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案管理考核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案管理考核办法范文1
第一:医教科正副科长每个科室住扎一周(上午),遇到问题及时联系相关科室或人员协助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向院领导反映。
(一)临床科室:重点抓病案质量(包括现住院病案、归档病案)、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患医疗差错和事故等,组织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细则及奖惩制度。
1、病案质量:严格按《×××病历书写规范》,对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其相关资料的书写提出进一步的规范化要求。①每月第一个星期一的下午,组织管理小组下临床,分项检查现病历质量并做出评比。每次检查5-×××份病历。②每×××个月抽查归档病历质量并做出评比。要求甲级率×××。每月各科室均能在5号前上缴前一月份的病历。
2、合理使用抗生素:依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督察临床医生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每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一组织药物管理委员会,查看①使用的适应症、禁忌证。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原则。③抗菌药物治疗的疗程。④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和给药途径。⑤联合用药与配伍禁忌。。
3、防患医疗差错、事故及纠纷:①强调入院《告知书》《授权书》《各种诊疗知情同意书》的书写②强调真实、准确做好《死亡病例讨论记录》、《重危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抢救危重病人讨论记录》及医师交班本等项目记录。3、科内组织诊疗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每月不定期医教科到各科室检查各项记录及病志。缺少一项或不全按照绩效考核办法处理。
(二)门急诊部
1、进一步完善各科门诊功能,门诊入口设立发热分诊处,并设立独立的感染性疾病预检分诊部。
2、设置、安排门诊部专家栏,公布各位专家的专业特长与出诊时间,方便病人就诊。
3、组织质量管理小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细则及奖惩制度。每月第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查评门诊病历。每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一组织药物管理委员会查评门诊病历及处方。
(三)医技辅助科室
每月一次组织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检查评比。
第三:协助医院成立病案室、图书阅览室、营养科。
第四:协助医院完善传染病分诊点的设置及合理安排出诊的人员。
第五: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力度,协调好社保的工作,作好医疗服务工作,让患者切实得到合作医疗给他们带来的好处,通过新型
病案管理考核办法范文2
关键词:档案 医院档案管理
1 永城市人民医院档案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体制未健全,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
目前我院在管理模式上还未做到统一,由于档案管理缺乏规范,不仅造成管理漏洞,还影响了档案的综合利用和信息开发,使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造成困难。
1.2 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少
我院档案管理人员一身兼多职,常因兼职过多而无法将精力放在档案业务上,同时对档案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学习不够,法律意识不强,缺乏工作方法,随意性强,使档案工作管理处于被动状态。
1.3 档案管理过度分散
我院仍沿用过往对档案分散管理的方法,各科室或各部门各自保存档案,没有设置综合档案室,造成不少有价值的档案散落在各专业部门,一方面使大量原始文件资料容易丢失,另一方面档案利用率低。此外,分散管理还造成重复保管,造成库房、人力、物力、空间等资源浪费,档案资料丢失情况时有发生,不利于医院对整个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
1.4 重管轻用,没有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
受旧的管理模式影响,目前我院档案管理存在重管轻用现象,档案收集了,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再利用。
许多珍贵的档案沉睡在档案柜内,体现不出其应有的价值。
1.5 重病例档案,轻其它档案,综合档案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病例档案在医院档案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我院对病案保管较为完善,能及时收集、归档、且有专人负责管理,体现出我院对此工作的重视,但是缺乏对其它档案,如文书档案、科研档案、设备档案、声像档案等的重视,造成了我院综合档案管理的不完整性。
2 针对我院档案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制定对策
2.1 健全制度,建立统一管理模式
2.1.1 由于医院档案工作具有其独特性,因此要建立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档案管理模式,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内容十分广泛,如建立档案利用、保管等制度,制订档案保管期限,归档范围等规定,并将这些制度和规定的执行纳入医院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办法之中。
