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疾病预防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疾病预防的概念

疾病预防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失配性疾病;疾病预防;档案;数据库

文/赵玮,曾奇,陈心恬

失配性疾病是美国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教授丹尼尔·利伯曼提出的关于非传染性的慢性疾病概念。应该说,现代人体与现代环境的不匹配造成了“失配性疾病”的产生。它主要有两种,即“能量太多”造成的疾病和“用进废退”造成的疾病。因能量太多导致的疾病主要有糖尿病、脑卒中、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因用进废退造成的疾病主要有骨质疏松、肩颈下背痛、关节炎、风湿、心肺功能低下。[1]产生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快速进化和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这些疾病随着人类文化及生活方式的飞速变化,范围在不断扩大,患病几率在不断升高,并逐渐呈现年轻化,死亡人数也在逐年增多。它给病患者及家属造成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它不仅降低了家庭幸福指数,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因此致贫返贫的现象已经成为社会扶贫攻坚的重点。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手段,利用多种渠道进行预防和遏止。

一、失配性疾病预防数据库构建的资源现状

失配性疾病预防数据库资源经历了多年发展、累积和沉淀,不同种类的失配性疾病预防文献已经相当丰富。众多医学工作者特别关注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它们的严重危害性,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专家胡大一提出,弥合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的裂痕及如何不失配的对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郭晓蕙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等强烈呼吁要防治慢性疾病,[2]还有不少的失配性疾病临床专家对不同类型的疾病预防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积累了很多成功的预防经验。这些经验为失配性疾病深化的研究及预防数据库建库的深化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尽管他们对各种失配性疾病的预防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预防数据资源相对零散,医者大多是站在某一角度针对某一种疾病预防,没有形成深入系统的整合,没有产生全面完善的失配性疾病预防数据库。

基于众多见解和不同领域专家预防的成功经验,本库将以失配性疾病预防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方法与应用体系为主线,根据失配性疾病预防知识资源的内在联系性,构建针对不同慢性疾病而采取的立体式预防档案数据资源库,为今后的其它各类疾病预防库构建和知识服务研究做前期的基础性数据准备。

二、失配性疾病预防数据库的构建

数据库设计关乎系统功能实现度、稳定性、扩展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3]

(一)失配性疾病预防数据库设计框架

根据失配性疾病框架,拟设定预防数据库表,注重表与表之间的内在联系性。本数据库的团队参考教科书和相关的分类方法,按不同的失配性疾病人群非常关心的预防知识,如膳食合理、身体活动、心理健康、未病养生、家居环境和减肥瘦身等,进行了有效编码、存入。结合相对成熟的预防具体实践应用,又把各类失配性疾病预防分为基本理论预防、方法预防、应用预防三大类。从理论、方法到应用三个层面组建预防知识的相关内容。其中基本理论预防主要是为预防对象提供预防思想和原则,预防方法和预防应用是预防理论的基础。预防方法主要是为预防对象提供不同层面失配性疾病的操作与指导方法。预防应用则提供不同阶段的疾病预防思路,是预防方法的应用范围。(见图1)。

pagenumber_ebook=65,pagenumber_book=63

图1预防知识分类框架

(二)失配性疾病预防数据库形式内容设定

本数据库的建立主要是根据各类失配性疾病的不同特点及不同层面来设定相应的预防内容。它将各类非传染慢性疾病不同的预防基础知识、预防方法和预防应用关联在一起。因此,本数据库首先建立失配性疾病预防方法的各类数据表,据此分别建立预防理论表、疾病表、来源表、病证关联表,并根据预防知识分类和特点、疾病表及处理表中的数据(见表1)来进行失配性疾病数据库的不同字段设定。表1中二级知识分类、各种慢性疾病、证候、体质、来源、时节分别与相应的预防知识分类表、疾病表、病症关联表、体质表、来源表、时节相关联(见图2)。具体内容的加工和关系展示见图2。

