直徘徊在1 650 kg/hm2左右,很难达到2 250 kg/hm2。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二是在粮油生产比较效益不高的情况下,大豆往往被作为调减对象而未受到重视;三是缺少一批大豆高产品种,目前需要产量达3 750~4 500 kg/hm2的大豆品种,已审定的品种未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品种更新换代速度缓慢;四是栽培技术落后,耕作粗放,管理放松,配套技术到位率低,不能充分发挥现有品种的增产潜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豆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核心示范区建设为平台,以改善生产条件、集成高产配套技术为手段,强化政策支持,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努力促进单产提高,品质改善,效益增加,通过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大豆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创建产量为3 000 kg/hm2示范片,并辐射带动当地大豆增产。推动大豆生产,提高大豆产量水平,现将其主要种植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主要栽培品种
按照品种合法、性状优良、农民接受、生态适宜的原则,选择抗逆性强、生育期适宜、高产、优质的中黄13、皖豆28为示范片主导品种。
1.1中黄13
夏播生育期100~105 d,亚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茸毛,椭圆形叶片,有效分枝3~5个,百粒重24~26 g;籽粒椭圆形,粒色为黄色,褐脐;成熟时全部落叶,不裂荚;抗倒伏,抗涝,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中抗大豆孢囊线虫病。中黄13结荚密且荚大,属于高产、高蛋白、抗病品种,增产潜力大,籽粒商品性好。一般产量2 250~2 700 kg/hm2,高产田块可达3 000 kg/hm2以上。
1.2皖豆28号
该品种全生育期106 d。株高80 cm,主茎17节,株型收敛。卵圆叶,灰毛,紫花。有限结荚习性,底荚高度22 cm,不裂荚。落叶性好,抗倒伏,适合机械收获。籽粒椭圆,黄皮,褐脐,无光泽,百粒重22.11 g。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蛋白质含量45.83%,脂肪含量19.94%。
2种植地选择
选择群众基础好,领导重视程度高,大豆产业集中,规模优势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大豆生产大镇(乡)、大村创建高产示范基地。选择蒙城县王集乡代刘村、蒙城县2杂场为2010年农业部大豆高产创建示范基地,总面积666.7 hm2。该示范基地群众基础好,生产意识强,易集中连片,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农田水利设施齐全。利于示范推广,发挥其宣传、带动及辐射作用。
3种子处理
剔除病粒、残粒、杂粒种子,播种前晒4~8 h,采用微肥拌种。即用1 g钼酸铵加水40 g拌0.5~1.0 kg豆种,边喷边拌,晾干后播种,拌种时不用铁制工具,避免钼肥与铁器接触发生反应,影响肥效。
4播种
小麦收获后,旋耕灭茬或铁茬抢时抢墒播种,墒情不足时要及时造墒播种,早播种、早出苗,有利于搭好丰产架,足墒早播是大豆增产的关键;采用机械条播,宽窄行播种,宽行40 cm,窄行20 cm,既便于施肥、除草、打药、排灌等,又可利用边际优势通风透光,减轻后期湿害和病虫害,有利于壮苗、大株,为夺高产创造条件;在保证发芽率和出苗数的基础上,量种90~105 kg/hm2,播深3~4 cm。
5化学除草
