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旅游市场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前旅游市场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前旅游市场分析

当前旅游市场分析范文1

经济型连锁酒店是伴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新式酒店形式,由于自身特性,主要是为顾客提供住宿和早餐服务,所以提供的服务有限,也被称之为有限服务酒店。经济型连锁酒店在国外发展起步较早,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趋于成熟,而我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其经济实惠的价格,受到大多工薪阶层的喜爱,但是由于酒店提供的服务较少,所以较之大型商务酒店而言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市场竞争中缺少足够的竞争优势,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基于此,如何能够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寻求合理对策,对经济型连锁酒店进行正确定位,对于推动经济型连锁酒店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促进作用。由此看来,加强经济型连锁酒店成长期市场地位研究尤为重要,有助于为后续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定位分析

尽管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仍然处于初级起步阶段,较之国外而言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由于我国自身国情,为经济型连锁酒店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尤其是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型连锁酒店带来了巨大的客源。正确认识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定位,选择合理的发展策略,推动经济型连锁酒店长远发展。

(一)我国旅游行业的市场分析

就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各个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旅游行业作为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受到两方面因素推动和促进,其一,经济快速增长,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们手中有了一定的闲置资金,其二,新劳动法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员工争取到了发更多的旅游休闲时间。基于上述两点因素的促进,我国旅游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大量人员参与到旅游中,其中包括学生、事业单位人员和退休人员,这些人员由于自身消费水平有限,所以在旅游期间会选择与自身经济水平相契合的酒店休息,经济型连锁酒店成槿嗣堑淖罴蜒瘢酒店客源变得愈加广阔。

(二)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从出入境旅游市场角度来看,很多前往中国旅游的游客,由于自身对于中国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不了解,所以多数游客是根据自身的生活习惯和经济条件,选择更加经济实惠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出境旅游的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期间,自身经济条件较为优越,但是考虑到后续的活动,所以多数游客也会选择经济型连锁酒店。基于此,我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逐渐从国内市场拓展到国外,在国外游玩的游客看到中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会产生由衷的自豪和亲切感,将其作为首选休息场所。

二、经济型连锁酒店在成长期的市场地位

(一)明确自身市场定位

通过对当前我国旅游市场分析,不难看出,我国旅游市场保持着匀速增长的态势,很多带有商业目的的考察团,在外出住宿选择中同样会倾向于经济型连锁酒店,这就为我国的旅游市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客源都将成为经济型连锁酒店的主要客源。与此同时,经济型连锁酒店无论是自身的基础设施、服务还是整体规模上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这就为经济型连锁酒店长远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内部生长环境。此外,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和个人将目光投入到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上,大量经济型连锁酒店纷纷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酒店市场的内部竞争,但同时也成为推动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发展的不竭动力支持。基于此,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经济型连锁酒店应该明确自身市场位置,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合理解决对策,有针对性制定经营发展战略。

(二)了解需求主体,突出产品和服务差异性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经济型连锁酒店应该深入分析和了解市场需求主体,为消费者营造良好的环境,寻求产品差异性,提升服务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酒店产品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内部角度,根据经济型连锁酒店特色,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仅仅局限在住宿和早餐方面,在这些简单服务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多样化的服务,突出服务特色,以此来赢得更多的消费者选择。诸如,我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中较为出名的“7天”经济型连锁酒店,针对此类方面就彰显出了酒店特色,除了提供住宿和早餐同时,还未顾客提供了免费的wifi,顾客如果有快递可以提供会接收和发送服务,尽管是一项小小的服务,但是员工的工作量将大大增加,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去“7天”住宿,这种差异性特色的营造,是酒店服务质量的提升。

其二,外部角度,国内很多发展较为快速的经济型连锁酒店,诸如“如家”、“锦江之星”以及“城市快捷”经济型连锁酒店等,在外部形象和企业形象上实现统一,每家经济型连锁酒店需要进行统一装修,服务语言也变得愈加规范,可以带给消费者一种有别于其他酒店的差异特色,印象更为深刻、强烈,对酒店市场定位起到积极作用。

三、结语

当前旅游市场分析范文2

【关键词】高校 学生旅游 市场营销 策略

由于中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尤其是在二胎政策放开前的独生子女较多,学生的基本条件相对较好;另一方面,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创业、兼职等,也为其增加了经济来源;尤其是在社会开放性越来越大、活动范围不断拓展的情况下,高校学生敢于尝试新事物与体验生活,并想透过旅游开阔眼界等,所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高校学生旅游消费群体;高校扩招政策也在推动高等教育的同时,更是拉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因此,应该针对目前高校旅游市场的新特点,分析更为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高校学生旅游需求简述

高校学生的旅游动机主要是自我实现、满足偏好、半价优惠、交友、减轻学生压力、体验时尚等;大多学生主要依靠校园活动、旅行社宣传、网络、朋友组织完成获得信息,设定旅游目标;从行程方面看,多以节假日居多。目前的市场已经有诸多企业进入,但主要是处于不完善的阶段,从旅游产业与市场细分来看,还需要利用产品设计、时尚信息获取、学生心理研究、营销手段等来共同促进其发展。

二、目标市场分析

首先,在目标市场透视方面,应该抓住家庭背景、性别、年级、不同年代学生的总体倾向、文化积淀等基本信息;在这方面,可以利用现在的大数据方法,进行信息收集、旅游消费范围、消费水平、网络调查或问卷调查来实现。

其次,应该以学生作为中心,分析其心理构成要素,比如受到旅行社、文化因素、偏好、性格、心理成熟程度、交往范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小。

第三,对该市场的发展现状要进行明确的认知,具体来说,该市场已经从初级的阶段发展到了过渡阶段,即是说目前的市场正处于各个企业“大显伸手”,进行产业化转型、资源整合、与创新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

比如,从我国高校学生旅游市场发展优势来看,潜力大、规模有待拓展、消费特征正在突显;而知识产权意识也在不断加强,高校学生群体更新快;但高校-旅行社间的关联度大,并未发挥出应有的市场价值;尤其是学生的认真劲、满意度等还有待旅游消费产品供应方在各方面的完善来树立口碑;关键是体验消费前景无限,正在逐渐的被学生群体所认可,所以,优势显著,有极大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应该认识到作为学生群体的固有限因素,如消费能力、价格接受程度、挑剔性等;因此,劣势也依旧顽固,所以,对于各大想切此高校学生旅游市场这份“大蛋糕”的企业而言,品质化、多元化、创新性是其必走路径。