2.1.2 我院应形成一个由分管院长全面领导、办公室主持具体方案,各部门负责人和专、兼职档案员完成日常档案归档管理事务的医院档案三级管理网络。实现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统一操作、统一保管,这样不仅有利于档案的收集和开发利用,有利于解决档案综合管理中的人员、经费、设备等问题,有利于组织监督各职能部门的档案工作,还有利于医院档案的安全和完整。
2.1.3 我院应建立医院档案、资料图书、情报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这不仅是医院档案动态管理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2 培养高素质档案管理队伍,增强全员档案意识
重视档案,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重视和发展档案事业的根本。我院可通过组织继续再教育,积极参加档案管理部门举办的实习班;鼓励档案员在职自学,加强新知识和有关知识的补充;大力开展档案管理经验交流,请档案专家讲课或组织档案员外出参加学习来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素质,同时要大力宣传学习《档案法》,从而提高医院社会群体的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使每个职工和领导意识到档案是医院管理工作的基础之一,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管理的好坏是一个单位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体现。
2.3 实现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
集中统一管理是《档案法》的要求,是档案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档案管理达标升级的标准。医院具有门类多,载体多样化等特点,因此,正确处理医院档案集中统一与分散的关系,如图书馆、病案室、X片室、CT室等可列入档案管理网,接受综合档案室的监督和指导。
2.4 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就是使档案发挥其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院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使档案为我院各项工作,特别是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
2.5 重视管理现代化
档案管理现代化不仅仅是指先进设备的配置,还应包括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设备和管理技术的现代化。
3 实现综合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档案管理走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的正确轨道已成为医疗卫生单位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院要想实现综合档案管理的要求,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强化领导,完善机构,明确职责
3.1.1 成立综合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负责人担任主要领导,由各职能科室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从而对档案管理工作实行全面领导,统一行动,协调发展。
3.1.2 成立综合档案室:综合档案室为办公室隶属部门,设置1-2名专职人员,主要职责是负责档案收集、归档、保管等管理职能,同时指导和督促各部门兼职档案员的规范工作。
3.1.3 设立部门兼职档案员:各职能科室设立兼职档案员一名,主要负责对本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有价值材料的收集,定期上送综合档案室归档,同时对科室正在进行中的资料进行登记和保管。
3.2 建章立制
根据综合档案管理要求,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如:文书档案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图书资料管理制度、综合档案室管理制度,还制定:档案管理分类方案、档案管理岗位职责、档案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等相关规定。
3.3 开张宣传和业务培训
一是利用专题会议,对单位职工开展《档案法》宣传,使全体职工了解国家对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二是利用宣传栏,重点宣传开展档案管理的意义和基础知识,使职工对档案综合管理认识不断提高;三是邀请上级档案专业人员对专职、兼职档案员进行业务培训;四是派出骨干人员参加各级档案业务培训班及外出参观,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五是将各种制度和规定汇编成册,发至各部门学习,从而统一思想,为档案管理规范化运作打基础。
3.4 改善设施,重视投入
按照档案分类保管标准,把综合档案室分成文书档案、财会档案、专门档案等区域,配备档案工作必备的空调机、吸湿机、电子计算机、复印机、装具等现代档案管理设备,为档案管理提供较好的物质条件。
3.5 突出“三率”,狠抓管理
“三率”指的是归档率、完整率、合格率。档案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掌握档案的规律,树立现代化意识,以科学发展观办事,才能使医院档案工作向现代化管理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晓蓉.浅谈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J].价值工程,2011(35).
