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的理论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采购的理论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采购的理论知识

采购的理论知识范文1

关键词:财务管理 成本控制 作用分析 模式构建

面对我国当前紧缩的金融环境,以及不断高涨的PPI指数,如何有效进行成本控制已成为各类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特别对于非公企业而言,因缺少必要的金融政策扶植,从而增强成本控制力度已成为当下的必然选择。不难发现,近年来针对企业成本控制的文献可谓是汗牛充栋。

然而,考察这些文献的观点却感觉到,在构建成本控制策略时往往把视角局限于成本控制本身。从而,在缺乏整体观的情形下这种控制效果并不完全有效。由此笔者指出,应将财务管理融入到企业成本管理中去。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即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货币形态的资本;而成本控制的对象则是实物形态的资本。这就意味着,惟有在全面预算下所开展的成本控制,才能最终达成企业的经济目标。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功能定位

具体而言,财务管理所显现的功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看出:

(一)倒逼功能

“倒逼功能”是指,借助财务管理活动来促使企业相关人员采取成本控制手段。那么这种的倒逼功能是由财务管理的什么活动来实现的呢。显而易见,财务管理内在资金预算活动,使得生产须在额定的资金数量下完成。从而,在刚性的生产资金供给压力下,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在内的操作人员,必然面临着现实的成本控制要求。与此同时,在企业绩效管理办法的激励和约束下,这种成本控制要求必然转变为相关人员的内生驱动。笔者所在企业便已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下的成本控制模式,其成本控制效果十分明显。

(二)协同功能

正如上文提到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因此,财务管理功能自然就呈现出协同的特点。众所周知,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仍然依赖于工程领域的方法,如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来有效降低成本的发生数量。然而,无论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体现为长线方法,无法满足企业短线的成本控制需要。因此,借助财务管理对资金监管的职能导向,将成本逆向分解到具体人员的岗位上。从而,在资金量化的基础上促使相关人员认真履行成本控制要求。

由此,关于作用分析及模式构建就建立在功能基础之上进行考察。

二、功能定位基础上的作用分析

在许多生产类企业内部,往往存在着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间“两张皮”的现象。即,财务管理归口于财务管理部门,而成本控制则分散于各业务部门之中。这就导致了,企业预算资金时常出现追加的状况。

为此,财务管理的作用分析如下:

(一)联动各部门的成本控制

财务管理之所以具有倒逼功能,实则在于当前企业的运转形态。运转形态与组织结构不同,其呈现出以财务管理部门为圆心,其它业务部门共同构成圆周的向心运动。这种运转模式就使得财务管理部门,通过资金流与其它部门建立能量交换,并在此形式上引入了资金监管机制。从而,倒逼功能便形成了。这一功能又实现了联动各部门的成本控制作用,其中的驱动力仍在于企业内部运转的圆周形态,以及对各部门资金使用的约束机制。

(二)考核各部门的成本控制

笔者所在企业在强化成本控制时,建立了一整套的成本控制效果考核体系,其中,仍然以财务管理部门为考核主体来实施。考核的目的并不在于约束业务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通过建立成本控制指标,并在财务管理技术的支撑下进行指标监控,以期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由此,这便直接建立在协同功能的基础之上。

三、功能定位基础上的模式构建

模式构建具体如下所示:

(一)财务人员意识的提升

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岗位培训。岗位培训的重点在于岗位意识,而对于意识的增进则需要创新工作方式。并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开展的推动下,强化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活动的联动开展。部门调研。建立部门调研的长效机制,在于获取各业务部门资金需求状况的一手信息,以及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考察。

(二)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

财务管理应形成部门跨界协作的态势。即,财务管理团队应吸收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来为资金预算、成本控制等环节做技术顾问。除此之外,该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对财务管理工作施加其它影响。目前非公企业财务管理受“关系影响力”的作用较大,这需要通过规范制度、强化审计监管机制来克服。