三、营销策略

首先,根据对目标市场实事求是的透视,应该认识到营销策略作为学生旅游项目开发的产业化的必要性;也就是说,要将针对高校学生群体的旅游市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化的分析,通过运用工业发展路径方面的产业化思路,形成一个闭环经济,从而让营销这一环节获得更多的功能性体现,即要通过产品设计、价格、品质、高质量服务、多元与创新来增加营销的“底气”,吸引到学生的眼球,以整体性来提升部分资源整合与开发能力,进一步创造新的需求,让学生反过来更愿意去旅游。另一方面,体验式消费已经渐渐透过工业品市场向着旅游市场迁移,而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式消费,因此,认识到此点非常重要。营销策略的计划部署,需要坚持从其根本要素出发,结合当前消费者行为倾向,并利用这一点来达到营销的目标。

其次,营销手段多样化;具体而言,需要采用诸如拉网式策略,将网络营销、人员促销、销售促进等进行综合应用;比如,建立会员制度与积分制度,进行价格优惠;引入学生、学生组织进行团体、个人促销;将工业品中的分销模式与渠道销售方法合理的引入到高校学生旅游市场;最重要的是网络营销,即需要通过电脑、手机两大途径,结合学生上网习惯,更为创新的去建立新的门户网站与网页,通过个人订购、团购等实现营销;另一个就是借助网络、微信等社交平台,可以建立起数据库,不断的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完成预测,更好的为项目开发、产品设计等提供可靠依据。

第三,服务意识要强,服务要求全面、及时;比如,预定快捷、便利,信息完整,产品组合灵活,互动性强,能够实现信息反馈与及时处理,做到善始善终。在导游方面,应该针对大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来制定细致的培训计划,让导游能够在知识方面、组织能力方面、亲和力方面、交往能力、融入能力方面全面提升,以满足市场细分的各项基础。

第四,针对高校学生旅游市场营销方面的策略,需要更多的因素融入,因为大学生这个群体,主要体现在人生的理想-现实磨合期,有一半出于理想,有一半来自现实;所以,真正要做好这个市场,就需要一些营销的艺术性、有需要在营销中做出实际的优惠;进一步讲,这个市场的开发,需要旅游企业走出俗套,不断创新,稳扎稳打,将地基打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具体来说,应该将营销提升到另一个层次,充分调动起“学生”这个要素,如通过举办创意大赛、网络征求旅游产品创意等具体活动,让学生在旅游前就参与到其中,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分析,既有利于市场开发,又可以更好的价低营销成本,获得多方面的利益。

四、结束语

当前旅游市场分析范文3

2008年延川蛇曲公园虽然正式开园,但作为一个新生的以地质科普为主题的公园,2012年延川蛇曲公园接待的游客人数不到10万,旅游收人仅有300万,相对于省内较成熟的其它地质公园,如翠华山、金丝峡等,其游客人数与旅游收人相差悬殊。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公园缺乏基于客源市场分析之上的营销战略。为此,本文针对延川蛇曲公园这一问题,将客源市场进行分阶段、分步骤、分客群地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30280

1当前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1.1国外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旅游业是21世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并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10年世界出境游规模已超过10亿人次,且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旅游形式。传统观光旅游已让位于休憩旅游,散客旅游将逐渐多于团体旅游。而突出主题化旅游特色(含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深层次文化特色),强调个性化服务也会逐渐强,同时,短线旅游、自助旅游与包价旅游更加兴旺发达,各国间的经济联系会更加紧密。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进程逐渐加速,提前退休、五天工作日以及节日长假等的出现,使更多的中老年人加人到旅游队伍中来。同时,世界范围内城市化程度的加快,也使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城市的厌倦,对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旅游日益向往。因此,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也成为现代旅游的标志,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拥抱自然”的心情更加强烈。据有关专家预测,2020年全世界将有35亿人次参与旅游,且规模仍在扩大〔4]621。

1.2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从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亚洲新兴经济体及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旅游设施等的不断提高,使传统的欧美旅游市场逐渐转向以亚洲及中国市场,这为中国旅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5]37,到2020年,中国还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国,旅游规模可能达到so亿人次,平均出游率也将突破200%的比率,在旅游日趋全球化与大众化的背景下,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大增是必然的〔6](113)。而中国旅游也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国内旅游市场持续扩大。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力日益强大,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不可预见性支出将会日趋减少,同时,城镇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渴望自然的欲望日益增强,这些都会成为旅游市场雄厚的客源基础。另外,随着国家发展政策向农村不断的倾斜,农村经济也会得到大力发展,农村人口的出游能力也将逐步提高,旅游消费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

(2)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已形成近距离出游的基本市场。目前我国中西部中小城市近距离出游已成为中西部地区一些旅游目的地的一级市场。尽管这些市场消费水平不高,出游距离短,但由于其规模大、人数多,所以也能够有力地推动中西部一批新兴旅游地的出现,这对中西部旅游市场的形成和稳定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3)国内旅游以中近程为主。随着国家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措施的出台,国内已出现了新的旅游,其中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就是节假日旅游,包括一日游及多日游,而多日游中的近程(在外停留1一3夜)旅游者占50%以上,中程旅游(4-7夜)占不到30%,远程旅游(8夜以上)占巧%左右。

(4)休闲度假及专项旅游市场发展迅速。近年来,红色旅游、传统文化及教育体验型等旅游形式层出不穷,如民风民俗、休闲度假以及各种文化体验等发展迅速,生态旅游及其他特种旅游,如体育旅游也逐渐兴起。

