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德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生德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生德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语文 教学 相异构想

中学语文难教又难学是一个普遍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头脑中的一些“相异构想”的干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确了解“相异构想”的形成和特点,充分认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干扰作用,以找出清除这种干扰的有效方法,对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提高质量,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什么是“相异构想”

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一些从事课程教学研究的学者,先后对学生的前科学知识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早在正式学习科学课程以前,儿童就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形成了一些非科学的概念和一些儿童阶段特有的思维方式。专家们将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之前形成的这类概念称为前科学概念或简称为“前概念”,而把儿童围绕“前概念”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有的错误思维结构称为“相异构想”或“不同的概念框架”(Alternative Frameworks)。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也存在着与此类似的“相异构想”。这种“相异构想”对于他们学习语文是一种很大的障碍,因为“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教学中清除一种“相异构想”要比传授一种知识(从无知到有知)困难得多。从认知心理学原理可以知道,一切心理现象都可以归结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刺激就有反应,反应是由刺激决定的。刺激可以认为是信息输入,反应可以看作信号输出。有关语文教学中的现象或问题的刺激作用于中学生,由于中学生本身就已具有的“相异构想”的作用,便使输出的信号失真和畸变,并又以错误的“构想”形式表现出来,再继续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所以,经常有教师责怪学生:“这个问题我不是讲过了吗?”,“上次错的,这次又错啦!”要知道,一个人先有的“相异构想”是不容易抛弃的,因为它是一个人对于某种知识领域中的客观事物已经形成的概念、规律、思想方法、逻辑素质的总和,它顽固而错误地影响着一个人学习行为的理性趋向。

二、“相异构想”的形成及其特点

形成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相异构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①来自生活的感受而导致不正确的理解。②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以致“相异构想”相安无事的存在和“生长”。③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对正确的概念不愿意接受。④思维定势影响正确观点和概念的建立。

另一方面,①自幼以来在家庭生活中受到家长错误观点的影响,比如一学生写议论文,每节开头都喜欢用诗词,原来该生家长在中曾是一个舞文弄墨的“大手笔”。②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时,对某些语文知识产生曲解。③广播、电视、录像和广告的错误宣传。④有少数教师对语文概念或知识讲解有误。⑤某些资料对概念和知识的不科学阐释。

中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相异构想”的特点主要有四点:

1、 特异性由于每个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活动范围不尽相同,对同一类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也不完全一样。

2、肤浅性由于中学生认识事物能力的有限性及其认识过程的自发性,他们在大脑中形成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往往缺乏逻辑性,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往往比较肤浅,只停留在表象阶段,不能正确地通过具体表象形成抽象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3、隐蔽性当中学生对某一语文现象形成初始观念时,由于他们思维能力的限制,常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只能朦胧地“意会”,还不能明晰地言传。但作为一种观念,仍有其实质性的内容。

4、顽固性“相异构想”含有学生对事物认识先入为主的现象,又是自己“切身体验”到的东西,同时也是他们认识新知识和新材料所凭借的工具。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学习新知识或新课文之前,中学生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相异构想”,这些“相异构想”错误地阻碍着正确知识的接受,也错误地“同化”着一些新知识和新材料,在语文学习中产生的消极作用是非常大的。

三、如何清除“相异构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干扰

1、教师要充分了解严重干扰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相异构想”。由于学生头脑中的“相异构想”既是各自特异的,又是隐蔽的,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善于创造一种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勇于暴露思想。不仅如此,教师还必须善于帮助学生理清思想,使他们那些朦胧的意识变成明确的,可用语言表达的清楚观念,使隐蔽的“相异构想”昭然若揭,然后与所学的正确知识进行比较,再予以清除。从教的角度看,善于从学生含糊不清或语无伦次的表达中找出他们的思维脉络,发现其“相异构想”,进而培养学生独立理清思维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