(三)财务管理的绩效评价

财务管理目标是否达到企业经营目标的要求,则需要建立针对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体系中的指标最为关键。如,以财务部门作为整体考核对象,将年度资金预算准确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预算资金使用效益,按照“物理元”原理建立指标体系。并在对上负责的机制下,进行人员绩分量化、考核。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分别给予财务人员年终奖励或是惩戒。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的作用包括:联动各部门的成本控制、考核各部门的成本控制等两个方面。其模式构建应从财务人员意识的提升;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财务管理的绩效评价等三个方面下工夫。

参考文献:

[1]刘丽霞.改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N]. 财会信报,2011(6).

采购的理论知识范文2

把库存量控制到最佳数量,尽量少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把库存管理好,获取最大的供给保障,是许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之间竞争生存的重要一环。因此,如何进行库存管理,提高库存管理水平,进行适时而恰当的库存管理,把库存控制到最优状态,已经成为左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项关键课题。论文以本人所从事的体育彩票仓储物流管理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物流理论为指导,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环节出发,针对目前体育彩票库存管理特别是库存控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应用现代物流理论中的库存控制基本思想,对体育彩票运用JIT采购模式的意义及实施方案进行了阐述。

:6000多字的物流师论文

有摘要(没有关键词)、参考文献

150元

采购的理论知识范文3

关键词:金融机构 人才流失 长效机制

一、金融机构的人才概述及其在金融机构中发挥的作用

(一)金融机构人才的概述

在2012年9月国际金融报上发表的就中信银行上海分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邱晓彤先生的专访报告中指出:由于近几年银行的扩张速度非常快,而人才的培养工作与机构扩张速度不同步,使得产品设计、营销与管理人才等关键人员紧缺,人才市场竞争激烈。这类人才不仅需要良好的教育背景,更需要创新的思维、勇于突破和变革的勇气,以及将个人发展与企业使命有效结合的职业规划。具体来说,管理人才最需要的就是卓越的领导力,营销人才需要有很强的市场拓展能力,而产品设计人员需要有创新、组合、整合的能力。

从人才特质看,应具备以下要素:首先是专业。必须具有相当优秀的专业基础,能够体现更好的培养前景。再者是综合素质高,一专而多面的复合型人才。优秀的管理人员需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为基础;而产品设计、销售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型,也需要拓宽本专业以外的规划和管控能力。金融业本身就是一个涉及多行业、多人群类型的金融产业,从业人员更需要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融会贯通、甚至转型的能力。

(二)分类人才在金融机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管理型人才:切斯特·巴纳德曾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中指出:经理人员的真正职能是通过具体的活动来促进对立的各种力量的综合,调节互相冲突的各种力量。

2、营销型人才:营销技能作为一种终身资产伴随着他的主人,在金融领域起着衣食父母的作用。因此,金融机构作为服务性机构,营销人才不可或缺。营销人才的流失会导致金融机构短时间内有比较明显的业绩下降。

3、产品创新型人才:在监管政策日趋严格的大环境下,金融机构需要不断的寻找新的创利空间,于是,各家金融机构对产品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产品创新型人才的创新能力也是伴随人才共同存与无的。

4、风险管理类的人才:风险管理员工进入的门槛通常比较高,需要经过金融机构基层工作的沉淀与发展,对机构的业务相对比较熟悉后才能步入管理岗,从初级的管理者到中级管理者再到高级管理者都需要经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的实战经验才能成就。

所以说各类人才都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与长时间的实践积累而成的。因此人才的流失,在短时内难以培养新的人才。更多的只能通过花更高的代价从外部引进。

二、金融机构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一)、人才流失的原因

1、新兴金融机构的设立,提供了更多的高就业机会。近些年金融机构外资机构,中小型股份制金融机构,民间金融机构的合法设立等为这个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人才流失提供了更多高就的机会。

