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控中心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质控中心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质控中心管理办法

医疗质控中心管理办法范文1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使用新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管理规范管理后的资料,为规范化管理后组;以2011-2012年旧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规范管理前的资料,作为对照组。

1.2护理管理规范管理实施方法

1.2.1建筑布局

旧消毒供应室是180平方米,周围环境条件差。洁污通道未分开,各区域密闭性差。2010年在护理部的支持下,新建消毒供应室建在医技综合楼二层,面积700平方米,接近手术室,周围环镜清洁,无污染源。三个通道。三区划分明确,有实际屏障、缓冲间。各区气流从洁到污,物流从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

1.2.2设施设备

旧消毒供应室较简陋,所有的器械、器具,均是超声+手工清洗。在新建消毒供应中心时,按照规范配置了污物回收器具、分类台、手工清洗池、压力水枪气枪、清洗消毒设备及配套、纯水机设备、干燥设备及相应清洗用品;带光源放大镜的器械检查台、包装台、器械柜、包装材料切割机、医用封口机、及非手触式洗手设备等,设施齐全。

1.2.3工作开展

旧消毒供应室回收处理再生的灭菌物品种类20种,特殊及专科的物品匀由科室处理,消毒供应室灭菌。新建消毒供应中心后,在护理部的协调下,实施集中管理模式,接收处理全院所有重复使用的器械及物品,尤其是手术室,妇产科,口腔科所有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工作;接收了全院临床科室使用的湿化瓶、止血带、呼吸管路的清洗消毒工作。发挥最大专业优势,保护环境和职业安全。

1.2.4人员培训

由于传统的原因,在笔者供应室工作的护士大多为年龄较大,身体较差或各种原因不能胜任临床工作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学习、进修,造成了供应室管理工作上的一些困难和缺陷,影响了安全措施的有效执行。护理管理规范化管理后,建立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先后选派技术骨干参加专业学术培训。全科70%人员外出参加省级、市级消毒供应室专业培训班学习,转变了护理理念和工作态度。定期组织供应室护理人员学习《消毒供应中心管理3项强制性行业标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手卫生》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安全意识,规范操作。同时科室坚持每个月进行2次业务学习,每月1次安全知识培训考核,让大家掌握供应室专科知识,汲取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防范护理缺陷的能力。每月进行1次理论、操作考试,不断提升工作人员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从根本上提高供应室全体专业素质。

1.2.5工作质量

根据以往院护理质控组、科质控组检查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照《消毒供应中心管理3项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问题。笔者总结后发现各工作环节主要存在:各项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措施不健全,安全教育薄弱,护士不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职业防护不到位,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不力,清洗器械不合格,除锈不彻底,包装质量不合格,各种效果监测记录不及时等安全隐患。规范化管理后把消毒供应室质量纳入全院医疗质量:(1)实行分级管理,针对查出的缺陷和问题,召开科务会,讨论原因、整改措施,并书面进行整改反馈上报,护理部追踪评价,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质控点。(2)严格落实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建立职业安全手册。配备完善的防护用具,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的自觉性,依从性。(3)严格执行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下收下送管理,按回收流程进行污染器械密闭回收。做到专人,专车。选择正确的清洗方法及操作步骤,保证清洗效果,严格清洗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检查;无菌间由专人管理,灭菌物品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无菌间,无菌物品应分类,分架按时间顺序存放,做到位置固定,标识清楚。(4)每日对浸泡的消毒剂浓度进行随机抽样监测,每月对无菌物品、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细菌学监测,形成CSSD特有的质量控制体系,以保证灭菌质量。

1.2.6临床沟通和满意度调查

每月发放临床对消毒供应室满意度调查表,建立与临床科室有效的沟通,每季度护士长下科室征求意见和建议。规范化管理后,服务态度不佳,解释不到位,下收下送不及时,灭菌物品数量不够,器械性能不良等现象明显改善。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满意度

护理管理规范管理后,下收下送从以前的当面清点改成不在临床清点,密闭箱式运送回供应室清点反馈。这需要消毒供应中心与科室之间建立配合和信任,护理部的协调和供应室护士长的沟通发挥了作用。临床满意度2012-2013年较2011-2012年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工作质量、管理质量分

护理管理规范化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管理质量得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人员培训考核

护理管理规范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培训技能操和理论知识考核得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执行合格率

护理管理规范化管理后,手卫生、职业防护、消毒液浓度检测、呼吸管路湿化瓶清洗消毒、器械清洗消毒除锈,灭菌物品合格率,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医疗质控中心管理办法范文2

一、国外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历程

17世纪,显微镜之父列文.虎克最早发现微生物,而微生物学奠基人罗伯特.科赫证明细菌是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原因。1840年,Henle提出外科手术前对手术器械进行灭菌处理。