表1预防方法

pagenumber_ebook=65,pagenumber_book=63

pagenumber_ebook=65,pagenumber_book=63

图2失配性疾病预防数据库构建

(三)失配性疾病数据库功能设定

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上、可共享、具有一定格式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多样性,如用户数据、数据字典以及数据存储路径等,通过数据库可以定义、存放和管理这些数据。失配性疾病数据库不仅可以实现数据库的基本功能,如数据库的定义、管理、维护,也可以实现对失配性疾病预防数据的操纵。也就是说,用户可以操作数据库内的数据,如进行数据的存储、查询、插入、修改与删除。此外,也能通过本库所建立的各数据表及表与表之间的关系数据,提取各字段内的所需要数据。本设定的宗旨就是要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最佳服务。

三、失配性疾病预防数据库构建的具体路径

(一)预防知识获取路径

近年来通过深入的研究已经为失配性疾病预防理论与预防实践积累了大量而丰富的档案资源。这些资源主要保存在失配性疾病书籍以及目前的临床研究文献中。为了获得较为全面的预防知识数据,研究利用大数据库进行文献采集,并将不同类型的失配性的预防思想、预防原则、预防方法等作为关键词,来获取指南或相关标准;利用教科书中所载、健康类报纸、预防类期刊和古籍等等获取文献资源,如从《黄帝内经》《周易》《诸新病源候论·时气病诸侯》等文献中获取。

(二)预防知识采集

所收集的预防知识量大、数据较为复杂且不易处理,从这些数据中提取出满足要求的数据至关重要,数据库知识发现技术应运而生。数据库知识发现技术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会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效、可信、新颖且能被人们理解的模式。[4]在文献数据资源基础上,应用数据库知识发现技术梳理、筛选出预防内容相对具体而且比较具有权威性、原始真实清晰、涵盖面大、知识表达相对完整的知识片段。例如,对癌症疾病预防知识的采集,采用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的对癌症预防总结的十四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坚持体育锻炼、多吃水果蔬菜、注意吃些谷类食物、限制饮酒、不过量吃红肉、少吃高脂肪食物、少吃盐、不吃在常温下存储过长的食物、用冷藏或保存方法易腐烂的食物、防止污染食品、不吃烧焦的食物、不过分依赖营养补充剂等预防知识。[5]

(三)预防数据加工处理

经过采集得到的数据往往不能完全满足结构化的处理要求,需要经过进一步严格处理,为后续数据组织入库奠定基础。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以常见的失配性疾病预防为主,建立失配性疾病相关的预防病典,规范处理相关知识,如对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数据的加工,从建立预防高血脂、高血糖、血压高等病典开始,再根据数据依赖与规范化要求,对数据进行严格处理,主要是为后期对数据库字段内容进行调取做基础准备。

(四)预防数据审核

数据审核主要从准确性和完整性两个因素来考虑。其主要功能是在整理数据前对原始数据进行审查与核对。在采集加工数据过程中,大多包含了人为的主观因素,如在采集抑郁病档案数据过程中,采集者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阅历与背景去主观地臆想,夹杂很多复杂不确定成份。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尽管对数据进行了加工,也一定要根据建库的标准做进一步严格审核,以充分确认数据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五)预防数据入库

数据库与外部进行数据交换可以通过数据的导入与导出来实现。在数据入库过程中,以建立的数据表结构与数据表关系为基础,将Excel、Oracle等其它数据库中的数据转移到当前数据库中,并将失配性疾病预防数据进行保存、处理和审核。

疾病预防的概念范文2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直报》、《专报》、《上海市结核病人报告追踪表》、《上海市隔月网络直报追踪表》、《数据库》。