病案管理考核办法范文3
【关键词】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医疗机构;医保管理
随着医疗保险服务的规范化以及医改的持续不断深化,医疗质量和效率对医院核心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并直接影响医院的未来和发展,给医院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运用精益管理理念加强对医院医保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精益管理理念起源
精益管理是一种思想,是不断追求更高管理水平、用最小成本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理念[1-2],是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的,源自于“管理从生产线细化开始”的思想[3],该思想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探寻能提高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探寻又能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能性,不断改进生产的每一个细节,大力推进精益生产方式。2000年前后国外医院将精益原则引入医院管理,得到普遍认同[4],并开始探索使用精益理论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技术水平并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等的运营和管理工作。
2我院医保管理面临的困境
外部环境方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虽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省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在本地区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核心竞争力较强、辐射范围较广,但徐州地区三级医院较多,医疗资源丰富,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内部环境方面,医保住院费用高、违规现象突出、医保拒付额度较大;这就要求我院转变观念,不仅要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还要合理控制医疗费用[5],获得更多医保病人支持,才能在今后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精益管理理念谋划医保管理新思路
面对我院医保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我院医保管理实际情况以及2018年6月新一届院领导班子提出医院高质量转型发展目标,确立了医院医保管理的新思路:(1)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保障目标。医院在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6],为保障住院病人的权益,严格执行医保的各项规章制度。(2)对医保费用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切实履行医保政策各项规定,不断完善建立科学、简便、有效且易于操作的医保费用管理制度、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体系。(3)立足当前,谋求长远,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加强内涵建设。在医院医保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当前医保制度及各项规定的同时,注重扶持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高诊治疑难重症的能力。
4具体措施
4.1发动宣传,提高认识制定
《医保办为临床一线服务制度》,医保办组成医保对口宣传小组,宣传、服务包干到组,并主动下到科室服务。2019年至今,科室工作人员深入临床讲解医保政策400多场次。通过50余场次院周会、持续院内网络、官方微信等多种方式公布最新动态及医保重大事项;邀请市医保局及省内医保管理专家积极开展医保管理讲座、辅导和答疑9次;针对医保政策执行好的临床科室,邀请其在全院大会进行经验分享。
4.2完善医院医保管理体系,提议成立医院医保管
理委员会并创新性成立医院医保专家委员会医保管理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就我院医保工作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我院的医保管理目标,制定医保绩效考核办法,包括总额考核办法、单病种考核办法、医保政策执行的奖惩办法等,完善规章制度、考核指标,确立医保扶持政策,引导优先收治急危重症病人,鼓励开展四级手术等,保证国内、省内领先技术项目各专科能够正常开展,让更多的疑难杂症在徐州本地能够解决,从而维护好、守护好本地区百姓健康。医院医保专家委员会负责研究政策、提出建议进行病历检查及病历点评等,定期召开专家委员会会议,医保专家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共检查病历9000余份,查出违规项目包括乙类限制性药品的不合理使用、辅助用药的不合理使用、单病种临床路径高效执行、重复检查检验项目等。同时在国内创新性开展医保住院ICU病历点评多次。
4.3科学分析、精准管控
医院建立《医保运行定期评价制度》,规范医保数据统计,及早进行数据科学分析、发现医保管理中存在问题并采取措施为规范医疗行为提供一手数据资料,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科室,为医保基金管理上了一道安全阀门。
4.4信息化手段作支撑,管控医保难点
针对当前突出、难点问题,医院出台《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乙类限制性药品管理办法》并联合医务处出台《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辅助药品管理办法》,根据管理办法设置计算机系统提醒、控制及审批功能,加强院科两级负责管理,充分调动临床科主任积极性,发挥科主任用药管理的责、权、利,取得显著成效。
4.5再造流程,方便患者
为减少排队,方便患者,提升就医体验,医院于2019年9月31日将医保办窗口、财务处窗口合署办公,实现医保、住院一站式服务,同时完善信息系统自助服务功能,患者通过自助机即可实现自费转医保,最大限度方便医保患者,并为医院节约用房近100平方米。
5成效
5.1床位周转加快,住院费用大幅下降
实行相应措施后,我院各类医保患者2019年平均住院日为8.2d,与2018年9.7d相比下降1.5d;其次,2019年我院各类医保次均费用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市区职工下降2996.42元,下降18.20%,市区居民医保下降2497.12元,下降20.45%,2019年各类医保医疗费用下降情况分别见表1、表2、表3。
5.2单病种、日间手术开展人次显著提升,单病种医院垫付显著下降
2019年职工医保单病种开展人次占比34.65%,与上一年度相比增加11个百分点,2019年居民医保单病种开展人次占比43.03%,与上一年相比增加14.5个百分点,同时单病种因超病种限额产生医院垫付显著下降(见表4、图1)。医保日间手术自2019年1月实施以来逐月增加,由2019年1月的仅42人次增加到目前的每月近600人次,2019年共计开展5400余人次。
5.3医保其他指标运行情况
2019年我院人次人头比下降1.50%;每百人次门诊经诊断需要住院治疗的比率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2.60%,完全符合医保要求。同时2019年各类医保患者药品占比下降6.00%,辅助药品下降25.00%,耗材占比下降2.00%,合理治疗、合理用药规范性大幅度提高。
5.4医保结付情况
2019年医院在市区职工、居民医保结算中第一次获得奖励,并高达8千万元,同时根据徐州市医保单病种结算办法:单病种实行定额结算,结余归己,超支医院垫付,结余大于医院垫付时产生净结余。2019年医院单病种产生净结余3375.13万元。2019年医保统筹资金实际回收金额与往年相比并没有因控费而降低,相反实际回收统筹基金与往年相比增加超过1亿元,根据医保局公布的2019年我院医保综合结付率市区职工102.63%(2018年为76.00%),居民医保99.6%(2018年为75.00%),居全市最高水平,与往年相比大幅提高。通过采取以上一系列控制费用的措施使医院药品及耗材成本明显降低,同时也提高了医保收入的含金量。总之,在医院医保管理工作中应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并运用精益管理的思想,不断提高为临床一线、为广大患者服务的能力,从而促进医院在质量、效益、内涵等方面的提升,并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魏巍,徐茂云,崔晓宁.精益管理思想在病案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9):973-975.
