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

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范文1

1、供货价格管理:通过供货交往了解供应商提供的价格是合理的(不管通过什么采购手段,供应商提供的价格是可信的、合理的);

2、供货时限管理:供应商供货能保证按合同要求和特殊供货时间需要供货的;

3、供货质量管理:供应商供货质量能控制在双方约定的范围之内的;

4、售后服务管理:供应商供货服务能满足顾客要求的所有合理的服务。

(来源:文章屋网 )

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范文2

摘要:针对近年来金融“脱媒”现象的出现以及投资基金能否替代商业银行的争论。传统的金融机构理论已不足以解释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功能。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指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管理金融风险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个性化工具和风险内化器的制度设计。加快风险管理技术的创新是新时期商业银行的生命线。

关键词:商业银行;核心功能;风险管理;新视角

引言

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资源配置作用。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一直是金融机构的主体,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在所有金融机构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自1868年世界上第一只投资基金——“海外和殖民地信托”在英国诞生以来,投资基金在西方发达国家取得长足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势头更为猛烈,并对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形成持续压力。新世纪以来,美国投资基金的资产规模更是超过了长期处于金融系统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由此引发了商业银行是否会消失,转而由投资基金所替代的广泛争论。

一、对传统理论的简要梳理

商业银行的核心价值或者说功能究竟何在,理论界众说纷纭。其中居于主流地位的有以下三种理论:

(一)“资产转换”功能说

“资产转换”功能是由格利和肖在1956年发表的论文《金融中介和储蓄—投资过程》以及托宾在1963年发表的论文《作为货币创造者的商业银行》中提出并作出论述的。他们认为各种金融中介都是为财富拥有者提供资金组合,并通过竞争获得自身在市场中的发展空间,各种金融中介在开展金融业务时,都必须尽可能满足储蓄者与投资者的偏好,这种竞争的方式或满足的方式就是进行资产转换。不同的资产转换方式造就了各种金融中介之间存在的差别,银行主要是通过满足支付要求而提供负债。

(二)“降低交易成本”功能说

1976年乔治·本斯顿和小柯利福德·斯密斯在发表的论文《金融中介理论中的交易成本》中提出交易成本应为金融中介理论分析的核心内容。他们认为,金融产品的制造取决于其未来销售价格能否弥补该产品生产时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金融中介之所以能够制造适应上述特殊要求的金融产品,是因为它有三大优势:其一,专业化生产的规模经济;其二,更容易以低成本获得大量信息;其三,减少搜寻信息的成本。交易成本与金融产品种类、消费者偏好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技术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将使成本发生变化,从而促使商业银行调整产品,因此,降低交易成本将是商业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三)“信息处理”功能说

20世纪70年代,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对分析金融机构存在和功能的视角产生了很大影响。1977年勒兰与佩勒的论文《信息不对称、金融结构与金融中介》分析了事前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认为借款人如何能够获得信贷,依赖于作为信号的企业内部投资信息非常困难。解决的办法就是将搜集信息的人组成专门的金融中介,以使贷款的资产组合和投资充分吸收这些信息。戴蒙德在1984年发表的经典论文《金融中介与监督》中分析了事后信息不对称问题,认为只有借款人能够无成本地获得投资的最终结果,才会使金融合同对具体借款人活动适用的约束降低。

二、对传统商业银行功能理论的重新认识

(一)对信用中介功能的再认识

信用中介功能是指促进资金融通的功能,即促使货币资金从盈余单位流向赤字单位,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资金融通过程中所涉及的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三大类。由于金融风险的投机性、市场主体风险偏好程度、风险承受能力的差异性、金融风险的可单独交易性,以及学习成本和时间成本的上升超过信息成本的下降,市场主体对金融机构管理金融风险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

(二)对支付中介功能的再认识

支付中介功能是指银行客户进行现金收付或存款划转的功能。虽然支付中介功能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它本身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收入只占极小比例。美国所有商业银行存款账户服务费收入占总收入的平均比例,虽然整体上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之中,但其绝对水平仍然只有4%左右(Fed,2000)。支付中介本身仍然是银行的一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银行提供支付中介服务是因为它能使银行增加存款,并从存贷款利差中获得收入。

(三)对信用创造功能的再认识

信用创造功能是商业银行通过其存款和贷款业务,创造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的功能。实际上,信用创造只是银行从事存贷款业务的一种客观结果,而不是其主动追求的一种目标。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也只是其管理金融风险这一核心功能从而寻求利润过程中的的一种附属功能。

