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疾病预防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疾病预防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 家畜 疾病预防 疾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71-02
一、概述
随着社会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畜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成为政府和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在家畜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
二、家畜疾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家畜疾病防治工作状态
农村畜牧业迅猛发展,家畜饲养业成为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但一旦爆发家畜疾病,一切都将付诸东流因此家畜疾病的防治就相当重要。但兽医工作站在对家禽疾病的检测、预防、治疗上仍有一定缺失,应当予以重视。
2.家禽发病的特点
2.1原因复杂
某些养殖户怕麻烦,没有对饲养器皿认真消毒或者干脆不消毒,消毒意识和防范意识差,长期的细菌繁殖导致家畜发病早、根治难。
饲养者过度追求家禽在生长过程的营养水平,忽视疾病防治中营养水平的作用,营养的缺失于过量都会致使家畜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大型的疾病,给饲养者带来巨大损失。
2.2发病早
有的家畜在刚出生3-5天就出现疾病感染症状,往往伴随着咳嗽、甩鼻等症状,甚至有的还没有明显的症状,然后在短时间内猝死。出现这种情况的往往是因为幼畜免疫力不强,易受病毒感染,再加上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
2.3饲养管理水平不高
饲养管理水平包括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及有害气体含量,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家畜的疾病爆发。一天一清便,一天一消毒,是家畜饲养的最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很多疾病都是由此引发的,但就有一部分农户对粪便的清理不够重视,致使家畜饲养的环境中存在众多安全卫生隐患。
三、家禽疾病预防与治疗上存在的问题
1.盲目用药
兽医工作站的工作体制不完善,工作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个别兽医专业知识缺乏,只是凭借自身经验和习惯进行治疗,因此往往造成误诊、错诊,有时还会用错药,致使家畜疾病加剧,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2.忽视给药方式
家畜不同的病情有不同的给药方式,常见的有注射、口服。不恰当的给药方式会出现不良反应或是中毒,影响药效,耽误治疗,知识疾病加剧导致死亡。
3.不熟悉剂量
很多兽医不了解病因,不熟悉计量方式,只凭自身经验进行治疗,很有可能造成用药剂量不当,影响治疗效果。有些情况下,兽医见注射一针不见效,往往会再来一针,这样杨无敌的过量使用,不仅对疾病的治疗毫无用处,还可能导致死亡。
四、家畜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动物是家畜疾病传播的主要因素,因此查清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提高动物自身免疫力才是家畜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所在。
1.落实完善检疫制度
动物检疫部门要建立落实检疫制度,要求养殖户定期报告,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把传染源扼杀在摇篮里。外购的家畜必须经过动物检疫部门的检疫,检疫合格后才能混群饲养。
2.保证营养需要,保持环境卫生。
适当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以提高家畜对疾病的免疫力,而且对家畜自身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好处。不购买变质发霉的饲料,保证饮用水的清洁新鲜。对家畜的棚舍、设备和用具要进行定期的消毒清理,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3.实施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