1.2方法

《直报》信息由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对疑似、确诊肺结核病人进行网络直报生成。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对辖区医院直报信息、追踪、核实,整理信息并监测结核病疫情。《专报》信息由各级结核病定点医院对非定点医院转诊的疑似确诊肺结核病人由直报网收入进行网络专报,并按系统要求补录、整理各类信息;直接就诊的疑似、确诊肺结核病人,网络专报生成报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对辖区结核病定点医院及市定点医院网络专报信息进行浏览,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实后落实登记管理编号。《上海市结核病人报告追踪表》由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各级各类医疗保健中心报来的疑似、确诊肺结核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卡按户口分拣后,再行追踪核实后生成。2004年以季报形式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隔月网络直报追踪表》由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直报》收录辖区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报告的疑似、确诊肺结核病人,直接追踪核实后生成。2005年隔月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库》由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户口确认辖区确诊结核病人,登记编号,录入区级数据库,按月上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数据整理汇总后生成。

2结果

2.1《直报》与《报表》肺结核病人报告数比较

2004年《直报》自动统计报告肺结核信息12 923条,重复、误诊删除5 388条,实际报告肺结核7 535例;《上海市结核病人报告追踪表》(手工统计)报告肺结核14 484例,重复、误诊删除5 548例,实际报告肺结核8 936例;《直报》数∶《报表》数为1∶1.19。2005年《直报》自动统计报告肺结核信息13 421条,重复、误诊删除6 210条,实际报告肺结核7 211例;《上海市隔月网络直报追踪表》(手工统计)报告肺结核14 597例,重复、误诊删除6 125例,实际报告肺结核8 472例;《直报》数∶《报表》数为1∶1.17,系统统计数均小于手工统计数,见表1。

表1直报系统自动统计与手工报表统计数据比较

表2两种追踪表数据的比较

2.2《直报》与《专报》报告数比较

2005年《直报》报告发病数6 081例,其中菌阳2 764例;《专报》报告发病数7 109例,其中菌阳3 223例,《专报》报告病例数均大于《直报》报告病例数,《直报》∶《专报》=1∶1.15。

2.3《专报》与《数据库》确诊病例数比较

2005年《专报》共登记确诊病人7 109例,《数据库》共登记确诊病人7 063例,两系统间总数较接近,病人分类数据接近,但新病人数与复发数相差较大,《数据库》新病人数∶复发病人数=7.16∶1;《专报》新病人数∶复发病人数=10.19∶1,见表3。

表3系统间肺结核确诊病例数的比较

3讨论

《直报》自动统计与《报表》手工统计肺结核病人报告数比较,《直报》数小于《报表》数,其差异是因为系统进行统计时外来人口中纯流动人口不计入总数,而手工报表将其计入总数,且《直报》系统数是年终一次性计算,而手工报表数是每月累计计算,对跨月、跨区的重复无法全部删除造成。

《直报》《专报》是建立在Internet平台上的网络系统,信息是同步直观的,可以随时监测结核病的疫情报告,及时追踪落实病人的管理,实时进行报表核对和工作评价; 但《专报》与《直报》在统计条件选择等方面的不同步,如《直报》进行统计时外来人口中纯流动人口不计入总数,《专报》却计入总数,造成统计数据不一致。因此,两系统仍需磨合。

疾病预防的概念范文3

自2007年上半年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治未病”的试点工程,希望通过发挥中医的“整体调理、辨证施治”的养生优势,为广大百姓的健康造福。

近日,沪上首个“治未病中心”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正式亮相。该院主管“治未病”项目的行政管理部主任竺炯和治末病中心副主任艾静就大众比较关心的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中医“治未病”与西医“疾病预防”有何不同?

大众医学:“治未病”这种说法对大众而言似乎是全新的。但若换成西医的表述,即“疾病预防”,大家就都能懂了。中医“治未病”与西医的“疾病预防”有什么区别?

竺炯:中医“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大主题,并不仅仅局限于疾病预防。

中医药素来注重养生防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该理论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大主题。它要求人们:在没有患病的时候,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在患病以后,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加重;在病愈或病情稳定之后,要注意预防复发,时刻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的“治未病”并不是简单的体检加治疗建议。中医有系统的养生防病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传统疗法。对那些“感觉不舒服,但查不出病”的亚健康人群,西医往往束手无策。而中医可以运用其特有的体质辨识、整体调理的方法对这类人群进行具体,细致的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运动)、中药调理及中医特色治疗,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对那些已经患病的人,中医药可以对其作整体调理,以减少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预防疾病进展,促进疾病康复。对大病初愈者,中医药更可以发挥其整体调理的优势,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元气。

“治未病”概念的提出将给大众带来什么影响?