2延川蛇曲公园旅游市场现状及问题

2.1延川蛇曲公园旅游市场现状

延川蛇曲公园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属于我国第二阶地的中部,东进可到第三级阶地,西出可达第一级阶地,是联系中国东西部的纽带。延川蛇曲公园以自己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对三大客源市场(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市场)充满着巨大的吸引力,也是西进的必经之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不7]6。但自2005年延川蛇曲公园营业以来,历年旅游人数都未超过8万人次,截至2013年末,延川蛇曲公园仅接待游客11.18万人次,旅游收人仅为306万,且以省内中、短途游客为主,占游客总数的90%,其客源多来自延安市、榆林市和西安市。游客主要以大学生、教师、公务员、科研工作者、企业白领等高文化层次游客为主。

2.2延川蛇曲公园旅游市场的问题

延川蛇曲公园开园以来,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相比其它同期开园的地质公园(如,壶口瀑布、翠华山地质公园)差距明显,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客源结构不合理。延川蛇曲公园客源主要是以西安、延安为主的中短途客源,客群以中、高文化层次为主,普通游客所占比率较小,这是延川蛇曲公园公园整体旅游人次较少的主要原因。

(2)游客人均花费低。游客主要以一日游为主,停留时间平均2}4个小时,过夜游客所占比率较低,因而旅游收人也较少。究其原因,一是延川蛇曲公园公园缺乏科学的客源市场分析方法,同时缺乏明确的客源市场发展规划,没能有步骤、有阶段地开发目标市场;二是缺乏营销投人与营销战略,没有针对主要目标市场进行相应的营销活动,也没有制定较为可行的营销战略;三是延川蛇曲公园公园的旅游产品单一,主要以“逛逛”为主,没有互动体验式的旅游项目,同时也不注意与其它著名景区合作,打造新的旅游线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3延川蛇曲公园客源市场目标定位

由于延川蛇曲公园园区内的旅游线路未安排任何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如架立索道、电缆车等),景区基本是以黄河漂流环线为主,这虽然在增加登山难度和艰难性的同时也对广大旅游者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和吸引力,但在客源结构上则略显单一。因此延川蛇曲公园客源市场不仅要定位于普通中青年游客和特种游客(两者比例约为5:2),还应吸引一些其他游客。

根据我国2013年城镇居民出游动机统计,观光游占39.9%;探亲访友占26.3%;休闲度假占16.8%;其它(商务、科考等)占17%。因此,针对延川蛇曲公园的特点来讲,应该重点开发带有鲜明生态旅游特征的观光旅游和特种旅游(专题旅游)两个客源市场,并适当关注科学考查,野营探险旅游的客源市场[97s}1。

对于客源的区域定位来讲,应以周边市场为依托,凭借延安、榆林、铜川、渭南、临汾、侯马、运城、永济及陕西北部旅游的串线组合优势,不断开拓晋中、太原、西安旅游市场,还应积极开拓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为主的华北市场,以及以上海为主的华东市场及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主的华南市场〔‘剑”。同时,充分利用园区的资源优势,进行科考、摄影、写生等专门旅游市场的开发。除了采取以上措施外,延川蛇曲公园还应以区域划分不同的客源市场。

3.1一级客源市场

陕西北部、晋南市场。该市场以陕西延安、榆林、铜川、西安、渭南、宝鸡,山西临汾、晋中、运城、晋城、长治、太原、离石等地市为主。主要包括以上范围内的城镇居民及来该地区观光、学习、考察、参加会议及公务活动的人员,这部分游客占游客总数的75。在这一市场中,延安、榆林、铜Jll、西安同属陕西省,因其内部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人员交流也较频繁,交通条件相对便利,如包西铁路、神朔铁路、太中银铁路、西延高速公路、延靖高速公路、延志吴高速、榆神高速公路、210国道、307国道、309国道等把该地区与周边城市已经联成一片,这一市场应成为延川蛇曲公园近期内大力开拓的重点。另外,由于延川蛇曲公园位于山、陕交界,开发邻近的临汾、晋中、运城、晋城、离石、长治、太原等山西市场也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比如通过与西安、太原及本地旅行社的合作,将延川蛇曲公园与周边著名景区或特色景区联合起来开发新产品,形成聚集效应,吸引更多游客。为此,首先可与著名的宜川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联合起来开发以地质科普探险为概念的短线旅游产品。其次可考虑加人已经成熟的黄帝陵、延安红色革命根据地、黄河壶口瀑布的陕西北线旅游产品,形成3}4天的中线旅游产品。最后随着延川黄河大桥的建成开通,晋陕之间的联系更为方便,可与邻近的山西运城、临沂合作开发1一2天的跨省短线旅游产品,并可考虑与运城合作开发盐湖景区、永济的鹤雀楼、普救寺、黄河铁牛、西候遗址、永乐宫、解州关帝庙或临汾的广胜寺、尧庙、尧陵、寺头遗址、陶寺遗址、丁村遗址、丁村民宅等,形成丰富多彩的跨省短线旅游产品。

3.2二级客源市场

晋北一蒙南地区的市场。该市场主要包括大同、朔州、呼和浩特、包头及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为主的华北市场;以兰州、银川为主的西北市场;以郑州、武汉、长沙为主的华中市场;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主的华东市场及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华南市场。另外,随着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收人水平及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出游率也会随之增加,这也将是延川蛇曲公园潜在的重要客源市场。以北京、天津为主的华北市场离延川蛇曲公园相对较近,目前这一地区的客源量约占该园游客的10%一15%左右,是需要重点开拓的市场。

3.3三级客源市场

国内其他地区及来自西安、郑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地的部分海外客源市场是延川蛇曲公园的三级客源市场[II]36。这部分游客相当一部分都是进行科学考察、文化考察、探险及其它专题性旅游,他们约占游客总数的10%左右,这部分游客虽然数量较少,但要求相对较高,有利于提高和改善地区服务质量和设施水平。因此,延川蛇曲公园在充分开发一、二级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应该继续开拓三级市场。根据以上分析,延川蛇曲公园客源市场的开发顺序应为:

(1)近期开发重点为陕西北部的延安、榆林;陕西中部的西安、铜川、渭南;陕西西部的咸阳宝鸡等以及山西太原、临汾、晋中、运城、离石、长治等地区[‘2了”,;

(2)中期着力开拓京津冀与晋北—蒙南市场,同时与西北、华北地区旅行社联手重点开拓华北、西北市场;并做好华东、华中、华南市场开发的准备工作;