[2]祝贺.从管理学角度看家庭医生式服务[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6):946-947.
[3]梁栋,江志斌,耿娜,等.精益思想下的医院创新管理[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6,21(6):124-129.
[4]罗杰,许大国,罗芳,等.我院开展精益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36-37.
[5]姚胜男,王筱慧,乔丽名,等.总额预付制下公立医院医保费用控制策略[J].医院管理杂志,2014(5):451-452,484.
病案管理考核办法范文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增加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改革发展,医疗卫生机制的改革及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各项工作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大量的高科技信息技术涌入到医院档案管理程序中。医院档案记载着医院各项业务活动中的点滴经验和教训,对今后的医学科研、教学以及医院的管理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1]。由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阻碍了档案工作的发展,医院档案管理如何为医务人员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资源,才能促进医院档案事业的发展。
1 传统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针对部分医院只重视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改善就医环境,而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我国卫生部结合调研分析的实际情况,为了加强档案的管理,于1991年颁布了《医学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各级医药卫生部门要建立综合档案工作机构,理顺档案管理体制,本部门负责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和统一管理形成的全部档案。结合我们医院存在的实际情况,传统医院在既往档案管理中存在者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1 各级医院均存在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现象,且既往档案的利用率不高 档案信息资源既涉及到医院在各个阶段纵向发展的全貌,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变化和医学科学的持续发展,所以,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有效利用可以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目前相当一部分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由于各种客观及主观原因对档案管理意识淡薄。医院的各级领导阶层,只重视医院的建设及发展,而忽视档案的管理及有效利用,普遍存在忽视档案管理的意识,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使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十分溃乏,这就必然导致不能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现有的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进一步造成目前医院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缺乏,使信息资源闲置,对其利用率不高的结果。
1.2 大部分医院缺乏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和其它管理一样,要规范管理,有章可寻,有据可查,责任到人。所以,要制定一项专门的管理制度来管理医院档案。根据我国卫生部的要求及督促部署,目前,在我国医院的各级档案管理工作中,各级医院都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了适用于自己的、较为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同时,明确了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然而缺乏一个统一的建档管理制度模式,缺乏涉及档案管理的具体制度、职责,一些相关的检查制度和考核办法亦不完善,缺乏标准。
1.3 档案管理水平落后,应用现代化网络管理手段不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对其档案管理当中,没有充分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而是应用手工收集、手工检索档案资料,进一步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后、准确率低、差错频繁。
1.4 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素质较低 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影响着档案管理的进步。目前,在我国档案管理专业队伍人员中,均普遍存在专业素质低、理论水平不高、文化程度低等各方面的滞后因素,更与社会飞速发展的客观需求不相适应。例如档案专业人员较少,缺乏档案专业方面知识的培训,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知识、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等等。长期以来,不少医院的档案工作由非专业人员代替、兼管,且频繁调岗,有些单位甚至一人兼职搞档案管理工作,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充沛的精力和足够的时间及专业的知识做好档案工作,进一步造成档案工作人员工作被动,责任心不强、管理混乱。
2 提出医院档案管理发展的新思路
传统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许多弊端,阻碍了医院的全面发展。随着医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只有不断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推动社会健康发展[2]。