免疫接种能激发动物的抵抗力,是易感染动物转变为不宜感染动物,有效的免疫接种能预防和控制家畜的传染病。免疫接种的时机不同,接种的次数和间隔时间也就不同,接种时应注意家畜的抗体水平、畜群的健康状况、接种疫苗的副作用等问题。而且疫苗的选择也要遵循兽医建议,并且选择正规可靠的品牌,而且要注意接种方式与剂量,一定要认真咨询相关工作人员,以最佳的方式注射最合适的剂量的疫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药物预防是通过在家畜的失误或者水理添加安全药物使家畜在一定时期内不患某些疾病。但是家畜爆发的疾病很多,有的已经研制出有效疫苗,但还有不少病尚未研制出疫苗,因此应用药物防治可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
4.严格管理畜棚的人员出入
很大一部分疾病是通过外来人员传播的,所以严格控制畜棚的人员进出也能一定程度上预防家畜疾病,控制疾病的传播。畜棚的工作人员在进出是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消毒,以防他把病毒带入畜棚或把病毒带出畜棚,严格规定非工作人员一律不允许进出畜棚。
5.严选畜棚场地
畜棚地址的选定关系到家畜长期的健康成长,业与饲养户的经济利益业息息相关。水电是否齐全、交通是否便利、周边的生态环境都是在选择畜棚场地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最好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这样通风和阳光都能得到保障,那些污染严重的工厂附近或者饲养场较多的区域尽量不要去选择。畜棚的布局同样也很重要,生活区、生产区、饲料厂、孵化室都要分开管理。
6.适当的运动
运动能增强家畜体质,提高免疫力,更好的抵抗疾病的侵扰,而且也有利于家畜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家畜可以赶放到舍外进行运动,每天以1-2小时为宜,过量的运动反而会起反作用。
五、小结
家禽的疾病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做好家畜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对促进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家畜疾病种类多,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多种多样,而且根据不同物种、不同年龄、不同病程以及个体差异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也各不相同,因此作出正确的诊断并及时防治十分重要这要求养殖人员要根据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作出准确诊断并提早预防。在日常管护方面,正确认识和学习家畜家畜疾病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提高家畜疾病预防与治疗水平,提高动物健康成活率,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才能有效的控制家畜疾病。
参考文献
[1]赵志伟. 冬季家畜疾病预防措施[J]. 饲料博览,2013,01:57.
疾病预防的意义范文2
据记者了解,从1997年起,国外各大学会(ACC、AHA及ESC等)陆续了一系列心血管疾病(CVD)预防方面的指南,深化了公众的一级预防理念,并有效指导了医务工作者合理应用预防措施。然而,对于患病率不断攀升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目前我国尚无一级预防文件作为指导。
此外,由于存在种族差异,完全参照国外指南实施一级预防,无法体现我国人群特点,也未必有效可行,所以制定本土化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的规范性文件是大势所趋。因此,在这种大背景下,此项《共识》的达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本《共识》中,强调了对个体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并建议40岁以上人群应了解自身发生CVD的绝对或相对危险,并对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阿司匹林、心房颤动、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生活方式、肾功能损害和肾脏疾病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建议,有助于一级预防的实施。
据胡大一教授介绍,2009年4月12日,本《共识》制定启动会在广州召开。以胡大一、崔丽英、潘长玉和教授为代表的心血管、神经、内分泌及血管外科的20余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共同讨论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发起制定的这一《共识》。