大众医学:中医学界近期高调提出“治未病”这个理念,主要原因是什么?会给大众带来什么影响?

竺炯:积极倡导“治未病”,或可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医学的目的被定义为“治已病”,人们也普遍认为“有病才需要去医院”,忽略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如今,随着大众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治疗“已病”是消极的,甚至是得不偿失的。“治已病”不仅会给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也使国家的财政支出不堪重负。

有研究显示:一元的预防投入可节省7元的医疗支出,更可节约近百元的重症抢救费用。因此,积极倡导“治未病”这个理念,提高大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可有效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生,意义深远。

“治未病”门诊与普通中医门诊有何区别?

大众医学:据悉,国内已有数家中医院开设了治未病门诊。同样用中医理念,中医治疗,治未病门诊与普通的中医门诊有何区别?

竺炯:治未病门诊与普通门诊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着眼点在于预防――预防疾病发生、发展和复发,而不是简单的开药。“治未病门诊”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力推的一个试点项目,已在国内几家实力较强的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浙江省中医院、上海曙光医院)亮相。由于该门诊的设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大家都在尝试和摸索。我院的治未病中心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与北京的昆仑保险公司、炎黄健康公司等健康管理机构合作,在原体检中心的基础上,抽调了部分有丰富经验的中医内科医生组建而成,并整合了我院的优势学科(如传统中医科、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等)。中心主要以非药物治疗对求诊者进行健康干预,发挥预防疾病、减轻病症的作用。同时,中心还将为就诊者建立个性化的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的健康管理。与此同时,我院还希望“治未病”能“走出去”,“走”进社区、敬老院,乃至现代办公楼里去,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中医“治未病”在对付现代人最易遭遇的“未病”――亚健康有什么特色?

大众医学: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亚健康现象非常普遍,“治未病”门诊是怎么治疗亚健康的?

艾静:中医辨证论治的法则能在干预亚健康的过程中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人的健康状况可分为健康、亚健康(含高危状态)和疾病这三种状态。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竞争激烈,再加上不良饮食、生活习惯,亚健康人群与日俱增。据统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亚健康人群多表现为疲乏、易怒、失眠、头痛,咳嗽、上火、便秘等,体检时常查不出指标异常或明确的疾病,又感不适,不知道该看哪科的门诊。值得注意的是,亚健康状态的发展是双向的:如果忽视调理,使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含高危状态),就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果接受合理调整干预,机体可恢复至健康状态。众所周知,人一旦从亚健康进入疾病状态,尤其是慢性重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医疗费用的投入将是巨大的,而治疗效果却未必理想。

由于亚健康人群尚未达到疾病状态,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西医缺少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只能通过针对性改善睡眠、通便、止痛等方法来缓解症状。而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则能在干预亚健康的过程中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中医认为:亚健康虽然症状繁多,但总体而言是阴阳升降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治未病”门诊通过为亚健康者提供合理的、多方位(饮食宜忌、运动方式、心理疏导,必要时辅以中药或非药物干预)的健康指导,从而实现“不治已病治未病”。

治未病门诊的流程如何?