2.1 增强医院档案管理意识,加强医院的领导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必须坚持“以人为先”的服务理念,这就要求医院各级领导摆正档案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位置,把档案管理工作与医院的全面发展建设及社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坚决克服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工作无足轻重的错误思想,全面重视医院档案管理,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部门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使档案管理工作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医院的发展。
2.2 建立健全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从而做到有据可寻、有章可查,执行有制度,考核有标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档案管理水平亦需不断地更新和提高。同步考核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医疗业务,只有使它们均同步完善,同步发展,才能共同推进医院整体工作的顺利发展。
2.3 应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具,提高档案资源利用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管理亦进入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时代,应用现代化网络工具进行信息检索,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手段,检索工具越科学,检索时间越短,检索的准确率、全面率就越高,检索信息越深越广,档案的利用价值越高,才能逐步解决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后问题,才能适应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2.4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医院的档案管理与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紧密相连。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为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应一专多能,是多元化知识型的人才,除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以外,还应掌握外语知识,并掌握医疗、护理、医院管理工作等各方面的知识,并应用这些技术分析、总结档案信息,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执行《查阅档案保密规定》,严格遵守保密工作制度[3]。
2.5 根据档案种类调整档案范围为用户提供多层次的服务医院档案管理涉及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电子文件、电子病历、网络传递、远程会诊等电子档案为档案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所以,应根据档案种类调整档案范围,只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档案管理资源,才能满足利用者的各种信息需求。档案部门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给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尽量减小档案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不利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才能满足社会和医院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爱民.病案信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
病案管理考核办法范文5
[关键词]高职;儿科护理;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1-0100-01
课程考核是检验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1]科学、合理的考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反之则会扼杀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2]因此,开展儿科护理学课程考核改革,对加强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一、现行课程考核方法
现有课程考核形式包括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和终末性考核(期中、期末考试)。考核方式有开卷与闭卷考试、理论考试与技能考试等。虽然摒弃了以往死记硬背的课程考核模式,但还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3]:
(一)重结果、轻过程
以终末性考核为主,期中、期末考试占期末总评成绩的80%,这种片面的考核方式,容易让学生被动地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过关而复习。
(二)重分数、轻能力
把卷面成绩看成能力的“化身”。过于依赖考试结果使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现行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沿用传统的闭卷笔试方式,开放式如开卷笔试、现场操作等形式少,尤其偏重理论,这种死板单一的考核方式势必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4]
(三)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考核形式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在理论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但目前相对陈旧单一的考核形式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二、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特点,调整各部分的权重系数为:平时成绩30%、技能操作考试成绩2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30%,并对现有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之间的关系做如下调整。
(一)加大平时考核权重
平时成绩是过程性考核的重要环节,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现有基础上加大了考核权重,由20%变为30%。此外,在考核中还加入素质教育考核,努力培养学生严谨、慎独、奉献、博爱的职业精神。
1.平时成绩考核方法: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包括出勤率(20%)、职业素养(20%)、课堂提问及讨论(30%)、课后作业(30%)。