2、 对于“相异构想”的否定,必须针对其形成的原因引发学生进行思想交锋,不能依靠教师的单边活动,更不能简单地处理。由于学生“相异构想”的顽固性,教师要设法给学生一个巨大的“震颤”,以动摇其顽固“信念”的基础。同时要设法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认知框架,组织讨论乃至争论,让学生清楚而深刻地发现“相异构想”产生的原因及其荒谬之处。如有的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拘泥地把一个文言偏义复词拆成两个单音词理解,但是也不可以把一个文言双音词当作两个单音词。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文释义”,因文辩词。这样,由思维定势造成见到两个文言字就以为是两个文言词的“相异构想”,便会得以纠正。

医学生德育论文范文2

一、大学生文学艺术修养的教育意义

1、文学艺术修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哲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文学艺术的熏陶,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爱因斯坦曾表示,艺术比知识更有想象空间,利于拓宽人的思维,无限的想象力推动着知识的进化。在实际教学中,将文学艺术的形象思维与科学的逻辑思维相结合,进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文学艺术修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伴随他们文学艺术修养的提高而提高,文学艺术使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居里夫人曾认为对科学研究与探讨的过程是对美的探寻,而实际上的确如此,理论的研究与技术的创造本身就极具审美情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美的奇迹。而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实际是指对他们进行职业岗位的审美培养,使大学生热爱自己今后从事的岗位,通过文学艺术修养在岗位中发现美、创造美。

二、当代大学生加强文学艺术修养的策略

1、开设文学艺术课程

文学艺术课程,实质是指鉴赏文学经典作品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挑选优秀、经典的中外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尤其是要将作品中的精神、思想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同时,在课堂上应让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文字作品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对于文学艺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依据学生与学校的具体情况来设置,以自由形式为主,最终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

2、编写科学适用的教材

提高大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主要是指拓展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鉴赏能力得到提高。在编写教材时应注重文理学科的渗透,根据当代大学生现有实际水平编写科学适用的教材,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注重对人文素质类教材的编写,进而提高大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加强对大学生文学艺术修养的培养。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作用

各高校应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营造积极有趣的文学氛围,开展人文艺术节、沙龙活动(如书法、绘画、舞蹈、歌唱等),社团文化艺术节,举办各种人文、艺术讲座(文学、音乐、美术、电影等)等,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中,从中收获快乐与知识。同时,在校园环境中也可以营造一种文学气息,如在校刊、黑板报上可以开设文艺专栏,让有才能的学生在上面任意施展才华;在校园建筑中可以增添文学艺术形式,小桥、亭子等都能营造出文学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

4、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学艺术修养

在教学中提倡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对学生进行了文学艺术的理论知识的熏陶,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实际应用能力,从实践中使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文学艺术修养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以展现大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与人文魅力。

医学生德育论文范文3

根据旷课的多少,笔者将旷课分为轻度(1~5节课/周)、中度(6~15节课/周)和重度(15节课以上/周);根据旷课学生所在年级不同分为早期(本科一年级)、中期(本科二、三年级)和晚期(本科四年级);根据是否到课堂将旷课分为显性旷课和隐性旷课。

1.1早期旷课以轻度隐性旷课为主

大学第一学年课程安排以公共课为主。由于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和对环境陌生等原因,往往表现出轻度隐性旷课,如在课堂上玩手机、看课外读物等。此外,还有极少数学生出现显性旷课,如在宿舍打游戏、看小说等。

1.2中期旷课以中度和重度显性旷课为主

大二、大三的学生渐渐熟悉周围的环境,为提升自身素质,有的开始趋向活跃并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有的学生则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这些原因促使大学生中期旷课以中度和重度显性旷课为主。

1.3晚期旷课多以重度显性旷课为主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四,绝大多数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就业和考研的严峻形势迫使其在上专业课时会有选择性,凡是有利于考研的课程就会积极上课,反之选择旷课。因此,晚期旷课多表现为重度显性旷课。

