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创新意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提高创新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提高创新意识

如何提高创新意识范文1

关键词:新课改 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教师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同时,实现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伟大抱负。但是传统的教学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重视,甚至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对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在教学中大胆、积极尝试,努力发掘、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他们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基。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我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 积极践行高中数学新课改

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采取填鸭式教学,这种消极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

发展有着很大的不利影响,不能有效的帮助教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国教育部门希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与其他学科及自然科学的关系,为学生的实践打好基础,其次就是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教师推动学生可以快速有效的产生数学思维,构建起学生脑海中的数学体系,使得学生可以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心理上不在畏惧数学。最后还敦促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取得一定的优势,推动他们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二、 努力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一个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会更加的敏感,而且也有助于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设计制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比如,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讲一个和数学有关的小故事,而不是直入主题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就处于一个轻松的心情之中,然后教师再开始进行一节课的引导部分,让学生可以积极的进行听讲,便于他们接受知识,教师在讲知识点的时候要做到耐心,当学生提出质疑和其他解题方法的时候,教师不要出现情绪化,而要在鼓励学生的这种创新精神的同时对这种解题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师生关系也会越来越好,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有效吸收。

三、 让讲课因精妙的设计而精彩

高中的数学课本中知识点的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涉及的知识面较为丰富。学生

学习的时候会经常感觉到吃力,因此教师在轻松的氛围中讲课的时候,可以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选择讲课的地点实践教学,比如,学习空间几何体的时候,教师把学生带到课堂之外去,让学生实地的观察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找到其中隐含的知识,然后教师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思维,也有助于教师进行场景式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当讲解点、线、和平面之间关系的时候,教师发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小红旗,在操场上让学生扮演点,然后根据教师的口令变成线,操场本身就是一个平面,每一次变动队形之前教师都让学生把小旗插在地面上,学生一起上楼上进行观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的含义,推动学生有效的吸收知识,学生也会因为这种异于课堂的教育方式感到心情愉悦。这种教学的方式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之中,教师进行边教学边引导,可以帮助学生产生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快速有效的构建数学知识的模型。

四、 让知识在实践中被感知和升华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实践,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

力。首先,数学教学中涉及很多教具的使用,教师可以放弃以往学校给予的物品,带领学生进行现场制作,比如,制作一个圆形的物品进行教学,学生对于圆已经不陌生了,在制作的时候可以做到得心应手,这个过程中教师在积极的引导,这在接下来教师讲解圆的方程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有了一定的思想上的准备,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生活是最好的教师,因此教师讲解知识的时候要注重生活化教学,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可以了解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使得学生对于数学越来越熟悉,学习数学的时候他们可以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不仅有效的提升了数学教学的效率,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有机的与数学相关联。教师积极的鼓励学生数学生活化,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为了生活产生创新的意识。

除了设计新奇有效的教学方式之外,教师还要加以科学的教学方法相配合,比如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互相研究问题,学生之间就会互相补充思维上的空缺,有助于他们知识体系的构建,而且学生在一起学习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更加的有趣,有助于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加愿意探讨知识,从而带动学生产生更加完整的创新思维,推动他们更好的发展。其次教师要注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出更加具有开放性更加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促使学生产生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

结束语: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培养他们的能力,带动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可以更好的发展。而且我国教育越来越偏向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要做好有效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发展,使得学生可以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创新意识范文2

关键词创业创新创新意识

一、创新意识的价值定位

(一)创新意识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整个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人才的创造能力培养体系不完善,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创造性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仍然相距甚远。而事实上,高等教育的本旨却在于提供学生自由发挥自身特长,形成自身独特社会技能之教育,基于此,高等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便理应定位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考虑到中国当前本科教育已趋向于形成基本文化素养和培养基本职业技能的大众化教育,追求知识教育和知识的广博教育是当前本科教育的必然选择。由此决定了大学本科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对于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不占足够大的比重,在此情形下,大学生如何才能确保自身可以在每年数百万的应届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和知识精英?笔者认为,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即创造意识。倘若要求大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对大学教育基本培养目标的突破,那必然首先要求该学生具备较好的创造意识,可以实现在相对于中小学教育较具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大学教育环境下实现自身培养方向的确定和能力的发展。而通常认为,创造意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即创新意识。由此可见,创新意识对于大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创新意识在大学生创业中的重大价值