2.出勤率20分,全勤满分;迟到或早退1学时扣2分;旷课1学时扣5分;考勤成绩扣完为止。
3.职业素养考核20分,分为课前准备、课堂表现、合作学习、课后复习四部分。设置优、良、中、差四个标准,根据学生各项表现分别打分,四项总和即为学生的职业素养总分。
4.课堂提问及讨论考核30分,由教师随机抽问和课堂讨论两部分组成,各占15分。教师随机抽问,主要检测学生回答内容的正确性、条理是否清楚以及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等,分为A、B、C、D四个等级。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成绩由小组总结发言情况及讨论报告书写情况综合打分。
5.课后作业考核30分,课后作业至少布置三次(包括课后练习题、病案讨论报告、试验实训报告等),每次作业占10分。
(二)增加技能操作考核
为了实现与工作岗位的对接,利用学院一校两附院的资源平台和临床一线工作者共同拟定了儿科护理学各项常用操作技术考核量化评分标准表。
1.考核方法:技能考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考核结果以百分制记录,包括实践操作70%和理论口试30%。
2实践操作:实践操作考试统一参照考核量化评分标准,以学习小组为计分单位每组5~7人,小组随机抽考项目,每组3~5人参加实践操作考试,2人参加理论口试,以小组平均成绩代表小组成员技能考核成绩。
(三)改革期中期末考试
为了加强综合运用能力考核,同时适当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压力,避免“高分低能”,对考试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内容阶段化、题型多样化,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逻辑思维能力,努力实现分数与能力相匹配。
1.期中考试:理论考试,考查学生1~8周学习情况总分100分。题型: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2.期末考试:理论考试,考查学生9~16周学习情况(80%),兼顾前半学期(20%),总分100分。题型: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三、考核改革的初步成效
本次课程改革围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开展,以2015级大专护理1~12班为对象开展试点。这次改革总结了过去三年高职儿科护理学考试管理制度的缺漏部分和薄弱环节,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一)学生方面
由于课程考核分散化,学生不能再通过以往期末“临时抱佛脚”的方式搞集中战。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实践操作把被动的“苦学”变为主动的“乐学”,稳扎稳打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二)教师方面
课程考核改革是督导和评价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师也在进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改革。教法上采用讲授法、理实一体化、小组合作等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
(三)考核体系方面
通过课程改革初步形成了儿科护理学重过程—考能力—多元化—提素质的个性化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改革是伴随教学持续改进的过程,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还将努力。如期中期末考核注重理论考试、形式单一、制约了学生发散思维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各项考核指南还不够细化,评分标准和考核内容尚需进一步集体讨论完善等,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作者:杨婷
参考文献:
[1]张继瑜.检验医学专业临检基本技能规范化培训及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践[D].南方医科大学,2009.
[2]庄艳阳.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制度改革诌议[J].科技资讯,2009(35):168.
病案管理考核办法范文6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培训;教学;分级
[中图分类号] R6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6-013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of corona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coronary intervention training. Methods The basic data and training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surgical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in our department were retrospectively summarized and compara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fter surgical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the levels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 assessment in the physician who received the trainin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physician before surgery classification(P
[Key word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rapy; Coronary angiograph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raining; Teaching; Classification