疾病预防的概念范文4

为科学评价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卫生部于2008年12月印发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和《推进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各地在2010年底前至少完成一轮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考核。因此,绩效考核已是摆在各级疾控机构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同时,也对各级疾控机构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绩效管理定义、考核流程建立进行分析,探讨疾控机构如何有效实施绩效管理,供同行参考。

1 基本概念

1.1 绩效管理的定义

绩效管理是战略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企业中应用最早,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最先进的管理体系[1]。所谓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所达成共识的过程,是激励员工成功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以及促进员工取得优异绩效的管理手段[2]。它是一个完整系统,系统内所有员工包括领导在内都要全部参与。

1.2 绩效考核的定义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但不是它的全部,只是绩效考核的一个点,是进行绩效考核的一种有效手段,所谓绩效考核是指按照约定的考核指标、方法定期地对员工的工作质量、数量、效率、效益等进行科学评估[3],以发现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确定员工的成绩、贡献及薪酬等的一组活动。

1.3 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关系

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是经常被混淆的二个概念,两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绩效考核从本质上说是考核的过去的绩效,而不是未来的绩效;绩效管理更注重对未来绩效的提升,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战略。

绩效考核是进行绩效管理的一种手段,它不包括前段的贯彻理论,也不包括后端的发展战略,但是,前段的贯彻理论和后端的发展战略又直接影响到考核的进行,因为漠视前端会使员工对考核标准认同度不高引发抵触情绪,漠视后端考核可能会形同虚设费力不讨好。

2 绩效管理的功能

疾控机构是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以向社会和人群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为宗旨,以完成政府授予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任务为目标,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具有以下三个功能[4]:

2.1 从战略层次看

绩效管理体系将员工的工作活动与企业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通过提高员工的个人绩效来提高部门工作绩效,进而提高企业的运作绩效;

2.2 从职能管理层次看

绩效管理体系可以对员工的绩效表现给予评价,并依次给予奖励,有利于发现、培养和提拔专业骨干和管理人才,作为企业进行薪酬、晋升和解雇的重要依据;

2.3 从个人激励层次看

绩效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发现员工的不足之处,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通过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来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

3 建立绩效管理的流程

绩效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结构,设计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体系是实现疾控机构考核目的的基础,建立流程一般分为(1)确定考核基准;(2)设计考核体系并制定考核方案;(3)学习培训;(4)考核实施并动态管理;(5)考核结果反馈和持续改进。

3.1 确定考核基准

绩效考核基准是绩效考核的一个难点,基准把握不准则难以明晰绩效考核指标的确立,一般来说,绩效考核的基准包括:

3.1.1 机构机构的战略目标

机构及机构员工的一切活动均应围绕实现机构战略目标而展开,员工的工作是否符合机构的战略目标是评价其绩效的最重要的基准。机构的战略目标随着机构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阶段发展目标而调整变化,以更好地适应政策变化和社会需求变化;

3.1.2 机构的规章制度

机构的规章制度是机构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规定,也是保证机构正常运转的基础,对每个员工都有约束力,因此,规章制度应成为员工绩效考核的基准之一;

3.1.3职务说明书和岗位工作标准

职务说明书规定了职工应承担的基本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范围,是各个职务的责权利作了明确规定;岗位工作标准明确了各个岗位的应达到的工作要求,提供了基本的判断标准。因此,职务说明书和岗位工作标准是绩效考核的基准之一。

3.2设计考核体系并制定考核方案

机构应组织各级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及职工代表,必要时邀请绩效管理专家参与,根据机构的考核基准,设计尽可能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合理、公平、公正的考核方案,为顺利实施绩效管理打下基础。

3.2.1 分解工作目标

根据机构战略目标,将目标分解到每个部门及员工,成为部门及员工的工作目标,这些目标应具体详细,是考核部门及员工工作是否满意的主要依据。

3.2.2确定考核指标

依据职务说明书及岗位工作标准,确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这些指标以实现员工工作目标为主要内容,对员工的日常工作和行为作出质和量的规定;对部门负责人及以上人员的指标还要包括对部门职工培训、指导、协调等内容。

3.2.3 制定考核方案

在工作目标及考核指标确定后,为保证考核的顺利实施应制定一个完善的工作方案,方案应明确负责考核的责任部门、实施考核的周期、考核的方式与方法、考核的质量控制及考核结果评判标准等内容,尽量考虑周全,避免因思虑不周而造成考核时的被动。