具体考察创新意识在大学生创业语境中的价值,我们可以发现,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意识起着重大的作用。

首先,创新意识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精神指南,它具有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的重要功能。正如任何事物必有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大学生能力也呈现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个方面。就创业角度来看,如果视创业本身是一个外在,那么,其内在即创新意识。

其次,创新意识是创业策略的重要指向之一。任何创业必然需要相应的策略指引。尤其是大学生的创业,由于其创业的目的不仅止于事业的成功,更具有锻炼自身能力的特殊定位,因此,其实现的过程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忽略的内容即创业策略。而任何创意的产生,必然仰赖于创新意识的存在。

再次,创新意识的有意识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必然产生的一个附带效果即大学生思维水平,比如发散性逻辑思维能力,跳跃式思维能力等等,都将获得提高。

另外,创新意识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当大学生通过自己的有意培养实现了自身的创新意识的提高之后,其必将基于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以及借助于新颖的点子而形成明确的创业意向,从而走上创业道路,因此,创新意识将是对大学生创业潜能的一种有意开发。

一言以蔽之,大学生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对于其自身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对于其创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在大学生创业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路径

(一)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精神路径

人类的认识从方向上来看,无非自觉和他觉两个角度。①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必须依赖于自觉意识的形成。事实上,如何形成对自己的创新观念、自己的创新实践、自己的创新心理的自觉自悟,是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只有促使大学生借助于自身已有的知识前设作为知识基础,形成良好的问题分析视角,并不断实现对自身认识的升华和突破,才能够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考察人类社会产生之初至今以来的社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人类从以生存为原动力的对衣食住行等最基本内容的创造,到今天对各类精神需要满足层次的创造,人类的创新无不依赖于人的需要为基本视角,因此,无论从创业实现成功创业的目标实现视角,还是创业者自身如何培养创业能力视角来看,需求的考察是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培养的精神路径的起点。

创新意识作为人的一种意识活动,诚如马克思所言,“意识起初只是对周围的可感知的环境的意识,,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②。因此,在考察需求的基础上,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必然导向对环境的深入考察。而毫无疑问,细致的环境考察并不能实现创新意识的真正内容,批判和怀疑才是变革的基本精神路径。大学生们只有在创业创新意识培养中不断克服惯性思维的影响,不断地通过怀疑和批判来实现对原型的挑战,才具备实现创新意识的可能。

(二)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思维路径

借助于兴趣而产生探索新事物的欲望,事实上等于借助于探索动机实现自主创造的主动性,这是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第一个必要思维步骤。建立在兴趣和动机的基础上,大学生需要视角上的更新和思考方法上的突破以求得对原型的扩大化理解,这是创新意识培养的第二个必要思维步骤。进一步通过灵感式的思维发散来释放“先入为主”效应、“暗示效应”的束缚、强刺激和多余刺激的干扰和思维定势等影响,这就基本实现了思维上创新意识的实现。

如何提高创新意识范文3

关键词:培养;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意识

一、培养高中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充分展现了“创新意识是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动力和源泉”这句话的深刻性。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方式上,老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掌握学生的年龄阶段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创造意识,提出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情况表现,不断地将教学问题进行延伸,从而达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实际相互联系。所以,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至于达到自觉学习数学的能力,并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知识。

二、培养高中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极其重要。顾名思义,创新意识就是指在一定的思维程度上能够加强思维的开发和延伸,能够通过实践得出真知,高中阶段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限,不善于总结找出结论,在考虑问题时不够全面。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在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加强创新意识的渗透。(2)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的总结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知识点,然后对知识进行概括。(3)使学生具有最基本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具备逻辑推理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学推理能力。(4)如何增强实际应用的能力,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例如,在讲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第七节“圆的一般方程”授课过程中,高中数学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的意识,通过学习圆的一般方程,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又该怎样去创新所学的知识。