2旷课原因分析

2.1内部原因

2.1.1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相关调查发现,只有约40%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临床医学专业因缺乏认知和兴趣,导致其在学习本专业时积极性不高。另外,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别于中学课程。中学理科学习方法多偏重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然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学习则注重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和课后复习3个步骤。学生因不适应该学习方法而导致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此外,学生对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认知不足,认为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以及诊断学、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和基础课程比较重要,其他课程不重要,导致学生对其他临床课程和基础课程学习动力不足。

2.1.2没有目标,感觉前途渺茫

第一,高考受挫,不能及时调整心态。有些学生高考前对自己预期较高,然而由于高考发挥失常没有取得预期成绩,不得不降低要求选择普通院校或专业,其内心不能接受现实,感觉自己的前途渺茫。第二,自控能力差,容易丧志。大学生自控能力往往比较差,不能处理好兴趣爱好和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相比其他专业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但有些学生过分沉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便选择旷课。久而久之,他们在学习中更找不到乐趣,因此更沉溺于兴趣爱好,不愿意学习。第三,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的重要准备和规划阶段。此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决定着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与高度。然而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没有目标,不重视专业课学习。

2.1.3学习急功近利

临床见习时,医学生开始意识到学习和就业的重要性。同时,为适应当前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绝大多数学生选择考研。医学生大五期间需要实习,供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迫使其在大四期间就开始准备考研,往往会采取急功近利的学习方式,几乎把所有时间用在准备考研上。

2.2外部原因

2.2.1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的医学生课程多,除周一到周五外,晚上或周末还安排一些课程教学。这就导致教师和学生过度疲劳,上课积极性不高。此外,高校在安排课程时,没有考虑到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的关联性,有些课程存在内容重复现象,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

2.2.2教师评价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和绩效工资的主要参照依据是科研量。该政策导向本来是鼓励高校教师进行科研,但在具体的操作中误将科研视为衡量高校教师的唯一标准。很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教师选择埋头钻研科研,将教学主要工作留给刚刚进校的年轻教师。很多年轻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学生怨声载道,导致高校教学工作整体水平不高。

2.2.3考试制度不完善

期末考试本来是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但是,有些教师为了个人目的而给学生考前划考试重点、考试范围。另外,考试时会出现教师监考不严、学生作弊现象。此外,个别科目考试题目相对固定,学生只要收集近几年的试题就可顺利过关。以上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旷课行为屡禁不止。

2.2.4管理部门监督不到位

首先,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学生管理部门查迟到、旷课仅仅是在开学初,不能真正遏制旷课行为。其次,即使对经常旷课的学生给予处分,也只是采取较轻的处分方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2.5家长监督意识不强

有的家长往往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就和自己没有关系了。一旦出现其他情况,家长就认为学校应负全部责任。孩子的成长、成才与家长、高校和社会的影响分不开。孩子进入高校后,家长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其加强监督管理,要与学校共同教育孩子。

3对策

3.1学生方面

第一,家长应尊重孩子的高考志愿,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旷课问题。第二,入学后,学生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第三,主动向教师或者高年级学生请教专业课学习方法。第四,正确处理专业和兴趣的关系。第五,树立远大目标。

3.2高校方面

第一,完善课程设置,积极实行学分制。第二,修正教师评价体系,对那些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在职称和绩效工资等方面给予客观的评价和待遇。第三,加强教务管理,严肃处理乱作为和不作为的高校教师,真正做到正本清源。第四,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落实责任到人的工作方针。第五,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使其尽早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第六,建立与家长沟通的平台,及时将学生在校情况告知家长。

3.3家长方面

医学生德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文学语言 意象美 言语生成 策略

一、引言

意象是指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相互作用的情况下,通过直觉思维的方式而瞬间产生的艺术表象。文学语言是对日常生活中常用语言的一种有意识的解构,在完成解构的过程中,辞格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形式。诗歌意象的超凡脱俗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相互变形的产物,在营构意象的多种言语策略中,辞格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目前我们对辞格意象的研究还比较缺乏,还处于比较弱的环节,本研究试图探讨文学语言意象美中的言语生成策略,因而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二、文学语言意象生成的语言物质基础