(四)对金融服务功能的再认识

金融服务功能是商业银行提供除存贷款业务、支付结算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的功能。大部分金融服务业务,如收付、基金销售、保险销售、基金托管等等,与支付中介业务一样,不是单独的盈利中心。是银行利用其在存贷款等风险管理业务中形成的已有优势,投入少量的变动成本所增设的盈利业务。可以看到,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对银行提供这类服务的需求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之中。三、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特点——与投资基金的对比分析框架

(一)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个性化工具

1.与投资基金相比,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突出特征是它所使用的工具——贷款是个性化的。严格说,银行所发放的每一笔贷款都是根据借款人的具体需要所设计的,无论是贷款的金额、期限、利率、发放贷款时的信息依据、调查、审查、发放、回收过程,还是其提款安排和偿还安排,都与借款人独特的未来现金流相对应。这种非标准化的特征使得贷款这种工具适合于所有规模、所有类型的企业和消费者。然而,有价证券的标准化与银行贷款的非标准化形成鲜明对照。证券的标准化存在巨额固定成本,且必须要使社会公众普遍认可,这使得证券融资只适用于大企业的巨额融资项目和成熟产品的融资。

2.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使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银行在资金融通中的核心作用。贷款证券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非标准化贷款转化成为标准化证券的过程。在贷款证券化后,银行实际上已经基本完成了其以非标准化方式管理风险的全部工作。银行所需要的只是资金以及相应的风险。这实际上是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的表现:银行提供的是管理金融风险的服务,资金本身只是银行管理风险的一种工具一个载体,提供资金本身并不是银行服务的目的。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内化器”的制度设计

1.从对风险的吸收方式来看。投资基金的机制设计就是要由基金持有人分享所有风险收益,同时直接分担所有风险损失,而基金管理人只能收取固定的管理费。商业银行的机制设计要求银行本身承担风险。首先,银行以到期无条件还本并按约定支付利息的承诺从存款人处吸收资金,然后按约定条件将资金贷放给贷款人,其后若贷款人违约,银行不能以此为借口对存款人违约,从而承担了资金融通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其次,银行按约定要保证存款人随时提取存款的需要,却不能因此向贷款人收回未到期贷款,这样银行就承担了资金融通过程中的流动性风险。

2.从商业银行承担“风险内化器”这一角色的合宜性上看,商业银行风险内化器的制度安排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银行和基金经理与资金盈余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一种委托关系,委托关系的核心是激励机制问题。只有在委托人能够低成本地观察到人的努力程度,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才能采取向人支付固定报酬的激励机制。在不能低成本地观察到人的努力程度的情况下,将人的收益与其努力程度完全挂钩,是一种最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银行的主要资产是非标准化、不透明的贷款。所以,风险内部化是银行与其资金盈余单位之间的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一种委托安排。

3.因为没有考虑风险处理因素,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地位其实是被低估了。大部分商业银行管理风险功能的业务,都没有反映在其资产负债表上。例如,贷款证券化的发展使得银行已经通过调查、审查、设计等方式管理过风险的贷款,不再保留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如果仍然运用资产规模来作为衡量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重要性的标准,必然会低估商业银行应该有的地位。也是近些年商业银行功能弱化说法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论与启示

商业银行的核心价值在于管理资金融通过程中的金融风险。通过商业银行制度与投资基金制度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商业银行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管理金融风险的个性化方式和风险内化器的制度设计。商业银行的未来,归根结底取决于其管理金融风险的能力,尤其是以贷款方式管理风险的能力。尽管迄今为止商业银行制度并不完美,商业银行体系依然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但这只能通过金融改革与创新来加以修正和完善。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学者通过对投资基金制度与商业银行制度的比较分析,得出二者有交叉与融合发展趋势的结论(何德旭,2004;曾康林,2002)。对研究新时期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我们可以在发展投资基金的同时积极发展商业银行,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不断地提高其风险管理的能力,做到二者兼顾。可以预见,在一个不太短的时期内,仍将把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放在一个突出和重要的地位上。

参考文献:

[1]代军勋.商业银行积极风险管理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曾康霖.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基金的兴起是否能取代商业银行[J].财贸经济,2002,(7).

[3]何德旭.商业银行制度与投资基金制度:一个比较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2,(9).