综上所述,当今高中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就是对学生综合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结合实践充分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及其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展现自我能力的同时对数学学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综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才能推动数学学科不断向前发展,创造一个新的数学领域。

如何提高创新意识范文4

关键词:创新意识;自然科学;教学模式;质疑能力

G434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特殊教育学校逐渐以聋生为中心设置学习科目,加大了对自然科学等辅助课程的重视程度,强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培养聋生创新意识。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聋生本身学习特点的影响[1],聋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仍有待提升,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在教学课堂的角色,放手让聋生探索,在实践中激发聋生学习兴趣,促使聋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聋生创新能力。

一、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激发聋生创新意识。

自然科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实践性与趣味性更强,旨在培养聋生对自然的兴趣,鼓励聋生主动探索自然科学现象,因此,教师应重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及时转变自身教学观念与手段[2],尊重聋生课堂主体性地位,激发聋生创新意识,带领聋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领域。如在学习“地球的水”时,教师可以通过用纯净水、自来水、河水(湖水)等聋生较为熟悉的东西导入,在展示之前,教师可先问同学们:“同学们,每天你们都要喝什么?”、“喝得最多的是什么?”当聋生回答出“水”之后,再进入正式的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聋生通过触摸等方式感知水的存在,将理论性较强的“水”转化为可感知的事物,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使得聋生意识到生活中“水”的重要性,并带领聋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途径能够应用到水?”、“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等问题,以此激发聋生创新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展示新知识点时,应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聋生特点等方面的问题,从聋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促使聋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自然”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消除聋生对于自然科学学习的陌生感和排斥感。

二、鼓励聋生大胆思考科学问题,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在自然科学的课堂上,聋生才是主体,因此为培养聋生良好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鼓励聋生主动学习思考科学问题,为聋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得聋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放飞想象[3],进一步提高聋生质疑能力。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时,教师可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圆圈长个把,圈里镶水晶,透冰看蚊子,就像看蜻蜓”,以类似的方式集中聋生注意力,带领聋生全身心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当聋生打开思维后,教师可借助问题式教学方式,设置以下几种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聋生学习凸透镜的作用:(1)基础题:用眼睛看自然课本上的一幅图片,再用放大镜观察这幅图片,请问同学们,两次观察获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2)提高题:如果将放大镜放在阳光下,并将纸放在放大镜焦点处,纸会起火,请问同学们这是为什么?(3)思考题:将蜡烛、放大镜、纸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你能在光屏上发现凸透镜的秘密么?请将你的发现记录下来。根据聋生认知水平,设置三个阶梯制问题,激发聋生探索欲望,主动让聋生在浓厚的教学氛围中创新,提高创新教育的有效性。

三、丰富自然科学课堂教学活动,培养聋生创新意识。

丰富自然科学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根据聋生特点,充分考虑聋生个性特征与教学目标,合理运用新型教学方式[4],激发聋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其创新意识,在自然科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为聋生创建有特色的情境,引导聋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在学习“神奇的指南针”时,教师能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聋生创设以下教学情境:古代的侠客都有自己擅长的兵器,从最初到青铜兵器到后来的铁制兵器,越来越结实,但有一种“宝刀”确是铁制兵器的天敌,其他铁制兵器不敢轻易地靠上它,一旦靠上它,兵器就会被它吸住,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的奥秘么?通过此种方式,导入“磁铁”这一自然知识点,为聋生展示指南针的原理。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培养聋生良好创新意识,注意聋生的参与情况,提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四、培养聋生良好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聋生创新水平。

培养聋生良好动手操作能力,需要教师根据自然科学的课程特点,丰富聋生自然科学教学实验,进一步提升聋生创新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聋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应重视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树立聋生创新意识。如在学习“电路”时,教师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布置制作手电筒的任务,促使聋生在动手过程中理解电路和电路连接的基础知识。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当聋生遇到问题时,及时点播聋生,提高其整体创新水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自然科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聋生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和教师必须加大对其的重视程度,共同努力,综合提升聋生创新能力。基于学校的角度来看,其应根据小学课堂的教学特点,科学选择自然教材,自然实验应实践性强,具有探索意义;基于教师的角度分析,其应加强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联系,鼓励聋生大胆质疑自然教材,营造出良好的创新氛围,通过丰富自然课堂教学活动等方式,培养聋生良好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其整体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刚树.试谈通过小学科学教育促进聋生的全面发展[J].南北桥,2016,34(1):28.