1854-1856年,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将消毒技术理论应用于患者,使伤员死亡率从超过50%降低至2.2%,充分说明了清洁卫生、消毒灭菌对预防感染的重要性。伊格纳兹·斯麦尔维斯发现洗手可以显著降低产褥热死亡率,但当时并没有被医学界所认可。1865年,现代消毒之父约瑟夫·李斯特首先使用石碳酸喷涂仪器和外科伤口,并用石碳酸浸湿敷料覆盖伤口;做手术时戴手套,术前术后用5%的石碳酸洗手和手术器械,他让医学界接收消毒原则,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1878年,louis pasteur将微生物和疾病之间建立联系,认识到细菌是引起疾病的原因,提出外科手术敷料应先清洗,再经130~150℃灭菌,发明了疫苗、巴氏消毒法,为消毒学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1876年~1880年,louis pasteur的学生“凯莱斯·坎勃伦特”发明了压力蒸汽消毒器,可使消毒器温度提高到120℃以上。1881年 Robert Koch对117℃湿热和干热灭菌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了细菌的耐热性在有无水蒸气的条件下具有较明显的差异。1885年 Gaston Poupinel制造了第一台压力蒸汽灭菌器,首次在法国医院正式使用。1888年,伊斯马奇研究提出,冷空气的存在可以阻碍温度的上升,非饱和蒸汽迫使温度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延缓灭菌的时间。肯尤恩提出在输入蒸汽前排除灭菌柜内的空气排至近于真空状态,可提高灭菌效果。Loew第一次报道甲醛的灭菌特性。1889年费布陵格提出手臂消毒。1890年郝斯泰德提倡使用经过蒸汽消毒达到无菌的橡胶手套比消毒液消毒双手更安全,这促使无菌技术更加完善。自此,无菌外科理念进入手术室,大幅度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降低了死亡率。1915-1933年,肯特沃特利用重力原理清除灭菌柜室内的冷空气,设计了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年,雷特发现射线的灭菌效应。1940年,Ethylene oxide(ETO)环氧乙烷首次用于医用用品的灭菌。1949年由菲利普斯和凯易确立了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理论。1950年前后,欧美开始使用环氧乙烷气体灭菌设备。1953年美国采用直线加速器进行电子束灭菌。20世纪60年代,国外开始研究低温甲醛蒸汽的灭菌效果。20世纪80年代,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出现,90年代初期在美国进入医院用于怕热怕湿器械的灭菌。随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脉动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相继问世。

随着消毒学理论的发展,消毒供应的工作质量趋于行业化和标准化。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EN/ISO、英国的HTM系列质量标准体系、美国的AMMI质量标准体系等行业标准的产生。20世纪末期,国际各国依据各国国情进行医疗体制的变革,共同关注点为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整合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投入。消毒供应中心也由分散式向集中式发展,部分有能力的消毒供应中心承担一定区域内小型或私人医疗机构无菌物品的供应工作,同时,企业性质的社会化消毒供应中心应运而生,如英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与社会化消毒供应中心对无菌物品的生产共同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区标准等。

二、中国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外科手术在三千年前萌芽,最早用锐利的石片作为手术器械用于取出身体内的各种异物、放血、切开脓肿等。青铜器时代,人们使用金属制造刀、锯、挫等手术器械。《皇帝内经》中记载的皱针、锋针主要用于外科手术。而古代医生使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洗涤、火烧灼、或用具有消毒作用的中草药进行消毒。

清朝末年,现代消毒学伴随西医一同传入我国,教会医院的建立使我国西医得到迅速发展,消毒灭菌技术随之开始发展。病房使用的乳胶手套、纱布、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开放式输液瓶、注射针头等都需清洗消毒灭菌处理,棉棒、棉球、输液器、裁剪纱布块及包布等均为手工制作。早年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专科器械种类和数量较少,手术器械、妇产科、五官科、口腔科、急诊科等科室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与包装一般由手术室和各临床科室自行完成,对于高度危险的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灭菌。长期以来这种工作方式,使我国的消毒供应中心的功能和作用缺失,清洗消毒工作得不到医院应有的重视,导致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筑布局、设备设施及人员素质均不能满足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和发展的需要,从而,无菌物品质量难以保障,再处理物品相关感染时有发生,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1988年,我国卫生部颁布《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我国消毒供应中心进入基础建设阶段。《验收标准》从建筑布局、人员编制、领导体制、必备条件、管理要求,5个方面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规范,针对输液(血)器和注射器的洗涤操作、清洗质量检验标准作了相关规定。各省卫生厅制定消毒供应中心验收标准,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分期分批检查验收。卫生行政部门的强力推动和严格评价,促进了医院领导对消毒供应工作的认识,将消毒供应中心纳入医院感染种地那科室质量检查中,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了改建和整顿管理,明确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体制,规定护士人员比例,三个工作区域的规范划分,强调洁污分流,使再处理物品相关感染得到明显的控制。20世纪80年代,企业依据国际进展,开始生产一次性输液(血)器和注射器。卫生部“关于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输液、输血管、针的通知”,在传染病院、综合医院传染科、结合科、检验科,外宾医疗和海、陆、空港国境卫生检疫所,各级血站、防疫站的检验科推广使用。随着大量一次性医疗用品在医院的投入使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量迅速下降,人员锐减,在消毒供应中心传统的工作模式下,专科及手术器械再处理并未得到规范,使得消毒供应中心发展的功能和作用滞后,加大了与医院整体发展的差距。