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范文3

关键词:企业 工伤预防 问题 策略

一、引言

工伤预防是工伤保险三大基本任务:预防―补偿―康复中的首要任务。工伤预防是指采用管理和技术等手段事先防范职业伤亡事故以及职业病的发生,减少事故及职业病的隐患,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安全健康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近年来,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在修订改革推进过程中,也越来越对工伤预防提起重视,2010年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专门在工伤保险基金支出范围中增加了预防宣传费,这一信号预示着国家对工伤预防工作将进一步得到重视和落实。工伤预防在工伤保险制度中的体现以及工伤预防与工伤保险相结合的实践经验,凸现出工伤预防在工伤保险领域和企业经济发展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二、企业工伤预防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工伤预防的关注度有待提高

通过工伤预防可以减少企业事故发生,减少企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虽然从《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来,我国提倡事故预防的呼声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实施时间不长,配套的政策、制度还不够完善,企业和社会的理解、支持、自觉认同和主动参与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目前,我国工伤保险职能仍没有发挥事故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主要作用,仍停留在企业发生工伤事故、社会保险支付待遇阶段,实行的是无责任补偿,实质上只考虑了职工的医疗康复与人身伤害补偿,而未充分体现工伤保险事故预防功能与增强职工安全意识的作用。

2、企业队伍建设较为滞后,缺乏专业监管机构

建立预防优先的工伤保险制度,对工伤保险机构和企业单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工伤保险机构必须成立一个专门的事故预防机构或小组,由既熟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又熟悉工伤保险业务的人员组成,二是企业内部也必须有相 对稳定的具有相关业务知识的管理人员来落实工伤预防工作。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因为人员编制受限,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开展工伤预防工作的主体缺少人员,基层经办机构基本上都没有成立专门的工伤预防机构,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工伤保险费的征缴和工伤保险待遇的发放上;另一方面,企业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聘请一些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要增加额外的费用,由此,大部分企业要达到这些要求都有难度。

3、我国工伤预防法律有待完善

《工伤保险条例》的第一条提出“促进工伤预防”的立法宗旨。但如《工伤保险条例》第一章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这是一种务虚的表达,没有涉及工伤保险在工伤预防上要做的具体工作,如企业如何落实安全生产最基本的措施和标准;如何对员工实施最基本的安全防护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等。所以,工伤保险的法制瓶颈制约了我国工伤保险关于工伤预防功能的实现。

三、完善企业工伤预防管理的策略

1、地方政府要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督促帮助企业重视工伤预防

尽管在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中明确提出,工伤保险基金可用于支出工伤预防宣传、培训的费用,但据统计,全国大部分省、市政府仍未出台具体管理办法,这使得经办机构在开展工伤预防工作时无法得到政策支持,不敢轻易动用工伤保险基金,该项工作仍然停滞不前。那么,如何才能使得这笔钱管好用好,笔者认为,制定《办法》时,要明确经办机构的工伤预防职能、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要明确经办机构与安全监察等职能部门紧密结合的协调配合机制,要对工伤保险基金用于工伤预防方面的费用比例和用途范围做出明确硬性的规定,要健全工伤预防费开支的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等监督机制,保证专款专用,严防挤占挪用等。

2、强化企业工伤预防的监督管理和工伤预防宣传、教育

分析近年来工伤事故率和职业病发病率长期居高不下的情况,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劳动防护意识和职业危害意识不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据统计,有80%以上的工伤事故是人为原因造成并可以避免的。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强化监督管理。监督工作要善于抓住重点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建立对职业危害风险较大行业的监测制度。要定期对从事职业危害风险较大行业如粉尘行业、噪音危害等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行业的职工免费进行健康体检普查与重点监护,以期通过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来达到工伤预防的目的。最后,除加强生产和职业安全监察工作外,有必要建立工伤保险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平台,经常性地在企业开展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的宣传,普及工伤预防知识,尤其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事故多发岗位的员工进行工伤预防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各阶层的认知水平与安全防范技能。