[2]李振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聋生创新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23(3):182.

[3]吴占跃.小学科学W科如何培养聋生的创新意识[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32(8):43.

如何提高创新意识范文5

[关键词]智慧校园;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6-0005-02

前言

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深刻的应用,教育信息化进展快速,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正逐渐凸现出来,智慧校园应运而生。智慧校园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校园建设模式,其能够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与校园各个应用服务进行融合,实现了校园的智能化。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促进智能教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智慧校园”的含义

“智慧校园”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校园生活的结合,由传统的校园环境向更加多元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美好、和谐的校园环境。在“智慧校园”的规划中,学生们的学习以互联网教学为主、智能化的教学设施、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学生与教师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智慧校园”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项目,所以,它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信息交流与服务的平台,根据不同性格的人物提供不同的服务,就像是“智慧校园”对老师开放的权限与学生的权限就有所不同,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对于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权利学校会做一定的限制,既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秀的信息资源平台,又能够对学生的权限进行限制,防止学生使用互联网为所欲为。

二、智慧校园学习环境的主要内涵

(一)智慧学习环境的内涵

教师在以个智慧校园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同时还包括了相关技术设备构成的物理环境、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课程资源等多种因素。同时这个智慧校园的学习环境并不是独立组成的,而是根据每个特定系统构成的,因此,建设智校园过程中需要将这些因素育学习活动发生一系列的联系,从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智慧学习环境的特征以及技术基础

在建设智慧校园的同时,还需要对智慧学习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现阶段,智慧校园的主要学习环境有以下几种特征:(1)感知学习情境:教师可以与学习伙伴进行活动,根据场景制定出对应的学习方案;(2)记录学习过程:记录学习过程,对学习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有情感的计算、动作捕捉等过程中将其应应用在教学课堂中,从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3)提供较为逼真的学习经验:建立一些逼真场景,模拟教师情境,使教师在这个全新的情境中制定出全新的教学方案;(4)联接学习社群:建立对应的联接学习社群,使更多的教师进行交流,并使教师之间互帮互助,提供支持,从而激发教师的思维逻辑能力;(5)提供智慧型学习活动:根据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学能力、教学任务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简单记忆、低水平操作等,再将其发送给计算机等相关智能工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加智慧校园环境而产生的全新机遇,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投入更多的精神进行教学。

(三)智慧学习环境与传统学习环境的区别

智慧校园的教师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学环境之间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场所、教学方式等方面。

教学目的:传统的教学时常会收到教学时间和学生人数的影响,同时学生还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建立智慧校园,学生在这个智慧校园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智慧的发展,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教学场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只能在教室中学习,教师也很少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教学活动,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具有实质性的教学物品也很难进行应用,使学生处于一个枯燥、乏味、单一的课堂中;在智能学习环境中,教师的教学场地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其教学资源丰富,在教学过程中会使用到越来越多的先进素材,并为学生提供较为先进的学习机会,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一些增强现实的先进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模拟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教W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讲解为主。智慧学习环境的出现,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的先进设备进行教学,并发挥出其中的主要优势,为学生制定出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对应的学习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解决学生中的不足。

三、智慧校园建设与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智慧校园建设下,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个性化,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数字校园下的教学需求,难以对学生行为进行预测,难以实现智慧校园下因材施教的要求,如何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智慧”,更加符合智慧校园的特点值得探究。

智慧校园背景下,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出现了巨大变化,对教师教学质量、教学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积极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此来适应智慧校园建设下的教学环境变化。