谈到当前临床预防药物应用现状,胡大一教授指出,我国是卫生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这就要求医生在医疗行为的每个方面都要“规范行医”,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解决普通大众实际面临的问题。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来说,只有坚持循证医学的原则,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合理使用循证药物,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医务工作者要很好地理解一级预防的内涵,还需要和患者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他说,在疾病的早期阶段,使用干预手段降低总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让更多的患者意识到一级预防的好处,从而积极参与和坚持,应是今后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
该《共识》肯定了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临床地位,并明确指出阿司匹林是目前唯一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抗血小板药物。研究结果表明,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使主要心脑血管病事件减少15%;心肌梗死相对风险降低30%;而出血并发症的相对危险增加69%,这主要来自于胃肠道出血和颅外出血危险增加,出血性脑卒中风险有所增加。其在效益上存在的性别差异中,男性主要获益是降低心肌梗死危险,女性主要获益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
另据总医院老年心血管一科主任李小鹰教授介绍,阿司匹林在CVD一级、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经过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我国人群应用阿司匹林作为CVD一级预防的比率仍较低,部分原因在于医务工作者和患者较为关注阿司匹林使用后可能发生的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却忽略了该药对疾病一级预防的有效性。
李小鹰教授还介绍说,每种药物都有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双重作用,关键在于医务工作者如何权衡利弊,筛选合适的用药人群,将药物不良反应最小化,同时将疗效最大化,使用药人群获得最大益处。此外,有研究表明,小剂量阿司匹林通常只会增加皮下出血风险,而不造成严重出血,所以对于《共识》草案中提到的中、高危人群(如45岁以上健康男性和55岁以上健康女性,没有胃肠道出血的高危因素;10年心脑血管事件危险6%~10%的中危患者,未服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等)均应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同时她还认为, 动脉粥样硬化的最终问题在于,血栓形成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甚至死亡,因此血栓防治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降压、降脂、控制血糖等基础上添加阿司匹林这一血栓防治手段,可能会更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此外,在为数众多(700万~800万人)的房颤患者中,大部分低、中危房颤患者可通过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形成,阿司匹林对这部分患者也极为重要。
疾病预防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急性传染病;蒙医学;预防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097-02
1 病因
1.1 内因:是由血、希拉偏盛引起。希拉其秉性属阳、火、热且锐利。血液和胆汁是产生希拉的物质基础,若受到促使其偏盛的外来因素的干扰,希拉热就会增高。希拉热损伤身体元气,从而导致此病的发生。
1.2 外因:能使血、希拉偏盛,失去其相对平衡状态的时令、饮食、起居、行为和其他四个方面的盈、亏、异变因素。分为发病外因和传播因素。
1.2.1 发病外因:①四季气候变化,盈、亏、异变可直接影响人体的元气。特别是春秋季节气候多变是传染病发生、传播的机缘。②过量或长期食用酸、咸、辣味饮食,酒、肉、红糖等油腻、锐利、温热性的饮食及不洁的饮食引起。③起居行为方面:过度愤怒、悲伤、精神刺激、活动中突然用力过猛、被重物挤压、击伤、过度劳累、坠落跌伤、炎热环境中睡眠、长时间火烤及烈日嗮、出汗伤风等都是引起热疾的外因。④温热性治疗过量、日常生活不卫生、感染粘虫疫毒。