封闭除草:播后用50%乙草胺1 950 mL/hm2或90%禾耐斯900 mL/hm2加48%广灭灵750 mL/hm2加水450~600 kg/hm2,均匀喷洒于土壤表面,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苗情除草:大豆出苗后田间杂草可采用茎叶喷雾处理,对禾本科杂草多的田块,在大豆二至四叶期,杂草三至五叶期,用8.8%精喹禾灵(闲锄)或15%精稳杀得乳油600~1 050 mL/hm2或12.5%盖草能乳油600~900 mL/hm2或10%禾草克乳油900~1 500 mL/hm2喷雾[1]。对阔叶杂草多的田块,在大豆出苗后1~3片复叶,杂草二至四叶期,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600~750 mL/hm2喷雾。2类杂草混生的田块可将25%氟磺胺草醚水剂与上述任何一种药剂混用,对水600~750 kg/hm2喷雾兼除2类杂草。
6查苗补缺,及时间定苗
查苗:苗齐后顺垄查苗,对断垄在30 cm以内的可在两端留双株,断垄在30 cm以上的,应及时补种或芽苗带水移栽。间苗定苗:在2片对生真叶展开后至第1片复叶完全展开前,按照株距要求进行人工间苗,应剔除疙瘩苗、小苗、病苗和杂苗,间定苗最好一次性完成,留苗株距12~15 cm,留苗21万~27万株/hm2 [2-3]。
7合理化控
对密度偏大、长势旺盛的田块,在大豆始花1周后,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600~750 kg/hm2进行叶面喷雾,能合理调节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增强光合作用,控制顶端游藤,使茎杆健壮,降低株高,缩短节间长度,增加粗度,防止倒伏,增花保荚,改善品质,达到果荚盖顶。
8科学追肥
据试验,生产100 kg大豆籽粒需吸收氮5.3~7.2 kg、P2O5 1~1.8 kg、K2O 1.3~4.0 kg,还需要一定的钙、硼、锰、钼、锌等。大豆除了根瘤菌提供30%~50%的氮外,主要从土壤中吸取营养,80%以上的养分是在开花至鼓粒期吸收的。大豆苗期主要依靠前茬作物的残肥生长,采取前茬重施磷肥,花期追施氮肥,生育后期根外喷肥的方法进行施肥。为促进根瘤菌的形成和生育期间正常生长,一般基肥施优质农家肥45~60 t/hm2或大豆复合专用肥300~375 t/hm2或磷酸二铵300 kg/hm2、氯化钾105~120 kg/hm2。花荚期是大豆需肥量最多的时期,根据田间长势一般在开花期趁雨追施尿素75.0~112.5 kg/hm2,长势健壮茂盛的应少施或不施。配合花期施氮肥,结荚期和鼓粒期用磷酸二氢钾1 500 g/hm2、硼砂75 g/hm2加水750 kg/hm2各喷施1次。
9防治病虫害
虫害主要有蚜虫、玉米螟、食心虫、豆荚螟等;病害主要有霜霉病、锈病、灰斑病,一旦发生,要及时防治。苗期用10%蚜虱净300 g/hm2或50%抗蚜威90~120 g/hm2或10%吡虫啉300 g/hm2对水450~600 kg/hm2喷雾防治蚜虫;初花期,用20%病毒A 1 500 g/hm2加50%托布津或代森锌1 500 g/hm2对水600~750 kg/hm2喷雾防治锈病、枯萎病、叶斑病、病毒病;盛花期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600 mL/hm2对水600~750 kg/hm2,防治大豆食心虫和豆荚螟;花荚期用50%氯氰菊酯1 200 mL/hm2,或40%辛硫磷750 mL/hm2对水600~750 kg/hm2防治大豆卷叶螟、斜纹夜蛾和蚜虫。
10防旱排涝
在大豆开花结荚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需水量最多,对水分特别敏感,遇干旱易落花、落荚,如发现旱情,必须及时浇水。鼓粒中期(8月20日前后)如遇干旱也应灌鼓粒水,以水攻粒,提高产量和品质。大豆又是一种耐涝性较差的作物,淹水后容易造成落花落荚,因此,雨水多时要注意开沟排涝,防止渍害。
11适时收获
当茎和荚全部变黄,荚中籽粒与荚壁脱离,豆叶全部脱落,豆粒归圆,完全变硬,用手摇动植株有响声时,即为最佳收获期。中黄13易炸粒,机收时要掌握好时间,一般在叶片全落、植株全黄后至8:00—11:00进行机收,以减少落粒,降低烂瓣率,保证光洁度,提高品质[4]。
12参考文献
[1] 吴娟,吴彦玲.大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64.
[2] 何荣利.北方大豆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10):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