在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国家卫计委颁布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1],成立了冠脉介入培训基地,旨在整体规范、提高我国的心血管介入治疗操作人员和单位的技术水平[2]。近年来,各基地的培训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冠脉介入医师。但在培训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培养方案相对固定:目标要求固定,培养过程固定,而这些学员具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程,固定的培养模式无法实现个体化的培养,对于起点高的学员无法培养出更高水平的技术人才,而也有一些起点低的学员培训较为仓促,影响培养质量;另外,最终考核基本是理论考核,不能反映学员的实际水平。因此在卫计委《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和培训大纲的指导下,探索个体化的培训方案非常必要,有利于保证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心血管介入技术[3],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在培训学员的同时,各基地也不断接纳许多来“深造”冠脉介入技术的进修医师,如何管理好、培训好这部分医师非常重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是国家冠脉培训基地,在培训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4]。近年来,开始将冠脉介入诊疗技术进行了分级,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个体化的培训管理制度,将冠脉基地学员和进修医师统一进行培训,收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9月~2015年9月我科招收的学习冠脉介入专业的医师,包括冠脉介入培训学员及进修医师,共53名,其中男48名,女5名;学员28名,进修医生25名,全部为一年制学习。参照培训及教育管理方式,将53名学习医师分为两组,一组是2010年至2013年招收的医师,未按照手术分级制度管理制度培训教学,即A组,共31名,其中学员16名,进修医师15名;另一组2014年至2015年招收的医师,采用我院2014年新制定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进行培训教育,即B组,共22名,其中学员12名,进修医师10名。
1.2研究方法
1.2.1 基本资料的收集 收集两组医师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工作时间、工作单位级别等;回顾收集入我科时的冠脉介入知识掌握的基础情况,包括既往在原单位参加冠脉介入手术的时间,完成手术类别(Ⅰ级、Ⅱ级、Ⅲ级等),已完成手术例数等,对于2014年之前参加培训的医师,也按其入科时基础状况与手术分级目录中的各级别手术相对应进行划分。
1.2.2培训和教学方法 入科评估:两组所有医师入科评估内容相同,包括入科理论考试(冠脉介入部分)和介入操作评估(见1.2.1)。
出科考核:参照国家卫计委《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及基地配套教材要求[5],两组医师出科考核相同,包括笔试和操作考试。
培训教学方法:两组中冠脉基地学员的培训教学均参照国家卫计委《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及基地配套教材实施,进修医师也参照进行。此外,B组医师在此基础上又依照我院制定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进行教学和培训。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我科制定的手术分级目录,共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其中Ⅳ级中部分又分为Ⅳa和Ⅳb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包括依托手术分级的两个制度:一是本科医师的准入培养制度(完成基地培训后)制度;二是对学员和进修医师的教学培训制度。本文仅列出后者。见表1。
手术分级管理下的学员和进修医师的教学培训制度:在手术分级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冠脉介入培训教学制度。具体如下:(1)未参加过介入手术者,在导管室观摩学习1个月;1个月后开始参加逐步参加Ⅰ级手术,如冠脉造影操作,操作逐步增加,遵循消毒铺单-穿刺-操作导管-的程序,逐步放手,完成Ⅰ级手术300例以上可申请Ⅱ级手术,经科室考核合格后可进入Ⅱ级手术,以后每完成300例下一级操作可申请考核,考核合格即可进入下一级手术操作;考核未通过继续留原来级手术操作,每个月进行考核一次;(2)作为术者参加过冠脉介入手术者,均从Ⅰ级手术开始直接参加冠脉介入手术;(3)作为术者仅参加过Ⅰ级手术者,在参加手术第3个月方可参加考核,考核合格进入Ⅱ级手术操作学习,以后每完成200例可申请下一级考核,考核不合格仍留在Ⅰ级操作学习;(4)作为术者参加过Ⅱ级手术者,可从第2个月参加考核,考核通过后参加Ⅱ级手术操作,完成100例以后可参加下一级考核;考核未通过仍留原来级别学习;(5)作为术者参加过Ⅲ级手术者,也可从第2个月参加考核,考核通过后参加Ⅱ级手术操作,不受例数限制,可随时参加考核,考核通过后参加Ⅲ级手术,完成100例以后可参加考核,合格进入Ⅳ级学习;(6)Ⅳb级手术原则上不推荐学员或进修医师单独操作,可与上级术者或带教老师同台操作;(7)任何级别手术中出现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2个月内不得申请考核;出现死亡病例,术者3个月内不得提出考核。
1.3 培训结果收集与评价
收集所有医师学习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例数,包括冠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计算两组医师平均每位医师的并发症发生率;收集两组医师中基地培训学员参加国家考试的通过情况,计算两组学员的通过率;收集两组医师培训结束时科室内四级手术的考核结果(2014年前参加培训的医师,也按照其最终出科时的考核结果评定手术级别),计算不同级别术者的比例,并进行比较;对最后结束时的理论考试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行×列表的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医师基本资料
两组医在学员(或进修医师)所占比例、性别、年龄、学历、培训前基础水平、入科考试成绩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2.2 两组医师学习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医师学习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在冠脉造影检查中主要有: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气栓、血管迷走反射、冠脉痉挛、开口夹层等;在冠脉介入治疗中主要有:冠脉夹层、支架脱载、分支闭塞、血栓形成、慢血流和无复流、冠状动脉穿孔等。A组共发生各种并发症51例,平均每位医师(1.6±0.7)例,B组共发生24例,平均每位医师(1.1±0.6)例,两组比较,B组明显低于A组(P
2.3 通过国家介入资质考试结果
A组16名学员均参加了国家考试,其中13名通过了考试,通过率81.25%;B组9名参加了国家考试,8名通过了国家考试,通过率88.89%。B组高于A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
2.4 培训结束时医师考核结果