2、金融机构人才紧缺,金融机构争取的重点对象。金融机构的迅猛增加,与特殊人才的缓慢增长严重不协调,造成金融机构人才的紧缺,各金融机构尤其是新设立的金融机构为了吸引人才开出比其他单位高的待遇条件(包括职务的提升和经济待遇的提高),不可否认,薪酬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求职者择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成为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3、金融机构人才的管理制度不合理。金融机构人才管理制度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金融机构考核制度建立不合理或者未能严格执行,造成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在绩效考核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凭主观判断的居多,过于看重个人评价而没有科学的方法体系,考核结果往往不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不合理的做法势必影响到人才的去留;更有甚者,一些金融机构更多的是看到这些人才给本机构带来的直接的经济效益,往往造成优惠政策向营销人才和产品创新人才倾斜,对风险管理类的人才等关心不够,甚至风险管理类的人才往往需要配合业务的开展做出让步,在营销、产品创新与风险管理类等方面的人才间形成不平衡或者不公平。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不能以科学的理论来认识员工的不同需求,更无法设计出针对不同需求的员工的激励措施,将薪酬与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生硬分离,结果使得员工的士气和忠诚度受到影响。在管理过程中,有些金融机构对人才往往只重引进不重培养。而且在招聘过程中没有坚持能岗匹配原则,往往喜欢高学历人才,而不论其是否适合本岗位的工作需要。其二、金融机构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人才的人文关怀。压力山大的业务量,需要员工无休止地加班,经常到深夜。一些金融机构提倡加班,有些金融机构甚至以员工加班时间多少作为判定该员工的敬业度及作为提拔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造成未婚青年没时间谈恋爱,成家人士没时间照顾家庭,一些人才为了照顾家庭而选择更为轻松点的机构服务,因而造成人才的流失。其三、金融机构的人文环境较落后,没有团队凝聚力,导致各人都处在各人自扫门前雪,何顾他人瓦上霜这种心态之中。企业文化建设滞后,尚未形成一种关爱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氛围。又或者是工作安排不合理,同一项工作有多个部门的人员涉及,形成重复工作,工作效率低下,没有明确的责任人,所有部门都只管做,不管是否做好了,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人才流失的后果

金融机构的人才通常会带来以下几类后果:

1、客户的流失。人才频繁的流失,会带走对企业很重要的客户,这一点在营销人才流失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而这些客户通常是需要金融机构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时间后才营销进来的客户,然而就是因为人才的流失,可能导致这些客户与金融机构的关系也很可能随之破裂,甚至可能随流失的员工一起流入竞争对手的机构。企业必须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经费才能招来新的顾客。

2、人力成本增加。人才流失必然给企业带来空岗的困扰,企业必须招聘新员工,而新员工适应工作岗位的过程往往不是一个短期过程,该过程需要同事、上级提供协助与监督,从而导致组织内部其他员工工作负荷和压力增加,绩效降低。为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银行会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帮助新员工尽快熟悉业务知识,熟悉工作岗位,但是每一个新员工的培训成本都是非常高昂的。而且过高的员工流失率会严重影响组织的士气,促使其他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

3、人才流失影响工作的连续性。金融机构的各项工作就好比一台机器里面的各个组成零件,是相互关联的。因而当人才流出时,金融机构工作的衔接性必然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人员的更替,老员工需要适应新引进人才的工作风格,新引进的人才对工作必然要有一段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自然也会影响到工作的连续性。

三、如何建立减少金融机构人才流失的长效机制

人才的离职与跳槽虽然看上去是个人行为,实际上更多时候却是金融机构问题行为的折射。如同环境的恶化会造成水土流失一样,金融机构人才环境的恶化就会造成人才的流失。当金融机构发生人才流失时,管理者要做的不仅是对某个人的挽留,更要反省的是“是否本机构的人才环境恶化”,反省之余,还要对人才流失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以便采取富有成效的对策。在此,笔者就建立减少金融机构人才流失的长效机制提几点看法:

(一)创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其一、明确员工职责[3]。把“人治”转变为“法治”,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做到权责对等。企业的高层领导应适当放权,不应越权管理,以便为相应的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其二、完善考核机制,明确考核标准。用客观的评判标准取代主观的评判,让人才甚至员工内心舒坦。其三、坚持正确的选才原则。应坚持能岗匹配[4]原则以招聘到最适合岗位的人才,树立起人才效益的观念,而不应一味招聘具有高学历的人才,应使人才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趋于同步。正确的人才观还应包括合理的人才流动政策。完全阻止人才流动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科学的评估、合理地配置人才,使优秀的人才不致因工作过于简单而感到乏味,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产生流动的愿望。对于那些能力较差的人员,也应给予一定的培养或将其调换到与之相适应的岗位。同时,适当淘汰一定的庸才也有利于减少真正的人才流失。其四、加强人文关怀的制度建设。改变提倡加班的观念,提倡员工提高效率,不搞形式主义,不加不必要加的班。让员工工作与家庭兼顾,稳定员工的后方阵地。

(二)建立清晰的员工职业的发展路径。企业金融机构应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工作关系。同时,金融机构应为员工的成功制订一套核心价值理念,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以使机构内的人才觉得自己有发展前途,从而乐意长久地为企业做出贡献。企业在制订科学的核心价值理念前还应对企业员工的需求状况和个人价值观进行调查,尊重员工的意见,注重感情的投入,从而提高员工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意识,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明确员工离职的违约责任。明确员工离职的违约责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其一、加大违约赔偿力度,让人才为跳槽行为承担责任。当人才要离开机构时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也是对目前人才随意跳槽的一种有效的约束。金融机构应与人才签订明确的合同,以增强法律效力,防止人才的随意流失。尤其是银行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培养时要与潜在的人才签订协议,约定培训后的服务年限,违约所需支付的培训费和违约金等。其二,对于高级人才尤其是人才实施一定期限的脱密期,增加人才离职或跳槽的时间成本,违约者还要支付更高的违约成本。

人才流失最终都会归结为一个关键问题,即雇用和保留你最宝贵的人才,该问题的解决涉及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我们只有从机构的整体目标出发,综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才能更好解决金融机构人才流失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晓《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12?。

[2] (美)巴纳德 著,王永贵译《领导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217978。

采购的理论知识范文4

在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采购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单纯讲授纯理论知识一方面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无法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为改变现有的状况,本学期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讲授《采购管理》。根据剖析岗位任务———明确主题任务———设置项目情景的开发思路,构建《采购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采购管理工作相应的任务。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充分理解和掌握了采购管理所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采购管理》课程通过采用项目教学法,实现了物流管理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实施

2.1教学方法的改变

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课堂是知识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以知识灌输为主,老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最终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具体的岗位项目为导向,以能力和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以学生、实际任务、实际操作技能为中心。学生通过做任务、做项目,教师通过演示、传授、指导完成教学目标,主要是解决做什么、怎么做,所以说项目教学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更融洽。

2.2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

项目教学法,这种通过完成一个个实际工作任务、进而完成项目,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特别适合于采购管理实务课程。《采购管理实务》以一个大型超市为背景,将其采购业务设计为一个大实训,这个大实训包括以下9个项目:采购认知、采购组织设立、采购计划制定、采购方式选择、采购谈判、采购成本分析、采购合同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采购绩效管理。教师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技巧之后就安排学生进行项目学习,我在讲授采购谈判这部分内容时,就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实训任务主要是一次具体的采购谈判。其教学环节实施如下:

2.2.1确定采购谈判内容

教师在课前确定项目背景:卡斯美超市准备从红星电器公司购进一批落地电风扇;谈判大致目标:①为相互同意的质量条件的落地扇取得公平而合理的价格;②要使供货商按合约规定准时与准确地执行合约;③确定执行合约的方式;④与供货商取得互利与持续的良好关系。