(3)远期开拓华东与华南市场,并积极开拓国内其他地区市场。

4营销策略

(1)联合营销策略。近年来,随着陕北旅游业开发力度和宣传力度的加大,陕北旅游迅速升温,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大夏统万城、红石峡、佳县白云山、神木红碱淖已成为全国旅游观光的热点。另外,延川蛇曲公园与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及晋商文化旅游区(庄园文化)相距不远、南临宜川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东邻尧都临汾,西邻红色旅游—延安及历史名城西安,完全可以利用周邻知名景区已形成的市场影响力,努力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发出自己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并与这些成熟景区合作,打造新的旅游线路,同时广泛参与旅游交易会,在同一目的地开展联合营销策略。

(2)推广生态旅游概念。近年来,随着人们回归自然、保护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已成为新的时尚,国内观光旅游由历史文化胜地逐渐转向自然风光,传统旅游地转向新开发旅游地,而陕西率先提出的发展生态旅游、健康旅游和安全旅游的目标,无疑会对延川蛇曲公园的生态旅游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使来此旅游的广大游客不仅能领略“五千年文明自陕西”中的深厚文化底蕴,也能领略到陕西壮丽的自然美、生态美及黄土高原的雄浑美。由此,延川蛇曲公园也能在国内一流旅游资源的支撑下,成为今后旅游客源流大军的新宠[a}Los。

(3)设立地质公园旅游形象店。目前,我国地质公园主要依靠整体形象宣传,这对延川蛇曲公园来讲,只是简单地传播了一个科学概念。对此,延川蛇曲公园可以将旅游形象店这种营销模式与地质公园联系起来,在公园主要的目的是客源地设立地质公园旅游形象店。地质公园旅游形象店主要承担地质公园的宣传、咨询、报名、旅游预定等职责,并经营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活动,还可根据地质公园自身情况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产品。除此之外,进人地质公园形象店的游客要能阅览公园的宣传资料、观看公园形象宣传片与地质科普教育片、了解公园的科普知识与出游信息,体验公园独特的地质遗迹,以带动人们探索大自然奥秘、了解地理知识的意愿。

(4)扩大宣传渠道。延川蛇曲公园要重视景区信息传播,包括在主要客源城市投放大型广告牌、灯箱广告、车体广告或在CCTV等主流媒体投放宣传片,或采用官方网站、博客、微博等新媒体信息及宣传公园活动。除此之外,公园还可在景区发放科普宣传单、导游手册、画册、音像制品等科普宣传品,多层级、多角度地宣传地质公园,以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

5结语

当前旅游市场分析范文4

摘要:整合营销传播理论适应了现代营销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指导市场营销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旅游业与旅游市场需求有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旅游整合营销体系不仅包括营销“传播”,而应包含更广泛的内容,至少包括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组织整合、旅游行业部门优化整合、旅游产品开发整合、旅游品牌形象整合与旅游营销区域整合等。

关键词:市场营销;整合营销传播;旅游整合营销;内容

一、市场营销观念转变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核心思想

20世纪50年代杰罗姆·麦卡锡提出的营销组合(4Ps)理论奠定了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框架,此后,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基本上是在不断传播、充实与完善这一思想体系。随着市场竞争的愈益激烈,科学技术尤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日益突出,刺激了企业营销实践的不断创新,拓展了传统营销理论的内涵,并取得突破。由美国唐·E·舒尔兹教授于1993年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简称IMC),被认为是市场营销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重大发展。目前,对整合营销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全美广告业协会的定义有较广泛的代表性:“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强调整合所带来的附加价值的营销传播理念,这种理念强调通过评价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等传播方式的战略运用,并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完美的整合,从而最终提供明确的、一致的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IMC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由4Ps转向4Cs。IMC认为传统营销的4Ps理论是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在当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环境里,企业要暂时忘掉自己制造的产品,充分重视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Consumerwantsandneeds);暂时忘掉定价策略,深入了解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求所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暂时忘记产品的分销策略,系统地研究如何使消费者在购买、使用产品时更方便(Convenience);暂时忘掉企业的促销策略,考虑如何与消费者进行多层次的双向沟通(Communication)。(2)从由内向外的营销模式转向由外向内的模式。传统的营销模式是企业根据自己制造的产品,确定一定的利润目标,寻找合适的销售渠道,向消费者进行促销说服,即采用“消费者请注意”的自内向外的模式。整合营销传播则相反,企业系统地研究消费者,分析他们的购买行为,与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以此为基础整合企业的信息传播渠道,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即采用“请注意消费者”的由外向内的模式。(3)从一般的促销宣传转向控制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在传统营销中,企业希望通过大量的信息传递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但在现代社会里,消费者的素质不断提高,对信息选择的自主意识增强,信息的冲击效应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减弱或者并不持久。IMC认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有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对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行管理。企业通过不同的传播通道,将有关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并设法求得消费者的反馈,建立消费者数据库,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对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和传播,达到控制消费者购买心理变化过程的目的。

二、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与整合营销理论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自身的不断成熟,旅游市场由于不同类型需求的出现而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非大规模化”,因而被自然分割成了多样化的微观细分市场,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以其为背景的旅游者消费意识的转化、成熟度的提高,更加剧了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这种变化迫使旅游目的地开始关注需求的差异性,通过提供多样化旅游产品来针对性地满足日趋复杂多变的旅游需求。而在这种营销战略变革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个问题,旅游目的地为了将众多的旅游产品推销给旅游者,在媒体传播过程中往往选取了过多的诉求点,因而不能使旅游产品在旅游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产生品牌形象效应,创造更多的附加值。从这个角度上说,如何将这些旅游产品有效地整合起来,通过一致的媒介诉求点使其形成广为人知的旅游形象,从而形成巨大的吸引招徕力量就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传统的4Ps营销理论过多的强调由内而外的营销模式,只是一味地寻找自己需要的旅游者,而不去了解旅游者到底需要什么,这显然是与信息社会中旅游者个性化的需求是相矛盾的,当然也不能解决旅游地的品牌形象问题。IMC理论为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旅游产品空间位置的不可移动性与所有权的不可转移性,决定了旅游营销的特殊重要性。将IMC理论应用到旅游业中,则要求旅游目的地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重组目的地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旅游者的双向沟通,更有效地达到旅游地形象传播和产品营销的目的。其核心思想是对旅游者的客户关系管理,强调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要求旅游目的地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从各自不同角度与顾客沟通时有统一的口径、统一的品牌个性、统一的顾客利益点和统一的销售创意,形成集中的旅游形象冲击力,及时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系统的旅游者信息反馈,进而动态性调整促销策略。IMC理论在1997年前后开始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大型企业得到结合中国市场实际的应用,并逐渐渗透到旅游营销研究与实践中,但由于该理论本身发展的时间不长,应用于旅游营销实践的内容与方法等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不断的探索。