3.3 学习培训

绩效考核本身较为复杂,疾控机构的所有部门、人员都要参与,而且涉及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实施考核前加强职工的培训,帮助职工正确理解考核的目的、指标等内容,消除顾虑,积极参与到单位的绩效管理中去,对于顺利实施绩效考核是十分重要的。[5]

3.4 考核实施并动态管理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关键步骤,考核者的主管、武断、不公正是影响绩效考核目的实现的重要原因,克服绩效考核走形式应从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监督机制入手,按垂直指挥系统的层次实行逐级考核,并且,考核结果必须与员工的收入、晋升等利益挂钩。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应注意收集、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微调考核指标,完善考核方式,对阶段性考核优异的员工进行表彰和经验推广,对阶段性考核差的员工进行真心帮助和再辅导,尽快提高每个员工的绩效,进而保证整个机构绩效的提高。

3.5 考核结果反馈和持续改进

现代绩效考核是一个系统过程,通过绩效考核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提高员工的绩效,进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因此,在考核结束时也就是进一步提高机构管理水平、能力的机会,此时,机构主要负责人应亲自挂帅,组织人员要对全机构及各科室进行评价和反馈,机构分管领导要对所负责的科室进行评价和反馈,科室负责人要对本科室员工的绩效绩效评价和反馈。通过考核者、被考核者双方对绩效评估的结果进行讨论、面谈,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共同制定绩效改进计划,达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目的,使绩效考核不如良性循环。

4 结语

绩效管理是现代先进的管理模式,疾控机构是公益性质的单位,由于单位性质的特点,在以往实践中,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投入产出严重失衡是许多疾控机构存在的通病,和繁重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相比已很不适应,本文对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建立绩效管理流程进行了说明,由于经验和理论的不足,错误甚至谬误在所难免,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孙金虎.绩效管理思路的探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0:41.

[2]王书军,李申生.浅谈卫生防病系统的绩效管理[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17(7):336-337.

[3]孙晓芳.医院绩效考核的实践和思考[J].现代医学,2009,9(8):126-128.

疾病预防的概念范文5

正准备写这期的卷首语,我也刚好拟定了一个主题,然而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噩耗令我不得不放弃原来的内容――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流行病学专家黄建始教授在美国洛杉矶凯泽医院不幸因病去世。我当即决定用这一页薄纸在第一时间表达我对黄建始教授英年早逝的沉痛悼念。

我和黄教授的交往不多,但交情还算深的。2003年北京爆发非典,他临危受命,连夜从美国回到国内,为政府出谋划策,立下汗马功劳。作为流行病学专家,他一直致力推广大健康概念,即重视健康科普和疾病预防,大力呼吁把卫生工作重点从临床治疗向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转移。黄建始教授无疑是中国健康管理的先导者,他最先把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先进健康管理理论及应用系统引入中国,大大推动了健康管理在中国的起步和发展。同时,他还积极投入到大众健康教育和科普传播工作中。2003年回国以来,他创作发表了健康科普文章100多篇,应邀在全国各地做健康管理和健康科普讲座400多场,累计直接听众超过10万人。他所著的《投资健康》是帮助我系统了解健康管理概念的第一本教科书。

和黄建始教授交往多年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不惟上只惟民,不惟权只惟理的纯专家气质。大约两年前,在广州召开的行为医学学术大会上,第一次听到他在演讲中提出设立国民健康促进委员会替代现在的卫生部设置的倡议。从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历史的沿革到当今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对他自己提出的大胆倡议做了充分的解析和论证,彰显出学者的睿智和严谨。给我留下及其深刻的印象。而他所倡导的这一卫生体制改革新观点,其实也是很多专家乃至卫生系统领导敢想却不敢言的。我甚至有信心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政府机构名单中除了发改委、国资委,计生委,还会有国民健康促进委员会。我确信,那一天的到来会让黄建始教授的在天之灵得到极大的告慰。