2.2.2组建采购谈判小组

按照自由组合和教师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5~6人组成,通过指定或推选出组长,组长应承担采购谈判任务的总体统筹和决策职责,并且可以根据组员的专业特长、能力特点对每位组员进行角色分工和任务安排。每个同学都根据自己的谈判角色,在完成采购谈判任务的过程中和小组成员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气氛,培养积极的团队合作精神。

2.2.3正式采购谈判前的准备

为完成谈判任务,各小组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在正式采购谈判前,各小组需制定一份详细的采购谈判计划书,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对己方和对方的企业进行SWOT分析,详细列出双方的优劣势、外部环境分析,同时小组内进行充分讨论,进而确定具体的采购谈判目标、谈判议程、谈判合同文本、谈判策略、应急预案等内容。教师在学生制定采购谈判计划书的过程中可以就如何制定合理的谈判目标以及科学的谈判策略予以重点指导。

2.2.4正式采购谈判

在正式采购谈判环节,谈判双方按照申明价值、创造价值和克服障碍三个步骤进行谈判。根据供需双方的需求,双方展开有理、有利、有节的磋商,不断调整各自的需要,缩小双方存在的分歧,最终成交。值得注意的是,谈判前所做的准备工作越充分,课堂上模拟采购谈判的效果就越好。在正式采购谈判环节,各小组的计划性、应变性、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点可以得到充分展现。在采购谈判中,教师可谓是导演,是整个谈判过程的推动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2.2.5点评及总结

任务完成后的点评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方式。学生的自我评定重点在于对照最初的采购谈判方案、内容,分析自身在采购谈判中存在的问题和分工配合情况,总结谈判过程中运用策略、目标实现情况以及经验教训;小组互评主要是通过挖掘各小组在谈判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让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分析评价其他小组的表现;教师在学生自我评定和小组互评的基础上对谈判的总体情况进行综合点评,一般采用的评定标准包括书面资料和综合表现两个方面,其中书面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资料:准备阶段收集的双方背景资料、采购谈判计划书、谈判合同文本以及谈判过程记录等资料。综合表现主要考核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个人谈判应变能力、团队协调配合能力、谈判技巧运用情况和谈判策略的运用情况等。点评部分可以制定出详细的评定考核表,由教师和各小组组长共同对各小组及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定考核。在采用项目教学法讲授采购谈判这部分内容时,发现总结分析是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实现课程的闭环管控。总结分析的具体做法是要求各小组提交商务谈判方案、谈判过程记录、谈判合同文本以及个人、小组总结等文字材料。需要提到的是,要求学生在进行个人总结时要阐述清楚在采购模拟谈判中承担的主要工作和所学习到的技能、知识,并结合自身以及小组的表现,分析采购谈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以后改进的方法。通过个人总结,能够让学生对采购模拟谈判的各环节进行反思,更有利于对采购谈判理论知识以及实操技能的掌握。

3结论

采购的理论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职物流 课堂教学 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074-02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快速推进,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国内物流行业与世界接轨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纵观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物流人才的培养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其中技能型、复合型、专业性物流人才的培养呈现出了较大的缺口。

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了突破现有的发展瓶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工作,一系列基于学生技能水平提升和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渐拓展开来,其中高职物流课堂教学理实一体化构建就是重要的方向之一。高职物流课堂教学理实一体化构建主要是以高等物流职业人才培养的认知规律作为切入点,按照物流未来工作技能要求作为导向进行教学设置,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训实习等模块进行一体化构建。这一教学模式的构建展现出了较强的优势,可以实现整体教学架构的科学发展,提升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为物流行业发展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课程设置:立足实际、突出实践,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设置是整个高职物流教学体系的基础所在,也是课堂教学理实一体化建构的关键,突出实践导向的课程则成为整个教学模式的首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实践导向作为理论课程、理论知识和教学案例选择与设置的原则,精心选择与设置相应的理论课程,为整体性教学构建打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设置过程如下:

首先,在高职物流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同时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与实践技能教学做好铺垫、衔接与融合。笔者在进行高职物流专业课的设置方面,将物流学导论、采购理论与策略、运输与包装、配送中心营运与管理、仓储管理等课程作为基础,而后将物流商业管理案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具有较强的实践与技能特性的课程补充进来,形成了理论辅助实践、实践引导理论的教学格局。

其次,在具体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突出实践与技能提升的目标,引领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其应用具有全面的了解与认知,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笔者在进行“物流活动要素与设施设备”章节教学过程中,在进行物流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中,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与调查物流企业的物流要素与关键环节,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构建。

最后,在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时,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虚拟环境设置、项目式教学、情景体验式教学等内容的设置,将学生引入到预先设定的氛围与环境中来,从而为后续的实践教学打下基础。

二、课堂教学:注重能力、增强互动,构建实践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高职物流教育教学在本质上依然是物流就业教育,如何提升物流人才的应用能力则成为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心所在,这也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内容。在高职物流课堂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构建过程中,以应用能力为中心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则成为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师生互动教学体系建立、实践技能性知识教授、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实现理实一体化的融合,教师要全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引入师生互动、知行合一的教学体系,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教学情境中,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课堂讨论、项目合作等模式融合进来,引入多媒体教学、实训教学等教学手段,形成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例如,在采购理论与策略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采购理论知识教学中引入采购实践技能的培养,运用多种手段虚拟一个现实采购环境,设定了采购中的多个环节,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来,借助于这个情境进行理论讲述与师生互动。而后,教师结合“采购理论与策略”章节中的采购环节、采购过程、采购策略等知识讲解,逐步指引学生进行沙盘推演与实践模拟,从而实现了理论、实践的无缝隙链接。最后,教师根据情境教学与师生互动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总结,进而实现教学效能的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构建实践能力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入实践性课题研究教学活动,将课堂物流理论知识与物流管理相关业务进行紧密联系,使得物流业务能力提升成为物流知识教学的内在驱动力。

例如,在进行物流学导论之“物流功能要素”章节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全面和细致地掌握物流基础知识,将课堂引入到物流企业的工作平台上来,实现物流知识与物流业务的同步对接。而后笔者借助于物流企业的物流发展平台进行现场教学与知识教授,结合物流企业的现实状况展开物流功能要素的讲解,同时也展示了物流管理相关业务的现状。在完成了一系列的教学过程后,引领学生进行“物流功能要素现状调查”课题的研究工作。

三、实践教学:理实结合、实操融合,构建操作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在高职物流课堂教学理实一体化构建过程中,实践操作教学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提升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物流管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素质的重要平台。为了构建更为完善、高效的操作能力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设置、实践实训机会创造、实践教学资源投入等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其教学模式构建过程如下:

首先,高职物流教学要合理调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构成比例,在充分掌握高职物流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对物流专业的理论教学、操作能力培养和实训实习教学的时间、内容和地位进行综合设置与考量,进而突出实践操作的重要地位。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突出实践教学地位、提升理实融合,将物流管理案例分析、物流操作技能经验和物流业务知识的比例提升上来,同时与理论知识的讲述进行综合配置。

其次,为了构建操作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突出理实结合、实操融合的实践教学原则,创新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实训实习教学体系,将专业化物流企业、物流工业园区、现代化港湾码头等纳入到学生教学实践的重要平台上来。例如,在物流学导论之“物流服务”章节教学中,笔者进行实践教学创新,在完成了相应的物流服务理论教学后,将教学主体引入到学校实践教学基地中来,引领学生完成类立体化、多元化的实践知识获取过程。