3、完善工伤保险的费率机制、调剂返还和奖励制度

《条例》明确规定,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发生率情况和工伤保险费使用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工伤保险费率科学合理的定期浮动是工伤预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工伤保险的差别费率与浮动费率是根据企业的职业风险和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率,确定和调整企业交纳工伤保险的费率。通过费率的确定和调整,促进企业改善劳动条件,减少或降低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职工身体安全、健康。这就需要研究和制定工伤保险费率模式,其中包括科学确定风险费率的档次和浮动的级次;科学确定工伤保险费的平衡期和统筹地区内用人单位分摊费用的系数;建立工伤保险费收缴的计算数学模型。通过实施工伤保险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达到提高生产经营者的安全健康意识,加强职业安全与健康工作的目的。这样,企业安全生产得到了加强,而且也减轻了企业经济负担。同时,企业发生事故后的各种风险又可以通过工伤保险基金得到化解,工伤保险在安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增强了企业工伤保险意识,调动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为鼓励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对及时足额缴纳了工伤保险基金,又没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大中型企业,实行工伤保险基金调剂返还制度,返还的基金主要用于企业安全生产宣传和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奖励对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工作做出贡献的车间和个人,适当补偿企业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预防投入资金的不足。

4、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

工伤保险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经济补偿,但这并不是惟一的任务。它还有更积极的任务,那就是在工伤事故发生以前做积极的预防工作,搞好生产安全和职业卫生,防止职业病的发生。首先,企业通过事故预防减少事故发生,从而降低了企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也就减少了工伤赔付,企业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工伤事故预防的宣传教育和支持企业改造有关设备设施、促进工伤事故预防项目的建设,使工伤保险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状态;其次,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是用经济、法制、技术、管理等一切手段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约束,而不是干预企业的经营自,它能够把安全监督的外部压力和企业的内在动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事故预防的新机制,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生产环境,降低企业的风险等级,降低企业所缴纳的工伤保险费率。在工伤事故发生后,要做好医疗救助和康复工作,使职工尽早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同时采取积极的宣传、教育、检查、奖励等措施,防止此类事故的再发生。实践证明只有将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职业康复衔接起来,才能更好地保护职工的权益。

四、结语

工伤预防是国家政府和企业防止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对生产过程中可能 发生的工业事故或职业伤害采取和积极防范措施,突出的是有目的的预先预防为主。强化工伤预防工作既有利于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又能降低事故发生频率,保障企业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减少企业工伤保险金的支出,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所以,要促进企业工伤保险工作的全面开展,就必须遵循和贯彻工伤预防优于工伤补偿的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生产第一,加强对工伤预防和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把工伤预防为主落到实处,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和减少因工伤事故带给工伤伤残员工精神上的痛苦和创伤。因此,积极推进工伤保险,促进工伤预防,直接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田成平,王东进,步正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范文4

一、监仔管理与搞活的关系

“活”是指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和市场交易活动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正常进行,达到市场萦荣活跃,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乱”是破坏了国家政策、法规,制造和贩卖伪劣商品,投机倒把,欺行精市,走私贩私,造成了生产经营运行的紊乱。有乱就要管,管就是治乱。搞活与治乱两者虽然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是辩证的统一。只抓管理,不求搞活,与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方针相悖。没有整个市场的繁荣和活跃,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就发展不起来,最终会导致经济活动的停滞不前,阻碍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如果只求搞活,不抓管理,就不能规范参与商品经济活动的行动主体—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导致经济活动的混乱无序。经济越繁荣活跃,社会化大生产程度越高,越需要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越离不开监督管理,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需求。工商行政管理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既有促进经济搞活的任务,又有监督管理的责任,使经济搞活与监督管理互相结合,相互促进,在搞活中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又通过维护秩序,搞活经济。

长期以来,工商管理工作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活”、“乱”界线分不清,在管理与搞活的关系上,考虑行政干预、监督管理多,研究疏导服务、促进搞活少,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1984年以来,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指引下明确了必须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衡量各项工作好坏最主要的标准,把有利于改革、开放、搞活、管好作为工商行政各项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把宣传、教育、疏导、服务融化在监督管理之中,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企业登记方面,我们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放宽了政策,允许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允许在国家政策范围内一业为主兼营他业;允许工业系统门市部兼营省内外同行业自销产品;允许个别企业使用两个牌子;缩小特种行业的管理范围;简化申请审批手续,一般登记不超过半个月.在市场管理方面,我们支持鼓励贩运,撤销农副产品检查关卡,对计划产品在完成国家计划和履行合同的前提下,允许边出售、边上市、边贩运。对计划外产品,称重价值规律,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允许多渠道经营,搞活商品流通.在市场建设上按照“政府决策,统一规划,多方兴建,工商统一管理”的办法,走多渠道筹集资金、多元化建设市场的路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城乡市场建设。由于我们较好地处理监督管理与开放搞活的关系,使我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沿着既搞活又治乱的目标迈进。