1.2.2 传播因素:必须具备疫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①疫源:体内有粘虫疫毒,并能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多数急性传染病人是重要疫源。
②传播途径:粘虫疫毒由疫源排出后,在侵入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其中有空气传播、饮食传播、动物和昆虫传播等。
③易感人群:指人群对某些疫症缺乏抵抗力,容易被传染。人群易感性决定于人群中每个个体的抗病能力。
疾病预防的意义范文4
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为单股DNA病毒,对心肌细胞、小肠上皮细胞等分裂旺盛的细胞最有亲和力。细小病毒由于其无包膜,不含脂类和糖类,结构坚实致密等特点,使其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该病毒在4~10℃条件下可存活半年,在粪便和固体污染物上可存活数月甚至数年;室温下能存活3个月;在pH值3~9,60℃条件下能存活1h;对乙醚、氯仿、醇类和去氧胆酸盐有一定的抵抗力;福尔马林、羟胺、次氯酸钠和紫外线均能使之灭活。
2 流行病学
犬是该病主要的自然宿主,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感染。除犬外,其他犬科和鼬科动物,如貂、狼、狐等也可感染。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春、秋季发病率较高。各个年龄和品种的犬均可感染,断奶前后的仔犬最易感。感染犬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犬的粪便中含毒量最高,尿液,呕吐物和唾液也带毒。另外康复犬的粪便可能长期带毒,因此无临床症状的带毒犬也是危险的传染源之一。
3 临床症状
3.1 肠炎型
潜伏期约1~2周。病犬发病即开始剧烈呕吐,腹泻,粪便呈黄色或灰黄色,含有大量黏液,有的有伪膜,后期排番茄汁样或棕红色稀薄液体稀粪,有难闻的恶臭味,此时病犬体温突然升高,达40~41℃,患犬精神沉郁,心跳呼吸加快,心率多在160~240次/min以上,严重脱水,表现眼窝下陷,鼻端干燥,皮肤弹性减退,极度衰弱,严重者呈半昏迷状态。
3.2 心肌炎型
多见于幼犬。病犬常无前兆,一般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轻度呕吐,腹泻,黏膜苍白,呼吸困难,心跳快而弱,听诊心内有杂音,常因急性心力衰竭而突然死亡。病程很短,一般来不及治疗。
4 病理变化
解剖发现患犬腹腔积液,浆膜面有纤维素性覆盖物;小肠中后段扩张,黏膜脱落,肠腔变窄,肠内容物呈番茄汁样血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其他脏器病变不明显。心肌炎型病死犬可见肺表面水肿、出血,心脏扩张,肌纤维变性、坏死。
5 诊断根据
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实验室检查可进一步确诊。较为常用的是血清学检查,常采用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根据犬细小病毒对猪红细胞具有凝集作用的特性进行检测。粪便用PBS作10倍稀释,经35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4mL,用PBS做倍比稀释,平板法进行血细胞凝集试验,若被检样品中出现凝集反应即为阳性。另外,有条件的可进行血常规检查,ELISA检查,电镜检查,荧光抗体检测等,快速诊断试剂盒也可以快速简便的检测此病。
6 治疗
心肌炎型病程短、病势急,未出现临床症状就很快死亡。肠炎型主要采取特异疗法、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治疗原则主要为止吐、止泻、止血、补液、抑菌消炎、防止酸中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病初要禁食,以减轻胃肠负担,并特别注意保温保暖,环境要安静,在恢复期要控制饮食,少喂勤添。
临床治疗措施如下:
6.1 增强免疫力。发病初、中期选用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或高免血清,单克隆抗体1mL/kg体重或高免血清1mL/kg体重,连用3d。同时配合免疫增强剂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6.2 止吐,止血。维生素B6100mg/次,1次/d,皮下注射,或爱茂尔、胃复安2mg/kg体重,肌注。阿托品0.01~0.02mL/kg体重皮下注射,3次/d。在发病初期可使用止血敏,0.25g/次,3次/d,也可根据病情加大剂量,可肌注或用5%葡萄糖稀释后静脉滴注。中期选用维生素K11mg/kg体重,维生素K30.4mg/kg体重,混合肌注,不出血时停止用药。