三、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内容分析

旅游业与旅游市场需求有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旅游整合营销不仅包括营销“传播”,而且是多种营销传播工具的简单叠加或者是集合运用,应包含更广泛的内容。

(一)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组织整合

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的产品是具有公共性质的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重大旅游节事活动以及代表性旅游景区等,受益群体具有广泛性和边界模糊性。目前,我国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活动主要由政府部门承担,营销主体单一,公共投入不足、营销效益低下等现象相当普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旅游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组织必然出现由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如旅游行业协会)以及国际组织(或区域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整合趋势。因此,必须辨析各主体的自身优势,重新确定政府在多主体系统中的地位以及职能变化,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整合各营销主体的优势,协同开展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活动。写作秘书

(二)旅游行业部门优化整合

旅游业是具有高度关联性和综合性的产业,包括旅游餐饮住宿业、旅游交通业、旅行社业、旅游景区经营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等众多行业部门,它们围绕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从而获利的目标运行,存在着分工、合作的互补关系。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同时,旅游目的地政府应通过有效的政策与制度安排,调控、整合旅游各行业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以提高旅游业整体经济效益。要整合区域生产要素与企业资源,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化、中型旅游企业连锁化、小型旅游企业专业化与网络化的企业发展模式,解决我国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等问题,积极推进旅游企业的合作与优化整合。

(三)旅游产品开发整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者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不断增加,旅游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层次化与复杂化。为了有效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发展变化的趋势,形成或保持旅游目的地旅游主题与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应重新认识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明确区域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与不足,科学甄别、筛选主打(拳头)旅游产品,加强旅游产品开发类型、功能定位与层次结构的整合,调控、整合地区间的旅游项目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与恶性市场竞争。

(四)旅游品牌形象整合

以统一的旅游营销诉求点,培育统一的区域旅游品牌形象,构建由品牌塑造、包装、传播与管理构成的旅游品牌形象整合体系,取代单纯的旅游产品促销行为,获取最佳、高效的旅游营销传播影响力。旅游品牌塑造要以资源与市场分析为依据,通过旅游形象定位、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来实现。旅游品牌包装的主要手段是设计、导入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等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旅游品牌形象传播的方法主要包括营销与消费过程控制和各类旅游营销方式、手段与媒体整合。旅游品牌管理的主要方式是构建目标市场游客关系数据库,实现与旅游者的反馈式沟通,调整、控制旅游整合营销传播过程。

(五)旅游营销区域一体化整合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地区间的旅游竞争日趋激烈。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整合,适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应以发展共谋、资源共享、线路对接、市场互动、客源互送、效益共赢为目标,打破行政区经济格局,在一定区域空间范围内(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整合各类旅游经济要素,促进相关地区间旅游营销的分工与合作,追求资源整合、旅游市场“蛋糕”做大后的区域旅游板块整体利益最大化,促进区域内部旅游业有序、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E.舒尔茨,菲利普.J.凯奇.全球整合营销传播[M].何西军,译.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

[2]HuttonJG.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andtheevolutionofmarketingthought[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1996,37(3).

[3]DonE.Schultz.MarketingCommunicationPlanninginaConvergingMarketplace[J].JournalofIntegratedCommunications,2002(2).

[4]KJMacKay,DRFesenmaier.PictorialElementofDestinationinImageFormation[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7,24(3).

当前旅游市场分析范文5

关键词:残疾人 旅游需求 导游服务模式

引言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时都把残疾人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市场加以对待,特别是美、英、德、日本、中国香港、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较早开展了残疾人旅游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独立的残疾人旅游系统。对残疾人旅游需求及其实现的理论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研究主要定位于无障碍建筑设施和公共交通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学者开始把残疾人做为旅游主体进行研究,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研究内容已经深入涉及到了旅游主体的需求研究、为实现残疾人旅游需求的法律支持、信息供给、公众教育及培训研究上。我国对残疾人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在不多的关于残疾人旅游的学术研究中,大部分的研究均集中在经济、市场和无障碍设施方面,如徐晓薇的《旅行社残疾人旅游市场开发探析》、宫斐的《残疾人旅游障碍分析及其市场开发》等,但关于旅游者精神、行为及需求的实现问题却少有研究。2007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残疾人8300多万,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人群,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阶层。有关资料显示,由于具备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残疾人中非常愿意出游的人数达到62.9%,他们已成为旅游市场中新的消费群体。如果能够真正为残疾人排除旅游障碍,使他们顺利出游、满意出游,他们的生活质量无疑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旅游市场也将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研究和探讨残疾人的旅游需求和如何实现他们的需求对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旅游服务非常具有现实的意义和重大价值。有鉴于此,本论文试从实现残疾人旅游需求的角度出发,对残疾人导游服务模式展开初步研究。

一、残疾人的导游服务需求

1.残疾人基本旅游需求

旅游需求是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且有闲暇时间的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愿意按照一定的价格而购买某一旅游产品的数量。旅游需求的整体性、敏感性、多样性特征决定了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下的旅游消费者的旅游需求特征具有特殊性。残疾人由于受自身生理特征及心理因素等的影响,其旅游需求除了具备普通人旅游需求的共性外还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从物性需求来看,残疾人出游除对交通、住宿、景区设备等基础设施方面有最基本的要求外,更有对这些基础设备设施和环境的无障碍要求。

其次,从人性需求来看,残疾人和普通旅游者一样,具有对情感体验(如快乐、感伤、孤独、亲情、友情)、科学与智慧体验(如田园生活、科考、智力游戏等)、运动体验、商务体验的强烈需求,并且,正是因为残疾的原因,很多的残疾人在这方面的需求比普通人还更多、更强烈一些;