二、监,管理与鼓励竞争的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然就会有竞争.因此,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中,必须创造有效竞争的环境,以便企业在市场上直接接受广大消费者的评判和检验,实现优胜劣汰,促进企业不断改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开拓进取,争取打入国际市场,不仅在国内,而且要在国际竟争中获得胜利,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竞争也会出现一些消极现象和违法行为。如套购国家计划商品,倒卖重要生产资料,走私贩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等。为了维护正常的竞争,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反对不正常竞争,打击违法行为,使所有的商品生产经营者都能奉公守法,通过诚实劳动开展社会主义竞争。在工作中,我们从福建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打击走私卷烟、家电,倒卖黄金和进口汽车,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活动,认真处理商标侵权、虚假广告案件。这些监督管理工作创造了有利于商品生产经营者开展有效竞争的外部环境,推动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

三、监督管理与搞好服务的关系

工商行政管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要为经济基础服务,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服务。它不仅要监督管理,而且要通过搞好服务来正确引导和影响工商企业经营人员,促进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把加强管理与搞好服务结合起来。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改变了以往管理就是行政干预的观念,把管理工作看成包括宣传教育、疏导服务、经济监督、促进发展、增强活力这样一个综合的、完整的、系统的过程。实行“疏导—服务—搞活”的管理方式,纠正单纯“管理—查扣—处罚”的管理方法,实现“活—管—活”的目标,通过工商行政管理,把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纳入国家政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几年来,我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真做好为企业服务的工作。例如:协助工商企业经营人员搞好市场调查、预测和引导他们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改善经营管理,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如:在帮助国营大中型企业发展的前提下,正确支持城乡集体、个体工商业户发展,鼓励他们为发展生产和流通、沟通城乡物资交流、活跃城乡市场而开展正当经营。再如:增加市场服务设施,为商品交换提供方便等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要提供的服务范围更广,项目更多,服务职能必须进一步加强。当前,为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我们做了如下几项服务工作:

首先,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到国营重点和地方骨干企业调查研究,现场办公,为企业排忧解难。

其次,支持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转产适销对路产品或拓宽经营渠道,增强企业活力.

第三,运用经济合同管理职能为企业服务,为企业清理“三角债”。去年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共办理以拖欠合同款为主的经济案件12.5万件,企业追回拖欠款1.32亿元.第四,认真抓好本系统的治理“三乱”工作,在全系统范围内清理了各项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纠正了6项未经批准或超标准的收费项目,撤销了未经批准设立的检查站卡15个。

四、监,管理与正确引导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之间、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矛盾。一方面,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生产经营者所从事的商品经济活动受着国家方针、政策、计划、法规的制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对经济主体所从事的商品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使商品生产经营者服从国家计划、方针、政策、法规,而不能把眼前的、局部的、集体的、个人的利益置于长远的、整体的、国家的利益之上。另一方面,商品生产经营者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他们有时也不顾国家计划、政策、法规。

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范文5

关键词:工商管理;市场经济;发展

工商管理既是市场经济的一大产物,又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和监督体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在当今时代,市场经济对工商管理的影响日益增大,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工商管理的制约和监督,不断地完善工商管理体制有利于调整市场经济结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市场经济又好又快、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工商管理的职能

1.规范市场经济行为

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行为健康有序的一个重要保证,可以有效地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在现实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与其他各国的经济交流日益密切,规范市场行为刻不容缓,一个完善、健全的制约管理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保障。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能够有效地管理市场经济活动,调节市场经济行为,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

2.调整经济发展措施

调整经济发展措施是工商管理的另一重要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经济日新月异,市场环境也随之沉浮辗转,这就需要我们对经济发展措施也随之进行不断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加快对市场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及时地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寻找正确的发展方法。另一方面,有效地控制一些企业和商家在市场生产和交易的不良竞争手段,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达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目的。

二、工商管理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1.保障经济发展格局的稳定

在工商管理的监督下,能够有效地促进市场经济下相关的企业和执法部门的相互协调与合作,规范市场经济行为,改善市场经济环境。有效地保障市场经济发展格局的稳定,是市场经济发展繁荣的基础前提,这就要求工商管理应要充分发挥其自身职能的作用,一方面在加大对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强对各个企业集团的监督管理,明确制约和管理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另一方面要在紧紧抓住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这一原则的前提下,优化管理市场经济下的利益追求,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切身利益,打击市场经济中某些不良企业的违法行为,防止商业诈骗、贿赂、盗窃、虚假广告等不良竞争手段,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的稳定,积极促进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2.促进企业交流发展