文学语言意象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它的具象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构造具象性的言语是营构意象的一个重要前提。随着人类思维的进化,语言自身变得越发抽象,文学语言意象营构的审美追求体现了与理性的对立。诗歌意象之所称为典型的审美信息,是因为它凝结了审美信息的全部特质,语汇与感觉功能联系的特点为意象的生成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营造文学语言意象需要在一般性与意象具象性、语汇的抽象性及个别性的矛盾中运作,借助具体的组合,来突出语汇个别的、具体的即可感的功能。

三、意象美的言语生成策略

我们对辞格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逐步完善过程,在完成文学语言对日常生活语言有意识的解构过程中,辞格是最先锋的形式,但是辞格与变异两者并不是对等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文学语言的表达中并不是所有的变异现象皆是通过辞格所造成的。以辞格的形式来营构的审美意象主要有通感意象、列锦意象、对比意象以及比喻意象等。

1.通感意象

通感在心理学上叫做联觉,通常情况下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各司其职,但是在兴奋“分化”情形下会引起“感觉的挪移”。通感一方面是许多辞格产生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通感艺术语言的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感意象是指为了创造审美效应,而借助不同感官相互之间的联系,通过文学语言中所呈现的策略而营造的意象。一般情况下,不同感觉之间短暂的联系在语言符号上有相应的呈现形式。通感一般是把分别属于不同感觉区域词组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结合在一起,使得核心意象的词义感染上其他感觉域区域所特有的色彩,从而形成通感意象。研究显示,一个语义场的各个义位既在意义上有关,同时在意义上也是互相制约的。也就是说日常生活语言中,语义场很显然制约着词汇的选择。例如正常情况下,视、听、触、味具有相互区别意义的义位,语义搭配都是在语义场中进行,通感性意象的生成,则有意识地破坏这种正常的逻辑规范,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将不同感觉语义场的词组合到一起。这些词如果进入到具体的语境中,则会相互感染、交融,将不同的语义场所具有的感觉色彩赋予核心意象,这样就有百合花的视觉意象赋予给了知了的鸣叫声现象。

2.列锦意象

列锦是指所要表达的语意中的关键词的连缀。列锦格是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经营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将名词性的词组组合在一起,通过没有起语法作用的虚词将它们联系起来,组成了名词意象间的并置,它是辞格的一种积极修辞手法。列锦意象是指通过列锦辞格相对稳定的言语形式,来营构的意象。列锦意象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列锦意象主要包括词列锦意象与词组列锦意象。例如秋千庭院小帘栊,中每个词都是硬朗、鲜明的名词,换句话来说就是不依赖任何修饰语,就可以独立唤起完整意象的名词。

3.对比意象

对比是指将两种互相矛盾的事物或同一事物中互相矛盾的方面加以比较,所受到的语义鲜明的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诗歌语体中情感意象的营构很重视这一言语生成策略。对比意象是指以建构意象为美学宗旨,以对比辞格为言语呈现形式,将语义及感情上矛盾的词或者句子整合在一起,最终使两种意象产生相互对比及相互冲突的效果,来突显诗人的情感观念。对比意象主要包括语义相反的对比意象、空间对比意象、时间空间对比意象、意象色彩的对比以及意象的动态和静态的对比等。

4.比喻意象

比喻是依据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人们的相似联想,通过一种事物来描摹一两种事物。比喻意象就是以被比喻物、相似性、比喻物以及喻词的四要素,为深层言语结构来营构意象。例如“物其胡越,合则肝胆”这个比喻给人的意象则十分新颖给人一种很高的境界。

四、结论

文学语言意象营构需要在语汇的抽象性及意象的具体性与可感性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作中通过特定的组合,凸显语汇的个别可感可视的功能。意象美的言语生成策略主要包括通感意象策略、列锦意象策略、对比意象策略以及比喻意象策略等。

参考文献:

[1]雷淑娟.文学语言美学特征修辞论[J],复旦大学,2003,(3).