对逝者最好的悼念,是让生者更好地活着。作为大众健康教育和传播事业的践行者,我们除了对黄建始教授深深地悼念和缅怀,更重要的是要积极面对生活,热爱和尊重生命,认真维护自己的健康。衷心祝愿中国大众健康促进事业的同道者和我们一起,第一健康自己,所以快乐家人,最终有益社会。

愿黄建始教授在通往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

疾病预防的概念范文6

1.1一般资料

对某小学进行分层随机抽取100名小学生,其中三年级学生有34名,四年级学生有35名,五年级学生有31名。男同学有48名,女同学有52名,他们的年龄在8~12之间岁,平均为(10.69±1.25)岁。

1.2调查方法

(1)口腔保健知识、行为的调查:用问卷的形式对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的知识以及行为进行调查,其评估标准是我国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饭前饭后洗手,饭后刷牙,每天刷牙的次数在两次以上,牙刷应该选用小头软毛牙刷,因为这能够有效避免牙龈出血以及龋齿的发生,同时可以减少局部细菌的滋生。(2)口腔检查方法:对全部儿童进行口腔体检,评估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口腔监测标准,监测儿童进食前口腔的牙菌斑指数,然后对所有儿童的评估结果建立档案。

1.3健康教育内容

1.3.1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就是宣传口腔的基本知识,主要请专业的口腔医师为儿童进行讲解,其讲解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些基本概念,如儿童乳牙、恒牙的概念,还有牙齿的基本结构,以及牙齿有几种类型,同时介绍不同类型牙齿的功能;除此之外,应该着重向儿童介绍有关牙菌斑和龋齿的知识,明确告诉他们导致龋齿的主要病因就是细菌、口腔内碳水化合物等。

1.3.2其次是指导儿童要养成正确的生活饮食卫生习惯: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饮食习惯,合理饮食,禁止暴饮暴食,禁止食用大量含有糖及淀粉的食用,同时要明确告诉孩儿童口腔卫生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邹玲1,赛玉拉2(1.新疆阿拉山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博乐833418;2.新疆博州蒙医院口腔科,新疆博州833400)摘要:目的对健康教育应用于儿童口腔保健的作用以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某所小学中的小学生共100名进行研究,然后进行为期一年的口腔卫生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并对教育前后儿童对口腔卫生知识、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状况的了解进行对比,评估结果。结果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儿童普遍缺乏对口腔的知识,在经过为期一年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之后,儿童对口腔知识有了明显提高,并且其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也显著降低。结论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儿童对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同时也能够纠正其错误保健习惯,从而显著提高口腔卫生状况,降低口腔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关键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780.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21.180子牙菌斑的主要致病因素就是糖类和淀粉,他们会在结合后产生酸性物质,造成牙釉质的受损,并最终形成龋齿。此外,禁止儿童在睡前吃含糖较高以及淀粉的食物,因为在夜间这些食物残渣会腐蚀牙齿。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控制食物的进食量,饭后坚持刷牙或者漱口,用温开水或者淡盐水漱口,防止糖分以及淀粉积聚在牙齿上。此期儿童可以多食富含高纤维食物,例如瘦肉和水果蔬菜,因为这些食物能够清洁牙齿比如蔬菜以及瘦肉等,因为高纤维的食物可以对牙齿产生摩擦而起到清洁的作用。

1.3.3指导儿童学会使用正确方法刷牙:最先要大力宣传进行刷牙的目的,明确告诉儿童坚持刷牙能够去除牙菌斑,同时也能够保障个人口腔健康。最好使用小头软毛牙刷进行刷牙,因为这不但适合儿童口腔的大小,而且能够充分接触到孩子牙齿的周围,可以彻底对牙周进行清扫。牙膏的选择应该使用含氟牙膏并且定期更换品牌。坚持每天刷牙两次,采用竖刷法。

1.3.4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每隔半年去口腔医院检查一次口腔卫生,做到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卫生习惯,防止疾病的发生。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0.05说明存在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对实验中的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然后对比教育前后儿童的口腔卫生知识、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状况,结果教育后儿童对于口腔知识的了解,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疾病状况均大大优于教育之前(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