在工商管理监督下,能够有效地保障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个企业、行业和集团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利益的趋向在加强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地区跨度和企业延伸的同时,也削弱了企业、行业之间的自主交流,这些大型企业集团各行其政,阻碍了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发展。此时,需要工商管理能够充分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深化市场经济流通体制改革,以促进企业的交流和发展。工商管理能够有效地将企业从市场经济中的各种限制和束缚中解脱出来,打破企业的地区、行业等限制,协调企业与其他企业或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纠纷,加强企业之间的自由联系和行业之间的相互结合,从而促进各个企业之间的交流发展,推动企业和各部门之间的社会经济的双赢发展,这样更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的繁荣稳定。

三、市场经济推动工商管理的发展

1.改进工商管理格局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了社会各色行业的发展繁荣,更是对工商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当原有的工商管理格局已经不能适应新兴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时,就会影响工商管理的职能发挥和工作效绩。面对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局面,工商管理的格局也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改进,使得工商管理能够跟得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的有效工商管理制度,由此可见,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工商管理格局的改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工商管理能够不断地净化市场环境,改善市场经济中的一些不良风气,优化调整市场经济的产业结构,这就需要工商管理的格局需要不断随之进行合理的改进,相应国家建立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2.改革工商管理体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商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工商管理体制改革不仅仅是工商管理的内在需要,更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对工商管理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不断加快的市场经济发展步伐,带动了工商管理体制的不断革新,工商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健全,能够有效地改进原有体制中的漏洞和缺陷,建立与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工商管理体制,完善工商管理内容和机制,为市场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保驾护航。

3.提高工商管理效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还有很长的一段发展空间,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时刻激励着工商管理效率的提高。面对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就要求工商管理及时地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不断加强工商管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深入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基本状况,逐步提升工商管理的效率,确保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四、结语

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市场经济是工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对工商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更为工商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繁荣的保障,工商管理能够净化市场经济环境,稳定市场经济发展格局,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正确地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工商管理中规范工商管理,在工商管理中加快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国家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诗慧.浅谈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J].品牌月刊,2015(11).

[2]路宜昌.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6(5X).

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范文6

1.知识结构

(l)层次性:知识结构的基本层次是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层次的关系是博且专,博专相渗,在博的基础上求专,在专的基础上求博,博而不滥,专而不死,相互依存,层次分明,渐进发展

(2)核心性:金字塔知识结构的核心知识就是大学生所选择的主导学科,具体指某一学科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其基础知识就是综合知识课中的自然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就是与管理类专业有关的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类的知识;专业知识是指专业性核心课程,即本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好比“根据地”学好核心知识,才能发挥专业特长,解决好工作实际中的问题。核心知识以外的知识,如相关学科知识、政策法规知识等。知识好比“游击区”,围绕核心知识有方向、有层次、有序列地向外扩展,扩大知识面。

(3)综合性:金字塔型知识结构作为一个整体,使各门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与人文科学知识)间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成为复杂的知识综合体。纵向知识是科学技术深人发展的表现,反映知识的连续性横向知识反映各类知识的相互依存、互相渗透关系。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的综合网络。

(4)动态性: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旧的知识不断的老化,新的知识不断产生。适应这种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不是固定不便的,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进行定向调整。知识结构的动态调整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知识结构中各类知识的动态调整。大学生应当掌握各类知识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及时将其补充到自己的知识领域中。只有自己掌握最牢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才能站在科学技术前沿,进行新的发明创造。二是知识结构整体的动态调整,大学生应当根据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选择相关知识为我所用,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2.能力与素质

(l)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几种组成因素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本论文由,是处于第一位的。①要具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和平。②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市场经济越发达,对人的道德品质修养的要求也就越高(,21世纪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必须具备“国际意识(包括国际理解意识、相互依存意识、和平发展意识、国际竞争意识)”,培养国际态度(关心地球、关心人类;适应变化、创造未来;公平竞争、互爱合作;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③商业道德,是商业领域中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基本道德。这不仅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关系到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将要步入商业领域的工商管理类人才,这一点尤为重要。