此外,为了使物流专业学生能够具有更多的实训实践机会,学校可以将校内的小微物流业务进行整合,构建起适合高职学生实训特性的教学实践项目。

综上,高职物流课堂教学理实一体化构建是目前高职物流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高职学生物流管理知识教学、实践技能提升和综合素质提升等多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逐渐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和物流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董红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2]李学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改革思考[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王玫.高职物流管理教学模式的探讨[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采购的理论知识范文6

【关键词】三本院校机电;实验教学方法;实验室的建设

一、三本院校实验教学的特点

(一)与一本院校实验教学的目的不同

一本院校是精英式教育,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好理论课,实验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论课之余,通过相应的实验教学得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的验证,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本院校的办学特点是培养复合型人才,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更多的实验环节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更好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实验环节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

(二)相对一本院校的劣势

一本院校最大优势是国家财政支持,而三本院校是由私人投资兴办,所以在实验设备的购买和使用上,就处于一个相对的劣势地位,所能开办的实验的数量和质量就由投资方的投资规模所决定。尤其是机电类实验设备方面,采购金额较大,一般的院校采购数量不多,很难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

(三)相对一本院校的优势

三本院校在实验教学这个方面相对做的很突出,有充足的实验实训课时,保证了学生在有限的资源下却能获得充足的实际动手操作训练,为他们毕业后能直接投入一线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改革实验实训教学方法

目前,三本院校基本上都设置了实验中心,一些条件较好的院校设置了工程训练中心,实验中心的设立一般只能满足于对理论知识的验证,而工程训练中心的设立,才真正能符合三本院校师生的需求。因此实验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的有机结合,才是三本院校实验实训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实验实训相结合可以增加安全系数。

新生进到实验室里面,在实验教师的带领和讲解之下,进行一定的课时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对机械设备有一个感观的认识,能有效的消除学生由于好奇心而可能产生的多动乱动现象,毕竟机械设备都存在一个危险系数,例如强电设备和机械加工设备,如果好奇心太强,可能会对学生自身的安全和设备都带来损害。实训室里面的操作和实验室完全不同,学生拿到实训手册,完全由自己对手册的理解来进行机械设备的加工,如果没有实验阶段的锻炼,学生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胆怯心理,也会出现安全事故。

(二)实验实训有序结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后,可以巩固以及更好的消化理论知识,这样可以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完美融合。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再通过一定课时的实训教学的训练,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培育出来的学生,就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更能符合国家的教育战略方针,也符合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

三、实验实训设备方面的设想

三本院校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在在实验实训设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一本院校相比,不但是数量上处于一定的优势,在质量上也处于旗鼓相当的水平,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设备内容上,延续了一本院校的风格,还是保持着高大全的形象,求大示粗;其次是品种上,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品种相对稀少,而且相对单一,不够系统;再次是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不够快,一般的设备用的年代较长,有些设备明显落后于企业的更新换代速度;最重要的是相当一批设备科技含量较低,影响到教师的科技创新。

针对以上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采购设备的问题上,我们要多走出去,进行调整研,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要求以及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多采购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而非过渡性的产品,这不但可以及大的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师科研兴趣及成果。

(二)针对同类型的产品,尽量减少数量方面的需求,转而求购一系列的该产品的上下游的设备,按照企业的生产流水线的模式,来建立自己的设备库,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可以有一整套的实训操作理念。

(三)要改变以前的教育办学观念,可以同其他高校学习,但是不能一味模仿,别人有的实验实训设备我们可以适当的有一些,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购一些别人没有,但是符合先进理念的一些实验实训设备,这样我们的教育就可以走在别人的前面,可以确保我们自己的竞争优势。

要想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实训教学设备方面的提高是前提,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保证。设备方面得到保证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改进实验实训教学方面,那整个学校的实验教学质量必将得到很大提高。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局面中保持三本院校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从各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队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采用引进或者别的办法来改变,而实训过程则需要高校的教师们通过长期的不断的积累,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有了这个高度,再配合上一批高知识水平的人才的合作,科研水平也必将走向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