再次,从社会需求来看,残疾人是我们社会中一个较大的特殊群体,社会对于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能否满足是体现这个社会是否和谐和稳定的重要反映。

更为重要的是,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这个特殊群体给竞争异常激烈的旅游市场也带来了活力与生机。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算,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其中视力残疾者1233万人,听力残疾者2004万人,言语残疾者127万人,肢体残疾者2412万人,智力残疾者554万人,精神残疾者614万人,多重残疾者1352万人。但是,由于受本身残障及出游无障碍保障不够的影响,在我国八千多万的残疾人当中,出游的人数和次数都偏少,只有少部分有以探亲访友、公务或医疗健康为目的的短途出游的经历,且大部分的残疾旅游者的出游均在家人或亲友的陪同下完成,他们的旅游需求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与实现。随着残疾人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强,政府部门、旅游景区及旅游产品的经营商们都在为争夺这一市场努力。如,市政公共交通无障碍设施的普遍设立、无障碍旅游景区的出现、无障碍住宿接待设施的建设等等。

2.残疾人对导游服务的特殊要求

导游服务具有服务的直接性和特殊性,导游服务的好坏直接决定和影响游客的出游质量。目前,虽然我国残疾人旅游市场还比较弱小,大部分的残疾旅游者选择的是自行出游,但随着残疾人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强,旅行社为残疾人提供周到的接待服务将是他们实现旅游需求、提高旅游品质的最好选择。当然,由于残疾人旅游需求的特殊性,他们的出游对旅行社的的旅游接待服务特别是导游接待服务也提出了更多的情感要求、更高的专业要求、更复杂的体验要求等。

从情感要求来看,残疾人不希望别人在情感上把他们和普通人区分开来,他们希望导游人员能以平常心去对待他们,同时,残疾人由于受自身残疾因素的影响,情感比较丰富、敏感,要求导游服务人员善于观察、反应敏锐、处事老练灵活。

从专业要求来看,残疾人要求导游人员能用他们适应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各类服务。如,有语言和听力障碍的残疾人要求导游员会用手语与他们进行交流;肢体行动障碍的残疾人要求导游人员能带他们到最适合他们参观的景点参观甚至是能给予一定的背负帮助;视力残疾的旅游者会要求导游人员能用最形象的语言描述旅游景点并他们理解和感到满意。

从体验要求来看,残疾人的体验要求大多有别于普通人群,他们对视觉、听觉、触觉的体验要求非常复杂。如,视力残疾人一般听觉和触觉非常敏锐,导游人员在导游服务时就应该引导他们用听觉和触觉去感受。娱乐项目中安排听戏剧、音乐,给他们发放包含景点详细介绍的盲人有声读物等。

二、现有导游服务在残疾人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导游服务是指导游人员代表被委派的旅行社,接待或陪同游客旅行、游览,按照组团合同或约定的内容和标准向其提供的旅游接待服务。导游服务是旅游各项服务中最为重要的服务,是旅游服务质量高低的敏感标志,是各项旅游服务的联系纽带和中间桥梁,导游服务在旅游接待服务中居于主导地位。

为扩大旅游市场,我国各类组织、旅行社为更好地服务残疾人旅游,实现他们的旅游需求做过很多的努力和尝试。如2005年,我国第一家专门从事残疾人旅游服务的非赢利性机构――中康残疾人旅游俱乐部;2007年,中国残奥管理中心和中国旅行社总社共同合作开发了“灿奥旅游”项目,专为残疾人和老年等行动有障碍者提供专业的接待服务工作。2008年,重庆成立了专为残疾人服务的自强旅行社。重庆、昆明、广州、海南、绍兴等地都有旅行社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组织了残疾人旅行团,提供哑语导游、肢残人士旅游景点背负等服务。

虽然残疾人旅游市场在努力和尝试中得到了扩大,但我们的旅行社和其他组织者们在接待残疾人旅游的过程中都明显感觉到了压力,接待的过程甚至有些还出现不流畅的情况,和普通旅游者接待比较,接待服务残疾人旅游者存在很多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特别是我国旅行社现有的导游服务在为残疾人服务时存在很多缺陷,比较突出的有:

1.能服务残疾人旅游的导游人员严重不足甚至缺失。在我国按照导游语言的不同,导游服务人员分为中文导游和外文导游,几乎所有的导游人员皆为有声导游,在目前我国残疾人旅游市场以听力和言语残疾人为主的情况下,能服务残疾人旅游者的导游员寥寥无几。

2.导游服务内容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现有导游服务模式中,导游人员的服务内容主要是为旅游者(特别是团队旅游者)提供基本的讲解服务和生活服务,由于导游工作内容的庞大和复杂,导游人员特别是地方导游人员不可能对旅游者的所有需求都满足和照顾到。而由于残疾人在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存在障碍,其讲解服务和生活服务的内容需要更加的细致和有针对性,若按现有导游服务内容要求给残疾人提供导游服务则完全不能满足残疾人旅游对导游服务的需要。

3.导游服务流程不适用接待残疾旅游者。现有导游服务模式中的服务程序是按照普通旅游者的出游需求来设置的,服务的各环节由于有旅游者的配合基本能满足旅游者的出游需要,但残疾人旅游者由于自身障碍,需要在服务的全过程中有导游人员给予更多的关照和帮助。

4.导游服务质量较低,特别是缺乏对残疾人服务的相关专业知识。由于专业教育及服务精神等原因,在接待残疾旅游者时导游服务质量存在很多的问题。当前,我国具备导游接待专业知识的导游人员几乎都缺乏对残疾人的了解,不能很好地给残疾人提供特殊生活照料、特殊导游服务,如手语服务等;旅行社为接待残疾旅游者,目前比较多的是依靠那些残疾人志愿者和兼职残疾人导游,而这些残疾人志愿者和兼职残疾人导游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专业培训,在服务残疾旅游者时对接待流程的理解和掌控方面又存在很多问题,导游服务质量比较低,进而影响残疾旅游者的游兴。此外,由于精神方面的原因,一些导游或其他接待人员对服务残疾人旅游者存在畏难、厌烦等心理,导致服务质量出现问题。