(2)业务素质业务素质,是学生服务于社会的特殊本领。工商管理类人才的业务素质,应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具有适应终身教育要求,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习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要持续一生的;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学习。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含其中》的报告中指出“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工商管理类人才必须具备独立自主、积极获取知识的能力。②具有信息能力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对人类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罗马俱乐部成员E.拉兹洛在《决定命运的选择》中指出“必须提高社会有机体对其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对于企业而言,信息成为决定一个企业竞争力大小的关键因素。工商管理类人才必须具有信息观念,具有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组织和保持信息的能力,传译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信息道德,从而使信息发挥出最大的优势。③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立足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信息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Dnlck-er)说“管理学及其在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进步是他们现在都包含着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在当今市场急剧变化下,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成为企业领导者的重要职能。中国企业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管理类人才对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经营企业,经验欠缺。尽管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但是各国的国情是有差异的。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创新尤为重要。一方面对根源于我国自身的管理经验不断创新,另一方面对引进的国外先进管理经验进行“本土化”,使之适应我国企业的发展。于是,这也就需要我国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④合作与沟通能力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人们的活动领域、交往范围、生存空间日益增大。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十分普遍。雅克•德洛尔在《教育:财富蕴含其中》中指出“学会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工商管理类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书面或口头言语表达能力,熟练掌握外语技巧以及与人交往沟通的技巧,具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合作的能力。从而能在经营管理和社会活动中有效地展开工作。⑤经营管理能力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工商管理类人才应具备有效地开展经营活动的能力。主要包括:有效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能力,决策应变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市场机会的能力,协调企业内部关系的能力,进行经济核算的能力。⑥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未来世界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都会发生不可避免的变化并且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变化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管理者只有持肯定变化的态度,具有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预测的能力,才能始终站在社会发展的最前列,确保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基础。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进步和财富的高速增长,科学教育倍受青睐,人文教育则受到了冷落。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由于管理类学科的特点,工商管理类人才首先要学好自然科学知识,其次要学好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是基础,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导向。只有具备了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工商管理类人才才能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养,才能够将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充分地发挥出来。

(4)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一系列稳定的心

理要素的结合。心理素质可以分为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其中智力素质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则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构成。心理素质是素质的核心。素质教育中的心理素质则侧重于非智力素质。21世纪是一个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它具有高节奏、高竞争、高风险、高压力的特点。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自我意识的调节作用明显、感情强烈、情感不稳定的特征。这就使得工商管理类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要。①较高的情商情商,即情绪智力(emotio闹int幽ge,)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罗威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伊尔提出,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感和情绪,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S习ovey&Mayer,l卿)“情商”是相对智商而言的。情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准确地识别、评价和表达自己或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调节和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时候,都要面临挫折和失败。焦虑、优郁情绪的夏延、挫折感的产生,会影响一个人的日早生估、上件。严里时会使人心理失衡。现代人应该具有更广泛的兴趣、更坚韧的意志、更乐观的人生态度,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力、调控力。从理智上正确对待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扰和挫折,加强自我调节,培养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积极、勇敢地迎接挑战、战胜挑战。本论文由③培养健全的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综合模式”。人格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气质和认知风格并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它能直接反映一个人的道德风貌。自我调控系统则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白我控制三个子系统组成。”保证人格的完整和综合,培养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正确认识自己,调节自己,产生正确的对待挫折的态度,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④增强国际竞争意识随着世界范围内贸易往来、资金融通和技术转移规模的日益扩大,世界经济性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国际化、集团化,使得各专业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培养既懂得企业管理又有全球意识,懂得国际管理人才已是世界一大趋势。⑤具有国际环境意识“全球问题,是指人炸、粮食短缺、战争、自然资源与能源缺乏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正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恶化,不仅严重破坏当代人的生产和生活,而且可能对未来人类的生存产生极大威胁。”面对全球问题的严重化,全球教育被提出。人们应该跳出只关心个人的小圈子,要关心全球命运、关心地球上的生存条件,树立关心全球的责任感和伦理观,具有全球合作精神,共同携手为解决全球问题而努力。超级秘书网

(5)身体素质只有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应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环境,充分显露跨世纪人才应有的素质和能力,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有人说:从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至今管理的科学性所创造的价值甚至超过弟二次上业单命坷入尖俐贝献。工商管理类人才正是这些成就的中坚力量,只有真正具备上述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索厦田人万万能仕兑争激烈的21世纪中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参考文献

1.王志学,张健.管理学学士应具有的素质探讨,

2.美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企业营销理念的重整.生产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