培训结束时,两组间各级术者所占比例有显著差异,A组Ⅰ级术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B组Ⅲ级术者比例高于A组,Ⅱ级术者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卫生部门和许多地方、医院均制定了手术分级制度、介入诊疗技术分级制度[6-10]等。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分级管理也势在必行[11]。我院也响应国家卫生部分号召,建立了冠脉介入诊疗技术分级目录,目的主要是为了将手术量化分级,严格规范管理,实行准入制度,确保手术质量与安全(但不作为病历书写依据)。同时在手术分级目录指导下,建立了个体化的针对于基地学员和进修医师的培训和教学制度,对参加冠脉介入学习的医师实行统一管理。实行该制度以来,参加学习的医师进步较快,取得了较以往更好的成绩,表现为:(1)学习期间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该制度实行前平均每位医师并发症发生为(1.6±0.7)例,实行后每位医师(1.1±0.6)例,两组差异明显。其原因:第一,该制度实行后,要求严格按级别操作手术,包括带教医师和学员都不能随意越级,这样保证了手术安全,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第二,对出现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做了规定,限制了今后的考核;第三,学员主观能动性增强,责任心增强,能主动规避风险。(2)基地学员的国家考试通过率也有增加,但由于两组医师数量有限样本较小,未能达到统计学差异。(3)使更多的医师能参加更高级别的手术,并考核合格,在较短的时间内尽量培养出更高级别的介入人才[12]。由于该培训制度照顾到个体差异,采用了个体化的培训方案,使得每位医师能得到适合自己的个体化的培养[13,14]。对于没有参加过介入手术或起点较低者,立足打牢基础,踏踏实实地学起,对相关操作的例数,及考核时间都做了严格规定,要求手术积累到一定例数才能参加考核,考核通过后才能学习更高级别的手术,所以将更多的考核渗透进平时的培训中,保证了他们更加扎实地掌握技术[15];对于已经有一定介入手术基础的医师,采取实践考核办法,从中识别出基础好能力强的医师,尽快进入到Ⅱ级或Ⅲ级培训,避免以往长时间在Ⅰ级或Ⅱ级手术中大量重复操作,保证了他们有机会向更高级别的手术学习;对于个别基础好,能力强的医师,保证对他们实行按需分配,不再单纯按劳(劳动量:操作例数或时间)分配,这样节约了他们有限的学习时间。个别学员最后都可以对进行Ⅳ级手术,例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处理。(4)对理论学习也有促进作用。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对理论学习也有一定促进作用,机制可能是:在医师努力追求进步,向更高级别手术操作努力的同时,自觉加强了理论学习,因此良好的培训管理体制对医师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当然,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各种介入学习班以及心血管会议开展的日益增多和广泛,近几年的医师(B组)较前几年医师(A组)学习机会也更多,因此对他们的理论知识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前者成绩更好,这也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总之,通过我们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当前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对冠脉介入培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提高了医师的知识水平和介入操作技能,使其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能尽快成长为合格的甚至优秀的介入医师;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医疗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1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4(2):76-78.
[2] 刘兆平,霍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规范化管理[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1):7-8.
[3] Ibrahim AW. The dynamic and evolving realm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A fellow-in-training's perspective[J].JACC Cardiovasc Interv,2015,8(10):1402-1403.
[4] 赵慧强,陈晖,李虹伟,等.全方位深层次冠脉介入培训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3):122-125.
[5] 高海,张新勇.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心血管介入医师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10):19-21.
[6] 刘俊英.新版病案首页手术级别填写质量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3,20(2):144-145.
[7] 贾如冰,刘宗明,李甲辰,等.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修订与落实[J].中国病案,2013,14(9):16-18.
[8] 马金红,姚华,付玲玲.外科手术及手术医师权限分级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42-44.
[9] 徐长妍,孙晓萍,郭放,等.手术名称字典与手术分级管理[J].中国病案,2012,13(2):57-58.
[10] 李方.规范管理,共谋发展,全国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管理政策解读会侧记[J].中国卫生人才,2014,(7):16-17.
[11] 霍勇.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再推广再规范[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23(1):1.
[12] Ephrem G,Ibrahim AW. A year to learn it all:A Call-to-action for a comprehensive, yet not longer,training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ists[J]. JACC Cardiovasc Interv,2016,9(19):2074-2075.
[13] 彭志红,唐波,汪s泉,等.个体化教学在消化科进修生培养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6):698-699.
[14] 倪诚,李民,韩彬,等.以能力为导向的个体化住院医师培训体系的建立与探索[J].中华继续教育杂志,2015, 35(5):771-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