6.3 补液。病犬往往不是因病毒或细菌感染而死,而是死于脱水,因此补液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措施。通过补液调整机体的脱水和代谢紊乱,调节酸碱平衡,以防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常用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静注(应根据犬的脱水程度与全身状况确定所需添加的成分和补液量),一般静脉补液量为60mL/kg体重。
6.4 抑菌,消炎,抗病毒。用头孢曲松钠、林可霉素、利巴韦林、地塞米松等防止继发感染。对于成年犬可采用以下处方:复方氯化钠30mL加5%葡萄糖20mL,头孢拉定1.5~2.5g,利巴韦林2~10mL,维生素B61mL,地塞米松2mg,静注;生理盐水50mL加碳酸氢钠0.5g,静注,连用3~5d。
6.5 强心。10%葡萄糖溶液加三磷酸腺苷二钠2mL,肌苷2mL,辅酶A1支,维生素C1支静滴,连用3~5d作为辅助治疗。
7 预防
7.1 注射疫苗是本病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疾病预防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 种猪 疾病 种类 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210-01
一、种猪疾病的种类特征及其防御措施
1.种猪肢蹄病
肢蹄病最主要的特征是会使种猪的关节发生肿大,会使猪脚破裂,严重的时候会致使种猪不能站立。对于种猪肢蹄病主要的防御措施有几种:(1)要保持种猪生活环境的清洁与干爽;(2)减少对种猪的刺激与惊吓,尽量减少种猪的打斗;(3)保持圈舍不要有尖锐物,做好种猪的消毒工作。针对种猪肢蹄病的治疗方法有两种:第一,10 mL安痛定,加10-20mL复方磺胺;第二,10 mL安痛定,加160-320万单位肌注的青霉素,再加10mL地塞米松。
2.种猪的消化系统疾病
种猪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以及出血性肠炎三种。其中病毒性腹泻的症状为:种猪的粪便如同水一样漏出,严重者直接喷出。粪便的颜色为黄绿色或者青绿色,种猪食欲不振,出现消瘦的症状。病毒性腹泻的防御方法同样要保持圈舍的干净与干爽,充足的阳光照射,做好消毒工作。不要喂食种猪霉变的饲料以及乱喂东西。药物治疗多用些防止脱水以及防止继发感染的药物。可以全群投药,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米糠等。种猪细菌性腹泻又叫做下痢,这种病的特征是种猪的粪便不会出现水状,而是稀糊状,影响种猪的生长并且能够引发其他疾病。下痢的治疗可以全群投药也可以个体治疗。防御措施要做到以上防御措施的同时还要保持种猪饮水的清洁。种猪出血性肠炎的症状为种猪拉稀,粪便中带有储出血现象,种猪的食欲不振。出血性肠炎的防御措施为:在种猪的饲料中添加150-200g/t料的痢菌净,也可以添加1000g/t料的土霉素。出血性肠炎治疗措施:将10-20mL的林可霉素,5-15mL的痢菌净,两种药物分开注射。
3.种猪的呼吸系统疾病
种猪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就是咳嗽、食欲减退、呼吸急促,同时伴有发烧,肺炎等症状。种猪的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主要分为饲养预防以及药物预防,饲养预防主要是指圈舍的通风良好,饲养者要做好御寒以及避暑的工作,保持种猪生活环境的良好。药物预防指的是将药物拌进饲料中达到预防的目的,主要用的药物有,北里霉素、土霉素、磺胺-6-甲氧、阿莫西林以及强力霉素等。
4.种猪链球菌病
种猪的链球菌病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种猪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型、种猪关节炎型以及种猪淋巴结脓肿型。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型的症状是种猪出现突然倒地,体温升高,种猪的四肢出现游泳状,口吐白沫。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型的预防药物可以选择强力霉素、增效磺胺-5-甲氧嘧啶等。种猪关节炎型的症状与肢蹄病比较相似,种猪的关节出现肿大以及破脚的现象。预防药物与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型的预防药物一样,治疗的方式为10mL安痛定,加160-480万青霉素;或者10-20mL复方磺胺。种猪的淋巴结脓肿型症状为种猪的下颌淋巴出现红肿或者脓包。最简单的治疗方式是将其切开,将脓水排出,用药物进行清洗。预防措施可以采用以上药物进行预防。
5.种猪皮肤病
种猪的皮肤病主要是猪疥螨病,这种病的症状是种猪皮肤局部会出现结节,结节的一般大小为黄豆大小,发病的时候比较痒,种猪会在角落里或者栏杆处摩擦蹭痒,严重的种猪会出现消瘦或者皮毛松乱的症状。较好的预防措施是保持圈舍的清洁干爽,要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治疗猪疥螨病可以在种猪身上喷洒配制好的高锰酸钾溶液或者敌百虫溶液,如果种猪出现了全身感染,就肌注青霉素160-320ml,加上5-10mL地塞米松.