医学生德育论文范文5

一、与后进生谈心——发现闪光点

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因而情绪低落,对老师常表现出防御心理和对抗心理。与这些学生谈心,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抬起来走路,树立自信心。

二、与中等生谈心——挖掘动力点

中等生总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拼搏精神差,缺乏前进的动力。对这类学生可采取“触动式”谈心方式,以“刚”克“刚”,促其猛醒。但要注意的是,这种“触动”要掌握分寸,看准火候,用富于哲理性的内容激励他们,使他们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三、与优等生谈心——找出自省点

优等生一般比较自信,也容易自负,有时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与他们谈心,要运用“提醒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含蓄地指出其不足,促使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扬长避短,向新的目标奋进。

医学生德育论文范文6

一、立意脱离材料含意

这种偏题的情况不是很普遍,但失分严重。有的学生以为作文可以自定立意,就是写什么都可以,反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不动脑筋去思考材料的含意、作者的意图,往往抓住细枝末节就拟题写作,结果脱离题意,断章取义。

二、以叙代议

有的学生立意准确了,但在摆事实论证论点时,往往将一个事实写成记叙文那么详细,即交代记叙要素,有心理、语言、细节等描写,写完一个事例就结束一段,缺乏议论,事例没能起到论证的作用。

三、结构松散

有的作文入题太慢,写了大半页还不知论点是什么。有的缺少过渡句、中心句或总结句,不善于提炼分论点,往往中间记叙几个事例就算论证了,甚至结论都没有,显得结构松散。

如何解决上述写作存在的几个问题呢?我的策略是:

1、引导学生揣摩题意、学会立意

虽然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并非与原材料沾边的论点都符合题意。如下面这道作文题: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了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他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鸦了(《伊索寓言・徒劳的寒鸦》。

从审题上看,这篇材料有三个基本角度:一是寒鸦,二是宙斯,三是众鸟。从寒鸦角度来看,这个寓言故事主要是说要追求真实的美,虚假的美丽只能够骗得了一时,不能够骗得了一世。当谎言被揭穿,结局有可能会更加悲惨。这个角度可以产生很多主题立意。但有的学生为了标新立异而唱反调,认为寒鸦拾起众鸟落下的羽毛美化自己是聪明的,无可厚非,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样说就脱离了材料的含意了,因为这则寓言并不是歌颂寒鸦爱美,而是写寒鸦迷惑宙斯,想骗取王位。寓言的寓意应该是讽刺或批判寒鸦为了争名夺利而弄虚作假,告诫人们需诚实,靠本事去服众。所以不能认为写什么都可以,必须符合材料的含意。

2、引导学生概括事实、分析材料

议论文的事实要高度概括,略去事实的细枝末节,只要能论证观点即可。例如: 人生的高贵不在于出身的优劣、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低,更不在财富的多少、权势的大小。小草没有大树的巍然挺立,也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自己点点绿意来染遍大地的高贵品质;燕子没有雄鹰坚硬有力的双翼,也有翱翔蓝天、飞徙千里把春报的高贵灵魂;有人身居高位却卖国求荣、不顾气节,一如秦桧“东窗事发莫须有”,残害英雄岳飞。

3、引导学生构建文章的框架结构

文章作法“大体则有,定体则无”,可引导学生掌握材料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模式,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体现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

材料议论文的结构模式为“引――析――提――联――结”。

(1)“引”,即概述材料。“概述”,即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

(2)“析”,即分析材料,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3)“提”,即提出论点,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提出中心论点。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中心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鲜明、简洁。

(4)“联”,即联系实际,论证论点。“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

(5)“结”,即紧扣材料,深化论点。结尾要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