三、残疾人导游服务质量提升路径

在已有的研究中我们知道,除去经济障碍及环境障碍的影响,内在障碍和交流障碍是残疾人实现旅游需要的重大妨K因素,而符合残疾人旅游需求的优质导游服务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排除这两类障碍,因此,基于对残疾人的旅游需求及导游服务存在的缺陷分析,笔者试提出构建满足残疾旅游者需求的导游服务质量提升路径:

1.改造现有导游服务流程

我国现有导游服务程序主要是针对普通旅游者而建立的,其流程相对短和简单,由于残疾旅游者的特殊旅游需求,这样的导游服务程序显然对残疾旅游者是不适合的。因此,必须对现有导游服务程序进行延伸和细化,对导游服务各环节提出更多细节要求。如,出游前,强化和要求导游接待人员与残疾旅游者进行有效的了解和深入的沟通,让导游人员和残疾旅游者在出游前便建立起良好的游关系,从而更好地减轻残疾旅游者出游的精神顾虑,和残疾旅游者一起为出游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残疾人出游排除障碍;旅游行程中,为残疾旅游者提供更为细致、周到、符合残疾人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服务,如景点背负、心理疏导等服务。改造后的导游服务流程(见图1):

2.扩充和丰富导游服务内容

在我国,普通导游服务一般将导游服务内容分为讲解服务和生活服务两大类,基本能满足普通旅游者出游的需要。但由于残疾旅游者在情感、专业和体验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我们应在人性关怀、情感抒发和提供更多专业服务手段等方面相应扩充和丰富导游服务内容。如,手语导游、贴身陪伴、残肢人士旅游景点背负、残疾人日常医务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3.加大残疾人导游培养、培训力度

目前国内为残疾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大多为没有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志愿者组成,为提高残疾人导游的数量和他们的服务质量,应该改革创新导游考试制度,允许和鼓励残疾人参加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残疾导游人员为残疾人旅游者服务,既能提供打动残疾人心扉的服务,使其在心理上更舒服,又能解决部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增加残疾人的经济收入,进而带动残疾人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社会导游服务机构及旅行社为适应残疾人旅游者的需要,从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态度、意识等方面加强对现有导游人员的专门培训,让健康的导游人员能更好地为残疾人旅游者提供优质导游服务。

4.打造专业导游服务团队、强化导游服务意识

较之普通旅游者,残疾旅游者更需要专业的导游接待服务和更好的导游服务意识,旅行社和社会导游服务机构应该与相关部门及专门机构合作,如与当地旅游局、残联、残疾人学校、残疾人志愿者合作,加强宣传与服务,吸收和培训一批专门导游人员,为残疾旅游者出游打造一支既具有旅游专业知识又能满足残疾人旅游需求的导游服务团队,改变很多旅行社缺乏手语导游不敢接待残疾人旅游者的困境,实现旅行社残疾人旅游市场的突破和扩张,在旅行社的服务和协助下,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出游的美好愿望。

5.加强与旅游院校和残疾人学校(或残联、残疾人志愿者)的教育合作,培养更多能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高级导游人员

构建残疾人旅游需要的导游服务模式还离不开旅游院校和残疾人学校的教育合作,为推动旅游院校学生和残疾人进入导游行业为残疾人旅游服务,旅游院校可以与残疾人学校共享教师资源,在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各方面进行创新合作。以笔者所在的南昌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早在2009年我们就与部分残疾人志愿者及相关学校合作,在旅游本、?瓶纬讨性錾枇耸钟锟纬蹋通过专门的教育与培训我们有一批学生已经能与残疾人进行交流,能基本胜任残疾人旅游时的导游工作。此外,我们还与残疾人学校教师合作,拟编写出相关手语导游教材。通过这样的教育合作,实现了江西旅游专业教育为残疾人旅游服务的突破。

四、结语

实现残疾人旅游需求的特殊意义笔者无需赘述,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当今中国,不论从何角度来看,能否让这一群体的旅游需求得到真正实现是旅游行业各部门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基于残疾人旅游需求的特殊性,构建新的导游服务模式是十分有意义且作用重大。在新的导游服务模式下,导游服务将会变得更加人性、更加周到、更加细致,残疾人的旅游需求能得到充分实现,旅游对于残疾旅游者和旅游接待部门来说都会变成一件真正美好和值得期待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梁左宜.残疾人服务与服务机构:从国外境外的现状与轨迹推论内地的发展方向与阶段性[J].残疾人工作者.2009.

[2]陈凯,王莹.残疾人旅游市场一和谐社会中不容忽视的旅游细分市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3]刘伏英.残疾人旅游消费需求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3).

[3]张建融.导游服务标准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浙江学刊.2008(4).残疾人旅游市场分析及策略研究.

[4]宫斐.残疾人旅游障碍分析及其市场开发[J].华侨大学学报,2007,(21)残疾人旅游障碍分析及其市场开发.

[5]陈杰,徐淑梅.残疾人游乐主题公园构建的意义与模式[J].现代企业文化,2008(8).

[6]许晓薇.旅行社残疾人旅游市场开发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

作者简介:

江小蓉(1976~ ),女,江西宜春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教育、旅游管理研究。