四、基于智慧校园建设下提高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建议

(一)强化智慧校园建设,构建“数字教师”培养模式

应当积极利用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实现对当前教学方式和教学流程的创新,以此来帮助教师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促进教学信息、科研信息的开放性,促进各种信息的高速流转,帮助教师积极的吸收新知识、新信息,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学校应当积极建设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智慧教师,对教师进行3D打印、虚拟实验以及录播教学等方面的培训,构建智慧校园下“数字教师”的培养环境,促进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数字化,让教师能够充分体验并享受智慧校园所带来的变化。

(二)重构教师研修体系

应当积极构建教师研修的公共服务体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课程进行积极研发,围绕教学标准和教师日常工作需要,积极开发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训课程,研发信息技术实用课程,以此来形成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标准流程,通过信息化的研修平台来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利用教师研修平台双向互动优势,促进网络研修的发展,以此来促进教师对资源的整合能力,例如对学科知识内容的整合,对教学方法的整合等,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来营造一个时时刻刻可以学习的教师培训环境。通过在线研修活动、教数学实践活动等来让教师适应智慧校园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智慧校园建设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这为教师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是广大教师面临的挑战。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掌握信息技术相关教学技能就难以适应智慧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首先,教师应当积极了解信息技g的本质和其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现状,以此来奠定教师信息能力的基础;第二,教师应当从操作层面加深对互联网及计算机的认识,提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加强对智慧校园建设中对各种硬件设备和教育软件的认识和应用,积极探索教学资源的网络探索渠道,学会如何优化信息,整合信息,以此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让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此来适应智慧校园的发展,提升科研能力。

(四)加强协作

智慧校园的建设拉近了校园中个体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信息的流通和整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当积极培养协作精神,促进资源共享。任何人都不能完全依靠自身来构建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协作来实现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五)注重整合实践

智慧校园建设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智慧校园中的教师应当在教学情境中加强信息化教学实践,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此来形成有自身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将个性化的实践知识转化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注重创新、敢于创新、学会创新,以此来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如何提高创新意识范文6

【关键词】美术教育 创新意识 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美术教育作为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不同,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方面有很大的差别,这也使得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教育可以影响人的思维情感和兴趣爱好,在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者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和愿望。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在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创新意识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切实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中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纵观整个人类的发展历程,创新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现如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正在日益加深,不同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碰撞也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大力培养国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造就一批能够适应未来社会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中学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语文、数学等课程的学习需要大量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而美术课程则不同,它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它要求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求学生发展出自己的个性,走出与众不同的道路,它用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这些都是语文、数学等课程无法做到的。因此,现阶段应该加强对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的作用,切实提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二、中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课程标准、教学模式、教育机制等都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紧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中学美术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很多学校的美术教育思想落后,学生在课堂上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教师则完全按照书本的要求进行教学,这一思想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很多学生创作的作品都是相似的,没有个性融会在其作品中,没有创新点。其次,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目前很多学校仍然采用写实教学法,即客观现实怎样,就怎样去描绘,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实能力,但是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此外,中学美术教育还存在与社会实践、人才需求相脱离的问题。学校不考虑市场需求,一味地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实践能力低、就业困难。

三、加强中学美术教育创新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更新观念,培养创新型教师

要想改变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一批创新型教师,从而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美术教育。美术教师是美术教育的主导者,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实施美术教育创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优秀的美术教师可以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影响,在教学深度上也可以进行开拓创新。在美术课堂上可以实施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因材施教,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本着师生平等的思想,对具有不同审美观点、审美取向的学生采用宽容的态度对待,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而不是以教师自身的美术风格为主流。对于学生创作的作品,美术教师应该尽量分别予以指导、点评,发现并表扬每一个同学作品中的优点,宽容学生在创作时出现的一些错误,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能够更好的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发展出自己的个性,并逐渐培养出良好的创新意识。

(三)优化教学设计,改革评价机制

美术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美术课程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使得课堂更具趣味性,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素材拓宽学生的视野。此外,学校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以及平时的作业等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在整个美术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田立晓. 论高校美术教育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