二、浙江省永康市种猪养殖现状
目前浙江省永康市种猪的养殖在发展的同时出现很多问题,首先,在基层的人员,尤其是在进行种猪疾病诊断的专业人员特别少,专业临床兽医较少,这样就很难满足种猪养殖场或者个人养殖场的需求与需要。其次,专业人士对种猪疾病的诊断并不及时,经常延误病情,造成了种猪疾病的传染与扩散。针对这些问题与存在的弊端,有必要增强养殖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种猪疾病的防治方法。
三、猪的检疫检验方法
1.宰前检疫
1.1群体的检疫。通常采用“动态、静态、饮食状态”的观察,对猪群体健康状况进行初步的评价,对呈现异举的猪及时标识隔离,以进一步检查。
1.2个体的检疫。通过体温的检测视诊、触诊,必要时辅以叩诊、听诊等方法,对群体检疫时隔离出的异举状态生猪做详细检查,初步判定其是否有病。
2.宰后检验
2.1宰后检验基本要求
2.1.1为了迅速、准确地检验胴体和内脏,不遗漏应检部位、项目,必须遵循一定的检疫程序和顺序。
2.1.2为保证肉的卫生质量和商品价值,只能在一定部位剖检,刀口要深浅适度。
2.1.3切开脏器或病损部位时,要防止病变材料污染产品、场地、设备、器材和检验人员等。
2.1.4对受检淋巴结,应纵向切开,尽量暴露较大切面。
2.2宰后检验程序及目的
2.2.1头部检验
检查炭疽、结核、口蹄疫、囊虫等疫病为主。
2.1.2体表检验
一般仅限于对烫毛猪的检验,以检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疫病、皮肤病变等为主。主要观察体表和四肢。
2.1.3内脏检验
在开膛后进行,先检查胃、脾、肠、后检查心、肝、肺。以检验各种器官呈现的各种疫病病理变化为主,同时检查囊虫、细颈囊尾蚴、浆膜丝虫等寄生虫疫病。
2.1.4胴体检验
通过对肉体应检淋巴结、腰肌、肾脏的检查,对各种疫病、囊虫等进行检查。
2.1.5旋毛虫检验
猪开膛后采取横膈肌脚左右各一块肉样,按肉体编写同一号码,送做旋毛虫检验。检查时撕去肌膜,肉眼观察有无寄生虫存在,必要时可以从肉样上剪取24个小肉粒,压片用50~60倍显微镜镜检。主要检查旋毛虫、囊虫等疫病。
2.1.6复验
对胴体各部位进行一次全面复查,重点观察脊柱骨断面有否脓肿、出血病变,有害腺体是否摘净等,并对产品做出最终卫生详检。
2.1.7化验室检验
在感官检验无法得出确切判断情况下,微生物学、组织病理学、血清学、理化学检验等实验室检验方法是有效补充。尤其在炭疽的确诊上必不可少。对进行化验室检验的胴体、内脏等应标识,隔离清楚,单独存放,等确诊后再依有关规定处理。
四、结论
种猪疾病是影响养殖种猪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分析总结的种猪疾病类型以及防治措施和方法,对种猪日常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与特征进行观察,做好防御工作,针对发生的不同病情采取有力的措施,争取治疗的第一时间,真正做到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猪的检疫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着人们食用猪肉的安全问题,所以掌握一定的检验检疫方法是必要的,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对种猪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以及检疫检验方面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孟和吉力根. 近年猪疾病复杂的原因分析[J]. 吉林畜牧兽医. 2011(08).
疾病预防的意义范文6
关健词:鲟鱼 疫病防治 养殖技术
鲟鱼形体较大、寿命长,幼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遗传可塑性大,抗病能力强,较易人工驯化。鲟鱼全身是宝,其肉无肌间刺,食用率高,近年来鲟鱼人工养殖逐步兴起,鲟鱼养殖前景被水产业人士一致看好。
一、在静水中快速养成
1、池塘选择:池塘面积在1300米2左右,水深1.5-2米,以水库、江河、湖泊水做水源为好。水质要保证清新无污染,过排水方便,最好配备增氧机。池塘在放养之前1周左右使用生石灰进行清池消毒,注意不可使用漂白粉消毒,因为鲟鱼生长忌漂白粉。