当前旅游市场分析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

一、电子商务营销: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产品营销的新模式

1863年,近代旅游业的先驱、英国著名旅行商托马斯•库克组织了瑞士乡村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这标志着乡村旅游正式诞生。从本质上来看,乡村旅游是一种以农业景观、农村环境、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村文化等为旅游要素的旅游活动,其体现了旅游者对大自然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很多国家将乡村旅游也成为“农业旅游”或“绿色旅游”。进入21世纪,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这在推动我国城镇发展的同时,也对城镇的资源与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这使得我国一些城镇居民开始向往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乡村旅游在我国也逐渐繁荣了起来。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2万余个乡村旅游基地,每年接待游客达到了3亿多次,乡村旅游创收超过400亿多元,其已经成为了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一环。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以及新媒体的冲击之下,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在营销方式上呈现出滞后的态势,如何创新乡村旅游产品的营销模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是旅游经营者借助互联网,将电脑技术、电子通信技术运用到乡村旅游产品营销过程的新型营销活动。在互联网时代,开展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顺应了旅游市场变化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网民在选择旅游消费对象时,更加偏向于通过网络的形式完成旅游产品查找、旅游路线、线路预定、门票预订等旅游消费活动。这就意味着旅游市场的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要求乡村旅游产品的营销顺势而为,积极依托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营销。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有助于拓展营销渠道,降低营销成本。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者很多都是中小企业或者农户,其资金实力并不强,因此并没有太多的资金投入到营销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但通过开展电子商务营销,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者可以在网上宣传和推广旅游产品,这扩大了乡村旅游产品信息的传播范围,进而就拓展了乡村旅游产品的营销渠道,无形中也降低了乡村旅游经营者的营销成本,有助于改变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者和经营者资金不足的窘境。由此可以看出,电子商务营销给乡村旅游产品的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是其可以积极尝试的营销新模式。

二、实践困境:互联网时代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面临的问题

从我国电子商务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实然状态来看,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面临着一些问题,而这正是我国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实践困境所在。

1.乡村电子商务营销环境不成熟。营销环境不成熟,是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一方面,对电子商务营销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互联网思维、电商思维大发展背景下,在很多农村地区,这些事物还是较为新鲜事物。许多乡村旅游景点的经营者多为本地居民,他们文化水平并不高,对电子商务营销缺少正确的认知,认为在网上开个淘宝店就是电子商务营销了,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他们在开展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的过程中,只是注重相关的网站建设,而并不注重网站后期的宣传、维护以及更新,这实际上不利于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营销优势。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不完善。在一些地处偏远的农村景点所在地,电信通讯基础设施不完善,互联网普及率并不高,乡村旅游经营者如果要进行电子商务营销,必须依靠自身的能力解决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而这对于资金实力本身较弱的乡村旅游经营者而言,显然是难以承受的。由此可以看出,乡村电子商务营销环境不成熟给乡村旅游产品的营销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乡村旅游经营者的产品营销理念只能停留在实体店平台思维上,乡村旅游产品电子营销发展较为缓慢。

2.乡村旅游产品质量有待提高,电子商务营销手段单一。在互联网没有兴起以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营销手段都是以传统广告媒体营销为主。当前,伴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在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方面已经开始。但是,整体来看,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电子商务营销手段单一,是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亟需突破的瓶颈之一。我国许多地方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方面,还停留在等客上门的层面上,而且许多乡村旅游产品都缺少文化内涵。许多经营者在该旅游产品电子营销方面都缺乏新意,只能照搬或照抄其他经营主体的现成模式,乡村旅游产品的营销路径极其狭窄,电子商务经营规模始终难以壮大,网上促销、预订的成功率也很低。

3.缺少专业电子商务营销人才。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电子商务营销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这就意味着乡村旅游产品的电子商务营销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而缺少专业的电子商务营销人才,正是影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的又一因素。在互联网逐步创新、政府大力支持“三农”的背景之下,互联网创业如今已进入爆发期,乡村旅游产品进行互联网电子商务营销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但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较大,人才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严重失衡,大量的人才流向城市,而很少有人愿意到农村就业。正是因为如此,一些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往往更加偏向于在城市就业,而不愿意扎根农村。正是这种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缺乏相应的人才,这直接阻碍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开发与经营。

三、策略选择:互联网时代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的思路

针对互联网时代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所面临的困境,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以从电子商务营销困境中突围。

1.改善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环境。在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环境的改善过程中,政府应扮演主要角色。一方面,政府必须健全乡村旅游营销法律规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政策和法规,如健全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服务赔偿、电子支付、消费者维权制度,改善乡村旅游电子营销法制环境。另一方面,政府应完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动旅游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政府应加强乡村通信、物流、包装加工产业链建设,搭建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平台,推动乡村旅游的全产业链发展,为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除此之外,针对乡村旅游产品经营者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应积极发挥财政、税收、金融政策的作用,通过减免税收、提供无息贷款等形式支持旅游企业参与电子商务营销,进而推动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企业与乡村的共同发展。

2.注重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创新营销方式。在加快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同时,乡村旅游经营者需要根据旅游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发掘地方乡村旅游资源,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现有乡村旅游产品进行精心包装,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整体品质,开发更多的个性化乡村旅游产品,进而优化乡村产品组合结构。除此之外,乡村旅游产品还必须创新营销方式。乡村旅游经营主体需要加强与旅行社、酒店、旅游中介等其他从业者的联系,根据自身业务内容和特点,主动出击,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尤其是要针对游客消费需求,进一步完善分销系统、在线消费系统、服务增值销售系统,建立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品牌,走网络化经营、规模经营之路。在此基础上,与电商、旅游中介加强合作,强化旅游产品主题营销,充分发挥搜索引擎营销在旅游产品营销中的作用,并加快SNS营销探索步伐,在此类平台上建立乡村旅游产品营销站点,定期向目标群体发送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信息,借助社交媒体提高网络营销的针对性与成功率,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的有效性。

3.积极培养乡村电子商务人才。人才是制约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的重要因素,要想解决此问题,一是政府应加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政策研究、制定和落实力度,出台和实施乡村电子商务优惠和扶持政策,鼓励新生代农民回乡创业,为乡村旅游经营群体注入新鲜血液。二是政府还需与职业教育部门积极展开合作,携手在乡村旅游地区启动“万人万村”电子商务培养计划,以电子商务系统运营、维护、数据建设、网上营销为主要内容进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训,为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三是地方政府还可以以“村”为单位,建立乡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乡村旅游产品交易中心,并在这两个“中心”设立相应的岗位,配备专门的电子商务人才,为乡村旅游经营者提供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策划、营销、管理建议,化解乡村旅游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的人才困境,带领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尽快走上产业化、规范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德林.咸宁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营销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

[2]罗晓彤.休闲经济下乡村旅游市场的开发与营销推广[J].农业经济,2016,08:143-144.

[3]董正秀,周晓平.苏南地区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10,12:1-4+28.

[4]樊雪梅,彭李科,尹义坤,彭肖宇.东北冬季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策略建议[J].中国市场,2011,0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