2003年非典在国内的暴发让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得到高度重视,2004年《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修订。2006年《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颁布,同年,卫生部成立《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卫生部管理研究所2006年调查发现,239所医院中88%的消毒供应中心为分散式管理,部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并未纳入医院发展规划,消毒供应中心建筑布局、设备设施、人员配置和专业培训等均与医院发展不相适应。随机调查由手术室自行清洗消毒包装后由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的54个包无一合格,器械脏污、生锈、包布破损、器械触碰掉落黑色固体污渍。2007年,卫生部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相关标准制定纳入制标计划,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功能和作用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医疗质控中心管理办法范文3

一、优化管理手段,健立健全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我们采取了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办法进行医院改革。全面加强医院质量控制,明确提出了在医院工作中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在动态管理中,以科学的思想去认识,以科学的规范去管理,全面推进医院发展过程中服务观念的现代化、设施装备的现代化、医疗技术的现代化、医疗队伍的现代化、医院管理的现代化的管理、经营理念。首先由院长聘任中层干部。实行每年一聘任制度,遵循看能力不看职称,比贡献不比资历的竞争上岗原则,胜任者可连任,不胜任者撤换,使干部队伍有了一种竞争机制。其次,以科室为单位,设定工作岗位,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医务人员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落聘人员实行限期提高待聘制。三是根据各科的工作实际,制定出各科室在一年的工作中应当完成的业务工作数量指标、质量指标、经济收入指标、杜绝医疗事故的规定。半年进行一次初评,年终进行全年总评,以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的好坏作为评优评分的依据,在年终对各科室进行奖惩。改革出新全盘活。医院内部竞争上岗的运行机制,使中层干部和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与医院整体工作紧紧地捆在一起,科室有了紧迫感,中层干部有了责任感,职工有了危机感。新机制使医院走上了自我完善,不断在思想上创新,工作上创新,措施上创新,发展上创新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新天地。

二、改善办公条件,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几年来,我们提出了医院建设的标准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的思路,我们首先以创建现代化病房为突破口。今年我们自筹资金新建了扩建了方米的业务用房和门诊病房的通道,改建了所有的病房,将原有的老式木制门窗全部换成新式塑钢门窗,建立了中央供氧站,各病室都增设了供氧系统和呼叫系统,建立了标准化的急救中心、ICU、CCU监护室和标准化的分娩室,设立了高间、普通间、扶贫间各种档次的病房,高间室内设有空调、电视、卫生间和洗浴设备,满足了所有来我院就诊的病人的各种需求的医疗服务,更换了全院所有病床和床头桌,更换了所有科室的门牌和全院各楼层的吊板导示板,医院环境有了突破性的改观,改善了病人的就医环境,提高了病人的医疗服务质量。在不断改善住院环境的同时,医院也逐步改善门诊病人就医环境和医护人员的办公条件,今年6月医院开始分批更换医务人员的办公桌椅,目前,临床一线、窗口科室工作人员的新置办公设备基本到位。现在门诊各科室尤其是医技科室的整体工作环境得到了历史上的大改变,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抓好环境改造的同时我们还创造条件对过去陈旧的老设备进行更新,先后自筹资金购置了日本产阿洛卡实时三维彩色B超机、胎心胎动监护仪、多功能全自动产床、美国产人工呼吸机、德国产除颤起博器等大型医疗设备十多台,在改善环境和购置设备的同时我们更注重人才的培养,我们采取了送出去、请进来、加强自我梯队建设的办法加紧对人才的培养,解决后继无人的问题,一是先后把十多名学历高、年富力强、工作表现好、有开创精神、有培养前途的医疗骨干送到北京、上海、哈尔滨等上级医院进行专科、专病、专题培训,回来后开展新的医疗项目。二是与哈医大一、二、三、四院建立常年的业务指导、教学医院,为开展新项目和遇有自己解决不了的医疗困难时请上级医疗来指导,同时给我们讲课,为我们带教学,为我们培养医疗骨干,并与上海华山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中心。三是医院的大力支持在我院的市学科带头人每年都必须自立科研项目,带领后备带头人和第二后备带头人队伍,共同研究课题,共同提高。现在我院医护大员士气高昂全身心地投入医疗工作中。医院开走上了自我完善,不断在思想上创新,工作上创新,措施上创新,发展上创新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新天地,出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了“双赢”的局面。