2、苗种放养:静水快速养成一般要引进放养体长15厘米以上的苗种。每亩放养500-700尾,同时要搭配放养鲢、鳙鱼夏花4000尾左右。苗种放养之前要用3%食盐水浸泡20分钟。
3、饲料投喂:在池塘四周设置食台,依据鲟鱼尤其是它在夏天常常处于池塘最深处的特点,饲料台应设在不低于2米的深度,每亩设1-2处。投喂专用鲟鱼配合饲料,粗蛋白大于35%,白天投料3次(6时、13时、16时各1次),晚上23时投1次。饲料投喂应是鲟鱼体重的2.5%-4%。
4、日常管理:池塘应该经常换水,使水的透明度要大于40厘米。当池塘的水温升至28℃时,鱼就会停止摄食,在此期间必须要昼夜加大供给新鲜水,停止喂料。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
二、在流水中快速养成
1、建鱼池:流水养鲟池面积50-100米2,圆形、方形与长方形均可,要具有各种供水和排水系统。池顶设钢架大棚,可安装棚膜与遮网。水源要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溶解氧高,且以水温偏低为好。可选水库底涵水、地下涌泉水经过曝气后使用。
2、放鱼种:以每平方米放养体长15厘米以上的鲟鱼种30-40尾为宜,具体放养密度要视流水交换等条件而定,并随长随分池,逐步降低密度以便利于快长。
3、投鱼饵:流水快速养成饵料投喂鲟鱼专用配合料,要以沉性颗粒饵料为佳。饵料粒径要依据鱼个体大小而异,蛋白质要求含量高,保持在40%以上,并适当增加鱼油含量、添加维生素,以保持营养均衡。日投喂次数为4-6次,投饵率在3%左右。沿池壁四周来投饵,投饵时要降低水流量。
4、管理:流水养鲟水流量以在1-1.5小时内换掉一池水为宜。平常要注意水质、水温调控,确保高溶氧量。一般每周要排污清池2-3次,每次排污放水1/2左右,边清边排,池内污物排除力求彻底;夏季防高温,棚上架遮阳网,同时加大流水交换量,勤排污,确保水温在30℃以下;冬季池上要搭盖水产专用黑膜,保护池内不会受到霜冻,减少排污次数。
三、鲟鱼疾病防治
1、肠炎病
鲟鱼在养殖中常出现的鱼病主要有肠炎病,其症状为病鱼不摄食,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液体流出,肠壁充血,后段有大量黄色粘液,肠内无食物,如不能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使用痢特灵做药饵投喂,添加量为每公斤饵料加1g药。
2、水霉病
此病症状:主要发生在子幼鱼阶段,在幼鱼体表擦伤处可以看到灰白色棉毛絮状物,病鱼开始出现焦躁不安,随着病情加重会游动迟缓,食欲减退甚至最后停食,鱼体渐渐消瘦,最后瘦弱死亡。
病因:鱼体受伤或因水质不良而引起体表感染,滋生水霉。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水对养殖池进行清池可减少该病的发生。在捕捞、搬运、放养等操作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鱼体体表受伤;要保持养殖池水质清新;用1:1配比的食盐与小苏打混合溶液对操作后的鱼体来进行消毒,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每立方米水体中用2.0g五倍子煮汁淋洒或将抗菌素拌在饲料中投喂,药饵比为1:100,连喂3天,可以治疗该病。
3、肿嘴病
该病症状:病鱼口部四周充血、肿胀,不能活动,体表伴有水霉滋生,红肿。该病是由于鱼类摄入变质饲料而引发的细菌性鱼病。
防治方法:不投喂变质不净饲料,及时清除池中残饵,定期换注新水;发现病鱼后要及时捞出,防止其他鱼体再受感染,并马上换注新水。
4、车轮虫病
症状与病因:车轮虫为病原体,主要发生在养殖幼鲟的静水池塘。在鱼体和表鳃上大量车轮虫寄生,寄生处黏液增多,直接影响生长,造成鱼体衰弱,游动迟缓,肠无食,严重者会造成苗种大量死亡。
治疗方法:将病鱼用50g/L食盐水浸浴1小时左右,再转到流水池中来饲养,病情可以好转并可治愈。或用15%-25%浓度的福尔马林去除鲟苗鱼体和鳃耙上寄生的车轮虫。切忌使用硫酸铜。
5、氨氮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